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修改版 可直接使用)

2024-05-11

如何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修改版 可直接使用)(通用2篇)

篇1:如何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修改版 可直接使用)

如何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

班级姓名学号

如何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对大学生非常重要。所以探讨如何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

对每个人来说,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就要求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现在的大学生正面临着比以前更多的心理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心理健康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压力很大,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者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

学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怎样才算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呢,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篇2:如何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修改版 可直接使用)

关键词情绪;调节情绪;情绪体验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19-01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并不是无动于衷的。人们对周围的事物往往会抱有不同的态度。有一些现象可能使人愉快,而也可能一些现象会使人感到悲哀、愤怒、甚至产生恐惧。愉快、悲哀、愤怒、恐惧等都是常见的情绪体验。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思维活跃、热情奔放,但情绪容易波动,易受挫折,有的时候对事物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容易偏激,特别是随着国家招生、收费、就业等制度的改革,学生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在这种环境背景下,有些同学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或情感方面的困扰,情绪就陷入低谷,不能自拔,甚至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会为自己负责。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去爱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成为一个情商高的人。

1保持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

也许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受,每天都是一种熟悉的、模式化的生活,慢慢的就会觉得生活很乏味,快乐也越来越少,而烦恼却与日俱增。事实上,只要我们学会从今天做起,把自己的每一天都安排好,你会发现快乐起来其实很简单。

1.1要善于人际交往

良好的人际关系,自然会使我们乐观愉快。孤僻的人、不善交往的人,他们不快乐,因为他们缺乏与人的沟通。当他们有苦恼时,没处诉说,有事憋在心里,从而就会感到不快乐。

1.2多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

例如,棋、牌活动、各种球赛、沙龙、联谊会…这会使自己的心情时常保持一种平和状态,同时,它也是一种精神寄托,这些活动,既可以让我们结交很多朋友,也能陶冶自己的情操,当自己遇到烦心事苦闷时,能转换心情。

1.3学会爱别人

我们在生活中要慢慢学会去积极地帮助别人。有些自卑、孤僻的人总是与快乐无缘,这是因为他们时常处于一种封闭状态而不愿与别人交往,当然更谈不上去帮助别人。一个人假如不愿与人交往,时间久了,别人也会疏远你,这时你就会感到孤独、不快乐。相反,如果你时常主动去关爱他人,在得到他人的感激和肯定的同时,也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别人也愿与你交往,这时,你就会感到自己是一个快乐的人。

1.4对人要宽容

在心理咨询,我们常碰到这样一些来访者,他们说自己情绪总是不稳定,波动大,别人总喜欢与自己过不去,自己总在想办法对付这样的人。其实,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难免会磕磕碰碰,遇到矛盾,人要宽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你的宽容,大多数人是会接受的。你如果不能容忍,想办法对付和报复,于是一报还一报,永远没完没了,你也不会感到快乐。

1.5要正确、辩证地看待生活

生活中充满了酸、甜、苦、辣,它既有甜蜜,也有苦涩,然而正是因为生活什么都有,所以才显得有意义。一般来说,生活完全是痛苦是人所不希望的,但生活全是幸福,这也很不现实。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也有其各自的苦恼,甚至不幸。面对生活,我们应该乐观面对,当幸福来临时,我们不可忘乎所以;当不幸降临时,我们应该选择坚强,笑对人生。

1.6制定适度的目标

人生需要目标,既需要大目标(理想),也需要小目标(近日的工作和学习计划)。一般来说,制定的目标不能太虚无缥渺,不然就难以实现,而且会导致失望的情绪。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往往会成就一个人的事业,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2合理调节、控制情绪

亚里士多德说:“谁都会发火,这很容易。但要用合适的方式,为合适的目的,在合适的时候,以合适的程度,对合适的人发火,就不那么容易了。”这句话表明一个人自我控制情绪是需要一定方法的。

2.1注意转移法

当火气上涌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作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使情绪得到缓解。或者暂时离开激起自己某种情绪的环境,回避某些人或事物,待心情平静、理清处理问题的思路后,再来处理所面对的问题。在余怒未消时,可以通过看电影、听音乐、下棋、散步、垂钓、爬山等活动,使紧张情绪松弛下来。

2.2宣泄法

人的各种不良情绪,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宣泄和调节,对身心都将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如果有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委屈,不要留在心里,要向知心朋友或亲人说出来,或者是大哭一场。写日记、写情感作文也是很好的宣泄方式。这种发泄对人的身心发展是有利的。当然,发泄的对象、地点、场合和方法要适当,要避免伤害他人。

2.3自我安慰法

自我安慰是说我们要适当的具备一些“阿Q”精神,适时地给失败一个理由,用以安慰自己,就像狐狸的“酸葡萄心理”,这样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比如在情场失意时,可以劝慰自己:“天涯何处无芳草?”当竞选失败时,可以对自己说:“胜败乃兵家常事。”

2.4认识调节法

同一件事情,人们认识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解释,所以产生的情绪也不同。例如,两个同学在路上走,迎面碰上班上的一位同学,但他没有与他们打招呼,径直走了。这两人中的一个会这样想:“他可能正在想事情,没有看到我们,就算是他看到了而没有理我们,也可能是另有原因。”而另一位同学想:“是不是我什么地方得罪了他?是他看不起我?”这样两个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就会不同,前者会觉得根本无所谓,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后者则可能想了很多,很郁闷,无法平静地去做其他事情。

2.5语言调节法

在情绪激动时,自己可以轻声警告自己:“冷静些”、 “注意自己的身份和影响”等,进而抑制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点,预先写上“制怒”、“忍”、“难得糊涂”等条幅置于案头。

2.6愉快记忆法

回忆过去经历中的高兴事,或者是成功时的愉快体验,特别是回忆那些与眼前不愉快体验相关的愉快经历会大大缓解一些负面的情感。

另外,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幽默感,用寓意深长的语言、表情、用讽刺的手法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确,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因为几件家里或同学之间不顺心的事就悲观、情绪低落,甚至厌世,显然是不合适的。实际生活中怎会有十全十美的事呢?因此,只要对社会有一个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想想社会上还有许多人不如自己,你就会坦然了。今天你身处逆境,情绪不佳,但通过奋斗,你就有可能获得成功,受人尊敬。社会是在发展变化的,人应该适应社会,保持乐观的态度,对人生应当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桑志芹,邓旭阳 主编.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我为家庭添快乐初一作文600字下一篇:马原复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