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定位系统监控员操作规程

2024-05-05

人员定位系统监控员操作规程(共8篇)

篇1:人员定位系统监控员操作规程

人员定位系统监控员操作规程

一、系统登陆:

1、双击桌面上的图标或者 打开“开始”→“程序” →“KJ222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5.0”下的“KJ222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5.0”单击即可启动。

2、在服务器名上输入本地服务器的地址“.”,若访问的是数据库在其它服务器,请输入该服务器的网络Ip地址,输入完后,请检查您输入的服务器名、数据库名、用户名称和连接密码是否正确,单击“确定”系统连接数据库成功。

二、开启前(接班后)检查准备

1、班前准备

上班前值机员应对各类报表及当班情况进行检查询问,对当班重点问题及当前处理异常做全面了解,并检查系统运行正常。

2、交接班

监控员应提前半个小时岗位交接班,在交接班时,当班人员应将本班系统存在的问题向接班人认真交代清楚,并对遗留问题处理情况进行记录汇报,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处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三、班中要求

1、文明作业

衣冠整洁,随身携带上岗证,文明用语,接听外线来电用普通话,态度和善,待人友好。

2、检查线路运行情况

接班后认真检查各种线路连接情况,要保持线路连接牢固,发现线路连接问题立即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3、检查UpS运行情况

手动断开网络电源,启动备用电源,使备用电源连续运行15分钟。如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不能连续供电现象,立即启动网络电源,并更换UpS。

4、基站和区域的设置

1)基站设置

基站设置是指将井下安装的基站根据每个基站的HID号写入软件中,点击“基本资料”下拉菜单中的“基站设置”项,2)增加基站

输入基站HID号、基站编号、基站名称、选择所属区域和基站的类型,增加完基站信息后点击“保存”,将弹出增加成功界面,提示用户已增加了一个基站信息。

3)修改基站

在基站列表栏中,选定要修改的基站,点击“修改”,用户可以将该基站信息进行修改。

4)删除基站

在基站列表栏中,选定要删除的基站,点击“删除”用户可以将该基站从列表栏中删除。

5、区域设置

点击“基本资料”下拉菜单中的“区域设置”项,打开区域的管理界面。

1)增加区域

输入区域编号、区域名称和人数上限,增加完区域信息后点击“保存”,将弹出增加成功界面,提示用户已增加了一个区域信息。

2)修改区域

在区域列表栏中,选定要修改的区域,点击“修改”,用户可以将该区域信息进行修改。

3)删除区域

在区域列表栏中,选定要删除的区域,点击“删除”用户可以将该区域从列表栏中删除。

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1)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文件规定,会处理日常机房的主机故障,并负责打印规定的报表。

2)必须严格执行手上交接班制度和填报签名制度。

3)雷雨天气,防止雷击设备,打雷较严重时,立即请示分管领导停电,熟悉停送电秩序,停电顺序是主机→显示器、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不间断稳压电源→配电柜电源。送电顺序是配电柜电源→不间断稳压电源→显示器、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主机。送电前应将所有设备的电源开关置于停止位置,严禁带负荷送电。

4)进入机房要穿工作服,不得将带磁性和带静电的材料、绒线和有灰尘的物品带进机房,保持设备无尘、干净。

5)上班时间严禁干与工作无关的事,严禁脱岗、假报、瞒报、不报、漏报。

6)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和调度室处理。

五、做好汇报

1、处理故障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及主要领导进行汇报、登记

2、当天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向调度汇报。

篇2:人员定位系统监控员操作规程

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员操作规程

1卫星定位系统的购置、安装和维护

1.1车辆上户或转入公司后,由安全科负责对卫星定位系统进行采购,财务科根据发票进行费用报销;

1.2 提供卫星定位系统的运营商派出专业人员对车辆进行安装,卫星定位系统的安装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

1.3 卫星定位系统的日常维护由驾驶员负责,专业维护由GPS运营商专业人员进行,非专业维护人员不得随意进行。2 卫星定位系统的检修

2.1 监控人员要随时对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检视,查看车载终端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包括信号是否正常、显示屏是否正常、显示数据是否正常等);

2.2 如发现卫星定位系统不正常,要及时向公司安全科进行报告或立即与运营商维修人员及时联系;

2.3 公司监控人员应每天对所有车辆车载终端进行一次网上排查;

2.4 发现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有故障的及时通知运营商专业维修人员,通知驾驶员协助进行维修。监控参数设置

3.1 根据监控设备的功能限制,安全科对车辆进行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速度设置;

3.1.1 高速公路车辆行驶的最高限速速度为100公里/小时;

3.1.2 普通公路最高限速速度为80公里/小时;

3.1.3 道路上有限速标志,按限速标志行驶;

3.1.4 车辆行驶速度一旦超过限速速度,监控员将提醒驾驶员并对驾驶员进行超速记录。

3.2 疲劳驾车时间标准

3.2.1 驾驶员连续驾车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达到4小时后,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24小时内累计驾车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特殊情况下可延长2小时,但每月延长的总时间不超过36小时)。监控信息采集、分析和处理

4.1 根据系统的监控流水信息,监控员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是否属于卫星漂移,是否属于超速,及时给超速车辆提示预警信息。安全科核查车辆的轨迹,确定车辆是否超速情况。数据统计、报送及处理

5.1 监控员填写车辆监控记录表,每月低将监控记录报安全科,安全科对违章人员进行核对,按照安全考核与奖惩制度要求对驾驶员进行处罚。监控信息保存

6.1 监控记录表至少保存1年,违章驾驶员处罚记录保存3年。注意事项

7.1 保证线路安全,不烧毁监控设备;

7.2 实行24小时监控,不离岗;

7.3 发现驾驶员违章及时利用短信平台或电话进行纠正;

篇3:人员定位系统监控员操作规程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麦垛山煤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能源基地鸳鸯湖矿区五对特大型矿井之一,矿井设计生产能力800万t/a。麦垛山煤矿主要采用主斜井、副立井、暗斜井和暗缓坡综合开拓方式,井下物资运输主要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运输方式首先将物资装到无轨胶轮车上,由副立井提升系统下放至主水平和辅助水平,通过暗缓坡运输至井下各个地方。井下行车时有丁字路口3处,工作面为向内海拔逐渐降低,爬坡距离超过20公里。入井员工1400人,入井车辆76台,其中指挥皮卡2台,运输车30台,外围车辆共计46台。

2人员定位及无轨胶轮车监控系统监控原理

人员定位及无轨胶轮车监控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在井下车辆和人员共用一台读卡器,运用不同的射频信号加以区分,数据传输采用CAN总线、RS485总线、以太环网、光纤等多种网络相连接。人员和胶轮车分别在井下携带不同射频识别定位卡(RFID),系统通过读卡器与射频识别定位卡之间进行通讯,实现对被人员和车辆对象的目标定位,在信息监测中心设置服务器控制系统,通过地面系统对井下人员和车辆进行归类,并进行实时监控。系统具有C/S、B/S两种界面显示功能,同时在综合自动化系统平台显示。

