绶溪公园

2024-04-11

绶溪公园(共14篇)

篇1:绶溪公园

绶溪公园位于莆田市的北面,是市民们休闲散心的好去处。一年四季她充满着春的活泼,夏的热情,秋的烂漫,冬的沉静,给我们呈现了五彩画卷。

迎来活泼的春姑娘,她乘着清风,张开双臂,舞者纤手,把碧绿洒向土地,把百花插上枝头。你看那公园的天空上,为什么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原先是千姿百态的风筝自由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

六月的几声闷雷,噼噼啪啪地下起了瓢泼大雨,不一会儿,雨水在公园低洼处,汇成了一个个“小池塘”,淘气的小孩穿着凉鞋,踏起水花,还有些小孩高举着花伞,快速地旋转着伞柄,雨水飞溅出去,公园里传来了一阵阵儿童的欢声笑语。没过多久,天空又挂起了艳丽的晚霞,把不远处的小山丘染成了一片红,整个公园空气焕然一新,游客不会感觉那么闷热了。

步入了烂漫的秋天,天气渐凉,吵人的蝉声被秋风吹散了,代替它的是溪面上游客泛舟的谈笑风生。公园的石板路上,一片片没完全退去绿色的秋叶,仍散发着浓香,洋洋洒洒地露在树旁,石缝里……像是给公园铺上淡黄的地毯。路两旁各色的菊花似乎也偏爱这沉甸甸的秋色的秋色,在秋天里绽放着美丽……

时光不停向前流去,一眨眼,绶溪公园踏入了沉静的冬天,阵阵寒风像利刀刮着寥寥无几游客们的脸颊,虽然是全副武装,可是人们还是裹紧了围巾,加快了脚步……整个公园有种神秘且寂静的美。

啊!绶溪公园四季之美,美不胜收,绶溪公园四季之韵,让人回味。

篇2:绶溪公园

那绶溪公园肯定是这儿人们喜欢的去处了,它安定地居住在小城的西路上,面积也不是很大,但放在土地金贵四周高楼耸立的中心地带却显得很大气,公园内树林与鸟鸣齐飞,草坪和约会同绿,楼台亭榭错落有致,小溪潺潺唱着歌曲,逶迤的小径弯着腰就走向了深处。

我就是在夜色的掩护下,顺着微风的指引来到绶溪公园的,随即就被它熙熙攘攘的热情给融化了------。

不用说绶溪公园的夏夜是文静的,众多仿古的建筑洋溢着古代吴越文化的精美,无论是笔直的柱子,还是缀满藤蔓的长廊;无论是青翠的假山,还是笑脸相迎的石狮,都温柔的,象个亭亭玉立的淑女,婉约地等待着----。我看见了花香的地方盛开着人们的笑容,时而飞起的孔明灯,升腾起孩子们的欢乐;公园内到处种满的椅子,供给着大家纳凉的休憩;幽静的小径偏僻的角落是情侣的天堂,仅有风儿偷听着他们的窃窃私绶;就是草丛里虫儿们的呢喃,也在不经意间放慢着款款的步履。

不用说绶溪公园的夏夜更是闹猛的,轮滑上孩子们娴熟的身影,高高跳起稳稳着地常常会抓住一阵赞叹;快走的男女风一样的绕着圈锻炼,他们离健康又走近了一步;小摊小贩的叫卖声,不断地升起来照在身上,彩色的流连忘返;最热闹的当数中心广场上舞蹈了,几十上百男女老少一溜排开,伴着音乐挥起手,扭动着脚步,煞是好看,青春已在他们中间竞相绽放,就连不谙节奏的我,也跟在这流光溢彩的背后蠢蠢欲动了。

篇3:绶溪公园

山西省森林公园快速发展的势头, 让每个山西人深感快慰和欣喜。但是,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森林公园与其他公园相比较, 有其特殊性和深远的意义。森林公园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是其他类型的公园不可比拟的, 在大力兴建和发展森林公园时, 要注意不能将其等同于一般公园来建设。因此, 首先需要认真、深入地研究和学习其他地方公园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常言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的一些国家在森林公园建设 (国家公园) 建设方面的一些好的模式和成功的经验, 能够给予山西有益的启示, 值得研究、学习和借鉴。

1 美国的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保护

1.1 美国森林公园建设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森林公园的国家, 在美国境内迄今已有国家森林公园150多处, 总面积达到77 293 513 hm2。除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外, 50个州都有州一级的森林公园环绕着社区和城镇。并且在这些森林公园中建有必要的服务性设施, 如正式登记注册的森林度假村有4 400座, 可以划船和漂流的森林河道有96条、总长194 721 km。美国国家森林公园是公众的健身房、疗养院、娱乐场、钓鱼场、旅游点和科学研究基地, 人们可以在节假日到森林中去旅行、野营、狩猎、疗养、娱乐等。

1.2 森林公园效益显著

美国的这些森林公园, 给国家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比较突出的是提供纯净的森林泉水, 防止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山洪暴发, 当然还有新鲜的空气。良好的生态效益带给美国的是随之而来的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 在美国保护森林所提供的经济价值相当于商业性砍伐这些森林的38倍, 并且美国现在80%的山泉都发源于森林。据美国森林经济学家估计, 仅全国森林泉水的开发, 平均每年的经济效益就可以超过约30亿美元。

巨大的社会效益则是美国森林公园的开发给民众带来了许多就业岗位, 如森林警察、森林消防队、森林养殖场、森林研究所等等与国家森林有关的工作岗位, 其中仅森林狩猎服务行业平均每年就可以提供290万个工作岗位。特别耐人寻味的是, 凡是与森林有关的工作, 收入都比较丰厚, 社会地位比较高, 显示出美国国民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 这从另一个方面彰显了森林公园的社会效益。

