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厂事故

2022-08-05

第一篇:城市污水处理厂事故

污水处理厂事故预案说明(范文)

污水处理厂事故预案说明

一、 主要污染物控制方案

生活垃圾填埋场在不同的阶段所产生的渗滤液特性液有较大的差别,在填埋初期(一般在前3年内),此阶段内垃圾中易降解的组分会迅速与填埋垃圾所夹带的氧气发生好氧生物反应,此阶段的渗滤液COD相对较高,可生化性相对好,总体特点表现为高COD、高NH3-N、碳源较为充足、可生化性较好;填埋龄超过五年后渗滤液中的营养比例(C:N:P)往往失调,其突出特点是氮含量过高而碳、磷含量不足,需要在后续的好氧处理过程中补充必须的碳、磷,此阶段水质特点总体表现为高COD、高NH3-N、碳源不足、可生化性不好。

针对以上分析,根据各阶段的采取不同的运行控制措施,以保证渗滤液处理效果,下面针对几个主要的污染物的控制措施加以详细描述。 1.1 COD的控制

垃圾渗滤液经过调节池的一定厌氧反应后进入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膜生物反应器由前臵的反硝化池、硝化池及外处臵超滤装臵组成。

在反硝化池,渗滤液的COD作为电子供体硝化池回流的作为电子受体的硝酸根、亚硝酸根离子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构成COD的物质部分被氧化成CO2和H2O,硝酸根、亚硝酸根被还原为氮气。

剩余COD进入硝化池,硝化池通过射流曝气给池内提供充足的氧气,COD在池内被进一步氧化降解。

由于MBR工艺中的超滤系统替代了传统工艺中的二沉池,使得活性污泥完全被截留,污泥浓度提高到15~30g /L,极大地提高了生化池对于COD的去除率,通过超滤的过滤,出水清液不含悬浮物质,使COD降到1000mg/L以下,更多的情况可控制在500mg/L左右。

为了使COD降到60mg/L以下,必须进行深度处理,根据渗滤液的水质特点,本项目采用两级NF系统,每级NF对于COD的去除率维持在80%以上,使得出水COD降到60mg/L以下,达到出水水质要求。

纳滤浓缩液采用混凝沉淀进一步处理。实验表明,使用具有混凝和吸附作用的复合型混凝剂,COD去除率可达60%左右。混凝沉淀后的上清液溢流回调节池再回到生化系统进一步处理,由于其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在生化处理系统中的相对停留时间延长,微生物得到有效驯化,难降解有机物也能部分降解,不会产生难降解有机物在系统中的富集现象。 1.2 氨氮的控制

用生化方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废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氨氮去除的控制。如果氨氮不能有效降解,会导致系统中氨氮水平的不稳定累积,使系统的PH值升高,恶性循环的结果是:游离氨的浓度增加、细菌的活力受到抑制、硝化能力下降、氨氮累积速度加快、系统的PH值更高、游离氨的浓度超过限值、细菌的活力受到严重抑制、系统处理能力下降甚至瘫痪。

成功的硝化工艺必须考虑系统中异样菌始终存在,并和硝化细菌竞争溶解氧的事实。硝化细菌的生物动力特性使它们在溶解氧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同时在竞争需要较高生长速率的空间时,它们很低的生长速率就是一个缺点。

要克服硝化细菌的上述缺点,需要一个很长的泥龄。长泥龄的系统更加适应有毒物质存在的污水,同时对溶解氧和温度的变化也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

膜生物对氨氮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这得益于膜的截留使世代周期长的硝化菌得以富集,高效的曝气系统使得硝化反应更充分,氨氮的去除率基本上维持在99.9%以上,使出水NH3-N降到2mg/L以下,达到出水水质要求。

渗滤液原水进入反硝化池后与硝化池回流液充分混合,把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而完成生物脱氮过程,并且把氨氮稀释到安全浓度以避免其对活性污泥的抑制作用。溶解的低浓度氨氮从反硝化池溢流到硝化池有被进一步混合稀释并迅速氧化成硝酸盐氮,其达到动态平衡时,硝化池的NH3-N一般不超过2mg/L。 1.2 总氮的控制

总氮的控制通过生化反应和膜过滤两种途径实现。

在处理系统中,污水中的氮元素一部分被用于生物反应的细胞合成,其他的氮元素以NH3-N或硝酸盐氮的形式存在,这两种物质也构成了最后处理后出水的总氮。

NH3-N通过膜生物反应器的硝化反应可降低至很低的水平,这在前面的内容中已有充分的论述,可以认为出水的总氮基本由硝酸盐氮构成。

硝酸盐氮通过超滤浓液的回流至前臵反硝化池,或通过冷却系统的循环回流至前臵反硝化池,回流比可达10~30倍,通过该系统的反硝化反应,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超过90%。

