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的重生观后感

2024-05-20

鹰的重生观后感(精选11篇)

篇1:鹰的重生观后感

在鸟类当中,老鹰是长寿之王。它之所以达成这一“长寿之最”,是因为它经历了痛苦的锐变。鹰如“凤凰涅磐”一样,在经过风雨之后,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美丽彩虹。读了《鹰之重生》之后,我有如下感想:

《鹰的重生》是TCL集团总裁兼董事长李东生先生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主要讲述TCL集团企业文化变革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要勇于剖析自己;工作时间长了,有了经验是好事情,但是切不可麻木。就象老鹰一样,在活了四十年以后,它及时剖析了自己的命运,没有麻木的生活下去,从而发现了新的生存之道,很好的继续生存了下去。我们也一样,不能够老是凭经验去看问题,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充实,自我批评,不断的向新的思想,新的事物靠近。我们在工作中应该积极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二,要勇于放弃,敢于失败;一个新的项目刚开始投资的时候,可能不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效益,甚至我们还会赔上很多。但是我们就要敢于放弃那些“鸡肋”,我们要勇敢放弃一些过往支持我们成功而今天已成为我们前进障碍的东西,使我们可以重新飞翔。我们要积极寻找一个个的新项目,从新项目中找出效益,获得赢利。这和老鹰啄掉旧的喙,长出新的喙,啄掉旧的羽毛,长出新的羽毛,拔掉旧的指甲长出新的指甲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合理使用现有资源,合理使用人才;老鹰是用新长出来的喙来拔掉老化的指甲,新的指甲来拔掉久羽毛的。它为什么不用旧喙来拔指甲,旧指甲来拔羽毛哩?很显然,旧的喙不够牢固,它可能非但不能拔掉旧指甲,还会弄的个自己脱落的结果,当然旧的指甲也是不能够拔羽毛的。所以老鹰选择了新喙,新指甲。同样的,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我们要合理的使用现有资源,做到恰如其分的分工。有知识的大学生,就把他们安排到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去,而一些需要社会阅历的,社会经验的工作就由我们这些老同志来完成。这样一来,我们就都能够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终把工作做的漂漂亮亮的。

四,要学会寻找最好的策略;老鹰是先努力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从而完成自己的蜕变的。如果它就那样随便的在山脚,或者是其他地方来完成自己的蜕变的话,恐怕早就变成别人的“盘中餐,食中味”了。工作也是如此,蛮用力可不行,还得找准方向,找准方法,才能够事半功倍。蛮用力气说不定会南辕北辙哩!

感叹鹰的重生,感动鹰的重生,感悟鹰的重生

鹰的重生,遵循的是自然界生存法则,而企业、人缘何重生?其实,环顾我们周围,品味我们的生存生态,竞争、劣汰、胜者为王、失败跳楼,我们及我们所在的企业的生存法则竟与鹰生存遵循的自然法则别无二致或惊人的相似。人们不禁惊呼,鹰都知道要重生,企业焉能等乎?

也许,鹰的重生与蛇的蜕皮一样,具有某种被动性,其生命基因决定了其对自然法则的服从性。而企业、我们都不存在这种自然基因所带来的幸运。面对竞争、面对挑战、甚至面对生死存亡,只有主动正视、主动追寻、探索解决的办法,并以此来遵循我们应该遵循的社会法则。

多少年,我们习惯了自以为是;多少次,我们凭经验解决了工作中的问题;也许,工作多年也小有成绩;也许,时不时路人也投来几分赞许;也许,还有许多令自我欣赏的也许。潜行在密林中,猛抬头,眼前一片无垠的开阔,惊愕;漂流在河涧间,惊呼中,卷入湍流的险滩,心悬。原来,我们的前面还有如此的广阔,原来,我们的行程还有如此的凶险。激烈竞争中留下的伤痕和血迹,使企业警醒,商场如战场;工作中的低标准、低要求造成的遗憾抑或损失,使我们警醒,管理是第一生产力。在我们的人生中,在事业的发展中,若因循守旧,若固步自封,若自以为是,不思进取,不思改变,不想改变,必定成为井底之蛙,必定被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无情地丢下。优胜劣汰,自然的法则,社会的法则,同样适应于鹰及我辈。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飞速进步,教会我们每一位有血性的男人、渴望事业的男人都必须从心底生长出重生的理念,忏悔自我,创新自我。

鹰的重生是为了迎接、面对新的征程,为了不被同伴抛弃;企业、我们追求效法重生,是为了创造条件拥抱新生的希望,是为了在商场的竞争中不被落败,规避滑铁卢般的风险。也许,不是所有的鹰都能实现重生,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天都有无数的企业在倒闭,在竞争中落败。怎样成为强者,怎样实现自尊,成为自然界长久的拷问。

鹰,在血痕斑斑中实现重生,在痛苦的撕裂中坚持;企业、我们的重生也注定伴随着痛苦和呻吟。哲人们常说:人,最难的就是认识自我、改变自我。其实,我倒宁愿相信这种难,是难在坚持。志存高远,不难,难的是在前行中的坚守;渴望生存生态的改变,期盼成功不难,难的是在这过程中对长期疲惫的面对。于是,渴望重生,渴望自我改变才向成功迈出了一小步,而就是这一小步,也让我们许多人、许多企业望而却步。于是,这就不难理解,成功的企业,成功的人士寥寥可数。