1.3 森林保护与造林绿化措施给予的启示

1.3.1 严格执法, 森林保护工作常抓不懈

早在1891年, 美国国会制定的《森林保护法案》就明确规定, 除了改善森林的生态和优化河道水流走向外, 任何人和组织机构, 一律不准砍伐国家森林公园中的一草一木。100多年来, 美国一直用法律的要求规范公民的行为, 任何人不得例外, 并且各州的地方性法规当中也都遵循这些法律条文。如在州政府的森林法中规定, 公民有植树造林的自由、保护森林树木的自由, 但不得以任何理由随便毁坏树木, 否则就是违法, 因为所有树木的使用权都是属于社会的, 一律由政府管辖。

1.3.2 营造氛围, 保护森林和自然为全社会所推崇

1.3.2. 1 提高全民保护森林和自然的意识, 营造全民参与保护氛围

美国公民有充分发表意见和行使职责的权力, 约69%的美国公民投票, 要求在美国境内立即全面停止商业性森林砍伐。除此之外, 每年还有千百万来自美国公民的邮件、电话、电子信件, 要求美国政府加大力度保护国家级、省级和社区森林公园。从20世纪90年代起, 美国的森林伐木几乎已经销声匿迹。美国森林经济学家指出, 由于大多数美国公民支持保护国家森林, 保护一草一木, 美国的林业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1.3.2. 2 在全社会提倡保护森林光荣的道德观

在美国, 凡是与森林有关的工作, 收入都比较丰厚, 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们的社会地位也比较高。他们因为保护森林, 保护生态, 保护美国公民赖以生存的纯净空气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尊重。这种榜样的力量, 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美国人, 特别是美国孩子, 从小树立起保护森林光荣的观念意识, 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1.3.3 植树造林坚持不懈

美国的植树造林坚持不懈, 规模巨大, 历史长久, 成绩昭著。100多年来的大规模造林活动, 使许多荒山野地长成一望无际的森林。其中, 100年以上的树木大约占4%, 这些百年古树的75%生长在国家森林公园内。仅此, 就可以对其植树造林工作管中窥豹, 略见一斑。

1.3.4 政府重视, 用心改造, 精心呵护

虽然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但政府对此十分重视。目前, 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分别拨出巨资, 整修国家级和州级森林公园中的河道, 对百年以上的古树进行精心保护, 对原始丛林进行封闭性保护, 对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破坏的森林进行恢复性种植, 并拆除原来的伐木公路、伐木基地, 将这些空间全部让位给森林。如非常著名的红木国家公园, 园中的所有伐木道路已经全部被拆除, 让出土地, 种植树木。西部和西北部沿海一带历史上被砍伐的森林公园原址, 现在也正在大规模拆除公路、建筑物, 争取在20年内全部恢复成为森林。

2 新西兰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特色

2.1 公园简介

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位于新西兰南岛西北端, 公园占地22 530 hm2, 是新西兰最小的国家公园, 但它是最具特色的国家公园之一。该园以其金色的海滩、自然雕凿完美的花岗岩悬崖与亚伯塔斯曼湾海岸步行道而闻名于世。该园游客接待量每年不足20万人。尽管相对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每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来说, 要少许多。但该公园始终坚持自己的建园标准和理念, 那就是各项建设都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要求, 结合游客访问量的变化规律给出合理的量化标准, 不求多, 但求环保与实用, 因而旅游基础设施主要集中于公园交通建设、旅游宿营地建设和辅助设施建设。

2.2 成功的管理经验给予的启示

2.2.1 明确公园建设的准确定位, 确立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

经验一:生态与保护理念贯穿于公园建设与管理全过程

注重生态保护一直是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的重要理念。就在该公园制定的2008年~2018年管理计划中, 还又对实施分区管理、本土物种与生态系统保护、景观保护、历史与文化遗产保护设定了长期目标。如恢复公园的自然价值, 保存其历史与文化价值等, 具体要求都被详细地一一列在其中。

启示:建设森林公园首先要重视森林植被保护, 其次才是旅游开发。然而, 我国许多自然风景名胜区在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上, 总是保护让位于开发, 这种现象使得我国的风景名胜区环境破坏严重。因此, 山西省应以此为鉴, 在兴建森林公园时坚决确立保护第一的理念, 才能真正实现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2.2.2 改变管理模式, 尝试垂直管理

经验二:“双列统一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式管理模式

基于美国国家公园“统一保护管理模式”的经验和启发, 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双列统一管理体系”, 即公园管理机构由并列的两个体系构成:一是由隶属于政府保护部之下的公园所在地纳尔逊旅游局、国家法律部门、行政服务部门以及毛利人相关部门行使综合管理;二是主要由一些大众参与的国家层级的保护组织与地方性质的保护组织构成的非政府管理部门管理。二者都统领于新西兰议会之下, 从而形成了政府垂直管理与公众参与监督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是:作为垂直管理体系中的保护部要上对议会负责、下对地方政府与民众负责, 其地位相当高, 权力也较大, 能较好地把责任分配到位, 不会形成管理上的错位与失位;公众参与式管理与非政府管理较好地实现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 同时也有利于全民保护意识的提高。

启示: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改变目前森林公园管理存在的“多头管理”问题, 避免在公园建成后, 有利可图时, 谁都能管, 谁都想管;而在公园出现环境或经营问题时, 则谁都不愿意管, 互相扯皮、推委。并且有公民代表参与景区建设、管理、监督的全部过程, 可以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

