印鉴管理风险

2024-04-30

印鉴管理风险(精选4篇)

篇1:印鉴管理风险

关于降低客户预留印鉴管理风险的几点思考

金学成 2005-08-23 09:27:38

宜昌总审计室 预留印鉴顾名思义就是客户预留在银行的印章和签名,并凭以办理款项支付及结算业务的重要依据。也是银行据以审核支付及结算凭证真实性、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由于预留印鉴在银行支付结算业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印鉴管理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同时也决定了银行加强印鉴管理,防范风险隐患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当前银行预留印鉴使用和管理的种类

《票据法》第七条对预留印鉴作了如下规定:票据上的签章,为签名、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支付结算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法人和其他使用票据的单位在票据上的签章,为该法人或者该单位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代理人的签章。客户预留银行印鉴可以是财务专用章或单位公章加个人名章或签名。

我室在开展《公司类负债业务关键控制环节》项目审计中发现,随着金融业务不断发展,目前客户的需求已大大突破了《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的禁锢,特别是异地存取现金和异地转账支付结算的新需求,促使银行不断创新金融工具,但随之而来的是,银行支付结算环节印鉴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印鉴管理日趋复杂化,印鉴形式多样化:

1.印章印鉴:预留印鉴均由印章组成,即由财务专用章或单位公章加个人名章。银行对该类印鉴主要采用折角验印。

2.签名印鉴:即公司客户的预留印鉴由财务专用章或单位公章加个人签名,个人客户的预留印鉴为其本人签名。银行在核对预留银行印鉴时采用折角验印和核对个人签名的笔迹。

3.组合印鉴:重点集团客户为了加强对其资金的控管,越来越多的使用组合印鉴,即由客户提供的财务专用章或公章与不同个人签章的组合,确定不同的支付额度的一种预留印鉴形式,它包括一枚财务专用章或公章和若干个人签章。

4.电子印鉴:即银行将客户预留印鉴存储到电脑中,使用时由电脑调用进行比对鉴别,目前建行使用的电子印鉴有单机版和网络版。

5.印鉴加支付密码:即单位在预留印鉴时,不仅预留财务专用章或单位公章加个人名章,而且还与银行签订协议,使用支付密码作为付款审核的依据,对印章只作要式审查。

二、印鉴使用和管理环节中的风险及形成原因

1.外部风险。一是客户的风险意识薄弱,印鉴取材和使用不规范,给银行印鉴管理带来压力,比如,少数客户不按人行规定的材质雕刻印章,使用极易伪造和变形的“万次章”。二是少数不法分子伪造客户印鉴,且作案手段不断翻新,已经由“原始”的伪造印鉴,发展到利用高科技手法伪造客户印鉴,仿真度极高,隐蔽性较强,不易识别,极易形成金融诈骗,侵害存款人合法权益,加大银行经营风险。

2.内部管理风险。一是内控不力,操作不到位,使验印工作留于形式。比如,2004年我市某单位在某商业银行的存款被冒领案件,就是银行工作人员验印疏忽所致。二是内外勾结,合谋作案,银行内部人员利用工作便利,取得客户预留印鉴的印模后,提供给不法分子伪造印鉴,然后,内部作案人员对印鉴只作形式上的验印或绕过验印环节,转移资金。如:某银行一名员工被犯罪分子利用后,采取内外勾结、相互配合,最终非法挪用企业资金1700万元。三是银行内部作案盗用或偷换客户印鉴,盗取客户资金,这类案件往往发生在管理混乱、内控薄弱的行处。

上述印鉴使用和管理上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1.客观原因。因个别客户对银行印鉴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印鉴领用、更换手续太复杂,对银行的规定和要求不配合,存在抵触情绪等。往往造成银行印鉴管理工作的被动。

2.责任心不强,验印流于形式。银行柜面人员在验印过程中,往往由于业务量大、金额较小或所谓熟人等原因,导致验印审核把关不严而出现风险。

3.违规操作。尽管总行颁布了《中国建设银行人民币单位客户预留印鉴管理办法》(建总发〔2005〕26号),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有多种违规现象。比如:单人验印,印鉴卡上未加盖行政公章,更换印鉴手续不全等。

