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集结号为题的观后感

2024-04-19

以集结号为题的观后感(共11篇)

篇1:以集结号为题的观后感

战争题材影片没少看,但影片的.主人公和他的战友们,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气节依然令我震撼与感动!

从小就是受英雄主义教育长大的我,小时候心目中的大英雄董存瑞了黄继光王成等,在我们那一代人心中是高大的丰碑。集结号的主人公谷子地和他的战友们的英雄气概感天动地,最令我难过的是谷子地对死去的兄弟们的感情,绝地重生的谷子地在寻找战友们的遗体过程中,成功刻划了无情的战争里,有血有肉的大英雄的内心世界情感演绎!

战争的残酷——躯体的脆弱——人性的强大使得这部电影很好看。由于是老冯的片子,老公和我自认还是他的粉丝,也认同他至今唯一的战争题材片子拍的还算及格,赚了我们不少眼泪。不过这眼泪是为英雄流的———值!

我这一代人对英雄的崇拜爱戴是刻骨铭心的,孩子们长大了他们对大英雄的理解又将会怎样呢,他们的心灵能否种下爱英雄学英雄的种子呢!

我们这个追求物质的年代,人们对战争陌生了对英雄的概念模糊了,人们似乎更关心权力是否更大金钱是否够多,很少人还去怀念那些有名的无名的烈士们,他们为中国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和平年代的人们太容易忘记历史,这应该是呼唤英雄的年代,多些向谷子地这样的英雄。

篇2:以集结号为题的观后感

战场上,九连战士们顽强地与人数和装备远远超过自己的敌军抵抗,每个人抱着必胜的决心,端起枪,架起炮,与敌人殊死拼搏。

一声声枪响,一阵阵炮鸣,叫醒了战士们火热的心。

胡天八月即飞雪,凄凉的雪花随着战士们的鲜血落下,染红了每一寸土地,刺骨的寒风伴着枪炮轰鸣的声响,点亮了每个人的激情!

炮弹打完了,子弹用光了,敌军仍排山倒海之势袭来。战士们的斗志没有减退,他们亮出闪闪发光的刺刀,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

随着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倒下,末了只剩连长和战士王金存。伴随着最后一颗炸弹的响声,敌军的坦克与奄奄一息的眼镜书生灰飞烟灭。

战争结束后,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在烈士们用鲜血打下的土地上安居乐业。煤山堆起来了,矿洞建起来了,战士们的英骨却被永远地埋在地底下。

人们被金钱和利益冲昏了头脑,有人为了七百斤大米,与发慰问金的军人吵了起来,硬说自己失踪的哥哥为烈士。他们不仅不缅怀英雄们,反而利用他们换取大米,甚至用战士们血迹斑驳的钢盔当尿壶,这是对先烈们何等地不敬啊!

九连四十七名牺牲的军人,竟被草草一个“失踪”代替。他们从早上坚持到深夜,期盼已久的集结号却迟迟没有响起,大部队抛弃了他们,他们却仍孤军奋战。最后,不光是被人们忘记,就连团长谷子地,也被别人冤枉,被质疑。

然而,九连的将士们的心血没有白费。

篇3:创新的集结号

创新的盛宴

这是一场挖掘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典范的盛宴。

2012年5月23日,《中关村》杂志,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中关村”命名、并伴随中关村成长的主流国际化大刊,与400位商业领袖、政府官员、学术名流、媒体精英齐聚一堂,共同参与“翠湖之夜·2012’第六届中国自主创新评选颁奖典礼”,并见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的中国科技创新成果。

从2007年开始,中国自主创新评选就见证了大量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成果。6年来,中国自主创新评选活动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创新品牌的崛起,也见证了我国科技事业的中坚力量。细数中国的品牌企业,联想、方正、百度、新浪、华为、用友、爱国者、大唐电信等数百家企业都曾是中国自主创新奖项的获得者,更有一些创新的黑马榜上有名。

这也是一场创新园区、创新企业和创新企业家的集结号。

继2010年底,国务院同意了中关村1+6的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系列先行先试改革新政策。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自此,中关村又有了新的定位目标,力争用十年时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行业基地。北京市也加大了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力度,形成了一系列推进中关村创新发展的新举措,开创了举全市之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局面。

中国自主创新评选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关村1+6政策以及《规划纲要》的批复精神下应运而生。通过评选,展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提升我国企业塑造民族品牌的意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也正是自主创新评选所遵循的宗旨。

作为科技企业的主要载体,中国高新开发区的超速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说,20年前,中国全国50多个高新区产值为70多亿,而今天已经突破13万亿;当年过亿的企业在全国只有七八家,而今天已经发展至一万余家。

以北京实创股份公司为例,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创股份以智慧翠湖、生态翠湖、人文翠湖为开发理念,凭借独特的区位、资源、环境优势,吸引了华为、用友软件、安泰科技、大唐电信等一大批行业的领军企业入驻。截至2011年底,共有400家企业入驻,实现总收入500亿元,上缴税收总额30亿元,从业人员约5万人。在已建成的将近30万平米的科技企业加速器里,共有约200家企业入驻,实现总收入115亿元,平均产出强度为每万平米4—6.7亿元,这一成果被媒体称为“钻石效益”。预计到2020年的时候,实创股份所属的园区将实现总收入5000亿元,实现总税收600亿,从业人员达到40万人。将成为带动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乃至于北京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成为科技创新引领高端产业聚集、绿色生态示范、人文交互共生于一体的国际一流高中端产业聚集区。

