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法律法规汇总

2022-07-05

第一篇:酒驾法律法规汇总

酒驾法律文件

Hello,大家好,这次是我们第一次在节目中插入法律课堂的版块,今天带领大家了解的是关于危险驾驶行为的罪行评价,以醉酒驾驶行为为切入点,我们先来看看吧!

通常意义的危险驾驶行为是指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驾驶机动车造成或增加不应有的危险的行为。这种危险驾驶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驾驶状态的高度危险,比如说饮酒驾驶,疲劳驾驶等。另一种情况是驾驶行为的高度危险,包括严重超速行驶,无证驾驶等。现在,以酒驾为代表的危险驾驶行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道路安全的最大危险因素之一,所以,今天就来谈谈这种行为。

醉酒驾驶如何评定?

1·概念:醉酒驾驶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mg/100mg的驾驶行为,也是我国目前法律重点查处的行为。

2·认定方法:主要是由交警使用酒精测试仪对司机进行检测,被怀疑醉酒者,交警会马上带去进行抽血检验。如果证明确实属于醉酒状态,交管部门将马上按醉酒驾车的处罚措施处理。

我国现行法律对嘴酒家出的行为处罚规定

刑法,(1)刑法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最久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刑法修正案》增加一条:“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辆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而且,新设危险驾驶罪。(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醉酒驾车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中支出:今后,对醉酒驾车,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造成重大伤亡的,一律按照本意见规定,参照典型案例,已发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

2,行政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悸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相关部门吊销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北京市规定,驾驶员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将处以2000元罚款,扣除12分,吊销驾驶执照3至6个月,并处以15日一下拘留。

针对醉驾的法律当然还存在缺陷,比如在造成事故的主观恶意和客观危害结果的轻重没有制定具体的处罚手段,量刑幅度单一,量刑较轻等。但是无论如何,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醉驾的危害,社会潜在的危险因素不是有少一些了吗!

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关于酒驾的处罚形式吧。

在西班牙,西班牙交通法规对于酒后驾车者的处理近年来逐渐加重。将酒后驾车列入刑事处罚范围。按照西班牙现行法规,如果司机的呼气酒精浓度超过每毫升0.25毫克,就属于酒后驾车;对于职业司机和驾龄一年以下的新手来说,这一要求更加严格,呼气的酒精含量不能超过每毫升0.15毫克。交通执法人员在进行检查时,如发现司机呼气中的酒精含量高于每毫升0.6毫克,那么不管是否造成交通事故,司机都会面临刑事处罚,将被判处3到6个月的监禁或者处以高额罚款加上31天到90天的社区劳动,同时吊销驾照1年到4年。

新加坡法律规定,酒后开车初犯者将被罚款1000-5000新元,或入狱6个月以下;再犯者则被罚款3000-1万新元,并被判入狱12个月以下;屡犯者则可被判支付高达3万新元罚款,并入狱3年。被判酒后驾车者即使没有造成车祸,也将被吊销驾照至少一年。

在法国,法国法律对酒后驾车的处罚相当严厉。如果司机血液酒精含量每毫升超过0.5毫克低于0.8毫克,要根据情节处以135欧元至750欧元的罚款,而且驾照要被扣掉6分。如果血液酒精含量每毫升超过0.8毫克就要按醉酒驾车来处置,司机可能面临两年的牢狱之灾和4500欧元的罚款,而且法院会视情节吊销司机一段时间的驾照。这些还都是对初犯者的从轻处罚,如果是重犯处罚会翻倍,也就是说有可能要坐牢4年、罚款9000欧元。如果醉酒驾车导致事故发生,那么处罚会更重。如果造成了其他人员重伤,罚款会升至3万欧元,判刑则升至3年至10年不等。如果醉酒驾车导致他人死亡,则将被判最高10年监禁,罚款可能会升至15万欧元,这还不包括与案件有关的民事赔偿。

日本在2008年通过的新道路交通法中对酒驾行为制定了非常苛刻的处罚标准。凡是血液里酒精含量达到0.03%的驾驶员即可被认定为酒驾。

根据这个标准,一个成年人只要喝下一瓶啤酒差不多就符合日本酒驾的标准。

对酒后驾车者将会被处以最高5年监禁或100万日元(约合9300美元)的罚款。同时还新设了“车辆提供罪”、“酒水提供罪”以及“同乘罪”等新的罪种。

也就是说,凡是向酒后驾车者提供车辆、酒水的人,以及同坐在车上的乘客都要受到严厉处罚。

由于美国的各州都有自己的法律,因此他们对于酒后驾车的认定和处罚不尽相同。

但是,适用最广的是当场吊销驾驶执照和入狱六个月到一年的处罚标准,如果造成伤亡,酒驾者将会被公诉机关以二级谋杀罪起诉,最高可适用死刑。

近年来,美国认定酒后开车的血液酒精浓度标准也日趋严格,从0.08%降到0.05%。对于年轻人酒后开车的比例较高的现状,还针对21岁以下的驾驶者规定,血液酒精浓度0.01%就算酒后开车。

