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监督计划

2024-05-21

实验室监督计划(精选8篇)

篇1:实验室监督计划

*****有限公司

***年 监 督 计 划

****年的监督检查工作计划,重点应针对新上岗人员的操作技术、新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项目、检测工作中特殊检测项目、**区工程质量监督站安排的抽样、与外单位的对比任务、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山东省建筑工程监督总站下达的比对,应对其加强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内容包括:

标准:所使用的标准是否现行、有效

环境:相应的温度控制设施是否运行正常、是否控制在要求范围以内

设备:所选用的设备是否齐全,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在鉴定的有效期内选用的设备量程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设备使用记录是否详细

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和相关的资料,对所选用的标准、操作的方式方法是否

正确和熟练等。

记录:编制是否合理,要添写的内容是否连续和详细,能不能反应出整个的操作过程等。

报告:报告的内容是否和记录中的内容一致,所包含的内容是否具体、详细

编制人:批准人:

年月日

篇2:实验室监督计划

在《实验室认可准则》和《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对实验室的质量监督都有条款要求。其中,CNAS-CL01《实验室认可准则》第4.1.5 条g)“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校准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充分地监督” ;第5.2.1条 “当使用在培员工时,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第5.2.3条“在使用签约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第4.1.10条“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从以上条款可以看出,质量监督是实验室体系运行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实验室质量监督的定义

实验室质量监督是指,为了确保实验室内的检测/校准活动满足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所规定的要求, 对实验活动中的人员、设施、环境等影响实验数据的因素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它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管理者对检测/校准工作实施监管的一个重要渠道。质量监督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是在一个机构最高管理者的授权下开展的,是代表最高管理者实施质量监督的,是检测/校准全过程有效运行的保证。

二、实验室质量监督员的设置

对于综合性实验室而言,质量监督工作一般以质量监督网的形式展开,质量监督网由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监督员组成。质量监督员设置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水平:质量监督是一项技术性工作,质量监督员应由检测/校准领域中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各种检测/校准方法,并能够在工作中对不规范及不正确的工作进行识别、懂得如何评价检测/校准结果的人员组成。其专业知识要求其高于一般检测/校准、核查人员。

2.人员数量:实验室设置质量监督员的数量只是相对的,应以能够覆盖实验室所开展的检测/校准项目为准,根据检测/校准工作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只要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即可。不同的专业技术领域应设置不同的监督员,质量监督员一般占技术岗位人员数量的1/5至1/10。

3.任命形式:质量监督员通常是兼职的,一般由专业科室的主任或者熟悉本专业的技术骨干担任。质量监督员应由所在专业科室推荐、质量负责人审查、机构负责人批准后,以文件形式任命。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监督员的培训、指导、业务管理和考核。

三、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的实施过程及方式

实验室质量监督是对实验室的现状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记录、分析,它的特点是动静结合、随时随地。“连续的”一词即是指持续的或一定频次的。它需要一系列工作程序、监督计划、实施细则以及监督记录作为依据和支持。监督工作的实施一般包含以下步骤:

1.编制相关程序文件。其中应明确质量监督的目的、范围、职责、工作程序、文件依据、质量记录等。

2.制订质量监督计划。要使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就需对工作进行不断总结、细化,以质量监督工作计划的方式下达至质量监督员,确定当的监督内容、监督方式和监督要求等,各质量监督员可根据自身领域特点对的监督工作计划再进行细化,确保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此外,在做出计划的同时,还应随时结合当年具体的检测/校准工作,下达专项监督要求,使质量监督员在开展工作时依据充分,有侧重点,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3.编制监督记录。质量监督记录可以设计成表格形式,内容可包括监督时间、监督员、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结果、意见确认等。在每次监督活动后,都应有记录,都应进行评价,监督记录应详细而真实的反映当时的监督活动。

4.实施质量监督。监督员按计划实施监督,并详细填写监督记录表,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及潜在不符合,应及时与被监督部门沟通以确认。

5.监督结果的处理。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及潜在不符合,应按照管理体系文件的相关要求及时处理和反馈,采取纠正措施,制定预防措施,并进行跟踪验证。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监督结果加以收集、汇总、分析、报告、评价,并作为管理评审的意见输入相关文件,以确保体系不断改进。由于质量监督具有动静结合、随时随地的特点。因此质量监督方式多种多样,质量监督员在进行日常工作中,有权随时制止违反真实性、有效性、正确性的任何活动。对于发现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原始记录失真、报告/证书有误等情况,有权立即采取措施,当场纠正,监督中发现的偏离或问题,应及时记录下来,在每季度的质量管理会议上汇报,并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发生不合格的原因,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后要进行跟踪验证。在管理评审时,要将质量监督的内容形成报告输入评审内容中。这样,既纠正了当前的不合格,又防止了潜在不合格的再发生,形成了以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环。

