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动实习报告综述

2024-04-29

莱动实习报告综述(精选2篇)

篇1:莱动实习报告综述

机械制造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实习时间: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和扩大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实践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在生产实际中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了解机械制造企业的总体布局、生产组织与管理情况,使学生对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组织与管理工作有一个初步认识。

4、了解制造技术领域的科技发展新动态,了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机械制造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5、通过学习,是学生了解机械制造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特点,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热爱所学专业的情趣。

二、实习内容

(一)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

1、单、多缸柴油机的装配

(1)装配单元分为五部分:单个零件、合件、组件、部件、产品

其中组件由零件、合件组成,如曲轴组件、连杆组件、缸盖组件。部件是指可以独立使用,具有某方面特定功能的部分,如润滑油泵、柴油泵、水泵、发动机和启动机等

(2)装配顺序的安排原则: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精密后一般、不同机器类型其装配顺序也不大相同。如大型机器一般在固定地点装配;中小型机器安排装配生产线,按照合理的装配顺序装配。(3)装配方式一般分为平行作业方式和顺序作业方式。平行作业是指各个部件来完成装配,而顺序作业方式则为从上到下按照一定顺序组装,如安装活塞连杆组件、曲轴组件。(4)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

A、互换法包括完全互换和概率互换,完全互换达到100%的合格,而概率互换达到99.73%合格。能够保证加工精度。

B、选配法即把零件加工要求降低。提高选配法效率的方法是分组互换。

C、修配法即把零件加工要求降低,装配是进行再加工来满足加工精度要求。其中机床制造业通常采用此种方法。

D、调整法,分为可动调整法和固定调整法。其中,可动调整法是通过改变调环的位置或角度。一般用螺纹调节,如气门间隙的调节。固定调整法是把不同尺寸级别的一组调整环进行调整,一个空档尺寸对应一个调整环,如曲轴轴向间隙的调整。(5)装配过程中的过盈连接实现方法

A、压入法:通常用于轴的尺寸大于孔的尺寸时;

B、加热法:通过加热孔,使孔径尺寸增大。我们参观的装配车间使用的是比较先进的感应加热;

C、冷缩法:将轴件冷冻,使轴径尺寸减小(6)在装配车间中,我们见到了机型是1115(单缸、缸径115mm)的装配流水线,单缸机装配完工后要在水温、油耗、油压、功率等方面进行试车,保证加工机器的正常工作。单缸机由蒸发式水箱、油箱、与齿轮过盈配合实现启动的飞轮、用于调速的齿轮室、空气滤清器、气门摇臂、凸轮轴、作为动力源的曲轴等组成。

(7)多缸机的装配过程与单杠机大致相同。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对节温器的功能和工作方式进行探讨和分析。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节温器是一个温度传感器构成的控制装置,其内部装有类似石蜡的随温度变化状态发生变化的物质,水温较低时,其凝固,通道关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其融化成液态流动,使得通道打开。以此来控制缸体温度的调节与控制。在多缸机装配的车间,我觉得可以感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工艺路线和高效的工作效率。

4、油泵车间

单缸机的柴油机为柱塞泵,柱塞的上下往复运动实现吸、压油。凸轮轴每转一周,实现供油一次。在高压缸中,喷油器喷油后马上雾化,由柱塞的使用要求可知,柱塞必须耐磨,并且有高精度的间隙配合。(1)对于小零件的加工,为了提高生产率,主要是减少加工的辅助时间,即减少装卸工件,换刀次数,或者使用自动化车床实现自动化生产。(2)对配合精度要求高的小零件,采用光整加工,如利用研磨使工件达到所需的精度要求,而对于成套更换的偶件则需互研。(3)生产过程

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使用回转车床、数控车床和单轴纵切自动车床。(4)齿轮、齿条的加工

