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正能量作文记叙文

2024-04-29

高二正能量作文记叙文(共15篇)

篇1:高二正能量作文记叙文

看到题目的时候,突兀的想起来曾经安慰一位好友,我拍着他的肩膀一遍遍对他说,“没事的,没事的”,可他却推开我的手,回瞪我一眼:“你说没事就没事啊。”

他眼里都是泪光。

那一秒钟,我才在茫然里突然意识到,对一个正在掉入底谷的人而言,用“正能量”三个字试图挽救他于深渊,太过残忍。

到底什么是正能量?当这个词如一场暴雨一样席卷入世,你想在古往今来中寻找它的影子,无非生疏的扣以“乐观向上”、“积极”一样,不着痛痒。

因为不着痛痒,如隔岸观火的世人便草率而漫不经心的用它约束身边芸芸众生,亦仿佛一人悲喜即可以撼动社会之树——真好,你我便不再如蚍蜉。于是当朋友只想放声大哭的时候,我却要他顶住,不管他眼中浸满了多少泪水,有多少无声无息和无助;于是当亲近的人因烦恼而身心俱疲风尘仆仆,你却要他眉眼含笑的把所有情绪咽食下肚。于是才有了“完美受害者”,网络暴力中才多了情绪发泄便是罪大恶极这样的条目。

可是明明,你我都心知肚明,正负能量可从来不如此浮浅含糊。

古书中未曾记载,可我们依然还是能想见,当苏轼写下“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为了因”时如何字字诛心肝肠寸断;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诀别书中,你我之后日日称颂那个十六岁少女的果敢和正气,可是这“眼泪多过微笑的雾都”,一字一句,在坚定中澎湃着痛苦;我那个朋友最终也站起来了,在痛苦过一场之后,那天他发微信告诉我,而我仿佛看见满城的阳光,都稀稀疏疏在他的肩上。——而牙牙学语尚不懂事的孩子,我在它干净如林溪的眼里从未寻得痛苦,可那赤色的笑容,亦仿佛于“正能量”三个字形同陌路。

世人在对“正能量”三个字以极完美主义追求中,独独排却了“情绪”二字,也忘记了正能量到底深邃到需要长久领悟,而非一瞬一间便高下判定、云泥殊途。

到底什么是正能量?我想,是苏轼经历一生风雨后依然写出“此心安处是吾乡”;是仓央在千万种压力之下,却敢明媚快意的唱着“我是拉萨街头最美的情郎”,是我允许你崩溃疯狂,冲进雨里大哭一场,可是明天,雨停之后,记得开窗看看太阳;是面对这尘世千万种失望,却有在失望中享受人生独一份的风光。是你,我,我们,在一切崩盘后大病一场,然后久病成医,再重新走出医院的病房。

从小处,正能量是笑对一次次跌宕,但在跌宕前,也敢于肝肠寸断的情绪一场。从大处,是看过人世风光并深爱,而在那之前,先理智的对人世失望。——想起曾经看见过的一张图,人站在书堆上,书少,所见是鸟语花香万物皆好,再多一点,是黑暗肮脏,可再多再多,便又是另一番春和景明、浩浩汤汤。我想,最初那个不经历黑暗的不叫正能量,正能量是那站在最高的书堆上,指点鸿鹄万里翱翔。

以荷尔林德品苏子的一段话作结:“大凡思想深邃者,都能在细微处见着生机盎然”。

大凡正能量者,皆在世事沉浮后,见这世界之生机盎然。

篇2:高二正能量作文记叙文

严于律己是传统文化下的家风。司马光是一位优秀的史学家,更是一位优秀的父亲。他严于教子,严格地对待他的儿子,培养他们自律的能力。最终,在传统优秀家风的熏陶下,他的儿子们都功成名就,他自己也写出《训俭示康》这样好的书籍。

世人都这样评价他的儿子:“以致世人之途观客止,虽不识皆可知司马氏子也。”如此可见,一个好的家风必将影响一代人,更能反映当量的文化风气与教养。从司马光来看,他生活的时期文化虽称不上鼎盛但也无比繁荣,家风文化,从那时就已经悄然涌入各家各户,成为一道良好的家风风景,文化风景。而家风,虽无形似有形,就这样代代传承,成为精神文化的坚立支柱。传统文化下的社会,每个人都本分且自立,于是,严于律己的家风在社会盛行。

坚强勇敢是抗日情感下的家风。吉鸿昌,抗日英雄,其父在临去世前告诫他要勇往直前,不畏强敌。他谨遵父亲教导,杀敌无数,在39岁时被捕并壮烈牺牲,这便是家风的力量,这便是家风的精神!每个不同时代背景下必有不同家风文化。在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的民族感空前变得强大起来,家风自然就涉及到爱国抗日的特点,成为人们心中不倒塌的情感与力量。

家风传递的除了文化精神外更有能量!在如今的社会中,或许我们更需要这样正能量的家风,当时的社会中,纵使有机关枪扫射,或是有敌机狂轰烂炸,中国人还是挺起了他们不屈的脊梁!家风传递的文化精神力量,是如此之大。坚强勇敢的家风便在抗日中流传。

向上向善是如今的家风。莫言在央视采访“你的家风是什么?”的问题中回答:“重视学习、文化,勤学上进与人为善。”无疑,在现代社会中,向上向善才是主旋律。我们不再被封建礼教束缚,不再被战争困扰,于是社会开始弘扬道德品质,传播道德文化。道德文化的力量自然是无穷的。向上向善,使社会正气蔚然成风。