坚持,简单的笔划,而要真正认识和理解却非一日之功。坚持,要有必胜的信念,世界一流的企业也能在我们的努力中实现;坚持,不是盲目,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坚持,要相互协作、学习;坚持,要排除各种干扰,不为一时的利诱所动,不为一时的疲倦所困;坚持,要不断学习,增添智慧;坚持,要不怕痛苦,充满激情„„

篇2:鹰的重生观后感

鹰是寿命最长的鸟类,它可以奇迹般的活到70岁,超过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动物。然而,有一部分的鹰却在40岁的时候就会死亡,只有大约3成可以活到70高龄,原来,当一只鹰活到40岁左右,它会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么就此消亡死去;要么经过痛苦而漫长的煎熬蜕去老朽的躯体从而获得新生。鹰要想获得新生那么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它必须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然后,它要用新长出的喙,把老指甲一根根的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便再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五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度过以后的三十年岁月!

看到这我不禁沉思,有时候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也必须做出艰难的决定,开始一个更新的过程,我们必须把旧的习惯,旧的束缚抛弃,这样才可以重新飞翔。

同样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这则故事也充满着深刻得教育意义。现在我们公司正处在这样的一个分叉口处,是带着沉重的包袱继续前行直到被拖垮的一天,还是精简包袱只带有利的工具上路一直走下去直到永远。我想这道简单的选择题每个人都会第二种。鹰的重生是为了迎接、面对新的征程,为了不被同伴抛弃;企业、我们追求效法重生,是为了创造条件拥抱新生的希望,是为了在商场的竞争中不被落败,规避滑铁卢般的风险。也许,不是所有的鹰都能实现重生,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天都有无数的企业在倒闭,在竞争中落败。怎样成为强者,怎样实现自

尊,成为自然界长久的拷问。

篇3:曹国伟鹰的重生

十二年,一个轮回,曹国伟换过很多角色,但身份标签不变。从首席财务官到总裁,再到首席执行官,他始终是“新浪人”。回首十二载,经历了资本市场泡沫破裂的阵痛,国内传统互联网巨头不得不重新规划发展路线。新浪发生了许多事情,每一次事件中,都有当年的同路人黯然退场,来来去去中,唯有曹国伟选择留下来。

4月21日,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2011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新浪CEO兼总裁曹国伟入选,《时代》对他的评价是:2009年曹国伟在形势并不是十分有利的情况下抓住了机会,推出了新浪自己的微博服务。同时入选的科技领袖还有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和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Page)等。曹国伟成就了新浪微博,微博也成就了曹国伟。

鼓足信心再创业

2009年5月,新浪高管齐聚成都,探讨新浪未来的发展战略。曹国伟认为,SNS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新浪长远的目标是做一家令人尊敬的新媒体公司,因此新产品的拓展必须围绕新浪的核心竞争力来做,曹国伟拍板放弃新浪朋友,全力以赴做一款微博产品。

当时的市场环境是:国内模仿T w i t t e r的嘀咕、饭否、叽歪等监管上遇到问题;腾讯的微博产品“滔滔”几乎停滞。就在别家犹豫拿掉这个产品,或者只是作为自身平台的一个功能存在时,新浪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随着曹国伟一声令下打造微博,从产品到技术再到运营,新浪人迅速组建了一个强大的团队。

3个月后,新浪微博正式对外推出服务。曹国伟强调,对于Twitter要学习优点,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曹国伟当时给新浪微博提了个建议,要注重中国网友的习惯,在Twitter140字和转发的基础上,要加入创新功能,这样能够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自此,新浪上下合力,对内对外发出统一的声音,强调新浪做微博的战略意义、目标和决心。外界再次强烈地感受到,这家上市10年的中国互联网老牌公司重新焕发了激情。

鉴于新浪微博的媒体属性,从起步开始就决定了新浪微博所具有的先天优势。同时,新浪微博在发展模式上独辟蹊径,采用“Twitter+Facebook”的混合模式,即以Twitter之名,行Facebook之实,例如比Twitter增加了更多的媒体和社区功能。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内,新浪微博取得飞速的发展,开始深入到很多人的生活里。2009年11月2日,新浪微博用户数突破100万,距离公测仅66天时间。2010年4月28日,新浪微博用户突破1000万;2010年10月底内,新浪微博用户一举突破5000万,而Twitter用户数发展达到这个规模用了3年的时间。截至2011年2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经超越1亿,照此计算,新浪微博发展第一个5000万用户用了14个月时间,发展第二个5000万用户仅用了4个月,增长速度在不断加快。微博作为新的传播工具与社交工具开始影响现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而这些微小的声音,又通过网络工具,聚合成进步的大力量,正如《南方人物周刊》所评论的:“微博的现实,就是中国社会的写实。”

“这是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个最坏的年代,鼓足信心再创辉煌,2011年更加给力。”2011年1月25日,新浪年会,曹国伟用鹰的重生的故事激励了公司数千名员工。他坦言,希望新浪利用微博进行第二次创业,“我们不但领先,还要比别人多十倍的努力把微博做好,因此我们最大的对手还是我们自己。”

