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期末考试

2022-09-03

第一篇:行政管理学期末考试

《行政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行政管理学(补)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形式:机考,90分钟 考试题型,全部客观题。

单项选择题,1个1分,共25个25分 多项选择题,1个2分,共15个30分 判断正误题,1个3分,共10个30分 案例分析题,1个,共15分` 注:考试时选项序号会变化,请务必记住选项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B)上。A《尚书》B、《史记》C、《礼记》D、《左传》 2、X理论时期是指()。A A、科学管理时期 B、行为科学时期C、新公共行政学时期D、新公共管理时期

3、从工厂具体观管理研究过程中抽象出一些管理的普遍性原则,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C A、法约尔 B、梅奥 C、泰勒 D、威尔逊

4、(B)通过霍桑试验,提出“社会人假设”,弥补了科学管理学派“经济人假设”的不足。A、巴纳德 B、梅奥 C、西蒙 D、沃尔多 5.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 )。A A、《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B、《论译书》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学》 6.公共行政环境的( )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A A、特殊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约束性 7.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B )。

A、信息社会 B、农业社会 C、原始社会 D、工业社会

8.美国哈拂大学教授( )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C A、德鲁克 B、里格斯 C、高斯 D、古立克 9.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

A、政府职能 B、行政监督 C、行政决策 D、行政体制 10、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D A、行政权力的划分 B、公共组织设置 C、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D、上述三者,即ABC 11.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 )。A 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B、前资本主义时期 C、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D、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2、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 )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A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加拿大

13.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 )的行政区。C A、现代型 B、传统型 C、特殊型 D、发展型

14、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 ),它是公共组织机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A A、行政职位 B、职能目标 C、行政职权 D、行政人员

15、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D A、聘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选任制

16.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 )。A A、决策权力 B、归属权 C、合法权力 D、奖惩权力 17、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 )。D

1 A、瓦特 B、史坦因 C、马克思 D、亚里士多德

18.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 )。A A、威尔逊 B、韦伯 C、泰勒 D、古德诺

19、著名的POSDCORB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提出者是(A)。A、古立克B、法约尔C、泰勒 D、韦伯 20、公共行政学作为一个有体系的学科,形成于()。B A、19世纪末 B、20世纪20年代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18世纪 中叶 21、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A A、法约尔 B、梅奥 C、泰勒 D、威尔逊

22.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 )。D A、分散型 B、融合型 C、衍射型 D、棱柱型

23.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 )上。C A、公平性 B、平等性 C、非赢利性 D、普遍性

24.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 )。C A、前资本主义时期B、自由资本主义时期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D、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25.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 )演变而来的。A A、稳定性 B、继承性 C、政治性 D、系统性

26.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 B )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A、英国 B、美国 C、巴西 D、埃及

27.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A A、委任制 B、考任制 C、选任制 D、聘任制 28、公共行政首要特点是它的( )。C A、政治性 B、民主性 C、公共性 D、法制性

2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 )。B A、 《行政学》 B、《行政学导论》 C、《行政学原理》 D、《政治与行政》 30、以提出有限理性的观点对公共行政做成巨大贡献的是()C A、巴纳德 B、梅奥 C、西蒙 D、沃尔多

31、(B)力图摒弃传统行政的权威主义和以效率为中心的取向,而试图建立以公平为中心的民主行政。

A、新公共管理时期 B、新公共行政学时期 C、新公共服务时期 D、行为科学时期 32、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C ),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A、孙中山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张金鉴

33.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A)。A、工业社会 B、原始社会C、农业社会D、信息社会 34.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C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35.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 )。D A、公平性 B、高效性 C、民主性 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36、科学管理时期的公共行政理论是以(A)为中心的理论。 A、效率B、管理C、行政D、公平

37、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A)。A、马克斯·韦伯 B、泰勒 C、法约尔 D、梅奥 38.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B)。A奥地利B瑞士C、瑞典D、芬兰 39.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与19世纪的(B)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A、中 B、美 C、英 D、法

40.( D )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A、上行 B、网上 C、下行 D、平行

41.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

2 督检查,也叫( D )。A、现场监督 B、专案监督 C、工作报告 D、跟踪监督 42.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给予处分。D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4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 )。A A、2003年1月1日 B、2003年5月1日C、2002年10月1日 D、2002年1月1日 44.目标管理方法是( D )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A、菲德勒 B、西蒙 C、伍德沃德 D、德鲁克

45、法治行政强调行政目标应当体现:( B)A效率B、正义性C、法的国家意志性D、法外特权 46.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C)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47、国务院财政决算草案经审定后,报()审批。C A、国务院总理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家主席 48、行政复议由具有行政复议权的()作出。A A、上级行政机关 B、法院 C、检察院 D、同级人民代表大会

49、目标管理方法是以(A)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A、人B、事C、权 D、利益 50、(A)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

A、政治保障 B、舆论宣传 C、经济发展 D、公众要求 51.公共组织的高级决策层所表现的效率,是(B)。 A.管理效率 B.组织效率 C.工作效率 D.规范效率 52、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是()A A、建立绩效评估指标 B、进行绩效评估 C、进行绩效追踪 D、进行绩效比较 5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 )B A、1993年10月1日B、2006年1月1日 C、1993年4月24日 D、2005年4月27日 54.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 )。B 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临时方案 D、应变方案

55.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 )。B A、网上沟通 B、横向沟通 C、无反馈沟通 D、纵向沟通 56.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D A、专家咨询系统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信息支持系统 D、领导决策系统 57.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 ),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C A、应变方案 B、临时方案 C、积极方按 D、追踪方案

58.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有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B A、协调阶段 B、实施阶段 C、准备阶段 D、总结阶段

59.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 )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B A、15 B、30 C、45 D、60 60、我国法制监督的对象包括()A A、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 B、企事业单位 C、法院工作人员 D、检察院工作人员 61、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C A、促进经济发展 B、促进效率提高 C、满足公共需要 D、满足政府需要 62、法制行政着眼于()A A、 强调行政目标体现国家的意志性 B、行政目标应当体现正义性 C、行政行为应当体现公共利益性 D、行政组织应当体现合法性 63、当事人对行政仲裁不服的,可以()。B

3 A、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诉 B、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申请仲裁 C、提请行政复议 D、提请上级政府机关调解 64、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最重要的推动力是()C A、社会舆论 B、政府公务员C、政府高层领导者D、顾客

65.()追求的是用最少的资源消耗,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高质量的最佳成果。C A.客观效率 B.规范效率 C.机械效率 D.社会效率 66.公共组织的中间管理层所表现的效率,是()。A A.管理效率 B.组织效率 C.工作效率 D.规范效率 67、公共服务效能指标的核心是()。D A、分析公共组织提供服务的成本 B、分析公共组织是否做到了投入少产出多 C、分析公共组织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公平 D分析公共组织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公共利益 68、政府再造是用()取代官僚体制。A A、企业化体制 B、中央集权 C、地方分权体制 D、公众参与体制 69、()主张建立层级较少的扁平化的而非金字塔式的政府组织结构。A A、市场政府模式 B、参与政府模式 C、解制式政府模式 D、弹性化政府模式 70.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D)。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71.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A A、准备阶段 B、总结阶段 C、协调阶段 D、实施阶段

72.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A)给予党纪处分 A、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法院 D、分别由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73、法治行政着眼于()B A、 强调行政目标体现国家的意志性 B、行政活动应当体现法的内在价值 C、行政行为应当体现法的规范性 D、行政组织应当体现结构的秩序性 74、下列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是()A A、 调解行为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C、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不服的 D对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办法许可证和执照被拒绝 75、能否实施战略管理的关键在于()A A、公共组织的自主性B、公共组织的经济基础 C、公共组织的领导D公共组织的环境 76、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是()D A、以质量提高为导向 B、以员工考评为导向 C、以上级决策为导向D、以顾客为导向 77.提高()是公共行政的宗旨。A A.行政效率 B.生产力水平 C.社会文明程度 D.经济发展速度 78.下列不属于政府的政治职能的是( )。B A、民主职能B、确保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 C、政治统治职能D、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79、下列不属于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的是()。D A、向民主行政的嬗变 B、电子政府

C、市场机制和民营化的引进 D、加强政府规章制度的指导作用

80、下列不属于税收特征的是(D)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服务性 81、行政立法的授权者是(C)A、检察机关 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 D、行政机关 82、法治行政的核心含义是(B) A、加强法制建设B、法律高于行政C行政高于法律D国家权力至上 83、下列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C A、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B、调解行为

4 C、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D、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84、行政方法的首要特点是(A)A、科学性 B、系统性 C、技术性 D、创新性 85.公共组织的基层工作人员所表现出的效率,为()。C A.管理效率 B.组织效率 C.工作效率 D.规范效率 86.行政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追求()上。A A.社会效益 B.经济效益 C.政治效益 D.机械效益 87、下列关于效率与公平的陈述,错误的是()。B A、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B、效率是公平的保证

C、效率是实现公平的基础 D、效率是实现公平的主要途径 88、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为核心。B A、改变环境 B、体制创新 C、经济发展 D、社会进步

89、()是通过解除政府规章的方式来发挥政府的潜力与创造力。B A、企业家政府 B、解制式政府 C、弹性化政府 D、参与政府 90.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A A.目标的多元化 B.标准的客观化 C.指标的精确化 D、方法的多样化 91、下列不属于机关行政的是()A A、公务员管理 B、会议管理 C、公文与档案管理 D、行政经费管理 92.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C )。A、税率 B、纳税人 C、税法 D、税种 93()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准。B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行政监督 D、行政方法

94.从20世纪 ( C )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A、50 B、60 C、70 D、80 95、()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A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行政监督 D、行政方法 96、(D)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 A、行政效率B行政方法C、行政监督D、行政执行 97、行政执行过程评估主要由()进行。A A、各级行政机关 B、各级立法机关 C、各种党派 D、社会团体

98、对于涉及民主党派党员的公务员违反政纪需要给予处分的应由()给予政纪处分。B A、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法院 D、分别由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行政的特点有()。ABCDE A、公共性与政治性 B、法制性 C、民主性 D公平性 E、高效性 2、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包括()。BCDE A、新制度经济学 B、民主的公民权理论 C、社区和公民社会模型 D、组织的人本主义 E、后现代公共行政

3、影响公共行政的一般行政环境包括()。ABCDE A、自然地理环境 B、政治环境 C、经济环境 D、文化环境 E、国际环境 4.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 )。BCD A、阿根廷 B、比利时 C、加拿大 D、斯里兰卡 E、津巴布韦 5.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ACD)。

A、传统型 B、现代型 C、特殊型 D、发展型 E、经验型

6.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 )。ABC

5 A、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B、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C、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D、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E、伍德袄德的权变组织理论

7.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 )。ABCDE 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B、监督市场C、监督政府 D、中介作用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8.科学管理时期对公共行政学影响最大的三个管理学派是()ACD A科学管理理论B、民主的公民权理论C、官僚制组织理论 D、一般行政管理理论E非正式组织理论

9.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 )。ABCDE A、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C、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 D、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E、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10.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 )。ACD 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 B、分散型公共行政模式 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D、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E、集中型公共行政模式 11、具体行政环境包括()ABCDE A、组织文化 B、组织结构 C、组织的规章制度 D、组织的凝聚力 E、管理对象 12.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 )。ABCE A、政治职能 B、文化职能 C、社会职能 D、协调职能 E、经济职能 13.行政程序从纵向可分为( )。ABCDE A、行政计划准备 B、决定计划 C、考核奖惩 D、检查监督 E、执行计划 14、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有()。ABCDE A、政治原则 B、遵照历史传统的原则 C、有利于发展的原则 D、有效管理的原则 E、民族自决的原则

15.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 )。ABE A、梅奥 B、巴纳德 C、韦伯 D、法约尔 E、西蒙 16.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 )。ABCDE A、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B、外部性问题

C、公共物品的提供D、无知和非理性E、不平等问题 17、公共行政的作用包括ABCDE A、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 B、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 C、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

D、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保证 E、是教育和培养高素质、会管理的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18、马克斯·韦伯认为合法性权力有三种,包括()。ACD A、传统权力 B、组织权力 C、魅力权力 D、法理权力 E、个人权力 19.行政环境的特点是( )。ABCE A、特殊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公共性 E、约束性 20 无

21.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组织理论有( )。ABD A、非正式组织理论 B、新型领导能力理论 C、权威接受理论 D、社会人理论 E、组织平衡理论

22、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特点有( )。ABCDE A、以培养学习能力为目标 B、组成成员有共同愿景 C、善于不断学习 D、自主管理 E、组织边界的重新界定

6 23、目前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有()。ABCD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E、继承制 24、行政领导的责任分为以下几种()。ACDE A、政治责任 B、经济责任 C、法律责任 D、行政责任 E、道德责任

25、(AC)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奠定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使公共行政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A、威尔逊 B、法约尔 C、古德诺 D、泰勒 E、韦伯 26、新公共管理时期公共行政理论的特点主要包括()。ABCDE A、以绩效为导向 B、管理主义 C、引入市场机制

D、组织结构扁平化 E、以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新保守主义作为理论基础 27、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取向包括()。ABD A、管理取向 B、政治取向 C、经济取向 D、法律取向 E、社会取向

28.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AD)。A、墨西哥 B、德国 C、新加坡 D、埃及 E、丹麦 29、行政体制的特点有()。ABCD A、鲜明的政治性B、较强的稳定性C、严格的系统性D、相对的滞后性E历史的继承性 30.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出的组织理论主要有( )。BCE A新型领导能力理论 B、非正式组织理论 C、权威接受理论 D、社会人理论 E、组织平衡理论

31.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 )。ABCDE A、非政府性 B、组织性 C、非营利性 D、志愿性 E、自治性

32.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划分( )类型。ABE A、民主式的领导作风 B、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 C、温和独裁式的领导作风 D、人事并重式的领导作风 E、专制式的领导作风 33、政府的社会职能包括()。ABCD A、维持社会秩序 B、确保社会公平分 C、环境保护 D、社会保障 E、管理国有资产 34、菲德勒的权变模式认为,与领导有关的情境因素分为()。ABC A、领导-成员关系 B、任务结构 C、职位权力 D、组织文化 E、工作小组 35、行政领导的权力性影响力包括以下因素()。ACD A、职位因素 B、感情因素 C、资历因素 D、传统观念因素 E、品格因素 36.下列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 )。BCE 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E、日本 37.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包括()ABCDE A、法官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中国共产党机关工作人员 D、检察官 E、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人员 38、机关行政的特征包括()ACD A、事务性 B、政治性 C、综合性 D、时效性 E、社会性

39.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CE A、确定型决策 B、理性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直觉决策 E、不确定型决策 40、从工作性质和职责划分,行政领导者可划分为以下类型()。BC A、政治领导者B、政务类领导者C、行政类领导者D、经济类领导者 E、文化类领导者 41.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DE A、直觉决策 B、经验决策 C、理性决策 D、个人决策 E、集体决策 42.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 )。ACE A、准备阶段 B、控制阶段 C、实施阶段 D、协调阶段 E、总结阶段 43.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ABCDE)。A、廉B、绩C、勤 D、德E、能

7 44.世界上通行的人事分类制度是( )。BE A、态度分类 B、职位分类 C、能力分类 D、学历分类 E、品位分类 45.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 )。ABCD A、经济指标 B、效率指标 C、公平指标 D、效能指标 E、政治指标 46.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权包括( )。ABCD A、检查权 B、建议 C、调查权 D、行政处分 E、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的请求协助权 47.依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行政监督可以分为( )。ADE A、事中监督 B、法制监督 C、社会监督 D、事后监督 E、事前监督 48.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 )。ABCE A、行政协调 B、行政控制 C、行政沟通 D、行政评估 E、行政指挥 49.按沟通的线路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 )。AC A、单向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双向沟通 D、网上沟通 E、正式沟通 50.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 )。BE A、权力集中、责任明确 B、公开平等,有效防止任人唯亲 C、指挥统一、不受牵制 D、行动迅速,简便易行 E、择优录取,在竞争基础上鉴别人才

51.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利分为( )。BD A、奖惩权力 B、权利性影响力 C、合法权力 D、非权利性影响力 E、决策权力 52.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 )。ABCE A、奖惩权力 B、归属权 C、专业知识权 D、决策权力 E、合法权力 53、国家公务员的回避一般包括: ( ) ABC A、任职回避 B、公务回避 C、地域回避 D、同学回避 54.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型的有( )。ABCD A、部内制 B、部外制 C、折中制 D、党统一领导制 E、首长负责制 55.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 )。ABC A、组织效率 B、管理效率 C、工作效率 D、社会效率 E、客观效率与规范效率 56.从国家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上来看,大体上有( )ABCDE A、越级晋升制 B、考试晋升制 C、年资晋升制 D、功绩晋升制 E、综合晋升制 57、依照监督的主体,行政监督可以分为:ABCDE A、执政党的监督 B、权力机关的监督 C.行政机关的监督 D.司法机关的监督 E、社会监督