篇3:让作文充满正能量

以前也有这样的事例。我要求写一篇半命题作文《一堂××的××课》,有学生将题目补充为《一堂有趣的语文课》,而文章写的是在语文课上,老师正在充满激情的讲课,一调皮学生忽发怪论,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若调皮学生的这一搞怪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也可当他是在调节课堂气氛,但作文所写调皮学生的怪论与课堂内容无关,那纯粹是哗众取宠、扰乱课堂秩序之举。小作者将之当作有趣课堂的作文题材,试问这样的趣“趣”在何处?有何意义?恐怕正常人都要视之为恶趣味。

再如,在一篇题为《新学期的故事》的习作中,一小作者极为生动地将自习课同学们大肆喧闹的场景描绘出来,末了,小作者还道,新学期,这样的自习课让他觉得十分有趣。试问,这样毫无组织纪律、缺乏学习氛围的自习课,有何趣?学生漠视学习、无视校纪校规、干扰他人学习、破话学习气氛也能称之为趣?当真是恶趣味了。

那么,此类立意无正确价值取向的作文又岂能得到肯定?

言为心声,作文反映出作者内心的价值取向与人生追求。所以立意正确与否是作文评分高低的重要标准。我们中学生要准确把握作文的立意方向,让作文充满正能量。

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往往有难度。有学生甚至会很困惑,老师让我们写记叙文,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很多学生照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去写,它就成为了这样的问题作文。那么,我们要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呢?

我认为,学会为人是学会作文的重要前提。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是敏感的,情感是丰富的,如果真正懂得了感恩父母,我们不会在写亲情作文时乏善可陈到只剩雨中送伞、病时送医这样千篇一律的题材。同样,真正理解了怎样做有正义感的人,懂得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我们学生的作文中也不会出现以“乱”为主流,以“乱”为趣的现象了。

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中学生在作文选材上就会懂得取舍。

当前,我们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无疑是紧张的,但它绝不是单调乏味的。打开我们的心灵去充分感受,语文课堂上老师带领我们畅游文学海洋,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数学课上老师引领我们体验逻辑思维之趣;物理、化学课则为我们呈现探究、猜想、试验、发现的过程之美;英语课堂则让我们享受用外语交流的乐趣;艺术节的筹备、展演是文艺爱好者的课余活动;校运会的举行为体育健将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班级文化墙上展示的班级雅名、书法绘画作品也不会出自一人之手。在学生时代,我们学习知识,积蓄能量,投身各项活动,尽展各自特长。校园是学习的殿堂,使学生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中学生还可以投身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区,走入社会。如此精彩纷呈的生活,我们用伤心去品味,何愁写作文时无米下炊,无材可选,而只能以恶作剧为学习生活的调剂品,并作为作文的“主菜”呢?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乱”是客观存在的,恶作剧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没有必要在写作文时回避它,真实的用文字描述它们时,小作者应该摆正自己的态度,亮明自己的观点,该批评就批评,当指责就指责,不与违规者为伍,不以扰乱秩序为乐,让正能量战胜恶趣味。

篇4:高二正能量作文记叙文

文秘助手()之高二叙事作文700字:唤起青春的正能量

走在青春的道路上,可能会有迷茫,可能会有感慨,但何不开开心心的度过每一天,不是虚度光阴,而是把每一天过得充实,简单而幸福。可能人和人的人生观不一样,就会形同陌路,但是我敢肯定,所有的人最终的理想都是一样的,都是美好的,没有人是盼着自己不好的,但可能是因为人的所处环境不同,所接触的人不同,所以所以有的行为不被人理解,但我还是那句话,清者自清,脚下的路是自己走的,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但前提是一定要有正确的观念,而不是自暴自弃,做顽固子弟。有句话说的好,“黑猫白猫,抓着耗子就是好猫。”人生哪有顺顺利利的呢,谁没有遇到过逆境,谁没有失败过,关键看的是自己的心态,与正确的人生信念,求人不如求己,还是那句话,脚下的路是自己走的,那么泡也是自己磨的,怨不得别人,只能自己给自己疗伤,好心态决定好命运,好命运决定好人生,对自己一定要有十足的信心,做好堂堂正正的人,记得高中老师说过:“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好好学习。”在这里我要对这句话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当然人也是需要弹性的,人际关系也要搞好,不然即使自己有天大的才华,也会少有人问津的,只会变得孤芳自赏,当然人也是要学会欣赏别人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个慧眼识金的人,做个灵活的人,人是渴望完美的,人是渴望被他人肯定的,不然哪有动力前行呢,所以青春的我们,正值人生的大好年华,何乐而不为,做个能够被他人欣赏,也能够欣赏别人的人,所谓虚心使人进步,做个能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人,不论你是男的还是女的,相信自己的存在,给自己树立信心,增加自信,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所有所的,学以致用。做个充满正气的好少年,好人。

篇5:正能量记叙文

什么是正能量?正能量就是迎难而上,永不放弃的精神。在我身边就有这股正能量,它深深的影响着身边的每个人。在我放学的路上就看到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起白色轿车撞上路旁隔离带侧翻倒地。这时一辆公交车从旁边路过,目睹了事故的发生公交车驾驶员潘师父立即将车子安全停稳,号召乘客下车救人。

松开安全带,潘师父率先冲出车门,乘客紧随其后,潘师父一路小跑到轿车旁,乘客接二连三的跟去帮忙。他的见义勇为影响了现场围观群众1个,2个,3个……参与救援的人越来越多,仅仅数十秒,大家合力将车辆扶正,顺利救出车内的人员。多亏了潘师父的正能量,影响了现场围观的群众,才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

我想在生活中人人都付出一点正能量,多一点正直,少一点自私,遇到事情大家齐心协力什么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尤其是这种见义勇为的正能量更值的我们每个人学习传播。

