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与管理论文

2022-05-13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旅游服务与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中职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形成,需要从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要出发,形成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对旅游市场对专业性人才需求的新变化进行分析,提出了中职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管理的优化策略。

第一篇:旅游服务与管理论文

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思考与尝试

【摘 要】本文阐明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三种类别,分析发现现有校企合作模式存在双方需求不同步、合作层次较浅、缺乏充分交流等不足,提出“找准需求,突出技能实训的主导地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安排课程及实训时间;推动双方共赢机制;建立阶梯式合作计划”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关键词】中职 旅游服务与管理 校企合作模式 阶梯式合作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旅游专业教育也在不断尝试更为先进的教育模式,逐渐从传统的封闭课堂教育模式转型为开放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入巨大活力。

一、现有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类别

(一)校外实训基地模式

中职学校与旅行社、景区单位、酒店饭店等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设施及带教老师均由企业提供,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其他节假日与其签订短期合作协议,在实训基地内进行实践工作,从事一线相关的简单工作,熟悉企业运作管理内容,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践技能;或者在完成所有理论课程后,与企业签订为期几个月的合作协议,到企业参与实习,为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二)校企人才培养订单模式

学校联系相关旅游企业,或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学生在校期间将视为企业准员工。学生在其中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实际操作训练、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后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实习合格后直接由用人单位录用,实现学业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三)校企互动,资源共享

学校邀请企业专业人员进入课堂,参与学校的科研、教学等工作,为学生提供行业真实管理经验,使学生及时了解企业岗位需求、管理制度及技能要求,掌握行业最新知识技能。同时,学校推荐教师进入企业进行进修、调研等活动,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加深教师对行业现状的认知,了解真实案例,增长教学经验,并为企业提供可行性建议。教师返回学校后,可将在企业的实践收获融入课堂教学,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二、现有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双方需求不同步

国家所倡导的职业教育实践要求采用工读结合、半工半读的形式,然而由于旅游行业所特有的季节性特点,导致淡旺季对人员的需求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旅游企业往往倾向于在旅游旺季与中职旅游院校签订短期合作协议。这种限制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造成实训缺乏连续性。此外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后,与企业所签订的长期合作协议进入企业实习,已经视为脱离了学生阶段,转为上岗工作模式,无法实现“学中做”和“做中学”这一培训目标。

(二)合作层次较浅

目前部分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关系较为松散,学校通常希望藉此解决学生实习及就业需求,而旅游企业则注重缓解用人压力,参与的热情相对较低,通常没有具体的合作项目,合作层面较浅。

(三)校企间缺乏充分交流

学校希望邀请富有经验的企业人员为学生进行培训,但此类人员往往是企业高层,他们能够参与培训的时间较少,且内容往往比较笼统,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此外,学校前往旅游企业挂职调研的教师通常无法接触较重要的工作,无法取得挂职的预期效果。

三、校企合作新模式探讨

(一)找准需求,突出技能实训的主导地位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以企业及社会需求为标准,参照市场标准进行课程体系、实训项目等方面的设计。在学校与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协议时,应当深入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参考旅游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确保在校企合作实施前设定明确目标,使合作过程具有时效性和灵活性。实训内容要专业而系统,建设通畅而具有实效的学校—企业人才输送渠道。与此同时,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应当始终保持本专业特色,确保专业技能培训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导位置,从而为旅游企业输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成功与否,师资力量是其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学校应当与企业充分沟通,明确只有双方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理论结合实际才能使双方共同提高、实现双赢。学校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技能及实践经验,指导教师积极由理论教学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转变,鼓励教师定期参与企业管理经营,深入了解企业运作,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同时,积极邀请企业骨干人员参与学校的理论培训、学历班教育等,并担任校外实训基地教师。这样既能增强企业人员的自身理论素养,又能提高授课技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训练。

(三)合理安排课程及实训时间

实训时间的安排极大地影响到实训效果。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应明确自身所特有的季节性特点,充分考虑旅游市场规律,兼顾教学体系完整性、旅游企业用人规律的季节性及学生学习规划性三方面。在旅游淡季时更多地设置理论学习或邀请企业专业人士进行实践工作的讲解、示范及指导,在旅游旺季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各岗位工作实践,充分调动三方积极性。

(四)推动双方共赢机制

实现利益共赢是推动校企合作深化最为有效的规划策略,为提高企业的参与热情,学校可利用自身在教学、考核、科研、基础领域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尽可能地为旅游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及相关服務,例如为企业举办理论知识培训、协助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市场调查、员工考核等活动,调动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吸引企业富有管理实践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来参与合作,为学生举办讲座、培训、帮带等活动,以增强学校师资力量,使学生从中获益,加深学生对旅游行业的了解。开阔眼界,熟悉专业标准,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建立阶梯式合作计划

