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2024-05-26

拜访老人社会实践报告(精选3篇)

篇1:拜访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最可歌可泣的人

——拜访空巢老人的感想

峥嵘岁月刻录在他们脸上,生活艰辛在他们手上化成了一层层的厚茧。他就是我们最为可歌可泣的人——空巢老人。

他们从59至60年的饥荒中艰难度日,他们在农村合作社勇于挑战大跃进所带来的强大压力,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放弃了一生中最为宝贵的学习时期,而在他们成家之后,面临的是如何吧孩子培养成人,成为国家栋梁。而生活艰辛只能让他们凭借自己的一双长满厚茧的手捧起自己未来的希望,只能靠自己的肩膀扛起一家人的吃饱穿暖。而当他们渐渐的看见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自己已经变的沧桑许多,已经变得力不从心了。而少年当志在远方,外面才是他们大展宏图的地方,他们在花甲之年,静静的生活着,谁也不知道他们一路走来的艰辛,谁也不知道他们曾经的伟大,他们用一生诠释了,伟大可以默默无闻,父母之爱比山高比海深。

政府也意识到农村这些空巢老人生活不容易,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所以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我们当今大学生也利用暑假时间来拜访这些老人,尽我们一点绵薄之力。当天我们参加了三下乡活动的开幕式,随后我们也去拜访了当地的老人,令我们惊奇的是他们丝毫没怨自己的孩子在外没有照顾他们,而说到他们的孩子的时候,反而觉得孩子一人在外拼搏不容易。本着怀孝心·践孝行 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来了解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老人生活条件都不太好,没人照顾,苦但心里还是记挂这他们的孩子,希望他们的孩子能过上快乐美满的生活。

经过这次活动,我深刻意识到了,我们国家还有许多农村地区的生活还比较艰辛,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的现象普遍存在,希望各界社会人士能够给予重视,每一个国家的基础是农民,多关注基层人员。

这些空巢老人才是我们最值得尊敬的人!

机械工程学院 学生会权益部部长

黄钜斌

二零一二年九月十三日

篇2:拜访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进入20世纪90年代, 整个家庭的流动已成为农民工流动的主要形式, 老人跟随子女流入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朱宇等, 2005) 。[3]为了更好的使这些流动老人融入城市,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必不可少。

社会支持是社会网络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 主要研究在社会网络中哪些社会关系可为个体提供支持、如何提供这种支持、资源在支持网内如何流动、如何建立支持网等问题。但是, 由于流动老人是外来人员, 缺乏本地老人丰富的社会支持网络, 可能会给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一定负面的影响, 因此如何为流动老人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尤为重要。

老人生活质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上世纪80年代初, 开始强调对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进行研究 (陈薇等, 2008) 。[4]最初, 社会学研究者大多是根据中华医学会提供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内容及评价标准建议 (草案) 编制量表, 也有使用极少WHO的SF-36量表、LSI (生活满意指数) 、FES-CV (家庭环境量表中国版) 、MUNSH (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量表) 的 (陈薇等, 2008) 。[4]接着, 刘渝琳等 (2005) [5]等对比了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人口生活质量之后, 认为老年人生活质量要更加关注健康方面。然后, 学者们对老人生活质量的研究趋向特定化, 即一个特定因素影响下老人的生活质量。可以看出, 地区性和职业性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多以调查为主要手段。李建新 (2007) [6]把社会支持引入了老人生活质量研究中, 指出社会支持是又一个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着强相关性的因素, 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并积极地寻求各种对策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人的社会支持

关于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研究, 侧重于从社会支持、身心健康的视角加以分析。许多学者认为, 个人的社会网络越大, 对其身心状况越有益。有的学者对此作了详尽的研究, 例如, 陈成文 (2000) [7]调查了湖南省1000名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及其社会支持, 认为需要政府和社会一起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改善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张卫东等 (1997) [8]通过《社会支持利用度问卷》对上海市社区老人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文化程度、年龄和健康状况是影响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利用度的重要因素。

国内关于城市老人社会支持的研究较少, 以深圳市社区流动老人作为社会支持研究对象的则更少。因此, 笔者通过实证调查, 了解深圳市流动老人物质方面、精神方面的生活质量, 探讨社会支持对流动老人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 并且希望通过改善深圳流动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 提升流动老人的生活质量。

深圳流动老人面临的问题

笔者共访谈了6位暂时居住在深圳的流动老人。通过深入细致的访谈, 获得了丰富的定性资料, 并通过主观、洞察性的分析, 从中归纳和概括出某种结论。

1.经济层面的问题

第一, 流动老人在原住地和原单位一些福利待遇的损失。单位的福利是许多流动老年人主要的损失。在老家, 他们可以享受到单位组织的旅游、补贴等福利, 但到深圳后这些待遇也就自然失去了。