与此同时,创新的沃土也收获了全国乃至国际顶尖的领军人才,无论是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还是著名天使投资人雷军,抑或是研制出世界首支甲流疫苗的尹卫东……他们都已在中国自主创新领军人物中榜上有名。

这还是一个科技创新成果的大检阅。

创新起家,创新强国。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重大发展。2010年,我国研发人员250万人,人数占世界第一,发明专利占世界第三,其市场交易额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达到了交易额三千多亿元。与此同时,我国科研经费也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这在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

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见证者,《中关村》杂志创刊9年来,亲历了中国自主创新品牌的传承故事,同时也追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把握经济脉搏,从奖项设置、活动主题、评委会的组建到评选流程的细化和参评企业的筛选、评估,《中关村》杂志力争做到客观、公证,并助推中国自出创新评选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响亮品牌。

群英云集 金榜题名

历时6个月,“第六届中国自主创新评选”经过网上报名、文字报名、媒体和专家推荐,以及评委筛选等环节,最后共发掘100余家中国自主创新园区、企业、人物及产品的杰出代表。精英荟萃,品牌云集,借助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这一国际化的平台,“第六届中国自主创新评选”充分展示了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代表的领军企业和自主品牌的新风采。

在颁奖晚会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署长于友先,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中国女企业家协会会长朱蕤,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傅惠民,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科技部原秘书长石定寰,中国报刊协会副会长魏铭祥,中共海淀区委副书记、海淀区代区长孙文锴,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预测局局长李伯溪,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张亮,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赵光银,中共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名杰,中共海淀区委常委陈惠丰,海淀区政协副主席刘恪、丁志明,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陈庆振,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世界风能协会秘书长斯凡特·格森格,独立电力生产商协会秘书长莱金,中关村第一村民、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原会长纪世瀛,全国政协办公厅新闻办公室主任杜亚利,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会长、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会长王小兰,清华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栗德祥,中宣部读报小组组长、中华新闻报社原社长武家奉,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区管委会副主任、国际合作与品牌处处长张秀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党委书记、科学时报社原社长刘洪海,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中国“奥斯卡”奖第一人肖永亮,中国工程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元晶,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西山服务局局长侯生伟,中央电视台军事部主任赵元贵,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副总编霍立峰,中国社科院程序发展研究会副主任卫寰艺,北京市政府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博导、中国休闲文化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央视网副总经理王秀云,中央财经大学副院长辛自强,葡萄牙仕博创新管理咨询公司董事SaraMedina博士,中国园区低碳标准制定者、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陈国谦,中国建筑学报主编顾梦潮,人民代表报社副社长张永君,中国煤炭管理杂志社社长厉克等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见证,分别上台开奖和颁奖,10项中国自主创新大奖依次揭晓,花落各家。

2007年至2012年,以时间为横轴,以空间为纵轴,在时空交错、科学技术创新飞腾的每一个坐标点上,群体璀璨,波澜壮阔,每一个披荆斩棘奋力前行的领军者的背后,《中关村》杂志都紧紧相随,将中国科技的创新成果载入史册。

收获创新的夜晚,精英者的聚会,现场400余位嘉宾跨界思想人士交锋,集体反思公司的力量、政府的角色、市场的变迁,并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丰盛的果实。他们一起穿越时代,分享成败的得失,跨越历史的三峡。

这样的一场属于创新者的盛宴,也正是主办方中关村杂志社所希望的。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这些获奖企业的先进代表的感召下,在以中关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的榜样带领之下,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踏上自主创新之路。

篇4:《集结号》观后感

也许在座的我们没有人会回答这个问题,但它确实存在。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在那样的枪林弹雨中“头顶飞子弹,脚底下滚地雷”,若你是连长谷子地,若你是战士姜茂财,若你是九连中的一员,你还以为会有生存的期望吗?你会战斗到集结号吹响的那一刻吗?

不用想,不用说,我们默认了,我们都不能。但他们却能,我们九连的战士们却能!他们是军人,他们对有着无限的忠诚,他们对战友有着无限的关爱。在战场上,他们绝不会丢弃每一个生死相依的兄弟,他们宁可战死,也要和战友们共命运,就像剧中姜茂财(王宝强饰)的泪水一样。那一时刻,我坚信,所有在场观看的人都会为之感到辛酸吧!

我们确实有必要去谈谈九连,去谈谈那四十七个为国捐躯的英勇的烈士们。不错,他们是军人,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就像那位团长说的那样:“只要集结的号声没有吹响,就是打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打下去!”他们知道自己会牺牲,但是他们绝不会撤退。英雄?什么是英雄?他们就是英雄!英魂无私,无泪,无悔,只有一片鲜血洒遍疆场,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他们都死了,他们宁可轰轰烈烈地去死,也不会窝窝囊囊地活着。他们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的烈士们也能够瞑目了。

就像前面所谈到的,九连的战士们同命运,共生死,他们的这种对待友情的态度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启迪。再想想我们,我们所谓的友情时常只是纯粹的利益朋友!我们不是只坚信“只有永远的利益而没有永远的朋友”吗?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们难道不觉得我们都错了吗?是的,我们是大错特错了!九连的兄弟们之间的亲如手足般的情谊,真是感天动地啊!

还有,也不是任何人都会那样的顽强,如此英勇的恐怕也只有九连了。就连一个文化教员,一个一上战场就“尿了”的懦夫,都能那样地英雄,“誓死不做俘虏”。那样的连队,该是什么样的啊!那必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英武之师!

