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故事简介

2022-07-19

第一篇:亡羊补牢故事简介

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三合一小校本部片教学设计比赛 参赛人:陈燕

参赛作品: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温故揭题,引入新课

1、回忆学过的寓言。

2、说说什么是寓言?

3、揭示课题,齐读。说说你对“亡”和“牢”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抽读字词,正音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如:“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2、 交流、汇报,相机引导。

四、悟理

1、默读,想一想: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是在什么情况下丢的?

2、交流:

(1)、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2)、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3)、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1)、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习复述

五、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3、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

(2)、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3)、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4、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六、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2、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交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防偷盗方法。)

板书: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结果

(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 再也没丢

第二篇:《亡羊补牢》的故事与启示

亡羊补牢的故事及启示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启示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第三篇:青少年一定要读的成语故事_亡羊补牢

战国时,楚襄王是个昏庸的国君。秦国时时觊觎楚国土地,妄图占为己有。楚襄王却不闻不问,成天吃喝玩乐。

大夫庄辛直言进谏,劝他多加提防。楚襄王非但不听,还训斥庄辛是“老胡涂”。庄辛无可奈何,只好离开到了赵国。

不久秦国果然发兵强占了楚国许多城镇。这时,楚襄王才省悟庄辛当初的话是对的。他立刻把庄辛请回国。他虚心请教庄辛:“现在这种局面怎么办?”庄辛道:“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亡:丢失。牢:关牲囗的圈。“亡羊补牢”比喻出了差错,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第四篇:亡羊补牢

9《亡羊补牢》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体会寓意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寓言,知道寓言就是通过一个假托而又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板书:故事道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生齐读《亡羊补牢》。

二.解题,引出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查字典,说说题目中的“亡” “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坐牢宝盖头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 课件出示两个字的字义,生选择。

2.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

(丢失了羊才去修补羊圈)

3.师:这个小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让我们到故事中体会吧!

三.自学生字词。

(一) 出示自学提示:

1.借助拼音,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标注自然段序号。

3.用横线画出丢羊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修补羊圈的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三句话: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1)抽生读,正音,齐读。

(2)强调:羊圈“圈”是多音字。“窟窿、街坊”轻声的朗读。“叼”的读音。

(3)齐读

四.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师:初读课文,你知道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两次)课文哪两句在写丢羊?

一天早晨, 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一只羊。

2、默读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想一想两次丢羊的原因?用双横线画出来。

第一次:

出示: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1) (看图)“窟窿”是什么意思?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

的事。

(2) 这里的“原来”就是“原因”的意思。

(3) 句式训练。

晓丽今天没来上学,原来是。

因为,所以今天没来上学。

3、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什么呢?

第二次:

若生回答: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又”说明养羊人这一次丢羊的过程同第一次一样。

4、为什么两次丢羊的过程会一样呢?让我们来读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

出示: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1) 齐读。街坊就是——邻居。

(2) 面对街坊真诚地关心与劝告,养羊人怎么说的?(齐读)

(3) 从养羊人的回答中,你看出养羊人是什么态度?(无所谓,毫不在意)他可能在

想什么?(羊已经丢了,就回不来了和羊圈没关系。羊已经丢了,没有必要修羊

圈)。

(4) 同学们分析得十分透彻,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街坊的关心,和养羊人

无所谓的态度。

(5) 师生读,分男女生。

(6)养羊人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养羊人的想法不对。因为他不修羊圈,羊还会再丢。他只想到已经丢的羊回不来了,却没有想到还会再丢。)

(7)同学们分析得对,养羊人没有认真分析丢羊的原因,考虑问题不全面。所以,他不听劝告的结果是:

齐读: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

小结:两个“又”字,让我们深深地明白了,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概括,就是——亡羊。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二次丢羊以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的?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养羊人想法的句子。抽生读。

出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后悔是什么意思?()

他在后悔什么?用(要是„„就„„或如果„„就„„)

师: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晚,为什么?

(因为羊圈修好了就不会再丢羊了)

这次,养羊人思考问题比第一次有了进步,想问题想得全面了。

(2)所以,他(齐读——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

为什么养羊人要“赶快”修,可以把“赶快”去掉吗?

(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想再丢羊了,所以,要赶快修羊圈。)

(3)养羊人现在修羊圈究竟晚不晚?课文中哪一句话说明现在修羊圈不晚。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再也”一词说明什么?(从那以后,他的羊一直没有丢过。)

(4)咱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养羊人的后悔心情。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 根据板书,想一想,在丢羊,修羊圈这些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

做错了:不听劝告,考虑问题不全面

做对了:吸取自己不停劝告的教训,及时改正错误修补羊圈。

2.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师:是呀,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所以,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生:(齐读)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3.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这几天我感冒了,妈妈让我去看病,我以为是小病,就没有去医院看病,昨天就发起烧来,为了减少病痛,我早上去看医生,买了药,吃过后,现在好多了。)

六.总结,当堂过关。

师: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习了一则寓言,还明白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道理。作业设计:

1、比一比,组词语。

寓() 悔() 狼()

遇() 梅() 猪()

盘() 叼() 硬()

盆() 叨() 便()

2、选一选,填一填。

牢:A.羊圈;B.监狱;C.坚固,牢固。

(1)我读过了《亡羊补牢》()这个故事。

(2)老师的话牢()记在我的心中。

(3)武警战士监守牢房(),决不让一个罪犯逃掉。

3.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1)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2)他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4.选词填空。

劝告劝说

(1)幸好我及时地接受了妈妈的(),要不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2)经过大家一再(),他终于愿意参加这次活动了。

都有“劝人改正,听从”的意思。

“劝告”一般指使人改正错误或接受意见。

“劝说”一般指劝人做某种事情或使人对某种事情表示同意。

第五篇: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是寓言?你读过寓言故事吗?你能举例说说吗?