58.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 )ACDE A、领导决策系统 B、行政评估系统 C、专家咨询系统D、信息支持系统 E、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59.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 )。ABCDE A、法律保留 B、法律优先 C、职权法定 D、依据法律 E、职权与职责统一 60.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 )。ABE A、技术方法 B、行政程序 C、决策树法 D、目标管理 E、基本手段

三、判断正误题(正确选A,错误选B) 1. 指挥者只要大胆使能取胜。( ) B 2. 行政法律责任是一种道义上的责任。( )B 3. 目标管理注重自我管理,自我控制,领导就可以撒手不管。( ) B 4. 唯意志论的行政文化观认为,行政领导的权力来自法律制度。( ) B 5. 公务员担任特定职务涉及应回避的亲属关系时,必须回避。( ) A

8 6. 社会监督是一种内部监督。( ) B 7. 权变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管理中不存在最好的方法。( ) B 8. 各级政府间的层级设置相对比较稳定。( )A 9. 中国的立法机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 ( )B 10.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A 11. 审计监督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一种特种监督,是一种经济监督。( )A 12. 信息是行政决策的基础,是行政咨询之本。( ) A 13. 系统组织理论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系统。( ) B 14. 定量方法的运用促进了人事行政的科学化。( ) A 15. 不需加盖印章的文件是会议纪要。( ) A 16. 行政效率的定性研究是不必要的。( ) B 17. 行政权力的实现程度是成功的行政权力行为与全部行政权力行为之间的比率。() A 18. 行政职能的实现程度与行政效率的高低成反比例关系。( ) B 19. 司法监督是一种事后监督。( )A 20. 违法行政法律责任的主体是行政相对方。( ) B 21. 随着民主与法制的进步,行政决策的权力和责任逐步走向统一”。( ) A 22 人际关系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成员为政治人。( ) B 23. 现代政治体系一般实行司法独立的原则。( )A 24.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在强调组织结构的同时,忽略了人员行为的重要性。 ( )B 25. 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B 26.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组织规模与层级设置成正比例关系。( ) A 27. 行政道德总是从属和服务于一定的政治。( ) B 28. 非理性决策是指通过严密的科学分析和逻辑推理后才做出的决策。( )B 29. 例行性决策是指没有遇到过的,无先例、程序、成规可以遵循的决策。( )B 30. 许多环境因素可以通过行政管理来加以改变。( ) A 31. 行政首长享有调整行政组织结构的权力。( ) B 32. 行政系统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表现出相对性。( ) A 33. 没有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就很难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A 34. 应根据事权与财权相分离的原则,按利润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 ) B 35. 对国家公务员来说,行政道德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 A 36. 行政监督是一种法制监督。( )A 37. 转任是轮换的一种特殊方式。( ) B 38. 任何行政组织中都存在着非正式沟通。( ) A 39. 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不是行政管理要素。( ) B 40. 行政执行就是行政管理。( ) B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后附有5个选择题,选择题为不定项选择。) 案例分析一: 2006年10月18日,一份通知让安徽省某市机关报记者李欣陷入了沉思。6年前,他顺利获评安徽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职称,按照惯例,5年后即可参评副高职称,2005年,因为论文数量不够,李欣未参加,今年,他四下求助,以为过了论文关,就可高枕无忧。而现在,因为这个通知,李欣评选副高职还需过一道很重要的关。

事情起因于5天前,省人事厅等有关机关下发了《安徽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下称《试行标准》)。《试行标准》与往年有了较大改变,“除了以往都有的论文和获奖要求外,增添了许多量化数字指标”。 但真正挡在他面前的“坎”是

9 该标准中一项有关“正面报道”的规定。根据《试行标准》有关规定,在高级记者、编辑职称评定能力条件栏中,悄然增添了一项内容,“每年在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刊播正面宣传报道安徽的稿件不少于三篇,其中专职从事向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供稿的,每年不少于30篇。”“中央主要媒体”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五家。除了增加明确的量化指标外,文件附则中还制定了相应的处罚规定,在 “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严重导向错误,除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外,在以后两年内不得申报”。

该标准的出台难住了许多如李欣这样在基层党报工作了十余年的老记者。更有受访者认为,“地方报纸首要任务是为地方服务,而向上投稿宣传安徽形象应是外宣部门的工作,”因此,《试行标准》对一般记者来说要求过严。更多的参评者则流露出疑惑:中央主流媒体除了这五家,其他的比如新华社下属的报纸,团中央下属的《中国青年报》,算不算?如果我的报道被中央电视台某读报栏目读了算不算?„„类似的疑问还包括对正面报道的理解,一位擅长时评的新闻从业者问道,“有很多报道并不是正负截然对立的,比如话题之类的评论报道,怎么算”? 此次新颁布的试行标准是安徽省人事厅根据新形势,实施职称评审改革的试点工作之一。根据安徽省人事厅官员的解释,文件出台的背景是,国家关于新闻行业的职称评定标准还是1986年公布的,安徽省的相关标准也已颁布多年,目前的形势,“已经不能完全合乎中央反复强调的人才新战略和新要求”。这位官员表示,“我们不能等中央出了以后,地方再出,所以率先尝试”。他甚至慨言,作为主管部门,如果还坐守旧标准,就是行政不作为。新闻系列的试行标准于是应运而生,遵循的原则被这位官员概括为“松门槛,严能力”。该官员认为,“高级职称意味着在此岗位上有着更高的专业要求,同时也应成为行业榜样,作出更大贡献,如果连在中央媒体上发表文章都做不到,怎么能说是称职的高级”? 至于参评者因为所在报社和具体工作的差异而出现的困难,他说,“改革必然要损害掉部分人的利益,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运用的主要理论:科学决策的原则、行政决策体制

1、 本案例主要反映什么行政事件:行政决策问题

2、 根据案例,有关政策的出台存在哪些问题:缺乏科学依据、决策目标不明确

3、 根据案例,有关政策的出台出发点是: 地方政府改革

4、 该案例相关决策出台方式违反了行政决策的哪些原则:可行性原则、科学预测原则

案例分析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响应大部制改革的要求, 成都府南河治理结束了“五龙治水”的局面。

改革前,府南河分属几家管理:水利局管农村段,市容环卫局管河流下水道,市政公用局管河道,府南河管理办公室管府南河综合治理,国土局管地下水。新组建的市水务局将全市的防洪、水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以及河道、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所有涉水事务实行城乡统一管理,水务管理的一体化,结束了“多龙管水”的局面。通过统筹考虑城区防洪和环境用水,将原来当作“水害”放走的雨洪水进行科学调配,2005年利用雨洪水近2亿立方米,冲洗城区河道淤泥近10万立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城区河道水质。这之后,成都连续碰到大雨,而下穿隧道再没有被淹过。水务局一位老职工欣慰地说:“体制顺了,水都知道往哪儿流了。”

成都市实施“大部门体制”的成效还包括:撤消农牧局,设置农业委员会;撤消水利局,组建水务局;撤消交通局,组建交通委员会;撤消林业局和园林局,组建林业和园林局。

10 改革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和障碍。“职能整合的面越广,所触及的部门利益越多,受到的干扰就越大。”知情人士说,“一些部门把部门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不愿交出管钱、管审批的权限。”

部门整合,职能合并,相同的两三个部门合到一起,中层干部必然多了出来,而干部的调整和精简,也涉及许多人的根本利益。“宁伤感情不伤工作。”成都市领导态度坚决,只要利大于弊,就要坚决去做,不能因为干部的私利影响群众民生的改善。为使探索顺利进行,成都市把职能整合作为核心,将部门先合进来、工作开展起来。富余人员也没有简单地进行分流,而是人随职能走,在不突破编制的前提下,通过考核逐步消化;处级干部按照核定的职数,通过考核竞争上岗;局级干部年龄大的保留待遇退居二线,或调整充实到其它部门,纳入调整和分流的1100多人实现了平稳过渡。

运用的主要理论:行政改革的动因、行政改革的趋势、行政改革的阻力

1、 从行政结构角度,本案例主要反映了什么行政事件或现象:行政改革

2、 影响行政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有:职能目标、职位、职权、人员划分

3、 该案例所反映行政事件得以发生的主要动因是什么:政治权威的推动、社会演变的要求

4、 该案例所反映的主要改革趋向是:以精简机构为取向、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

5、 行政改革的阻力包括:历史的局限性、内部行政管理集团的反对、传统的保守观念、家长制。

案例分析三: 2003年12月23日夜晚10点左右,中国石油总公司川东}i}i探公司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正在钻探的天然气井发生了特大井喷事故。由于救助不及时,井喷事故最终造成243人死亡,2142人中毒住院治疗,6万5千名当地居民被紧急疏散,各种经济损失高达6432万元。事后经国务院特大事故调查组专家的调查认定,这次井喷事故是一起严重责任事故作为生产企业的中石油总公司所属钻探公司违规操作是导致井喷发生的最直接原因,该公司是本次事故的直接和主要责任者。然而,从事故的发生到灾民受灾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其间应急处置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救灾抢险的成效。

首先,由于中国石油总公司为中央部属企业,其安全生产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纵向管理,因此中国石油总公司川东钻探公司在进入开县进行施工作业前,并没有与当地政府共同制定事故灾害预防规划,更没有共同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其次,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没有建立应急联络通道。事故发生后,矿方首先向其上级卞竹部门如川东钻探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汇报,而近在咫尺的地方政府反而是在最后才得到井喷事故的消息。据开县政府的报告显示,县政府是在23时26分首次接到重庆市政府位班室和川东北矿区的通报的,此时距事发己一个半小时。县政府成立的先遣队在24日凌晨2时10分才到达高桥镇,下达了全面疏散命令,组织群众向3公单外撤离。此时,距发生井喷己过了4小时25分,很大程度上贻误了最佳的避难疏散和救灾抢险时机。面对高危企业的施工作业,地方政府过分依赖于生产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理,没有从政府灾害应急处理的角度建立相应的监测情报体系。以至于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全然不知,既不能及时地收集灾区的受灾情报,从而把握灾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灾方案;又不能将政府所掌握的灾害情报和应急措施及时地传输给灾区民众。由于当地农村己取消了高音喇叭,多数农家又没有电话,因此无法得到通知,结果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再次,由于开县政府事先没有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得知井喷发生后,并不知道应该如何组织救灾抢险。而在后来的救灾过程中,又因为没有相应的救灾设施,无法向灾民提供临时的安全避难场所、必要的防毒用具和紧急疏散用的交通工具。据《中国新闻周刊》

11 报道,虽然政府当晚即组织十部通知村民撤离,但因为没有防毒面具等专业工具,无法进入危险区域挨家挨户通知。灾民通过各种途径得知灾害情报后,大多惊慌失措,四处逃逸。这无形中增加了救灾抢险的难度。综上所述,生产企业违规操作,是造成这次井喷事故灾害的直接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如果上述任何一个环节起到应有的作用,都会较大程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案例来源:滕五晓,公共安全管理中地方政府的责任及其作用,《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

运用的主要理论: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国家干预的原因

1、 应该对此次灾害事故承担责任的最主要组织是:中国石油总公司川东钻探公司

2、 政府在公共安全管理中具有的职能主要有:指定防灾救灾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公共安全管理责任、采取应急防灾措施

3、 该事故反映出我国行政管理属于:层级制与机能制相结合的体制

4、 政府的公共安全管理职能属于:社会职能

5、 由于企业违规操作却需要政府管理来救济,这反映了政府干预的以下原则:解决外部性问题

案例分析四: 巴西联邦共和国国土辽阔,面积有850多万平方公里,全境大部为丘陵、高原和低山。交通不发达,大部分道路为自然路,铁路总长仅2万余公里,沿海航道为许多地区之间惟一交通渠道。原先首都设在里约热内卢,它偏居东部海岸,远离内地。联邦政府的政令不能及时地顺利地传递到全国,尤其是边远地区。广大内地长期得不到开发。到本世纪40年代,巴西已开发的面积还不及总国土的23%,全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对国防安全工作也极为不利。巴西政府再三研究,经过半个世纪的酝酿,1960年决定把首都由沿海迁往内地巴西利亚,以促进广大边远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亚马逊河地区的开发。首都设到巴西内地高原上,在此形成一个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既使国家政令和文化思潮得以就近向外传递,增强了边远地区的向心力,唤起开发落后地区的民族意识,又使以巴西利亚为中心,形成伸向全国重要城镇和边疆地区的交通网,带动了周围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巴西利亚首都的兴建,确实大大促进了巴西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促进了西部地区草原地带的开发,现在那里的谷物产量占全巴西的30%。

运用的主要理论:行政环境的概念、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

1、 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的(A、行政心理B、行政行为C、管理方法 D管理技术)的各种内外要素的总和 ABCD

2、 本案例主要体现了何种具体的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

3、 下列关于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ABCD A. 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 B. 公共行政必须适应行政环境

C. 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 D. 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

4、 本案例中,影响巴西行政环境的因素属于:一般行政环境

5、 根据里格斯的理论:巴西的行政环境属于: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第二篇:《城市管理学》期末考试作业

1、 对城市中某一领域进行规划(昆明市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的评估、公交系统规划、城市景观规划、区域发展规划)设计,形成设计方案。(四个组)

2、 了解政府采购的程序,选择某一单位(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政府采购的过程,形成一篇调查报告。(两个组)

3、对昆明市的行业(工业、服务业中餐饮业、旅游业、义务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印刷业、KTV行业、酒店行业、IT行业等)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形成一篇报告。对昆明市地铁项目建设进行调查分析,形成一篇报告。(十个组)

4、对昆明市公交系统(地铁、快速公交系统(BRT:Bus Rapid Transit)、公交线路)进行调查分析,形成一篇报告。(三个组)

对昆明市街道(街道规划、街道景观、街道功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形成一篇报告。(三个组)

5、对昆明市市区某一公园进行功能分析、规划设计分析及生态系统进行分析。(三个组)

6、对昆明房地产市场(价格、楼市泡沫、住宅功能)进行分析。(三个组)

7、对昆明城市环境(卫生环境、绿化状况、空气状况、水资源状况、光污染状况)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五个组)

8、对昆明社会管理(治安管理、社区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危机管理、乞讨人员管理)能力与现状的调查分析。(五个组)

10、对昆明城中村现象进行调查并分析研究。

11、设计一份有关昆明精神的宣传方案。

12、为昆明制作一份名片的宣传图册。

第三篇:电大西方行政学说期末考试小抄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行政管理真正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C)。P2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2.行政学的直接理论基础是( A )。P3 A.政治学 B.官房学 C.行政法学 D.社会学

3.行政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先在美国产生,其公认标志是曾任美国第28届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于1887年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的文章( D ) P4

A.《政府论》B.《政治与行政》 C.《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D.《行政学研究》 4.从思想渊源来看,威尔逊的行政学说受到了来自欧洲大陆行政研究思想的影响, 尤其是(D )。P9

A.法国 B.英国 C.意大利 D.德国

5.古德诺对西方行政学的理论贡献主要就体现在下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著中(D):P21 A.《政治学》 B.《共和六论》 C.《社会契约论》 D.《政治与行政》

6.古德诺发现,美国政府体制得以顺利运行所必不可少的“适度控制”和“必要行政集权”全来自于一种法定体制外的调节功能,即(B)。P24 A.市场 B.政党 C.舆论 D.监督 7.韦伯认为效率较好的组织类型是(B)。P31

A.基于超凡魅力权威而形成的组织 B.与合理合法权威相适应的组织 C.与传统权威相适应的组织 D.神秘化的组织

8.被称作“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C)。P36 A.杰佛逊 B.威尔逊 C.韦伯 D.古利克

9.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书中( D )。P40

A.《工场管理》 B.《效率的福音》 C.《科学管理》 D.《科学管理原理》 10.泰勒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在于(B)。P41

A.实行标准化原理 B.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C.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D.实行职能工长制

11.法约尔的主要功绩在于(B)。P60

A.给管理规定了特有概念 B.开创了组织研究领域 C.提出了14 条管理原则 D.将管理定义为5要素

12.从组织理论上看,法约尔所讨论的主要是(D)。P60

A.组织行为问题 B.组织协调问题 C.组织管理问题 D.组织结构问题 13.被视为世界各国公认的第一本大学行政学教科书的是怀特所著(A )。P65

A.《行政学导论》 B.《近代公共行政的趋势》 C.《联邦主义者》 D.《外国公务员制度》 14.怀特认为,为了保证监督的有效性,保证权力运行机制的正常运转,上级部门及其行政领导必须有一定的监控幅度,其有效监督不能超出的行政单位的数目为(D)。P70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15.人们认为,如果说在美国只有一个人是行政管理的化身,那么这个人就是( C )。P85 A.杰佛逊 B.威尔逊 C.古利克 D.潘恩