3系统建设

麦垛山煤矿人员定位及胶轮车运输系统一期工程主要安装了主斜井、副立井、回风立井、井底车场、130602工作面辅助运输顺槽、工作面回风顺槽、主运顺槽等。系统完成了人员定位读卡器87台,防爆电源4台,副立井井口人员信息显示系统1套,人员定位数据库软件1套,人员定位监控软件1套的安装调试,井下敷设通讯线缆12km、电源线缆10.2km,人员定位射频卡发放1600张;车辆运输监控系统完成车辆读卡器87台、防爆电源25台、信号灯控制器27台、信号灯27台、车辆调度客户端1套(含液晶显示器)、UPS电源1台的安装调试,车辆定位射频卡安装70张。

随着130602工作面的形成,需要在130602工作面皮带运输顺槽安装人员定位,130602工作面的辅助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安装人员定位及胶轮车运输监控系统;主水平胶轮车存放硐室井下车辆运行频繁,需要加强车辆监控系统,有效监控车辆安全的行进,因此一期补套方案也包括了主水平马头门以东。130602工作面的辅助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分别各有5个调向硐室,合计10个调向硐室;868水泵房交叉口处一个丁字路口,需要增加红绿灯引导车辆安全运行。

4系统主要功能

4.1人员监测定位系统

1)系统实时、动态地监测、显示下井人员的总人数,以及人员在矿井下各个工作区域的分布情况;2)调度室人员定位查看系统能显示井下各工作区域以及各工作区之间的通道示意图;3)通过地面各接入局域网终端可实时查阅下井人员的总人数,并能够显示各自的年龄、姓名、职务、时间等,系统可记录、保留当时井下所有工作区域的人数、姓名、年龄等信息;4)对重点存在高风险作业人员下井工作的关键人员进行跟踪显示;5)人员搜救功能:遇到灾变等紧急情况时,首先利用监测中心站最新的位置信息发现遇险人员的大致地点,然后利用手持式检卡仪去寻找定位卡,精确的寻找遇险人员位置;6)紧急求救功能:发生矿难等紧急事件时,通过矿工配带的人员定位卡主动发出求救信号,调度室值班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人员报警区域及人员信息,为救援提供准确信息;7)紧急广播功能:当井下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通过调度室监控终端对每个矿工配带的定位卡进行语音蜂鸣广播,井下作业人员收到蜂鸣报警后迅速撤离现场,井下值班领导组织人员快速升井;8)人员考勤功能,在某一时间段内,可根据、部门、姓名、卡号、职务、时长等信息进行查询,获得所需要的考勤信息,并根据工种、职务、部门等信息规定入井时长,保证井下跟班带领导及重点特殊岗位人员无脱岗现象发生。系统每月自动生成报表,人力资源科依据系统数据核发个人入井费用。

4.2无轨胶轮车监控系统

1)可对各行驶车辆的车号、型号、驾驶员姓名等有关信息进行查阅;

2)大巷内各车辆的车号及其当前所在位置;

3)车辆调度指挥中心可实时查看井下车辆读卡器,红绿信号灯在辅运大巷及车场绕道内的实时状态;

4)各巷道内当前车辆行驶方向,区域内车辆运行状态及车辆数量统计;

5)能够监测车辆违章现象,并提供查询和报警功能,车辆调度终端自动弹出报警画面,并提供声光报警提醒,车辆调度中心调度员记录并保存报警信息,方便事故及违章记录备查;

6)车辆调度指挥中心能实时显示辅助运输大巷巷道内系统的布置状况图;

7)红绿信号灯自动控制功能:无轨胶轮车监控系统通过车辆监控位置识别分站采集辅运大巷内车辆的实时位置,地面服务器依据车辆位置识别分站信息辨别红绿信号灯指示信号,驾驶人员依据信号灯指示有序地进入就近的候车硐室等候,大大的提高了井下狭窄巷道内车辆的通过能力;

8)系统实时设备自检功能,能实时自动检测信号灯、读卡器状态,当读卡器发生脱机等故障时,系统立即以图标形式指示发生故障的设备,方便维修人员维修;

9)信号灯人工控制功能:当巷道内出现紧急情况或者大件设备运输时,为了保障行驶人员安全,大件设备完好,车辆调度员人工干预红绿信号灯状态,直至紧急状态取消;

10)系统具有历史查询功能:系统能存储5天车辆运行状态数据。调度员及矿局域网终端可回放5天内某一时段内的车辆运行情况,可为事故调查提供依据。

5结论

通过人员定位及胶轮车监控系统的使用,有效地节约了系统的建设费用,并减少了维护人员的数量,同时使麦垛山煤矿的井下人员管理和胶轮车运输实现了动态化、信息化、科学化管理,为预防胶轮运输事故发生、提高胶轮车运行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4:人员定位系统监控员操作规程

(七)安全监控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图。(八)压风、排水、防尘、防火注浆、抽采瓦斯等管路系统图。(九)井下通信系统图。

(十)井上、下配电系统图和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十一)井下避灾路线图。

第一百六十条 严禁主要通风机房兼作他用。主要通风机房内必须安装水柱计(压力表)、电流表、电压表、轴承温度计等仪表,还必须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并有反风操作系统图、司机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主要通风机的运转应当由专职司机负责,司机应当每小时将通风机运转情况记入运转记录簿内;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实现主要通风机集中监控、图像监视的主要通风机房可不设专职司机,但必须实行巡检制度。

第一百八十四条 抽采瓦斯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抽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采空区瓦斯时,抽采管路应当安设一氧化碳、甲烷、温度传感器,实现实时监测监控。发现有自然发火征兆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

第四百三十九条 采区变电所应当设专人值班。无人值班的变电所必须关门加锁,并有巡检人员巡回检查。

实现地面集中监控并有图像监视的变电所可以不设专人值班,硐室必须关门加锁,并有巡检人员巡回检查。

第四百三十八条 对井下各水平中央变(配)电所和采(盘)区变(配)电所、主排水泵房和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房供电线路,不得少于两回路。当任一回路停止供电时,其余回路应当承担全部用电负荷。向局部通风机供电的井下变(配)电所应当采用分列运行方式。

主要通风机、提升人员的提升机、抽采瓦斯泵、地面安全监控中心等主要设备房,应当各有两回路直接由变(配)电所馈出的供电线路;受条件限制时,其中的一回路可引自上述设备房的配电装置。

向突出矿井自救系统供风的压风机、井下移动瓦斯抽采泵应当各有两回路直接由变(配)电所馈出的供电线路。

本条上述供电线路应当来自各自的变压器或者母线段,线路上不应分接任何负荷。

本条上述设备的控制回路和辅助设备,必须有与主要设备同等可靠的备用电源。

向采区供电的同一电源线路上,串接的采区变电所数量不得超过3个。

第六百七十三条 矿井必须根据险情或者事故情况下矿工避险的实际需要,建立井下紧急撤离和避险设施,并与监测监控、人员位置监测、通信联络等系统结合,构成井下安全避险系统。

安全避险系统应当随采掘工作面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每年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开展有效性评估。

第三百九十二条 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严禁非防爆、不完好无轨胶轮车下井运行。(二)驾驶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三)建立无轨胶轮车入井运行和检查制度。

(四)设置工作制动、紧急制动和停车制动,工作制动必须采用湿式制动器。(五)必须设置车前照明灯和尾部红色信号灯,配备灭火器和警示牌。

(六)运行中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送人员必须使用专用人车,严禁超员;2行速度,运人时不超过25km/h,运送物料时不超过40km/h;3向行驶车辆必须保持不小于50m 的安全运行距离;4禁车辆空挡滑行;5当设置随车通信系统或者车辆位置监测系统;6禁进入专用回风巷和微风、无风区域。