换个“角色”坚持

时光回到新浪第一次创业,曹国伟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加入。1999年,曹国伟在时任新浪CEO茅道临的劝说下加盟新浪,他当时的想法是:新浪正在做上市,做完这个案子,能获得其他地方学不到的经验。加盟新浪时,曹国伟的职位是财务副总裁,开始接手新浪上市的艰苦历程。半年后,新浪成功上市。按照此前“财务官”惯例,完成这一单之后,会离开公司,再做下一单。

曹国伟没有离开,出任新浪首席财务官,后升任公司执行副总裁,主导了新浪一系列重要并购案。

2 0 0 4年,新浪的网络广告出现了瓶颈,虽然还在自然增长,但幅度已经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同年6月,曹国伟临危受命,兼任公司联席COO,负责管理公司最为核心的广告销售和网站运营。到任之后,曹国伟调整内部组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短短6个月之内,曹国伟在新浪建立起一支全新的销售队伍和一个功能强大的销售体系。2005年,新浪广告在已经领先的情况下,增长率三年来首次超过主要对手搜狐,领先优势进一步拉大。

2006年5月,曹国伟从汪延手中接过了新浪CEO的职位。对于此次交接,外界评论,“曹国伟属于完美主义者,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做事大气,但又不缺乏激情且极具责任感,加上其近乎完美的履历,会让新浪走上新的征程。”多个职位的磨炼,让这个完美主义者在新浪内部打造出了强大的执行力。

开放的未来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曹国伟,一直在从经营者的角度思索媒体发展,但他始终坚持着一份信念——以用户需求为驱动,全力打造一家让人尊敬的公司。基于这份信念的坚持,从传统门户到Web2.0时代的博客,再到全新互动的微博,曹国伟和他的团队源源不断地获取着灵感和力量,进而推动新浪从门户向互联网平台的转型。

在互联网世界,向第三方开放自己的平台,对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浪微博率先推进开放平台。“新浪微博的开放,预示着新浪将正式启程,去实现从一个传统的门户网站向新一代互联网平台的转变。”曹国伟明确指出微博之于新浪的意义。

针对开发者和合作网站,新浪微博目前可以提供应用开发、连接和分享三个层面的合作模式。首先,基于微博开放平台,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创建全新的应用,以微博手机客户端Weico为例,这款应用于2010年11月10日在苹果的AppStore上线,仅用三天时间,下载量便超了过3万次,在社交应用分类中排名第一;在连接层面,新浪微博提供了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身份识别框架,第三方网站将自身的账号系统与微博帐号绑定,极大地提升用户黏性和品牌曝光度。此外,合作网站还能主动添加分享按钮,让用户将内容转发到微博,仅优酷分享到新浪微博上的视频,其日均播放量就超过130万次。

据新浪官方数据,新浪微博目前已经与超过6万家网站建立合作,基于新浪微博开放平台,第三方开发者共申请了3.6万个应用,其中有1600多个应用已经通过审核并在微博广场进行了推荐。为了扶持第三方开发者,新浪此前联手五大顶级投资机构成立中国微博开发者创新基金,并定期召开线下沙龙进行引导。今年第二季度,新浪微博还将开放更多更细化的API接口供开发者使用。

曹国伟认为,现在互联网转型机会中,能决定竞争实力的是在用户时间与用户入口上的竞争。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结合,是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他表示,这种方式“除了随时随地上网以外,他实现的是我们随时、随地、随人的方式,能够让我们的互联网更加随意,更加革新化,更加智能化,这是我们发展的趋势。”而微博具有这样的特性,实现了随时随地与任何人沟通,已经成为互联网的新入口。他在不同的公开场合多次强调,微博是新浪新媒体成长战略的核心,将加大投资以进一步提升新浪微博在社交媒体领域的领先地位。

篇4:《鹰的重生》读后感

生命是宝贵的,这是人人共知的真理。生命是一种过程,这个过程里必然会有高潮、有低谷,有生命就会有周期性。就如自然界的一朵花,会有萌芽、茂盛、开花、怒放,也会有凋零、枯萎。一个企业同样也存在着生命的周期。

30多年前,在我们脚下的曾经只是一片荒凉的低洼地。是勤劳的**人用智慧和青春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业绩,创造出了数额可观的家产。然而,世上从来就没有一劳永逸的事,辉煌也会成为历史,曾经笼罩在**头上的顶顶光环并不能成为今日**的护身符。

今日的**,正处于企业生命周期中的低谷,多年积累下来的缺陷或者错误如老鹰那逐渐厚实累赘的长喙重羽。**犹如亟待蜕变的老鹰,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要么等死,要么下决心做一只断喙拔羽的雄鹰,经历剧痛以换取继续展翅翱翔蓝天。

鹰的故事寓意深刻,鹰的重生历程触目惊心,鹰的坚韧意志让我肃然起敬。切肤之痛会让懦夫止步,也更彰显出勇士的英姿。我们要从痛苦的另一面去发掘其中的价值,感悟鹰志当存高远的哲理,将目光直视前方更高、更远、更广阔的神秘空间。

**的“构筑中国百强,打造百年**”展示出**傲人的气魄和魅力。**的到来,给**注入了优质新鲜能源,带来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带来激情、和谐、阳光的企业文化。对**而言,这是我们的幸运,也是对我们固有的`企业体系的一次全面冲击,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革新是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没有鹰断喙拔羽的勇气,就会放弃或者毁灭我们的将来。

