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教学反思

2024-05-23

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教学反思(精选16篇)

篇1: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己任,而如何让学生超越语言文字的内容,走出狭小的课堂,是每个语文教师所应思考的。我认为学生一旦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在与课文的心灵对话中,使“静”的课文变成“动”,“死”的课文变“活”,能身处狭室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融,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在《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中,小骆驼听了小红马说它难看的话觉得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跟眼毛的作用。我利用文章留下的“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续写故事:沙漠旅行后,小红马和小骆驼再遇……

学生有的想象小骆驼向小红马介绍了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以理服人,使小红马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有的想象小红马和小骆驼再去沙漠旅行,实地体验。

篇2: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教学反思

这天我所执教的课文是《我就应感到自豪才对》的第一课时,学生阅读课文,要想亲身体验,首先务必“入乎其内”,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课文用了许多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沙漠这个特殊的环境,我指导学生自然地“入乎其内”,按自己对情境的体会来朗读,如“茫茫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沙漠”“铺天盖地”等,体验了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意境,读出了应有的语气。

阅读教学,就应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品读。否则,学生阅读走马观花,浮于表面,语言文字也不可能在学生头脑中有所积累。在教学三、四段中,我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语句,了解脚掌、睫毛、驼峰在沙漠中的作用;再引导学生品读关键词语,进一步感悟脚掌、睫毛、驼峰在沙漠中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与小骆驼一齐感受自豪,抓词扣句,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课标》提出阅读教学要改变课程资料的旧、窄、死,使之变为新、宽、活,使语文课程资料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和情操的陶冶。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推荐了短文《沙漠之舟》,并让学生思考:小骆驼值得自豪的还有什么?学生透过拓展阅读,发现了骆驼身上值得自豪的地方还有很多:在学生交流中我还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如小骆驼身上具有的品质、精神,这正是我们就应学习的。作为课文资料的补充,这不仅仅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为小骆驼感到自豪的同时,引领学生见木知林,发挥课文的导向作用。

篇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谈

听一位语文老师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第二课时) , 她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体会小红马瞧不起小骆驼的态度, 并读出这种语气。

2、找出描写沙漠的语句, 指导朗读。

3、找出描写骆驼脚掌、驼峰、睫毛作用的句子, 并指名交流。

4、续编故事。

下面就是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默读三、四自然段, 你看到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中到底有什么作用, 可以用“———”划出有关语句。

生:默读课文, 划句子。

师:写骆驼脚掌、驼峰、睫毛用处的句子画出来了吗?把你画出来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生说句子, 师相机出示课件。

(1) 妈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 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 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 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师:“多亏”这个词去掉也能讲得通, 好不好呢?

生:不好, “多亏”说明脚掌又大又厚太重要了, 否则就无法在沙漠里生存。

师:你们知道小红马的脚长什么样吗? (课件出示) 看, 这是小红马的脚, 跟小骆驼相比, 小红马的脚是又小又薄。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还有谁画的哪句?

生说句子, 师相机出示课件。

(2) 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 里面贮存着养料, 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师:“足够”换成“够”好不好呢?

生:不好。

师:茫茫的大沙漠要走很多天才能走得出去, 养料不充足, 不就饿死了吗?要是我们有这个驼峰多好呀!看来这两个肉疙瘩还真令人羡慕呢!同学们知道骆驼的驼峰是怎么贮存养料, 在路上又怎么提供给骆驼用的吗?这儿, 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关于驼峰的知识。 (课件出示资料, 生读。)

师:还有谁画的哪句?

生说句子, 师相机课件出示。

听完了课, 我在想:这节课倒有点像科学常识课, 学生除了学习了骆驼的脚掌、驼峰、睫毛的作用外, 还学习了什么呢?何况这些知识学生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时就已经知道了。

走进小学阅读课堂, 发现很多语文老师都在教课文内容, 并且把课文内容当作唯一的教学内容。每一篇课文都覆盖着大量信息, 学生读几遍就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如果老师把教学精力都放在学这些学生一读就知道的信息上, 学生会厌学, 导致语文教学耗时低效。因此, 我们不能把课文传达的信息定为教学内容。“课文无非是例子”。我们应该借助课文这个例子, 教给学生有关语文的知识内容,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内容必须根据“课标”、根据年段、根据课文、根据学时, 做出合理科学的认定。就拿《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来说吧, 这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 根据“课标”、根据年段、根据课文体裁、根据学时、根据课后习题, 可以确定这些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1、认识9个生字、1个多音字, 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会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小红马瞧不起小骆驼的态度, 朗读并熟记小红马说的话。

2、创设交际情境:小红马与小骆驼会说些什么?并让学生表演, 体会小骆驼的委屈。 (课标指出, 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3、朗读并熟记骆驼妈妈说的话, 并把第4自然段有关句子改写成妈妈说的话。

4、分角色朗读第3、4自然段 (按改写后的读。)

5、指导学生讲故事。 (这是课后练习的要求。)

6、小组合作续编故事:沙漠旅行结束了, 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 他会怎么说, 怎么做? (重点创编两人的对话) 再演一演。

篇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谈

听一位语文老师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她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体会小红马瞧不起小骆驼的态度,并读出这种语气。

2、找出描写沙漠的语句,指导朗读。

3、找出描写骆驼脚掌、驼峰、睫毛作用的句子,并指名交流。

4、续编故事。

下面就是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默读三、四自然段,你看到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可以用“——”划出有关语句。

生:默读课文,划句子。

师:写骆驼脚掌、驼峰、睫毛用处的句子画出来了吗?把你画出来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生说句子,师相机出示课件。

①妈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师:“多亏”这个词去掉也能讲得通,好不好呢?

生:不好,“多亏”说明脚掌又大又厚太重要了,否则就无法在沙漠里生存。

师:你们知道小红马的脚长什么样吗?(课件出示)看,这是小红马的脚,跟小骆驼相比,小红马的脚是又小又薄。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还有谁画的哪句?

生说句子,师相机出示课件。

②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师:“足够”换成“够”好不好呢?

生:不好。

师:茫茫的大沙漠要走很多天才能走得出去,养料不充足,不就饿死了吗?要是我们有这个驼峰多好呀!看来这两个肉疙瘩还真令人羡慕呢!同学们知道骆驼的驼峰是怎么贮存养料,在路上又怎么提供给骆驼用的吗?这儿,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关于驼峰的知识。(课件出示资料,生读。)

师:还有谁画的哪句?

生说句子,师相机课件出示。

听完了课,我在想:这节课倒有点像科学常识课,学生除了学习了骆驼的脚掌、驼峰、睫毛的作用外,还学习了什么呢?何况这些知识学生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时就已经知道了。

走进小学阅读课堂,发现很多语文老师都在教课文内容,并且把课文内容当作唯一的教学内容。每一篇课文都覆盖着大量信息,学生读几遍就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如果老师把教学精力都放在学这些学生一读就知道的信息上,学生会厌学,导致语文教学耗时低效。因此,我们不能把课文传达的信息定为教学内容。“课文无非是例子”。我们应该借助课文这个例子,教给学生有关语文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内容必须根据“课标”、根据年段、根据课文、根据学时,做出合理科学的认定。就拿《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来说吧,这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根据“课标”、根据年段、根据课文体裁、根据学时、根据课后习题,可以确定这些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1、认识9个生字、1个多音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会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小红马瞧不起小骆驼的态度,朗读并熟记小红马说的话。

2、创设交际情境:小红马与小骆驼会说些什么?并让学生表演,体会小骆驼的委屈。(课标指出,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3、朗读并熟记骆驼妈妈说的话,并把第4自然段有关句子改写成妈妈说的话。