篇6:正能量作文400字 传递正能量

来来往往的大街上人山人海,一辆辆车飞驰而过,这时一位老太太倒在了地上,大家便纷纷走开,生怕老太太“碰瓷”。老太太痛苦的呻吟着,却无人帮忙,大家都在围着谈论。可当一位行人走过后看到一个箭步冲了上去,连忙扶老太太去医院,群众对这位行人指手画脚谈论着,当医院结果出来时发现老太太是因为低血糖晕倒的,据了解这位老太太的女儿生了两个孩子后就不知去向了,留下老太太日夜操劳照顾孩子。这位行人知道了后,默默掏出了自己的手机。在金额不多的微信上支付了医费,老太太连忙叫着:“好心人,好心人!我会用我日后的积蓄慢慢还给您的!”行人对她说:“老太太您很辛苦,赚钱很难,而我,还是可以慢慢挣,保重了!”行人默默走回了家。

原来,行人中也会有如此高尚的品质,为他人着想,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

只要我们生活中留意,正能量时刻都在,生活中也正是需要这些正能量,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好。所以,让我们一起传递正能量吧!

篇7:正能量?负能量?

2015年3月27日下午,一位市民將自己拍摄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后引发了全国网友的热议。视频内容显示:27日下午5点30分左右,在北京海淀区双安商场西侧的天桥附近,有三女一男四个成年人围着一名初中生争吵。视频发布者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双方最开始起争执的时候她并不在场。发视频是因为这几个大人说话太无理。这几个人一直在质问学生为什么要拍照,并称这名学生读书读傻了。一名中年女子咄咄逼人地对着这名学生说:“你哪个学校的,有病吧。”她身后的一名女子则大声说,是人大附中的,“除了人大附中,哪有这样的书呆子”。被同行者拉走后,这名女子仍然在不停地说:“孩子你脑子真学坏了,你有什么权利啊,读书读坏了。”而这名学生则表示,是对方的车占用了自行车道,挡了他的道,并称人人都有权利拍照。这名学生对着路人解释说,他是在自行车道行驶,对方挡着他道了,还骂他。随着争议继续升级,四名成年人都来到孩子跟前,一名身穿保安制服的男子赶到现场后,挡在了这名学生身前,随后这四个人乘车离开现场。

【适用角度】

角度一:自觉意识

四个成年人,没有意识到机动车不能占用非机动车道,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增加了交通秩序的混乱,没有意识到这么做侵害了其他人的合法权益,竟然还对中学生的阻拦和拍照感觉很不理解,很气愤,并最终得出对方“读书读傻了”的结论来。这说明“自觉意识”离我们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

角度二:勇气

孩子勇气可嘉,此外令人欣慰的是,当被斥责声吞没时,有穿制服的保安上前“挡在了这名学生身前”,还有旁人指责“你们怎么能够这么跟孩子说话?”

角度三:打破潜规则

对违规现象进行拍照,不过是任何一名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一种方式,却遭遇到“傻气”的斥责。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不过是一种世俗化的潜规则对于明规则的压倒性胜利。乱占车道现象太过普遍,这辆私家车不过是从众的那一辆,被“特殊对待”当然会“叫屈”。

角度四:强化法制

新加坡的严厉法制全球闻名,但在我国却受到许多人为因素的干扰。当地为什么那么多机动车占用了非机动车道?因为他们的交通违法行为没有得到任何的约束和惩戒,没有付出任何的代价。如果有关部门能够严格执法,对这类行为发现一起处罚一起,该罚款罚款,该扣分扣分,情况必然会好转。

角度五:教育的目的

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刘瑜讲过一句话:其实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人变得深奥,而在于让人变得天真。“天真”不是让你幼稚,而是回归本真,让你能够坦诚、真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这个被成年人斥责为“读书读傻了”的中学生,之所以能够指出一辆私家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的不正常之处,正是因为其接受的规则教育,激发了他内心对这个世界本然的想象,且还未被社会的世俗化所淹没。

【热点时评】

为监督占道乱停的少年公民点赞

王石川

私家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反过来辱骂拍照的初中生,这是多么是非不分、以耻为荣和枉为成人的做法。令人欣慰的是,在这场对垒中,舆论和正义站在了孩子这一边,正如有网友所称:孩子做得对!全社会都应该养成随手拍不文明行为的习惯!普通市民没有权力执法,但我们可以拿起手机捍卫我们的权益!感谢替孩子说话的路人!

是的,该为这个孩子点赞,更该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他。这名孩子是初中生,也是一名公民,他身上有责任有担当有凛然正气,更知行合一。环顾四周,不少人的公民精神匮乏是不争的事实,这体现在缺少权利意识、不敢维护自身合法权利;面对丑恶现象时不敢说“不”,往往选择沉默;还包括过于圆滑、缺乏是非判断能力等。

如果多一些上面那样的人大附中的初中生,如果成人敢于承担、不混淆是非,国人的公民意识无疑会增强很多。旅美作家林达曾谈到,美国很多学校都使用《公民读本》的教材,它们重点谈到了公民意识的培养、民主性格的养成等。比如,要改造社会吗?先从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好公民做起。而最后,你会发现,这样的公民准备,又是在使“你”和他人的生活,都变得更容易。再比如,一个好的公民是忠于自己国家的,这意味着你对国家是持建设性而不是毁坏的态度。假如政府做错事,你严厉批评政府,那是希望它改善,这就是建设性。这种方式可否为我们所用,值得一议,但其传递的思路,如做好公民、培育批判精神,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上述初中生看不惯私家车占道而拍视频,也许可归于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也可能源于他在成长过程中的可贵认知,无论是哪种情形,都表明其价值观是健康的。这样的初中生还有很多。但是,让人疑惑和担忧的是,他长大后是否仍不忘初心?当他遭遇不公时,是否仍葆有公民精神?