篇5:《鹰的重生》读后感

XX年11月28日,从起家的tcl隆重庆祝其成立30周年。

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经济随着改革浪潮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tcl从一家偏于南国一隅的惠州,是最早的合资企业之一,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tcl电话,发展成为,最成功的彩电(tcl王牌),最具有生命力的手机品牌,打造最好的家电企业之一,经历了“站起来”在国内市场做到一定的规模,到“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两个阶段。

tcl成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先行者,同时也是企业制度改革成功的重要样本。

tcl的辉煌成就让人敬仰,在国内,当时的tcl起步之初,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在仓库里起步创业,之后在准备进入冲击三甲之时制造基地被人釜底抽薪,到为有授权经营押上祖宅和参与全球竞争中,进军东南亚新兴市场越南,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和阿尔卡手机等,在国际化市场竞争中经受过巨亏之后,tcl最后做出困难,痛苦的决定:采取业务模式的再造,新的团队重组建,供应链实现再造,开始新的战略思考之实现了“鹰的重生”;之后成立了245亿的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成为中国第一家全产业链彩电巨头。

在那30年的激荡岁月中,也充体现了李东升以纵容放权,气定神闲的风格,隐忍,进取的企业家精神,带领tcl度过一次次困难与危机,最终成就了一家以“实业报国”为已任的中国公司。

《鹰的重生》这本书,让我领悟到:

篇6:鹰的重生读后感

鹰在经历磨练后,长出了更丰满的羽翼,重新成为空中之王,延长了30岁的生命。如欲火仍镇定自若的凤凰,经历火焰的狂暴却在灰烬中重生。

人也是如此,要想获得重生,必然要经历磨练、痛苦,在痛苦中奋发图强,在逆境中不屈而上。

一些逆境是自然天生的,如鹰的初始寿命只有40岁。要想延续生命,就要冲破逆境,为重生而准备。鹰的祖先因为吃尖刺的果子感到痛苦从而被迫学会吃鱼,磨练出又长又尖的喙,而习惯了吃果子的长喙鸟最终灭绝,因为它们的长喙在果子消失后捉不了鱼。

惧怕痛苦的人将步步退缩,而坚强向上的人将走向成功——因为他们会从痛苦的磨练中找到人生的启迪、教训,从而提升自己。

面对重生带来的疼痛,胆怯的鹰不配独傲天空——它们的尸骨留在了荒野上,面对磨难而退缩的人是没有尊严的,他们将被写在历史的耻辱史上。想当年岳母刻字成就了岳家军的光荣,刘光世的退缩使他在敌人面前被耻笑,而史铁生在轮椅上创作了不朽著作令人震撼。

人生道路上的一些磨练其实是一种恩惠,它在人沮丧时开始反思自己,令人如获新生,向新的生活迈进。

鹰的重生读后感2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鹰的重生”这件事,鹰想获得重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必须经历痛苦的蜕变,犹如“凤凰涅槃”一样。这一过程是非常痛苦的,这就考验了鹰的意志和毅力,而《鹰的重生》这本书恰好讲述了一个具有坚定意志和毅力的企业——TCL。

TCL的前身是TTK,它从惠州小城起家,虽然是中外合资的,但在当时来说只是一个小作坊,算不上什么大工厂。但经过多年的洗礼以及相关领导的长远目光和知人善用,TTK很快便发展壮大起来。企业发展壮大了,但他们并没有因获得的小小成就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他们不安于现状,毕竟时代在发展,事物也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因此,他们的产品必须改革创新。就像老鹰一样,生活了四十年之后,及时剖析自己的命运,没有麻木地生活下去,从而发现了新的生存之道,很好地继续生存下去。

当然,TCL的成功不仅仅由于它能进行及时的自我剖析,还有其他几个主要方面。第一,勇于放弃,敢于失败。刚开始投资的一个新项目,也许不能为我们带来收益,而且还会让我们赔上很多。这并不要紧,我们要敢于放弃这一项目,进而寻找其他新项目,并从中找出效益,获得赢利。第二,合理利用资源和人才。旧的方法要完全适用于新生事物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利用新的设备和新方法解决新生事物,也就是合理地使用现有的资源,做到恰如其分的分工。第三,寻找最好的策略。鹰的重生是有一定的策略的,它会先努力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从而完成蜕变过程。而作为一个企业,要想重生,也必须有一定的策略,这样才不至于迷茫,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商场如战场,若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必成井底之蛙;若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必能鹤立鸡群。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鹰的重生是为了迎接,面对新的征程,而能够真正实现重生的只有持之以恒,意志坚定的鹰。竞争是激烈的,每天都会有企业在竞争中落败而倒闭,企业的重生首先要学会坚持,要有必胜的信念;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寻找最好的策略;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只要肯迈出第一步,最艰难的一步,那么,离成功也就近一步了。

鹰的重生读后感3

《鹰的重生》这个故事,讲述了鹰在他的生命过程里必须经历的一次艰难而重要的决定,那就是如果想生存,就必须选择未来要经历一个十分痛苦更新的过程。

听过这个故事,我感慨颇多,一方面是对鹰的整个生命有一个这样的过程感到惊讶,另一个更重要的感受是在这个故事中无不显示出我们在整个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的影像出的种种状态。