(七)巷道路面、坡度、质量,应当满足车辆安全运行要求。(八)巷道和路面应当设置行车标识和交通管控信号。(九)长坡段巷道内必须采取车辆失速安全措施。

(十)巷道转弯处应当设置防撞装置。人员躲避硐室、车辆躲避硐室附近应当设置标识。

(十一)井下行驶特殊车辆或者运送超长、超宽物料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第一百八十条 矿井必须建立甲烷、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检查制度,并遵守下列规定:(一)矿长、矿总工程师、爆破工、采掘区队长、通风区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班长、流动电钳工等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瓦斯检查工必须携带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和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安全监测工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二)所有采掘工作面、硐室、使用中的机电设备的设置地点、有人员作业的地点都应当纳入检查范围。

(三)采掘工作面的甲烷浓度检查次数如下: 1瓦斯矿井,每班至少2次;2瓦斯矿井,每班至少3次;3出煤层、有瓦斯喷出危险或者瓦斯涌出较大、变化异常的采掘工作面,必须有专人经常检查。

(四)采掘工作面二氧化碳浓度应当每班至少检查2次;有煤(岩)与二氧化碳突出危险或者二氧化碳涌出量较大、变化异常的采掘工作面,必须有专人经常检查二氧化碳浓度。对于未进行作业的采掘工作面,可能涌出或者积聚甲烷、二氧化碳的硐室和巷道,应当每班至少检查1次甲烷、二氧化碳浓度。

(五)瓦斯检查工必须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并认真填写瓦斯检查班报。每次检查结果必须记入瓦斯检查班报手册和检查地点的记录牌上,并通知现场工作人员。甲烷浓度超过本规程规定时,瓦斯检查工有权责令现场人员停止工作,并撤到安全地点。

第十一章 监控与通信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八十七条 所有矿井必须装备安全监控系统、人员位置监测系统、有线调度通信系统。

第四百八十八条 编制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时,必须对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有线调度通信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信号、通信、电源线缆的敷设,安全监控系统的断电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绘制安全监控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图、井下通信系统图,并及时更新。

每3个月对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等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数据介质保存时间应当不少于2年。图纸、技术资料的保存时间应当不少于2年。录音应当保存3个月以上。

第四百八十九条 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电缆必须专用。严禁安全监控系统与图像监视系统共用同一芯光纤。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主干线缆应当分设两条,从不同的井筒或者一个井筒保持一定间距的不同位置进入井下。

设备应当满足电磁兼容要求。系统必须具有防雷电保护,入井线缆的入井口处必须具有防雷措施。

系统必须连续运行。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应当能保持系统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2h。

监控网络应当通过网络安全设备与其他网络互通互联。安全监控和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主机及联网主机应当双机热备份,连续运行。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份主机应当在5min内自动投入工作。

当系统显示井下某一区域瓦斯超限并有可能波及其他区域时,矿井有关人员应当按瓦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切断瓦斯可能波及区域的电源。

安全监控和人员位置监测系统显示和控制终端、有线调度通信系统调度台必须设置在矿调度室,全面反映监控信息。

矿调度室必须24h有监控人员值班。

第二节 安全监控

第四百九十条 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具有故障闭锁功能。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未投入正常运行或者故障时,必须切断该监控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工作正常并稳定运行后,自动解锁。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备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当主机或者系统线缆发生故障时,必须保证实现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的全部功能。系统必须具有断电、馈电状态监测和报警功能。

第四百九十一条 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开关的电源侧或者专用电源,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

安装断电控制系统时,必须根据断电范围提供断电条件,并接通井下电源及控制线。

改接或者拆除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电源线和控制线时,必须与安全监控管理部门共同处理。检修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需要监控设备停止运行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报矿总工程师审批。

第四百九十二条 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调校、测试,每月至少1次。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传感器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气样在设备设置地点调校,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在仪器维修室调校,每15天至少1次。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每15天至少测试1次。可能造成局部通风机停电的,每半年测试1次。

安全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处理,在故障处理期间必须采用人工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填写故障记录。第四百九十三条 必须每天检查安全监控设备及线缆是否正常,使用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或者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与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并将记录和检查结果报矿值班员;当两者读数差大于允许误差时,应当以读数较大者为依据,采取安全措施并在8h内对2种设备调校完毕。

第四百九十四条 矿调度室值班人员应当监视监控信息,填写运行日志,打印安全监控日报表,并报矿总工程师和矿长审阅。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等信息时,应当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并立即向值班矿领导汇报;处理过程和结果应当记录备案。

第四百九十五条 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备实时上传监控数据的功能。

第四百九十六条 便携式甲烷检测仪的调校、维护及收发必须由专职人员负责,不符合要求的严禁发放使用。

第四百九十七条 配制甲烷校准气样的装备和方法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选用纯度不低于99.9%的甲烷标准气体作原料气。配制好的甲烷校准气体不确定度应当小于5%。

第四百九十八条 甲烷传感器(便携仪)的设置地点,报警、断电、复电浓度和断电范围必须符合表18的要求。

第四百九十九条 井下下列地点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一)采煤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和回风隅角,高瓦斯和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长度大于1000m 时回风巷中部。

(二)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高瓦斯和突出矿井的掘进巷道长度大于1000m 时掘进巷道中部。

(三)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进风巷。

(四)采用串联通风时,被串采煤工作面的进风巷;被串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前。

(五)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六)使用架线电机车的主要运输巷道内装煤点处。(七)煤仓上方、封闭的带式输送机地面走廊。(八)地面瓦斯抽采泵房内。

(九)井下临时瓦斯抽采泵站下风侧栅栏外。(十)瓦斯抽采泵输入、输出管路中。

第五百条 突出矿井在下列地点设置的传感器必须是全量程或者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一)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

(二)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三)采区回风巷。(四)总回风巷。

第四百九十九条 井下下列地点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一)采煤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和回风隅角,高瓦斯和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长度大于1000m 时回风巷中部。

(二)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高瓦斯和突出矿井的掘进巷道长度大于1000m 时掘进巷道中部。(三)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进风巷。

(四)采用串联通风时,被串采煤工作面的进风巷;被串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前。

(五)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六)使用架线电机车的主要运输巷道内装煤点处。(七)煤仓上方、封闭的带式输送机地面走廊。(八)地面瓦斯抽采泵房内。

(九)井下临时瓦斯抽采泵站下风侧栅栏外。(十)瓦斯抽采泵输入、输出管路中。

第五百条 突出矿井在下列地点设置的传感器必须是全量程或者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一)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

(二)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三)采区回风巷。(四)总回风巷。

第五百零一条 井下下列设备必须设置甲烷断电仪或者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一)采煤机、掘进机、掘锚一体机、连续采煤机。(二)梭车、锚杆钻车。

(三)采用防爆蓄电池或者防爆柴油机为动力装置的运输设备。(四)其他需要安装的移动设备。

第五百零二条 突出煤层采煤工作面进风巷、掘进工作面进风的分风口必须设置风向传感器。当发生风流逆转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突出煤层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和掘进巷道回风流中必须设置风速传感器。当风速低于或者超过本规程的规定值时,应当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第五百零三条 每一个采区、一翼回风巷及总回风巷的测风站应当设置风速传感器,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应当设置压力传感器;瓦斯抽采泵站的抽采泵吸入管路中应当设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利用瓦斯时,还应当在输出管路中设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使用防爆柴油动力装置的矿井及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矿井,应当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应当设置设备开停传感器。主要风门应当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当两道风门同时打开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的被控开关的负荷侧必须设置馈电状态传感器。