同时,适当控制硝化池的反应条件,使得硝化池可同时发生反硝化反应及短程的硝化反硝化反应,提升脱氮效率及脱氮时对碳源的需求。

实践证明,DO浓度直接影响生物脱氧系统的同时硝化反硝化程度。首先,DO浓度应满足含碳有机物的氧化以及硝化反应的需要;其次,DO浓度不宜过高,以保证污泥絮体内缺氧微环境的形成,同时使系统中有机物不至于过度消耗而影响反硝化反应的顺利进行。对于反硝化菌而言,氧气的存在之所以对反硝化过程有抑制作用,并不是由于氧气对反硝化菌本身有抑制作用,而是因为电子受体(O

2、NO2-和NO3-)之间争夺电子的能力存在差异,通常O2接受电子的能力高于NO2-和NO3- ,在DO较高的条件下,反硝化菌虽未受到抑制,但NO2-和NO3- 不易得到电子供体(有机物),因此也难以被还原成N2。

根据在郴州倒窝里垃圾填埋场、佛山狮中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研究及工程系统运行证明,DO浓度控制在1.5~2.5mg/L之间,硝化池中NO2-和NO3- 的总浓度是理论上不发生同时硝化反硝化反应的20%左右。

短程硝化—反硝化(Shortcut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是指将硝化控制在亚硝酸盐阶段,然后进行亚硝酸盐的反硝化。该、。脱氮工艺可节省供氧量约25%;可节省反硝化所需要碳源的40%,在C/N值一定的情况下可提高TN的去除率;可减少50%的污泥生成量,也减少了投碱量;缩短了反应时间,相应地减少了反应器容器。

短程硝化的标志是获得稳定高效的HNO2 的积累,即亚硝酸化率(NO2 —N/ NOX —N)>50%。在本系统中,由于反应温度较高(30~35 oC),体现出了在较高温度下硝酸盐细菌的生长速率明显低于亚硝酸盐细菌的特点,在工程项目中观测到了30%~70%的亚硝酸化率。反应器中亚硝化细菌占有优势地位,从而使氨氧化相当程度控制在亚硝酸盐阶段,这对垃圾填埋场运行多年后出现的碳源减少时系统的正常运行有重要意义。

考虑到填埋场中后期的垃圾渗滤液碳源的大幅下降,可将垃圾渗滤液引致处理系统的取水口,由进水泵直接送入处理系统,避免渗滤液在调节池中做长时间的停留而导致的碳源大量流失,保证处理系统的最低碳源需求。

在深度处理阶段,纳滤膜对NOX 体现出了较高的截留率。根据纳滤膜的特点,其对特定一价离子的截留率随着离子浓度的降低而升高,对于小于500mg/L的NOX ,其截留率大于90%,使出水的总氮进一步降低,安全满足排放标准。

二、污水处理系统遇事故直接排除应急预案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确保单位、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预防重大环保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处理,根据本工程污水处理工艺特点,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责任”的原则,制定《污水处理系统应急预案》。 2.1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本工程设计两条独立的工艺路线,即使遇到事故也不至于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另外,本工程设计了一条昏官回灌填埋场的管路,一旦发生事故,处理量达不到要求时,可考虑回灌填埋场。 2.2预案的启动

该预案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启动,在发生以下情况时,该预案启动: 1)发现出水水质超标时; 2)污水水量超过设计标准时; 3)大面积、长时间停电时; 4)主要设备检修期间。 2.3应急处理原则

1)及时控制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总量;

2)加强运行控制,保证运行正常;

3)加强设备运行维护。 2.4事故预防措施

1)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因检查不周或失误造成事故;

2)及时合理的调节运行工况,严禁超负荷运行;

3)加强设备管理,认真做好设备、管道、阀门的检查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管道、阀门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2.5事故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1)发现后当班人员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保持与领导小组的联系;

(2)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业主和当地环保部门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保持与业主和当地环保部门的联系;

(3)当班人员排查造成事故的原因。 2.5.1进水超出设计标准

1)完善数据分析及传递制度,并根据长期的数据分析结果,建立预测制度;

2)立即向主管部门汇报,调整生产计划,保证出水标准;

3)立即对进水水质,工艺运行参数,出水水质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相关工艺流程进行及时调整,保证污水得到及时处理。 2.5.2水量超过生化系统设计处理能力