4、分角色朗读第3、4自然段(按改写后的读。)

5、指导学生讲故事。(这是课后练习的要求。)

6、小组合作续编故事: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重点创编两人的对话)再演一演。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什么),设计教学环节(怎么教)。这样安排,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学有所得。既了解了课文传达的信息,又提高了语文素养(朗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讲故事的能力、编故事的能力、表演能力等)。

篇5:《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

一理解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理解了题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首先,让学生度课题,说出“自豪”的同义词,反义词,读题目,从而帮助理解题目。然后,通过强调不同的词来读题目,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最后理解“自豪”做准备。我学习的是薛法根的做法,可是我高估了自己的学生。学习非常好得尚铮竟这样读:我应该感到自卑才对、我应该感到不自卑才对。不过还好,读后他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进行了纠正。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变化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找一找表现小骆驼心情的词语,学生能一下子找到“委屈”“自豪”两个词语。然后我让他们说说为什么感到委屈?学生都能复述出第一段的内容。并且读小红马的嘲笑语气读得很好。然后用“那它后来为什么又自豪呢了?”自然过渡到第二部分的学习。

三借助媒体,分角色朗读,了解脚掌、睫毛、驼峰的作用

课文中描写的沙漠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遥远,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看过沙漠。而本课中的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只有在沙漠中才能显得出它的作用。因此我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的展示和语言文字的训练,帮助学生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建立对沙漠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接着我话锋一转:就是在环境这么恶劣的沙漠里小骆驼和骆驼妈妈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骆驼妈妈和小骆驼的语气。感受骆驼身上难看的东西的作用。接着用“我感到自豪,因为”说话训练。先结合课文说,再结合自己说,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同时提升本课的主题,学生由骆驼的自豪引发到自身的自豪,由此及彼,由人及己,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信心。

四、指导拓展延伸

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外,还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与小骆驼进行心灵的对话,并利用文本的“空白”,启发学生想象:沙漠旅行后,小红马和小骆驼再相遇时,小骆驼会对小红马说什么?由于时间不充足,这个练习放在课下进行了,从反馈的作业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篇6:《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

一、立足教材,借用文本习得语言

古人有“感言、会意、得意忘言”之说,说的是人们阅读一篇文章,首先感受到的是文章的语言,进而理解它的含义,最后人们往往记住了这篇文章写的意思,却忘记了文章具体的语言文学。这是阅读的规律,但我们的语文课则不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得意”,更要让学生“得言”。学生的语言如何习得,运用课文的语言来表达是条捷径,我的这堂课尽量让学生多说,潜移默化中习得这种语言。

感情朗读,使得书面语言不仅能形成立体形象,而且能转化为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使文章的内在情趣和学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课堂上我用多种形式的读来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个人读、齐读、小组读、表演读。课伊始,我让学生带着自豪之情反复朗读课题,让学生逐渐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世界,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调。用多媒体欣赏3-4小节的课文朗读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畅谈所见到的沙漠,当学生朗读课文时一幅幅广袤无边而又荒凉的沙漠图出现在学生眼前。随后用“小骆驼明白了________”说一句话,待大家把句子说完时,文本的意思也就基本掌握了。整堂课最后,我又深入挖掘课文中的言语实践点,用“我自豪,我是一匹骆驼……”说上一句话,再迁引到学生身上,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说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有的同学情不自禁地说:“我感到自豪的是在今天这堂课上我得到刘老师的多次表扬。”这时,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活”了起来,“火”了起来。一个个眉飞色舞,欢声笑语,清真意切。这一对话使“潜在文本”转化为“现实文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的效果。

二、彰显生命,巧设平台创造语言。

“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这堂课上,我利用课文空白点,建构了一个续写故事的平台,它既巧妙地把书本语言的内化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悄悄地”落实在其中,又把课文的表达技巧“默默地”迁移,变为学生自己的表达技巧,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这堂课,学生能够挑战成功,一是因为学习之前已有大量的言语实践,对文中的重要语言已能灵活运用;二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集合了众人之力;三是之前的课文学习,学生已有了很好的情感铺垫。于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平台产生了,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与文本对话,对话的实质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时空。他们所创设的小骆驼与小红马的再次见面充满童真童趣,自然而然想到小骆驼也把小红马带到沙漠中,小红马面临种种尴尬,消除了对小骆驼的偏见。这样的平台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情境、富有教育机智的人,他不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爱的教育,故事的结尾很多同学都能想到小骆驼和小红马又成了好朋友。

三、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引导探究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生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可提供丰富的图象及声音信息,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教育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制作课件时,我精心挑选背景图创设出茫茫沙漠图,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处于特定的情境中,与小骆驼进行对话。随后用FLASH制作的课文的动态朗读,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使学生完全进入课文情景,感受小骆驼的委屈、难受,使学生与小骆驼同命运共呼吸,急小骆驼之所急,想小骆驼之所想,使学生在心灵自由飞翔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能联系生活与文本对话,个性得到解放的张扬。

欣赏课文3、4小节的朗读时,让学生们感受到沙漠的广袤,领会课文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意境,学生屏息凝视着大屏幕,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感性认识的内容和形象思维的形式,身临其境地把学生带到大漠中旅游了一番,从而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当要学生练说:“我骄傲,我是一匹骆驼”时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

一趟沙漠旅行下来,同学们对骆驼的生理机能了解的更为深刻,从而达到与作者产生心的交流,“情”的共鸣的效果。多幅骆驼图的展示,特别是对骆驼每个部位的定格与放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空间,架起了认知的桥梁,丰富了骆驼的知识,使学生走进了骆驼。

四、力求精湛的评价艺术,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及时性评价,属于“即兴创作”。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技巧,还是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都离不开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在课程改革的春风下,我在课堂上更多的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可能性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给予发自内心的赞赏,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我把“哪位同学比他读得更好?”变成“这一便比前一遍好多了,再读一遍会更棒!”这种评价无疑是更能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鼓起自我挑战的勇气。“同学们对沙漠已经理解了,但是光有理解没有感受不行,光有感受没有感情更不行,哪个同学有感情地把描写沙漠的句子读一下?”“你的声音虽不高亢,但在平静的叙述中饱含了审慎深深的感情。”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多了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

篇7: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

1、拓展教材要适时。

拓展教材是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拓展教材要适时,该拓展时就拓展,不该拓展时就不要拓展。一般来说,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的地方,适时地拓展一下教材,更有利于教学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在《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观摩研讨课中,我就比较注意到这一点:我通过四张幻灯片,精心铺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再通过三个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然后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进行扩展练习。让学生展开想像,续编小红马和小骆驼再次相见的故事,并表演小红马和小骆驼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主题等已初步理解和掌握,这时通过扩展练习的形式对教材进行拓展,就显得很适时,起到一种水到渠成、恰到好处的作用,不仅深化了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且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拓展教材要适度。

拓展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要适度。从内容上说,拓展过多往往造成喧宾夺主、主次不分,拓展过少往往又达不到目的;同样,从时间上说,拓展用时过多和过少也不好,过多会造成后续的教学时间的紧张,甚至冲淡教学的目标,使重点不突出,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从形式上说,拓展的手法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但也要适度和恰当,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随意发挥,漫无边际。总之,世间万事万物,过犹不及,妙在适度,拓展教材也是如此,我们常说的“过度拓展,会适得其反,拓展不够或者拓展不到位,终纠反受其累”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是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个别老师喜欢在课的导入时拓展教材,用半节课的时间为学生介绍有关骆驼的形态外貌、个头大小、性情特点、种类、分布、用途、以及古代的骆驼商队等知识,然后才引入教学。这种拓展,内容上过多过滥、时间使用上本末倒置,且形式单一;这种拓展,是不科学、不合理、不恰当的,给人的印象:“那是在上生物课,而不是语文课。”这也是以前很多人所痛批的“语文课不像语文课”。

3、拓展教材要有用。

篇8: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教学反思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红马、小骆驼头饰;学生田字格本;彩笔。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小朋友们, 大家都应该认识我了吧, 仔细看看我有什么特点呢?