第三节 人员位置监测

第五百零四条 下井人员必须携带标识卡。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应当设置读卡分站。

第五百零五条 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应当具备检测标识卡是否正常和唯一性的功能。

第五百零六条 矿调度室值班员应当监视人员位置等信息,填写运行日志。

第四节 通信与图像监视

第五百零七条 以下地点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有线调度电话:矿井地面变电所、地面主要通风机房、主副井提升机房、压风机房、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上下山绞车房、水泵房、带式输送机集中控制硐室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附近、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突出矿井井下爆破起爆点、采区和水平最高点、避难硐室、瓦斯抽采泵房、爆炸物品库等。有线调度通信系统应当具有选呼、急呼、全呼、强插、强拆、监听、录音等功能。有线调度通信系统的调度电话至调度交换机(含安全栅)必须采用矿用通信电缆直接连接,严禁利用大地作回路。严禁调度电话由井下就地供电,或者经有源中继器接调度交换机。调度电话至调度交换机的无中继器通信距离应当不小于10km。第五百零八条 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应当具有下列功能:(一)选呼、组呼、全呼等。

(二)移动台与移动台、移动台与固定电话之间互联互通。(三)短信收发。

(四)通信记录存储和查询。(五)录音和查询。

篇5:煤炭产量监控系统操作规程

煤炭产量监控系统一般由煤炭计量监测装置、监控中心等组成,具有远距离监测煤炭产量、超产报警、工作异常报警、统计、显示、打印、存储、查询等功能。

一般由计量仪器、传感器、监视装置和主站等组成,具有产量记录、输煤设备工况监测及监视、信息上传等功能的装置。

主站接收产量信号、输煤设备工况信号、图像信号、接受监控中心或编程器初始化信号,向监控中心传送产量、系统工作异常等信息设备。监控中心接收煤炭计量监测装置等上传的产量信息,具有产量统计分析、超产报警、显示、打印、存储、查询等功能的设备组合。年生产能,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构核定的矿(井)生产能力。日生产能力,年生产能力除以330d所得到的理论数值。月生产能力,日生产能力乘以30d所得到的理论数值。时生产能力,日生产能力除以16h所得到的理论数值。超产,煤炭产量大于生产能力。

严重超产,年煤炭产量大于年生产能力,或月煤炭产量大于产量计划的110%,或其他有关规定等。

超产产量,超产或严重超产时的产量。

当月产量,本年1月1日0时至当前累计产量。

当月产量,本月1日0时至当前累计产量。

当天产量,当天0时至当前累计产量。

当时产量,本小时0分至当前累计产量。

产能比,年产量(或月产量、或日产量、或时产量)与年生产能力【或月生产能力(月产量计划)、或日生产能力(日产量计划、)或时生产能力(时产量计划)】的比值。

输煤异常,箕斗、矿车、胶轮车输煤量小于规定的最小输煤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带式输送机输煤量小于规定的最小输煤量。

计量异常,计量仪有产量输出,但监测到的输煤设备为停止状态。系统工作异常,包括计量仪外壳开启、调整参数、停电、通信中断、设备故障、输煤异常、计量异常、摄像机故障等非正常工作状态。

系统组成一般由煤炭计量监测装置(以下简称监测装置)、监控服务器和其他必要设备组成。

一般要求①系统应24h连续运行。②煤炭产量、系统工作异常等信息应上传至监控中心。③系统及其软件、监测装置等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系统中的其他设备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文件制造和成套。④系统应工作稳定、性能可靠,严禁由于设备在设计、制造和安装中的隐患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或危及人身安全。系统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取得“MA”安全标志。⑤用于爆炸性环境的设备应为防爆型设备,并应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设备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应为本质安全信号。⑥用于煤矿井下的电(光)缆应是矿用阻燃电(光)缆。⑦系统应用软件应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方式。系统软件应为第三方读取数据提供接口。⑧系统产品生产单位应负责产品的安装、调试、终身维修、备件供应、软件升级和技术支持。

功能要求:系统应具有煤炭产量监测、超产报警、处理、显示、打印、存储、查询等功能;应具有系统工作状态监测、处理、显示、打印、存储、查询等功能;应具有视频监视和图像存储功能,对计量仪器及相关输煤设备进行视频监视和图像存储,并具有摄像机工作状态监测功能。

安装、使用与维护:

出煤口应安装煤炭计量仪器,并能满足全矿井煤炭产量监测等要求;煤炭计量仪器处应安装摄像机,昼夜监视计量仪器及输煤设备等;计量仪器及其传感器应按照产品说明书安装,不得影响生产安全和正常生产;计量仪器安装完后对计量仪器要进行调校和定期年检;计量仪器严禁擅自打开,需要开盖维修或调整参数时,报批后方可进行,煤矿应保证24h连续运行。

矿调度室应设置显示设备,显示产量、输煤设备工作状态、系统工作状态和视频信息等;计量仪器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处理、填写故障登记表,并上报监控中心。在故障期间应采用人工记录的办法进行产量监控,并将产量记录录入系统。监控中心应双机备份,有双回路供电,并配备不少于2h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有可靠地接地装置和防雷装置,应配置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有录音电话。

值班监控中心应24h有人值班,值班员应认真监视监视器所显示的各种信息,详细记录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填写运行日志,打印监测日报表,接到报警后,值班员应立即通知矿监控室主任及相关领导,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应记录备案。

监控中心应建立设备、仪表台账、设备故障登记表、检修记录、调校记录、监控中心运行日志、监测日报表、原煤/毛煤折算系数管理等工作;制度有:原煤/毛煤折算系数管理制度、监测信息(产量、系统工作异常、初始化参数)等定期归档、备份管理制度、监测信息上报管理制度、计量仪器定期巡检调校制度、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及操作规程、值班记录制度等。

篇6:XXX监控系统操作规程

运 行 操 作 规 程

2012年7月6日

目 录 总 则.........................................................1

1.1 编制目的.................................................1 1.2适用范围.................................................1 1.3基本原则.................................................1 1.4引用相关标准和规定.......................................1 2 术语..........................................................2 3 通用安全规定..................................................5

3.1人员资质.................................................5 3.2安全注意事项.............................................6 4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结构及运行模式................................6

4.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结构.....................................6 4.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状态.............................6 4.3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运行模式.................................6 5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日常操作....................................7 6闭路监控系统巡视内容...........................................8 7闭路监控系统设备交接使用规定...................................8

7.1一般规定.................................................8 7.2闭路监控系统设备交接使用规定.............................9 8 设备使用中注意事项及故障处理方式..............................9 9紧急情况处理的规定............................................10 2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1.1.1为了保证XXX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可靠运行,加强XXX安全防范管理工作,使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备的各项运行、维护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原则、有标准、有规程地进行,以达到设备的使用寿命长、综合效率高和适应XXX运营发展需要的目的,依据相关法规、标准,制定本规程。

1.2适用范围

1.2.1本规程适用于XXX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保养与维修。

1.2.2本规程适用于XXX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维修人员(含委外维护人员)、相关技术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

1.2.3本规程制定了XXX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维修保养各项条款,以确保XXX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