四、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的范畴

质量监督的范围包括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尤其是检测/校准过程的重点、难点、疑点和易出错的环节,从各个环节和层面上对检测/校准质量进行监督、控制。

1.对检测/校准所使用的资源进行监督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方法资源、设备资源、环境资源等。

1)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在一线工作的人员。对人力资源的监督主要是监督他们是否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方法,是否形成了及时、准确、清晰、完整的记录。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在培人员和转岗人员要进行重点监督,加强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在此期间,质量监督员必须对其所从事的检测/校准工作过程进行监督,事后复核检查,从源头提高对工作过程的控制。

2)方法资源主要是指检测/校准的技术依据,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相关的作业指导书。对方法资源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为现行有效的版本并受控,当技术依据的版本发生变化时,实验室必须及时、正确地使用新方法,并进行确认。质量监督员有责任监督是否使用方法的最新有效版本,是否对新方法进行了宣贯学习、是否对进行必要的设备补充或更新以及更换作业指导书版本并开展必要的试验等。

3)设备资源主要是指用于完成检测/校准任务的装置及相关的辅助设备和设施。对设备资源的基本要求是功能正常,在有效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有完整的档案和及时的验收、使用、维修记录。此外,在使用前后对仪器设备进行功能检查、判断和记录是完全必要的,并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对需进行期间核查的设备应依据正确的方法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期间核查。质量监督员应监督相关人员按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4)环境条件是保证检测/校准质量的重要外部因素。环境条件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有温度的影响、湿度的影响、大气压力的影响、振动的影响、电磁干扰的影响、灰尘的影响、交叉污染等。不同的项目、不同的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质量监督员必须对可能影响检测/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环境条件的控制措施和控制结果进行监督。

5)样品管理的监督。监督检测/校准样品的交接、保管和检后处置,样品的制备及状态标识是否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进行管理。

6)标准物质的监督。标准物质是否按照规定的条件保存,是否使用证标准物质或是否能溯源到国家基准,标准物质在使用前有无溯源验证,使用是否有记录等。

2.对检测/校准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对资源进行监督是对检测/校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的基础,而检测/校准的全过程则是影响检测/校准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是质量监督的重点,也是质量监督的难点。

对检测/校准全过程监督时,质量监督员应抓住重点环节进行,因为检测/校准过程错综复杂,重点环节也要据实际情况确定。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一些方面:如人员业务素质、项目操作复杂程度、仪器设备操作的难易程度、环境条件或其他干扰量的影响、客户的特殊需求、检测/校准的性质(常规的、仲裁的、验收性质的、内外部质量控制)等等。

对全过程进行监督时,质量监督员要善于依据实际情况,抓住对检测/校准结果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或环节进行监督,通常情况下,应对检测/校准的实施阶段进行监督,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不限于)着手:①实际操作是否正确规范(包括设施、设备的操作等);②是否严格按作业指导书操作;③所使用的试剂、器皿、仪器设备、标准等是否符合要求;④是否采取一定的质控手段,质控手段应用是否正确合理;⑤检测/校准过程中环境条件是否满足项目或设备的要求;⑥原始记录填写是否及时、正确等。

3.对检测/校准结果——报告/证书进行监督

报告/证书是检测/校准过程的结果,也是我们通常说的产品,是具有一定法律效率的质量凭证。报告的规范与否体现了一个检测/校准机构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是一个单位对外树立的一面旗帜。

1)判断一份报告/证书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检测/校准报告/证书一般包括满足准则要求的全部信息、检测/校准的数据(特殊情况下包含测量不确定度)及结果判断依据三部分内容。质量监督员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数据上,即报告/证书的数据与原始记录数据的一致性、数据计算的正确性、不确定度分析的准确性等。

2)报告/证书除了提供各种客观、真实、准确的数据外,还要提供客户关心的与数据的公正性、科学性与可靠性密切相关的信息。

3)报告/证书的质量,除了信息要完整、数据要可靠、结论要准确外,还要注意文字打印质量、装订质量等。质量监督应遵循PDCA 循环的工作程序,重点在“检查”这个阶段,要做到三勤,即勤检查,勤指导,勤改正,只有在检查中及时发现问题,才能采取纠正措施彻底整改,使检测/校准过程和结果满足规定的要求。

五、结束语

实验室的质量监督,是内部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实验室产品质量满足要求的重要手段,也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难点。实验室应充分认识到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发挥质量监督员的作用,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工作质量,满足客户和准则的要求。篇二:实验室质量监督计划(1114字)

目的为贯彻质量方针,确保本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制定本计划。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质量控制和品质控制工作。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质量保证和品质控制工作计划,并对质量控制和品质控制结果进行评价。

3.2质检部负责组织质量保证和品质控制工作的实施。3.3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测人员的技术考核。

3.4设备管理员负责制定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并负责实施。3.5资料管理负责检测标准、规范等文件的跟踪查新。3.6检测人员负责质量保证和品质控制工作的实施。3.7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质量保证和品质控制工作的实施。3.8总经理负责审批质量保证和质量保证工作计划。