我们在整个生命中都有这样的选择。

首先,保持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俗话说“宠辱不惊”。特别是面对挫折的时候抱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选择面对,还是自暴自弃。如果放弃,可能放弃的是整个的生命,如果勇于面对,才可能抓住最后的机会,重新飞翔。虽然现在的我还很辛苦,但是一定要心怀理想,勇于创新,脚踏实地,戒骄戒躁的做人做事,这样才是会成长与发展。

其次,成长是需要重复的。生命是一种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会面对许多重复的事情,我们也在这个重复的过程中成长。就像故事中的鹰一样,一生会遇到两次质的学习成长。第一次是在一片空白中学习成长,而第二次则是要洗掉所有的从前、放弃所有的过去,做出一次艰难的抉择,经历一次痛苦的历练,再次更新。第二次要比第一次更加痛苦,因为已经有了无论辉煌,还是失败的过去,更重要的是这一次要更加努力,更加奋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像我们的成长一样,每一次都有前面的积累,可是我们要突破前面的自我,这又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第三,成长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古语有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一次真正的历练之后,才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成长,而且你自己经历过多大的困难,突破他,就有多大的成长。就像鹰的选择一样,虽然辛苦,但是却换来了三十年的生命!

《鹰的重生》中,我们应该学习鹰的视野,做人做事要有远见,一次的历练,可以换来三十年的生命,这个也是我们所需要的,每次的做事都要有突破,否则就不要做。我们也要像鹰一样,勇敢的去飞翔!

鹰的重生读后感4

在鸟类当中,老鹰是长寿之王。它之所以达成这一“长寿之最”,是因为它经历了痛苦的锐变。鹰如“凤凰涅磐”一样,在经过风雨之后,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美丽彩虹。读了《鹰之重生》之后,我有如下感想:

一,要勇于剖析自己;工作时间长了,有了经验是好事情,但是切不可麻木。就象老鹰一样,在活了四十年以后,它及时剖析了自己的命运,没有麻木的生活下去,从而发现了新的生存之道,很好的继续生存了下去。我们也一样,不能够老是凭经验去看问题,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充实,自我批评,不断的向新的思想,新的事物靠近。我们在工作中应该积极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二,要勇于放弃,敢于失败;一个新的项目刚开始投资的时候,可能不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效益,甚至我们还会赔上很多。但是我们就要敢于放弃那些“鸡肋”,我们要勇敢放弃一些过往支持我们成功而今天已成为我们前进障碍的东西,使我们可以重新飞翔。我们要积极寻找一个个的新项目,从新项目中找出效益,获得赢利。这和老鹰啄掉旧的喙,长出新的喙,啄掉旧的羽毛,长出新的羽毛,拔掉旧的指甲长出新的指甲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合理使用现有资源,合理使用人才;老鹰是用新长出来的喙来拔掉老化的指甲,新的指甲来拔掉久羽毛的。它为什么不用旧喙来拔指甲,旧指甲来拔羽毛哩?很显然,旧的喙不够牢固,它可能非但不能拔掉旧指甲,还会弄的个自己脱落的结果,当然旧的指甲也是不能够拔羽毛的。所以老鹰选择了新喙,新指甲。同样的,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我们要合理的使用现有资源,做到恰如其分的分工。有知识的大学生,就把他们安排到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去,而一些需要社会阅历的,社会经验的工作就由我们这些老同志来完成。这样一来,我们就都能够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终把工作做的漂漂亮亮的。

四,要学会寻找最好的策略;老鹰是先努力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从而完成自己的蜕变的。如果它就那样随便的在山脚,或者是其他地方来完成自己的蜕变的话,恐怕早就变成别人的“盘中餐,食中味”了。工作也是如此,蛮用力可不行,还得找准方向,找准方法,才能够事半功倍。蛮用力气说不定会南辕北辙哩!

鹰蜕变的故事发人深省,它通过蜕变得以重生。相信我们长江润发集团在郁书记的领导下,通过学习鹰的精神,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明天会越来越好!

鹰的重生读后感5

读完这篇关于鹰的故事,让我感触颇深。其实在这二十多年的成长路上每当在困境中挣扎的时候,脑海中还是会浮现先辈们说的话:诸如破茧成蝶、凤凰涅馨,而自己也会更加的坚韧的支撑。这篇鹰的故事正是让我们明白怎样破茧成蝶,在逆境中找到重生的方法。

其实大到一个公司的运营小到一个部门建设,在每次的改进和革新中都会遇到改善的瓶颈,有时候这种瓶颈在前期能够帮助我们明确方向快速前进,但是在后期却约束我们思维和行为从而无法突破阻碍我们进步。也只有像鹰一样完成蜕变,才能有重新的开始,重新的飞翔。尽管蜕变的过程会让我们都很痛苦。

在这篇文章中我很认真的审视了一下自己,我们现在的阶段何尝不是“鹰”的第一个阶段,我们有时候怀疑着、有时候苦闷着、有时候满腹牢骚、甚至逃避着,于是有人离开了,有人依然坚忍不拔的思考着改善着。其实怀疑并不是一种否定,而是经过一种痛苦的、理性的思考。而这种否定不仅仅需要勇气还需要判断,所以鹰的蜕变也是一种进过思考后对自己大胆的否定。在我们的工作中时常会遇见迷茫而不知所措的境况,而大胆的否定无疑能够帮助我们换思路找突破。

鹰之重生是痛苦的,鹰之重生是坚韧的。蜕变才能升华,坚韧才能不懈。有勇气否定才能有变革与创新。

鹰的重生读后感6

鹰是世界寿命最长的鸟类之一,一般年龄可达70岁,那么要活这么长的寿命,鹰在40岁的时候不得不做一个非常困难的决定,因为它的羽毛已经非常的厚,十分的沉重,在飞翔中非常的吃力,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的抓住猎物,它的喙也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了胸膛,这个时候它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等死,另一种选择一个非常艰辛的更新过程,150天的锐变!