2.谢谢大家的夸奖, 不然我会感到很自卑的。

3.今天, 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读课题。重心转移:谁?应不应该?感到什么?等)

4.你们说得都很好, 同一个句子,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读法和说法都不同, 我们祖国的语言丰富多彩, 看来我们得好好学习这篇课文了。

(二) 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里出现了很多的生字新词, 比如这些词语你们不一定会读。 (出示第一组:镜子、委屈、走一趟、多亏、陷进、贮存、足够、闭上、松散、疙瘩, 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我们再来挑战一下。 (出示第二组:茫茫的沙漠、无边无际的大沙漠、松散的沙子、陷进沙子里、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 谁能将这些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1) 听了同学的朗读, 你有什么感受?

(2) 谁发现了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都有沙)

(3) 这些是描写沙漠的, 那在你的印象里沙漠是怎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

3.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沙漠的图片, 大家来欣赏一下吧。

(1) 出示沙漠图片及声音。

(2) 齐读这些词, 读出感受。

4.沙漠环境是如此恶劣, 谁能生活在沙漠里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 要求:

(1) 读准字音, 把课文读正确。

(2) 读通读顺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5.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6.认真默读课文, 思考:小骆驼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课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概括。 (教师板书这两个词“委屈”“自豪”)

(三) 精读课文

1.幻灯出示第一小节:有一天, 一只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

(1) 哪一个是小骆驼呢?描述一下小骆驼的样子。

(2) 读一读第一小节, 你有什么感受。

(3) 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红马看不起小骆驼呢?

(4) 你能通过朗读来体现小骆驼的爱美以及小红马看不起小骆驼的态度吗?

(5)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小骆驼觉得很委屈, 告诉了妈妈, 骆驼妈妈该怎么做呢?

(1) 幻灯出示第二小节。

(2) 从骆驼妈妈对小骆驼说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 有感情地朗读这小节, 体会小骆驼的委屈以及妈妈的关爱。

3.去了沙漠之后, 小骆驼有没有什么改变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 作业

1.我要说:我感到自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要写:指导写“趟、陷”。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出示词语)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在溪边照镜子的小骆驼遭到了小红马的嘲笑, 觉得很委屈。还记得小红马是怎样说的吗? (出示填空题)

3.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5.过渡: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 骆驼妈妈决定带小骆驼去沙漠走一趟。

(二) 精读三、四自然段, 在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思考:小骆驼和妈妈是靠什么走过大沙漠的呢?

2.学生读后交流, 随机出示相关句子。

脚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出示句子) 妈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 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 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 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2) 小骆驼的脚掌有什么用途? (板书:陷不进沙子)

(3) 你能把句子里的小问号去掉, 换个说法吗?

(4) 指导朗读。

驼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出示句子) 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 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再走下去, 我们饿了怎么办呢?”妈妈说:“我们背上的这两个肉疙瘩叫驼峰, 里面贮存着养料, 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2) 懂得驼峰的用途。 (板书:贮存养料)

(3) 指导朗读。

睫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出示第四自然段。

(2) 想象当时的情景, 读好这段话。

(3) 懂得小骆驼睫毛的用途。 (板书:遮挡风沙)

3.师引导:原来看似难看的脚掌、驼峰、睫毛有这么大的作用啊!如果你是小红马, 你还会嘲笑小骆驼吗?在茫茫的大沙漠里, 骆驼给了人们很大的帮助, 是我们人类越过沙漠必不可少的好朋友, 所以人们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沙漠之舟”。

4.让我们齐读三、四自然段, 再次体会骆驼驼峰、脚掌、睫毛的作用。

(三) 精读最后一段, 深化理解

1.过渡:骆驼妈妈的亲切教导和自己的亲身体验, 使小骆驼明白了什么?

2.自由朗读第五段。

3.交流 (板书:自豪)

这里以小骆驼的想法点明了文章的题目, 以后我们也可以在写作文的时候运用它。

(四) 续编故事, 感悟生活

(出示思考题) 沙漠旅行结束了, 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 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 小红马说:“瞧你, 长得这么难看, 还来照什么镜子呀?快去美容院美美容再来照吧!”

想象一下, 这回小骆驼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学生原地演读)

(五) 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1.小骆驼虽然长得难看, 但它身上的这些看起来难看的外表在沙漠中的用处很大。学了课文, 你们有什么收获或体会吗?

2. (出示小结齐读) 有些事物虽然看上去不太美, 但它却是很有用的, 所以判断事物的美丑, 不能只看外表。

3.在我们身边, 你还发现有哪些外表看似难看, 却很有用的事物呢?

4.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六) 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附板书: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脚掌———————又大又厚——————陷不进沙子

眼睛———————两层眼毛——————遮挡风沙

驼峰———————两个肉疙瘩——————贮存养料

篇9:《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唯有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本次教学活动就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本课的教学就是在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质量。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明白骆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发挥的巨大作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投影。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小朋友好,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很特别的动物,看,他来了。(出示小骆驼)

2.原来是只骆驼。他的年龄很小,我们叫他小骆驼。我们来仔细看看他的模样。(出示驼峰——背上两个鼓鼓的肉疙瘩,这是他的脚掌,再看看他的睫毛,哟,有两层呢!)

3.简述骆驼:骆驼有两种,有一个骆峰的单峰骆驼和两个骆峰的双峰骆驼。单峰骆驼比较高大,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可以运货,也能驮人。双峰骆驼四肢粗短,更适合在沙漠和雪地上行走。骆驼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特别耐饥耐渴。骆驼在沙漠里能驮人载物,是其他动物所不能替代的。所以,骆驼有“沙漠之舟”的美称。骆驼的驼峰里贮存着脂肪,这些脂肪在骆驼得不到食物的时候,能够分解成骆驼身体所需要的养分,供骆驼生存需要。骆驼能够连续四五天不进食,就是靠骆峰里的脂肪。骆驼的胃里有许多瓶子形状的小泡泡,那是骆峰贮存水的地方,这些“瓶子”里的水使骆驼即使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危险。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讲的就是骆驼(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读懂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学生自学,教师注意辅导后进生学习。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3~4自然段)

3.出示词语:

自豪 镜子 委屈 告诉 疼爱 养料 足够 陷进

铺天盖地 刮过来 疙瘩 贮存 松散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3)齐读。

4.数数全文有几个自然段,然后开火车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默读课文,勾画不理解的字句。

6.讨论交流:

(1)响鼻:骡马等动物鼻子里发出响声叫打响鼻儿。

(2)贮存:积存。

(3)养料:能供给有机体营养的物质。

(4)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5)俯:低下。

(6)疙瘩:皮肤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结成的硬块。

7.小结自学情况:我们现在知道了骆驼的一些特点,也知道了小骆驼为什么感到委屈。但为什么最后它又感到自豪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课文,找答案。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并注意字形,抄写课后习题3词语。

2.同桌练习听写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板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生齐读课题)

2.听写词语(上节课出示的)

3.说一说妈妈为什么要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让它明白驼峰、脚掌和睫毛的作用)

二、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第一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并思考:小红马为什么说骆驼难看呢?(这一段写小骆驼把小红马说它非常难看的话告诉妈妈。难看是因为小红马在嘲笑它)

板书:脚掌(又大又厚) 睫毛(两层) 疙瘩 难看

(2)骆驼听了后觉得很委屈,它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妈妈告诉它什么?