伴随着主题歌《兄弟》的旋律,影片结束了。九连走了,为了我们此刻的幸福生活而走了。我们这些生活在幸福时代的人们,难道不就应醒醒了吗?人民不需要我们去像当年的九连那样去厮杀,只需要我们这群后人心中多一些感激,多一份感恩的心。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我们手中的笔作为刀枪,勤于读书,发奋学习,为祖国的强大奉献出我们自己的力量!

篇5:集结号观后感

重温这部经典影片《集结号》,在热泪盈眶的同时,以更深层的角度去理解它,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结合当今现状,对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含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片尾,集结号吹响,眼泪落下。真相大白,47个战友终于得到证明,成为烈士。

“我是中原野战军独立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连长谷子地。”无论是被误会是国民党俘虏时,还是得知独立二师已经被改编,还是最终真相大白,谷子地介绍自己总是这句话。在他心中集体是最重要的,先是集体其次是个人。生活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我们似乎变得很自私太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关心集体,或者忽视别人的感受。没有谁可以独立的存在于这个社会,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是有自己的位置,隶属于某个社会团体。认清自己的位置,以集体为中心,增强集体观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尤为重要。在一个团队中,一个集体里,我们应该把集体的利益看到最大,而不是自我。

回到影片最开始,残酷的战争,灰色的时代。团长下达命令,没有听到集结号,不能撤退。谷子地记住了命令,带领九连开始战斗,顽强的生命力让他们撑了好久。当一个个弟兄死去,被烧焦的大鹏奄奄一息地对连长谷子地说,“连长,我听到集结号了。”老谷呆住了,他问每一个人听到没有,答案是肯定的,“连长,快走吧,不走来不及了”,“指导员,我听你的,你实话告诉我你听见没有?”指导员坚定地说:“没听到。”大鹏死了,另一个战士哭着说:“连长,大鹏是想给咱九连留一个种啊!”这一幕给我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没有让人觉得战士胆小怕死,更多的是渲染了善意的谎言。最后,谷子地坚信自己没听到集结号。战士一个个牺牲,只留下他一个,得以幸存。是撤退,还是留下?谷子地记住了团长的命令,对命令绝对听从,没听到集结号就不撤退。坚守到了最后,这是对上级的听从,是纪律严明的表现。有时候,我们心中可能会为了个人私利动摇是非观,但是在集体利益面前,我们更应该做到为大局考虑,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篇6:集结号观后感

这个假期,再次重温了这部经典的影片《集结号》。这次是以更为成熟的心态去观看了这部影片,也有了很多新的感触,多了几分更为深刻的思考,对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集结号吹响,眼泪落下,电影落幕,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剧中,被烧焦的大鹏奄奄一息地看着老谷说:“连长,我听到集结号了。”老谷呆住了,他问着每一个人,答案是肯定的,“连长,快走吧,不走来不及了”,“指导员,我听你的,你实话告诉我你听见了吗?”指导员坚定地说:“没听见。”大鹏死了,另一个战士哭着说:“连长,大鹏是想给咱九连留个种啊!”这一幕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这不仅没有让人觉得战士是胆小怕死的,更多的渲染的是善意的谎言,演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在临死前的最真实的想法,想让自己的战友活下来,想要给九连留下生命。

幸存的谷子地在之后寻找牺牲战士的骸骨的一幕幕,让人为之动容,他设法加入解放军炮兵部队,跟随队伍的步伐南征北战,他生存的唯一动力只是为死去的战友找回应有的荣誉。即使时光飞逝事过境迁,即使历史已渐渐被人淡忘,那刻骨铭心的兄弟情谊却丝毫不减,在谷子地的脑海里,永远鲜活的是自己那些兄弟们的影像。当他终于回到当年发生血战的旧窑场,却发现战场遗址已因煤矿开采而面目全非。除了谷子地之外,没有人知道,甚至没有人相信就在这个窑场下面,躺着几十名壮烈牺牲的战士。谷子地发疯似的挖掘如山的煤矿,无论如何他都要让真相大白。

最终经过谷子地的疯狂寻找终于找到了他的47个弟兄。谷子地和他的47个战友一同被授予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至于到底有没有人吹响集结号,团长的警卫员说出了这个秘密:当年大部队转移的时候,团长根本没让号手吹号,当时已经决定用一连的牺牲去换取大部队的安全转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团长仍然为自己的决定内疚忏悔。记得第一次观看时,我并不能理解团长的做法,但是这次不同,舍小家,为大家,舍弃小我,保全大我的想法环绕在我的脑海里,在当时的情形下,这也许是团长所能想到的最合适的拯救大部队的做法了。虽然内心万分的沉痛,他也知道会有怎样的结果,但是也只能这样做,来保全大部队的安全转移。

篇7:生命的“集结号”

分秒必争

东海救助局救助指挥值班室,灯火通明。就在7分钟前,值班员收到江苏搜救中心紧急来电:接到广州海岸台报警,“浩平”轮在南黄海遇险,船位是北纬33度11分05秒、东经122度48分08秒,船舶识别号是413200850。

时间就是生命。根据多年海上救助经验,局长孙富民判断“浩平”轮极有可能已经沉没。刻不容缓!他立即指示,派出在南黄海“东海二号位”待命的“东海救169”轮火速赶往现场救助。

与此同时,江苏省水上搜救中心也启动了应急预案。4时44分,中心与过路船“宁安10号”取得联系,要求该轮转向现场参加搜救。

9时14分,东海救助局又一次与江苏省水上搜救中心联系,获悉“宁安10号”已经抵达现场,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东海救169”轮正向目的海域接近。9时14分,救助指令又传到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副队长兼机长杨军星和机组成员对现场救助进行了紧张的“飞行评估”。他们知道,机场距离“浩平”轮大约140海里,显然超越了直升机核定飞行半径,要执行好救助任务,必须确保飞机油库处于饱和状态,而满载航油的飞机必须有足够的跑道才能“滑跑起飞”,最大限度地发挥直升机的功能。很快,他们就确定了附近的南通机场。