如果在美国醉驾,餐厅、同时一起喝酒的人都一起成为被告。所以,如果在美国餐厅喝醉了还想开车离开,餐厅老板和服务员一定会把你拦住。

第二篇:法律关于酒驾保险赔付的规定

酒驾出事故, 保险赔不赔?99%的朋友回答错误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句话“酒驾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都拒赔”,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更严谨的说法应该是酒后驾驶出现的交通事故的损失,所投的商业保险都是拒赔的。而交强险应依法对人身伤亡损害予以赔偿。主要是《交强险条例》中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等理由。今天,就跟您详细的说一说这方面的法律知识。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酒驾的认定标准:

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GB 19522-2004),饮酒后驾驶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后驾驶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其次,简单说一下商业险的情况:

对于商业车险来说,只要交警认定保险车辆是因驾驶员“酒后驾车”而出现的事故,保险公司均可以不予理赔。

以下几种情况,保险公司无需赔偿商业险:

《保险法》第六条规定,下列情况下不论任何原因造成保险车辆损失,保险人均不负责赔偿:

(一)地震、战争、军事冲突、恐怖活动、**、扣押、罚没、政府征用;

(二)竞赛、测试,在营业性维修场所修理、养护期间;

(三)利用保险车辆从事违法活动;

(四)驾驶人员饮酒、吸食或注射毒品、被药物麻醉后使用保险车辆;

(五)保险车辆肇事逃逸;

(六)驾驶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1. 无驾驶证或驾驶车辆与驾驶证准驾车型不相符;

2.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属于无有效驾驶证的情况下驾车;

3.使用各种专用机械车、特种车的人员无国家有关部门核发的有效操作证;驾驶营业性客车的驾驶人员无国家有关部门核发的有效资格证书。

(七)非被保险人允许的驾驶人员使用保险车辆;

(八)保险车辆不具备有效行驶证件。

《保险法》第七条规定,保险车辆的下列损失和费用,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自然磨损、朽蚀、故障、轮胎单独损坏;

(二)玻璃单独破碎、无明显碰撞痕迹的车身划痕;

(三)人工直接供油、高温烘烤造成的损失;

(四)自燃以及不明原因引起火灾造成的损失;

(五)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后,未经必要修理继续使用,致使损失扩大的部分;

(六)因污染(含放射性污染)造成的损失;

(七)因市场价格变动造成的贬值、修理后因价值降低引起的损失;

在出现上述情形时,保险公司已尽到告知义务时则商业险无须赔付。

最后,我们详细说一下酒驾交强险是否理赔?

交强险理赔的金额和项目:根据2008年2月1日后执行的交强险责任限额中的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责任的赔偿限额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1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万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2000元。

交强险是法定的机动车保险,它是国家为了保障在机动车交通事故中的受害方得利益,以维护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一种强制性的措施。

(一)法律法规依据

1.《交强险条例》第21条第二款规定“……损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险公司不予赔偿”。该条规定交强险免责事由仅包含“受害人故意”一项,未包括醉酒肇事。

2.《交强险条例》第22条规定,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保险公司在交强险限额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追偿。同时还规定,醉酒驾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实务中,保险公司往往混淆了垫付与赔付的概念。第22条明确保险公司对财产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对人身伤亡事故,只赋予保险公司追偿权而非免责权,并未规定醉酒驾驶情况发生死亡伤残事故保险公司可以免赔。

(二)条款适用原则

1.《交强险条款》第9条规定,驾驶人醉酒发生交通事故,保险人在赔偿限额内垫付医疗费用;对于其他损失和费用,保险人不负责垫付和赔偿。第9条与《交强险条例》第22条相同,仅规定了垫付与追偿的内容,并未规定保险公司可以免责。《交强险条款》第10条明确规定了责任免除的四种情况,醉酒驾驶不属于免责范围。

2.按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道路交通安全法》属于上位法,更能体现立法精神和法律价值。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其法律效力要高于属于行政法规的《交强险条例》,也高于属于部门规章的《交强险条款》和保险公司在诉讼中经常引用的《关于交强险有关问题的复函》(保监厅函【2007】77号)。此外,按照《合同法》精神,交强险免责条款只能对签订保险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不能对抗第三方即受害人。

(三)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司法解释以侵权责任法的立法精神和交强险的功能为依据,明确规定醉酒驾驶、无证驾驶、吸毒后驾驶的情形下,交强险保险公司仍然对受害人人身权益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赔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该规定一方面有力地保障了受害人的人身权益、发挥了交强险的功能,另一方面也使侵权人承担了最终的赔偿责任,制裁了侵权行为。

第三篇:酒驾、醉驾的定性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什么是“酒驾”?