“我原来在政府单位工作, 每当过年过节都会发慰问品, 虽然看起来不值多少钱, 可是现在没有了, 几年算下来也是不小的损失。” (样本2)

第二, 退休金在异地领取、医疗费在异地报销的问题。目前, 领取退休金由于许多银行已在全国联网, 因此多数老年人在深圳也可以取到自己的退休金。但由于医疗保险、各单位的医药报销还是实行地区分割的政策, 因此多数老年人在深圳看病只能回去报销。尤其是许多单位对此还有诸多规定, 这给老年人报销增添了许多麻烦。甚至有的规定是老人必须到当地的指定医院看病才能报销, 这也使得许多老年人不能享受到医疗保险。

“我的退休工资每月1800多元, 这点儿钱在老家是够生活了, 在深圳如果看病吃药可能就不够了。不图别的, 只要不生病就行。” (样本1)

第三, 能否享受到流入地社会福利待遇的问题。目前, 深圳对老年人乘车、公园门票、文化场所等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但是没有户口的流动老人能否享受到流入地的相应优惠政策, 可以看出流入地对流入老人的接纳态度。本调查了解到, 深圳市对老年人的优惠政策还是较宽容的。以公共交通为例, 不管是深圳户口还是非深圳户口, 只要年满65周岁以上都可以享受免费。这一规定很好地体现了深圳的包容性, 流动老人也能享受与本地老人一样的待遇。

“我原来在甘肃, 深圳对我们的福利还是很好的, 像公交车、地铁还有公园都是免费的。不过有的福利需要深圳户口, 每年深圳市都会给高龄老人发钱, 像去年我邻居有户口的就拿了1200块, 我就没有的拿。” (样本3)

2.精神健康层面的问题

第一, 与子女交流不充分, 不开心自己憋在心里。流动老人背井离乡来到不熟悉的城市, 是帮助子女们料理家庭事务。但他们有时候感到孤单, 甚至无所事事。因子女工作繁忙, 他们很少与子女沟通, 往往把不开心憋在心里。有些老人在与子女同住中不免产生一些生活上的矛盾, 但是为了下一代即便不开心也不轻易表露。

“我和女儿一家住在一起, 他们白天都在单位上班, 晚上回来吃完饭就回房休息了, 工作太累了。与他们聊天的机会很少。” (样本6)

“儿媳妇是广东人, 我和老伴是北方的, 吃什么都不习惯, 有时候给孙子做点儿好吃的, 儿媳妇还不给他吃。不过我也没办法, 都是为了孙子好, 不给吃就不给吃了。” (样本4)

“女儿动不动就冲我们发脾气, 从来不说我们的好。小两口整天花钱大手大脚, 说他们几句, 还惹得不高兴。” (样本7)

第二, 难以适应新环境, 感到孤单。主要有这几种表现:一是语言适应能力差。他们多数人不会讲粤语, 而人到老年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再掌握一种方言, 所以他们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 往往是双方都听不懂对方的讲话, 这使得沟通变得异常困难。缺少语言上的交流, 老人与熟悉的人见面只有眼神交流或几句简单的招呼语。久而久之, 老人只能将自己闭锁在狭小的内心世界里, 从而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二是生活习惯很难改变。流动老人与子女在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而要老人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是无法在短期内改变的, 由此导致双方矛盾重重。三是流动老人离开家乡与原来的社会支持系统相脱离, 使得他们与原来的朋友、同事越来越远, 而在新的环境中又很难找到新朋友, 使得他们感到孤独。

“我儿子在广东上完大学后就留在深圳工作了, 前年把我也接过来了。平时就我和老伴在家, 邻居一个都不认识, 顶多见面点头问候一下, 不像以前老家的院子大家都熟。” (样本3)

“粤语我真的一句都听不懂, 本来想和一个邻居打个招呼, 可是她说了很多, 我就没听懂。” (样本3)

第三, 生活不习惯, 精神压力大。流动老人如果原居住地在广东省或广东周边地区, 对深圳的生活还算习惯, 但居住在其他地区尤其是北方的老人来到深圳, 在生活方面会有诸多不习惯, 导致他们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流动老人大多与子女同住, 两代人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生活重心上都存在差异。父母与子女在同一屋檐下长期生活, 由生活琐事、育儿观念差异、生活习惯差异而导致的摩擦或矛盾会很多。尤其是来自农村的老年人, 他们与年轻人的生活习惯相比存在很多矛盾。例如, 在生活起居习惯上, 是早睡早起与晚睡晚起的矛盾;在饮食习惯上, 是剩菜剩饭能不能吃的矛盾;在消费观念上, 是勤俭节约与花钱大手大脚的矛盾。此外, 还有清洁卫生方面的习惯、体育锻炼方面的习惯……都显得格格不入, 由此引发矛盾是难免的。