2.2.3 完善山西森林公园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保障公园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经验三:完善的管理机制是森林公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有一整套完整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 那就是《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管理计划》。该计划是针对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 每十年更新一次。计划中该公园的发展规划与《新西兰国家公园法》 (1980年) 、《国家公园总体法规》 (2005年) 及《纳尔逊/马尔伯勒保护管理战略》相符合;并且进一步细化国家环保部《保护法》、《资源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对公园发展的要求, 使其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这个计划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应变性, 能在未来的10年中针对公园环境的变化具有长期的指导作用。

启示:我国景区建设所要依据的法律多而散, 由于经济利益的分歧, 这种分而治之的法律难以达成统一保护的目的。因此, 山西省在大力发展各级森林公园的同时, 应立足地方特点, 统筹全局发展, 尽快制定比较完善的相关地方性法律法规, 为森林公园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锐.美国国家公园规划体系评述[J].中国园林, 2003, 19 (1) .

[2]杨桂华, 牛红卫, 蒙睿, 等.新西兰国家公园绿色管理经验对云南的启迪[J].林业资源管理, 2007, 12 (6) :97~104.

篇4:桂尔公园 非公园式“公园”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厄尔卡梅尔山上,作为西班牙国宝的桂尔公园,现如今正接待着无数慕名前往的游客。这个公园的前身是一个商业上不成功的住宅区,开发者欧塞比·桂尔伯爵受英国花园城市运动的影响于1900年购买了一座荒山,并委任西班牙著名建筑师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i)为富人设计一个微型城市住宅群。然而因为曲高和寡,只有两栋建筑最终建成,高迪携家眷在1906-1926年居住在其中一间。1923年,巴塞罗那市政府收回该公园作为城市公共财产。虽然工程从未完工,它仍然是高迪一生之中最色彩斑斓、最奇异的作品之一。

高迪十分擅长利用地势的变化和地表形态来达到他的设计目的。正因如此,公园里那些原本作为城市规划之用的雕塑,高架桥,台阶通道,凉亭和广场等,反而得以完全融入到巴塞罗那的自然景观之中。公园包含了数量惊人的石头建筑,表面镶嵌着五彩斑斓的琉璃陶瓷。

进公园游览不需要门票,如果想要进入高迪的寓所则需要支付门票,寓所中还摆设着高迪设计的家居。公园还有一处特色景点,由扭曲的岩石柱支撑着的走廊,从入口望去,各自不同却又整齐划一的石柱延伸到远处,倾斜的墙面和顶部以弧形相连给人一种快要倒塌的压抑感,第一次来这里的人会犹豫不敢轻易通过。

篇5:绶溪公园作文

我和妈妈走到门口,看见门口的牌子上写着:绶溪公园。

走进大门,就看到绿油油的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儿,红的、白的、黄的、紫的。它们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美丽极了!一阵秋风吹来,花儿向我们点头微笑,好像在说:“欢迎来到绶溪公园。”

往里走,就看见一条红色的跑道,许多小朋友在自由自在地玩耍,他们有的骑自行车,有的骑滑板车,有的跑步。一些中老年人在悠闲地散步,真是热闹非凡!

沿着林荫小路,我们来到一条长长的小溪,这就是绶溪。溪水清可见底,溪边的柳树翠绿翠绿的,倒映在水中,好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溪水里有许多可爱娇小的鱼儿在欢快地嬉戏,它们像运动员似的,仿佛在进行游泳比赛。

篇6:绶溪公园作文

走进绶溪的大门,一阵花香立刻扑鼻而来,淡淡的萦绕在我的周围,让人如痴如醉。当我们继续前,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朵之后一朵,争相斗艳的一大片的格桑花。格桑花虽小,但还是让人迷恋,这些格桑花多的像天上数不清的繁星。他们颜色各异,有的一朵花就有两种颜色;有的颜色异常深,就像一位妩媚高贵的少女;有的颜色很浅,看起来仿佛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一阵微风掠过,花朵就随风摆动,宛如一群可爱的小朋友在向我们挥手,欢迎我们的到来!

向花丛的右边望去,便是绶溪的湖了。绶溪的湖真静啊,静的像一面镜子;绶溪的湖真绿啊,绿的像一块碧玉;绶溪的湖真清啊,清的能够看见湖底的沙石和水中嬉戏的小鱼。艳阳照射在湖面上,照的湖面微波粼粼,仿佛一块巨大的水晶石镶嵌在这大地之中,美不胜收!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湖边挺拔而俊俏的大树那伟岸的身影倒映在湖面上,给这幅原本美丽的画卷又增添了一抹碧绿的色彩。绶溪的花,让人流连忘返;绶溪的水,让人心旷神怡;绶溪的树,让人印象深刻。

篇7:美丽的绶溪公园作文

走进公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高大的壁画,上面画了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象征着各族人民大团结。壁画前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坪,草坪上有许多鸽子,时而飞起时而落下,给这块绿色的大地毯绣上了几朵洁白的小花,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吸引了许多游客,这些游客纷纷用米粒喂那些和平的小使者。

站在草坪前向上望,公园被大片的松树所覆盖着。在火红的阳光照耀下,一排排粗壮的松树显得高大挺拔,和煦的微风在树林中捉迷藏,美丽的鸟儿在枝头愉快地歌唱,就连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醉人的芳香。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就来到了美丽的天鹅湖边,湖水绿得像碧绿的宝石,亮的像闪闪发光的镜子,人们在湖里快乐得划船,不时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

