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日记:我与外婆

2024-04-23

小学生日记:我与外婆(共18篇)

篇1:小学生日记:我与外婆

“佳欣快起床啦,已经6点过了。”一阵熟悉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知道了我的闹钟还没响,可以多睡会”,“什么?我听不到,我听到的是马上起床!”哎!外婆又在唠叨了,我说:“什么?我听不到,我听到的是可以多睡会儿。”这时我见外婆走出屋去,本想可以多睡会儿的,谁料外婆拿了一个小鼓来敲了又敲,哎!只有起床了。

在生活中,我总是和外婆对着干。

还记得那次,我们班主任让我们明天穿校服。回到家里,外婆竟然把我的校服洗了!我非常生气地说:“你真烦,竟然把我的校服洗了。我不是不让你碰我的东西吗?你还碰!”外婆说:“对不起!下次注意,我只是看见你的衣服脏。”不等她说完,我又说:“不要照借口,借口就是掩饰。”外婆被我这么一说,什么也不说了。

还记得那次,我的书包被我弄脏了,我叫外婆擦一下。可她却把书包洗了,我说:“你又干嘛?”“帮你去污啊!”外婆说,我说:“我是叫你去擦一下,你怎么把它洗了?借口就是掩饰,别再找借口了ok。”“对不起!”外婆说。就在这句话结束后,场下鸦雀无声。

现在我长大了,外婆谢谢你对我的宽容,谢谢你多年的忍让。还记得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怀”,我一定会像您崇高的品质学习,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

篇2:小学生日记:我与外婆

唉,真倒霉,好不容易放大假,老妈竟把外婆辛辛苦苦请到家里来“监控”我。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炮制出的“假期计划表”眼看有要泡汤了。想想上一次的经历,先说好她照顾我的,结果全颠倒过来了。事后,我向老妈诉苦,结果老妈只偏袒他妈妈。看来,历史又要重演,唉,我真命苦啊!

虽说现在的思想开明,价值观念更新迅速,可这位老太太仍然满脑子的封建思想,特别是重男轻女,这一点让我难以忍受,他总是在我妈面前唠叨:“男孩子要比女孩子好得多!”老妈竟然点头微笑,气得我在一旁牙根直痒痒。

这不,又开始了……

“瞧瞧,瞧瞧,这女儿家干活就是拖拖拉拉,哪有男孩子干活干脆利落,这点儿小事都做不好,只知道一天到晚闷在书房看书,不晓得搞什么鬼名堂,没准是在看爱情小说……”外婆指指点点地说个不停。

“哼,就你的宝贝大孙子了不起!”胳膊拧不过大腿,我只有在心里恨恨地想,表面上却得忍受她四溅的唾沫星子,低下头慢慢地收拾书桌上的小说,一时间,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修长城的工人了。

几天下来,见我和善又听话,外婆终于答应给我做饭了,这可改变了我天天吃面条的历史。可是,无论我如何哀求,他仍然简直要把我的“劣迹”告诉老妈,于是,我每天处事就格外小心了。

这天,我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吃饭了!吃饭了!莫要我老喊啊!”我只好放下手上的书,匆匆来到厨房洗手。咦?怎么有股浓浓的怪味,糟了,煤气泄漏了,我一个箭步冲上去,“啪”的一声拧上了开关,赶紧打开电换扇。“好险。”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奇怪,煤气怎么会泄漏呢?哦,我知道了,这应该就是外婆的`‘杰作’了,这下可被我抓住了把柄!”我再次打开开关,正准备走时,外婆竟然就站在门口,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我尴尬的干笑了两声:“外……外婆,刚……刚才……你……你忘记……关上……煤……煤气了。”我支支吾吾,手足无措。“刚刚明明是你故意打开开关的,还诬陷我?女孩子家还玩火?幸亏我发现得早,女孩子家就是爱惹事……”外婆走了,留下了傻呆呆的我。

晚上,爸爸妈妈回来了,可外婆居然没有立刻上前告状。我蹑手蹑脚地走到厨房,没好气地说:“想告就去告,不要以为我怕你,我才不在乎!”这下,我算是把话说绝了,外婆却翻炒着菜,不动声色,根本不搭理我。

我以为她“良心发现”,觉得平常太爱打“小报告”了,想放过我一马,让我过几天“好日子”,可是,事实却不是如此:她哭了,“不会是我的话伤着她了吧?”我赶紧来到外婆房间,“没想到他竟然会干出这种事来,太伤我的心了!”原来是舅舅又去赌博了,也难怪外婆会伤心。我小心翼翼地退出了房间。

篇3:我与学生共成长

一天,我收到学生张小蕾家长发来的短信:

老师:

你好!我家小蕾放学回来经常不开心,说是班上的中队长点名指责、教训她。这太过分了!我家小蕾思维和行动是迟钝了一点,也许给班级拖了后腿,但是也不能当反面材料狠批呀!小蕾被批急了,发誓以后再也不理中队长了。老师,生活需要七彩阳光,请少给小蕾一些束缚,放飞她的翅膀吧!