2.有感情地指导朗读。

过渡:小骆驼跟妈妈到沙漠里去旅行了,旅行结束后,小骆驼还委屈吗?

3.默读第3~4自然段。(第二段)

(1)思考:沙漠里有什么特点?(“茫茫、松散的沙子、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2)指名读,思考:小骆驼为什么而感到自豪?(骆峰:贮存养料,足够路上用;脚掌:又大又厚,不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睫毛:两层,以防沙子侵入。各自在沙漠里都有巨大的作用)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小骆驼跟妈妈在茫茫沙漠中旅行的经过)

过渡:经过妈妈的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小骆驼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第三段)

(1)齐读。

(2)小骆驼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板书:自豪)

(3)这段写了小骆驼通过沙漠旅行,悟出被小红马认为难看的东西都是自己在沙漠中赖以生存的最美的东西,心情无比愉悦。

三、总结全文

课文讲述了小骆驼听小红马说自己很难看觉得很委屈,后来跟着妈妈到沙漠里走了一趟,明白了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必须用辩证的眼光去看。

四、板书设计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各有各的用途骆峰 贮存养料 足够路上用脚掌 又大又厚 便于行走睫毛 两层 遮挡风沙

五、作业布置

续编故事:

小骆驼的沙漠之旅结束了,有一天,它又来到小溪边照镜子,欣赏它那又大又厚的脚掌、两层长长的睫毛和高高耸起的驼峰。恰巧小红马也来了,它们第二次的相逢,小骆驼会怎样对小红马说呢……

篇10:《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

值得肯定的是,这节语文课真正意义上改变了传统的一言堂模式,将知识问题化,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自学、对学、群学,把课堂真正给了学生,由于问题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所以课堂效果很是明显。

但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1、由于是第二课时,我不知道我的问题设计是否适度,问题数量是否适中。

2、展示环节如何进行,这样就问题进行重复展示是否可行?

3、为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没有指名展示,而是学生自由展示,因此,展示的学生大都是学习小组长或学习较优秀的学生,这样,每组的学困生是否真正接受,会不会越来越差?这样的问题给了我太多的困惑。

篇11: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教学反思

第二天,小骆驼和小红马一起走进了无边无际、烈日炎炎的大沙漠。走了一会,小红马便担心起来了:哎呀,好渴好饿啊,嗓子都快冒烟了,怎么办?我可不能在哪丑家伙面前出丑啊!小红马只好强忍着,迈着如同灌满铅的四腿,一脚深一脚浅的慢慢往前走,

小学生作文大全

而小骆驼呢,却迈着轻快的脚步,美美地享用着驼峰中的养料,精力充沛[注: 体力强盛,精神充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铺天盖地[注: 一下子到处都是。形容来势很猛。]的风沙气势汹汹[注: 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的来了。小骆驼平静的俯下身子,闭上眼睛和鼻孔,一点儿也不惊慌,小红马呢,却显得

篇12: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教学反思

在《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中,小骆驼听了小红马说它难看的话觉得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跟眼毛的作用。我利用文章留下的“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续写故事:沙漠旅行后,小红马和小骆驼再遇……

学生有的想象小骆驼向小红马介绍了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以理服人,使小红马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有的想象小红马和小骆驼再去沙漠旅行,实地体验。

为了让学生明白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的道理,就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又厚又大”的脚掌、“双层”的睫毛、“两个肉疙瘩”的用处。

我不想直接部就班:它们有什么用呢?因为这样的问法太过枯燥和直接。在读到相关句子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是小红马。小骆驼,你那又大又厚的脚掌太难看了!”“哦,小红马又来了。小骆驼,你那两层的睫毛难看极了!”“小骆驼,你背上那两个肉疙瘩真难看,我建议你把那割了吧!”我把声音提得很高,我用嘲笑的语气,我的眼神流露出看不起的神情。孩子们不服气 了,他们争相解释脚掌、睫毛、驼峰的用处,好像自己真的就是小骆驼。当然,为了配合表演,我总要加上一句:“哦,它虽然难看,没想到有这么大的用处。我错了!”

这样的环节设计,我自认为很巧妙。潜移默化之中,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让他想其所想,急其所急。为了解决主人公的难题,学生很主动地去课文中寻找答案。而且在学生解释的同时,不知不觉得已经懂得了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的道理。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我认为学生一旦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在与课文的心灵对话中,使“静”的课文变成“动”,“死”的课文变“活”,能身处狭室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融,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了让学生明白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的道理,就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又厚又大”的脚掌、“双层”的睫毛、“两个肉疙瘩”的用处。

我建议你把那割了吧!”我把声音提得很高,我用嘲笑的语气,我的眼神流露出看不起的神情。孩子们不服气 了,他们争相解释脚掌、睫毛、驼峰的用处,好像自己真的就是小骆驼。当然,为了配合表演,我总要加上一句:“哦,它虽然难看,没想到有这么大的用处。我错了!”

篇13: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教学反思

一、抓住课题, 读出发现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

生: (齐读课题)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师:假如有人问: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哪个词要读重音?

生: (齐答) 我。

师:一起读课题。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我”读成重音。)

师:假如有人问:我应该感到怎样才对?课题该怎么读?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自豪”读成重音。)

师:假如有人怀疑:我感到自豪对不对?课题又该怎么读?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才对”读成重音。)

……

师:你们这样说都是对的。一个句子,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读法、说法就是不一样, 我们祖国的语言多么丰富多彩!看来, 我们得好好学学这篇课文。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 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薛老师深谙此理, 匠心独运, 抓住课题, “读”字当头, 精雕细琢, 引导学生在轻重缓急的变换朗读中, 体会“一个句子,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读法、说法就是不一样。我们祖国的语言多么丰富多彩”, 发现了“同样的文字, 不同的重音, 会传达不同的信息”的秘妙。这样朗读训练看似简简单单, 却又扎实有效, 既让学生理解了题意, 又达到了训练思维、培养语感的目的, 还避免了新课伊始“要么就题读题, 轻轻滑过;要么就题解题, 按部就班;要么就题质疑, 明知故问”的僵化套路, 可谓一举多得。

二、拎出词句, 读出理解

师: (出示第二组词语:茫茫的大沙漠无边无际的大沙漠松散的沙子陷进沙子里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这些词语你可能会读, 但不一定读得好。谁能将这些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生: (读词语, 将“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读成“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 多加了一个“地”字。)

师: (指着“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请你再读一次。

生: (仍然读成“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

师:看仔细, 再读一次。

生: (终于读对了, 但很不流利。)

师:哪个读法顺一些?

生:有个“地”字更顺一些。

师:是吗?

(七嘴八舌地议论。)

师:自己读读看, 在这里, 多一个“地”字也可以。你觉得怎么读顺就怎么读吧。

生: (自由、快乐地朗读。)

师: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谁再来读读?