16.作为古利克许多思想信条的来源又是他实践其思想信条的工具的部门是( B )。P93 A.美国政府研究协会 B.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研究所 C.美国内部事务协调人办公室 D.美国政治学会

17.厄威克在管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 B )。P101

A.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 B.把古典管理理论系统化 C.建立了普遍性管理理论 D.对领导问题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

18.厄威克认为,一个行政领导人员直属的下级人员数量应有一定的限度,至多不能超过( D )。P105

A.3人 B.4人 C.5人 D.6人

19.自学成才却获得了布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七个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的管理学家是(D)。P108

A.法约尔 B.古利克 C.厄威克 D.巴纳德

20.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并成为西方管理思想史上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的是(C )。P123

A.古德诺 B.韦伯 C.巴纳德 D.怀特

21.诺贝尔奖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以非经济学家的身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是(D )。P125 A.威尔逊 B.韦伯 C.巴纳德 D.西蒙

22.在行政学研究中,最受重视并最常被引用,已经成为行政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新概念工具是( A )。P131

A.决策 B.系统 C.权力 D.群体

23.被视为20世纪最后25 年内最有影响并荣获美国政治学会的最高荣誉奖---威尔逊政治学术奖的林德布洛姆的政治学名著是( D )。P147

A.《政策分析》 B.《渐进调适》 C.《决策过程》 D.《政治与市场》 24.实际上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行政决策基本模式的是( D )。P147 A.理性决策模式 B.“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C.激进决策模式 D.渐进决策模式

25.麦格雷戈提出的建立在对人的特性和人的行为动机具有更为恰当的认识基础上的人事管理新理论是( B )。P160

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Z理论

26.麦格雷戈公共人事管理理论的思想基础是( D )P157 A.组织行为说 B.人力资源说 C.资源配置说 D.需要层次说

27.在沃尔多所处的年代,当代行政学的最后一个重要发展成果就是( C )。P172

A.社会系统学派的产生 B.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C.新公共行政运动的产生 D.渐进决策模式的产生

28.在沃尔多看来,强调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组织理论是( C )。P170 A.传统组织理论 B.新传统组织理论 C.现代组织理论 D.后现代组织理论

29.被里格斯定义为研究“自然以及人类文化环境与公共政策运行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形”的学说是( A )P185

A.行政生态学 B.社会系统学 C.新公共行政学 D.目标管理学

30.里格斯将根植于美国人心中的主权在民、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神圣不可侵犯等观念叫做( C )。P194

A.政治准则 B.政治形态 C.政治神话 D.政治法典 31.新公共行政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P202 A.弗雷德里克森 B.奎德 C.法约克 D.布坎南 32.新公共行政学的效率观指的是( D )。P204

A.机械性效率 B. 技术性效率 C. 生产性效率 D.社会性效率 33.最早提出目标管理这一概念的是( D )。P215 A.泰勒 B.西蒙 C.厄威克 D.德鲁克

34.德鲁克基于目标管理理论提出的在政府机构中广泛运用的理论是( B )。P218 A. 公共选择理论 B. 公共服务机构管理理论 C.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理论 D.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35.长期从事政策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享誉世界的公共政策思想库----兰德公司地处( C )P223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36.奎德把决策的行动方案按照审定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然后再对各个行动方案作进一步展开和调整的过程称为“执行分析”,主要考虑的是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D )。P227 A.政治 B.组织 C.环境 D.人

37.以布坎南的“政府失败说”为主要代表的理论是( D )。P237 A.公共关系理论 B.政策分析理论 C.公共政策理论 D.公共选择理论 38.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是( D )。P237 A.市场 B.组织 C. 公民 D.经济人

39.法默尔认为,所谓公共行政理论,从某种重要意义上说,就是一种( B )。P248 A.文字 B.语言 C.行为 D.思想

40.法默尔认为可以与我们经常在韦伯以及许多主流公共行政理论家著作中所见到的“合理化”一词相提并论的、一个用来表明后现代主要特征的语词是( A )。P255 A.想象 B.解构 C.反思 D.变样

41.政府实施绩效管理进而改进其绩效的必要性从根本上取决于( D )。P266 A. 政府的效率 B. 政府的目标 C. 政府的性质 D.政府的责任 42.霍哲认为对政府绩效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素是( B )。P267

A.领导角色扮演的恰当与否 B.对人的无形资源的开发 C.公共雇员的承诺 D.雇员与组织的关系

43.奥斯本强调,改进政府工作效率从根本上说就是要( B )。P286

A. 改革政府的不当决策 B. 改革政府的不良体制 C. 改革政府的不良作风 D改革政府的错误行动

44.奥斯本认为,企业家政府对政府各部门表现的评估和资助的依据是( D )。P294 A.公众舆论 B.项目多少 C.实现目标 D.政策效果

45.1994年克林顿政府行政改革所依据的理论主要是(C )。P298 A.后现代行政理论 B.组织行为理论 C.企业家政府理论 D.政府绩效理论

46.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评声中,真正能够作为新公共管理理论尤其是企业家政府理论的替代性新理论模式而被提出的是( B )。P303

A.公共环境理论 B.新公共服务理论 C.公共行政理论 D.公共治理理论 47.所谓“新公共管理”(NPM),最初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 A )。P303 A.欧洲现象 B.美国现象 C.日本现象 D.西方现象

48.进入20世纪

八、九十年代以来,最能够代表西方行政学理论主要发展趋势的理论是( A )。P323

A. 公共治理理论 B. 公共管理理论 C. 新公共服务理论 D.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二)多选题 1.下列人物中,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行政学说在初创过程中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ABCDEF)。

A.威尔逊 B.韦伯 C.古德诺 D.泰勒 E.法约尔 F.怀特 2.威尔逊的重要学术著作主要有(ABCD)。P9

A.《国会制政体》 B.《行政学研究》 C.《国家》D.《美国的宪法政府》E.《论法的精神》 F.《政府论》

3.古德诺把行政功能从内部作了划分,包括有(ABDEF )。P22

A.执行功能 B.司法功能 C.政治功能 D.准司法功能 E.统计功能 F.半科学功能 4.韦伯对不同类型的组织进行的区分为( CDF )。P30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神秘化组织 D.传统组织 E.现代组织 F.合理化---合法化组织

5.韦伯认为,官僚制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具体体现为( ABCD )。P35 A.严密性 B.合理性 C.稳定性 D.普适性 E.系统性 F.科学性

6.被誉为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有长期、丰富的企业工作实践,先后做过 (ABCDEF)。P40 A.机械工人 B.车间管理员 C.技师 D.工长 E.总工程师 F.总经理

7.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他看来,“经营”包括的活动有( ABCDEF )。P50 A.技术活动 B.商业活动 C.财务活动 D.安全活动 E.会计活动 F.管理活动 8.法约尔将管理定义为以下诸要素(ABDEF)。P50 A.计划 B.组织 C.决策 D.指挥 E.协调 F.控制

9.管理的14条原则是法约尔对自己长期从事管理实践的经验所作的理论概括,下列原则中在14条原则之内的是(ABCDF )。P54-58

A.劳动分工 B.纪律 C.统一指挥 D.统一领导 E.标准 F.公平 10.怀特的人事行政思想十分丰富且比较具体,主要表现在( BDE)。P72-73 A.行政层级问题 B.人才选拔问题 C.职务回避问题

D.职位分类-分级与工资的制定问题 E.职务的晋升问题F.福利问题 11.怀特认为败坏官纪的因素主要包括( ABCDEF )。P75

A.缺乏奖励 B.惩罚无度 C.损失创制权 D.疏略社交生活 E.调资不及时 F.取消权利 12.怀特提出的建立行政学的基本假定是( ACDF )。P80 A.行政管理具有共性 B.行政学的系统性 C.行政学的实践基础

D.行政的科学化 E.行政的社会化 F.行政的重要性

13.古利克认为,可以将一个组织的单元任务分组归类的根据有( ACDF ):P92 A.目标 B.作用 C.程序 D.服务对象 E.时间 F.地点 14.在下列领域中,古利克的个人兴趣一直都主要在( BDF )。P94 A.公共政策 B.公共财政 C.公用事业 D.人事 E.社会保障 F.城市政府

15.厄威克认为,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时时记住自己扮演的角色所具有的功能有(ACDF)P106 A.代表他所服务的组织 B.具有相当的权威 C.制定组织战略并付诸行动 D.管理日常工作 E.监督各项工作实施 F.给下属解释所要进行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16.厄威克认为,组成管理过程的职能有( ACE )。P103 A.计划 B.决策 C.组织 D.执行 E.控制 F.交流

17.在巴纳德看来,作为一个系统,不论哪一级别的组织,全都包含着以下基本要素(ACE)P110 A.共同的目标 B.共同的需求 C.协作的意愿 D.严格的管理 E.信息交流 F.激励机制 18.巴纳德概括的管理人员的职能为( ACE )。P120-121

A.建立和维持信息交流的体系 B.独立地、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C.促成组织成员提供必要的服务 D.激励组织成员,从内心角度扩大接受范围 E.规定组织的目标 F.出以公心,对组织负责 19.西蒙认为,决策过程包括以下阶段:( ACDF )P136

A.“情报活动” B.“咨询活动” C.“抉择活动” D.“设计活动” E.“试行活动” F.“审查活动”

20.西蒙认为,个人在参加组织而成为组织成员之后,在组织成员的地位上所作的有关组织的决定受组织影响,这种组织影响力主要表现为:( BCDEF )P140 A.凝聚 B.权威 C.沟通 D.组织认同 E.效率准则 F.训练 21.林德布洛姆认为社会政治过程所包含的基本形态有(ABCF ):P148 A.价格体系 B.层级体系 C.多元体制 D.控制体制 E.竞争 F.议价 22.林德布洛姆特别对渐进分析的层次进行了划分,即划分为( ACF ):P150

A.简单的渐进分析 B.复杂的渐进分析 C.断续的渐进分析 D.连续的渐进分析 E.战略分析 F.策略分析

23.在林德布洛姆看来,渐进决策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BDF )。P152-153

A.不急不躁原则 B.按部就班原则 C.平稳过渡原则 D.稳中求变原则 E.连续不断原则 F.积小变为大变原则

24.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基本需要一般被划分为以下层次:( ACDEF ) P157-158 A.生理的需要 B.生活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 F.自我实现的需要。

25.麦格雷戈认为在Y理论提出时,已经有某些与Y理论相一致的创新思想在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现为:(ACDF)P161-162

A.分权与授权 B.层级分明 C.扩大工作范围 D.参与式和协商式管理

E.鼓励职工自主创新 F.鼓励职工对自己的工作成绩作出评价

26.沃尔多认为,传统行政学在1940年前一直支配着行政学领域的基本特点有:(BCDEF)P167 A.对“社会效率”的追求 B.接受政治-行政二分法 C.一般管理取向

D.通过科学分析来寻求一般原则 E.强调行政活动的集权化 F.对实质“民主”的基本承诺 27.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主题是( ABC )。P172

A.参与 B.分权 C.代议官僚制 D.案例研究 E.公共政策 F.行政组织

28.在沃尔多看来,现代组织理论的思想基础仍然是20世纪西方文化中的:( ABCDE )P170 A.科学 B.理性 C.效益 D.效率 E.生产率 F.道德 29.里格斯提出的著名的行政模式是( ABC )。P187-188

A.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B.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C.过渡社会的行政模式

D.棱柱型行政模式 E.衍射型行政模式 F.溶合型行政模式

30.里格斯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公共行政的生态要素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有:( ABDEF )P189 A.经济要素 B.社会要素 C.文化要素 D.符号系统 E.政治构架 F.沟通网络

31.新公共行政学强调以下列观念为基础设计出一种新的组织制度,以增进社会公平实现的可能性:( BCDEF )P208

A.组织 B.伦理 C.民主 D.政治互动 E.公民参与 F.回应性

32.新公共行政学认为,行政组织中存在着以下几种运作过程(ABCF )。P210 A.分配 B.整合 C.边际交换 D.社会结构 E.社会责任 F.社会情感 33.德鲁克认为,组织中的目标可分为(ABCF )。P215

A.战略性目标 B.策略性目标 C.方案 D.标准 E.结构 F.任务 34.德鲁克认为目标管理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DE )。P217

A.制定目标 B.制定方案 C.管理过程 D.实现目标 E.对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 F.形成模式 35.德鲁克认为整个政府机构目标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ACDF)。P220 A.目标制定 B.标准制定 C.分解 D.实施 E.监管 F.评估 36.在奎德看来,政策分析一般包括的要素有( ABDEF )。P225 A.目标 B.备选方案 C.分析过程 D.标准 E.效果 F.模型

37.奎德认为,无论问题属于何种性质,政策分析过程都要包括的基本阶段是( BCDEF )。P229-231

A.前期调研 B.总体概述 C.广泛探索 D.多方比较 E.说明解释 F.测试检验 38.布坎南认为,导致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BCDEF ):P239-240 A.目标不明确 B.缺乏竞争机制 C.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D.政府机构自我膨胀 E.监督信息不完备 F.政府的寻租行为

39.法默尔提出的可以引导我们对公共行政理论进行后现代重建的值得关注的方面有( ABCD )P255-259

A.想象B.解构C.去领地化D.变样E.反思 F.创新

40.法默尔透过后现代主义的透镜,从下列方面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局限性进行了阐释(ABCEF):P251

A.特殊主义 B.科学主义 C.技术主义 D.逻辑主义 E.企业精神F.解释学 41.霍哲认为恰当的领导角色需要做到(ACDF)。P268-269

A.转化性领导 B.加强沟通 C.正确识别雇员动机 D.建立信任 E.实施激励 F.传播清晰的愿景并扫除障碍

42.霍哲从绩效管理的视角提出的构成一个全面改进政府公共部门绩效的综合模型的关键性概念有( ACDEF )。P282

A.为质量而管理 B.追求效率 C.开发人力资源 D.适应技术 E.建设伙伴关系 F.绩效评估 43.在以下列各项中,属于奥斯本列举的政府在建立市场过程中所要担负的责任的是( ABCDE )。P297

A.建立市场规则 B.为消费者提供信息 C.利用政策平衡供求关系

D.鼓励新的市场因素的产生 E.调整公共投资政策 F.支持建立基层管理组织

44.奥斯本认为,一旦适当的措施到位,政府部门便可以利用测量提供的信息去改进自己业绩的方法是( BCD )。P294

A.按业绩制定目标 B.按业绩付酬 C.按业绩进行管理D.按效果作预算 E.对效果作审核 F.对效果作评估

45.登哈特认为,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概念基础中,更具当代性的理论先驱主要包括(BCDEF)。P306

A.企业家政府理论 B.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C.民主公民权理论 D.社区与公民社会的理论 E.组织人本主义 F.新公共行政学

46.公共治理理论认为,公共管理过程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政府与其他社会公共机构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关系,主要有( CDF ):P326

A.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 B.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 C.主导者与职能单位之间的关系

D.组织之间的谈判协商关系 E.政府与执政党的关系 F.系统的协作关系

简答题

1. 真正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的行政学是如何产生的?

答:行政管理真正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 这一时期,不仅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使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任务日愈繁重,而且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也带来一系列带有公共性的社会问题,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甚至演变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为了缓和、消除各种社会矛盾,解决各种带有公共性的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政府开始转变过去那种消极、被动的状态,进而积极、主动地干预社会公共生活和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种背景下,原有的行政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有一门科学从理论上指导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以使政府能够更好履行其职能和完成其使命。于是,行政学便应运而生。

正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才促成了西方行政学的形成和兴盛。

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和政府长期的行政管理实践也为行政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2. 威尔逊的行政学说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论证了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

明确了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

揭示了行政管理的本质;

说明了行政学研究的历史渊源;

提出了其行政学研究方法论;

提出了其人事行政思想;

提出了其行政监督思想。

3. 古德诺主张如何使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

答: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重要基础。

行政的适度集权化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必要途径。

美国走向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独特道路-----法外调节。

美国加强民主与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的改革。

4.韦伯对不同类型的组织进行何种诠释?

答:韦伯认为有三种合法的权威,由此出现三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即:“神秘化组织”、“传统组织”和“合理化-合法化组织”。其中每一种组织形态都意味着其独特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体制。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任何组织都可以是三种组织形态的结合。

“神秘化组织”行使权威的方式是基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它以对个人的崇拜、迷信为基础。这种组织内在的基础并不稳固,常常会出现“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现象。

“传统组织”行使命令和权威的基础是先例和惯例。存在着两种组织形式:“世袭制” 和“封建制”。这种组织类型的权威明显具有世袭性、封建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合理化-合法化组织”行使权威的基础是组织内部的各种规则,人们对权威的服从是由于有了依法建立的等级体系。韦伯把它看作是现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权威制度。称之为合理化的制度,是因为它被专门用来作为实现某些既定目标的手段;同时,称之为合法化的制度,是因为在此类组织中有着一系列规则和程序,一定的时候在组织中担负一定职务的组织成员则必须依据相应的规则和程序去行使其权威。韦伯用“官僚制”一词来称呼这种组织,认为只有这种与合理合法权威相适应的组织形式才是 “理想的官僚制”。

5.韦伯所谓“官僚制”有何基本特征?