鹰这时候它要飞到非常高的山顶上在悬崖上筑巢,然后用喙用力击打岩石,直到完全的脱落,然后等新的喙长出来,然后用新长出来的喙把中趾甲一根根的拔掉,等新的趾甲长出来后,它又把羽毛一根根的拔掉,5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就可以重生再渡过30年!

鹰不愧为鸟中之王,150天时间啊,多么漫长的150天啊,如果不去改变那就只有等死,看后让我真的很感动。

其实我们人也一样,现今社会弱肉强食,时代在变,但是我们的思想也要与时俱进,否则就会被愿意改变的人超越!每天起床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平凡的渡过今天,二种选择,你可以选择成为你人生中的奇迹。

这篇文章让我感触颇多,联想了到自己所走过的路,这篇文章不正是给自己的后30年指明了方向了吗。

刚刚过完了40岁的生日,盘点一下自己所走过的这40年,好像是经历了一个时间轮回一样赤条条从起点又回到了起点。前半生已经浪费了我太多的时间,此刻的我要像文中那只鹰一样,必须做出选择,开始一个更新的过程。

篇7:上海亚华:鹰的重生与铸就

传承百年品牌,传递辉煌历史

上海亚华是一家具有90多年历史的印机制造企业,其前身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1924年,沈德兴先生创建了涌兴机器厂,开创了上海亚华迄今为止的91年历史。公司前辈王传发先生创立的德昌机器厂在1940年开始生产手动模切机,70多年的模切机制造历史使上海亚华无愧于“行业先行者”的称号。90多年的企业发展历程中,上海亚华创造了许多个行业第一:印机制造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1988年与香港大光贸易行合资)、亚洲首台平压平自动烫金机的制造(1988年)、印机制造行业首家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认证体系认证的企业(1995年)、国内第一家以实物参展德鲁巴印刷展的印机制造企业。

重组后的上海亚华管理团队在首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亚华有着近百年的辉煌历史,企业改制以后,我们将继续传承百年亚华的品牌,传递其辉煌历史,同时颠覆传统,在新常态市场下,以全新的经营理念,铸就新的辉煌!”

有着多年品牌营销策划经验的新股东在谈到印机制造行业发展时也表示,“印机制造行业与其他行业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行业外的人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从事品牌营销策划的他,多年前在他所从事的行业也遇到过市场发展的瓶颈,面临重新洗牌等问题,如今他可以把他曾经的经验吸取进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颠覆传统,引入新鲜血液

几十年的发展,虽然成就了上海亚华辉煌的历史,却也使其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国企的背景,或多或少存在着各种弊病。体制、机制上的限制,使得上海亚华很难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印机制造市场中再获先机。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获得更好的发展?上海亚华发展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

要破解这个问题,唯有改革,让国有资本退出,引进民有企业灵活的体制、快速的决策机制、严格的企业管理和不折不扣的执行力,是上海亚华重现辉煌的必备条件。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林春集团以敏锐的商业触觉,瞄准契机,以现金收购上海亚华国有股份,给上海亚华的继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林春集团是一家兼具制造、投资、服务等多元经营功能的企业集团,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检测手段齐全。林春集团秉承“以品质造就品牌,以品牌贡献社会”的宗旨,笃实为人,勤奋为事,在总裁“兢兢业业成就一流企业”的号召下,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人才是企业的根本,客户是企业的上帝,管理是企业的灵魂”为宗旨,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发展。此次林春集团收购上海亚华国有股份,既为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的国企改革出了一份力,也使自己进入了印机制造新领域,能够有机会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大展宏图。

梦幻亚华,心系狮印

新的管理团队进入上海亚华之后,提出了“归零,跨越”“传承百年历史,铸就核心科技”的全新理念,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大胆变革。如今的上海亚华处处充满活力,时时遇到新、旧理念的碰撞。在各种理念的碰撞中,有些原先想做而无法做到或根本不敢想的事情已经得到顺利推进或完成,比如产品结构的调整、销售理念的改变、产品质量的保证及追溯制度、各项成本预算与控制,这些原本被视为难点且很难落实的工作,都已经在短期内顺利得到贯彻落实。短短5个月,上海亚华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要想使上海亚华焕发新的精神面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前行途中,还会有许多的困难需要克服。上海亚华已经走过了近百年,一定还会有第二个百年!

昨日的上海亚华传承着百年文化,历史辉煌。

今日的上海亚华经历着变革,颠覆着传统。

明日的上海亚华必定铸就辉煌,走向世界!

