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远方作文初中优秀

2024-04-27

家与远方作文初中优秀(精选3篇)

篇1:家与远方作文初中优秀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年少时读到韦庄的这句诗,深深钦慕于诗人那潇洒决绝的背影。经历了一些世事后再看,愈加觉得那背影有着意在言外的悲凉,清冷如霜。

是年少轻狂,逐梦离乡;是倦客思家,离人断肠。远方与家,似乎是两个孤立甚至队里的意象。

实则不然。

人这一生都追逐着远方,或是受生计所迫,更多的确实为了血液里汩汩流淌的野心。然而没有人能真正意义上离开家。李太白像是一个没有家的诗人,“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是茫茫天地间最不羁的骑鲸客,然而古今最脍炙人口的思乡诗也是他写下的。而漂泊在外的我们,没有太白的洒脱,只是如同依北风的胡马,巢南枝的越鸟在望见那一轮“”天涯共此时“的圆月时,突然开始反省:我是否违背初心,与”家“背道而驰呢?家是心中月色的皎洁,让你在逐梦时不至于背离最初的方向。

人这一生都眷恋着家乡,却在不知不觉间与远方相融。曹文轩说,“我走不出那片田野。”然而实际上,他跨越了那片田野,达到了更高的地方。我们都知道他生于雾气氤氲的水乡盐城,确鲜知道他又常一个人徘徊在千里之外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草原冷峻,悲壮的气质完成了他的自我更新,远方的浓烈与雇员的万里交织着,共同造就他的人格。

古乐府《艳歌行》里说,“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但倘若我们将人生凝练地抽象出来,就会惊觉,远行即归。李白不是没有家,月光是他如影随形的乡恋。他离开世俗意义上的家,回归到无垠的精神家园中;他以谢眺为神交的伴侣,给远方的每一寸月光倾注家的眷恋。曹文轩不是拒绝远方,那温润如水的,那熊熊如火的,都是他心灵的归属。

远行即归。家是起点和终点,远方是那个过程。就如同《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离开东土大唐,去遥远的天竺寻觅心灵皈依的圣地,我们每个人,终要作别熟悉的、依恋的、不舍的、温馨的,去抵达未知的、美好的、野性的、广阔的。两处都是归属,两处都魂牵梦萦,十年少时熟识的风景,是梦中的圣地,是远方,也是家。

川端康成说,“花开即死亡。”所谓向死而生,也可以说是一个这样的过程。天地是万物的逆旅,光阴是百代的过客,从生命最初的鸟啭花影,到生命最后的一抔黄土,家是一个个站口,一个个节点,远方是家的影子。

收拾行囊,离家远行。

是离人,亦是归客。

篇2:家与远方作文初中优秀

奶奶的守望是我童年时最珍贵的记忆,她那坚定、耐心、温和的眼神在我幼小的心灵生了根。每每想起奶奶的`眼神,我就有立刻回到奶奶身边陪伴她的冲动。

如果说奶奶对我的守望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那么奶奶与爷爷相濡以沫,互相扶持的守望就是“家”的意义。柴米油盐,笔墨纸砚,既经得起爱情的绚烂,又守得住流年平淡。

爸爸上小学时,一家终于是团圆了,爷爷把全家接到县城,奶奶的守望终于有了结果。

奶奶带大三个孩子,带大三个孙子,奶奶用全部的爱守望着全家每一个人,她的守望是我们幸福的源泉,也为我们守望来了幸福的生活。我七岁时就跟随爸爸妈妈来合肥上小学,随着学业任务的加重,回家乡的次数少了很多,但我们在远方对家的守望不曾减少,家是我们永远的牵挂……

篇3:家与远方800字七年级议论文

我向往那儿的田野。每当我走进金黄的麦田,就仿佛置身于金黄色的海洋。一阵微风吹过,麦穗们都笑弯了腰。蚕豆花开得正艳,淡粉色和深紫色的花瓣凑在一起十分好看,就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

我向往那儿的小河。小河的风景很美,河水清澈见底,河岸上还种着青翠的树。河里有许多鱼,经常有人去钓鱼。只见他们甩出鱼线,不一会儿就能钓起大大小小的鱼。除了钓鱼人,还有三三两两来河边洗菜的奶奶,只见她们一边用小河水洗菜,一边开心地聊着天,爽朗而清脆的笑声如同涟漪,一圈一圈地向四周荡漾开去。

我还向往那儿的房屋。那儿的房子或是平房或是小楼房,每栋房子都有一个院子,可以养一些小动物或种菜。那儿的房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栋完全一样的。

我喜欢那儿的小伙伴。我们一起放鞭炮、摘果子、爬树、要喜糖……我最喜欢和他们一起去爬树。爬树也是很有学问的:要选树枝有分叉且比较向下的树爬,爬的时候得抓住树干,不然很容易摔下来……

我更喜欢那儿的外公外婆,他们也喜欢我。每当我来的时候,他们兴奋得眉飞色舞;每当我走的时候,他们总会给我好多好吃的……

上一篇:机动地承包经营权抵偿债务的合同下一篇:有关莎士比亚英汉互译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