1.3基本原则

1.3.1XXX闭路电视监控设备维修保养人员均应熟悉本规程并进行考核。在维修保养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

1.3.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由摄像机、视频分配器、视频矩阵控制主机,硬盘录像机,液晶监视器和电视机所组成。

1.3.3所有使用及维修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公司人员必须遵守公司对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系统相关规定。

1.3.4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更改密码,系统权限,均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1.4引用相关标准和规定

《在居民小区等技防工程中推广使用电子围栏周界报警系统的通知》沪公技防(2007)05号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安全技术防范监控用硬盘录像机通用技术要求》DB31/295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T394 《电气安装工程质量评定标准》(GBJ303-88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设备的安全》GB4943.9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产品制造商的设计、制造及施工安装的相关规定 术语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摄像机:是获取监视现场图像的前端设备,它以面阵CCD图像传感器为核心部件,外加同步信号产生电路、视频信号处理电路及电源等。

摄像机的扫描制式:监控现场的景物能过镜头在摄像机的感光靶面上成像,再经过扫描转换将该图像以连续的电信号形式输出。

CCD图像传感器:称为电荷耦合器件,CCD摄像机的核心部件是面阵型CCD图像传感器,它由集成在同一硅片上的数十万个等效的微型MOS电容器构成。

CCD尺寸及像素数:CCD尺寸指的是CCD图像传感器感光面的对角线的尺寸。像素数 :指的是摄像机CCD传感器的电大像素数,对于一定尺寸的CCD芯片,像素数越多则意味着每一像素单元的面积越小,因而由该芯片构成的摄像机的分辨率也就越高。

分辨率:是衡量摄像机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指的是当摄像机摄取等间隔排列的黑白相间条纹时,在监视器上能够看到的最多线数。

最低照度:也是衡量摄像机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有时省掉“最低”两个字而直接简称照度。它指的是当被摄景物的光亮度低到一定程度而使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电平低到某一规定值时的景物光亮度值。信噪比:也是摄像机的一个主要参数。其基本定义是信号对于噪声的比值乘以20log。CCD摄像机的信噪比的典型值一般为45---55dB。

自动光圈接口:目前在市场上见到的标准CCD摄像机大都带有驱动自动光圈镜头的接口,有些可同时提供两种驱动方式(视频驱动、直流驱动)视频驱动方式是指摄像机将视频信号电动机转动;直流驱动方式则是指摄像机内部增加了镜头光圈电动机的驱动电路,可以直接输出直流控制电压到镜头内的光圈电动机并使其转动。一般视频驱动自动光圈接口使用3个针,即电源正、视频、接地;而直流驱动自动光圈接口使用4个针,即阻尼正、阻尼负、驱动正、驱动负。

电子快门:是比照照相机的机械快门功能提出的一个术语,它相当于控制CCD图像传感器的感光时间。

自动增益控制: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必须达到电视传输规定的标准电平,即0.7VPP,为了能在不同的景物照度条件下都能输出0.7VPP的标准视频信号,必须使放大器的增益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调节。这种增益调节通常都是通过检测视频信号的平均电平而自动完成的,实现此功能的电路称为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简称AGC电路。

背光补偿:也称作逆光补偿或逆光补正,它可以有效补偿摄像机在逆光环境下拍摄时画面主体黑暗的缺陷。

线锁定同步 :是一种利用交流电源来锁定摄像机场同步脉冲的一种同步方式。当图像出现因交流电源造成的网波干扰时,将此开关拨到线锁定同步(L、L)的位置,就可以消除交流电源的干扰。

镜像功能:有些摄像机还具有镜像功能,即可以将所摄取图像的左右进行反转处理。

水平相位调整:水平相位(HP)也称作行相位,它与彩色副载波具有严格的锁定关系。

垂直相位调整:也称作场相位,它与行相位也具有严格的锁定关系,主要是用于保证正确的电视扫描规律。

外同步输入:在BNC端口就是外同步输入端口。当单独使用摄像机时,这个端口一般无需连接,只需将视频输出端口通过视频电缆连接到监视器或录像机等视频设备上即可获得稳定的图像。

镜头:镜头是电视监控中必不可少的部件,镜头与CCD摄像机配合,可以将远 距离目标成像在摄像机的CCD靶面上。镜头的种类繁多,从焦距上分类,可以分为短焦距、中焦距、长焦距和变焦距镜头;从视场的大小分类,可以分为广角、标准、远摄镜头;从结构上分类,还可以分为固定光圈定焦镜头、手动光圈定焦镜头,自动光圈定焦镜头,手动变焦镜头、自动光圈电动变焦镜头、电动三可变镜头(光圈、焦距、聚焦这三者均可)等类型。

镜头成像尺寸:镜头一般可分为25.4mm(1in)、16.9mm(2/3in)、12.7mm(1/2in)、8.47mm(1/3in)和6.35mm(1/4in)等几种规格,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成像尺寸,选用镜头时,应使镜头的成像尺寸大小相吻合。

镜头焦距: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有用户提出该摄像机能看清多么远的物体或该摄像机能看清多少宽的场景等问题,这实际上由所先用的镜头的焦距来决定,因为焦距决定了摄像图像的大小,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对同一位置的某一物体摄像时,配长焦距镜头的摄像机所摄取的景物尺寸的就大,反之,配短焦距镜头的摄像机所摄取的景物尺寸就小。

镜头相对孔径:为了控制通过镜头的光通量大小,在镜头的后部均设置了光圈。假定光圈的有效孔径为d,由于光线折射和关系,镜头实际的有效孔径为D,D与焦距f之比定义为相对孔径A,即A=D/f 镜头视场角:镜头视场角:镜头有一个确定的视野,镜头对这个视野和高度和宽度的张角称为视场角。

球形云台:球形云台的传动机理与普通云台是一样的,也是由水平和垂直两个电动机来驱动,可以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任意转动。

支架:是用于固定摄像机的部件,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支架的形状也各异。摄像机支架:一般均为小型支架,有注塑型及金属型两类,可直接固定摄像机,也可通过防护罩固定摄像机。云台支架:由于承重要求高,云台支架一般均为金属结构,且尺寸也比摄像机支架大。

访问级别:是数字硬盘主及矩阵控制主机与操做人员之间的一种对应对话。它反应了闭路电视系统各个摄像机的录像及控制的规定控制。

设备组:把同一地理位置或相同属性的设备进行编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管理目的。

TCP/IP:是一种网络协议,全称为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联协议。用于计算机之间的交换数据的一种规定和约束标准。RS485:是一种电气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数据的传输通信特性为T+、T-、R+、R-和SG五线差分传输,传输距离为1200米。一条线路上可以连接多个地址设备。

网络视频服务器:本身无法录像,只负责将监控信号压缩处理后网络上传;监控中心或网络分控端通过软件可以进行录像,实现功能基本同硬盘录像主机;

嵌入式硬盘录像机:本身可以放置硬盘,进行录像存储。有的嵌入式硬盘录像机也具有网络功能,因此也可以将信号网络上传,这样,就相当于具备了网络视频服务器的功能。但是,有的经济型嵌入式功能很简单,不具备网络功能.视频矩阵主机:就是可以选择任意一台摄象机的图像在任一指定的监视器上输出显示,犹如M台摄象机和N台监视器构成的M*N矩阵一般,视应用需要和装置中模板数量的多少,矩阵切换系统可大可小,小型系统是4*1,大型系统可以达到1024*256或更大。在以视频矩阵切换与控制主机为核心的系统中,每台摄象机的图像需要经过单独的同轴电缆传送到切换与控制主机;对云台与镜头的控制,则一般由主机经由双绞线或者多芯电缆先送至解码/驱动器,由解码器先对传来的信号进行译码,即确定执行何种控制动作。