在我们年少时,也常常正义在胸,路见不平敢出手,可年龄大了似乎越来越世故,面对不平事时可能不再怒吼了,面对别人的苦难有时可能背过脸去。是的,这是某种成熟的体现,可也未免可悲。事关权利,就该较真;事关正义,不能妥协。

对监督占道的初中生,我们别止于点赞和声援,更应该做个像他那样有正义感、有赤子之心的公民,敢行动,敢嫉恶如仇。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应激浊扬清、惩恶扬善,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笔者最后关心的是,报道中的私家车主会被处理吗?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社会进步需要更多“读书的傻子”

杨慧婧

一场普通的民事纠纷,短时间内能引发舆论强烈回响,恐怕还是“读书读傻了”这句诟骂戳中了社会共识的敏感点。这句话也许并不十分难听,但却格外刺耳。“读书读傻了”这句话,非常直白地体现了说出者的是非不分。明明道路交通法规就摆在那,自己不去读,却责怪别人“读傻了”,这种做法为整个事件平添了几分荒诞。

不知道在这几位成年人的眼中,这位“读书读傻了”的中学生究竟傻在何处?可能在他们看来,所谓“读傻了”,是因为学生不明白在书本知识和实际情况相互矛盾冲突时,应该选择社会的潜规则,而不应该遵守明文法规。违规占道即使有悖规定,但执法部门管不过来或干脆少管、不管,你一名中学生又何必多管闲事?对在公开场合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大多数人不都是绕行而过吗,一个中学生又何必较真地掏出手机拍摄?

这几名当事人甚至很多旁觀者,在这位中学生较真以前,都忽略了个体为了公共利益其实是可以在违法违规现象面前不低头、“冒傻气”的。学生的行为之所以被大多数网民点赞,是因为这种较真在当前建设法治社会的大环境下显得弥足珍贵。法治并不只是一纸规定,也并不是只有执法者才能参与。在法治建设中,每一个公民的行为都有其意义,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在法律遭到违反时站出来捍卫法律的尊严。

之所以有“读书读傻了”这种言论脱口而出,甚至令不少人都感到似曾相识,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的法治观念、规则意识还不够牢固,变通、歪曲、法不责众、情有可原等潜规则依然有其盛行的土壤。而社会的进步,正有待越来越多“读书的傻子”参与。倘若有越来越多的公民为了公共利益做一些“傻事”,那么社会上自然会筑牢一道保护公共利益的防线。人们对这道防线起初或许是慑于舆论的谴责、媒体的曝光而不敢触碰,长此以往,则会内化为对法治的敬畏、对规则的恪守,一旦面临一己之私与公众利益的冲突时,就会有不假思索地选择后者的自觉。

古语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其意就是不把读书局限为一种自我体验,而是把读书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来源。如今,一名未成年人的较真,凸显了当书本知识施之于严肃现实时遭遇的尴尬。希望在今后,社会上能有更多的“傻子”出现,一点点扭转那些所谓“聪明”的潜规则,让书本上的大道理真正成为社会上的明规则、硬规则。

(摘编自《光明日报》)

我们都曾是那名“傻气”的中学生

朱昌俊

一句“读书读傻了”的指责,令人五味杂陈。私家车占据非机动车道,明是自己违规,怎还骂对方“傻”?这或是因为这种事情在现实中被指责的概率太低了;又或是,乱占车道现象太过普遍,这辆私家车不过是从众的那一辆,被“特殊对待”当然会“叫屈”,甚至因为见怪不怪,而被默许其现实合理性。那么,被拍照当然就很可能被理解为“找茬”“多管闲事”,是傻气。

对违规现象进行拍照,不过是任何一名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一种方式。却遭遇到“傻气”的斥责,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不过是一种世俗化的潜规则对于明规则的压倒性胜利。尤其对一名中学生而言,敢于指出“皇帝未穿衣服”,不过是心中的原始性规则意识还未在现实中妥协。事实上,如果将观察的对象定位为包括中学生群体在内的年轻人,他们在踏出校门或走向社会前,其实都会经历一段易被人称为“傻气”的阶段,譬如实习生拒绝为导演订盒饭会被称为“不懂事”;再譬如刚入职场不愿意拍领导马屁,会被认为“不成熟”,等等。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又何尝不都曾是那名身上带着“傻气”的年轻人?

但正如这位中学生所遭遇的指责一样,大多年轻人走向社会之后都很容易在这样的指责中被磨掉年轻时的那一份“初心”与对规则和权利的认定之心,继而变为那个指责年轻人傻气的过来人,并构成对于年轻人的现实吞噬力。因此可以说,在这件事中,其实我们都扮演了指责者的角色——如果乱占车道并未成为一种常态,如果向乱占车道较真的,不只有这位中学生落寞的身影,那声指向他的“傻气”,还会如此理直气壮吗?