看了家长的短信,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此以前,也有同学向我反映,认为中队长会指挥别人,却缺乏为别人服务的意识。由于我接班才两个多月,对中队委员中的每一位干部了解有局限。现在的这位中队长是代理的,她是一位外向型的、学习优秀、能说会道、挺能干的女孩。中队干部是中队的核心力量,是全体队员的火车头,这一项工作做得好,中队的工作就能很好地开展起来,中队的面貌就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考虑再三,最后,我决定:完全让同学们自己选!尽管他们还是四年级的学生。

结果出来了,“张逸”!几乎是全票!他当中队长?!我犹豫了,他能行吗?他,一个斯斯文文、不爱讲话的男孩;他,一个上课很少发言,虽说学习成绩蛮优秀的男孩;他,似乎没一点儿个性,没有一点儿能力。他能行吗?当个小队长还可以,可这是中队长啊!但这是全班同学一致选出来的,我不想推翻这“民主选举”的结果。没办法,试试看吧!

一个学期很快结束了,张逸这个中队长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工作上他是那么认真,脚踏实地。每周红领巾小广播的通讯稿,他会早早地征求同学们的意见,认真地写好稿子,及时上交;每次中队干部值日,他早早地来到学校,打开门窗,带领同学们早读;老师不在的时候,他会主动站上讲台,维持纪律;每次中队长会议后,他不会忘记向同学们传达,向老师汇报;中队工作小结,他征求我这个中队辅导员的意见,认真及时写好;“分湖水质调查”综合实践活动中,他积极与小组成员一起考察分湖周边环境,去自来水厂测试分湖水质,采访渔民、分湖公园工作人员,查阅资料,并写好论文……一学期下来,我有点了解他了。张逸虽然不声不响,却是一个“能思考、能干事,会思考、会干事”的男孩,他不是那种“华丽型的、夸夸其谈型的、浮萍型的”孩子。他,是实干家!

这么一个“另类”中队长的出现,引起了我深刻的反思:班主任需要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首先,用这双会发现的眼睛去搜寻“沉在水底的孩子”。“沉在水底的孩子”和“浮在水面的孩子”应该得到同样的培养机会。第二,班主任用这双会发现的眼睛注意观察“沉在水底的孩子”的言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特别要去分析、思考、考察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思想素质和潜在的能力。第三,对男生干部的培养,更要多倾注一点心血,要有意识地去关心他们,指导他们,帮助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班干部。

篇4:我与学生一起写日记

每天静下心来写写一天的心情变化,或是记录当天发生的有趣的事,也可记录某个难忘的记忆片断等等。一方面复习运用了自己所学的好词佳句,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出自己的语文基本功,把书本知识化作一种语言运用的能力。

我心写我口,让自己的思想在日记王国里任意遨游,这是一种境界。写日记还是对一个人意志力的磨练。能坚持写下来就是一种成功。每天写日记或是每周坚持写周记,坚持几个月,几年,几十年,这是磨练人意志力的最有效方式。许多人做不到,因此许多人都变成了凡人,能把写日记这件看似简单的事坚持几十年的人一定是成功的人。

日记,还能给人带来快乐。试想,在静静的夜晚,当你翻开你心爱的日记本,盘点一下你今天的快乐,你的收获,你的点点忧愁,然后用你最自由放松的文字记录下它们,当你的快乐字符在纸上跳跃时,你的快乐仿佛又被放大了几倍。当你的收获变成文字时,你的信心,你走向成功的脚步又坚定了几分。当你的少许忧愁变做铅字时,你的不快仿佛被一缕轻风吹得烟消云散了。所有这些感触都是写日记这种神奇的活动带给你的。你感受到她的神奇魅力了吗?这种快乐都是爱上写日记所收获的。

孩子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在每一个夜里或是周末,选一个你喜欢的时间段,沉静下你的心,把自己的思绪完全放松,给小小的心灵找一个安静而避风的港湾,让你的文字借助日记这艘小小的船在静静的港湾里憩息,尽情书写你的欢笑,你的歌声,你的游戏,你的眼泪,你的秘密……那是一片属于你的自由天地,无人去干扰你。带上你的坚持,带上你持之以恒的意志力,你将收获一个灿烂的未来。

愿孩子们都能乘上日记这艘快乐的小船,在写作的大海上乘风破浪,一路前行!

陕西户县东关小学

篇5:我与外婆作文

0-3岁时外婆帮我洗衣,喂奶粉,洗澡,哄我睡觉。

3-6岁时外婆陪我一起渡过我的美妙童年,在我记忆中留下深刻的脚步。

7-10岁时我就开始调皮捣蛋,骂人,爱和别人的架,急的外婆不得了,外婆叫我听话可我就是不听......

我还转为才没炒好在家发脾气,

小学生作文大全

就说几个月以前家里的菜不好吃,我一心想自己,外婆叫我别做刀立会切到手。我就是不听,结果在切肉的时候把手切出血了,痛的我大叫:外婆 外婆,外婆连忙赶来:我说吧,要小心现在出事可吧。我.....我......