齿轮齿形切削加工方法分为成形法和展成法两大类。

成形法利用与被加工齿轮齿槽形状相符的成形刀具切出齿形的方法。如铣齿、拉齿、成形法磨齿。

展成法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利用齿轮刀具与被加工齿轮的相互啮合运动切出齿形的方法,如滚齿、插齿、剃齿和展成法磨齿。与成形法相比,展成法的优点是用同一把刀具可以加工模数相同而齿数不同的齿轮,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高。滚齿是利用齿轮滚刀在滚齿机上进行齿形加工,齿轮滚刀的旋转运动和工件的旋转运动组成复合的展成运动。用插齿刀按展成法或成形法加工内、外齿轮或齿条等的齿面称为插齿。用剃齿刀对齿轮或蜗轮等的齿面进行精加工。用珩磨轮对齿轮或蜗轮等的齿面进行精加工。用砂轮按展成法或成形法磨削齿轮或齿条等的齿面。拉齿加工适用于内齿轮的加工、成产效率较高。

(5)无心外圆磨床的工作方式

无心磨削一般在无心磨床上进行,主要适用于磨削工件的外圆。磨削时,工件不用顶尖定心和支承,而是放置于磨削轮与导轨之间,由其下方的托板支承,并由导轮带动旋转。(6)平面、外圆、内孔的珩磨

珩磨需在专用珩磨机上进行,属于光整加工,是磨削或精镗之后的一步,珩磨机由若干砂头组成珩磨头,四周能径向涨缩,以一定压力与孔表面接触。珩磨头的旋转、往复运动使工件表面形成交叉而不重复的网纹,以便储存润滑油。珩磨磨削能力较低。

珩磨的特点是发热少,变形层薄,以此获得较高的表面质量。接触面积大,切削速度小,表面粗糙度较低。尺寸精度需要测量保证。由于其以工件孔壁作为导向自为基准,故无法修正孔的相对位置误差。成产率高,加工质量高,加工范围大,可加工铸件、淬火、不淬火的钢件以及青铜件等,不适用于加工韧性大的有色金属。(7)多缸机调速器 使用偏心夹具加工偏心部位。

柱塞的加工过程是圆钢为原料先进行冷钝,最后再由数控机床完成加工。柱塞孔的加工工艺过程:钻孔——扩孔——铰孔——内圆倒角

为了达到加工质量要求,柱塞和柱塞孔需进行互研。

5、装备分厂(军地维修中心)

(1)工作任务:承担全厂的维修工作;组合机床的制造;新产品的试制;对外协作以及刀具、模具、夹具的维修与制造。

(2)设备:龙门、牛头刨床;立式、卧式车床;加工中心;摇臂钻床;齿轮加工机床(滚齿机、插齿机);铣削头;磨床以及各种组合机床等。

(3)不同的加工件,不同的加工要求类型需选用不同的机床,使用组合机床或加工中心实现一个工序完成多个工步,提高生产效率。该分厂设备类型多,整个车间显现的并不是井井有条。而且本厂技术要求高,建议合理化布局。

7、机体加工

(1)箱体类零件是基础件,将机器或箱体部件中的轴、轴承、套和齿轮等零件按一定相互位置关系联系起来,按一定传递关系协调运动,其加工质量不仅影响箱体的装配精度和运动精度,同时也影响了机器的工作精度、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箱体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形状复杂、体积较大、薄壁件容易变形、有较多精度要求高的孔与面。普通精度的箱体零件,一般采用铸造后安排一次人工时效处理;对于形状复杂件,粗加工后安排人工时效处理,以消除残余应力。(2)定位装夹方式

A、采用三个互相垂直的面来定位:

底面:具有较大的支承面积,其一般限制三个自由度,为第一基准; 侧面之一:长度较长,限制两个自由度,通常为第二基准; 端面之一:限制一个自由度,为第三基准。

这种定位方式的缺陷是无法在这三个定位基准面上面加工。

B、一面两孔定位:一个平面和两个与该平面垂直的孔,通常使用专门的定位销孔。其中两块长条支撑板(相当于一面):限制三个自由度,为第一基准; 圆柱形销:限制两个自由度,为第二基准; 菱形销:限制一个自由度,为第三基准。

第三基准采用菱形销的原因是防止过定位,其只限制转动自由度。(3)机体面:

底面——安装润滑油油箱,装凸轮轴。为配合面。顶面——安装汽缸盖。为配合面。

两端面——其中一个面安装齿轮室,对面安装飞轮室。为配合面 两侧面——无配合面、(4)机体孔系:

同轴孔系:如多缸机机体的四个汽缸孔,进出气门孔,四个缸的五个支承轴径孔,凸轮轴的三个支承孔等。

交叉孔系:汽缸孔与支承孔,挺杆孔与凸轮轴孔,油泵座孔与凸轮轴齿轮孔等。平行孔系:多缸机的四个汽缸孔,凸轮轴孔与曲轴孔,挺杆孔等 孔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孔距精度和相对位置精度要求都很高,通常采用四种方法保证孔的精度:找正法、坐标法、镗模法(利用镗套导向)、刚性主轴法(如多缸机机体汽缸孔的加工)

(5)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箱体零件,采用通用设备,通用机床加工。而大批量生产时,一般按照先基面后其他,先平面后孔系,先主要后次要,先粗后细的工序安排原则,尽量减少零件翻转次数。在主要表面的加工中穿插次要表面加工。(6)单缸机机体的加工工艺路线: ①对铣顶、底面,:为粗铣,以工艺凸台为定位基准面; ②对铣两侧面:粗铣; ③对铣两端面:粗铣,以底面、侧面刚性定位和液压夹紧装置固定顶面的方式采用三面定位; ④精铣顶、底面:采用活动挡圈定位;

⑤精铣两侧面:刀片之间的间隙可以起减震的作用; ⑥精铣两断面;

⑦扩气缸孔、镗气缸孔:采用三面定位的方式; ⑧精镗气缸孔、钻孔;

⑨油底壳结合孔:采用数控机床加工;

⑩钻孔:使用数控钻床,特点是换刀较快,自动化程度较高; ⑾镗凸轮轴孔的槽:利用偏心轴的旋转和差动,半周进刀、退刀; ⑿铰孔:使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孔径,用综合位置量规检测位置精度; ⒀钻端面孔、顶面孔、铣凸台、攻丝等

单缸机机体加工工艺一般使用三平面定位基准,而多缸机机体一般采用一面两孔的定位方式。(7)多缸机机体的加工工艺路线:

①对铣顶面、底面和止扣面:采用三个工艺凸台为基准定位; ②对铣侧面:以底面、止扣面定位

③对铣端面:以底面、侧面和一个气缸孔定位; ④分别以底面(顶面)加工顶面(底面):使用一面两孔定位; ⑤定位销孔的加工:使用组合刀具刚性加工,采用三面定位; ⑥精铣两侧面、两端面:一面两孔定位;

⑦加工凸轮轴孔:使用扩刀加工,一面两孔定位; ⑧粗扩缸孔、镗缸孔、加工止扣面;

⑨半精铣、精铣瓦盖接合面:楔形面夹紧,液压油缸夹紧顶面; ⑩次要表面孔的加工;

⑾机油泵孔(斜孔)的加工:采用组合钻床打定位孔,麻花钻钻孔,扩刀扩孔; ⑿瓦盖接合面上的螺纹孔:采用加工中心一次装夹,完成钻扩孔攻丝; ⒀加工定位槽;

⒁加工孔:采用摇臂钻床加工;

⒂组合加工:控制力矩大小,型号相同,对号入座; ⒃定位销孔、扩孔:导向槽与刀具不是一体的;

⒄挺杆孔的加工:挺杆孔为内部孔,使用导向槽导向; ⒅精镗气缸孔; ⒆珩磨气缸孔。

小结:在车间参观过程中,我们对孔系的加工位置精度要求的实现进行分析,发现其利用组合机床上的刀具的位置精度来确保,组合机床的使用使得孔系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保证变得更加容易。对于孔径较小的孔,一般采用先钻孔,再扩孔后铰孔的加工方案。生产过程中我们对发现专门调整镗刀尺寸的镗刀对刀仪,老师对我们演示了其对刀原理。

8、气缸盖、齿轮室的加工(1)气缸盖的加工工艺路线: 气缸盖的加工与机体的加工类型,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其特点是主要使用组合钻床和加工中心加工孔系,其中组合钻床刚性好,每一道工序有特定的的切削用量,而加工中心灵活性高,但效率较低,二者的结合在生产效率和柔性方面都不匹配,在此方面需要一些改进,如在加工中心出使用组合机床来提高效率。