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刘瑜曾经的一句话,或许在此能恰到好处地回应这句“读书读傻了”的谬论:其实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人变得深奥,而在于让人变得天真。“天真”不是让你幼稚,而是回归本真,让你能够坦诚、真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这个纷杂喧嚣的世界。这里的“深奥”,或可以被理解为“世俗”,这个被成年人斥责为“读书读傻了”的中学生,不过正是因为其接受的规则教育,激发了他内心对这个世界本然的想象,且还未被社会的世俗化所淹没,因此,他才能够坦诚、真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与社会本然的规则,指出一辆私家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的不正常之处。

令人欣慰的是,当被斥责吞没时,有穿制服的保安上前“挡在了这名学生身前”,还有旁人指责“你怎么能够这么跟孩子说话?”在一个精致利己主义盛行的社会,正是因为还有这些人存在,提醒着世界本来应该具有的模样,也让人感受到多一点的温情与希望。只是,令我稍许感到悲观的是,作为成人,我们能够真正接纳并呵护这些孩子的较真与“傻气”吗?

或许,我们都应该对那名中学生说一句:小伙子,你不傻。并且请你无论年岁如何增长,都能尽力葆有那份“傻气”。

(摘编自《西安晚报》)

篇8:正能量的作文:我身边的正能量

拥有正能量的人,一生总会与欢乐做伴,更会把温暖和欢乐带给别人传承。在他们面前,苦难只会是快乐的种子。

从前有位贪财的富翁,嗜钱如命。他常能大把赚钱,但整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他始终找不到快乐的原因,于是他便去求佛。富翁问方丈:“我怎么也无法快乐,为什么这样?”方丈只说:“你的包袱太重了,放下它。”于是富翁似懂非懂的离开了,用自己的钱开了一家平价商店,补给别人的需要,当他看到人们的笑容时,他笑了。他明白了“帮助别人,就是在快乐自己。”从此富翁再也没有消沉过。

帮助别人,微不足道的举手之劳,却正是正能量的源泉。当去帮助别人时,你一定会快乐!也一定会感觉到正能量的存在!

我们小区外不远的一条路上,树底下常年坐着一位瘦骨嶙峋的老爷爷,他脸上的皱纹密得数不过来,有如千丝万缕的丝线。老爷爷是个补鞋工,已经干了十几年了,是个老本行。

老爷爷十年如一日的替别人修鞋、补鞋,从早到晚,中午吃着便当,每天快乐无忧,没有补鞋的时候,我时常看到有许多人围着老爷爷聊天、下围棋,有年青的、有年老的、有看着很有钱的中年人,路过的人时常看到他嘘寒问暖,他很亲切,大家都很敬重他。

有一次我去补鞋,我将鞋交到老爷爷手中,老爷爷将鞋翻来覆去,看了一遍说:“哎哟,这鞋伤得可不轻啊,裂这么开,你去跟红军长征去啦?我被说得哑口无言,正巧有位叔叔过来问:“老人家,三个月前,我来您这修鞋,结果有事外出了,那鞋还在不?”在呢,我天天都带着,你什么时候来取都在。”老爷爷笑着说。我惊讶的问爷爷为什么这样护着鞋子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为别人修好鞋,只是为了他们走好人生的路,我只是尽了我力所能及的力量!”

篇9:高二正能量作文记叙文

田梅可是被钦点的班长,班级难免有些捣蛋鬼不听管教,可她却从来不说半句怨言总是不辞辛苦的为大家服务,为我们树立起了好榜样。

那一次学校临时开会,班长又正好被老师叫了出去,班级几个捣蛋鬼蠢蠢欲动,准备出去。他们借着有人说话而谈论起了游戏,一会儿班长回来了,见教室嘈嘈杂杂,一拍桌子一声令下,声震天地,教室顿时鸦雀无声。又隐约听到有人说:“哼,这节是自习,说会儿话怎么了,就知道管我们。”我心想,完了班长一定听见了,可班长的举动出乎我的意料。

正能量作文450字她走上讲台:“刚才那话是谁说的,我不去追究了,但我希望大家能想想,想想,再想想,想想想!学会思考,明辨是非,放眼未来。”啊,好震撼呀!声音铿锵有力,九个想字让我们不得不好好安静下来思考。

下课后各组组长们便召开紧急会议。瞧,组长小A在教导小E,小E一个劲地向组长认错点头;纪律组长小C不断地叮嘱组员要遵规守纪,并做了自我检讨。……

篇10:正能量作文

因为家里停水,所以我每天中午都出门去医院洗澡。街上的树木横倒在地上,连唯一一条可以绕道走的小路也铺满了枯枝败叶,垃圾一堆堆的,时不时可以看见眼睛闪着绿光的流浪猫窜来窜去。除了出去洗澡的人,几乎没有闲逛的路人。只有环卫工人在辛勤地劳动。他们用锯子一点一点地从倒下树的树干部分锯开,把割下来的枝干和树叶堆在一边,用垃圾车把它们运走,一天要工作十来个小时,多辛苦啊!我想,他们不怕脏不怕累,是因为他们有团队精神,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们一定要清理出一个干净的城市,让市民安心。

洗完澡在回家的路上,我却看见一位脸色惨白的阿姨,坐在路边,很虚脱的样子。怎么没有人来帮她一把呢?万一她休克了怎么办?我正着急,一位商人模样的叔叔发现了她,忙给她端来了一碗凉茶,说:“哎,大姐,天这么热,您干那么久的活儿,歇会儿吧!”阿姨一边连声说谢谢,一边把凉茶一饮而尽。我被感动了,虽然是互不相识的人,也可以互相帮助啊!这时更多的人为环卫工人们送来了水,一瓶又一瓶,一箱又一箱,“爱心水”堆得满满的,每一瓶,每一箱都代表着人民群众对环卫工人的关怀!

正是有了这些正能量的点缀,闷热的天气才有一丝丝薄荷般的清凉。而刚才的场景,那动人的一幕,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围绕在我的记忆中!