为取得实质性合作效果,校企合作应打破传统松散、浅层面的合作计划,采取阶梯式立体合作计划,尽可能地引入企业真实元素,将校企合作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合作内涵。其中可详分为:

1.认知阶段。在学生入学初期,组织学生参观了解旅游企业,接受企业文化熏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形式可分为毕业生引领、企业专业人士授课、企业入校宣传、短期企业实践活动等不同形式,指导学生感受、了解旅游行业,激发学习热情。例如,组织新生前往周边旅游景区观摩导游工作,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寻找实践机会、学习记录实践技巧。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企业实践中,使对专业技能了解得更为深入,为学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体验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引领学生积极接触真实的企业岗位,通过参与实践、巩固理论知识,为顺利过渡到上岗就业打下基础。其方法包括:(1)与企业岗位结成互惠小组。企业为学生创造实习、调研机会,并为学生的实践提供资源和场所,学生则满足企业需求,缓解企业旅游旺季的用人压力,实现良性互惠。(2)短期实习。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自主寻找实习机会,参与专业实践。(3)学校与企业合作。通过实训基地形式为学生量身定做实训课程,营造真实的实践工作情景,帮助学生确立职业工作中的社會身份,提高专业水平。

3.目标阶段。当学生基本完成专业学习课程后,将面临实习及就业要求。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合作互动,学生对旅游企业及旅游市场运营均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企业也对学生有了相对完整的印象,此时采取从顶岗实习直接过渡到正式就业上岗的方式,以确保学生信心充足、上手速度快,尽快达到企业岗位标准。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模式是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实施应当以旅游企业及市场需求为导向,同时实现学生顺利就业、企业专业人才充足的多方共赢,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 旭,李 萍,姜昱汐,姜 岩.辽宁校企合作联盟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

[2]郑祝堂.根据职业能力和企业需求制定校企合作模式[J].实验室科学,2011(6)

[3]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

作者:蒙天创

第二篇:中职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探讨

摘 要:中职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形成,需要从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要出发,形成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对旅游市场对专业性人才需求的新变化进行分析,提出了中职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管理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中职;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实践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跨学科、多口径、知识面广的应用型专业,而且要求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非常强。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使得学生成为复合型、实用型的旅游专业性人才。因此,在中职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完整性、系统性与职业性,才能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 旅游市场对专业性人才需要的新变化

(一)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急需创新型的管理人才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专业性旅游管理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就需要加大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将有思想、业务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人际交往能力强等作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需要针对旅游市场发展的特点与新趋势,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理论知识与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为目标,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中职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也是满足现代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

(二) 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日益凸显

中职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旅游产业需求的中级管理人才与基层管理骨干及旅游服务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灵活型、实践性与职业性等特征,能够结合学校所在的区域,以及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突出对中职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实践活动中,直接面对旅游行业中的突出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也能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三) 区域市场对“厚基础、宽口径”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普及,中职学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为主,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如果将所有的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定位在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明显不切合实际的。而随着区域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市场需要的人才也是多层次化的,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区域旅游市场发展的需求,结合中职学生的特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旅游专业人才,以满足区域地方旅游市场人才发展的需求。

二、 中职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化方案

(一) 明确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需要针对区域旅游行业的需求,加强与地方旅游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制定有效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旅游专业适应型人才。结合地方的发展需求,与地方旅游合作,共同制定旅游专业技能人才实践培训方案,由企业为中职学生提供专业实践、见习、实习的岗位,以便于学生能够掌握更为专业的旅游管理知识与服务技能。例如,旅游管理与饭店管理的联系十分紧密,中职学校可以制定酒店管理方面的课程,让学生通过酒店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旅游管理的知识。中职院校需要加强研究,合理地设置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课程,使得课程设置具有弹性,例如可以增加跨学科课程设置、边缘交叉性学科的设置、人文学科的设置等,综合培养中职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的能力,以自然、地理、建筑、文史、民俗、礼仪等学科的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中职院校还需要与旅游企业合作,就旅游景区的管理、旅游项目的策划与宣传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现代旅游管理相关知识。

(二) 优化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为了提高中职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中职院校应该加大实践课程教学的比重,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能够突出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的内容,强化中职旅游管理课程实践操作技能的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二者之间能够相互渗透,使得学生能够满足旅游管理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与知识结构。在充分对旅游行业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修订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学科基础、专业实践技能、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等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满足专业课程教学的需求。