答:“酒驾”即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根据国标GB19522—2010,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经检验,大于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即属于饮酒。

2、什么是“醉驾”?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醉驾”指的是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根据国标GB19522—2010,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经检验,大于80mg/100ml即属于醉酒。

3、对“酒驾”行为的处理?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之规定: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4、对“醉驾”行为的处理?

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处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还可能构成以

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交通肇事等其他犯罪。

除追究刑事责任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之规定: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1、 电子违章短信通知;

2、 交通信息卡的使用;

3、 新版车管所系统说明;

4、 交通违章罚没款代缴工作(含代缴银行、滞纳金问题);

5、 外地驾驶证转入问题;

6、 交通标志、设施的使用与维护。

第四篇:物业法律法规汇总

一、早期介入(无)

二、前期物业管理

(一)选聘物业服务企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2、《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二)签订合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三)接管验收

1、《城市住宅小区竣工综合验收管理办法》

2、《房屋接管验收标准》

(四)质量保修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公有住宅售后维修养护管理暂行办法》

3、《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

4、《商品住宅实行质量保修保证书和住宅说明书制度 的规定》

(五)装修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

三、物业管理的日常运作

(一)物业服务企业

1、《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

2、《物业服务企业财务管理规定》

3、《全国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岗位证书管理办法》

(二)业主

1、《物权法》

2、《管理规约》(即《业主公约》)

3、《业主大会规程》

4、《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三)物业管理服务

1、《城市异产毗连房屋管理规定》

2、《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即33号令)

3、《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等级标准》

4、《全国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标准及评分细则》

(四)物业服务收费

1、《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2、《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3、《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4、《物业服务收费明码标价规定》

(五)公共事业收费

1、《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

2、《城市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

3、《城市燃气管理办法》

(六)维修基金

《住宅共用部分共用设备设施维修基金管理办法》

(七)法律责任

1、《物业管理条例》

2、《民法》

3、《刑法》

4、《民事诉讼法》

第五篇:IPO法律法规汇总

(截至2014年1月7日)

一、基本法律与部门规章

《证券法》(主席令43号-2005年10月27日)

《公司法》(主席令42号-2013年12月28日)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2006年5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2号)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发行人最近3年内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适用意见——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3号》(2008年5月19日)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的理解和适用——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号》(中国证监会2007年11月25日证监法律字[2007]15号2008年3月5日公布)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中国证监会2009年3月3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61号)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公司股东公开发售股份暂行规定》(证监会公告[2013]44号,2013年12月2日)

二、审核流程有关规定

《中国证监会创业板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中国证监会网站) 《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中国证监会网站)

《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第5号关于已通过发审会拟发行证券的公司会后事项监管及封卷工作的操作规程》(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2002年5月10日)

《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2002)第八号关于发行人报送申请文件后变更中介机构的处理办法》(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2002年4月16日)

《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第16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专项复核的审核要求》(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2003年12月16日)

《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第18号——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对象条件和行为的监管要求》(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2004年12月7日)

三、信息披露有关规定

《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财务报告审计截止日后主要财务信息及经营状况信息披露指引》(证监会公告[2013]45号,2013年12月6日)

《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中与盈利能力相关的信息披露指引》(证监会公告[2013]46号,2013年12月6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公告书内容与格式指引》(2013年12月修订)

《股票上市公告书内容与格式指引(2013年修订)》(上证发〔2013〕29号)(2013年12月修订)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2006年修订)(中国证监会2006年5月18日证监发行字[2006]5号)(第八十七条涉及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境外审计要求的规定予废止)[拟上市公司]

《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9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中国证监会2006年5月18日证监发行字[2006]6号)

《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7号——发行保荐书和发行保荐工作报告》(中国证监会2009年3月27日证监会公告[2009]4号)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8号——创业板公司招股说明书》(证监会公告[2009]17号)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9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证监会公告[2009]18号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3号——保险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2006年修订)》(中国证监会2006年12月8日证监发行字[2006]151号)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4号—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特别规定》(中国证监会2007年8月28日证监公司字[2007]139号)

《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07年修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7年2月2日证监会计字[2007]9号)