顺着湖边的小路走上去,就会到达一座两层高的凉亭。登上凉亭,向四周一望,本溪市的风光尽收眼底,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叫“绶溪公园”了。原来,在这里能看见整个本溪的美丽景色。向对面望去,连绵起伏的群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最吸引小朋友的还是动物游览区,那里有凶猛的大老虎;有可爱的梅花鹿;有顽皮的小猴子;还有高大的骆驼。

篇8:绶溪公园

80年代以来, 结合城市的改建, 巴黎兴起了一股现代城市公园的建设热潮。从这些通过方案竞赛产生的作品中, 反映出法国在积极探索与20世纪的城市相适应的园林形式。其中, 拉·维莱特公园 (Parcde La Villette) 因其独特的形象和深奥的理论而格外引人注目, 人们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 争论不休, 在国际上也激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也是方案竞赛组织者所希望看到的。笔者在法国留学期间曾多次参观这座公园, 并列席了数次研讨会, 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 并促使自己对中国的现代城市园林进行反思。

城市公园出现于19世纪中叶, 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减少城市污染, 人们提出了将自然引入城市、以园林弥补城市之不足的观点。因此, 19世纪的城市公园受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影响, 给人以建筑环境所包围的乡村局部的印象, 也是市民们所喜爱的游乐消遣场所。

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出现了极端的“绿地”理论学说, 它片面地强调了城市园林在卫生保健方面的功能而忽视了园林的形式, 实际上是抹杀了园林艺术。人们已习惯于那些形式雷同、手法单调、布置着游乐及文体设施的休闲公园。更多的“绿地”退缩于建筑环境之中, 成为拾遗补缺的空地或儿童游戏场。20世纪的城市园林已不再像19世纪的城市公园那样是市民喜爱的社交场所, 也失去了过去那种令人向往和供人消遣的特性, 更缺乏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能力。为了适应城市改建新时代的需要, 革新传统的城市园林或“绿地”的观念并创建符合现代城市特征的园林, 便成为巴黎新型公园建设运动的主导思想。拉·维莱特公园便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诞生的作品。

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东北角, 那是远离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带, 人口稠密而且大多数人口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1867年在此兴建了牲畜屠宰场及批发市场, 鼎盛时期曾有3000名工人, 在其周围逐渐形成一个混乱不堪的聚居地, 在法语中LaVillette就是“小城”的意思。1973年10月屠宰场关闭之后, 德斯坦总统提议兴建一座大型的科技、文化设施, 包括北面的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展览馆及南面的音乐城和公园。密特朗总统执政时期, 拉·维莱特公园才进入真正的实施阶段, 并列为纪念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而在巴黎兴建的九大“总统工程”之一。在总统的要求下, 1982年4月8日开始了拉·维莱特公园国际性方案招标, 这也是法国第一个为选择城市公园的设计师而组织的国际性方案竞赛。设计纲要明确指出:要将拉·维莱特公园建成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具有广泛及多元文化特征的新型城市公园;它将是一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无法归类”的并由杰出的设计师们共同完成的作品。

其整体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非常结构化的布局方式, 以点、线、面三个分离的体系重叠在整个园址上, 并延伸到园外的城市中, 使设计方案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可塑性, 从而也使得公园能够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

方案竞赛的评审会主席由世界著名的巴西风景园林师马克斯 (Roberto Burle Marx) 担任, 评委也大多数是国外著名的设计师, 以确保优胜方案的全面性和公正性。在来自37个国家的471件作品中, 初选出9个最佳方案, 将之深化后参加第二轮评选, 具有法国和瑞士双重国籍的建筑师屈米 (Bernard Tschumi) 最终成为公园的总体设计师。

当时只有40岁的屈米曾先后在英国和美国教授建筑学, 后来在纽约开业。他对现代城市和建筑研究颇深, 或许是所有参赛者当中最有理论水平的, 但是缺乏园林艺术方面的经验, 这也使他得以摆脱传统园林的束缚而另辟蹊径。屈米提出了一个空间上以建筑物为骨架、以人工化的自然要素为辅助, 园林与建筑相互穿插的完全建筑式公园设计, 在构图上十分严谨和紧凑。

拉·维莱特公园本身面积33hm2, 是巴黎市区内最大的公园之一, 包括公园北面的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展览馆以及南面的钢架玻璃大厅和音乐城, 总占地面积达到55hm2。在交通上以环城公路和两条地铁线与巴黎相联系。园址上有两条开挖于19世纪初期的运河, 东西向的乌尔克运河 (Canal del'Ourcq) 主要是为巴黎的输水和排水需要修建的, 它将全园一分为二;南北向的圣德尼运河 (Canal de St.Denis) 出于水上运输之需, 从公园的西侧流过。这两条近乎直交的运河是园址上已有的最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 而且运河本身就是人、自然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与公园的主题十分贴切, 所以参赛的许多方案都以此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公园的草坪被设置成耐践踏的, 以便游人能在上面活动戏耍;而最显眼的红色建筑物, 其实是构成整个公园空间结构的其中一个设计要素——“点”, 在屈米的设计蓝图中, 拉·维莱特公园就是由若干个这样的红色的“点”与“线”、“面”联结架构而成的。

但是屈米的设计构图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园址的现状, 也并不寻求以公园来协调环境的周边关系, 而是考虑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采用了一个独立性很强的、非常结构化的布局方式, 以点、线、面三个分离的体系重叠在整个园址上, 并延伸到园外的城市中, 使设计方案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可塑性, 从而也使得公园能够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屈米将设计重点放在点、线、面三个体系之间相互关系的处理上, 使它们彼此之间或覆盖、或延续、或断开, 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见上图) 。