4.制度缺陷。因目前印鉴形式多样化,总行虽然制定了管理办法,但各行情况各异,操作各具特色,无统一操作流程,甚至有的行制定的制度办法带有明显的缺陷。比如:有的电脑验印,当时未打印验印结果,而是操作员在票据上签章作标记,以示电脑验印通过与否。

5.科技含量低,抵御风险能力弱。在如今科技不断发展情况下,不法分子制假技术不断提高,有的使用电子扫描仪、彩色喷图等科技手法伪造客户印鉴,形象逼真,而银行结算部门仅靠传统的“折角验印” 和肉眼不易识别用高科技手段伪造印鉴的真伪,传统验印手段显得落后乏力。

三、防范印鉴管理环节风险的几点思考

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曾作出明确规定。银行工作人员按其内部操作规程,用折角核对印鉴的办法,没有辨别出伪造印鉴,致使存款人资金被骗,银行应对存款人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鉴于此,银行在加强印鉴管理、防范风险上应作好以下工作:

1.树立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针对不法分子伪造客户印鉴的犯罪行为,尤其是利用银行员工对小额付款的麻痹心理,一定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不断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观念,规范操作,严把验印关,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案件发生。

2.加大宣传力度,力求得到客户的支持与配合。重点关注验印和更换印鉴两个关键环节。预留、更换、注销印鉴等环节虽然手续复杂,但是资金安全的保证,要广泛宣传,取得客户理解。客户变更预留印鉴后,为保证存款人账户资金的安全,印鉴变更以后第一笔或前几笔支付业务发生时,应与客户进行电话联系,确证其新的印鉴的启用。

3.制订科学的操作流程,严格岗位制约。在银行前台设置专职验印岗,提高验印的专业化水平,实行关键环节授权控制,科学设置业务流程:手工验印由复核员确认,电脑验印由系统自动关联,使用支付密码的由系统自动核验。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风险经理、会计主管和会计稽核等在监督检查、防范风险方面的作用。

4.建立业务查询和风险论证制度,降低经营或决策风险。银行前台应广泛建立业务查询制度与客户账务核对制度。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若发现客户账户资金变动异常或者对验印有疑问时,应主动、及时通过电话等方式与客户核实真伪。从而将风险及损失降到最低点。对新业务、新制度的出台,要进行广泛验证,召开专家听证会,进行风险论证,不放过任何环节,任何一个风险点。

5.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印鉴管理的科技运用水平。大力推广电脑验印和支付密码系统,提高柜面验印的技术水平和技防能力。不断提升金融防伪诈骗的技术手段,逐步实行通过高科技手段和计算机系统来自动控制支付环节。比如,2004年10月,三峡分行连续成功堵截两起伪造客户印鉴的诈骗案,电脑验印功不可没。

6.大力推广网银、企业自助结算网络等结算新渠道,减少银行柜面支付的压力和风险。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拓宽了银行支付结算的渠道,越来越多的集团客户、重点客户都纷纷加入到网上银行的行列,充分利用支付密码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的优点,保证银行和企业资金结算的安全。比如,三峡资金结算网络开通后,已在北京、四川、云南、三峡等地安全顺利结算资金数百亿元。

7.加强客户印鉴卡管理,防止出现银企纷争。对客户预留印鉴卡应按《档案法》规定及时存档,以防预留印鉴卡丢失,当发生伪造印鉴案件时,有利于分清银、企责任。客户因印章使用日久磨损、单位名称变动,人员调动等原因应严格按规定向银行申请更换印鉴卡。

8.探索风险转嫁新方法,降低银行损失。再先进的技术和防范措施都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为了降低高风险环节的风险损失,银行要不断探索分流风险的新方法。比如,实行电脑验印的行处,可向保险公司投保,对那些利用高科技伪造的印鉴若通过了电脑验印环节,可由保险公司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9.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实行责权利相匹配。“柜面审核把关不严、验印流于形式”之现象,多是由于员工责任心所致,这与目前大部分行处实行的激励机制导向有关,即员工不是不想把事情做好,而是没有精力和心情把事情做好,比如:柜面员工在做好柜面服务的同时,普遍分配了较重的存款任务,导致柜面员工一心二用,工作质量大打折扣。员工往往为了揽存而疏于防范,酿成一些风险和隐患。