生: (读词语。“茫茫的大沙漠无边无际的大沙漠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读出了沙漠的气势。)

师:听了他的朗读, 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像看到了无边无际的沙漠一样。

生:感到沙漠很可怕。

师:读词语, 或者读词组, 就是要将词语或词组的意思表现出来。 (示范朗读, 学生跟读。读得很投入。)

薛老师拎出课文中核心词语并巧妙地分类, 展开了词语教学, 而词语教学还是以“读”为主。首先, 营造宽松的读书氛围。当学生朗读多加一个“地”字时, 薛老师耐心地引导, 真诚地鼓励, 给足了学生机会, 直到读正确为止。而后话锋一转, 让学生说说“哪个读法更顺一些”, 体现了对儿童的尊重, 尤其是当有学生认为多个“地”字读得更顺时, “你觉得怎么读顺就怎么读吧”, 体现老师对孩子有一颗包容心, 此时, 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已经形成, 孩子们更加快乐、自由地朗读起来。其次, 渗透有效的朗读方法。让学生想想词语的意思读一读, 将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了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画面, 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听读后的感受, 让词语回归了语境, 富有生命。最后, 恰到好处的示范带读。针对三年级孩子认知能力和朗读水平, 从学情出发, 教师示范带读, 孩子积极投入, 读得入情入境、有声有色, 课堂里回荡着动听悦耳的读书声。

词语教学, 没有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词语的意思, 没有让学生脱离语境去造句造段, 而是让学生读, 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 读出自己的理解, 读出蕴含的意思, 这样的朗读训练不仅仅理解了文中的关键词句, 更为进一步对课文的阅读感悟作了有效的铺垫。

三、关注段落, 读出创造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读通每一句话。

(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专心!课文能读通吗?现在看谁读得好。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老师有个经验, 在朗读的时候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 像课文中的人物那样想、那样说。比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老师是这么想、这么读的。 (示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 小红马看见了, 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 (插话) “喷着响鼻”, 你见过吗?

……

师: (继续往下读) 你的脚掌又大又厚。 (插话, 自言自语地) 看看我小红马的脚掌, 轻快灵巧, 跑起来“得得得”, 多好听! (继续读) 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 (插话) 那么长几层眼毛?两层眼毛好看吗? (继续读) 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 多难看哪! (插话) 你们背上有个肉疙瘩, 会怎么样?

生:羞死人了!

师:这么一想, 再这么一读。你是不是好像看到小骆驼与小红马了?你能像老师那样读吗?

生: (模仿老师的语气, 读得绘声绘色。)

师:读书就是要这样读, 把自己放到课文里去!现在谁愿意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生: (选择第二自然段朗读。)

师:读得很流利, 很投入。可是缺少了一点“妈妈”的温柔。

(生再读。)

师:这次“温柔”了!虽然你是男的。 (众笑)

(生读课文3、4、5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还能不看书读, 信不信?

生:不信!

师:仔细听老师读。 (范读课文第5自然段, 故意漏掉“在沙漠里”四个字。)

生: (纷纷举手) 老师错了, 错了!

师: (故意装糊涂) 没错吧!

生:漏掉了“在沙漠里”。

师:刚才我允许你们多加一个“地”字, 现在也宽容一下, 行吗?

生:不行。因为漏掉了这几个字, 意思就不一样了。

师:怎么不一样?

生: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才起作用, 到了其他地方, 比如草原上, 就没有作用了。

生:离开了沙漠, 骆驼的这些优点都变成缺点了。

师:看来这几个字真的很重要!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注意这几个字。

(生齐读。)

张田若先生说, “阅读教学, 第一是读, 第二是读, 第三还是读”。张庆老先生也说, “书不读熟不开讲”。此环节薛老师将朗读训练发挥得淋漓尽致, 体现在: (1) 时间有保障。初读感知环节, 薛老师提出了“要读准字音, 读通每一句话”要求后, 充分放手, 给足时间, 发挥自主, 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会朗读, 体现“让学”的理念。 (2) 指导有艺术。薛老师巧妙地把范读与插话结合起来, 插话的目的是使学生“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 学生自然地进入了情境, 读时加进了自己的理解, 这样的朗读指导深入浅出。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 课堂洋溢着轻松愉悦;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更是“难得糊涂”, 故意丢掉“在沙漠里”四个字, 通过质疑问难, 师生对话, “在沙漠里”这一限制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生朗读时自然地强调起来, 这样的朗读指导如羚羊挂角, 了无痕迹。 (3) 课堂有实效。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 积极投入, 读得深情并茂, 读得绘声绘色, 读出了个性化的理解, 更读出了自己的创造。在这样的过程中, 无论是词句理解、内容领悟, 还是情感升华都已水到渠成。

篇14: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本体性教学 内容

2015年10月,本人有幸在南通大学参加了“江苏省高校小学教育学科教学论教师培训班”,生动的开班仪式之后,便是吴忠豪教授的学术报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课程改革”。之前拜读过吴教授的著作,对其“教语文”、“学语文”的理念甚感兴趣。现结合自己对其的认识,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本体性教学内容”内涵

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这类内容是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本职任务,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性,能为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也能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融知识性与故事性于一体:故事的开头,小骆驼因小红马嫌它难看而感到委屈;之后小骆驼在妈妈的带领下,去沙漠走了一遭,在这个过程中小骆驼认识到它的脚掌、双层睫毛、肉疙瘩都各有大用处,至此,小骆驼觉得它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结合“本体性知识”,有以下几个新认识:

(一)课题的独特性

课题看似啰嗦,却意蕴独特。“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句话的主干是“我感到自豪”,在这一主干上添加了“应该……才对”,正是暗示着在感到自豪之前有一个与之相对的“感到自卑(委屈)”。表述上的细微差异对应的便是不一样的故事情节,课题的概括性与准确性由此可见一斑。

然后可用“课题比较,暗示故事”的方式来导入本篇课文的学习。

(二)“委屈”的内涵

课文的情感线索较为清晰,小骆驼从感到挺委屈到自豪。如果用咬文嚼字的方法来读,会发现看似平常的“委屈”亦不平常。为何小红马当时感到“委屈”,而不是“难过”。借助工具书可知,“委屈”应是“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而心里难过”的意思。“委屈”更具体,“委屈”是有前提条件的——“不应有”。新认识:1.之前没有谁说过小骆驼“难看”;2.小骆驼生来如此,“难看”的责任不在他自己;3.小骆驼之前不但没有觉得自己难看,反而是比较认可自己的外貌的,不然课文的开头,也不会有“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

“委屈”是这一故事的情感“词眼”,既是对故事形象的描绘,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带领学生准确、细致地体会“委屈”的内涵,于无疑处设疑,并进一步带领学生回到文本去探究。也可带领学生初步感知小红马说的话是“不应该”的,生活中不要做“小红马”。

(三)劝说的技巧

课文的三、四两小节是故事的主体,骆驼妈妈带小骆驼到沙漠走了一趟,并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把“脚掌又大又厚不会陷进沙子里”、“两个肉疙瘩可以储存养料以备长途之需”、“双层睫毛可以挡住风沙”这几个道理传递给了小骆驼。细读思考,我们不禁要问:科普小知识老师该怎么处理?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并能复述这些知识是需要的,但不能止步于此。进一步追问:为何骆驼妈妈要等到第二天把小骆驼带到沙漠才慢慢告诉他这些知识?这三个小知识妈妈是如何一一道来的?为何小骆驼在沙漠之行后立马转变了心情?在这样的追问下,我们逐渐发现了文本的奥秘:劝说的技巧、语言训练的留白。

劝说需要技巧:妈妈的劝说是温柔的,但为了彻底转变小骆驼的认识,妈妈把小骆驼带去了沙漠。语言的力量有时需要借助特定的场景才能发挥到极致。当脚踩着沙漠时,妈妈适时抛出这句话“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细读这句话,妈妈并没有明说又大又厚的脚掌有什么好处,因为小骆驼已脚下有知、心中有数,妈妈用比较和反问的方式让语言更有力度。妈妈第二句话的时机也是恰到好处:“他们走哇,走哇,走了很远很远”,小骆驼担心“饿了怎么办”的时候,妈妈才来解释驼峰的作用。而最后“睫毛的作用”已无需妈妈说了,风沙吹来之时,小骆驼已然知晓、体会、坚信。这三个层次,步步推进,条理清晰,让我们看到劝说是需要技巧的。更重要的是“被劝说安慰者”自己的体验和发现。三个层次又有区别:第一层有留白,又借助了比较与反问;第二层较专业性的知识,语言表达清楚;第三层,提供了情境,没有了妈妈的话语,留下了学生言语训练的空白。