唉!都怪我不听,现在出事了。

篇6:我与外婆的距离

翻开重庆市地图,我家与外婆家几乎在同一个点上,挨得很近,很近。我与外婆之间的距离,微小得可以忽略不记。可是,用不同的方式去丈量,又有了许多奇妙的变化。

用时间来丈量。三岁时,我常屁颠颠的跟在妈妈身后,去外婆家,步幅22公分,速度每分钟81步,距离为40分24秒。许多年后,我常在周末独自去看外婆,一路上哼着一支记不清名的小调,步幅64公分,速度每分钟118步,距离为9分32秒。

后来才意外发现,从我家通往外婆家的那条小路,那条我曾经走过千万次的小路,那条收藏着我的快乐小调的小路,正在不断缩短。

用观念来丈量。外婆的所思所想,大多数情况下,我并不赞同,只是默默地倾听,也不反驳;而我的所思所想,外婆也常常弄不明白。我与外婆的距离大约为半个世纪,又是那么的遥远。

用牵挂来丈量。外婆总牵挂我的成绩,牵挂我的衣食,晴天担心我上学路上太阳烈,雨天担心我淋着雨。我也常担心外婆的身体。这种相互间的牵挂,从白天延伸到夜晚,从昨天延伸到今天,又相互交织缠绕在一起,很难丈量。

外婆生病住院的日子,我是要去看她的。虽然不能像小时侯那样,像一只宠物猫一样缠着她,但至少可以看上几眼,说上几句关心的话语。

外婆每天打来电话,阻止我上医院,要我集中精力学习。我知道真正的原因,外婆住在传染病医院的`隔离区,是肝炎,怕传染给我,可我没想那么多。得知外婆出院的消息,我三步并成两步,赶到外婆家。外婆显然变得更加清瘦,她一边与我打招呼,一边后退,故意躲着我,像我得了传染病一样。外婆没有像往日那样削苹果给我,没有开冰箱拿我喜欢喝的七喜牌饮料给我。我询问外婆的肝炎病康复情况。外婆询问我的学习情况。所有的对话,都在一米以外完成。这时,我与外婆的距离大于一米,又仿佛没有距离。

篇7:感恩我的外婆小学生日记500字

我的外婆今年六十五岁,身高157厘米,体重九十公斤,脸很瘦,是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她为我们的家日夜操劳―――洗衣服、买菜、烧饭、打扫卫生……几乎所有的家务都由外婆一手操办。我要感谢我的外婆。

早在我一年级的时候,外婆就承担了接送我的任务,越是刮风下雨的日子,外婆就越早地站在校门口等我,怕我被雨淋着。一出校门,外婆就会塞给我一些爱吃的零食,怕饿着我。我一边牵着外婆的手,一边享用着零食,别提有多开心了。转眼,我上六年级了,也懂得了外婆的苦心。每天一放学,我就能吃上可口的饭菜,这都是外婆的功劳。而每当我因犯错误而被老师留下,外婆忠实走到车站焦急地张望着,期盼我早点回家。

外婆的一天非常紧凑。

外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了,先将我们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就开始“张罗”起全家的早餐。等我们出门后,她就得打扫卫生,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她还要抽空为我织毛衣呢!午餐后,外婆才有一会儿喘气的机会―――可以小睡一会会;午睡后,她又得开始忙碌了―――去菜场买菜、做饭……

但是外婆也有严厉的时候。

有一次暑假,妈妈上班前给我布置了一些数学习题,整整一天,我都在看小说,直到傍晚时分,眼看妈妈就要回家,要每题解答是肯定来不及了,于是我就匆匆拿出标准答案抄了起来,而这一切,外婆却蒙在鼓里。到了晚上,妈妈问我:“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完成了,不信你问外婆。”我飞快地回答,外婆怕我受“冤枉”,马上作证到:“是的,我是看到他在做”。但是当妈妈问我解题思路时,我却傻眼了……外婆得知我在利用她作伪证时,气得脸色发白,两天都没有理我。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弄虚作假了。

这就是我外婆,我要感谢她的精心照顾。造我的心中,她就像红蜡,用自己的生命来照亮后代前进的道路。

篇8:我与学生共成长

一、用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信赖

有句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新的教育形势下,学生的视野宽、知识广,获取信息的渠道多,随之要求我们必须拥有渊博的文化底蕴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更注重用广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信服,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和他们一起学习。有一次,一位学生正在为一道数学题而冥思苦想的时候,我刚好从他身边走过,看他着急的样子,我知道他需要帮助,当我耐心地为他讲解这道数学题的时候,我发现他的眼睛里流露出的不仅是感谢,更多的是崇拜。

二、用爱心、责任心获得学生的爱戴

1.要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赏识他们的闪光点,宽容他们的不足之处。班级里曾有一个女孩,她个性很强,情绪变化快,朋友不多。她的优点是组织能力强,语文成绩好,所以我让她承担了给同学读报纸、了解时事的任务,她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我对她认真负责的态度在班级进行了表扬,听了我的赞赏,全班学生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了她。渐渐地,她开始积极主动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不那么情绪化了,而且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

2.要时时奉献责任心

作为班主任,要把责任心放在日常点点滴滴的工作中,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更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还要服务于各位家长,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送到我们的班级,就是对我们的一种信任,我们要珍惜这种信任,把孩子教育好的同时,对家长负责,用尊重赢得尊重,用真诚换取真诚。

三、用有效的课堂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你的课堂有趣,学生愿意学习你教的学科,那么班级管理就更容易了。因此,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就要避免用班主任的权威来要求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好好学习。在英语教学中,更加强调教学活动的多样化。