副队长杨军星亲自上阵。

老将出征

11时35分,“B-7309”救助直升机在浦东高东机场腾空而起。随从机长杨军星执行这次任务的副驾驶是刘鹏、救生员郁刚,还有绞车手朱林飞。受“风神”边缘影响,航区云层压境,直升机只能在200米以下低空飞行。

机长杨军星对执行这次任务信心百倍。杨机长从事直升机驾驶已经整整,30个年头了,曾驾驶过多种类型的直升机,可谓见多识广了。1978年,他应征入伍,成为一名空军部队的直升机驾驶员。和汶川抗震救灾中的空军战士一样,杨机长也曾多次出现在地方救援的关键时刻,上世纪九十年代,淮河发大水,洪水淹没了大片土地,当时在南京空军部队的他与机组成员参加了空中运输突击队,在十多天时间内,直升机在灾区来回忙碌,空军直升机在地方民众生命的关口起到了重要作用。“只要人民需要我,我就留在部队”,就是那次救援经历,更加坚定了杨机长服役的决心。后来,杨机长又参加了抗击长江洪水、广东韶关洪水等多次救援行动。2003年年初,交通部进行救捞体制改革,组建国内第一家专业海上人命救助直升机队伍——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急需一批直升机飞行员,杨机长心动了,他欣然应征。从此以后,杨机长成了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的主力,尤其是强台风和大寒潮袭击期间的重大救助,杨机长以娴熟技艺、超乎想象的顽强毅力完成了一起又一起高难度救助。仅去年一年,他和机组成员就成功救助了30多名遇险船员,其中10人以上救助航次就有两起。此外,杨机长还被组织派往大连增援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在渤海湾多起重大救助中功绩显著。

12时08分,直升机经过55分钟的连续飞行,终于到达南通机场。14分钟后,直升机又起飞了,征途漫漫,杨队长要与机组人员深入风浪区救助遇险船员,他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

顽强抗争

话分两头。且说“浩平”轮发出弃船警报后,由于船体已严重左倾,船舷贴水,船员已经无法接近船上唯一的救生艇。于是,除了当班船员外,其余船员身着救生衣数分钟内就集结到船右舷,那里搁置着船上唯一的一艘救生筏。此刻,孙大副有序地指挥水手将上甲板的救生筏移到船舷,就在这一刹那,海面风雨大作,巨浪翻滚,船体来了个“急刹车”,救生筏被海魔无情地吞噬了!船员仅有的救生依托也失去了,面对尴尬局面,孙大副心如刀绞一般,他惊呆了!就在这时,海空传出一声“咚咚”巨响,船体一个猛扎,船体栽人滔滔海浪中,14名船员全部落水!时间是28日凌晨3时20分。

在孙大副的记忆中,“浩平”轮是跑营口至江阴航线的,这是该轮今年以来的第十七个航次。孙大副是5月8日上船的,汶川地震的消息是在航途中获悉的,整整一个航次,他和船友们关心抗震救灾的进展,他是共产党员,当船上党组织发动募捐时,积极响应。就在27日深夜事发前夕,孙大副当班时就发现海况异常恶劣,他让驾驶员查阅了’舟山和日本的气象资料,还适当调整了航向。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海事发生后,他是与船长、水手长一起从水中冒出来,三人彼此抓住一块漂浮的大帆布,在海浪中沉浮着。船长年迈体弱,刚才扎入水中的一刹那,显然是被海水呛晕了,没有多久,搭在大副肩上的双手渐渐松弛了,“船长!船长!”任凭孙大副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对方无动于衷,孙大副是眼睁睁地看着船长被无情的海浪卷走了。孙大副26岁从部队转业当海员,至今已有29年船龄了,而遇到如此重大海事平生还是第一次,现在他只觉得自己好象在云里雾里。平时公司安全训练时,经常提及上世纪末发生在渤海湾的“大舜”轮事件,自己总觉得这种大难不会落到自己头上,而如今却碰到了!不过,他没有消沉,他想到是,“坚持就是胜利!”此时,他又想到了汶川地震埋在废墟堆里,忍受地狱般折磨的人们,他们顽强抗争,终于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他默默地为自己打气,他坚信“救星”一定会降临!孙大副鼓励一边的水手长,要坚持到最后,水手长会意地点点头。其实,孙大副已作好了10个小时的准备。

10个小时,在水中浸泡谈何容易!从事航海工作的船员都知道,要最大程度地保持“生命体征”,就要保持体温。逃生前,孙大副穿上了棉大衣,为的就是要保持体温。波浪中,孙大副也懂得“借力”,他要借的是救生圈和救生衣的浮力,让身体处于休眠状态。

现在时间是4时30分,海区天色阴霾,浪涛依旧。孙大副抬头朝前方望去,隐约中发现

有一串灯光,他顿时感到一丝欣慰,他知道,船友们还在!