(三) 完善實践教学课程体系

结合当前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专业课程实践要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必须要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开拓创新的能力。结合区域企业的需求,逐渐形成一个“认知见习——模拟实训——课程知识学习——企业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实习”完整的实践技能培训系统。旅游认知见习重点要求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与服务的专业课程知识,方便学生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能够理解课程的重点知识;模拟实训就是为学生提供模拟旅游场景实训,如导游实训室、旅游项目规划设计大赛等实践技能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掌握课程的重点知识;企业的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在旅游企业或者旅游景区实际工作,熟悉旅游企业的项目策划与宣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营销、旅游景点导游与经营体制等业务,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学生对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理解,进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将“产、学、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中职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结束语

中职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学校的实际,将企业需要与社会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综合性的实践培训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技能培训机制,为学生提高多种实践场地,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进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尚英.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与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2015(4).

[2]张金霞.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

[3]郭跃.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6(7).

作者简介:

王冬梅,河北省高碑店市,高碑店市职教中心。

作者:王冬梅

第三篇: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论述信息化教学实践策略,提出强化信息化教学理念,推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库、鼓励学生利用虚拟化学习平台等做法,以有效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关键词】旅游服务与管理 信息化教学 教学实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越来越普及,课堂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旧模式,而是将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整合的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有效将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使课堂更具活力、教学内容更丰富,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大多数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师认为有必要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信息技术可以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一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难度太大,信息化教学模式需要高水平的计算机技术能力作为支撑,致使他们对信息化教学产生畏难情绪。二是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然存在信息化教学设计单一的问题,最常用的教学设计形式是 PPT 展示、微课和视听游戏,忽视了其他现代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例如涉及一些移动的概念和过程,使用 VR 技术就能让学生看到真实的旅游场景和效果,但由于教师的水平和硬件的限制而难以普及。三是师资培训相对薄弱,不符合旅游专业特点,以致教师不重视信息化教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有待提升。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科技产品操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是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不一定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熟悉相关的技术以及查找教学资源。

(二)学校对信息化教学的投入不够合理。首先,针对信息化教学的评价,硬件往往被视为一种评价标准,因此学校通常把硬件建设作为信息化教学建设的主要投入,本末倒置,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软件环节薄弱、软硬件不兼容。再加上,电子设备发展和更新的速度较快,受上级财政资金的影响,学校无法满足硬件经常更新的需求,从而影响信息化教学的正常实施。其次,资源数据库的建立进展缓慢。信息化教学把信息资源库建设作为重要的一步,但中职学校对资源库的投入往往较少,不能及时更新和优化资源库数据,特别是在更新旅游信息内容方面,信息资源不足甚至匮乏,从而导致软件内容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再次,普通教师对资源数据库的开发能力只限于搜索资料,导致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没有丰富多样的数据库信息来源。最后,学校教学资源库的管理缺乏科学性,无法确保旅游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水平。

(三)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积极性不高。一是信息化教学平台长期缺乏应有的维护,操作界面复杂、老旧,使得学生在课后对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应用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成为一条单行道,教与学两者之间没有互动。二是虽然学生能够操作智能电子产品,但他们仅限于日常娱乐,操作各种信息技术软件的能力有限。据调查,70% 的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不会或不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工具。

二、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策略

(一)强化信息化教学理念,推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趋势,这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也是对学校管理能力的要求。信息化教學更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率。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设计可以分为同步学习和异步学习两种。首先,同步学习是实时发生的,所有参与者在同一时间进行交互。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同一时期内与一个或多个参与者交流思想和信息。例如面对面的讨论、在线实时教师指导和反馈、QQ 群聊、腾讯会议、抖音直播以及聊天室或虚拟教室等方式,每个人都在线上同时协同工作,促使学生变得更加开放,更积极地倾听并向同龄人学习。同步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在线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其次,异步学习是自定步调的,允许参与者参与思想或信息的交流,而不依赖其他参与者。异步学习教学设计可以使用诸如学习管理系统、电子邮件、博客、维基和讨论板等技术以及 Web 2.0 支持的教科书、超文本文档、音频视频课程和社交网络等。异步学习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学生课后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反复学习。在非同步在线课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完成作业、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异步学习允许学生在需要的时候寻求帮助并提供有用的指导,这取决于他们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异步课程学习使用的工具并不限于视频、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习各种各样的课程。

集同步学习与异步学习于一体的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设计,打破时空的局限,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师生、生生的互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特点契合度非常高,对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