10.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审计中发现,凡是在印鉴预留、更换等环节中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其理由均是为了争客户、抢市场,要求柜面员工先受理后完善,但往往是只要受理了,后面的完善工作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基层机构尤其是各级负责人、客户经理都要树立规范经营的思想,不以风险换发展,为柜面员工营造一个规范操作的好环境。

篇2:印鉴管理风险

印鉴是人民币结算帐户管理办法中控制支付风险的一项重要手段,在银行与企业账务往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核对印鉴就成为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风险控制环节,同时也是业务处理的主要依据之一。为加强印鉴卡片管理,有效控制业务风险,根据总行对印鉴片的管理办法,结合白沙支行的实际人员配制情况,对印鉴片在使用,交接,审查,保管及登记等环节制定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并利用当前更换印鉴片的契机,对全行的印鉴片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核对,清理。

一 严格客户预留印鉴建立环节的管理。开户行应为单位客户预留印鉴卡片的建立、更新、撤销等指定专人担任管理员,管理员应加强对印鉴卡真实性的审查,客户预留印鉴卡必须经客户在卡片背面签字确认后方可启用预留印鉴卡片。签字人为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受理网点必须对其签字与所提交的身份证件进行核对;签字人为授权代理人的,受理网点必须对签字与所提交的身份证件、授权书进行核对,上述核对无误后方可启用印鉴卡片。印鉴卡启用时间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正式开立之日起3个工作日后,生效后方可办理付款业务

二是严格单位客户变更预留印鉴管理。单位客户变更预留印鉴,应以正式公函的形式向开户行提交变更申请,写明更换原因、新签章启用日期等,并加盖与原预留印鉴有明显区别的新签章,在新签章启用10天后随凭证装订保管,并在启用的新印鉴卡片上注明旧印鉴卡片装订日期。

三客户挂失预留印鉴管理。单位客户挂失签章,应提交正式公函、开户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及司法机关的证明等证明文件,经开户行业务主管人员审批同意后,办理印鉴挂失手续。新印鉴于挂失次日后启用,但单位客户必须在公函中注明由此引起的一切损失由单位客户自行负责。印鉴卡保管同变更预留银行签章的处理。

四对印鉴的审查。对于新开更换的预留印鉴卡片应加盖经办人、业务主管签章,并写明账号、卡片启用日期;更换预留印鉴单位应出具证明,并加盖与原预留印鉴有明显区别的新印鉴和旧印鉴;无字号的个体工商户的预留印鉴必须包括“个体户”字样和经营者姓名;预留印鉴核对采取目测和折角相结合的方法,目测签章形状、文字内容和字体,折角应核对重叠一致。

篇3:印鉴管理制度

第一条公司印鉴由行政人事部负责管理。

第二条印章的刻制、改刻于废止,有行政人事部提出并承办。其中:行政印鉴、具有法人资格的二级机构印鉴、合同专用章、财务税收及支票印鉴、主要负责人印章、出纳个人专用印鉴等,在刻印前须报请总经理同意后方可刻制;其他印鉴经行政人事部同意后即可刻制。如有需要更换或废止的印章,各部门应迅速将旧印章交还行政部。

第三条废止印章由行政人事部保存3年,处理时须征得原使用者的意见后再行处理。中小企业印章受到散失、损毁、被盗时,各管理者应迅速向行政部递交说明原因的报告书,行政部根据情况及公司规定的手续办理。