三、用教材“教”“学”

关注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是对叶老“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的继承,是对语文课程性质准确把握之后的选择。关注本体性教学内容,让教师可以用教材“教”、学生可以用教材“学”。让一篇课文的学习不再拘泥于内容的分析、平面的滑行,而走向语言指导、言语实践、方法迁移。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篇15: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后反思

本文的教学重点: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但是如果马上围绕主题展开,学生一定不能深刻理解骆驼在沙漠中的独特作用。因此我通过让学生品读课文的语言文字,再借助课件的帮助,让学生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对沙漠的恶劣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接着我说就是在环境这么恶劣的沙漠里小骆驼和骆驼妈妈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转入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对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求问题答案的热情,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反复朗读“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加深体验。

童话故事的教学,要善于凭借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丰富、充实课文的内容,拓展课文的空间,深化、升华课文的主题。“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这道题明确地提示我们,在学生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了有关动物常识,品悟到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后,还应该让学生“续写”。续写的指导还是应该从课文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设计有趣的合理的场景,紧紧围绕小骆驼的驼峰、眼毛、脚掌的特点和作用来展开,拓展延伸寻求合理基础上的自主、创新。

对第一课时的开头我作了以下调整(蓝笔为增加的):

1.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读课题:先别着急读课题,今天的课题要读好有点难度,看看大家能不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读好课题。

2.课题中,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哪个词要强调式的读?

3.我应不应该感到自豪呢?课题该怎么读?

4.我应该感到怎样才对?该怎么读?

师: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一种读法是最合适的呢?

(生自读自悟)

生:我认为强调“自豪”是最合适的`。因为被小红马嘲笑后,小骆驼曾经感到很自卑,沙漠旅行后他才找到了自豪的感觉。

师:很有道理!同学们,读书就该仔细琢磨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通过朗读正确到位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把课文读好。

篇16: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设计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懂得分辨事物的美丑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实质。学习正确地看待他人和自己。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里的“我”指的是——(齐答),一开始的小骆驼呀真是感到太自卑了,它自卑的原因是——(指名答)小红马嘲笑小骆驼些什么,你还记得吗?(指名答,配合板书)

二、学习第1-2自然段

1、出示句子,齐读。

(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板书: 脚掌 大、厚 睫毛 两层 驼峰 肉疙瘩

和小红马相比,小骆驼长得是很奇怪,很难看。所以小红马很是看不起小骆驼,你能把小红马的语气读出来吗?(指名读)

我们学习文章,除了要关注人物的语言,人物的动作、神态也不能忽视呀!你还从哪里看出了小红马看不起小骆驼呢?(喷着响鼻,指名读)

听了你的朗读呀,老师想起了一个成语送给大家(出示)“嗤之以鼻”,用鼻子来吭气,真看不起人。现在你能把这个词读得更好吗?(指名读)

谁能学着小红马的样子,也来嘲笑一下小骆驼吗?(指名读,齐读)

2、过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骆驼听了小红马的话,不由得朝溪水镜子里看看自己,又看看小红马。这么一比,它觉得自己长得真的很(齐答:难看)心里挺——(齐答:委屈 板书:委屈)这里的“委屈”是什么意思呀?谁来读好这个词?

受了委屈的小骆驼,忍不住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

妈妈是怎么安慰它的呢?(出示

骆驼妈妈也真是的,怎么一点也不关心,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你们说是吗?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骆驼妈妈疼爱自己的孩子?(看出了小骆驼的心事、疼爱地说)

那你也来读读骆驼妈妈的话,读出骆驼妈妈对小骆驼的疼爱。(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三、四小节。

1、第二天,小骆驼跟着妈妈向沙漠进发。说到沙漠,你对沙漠了解多少,不妨说给大家听听„„ 在课文的3、4自然段中,也有好多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请你快速读读课文3-4自然段,将这些词句圈画出来,并在一边写上你的感受

根据回答出示:茫茫的大沙漠 松散的沙子 无边无际的沙漠 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2、交流找到的词语,出示,并与学生讲讲这些词语的意思,指导读好这些这些词语。(指名读)

3、出示图片和视频,教师渲染,(看,这就是茫茫的沙漠,地面完全是被流沙所覆盖的。这些流沙日日暴晒在太阳底下,白天地表温度可达70℃~80℃,鸡蛋埋在沙子里都会烤熟。沙漠中缺乏流水,气候干燥,植物稀少,穿越整个沙漠往往要个把月。地面不仅覆盖大片流沙,还广布各种沙丘。大风吹起,流沙漫天飞舞,沙丘不时移动。让人寸步难移。)让学生体会沙漠的环境险恶。现在你能读好这些词语了吗?(指名读、齐读)

4、你为小骆驼担心吗?你担心他会遇到哪些情况呀?

5、你们说的这些呀,小骆驼全遇上了,可是啊,每一次都化险为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再轻轻读读第三第四自然段,看看小骆驼是靠什么战胜了困难。

6、根据学生说话内容,说说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 ★脚掌:

【妈妈指着脚下松软的沙子,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如果骆驼的脚像小红马那样,能拔出来吗?【看视频。旁白:在金黄松散的沙地上,只有骆驼那又大又厚的脚掌能行走自如】谁来把这语气读出来?

拥有这样的脚掌,骆驼能不自豪吗?妈妈会用怎样的语气和他说这番话呢?(个性朗读指导:我听出了妈妈的骄傲、自豪、慈爱、亲切、对孩子的疼爱)让我们一起来读好骆驼妈妈的话。

教师随机采访:小骆驼现在你还因为你又大又厚的脚掌委屈难过吗?你现在是怎么想的? 出示:【多亏我们的脚掌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掌也像小红马那样,?】 让我们一起说出小骆驼的心声,齐读课题。★驼峰:

【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谁来读小骆驼的话?谁来读骆驼妈妈的话?

采访:小骆驼,你为什么要担心这些呀?

是呀,面对这样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能不担心吗?谁来把这担心读出来?

骆驼妈妈又会用怎样的语气来安慰小骆驼呢?(介绍:骆驼的两个驼峰能贮存50多公斤的养料,相当于一个成人的重量)分角色读。

听了骆驼妈妈的话,小骆驼你心情怎么样?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出示:【多亏我们背上长着驼峰,如果我们的背也像小红马那样,?】 读到这儿,我们不禁发出感叹(齐读课题)

★睫毛

【说话间,一阵风铺天盖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点击“铺天盖地”)听出来了,你的朗读中,你将铺天盖地重读了,你为什么这么读?课文中是指什么铺天盖地?请你当回小老师,带领同学读好这个词。把词放到句子里,读好句子。漫天飞沙,可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这都是谁的功劳?

采访:小骆驼,现在你心里在想什么?【出示:多亏我们长着两层睫毛,如果我们的睫毛也像小红马那样,?】 齐读课题。

读到这儿,我们不禁发出感叹(齐读课题)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语段)

原本伤心委屈的小骆驼现在变得多自豪呀。(板书:自豪)谁愿意自豪地为大家来读一读? 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大家作小老师为我评一评。请学生评价。(少了 “在沙漠里”)

那这样行不行呢?(不行。因为小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只有在沙漠里才能发挥它们的作用,离开沙漠优点就变成了缺点。)

大家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段。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表达。如果学生出现嘲笑小红马的倾向,应予以纠正)

2、同学们,你们从小骆驼由委屈到自豪的变化中体会到一个什么道理?