篇9:我与《安妮日记》

时光荏苒,当年曾向安妮·弗兰克一家伸出援手、在其藏身岁月中坚持接济他们的米耶普·吉斯(安妮父亲的秘书),如今也已是高龄96的白发老妇。今年的6月7日,美国的安妮·弗兰克中心在曼哈顿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演出活动,以此纪念这位早逝的犹太少女的75岁诞辰。而吉斯亦接受了该中心执行董事伊丽莎白·费里克为《人物》杂志而做的专访,与之谈起了她的朋友安妮·弗兰克在那段非常岁月中的点点滴滴。

1941年,12岁的安妮应邀参加吉斯的婚礼,而当时纳粹的铁蹄已踏上了荷兰的土地。

“我结婚的那天安妮身穿公主裙,头戴相宜的帽子,看上去非常漂亮。她一头乌油油的秀发光泽亮丽,一看便知她为此颇费了一番心血。我们很快便沉浸在欢庆的气氛中并暂时忘却了烦扰着我们的忧虑与不安。说实在的,我们中没有人真的相信事情会变得像后面那么糟。”吉斯如是回忆道。

1942年,安妮16岁的姐姐玛各被强令前往纳粹的劳动集中营,弗兰克一家被迫匆忙搬进父亲奥托工作之地的密室。在那里,吉斯已经为他们打点好了一切。

“恐惧与不安在他们的住所内蔓延开来,然而人人都尽可能对此避而不谈。为了给他们准备些生活必需品,我和汉克(吉斯的丈夫)还曾尝试着以雨衣为掩护,将成堆成堆的衣服和鞋子运往密室。第二天清早,我骑车来到弗兰克家的公寓,看到小安妮还穿着一身睡衣,站在那儿,睁大着眼睛,惊奇地面对着她人生中的重大变化。那天正好下雨,于我们而言却是有利的时机。我和玛各两人以平稳的速度蹬着自行车以防怀疑。当我们终于到达‘办公室’ 时,玛各因她眼前的景象而变得目瞪口呆。我于是领着她爬上了阶梯。”

在那些后来探访密室的日子里,吉斯常常与安妮促膝谈心。在吉斯的眼里,安妮的身上富有年轻人的特征——迅速成长、走向成熟。

安妮的身形之变化可谓是突飞猛进,没过多久她的鞋子就已不合穿了。有一天,吉斯偶然发现了一双虽是二手的却保养得不错的红色高跟女式无带浅口轻便鞋。吉斯把它们送给了安妮,后者对此表现出了掩饰不住的极大的兴奋。安妮正在迅速地长成一名年轻的女子,然而她却被迫藏身于这小小的密室之中,满怀着与她年龄不相称的忧虑与烦恼。除却战争,她也渴望能够与人谈论服装与时尚——和大多数的女孩子一样,她深深地喜爱着这些富有诱惑力的东西。吉斯是这样评价安妮的:“我相信安妮从不放弃希望,尽管她一直在忧虑。她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并且始终渴求着自由。”

显然,由于告密者提供的情报,1944年8月4日,纳粹军人包围了他们藏身的楼房,并将他们全部搜捕。

每当回忆起这可怕的一幕,吉斯仍心有余悸:“那一天我进城去代他们一家购物,我答应安妮我会尽快回来并和她好好谈一谈。11点钟左右时一个男人闯了进来。他手里攥着一把左轮手枪,并指向了我和我的合作伙伴们。我们全都吓呆了,身子动弹不得。我听到过道里传来了一个德国士兵尖锐的声音,他不停地咆哮和咒骂着,不断有可怕的字眼从他嘴里蹦出。我被他冠上了‘背叛者’的罪名。我还没有弄清楚我的朋友们出了什么事,就听见他们的脚步声沿着走廊和木制楼梯逐渐逼近。我只能用‘垂头丧气’这四个字来形容他们当时的表情。”

尽管不知道德国兵们是否会返回,米耶普和她的丈夫及其伙伴们还是走进了那间惨遭洗劫的密室。

“在一片狼藉之中我一下子就注意到了安妮的那本扎着桔红色布条的日记本。我知道对她而言这本日记本有多么珍贵。我让一位伙伴帮我拾起安妮所有的文稿,但我们非常害怕纳粹军官会回来抓我们。后来我把日记本藏到了我书桌的抽屉里。我从未受好奇心的引诱而试图翻看它,因为我明白它是属于安妮个人的秘密。我相信安妮一定会回来,到时我将把它归还给她。”

不幸的是,吉斯从那以后就再也没能见过安妮;然而战后已是一名母亲的她却于欧洲胜利日后的一个月在她的办公室里见到了奥托·弗兰克——安妮的父亲。

篇10:我与《笑猫日记》小学生作文

这本书里的主角是一只猫,他的名字叫“笑猫”,书的内容是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了“笑猫”的心路历程。正如其名,很多的心情,这只猫都是用“笑”来表达的。不同的环境,对不同的事物,“笑猫”会用微笑、狂笑、冷笑、狞笑、嘲笑、苦笑、皮笑肉不笑……来表露、宣泄自己的感情;“笑猫”是一只有思想的猫,相信性格决定命运,他喜欢观察人,也能听懂人说的话。一段段开心、有趣、感人心扉的故事,就这样围绕着“笑猫”开始了……