矩阵控制键盘:功能控制键盘,对系统全功能操作和编程,控制 变速、恒速云台、镜头,液晶显示屏,三维变速遥 杆控制高速智能球,带画面分割控制功能,网络矩阵控制功能。根据操作员的键入指令对系统中的视频切换设备、音频切换设备、。通用安全规定

3.1人员资质

3.1.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上岗。未经岗位培训合格并获取相关资质的人员不得操作本设备。

3.1.2使用部门应定期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本规程,必要时可请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

3.1.3 新进员工经过安全知识教育并考核通过后,可在有操作资质人员的指导下对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进行操作,但不得单独操作。

3.2安全注意事项

3.2.1操作人员必须按本规定要求对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进行操作,严禁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关闭。如遇设备故障应立即报修,严禁设备系统断电。

3.2.2监控室值班人员必须提高警惕,严格执行安保管理制度,做好人员的出入登记工作,不允许外来人员随意操作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当班人员应紧随监护。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结构及运行模式

4.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结构

整个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由摄像机、视频分配器、视频矩阵,硬盘录像机,液晶监视器和电视机所组成。

4.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状态

4.2.1 所有设备状态:前端及终端设备工作正常。

4.2.2 硬盘录像机通过移动侦测进行录像和24小时实时录像。

前端设备信号传输设备视频切换控制系统显示、录象设备

4.3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运行模式

4.3.1在线模式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始终处于运行状态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线情况下,将所有的视频信号及报警移动侦测事件全部通过数字硬盘主机进行录像和存储。

4.3.2 目的:使监控值班人员正确操作,确保监视范围内情况得到及时处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3.3 范围:监控系统前端、终端、传输设备、监控中心及对大厦的监视范围内。:值班人员居中于画面墙距1.8米距离内24小时不间断对监视画面进行监视; 4.3.4.每1小时应向画面以外的部位眺望5秒钟,或不在一个画面长时间监视而迂回巡视,以减少疲劳;

4.3.5 发现如下监视可疑情况,应立即报告班长或巡逻可疑情况内容、部位前往确认,并实施跟踪监视:

4.3.6 有人在控制中心及基地破坏设施、某部位有人在撬锁、摸锁、窥视房间内情况、在楼层走道堆放物品、作业、施工; 4.3.7 某部位冒烟、起火、跑、冒水、光闪动;

4.3.8 有人在挪用消防设施、器材,有人影响消防安全的运行; 4.3.9 有人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动用明火;

4.3.10 电梯发生卡人或故障、使用客梯运送货物、支卡电梯门等违章使用电梯情况;

4.3.11 打架斗殴、抢劫、盗窃;

4.3.12 监视范围内增设或缺失的物体;保持对可疑情况的处理及结果的记录; 4.3.13 询问来访至监控中心人员单位、姓名、事由并进行登记,劝阻无关人员的逗留,参观、学习的人员单位应持有本公司、中心相关证明或经过允许; 4.3.14 监控中心禁止动用明火、吸烟、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及可燃物品,必须动火时应经过严格的审批,并有防范措施;

4.3.15 监控中心发生断电后应立即报告工程部门维修,并将各设备电源开关关闭,并报告部门负责人采取相关措施,确保各部位安全;供电恢复后应按每班检查规范对系统进行检查,发现摄像机故障应报告队长,并协助在各楼层弱电间恢复摄像机供电的空气开关;禁止监控中心以外任何单位接引电源或非工作性的用电,严格按用电有关要求用电。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日常操作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24小时正常运行状态

5.1.正常运行情况下,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系统处于全自动运行,无需人为介入 运行,由控制中心值班人员进行监控。当设备发生故障,值班人员须及时报修。

5.2.控制中心值班人员应熟悉管辖范围内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备,了解其分布情况。对设备操作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并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5.3.控制中心值班人员,未经上级设施部门同意不得随意修改各设备系统的软件参数设置。查看期间严禁查看人操作有关设备,查看人不可现场使用照相、摄像器材拍摄、录像,不得下载、传输有关硬盘录像信息、数据;必要时应经过有关领导批准;

5.4.公安机关在出示有效证件后可以直接查看,并对查阅人证件进行登记、逐级报告;

6闭路监控系统巡视内容

6.1.每班按照摄像机地址对照表将摄像机逐个输入矩阵,通过监视器信号显示效果检查下列内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运行正常并保持维护记录

a).摄像机是否在运行状态;

b).摄像效果是否有下列情况:频闪、网纹、雪花、黑白滚道等;

c).摄像机水平、垂直范围内是否有遮挡物、无关光线、逆光等异常情况;检查、试验应确保监视器完好、运行正常;检查、试验方法见7.2.1、7.2.2; 6.2.对监视器的下列内容进行主观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并报告,保持检查记录:频闪、网纹、雪花、黑白滚道、颜色黑、对比度不平衡、帧跳、无信号(黑屏)等;十六画面信号丢失标记为:“LN”或“N”,并显示画面编号;应采取对比方法界定监视器故障或摄像机等其它方面故障(对比方法例:将监视器输入的视频电缆导入现行信号较好的监视器,进行比较。); 6.3 十六路硬盘录像机

试验硬盘录像机的多画面与单画面切换;

7闭路监控系统设备交接使用规定

7.1一般规定

7.1.1交接班制度是上下两班之间交接控制中心各系统运行情况,保证控制中心 运行连续性的一项重要制度。

7.1.2交接班必须在交接人员到齐后共同进行,遇有接班人员未到时,交班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迟到人员到站后应先办理交接班手续,然后将迟到原因记录于工作记录本中。

7.1.3值班人员上班前不准喝酒,交班人员如发现接班人员有酒后接班现象,可拒绝交班,并将情况立即报告上级领导。

7.2闭路监控系统设备交接使用规定

7.2.1交班人员在交班前必须检查闭路监控系统设备系统是否运行正常、设备是否完整无缺。

7.2.2交班人员在交班前必须核对本班闭路监控系统设备的工作记录、巡回检查记录、设备缺陷处理情况、事故处理情况等。

7.2.3必要时对要交班的内容作些书面提纲,以便在向接班人员口述时不会遗漏。7.2.4交接班时由交班人员介绍本班闭路监控系统设备系统运行情况及须交接的各项事宜,接班人员仔细听取介绍,然后交接班人员共同确认设备状态,双方认为无误后交接班才算结束。

7.2.5对于影响安全运行的重大设备缺陷、已检修变动过的设备,均须由交接班人员共同到现场进行交接,交班人员还须交代有关临时措施和处理意见。

7.2.6交接班双方确认无遗留问题后,均应在值班交接记录本上作好交接班记录。7.2.7交接班中如有疑问,必须双方明确后方可接班。

7.2.8交接班人员应做到思维敏捷、口齿清楚。交班者必须做到看清、查清、点清、讲清;接班者必须做到看清、查清、点清、听清、问清。设备使用中注意事项及故障处理方式

8.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24小时运行,工作人员按运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8.2 应严格按照中控卫生、秩序标准(JB—02—2019)在每班下班前擦拭有关设备、地面、家具及相关设施、场所,并应符合标准要求;