三个体系中的线性体系构成了全园的交通骨架, 它由两条长廊、几条笔直的种有悬铃木的林荫道、中央跨越乌尔克运河的环形园路和一条被称为“电影式散步道”的流线型园路组成。以东西向及南北向的两条长廊将公园的主入口和园内的大型建筑物联系起来, 同时强调了运河景观, 长廊波浪形的顶篷使空间富有动感。为了打破轴线的僵硬感, 长达2km的流线型园路蜿蜒于园中, 并将10个象征电影片断的主题花园联系起来。园路的边缘还设有坐凳、照明等小品, 两侧伴有10m~30m宽度不等的种植带, 以规整式的乔、灌木种植起到联系并统一全园的作用。

在线性体系之上重叠着“面”和“点”的体系。面的体系由上述10个主题花园和几块形状不规则的、耐践踏的草坪组成, 以满足游人自由活动的需要。

点的体系由呈方格网布置的、间距为120m的一组“游乐亭” (Folie) 构成。这些采用钢结构的红色小建筑给全园带来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并与草地及周围的建筑物对比十分强烈, 因而非常突出。在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 是由雕塑或瓶饰来确定园林的节奏和韵律感的, 屈米沿用了这一传统手法并将之加以变化, 作为空间构成的主体。造型各异的红色“游乐亭”以10m见方的空间体积为基础进行变异, 从而达到既变化又统一的效果。“游乐亭”与公园的服务设施相结合因而具有实用的功能;有的处理成供游人登高望远的观景台;那些与其他建筑物恰好落在一起的“游乐亭”起着强调其立面或入口的作用;其他的是并无实用功能的雕塑般的添景物。从现代建筑的发展史体现在一系列的小型建筑作品之上的观点出发, 屈米是以这些尺度更小的红色建筑物来书写20世纪的建筑发展史。

在公园的总体设计上屈米强调了变化统一的原则。虽然各体系、各建筑要素和植物要素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 却完全统一在建筑式的处理手法和红色的“游乐亭”的控制之下。而10个主题花园的设计却风格各异, 各自独立, 毫不重复, 彼此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感和断裂感。因此, 拉·维莱特公园的多样性更多的是体现在各个主题花园的处理上, 而不是公园的整体框架上。

与凡尔赛中的小林园一样, 主题花园也是拉·维莱特公园中最有趣和吸引人的地方, 它满足了不同文化及年龄的层次游人的需要。“镜园”是在欧洲赤松和枫树林中竖立着20块整体石碑, 一侧贴有镜面, 镜子内外景色相映成趣, 使人难辨真假;“风园”中造型各异的游戏设施让儿童体会微妙的动感;“水园”着重表现水的物理特性, 水的雾化景观与电脑控制的水帘、跌水或滴水景观经过精心安排, 同样富有观赏性, 夏季又是儿童们喜爱的小泳池;“葡萄园”以台地、跌水、水渠、金属架、葡萄苗等为素材, 艺术地再现了法国南部波尔多地区的葡萄园景观;而下沉式的“竹园”为的是形成良好的小气候, 由30多种竹子构成的竹林景观是巴黎市民难得一见的“异国情调”;处于竹园尽端的“音响圆厅”与意大利庄园中的水剧场有异曲同工之妙;“恐怖童话园”是以音乐来唤起人们从童话中获得的人生第一次“恐怖”经历的回忆;“少年园”以一系列非常雕塑化和形象化的游戏设施来吸引少年们, 架设在运河上的“独木桥”让少年们体会走钢丝的感觉;最后, “龙园”中是以一条巨龙为造型的滑梯, 吸引着儿童及成年人跃跃欲试。“镜园”、“恐怖童话园”、“少年园”和“龙园”都是由屈米设计的。

设计风格各异, 各自独立, 毫不重复, 彼此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感和断裂感, 在多样性的处理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园内运河边的通路。“线”的存在, 不仅构建了园内的交通要道, 同时也向园外的街市呈网状延伸, 形成了公园空间上与城市街市的无缝开放式对接。

拉·维莱特公园对外开放之后, 吸引了大量的游人, 达到了要将成年人、尤其是工作人口吸引到公园中来的目的。其中当然也有科技馆、电影城、音乐城所起到的作用。从城市公园的角度看, 拉·维莱特公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实例, 未必就是未来城市公园的发展方向, 也很难据此就给现代城市公园下定义。它无疑是一个法国式的作品, 综合反映了法国的社会状况、科技文化、哲学思潮以及公园的周围环境。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排除了以已有的公园作为样板的想法, 它本身因而也不可能成为其他公园的样板, 但是它对我们仍不无启示。

首先, 要公正地评价拉·维莱特公园, 既不能从传统的园林观念出发, 也不能用城市绿地的标准来衡量, 甚至不能将它与19世纪的城市公园相提并论, 否则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倒退。拉·维莱特公园的建成, 表明了传统的城市园林和城市绿地观念的落伍, 在现代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 片面强调园林的某一方面功能是不可取的。园林的形式与功能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必须适应公众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要求。拉·维莱特公园更多的是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作为城市的大型文化设施来建造的, 因而, 它也更多地关注了公园与城市的关系, 将公园完全看作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 是一座“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新型城市公园。