篇11:“正能量”还需“正方向”

曾有这样一首名为《春天不是读书天》的打油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待到秋来冬已近,收拾书包待明年。”这首诗一直被那些不肯用功的读书人当做懒惰的借口。显然,它给人传递的是一种偷懒的“负能量”。很有意思的是,由教育家陶行知作词,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谱曲,共同创作了一首同名歌曲,则让人耳目一新。笔者暂且摘录前半部分如下:

春天不是读书天:关在堂前,闷短寿缘!

春天不是读书天:掀开被帘,投奔自然。

春天不是读书天:鸟语树尖,花笑西园。

春天不是读书天:宁梦蝴蝶,与花同眠。

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

标题相同,意旨却迥然不同。这首歌里渗透着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倡导的是一种“活”的教育方式,也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活的教育,正像鱼到水里鸟到树林里一样。”即便是七八十年后的今天,这首《春天不是读书天》依旧闪烁着思想的光辉,依旧能给我们的教育传递出一种富有生活气息的“正能量”。

境由心生

佛家有“境由心生”一说,其意是说,有什么样的心情,眼前就有什么样的环境;如果用现代一句流行语来解释,则是“我无法改变环境,但我可以改变心境”。我们当下的教育,一方面是广受关注,另一方面则屡遭质疑;一方面是高喊素质,另一方面则精细应试;一方面是强力减负,另一方面则题海依旧……这便是我们所面临的教育环境,这也是我们自己所实施的教育行为。我们把学生“豢养”在“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下,我们尽量减少课外活动以免发生“意外伤害”,我们把作息时间表精细到以分钟为单位,我们不惜挤占学生的“副科”时间,我们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我们不厌其烦地讲解、不辞辛苦地批阅……

我们是如此的“爱岗敬业”,如此的“爱校如家”,如此的“热爱学生”,但我们往往忽视了这种“正能量”还需要的一种“正方向”: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正方向,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会生活、主动生长、热爱生命的正方向。这种正方向的指向,我们不妨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五项“生活目标”来诠释:“康健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生产的技能和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

作为一个教育人,“境由心生”中的“心”,我们可以理解为“事业心”,同时更应理解为“责任心”,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责任心。只有在这种责任心的驱使之下,我们才可更清晰当下的教育环境,更明晰我们的教育使命;也只有在这种责任心的驱使下,我们才可能一点点地改变着当下的教育环境。

知行合一

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一个教育人,尤其是作为学校的教管人员,我们或许都明确上述的“正方向”,也都具有那种“责任心”,但往往缺失的是一种“知行合一”的胆识和智慧,一种“集腋成裘”的执著与坚韧。

我们不妨重温一下陶行知先生制订的《育才二十三常能》,或许对于今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有个新的认识。它包括“初级十六常能”和“高级七常能”两大部分。

初级十六常能:会当书记;会说国语;会参加开会;会应对进退;会做小先生;会管账目;会管图书;会查字典;会烧饭菜;会洗补衣服;会种园;会布置;会修理;会游泳;会急救;会唱歌。

高级七常能:会开汽车;会打字;会速记;会接电;会担任翻译;会临时讲演;会领导工作。

无独有偶,在陶行知的弟子汪达之创办的淮安新安小学里,他们在《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里,对于“生活的方法”也做了具体的规定。比如,“要认识环境中最易见的动植物各十种以上,并且要观察各一种以上的生长过程及和人类的关系”“要认识每晚容易看见的恒星和行星十二颗以上,并且能懂得风云雨露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和人生的关系”“要认识社会生活,并择一种构成社会生活之基本的工人生活,如种蒲田者、瓦匠、木匠、铁匠……的生活,详细观察,并加记载,为研究社会科学的基础”等等。

当我们阅读上述“常能”与“大纲”后,我们会更深切地理解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涵义;我们会深切体悟到陶行知等人的良苦用心,他们试图由此来建构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个人与世界,以及人与自然等的关系;我们也许还能真切感受到实施“生活教育”所需要的一种在寂寞中坚守的韧劲。

海滩捡鱼

下面这个故事,我们一定不会陌生:

每次退潮时,会有千万条小鱼遗留在海滩不能回海。有个孩子,每到退潮时,就在海边捡小鱼,一条条扔回海中。大人觉得好笑:“这么多的鱼,你又不能改变它们命运,扔不扔有何不同?”小孩看看手中的鱼回答说:“对这一条,我能改变它的命运。”

许多时候,我们往往归咎于体制,也往往眼高手低,往往并非“不能为之”,而是“不愿为之”。比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唱上一首歌,他们也许能快乐好一会;课后,教师与学生聊上几句,他们也许倍感温暖;大课间,教师与学生一起运动,一起玩耍,学生一定会更加依恋老师、热爱学校;布置作业之前,教师不妨先看一看,做一做,这样便可减掉许多重复性的课业;每位教师都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引导学生组成一个个兴趣小组,学生也许能受益终身;学校每周从课表里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学生到图书室里徜徉书海;每月固定一天作为学生的“自由学习日”,让他们“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每个学期,组织学生户外运动一次,也让他们“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对这一条,我能改变它的命运。”许多时候,我们能改变的或许只有那么一个点、一个时刻,或者一个小方面,但我们只要沿着“正方向”,各自所产生的“正能量”,往往可以形成一个个温暖而润泽的“小气候”,进而逐渐地改变着这个时代或某个区域的“大环境”。

如果说,“正能量”是一种激情、一种心态,那么,“正方向”则是一种责任、一种情怀。这种责任与情怀,便是切实把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作为我们教育工作的起点与归属,让教育的每个时刻都名副其实地“生命在场”。

最后,让我们在《春天不是读书天》的后半部分中轻松地结束全文。

春天不是读书天:舞雩风前,恍若神仙。

春天不是读书天:放牛塘边,赤脚种田。

春天不是读书天:工罢游园,苦中有甜。

春天不是读书天:之乎者焉,太讨人嫌!