答:韦伯认为,作为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官僚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合理的分工;

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

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

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

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

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6.泰勒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它主要体现在其计件工资方案中,其内容主要包括:1

通过工时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定额或标准,把定额的制定从以估计和经验为基础改变为以科学为基础;

采用一种叫做“差别计件制”的刺激性付酬制度,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其定额而采取不同的工资率;

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7.法约尔是如何对管理定义的?

答:法约尔对于管理的定义是通过将经营与管理进行比较并对管理活动的要素分析来揭示的。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的意思是指导或引导一个组织趋向一个目标,根据具体情况,经营可以指船长驾驶一只船、经理经营一个企业或政府首脑管理一个国家。在他看来,“经营”包括六种活动,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而作为这六种活动中的一种,“管理”则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要素构成,“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将管理定义为这五个要素正是法约尔最主要的贡献之一。

8.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的基本内容?

答: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指他根据自己长期从事管理实践的经验概括出的管理的14条原则,包括: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系列;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9.怀特系统化的行政学理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明确了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在行政环境思想方面,探讨了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客观社会环境、科技环境与公共行政的关系等问题;

在行政组织思想方面,探讨了行政组织的核心问题---行政组织体制、行政责任与权力的分配、权责分配的措施和方法、优良行政组织的标准等问题;

在行政协调思想方面,提出了精简机构、设置行政协调机关、通过精密的协调来获得较好的协调结果、行政首长的裁定就是最后的决定等主张,还提出了协调的原则;

在人事行政思想方面,探讨了人才选拔、职位分类-分级与工资的制定、职务的晋升等问题;

在行政伦理思想方面,探讨了官纪的本质及其重要性、败坏官纪的因素、官纪的基础、良好官纪的标志等问题;

在行政法规思想方面,探讨了政策与法规和法律之间的关系、行政条例制定权的范围、限度、保障与其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等;

在行政监督思想方面,探讨了行政监督的必要性、立法监督的职责与方法、司法监督等问题。

10.什么是行政协调?怀特认为应如何解决行政协调问题?

答:行政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的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之间建立良好协作与配合关系,以达到共同目标的管理行为,它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怀特主张:

首先,应该精简机构,减少协调工作的数量和难度。

其次,应该设置行政协调机关。

第三,要通过精密的协调来获得较好的协调结果,进而提高行政效率。

第四,在协调过程中,行政首长的裁定就是最后的决定。

最后,明确协调的原则,即“对任何事件均由主管会制定完整的政策,用以领导相关的各部。规划这种政策是附设专门的协调委员会.....各部有专人参加„„形成联合规划中之一协调部分。应用这种方策,可使各部在独立行动中,获得合作的行政效能”。

11.古利克对政府和行政问题的探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古利克对政府和行政问题的探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当私人行为证明不符合公共利益时政府应通过行动在社会中扮演一种积极角色。应尽可能建立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因为计划是所有公共事业的一个基本要素。

(2)各级政府的行政部门都应提出政策建议和执行政策,与此同时,立法部门则只应

承担批准行政建议或否决行政建议的职责。

(3)在行政部门内,行政首长应通过更为有力的层级控制、改进参谋机构的支持、合并行政科室以及减少州级政府和地方政府民选官员的人数来其增强实力。

(4)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应就其各自所应承担的职责建立和发展合作关系。尤其是,联邦政府应承认州和地方的问题具有全国性,因此联邦政府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扮演一种领导角色。

(5)行政官员必然要涉及到政治和政策问题,而且行政理论应重新加以阐述以便在各项行政职能中充分利用职业专长。

(6)应运用科学方法来发现能够用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效益的一般性行政原则。

(7)组织的最高领导人应在组织内部通过权威机构和建立与发展统一目标来对其行政分支组织进行内部整合。

12.厄威克认为对于一切行政组织的管理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厄威克看来,下列原则对于一切行政组织的管理都具有普遍适用性:

目标原则;

人员与组织结构相适应的原则;

单头领导的原则;

“专业参谋和一般参谋”共存的原则;

“授权原则”;

“责权相符原则”;

明确性原则;

“控制幅度原则”。

13.巴纳德有关权威的诠释与以往的权威概念有何不同?

答:以往的权威概念大多都是建立在某种等级系列或组织地位的权力之上的,其来源在于权威者或发布命令的人,而巴纳德则给权威以一种自下而上的解释。他说:“权威是正式组织中信息交流(命令)的一种性质,通过它的被接受,组织的贡献者或‘成员’支配自己所贡献的行为,即支配或决定什么是要对组织做的事,什么是不对组织做的事。”他认为权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或个人方面,把命令作为有权威的来接受;二是客体方面,命令被接受的性质。巴纳德明确指出应当从组织成员是否接受一项命令、指示或建议的角度去看待权威。他认为,当一个组织成员接受了另一个组织成员的指示或建议时,他们之间就发生了权威关系;反之,当我们说到两个人之间有权威关系时,就意味着其中一个人接受了另一个人的指示或建议。

14.巴纳德认为,管理者要想有效利用权威,必须做到什么?

答:巴纳德就组织中的正式权威关系指出,管理者要想有效利用权威,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持久努力:

(1)激励组织成员,从内心角度扩大接受范围。

(2)设法培养良好的团体态度,作为保证服从性的一种约束力。

(3)以组织目标为准作出决策,放弃“个人人格”,也就是要出以公心,对组织负责。

(4)建立和改善信息交流渠道,使之能够准确、及时地传递必要的信息---指示、情报和建议等。

(5)不要仅依赖职权,要把职权和才能、威信结合起来。

15.西蒙如何看待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别?

答:西蒙认为从决策与执行的观点来区分政治与行政并不妥当,因为行政也必须作决策。

西蒙是从价值与事实的区分以及决策理论的观点来看待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别的。

关于判断价值问题与事实问题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不同的,即前者是基于人的主观价值,而后者则是基于客观的、实证的真实性。基于这种观点,西蒙提出了下列区分政策问题与事实问题的原则:

(1)一个决策问题是应该交给立法机关还是应该交给行政机关,这取决于其中所含的事实问题和价值(伦理)问题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关于事实问题的纷争程度。

(2)行政机关的价值判断必须反映社会价值,当价值判断有争议时,则行政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必须向立法机关负完全责任,也就是说,立法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保留控制权。

以上区分原则并非将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分等同于价值与事实的区分,但是它与价值-事实的区分有着密切关系。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都包括价值与事实这两种因素,但是,就政策问题而言,价值因素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衡量决策正确与否的标准主要取决于立法人员的主观价值;而对于行政问题来说,事实因素则在其中占居着重要地位,所涉及的价值问题主要是反映社会价值,所以衡量其决策正确与否的标准主要在于客观、实证的真实性。

西蒙的这种政策(政治)与行政区分说,其目的并不在于作为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职权的区分准则,而是在于区分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性质,从而确定行政学或行政行为的研究对象。

16.西蒙怎样区分行政决策的类型与技术?

答:西蒙依据组织活动的类型和决策所采用的技术不同将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两种类型。

西 蒙认为,一个组织的全部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重复出现的例行活动,另一类是尽管不是重复出现且不能用对待例行公事的办法来加以处理但却往往又比较重要的 非例行活动。有关前一类活动的决策是经常反复的并且有一定的结构,所以,这类决策可以建立一定的程序,当这类活动重复出现时予以应用,不必每次都做新决 策,这类决策因而被称之为程序化决策;而关于后一类活动的决策是新出现的且不能程序化,所以这类决策被称之为非程序化决策。

针 对上述两类不同的决策,西蒙分别从传统和现代两个方面阐述了它们各自所使用的决策技术。西蒙认为,就程序化决策技术而言,程序化决策的传统技术包括由组织 成员的实际知识、习惯性技能和操作规程等集体记忆构成的习惯,与习惯紧密相关的标准操作程序以及在标准操作规程之上的组织结构;而程序化决策的现代技术则 包括运筹学,如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整体规划、博弈论、决策论、排队论、概率论等数学工具以及利用电子计算机模拟等电子数据处理技术。至于非程序化决策技 术,西蒙认为,人们在进行非程序化决策时通常所采用的传统技术是“判断”,而判断是通过某种不确定的方式由经验、直觉和洞察力来决定的,当围绕着一个重大 难题进行非程序化决策时,或者说,当进行一项将会产生极为深远影响的决定性决策时,通常需要决策者发挥创造性。但在西蒙看来,非程序化决策所依靠的这些技 术的心理过程至今尚很少为人们所了解,所以有关非程序化决策的理论也就显得比较空洞,不过,这类决策可以通过某种有条理的思考以及对管理人员的职前培训和 在职培训来加以改进。关于非程序化决策的现代技术,西蒙指出,如同程序化决策的技术一样,非程序化决策的技术也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这场技术革命主要表现 在探索式解题技术的应用,其中包括决策者的培训和探索式计算机程序的编制。 17.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的含义及其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所谓渐进决策,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在林德布洛姆看来,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按部就班原则;

积小变为大变原则; 稳中求变原则。

18.麦格雷戈的Y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Y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为了经济上的目的,管理部门应该负责把生产企业的要素---资金,材料,设备,人员---组织起来。

(2)人们并“不是”生来就对组织上的需要采取消极或抵制态度,他们之所以会如此,是由于他们在组织中的经历和遭遇所造成的。

(3)人们并不是天生就厌恶工作。应用体力和脑力来从事工作,对于人们来说,正如游乐和休息一样,是自然的。当依赖于可控制的条件时,工作可成为满意的源泉(自愿从事工作),也可以成为惩罚的源泉(尽可能避免工作)。

(4)外来的控制和惩罚的威胁并不是促进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人们对自己所参与制定的目标,能够实行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

(5)对目标的参与是同获得成就的报酬直接相关的。这些报酬中最重要的是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它们能够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6)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人不仅能够学会接受责任,而且能够学会主动承担责任。逃避责任、缺乏进取、强调安全感一般来说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天性。

(7)在解决组织问题方面,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具有发挥相当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的能力。

(8)在现代工业社会的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利用和发挥。

(9)动力、发展的潜力、承担责任的能力、指挥自己的行为使其朝向组织目标的意愿,所有这些都存在于人们当中,管理部门不应该不理会它们,使人们有可能为他们自己而认识和发挥这些人的特性,是管理部门的职责。

(10)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安排好组织条件和工作方法,使人们的智慧潜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和自己具体的个人目标而努力。这个过程主要是一个创造机会、挖掘潜力、排除障碍、鼓励发展和帮助引导的过程。 19.沃尔多怎样批评传统行政学?

答:沃尔多首先认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无论是作为现实的描述还是作为对行政行为的规定都是不恰当的,应该鼓励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之间的合作而不是被分离权力之间的对抗。

沃尔多同样也批评了传统行政组织理论的理性主义倾向,批评传统行政学过分强调组织间的共性或所谓的原则而忽视了作为“行政实质”的具体性。

沃尔多还指责传统行政学家所谓的行政“科学”主要依靠“事实的堆积”。他认为公共行政涉及到对人的思索和评价,而科学的方法并不适合这样的主题。

最后,沃尔多还反对传统行政学家过于重视效率的做法。他认为效率概念本身就充满着道德含义,因为对“技术效率”的追求可以转变为对“社会效率”的追求。

20.沃尔多本人的公共行政观涉及哪些问题? 答:历史与公共行政;

官僚制与民主; 公共行政与政治; 道德与公共行政;

逻辑实证主义与公共行政; 科学与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学科、专业、事业; 公共行政与未来。

21.什么是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及其核心内容?里格斯据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答:行政生态学是以行政现象、行政行为与行政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它要求运用生态学的概念与方法对行政系统作整体的观察与精密的分析,作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从而正确揭示行政这一主体生长和发展规律,以从整体上把握行政过程与行政运行规律。

里格斯行政生态学理论核心内容是“溶合的- 棱柱的-衍射的模式”。正是基于对诸如传统泰国、现代泰国、菲律宾以及现代美国等不同形态的国家公共行政的比较研究,里格斯创立了他的行政生态学理论并得 出了如下结论:当我们研究一个国家的行政制度和行政行为时,不能仅从行政本身作孤立的描述和比较,而必须进一步了解它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里格斯认为, 在发达国家,社会的经济、政治、行政等各个方面多少都有各自的范围,所以比较容易个别地抽离出来研究。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些方面往往纠缠在一起,彼此 密切地相互影响着,因此研究者必须把眼光扩展到整个社会政治系统的各有关因素,才能把公共行政的真实情况勾划出来。

22.新公共行政学怎样对传统行政学所谓“效率至上”原则进行反思和批判? 答:它对传统行政学“效率至上”原则的反思和批评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的。

从 理论方面看,新公共行政学主张公共行政不仅仅是执行政策的工具,而且还是对广大民众生活各个方面都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重要因素,它担负着广泛的社会责任。鉴 于传统行政学“效率至上”原则固有的缺陷,新公共行政学采取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的模式进行研究,以期超越传统行政学的所谓“理性模式 ”,它强调建立规范价值,关注人民需要,提高社会性效率,以改善人类生活,实现行政工作的最终目标。 从 行政实践方面看,新公共行政学认为,首先,公共行政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类幸福。其次,传统行政学的效率观也促使一些行政学者以机械性效率为标准来评估 公共服务绩效。它以产出作为决策的基础,即假定某一方案的选择要基于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然而事实上,这种所谓完全科学的假设根本站不住脚,而且它导致了总 体上的无效率。最后,传统行政学理论过分迷信效率,造成了长远性缺乏效率并且已明显造成了更多问题。新公共行政学者认为,效率虽然在某种层次上有其积极作 用,但在公共问题的解决上却一筹莫展,究其原因,这正是由于按照传统行政学理论设计的政治制度并未表达公共利益,而只是考虑机械性的量化概念,它未曾顾及 到社会性的公平分配,其结果往往促使社会上有组织者、有权势者以及既得利益者受益最多,而造成越来越多且差距日益增大的不公平、不平等现象。

23.新公共行政学对当代公共行政的发展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答:从 理论研究来看,新公共行政学的贡献主要表现为:首先,超越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模式。新公共行政学借鉴和运用解释学方法和批判理论,强调民主行政下的有效沟通 和意识形态的解放,着眼于对意义和价值的关注,俨然摆脱了传统“理性模式”的束缚;第二,迈开了行政学独立发展的步伐。第三,扩大了公共行政的领域范围。 第四,完善了行政组织理论的内容。第五,深化了行政教育的内容。

从 行政实践来看,新公共行政学基于社会公平原则所提出的诸如减少层级节制、分权、参与、民主行政、对社会民众的需求作出积极回应以及面对面沟通等观念和主 张,从公共服务的平等分配、公务员权利的解放、利益与价值代表的多元化、参与观念的增强、内省伦理意识的建立以及人事行政的分权化等方面,均对当代美国政 府及其行政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24.德鲁克认为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应注意哪些关键问题?

答:一般来说,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如下关键问题:(1) 要严肃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把实施目标管理当作一项大事来抓;(2)目标要制定得比较明确,尽量用数量指标表示,并且要规定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时间; (3) 应当将这种管理方法用于比较长期的组织任务;(4)落实到个人的目标必须符合实际情况,每个人的目标均不应超过其自身所具有的实际承受能力;(5)对目标 完成情况的检查方式很重要,对能力较低和缺乏自信心的组织成员来说尤其重要;(6)应充分开发和利用人际交流技能,特别是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的技能。

25.在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出了什么新的管理理论?其主要内容为何?

答:以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为基础产生了公共服务机构的管理理论。

其主要内容:

在德鲁克看来,政府机构是“用经济活动所得的盈余来支付的服务性设施”,其管理的目的在于“ 出色的服务”。基于对预算拨款与政府机构所应达到的目标之间这种反差的分析,德鲁克认为,政府机构和商业企业都应采取同一的管理方法即目标管理方法。其基 本要求就是,政府机构的工作一开始,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只有规定了要求,才能拨给资源、安排先后次序、限定日期和指定专人负责。

为了真正体现“服务机构应有出色的工作”,德鲁克认为,政府机构也应象工商企业一样采取实际步骤,包括:(1) 认真考虑和回答自己本身的任务、目的和使命是什么;(2)从任务、使命的定义中提出能获得行政效益的明确目标;(3)围绕重点工作规定达到目标的日期、权 责和达到最低效益的标准;(4)制定衡量、考核政府工作的标准;(5)对获取效益进行自我控制,以形成整个机构及其所有人员达标的系统;(6)加强对“目 标和效益”的检查、考核和评估,发现和解决达标过程中的问题,以便防止把资金和精力浪费在无效果的工作上。德鲁克提出的上述步骤实际上概述了包括目标制 定、分解、实施、评估等环节在内的整个政府机构目标管理的过程。

26.什么是政策分析?政策分析的必要性何在?