在《笑猫日记》中,我最喜欢看的就是第二集《塔顶上的猫》和第六集《虎皮猫你在哪里》了。读了一篇篇感人的故事,我明白了爱的力量是最伟大的!就像“笑猫”用爱感动了巨大的山蜘蛛,感动了凶猛的母老虎,感动了脾气暴躁的公花豹,感动了无情的湖怪,在历尽千辛万苦后,他成功为耳朵聋了的虎皮猫采到了兔耳朵草,却不料,蓝色的兔耳朵草又被几只贪吃的兔子给吃了。笑猫一遍一遍的把故事讲给虎皮猫听,虽然虎皮猫的耳朵已经聋了。这个故事感动了枯树,让枯树绽出绿芽,这个故事感动了铁树,让铁树开花,这故事最终感动了苍天,虎皮猫的耳朵又能听到声音了!这一切,记录了笑猫为爱所做的努力,他的爱心、执着和勇敢不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吗?这一切,不正是爱的力量吗?他比天高、比海阔,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篇11:陪外婆看病日记

今天我和妈妈陪婆婆去医院检查,和看病 。

我们来到了中医院带婆婆做B超,做好了,我们去了外科医生那。医生说:“婆婆肚子里的东西,已经有3~4毫米长,需要做手术,如果有1厘米长就危险了。”妈妈说:“ 除了做手术还有什么解决方法吗?”医生说:“没有,如果要手术,就要住院检查,现在就可住院,你们商量商量。”妈妈对婆婆说:“妈妈今天住院吗要不和姐姐商量商量?”婆婆说:“好,跟你姐姐商量商量再说。”妈妈打了一个电话给姨妈了,和姨妈说说婆婆的病情该怎么办。一会儿后,妈妈都婆婆说:“姐姐说,现在住院检查,她马上就来。”妈妈又对医生说“办住院手续。”然后,我们去了挂号的地方付钱。最来到了住院部的.护办处,医生们给婆婆称了体重,登记了,然后我们就去病房了。医生给婆婆抽了血。顿时,我心里有一点害怕。

通过这次陪婆婆看病,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以后一定要健健康康的,这就不会生病了。

篇12:去外婆家日记

星期六的早上,妈妈带我去外婆家,火辣辣的太阳晒得我汗流浃背,微风轻轻地吹着,我和妈妈走着去外婆家的路上。

到了外婆家吃过中午饭,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天空中下起了瓢泼大雨,我和妈妈被大雨搁在了外婆家,回不了家了,外婆说:“你们晚上不要回家了,今晚就住家里吧”。妈妈说:“好”!妈妈说我们等到天黑了,雨停了去捉知了,我高兴的跳了起来。到了晚上,天黑了,可是大雨还没有停,外公带着我拿着手电筒去捉知了了。外公说:“知了只有下雨后它才会出来,因为雨后,地里闷热,下了雨后地面上的土变得松动,知了很容易的从地下钻了出来”。

我和外公拿着手电筒每个树挨着找,终于捉了一只,后来我们又捉了好多,大雨还在下,我的衣服也被大雨淋湿了,外公说怕我感冒了,后来我们就回家了,外公说:“知了等到明天早上它就会退掉外面的一层壳,长出翅膀,飞到树枝上,在枝头上叫个不停”。我感觉大自然的生物真的好奇怪呀!

篇13:我与日记的因缘

我最早接触的文体就是日记。一九三六年我十三岁,在南京读小学六年级,校长高蛰苏先生是我们语文老师,课上课下反复要求学生写日记。他说,每天写日记,写长了成为习惯,不仅可以练习文字纯熟,还有益于铸造坚毅的性格。我虽然遵照办理,但理解不深,常常遗忘,几天一记,渐渐也就不记。这是一次善始而未能善终的文字锻炼,因而失去为日后文字工作打好基础的良机。每思及此,往往追悔莫及。

抗战时期,正从读中学到大学毕业,漫长的八年时间,我主要沉浸在书海之中,读了不少正经正史,杂著诗文,但最喜欢的是读杂著,而杂著中又最喜欢读日记。我读过《越缦堂日记》、《曾文正公日记》、《请缨日记》、《缘督庐日记》等等,特别对《越缦堂日记》颇感兴趣。通读了这几十册日记后,自我感觉学问颇见长进。日记作者李慈铭是晚清很有个性的一位学者,他不仅记个人生活行事,还记有许多读书心得,写了无数读书提要,后来有人从他的日记中专门辑出他读书治学的内容,成《越缦堂读书记》二巨册,我又通读了一遍,得到不少读书治学的门径,并养成我读书写提要的习惯。我后来成书的《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就是这种良好习惯的产物。当时因在日寇统治下,怕惹是非,不再写日记,只是隔三岔五地记点大事,录以备忘。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政权易手,万象更新,社会发生剧烈变化,新鲜事物比较多,我自觉地开始写日记,记录社会要闻和个人行事,有长有短,一晃十几年,我的日记已积有十余册。有时翻阅,可引起很多意味深长的回忆。日记中也比较审慎地记下历次政治运动的大概和自己一些哀而不伤的感慨,即使公开,自认为也无大碍。孰知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我是第一批遭到抄家洗劫者。这十几本日记,到专案组手里,无疑可从中挖出不少确凿可据的罪证。他们据此大作文章,按图索骥,每天追问日记内每一件事,每一个有过交往的人,每一点想法感受,都穷源竟尾地一竿子到底,无止境地查问,令人困扰烦恼,也株连到一些见于日记的亲友,至少会遇到几次提审式的“外调”。因此发誓今后再不写日记。有不少写了几十年日记的人也多辍笔不写。但也有人一直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文革”期间,我和已故历史学家郑天挺教授同在牛棚扫地,曾在休息时聊过写日记的事,郑老悄声告诉我,已经写了几十年,成了习惯,原有的被抄走,新的还在写,只是简单记事而已。那个时候,日记似乎成为写作的禁区,日趋无声无息。直到世纪之交,山东有几位好学之士,如于晓明、自牧、徐明祥等中年朋友,尽全力为日记的再生、发展,奔走呼号。他们不仅自己写,鼓励朋友写,还千辛万苦地创办《日记报》、《日记杂志》等刊物,引动很多人响应和参与。我不仅因略参与其事而结识这些朋友,还激发起重写日记的激情,并于二○○四年十月启动,至今仍在延续。