《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0号——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中国证监会2001年2月6日)

《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1号——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特别规定》(中国证监会2001年2月6日)

《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的编报规则第12号——公开发行证券的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中国证监会2001年3月1日证监发[2001]37号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2010年修订)》(中国证监会2010年1月1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0〕1号)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7号——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2年3月19日证监发[2002]17号)

四、保荐业务有关规定

《保荐人尽职调查工作准则》(证监发行字[2006]15号-2006年5月29日)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63号-2009年5月13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保荐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意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2]4号-2012年3月15日)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工作底稿指引》(证监会公告[2009]5号-2009年3月27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保荐工作指引》(深证上[2012]383号-2012年11月23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保荐工作评价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2012年11月23日深证上〔2012〕384号)

《关于保荐项目重要事项尽职调查情况问核表》(适用于主板,含中小企业板)(2013年12月)

《关于保荐项目重要事项尽职调查情况问核表》(适用于创业板)(2013年12月)

五、承销业务有关规定

《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78号-2013年6月26日)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承销业务规范》(中证协发[2013]231号)

《关于主承销商报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发行业务信息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国证券业协会秘书处2012年9月7日中证协发[2012]179号)

《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招股说明书网上披露有关事宜的通知》 (中国证监会2001年1月20日证监发行字[2001]13号)

《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规定》(中国证监会2009年6月30日证监会公告

[2009]14号)

《深圳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发行实施细则》(深证上[2013]455号)

《深圳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按市值申购实施办法》(深证上[2013]456号) 《深圳证券交易所网下发行电子平台用户手册(主承销商版)》[2013-12-24]

《深圳证券交易所网下发行电子平台主承销商使用协议》[2013-12-30]

《深圳证券交易所网下发行电子平台投资者使用协议》[2013-12-30]

《深圳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登记结算业务指南》(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2008年9月2日)

六、股票上市有关规定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2年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2012年7月7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3年12月修订)》

《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规则(2012年12月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2012年4月20日)

《关于进一步完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首日盘中临时停牌制度的通知》(深圳证券交易所2012年5月23日深证会〔2012〕96号)

《关于完善中小企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首日交易监控和风险控制的通知》(深圳证券交易所2009年7月2日)

七、财务与会计信息的有关规定

《关于进一步提高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有关问题的意见》(证监会-[2012]14号-2012年5月23日)

《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发行监管函

[2012]551号-2012年12月28日)

《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相关问题的答复》(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创业板发行监管部、会计部2013年1月29日发行监管函[2013]17号) 《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1号——政府补助》(中国证监会办公厅2012年3月13日证监办发

[2012]22号)

《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2号——通过未披露关联方实施的舞弊风险》(中国证监会办公厅2012年3月13日证监办发[2012]22号)

《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3号——审计项目复核》(中国证监会办公厅2012年3月13日证监办发[2012]22号)

《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4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审计》(中国证监会办公厅2012年10月16日证监办发[2012]89号)

《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5号——上市公司股权交易资产评估》(中国证监会2013年1月18日)

八、交易所发布的指引与指南

《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发行上市业务指引(2013年修订)》(上海证券交易所2013年12月27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上市审核实施细则》(上证发〔2013〕28号,2013年12月27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与上市指南》(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推广部2013年1月28日)

九、新股发行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有关规定

《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证监会公告[2009]13号-2009年6月10日)

《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0]26号-2010年10月11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2010年3月19日)

《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2]10号-2012年4月28日)

《IPO审核中的部分程序性事项:关于补充预披露、中止审核后恢复审查、突击申报》(资

料来源:2012年9月第三期保代培训)

《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2013年11月30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务院,2013年12月)

十、其他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关于职工持股会及工会持股有关问题的法律意见》(中国证监会法律部2002年11月5日法协字[2002]第115号)

《关于做好新老划断后证券发行工作相关问题的函》(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2006年5月29日发行监管函[2006]37号)

《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社保基金会2009年6月19日财企[2009]94号)

《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关于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契税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1月12日财税〔2012〕4号)

《关于做好餐饮等生活服务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2012年5月16日发行监管部函[2012]244号)

《关于支持科技成果出资入股确认股权的指导意见》(中国证监会、科技部2012年11月15日)

《关于推动国有股东与所控股上市公司解决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的指导意见》(国资委证监会2013年8月20日国资发产权〔2013〕202号

《关于保荐代表人调任本公司直投子公司任职后保荐代表人资格问题的通知》(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2011年7月21日发行监管函[2011]185号)

《关于保荐代表人资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证券业协会2012年10月15日)

上一篇:纪检监察信息简报下一篇:教育脱贫攻坚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