4.工作要求20XX质量目标:检测报告正确率为≥98%,报告及时率≥98%;客户满意度≥95%,客户投诉率≤1%;重大事故率为0,质控数据准确率≥98%,计量器具周检率为100%。

4.1实验室内质量保证和品质控制

4.1.1人员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每半年对在岗检测人员进行一次技术考核。

4.1.2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4.1.2.1仪器设备按照规定的要求定期进行检定/校准,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至少进行一次核查(一般一年一次),期间核查必须按计划进行,核查方法见各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4.1.2.2每3个月对有机标准物质核查一次,每半年对无机标准物质核查一次。4.1.3玻璃仪器质检部每月对实验用玻璃仪器进行随机抽检,每批抽取3%,每次抽检不得少于5个。

4.1.4实验用水检测人员参照《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20XX)对实验用水进行检验,每天对可检验指标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4.1.5方法本实验室使用的检测方法,必须是国际、国外和国家发布的标准方法,资料管理员每半年对标准进行一次跟踪查新,确认使用现行有效的方法。

4.1.6环境条件控制本实验室配置符合实验要求的环境条件控制设施,检测人员应每日对所负责区域进行控制和记录。

4.1.7每次测定样品时必须同时进行空白平行试验。

4.1.8凡有标准样品的项目,每一年至少组织一次标样考核和一次实验室内比对(包括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等)。

4.1.9所有用校准曲线定量且斜率稳定的项目,须在每批次样品测定时,对曲线进行核查或重新绘制校准曲线。4.1.10检测人员自控:检测每一项目时,应带品质控制样品(或标样)进行平行质控。4.1.11质检部每周随机抽取5%的样品进行密码(或用标样)平行或密码平行加标的测定。当样品少于10个,至少应抽取1个。

4.1.12每两月对可保留样品进行一次抽检,每次至少抽检一个项目。河南省新世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实验室 20XX年元月10日

篇三:实验室质量监督计划(1050字)

目的

为贯彻质量方针,确保本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制定本计划。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QA和QC工作。3.职责

3.1 质量经理(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QA和QC工作计划,并对QA和QC结果进行评价。

3.2 质量部负责组织QA和QC工作的实施。

3.3 技术经理(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测人员的技术考核。3.4 设备管理员负责制定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并负责实施。3.5 资料管理负责检测标准、规范等文件的跟踪查新。3.6 检测人员负责QA和QC工作的实施。3.7 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QA和QC工作的实施。3.8 总经理负责审批QA和QC工作计划。4.工作要求

20XX质量目标:报告合格率为≥98%,报告及时率≥98%;客户满意度≥95%,客户投诉率≤1%;重大事故率为0,质控数据合格率≥95%。4.1 实验室内QA和QC 4.1.1 人员

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每半年对在岗检测人员进行一次技术考核。4.1.2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4.1.2.1仪器设备按照规定的要求定期进行检定/校准,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至少进行一次核查(一般一年一次),期间核查必须按计划进行,核查方法见各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4.1.2.2 每3个月对有机标准物质核查一次,每半年对无机标准物质核查一次。4.1.3 玻璃仪器

质量部每月对实验用玻璃仪器进行随机抽检,每批抽取3%,每次抽检不得少于5个。4.1.4 实验用水

检测人员参照《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20XX)对实验用水进行检验,每天对可检验指标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4.1.5 方法

本实验室使用的检测方法,必须是国际、国外和国家发布的标准方法,资料管理员每半年对标准进行一次跟踪查新,确认使用现行有效的方法。

4.1.6 环境条件控制

本实验室配置符合实验要求的环境条件控制设施,检测人员应每日对所负责区域进行控制和记录。

4.1.7 每次测定样品时必须同时进行空白平行试验。

4.1.8 凡有标准样品的项目,每一年至少组织一次标样考核和一次实验室内比对(包括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等)。

4.1.9 所有用校准曲线定量且斜率稳定的项目,须在每批次样品测定时,对曲线进行核查或重新绘制校准曲线。

4.1.10 检测人员自控:检测每一项目时,应带QC样品(或标样)进行平行质控。4.1.11 质量部每周随机抽取5%的样品进行密码(或用标样)平行或密码平行加标的测定。当样品少于10个,至少应抽取1个。

篇3:如何做好实验室内部质量监督工作

质量监督是为了确保实验室内的检测活动满足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所规定的要求, 对实验活动中的人员、设施、环境等影响实验数据的因素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它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也是管理者对检测工作实施监管的一个重要渠道。质量监督不是一种个人行为, 它是在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的授权下开展的, 是确保检测全过程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质量监督是质量控制环节的方法之一, 根据实验室评审准则等文件的规定, 实验室应当设立监督人员, 由监督人员对检测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监督。