“深圳好冷!比我们北方还冷, 阴冷阴冷的让人受不了。要不是孩子假期太短了, 车票难买, 我觉得回老家有暖气还舒服点儿。” (样本1)

“我在老家不怎么吃米饭, 在这儿为了照顾他们年轻人的口味, 也就跟着每天吃米饭吧。” (样本8)

第四, 每天生活单调无趣, 没有独立的生活圈, 产生厌烦心理。流动老人来到深圳, 不熟悉深圳的环境, 很多老人每天就是过着家里、菜场“两点一线”或是家里、孙辈学校和菜场“三点一线”的生活, 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由于没有熟悉的生活圈子, 遇到家庭琐事、情感孤独等问题时, 无法向他人倾诉。

“琳琳在家还好, 她去上学, 我就在家给他做午饭做晚饭, 也没其他好干的, 有空就一个人在家看看电视啦, 出去也就买买菜。” (样本2)

第五, 对健康有种焦虑感。老年人普遍有对身体衰老和疾病的焦虑、对死亡的焦虑。有的老人“杞人忧天”, 总担心自己身体不好;有的老人生病, 认为熬一熬就好了, 不愿上医院。而流动老人更甚, 异地看病的报销手续繁琐, 无疑让他们看病变得更加麻烦。再加上深圳高昂的医疗费, 更是让老人“不敢生病”。

“在深圳都蛮好的, 气候比老家的好, 最主要能在小孩身边帮忙照看一下, 我就他一个儿子。可是就怕生病, 那么贵的医药费, 人老了就是没用, 整天要吃要花钱。” (样本1)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的建议

笔者经过调研发现, 深圳流动老人在性别比例方面, 呈现女性多于男性, 低年龄、高素质的个人特点;在经济方面, 呈现经济状况稍差, 需要子女赡养、消费大多集中在食品和看病上的特点;在健康状况方面, 大多身体健康, 但精神健康方面稍差、有少部分老人出现抑郁等情况, 需要社工介入帮助调节;在社区支持方面, 老人大多喜欢自娱自乐, 很少参与社区活动或与社区其他人互动。老人希望社区提供的服务也大多集中在健康和交友方面。下面笔者从家庭支持、社区支持、政策支持三个方面, 对建立社区支持网络提出建议。

1.家庭支持方面

在老人经济方面, 子女在有能力的情况下, 要对老人承担起赡养义务, 帮助老人缓解经济困难。

在老人精神方面, 子女应多与父母交流, 多关心父母的心理状态, 帮助父母尽快融入社区。

2.社区支持方面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能有效缓解流动老人适应社会的压力, 提升社区邻里之间互动频率, 改善社区环境, 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共同体”意识。随着社区居民与流动老人交往的增加, 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会让社区居民对流动老人产生一种更为积极的认知, 促进社区居民对流动老人的理解和生活的支持, 形成新的老年观念。

3.政策支持方面

第一, 将流动老人纳入居住地的社会保障范围。政府在流动老人的社会保障方面, 应承担相应的责任。首先, 统计出本地目前流动老人的人数、预算可能发生的支出;然后, 根据政府的实际能力, 制定相关的养老、医疗和福利政策。

第二, 制定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统筹层次、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大病医保制度。流动老人在深圳看不起病是当前最大的一个问题。现在医疗保障制度的统筹层次, 通常是市级或省级统筹, 这导致流动老人跟随自己的子女离开其所在地区后不能报销医疗费用。政府应通过提高统筹层次, 允许医疗费用可在异地报销, 以使流动老人不会因不能报销医疗费而耽误治病。此外, 有些流动老人来自农村, 没有城镇医疗保险, 他们报销医疗费用更是困难重重。如果政府推动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 让来自农村的老人在城市也能享受公费医疗, 那么这就更加彰显社会公平。

参考文献

[1]陈奇娟.南京市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05.

[2]孟向京, 姜向群, 宋健, 万红霞, 陈艳, 韩中华, 何云燕.北京市流动老年人口特征及成因分析[J].人口研究, 2004 (6) :53-59.

[3]朱宇, 杨云彦, 王桂新, 段成荣, 桂世勋, 李若建, 刘传江.农民工:一个跨越城乡的新兴群体[J].人口研究, 2005 (4) :36-52.

[4]陈薇.周琼.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的综述[J].兰州学刊, 2008 (1) :81-84.

[5]刘渝琳, 王路, 赵卿.中国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造[J].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8) :154-158.

[6]李建新.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人口研究, 2007 (3) :50-60.

[7]陈成文.社会弱者论:体制转换时期社会弱者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0.

篇3:去芬兰拜访圣诞老人

怎么拜访?