第四条印鉴的登记和管理分工。

(1)印章在行政人事部进行登记。

(2)行政人事部应将每个印章登入印章登记台账内,并将此帐永久保存。

(3)行政印章及中主要负责人印章由同级行政负责人保管使用,非法人资格的二级机构印鉴,由该机构主要负责人保管使用。

(4)合同专用章由法人代表及委托代理人保管使用,非法人资格的二级机构印鉴,由该机构主要负责人保管使用。

(5)印鉴的使用一律由总经理签字许可后,管理印鉴人方可盖章,如违反此规定造成的后果由直接责任人负责。

(6)所有需要盖印鉴的介绍信、说明及对外开出的任何公文,应统一编号登记,以备查询、存档。

(7)一般不允许开具空白介绍信,证明如因工作需要或其他特殊情况确需开具时,须经总经理签字批条方可开出。持空白介绍信外出工作回来必须向负责人汇报其介绍信的用途,未使用的必须交回。

篇4:印鉴管理规定

为保证各类印鉴使用的合法性、严肃性和可靠性,杜绝违法行为,维护公司利益,特制定本规定。2 部门职责

印鉴保管部门:负责所辖印鉴保存及使用管理。

子公司总经办(人事行政部):负责印鉴刻制的办理及停用印鉴的管理、销毁工作。

用印部门:负责用印申请的提出。

运营管理部:负责印鉴销毁的现场监督。3 管理程序 3.1 印鉴分类

本规定中印鉴主要包括:公司公章、财务专用章、法定代表人私章、合同章、部门章等。3.2 印鉴的使用范围

3.2.1 公司公章:主要用于以公司名义对外发文、经营类的合同、协议、开具介绍信、报送报表等。

3.2.2 财务专用章:主要用于办理财会业务。

3.2.3 法定代表人私章:主要用于公司变更登记、有价资产出售、银行汇票、现金支票业务等。

3.2.4 合同章:主要用于经营类的合同、协议等文本。

3.2.5 部门章:主要用于部门与部门业务范围内的工作文件、联系单等。3.3 子公司总经办(人事行政部)负责建立印鉴台账,明确各印鉴管理部门、责任部门职责,并定期或不定期对印鉴的使用、保管进行盘点。3.4 印鉴的刻制

3.4.1 公司公章、子公司公章的刻制由印鉴需求部门填写《印鉴刻制/销毁申请表》,经部门经理、部门总经理或子公司总经理审核,报集团办公室总经理审批;合同章、部门章等的刻制由印鉴需求部门提出,经部门经理审核,报部门、子公司总经理审批;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及法定代表人私章的刻制须经部门经理、区域财务总监审核,公司财务总监审批。子公司总经办负责办理印鉴刻制事宜。公司及各子公司的公章、法定代表人私章、财务专用章及发票专用章须到集团办公室备案。

3.4.2 印鉴的形体和规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4.3 刻制印鉴须到经公安机关批准的正规印鉴刻制单位办理。3.4.4 公司因机构变动需刻制新印鉴时,更换旧印鉴须凭旧印鉴原样,由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公司审批人同意后,到公安机关办理刻章事宜。3.5 印鉴的领用

3.5.1 公司印鉴由各指定印鉴保管人到印鉴管理部门办理领用、登记手续。3.5.2 印鉴管理部门印鉴保管员应建立印鉴领发台帐。3.6 印鉴的启用

新印鉴启用前印鉴管理部门须做好戳记,下发启用通知,注明启用日期、发放单位和使用范围,并留样保存,以便备查。3.7 印鉴的保管

3.7.1 公司行政公章由集团办公室保管(特殊情况可授权保管);子公司行政公章由子公司总经办(人事行政部)保管。

3.7.2 合同专用公章由总经办(人事行政部)保管(特殊情况可授权保管)。3.7.3 财务专用章、法定代表人私章和发票专用章由区域财务总监指定各区域财务部两人以上分别保管。

3.7.4 各部门印鉴由部门总经理指定专人保管。3.7.5 各印鉴保管人员名单须报印鉴管理部门备案。

3.7.6 印鉴保管须有记录,注明公章名称、颁发部门、枚数、收到日期、启用日期、领取人、保管人、批准人、图样等信息。

3.7.7 严禁员工私自将公司印鉴带出公司使用。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将印鉴带出使用的,由用印人填写《印鉴使用审批单》,经公司主要负责人(公司为总裁;子公司为总经理。下同)批准,并指定专人陪同方可借出。印鉴外出期间,借用人只可将印鉴用于申请事由,并对印鉴的使用后果承担一切责任。