1 任命监督人员

根据实验室评审准则等文件的规定, 实验室应当设立监督人员, 并在管理体系文件中规定监督人员的职责、工作要求和程序、实施监督的正式性记录和结果, 以及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不符合”工作的处理意见等。监督人员应当能够胜任监督工作的需要, 由熟悉各项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担任, 并由实验室予以任命。监督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保证最终结果的质量。

人员素质与水平对实验室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实验室的水平高低优劣,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与水平。此项规定从人员配备上说明了实验室要做好质量监督需要开展工作, 只有在关键岗位上配备最强的力量才能切实地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 确定详细的监督计划

监督工作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重要方式, 要将监督工作贯穿于全年的检测工作中。实验室应该根据自身、行业、季节等特点, 结合日常工作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监督工作可按月开展、按季度开展或者更频繁。将质量监督的内容列出, 按照计划实施, 可以确保监督工作有效开展。这些计划应该在年初由任命的监督人员根据全年工作计划以及以往工作经验制定、在年中进行修订, 由质量负责人负责审批通过。

3 对重点环节进行监督

对于某项工作或者工程来说, 总有一些关键节点和关键阶段, 这些关键点工作成效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项工作的成败,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同样如此。检测过程是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的主要过程, 影响因素很多, 包括人员、设备、环境条件、检测方法、测量的溯源等。具体而言应当对检测的现场和操作过程、关键的环节、主要的步骤、重要的检测任务以及标准更新、人员交替、设备变化等情况下应进行重点监督。

4 当发现不符合工作时, 应及时采取措施

在监督过程中, 当发现检测工作出现偏离, 影响检测数据和结果时, 监督人员应当令其终止检测工作, 并予以记录。在确认了不符合工作时, 应采取纠正措施;在确定了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时, 应采取预防措施, 以减少类似不符合工作发生的可能性。分析已产生不符合工作的原因或在管理体系、检测工作中出现偏离的原因, 消除并防止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确定必要的改进机会和潜在不符合原因, 减少出现此类不符合的可能性, 并利用改进的机会改进管理体系。

5 确保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发现问题的同时, 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也能使工作从不正确的轨迹中纠正回来。实验室应当由监督员根据《纠正措施程序》或相关程序文件的要求, 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有效性。有关人员对不符合工作进行整改后, 监督员还要对其进行跟踪检查。经跟踪检查验证合格后, 做好资料归档工作。

6 质量监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1) 在实际工作中, 可能会出现质量监督人员开展工作依据不充分、随意性大的问题, 造成了一些质量问题未被及时发现和解决。对此, 应适时对质量监督员进行培训, 使其能明确和掌握监督的要求;

2) 质量监督的内容可以不局限于年初制定的监督计划, 监督的方式也可以是动态静态相结合。动态监督是指随时随地的、预先不通知的、对人员现场的检测过程监督, 属于日常监督的项目, 如新进人员等。静态监督是指有计划的对人员的检测过程实施监督;

3) 质量监督和其他工作一样, 需要留有记录, 记录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设计成表格形式, 内容包括有时间、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结果是否符合等。在每次监督活动后, 都应有记录, 都应进行评价, 记录及评价都应及时, 不可将工作滞后。监督记录应该详细且真实的反映监督活动。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应按照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及时处理和反馈, 采取纠正措施, 制定预防措施, 并进行汇总分析, 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4) 实验室还应对质量监督员平时的监督记录内容、详细程度、反馈方式提出要求并适时检查和指导, 以进一步促进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落实。

7 结论

对不符合要求和规定的工作予以纠正, 对可能造成不符合的原因加以预防;持续地改进、不断提高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保证检测数据、结果的质量, 是实验室追求的目标, 也是管理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质量控制是一个实验室的核心工作, 对我们的工作而言, “量”固然是反映工作成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我们也决不能忽视“质”这个因素, 只有将“质量”结合到一起, 所有开展的工作才是最有成效、也最受用户单位满意的。

摘要:质量控制是一个实验室的重要工作内容, 为了确保实验室所出具的结果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各实验室加强内部控制、做好日常的质量监督工作也就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就如何做好实验室内部质量监督工作进行说明。

关键词:建设工程,实验室,质量控制,质量监督

参考文献

篇4:实验室如何开展质量监督

关键词:质量监督;监督员;定期监督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6-0000-01

实验室人员是实验室的第一资源,只有人员控制好了,才能确保实验室的产品(数据和结果)的正确、可靠,因此,对人员的监督是实验室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检测质量满足要求的重要手段。

一、质量监督的定义及认可准则要求

(一)质量监督定义

为了确保满足规定要求,对过程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在这里:规定的要求是指法律法规规定、标准要求、顾客要求、合同要求、法定管理机构要求、认可机构要求、实验室的管理要求等都是规定要求。“连续的”是指持续的或一定频次的。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二)认可准则对实验室质量监督的要求