去办公室找他

圣诞老人的办公室大概是所有孩子最心驰神往的地方了,这里全年对外开放。每天上午10点半,圣诞老人便会准时坐在这里接待孩子们,回答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甚至还会唱一两首圣诞歌,圣诞老人很喜欢唱歌呢!这个爱好也许原来连你都不知道吧?!孩子还可以摸摸他的胡子,好好享受和圣诞老人会面的友好氛围。

科尔瓦山的夏天有不落的太阳,冬天有不眠的黑夜,给圣诞老人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地方,让他可以舒服地迎接所有来访者。像很多童话中描述的一样:慈祥的圣诞老人笑容可掬地坐在壁炉边的橡木椅上,卷曲的白胡子直垂过胸,浓密的白眉毛几乎遮盖了鼻梁上的整副眼镜。

寄出他的签名信

圣诞老人办公室的对面,就是圣诞老人邮局。里面有各种充满童话色彩的邮票、贺卡和礼品。所有从此处寄出的信,都会特别盖上北极圣诞老人邮局的邮戳。假如希望自己寄出的信刚好在圣诞节前到达收件人的信箱,可以把这封信件投入红色的邮筒。如果不是有特别要求,就可以投在橘色邮筒中,那里的信都是当日寄出的,大概7~10天就会到达中国内地。此外,还可以让孩子在邮局预订一封由圣诞老人亲笔签名的信,圣诞节时寄到自己的好朋友手上,让小伙伴分享他在圣诞老人村得到的一个又一个惊喜。

帮小精灵制作礼物

距圣诞老人村不远的圣诞乐园(Santa Park)是个大型游乐园。游乐设施全集中在一个称为“圣诞老人地洞”的地方,所以无论外边天气如何也影响不到游玩。经过长长的隧道,就可以到达精灵工场,孩子会看到大批替圣诞老人准备礼物的小精灵在那儿忙碌地工作。除了观看,还可以让孩子去尝试参与一些圣诞小姜饼的制作呢!

飞天驯鹿雪橇与圣诞老人直升机等开心游乐项目也会赢得孩子的欢心,还有拉普兰梦幻国度魔术列车,可以带着孩子周游梦幻国度。圣诞老人也会来这里视察工作哦,他会随时出现在精灵工厂与乐园咖啡馆中,接受孩子们的拥抱和询问。

住宿情况

喜欢北极光的话,可以选择有穹顶的玻璃酒店,透着天花板可以看到夜空,冬天有很大的机会可以看到北极光,还不用在户外受冻。

芬兰有很多冰雪酒店,完全用冰雪制成。所有的物品都是白色的,再配上红色的玫瑰花,非常浪漫。但是这种酒店需要睡在睡袋里,温度是20℃左右。

再有就是依湖而建的芬兰木屋,一般两层,很原汁原味的感觉,到处都可以闻到木头的清香。可以住6~8个人,自带餐厅,自己尝试在芬兰做早餐也不错。

天气情况

芬兰的北部和东部几乎年年下雪,雪季从11月开始,起码要下到5月才停。冬天拉普兰的雪坡厚度常常不止1米,湖面上的冰层十分厚实,厚到可以开坦克都没问题,为溜冰、冰钓、越野滑雪和雪地摩托车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但是,就算是零下20℃的气温,带孩子来拜访圣诞老人的妈妈也不用担心,芬兰的寒冷并不是让人感觉难以忍耐的那种,这儿是大陆气候,比较干燥,不潮湿。所以即使寒冷,只要穿暖和了就行。而且,所有的室内温度都能保持在25℃左右,能够很好地让身体重新积蓄热量。

小提醒

芬兰所有的酒店都是环保型酒店,不配备牙具、拖鞋,要事先准备好带过来。

可以给孩子带一个保温壶,在酒店里灌好热水,在户外玩耍时带上。

建议参加正规旅行社的旅行团,因为散客签证时可能会遇到麻烦。

更多活动

除了拜访圣诞老人,拉普兰还有N多户外活动也很有趣,而且符合孩子天生好动、爱冒险的特点。

在灿烂的阳光下滑雪

芬兰有无数的、适合初学者的滑雪度假村,也有给经验丰富的滑雪者提供的十分具有挑战性的滑雪坡。孩子能初体验,大人也能玩尽兴。

玩狗拉雪橇或乘坐驯鹿车

驾着可爱强壮的雪橇犬拉的雪橇穿过宁静的雪地荒野。乘坐驯鹿车穿越森林,体验真正的北极。

尝试在冰上钓鱼

一般这都是超级钓鱼迷喜欢的项目,这次可以让孩子小试牛刀,也许他的运气真的要好过专业选手呢!不过冰上的温度更低,不宜长时间停留。

上一篇:江苏会计考试财经法规题库下一篇:九年级下册语文《别云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