答:政策分析是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它使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来帮助决策者制定政策。政策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求既出色又节省地完成任务的方法。

奎 德认为,政策分析的必要性可以从决策失误以及决策机构的低效得到说明。在他看来,决策失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可以避免的决策失误,即决策所必须的信息、资 料、证据完全具备,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决策方法和程序造成的决策失误,这种决策失误虽说不是政策分析的责任,但缺乏政策分析是一个重要原因;决策失误的另一 种形式是难以避免的决策失误,这种决策失误是由于决策所必须的信息、资料、证据不充分或者有关事件的未来发展尚未充分展现或者决策所涉及的问题复杂并带有 大量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的,奎德认为这种决策失误虽然难以完全避免,但运用政策分析可以把损失控制到最小程度,事实上,在所有决策过程中,政策分析都能帮 助决策者作出更好的选择。

另 一方面,奎德认为,几乎在所有国家的政府部门中都常常表现出决策上的低效。在他看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政府部门中参与决策的决策者或 潜在的决策者人数多,他们又各自代表不同利益集团,这时就很难就目标达成共识;其次,政府机构使用的决策程序和方法十分落后,官样文章,公文旅行,议而不 决等是这种决策程序的一般特征,而引起巨大社会危害的“试错法”是最常见的决策方法,这样,频繁的决策失误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便可想而知;最后,政府工作 人员的不称职也是政府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任何政策科学的知识,几乎没有受过任何政策分析方面的训练,而且在有些政府机构中 几乎没有任何专职政策分析员。上述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缺乏政策分析,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充分和恰当地运用政策分析方法去发现我们的目标,去理解并解决我们的 问题。从理论上说,政策分析可以在一切决策领域为我们提供帮助。

27.奎德所说的政策分析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奎德认为,无论问题属于何种性质,政策分析过程都要包括以下这五个基本阶段:

总体概述:即试图阐明目标,解释有关问题和限定问题范围。

广泛探索:在他看来,这个阶段的任务是搜集作为分析依据的材料,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寻找新的备选方案。

多方比较:根据可能产生的效果,即每个方案可能涉及的成本,效益及其他后果,依据不同标准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并列出优劣顺序。

说明解释:依照实际和现实的考虑对各种模型所展示的结果加以说明。 测试检验:在奎德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决策者是否根据分析结果作出了正确决策这一点是永远无法进行检验的,因为总会出现一些决策者所无力左右的情况,但是他仍然认为根据一种或若干种模型显示的结果,尤其是在形势稳定时,我们确实可以进行一些检验工作。

28.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怎样的? 答:所谓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上就是政府选择。

公 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以经济人的假定为分析武器,探讨在政治领域中经济人行为是怎样决定和支配集体行为,特别是对政府行为的集体选择所起到的制约作用。 所谓经济人假定,即是指:作为一个人,无论他处于什么地位,其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都以追求个人利益,使个人的满足程度最大化为最基本动机,亦即假定人都 具有经济人特点。基于这一假定,布坎南认为,通过类似的行为假设,我们也能够对集体选择的结构特征进行一些基本预测。他指出,政府不是神的造物,它并没有 无所不在和正确无误的天赋,因为政府仍是一种人类组织,在这里做决定的人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差别,这些人一样会犯错误。因此,建立在道德神话基础上的国家政 治理论一遇上“经济人”这一现实问题便陷入难以解决的困境,为此,我们必须从一方面是利己主义和狭隘个人利益所驱使的经济人,另一方面是超凡入圣的国家这 一逻辑虚构中摆脱出来,将调查市场经济的缺陷和过失的方法应用于国家和公共经济的一切部门。这样便使所有分析有了一个共同出发点:经济人---当人们必须在若干取舍面前进行选择时,他们将更愿意选择那种能为自己带来较多好处的方法。 29.法默尔对公共行政理论作了什么概念诠释?

答:法默尔认为,所谓公共行政理论,从某种重要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语言。他认为,公共行政领域更多的认识和努力应致力于通过语言解释而不是通过实证研究来发展。在法默尔看来,公共行政理论必定是对真实信息的采集物,这种采集物至少应该包括一种理论,它还应该包括--- 或许也可能不包括---定律、假设、解释或其他命题。然而,公共行政理论又不仅仅是对这种真实信息的采集,因为这种反映某些人关于公共行政实践之思想和言 说的真实信息是经过整理和安排了的,而公共行政信息被整理和安排的方式就是公共行政的语言。法默尔认为,这种对公共行政信息的整理和安排部分地是用我们的 日常语言表达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由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方式所创造的思想型式。这些思想型式多少都会为公共行政共同体成员所共有,它们构成了这些思想者 的子文化,即语言游戏或曰公共行政理论化的游戏。这种对公共行政信息的整理和安排支配着人们能够思考公共行政的方式。通过影响思想能够被增加的方式,这种 整理和安排常常可以形成新知识。由于这种整理和安排支配着我们谈论公共行政的方式,所以它也限制了对旧知识的审查。这种整理和安排充当着有关公共行政思想 的词汇表、句法和语法。如果我们把公共行政理论视为语言,那么公共行政理论不仅可以反映形成对公共行政的认识并指导公共行政实践的假定、直觉、方法、恐惧 及愿望的颠簸起伏状况,而且还可以通过探讨“重新整理和安排”这种重要解释活动的可能性来为恢复公共行政理论的活力寻找发展机会。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对公共 行政信息的重新整理和安排来分别从公共行政语言的表层和深层探讨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在他看来,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很有价值并且能够产生显著成果,但作为一 种解释和催化力量,它对于解决有关官僚机构弊端的迫切问题却有局限性。而我们通过采用一种反思性语言范式则可以超越这些局限性。 30.法默尔是如何建立其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框架的? 答:法默尔首先批判性地考察了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即现代公共行政语言形式的五种局限性:特殊主义,科学主义,技术主义,企业逻辑以及解释学。例如,他认为,就特殊主义而言,学者们经常透过公共部门行政的 语境来看待行政,所以理论往往被这样一种缺乏远见的研究方法所妨碍,因为行政是一个多方面的概念,它既适用于公共部门也适用于私人部门。然后,他又基于后 现代性的辩证法探讨了可以引导我们对公共行政理论进行后现代重建的四个关注点。在他看来,通过这些探讨,公共行政的语言便可以扩展进而可以导致一种更富有 生产性的理论主体。首先,在后现代,想象不再局限于艺术,它对于培育有能力的新理论将会有工具意义;第二,解构将被用来给一些构成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叙事 去除外衣,尽管解构不可能提供正确解释,但是解构将继续扩大公共行政的语言;第三,去领地化要求去除给我们的认识所施加的种种假定格栅和准则,要求从其他 思想流派中吸取思想;第四,变样是通过反行政的概念加以描述的,通过使用诸如开放性和多样性这样一些特征,法默尔向我们描述了行政管理者怎样才会善于开发 和使用反行政的概念。

31.在霍哲看来,一个设计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应该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答:包括以下七个基本环节:

(1)识别要评估的项目:即必须对欲评估的项目进行清楚界定。

(2)阐述目的并确定所需结果:即一个政府机构提出一项战略计划,阐明其使命、目的和目标。

(3)选择评估标准或指标。

(4)设立绩效和后果(成就目标) 的标准。 (5)监督结果。 (6)绩效报告。

(7)评估结果和绩效信息的利用。

32.霍哲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假定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以顾客为中心:霍哲认为,顾客满意是任何组织都必须最优先考虑的项目,政府公共组织当然也不例外。具体到政府公共部门的全面质量管理而言,内部顾客即为政府雇员,外部顾客则为公民,无论是政府雇员还是公民,作为顾客,他们都是测评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

(2)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所关注的焦点不是产出而是投入和过程,把焦点更多地放在过程和投入上最终将会导致有绩效的后果,进而实现绩效改进。

(3) 最高管理层的承诺和领导:霍哲认为,如果全面质量管理不通过强有力的领导来加以实施,它就不会奏效,如同其他绩效改进战略一样,全面质量管理也需要来自最 高管理层的长期承诺。而且,最高管理层还应在对组织文化的评估和变革中扮演关键性角色,以便全面质量管理创新举措能够得到各级雇员的充分支持。

(4) 授权与协作:霍哲认为,任何绩效改进都不是单独一个雇员努力的结果,而且管理者的任何绩效改进举措的实施也必须得到其下属人员的忠诚和支持。尽管关于授权 的定义很多,但作为一种让管理层将决策权赋予下级雇员的领导方法,授权将会增强雇员对工作的责任感。在他看来,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组织中现存管理问题的解 决应该依靠雇员本身的团队合作,而不应过于依赖外部力量。

33.奥斯本如何看待政府本质及其存在的必要性?他所提的企业家政府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答:奥 斯本认为,所谓政府,它“是我们用来作出公共决策的一种机制”,他不赞成历史上曾有过的一种“把政府视作一种不得不忍受的邪恶”的错误观点。在他看来,政 府可以向我们大家提供有益服务的方式。政府是我们解决共同问题的方式。他认为,对于一切文明社会来说,政府都必不可少,他对政府充满信心。

奥斯本所提的企业家政府的本质含义指的是公营部门的机构, 不断地以新的方式运用其资源来提高其效率和效能。这一概念,实际上是试图把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成功方法移植到政府中来,使政府这类公共组织能象私人企业那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行政效率。

34.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

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 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责任并不简单;

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35.什么是公共治理理论?它有哪些方面的主要内容?

答:所谓公共治理理论,它是是伴随着西方福利国家出现的管理危机和市场与等级制的调解机制发生的危机以及公民社会的不断发育和众多社会组织集团的迅速成长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公共管理理论。它是对作为传统公共管理理论的公共行政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并且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合理内核进行整合的结果,其核心观点是主张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定共同的目标等途径,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其主要内容包括:

(1)公共治理是由多元的公共管理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这些公共管理主体不仅包括几乎长期垄断公共管理主体地位的政府部门,而且还包括诸如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等非政府部门的参与者。

(2)公共管理的责任边界具有相当的模糊性。传统上法律和制度规定由政府承担的公共管理责任呈现出交由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来承担的趋势。

(3)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 (4)公共管理语境下的公共治理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基于伙伴关系进行合作的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管理。

(5)公共治理语境下的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管理中扮演着“元治理”角色。 1.威尔逊对行政学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其主要内容如何?

答:威尔逊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提出了政治-行政二分法并据此将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

其主要内容:

威 尔逊主要通过将行政管理与政治和宪政制度等概念进行比较而揭示了其本质。他认为, “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极为显著的一部分,它就是行动中的政府; 它就是政府的执行,政府的操作,就是政府工作中最显眼的部分,并且具有与政府本身同样悠久的经历。”就其与政治的关系而言,一方面,行政管理不同于政治, “行政管理是置身于‘政治’所特有的范围之外的。行政管理的问题并不属于政治问题。虽则行政管理的任务是由政治加以确定的,但政治却无需乎自找麻烦地去直 接指挥行政管理机构。”“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在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因此, 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而行政管理则是技术性职员的事情。’‘政策如果没有行政管理的帮助就将一事无成,’但行政管理并不因此就是政治。”另一方 面,行政管理与政治又密切相关,“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行政管理作为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仅仅与企业办公室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社会生活 的一部分一模一样,仅仅与机器是制造品的一部分一模一样。但是行政管理却同时又大大高出于纯粹技术细节的那种单调内容之上,其事实根据就在于通过行政管理 那比较高深的理论,它与政治学智慧所派生的经久不败的原理以及政治进步所具有的永恒真理是直接相关联的。”至于行政管理与宪政制度的关系,他认为,尽管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着眼,行政学的研究是与宪法中主权之恰当分配的研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但行政管理从本质上不同于宪政制度,“公共行政就是公法的明细 而且系统的执行活动。一般法律的每一个具体执行细节都是一种行政行为。„„ 然而指导这些应予进行的工作的一般性法律,却显然是在行政管理之外和之上的。有关政府活动的大规模计划并不属于行政管理范围。因此,宪政制度所要过问的只 是政府用以控制一般性法律的那些手段。”为了进一步说明行政管理的本质,他认为,宪法与行政管理职能之间“并不完全是‘意志’与相应‘行动’之间的区别, 因为行政官员在为了完成其任务而选择手段时,应该有而且也的确有他自己的意志;他不是而且也不应该是一种纯粹被动的工作。这是一般决策和特殊手段之间的区 别。”这里,威尔逊厘清了政治与行政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行政管理的运行方式和适用范围,从而为行政学研究后来的发展从研究对象上勾画出了一个初步的框 架。

2.古德诺是如何看待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

答: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二分法问题上的重要贡献主要并不是在于他率先提出了政治-行政二分法,而是在于他对政治-行政二分法所做的进一步阐释,从而为其后来所提出的独创性行政学思想奠定基础。

古 德诺明确指出,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这两种功能分别称之为“政治”与“行政”。古 德诺之所以提出应将政治与行政相对地“二分”开,其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引出这样的观点:政府机构之间的分工不可能像政府两种功能之间的划分那样来得一清二 楚。在他看来,“把每一种功能分派给一个分立的机构去行使是不可能的。这不仅因为政府权力的行使无法明确地分配,而且还因为随着政府体制的发展,政府的这 两种主要功能趋向于分化成一些次要的和从属的功能。”古德诺反复强调的主线就是:政治与行政必须以某种方式取得协调。可以说,古德诺对“政治- 行政二分法”的贡献,并是不在于他提出了这个“政治-行政二分法”本身有什么新意,而是在于他通过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第一次澄清了由这种“二 分”的提法而容易造成的一种误解:认为一种政府功能只存在于一种政府机构之中;在于他第一次指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分权原则的极端形式不能作为任何具体政 治组织的基础。因为这一原则要求存在分立的政府机构,每一机构只限于行使一种被分开的政府功能。然而,实际政治的需要却要求国家意志的表达与执行之间协调 一致。”很明显,古德诺在此表现出的兴趣,主要已不是在于政治与行政的“分离”,而是在于二者的“协调”。

古德诺在指出了政治与行政必须取得某种协调之后,着重探讨了如何取得这种协调:

(1)这种协调的基础便是政治必须对行政取得某种形式的控制。 (2)协调不仅取决于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问题,而且还取决于行政权力的必要集中问题。

(3)美国走向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独特道路-----法外调节。美国政府体制得以顺利运行所必不可少的“适度控制”和“必要行政集权”全来自于一种法定体制外的调节功能---政党。

(4)美国加强民主与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的改革。 (要求就以上某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什么是韦伯的“官僚制”? 答:习惯上,尤其在汉语中,官僚制是一个贬义词。然而,韦伯所说的“官僚制”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在他看来,所谓“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 分层、集权-统

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官僚制”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政府、军 队、宗教团体以及早期的企业都采用的是这种组织形态,它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组织机构的“理想类型”。可见,在这种意义上,“官僚制”基本上属于中性词汇。

韦伯认为,作为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官僚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合理的分工:明确划分每一个组织成员的职责权限并以法规的形式严格固定这种分工是官僚制的重要特征之一。韦伯认为,组织根据分工要求规定每一职位均有特定权责范围,这样不仅有利于组织成员通过训练掌握专门技能,更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官僚制组织是一个等级实体,具有等级与权力一致的特征, 其 中,将各种公职或职位按权力等级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指挥统一的指挥链条,沿着自上而下的等级制,由最高层级的组织指挥控制下一层级的组织直至最基层的组 织,于是便形成了官僚制组织中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在韦伯看来,这种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可以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确切知道从何处取得命令以及把命令传 达给何人,它有助于克服组织管理中的混乱现象,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3) 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在官僚制组织中,管理工作不是随心所欲地进行的,官僚制组织通常要制定一整套规则和程序来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行为,以保证整 个组织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明确性。韦伯认为,这些规则和程序是根据合理合法的原则制定的,它们具有稳定性,可以保证官僚制组织的合理性、合法性、稳定性和 连续性。

(4) 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在官僚制组织中,一切重要决定和命令都应当形成正式文件下达,并且要记录在案,用毕归档,为此,官僚制组织要设立一个妥善保管一切记 录和文件的“档案馆”。韦伯认为,官僚制组织的这一特征使得组织独立于个人之外。在他看来,以文件形式下达决定和命令,有利于下级组织及其成员明确所下达 的任务、规范要求和应履行的权责;而就上级来说,由于其对所属部门和个人的任务分配比较明确具体且已记录在案,因而也便于加强必要的控制,有利于组织有效 实现其目标。

(5) 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韦伯认为,人的个人情感和好恶等非理性因素常常会影响其理性、合法性和客观性,进而会助长亲情、裙带和偏爱等关系,而这一切都会严重 干扰和妨碍组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在官僚制组织中,管理工作是以法律、法规、条例和正式文件等来规范人的行为的,人们在处理公务时只应考虑合法 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而不应考虑任何私情关系。 (6) 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官僚制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专业管理人员的增加以及在各业务部门中专家人数的增加。韦伯指出,官僚制是建立在高度分工和专 业化基础之上的,为了有效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各个部门均有一套稳定且详细的技术规范要求,因此,组织在各个领域都必须配备专家和技 术人员,以适应工作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官僚制组织必须为其成员提供各种必需的专业培训,以使其具备和增强处理事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 提高其服务数量和质量,从根本上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根 据韦伯对理想型官僚组织的分析,它显然属于一种典型的行政组织。他认为,从技术观点来看,这种纯粹的官僚集权式行政组织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因此这种 组织是对人进行绝对必要控制的最合理的手段,在精确性、稳定性、严格的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比其他组织形式要优越,它能够正式应用于各种行政管理任务 中。

韦伯认为,官僚制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严密性;合理性;稳定性;普适性。

韦伯也指出了它的弱点。他认为,官僚制压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使人成为一种附属品,只会机械地例行公事,成为没有精神的专家,没有情感的享乐人,整个社会将变得毫无生气。

4.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在于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实行标准化原理;

(4)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

(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以上各要点均需展开论述)

5.怀特关于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关系如何论述?