(1)准则4.1.5g):熟知检测和/或校准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和校准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足够的监督;(2)准则5.2.1:使用在培员工时,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3)准则5.2.3:验室应使用长期雇佣人员或签约的人员。在使用签约人员和额外技术人员及关键的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并依据实验室的质量体系要求工作。

二、质量监督的目的

质量监督的目的是确保实验室人员具有所从事检测/校准工作的初始能力和持续能力,满足规定要求,并关注隐含的需求和期望,从而从最终的满足顾客,到超越顾客的期望。

因此,实验室的质量监督不仅仅关注“符合不符合”,对已发现的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更要对于合格的方面也应寻求改进的机会。

实验室监督的重点是人员的技术能力,包括:新方法的设计开发能力;设备的操作能力;检测和/或校准和(或)校准方法(包括校准方法和非标准方法)的使用能力;不确定度评定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

三、怎样做到“足够的”监督

(一)监督人员能力和专业知识足够

实验室的质量监督主要是技术质量监督,就专业知识而言,对监督人员的资质要求应高于一般检测和/或校准/校准、核验人员。条件许可的话,最好由高一层次的人员对低一层次的人员实施监督,至少应由符合上述条件的同一层次的人员担当监督。

(二)监督人员数量应足够

为确保监督的覆盖面,监督人员和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数量之比一般在5:1—10:1之间。

(三)监督人员的权力足够

实验室应赋予监督人员一定的权利,例如当场指出问题,责令立即改正;当不符合工作的处置发生困难时,可以直接向质量主管或技术主管报告,以便对不符合工作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果报告/证书存在问题,可予以扣发等。

(四)监督人员的工作岗位应有利于监督工作

监督人员应工作在检测和/或校准现场,以利于掌握最新动态,了解技术操作环节中的难点,及时发现过程控制中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对连续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实施有效的质量监督。

总之,监督的程度、性质和水平应考虑到检测和/或校准人员的资格、经验、培训和技术知识以及所承担的检测和/或校准。

四、质量监督计划

实验室质量监督是有计划的活动,实验室每年应对监督的重点内容作出计划安排,监督应有一个部门负责,该部门应负责监督实施,监督结果的收集、汇总、分析并报告结果。监督结果可作为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输入。

监督包括检测校准全过程(从抽样或送样到数据和结果出具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五、实验室监督的种类

(一)定期监督

定期监督是针对已有项目和已有校准/检测人员所开展的,并覆盖主要的领域和人员。定期监督应制订严密的计划,内容包括监督的项目,适用的标准,人员和时间等。

(二)不定期监督

不定期监督是实验室人机料法环发生变化进的监督,包括的但限于以下情况:(1)新人员(在培人员5.2.1、新上岗人员、短期聘用人员等5.2.3);(2)新项目(新扩项的项目);(3)新设备(新进设备初期使用阶段);(4)新标准(包括标准变更后);(5)新环境。

(三)特殊监督

特殊监督是有重大异常发生时进行的监督,包括但不限于:(1)客户有特殊要求时;(2)PT不满意时;(3)质量仲裁或质量鉴定时;(4)客户投诉〈抱怨〉时;(5)偏离时(顾客要求或实验室需要时)等。

六、实验室质量监督应注意的问题

认可准则4.1.5g)条对监督人员的要求主要是专业技术方面的,监督员通常是该领域的技术专家。监督人员通常是兼职的,当专业科室主任的技术能力满足要求时,也可以同时担任监督人员;如果专业科室主任无力承担(例如出于工作量、需要更多专业技术等原因),也可由熟悉本专业的技术骨干(例如从事本专业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高工)担当。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专业科室主任被授权担任监督人员,但由于他们承担的工作量较为繁重,监督工作会受到冲击,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有的实验室授权其他一些人员为监督人员,但由于他們的技术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同时缺乏足够的组织资源,无力对不符合的工作实施监控,这些都会对监督的有效性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2006.

[2]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52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S],2006.

篇5:如何做好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

0 引言

质量监督的定义是,为了确保实验室内的检测活动满足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所规定的要求, 对实验活动中的人员、设施、环境等影响实验数据的因素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它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同时也是管理者对检测工作实施监管的一个重要渠道。质量监督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是在一个单位最高管理者的授权下开展的,是代表最高管理者实施质量监督的,是检测全过程有效运行的保证。

在《实验室认可准则》和《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对实验室的质量监督都有条款要求。其中,CNAS-CL01《实验室认可准则》4.1.5 g)“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校准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充分地监督” ;第5.2.1条规定 “当使用在培员工时,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第5.2.3条规定“在使用签约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实验室资质认定准则》4.1.10“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实验室质量监督员的设置

对于综合性实验室而言,质量监督工作一般以质量监督网的形式展开,质量监督网由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部门、检测部门的质量监督员组成。质量监督员设置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员的数量:实验室设置质量监督员的数量,应以能够覆盖实验室所开展的检测项目为准,根据检测工作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只要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即可。不同的专业技术领域应设置不同的监督员,质量监督员一般占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数量的5%~10%。