(二)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在线环境可以让教师以其他方式传播内容,而利用在线环境开发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教师就可以依托资源库满足不同的学习风格,如视觉学习者受益于视觉解释的内容等。在某些情况下,图像、图形、动画和微课视频能比文字更有效地传达一个想法或概念、交流学习者不能立即获得的上下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可以此为依据进行。首先,视频是一个很好的资源。教师通过微课视频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直观地说明学生较难理解的概念或过程,并且微课视频既可以较容易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又可以应用于在线环境中。其次,图表、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等图形也可以传达概念和思想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它们和文字结合服务于教学。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充足的资源,将其合理使用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还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循环使用。例如,地理可视化技术资源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就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地理可视化是指地图上具有地理内涵的数据的外部表示。数字地图的功能进一步增强了地理可视化的优势,如通过引入搜索引擎、元数据、3D 可视化和数据层,数字地图变得易于互动并提供灵活的地理界面,从而帮助用户探索、分析、综合和展示复杂的空间信息。因此,数字地图可让使用者通过观看复杂数据集的多维显示或搜寻时空数据的排序和动画,动态地探索时空数据,进而直观地揭示其趋势和异常情况。在地理可视化环境中,数字地图可以刺激用户对地理模式的视觉思维,帮助他们识别连接或中断和趋势。换句话说,正如 Kwan(2000)所展示的,数字地图帮助用户生成假设、开发问题解决方案和构建知识。这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非常有利,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人、地图、流程、信息,并转化为实践中的行为判断,更好地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鼓励学生利用虚拟化学习平台。虚拟化学习平台的构建能够为学生运用信息化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虚拟学习环境(VLE)也称为学习平台,通过同时混合多种通信技术来模拟虚拟教室或会议。学校最常用的平台有学习通、云班课、课堂派等,这些 APP 可以使学生和教师通过网络摄像头、麦克风进行实时聊天交流,参与者可以举手、回答问卷或参加测试。学生可以在教师授权的情况下切换自己的屏幕和视频,教师可以设置文本注释、麦克风和鼠标控制的权限级别。这就形成了一个虚拟教室,让學生在一个互动的环境中获得教师的直接教学。首先,虚拟教室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课程安排,这对于那些可能觉得异步学习的自由难以承受的学生来说是有帮助的。其次,虚拟教室提供了一个社会学习环境,能够复制传统的“实体”教室。大多数虚拟教室应用程序都提供了录音功能。每个班级都被记录并存储在一个服务器上,这样就可以即时回放整个学年的任何班级。这对于学生为即将到来的考试检索错过的材料或复习概念是非常有用的。一是包价旅游设计(即确定和选择包括在套餐内的旅游服务和供应商)是许多旅游课程的主要教学主题,例如新服务开发、旅行社管理和旅游营销。包价旅游设计受多项因素影响,包括需求或游客的特性(例如喜好、需要、年龄等);目的地景点及其他旅游服务的供应、位置及可获取性;交通情况、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及网络;游客对旅游服务及供应商的评价、意见及回应;旅游服务及供应商的形象或状况;旅游机构的营运时间等。用户(用户生成内容、用户原创内容)在地理地图上创建和存储大量此类信息,如谷歌地图或必应地图。因此,通过搜索、检索和使用用户生成内容,教师、学生和或专业人士可以使用地理可视化技术来解释、展示和交流如何设计一个包价旅游。用户还可以使用地理门户网站在地图顶部绘制个人地图,以表示他们的行程(即行程路线或行程活动),然后与其他人分享或讨论。由于设计一个包价旅游需要大量的视觉空间推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虚拟化学习平台来强化学习过程。二是学习任务(即旅行团的设计)也是一个简单易学的活动,学生可能以前也使用过在线地图来设计他们现实生活中的旅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虚拟化学习平台完成某个主题的旅游设计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加复杂、更加动态的知识,教会学生如何预测需求,以不同的层次显示全球或地区或不同时期的游客流动情况等。

总的来说,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的应用,为旅游专业课程注入新活力,能够降低学习的难度、突破时空的限制,使课堂更具吸引力,为学生带来更直观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学生在温馨轻松的氛围中积极学习、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龙彦娟.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1+X”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3).

[2]乔金环.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

[3]舒 毅.专业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的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1).

[4]林 珏.探索信息化与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旅游专业“以赛促教”中的运用——以中职院校《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

[5]郑玉珍.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J].国际公关,2019(10).

【作者简介】梁 妍(1986— ),女,广西百色人,研究生,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服务与管理。

(责编 罗汝君)

作者:梁妍

上一篇: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下一篇:网络营销与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