答:行政环境是指围绕着行政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管理、行政行为以及行政效果的各种因素的总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行政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往往具有重要乃至决定性的影响。怀特早在19世纪20年代便从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客观社会环境以及科技环境等诸方面对行政环境之于行政管理的重要影响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

(1)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与公共行政

怀 特指出:“现代国家政府行政的任务,深受这一时代政治、 经济与文化环境的影响”他认为,环境首先影响着国家的行政制度及组织。如英国统治美国时期所建立的行政制度这一客观环境深刻影响着美国独立后建立的国家行 政制度及其行政组织。其次,国家经济上的发展变化也直接影响着国家行政职能、任务范围的变化发展。怀特认为,随着工业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增多、交通的拓 展、贸易的扩大、都市化和经济的垄断等经济环境的变化,客观上必然要扩大政府行政活动的范围,并增加了政府行政的重要性和难度,此时放任主义显然已不可 取。因此,经济上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政府行政必须从“守夜警察”的角色拓展到承担起干预经济、加强宏观管理的新职能。再次,在政治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剧 了业已存在的社会问题。政治环境的变化也要求政府加强协调劳资关系,强化社会管制,制定各种规制,通过有效管理来维护社会稳定。与此同时,对于政党的竞 选,政府也必须加以干涉、规范,以防止“分赃制”的重演。怀特的这一思想已包含有行政管理必须适应环境才能发展、行政职能范围必须随客观环境变化而变化、 保持行政的整体性和适应性等内容。

(2)客观社会环境与行政

随 着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行政工作也须随之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国家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怀特将此归纳为以下几点:(1)随着美国政府职能的扩大,政府的支 出日益增加,使公民的赋税相应增长,公民要求政府节约,反对政府高赋税;(2)随着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干预的加强,公民要求政府管理要民主;(3)经济 贸易活动的拓展要求政府行政要高效,政府的支出要节约,政府行政的效能与节约是国家繁荣和商贸成功之第一要素(4)随着政府公务员队伍的扩大,公民要求政 府应是忠实、优良及贤明之行政;(5)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应改革原有机构,增设新部门以管辖新的公共事务;(6)科学管理运动的蓬勃兴起,要求政府同样 应实行科学管理,改进行政方法。

(3)科技环境与行政 怀特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国家行政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具体表现在:(1) 科学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空前发展,不仅改革了行政的设备,而且改革了行政的任务,科学已经为行政目标的确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而且科学也改变了行政方法; (2)现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现代行政管理过程中诸如决策、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和监督等许多重要工作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 持;(3)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行政研究的发展,产生了行政科学,使行政管理从旧时的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因此,除科研机构外,在“行政领域中应分出研究之 职务”,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行政管理的科学研究。

(要求就以上某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6.古利克对政府和行政问题的探讨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古利克对政府和行政问题的探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当私人行为证明不符合公共利益时政府应通过行动在社会中扮演一种积极角色。应尽可能建立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因为计划是所有公共事业的一个基本要素。

(2)各级政府的行政部门都应提出政策建议和执行政策,与此同时,立法部门则只应承担批准行政建议或否决行政建议的职责。

(3)在行政部门内,行政首长应通过更为有力的层级控制、改进参谋机构的支持、合并行政科室以及减少州级政府和地方政府民选官员的人数来其增强实力。

(4)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应就其各自所应承担的职责建立和发展合作关系。尤其是,联邦政府应承认州和地方的问题具有全国性,因此联邦政府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扮演一种领导角色。

(5)行政官员必然要涉及到政治和政策问题,而且行政理论应重新加以阐述以便在各项行政职能中充分利用职业专长。

(6)应运用科学方法来发现能够用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效益的一般性行政原则。

(7)组织的最高领导人应在组织内部通过权威机构和建立与发展统一目标来对其行政分支组织进行内部整合。 总之,古利克的行政改革方法意味着政府要承担新的职能,所承担的工作要更有效率,在行政机构内部以及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行政分支机构而言要集中,而且专家的管理要接受民选行政首长的直接控制,要服从立法机关的否决权并且要接受公众监督。

7.厄威克在行政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试述其内容以及你的看法。

答:厄威克在行政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一套系统化的行政管理原则。

其主要内容:

(1)对前人管理理论的归纳和总结. 厄 威克选择了诸如法约尔、泰勒、福莱特、穆尼这些著名管理学家的著作进行研究。对这些管理学家的思想进行了系统阐释,指出了它们的类似之处并且使他们处于正 确的相互联系之中,便于读者理解,与此同时,他也加进了自己的观点。正是通过厄威克的分析,科学管理和古典组织理论才得以结合,开始形成了古典管理理论。 厄威克从泰勒那里吸取了管理要以科学调查为指导原则的思想,强调了对工作的管理可以通过对工作场所本身收集的客观资料的分析来进行,他认为这是指导所有管 理职能的基本原则。厄威克关于一般管理理论的言论和著述是根据法约尔的管理五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来展开的。在讨论这些要素的过程中,厄威 克多年以来一直在收集和整理构成一个完美组织所需的各种原则。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由三个职能组成:计划,组织和控制。这三个职能的指导原则是预ce、协调和指挥。

(2)对行政管理普遍原则的系统化概括

厄威尔一直都致力于使范围广泛的行政管理原则获得公认并进而建立起专门的行政学知识体系。在他看来,下列原则对于一切行政组织的管理都具有普遍适用性:

目标原则,即所有的组织都应当确定出一个明确的目标;

人员与组织结构相适应的原则,亦称“为组织机构配备合适人员”原则,即“决定某种目的(或‘计划’)需要一些什么活动,并把这些活动分成一些能分配给各个人的小组”;

单头领导的原则,亦称“一人管理原则”,即在一个组织中应该由一个领导者承担管理职责;

“专业参谋和一般参谋”共存的原则,即加强和发展“职能”部门或“参谋”部门;

“授权原则”,即行政领导者要能够把某些职权授予下级人员; “责权相符原则”,即有权必须有责,权责必须相符;

明确性原则,即是指各种职责都应当有明确清晰的界线,要使从上到下的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明确地了解并承认各自的职责,而且每一职位的职、权、责以及各个职位之间相互关系均应以书面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传达给组织的所有成员;

“控制幅度原则”,所谓控制幅度,即是指每一个上级直接领导的下属的人数。厄威尔认为,一个行政领导人员直属的下级人员数量应有一定的限度,宜小不宜大。

(要求就以上某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8.巴纳德如何对组织定义?他所说的“组织”具有哪些要素和基本特点? 答: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实体,都是由物质、技术、人和社会关系等方面或部分组成的协作系统。他没有简单地把组织理解为人的集团,而是将组织界定为“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系统”。 其基本特点:

(1)组织是由人的活动或效力即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即巴纳德的组织概念所探讨的不是组织的形式而是组织的实质---人的行为。

(2)组织是一个系统,即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的人的活动和行为的相互关系。

(3)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即当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同其它部分的关系发生变化时,作为整体的系统也要发生变化。

(4) 组织是协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两者揉合在一起,有时界限不太明确。协作系统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其中组织是一个核心子系统;物质子系统是机械设备、材料 等物质手段的系统;人员子系统指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组成的集团;而社会子系统则是指一个协作系统同其它协作系统交换效用的系统。协作系统以组织为核心,把物 质子系统、人员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复合的整体。

(5)组织工作决不仅限于所谓“组织内部”,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其“内部”协作关系和“外部”协作关系同等重要。在他看来,作为管理者,不仅要注意内部问题,而且要注意外部问题,维持和加强种种协作关系是组织工作的核心之一。

不论哪一级别的组织,全都包含着三种基本要素:

(1)协作意愿:其含义是自我克制,交付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以及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巴纳德认为,组织是由人组成的,但真正组成为一个协作系统的组织的,不是人,而是人的服务、动作、活动和影响,所以人们向协作系统提供服务的意愿是必不可少的。

(2) 共同的目标:它是协作意愿的必然推论。巴纳德认为,组织成员协作意愿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成员接受和理解组织目标的程度,如果组织成员不了解协作 的目的和结果,就不可能诱导出协作意愿来;同时,一个目标如果不被组织成员接受,它自然也不会导致良好的协作活动。所以,对组织目标的接受几乎是和协作意 愿同时发生的。

(3) 信息交流:指的是意愿、情报、建议、指示、和命令等信息的传递。在巴纳德看来,上述两个基本要素只有通过信息交流把它们沟通起来,才能成为动态的过程;组 织的共同目标即使存在,如果不通过信息交流使组织成员对此目标有所了解,则没有意义;而为了使组织成员有协作的意愿,能够合理地行动,也必须有良好的信息 交流。所以,他指出,作为组织的基本要素,信息交流是不可缺少和无法取代的,组织的一切活动都以信息交流为基础。 9.什么是西蒙行政决策理论的主体部分?有哪些主要观点? 答:对行政决策过程的研究是西蒙行政决策理论的主体部分。

其主要内容:

西 蒙对行政决策过程的认识是与他对“决策”一词的理解密切相关的。他认为,关于“决策”一词的含义,不应仅从狭义上去理解,而应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去理解。在 他看来,广义的“决策”一词和“管理”一词几近同义。决策决不只限于从几个备选方案中选定一个这样的行动,而是包括几个阶段和涉及许多方面的整个过程。决 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1、“情报活动”,其任务是探查环境,寻求要求决策的条件;

2、“设计活动”,其任务是设计、 制订和分析可能采取的备选行动方案;

3、“抉择活动”,其任务是从可供选择的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一个适用的行动方案;

4、“审查活动”,其任务是对已经作 出的抉择进行评价,这第四个阶段有时也被称之为执行决策任务的阶段。西蒙认为,尽管这四个阶段缺一不可,但对于优秀的行政管理者来说,四个阶段并不具有同 等的重要性,其中,关键性的是前两个阶段,后两个阶段次之。因此,他建议,在时间分配上,行政管理者应该用大部分时间去“调查经济、技术、政治和社会形 势;判别需要采取新行动的新情况”;用较大部分的时间“独自或者是跟他的同僚们一起去创造、设计和制定可能的行动方案,以应付需要作出决策的形势”;而 “用较少时间来选择他们为解决已确认的问题而制定的而且对其后果也已做过分析的决策行动”,同时,“还得用适量的时间去估价作为重复循环一部分的,再次导 致新决策的过去行动的结果。”

西 蒙对整个决策过程的四阶段划分只是在一般意义上来说的,他认为,在实际的决策活动中,诸阶段是相互交织的。一般来说,“情报活动”先于“设计活动”,而 “设计活动”又先于“抉择活动”。但是,阶段循环的实际情况却要复杂得多,制定某一特定决策的每一个阶段,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决策制定过程。例如,设计 阶段可能需要新的情报活动,而任何阶段中的问题又会产生出若干次要问题,这些次要问题又有各自的情报、设计和抉择的各个阶段,用西蒙的话来说,“也就是大 圈套小圈,小圈之中还有圈。” 10. 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其一,林德布洛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批判:

(1)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而他们必须对自己的所谓问题加以明确并予以说明。这样,关于“问题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存在有各种争论的余地。但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目前还没有任何可以通过分析来解决这一争论的方法。

(2)决策分析并不是万能的,对一项复杂决策来说,分析永远没有穷尽,有时或许还会造成错误;而且在现实决策中,也不可能漫无止境地分析下去。

(3)决策受到价值观影响。

其二,林德布洛姆明确了渐进决策含义与基本原则:

所谓渐进决策,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在林德布洛姆看来,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按部就班原则

(2)积小变为大变原则 (3)稳中求变原则

其三,林德布洛姆进一步分析了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 在他看来,政策分析之所以不能进行理性化的周密分析,而要采用渐进分析,是因为决策与政策的制定必然要受到政治、技术和现行计划的制约,它们决定着决策必然成为渐进过程,他分别从上述这三个方面对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作了分析。

首先,决策的渐进性是由政治的一致性所决定的。

其次,决策的渐进性也是由技术上的困难造成的。 最后,决策的渐进性是由现行计划的连续性所决定的。 (要求就以上某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11.沃尔多如何论述官僚制与民主之间的关系?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答:沃尔多说,由于政府与行政一直都密切相连,所以行政与官僚制也是密切相连的。在他看来,我们时代的中心问题正是官僚制与民主之间的潜在冲突。

在 使用“官僚制”这个术语时,沃尔多很小心地将他对这个术语的用法与这个术语的通俗用法和韦伯的理想类型区别开,按照韦伯的理想类型,官僚制与理性是一致 的。而沃尔多却是在一种描述-分析意义上使用“官僚制”这个术语,在他看来,“官僚制”仅仅意味着大规模的、正式的、复杂的、任务专门化的以及目标取向的 组织。

在 他看来,官僚制组织并非与民主概念完全不相容,官僚制组织可以为民主价值观提供重要支持,例如,建立在能力和专长之上的普遍性标准和机会。当然,它们二者 也有一些相抵触的特点,例如,官僚制强调的是等级规则,而民主强调的是平等;官僚制依靠的是纪律和监督,而民主强调的是自由原则。

沃 尔多把官僚制与民主之间的冲突视为一种窘境。一方面,权力被视为一种应该分散的危险物;另一方面,人们承认权力如果引导得当则能够达到好的目的。从公共行 政方面说,这就意味着官僚权力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潜在力量而且应该鼓励分权;同时,人们认为民主只有在权力集中得既能够发挥作用又负有应负的责任时才有存 在的可能。

沃 尔多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民主与官僚制之间寻求一种溶合,即承认不仅民主是合乎需要的而且官僚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他看来,我们应该承认我们具有 一种行政文化而且我们应该利用这种文化来获得尽可能多的人生利益。我们还必须关心人类平等和参与的价值观。即使大量的权威、等级乃至压制是必要的和不可避 免的,官僚游戏也应该玩得让每一个人都知道基本规则并允许人们根据自己的技能和爱好来玩。此外,我们还应该作好周密的计划以便保护自由和自生的领域。简言 之,沃尔多是要让我们去改革这个世界而不是试图逃避或消灭这个世界,他希望我们在适应权威与反叛之间寻求一种合理的平衡。

(需结合上述内容中任何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12.里格斯提出的过渡社会公共行政有何特点?