(2)车间中的组合机床有组合钻床、组合铣床、组合攻丝机和组合镗床。组合机床通常包括动力箱、主轴箱和夹具。在工艺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个打水堵的工序,经老师讲解才明白,这些孔都是铸孔,其加工目的是为满足铸造工艺需要,这些孔可以用来清砂,但是在使用中需重新封堵这些孔,防止冷却水的泄漏,在其下一道工序中安排了密封性检验,如果漏水,则需采用浸渗处理填满缝隙。(3)齿轮室的加工

齿轮室属于盘类零件。其既有平面加工,又有孔系加工。加工时受力变形较大,从而影响加工精度。由于变形量等于作用力比刚度常数。所以为了减少变形,增加刚性,可以采用一下措施:

A、夹紧力分散布置,多点夹紧,正对支承;

B、提高刚度,增加支撑点数量,减少工件悬空面积。

在加工中,采用浮动支承或辅助支承,保证加工工件的刚度,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加工孔系时采用组合钻床实现钻孔、锪孔和铰孔的一次加工。

三、实习心得

短短一个礼拜的校外实习很快就结束了,这次实习,我感觉收获很多。我们所学的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我认为这是一门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很多知识只依靠在教室里枯燥的讲解是很难理解和消化的。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带着课堂上遇到过的许多疑问和难以理解的问题到了机械制造业的前线。通过只管的观察和学习将这些问题一一消化并理解。

在这一个礼拜的实习中,我们参观各种零件,部件直至机器装配完成的大多数过程。每一个生产车间,都有其独特的加工方法,尤其是组合机床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批量生产的生产效率以及满足其加工精度的要求。同时,对于不同的生产件,还设计了专用机床、专用夹具等,使大批大量生产的零部件加工变的更加容易高效。在铸造车间,我们还发现了从国外引入的比较先进的造型机,使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也使得机械加工的生产有了飞跃性的进展。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切实融入到加工车间中,认真研究和分析加工工艺路线的安排及定位方法。一个机器的生产过程是经过很多工序的。作为一个今后将在机械制造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样的实习活动确实不可或缺。多参与到加工现场,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让自己更加容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在每一个工厂车间都学到了不少的知识。车间布局,工艺管理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实用价值,但是仍有一些小的细节有待改善,如热处理车间的布局可以更加合理化。虽然工厂里大量使用组合机床和加工中心来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在组合机床和加工中心组合使用时,需要考虑其柔性与生产率的不匹配。在这次实习中,我认为在一下几个方面提高我的认识及理解:刀具、组合机床、夹具、量具、齿轮的加工等。尤其是对于轴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的机械加工的加工工艺的合理指定。其中包括工序,定位,装夹等一系列专业知识。我真的很感激学院给予我们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只是进一步升华,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多的给我们创造这样的机会。

四、参考文献

⑪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李凯玲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⑫材料成型技术基础;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⑬机床夹具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⑭金属工艺学实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⑮机床数控技术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⑯金属切削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

⑰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本

(一)山东鸿达建工集团

1、在鸿达建工集团主要参观了塔吊的工作原理、生产工艺和滚齿法、插齿法加工齿轮的方法

2、塔吊通常由塔座、塔身、塔帽、启动臂、平衡臂和卷扬机等组成。其中,启动和平衡过程都又液压升降控制;塔肩部分安装启动小车实现启动,塔身实现回转。由于塔吊高及其工作特点,大部分连接处均经过焊接加固。

3、在加工车间参观了各种机床,刀具等。印象深刻的有滚齿机、插齿机和一台巨大的立式车床。立式车床适用于加工较大的不规则的平面。

4、在下料车间参观了各种类型的火焰切割和折弯机。其中,数控火焰切割机可实现各种自由切割,效率较高。仿形切割可以完成对既定工件的切割。

5、在参观过程收获颇多,尤其是在学习机械原理课程时,始终想不明白齿轮的加工方法,但是当看到了滚齿和插齿机以后便很直观的理解齿轮的加工方法和原理,我想这就是在工厂实地参观的最大好处吧。

(二)烟台富斯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1、我们在这里主要参观了各种不同型号的汽缸套的加工工艺路线。

2、首先,汽缸套的毛坯件由离心铸造的方法获得,材料为铸铁。为起支承和导向作用的空心薄壁件。结构特点:外圆直径一般小于其长度;内孔与外圆直径之差较小,薄壁易变形;同轴度要求高结构简单。