希望之星

水手姜冬玉是幸运的,他第一个脱离险境。说起那段经历,他就感到胸闷难熬。

小姜个子不高,戴着眼镜,说话文绉绉的,一副知识分子的样子。小姜今年29岁,船龄8年,当初是在跑东南亚的货船上当厨师,他父母健在,家里还有才5个月的女儿,妻子在家中照顾孩子,近年才跑国内航线,为的是能够“常回家看看”。船沉没后,他是与水手长一起下水的,出水后就独自一人了。风浪中,小姜浮想联翩,他想到新婚燕尔的娇妻,想到活泼可爱的女儿,想到恩重如山的父母,就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不过,他学过水上求生知识,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保存体力,等到天明就有希望了!于是,他依托着救生圈的浮力,头朝天,身仰后,脚伸进了救生圈绳套内,就像“荡秋千”似的。小姜为了保持体温,他用手紧紧捏住鼻子,尽量不让海水呛入鼻孔,还用力掖住救生衣,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发。

小姜终于熬过了黑夜,迎来了希望的黎明。远处,一艘货轮缓缓驶来,直觉告诉他,自己现在仍然在航道上,尽管水深寒冷,但是获救的希望比浅滩更大一些。这时,不知哪来的劲头,他拼命地吹响警哨,发出了求救信号。然而,货轮没有发现,他傻傻地看着货轮远去。小姜并没有泄气,他想到了救助船和救助飞机。青年人爱上网,国家成立海上专业救助队伍的消息,他就是在新华网上知道的,后来又在电视、报刊杂志中了解到许多海上人命救助的精彩事例,惊叹在异常恶劣海况下,救助船和直升机成功救人的场面。他曾经对家人说过,有了海上保护神,海员家属就无忧无虑了,而今,身陷险境的小姜坚信“当代妈祖”一定会奇迹般地降临!

10时许,在海水里已浸泡了将近7个小时的他浑身颤抖不止,犹如堕入了冰窖一般,他真担心自己无法坚持到获救的最后一刻。不过,小姜还是有自信心的,当消极的念头一出现,他就努力将杂念排除:胜利就在眼前!

此时,海面风浪有增无减,视线在300米左右,小姜隐约地发现前方有一艘渔船在移动,他又吹响了警哨。渔船慢慢向他驶来,他不相信是来救他的。原来,现场除了过路船“宁安10号”在搜寻外,还有一艘渔船。船老大常年在海上,经历的风雨多了,练就了雾海捕捞的特技,哪怕是视线模糊,只要风吹草动,他就能判断动向,现在,渔船循着水流寻找落水船员,不远处,红白色调的救生圈映入了船老大的眼帘:“有人!有人!”渔船开足马力直驶而去。其实,小姜的警哨音早已被波涛声掩盖了。

小姜被救上了渔船,当他得知是色彩鲜艳的救生圈引起了注意时,感悟到船员逃生时衣着颜色的重要性,他建议在船员教科书里添上衣着的细节,衣着鲜艳可以引起搜救船的注目,获救的希望就会大大增加。小姜实话实说,他逃生时慌了神,自己穿的是灰色的衣服,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小姜的忠告值得注意。

海上救星

且说,“东海救169”轮继续在向现场靠拢。12时07分,船长发现漂移救生筏,经核查,筏上无人。接着,救助船又奉命沿着漂移物位置进行查看,然后在漂移物与沉船位置连线之间进行搜寻。

“B-7309”救助直升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于14时34分飞抵现场。直升机降至海面100米以下进行超低空搜寻,机长杨军星和副驾驶刘鹏分别在左右舷窗眺望,救生员郁刚与绞车手朱林飞同步进行。机组成员先后发现了漂移在海面上的6具尸体,副驾驶迅速记载下位置。“浩平”轮已经失事11个小时了,难道没有保留“生命体征”的落水船员?杨机长扪心自问,他坚信海区一定会有生命抗争者!一边的刘鹏表示赞同。于是,直升机又拓展了搜寻范围。

时下,在海水中浸泡已久、浑身麻木的孙大副听到轰鸣声,他睁大眼睛想看个究竟:原来是救助直升机!他不知道哪来的力气,脱下救生衣用力挥动起来。杨机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直升机迅速在20米上空悬停,救生员郁刚不偏不倚降落到孙大副面前,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猛浪扑来,刚刚一个屏气,人已陷入深水潭中,等到露出水面时,他毛发无损。在一边的孙大副目睹这一情景,由衷地敬佩空中救生员的高超技艺。郁刚今年43岁,进入飞行队前,他曾是救捞潜水员,从事潜水工作整整18年,他的潜水经历也是丰富多彩的,他曾参加中国救捞史上赫赫有名的南沙永暑礁工程、长江口“大庆62”轮打捞工程、南京“大庆243”打捞工程,尤其令他感到自豪的是,当年他作为优秀青年潜水员参加了在新加坡打捞外轮工程,中国潜水员实现走出国门的“零的突破”。担任直升机救生员后,他虚心学习,又结合潜水员特有经验,很快成为飞行队的骨干救生员。孙大副逃生时身着棉大衣,加上救生衣和救生圈,体积显得格外庞大,郁刚沉着思考对策,他用8英寸的尼龙绑带将孙大副周身一节节地锁定起来,并要求他稳住身体给予配合,这样,在不到一分钟时间,就将孙大副牢牢地紧扣起来,他拇指朝上一翘,绞车手立即启动绞车,孙大副获救了。紧接着,直升机又发现了新目标,原来是两个人!事后知道,他俩是“浩平”轮的二管轮和机工。郁刚的出现,令对方万分惊喜。机工头颅摇晃时,显现出体力不支似乎已到尽头,细心的郁刚决定首先把救生套送向他,当抬起对方的右肩时,明显感到沉重,其实,这位机工已处于半休克状态。郁刚施尽全力,好不容易将他的右肩锁住,在锁左肩时,右肩又脱落了,郁刚只得重复劳动,经过多次努力,机工终于救起。旋即,又救助二管轮。