就城市而言, 现在的情况与19世纪完全不同了, 将自然引入城市的观念已失去了文化上的必要性。所以, 与其谈论城市公园或绿地, 不如思考城市公共空间的问题。欧洲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 如街道、广场、公园的功能是十分复杂和综合的, 是居民聚会、交流、交通、进行商业和庆典活动的场所。随着城市的发展, 街道和广场已萎缩成主要用于交通的空间。因此, 如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增加居民的活动频率和密度, 是设计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方便人们、尤其是工作人口的使用, 拉·维莱特公园是真正开放性的公园, 而且是不间断开放的, 公园的照明设计十分巧妙、精致。红色的“游乐亭”, 蓝色的长廊、五彩缤纷的运河以及各主题花园独特的照明处理, 使公园的夜景比白天更加突出、更加引人入胜, 吸引了大量的巴黎市民来公园观赏夜景。

就公园的周围环境而言, 在这个混杂的远离市中心的街区, 居民中移民所占比例高、文化背景各异。作为一个重要的科技文化活动中心, 拉·维莱特公园强调了“混合”的特性, 尤其是文化与科技活动的混合。科学研究、工业发展、文化活动和娱乐休闲在这里都得到了体现, 并将高雅的与通俗的、贵族的与平民的、本土的和异国的文化艺术综合起来, 尽力减弱彼此之间传统上的界线, 使其能够被不同的公众所接受。如Folie原指19世纪贵族花园中的游乐亭, 现在被大量地用在平民的公园中, 其鲜红的色彩又令人联想到中国的宫殿。

其次, 拉·维莱特公园要求人们以一个全新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它。现代社会正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各种艺术思潮和生活方式都在迅速出现和变化。屈米的解构主义观点是与西方后结构主义哲学思想联系在一起的, 它表明一种正在发展中的反等级观念、反结构和反形式的思潮。由于受太多未确定因素的影响, 设计师已很难将各种限制因素和要求综合起来以得出一个合理而完整的答案。因此, 屈米更多地在于寻求一系列局部的合理解答而不是整体, 其中每一个解答都有自己的理性、独立性和结构的特点。对整体的解答就是将这些局部的答案以重叠的方式结合起来, 解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设计方法。屈米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点、线、面体系的处理方式加以分解, 重新组合成拉·维莱特公园中的点、线、面体系, 便是一个例证。同时, 屈米亦想表明公园也能够以解构的原则来运作, 他并没有刻意地创造出将公众汇聚在一起的融合空间, 相反, 以一系列彼此差异很大的设施或要素来吸引有着不同兴趣的公众, 并使其分散在全园中。点、线、面三个差异很大的体系和10个毫无重复的主题花园表明他的愿望不是以此来改变公众, 但是希望在分裂的状况下寻求一种平衡, 寻求将矛盾转变成一种价值。

法兰西是一个既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又勇于创新的民族。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始终是法国人的骄傲, 但是他们并没有局限于对传统园林形式的模仿, 而是将传统作为创新的基础。虽然园林的构成要素本身变化不大, 但是园林的形式、布局和采用的技术却始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拉·维莱特公园便是将传统的造园要素及手法加以分解、概括、抽象、引伸的再创造, 从而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法国这个人口只有5500万的国家, 每年接待外国游客人数居世界第一, 其中法国园林艺术确实功不可没。

篇9:趵突泉公园/百脉泉公园

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市中心,园内有“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标志和三大名胜之首。园内名胜有泺源堂、娥英祠、李清照纪念堂与易安旧居、沧园、白雪楼、万竹园、李苦禅纪念馆等,可观泉、赏戏、品茗。

门票价格:40元。无学生票;无半价票。

地 址:济南市历下区趵突泉南路1号

乘车路线:市区乘坐14、41、49、K51、K52、K54、66、72、82、85、101、102、103、104路公交车,66路、777路双层敞篷巴士旅游专线车可达。自驾车:G3京台高速(京福高速)—济南西出口下或济南南出口下—经十路东行—玉函高架桥北行—青年西路—趵突泉,下高速后约25分钟。

电 话:0531-86920439

小编有话:泉水用来煮茶,味醇色鲜,素有“不饮趵突泉水,空负济南游”之说。

百脉泉公园

百脉泉公园位于济南市章丘明水境内,景区内群泉鼎沸,其中百脉泉、梅花泉、墨泉、东麻湾(万泉湖)被评为济南新七十二名泉。

门票价格:50元

地 址:济南章丘市汇泉路31号

乘车路线:可在长途汽车东站、旅游汽车站乘到章丘明水的长途车到达章丘汽车站,乘坐章丘市内公交车1路、2路、4路、6路在公园下车即可。自驾车:G20青银高速—309国道—双山大街路口—明水—百脉泉街—公园南门; G20青银高速—刁镇出口下—明水—清照路—公园北门; G20青银高速—经十东路—世纪大道—双风山路—铁道北路北行—公园南门。

电 话:0531-83239900 83213421

篇10:美丽的绶溪公园作文

早上,走进大门,只见门口排列着几个高大的石柱,石柱旁围了一圈花圃,各色花朵,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艳丽无比。石柱上还刻着“绶溪公园”四个金色大字。

走进门,一阵凉爽的风伴随着芬芳的花香,扑鼻而来,清脆的鸟鸣声不绝于耳,小溪欢快地弹着琴向前奔去,树木遮天盖地,苍翠欲滴,晨雾给公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仿佛置身仙境。

林荫道上,各种树木和鲜花五颜六色,形态各异,交相辉映。巨大的杨桃树,像巨人一样,矗立在路旁,茂密的枝叶里藏着一个个小杨桃,有黄的、红的、绿的,挂在树上摇摇欲坠,你从路下走过,稍不留神就会被调皮的杨桃砸个满怀。美丽的柳树梳理着长长的枝条,银杏树打着自己绿色的小伞……翠绿的小草手牵着手,在歌吟绶溪的美,花儿也不甘示弱,他们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粉红的桃花美极了,有的绽开了笑脸,有的含苞待放。可爱的迎春花和美丽的蝴蝶花,也竞相开放。还有许多叫也叫不出名的花呢!