答:里格斯重点分析了现代泰国、 菲律宾的公共行政并据此提出了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三个基本特点:

(1)异质性

里 格斯认为,“异质性”是指一个社会在同一时间里同时存在着不同的制度、行为和观点,极不协调,表现出强烈反差。过渡社会的多元社区、多元经济形式以及多元 价值使其公共行政具有明显的多元性,即异质性特点。从行政组织来看,一方面,中央政府在航空、电子、通讯等部门设有专门的机构并配备有现代化的管理设施, 另一方面,在一些偏远地区却根本没有专门的行政机构,在那里,宗族、宗教、宗派团体支配着一切。从人事行政来看,过渡社会的异质性特点表现为一种奇特的 “西化分子反精英现象”。

(2)重叠性

过 渡社会的行政异质性使行政受到各种冲突的行政因素影响,进而造成了公共行政的重叠性特点。在里格斯看来,公共行政的“重叠性”即行政机构的重叠现象,具体 是指,行政机构并不一定产生其应当有的功能,行政行为往往受非行政标准所主宰,而不受行政标准所决定。当一个行政机构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不能完成其行 政任务时,不得不由另外一些非行政组织来完成它的任务。里格斯认为,这种重叠性是过渡社会的公共行政特有的现象。在他看来,在传统农业社会,由于所有功能 都是由一个机构来执行,行政不会出现这种重叠性现象;在现代工业社会,由于社会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行政也不会出现这种重叠性现象;而在介于两者之间 的过渡社会,尽管有了相当程度的社会分工,但其社会分工尚未达到高度发展的程度;尽管专业化职能机构及相应制度已经建立,但其功能尚不能很好发挥。里格斯 认为,这种行政重叠性必然导致合法机构受控于非法机构以及派系林立、政出多门、互相扯皮、彼此排斥等行政行为多元化的恶果。

(3)形式主义

里 格斯认为,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重叠性和异质性特点必然导致其整个行政系统的形式主义。所谓“形式主义”即是指政府所制定的法令和政策不能付诸实施,形同虚 设、徒有虚名。他认为,任何一种行政制度都有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形式主义,都可以找到政策、法令不能贯彻的事例,但是只有在像现代泰国和菲律宾这样的过渡社 会,形式主义才达到了它的顶峰。

他 认为,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形式主义的首要表现便是宪法的形式主义。过渡社会在变迁过程中,旧有的权力基础---神圣的君主权力已经逐渐消解,替代的人民主 权的权力基础没有生成起来。这种权力基础的危机影响了统治和政府管理权力的社会合法性。而这种合法性的缺乏不仅使社会经常反抗政府的非法之治,而且官僚结 构内部也因为没有主权权力者的监督和潜在的制约,而很容易发生非法的权力斗争。官僚间的政治比重越高,则诸如效率、理性等纯行政标准便可能越低。与行政- 政治化相关的一个现象是程序的仪式化,即过去所推行的一切法规、官僚习惯都逐渐固定成为一种内在的价值。

里格斯认为,形式主义一旦与官僚权力相接触,就会产生许多矛盾和弊病以及种种社会不良之风。

(需结合上述内容中任何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13.“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它对当代公共行政的发展作出了什么重要贡献? 答:主要内容包括:

对传统行政学“效率至上”观的反思和批判; 对社会公平价值观的提倡;

对传统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突破; 动态、开放的组织观。

(以上各要求均需展开论述)

“新公共行政学”在理论研究和行政实践方面均对当代公共行政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 理论研究来看,新公共行政学的贡献主要表现为:首先,超越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模式。新公共行政学借鉴和运用解释学方法和批判理论,强调民主行政下的有效沟通 和意识形态的解放,着眼于对意义和价值的关注,俨然摆脱了传统“理性模式”的束缚;第二,迈开了行政学独立发展的步伐。1950~1970年,行政学已经 沦为政治学和管理学的附庸,新公共行政学兴起之后,便不再局限于对制度和技术的研究定向,它并且试图从政治学和管理学中独立出来,许多专门行政研究机构和 学会的建立便是公共行政独立发展的典型例证;第三,扩大了公共行政的领域范围。新公共行政学认真细致研究和界定了“公共”的意义和范围,它着眼于建立公共 哲学,倡导民主行政,不仅扩大了行政学的研究范围,而且也扩大了公共行政实际工作者的权力与责任;第四,完善了行政组织理论的内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研究 范围过于狭窄而且比较空洞,而新公共行政学者重新界定了行政组织的目的和意义,给行政组织理论赋予了一种规范性基础并且提出了理论建构的方向。第五,深化 了行政教育的内容。过去按照传统行政学理论培养的行政人员大多为“效率机器人”,而新公共行政学者则强调应当培养一种德才兼备、高瞻远瞩、积极主动的行政 通才。

从 行政实践来看,新公共行政学基于社会公平原则所提出的诸如减少层级节制、分权、参与、民主行政、对社会民众的需求作出积极回应以及面对面沟通等观念和主 张,从公共服务的平等分配、公务员权利的解放、利益与价值代表的多元化、参与观念的增强、内省伦理意识的建立以及人事行政的分权化等方面,均对当代美国政 府及其行政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14.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组织中目标的性质: 战略性目标; 策略性目标; 方案和任务。

(2)目标管理成功的先决条件: 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

下级人员的参与;有充分的情报资料; 对实现目标的手段有控制权;

对为实现目标而勇于承担风险的组织成员予以激励和保护; 相信广大组织成员的责任心和创造性。 (3)目标管理的三个阶段: 制定目标; 实现目标;

对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

(以上各要求均需展开论述) 15.奎德是怎样论述政策分析的? 答:(1)论述了政策分析及其必要性

在奎德看来,一方面,政策分析是一种应用的分析形式,它既不同于运筹学,系统分析和成本- 收益分析这样的一般性分析理论和方法,但又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使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政策分析是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论,其目的在于帮助决策者制 定和改进政策,它在广泛搜集信息和资料的基础上,帮助决策者阐释目标,寻找备选方案,预ce方案的效果,建立模型并对方案作出评估,从而为决策者选出最佳 行动方案。政策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求既出色又节省地完成任务的方法。

奎 德认为,政策分析的必要性可以从决策失误以及决策机构的低效得到说明。在他看来,决策失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可以避免的决策失误,即决策所必须的信息、资 料、证据完全具备,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决策方法和程序造成的决策失误,这种决策失误虽说不是政策分析的责任,但缺乏政策分析是一个重要原因;决策失误的另一 种形式是难以避免的决策失误,这种决策失误是由于决策所必须的信息、资料、证据不充分或者有关事件的未来发展尚未充分展现或者决策所涉及的问题复杂并带有 大量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的,奎德认为这种决策失误虽然难以完全避免,但运用政策分析可以把损失控制到最小程度,事实上,在所有决策过程中,政策分析都能帮 助决策者作出更好的选择。 另 一方面,奎德认为,几乎在所有国家的政府部门中都常常表现出决策上的低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到一点就是缺乏政策分析,也就是说我们没有 充分和恰当地运用政策分析方法去发现我们的目标,去理解并解决我们的问题。从理论上说,政策分析可以在一切决策领域为我们提供帮助。

(2)提出了政策分析的要素

奎德认为,政策分析一般包括目标,备选方案,效果,标准和模型这五个要素。认真考虑这些要素是任何一项优秀决策的必要条件。

(3)说明了政策分析的过程

所谓政策分析的过程即是指政策分析工作的先后次序,它是由问题本身及其内容决定的,奎德认为,无论问题属于何种性质,政策分析过程都要包括五个基本阶段:

“总体概述”:即试图阐明目标,解释有关问题和限定问题范围。

“广泛探索”。在他看来,这个阶段的任务是搜集作为分析依据的材料,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寻找新的备选方案。

多方比较:根据可能产生的效果,即每个方案可能涉及的成本,效益及其他后果,依据不同标准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并列出优劣顺序。

说明解释:依照实际和现实的考虑对各种模型所展示的结果加以说明。 测试检验:在奎德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决策者是否根据分析结果作出了正确决策这一点是永远无法进行检验的,因为总会出现一些决策者所无力左右的情况,但是他仍然认为根据一种或若干种模型显示的结果,尤其是在形势稳定时,我们确实可以进行一些检验工作。

(4)论证了政策分析与政治因素的关系

在他看来,与政策分析密切相关的政治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政治可行性;谁是真正的委托人。

16.布坎南所说的“政府失败”是什么意思?他对这种“失败”的根源提出什么分析及政策建议?

答:所谓“政府的失败”,是指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布坎南认为,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是指所执行的政策不是最佳政策,这种政策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佳配置。

在 布坎南看来,产生这一政府行为的外部原因是缺乏一种约束机制制约政府行为方式。如果约束机制不能提供一种良性压力,以确保任何人处于某一特权地位时均不能 过多地牟取私利,那么再高尚的执政官也不能保证公共利益不被他或他的后继者有意或无意地损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不应该把增加社会福利 与保证人人平等的权力随便交给某一特权机构或阶层,然后再虔诚地等待他们的恩赐。理性的做法应该是使这些特权机构或人物受制于某一硬约束机制并且由公民真 正而非形式地掌握该约束机制的最终决策权。

布坎南认为,导致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竞争机制。

(2)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3)政府机构自我膨胀。

(4)监督信息不完备。

(5)政府的寻租行为。

布坎南等公共选择理论家就如何对这种失败进行补救提出了一些颇有启发性的具体建议。 (1)创立一种新政治技术,提高社会民主程度。

(2)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

(3)改革赋税制度,约束政府权力。

总之,一旦发生公共生产低效率的问题,就应该从现行体制上寻找原因,从制度创新上去寻找对策,以便从根本上减少政府的失败。 (要求就以上某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17.霍桑认为政府公共部门有哪些回应性障碍?应当如何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消除它们?

答:回应性是民主社会的政府公共机构必须保持的一种重要价值。霍哲引用罗克(Rourke) 的定义把回应性解释为“官僚的决策与社区或有权为公众说话的官员的偏好之间的相符程度。”这种回应性可以在“一种大量权力被授予下级行政部门的组织安排 中”得以实现。可见,回应性显然与分权直接相关。分权通过使政府更加贴近人民而可以促进政策制定者更加关注公民的意愿。霍哲认为,由于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一 种分权的项目,所以它也可以有助于政府公共机构在一种骚动的环境中增强回应性。他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和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对于消除政府公共部门的 回应性障碍所具有的作用。

(1)回应性障碍之一:利益集团政治与被俘虏的官僚机构

霍 哲认为,通常,公共代理机构倾向于听政党和有组织的利益集团的话,而不是倾向于聆听公众特地表达的“需求”。公民参与存在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绝大多数公民 仍处于沉默状态,而且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却在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在这种情境下,政策后果很可能是为有组织的利益集团而不是为了绝大多数公民而存在的。

在 霍哲看来,全面质量管理关于建立组织间的协作并且为外部顾客开展培训的方法可以消除这种回应性障碍。我们可以让各种公民团体、志愿者协会以及公民代表参与 一个地方社区的重要决策过程。此外,为了增进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还要运用通过使用互联网的在线参与,从长远观点看,至关重要的是要对多数公民进行培 训,为地方社区提供在线参与方面的适当培训和信息正是政府公共部门的责任。

(2)回应性障碍之二:官僚专长与信息歪曲

在 霍哲看来,官僚专长会通过若干基本渠道影响公共政策:不仅官僚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和提出的咨询建议可以塑造政治官员的决策,而且官僚机构具有执行的能力,它 们在开展政府的工作时常被赋予裁量权,所有这些因素在一个组织中都可能会导致诸如信息歪曲这样的消极后果。这种有意的信息歪曲可能会使得公共组织很难适应 其环境的变化。

霍 哲认为,这种回应性障碍可以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垂直协作和授权方法加以消除,因为垂直协作使每个雇员都有可能顺利地共享重要信息并且可以便于组织内部的 “信息流动”。在他看来,一个垂直小组不仅使最高管理层能够有机会从下级管理层那里获得重要信息,而且垂直小组同时还使下级雇员可以有权做出一些将会满足 公民需要的决策。而且授权还可以提前排除信息歪曲的可能性。

(3)回应性障碍之三:专业化结构与狭隘的局部观念

尽 管行政效率会随着专业化的增强而提高,但极端的职能专业化也会导致机构之间“狭隘的局部观念”。鉴于职能专业化与职能的分化直接相关,所以公共机构可能很 难及时有效地对公民的各种需求做出回应,而且,狭隘的局部观念反倒会拖延为公民提供的公共服务。霍哲认为,全面质量管理中利用水平协作的方法可以消除这种 回应性障碍,因为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要点之一就是消除部门间的障碍,通过利用水平小组,可以减少机构和部门间的冲突和紧张关系,在一个水平小组中,成员们 能够建立相互的理解并且能够学会超越单位边界的合作。

(4)回应性障碍之四:归因错误与管理失败

归 因是指关于一个人直觉而不是因果直觉的判断。霍哲认为,在现实中,尽管组织领导者往往倾向于接受一些将组织成功归因于其自身行动并且将组织失败归因于他人 行动或外部因素的范式,但是组织中的对立团体却可能具有相反的归因原则。就绩效管理而言,只要这种陈规信念支配着人的思维,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在组织层 面,绩效改进都很难实现,因为在这种情境下,人们并不试图找出政策或管理失败的原因,而且他们也不会承认“那是我们的错”。这种归因使得公共机构很难适应 一种不断变化的环境,进而也就减少了对顾客需求的回应性。

霍 哲认为,全面质量管理中承认雇员绩效的变动并消除数字定额的方法可以消除这种回应性障碍。在他看来,全面质量管理假定任何组织都可能既具有绩效表现好的工 作人员也具有绩效表现差的工作人员。今天成为绩效表现好的人并非就意味着明天也是一个绩效表现好的人。同样,谁都不会知道一个在今天绩效表现差的人是否明 天就会成为一个绩效出色的人。因此,采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管理人员不会责备雇员的低绩效表现,相反,他们会努力从管理过程方面寻找原因。而且霍哲提醒人 们注意,戴明的14点之一就是建议在这种情况下“消除数字定额和标准”,因为在数字定额和标准成为主要绩效指标的地方,劳方与管理方之间的关系很可能会处 于敌对状态。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是以顾客为中心,承认雇员绩效的某种变动并消除数字目标和定额将会有助于公共机构以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回应顾客的 需求。

总 之,霍哲认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顾客中心论假定了在一种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每个组织都应该是学习型组织,任何组织为了生存都就应该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政 府公共组织当然也不例外,通过学习过程,政府公共组织可以在骚动的环境中有效回应顾客的需求。在他看来,当今的许多公共组织常常正是因为缺乏学习能力才无 法识别和回应顾客的需求,而在这方面,全面质量管理哲学对于帮助一个公共组织有效回应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8.奥斯本与古德塞尔提出了什么不同的政府改革的原则?

答:奥斯本认为,对传统的政府官僚体制的改革应当遵循以下十项原则:

(1)掌舵而不是划桨;

(2)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 (3)注重引入竞争机制;

(4)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 (5)重产出而非投入; (6)具备“顾客意识”; (7)有收益而不浪费; (8)重预防而不是治疗;

(9)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 (10)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 古德塞尔提出的十大原则与之针锋相对: (1)政府应是由人民通过选出的代表来控制的,而不是企业家;

(2)政府应该为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满足企业家的自我;

(3)政府必须按照宪法和法律活动,而非依据目标或任务;

(4)政府应该与私营企业的主要股东合作而非任何一种合伙人;

(5)政府应该是灵活的、富有创造性,但同时也必须具有公共责任心;

(6)政府活动的社会效果固然重要,但也必须尊重那些为政府服务的雇员;

(7)在政府中,采取私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必须不违背机会平等和公众监督的原则;

(8)简化繁文缛节是对的,但不能破坏基本规范和法定程序;

(9)减轻财政负担的设想是可行的,但不能无视行政工作本身对公共开支的要求;

(10)处理公共问题应该具有创造性,但不能让少数人中饱私囊。 (要求就以上某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19.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相比有哪些不同?其基本观点如何?