在开始重写日记的同时,我又找一些新出版的日记来读,我最先读的是宋云彬先生的《红尘冷眼》(山西人民出版社二○○二年三月版),副题是“一个文化名人笔下的中国三十年”,始于一九三八年十二月,终于一九六六年,中间有断缺,可以从中看到一位旧知识分子近三十年的生活足迹,亦能参悟出他的心路历程。因为是作者身后出版的,所以内容没有故作修饰,基本真实,有些欲言又止或断缺的地方,或是整理者为避时忌所略,也是可予理解的。我也读过一种读起来很费力的日记类专著,那就是法籍华人艺术家熊秉明先生根据自己日记写成有关罗丹的专著,书名是《关于罗丹——熊秉明日记摘抄》。熊秉明先生是我国数学界前辈熊庆来先生的儿子,青年时期旅居法国,攻读哲学及造型艺术。中年以后,即从事这些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我读过他两本挺引人注目的书——《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和《关于罗丹——熊秉明日记摘抄》。这两本书有多次版本,我这两本是天津教育出版社编辑于二○○二年国庆前送给我为他们的重印本写书评的。我先较快速地读了前一本,而有关罗丹的那本,则是在国庆长假中认真地细读了一遍。这本书是对艺术大师罗丹的研究,命题很严肃,但体裁很别致。它是作者熊秉明从自己一九四七至一九五一年的日记中摘抄出来写成的专著,应属日记类独辟蹊径的专著。我在读完这本书后,感到这是为日记从单纯记事走向研究高度的一种示范,至少有三点值得注意。

一是作者写日记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不是随手一写,而是博涉多书,又深思熟虑后写的;二是作者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在日记中反映出他很强的学术自信心;三是作者很有思辨能力,特别是对自己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令人惊讶作者的冷静。他将所写的日记片片段段辑成为一篇短文,又按主题将若干短文了无痕迹地熔铸成一部专著。这比读那些仅有记事的日记更令人手不释卷。读熊氏论罗丹之书,诚如有些人认为能归宿于灵魂。我读此书很有点参禅味道,有些短文的精彩段落,读来颇类机锋,可得会心一笑,或俯首自省。不幸在我尚未读完这本书的时候,突然听到作者的噩耗,我痛悼永远失去已经约定第二年春天相晤的机遇,只能默默地铭记他对本书的题词:“到了罗丹手里,雕刻忽然变成表现思想的工具,个人抒情的工具……变成诗,变成哲学,变成自由的歌唱。罗丹给了雕刻以思想性,也给了雕刻以新的生命。”这段题词也可作为衡量作者与这本书的意义。作者让日记这一文体变成艺术,变成抒发感情的乐园。他把自己对罗丹的研究,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体,把罗丹与读者拉得很近。他拓宽了日记的领域,提高了日记的境界。

我读得最用功和深入的日记是林则徐的日记。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应中华书局之邀,审读《林则徐集》的书稿时,曾通读过林则徐的日记。虽然其中缺漏很多,但观察很细密,内容很丰富,对我撰写《林则徐年谱》提供了不少资料。九十年代,倾全国有关方面的力量,编纂《林则徐全集》,我是主编之一。职责所在,又一次读了经过继续搜求补充的《日记卷》。《日记卷》所收时限,上起嘉庆十七年,下至道光二十五年,其中不少年份付缺,有些年的月份也不全。即使如此,因为这近三十年正是林则徐建功立业事务繁杂的年代,而林则徐又是一位事业心强,观察事务细腻,勤于政务,娴于笔墨的能员干吏,记录了许多可供采择的资料。我在修订和改编《林则徐年谱》时,就从中采集和补充了较多的资料和细节,加深了我对日记具有史料价值的认识。

