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试点申报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标准化试点申报范文

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申报

知识产权工作概况编写提纲

第一部分 企业单位

一、知识产权战略

1、知识产权规划的制定与计划的实施

——企业负责人是否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并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

——公司的知识产权中长期战略规划,并说明其根据发展形势的调整和修正情况;

——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具体实施计划,如部门的年度知识产权计划和项目的知识产权计划等。

二、知识产权策略与规则运用

1、进攻、防御策略及规则的运用

——企业近3年总研发经费情况,占销售总收入的比例情况。用于知识产权的其它费用,如激励、保护等方面的总资金情况;

——企业的知识产权策略思想;

——企业采取的知识产权策略及运用的知识产权规则(如基本专利策略、外围专利策略、取消对方专利策略与规则运用等);

——企业的商标与其它知识产权策略(软件著作权、集

1 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

——举2-3个典型例子说明公司主要产品的知识产权策略制定与规则运用情况。

2、国际化策略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情况;

——国外相关知识产权的收集和分析情况。

三、 知识产权管理

1、知识产权机构与人员

——企业直接主管知识产权工作领导的情况; ——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部门设立情况,其直接隶属于决策层还是隶属于其他部门;

——企业的研发人员及专职/兼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情况;

——基层部门(如技术、经营等)知识产权联络员设置;

2、知识产权管理规章 ——知识产权保密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奖励与惩罚规章制度; ——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主要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跟踪制度;

——与员工签署劳动合同中包含的如职务发明的界定、保密责任、违约责任、竞业限制等知识产权条款。

3、知识产权奖惩工作

4、知识产权信息工作

2 ——对知识产权的检索、分析;

——知识产权信息在企业经营各环节的应用; ——知识产权数据库的使用。

5、知识产权培训与宣传 ——培训对象 ——培训效果

四、运用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的效益

1、专利产出情况;

2、专利收益情况;

3、商标、品牌建设及收益情况;

4、专利技术实施及产业化情况;

4、其它知识产权经营情况(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等);

5、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情况。

第二部分 事业单位

一、知识产权战略

1、知识产权规划的制定与计划的实施

——单位知识产权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说明其根据发展形势的调整和修正情况;

——单位知识产权战略的具体实施计划,如部门和项目的知识产权计划等。

二、知识产权策略与规则运用

1、进攻、防御策略及规则的运用

3 ——单位近3年的总科研经费情况,用于知识产权的其它费用,如宣传、培训、保护、奖励等方面总体经费情况;

——单位知识产权策略及运用知识产权规则情况(如基本专利策略、外围专利策略、取消对方专利策略与规则运用等);

——单位商标与其它知识产权策略(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

——举2-3个典型例子说明单位主要技术的知识产权策略制定与规则运用情况。

2、国际化策略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情况;

——国外相关知识产权的收集和分析情况;

——举1-2个例子说明单位主要技术的知识产权海外策略制定和规则运用情况。

三、 知识产权管理

1、知识产权机构与人员

——单位直接主管知识产权工作领导的情况; ——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部门设立情况,其直接隶属于决策层还是隶属于其他部门;

——单位科研人员及专职/兼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情况。

2、知识产权管理规章 ——知识产权保密管理制度;

4 ——知识产权奖励与惩罚规章制度; ——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与员工签署劳动合同中包含的如职务发明的界定、保密责任、违约责任、竞业限制等知识产权条款。

——其他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规章制度

3、知识产权奖惩工作

4、知识产权信息工作

——对知识产权的检索、分析;

——单位网络化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情况; ——

知识产权数据库的使用。

5、知识产权培训与宣传 ——培训对象; ——培训效果。

四、运用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的效益

1、专利产出情况;

2、专利收益情况;

3、商标、品牌建设及收益情况;

4、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情况;

5、其它知识产权经营情况(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等);

6、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情况。

第二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申报书(1)

附件1 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根据《关于开展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的通知》要求,为做好试点示范项目遴选工作,特制订本要素条件。

一、智能制造模式要素条件

(一)离散型智能制造

1、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数据的集成管理。

3、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在生产管控中的互联互通与高度集成。

4、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充分采集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建立企业资源

1 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

6、建立车间/工厂内部互联互通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高效协同与集成,建立全生命周期产品信息统一平台。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集成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

1、车间/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和生产工艺优化。

2、实现对物流、能流、物性、资产的全流程监控与高度集成,建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达到90%以上。

3、采用先进控制系统,车间/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0%以上,关键生产环节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

4、建立制造执行系统(MES),生产计划、调度均建立模型,实现生产模型化分析决策、过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以及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优化。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

5、对于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和污染排放的项目,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监控,建立在线应急指挥联动系统。

6、建立车间/工厂内部互联互通网络架构,实现工艺、生产、检验、物流等各环节之间,以及数据采集系统和监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高效协同与集成,建立全生命周期数据统一平台。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生产过程动态优化,制造和管理信息的全程可视化,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三)智能装备和产品