篇8:鹰的重生读后感

鹰是世界上生存时间最长的鸟类,它的寿命可达70岁。但是,当它活到40岁时,身体就会有一些变化了:它的爪子已经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利喙因年龄也渐渐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而它的翅膀也由于羽毛长得又浓又厚而变得十分笨重难以飞翔。 这时候的老鹰只有两种选择:一就是等死,二是进行一次血淋淋的自我蜕变。有很多的老鹰没有选择重生,在四十岁的时候因得不到食物而饿死,而另一些老鹰却选择了重生! 它首先强忍着剧痛,不停地用它的弯喙狠狠敲击坚硬的岩石,直到老喙连皮带肉完全脱落,然后等待新的喙长出来。新喙首先不是用来捕食,而是用它把已经老化的脚趾甲一个一个连根拔除。然后又要经历一个痛苦而漫长的等待过程。等到新的爪子长出来后,老鹰再要把自己身上又浓又密的羽毛一根根地拔掉。五个月后,新的羽翼才会重新丰满起来,这时候的老鹰已经可以像年轻时一样自由翱翔在天空里了!鹰的重生告诉了我们,只要比别人付出的多你就能比别人获得的多!

篇9:鹰的重生观后感600字

一,要勇于剖析自我;工作时光长了,有了经验是好事情,但是切不可麻木。就象老鹰一样,在活了四十年以后,它及时剖析了自我的命运,没有麻木的生活下去,从而发现了新的生存之道,很好的继续生存了下去。我们也一样,不能够老是凭经验去看问题,要透过不断的自我充实,自我批评,不断的向新的思想,新的事物靠近。我们在工作中就应用心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二,要勇于放下,敢于失败;一个新的项目刚开始投资的时候,可能不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效益,甚至我们还会赔上很多。但是我们就要敢于放下那些“鸡肋”,我们要勇敢放下一些过往支持我们成功而这天已成为我们前进障碍的东西,使我们能够重新飞翔。我们要用心寻找一个个的新项目,从新项目中找出效益,获得赢利。这和老鹰啄掉旧的喙,长出新的喙,啄掉旧的羽毛,长出新的羽毛,拔掉旧的指甲长出新的指甲的道理是一样的。

篇10:鹰的重生观后感600字

鹰克服了重重困难,让自己的生命又可以大放异彩30年。当人生走过40个春秋的时候,人们也感到对生活的疲惫已经走过青春、结婚、生子、日子的枯燥无味,中年之殇大半家庭进入黄牌警告的时期,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一堆堆怨妇把生活的怨气又撒到孩子的身上,于是又产生一堆问题孩子!妈妈们又在杞人忧天,这就是现在的社会现实状况!

曾经对美好憧憬的一切向往,在生活的磨砺中慢慢消已殆尽仇恨、消极、抑郁、失望、怨愤......世界正处在人间地狱的满目苍夷,每一个人都在经历痛苦和悲伤!无一例外,我们怎么办?是哀嚎?是愤怒?是报仇?是冷漠?于是,在虚伪的面孔下,人们不停地去编织一个又一个谎言,去满足自己虚荣心!歌舞升平中浑浑噩噩度过每一天,因为不愿意自己面对孤独和寂寞,宁愿吃亏上当也要再退呗还咱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有些人宁愿挨饿受冻也不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有些人宁愿走街串巷去流浪也不愿改变自己的观点,有些人非要挨到厄运降临自己的身上也不愿主动了解世界!孤陋寡闻的一群人当听到一些新闻的时候,大惊小怪地呼叫到:从来没有的事情!哪有的事情?当看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就会束手无策!叫人简直叫无语同一个世界,为什么这么大的差距?

篇11:TCL以何践行“鹰的重生”

当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出现异常状况、需要进行特别处理时,才会在其公司名称前加“ST”(Specialtreatment)做以区别,而如果公司在三年内业绩没有发生好转,就要面临被迫退市的风险。毫无疑问,此次让TCL虎口脱险的最大功臣正是前一阶段公布的2007年度财务报表。根据报表显示,2007年TCL实现了连续两年亏损后的首次盈利,净利润3.96亿元人民币,剔除可转换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后,公司实现净利润3.10亿元人民币,由此,TCL逐渐步入回暖期。

有人用TCL董事长李东生的书名来描述其发展:鹰的重生。不过是否真的如此?从国内赫赫有名的家电品牌,到近年来在市场中频频遭遇寒流,再到去年化险为夷,TCL的发展之路值得人们深思。

回暖,乍暖还寒?

2007年,对于TCL来说,无疑是其压力最大的一年,暂且不说在国内外的竞争,单就退市而言就足以令TCL如坐针毡,而这一格局与2004年收购法国汤姆逊密不可分。

当时的中国家电市场,也如今天一般经历着激烈的竞争,降价、扩张,再降价、再扩张,这一循环无疑是中国家电得以胜出的法宝。谁能实现扩张,谁就掌握了市场中的亮剑,对于TCL来说也是如此。对于当时刚刚发展起来的CRT技术而言,法国汤姆逊也堪称数一数二的企业,再加上其便利的销售渠道,很快闯进了TCL的视线,因此也就有了这次总资产超过4.5亿欧元的跨国重组,这一事件也成为轰动一时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事件。

然而,国际市场上技术风云变幻,谁也未曾预料到:还未等CRT施展拳脚,液晶电视却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弥漫于全球。这让刚刚收购了汤姆逊的TCL失望至极,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根据其公布的官方数据来看,2005年,也就是收购汤姆逊的第二年,TCL报亏3亿元人民币,2006年更高达19亿元人民币,数额如此巨大,令人震惊。这期间,为了走出这一困境,TCL董事长兼CEO李东生曾一度拿出自己的2000~港元支撑集团的运作。