3、毛坯件的生产

(1)离心铸造采用卧式离心机,电机带动做高速回转运动,铸形为空腔。离心机内壁加石棉垫,工人依靠工作经验控制加入铁水的质量

(2)优点:生产率更高,成本低,无型芯亦无须造型,铁水利用率高(100%),无浇注系统,组织致密,性能好,尺寸精度高,无噪声污染,叫砂型铸造更环保,管理方便

(3)缺点:材质分布不均匀,比重大的靠近外圆,导致内孔不耐磨(通过加大加工余量的方法避免),仅适用于内外尺寸相差较小的套筒类薄壁零件(典型的即为汽缸套),适用范围太局限

4、工件的装夹:主要用到的定位工具有涨胎(自动定心夹紧)等。加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其装夹刚度问题,如果采用三爪卡盘径向夹紧,工件变形大,所以采用刚性心轴,小锥度心轴,弹性心轴、液态塑料心轴,可涨心轴等实现轴向夹紧。

5、热处理:内孔淬火,采用加硼,铬或镀铬的方式使内孔形成网状,提高其耐磨性

6、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第一步:粗镗内孔——定位采用三面定位,大断面为第一定位基准,控制三个自由度,大端外圆面为第二定位基准,控制两个自由度,小端面的轴向夹紧控制一个自由度 第二步:半精镗内孔——采用立式金刚镗床,手动螺旋夹紧 第三步:粗车外圆——采用刚性心轴夹紧以保证加工刚度要求 第四步:半精车外圆和大端面 第五步:精镗内孔

第六步:精车外圆与倒角

第七步:车削退刀槽、止口。止口的作用为限位、检验

第八步:精车外圆——保证外圆、内孔的同轴度,配合精度要求 第九步:磨削外圆——无心外圆磨床加活动内撑 第十步:珩磨内孔;检验

(三)山东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我们在这个工厂主要参观了冲压工艺与模具,汽车的驾驶室、货车斗等都采用冲压加工的方法。每一个模具都具有确定的形状,一个冲压件需要一套模具来实现,压力机可以通用,该厂机器布置合理,工人工作环境也较安全,车间布局合理。(三、实习心得

短短一个礼拜的校外实习很快就结束了,这次实习,我感觉收获很多。我们所学的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我认为这是一门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很多知识只依靠在教室里枯燥的讲解是很难理解和消化的。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带着课堂上遇到过的许多疑问和难以理解的问题到了机械制造业的前线。通过只管的观察和学习将这些问题一一消化并理解。

在这一个礼拜的实习中,我们参观各种零件,部件直至机器装配完成的大多数过程。每一个生产车间,都有其独特的加工方法,尤其是组合机床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批量生产的生产效率以及满足其加工精度的要求。同时,对于不同的生产件,还设计了专用机床、专用夹具等,使大批大量生产的零部件加工变的更加容易高效。在铸造车间,我们还发现了从国外引入的比较先进的造型机,使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也使得机械加工的生产有了飞跃性的进展。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切实融入到加工车间中,认真研究和分析加工工艺路线的安排及定位方法。一个机器的生产过程是经过很多工序的。作为一个今后将在机械制造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样的实习活动确实不可或缺。多参与到加工现场,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让自己更加容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在每一个工厂车间都学到了不少的知识。车间布局,工艺管理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实用价值,但是仍有一些小的细节有待改善,如热处理车间的布局可以更加合理化。虽然工厂里大量使用组合机床和加工中心来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在组合机床和加工中心组合使用时,需要考虑其柔性与生产率的不匹配。在这次实习中,我认为在一下几个方面提高我的认识及理解:刀具、组合机床、夹具、量具、齿轮的加工等。尤其是对于轴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的机械加工的加工工艺的合理指定。其中包括工序,定位,装夹等一系列专业知识。我真的很感激学院给予我们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只是进一步升华,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多的给我们创造这样的机会。

四、参考文献

⑪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李凯玲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⑫材料成型技术基础;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⑬机床夹具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⑭金属工艺学实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⑮机床数控技术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⑯金属切削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