1、能够实现对自身状态、环境的自感知,具有故障诊断功能。

2、具有网络通信功能,提供标准和开放的数据接口,能够实现与制造商、用户之间的数据传送。

3、具有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感知的信息调整自身的运行模式,使装备(产品)处于最优状态。

4、能够提供运行数据或用户使用习惯数据,支撑制造商、用户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实现创新性应用。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工业控制计算机、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互联网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在装备(产品)中的集成应用,装备(产品)做到安全可控,自感知、自诊断、自适应、自决策功能的不断优化,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四)网络协同制造

1、建有工业互联网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云平台,具有完善的体系架构和相应的运行规则。

2、通过企业间研发系统的协同,实现创新资源、设计能力的集成和对接。

3、通过企业间管理系统、服务支撑系统的协同,实现生产能力与服务能力的集成和对接,以及制造过程各环节和供应链的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

4、利用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技术,建有围绕全生产链协同共享的产品溯源体系,实现企业间涵盖产品生产制造与运维服务等环节的信息溯源服务。

5、针对制造需求和社会化制造资源,开展制造服务和资源的动态分析和柔性配置。

6、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通过持续改进,工业互联网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云平台不断优化,企业间、部门间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高度集成,生产制造与服务运维信息高度共享,资源和服务的动态分析与柔性配置水平显著增强。

(五)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1、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差异化的定制参数,组合形成个性化产品。

2、建有工业互联网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通过定制参数选择、三维数字建模、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等方式,实现与用户深度交互,快速生成产品定制方案。

3、建有个性化产品数据库,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特征进行挖掘和分析。

4、工业互联网个性化定制平台与企业研发设计、计划排产、柔性制造、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数字化制造系统实现协同与集成。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模块化设计方法、个性化定制平台、个性化产品数据库的不断优化,形成完善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供应链管理和服务体系,快

5 速、低成本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显著提升。

(六)远程运维服务

1、智能装备/产品配置开放的数据接口,具备数据采集、通信和远程控制等功能,利用支持IPv

4、IPv6等技术的工业互联网,采集并上传设备状态、作业操作、环境情况等数据,并根据远程指令灵活调整设备运行参数。

2、建立智能装备/产品远程运维服务平台,能够对装备/产品上传数据进行有效筛选、梳理、存储与管理,并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提供在线检测、故障预警、故障诊断与修复、预测性维护、运行优化、远程升级等服务。

3、实现智能装备/产品远程运维服务平台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产品研发管理系统的协同与集成。

4、建立相应的专家库和专家咨询系统,能够为智能装备/产品的远程诊断提供决策支持,并向用户提出运行维护解决方案。

5、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具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通过持续改进,建立高效、安全的智能服务系统,提供的服务能够与产品形成实时、有效互动,大幅度提升嵌入式系统、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集成应用水平。

二、新技术创新应用要素条件

6

(一)工业互联网

1、建立工业互联网车间/工厂内网,采用工业以太网、工业PON、工业无线、IPv6等技术,实现生产装备、传感器、控制系统与管理系统等的互联,实现数据的采集、流转和处理;利用IPv

6、工业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与车间/工厂内、外网的互联互通,支持内、外网业务协同。

2、采用各类标识技术自动识别零部件、在制品、工序、产品等对象,在仓储、生产过程中实现自动信息采集与处理,通过与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对接,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3、实现车间/工厂管理软件之间的横向互联,实现数据流动、转换和互认。

4、在车间/工厂内部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或利用公众网络上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数据的集成、分析和挖掘,支撑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应用。

5、通过部署和应用工业防火墙、安全监测审计、入侵检测等安全技术措施,实现对工业互联网安全风险的防范、监测和响应,保障工业系统的安全运行。

通过持续改进,促进车间/工厂内部网络互联、数据交互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推动车间/工厂外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公共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

7 设,加快新业务和新模式创新。

(二)人工智能

1、关键制造装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嵌入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智能语音处理、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技术,实现制造装备的自感知、自学习、自适应、自控制。

2、构建工业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和互联互通的网络架构,采集产品设计、工艺、制造、物流、管理、销售、服务、运维等各环节数据,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筛选、梳理、存储和管理。

3、应用机器学习、专家系统、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新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实现对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物流销售、运维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决策支持。

4、目标产品集成应用智能感知、模式识别、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传感、交互、控制、协作、决策等方面性能和智能化水平的显著提高。

第三篇:组织申报节水型试点的通知[模版]

关于组织申报上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

“十一五”以来,国家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确立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并明确了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等重点任务,这对下阶段推进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上海虽处于平原河网地区,具有水系密布、过境水量丰沛的天然地理优势,但水质较差、用水粗放、排污量大的形势也十分严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节约用水对于上海提高用水效率、保障供水计划、促进防污减排、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一五”期间,在市水务局以及相关区县政府的努力下,本市浦东新区、青浦区、金山区分别于2006年、2008年、2010年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并通过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市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1

“十二五”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促进用水方式转变,实现上海节水型社会建设“以点带面、滚动发展”新局面,经研究,决定开展上海市市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候选试点区(县)申报的原则

1、候选试点区(县)在产业发展、用水结构、节水管理等方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候选试点(县)具有良好的水资源和节水工作基础;