夏天,漫步到荷花池边,池子像一面明亮的镜子。这时,下起了雨,细细的雨点像千万支银针,扎入水中,漾起水花。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同荷花一起点缀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桥边立着一棵上百年的榕树,粗壮无比,需要几人合抱,才能把它围住。他就像一个饱受风雨的老人,站立桥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风吹过,让树舒展开筋骨,活动活动身姿。走上桥,仿佛让人回到了古代,栏板上刻着精美的图案,扶手上有凶猛的狮子,他们一个个栩栩如生,精美极了。

篇11:美丽的绶溪作文

这周六,还是春季,一阵雨刚过,我准备去绶溪玩。

啊!先进入我的眼帘是大门旁的石柱,石柱上有四个金闪闪的大字——绶溪公园。花儿们沾上了露珠,让它们更有生机;大树沾上了露珠,让它们郁郁葱葱……我要看看后面还有什么惊喜!

一直走到溪边,我有了新发现:绿宝树上的小黄花随风飘动,一摇一晃,树叶绿得像被周围的绿草染过似的。哇!前面还有桃花呢。它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有的欣欣然开了几瓣花瓣;有的全开了,露出长长的、嫩黄色的花蕊。我凑上去闻闻,咦?香味很淡,基本上没有味道。

宁静的湖面像一面大镜子,一抹阳光照下来,水泛起金色的微波,照出了蓝天白云,花草树木,怪不得叫“绶溪”呢!水清的可以看见溪里的细沙。

再往前走,是一大片粉色的云霞——格桑花!格桑花上的露珠像在滑滑梯。白得似雪的格桑花呢,花瓣底部有围绕花蕊转一圈的紫色小圈;淡紫色的格桑花,有一种清爽……它的香味虽然淡,可是它像个小精灵,软软的花瓣摸上去十分舒服,它姹紫嫣红,十分艳丽。

篇12:美丽的绶溪作文

向东走去,就望见了美丽的绶溪,低头一看,绶溪可真静啊,真像一面平平的镜子,游船在溪面慢慢地滑过。绶溪也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子和石头,可以看见水中游来游去的鱼儿们。阳光倾泻在溪面上,波光粼粼,仿佛一块巨大的绿宝石嵌在大地之中,美不胜收。周围的花朵和高大茂盛的树木倒映在溪面上,像雕刻在碧玉上的一条条美丽的花纹。

绶溪上架着一座大石桥,这就是延寿古桥。只见桥栏上的石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斑斑驳驳的青石板经过风雨的洗礼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

篇13:绶溪公园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休息地,是市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和身心再生所必需的“平常景观”,是居民日常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公园设计在地块划分时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绿色块,而是弥漫于整个城市用地中的绿色液体。在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是园林景观的主体,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景观营建的主旋律。

1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植物营造的目的与原则

1.1“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公园的景观环境,是为居民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休闲区域。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主要体现在视觉、触觉以及尺度等多方面,使他们在休闲、娱乐、赏景时更加舒适,创造一个生态健康、亲近自然的居住环境。

1.2 自然生态和谐原则

公园的植物配置,要在尊重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适当修整。在树种选择上一定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而且要选择抗逆性强、易于管理、生长好的树种为主,做到“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同时,要注重植物与周围建筑小品以及水体等环境的和谐,使植物的柔和美与建筑的硬质美自然和谐统一起来。

1.3 经济实用原则

公园绿化以满足居民休闲为主,公园景观中的植物配置,要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既要考虑到景观环境的美化功能,也要考虑到经济成本,根据已有的地形地貌适当修整,此外,还要兼顾后期的管理和养护费用。

2 案例分析———以上海世纪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2.1 公园概况

世纪公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行政文化中心,是上海内环线中心区域内最大的富有自然特征的生态型城市公园。公园如一枚绿色翡翠镶接于壮观的世纪大道终点,充分体现了“人、自然、和谐”的高尚主题。公园以大面积的草坪、森林、湖泊为主体,建有乡土田园区、湖滨区、疏林草坪区等7个景区,以及世纪花钟、镜天湖、高柱喷泉等45个景点。还设有儿童乐园、绿色迷宫、垂钓区、鸽类游憩区等13个参与性游乐项目,形成了既具有现代感又具有自然野趣的新型休闲娱乐公园。

2.2 功能区划与植物配置

作为现代城市公园的典范,世纪公园的设计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2.2.1 采用西方造园风格,大气磅礴。

世纪公园整体采用西方造园的手法,不同于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意境创造,园内的植物以丛植、片植为主要的配置方法,大量运用色块、色带的设计,突出整体感和大体量的美,体现简约的现代造园风格。

2.2.2 亲切宜人,贴近现代生活,体现“以人为本”。

由于世纪公园周边高楼林立,各个观赏角度都将高楼纳入园景之中,现代气息渗透了整个公园。植物配置的空间,无论平面或立面,根据植物的形态、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色彩和质地等,做到主次分明,虚实相生,疏落有致。园林造景讲求植物空间的轮廓刻画,有平有直,有弯有曲,形成有变化、有韵律、疏密有致的园林空间。

2.2.3 植物多样性,体现自然生态。

景观设计及植物造景上注重多样性,特别是在植物组合上,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的合理配置,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比例搭配等,充分考虑了生物的多样性。