3.7.8 印鉴保管人因事及休假离岗时,须由部门负责人指定人员暂时代管,以免贻误工作。

3.7.9 印鉴保管必须安全可靠,加锁保存,不可私自委托他人代管,不可私自带回家。

3.7.10 印鉴发生被盗、遗失或异常动用,保管员应保护现场,及时向印鉴保管部门领导汇报,配合查处。

3.7.11 印鉴保管人因工作变动移交印鉴时,交接双方须当面办理手续,签署《印鉴交接表》,注明移交人、接交人、监交人(一般为本部门负责人)、移交时间、图样等信息。

3.7.12 公司、子公司印鉴不得用于私人函件盖印。员工因个人需要,须公司、子公司出具有效证明而使用公司印鉴时,须经办证员工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报公司、子公司主要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审批。3.7.13 财务专用章、法定代表人私章和发票专用章保管要求

3.7.13.1 财务专用章和法定代表人私章必须分开保管,不可一人同时保管使用,由区域财务总监指定本区域财务部两人分别保管。

3.7.13.2 上班时间,印鉴必须放在带锁的抽屉中,休息或离开位置时必须上锁;下班时印鉴必须放入柜中,不得随意摆放。

3.7.14 印鉴带离财务部门,必须进行登记注明用途,财务经理审核,报区域财务总监审批。印鉴带离必须是公司内部两人以上同行。3.8 印鉴使用管理

3.8.1 对外签署的合同或协议,经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在合同或协议上签字(或签章)后方可用印。

3.8.2 各部门使用公司或子公司印鉴,需经公司或子公司主要负责人或其授权人批准;使用部门业务章,需经部门负责人批准。

3.8.3 办理公司、子公司印鉴盖章事项,须由经办人填写《印鉴使用审批单》,由部门领导审核,印鉴管理部门领导审核,公司或子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连同需盖章文件一并交印鉴专管员,由其审核材料后用印。使用公司公章与公司法人代表私章的,均需公司董事长批准方可用印。

3.8.4 印鉴使用必须建立登记台帐,严格审批手续,不符合规定和未经公司、子公司主管领导签发的文件、合同等,印鉴管理人有权拒印。3.8.5 因工作事项紧急需盖公章而主管领导外出无法签批的,可电话向主管领导说明原因,征得同意后方可用印,事后承办人应尽快补办签批手续。3.8.6 严禁在空白合同、协议、证明及介绍信上用印。特殊情况必须填写《空白合同、协议等用印审批表》并报公司董事长批准方可用印。3.8.7 印鉴保管员应将《印鉴使用审批单》保存好,每年年底交印鉴管理部门汇总存档。3.9 印鉴的停用

3.9.1 有下列情况之一,相关印鉴须停用: 3.9.1.1 公司名称变动。3.9.1.2 印鉴使用损坏。

3.9.1.3 印鉴遗失或被盗,声明作废。

3.9.1.4 因公司名称变动,但又有特殊情况需延迟停用的,由印鉴保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总裁审批后可根据需要适当延迟。

3.9.2 印鉴停用时须经公司主要负责人批准,及时将停用印鉴交集团办公室或子公司总经办(人事行政部)封存或销毁,建立印鉴上交、存档、销毁登记档案。

3.9.3 印鉴停用时,由印鉴保管部门提出处理办法,报公司总裁审批后,由集团办公室或子公司总经办(人事行政部)处理及保管。3.10 印鉴的销毁

3.10.1 新印鉴启用之日起,三日内(或根据当地公安部门的流程办理)须销毁旧印鉴,由印鉴管理部门提出销毁申请并填写《印鉴销毁审批表》,经公司主要负责人审批同意后方可销毁。

3.10.2 印鉴销毁时由子公司联系运营管理部监督人员,到现场检查并在印鉴销毁后签字证明,《印鉴销毁审批表》及印鉴销毁签字证明需到档案室存档。4 附则

4.1 本规定由集团办公室负责解释、修订。4.2 本规定自总裁批准后实施。5 附件

上一篇:寿阳县2010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词下一篇:工厂工会代表大会开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