本世纪以来,日记的编写和研究,日趋发展,并引动不少读书界朋友的参与。有些国家编纂机构如清史编委会出版的《清代稿钞本》(第一辑)中就收有未刊日记二十二种,大部分记中晚清的官场形迹和民间习尚;有的学者私下整理未刊日记,如海宁学者虞坤林整理徐志摩未刊日记。这个整理本不仅使徐志摩未发表的手稿得以面世,而且借此对徐志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一般人对徐志摩的印象是一位放浪形骸的风流才子,甚至还有更不屑的贬斥。几十年后,也还有诗人写诗来骂徐志摩。开头的一段是这样斥责的:

我不喜欢你志摩

我在你诗中看不见一丝祖国

看不见一眼流血的土地

看不见一勺院墙外面的生活

如果读了徐志摩生前未发表的一九一九年所写的《留美日记》中六月二十二日记事,就可以读到他在一次旅美华人学生集会上所表达的感受,他慷慨激昂地赞扬各界对五四运动的支援,并真诚地号召:“吾属在美同学,要当有所表示。此职任所在,不容含糊过去也。”他关注祖国命运的热情跃然纸上,岂能说他“看不见一丝祖国呢”?在八月六日的记事中又自省见一唱歌女子而心动的不当念头。类此对研究徐志摩的心灵动静能有更完整的认识。

由此想到日记的可信度问题。一般人认为日记是作者隨手所记,多近真实,实则也不尽然。首先,日记有为自己备忘随手写记的所谓日记,无意让他人阅读,这比较真实,如前引徐志摩日记是他未成名人前所写,身后多年被人发现,整理问世的,当时并未想让人看,所记大致可信。另有一种有意为之的日记,特别是成名作家往往以日记作为一种文体来运用,不仅创作日记,还把未成名前的日记作为素材,加工为日记美文,可称之为日记文学,则其史料价值当大打折扣。其次,即使作者无意做作,修饰示人,也不能拿来就用。鲁迅就说自己的日记“是不很可靠的”,加以有人喜欢用别人名字字头或代号,亦有用缩略语或使人难解的语词,那就需要以他证方法证实后再用。

近年更有许多人撰写有关日记的文章见诸报刊,惜散在各方,不易集中参读。日记推动者于晓明君为此广加搜集,编定《日记丛书》,内含《日记漫谈》、《日记闲话》、《日记品读》、《日记自述》、《日记序跋》等各类有关文字,包括日记的方方面面。撰者亦多学界读书界人士,老少存殁,达数百人,颇便读者开拓视野。编次既定,行将问世,晓明征序于我,深感其事之必要,乃濡笔叙与日记之因缘浅见以应,是为之序。

篇14:外婆的日记

外婆70岁了。她很爱看电视剧,也很关心《新闻联播》里播的国内外大事。然而更有趣的是外婆看电视时打磕睡的情景。

昨天外婆看完电视连续剧,已经晚上9点钟了,不知不觉她开始打起磕睡来。她先是闭上眼睛,然后老花镜一点一点往下滑,渐渐脱离了鼻梁,滑落到了鼻孔下面,但她却一点也不知道。接着,就响起了均匀的熟声,瘪着嘴巴直往外璞声。过了一会儿,她醒了,看见我在笑她,有点不好意思:“我没睡,我等着看好节目呢!"

篇15:外婆的日记

外婆家有一个后花园。花园里种着蔬菜和鲜花。鲜嫰的小草,红色和紫色的小花、蔷薇、茄子。

还有月季和栀子花。栀子花又好看又好像,而且长满了花蕊,上面还有一个鸟巢。花园里还种了茄子、黄瓜和青椒。真是一个美丽的花园。

篇16:外婆的日记

我们坐外婆的车出去玩咯,到了目的地,我拉着妈妈和外婆的手飞快地跑进超市。

我推来一辆推车,踩着踏板一跳而上,可是我坐不下去,原来我长大了,不能像小时候那样坐在推车里,现在的我只能蹲着呢。

篇17:我与日记相伴的20年

我出生成长在农村,并没有谁对我进行日记的启蒙,我还记得我最初写的所谓日记就是两句话:“超过所有的男生,更超过所有的女生。”那是中学时一次期中考试后,我考的是全校第二名,第一名是外班的一个男生,我非常不服气,就在我获奖得到的一个巴掌大的硬皮笔记本上重重的写下了这句话,然后藏得紧紧的,我觉得这是我天大的秘密。从此,我学习更加努力。但事与愿违,在之后的几次考试中我不仅没有独占鳌头,排名还有所倒退,最糟糕的一次我跌落到全校第十名。那年代,我们农村中学是以成绩论英雄,我也把名次看得比什么都重。排名的后退,使我觉得很丢脸,我也很自责,只能把我的难过与不甘偷偷的写在日记里。

上师范后,我开始了如饥似渴的阅读。为此,我闯进了那个当时还不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因为想看书受阻,我见那幢图书楼的楼梯旁的小房间里坐着一个老头儿,猜想他应该是管理人员,于是我便写了一封信给他。幸运的是,那个老头儿是这座图书馆的馆长,他被我渴望读书的情感所打动。那以后,图书馆对我们学生开放过一段时间。还记得当时我们班女生热衷侃《红楼梦》,下课在走廊里辩论,熄灯后在寝室里“卧谈”,我更是摘抄了许多《红楼梦》里的诗词,如今翻看当年的摘抄及日记中的读后感,那已经淡忘的诗词在脑子中又逐渐清晰,那远去的日子又生动起来。