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言,讲道理。寓言就是用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寓言二则》,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现在我们学习第一篇《揠苗助长》。板书:揠苗助长

二、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1.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举例)

生字

音序

J

部首

除部首还剩几画

8

在字典中的页数

232

组词

焦急

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3ng”,不要读成“ch2ng”。

“筋疲力尽”的“筋”应读“j9n”,不要读成“j9ng”。

3.分析结构,识记字形,

“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不要写成“办”。

4.理解词语。

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白费:白白地耗费,本文指白费力气。

一大截:一大段。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三、细读课文,领悟寓意。

1.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课文写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为了使田里的禾苗长高些,长快些,他就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2.这个种田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是从那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这个种田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于是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从“巴望”、“焦急”两词语可以看出。)

3.这个种田人使用的办法好不好呀?为什么?

(这个人使用的办法不好。他不但累得筋疲力尽、气喘吁吁,而且禾苗都被枯死了。最终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结果,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的话,就叫作“欲速则不达”。理解: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4.好心、费力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小组讨论、汇报。

(禾苗只能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生长。如果把禾苗往高里拔,

它的根就离开了哺育它的土壤,它就失去了水份与营养,就如同婴儿离开了母乳一样无法生存下去。)[ 5.这个人的问题出在哪儿了呢?

(他不明白禾苗的生长不能靠人去拔高,而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如果硬要把禾苗拔高,损伤了它的根或者切断了它的养份来源,禾苗怎能不枯死呢?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落得个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四、小结

1.归纳、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2.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1)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亡羊补牢》,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懂得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理解题意。

1.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2.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1.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

生字

音序

W

部首

除部首剩几画

1

在字典中的页数

507

组词

亡羊补牢 2.指名读文,纠正读音。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4n”,不要读成“qu1n”。

“窟窿”的“窿”读轻声。

3.分析结构,识记字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

4.理解词语。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从此:从这个时候起。

三、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读书,小组讨论。

(2)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分析与思考】

前者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在课堂上夸夸其谈,讲深讲透,学生不用动脑就能听明白,可是这样却降低了教学的思维价值,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的一种惰性,不用思考,反正教师会讲给我们听,更可怕的是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而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

案例二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本身的分析去揭示和“消化”寓言的真正寓意。教师要把寓言里的艺术形象当作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来教,没有过早涉及寓言的寓意。因为感知、分析寓言的主人公形象是教学生领悟寓意的前提条件。《亡羊补牢》故事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容。故事的教学着重是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养羊人错在哪里?认识不补牢的后果,其次是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补牢,补牢带来什么好处?

教学时,在理解亡羊补牢的字面意思后让学生找自认为与这个故事关系最密切的一个词语,并说明其中的理由,这一步的安排让学生初步理解了故事的内容,然后抓住“劝告”一词让学生认识养羊人犯下的错误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后果,抓住“后悔”一词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补牢,补牢带来什么好处?在这中间,我又设计了相应的语言训练:一是让学生想像养羊人后悔时的心理活动即是怎么想得,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上次听街坊的劝告就不会丢第二只羊了;反之,如果养羊人再不补牢的话,将会有更多的羊被狼吃掉。二是让学生体会“赶快”一词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补牢的重要性,三是让同桌合作对话,养羊人修补羊圈时那个街坊又刚巧路过,想像两人又会怎样对话?学生在上述感悟活动中充分认识了补牢的重要性。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后学生对寓意的理解也就凸现出来了。

在学生感知形象的基础上揭示寓言的寓意,启发学生认识其现实意义。在组内教师群策群力下,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了寓言的艺术形象之后,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出类似的事情。从授课效果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实际,说说类似课文中的例子,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以及知错就改带来的好处或还处于糊涂之中的学生不改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在这样一种和谐、自由,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中,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做到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尤其是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后,学生更敢于和乐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不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整节课教师尽量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小精灵儿童网站]

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PPT(语文S版)

言是一种文学形式,通常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我们学过的寓言有自相矛盾、刻舟求剑,乌鸦喝水、井底之蛙„„ 学习方法 1.读懂故事。 2.体会寓意。 3.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通 读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勾画生字,标出

自然段序号。

2.用“——”画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

3.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丢羊的? 2.养羊人为什么丢了羊?丢了几次羊?

3.第一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是怎么

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4.第二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又是怎么

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精 读

⒈复述两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分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说一说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⒉仔细品读有关“亡羊”“补牢”、的句子,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本来意思。

⒊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成语“亡羊补牢”的喻意。 品

读 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则寓言。

2.联系生活实际补充句子。

⑴我想对养羊人说:“

⑵我想对

说:“

” 再看一遍

我想对

说:“

” 亡羊 想法 做法 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已经丢 不补 又丢 后悔、现在修 赶快堵 再没丢 补牢 第一次 想法 做法 结果 已经丢 不补 又丢 亡羊

上一篇:五下数学工作总结下一篇:物业保安队长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