植物配置层次分明,注重色块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采用拟自然的生态群落式配置,利用生态位进行组合,使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共生,使喜阳、耐阴、喜湿、耐旱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壤、肥力,构成一个稳定有序的植物群落,提高绿地的质量,发挥生态效益和功能,增加生态作用,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公园内多运用立体植物造型,既丰富植物景观,又满足游人观赏需要,活泼生动,引人流连忘返。

3 结语

植物配置是绿化的主题,是园林规划和景观设计的主旋律。现代园林艺术中,要创造自然生态的景观环境,更应注重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城市公园的植物配置,应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园林的文化内涵,营造园林文化气息,使之更具内在的韵味。上海世纪公园作为一个新型城市公园,其在造景手法方面较为成熟,形式和内容丰富,使得设计师竞相效仿。乔灌草搭配的复层群落绿化模式,植物配置表现出兼收并蓄、广撷博取的海派风格,既借鉴地吸收先进的西方园林设计理念,又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由陆地到水体,体现了物种与生态环境的合理过渡,集中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参考文献

[1]熊济华.观赏树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篇14:绶溪公园

关键词:国家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地质遗迹;地质景观;

国家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是指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科普宣传和生态旅游提供场所,而从国家层面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

1、国家地质公园

我国是一个地质形貌丰富,类型众多,分布广泛的国家,为了保护这些大自然赐予中国的珍贵的地质奇观,我国于1985年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地质自然保护区—“中上元古界地质剖面”,位于天津蓟县,保护区内保存有二叠统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群,由海生爬行动物、菊石、三叶虫、鱼类、牙形石、海百合、腕足以及植物等组成,多门类生物构成的一个十分奇妙的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古生物化石丰富,很多化石都可在野外露头上见及,有的风化程度较轻,保存有完整的个体和精美的形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加之随处可见的地层剖面、沉积构造、地质地貌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地质景观,并且交通较为便捷,开发程度相对较高,是不可多得的进行科普教育和地质学旅游的理想场所。而且随着我国对地质景观保护观念的加强,截止至2014年3月,国土资源部一共公布七批共240家国家地质公园,标志我国地质公园建设和地质遗迹的保护达到了新的高度。

2、国家矿山公园

矿业遗迹是非常珍贵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最好证据,具有巨大的科学研究和文化学术价值,所以要对矿山遗迹进行保护,要以矿业遗迹和地质景观为核心内容,并与人文资源相结合,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和开发模式,打造具有我国特色的矿山公园。而且,建设国家矿山公园可以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矿业遗迹资源,对加强矿山生态恢复与环境治理,和推进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经济转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为了保护重要的矿业遗迹,促进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使得传统依赖矿产资源作为经济支柱的矿业城市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已经开始大力建设国家矿山公园。截止2014年3月,国家已批复建设72个国家矿山公园,其中已经开园的有23家,标志着我矿业遗迹的保护和矿业城市的健康转型都有了新的方向。

3、建设与模式研究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在空间分布上属于凝聚型,受中国大地构造控制,形成了东部沿海带、武夷山带、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带、环青藏高原带、秦岭带、南岭带6个集聚带,而且我国地质公园的开发程度与城市发展水平的空间耦合关系明显,但与区域经济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耦合关系。而且,目前我国地质公园系统的理论研究非常不平衡且极其薄弱,在开发过程中采用的多数是国外比较成熟的地质公园开发的模式和理论,国内自主研究的模式还很少,以笔者所在的广西为例,我们通过结合广西资源县猫儿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现状,对其进行旅游营销的SWOT分析,认为其要打造以喀斯特地形地貌为主的旅游营销的发展方向和营销策略, 加大对地质公园内部景观的打造和升华,以使地质公园其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据此,我国地质公园体制与机制创新研究等是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亟须加强的方面。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国内开发时间较长,开发程度相对较高的矿山公园有内蒙古巴林石国家矿山公园、黄石矿山公园、盱眙象山国家矿山公园和景德镇高岭国家矿山公园,但是在其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是管理的归属权,有的公园面积较大横跨了不同的行政区域,导致管理权不统一,同一个公园需要重复购买门票。其次是重视前期建设,后期管理懈怠:在部份国家矿山公园内,很多设施都出现了损坏并且无人维护,指路牌和地质景观的说明牌早已无法看清,园区内环境差,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感知和满意度。

我们认为,我國的地质公园的管理和发展离不开管理模式的创新,要建立一种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的产权管理机制,并且增加多学科专家队伍进行整体高度的规划。其次,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要依据科斯定理从“产权—效率”角度,构建覆盖全行业、全方位、权威的地质公园管理模式,将LAC(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理论引入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的管理与规划当中,这也为解决国家地质公园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中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4、展望与启示

综上所述,开发建设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矿山公园并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已经是管理者们达成的共识,对未来国家公园的良性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管理者们多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开发模式,联合高校和工矿企业等进行深入二次开发,使国家公园的开发和管理水平早日步入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中来。

参考文献

[1].齐武福,地质公园概念界定和类型划分研究,资源环境与工程,2011,25(2):163-166

[2].许涛,陈龙,田明中,地质公园旅游者的参与动力与受益模式研究,资源与产业,2011.13(2):127-132

[3].史晓翠,孔媛媛,马潇,黄金地质公园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33(1):83-85

[4].张楠,张蕾,张红娟.浅论矿山公园规划———以内蒙古巴林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四川地质学报, 2007:27(1): 44-46

[5].田双双,张丽琴,田燕燕,矿山公园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黄石矿山公园建设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25-7827

上一篇:局建设项目工作方案下一篇:鸡蛋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