1)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向相关部门通报,分析原因,制定长期措施; 2)调整流程,通过投加适量氧化剂暂时提高处理量; 3)部分污水可考虑外运处臵。 2.5.3主要设备故障 1)启动备用设备;

2)召集检修人员加快设备的检修速度,尽快恢复设备的正常使用; 3)系统中的曝气设备、膜组件都是模块化设备,增换简易,立即召集供货商就地提供货源。 2.5.4其它突发事件

1)突发暴雨

①根据天气预报,预先对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完好,组织力量对厂区雨水管线进行疏通,确保畅通;

②各岗位将门窗关紧,防止雨水流入,影响设备运行;

③随时管擦调节池的水位并向领导汇报;

④外出巡视,必须两人一组,注意防滑。

2)突然停电

①将现场设备退出运行状态;

②如何长时间停电超过6小时,则通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送电;

③来电后,按操作规程及时开启设备,恢复运行。 2.6事故后的恢复和重新进入

由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状态结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开始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进行事故损失评估,组织力量进行污染区的清消、恢复。

第二篇:污水处理厂停电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污水处理厂

停电突发事故应急响应预案

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搞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将可能发生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据《安全生产法》要求,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具体措施如下

一、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报 告:当班值班人员

二、事故应急预案(措施)

1、如发生突然停电事故,首先应确定是内部设备故障断电还是外部线路故障断电,如属内部设备故障,应迅速断开故障设备供电回路,迅速查明故障原因,并上报当班运行主管。如属外部故障应迅速将自控电源开关分断并上报当班运行主管,运行主管应立即上报运行部经理与供电部门协调解决。

2、分路故障跳闸,应及时上报当班运行主管,对分路故障设备及时检修,排除故障方能送电。

3、一旦发生上述事故和紧急情况,处理完毕后,应查找原因,分析潜在的隐患制定整改措施,并监督检查,直至达到要求。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污水处理厂预防和处理污染事故方案

为了加强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紧急预防和快速有效处理,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危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有关环境污染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的有关要求,结合污水处理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污染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组织机构

(一)污水处理厂成立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其组成与职责

1、领导小组组成: 组 长:污水处理厂厂长

成 员:办公室主任、安全科科长、污水处理生产主管

2、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对一般污染及较大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支援和协调工作;

(2)负责污水厂重大、特大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制定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和减轻污染危害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3)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和省环保局报告污染事故的发生、危害与处理情况,通报有关部门;

(4)负责对污水厂环境污染事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方案实施组、监测组的组成与分工

1、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污水处理厂办公室主任兼任,在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有:

(1)协助领导小组组织完成各项职责;

- 1

(3)协助上级监测部门开展承担的应急事故监测任务。

二、预防污染事故措施:

1、化验人员须严格遵守《化验室规章制度》,做到规范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2、化验人员每天须定时抽取进水口、各池体出水及总出水口的水样,避免突发性排放污染物和其它能够造成人与动植物急性中毒损害的剧毒污染物排入水体造成的危害严重事故;

3、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进行操作,严禁带电作业;

4、运行人员、维护人员每班巡视三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不能解决向领导小组汇报解决,厂内部不能解决则请专家解决;

5、领导小组人员须每天巡视一次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察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三、处理污染事故措施:

(一)、实行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分级负责制

污水处理厂厂长负责组织公司营运重大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主要包括:

1、突发性排放污染物和其它能够造成人与动植物急性中毒损害的剧毒污染物,数量较多,范围较大,危害严重的事故;

2、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以及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人员伤亡,直接影响社会安定的污染事故;

3、对周边行政区域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一般污染事故和较大污

- 3现场, 指挥应急处理工作。

(4)根据领导小组领导指令和应急需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立即协调组织方案实施组和监测组,携带应急物品和监测仪器赶赴现场,必要时由方案实施组组织有关专家现场协助应急处理工作。

2、事故认定与报告

(1)应急队伍到达现场进行紧急处理的同时,应当根据已取得的事故情况和监测数据,提出对事故性质和危害的认定意见,报请领导小组审定。

(2)根据指令和确认的结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文件,向当地环保部门和省环保局报告。

3、现场应急处理

(1)现场应急处理必须坚持以下四条原则:

a、控制污染源,尽快停止污染物的继续排放;

b、尽可能控制和缩小已排放污染物的扩散、辐射、蔓延的范围,把事故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c、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避免人员伤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d、应急处理要立足于彻底消除污染危害,避免遗留后患。