8.3 应按照物品放置规范要求放置有关物品,不得存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 8.4 对环境温度进行检测,保持在15-25度; 8.5系统出现死机,操作人员不应随意退出系统,应及时报修。

9紧急情况处理的规定

9.1运行中如遇紧急情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为总原则。9.2在紧急情况下,无论处理任何事情,应首要保证人员安全。

9.3在紧急情况下,现场操作人员可不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而根据具体情况,迅速采取必要措施。

9.4在紧急情况下,按公司制定的预案进行事故处理,按规定执行报修流程及汇报流程等。

篇7:人员定位系统监控员操作规程

电液控制系统与传统机械液压控制系统相比具有管路简单、操作灵活、效率高等特点。目前,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已成为煤矿综采工作面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但目前的电液控制系统大多针对高产矿井设计,不适用于大量中低产矿井。遥控型电液控制系统不同于现有电液控制系统,其在简化系统组成、提高可靠性的同时,大大改善了操作的灵活性,降低了系统成本。手持遥控器可移动操作,方便观察支架状态,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如何对操作人员进行精确定位,保证人员安全,并及时闭锁所在支架成为研究重点。笔者通过研究综采工作面电磁场分布规律,并根据规律优化定位方法,实现了对遥控型电液控制系统操作人员的精确定位。

1遥控型电液控制系统

支架电液控制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 术和液压 技术综合 一体化的 新技术[1,2,3]。利用该技术可加快支架动作速度,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操作劳动量,提高效率,加强安全保障, 增加对支架工况和控制过程的监视功能。

遥控型电液控制系统由支架控制器、人机操作界面、传感器、隔离耦合器、电源箱、连接器、电磁先导阀、主阀、主机、网络变压器等组成(图1)。现有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由于在每台液压支架上都配有人机交互装置,增加了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成本,在薄煤层应用时操作维修不方便。

遥控型电液控制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将人机界面从电控系统中分离出来,用支架遥控器替代人机界面功能,减少了设备数量,降低了系统成本, 提高了可靠性。然而遥控操作相对于固定位置人机界面操作存在一定风险,操作人员在控制支架动作时若发生移动容易产生误动作,甚至发生事故。因此,需对遥控型电液控制系统操作人员进行精确定位,并自动闭锁操作人员所在支架。

工作面安全定位不同于传统煤矿人员定位技术,由于支架宽度一般为1.50m或1.75m,所以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需达到1.50 m。传统的区域定位技术无法满足该要求,因此,需研究适用于遥控型电液控制系统的工作面精确定位技术。

2RSSI定位技术

目前常用的煤矿人员定位算法有TOA(Time of Arrival)、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AOA(Angle of Arrival)、超宽带、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及中质心、凸规划等[4,5]。

TOA、TDOA、AOA等算法的定位精度受设备复杂程度的影响,普通设备(如基于JN5168芯片的设备)TOA精度能达到5 m,超宽带可达到厘米级精度,但价格昂贵[6]。RSSI定位技术无需任何定位测量专用设备,可通过寄存器读取信号RSSI值,采用距离与RSSI值关系曲 线来确定 移动节点 的位置。

无线信号传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信号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衰减,有如下经验公式[7]:

式中:Ld为经过距离d后的信道损耗;η为信道衰减系数(2~6);v为考虑阴影效应时的高斯随机变量,其标准差 取值为2~8;Gt为发射天 线增益; Gr为接收天线增益;c为光速;f为载频。

在不同芯片中,受硬件和调制方式的影响,经验公式会有相应变化。CC2530支持IEEE802.15.4协议,在物理层采用DSSS(直接序列扩展频谱)和O-QPSK(正交相移键控)调制方式,IEEE802.15.4给出了简化的信道模型[8]:

式中:Pt为发射功率。

RSSI值与传输 距离的关 系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当传输距离小于1m时,RSSI值与传输距离近似呈线性关系;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大,RSSI值逐步减小,当距离超过1 m时,由于反射、阻挡、 吸收等因素的影响,RSSI值呈波浪式下降。

3精确定位技术

遥控型电液控制系统操作人员精确定位技术原理:将工作面区域分割为一系列地理围栏,当遥控器进入特定地理围栏时进行区域定位,并根据归一化RSSI统计信息进行精确定位运算。位置信息固化于定位标签中,定位标签定时发送含有其位置信息的广播帧,遥控器进入标签所在区域时收到广播帧, 完成区域定位。精确定位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3.1RSSI归一化

由于信号强度与天线极化、电路板一致性、阻容件误差等存在 一定关系,所以需对 不同定位 标签RSSI值进行归一化设置。归一化措施包括:1保证安装方式统一,天线方向一致,从而保证极化情况基本一致;2生产过程中对无线模块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与标准模块对比,将差值作为修正信息写入模块EE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定位标签发送的广播帧包含该修正信息;遥控器收到定位广播帧后采用修正信息对测得的RSSI值进行修正,从而获得归一化RSSI数值。

3.2RSSI与传输距离的转换

发送与接收设备 之间的距 离在1 m以内时, RSSI值基本按照理论值减小;在1m以外时,受反射波影响,RSSI值不会减小,而是上下波动,即1m以外的距离无法推测;当距离约为1 m时,根据实测值推测的模块距离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距离增大后误差变大,无法定位。因此,将1 m以内定义为near,1m以外定义 为far,以此来区 分距离,并将30cm以内定义为immediate。将进入1 m以内定义为进入该地理围栏,并参与精确距离计算,遥控器与定位标签的距离小于30cm时,遥控器执行连接接收器等安全 操作。 由于支架 宽度为1.5 m,在每个支架上部署一个定位节点即可使人员到某定位节点的距离小于1m,所以,该算法可满足遥控型电液控制系统对于定位精度的要求。

3.3节点场强分布

场强测试点分布如图4所示。按照图4布置2个定位节点位于B3,D3处,分别测试A1—E5处2个定位节点的场强分布,具体如图5所示。根据图5的场强分布规律,按照三角法计算遥控器的坐标,并执行支架自动闭锁操作。

4结语

根据现有的遥控型电液控制系统通信平台,通过软件扩展实现对系统操作人员的精确定位。遥控型电液控制系统操作人员精确定位技术通过对场强分布进行区域划分,并根据场强与传输距离的线性关系计算精确距离;通过增加辅助定位节点的数量, 可以提高定位精度,增强系统扩展性。

摘要:针对遥控型电液控制系统操作人员在控制支架动作时易产生误动作的问题,结合煤矿综采工作面实际情况,研究了遥控型电液控制系统操作人员精确定位技术,通过RSSI信息归一化、场强区域划分、传感器优化分布等措施将定位精度提高到1.5m,满足了遥控型电液控制系统的要求。

篇8:厂区人员定位监控系统

前言

近年来,一些易燃易爆的厂区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虽然厂区内有明显的警示牌,但是往往人们忽略这些警示,依然我行我素,置之不理。厂区内有些地方是不能随便出入和逗留的,但是人们有时间有好奇心理,趁人不在的时候就偷偷的溜进去;还有一些管理和责任人员,不能按时按点的去工作,八连杀原唱巡检,给安全事故带来隐患。