答:新公共管理的思想基础在于,认识人类行为的最佳途径是假定政府的行动主体和其他行动主体都是根据它(他)们自己的自身利益来做出选择和采取行动的。按照这种观点,政府的角色就是为了促进个人选择和实现效率而释放市场力量,公民被视为顾客而且问题是通过激励的操纵来得以处理的,公务员应该成为获得“最佳交易”并且减少成本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冒险者。

相 比之下,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则主张,行政官员一开始就应该认识到一种参与并且开明的公民权对于民主治理至关重要。登哈特宣称,由于人的行为不仅是一个 自利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价值观、信念以及对他人的关心,所以这种“高度的”公民权不仅很重要而且能够达到,公民应该被视为政府的主人并且能够为了追求更 大的利益而一起采取行动。因此,在登哈特看来,公共利益超越了个人自身利益的聚集,新公共服务通过广泛对话和公民参与来追求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这里, 公共服务本身被视为公民权的扩展,它由为他人服务和实现公共目标的欲望所促动。如果从这种观点来看,行政官员的作用就是把人们带到“桌子旁边”并且以一种 承认在一个民主系统中有多种复杂层次的职责、伦理和责任的方式来为公民服务。负责任的行政官员应该努力使公民不仅参与计划,而且还参与执行实现公共目标的 项目。这样做的原因不仅在于可以使政府工作得更好,而且还在于符合我们的价值观。行政官员的职责主要不是控制或使用激励,而是服务。按照登哈特的新公共服 务理论模式,民主理想和对他人的尊重不仅充满了我们与公民的互动过程,而且还在公共组织内部被视为榜样。这里,我们不难发现,登哈特为我们更进一步认识现 时代公共行政的本质特征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新公共服务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 (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 (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5)责任并不简单;

(6)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7)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第四篇: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管理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5×1=25分)

1. 某服装公司对于儿童服装.男装和女装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生产和销售,请问该公司是按什么方式划分组织部门的?()

A.不同产品B.企业职能C.顾客特点D.不同地区

2.某一车间主任抱怨自己的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总是受到各方面的牵制,据此可以推测该企业的组织结构是()。

A. 直线制B.职能制C. 矩阵式D.事业部

3.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

A.实践性B.复杂性C.有效性D.精确性

4.教育学中有一原则叫“跳一跳,摘桃子”,说的是目标的设定应具有()

A.多样性B.可考核性C.可接受性D.挑战性

5.对于科研院所等研究项目较多、创新功能较强的组织或企业,以下哪一种组织形式最合适?()

A.直线制B.事业部制C.矩阵制D.职能制

6.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将要达到的目标并决定如何实现的管理活动是()

A.计划B.组织C.指挥D.控制

7.首次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是管理的五大要素的管理学家是()

A.泰勒B.法约尔C.韦伯D.孔茨

8.对中层管理者来说,相对重要的技能是()

A.概念技能B.人际技能C.计划技能D.技术技能

9.企业管理应随机而变,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技术和方法是以下什么学派的观点()

A.社会系统学派B.经验和案例学派C.权变管理学派D.管理科学学派

10.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6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000元,每台售价为12000元,试计算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的产量是()

A.14台B.12.5台C.7.3台D.80台

11.越是组织的高层主管人员,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

A.战略的、常规的、肯定的B.战术的、非常规的、风险的

C.战略的、非常规的、风险的D.战略的、非常规的、肯定的

12.预算()

A.只能用于资金计划 B.和计划没有关系 C.包括计划D.是数字化的计划

13.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下面哪一种组织形式:()

A.直线制B.直线职能制C.职能制D.事业部制

14.矩阵制结构的组织违背了以下哪个原则:()

A.劳动分工B.责权一致C.统一指挥D.部门化原则

15.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相等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

A.双因素理论B.期望理论C.公平理论D.强化理论

A. 职权职责不清B.各部门之间难以协调C.高层管理者难以控制D.多头指挥

17.某企业规定,员工上班迟到一次,扣发当月50%奖金,自此规定出台后,员工迟到现象基本消除,这是哪一种强化方式?()1 16. 风华实业公司采用的是职能型结构,它可能带来的最大缺陷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自然消退

18.泰勒科学管理的研究是以什么为中心展开的?()

A.人的因素B.组织结构C. 生产效率与工作效率D.分配制度

19.按照双因素理论,以下哪一个因素是激励因素?()

A.责任B.同事关系C.福利与保障D.企业政策

20.控制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是()。

A.建立控制标准B.分析偏差原因C.采取矫正措施D.明确问题性质

21.某大学计算机系的系主任王教授对新来系里工作的刘博士说:“下周一上午我们谈谈,我想请你介绍一下你的硕士论文的选题及博士论文的研究情况,还有研究专长和学术兴趣,这样我们可为你安排合适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从王主任的话来谈判,他所表现出来的管理风格最接近于下列哪一种? ()

A.5.5中间型B.9.9战斗集体型

C.1.9俱乐部型D.9.1任务型

22.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下列需求哪项是按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 (1)就业保障。(2)上司对自己工作的赞扬。(3)工作的挑战性。(4)同乡联谊会。(5)满足标准热量摄入量的食品。()

A.(5)(1)(4)(2)(3)B.(5)(4)(1)(3)(2)

C.(5)(4)(1)(2)(3)D.(5)(1)(3)(4)(2)

23.英国大作家肖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各人手里仍然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人便有了两种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启示是:()

A.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比融资更重要

B.不同的人虽然需求结构不同,但精神需求都比物质需求更为重要

C.当前流行的请客送礼之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格格不入

D.促进企业内部的人际沟通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24.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哪一类人的主导需要最可能是安全需要?()

A.总经理B.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C.刑满释放人员D.私营企业的雇员

25. 某公司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由原来的七八个人增加到七八十个人。原来的七八个人均由公司经理直接指挥,大事小事均由经理说了算。现在人数增多,经理发现自己经常忙得不可开交,顾了这头,忘了那头;而且公司员工工作有点松散,对经理的一些作法也不满。从管理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最大可能在于()。

A.公司增员过多,产生了鱼龙混杂的情况

B.公司经理的管理幅度太大,以至于无法对员工实行有效的管理

C.经理管理能力有限,致使员工对其不服

D.公司的管理层次太多,致使经理无法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

二、判断说明理由(10×1=10分)

26.法约尔首次提出了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是管理的五大要素。()

27.企业的使命和目标一旦确定,不管企业内外条件发生什么变化,都不应该调整或修改。

()

28.电视剧制作公司不适用矩阵型组织结构。()

29.根据公平理论,当获得相同结果时,员工会感到它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30.有效管理就是做好对的事情。()

31.从发展趋势看,伴随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管理幅度有逐渐变小的趋势。()

32.对于“瘦狗”型的经营业务单元,企业应该采取发展战略。()

33.在管理方格理论中,领导者只重视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士气的类型是任务型。()

34.决策树法适合于确定型决策的方案抉择。()

35.事业部结构组织形式的基本原则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三、简答题(5×5=25分)

36.波特的五力分析法。

37.双因素理论的内容。

38.控制的基本过程。

39.泰勒提出了哪些管理制度?

40.5M因素法。

四、分析说明题(2×5=10分)

41.某公司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其由总经理直接管理的营销人员数也从 3 人增加到100 人。最近公司发现营销人员似乎有点散漫,对公司的做法有些异议,销售业绩下降。

请你从管理的角度说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什么。

42.某管理局是新组建的单位,基本上由两部分职员组成,一部分是从原单位经过挑选保留下来的骨干,他们熟悉业务且思想素质好;另一部分是从别的单位分流来的新职工,他们普遍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对业务不太熟悉。

根据上述实际情况,运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分析说明,应该实施什么样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

五、案例分析选择题(2×10=20分)

43.高明是一位空调销售公司的总经理。他刚接到有关公司销售状况的最新报告: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利润下降了10%,而且客户的投诉上升。更为糟糕的是,公司内部员工纷纷跳槽,甚至还有几名销售分店的经理提出辞职。他立即召集各主管部门负责人开会讨论解决该问题。会上,高总说:“我认为,公司的销售额之所以下滑都是因为你们领导不力。公司现在简直成了俱乐部,每次我从卖场走过时,我看到员工们都在各处站着,聊天的、煲电话粥的,无处不有,而对顾客却视而不见。他们关心的是多拿钱少干活。要知道,我们经营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赚不到钱,想多拿钱,门都没有。你们必须记住,现在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对员工的严密监督和控制。我认为现在有必要 安装监听装置,监听他们在电话里谈些什么,并将对话记录下来,交给我处理。当员工没有履行职责时,你们要警告他们一次,如果不听的话,马上请他们走人。”

部门主管们对高总的指示表示赞同。唯有销售部经理李燕提出反对意见。她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控制不够,而在于公司没有提供良好的机会让员工真正发挥潜力。她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希望展示自己的才干,为公司努力工作并作出贡献的愿望。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应该从和员工沟通入手,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使工作安排富有挑战性,促使员工们以从事这一工作而引以自豪。同时在业务上给予指导,花大力气对员工进行专门培训。

然而,高总并没有采纳李燕的意见,而是责令所有部门的部门主管在下星期的例会上汇报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分析案例,回答以下问题,每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李燕对员工的看法属于以下什么人性假设()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

(2)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判断高总的领导类型基本属于()

A高关系,低工作B低关系,高工作C高关系,高工作D低关系,低工作

(3)当员工没有履行职责时,高总要他的部门主管们警告他们一次,如果他们不听的话,马上请他们走人。这种强化手段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自然消退

(4)根据管理者技能论,你认为高总目前最需要加强的是()

A人际技能B概念技能C领导技能D技术技能

(5)你认为对高总的方案和李燕的方案作怎样的评价最合适?()

A高总的方案和李燕的方案都不会产生效果

B高总的方案和李燕的方案都会奏效

C高总的方案更可行,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工人的工作效率不会有保证

D李燕的方案更可行,再严格的规章制度,如果工人不接受和服从也是无效的

44. 佳丽公司是一家以25-35岁职业女性为目标的1000多人的服装企业,近年来,销售额增长很快。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位精明能干的青年服装设计师的突出表现,但是不久前两位设计师辞职并到薪资更高的同程竞争企业任职了。在此之前他们曾多次提出加薪要求。对此,设计部门主管认为两位设计师创造性强,对公司贡献大,因而同意加薪并要求人事部门予以认真考虑。人事部门主管认为,两位设计师大学毕业后, 公司为他们的国内外培训支付了大笔费用,而且他们目前的薪资已远远超出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其加薪要求与公司现行的建立在职位、年龄和资历基础上的薪酬制度不符合并有敲竹杠之嫌疑,因此,予以拒绝。

两位设计师辞职后,公司议论纷纷。一些人认为,虽然设计师所得报酬的绝对数额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他们表现出色,特殊人才应该有特殊政策。一些人质疑,公司人事部门主管有权拒绝提薪要求,但是否由了解员工表现的具体用人单位主管对本部门员工薪酬行使决定权呢?公司制定了明确的薪资制度,但是否与公司经营的需要相适应呢?公司是否应该让那些不遵守现行制度的人离开-----这些争议引起了公司总经理的注意,他责成人事部门牵头与设计、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组成了一个专题小组,就公司酬劳计付方式广泛征求意见,提出几套方案,供下次公司常委会讨论和决策。

分析案例,回答以下问题,每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这家公司的组织结构可能是 ()

A直线制B直线职能制C事业部制D矩阵制

(2)两位设计师的薪资已远远超出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仍不满意,可用何种激励理论解

释()

A公平理论B期望理论C强化理论D需要层次理论

(3)人事部门拒绝给设计师加薪,行使了()权力

A直线B参谋C职能D个人

(4)人事部门认为,公司按职位、年龄和资历建立和颁布的薪酬制度应该遵照执行,

即使优秀人才流失也要坚持。这种行为如何评论?()

A目标与手段扭曲B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薪酬制度,优秀人才也不例外

C人事部门应该坚持“有法必依”的原则和制度的严肃性

D人事部门不能因人而异,违反制度

(5)公司总经理准备进行的薪酬制度决策问题属于()决策

A程序化B非程序化C战略D业务

六、论述题(1×10=10分)

45.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怎样利用管理职能理论全面地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益和效率。

第五篇: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 D)的重要性。

A.组织B.预测C.预防D.计划

2.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 D)的角色。

A.发言人B.组织联络者C.领导者D.精神领袖

3.现代管理中,需要激发的冲突是(A)。

A.建设性冲突B.破坏性冲突C.日常冲突D.利益性冲突

4.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C)。

A.企业精神B.企业价值观C.企业文化D.企业形象

5.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B )。

A.更长B.更短C.适中D.不确定

6.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 D )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A.利润目标B.短期目标C.中期目标D.长期目标

7. 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 C)又称俱乐部式领导者,这种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多,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放松的环境。

A.1-1型B.9-1型C.1-9型D.5-5型

8.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价格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 B)。

A.产品预测B.市场预测C.财务预测D.技术预测

9.若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就需要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 A)。

A.长期预测B.中期预测C.短期预测D.预测

10.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A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B.评估工具C.指标体系D.激励手段

11. 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的权力是(C)。

A.决策权B.组织权C.指挥权D.人事权

12.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B)。

A. 《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D.《科学管理原理》

13. 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A)。

A. 管理的实践性B.管理的复杂性C.管理的科学性D. 两重性

14.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C)。

A.科学技术B.加强人的管理C.提高劳动生产率D.增强责任感

15.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D)。

A.乔治·梅奥B.弗雷德里克·泰罗C.亨利·法约尔D.马克斯·韦伯

16.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C)。

A.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

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17.“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B)提出来的。

A.马克斯·韦伯B.亨利·法约尔C.乔治·梅奥D.弗雷德里克·泰罗

18.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 B)。

A.复杂人B.经济人C.社会人D.单纯人

19.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C)。

A.企业精神B.企业价值观C.企业文化D.企业形象

20.(A)认为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保障或安全的需要、归属或承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A.需要层次理论B.双因素理论C.成就需要理论D.公平理论

21.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A)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B.激励因素C.成就因素D.效价因素

22.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

(C)。

A.自然消退B.惩罚C.消极强化D.正强化

23.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属于(A)。

A.积极强化B.消极强化C.惩罚D.自然消退

24. 领导者有意分散领导权,给部属以极大的自由度,只是检查工作成果,不主动做指导,除非部属有要求,这种领导类型属于(C)。

A.专断型领导B.民主型领导C.自由型领导D. 人际关系型领导

25. 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C)。

A.行为科学学说B.人文关系学说C.人际关系学说D. 行为心理学说

26. 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B)。

A.复杂人B.经济人C.社会人D. 自我实现人

27. 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A)负责制定的。

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D.所有管理者

28.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策,这就是它的( C)性质。

A.超前性B.普遍性C.创新性D.灵活性

29. 定性预测主要依靠专业人员用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有关事物远期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需要进行( D)。

A.预测B.短期预测C.中期预测D.长期预测

30.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 B)原则。

A.现实性B.权变性C.关键性D.协调性

31. 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B)。

A.职能制结构B.事业部制结构C.直线职能制结构D.矩阵制结构

32.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这就是人员配备的( A)原则。

A.因事择人B.因人择事C.量才使用D.经济效益

33.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B)。

A. 有计划的提升B. 职务轮换C.委以助手职务D. 临时提升

34.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D)。

A.法定权利B.奖惩权力C.组织权力D.自身影响力

35. 激励过程就是一个由(A)开始,到()得到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

A.需要需要B. 需要动机C.动机需要

D. 动机动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关于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ABD)。

A.他们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是相同的B.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多

C.高层管理者花在控制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少

D.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多

2.物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 ABCD)等。

A.人力资源B.物力资源C.财力资源D.技术资源

3.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ABC)。

A.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D.科学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4.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这些权力包括:(ABD )。

A.传统的权力B.理性合法的权力C.纯粹的权力D.超凡的权力

5.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由( ACD)三个部分组成。

A.精神文化B.传统文化C.制度文化D.物质文化

6.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包括( ABCD)。

A.产品设计B.产品质量C.厂容厂貌D.员工服饰

7.实践表明,许多企业实行了目标管理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

(ABCD)。

A.管理效率提高了B.组织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C.职工主动参与目标的设立D.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8. 按照决策的重要程度,可以将其分为( BCD)。

A.职能性决策B.业务性决策C.战略性决策D.战术性决策

9. 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BD)。

A.职能性决策B.业务性决策C.战术性决策D.日常管理决策

10.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比较而言,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BD)。

A.群体决策中责任模糊B.群体决策方案更容易被接受

C.群体决策效率高D.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的精确性强

11.德尔菲法是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包括两个基本点,即(CD)

A.预测B.决策C.函询D.反馈

12.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ABCD)等。

A.战略B.技术C.环境D.组织规模

13.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和职能型都有优势,它(ABC)。

A.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 B.分工非常细密

C.注重专业化管理 D.下属有灵活的自主权

14.在双因素理论中,(ABC)体现的是保健因素。

A.要给职工提供适当的工资和安全保障B.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C.对职工的监督要能为他们所接受D.工作得到认可和赏识

15.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认为,(BCD)是决定领导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素。

A.员工素质B.职位权力C.任务结构D.上下级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何谓企业文化?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把人类的需要归为五大类,它们都是哪些需要,针对这些不同的需要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刺激员工的积极性?

3. 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是什么?4. 什么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5、群体决策时为何容易产生“冒险转移”现象?

6、试述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7、简述双因素理论

8、简述强化理论

9、简述科学管理理论

10、对目标管理进行简要评价。

四、计算题(p115-119)(15分)

1、盈亏平衡点法

1、盈利平衡点例题

一企业生产一智能机,售价为每台1000元,固定费用为1000万元,每台手机的零件费用为300元,人工费用为100元,其他费用为100元。试求盈利平衡点的产量。若企业生产10000台、30000台时,盈利额分别为多少?

销售收入=产量*单价

生产成本=固定费用+产量*单位产品变动费用(耗材费、人工费等等)达到盈利平衡点时,即为销售收入=生产成本

在此题中,产量设为X单价为1000元固定费用为1000万元变动费用为300+100+100=500元

列出公式1000X=10000000+500X

解的X=20000

因此盈利平衡点的产量为20000台

10000<20000,小于盈利平衡点的产量,固不盈利

30000>20000, 大于盈利平衡点的产量,

(10000000+500*30000)=5000000 也即500万

这个题大家一定要会做

2、决策树法

3、冒险法、保守法、折中法、后悔值法

还有一个20分的案例分析题老师没得共享 盈利额为1000*30000-

上一篇:乡镇公务员工作鉴定下一篇:寻找朗读者的观后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