救助直升机又开始了艰巨的搜寻,始终没有发现新目标,14时38分返航。

篇8:观后感集结号

今天早上毛概课,老师播放了《集结号》给我们看,短短的两个小时,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影片一开始就在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中向观众展现了血肉横飞的真实战争场

面,一种震撼、悲壮的气氛扑面而来。我在家也经常看这一类的战争片,如《小兵张嘎》等。说实话,像《集结号》这种令人震撼、使人感动、催人泪下的战争题材影视佳作还是第一次接触。

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一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在一次作战中,连长谷子

地接到团长的命令,要打阻击战帮助大部队撤离,并以集结号为令随时准备撤退,听不到号声,就是打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接着打下去。当影片进行到黑子为连长取手表那一段时,我们可以看到,在他终于找到一块能走的手表后是多么的兴奋,以至于居然忘记了这里是战场,此时对面到处是敌人的枪口。黑子猛地站了起来,还没来得及把手表交到连长手中,就被敌人的子弹击穿了胸膛,牺牲了。这一段刻画足可见时间对于九连的弟兄们来说是何等的宝贵。当一个个流血牺牲、以命相搏,所剩无几人时,排长焦大鹏告诉谷子地:我听到集结号了。焦大鹏可是全连最勇敢的战士。谷子地震住了。但是他却没有听到号声,于是他决定继续坚守下去,结果47个战士最终全部阵亡。

当谷子地看到曾跟自己一起拼死杀敌、光荣牺牲的战友们却被一个个列为失

踪人员时,谷子地的脑海中始终回荡着当年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那一幕幕惨烈的场景。九连的弟兄们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了自己的眼前,他们明明和自

己一起为了完成任务把命都豁出去了,怎么能说失踪呢?他们是英雄,是烈士!当影片放到“妹子,老赵没诓我吧,你们可千万不能诓我,不能诓我,可千万别诓我。”谷子地趴在高高的梯子上,泣不成声,他的泪流在我的脸上我的心里。终于找到了部队。然而真相是怎样的?集结号从没有响起。所谓的任务只是一场义无返顾的赴死,战争遗留在心中的痕迹被隐忍多年之后终于在烈士陵园团长刘泽水墓前爆发,连长愤怒的说出了一句足让人把眼泪流干的辛酸悲愤的话语:“你们怕咬死,就不怕我们被咬死吗?”可见他把他手下40余名战士当成多么亲的兄弟呀!!但是又能怎么样呢?战争终归是战争,死去的人也回不来,所能做的只是为他们找回应得的荣誉.......“一名烈士家属分700斤小米,失踪战士分200斤。”一句如此真实反映现实的拍摄手法在中国是一次比较大胆的行为,也体现了我党我军的诚信所在,更实现了胡总书记提出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要求。

当谷子地一个人在煤山上铲下第一锄,他仿佛又成了那个听不到号声不撤退的连长,即使只剩下最后一发炮弹,也要豁出自己和敌人最后一搏。四十七个死去弟兄的荣誉是他的活着的责任和目的,和平年代的他就好像当年那最后一发炮弹,用尽全部的力量,活着的意义就是找到四十七个亲人,哪怕只能多挖下一锹煤,兄弟们重见天日的希望就多一分。我懂谷子地的心,因为我懂,所以泪不止。感谢导演安排了一个让我宽心的结局,当谷子地一个人站在高高的煤山上挖煤的时候,孙桂琴带来了政委的信,在他希望得到的马上要展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说“等会儿,等会儿,我得洗把脸。”他希望正式的迎接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四十七个弟兄的荣誉.......战争题材的大片,我国拍过不少。然而我们看到的基本上是我党我军的英明

决策,运筹帷幄,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爱国主义,集体荣誉,是国家至上英雄无泪。那里,我们很难看到战场上的血雨腥风,看到战争中人性的挣扎和迷茫,看到小人物的孤独和无助。《集结号》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老兵--一个战斗英雄伤痕累累的内心疮疤,看到了在至高无上的集体荣誉下个人生命也不再是那样的无足轻重了,47个弟兄,他们是民族的英雄,他们同样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在我看来,谷子地寻找战友遗骸的下半生比他在战场上的视死如归更为动人,在他不懈的找寻中,我看到了一种属于中国男人的脊梁,那就是坚忍不拔的铁骨铮铮!他的执着无不令人为之动容!

这部电影,充满着大时代下,渺小的个人无法自主的孤独和绝望。甚至,它不仅有基本的战争对肉体和精神的摧残,或是包含现代中国乃至东方大时代下宿命的无处可逃。

谷子地走上了证明自己非俘虏和为兄弟讨“烈士”说法的路。没有了兄弟对他的服从、理解和尊重,这是一条绝望的弱者之路。被华野抓获时,他说自己能打炮,却被国军俘虏嘲笑挖苦;战地医院里,他被华野政工军官从头到尾怀疑,认定是俘虏要遣送回家;解放后回到汶河县,接受调查时,被县干部骂为“神经病”,最后铁了心要把兄弟们挖出来,被工人骂为“疯子”。从国军到共军,从共产党干部到共产党工人,谷子地之于他们,已经彻底失去了威信和尊严,没有人搭理他。各个阶级、各个集团围成的铁壁,似乎同样充满着隐喻,将谷子地的孤独和绝望,推的更深。

这部电影充分展现了社会现实,在那个战火硝烟年代以及所谓的和平年代时的人性的弱点和主人公那种作为军人内心固有的职责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没听到集结号仍然坚持战斗直到全部战死,再到解放后主人公历尽千辛万苦,不顾别人耻笑寻找战友残骸,都充分体现了一个当代军人应有的责任,这不仅是对国家的责任,也是对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责任。国家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不错,只有牺牲小我才会成全大我,但是只有每个公民的基本权益都得到了保障,每个人都获得了公平,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才算的上是真正的和谐。