如何加强安全生产的防范措施,如何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如何准确实时的履行易燃易爆行业的安全检测职能,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摆在了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面前。同时如何改变目前易燃http://baliansha.26wd.com/易爆企业对现场作业人员落后的管理模式,如何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也成为所有易燃易爆企业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建立以灾害预防、事故救助、电子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目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势在必行。

为此,我们推出了厂区人员定位监控系统,厂区设备管理系统。

上述系统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通过GIS技术的地理信息实时显示,可以实时显示厂区现场情况

1.1.1 任何一个时间,厂区现场或者某个地点究竟有多少人,这些人是谁。

1.1.2 每个人在产区任何时间活动的轨迹和路线,可以在软件上显示

1.1.3 查询一个或者多个人现在的实际位置,方便控制中心联系该人员。

1.1.4 查询有关责任人员在任一地点的到或者离开的时间和工作总时间等一些列的信息,可以督促和落实重要巡查人员是否按时按点的进行各项数据的测试和处理,从根本上尽量杜绝因为认为因素而造成的相关事故。

1.1.5 可以实现多点共享供多个领导在不同地点查看。

1.2

现场人员每时每刻的实时动态分布,根据现场情况做出相应的动态图,使现场情况一目了然。

1.3

自动统计出各类人员的各种报表

1.3.1 生产人员的出勤时间表,出勤月报表,加班报表,请假和缺勤报表,工资报表等 1.3.2 制定和统计巡查人员的巡查情况报表

1.3.3 其他人员:如参观和考察人员是否按照要求到达指定的区域,是否按照指定的路线行走等。

1.3.4 一旦发生事故,立即能查出多少人遇险,他们是谁,他们在哪里遇险等。

1.4

在设备管理方面实现的功能包括

车和其它重要设备的具体位置

记录工作车辆的出入次数和出入频率,便于管理。系统介绍

系统特点 高度自动化

先进的网络通信系统 完善的数据分析系统

基于GIS技术的地理信息显示 查询系统 安全可靠,在恶劣唤醒下可以24小时正常工作

产品性能

远距离,有效识别距离从2米到80米可调。

极高的防冲突性,采用多种防冲突方案,可同时识别200个以上标识。

高速度,MLRFID的移动时速可达200公里以上。

高度的识别可靠性,误读率小于十万分之五。

安装方便,一体化设计,无需外接天线或地感.智能化,RFID与收发器之间可实现双向高速数据交换,使应用灵活,数据安全得到保证。

可实现有方向性和无方向性的识别。

高可靠,适应工矿工作环境(-40℃-85℃),防水,防冲击。

低成本,全部采用0.18uM的芯片,成本更低。

超低功耗,更健康、更安全。

全球开放的ISM微波频段,无须申请和付费。

高抗干扰性,对现场各种干扰源无特殊要求。

系统工作原理

首先在厂区的各个路口和所有人员可能经过的通道中安放若干个读卡器,具体数量和位置根据现场实际工况和要实现的功能要求而定,并且将它们通过网络布线和地面控制中心的计算机联网。同时在每个工作人员佩带的一张工作卡(射频卡),当工作人员进入厂区以后,只要通过或接近放置在厂区内的任何一个读卡器,读卡器即会马上感应到信号同时立即上传到控制中心的计算机上,计算机马上就可判断出具体信息(如:是谁,在哪个位置,具体时间),同时把它显示在控制中心的大屏幕或电脑显示屏上并做好备份,管理者也可以根据大屏幕上或电脑上的分布示意图点击厂区某一位置,计算机即会把这一区域的人员情况统计并显示出来。同时控制中心的计算机会根据一段时间的人员出入信息整理出这一时期的每个工作人员的各种出勤报表(如:出勤率、总出勤时间、迟到/早退记录、未出勤时间等)。另外一旦厂区发生事故,可根据电脑中的人员分布信息马上查出事故地点的人员情况,然后可再用特殊的探测器在事故处进一步确定人员位置,以便帮助营救人员以准确快速的方式营救出被困人员。车辆和其他设备的管理原理大致相同。

系统组成系统设计原则

实现厂区作业人员进出的有效识别,使系统管理充分体现“人性化、信息化和高度自动化”

为高级管理人员提供考勤作业、人员进出限制等多方面的信息查询。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通过该系统立刻可以知道厂区工作人员的数量,保证抢险救灾和安全救护工作的高效运作。

安全事故发生后,通过本系统的移动识别装置,可在事故现场10米范围内探测到是否有人存在,便于救护工作的及时展开。

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可扩容性、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

系统设计特点

(1)高度自动化。系统能自动检测厂区工人经过该监测点的时间、地点信息,并自动实现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2)先进的通信系统。安装在厂区各区域的识别系统,实时向网络服务器传送相关人员通过的数据,整个过程无需人为干预。

(3)完备的数据统计与信息查询软件。系统软件具备专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工人通过厂区区域的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系统,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分析系统,显示并打印各种统计报表资料,为高层管理人员的查询与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

(4)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性设计。系统产品采用坑道壁挂式设计,无需在坑道进行现场施工,并保证系统在恶劣环境下24小时连续正常运转;

(5)完善的异常情况(包括无效感应器、失效感应器进入)报警呼叫系统配置。系统设计方案

本系统遵循“统一发工作证、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按准许上岗人员和班组实行(1)生产单位在所有厂区区域中均安装一定数量的读卡器,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情况而“一人一工作证”制,该射频卡可视为“上岗凭证”或“厂区准入证”。具体方案如下:

定,以满足辐射区域为准。

(2)生产单位向有关人员颁发工作证,工作证佩戴在人员的合适位置。

(3)发工作证时射频卡所对应员工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等登录在系统数据库中。

(4)安全生产部门对该工作证进行授权后即生效。授权范围包括:该员工可以有资格进入作业面的区域,工作证的时效、失效、挂失等,以防止无关人员和非法人员进入厂区的特定区域;

(5)进入厂区的人员必须佩戴工作证和安全帽。当此人经过某区域的识别监测点时,立即被系统识别,并通过系统网络的信息交换,将此人通过的路段、时间等信息传输至井上安全监控中心记录,并可同时在地理信息大屏幕墙上出现提示信息,显示通过人员的姓名。如果感应的感应器号无效或进入限制通道,系统将自动报警,安全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立即执行相关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6)厂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安全监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可以知道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救险队使用移动式远距离识别装置,在10米的范围内方便探测遇险人员的位置,便于救护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运作。

(7)针对厂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解决了系统产品应用于易燃易爆厂区的技术难题:

a.设备本身在厂区安全运行问题:针对厂区的特殊环境和工作特点,我们的设备(读卡器)做到了:采用全金属外壳,结构牢固,防撞、防震。全密封设计,防水、防潮、防腐、。

b.设备的运行绝不能影响厂区的安全问题:设备具备超低功耗,峰值功率小于1毫瓦。c.系统在厂区的工作电压小于直流12V的问题

d.设备适应矿井上和井下以及易燃易爆场合各种不同的安装环境问题:设备具有非常高度抗干扰性,对安装现场基本无要求,即保证设备运行的高可靠性,又大大简化了安装个维护工作量。

e.整个系统设计成为“傻瓜型”,对用户的技术水平要求极低,具有简易可调的功能、故障的自动巡检功能等等。

f.厂区内简易施工和安装问题:产品采用直接壁挂式,接入直流电源及网线连接头即可,同样对今后厂区检测点的变更和添加一样非常方便轻松。

上一篇: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用】下一篇:校团委社长换届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