因此对比2006年19亿人民币的巨额亏损,2007年的盈利可谓来之不易。可是我们发现正如许多“ST”企业成功摘帽的手段一样,TCL此次也同样借助非主营业务。

广发证券的分析师周谨告诉记者,翻看TCL大事记不难发现,真正让TCL实现盈利的主要因素在于资产的出售:无锡低压器、电脑与惠州的地皮,这三块业务使TCL分别有3.5亿人民币(计/22008年一季度财务报表)、6000万元人民币、1.6亿人民币。但如果把这部分收入除掉,TCL 2007年的年度报表又将是何表现?结果堪忧。

TCL任务仍然艰巨

就目前来看,彩电业务依然是TCL最大看点。根据资料显示,2007年TCL彩电销量为1500万台,在全球来说也是名列前茅,品牌价值达401.36亿元,位居中国最有价值的商业品牌第五名,其中电视机行业全国排名第一。而原飞利浦高管梁耀荣加盟,更让人对其彩电业务充满期待。

不过虽然销量乐观,但在目前的平板电视时代,TCL液晶销量仅为8%,这与其他国内知名的电视生产商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看上去收购汤姆逊为TCL带来了一个大地盘,但这一地盘显然缺乏最为核心的技术革新。去年TCL想要在广东南海组建液晶模组生产线,但是最终却因股票增发被否而搁浅,这令技术鸿沟继续扩大。前段时间,曾一度传出TCL将与液晶生产巨头三星合作的消息,不过可惜的是,TCL随即通过官方网站否定了这一传言。然而无论怎样,TCL若想发展,必须要拓展以电视为主的多媒体业务,而这一前提就是掌握技术核心。面对海信已经建立起液晶模组生产线、长虹也已完成了等离子生产线的初步投资,TCL电视目前无疑面临着空前的市场压力。

从手机业务上来看,TCL通讯CEO刘飞这样表示道,在未来三年,国内手机市场将是他们经营的重点,力争能够恢复前几年TCL手机在国内市场的地位。2007年,TCL手机全球销量大约为110075台,但是其中90%为国际市场中的低端机;另一事件恐怕是,旗下的阿尔卡特品牌重新启动了国内的市场,不过目前市场上还很难寻觅其踪影,因此若想手机业务为TCL添砖加瓦恐怕仍需假以时日。但是阿尔卡特拥有着成熟的3G业务,虽然在前段时间国家信息产业部公布的首批TDSCDMA手机入网许可证的名单中,人们并没有看到TCL的型号,但随着3G手机在国内的不断普及,必定为阿尔卡特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关键是在错失众多机会后,TCL能否抓住这次发展契机。

而对白电业务而言,当TCL深陷海外并购泥潭时,国内的白电行业加速整合,海信收购科龙、长虹收购美菱等,均增强了白电业务,在这种形势下,2007年TCL白电业务收入下降了7%,依照目前的市场形势看,2008年白电局势依旧不容乐观。

而电脑业务方面,虽然在此之前李东生曾多次表示不会出售电脑业务,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让TCL别无选择。由此也不难看出,现阶段TCL希望通过减少多元领域,从专注中获得腾飞。

对TCL来说,相对有利的方面恐怕是人民币的升值了。如今人民币对美元已经破7,对于很多国内企业出口肯定会有较大影响,TCL通过几年的布局,已经在海外建立了生产基地与生产线,特别是在北美。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下,必将成为竞争中的有利因素,或许这是TCL艰巨任务中难得的新机会。

国际化的是与非

一般来说,企业均希望将自身做大做强。走出国门,当然是件好事,然而对于TCL来说,国际化之路却频频遭受外界的质疑。的确,国际化让企业的舞台更大、观众更多,但选择什么样的舞台,有没有能力支撑这个舞台的发展才是关键。而TCL的国际化进程,也成为中国企业跨出国门借鉴的教案。

为了摆脱在欧洲的包袱,2007年TCL对欧洲业务进行了全新的调整。在欧洲业务上,TCL在企业内部进行了大的人事调整,即“无边界调整”,包括减少欧洲的人员、撤销了在欧洲各国的8个仓库,而实行工厂生产到客户终端接货的按单操作,一些支持性的工作由国内的总部完成,这样一来,使欧洲的组织结构、运营成本、供应链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整合。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TCL也经历了诸如裁员等风波。不同的文化、法律,TCL不但付出了大量赔偿金,更在与当地工会谈判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而对于走出去,李东生更是这样深刻感触道:“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对大的宏观环境有所了解,对市场的机会和挑战要了解,并购的方案要符合实际。”的确,从CRT到液晶电视,也不过短短的两年时间,或许TCL血的代价,给国内的很多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都上了深刻的一课。

TCL未能实现品牌突破的另一原因在于,TCL将棋子散落在各个领域,棋子与棋子之间却很难实现互动。举例来说,电脑和冰箱一属白电一属黑电,在技术上很难共用,而低压电器更与其他产业脱离,不但技术不能共享,销售渠道也不尽相同,为此相比其他多元化的品牌,需要更多的精力支撑集团的运转。另外由于没能准确判断好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剑指全球,的确很冒险。

上一篇:感动的话语下一篇:八年级下英语六单元小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