(2)应急队伍到达现场后,应立即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紧急磋商,迅速分析、收集和汇总事故发生和危害的情况。尽快开展现场监测,对事故的性质和危害程度进一步做出确切评估。

(3)对属于以往已有成功处理经验或成熟处理方案的事故,由方案实施组提出意见,经领导小组同意后实施应急处理;对属于尚无成

- 56 -

第四篇:污水处理厂运行异常事故应急处理方法

一、水量不足

当水量不足时,工艺控制如下:

1. 提升泵房尽量保持水泵平稳进水,但需避免水泵低液位运行。

2. 水量在设计水量的50%以下,污水处理系统单组运行(双组系统)或间歇运行(单组系统),注意监控生化系统运行参数(DO、pH、MLSS等),及时调整工艺。

3. 回流比控制在50-100%。

4. 二沉池投入一半。

二、水量超过设计负荷

当水量超过设计负荷时,工艺控制如下:

1. 提升泵房满负荷生产,但不超过设计负荷的变化系数。

2. 粗、细格栅现场连续开启,并及时清除栅渣。

3. 水量突增初期,污水处理系统曝气设备全开,注意监控生化系统运行参数(DO、pH、MLSS等),及时调整工艺。

4. 加大生化池上清液、二沉池出水及总出水的抽检频次。

5. 二沉池全部投入使用。

6. 随着生化系统逐渐稳定,DO上升,系统氨氮较低,可考虑减少曝气设备的开启台数及开启频率。

三、污泥膨胀

当出现污泥膨胀时,值班人员应马上向生产主管汇报,通知化验室立刻采集水样,对水样BOD、COD、MLSS、DO、PH、SV进行测定和进行生物镜检,再根据现场情况初步分析污泥决定采取下列何种措施。污泥膨胀最突出的表现是污泥沉降性能指标SVI大于150%。污水中如碳水化合物较多,溶解氧不足,缺乏氮、磷等养料,水温高或pH值较低情况下,均易引起污泥膨胀。此外,超负荷、污泥龄过长或有机物浓度梯度小等,也会引起污泥膨胀。排泥不畅则引起结合水性污泥膨胀。

针对引起膨胀的原因工艺调整如下:

1. 缺氧、水温高等加大曝气量,或降低水温,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值,使需氧量减少等;

2. 污泥负荷率过高,可适当提高MLSS值,以调整负荷,必要时还要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

3. 缺氮、磷等养料,可投加硝化污泥或氮、磷等成分;

4. 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等调节pH(6-8);

5. 污泥大量流失,可投加5-10mg/L氯化铁,促进凝聚,刺激菌胶团生长,也可投加漂白粉或液氯(按干污泥的0.3%-0.6%投加),抑制丝状繁殖,特别能控制结合水污泥膨胀。此外,投加石棉粉末、硅藻土、粘土等物质也有一定效果。

四、污泥解体

当出现污泥解体现象时,表现现象为: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等。

工艺应如下调整:

1. 对进水水质进行化验分析,确定是污水中混入有毒物质时,应考虑这是新的工业废水混入的结果,应减少进水水量加大曝气量,尽快使生化系统恢复活性。

2. 调整进水量。

3. 调整回流污泥量控制MLSS。

4. 调整曝气量,控制溶解氧在2.0mg/L左右。

5. 调整排泥量。

五、污泥脱氮效果差

污泥在二沉池呈块状上浮的现象,并不是由于腐败所造成的,而是由于在曝气池内污泥龄过长,硝化过程进行充分,在沉淀池内产生反硝化,硝酸盐的氧被利用,氮即呈气体脱出附于污泥上,从而比重降低,整块上浮。所谓反硝化是指硝酸盐被反硝化菌还原成氨或氮的作用。反硝化作用一般溶解氧低于0.5mg/L时发生。

试验表明,如果让硝酸盐含量高的混合液静止沉淀,在开始的30-90mm左右污泥可以沉淀得很好,但不久就可以看到,由于反硝化作用所产生的氮气,在泥中形成小气泡,使污泥整块地浮至水面。在做污泥沉降比试验,只检查污泥30mm的沉降性能。

因此,往往会忽视污泥的反硝化作用。这是在活性污泥法的运行中应当注意的现象,为防止这一异常现象的发生,应采取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除剩余污泥,或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龄和降低溶解氧浓度等措施,使之不进行到硝化阶段。