⑰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本

篇2:高校医务社会工作实习的研究综述

关键词:高校;医务社会工作实习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28-01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医务社会工作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当前,我国已有几所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旨在培养专业的医务社會工作人才,甚至在一些高校社会工作硕士的培养方向也会有医务领域,总体来说,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不断增加。笔者自身的学习经历也是开展本探究的重要原因。因为本人本科四年和研究生两年的实习基本都是在相关机构或者医院实习的,对医务社会工作实习有很浓厚的兴趣,这让我开始对高校医务社会工作实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

一、有关医务社会工作实习研究

(一)医务社会工作实习必要性研究。

谭卫华认为“医务社会工作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实习,而有效的实习模式也将成为医务社会工作教育通往专业和职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准社工’正式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石礼华认为医务社会工作教学实践不仅能够让学生生动、直观地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加深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理解,增强专业认同感,同时可以提高专业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关于医务社会工作实习问题的研究。

齐建从实习制度、医院和教师这三方面探讨医务社会工作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她认为医务社工实习制度尚未建立;医院环境对医务社工的陌生和排斥;教师的医务社会工作实务经验不足,这三方面是影响医务社会工作教学实习难以开展的原因。谭卫华则从学生、学院、机构、医院、实习这五个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认为现在医务社会工作实习面临这样的尴尬,如学生与机构的匹配随机化;学院与机构的合作非制度化;学院与医院的督导非专业化;学生的专业信念非坚定化;实习的评估体系非科学化;实习模式的非传统化。

就地方高校医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的探索方面,周丹红认为存在政府和实习机构对社会工作实习的专业性认同感不强;经济资源的相对有限,非营利性组织的缺乏,导致专业实习缺乏社会资源的支持以及专业实习督导的缺乏这样的困境。陈璐、徐选国、王荣、王志中认为造成学生受教育的片面化以及实习的低水平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实习三大主体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具体是指学校、机构和实习学生之间角色不清,三者不能很好的扮演各自的角色,不能很好的承担各自责任,更不能促成三者的良好沟通、协调合作;其次是在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中,附属医院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从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研究中,刘继同从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研究出发,指出3种模式:医院自发成立模式、外来进入模式、“无意识”模式(刘继同,2006)。同时,学者刘岚、孟辉则对医务社工的发展归纳了5种实务模式:历史渊源模式、社会工作推进模式、公共关系管理模式、医患纠纷处理模式、康复医学模式(刘岚、孟群,2010),学者祝平燕、曹富平、祝松则提出通过对患者生活场域的改变,将医务社工的工作范围扩大至家庭和社区,建立一套从医院到家庭再到社区的一整套服务模式,即“医院——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模式(祝平燕、曹富平、祝松,2011)。

(三)关于医务社会工作如何开展问题的研究。

齐建就实习教学提出这样的建议:一是建立专业的医务社会工作实习模式;二是坚持医务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原则,具体主要是因材施教,从学生、实习医院的实际出发,同时重视社会工作理念(专业价值观)在医务社会工作实习中的地位;三是建立专业督导模式;四是重视对医务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评估;五是医科院校应发挥其优势,注重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教学。谭卫华就医务社会工作实习途径提出七点建议:一是互相沟通交流,打开良好局面;二是发扬职业水准,打消机构疑虑;三是自组专业实践,开创支持网络;四是利用专业特长,拓展实习空间;五是加速制度建设,确保专业实习;六是加快督导培训,力求督导专业;七是探寻实习模式,积累宝贵经验(谭卫华,2007)。

就地方高校医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的探索方面,陈璐、徐选国、王荣、王志中提出可以这样建设医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首先,医院应该成为医务社会工作实习的主阵地,具体表现在:一学校加强与医院沟通,提升医务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感;二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工作不应只停留在报告、日志编写等方面,而应当运用所学知识,为医院和患者服务。其次,整合利用资源,促成专业教育和实习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在:一资源整合,包括:课程实习与机构实习的整合、机构、学校及学生需求的整合和社区资源的整合;二开发利用潜在资源,包括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以及校际资源(陈璐、徐选国、王荣、王志中,2009)。

黄承香在医务社会工作学习型实习团队模式中提出这样的解决方法,一是在实习前对参加实习的学生进行通用知识测试,合格者方能参加实习;二是配备数量足够的督导老师,实现一对一的督导方式;三是营造学习新知识、知识共享的氛围;四是建立合理的评估标准,调动实习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二、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上一篇:菩提花开散文下一篇:翼城县里砦镇文明和谐建设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