2)监督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质量监督是一项技术性工作,质量监督员应由检测领域中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各种检测方法,并能够在检测工作中对不规范及不正确的方法进行识别的人员组成。其作用是对检测工作人员的检测过程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确保工作质量。就专业知识而言,要求其高于一般检测、核查人员。

3)监督员的任用:监督员通常是兼职的,一般可由专业科室的主任或者熟悉本专业的技术骨干担任。质量监督员应由所在科室推荐、质量负责人审查、机构负责人批准后,以文件形式聘任。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监督员的培训、指导、业务管理和考核。2 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的实施

实验室质量监督就是为了满足规定的要求,对实体的现状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它的特点是动静结合、随时随地,但这并不意味着监督是随意的、没有计划性的,“连续的”一词即是指持续的或一定频次的。它需要一系列工作程序、监督计划、实施细则以及监督记录作为依据和支持。监督工作的实施一般包含以下环节:

1)编制相关程序性文件,明确质量监督的职责分工、质量监督工作的流程和要求、质量监督中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及改进的机会。

2)制订质量监督计划。由于质量监督工作比较难以量化,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质量监督人员开展工作依据不充分、随意性大的问题,造成了一些质量问题未被及时发现和解决。要使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就需要对工作进行不断的总结和细化,最好以质量监督工作计划的方式下达至质量监督员,确定监督内容、监督方式和监督要求等内容,各质量监督员可根据自身监督的领域特点对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计划进行细化,确保可操作性。此外,在做出计划的同时,还可结合具体的检测工作,下达专项监督要求,使质量监督员在开展工作时依据充分,有侧重点,保证质量监督工作不流于形式。

3)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编制监督记录表。质量监督和其他工作一样,需要留有记录,记录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设计成表格形式,内容包括有时间、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结果(是否符合)等。在每次监督活动后,都应有记录,都应进行评价,监督记录应该详细且真实的反映监督活动。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应按照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及时处理和反馈,采取纠正措施,制定预防措施,并进行汇总分析。

4)监督员按计划实施监督,并详细记录活动的内容;对发现的不符合和潜在不符合项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及时处理和反馈。

5)质量管理部门对监督结果加以收集、汇总、分析、报告、评价,并作为管理评审的意见输入相关文件。

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完整的反馈途径和闭环措施,必要时可直接向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汇报,并在管理评审质量监督汇报中加以说明。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的范畴

质量监督的范围包括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尤其是检测过程的重点、难点、疑点和易出错的环节,从各个环节和层面上对检测质量进行控制。3.1 对完成检测所使用的资源进行监督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方法资源、设备和设施资源等。

1)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在检测一线工作的人员。对人力资源的监督主要是监督他们是否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并形成了及时、准确、清晰、完整的记录。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在培人员和转岗人员要进行重点监督,加强岗前培训,事前交底,工作过程监督,事后复核检查,从源头提高对工作过程的控制。

2)方法资源主要是指检测的技术依据,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相关的作业指导书。对方法资源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为现行有效的版本并受控,当技术依据的版本发生变化时,质量监督员有责任提醒并指导组织学习、开展必要的试验:进行必要的设备补充或更新以及更换作业指导书的版本。

3)设备资源主要是指用于完成检测任务的检测装置及相关的辅助设备和设施。对设备资源的基本要求是功能正常,在有效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有完整的档案和及时的使用、维修记录。此外,在使用前后对仪器设备进行功能检查、判断和记录是完全必要的,并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质量监督员应监督相关人员按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

4)环境条件是保证检测质量的重要外部因素。环境条件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有温度的影响、湿度的影响、大气压力的影响、振动的影响、电磁干扰的影响、灰尘的影响等。不同的检测项目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质量监督员必须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产生影响的环境条件的控制措施和控制结果进行监督。

5)样品管理的监督。监督检测样品的交接、保管和检后处置,样品的制备及状态标识是否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进行管理。

6)标准物质的监督。标准物质在使用前有无溯源验证,使用是否有记录等。3.2 对检测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对资源进行监督是对检测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的基础,而检测的全过程则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是质量监督的重点,也是质量监督的难点。

1)在检测的全过程,质量监督员只能抓住重点环节进行监督,重点环节应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实际情况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有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有仪器设备操作的难易程度、有环境条件或其他干扰量的影响、有客户的特殊需求、有检测的性质,如常规检测、仲裁检测、验收检测等。质量监督员要善于依据实际情况,抓住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的因素或环节进行监督。

2)通常情况下,应对检测的实施阶段进行监督。检测实施阶段主要是指检测人员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执行,并及时、准确地做好检测的原始记录。

3)检测的过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完成此过程所需时间的长短也是因人的熟练程度而异,因被测对象的技术要求不同而异,因方法的难易程度和设备自动化程度的高低而异等。我们不能从时间的长短判断质量的优劣,过程服务于结果,时间服务于质量,这是我们实现过程控制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质量监督员所必须遵守的一条工作原则。