六、沉淀池异常

6.1 出水带有大量悬浮颗粒

1. 原因

水力负荷冲击或长期超负荷,因短流而减少了停留时间,以至絮体在沉降前即流出出水堰。

2. 解决办法

均匀分配水力负荷;调整进水、出水设施不均匀,减轻冲击负荷影响,有利于克服短流;投加絮凝剂,改善某些难沉淀悬浮物的沉降性能,如胶体或乳化油颗粒的絮凝;调整进入初沉池的剩余污泥的负荷。

6.2 出水堰脏且出水不均

1. 原因

污泥粘附、藻类长在堰上,或浮渣等物体卡在堰口上,导致出水堰脏,甚至某些堰口堵塞导致出水不均。

2. 解决办法

经常清除出水堰口卡住的污物;适当加药消毒阻止污泥、藻类在堰口的生长积累。

6.3 污泥上浮

1. 原因

污泥停留时间过长,有机质腐败。

2. 解决办法

一是保持及时排泥,不使污泥在二沉池内停留时间太长;检查排泥设备故障;清除沉淀池内壁,部件或某些死角的污泥。二是在曝气池末端增加供氧,使进入二沉池的混合液内有足够的溶解氧,保持污泥不处理于反硝化状态。对于反硝化造成的污泥上浮,还可以增大剩余污泥的排放,降低SRT,控制硝化,以达到控制反硝化的目的。

6.4 浮渣溢流

1. 原因

浮渣去除装置位置不当或去除频次过低,浮渣停留时间长。

2. 解决办法

维修浮渣刮除装置;调整浮渣刮除频率;严格控制浮渣的产生量。

6.5 污泥管道或设备堵塞

1. 原因

二沉池污泥中易沉淀物含量高,而管道或设备口径太小,又不经常工作造成的。

2. 解决办法

设置清通措施;增加污泥设备操作频率;改进污泥管道或设备。

6.6 刮泥机故障

1. 原因

刮泥机因承受过高负荷等原因停止运行。

2. 解决办法

缩短贮泥时间,降低存泥量;检查刮板是否被砖石、工具或松动的零件卡住;及时更换损坏的连环、刮泥板等部件;防止沉淀池表面积冰;调慢刮泥机的转速。

七、生化池泡沫问题

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当发现生化池中产生大量泡沫时。立刻向生产主管汇报,根据现场情况决定采取何种措施消除泡沫。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第一,用自来水或处理后的出水喷洒生化池水面。第二,投加消泡剂,如柴油,煤油。第三,加大回流污泥量,增加生化池中活性污泥的浓度。

八、生物除磷效果差

厌氧区应保持严格厌氧状态,即溶解氧低于0.2mg/L,此时聚磷菌才能进行磷的有效释放,以保证后续处理效果。而好氧区的溶解氧需保持在2.0mg/L以上,聚磷菌才能有效吸磷。因此,当出水出现总磷不达标时(>1 mg/L),则视具体情况可通过调整鼓风机的充氧量和调节回流污泥量使得溶解氧在厌氧区控制低于0.2mg/L,好氧区控制在2 mg/L以上。

第五篇:污水处理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目的:为了防止本车间可能发生的特种设备事故,特制定本预案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本车间可能发生的特种设备事故的各相关岗位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单位.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预防重大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根据污水车间可能发生的导致特种设备事故的因素,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责任”的原则,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三、编制说明

该预案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启动,但发生以下情况,该预案自然启动: 1. 特种设备发生机械事故

2. 特种设备发生电气事故

3. 特种设备发生伤人事故

四、事故预防措施

1.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因检查不周或失误造成事故

2.严格按照特种设备载荷运行,严禁超负荷运行

3.加强设备管理,认真做好设备维护及日常巡检工作,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设备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五、事故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1.污水特种设备事故的处理流程

1)发生事故后立即通知车间值班长(####),报告事故详情(包括事故地点、事故性质及报警人),车间值班长接电话后立即通知车间及部室领导并同时向总调汇报(#####),车间及部室领导接到电话后,应立即赶往现场了解情况,指挥救援。

2)当有人受伤时,立即拨打电话120,说明事故地点、受伤人数、伤害性质

3)当发生火灾时,立即拨打电话119,讲明事故地点、火灾性质,报警人姓名。

2、应急处理措施

1)发现人员受伤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送医院。

2)立即疏散现场内无关人员,防止二次伤害事故的发生

3)如发生火灾,应立即组织初始火灾的扑救,无关人员应立即撤离现场,以免给后续扑救造成不利影响

六、事故后的处理和恢复

由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状态结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开始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进行事故损失评估,组织力量进行设备恢复。

七、人员安排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成员:

上一篇:初三中考冲刺发言稿下一篇:出生医学证明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