(渗透:虽然外表不美,但是却很有用,也是值得自豪的。随机板书:有用)现在小骆驼和小红马都懂得了,区分一样东西的好坏,不能只看他的外表,而要看他的实质。

3、我们身边,你还发现有哪些外表看似难看,却很有用的事物?

4、现在让我们自豪地说,我们都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五、布置作业

读《上帝发的答卷》后,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有用

委屈----------------------自豪 脚掌 又大又厚 睫毛 两层 驼峰 肉疙瘩

《水上飞机》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究竟”、“渐渐地”说话。

2、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谈话导入:出示名人名言,读书篇。来说说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就要边读边思考想一想是怎么回事,不能有口无心,如果只读书而不用脑思考,就象是吃饭不调盐,没什么味道。昨天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本课的生字,初读了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水上飞机,出示课题,我们一起来读一边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

1、你读懂了什么?

老师很想追问一下,点击出示:你究竟读懂了什么?

能告诉我们吗?(生说,师评价)

2、过渡: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水上飞机的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自读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语句。

二、导学课文

导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出示“白色船体的两边长了两个大翅膀”。

2、“两个大翅膀”这形状与普通的船根本不同,你们有没想到相关的一些词语啊?(与众不同,截然不同……)

3、文中也用了一个问(奇怪),相机指导朗读第一句话(突出“奇怪”)

4、小海鸥看到这条奇怪的船,你觉得它心里会感到怎样(好奇),它为什么会“好奇”呢(突出“啥样,长翅膀”等)相机指导朗读。

5、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这里的“究竟”你懂吗?能不能换个词语,意思不变(清楚、明白)

师:刚上课时我们用的“究竟”表示“追问”的语气,而这里是“清楚、明白”的意思,看来,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同的。

6、指导朗读第1段

过渡: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它是怎么问,那条奇怪的船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二至六自然段。

导学二至六自然段

1、我们再来读读它俩的对话(逐句指导朗读)

出示①“喂,船大哥,你好哇!”

(注:在波浪翻滚的大海上说话,应当怎样:声音响亮平时,你有没有站在远处喊过人呢?<喊喊看——喂>“船大哥,你好吗?”小海鸥真是非常懂礼貌。你再读读!)

②“你好!我不是船,我是水上飞机。”

(注:这一句话是谁说的?人与人之间的文明礼貌是相对的,水上飞机也挺懂礼貌它很友善地对小海鸥的话作纠正,多么自豪。引导加上动作)

③“飞机?你怎么掉到海里去啦?”

(注;这一句话连续出现了两个问号,应该怎样读呢?结合提示语“吃了一惊”进行指导,引导加上表情)

④“不,我是降落在这里的。我是海上救护机,可以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

(注:“我”是谁,它的名称、作用。附板书:海上救护机,救援船只)

指名读,这句话该怎么读?结合提示语“笑了”进行指导,引导加上表情。

师引导:咦,船只在海上遇难了,为什么不用船去救,而让水上飞机前往救援呢?

读一读,谁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答案(突出“迅速”)

2、练习对话

找你最好的朋友,进行对话(语气、表情、动作),教师适时表扬。

过渡:小海鸥听了听,挺佩服他的本领,那么他到底有那些本领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7自然段

导学第7段

1、出示:“我还有很多兄弟。有的……;有的……;还有的……扑灭森林的大火……

2、自由读

3、引导理解

海上救护机有许多兄弟(文中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介绍了它们的本领)

4、指导取名

你能给它们取个合适的名字吗?(附板书)

海上救护机[救援船只]

海上战斗机……[参加战斗]

海上运输机……[输送物资]

海上灭火机……[扑灭大火]

5、师小结指导朗读

导学第8段

过渡:他们正谈的高兴,突然响起了求救警报,发生了什么事?(看书手势)

1、指名读

2、出示:“他告别了小海鸥,便迅速地滑行起来,机身的两旁随即溅起了雪白的浪花。水上飞机渐渐地离开海面,向遥远的天边飞去。”

3、“渐渐地”是什么意思?生答后,师“这不是与„迅速‟自相矛盾吗?}

表示海上救护机离开水面时有一个过程,慢慢上升,飞行时比在水面滑行更快了。(用词准确)

4、指导朗读

三、回归文本 水上飞机执行任务去了去了,小海鸥知道了水上飞机原来有这么大的作用,让我们再一次走入课文,体会水上飞机的作用。(生读默读课文)其实水上飞机还有很多,老师还收集了一些,(手势看图片)欣赏完后师:他们的作用就更大了,你们能不能设计出新奇的水上飞机呢?如果让你长大后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

1、今天,我们听了海上救护机的介绍,了解了水上飞机,同学们肯定对它们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师小结:刚才我们让水上飞机发挥了那么多新的作用,其中有一些水上飞机已经拥有了,还有许多新型的水上飞机,只要大家从小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本领,长大以后就等着你们去实现!

四、布置作业

对于刚才同学们的精彩构想,老师还想探个究竟。(出示作业超市)

1、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

2、请展示你的聪明才智,以作文、绘画、小制作等形式设计具有新作用的水上飞机。

3、在班上举办一次水上飞机设计成果展示会。

板书设计:

15、水上飞机 战斗机

参加战斗 运输机

输送物资 灭火机

扑灭大火 ……

……

《跟踪台风的卫星》课堂教学实录

《跟踪台风的卫星》课堂教学实录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昨天晚上你读书的收获,可以是故事的大概内容,可以是读书的感受,也可以读你喜欢的好词好句,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先来?

生:(介绍读书的内容和感受)

生:(读摘抄的好词好句)

师:好多书我也没读过,非常感谢你们让我长了这么多见识。请大家坐好,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了。

师:大家读了这么多课外书,出一个小问题考考大家?关于台风和卫星你了解多少?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板书:台风卫星)

生:台风是海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风。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课外书上。

师:你看,读书多,知识就多,希望其他同学向他学习。

生:卫星有好多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台风和卫星的文章,请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跟”的右半部分不要画蛇添足添上点,“踪”和“跟”都是足字旁。注意“的”的写法。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这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是不是想马上读一读?(是)打开书91页,看,这个同学的动作多迅速,马上翻到了。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拿起笔一边读一边标,把不认识的生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语划上“?”号,标上自然段序号。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觉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举手?(几个学生举手)没有把握读正确、流利,但愿意站起来试一试的请举手?(生举手),你看他多勇敢,老师就喜欢这样的同学。

(指生分段读课文)生读第一自然段时出现错误。

师:这一句话比较长,大家跟我读:猛然望见天空中有颗小星星不停地朝他眨着眼睛。

(学生读到第五自然段时出现错误:仍然)

师:“仍然”的“仍”是二声,不是一声。跟老师读:无意中发现气象卫星仍然紧紧地跟踪着自己。(生读)

(学生读到第六自然段时又发现了错误)

师:注意这个词读“堤坝”老师写在黑板上:堤坝,注上拼音,跟老师读:堤坝。知道“堤坝”是什么意思吗?(生摇头)老师告诉大家:堤,见过小河吗?人们为了防水,在小河边筑起的像墙一样的建筑物;坝,是人们为了拦水,在河中央筑起的像墙一样的建筑物。现在懂了吗?(懂了)[

(生读到“谈笑风生”时又读错了)

师:注意:这个词是“谈笑风生”,不是“淡笑风生”跟老师读“谈笑风生”。

(生接着往下读)

师:看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们读不正确、流利的原因是生字词这些拦路虎挡住了我们。(出示生字词课件)看看你是否能读准,先读给同桌听听。(同桌互读)