谷子地,一个农民出身的军人,在不为人理解中默默地坚守着他的责任,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向他学习,向他致敬,时时刻刻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了祖国,更为了广大的中国人民,奋斗终身。

篇9:集结号观后感

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日子,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捐身献躯的革命先辈。

轰隆隆的枪炮声,血与火的拼杀,这是电影带给我们的视觉震撼,也许没多久,我们便会我忘记;但那一声悲壮凄凉的集结号却永远响彻在我们心中,鞭笞我们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武装自己,为祖国的持续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了电影以后,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内心的肺腑之言。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快乐,这一切都是无数的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我们出生在和平的年代里,长在幸福的红旗下,在天堂一样的学校里生活,在操场上奔跑、做早操、玩游戏,让欢歌笑语充满整个校园;我们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

学习„„先烈是我们最好的典范,我一定要继承先烈的遗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好真本领,将来为祖国创造美好的未来而添

砖加瓦。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前辈更是不易!我们要牢住历史!珍惜现在!鲜血承载着一份责任和勇气,泪水蕴藏着一份情义与感动,号声凝聚着对生存的希望。那声悲怆的集结号遥远了,“曾经”已概括不了他的沧桑,唯有历史,灰白的一段历史,冰冷而又陌生的记忆,冷不丁经心激起情感上的一层涟漪。

篇10:集结号观后感

昨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集结号。其实对于这部影片,我早就听说了,但是一直没看,因为据介绍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我想那个炮弹横飞的战争年代可以用历史来形容,就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太感兴趣的。可是,昨天观看了以后,我就不那么想了,因为我觉得《集结号》更像一部伦理教育的革命片,我认为对于我们处于和平年代的人更应该看一下,整部片子都在围绕着命令(也就是集结号)而展开。一开始收到的是集结号的命令。中间为了保全性命和违背命令的斗争,让战斗中最勇敢的大棚排长,在临死的时候说是自己听到了集结号。但是谷子地没有听到,所以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最后在了解到部队根本没有吹集结号,也就是说牺牲一个连的性命换取最终的胜利时,谷子地,表示的很悲情。他好像是被最好的战友(也就是下达命令的团长)出卖了。最后自己想到了国家最后的胜利,自己平静下来,觉得团长那么做也是对的。用自己说是每年都给团长送烟酒的话来体现一个军人最后做出的巨大牺牲,也就是心里的牺牲。影片最后在47名战士的墓前,让当初的司号员,吹响了当年没有吹响的集结号。全剧用这样的场景来结尾,也就是说给了所有还在血战中的士兵一个安心的号声,让所有死去的战友们安心的死去。想到这里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了„„ 战争的残酷场面只不过是为这部片子的主题思想铺垫一个前提,其真正的思想主题是在弘扬“忠诚”。

《集结号》吹响的是一曲以忠诚为主旋律的壮丽诗篇。四十七个壮士血洒疆场是忠诚、为的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为的是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焦排长在重伤弥留之际说听到了集结号吹响了是忠诚,为的是余下的战友的生命;刘营长不让吹集结号也是忠诚,为的是大部队的安全撤退和更多人的生命;王金存的未婚妻千里寻夫也是忠诚,为的是至高无上的爱情;谷子地面对必死无疑而选择坚守,面对地雷爆炸而将生存留给战友,面对四十七个“失踪”的亡灵而不懈地追寻、不屈地抗争,更是显示了他的忠诚之心。

没有这些敢于以血肉之躯同钢铁坦克同归于尽的忠诚战士,就不可能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没有那些肯于服从大局,甘愿牺牲局部利益,承担打阻击、做掩护的指战员,就不可能有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没有千千万万个先烈的壮烈牺牲,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忠诚”一词被许多人淡忘了,在一些人生活的辞典中成了“痴傻”的代名词,成为许多人讥笑嘲讽的对象,让许多人敬而远之。他们热衷追崇的是个人利益和经济实惠,他们追逐索取的是个人的名利和享受。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他们指鹿为马、睁着眼睛说瞎话;他们助纣为虐,成为残害忠良的帮凶;他们贪赃枉法,不顾平民百姓的死活;他们弄虚作假,一意追求个人的所谓政绩。这些人太应该看一看电影《集结号》了,用影片中的英雄们的光辉形象来对照对照自己,用血与火的震撼来洗刷自己的污秽心灵。

战争年代需要忠诚,和平建设年代同样需要忠诚。政府需要忠诚的公

篇11:大上海的集结号

这些都是网球所赋予他的活力,并全情倾注于自己的事业,将酒店数字客房事业搞得红红火火。如今的他,事业好,球技好,什么都好!网球与事业齐头并进,相辅相成。是网球,让他获得了快乐,也是网球,让他收获了成功。采访祝建民的时候,他的太太也贤惠地端坐在一旁,太太对他的爱好一直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尽管太太并不打球,但都会一直在祝建民打球时相伴左右,这无疑给了他更多的鼓励。

不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球场上,又或是在私下,祝建民都是个极为细致的男人。你可以直观地从他的着装上发现他对自己形象的完美要求,同时也能自然而然地推敲出他对事业的一丝不苟和对自己球技的精雕细琢。他说他的细致是与生俱来的,对事业,对网球,执着地追求着理想中的完美状态,尽管人无完人,但这追求的过程让祝建民乐此不彼。网球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个玩物,而是一个需要去认真学习和提高的心头好,充实自己,磨练自己,甚至有的时候,网球也可以为他的事业添砖加瓦,助一臂之力。