春天不是读书天:书里流连,非呆即癫。

春天,春天,春天什么天?不是读书天!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梅县苦竹中学)

篇12:正能量作文

正能量对于存在诸多问题的当今社会无疑是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正能量一词适合各个阶层的人,不管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年龄,如果在生活不顺的时候喊上一句正能量,前进的道路上必定增加许多动力。在如今的经济社会中,公司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如何让公司内部的员工充满正能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从对公司的礼仪来说,提升公司的正能量可以让公司营造情绪氛围,引导员工情绪,增加员工理解都有诸多的好处。

正能量传递的是一份积极的心态,让不良情绪释放干净。正能量一词与此相对的是负性能量,它带给人消极的情绪,对人的职场、对人的生活都极为不利。当负性能量占据优势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就极为暗淡,当我们的内心充满正能量的时候,内心蕴藏着自信、豁达、愉悦、进取就会在我们身上尽情的表现出来。

 

篇13:熊晨“正能量“作文

题目:挺起胸膛,赢得自信小孩姓名: 熊晨二(2)班小红是个不自信的女孩子,走起路总爱低着头。有一天,她用妈妈给的零花钱在商店买了一个红色的发夹戴在头上,同学们碰到她都赞美她戴上发夹真漂亮,小红每次听了之后都很开心,不由自主地挺起了胸膛,走起路来都是蹦蹦跳跳的。小红走进教室后迎面碰上老师,老师拍拍她的肩膀说:“小红,你挺起胸膛走路真美,以后要经常保持这种自信哦”因为同学的赞美和老师的鼓励,从此以

后,小红心中充满了阳光,做什么事都很自信,每次班级三好学生评比都是名列前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吝惜我们的赞美和鼓励之词,因为这能增强孩子的自信,改变孩子的一生。20 x 20 = 400x 20 = 400

篇14:正能量小学作文

生命的美不能用语言来诉说,来叙述。

混浑的池水中的一尾鱼儿随处可见的苔藓;沙漠中的一棵仙人掌;只是一滴雨,也能使一个生命重燃希望。

一望无际的草原,一棵参天大树,一棵矮矮的小草,一朵美丽的花朵,一汪清澈的河水,一群孩子的嬉戏,一只孤单的飞鸟,战士死前的那一抹红,都能让人感觉到生命的脆弱,与生命的美。

生命的美,是脆弱的美,是顽强的美。

篇15:培养“正心态”,传递“正能量”

因一句“滚开”,深圳福田区狮岭小学五年级小学生小李被同学殴打,导致脑震荡、尿血……

河南一位男大学生在凌晨与室友抢风扇被室友用刀刺伤。据报道,这两个大学生都是郑州黄河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二学生,两个人是同一个专业但是不同班,被刺伤的还是一个班的班长……

频频发生的校园伤害案在令我们感到伤痛的同时,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在指责学校培养学生存在观念误区和校园管理工作滞后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这是时代变迁中人们教子理念变迁与社会规律相违背的产物。

诚然,校园暴力与学校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作为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是也存在着误区呢?

怕吃亏,“学会”与人敌对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家长:怕孩子受小朋友的欺负,就时常对孩子展开“教育”——教孩子“强势”,教孩子“不吃亏”,甚至教孩子打架。

“凭啥他抢你的玩具,你就让他抢呀?”、“他打你你不会打他呀,以后不许和他玩了!”、“你不还手下次他还打你,狠狠打他,看以后他还敢不敢欺负你!”……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家长对孩子这样的“教育”。在很多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性格软弱,就是因为太单纯太听话,所以才总被小朋友欺负,所以就时时刻刻地教自己的孩子戒备、强势。

其实孩子与小伙伴之间的关系是很单纯的,玩闹时出现争抢玩具或者磕磕碰碰的矛盾也不可避免。有时就是要得到想得到的东西,有时就是对别的孩子或者成人行为的模仿,并不像某些成年人所理解的那样复杂。但是如果家长的戒备心理太强,用歪曲的思维方式理解孩子的行为举止,孩子间一出现矛盾就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再经常给孩子灌输“不能被人欺负、被占便宜”的概念,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别人会欺负我,要防止被欺负”的戒备心理,与人交往时心存芥蒂,从而变得与人敌对,不合群。

在心理学上,对别人行为的认知存在一种“以己之心度人之行”的现象,就是说,每个人对人性的认知,决定自己对别人行为的认知。一个人如果认为社会美好光明人心向善,自然会从善意的角度来理解别人的行为,但如果反之,则会用“恶意”的心态来揣度自己遇到的事情和人。

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出现摩擦。在对矛盾的处理上,心念不一样的人处理的方式也会不同。拥有“正心态”,也就是积极心态的人,就善于从别人的角度去换位思考,会选择宽容,会觉得“退一步海阔天空” ,从而轻易化解这些小矛盾;但戒备心理过强、心存芥蒂的人很难有宽容对方、化解矛盾的想法,往往会把这种小摩擦小矛盾看成是对方故意的挑衅,甚至是恶意的侵犯和攻击,会把对对方的怨恨积在心里,使小矛盾积聚成大矛盾,使反感怨恨发酵成仇视。当这种矛盾和仇视越聚越多,自己心理感觉不可承受时,他们往往就会爆发,采取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的对抗心理,使矛盾愈发升级甚至产生暴力冲突,这就是“马加爵”式的杀人或“校园投毒案”式的悲剧。