师:谁愿意勇敢地站起来读?(生举手)

(指生读)

(开火车读)

师:生字词读准了,现在再来读课文就容易多了。如果遇到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读,直到读通顺为止,也可以请老师来帮你。

(生自由读)

师:现在读正确、流利的请举手?(生举手)这一次举手就自信多了。

(再次指生分自然段读)

师:非常佩服同学们,这么短的时间,把长长的一篇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很了不起。我也想试试,可以吗?(可以)

(师配乐范读课文)(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送给老师的掌声。你能像老师这样来读吗?(能)那你来试试?(生自由读)

师:会读书的同学会把一本厚厚的书读成一本薄薄的书,会把长长的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小卫星跟踪台风,台风越来越厉害,但小卫星不怕,还是跟踪着,最后台风泄气了。

师:你看他多会读书,把长长的一篇文章读成了一句话,读书就要这样。这节课先上到这儿,下课休息一下。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读了一节课的书。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多读几遍自然就懂了;读书还如同吃水果,狼吞虎咽,尝不得滋味,要细嚼慢咽,才可食得是酸是甜。这节课,让我们再来细细的读一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师:(引读并版画:台风、卫星)在波浪滔滔的海面上,风睡醒了。他刚刚舒展开巨大的身子,猛然望见天空中有颗小星星不停地朝他眨着眼睛,便大声嚷到:(板书:大声)哪个台风对我们大声嚷一嚷?(生举手)好,你来。

生:你是谁?竟敢盯住我?(声音不大)

师:这不算是台风,顶多算五、六级的大风,十级以上才是台风啊!哪个台风再来?(指生读)[师:声音挺大,但没有嚷起来。谁再来?(指生读)

师:这才是台风。来台风们,一起来。(生齐读)

师:面对大声嚷叫的台风,小卫星是怎么回答的?读一读第二小节。(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

生:哈,小星星笑了笑说,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

师:小星星是笑了笑说,(板书:笑)我怎么没看到你笑呢?来小卫星们笑一笑。(生笑)对!就这样笑起来,好!一起读。(生笑着齐读)

师:台风听到小卫星这样说,他是什么表现呢?读给同桌听一听。(同桌互读)

师:昨天,老师在读这一小节的时候,连续读了好多遍,感觉还是没读好。你们觉得难不难?(不难)这就奇怪了,我怎么觉得难呢?既然这样,那敢不敢和我比赛?(敢)这样,现在,你们都是台风了,先练习一下,然后跟我比赛。

(生认真地读)

师: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谁先来?(生举手)手举的高的我不叫,我知道他一定很厉害,找个手举的不高的,我想一定不会比过我的。你来?

生:小东西!台风狂怒地嚷着,你可知道我的厉害?鱼儿见我钻入深水,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嘿嘿„„

师:不行,我没听到你狂怒地嚷着,(板书:狂怒)再找一个。(指生读)

师:坏了,我找错人了,我听到他狂怒地嚷着,好厉害的台风啊!听他一读,我不敢读了,怎么办?

(生纷纷举手:我读。)

师:你们想替我读?好!谁替我和他比?(生举手)这样,为了更有把握,我们再练习一下。(生高兴地练习)

师:谁来?(举手)你来,你可要好好读,替我争光呀!

(生读)怎么样?比过他没有?(没有)不行,我一定要找个超过他的。(指生读)现在呢?(超过了)

师:(指刚才读的同学),你说,现在超过你没有?(超过了)

你看,他多谦虚,谦虚使人进步。好,台风们,一起来。(生齐读)

师: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我的话还没说完,早给你们台风的怒吼声打断了。接下来,台风是什么样子呢?默读第四小节,划出描写台风样子的句子。

(生默读,划句子)

师:划出的捧起书来读一读,会读书的同学会把一句话或一段话读成一幅画,来,把你划的句子读一读,看看你的眼前会不会出现一幅画?(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生读)你眼前出现一幅画了吗?(出现了)你的眼前出现什么画面了?

生:我看到了台风正狂暴的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

师:那你能不能读一读,把你眼前的画面通过读展现出来?

(生读)

师:我也看到了,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板书:狂暴)师:谁再来试试?(指生读)

师:我呀,离你们足有三百公里呢!你们再蹦跳也不管用。

师:台风们,听我说完,此时你是什么心情?

生:气死我了。

生:我要把你甩掉!

师:把你的心情通过读展示出来。

生:哼!我要把你甩掉!

师:谁再来?

(生读)

师:听,台风们不服气呢!小卫星是怎么说的?

生:想甩掉我,没门儿!

师:小卫星用嘲笑的口气说。(板书:嘲笑)

师:哪个小卫星再来对台风说说?

(生读)

师:他这样读,我听出了在嘲笑台风,你想怎么读?

(生读)

师:小卫星们,一起来。(生齐读)

师:听到小卫星的嘲笑: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向着城市呼呼地扑去。自己读读这句话,看看你的眼前出现一头什么样的巨兽?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

生: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地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师:你的眼前出现一头什么样的巨兽? 生:一头凶恶的老虎。

生:一头可怕的狮子。

师:是老虎、狮子这么大吗?(不够)是一幢楼房那么大吗?

(还不够)多大呀!(老师做动作)这么大的一头巨兽正眦着牙,咧着嘴,朝我们扑来,好可怕呀!谁再来读?把你眼前的景象读出来。

(指生读)

师:台风暴跳如雷,(板书:暴跳如雷)还不够。谁再来?(指生读)台风们,一起来。(生齐读)

师:可是他很快发现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一点也不惊慌。

师:“谈笑风生”,怎样才是谈笑风生呢?

生:人们聚在一起,说说笑笑。

师:咦?我不明白了,面对一头这么疯狂的巨兽,人们还能说说笑笑?这是谁的功劳?

(小卫星的功劳)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第七自然段。

师:哪个小卫星把你的功劳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哈!这里的人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气象卫星自豪地说,每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

师:看来这是一个非常谦虚的小卫星,不够自豪。(板书:自豪)谁再来?(指生读)

师:真是一个自豪的小卫星。

师:读读最后一小节,看看你又知道了什么?(生自由读)谁来读?(生读)(板书:泄气、跟踪)生:(纷纷说)分角色读。

师:好,这个提议好。现在四人一个小组先练习,一会儿找读的最好的同学来读。(生四人一小组练习)

师:谁愿意来读?(举手)(指三生:一人当台风,一人当小卫星,一人读旁白)

师:我们又读了一遍课文,收获大不大?(大)接下来想怎么读?

(配乐分角色读课文)

师:他们读的好吗?(好)掌声送给他们。(鼓掌)

师:台风懒洋洋地朝海洋的另一个方向飞去,小卫星迅速地转过身,又紧紧地跟踪着、监视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台风又会飞到哪儿?小卫星会怎么做?结果怎样?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

生:台风又来到了海洋上,他想摧毁几艘轮船,可是,他来到海洋上一看,一艘轮船也没有。他想起小卫星说的话,小卫星会一直跟踪着他,监视着他,每隔二十五分钟向人们报告一次他的行踪,台风只好消失了。

师:非常好,掌声送给他。谁还想说?

生:台风又来到了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很大,气象卫星没准备好,台风摧毁了一半城市„„

师:你认为他这样说行吗?有不同意见的举手?(生举手)你说?

生:不对!气象卫星时刻跟踪着、监视着台风,台风不可能摧毁城市的一半。

师:是啊!台风的威力再大,也不如我们人类的智慧大。我们能制造出更高科技的气象卫星来监测台风。

上一篇:现代公文写作与处理:通知下一篇: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