3、候选试点区(县)原则上具备一定的水域地理特点。

二、申报材料要求

候选试点区(县)人民政府(或水行政主管部门经区县政府同意后)报送关于申报上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函,后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内容包括:

1、候选试点区(县)名称;

2、候选试点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和节水管理工作基础等;

3、候选试点区(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分析;

4、候选试点区(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重

点任务、保障措施等。

请你区(县)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做好候选试点的申报工作,并于2011年4月29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市水务局水资源处(上海市节约用水办公室),我局经筛选后确定试点区(县)并予以公布,同时部署后续具体推进工作。

申报过程中如有问题,请与市水务局水资源处(上海市节约用水办公室)联系。

二○一一年四月六日

联系人:李立铮

电话:52397000-6958传真:52397000-6926 Email:LLzwater@163.com

主题词:水利节水型社会试点通知抄送:上海市供水管理处,各区(县)水务局,中心城区建设交通委

第四篇:标准化试点验收

重庆填补国家工业物业服务标准空白

2011年12月13日,重庆海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试点的“重庆市工业物业安全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正式通过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验收,成功填补了国家工业服务安全服务标准领域的一大空白,这也是重庆市打造标准化质量大市、建设品牌之都迈出的关键一步。

上午,来自各地国家级标准化领域专家权威杨冬静、宋国建、李忠权,陈友玲、邱克斌等,对重庆海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推动的“重庆市工业物业安全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进行了资料审核,听取试点工作整体汇报,开展现场答疑,全面了解安全服务业标准在工业服务领域的取得的非凡成效和创新经验。

下午,专家组一行驱车前往海泰物业的长安集团渝北工厂项目部,亲自感受安全服务标准化在工厂服务中发挥的实际功效和具体作用,对海泰物业在该领域创新推出的“一岗一规范”、“三三制培训”、“三流合一”、“障碍测试”“风险评估”等规范标准,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许。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服务业部姬二明处长、重庆市质监局

左军副局长、北部新区质监分局戴健局长等领导参加了审核汇报会,领导及专家对海泰物业现场演示的标准执行情况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对海泰物业标准化文件的齐全和规范给予了一致的好评,审核评估该次试点该项目已完成了原定的任务和要求,达到预期的目标,项目成果具有推广价值,该项目是成功的,同

意通过验收。专家一致认为海泰经验不仅要继续推行,而且必须形成成熟的行业标准规范,尽快在全行业甚至全国范围推广,走出一条以工业产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完美结合的道路。同时更希望海泰物业将工业物业安全服务业标准化切实与国际接轨,早日创造世界级的“重庆标准”。

第五篇: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申报指南

为促进科技和经济更紧密结合,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根据《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以科技园区为重点,先期开展集群建设试点工作。

一、申报集群建设试点的基本条件

1.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产业集群建设,已成为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重点工作,并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 在省级经济发展战略中处于重要或关键地位,示范作用强,对当地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

3. 技术先进成熟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主导产品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有望成为国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4. 产业区位相对集中,产业聚集初具形态,现有规模在省内同行业处于前列,或有较大发展潜力,有望成为区域性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

5. 已建立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科技支撑条件。

二、申报批准程序

各地市科技局负责组织科技园区编制规划。省级以上高新区自行组织编制规划。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申报的材料进行评估后批准建设。

三、申报材料

1. 各地市(行署)科技局和省级以上高新区管委会申报文件。

2. 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发展规划(提纲附后)。

四、其他事宜

首批拟组织实施10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哈尔滨高新区、大庆高新区限报3家;齐齐哈尔高新区、牡丹江高新区、佳木斯高新区限报2家;各市(行署)可根据情况限报1家,于2012年5月15日前将申报材料一式三份报送省科技厅科技园区管理处(包括电子版及PPT汇报稿)。

联系人:谷川、朱波

电 话:0451-82628432 E-mail:cgu@hljkj.cn

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发展规划编写提纲

一、集群发展现状

1. 集群发展整体情况

集群整体规模、企业数量,在地方经济中所占比重,集群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等。

2. 集群发展基础、优势和特色

集群主导产品的研发、制造能力和水平,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水平及功能发挥等情况,技术、人才、市场、环境、区位、产业、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政府推动集群发展所做的工作及成效等。

二、产业链及产业技术路线分析

集群主导产业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产业链各环节的重点企业和关键技术及其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产业链上企业间的配套协作关系等。

三、集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重点凝练当前制约集群发展的瓶颈问题(如技术、人才、政策、资金、市场等方面),并简要提出解决方案。

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1.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2. 具体目标和拟开展的重点任务

如:主导产品和主要配套产品关键技术及工艺提升的路径和目标;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目标和重点工作;科技服务体系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目标、任务;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的目标、任务;其他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内容等。

五、组织实施与保障措施

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组织、政策、资金保障及其他支持措施等。

六、工作计划及任务分解

按制定工作计划,主要工作任务进度及职责分解。

上一篇:标准足球场尺寸范文下一篇:仓储协议标准版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