3.3 对检测结果(检测报告)的质量进行监督

检测报告是检测过程的结果,也是我们通常说的产品。产品的质量反映了一个单位质量管理的水平,也是一个单位对外树立的一面旗帜。

1)检测报告一般包括满足客户需求的全部信息、检测的数据及测量不确定度或结论三部分内容。质量监督员工作的重点应放存数据上,即检测报告的数据与原始记录数据的一致性、计算数据的正确性、不确定度分析的准确性。

2)检测报告除了提供各种客观、真实、准确的数据外,还要提供客户关心的与数据的公正性、科学性与可靠性密切相关的信息。

3)检测报告的质量,除了信息要完整、数据要可靠、结论要准确外,还要注意文字打印质量、装订质量等。

质量监督应遵循PDCA 循环的工作程序,重点在“检查”这个阶段,要做到三勤,即勤检查,勤指导,勤改正,只有在检查中及时发现问题,才能采取纠正措施彻底整改,使检测过程和结果满足规定的要求。

篇6:关于实验室资质认定定期监督检查

“缺陷项”的整改报告

实验室资质认定定期监督检查组:

2012年3月22日,实验室资质认定定期监督检查组对我中心实验室资质认定进行了定期监督检查,提出2条缺陷项,我中心制发了《关于落实实验室资质认定定期监督检查“缺陷项”整改的通知》,于3月23日由中心主任、技术负责人***同志主持召开相关人员会议落实整改措施,做到任务科室、责任到人头,规定时间,由内审员跟踪验证,统一验收。现将整改结果报告如下:

一、整改情况

由质量负责人向各科室发出了定期监督检查缺陷项记录,各科室写出了纠正措施实施计划,完成后填写纠正措施报告,共整改2个项目。

(一)1.7条

1、定期监督检查缺陷项:无质量监督计划。

2、整改措施:制定定质量监督计划。

(二)3.3条

1、定期监督检查缺陷项:检测原始记录更改不规范。

2、整改措施: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熟悉检测原始记录更改的要求和方法,修正检测原始记录更

改不规范的文件资料。

二、跟踪验证

整改完成后,质量负责人组织中心内审员对所有整改项目进行了逐一检查,审核资料,跟踪验证,做到了审核人员与被审核部门无关,完成了缺陷项的项目(资料附后)。

我们经过中心相关科室的共同努力,完成了整改项目,敬请***实验室资质认定定期监督检查组的领导和专家验收。如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篇7: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

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

环境监测工作注重质量控制,而监督环节对保证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是不可或缺的.本人就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进行了探讨.

作 者:任少梅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环境保护局,广东,广州,510000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15)分类号:X8关键词:监测 监督 质量

篇8:实验室监督计划

关键词:疾控机构,实验室,量,监督

进年来, 为了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 促进实验室更好的发展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越来越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实验室选择按照实验室认可准则 (ISO/IEC 17025:2005) [1]的要求建立了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 某些活动及其结果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偏离规定的现象, 因此, 必须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质量监督是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重要环节, 是实现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基本手段之一, 同时也是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难点。本文依据实验室认可准则, 对疾控机构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进行简要的分析。

1 质量监督的含义

质量监督是指为了确保满足规定的要求, 对实体的状况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 并对记录进行分析[2]。这就是说, 为了确保法律法规、标准、合同等规定的要求, 对实体的质量状况进行持续的或一定频次的监视和验证, 并对记录即为已完成的质量活动或得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 进行分析的活动过程才是质量监督。

实验室认可准则中关于实验室质量监督的规定有:①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 对检测和校准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充分地监督;②当使用在培员工时, 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③实验室应使用长期雇佣人员或签约人员。在使用签约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 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 并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工作。

2 质量监督的对象

从质量监督的定义可见, 质量监督的对象是实体。实体包括组织、过程、人员、体系、产品等, 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具体到检测实验室, 从实验室认可准则可以看出主要是针对人员的监督, 即检测人员、签约人员和额外技术人员及关键的支持人员, 尤其是培人员的监督。另外, 对实验室的其他人员如样品管理人员、合同评审人员、设备采购人员、报告发放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等也应实施必要监督, 但重点应关注检测人员。

实验室监督的侧重点是人员的技术能力, 包括:新方法的设计开发能力;设备的操作能力;检测方法的使用能力;识别环境条件和设施的需求能力;样品识别、标识及制备能力;试剂或消耗性材料的制备能力;抽样能力;不确定度评定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

3 质量监督的实施人员

质量监督由质量监督员进行实施。实验室应根据专业范围配备足够的具有一定工作经历、资历和素质、熟悉方法和程序、懂得结果评价的监督员, 从管理学角度讲1名管理者可以较好的管理8~12人, 所以监督员应当是员工的8%~12%[3]。质量监督员应由实验室管理者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进行任命, 以赋予其足够的监督权利并明确其职责。