在师范上学时,我发表了有生以来的第一篇文章。

师范毕业后,我继续在一所教师进修专科学校学习。毕业前夕,我哥建议我去人才交流会上锻炼锻炼,那是一场专门针对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我根本不在范围,也不够资格。但是,我手书的自荐书及发表的几篇文章使豫北一所重点高中的领导比较动心,于是他要求我以交流会场为内容现场作文,待我的文章写好后,他非常欣喜,表示愿意不辞辛苦把我调过去,他告诉我说他们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过硬的“笔杆子”,但他跑遍省内的几所高校,一直都没有遇到。这于我很意外,也很惊喜,那时候我如果按部就班,只能回到老家的农村任教。不想几天后,亲人们又改变了想法,怕我将来安家落户在异地他乡,孤单飘零。我没去成豫北的高中,遂把对方带给我的感动写成了《求职的感受》发表了。这段求职的经历使我感受到写日记很重要,只有平时经常写,才能随便面对一个情景,就有话可说。而且我也亲身感受到如果你真的有东西,人家也可以不在乎你的文凭、学历,有可能获得破格录取的机会。

1999年秋天,我回到了家乡的中学教语文。

那时候,已经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说法,我希望培养敢说话、善表达、会写作、乐交流的学生。我觉得这些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这是我的切身感受。

农村的孩子经济条件不好,缺乏课外读物,我组织他们每人交两元钱,集体订一些报刊杂志放在班里传阅。记得当时订的有《语文报》《语文周报》《青少年日记》《中学时代》《演讲与口才》《青少年书法》《对联故事》等等。

我带领他们成立了“星星草文学社”,办手抄报——《星星草周报》。举行过演讲、辩论、读书交流、古诗词名句背诵等各种活动。

我那时候要检查落实的三项常规作业就是:写日记、练字、背古诗词。对于学生的日记我要求他们必须写,但是交不交自愿。可能是因为学生当时比较喜欢我这个年轻热情的女教师,大部分学生都愿意把日记交来我阅读。我每每阅读总是很静心的细看,看后写下我的感受,或赞赏、或鼓励、或开导,有时候还会因他们的烦恼及困惑与其谈心。写日记,真实为第一要求,其二语言流畅即可。我一直觉得日记是写作的起步,也是最自由的写作,也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写真实的生活,才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所在。

那时候,我本来是想追求成为一位名师的,于漪曾经是我崇敬的前辈。但是,因为我发表的那篇《求职的感受》被我们县教育电视台的台长听说,他亲顾茅庐去了我所任教的农村中学,出乎意料的,我来到了教育电视台当记者。当年,这对于生活在中原小城里的我来说宛如一个童话,这段经历也变成了我笔下的文章《轻轻的告诉你一个童话》。那时候,我常常会想起一句话: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来电视台转眼又十年了,十年来我在工作之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读我感兴趣的文章以及写我想说的话。这期间,我又写下了许多本日记,有一段时间日记几乎成为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每天不把发生的事及自己细微的感受记录下来,就觉得像是一天的事儿没做完。

这十年,我的日记的形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最初是以记琐事为主,有一段时间变成书写我小情绪的随笔,后来当我很乐意和好友通过手机短信交流思想、分享感受时,我在日记中记下的很多都是我发过的短信。最近一两年我往往是每有想写愿望的时候,便写成一篇篇的随笔发在QQ日志或者网络论坛里。

我喜欢写,也习惯了写,文字渐渐成为了我与他人沟通的重要方式。去年年初,小姨病急,我陪她进京求医,我发短信向专家王海求助,入住北京积水潭医院后得到了这位专家的真诚帮助。小姨病愈后,我写下了我那十天陪护小姨的感受,不曾想这篇两万五千多字的纪实随笔《陪小姨进京求医记》竟然感动了无数的网友,先发表在《北京青年报》上,年底入选《生命的故事》一书在北京出版。

这些年我写过许多文字,往往是为悦己而写,故极少去投稿。在这个周末的午后,当阳光洒落在客厅里,我懒懒的翻开一本本昔年的日记,许多的感触感想感慨便一发涌来,蓦然回首的刹那,才发现,生命无非记忆。

这些年离开了讲台,但我一直订阅的一本杂志就是《青少年日记》,作为礼物送给亲人朋友们的孩子阅读。因为我感受到用文字记录生活是一个很愉快很浪漫的事儿,我希望他们能从小爱上写作,以后有能力去享受这种浪漫雅致的生活。

篇18:去外婆家拜年日记

一路上,风景优美。两旁的松树像一位位站岗的士兵,小溪“哗啦啦”地唱着歌。远处的房子风似的一闪而过。大约半小时,我们到了桥下,经过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我们终于到了外婆家——湖庄村。

一下车,我拿着礼品往外婆家跑,我一见到外公外婆就说:“祝外公外婆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年年有余,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外公外婆听了笑得合不拢嘴,连忙说:“好!好!”外婆转身从里屋拿了一个红包给我,又对我说:“讷讷,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接过红包,心想:“这些钱是外公外婆辛辛苦苦赚的,我一定要好好利用它。”

上一篇:上字宝宝小班识字教案下一篇:办公室设计有如下几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