徜徉在上海各大大小小的网球活动或聚会上,常常能见到祝建民活跃的身影。而他在上海球友界的号召力也可谓是有目共睹,按照祝建民的朋友论来说,即是“朋友是天,朋友是地,有了朋友就可以顶天立地;朋友是风,朋友是雨,有了朋友就可以呼风唤雨。”祝建民就是这样一个喜欢在事业上顶天立地、在球友圈呼风唤雨并用自己的细致与真诚,吹响这来自大上海的网球集结号。

Q&A

Q=《网球俱乐部》杂志A=祝建民

Q两年前,就曾专访过您,这两年来,您觉得自己无论是球技上,还是其它方面,有什么特别的变化?

A这当然有了。上一次报道是在2009年春节前,这两年我觉得自己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先说球技吧!这两年自己的球技水平提高不少,在龙和网球俱乐部中,尽管我包装得比较好,但其实我的年龄最大。现在每个礼拜都保证两到三次的打球频率,也与俱乐部里一些新近的优秀成员经常切磋,得到不少帮助和提高,使我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和手感。“球技的提高与年龄的增长无关”,尽管年龄在一年年增加,但我的球技并没有因此下降。为了增加体能方面的训练,我每天坚持游泳,游泳与网球不同,是种偏安静的运动,这一生中有这么一动一静的运动,对保持整个人的健康状态来说都是有益的。

Q您无论是在接触网球这项运动,还是在事业方面,都—直走在潮流的前端。您是不是赞同自己骨子里就是一个流行的开创者或先驱者呢?

A“开创者”与“先驱者”似乎对我来说太大了些,我的确愿意去闯,特别乐意去接受新的事物,是不是“开创者”或“先驱者”这要让后人去说。有人曾赞扬我对公司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当时我开玩笑地回答:“这话是后人对前人的评价呵!”但很感谢这份对我的肯定,上海人说“低调就是腔调”,所以还是低调一点比较好。最近喜欢上了微博,不是微博控,而是控微博。微博可以励志,也可以学习,我一上微博就开始学习,寻找并吸收大量自己需要的信息。去年五月份开始玩微博,当时有人也叫我去买粉丝,但我不干这种事,不在乎粉丝有多少,只在乎了解我的人、愿意和我互动的人有多少。

Q从您的穿着打扮不难发现,您是一个在任何方面都十分追求细节和完美的人。那无论是对兴趣爱好,还是自己的事业,都如此力求最好?

A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年轻时人们都说我精神、有气质,随着年龄的增长,现有人夸我像上海老克勒,并说上海滩这种打扮越来越少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或许这是我父母的遗传,并不是我刻意而为之。而现在事业上小有成就,使我有能力去接受更高端的事物,毕竟我自己所从做的事业也是高端的,要做高端的事不去接触高端的产品,就无法把你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由于这样的细致,每次我组织的会议、活动、派对,推出的产品也都相当的精致,得到市场的肯定,得到朋友的认同。

Q龙和网球俱乐部成立七年了,这七年来,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这七年中,我结交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都有一个目标,就是喜欢网球、喜欢健康、喜欢快乐,我们之间没有利益关系,但对我的事业来说却有很大的帮助。每次我的很多好想法都会经过朋友们的认证、检验,他们都是我的智囊团啊!如果我专门去跟他们讨教,他们可能未必有时间静下心实言相告,但就是在打球的交流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为我的事业增色几分。

Q据我所知,您请了一名有专业网球技术的教练来增加您俱乐部的活力,这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现在会参加一些业余比赛吗?

A我当时就是在这里(上海国际网球中心俱乐部)面试他的,我需要有这样一个懂球的人来共同工作,别人是以球去公关,而我是以球会友、去服务。酒店是服务行业,我们就是服务业的服务者,任何事情只要把服务做好了,生意就自然而然会做好。尽管我的球技没有很好,但我的服务意识很强,所以需要这么一个专业教练来服务于老总朋友们。因为打球并不是每天的事情,我就把他安排在公司的工程部,让他在技能上也有所提高。现在除了是一名优秀的网球教练外,他还在电脑方面有一技之长。参加业余比赛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时间方面总是不能协调,在网球场上,竞技是必须的,有竞技才有提高,但我们除了竞技,剩下的就全都是快乐了。

Q在上海各大网球活动中都不难看到您的身影,可以算得上是上海网球的先行者。目前上海网球氛围比当初您刚接触时,最大的差别在哪里?

A我刚接触的时候,网球还是比较高端的运动,一般只有有钱人和领导才玩,普通老百姓都碰不起。现在我觉得大家都已经开始关注网球这项运动,都会自发地来打网球。我在网球上花钱大手大脚,太太是积极的拥护神。自己的生日可以悄悄地过,但我的网球俱乐部生日必须大张旗鼓地过。关键就是快乐,打完一场球吃一顿饭,又简单又快乐。当然目前业余网球圈始终都是个小圈子,如何把它变成一个大圈子,这就是我现在默默在做的事情。我鼓励领导和老百姓一起打球,网球运动其实并不奢侈,但真正要把网球运动发展为全民运动还有很多事要做。

Q您曾经这样回答记者关于“金融危机”的问题:“我有棉衣。棉衣是什么?是自身的实力,是扎实的底子,是认真的态度,是无畏的勇气。”这也是的网球精神。那网球究竟对您的生活和事业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

上一篇:试剂与校准品管理制度下一篇: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