4 质量监督的时机, 包括

检测过程的关键控制点、控制环节;实施新标准、新方法 (包括标准变更) 时;方法偏离时;操作难度大的样品、参数时;新设备或修复后的设备以及无法进行期间核查的设备使用时;出现临界值时;新的检测项目开展时;首次分包时; 顾客投诉 (抱怨) 时等。

5 质量监督的内容, 包括

人员资格及资格保持;熟悉作业指导书程度及执行情况;检验规程的符合性;设备操作情况;环境、设施的符合性;样品标识情况;样品制备及试剂和消耗性材料的配置情况;抽样计划及执行情况;原始记录及数据的核查情况;数据处理及判定;不确定度评审情况;结果报告的出具情况等。

6 质量监督的方法

实验室的质量的监督应侧重于现场监督的方法, 例如: 对检测原始记录或结果报告的常规核查, 以确保符合有关法规、实验室的程序、合同要求等;现场目击检测。应由具有相应技术能力并独立于检测工作的人员客观地进行;观察仪器设备操作;观察环境条件设施是否调整到规定要求;观察是否按作业指导书操作;观察样品制备 (试剂和消耗性材料的配置) 的符合性;观察数据处理及判定;观察抽样方法及其操作的符合性;观察上岗人员的资格确认和资格的保持;观察样品标识等。

7 质量监督的结果

每次监督情况都应详细进行记录, 包括监督的内容、发现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监督的有效性评价等。每年度结束应将全年的质量监督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价, 形成质量监督报告输入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 为实验室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体系的适应性调整提供依据。

8 质量监督与内部审核的关系

质量监督和内部审核都是实验室主动采取的有计划的发现和纠正不符合的有效手段, 质量监督发现的问题在年终内审时应进行跟踪审查, 内审时发现的某些不符合可以列入下一年度的质量监督计划中, 二者可以互为输入, 同时二者具有明显区别:a.目的不同:质量监督是检查实验室的人员技术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内审是对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进行审查;b.核查范围不同:质量监督一般针对具体的、局部的人员或过程;内审是对管理体系中全要素、全部门、全区域的审核 (但可分次, 每年覆盖一遍) ;c.实施人员不同:质量监督由符合条件、具备能力的质量监督员实施;内审由质量负责人组织, 由经过专门培训考核合格的内审员实施;d.时机和频次不同:质量监督是持续的, 在日常工作中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内审通常每年进行1次, 必要时追加;e.性质不同:质量监督策划、实施于不符合之前, 偏重于“预防”;内审是对已存在的不符合进行的大检查, 偏重于“查错”。

9 注意问题

认可准则中要求进行“充分的监督”, “充分”的含义应包含充分性和有效性。而笔者在多年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发现, 许多疾控机构实验室对质量监督工作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 更有实验室为了应付实验实认可现场评审而编写虚假的质量监督记录。实验室要做到“充分”的监督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9.1 监督人员具有足够的权力 实验室应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赋予监督人员足够的权利, 例如当场指出问题, 责令立即改正;当不符合工作的处置发生困难时, 可以直接向质量主管或技术主管报告, 以便对不符合工作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果报告/证书存在问题, 可予以扣发;对纠正措施效果不满意的, 可以通过和相关人员沟通, 提出整改建议等。

9.2 监督人员的工作岗位应有利于监督工作 监督人员应工作在检测现场, 以利于掌握最新动态, 了解技术操作环节中的难点, 及时发现过程控制中的问题并予以纠正。若条件许可, 最好由高一层次的人员对低一层次的人员实施监督, 至少应由符合上述条件的同一层次的人员担当监督。

值得注意的是, 监督人员通常是兼职的, 有的专业科室主任被授权担任监督员, 但由于他们承担的工作量较为繁重, 监督工作会受到冲击, 流于形式, 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有的实验室授权其他一些人员为监督员, 但由于他们的技术能力不能满足要求, 同时缺乏足够的组织资源, 无力对不符合的工作实施监控, 这些都会对监督的有效性造成影响。

9.3 完善实验室质量监督机制 a.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年度质量监督计划;b.监督应有一个部门负责, 该部门应负责组织监督实施, 监督记录的收集、汇总、分析并对监督有效性进行评价, 监督结果应作为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输入;c.对每一名质量监督员应明确其职责和权利, 对其监督的范围和频次应进行详细规定, 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进行记录, 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或预防措施;d.为充分调动监督员的积极性, 可以由技术管理层或质量负责人对每个监督员的监督情况进行评定, 对那些及时有效的监督工作予以适当奖励或表彰, 对责任心不强、工作流于形式的监督员及时予以更换。

参考文献

[1]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2]黄涛.实验室的质量监督, 电子质量, 2006 (2) :42-45.

上一篇:和谐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下一篇:试验员安全质量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