从小培养“正能量”

我们现在经常用一个词——正能量。具体来讲,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能量场”,既隐藏着自信、豁达、愉悦、宽容、进取等正性能量,又暗含着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性能量。这两种能量可以说是此消彼长。因此,当正性能量不断被激发时,负面情绪会逐渐被取代,人的幸福感就会慢慢增加,人生便会充满希望。但相反,如果任由甚至纵容“负能量”的蔓藤在心中疯长,它的枝枝叶叶就会遮住生命中的阳光,眼中心里所看到的所感受到了就只能是一片黑暗。

一个人能否让自己内心的“正能量”占上风,主要是取决于心态。人的心理因素非常重要,而心理因素除了个人先天性的之外,大部分是需要后天培养或者纠正的。在这个后天培养和纠正的过程中,老师、学校、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说的“正心态”也即是积极的心态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要从好的、有利、有益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别人的言行,做一个善解人意的人,这里的“善”又包括着“善于”和“向善”两层意思;另一层意思就是当人际交往时一旦出现了矛盾时,要从善意的角度去主动化解矛盾。

积极的心态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玩耍的过程,其实就是人际交往的学习过程。孩子之间的争执是儿童交往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情,在争执中,孩子慢慢会体会出与人相处的一些基本道理,由此学会如何去面对一些小小的挫折。

首先要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让孩子感受到自己需要别人做朋友,别人也同样需要自己做朋友,体会到有朋友的快乐,从小就搭起友谊的桥梁。当孩子们之间发生不愉快时,要教孩子从善意与友爱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行为。如对方抢孩子玩具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他是想和你一起玩,进而可以借这种机会教孩子们怎么一起玩,让孩子学会合作;当对方推搡或者拍打自己孩子的身体时,不要一味的以为这就是攻击或侵犯,可以引导孩子判断对方是不是想引起你的注意,想和你玩;如果是,就要引导孩子用微笑或者其他善意的方式回应对方,一起玩耍;当对方弄坏了孩子的玩具或弄脏了孩子的衣服时,可告诉孩子他不是故意的,可以让孩子一起把玩具修好或把污迹去掉。

其次,就是在孩子与玩伴发生矛盾和冲突,甚至是孩子真的“受了欺负”时,家长要善于帮助孩子化解而不是激化这种矛盾。父母可以先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把自己的怨气不满发出来,把想法说出来,然后要教孩子学会谅解与宽容对方,与孩子一起找到谅解与宽容对方的理由:如他不是故意的、他是你的朋友、是朋友就要谅解他等,并鼓励孩子继续去玩。其实,很多时候孩子间产生了矛盾,转脸孩子就不在乎了,而大人们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理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吃亏了,心理不平衡而最终影响了孩子与玩伴间的关系。

人生就如一辆疾驰的汽车,它需要能量的驱动。“负能量”如同劣质的汽油,会对列车造成致命的伤害,甚至引发故障而抛锚。只有多创造“正能量”,车才能安全地驶向远方。

教孩子松开戒备的“拳头”

为了让孩子形象地理解“心存善念”,理解“接纳”和“包容”,可以带孩子做一个游戏。

准备两副不同的眼镜,一副是红色而清晰的镜片,边框光滑,一副是灰色而模糊的镜片,边框粗糙。让孩子分别戴上这两副眼镜,看同一个事物,体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很显然,戴红色眼镜时,会看到外面的世界是明亮的温暖的,光滑圆润的镜框也会给孩子带来舒服的感觉;但是戴上灰色的眼镜,看到的世界会是灰蒙蒙的冰冷,粗糙的镜框也会加强孩子的不适感,甚至引发内心的烦躁。

有了这种直观的感受,就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同一个事物,同一个世界,为什么戴不同的眼镜时感受会截然不同,我们又该戴着什么样的“眼镜”去看待别人呢?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去认识,每个人的心念其实就是伴随自己一生的“眼镜”,当我们透过灰色的“眼镜”看待别人时,看到的最多的是缺点和不足,所以我们会斤斤计较,会不够友善和谦让,但如果我们心中的“眼镜”是红色的,更多感受到的则是友情。所以,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这样我们的心情会是愉快的,对待别人的行为也会是友好的。其实,有很多似乎让人不好理解的事,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态去看,就能够接纳了。

还可以用“拳头人际交往模型”来使孩子形象地理解对人的宽容与接纳,巩固孩子的“善心”。

教孩子举起自己的左手并握拳,这只拳头代表自己并有些情绪,再举起自己的右手亦握拳,这只拳头代表对自己有情绪的对方。然后两只拳头相撞,会感到不舒服甚至是疼痛,而且是越用力越疼。这表示两个有情绪的人带着情绪针锋相对交往时的感受;这时把代表自己的左拳头松开,再和右手握的拳头相撞,和两个拳头相撞相比,疼痛感会减轻很多,这表示自己用宽容接纳的心态与有情绪的对方交往时的感受;然后再将代表对方的右拳头也松开,再相撞时是两掌相对,不仅没有了不适感与疼痛感,还产生了“啪啪”的和谐之声。这时代表你的宽容接纳感化了对方,对方没有了情绪,双方都敞开了心扉,结果是友好相处。

握紧的拳头,就如戒备的心,坚硬而顽固,砸痛别人的同时也会弄痛自己;放开“拳头”,就会变得心胸开朗,学会接纳与包容,就是以平静的心情接纳生命,包括批评、反对你的意见等等,生活中那些经常能变对头为伙伴,变竞争为合作,甚至是化敌为友的人,就是具有这种睿智的人。

上一篇:请善待你所在的单位心得体会下一篇:道德与文明班会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