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2023-02-01

第一篇: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2016-2017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今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考试试卷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评价

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三种题型,即:选择、连线题、材料分析题。选择题共50分,连线题8分,材料分析共42分。材料分析题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占16分)、都江堰(占12分)、商鞅变法(占14分)。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两点:

一是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 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这表明我校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南网头中学 付建玲

2016.11.10

第二篇:七年级上历史期中考试卷

七年级上历史期中考试卷(闭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是古代人类的起源之一,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 ) A、学会了建造房屋 B、自然环境的改善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人工取火的实现

3、我们知道图画加上色彩就会很漂亮,能制造出色彩鲜艳的彩陶的是(

) A、河姆渡居民

B、山顶洞人

C、大汶口居民

D、半坡居民

4、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5、商朝时盘庚把都城迁到了(

)

A、亳

B、镐京

C、洛邑

D、殷

6、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人民。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 A、黄帝

B、舜

C、尧

D、禹

7、西周时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了“授民授疆土”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8、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

A、晚500年

B、早5000年

C、晚5000年

D、早500年

9、右图是我国哪一个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

) A、半坡居民

B、大汶口居民

C、河姆渡居民

D、山顶洞人

10、下列人物是商朝有名的暴君的是(

) A、禹

B、纣

C、秦始皇

D、桀

11、河姆渡遗址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的国家。 A、水稻

B、粟

C、玉米 D、高粱

12、世界上发现的现存的最大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铜像鼎 D、铜羊鼎

13、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已从输送汨汨清流。”请你判断, 余秋雨笔下的“它”指的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14、成语“退避三舍”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1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16、下列文化遗址中,哪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A、黄帝陵

B、半坡遗址

C、都江堰

D、山顶洞人遗址

17、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 A 、齐 B、楚 C 、秦 D 、燕

18、下列思想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老子、孔子 B、孟子、孔子 C、荀子、墨子 D、韩非子、孙武

19、韩非子思想主张的核心是( ) A、重民

B、重农

C、重法

D、重教

20、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如果在现代最有希望得到“诺贝尔和平奖”?(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二、辩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请找出试题中错误的知识或观点,并说明理由)

21、通过推举产生国家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启是禅让制度产生的最后一个首领。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22、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度主要依据军功的大小,才能高低。

错误:

理由:

23、孔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24、铁器开始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是在战国时期。 错误:

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22%)

25、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2%)

(2)材料二说明北京人己懂得用火,请说说北京人生活时期火有几种用途?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又有什么意义?(6%)

(3)材料三反映的是燧人氏的传说,这个传说说明当时人类在用火方面有了什么进步?(2%)

26、请阅读下列二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成果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是谓小康。 请回答: (1)上述资料所讲的两个时代有什么不同?(4分)

(2)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的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2分)

(3)从材料二看,在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上有了什么变化?由此制度产生的第一个首领是谁?(3分)

(4)两种制度相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3分)

四、综合题:(20%)

27、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你认为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有哪些?(6%)

(2)除了齐桓公,春秋五霸中你还对谁印象较深?说说你选择他的理由是什么?(4%)

28、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

(2)商鞅变法措施中,哪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哪些是便于富国强兵?(6%) A、加强中央集权:

B、富国强兵:

(3)说说商鞅变法有什么重大影响?(2%)

第三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期中试卷

七年级上期期中试卷

姓名:____ 成绩:_____

①禹

②尧

③舜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夏、商、周是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代 B.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C.西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D.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分)

1. 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人类是在( )

A.距今约300万年 B.距今约170万年 13.提出“尊王攮夷”口号的是(

)

C.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之间 D.距今约1.8万年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女娲 B. 北京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3.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

)

A.木棒

B.石器

C.骨器

D.海蚶壳

4.下列各项属于北京人的是(

)

①打制石器

②使用天然火

③会人工取火

④过群居生活 ⑤掌握钻孔技术 ⑥磨制石器面貌已经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A.①②④

B.②③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⑦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炎帝和黄帝距今约四五千年 B.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C.炎帝和黄帝部落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D.黄帝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了尧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氏族是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比固定的生产和生活集体

②部落是两个以上近亲的氏族组成的社会组织

③部落联盟是由若干部落组成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7.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活动在(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

8.传说中的神农氏是指(

)

A.黄帝

B.尧

C.炎帝

D.禹

9.相传创造文字的是(

)

A.尧

B.仓颉

C.黄帝

D.炎帝

10.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

)

A.舟车

B.养蚕织锦

C.文字

D.冠冕衣裳 11.下列人物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先后顺序是(

)

A.周平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14.与纸上谈兵相关的战役是(

)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1

5.都江堰在战国时期位于(

)

A.秦国

B.楚国

C.齐国

D.赵国

二、连线题(共25分)

1、将下列相关联的人物和项目用直线连结起来:

舜 郡县制

周武王

世袭制

禅让制

秦始皇

推恩令

汉武帝

分封制

2 、将下列成语相关联的事件或人物用直线连结起来

:

一鸣惊人 齐恒公

退避三尺 楚庄王

三令五申 孙 武

令行禁止 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城濮之战

老马识途 赵 括

纸上谈兵 巨鹿之战

破釜沉舟

、将时间与相对应的人物或事件用线连起来:

1、原始社会(公元前约170万年到4000多年)

约170万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70-20万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约1.8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0.5-0.7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0.4-0.5万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2、 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207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600年

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130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公元前1046年

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公元前771年

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公元前77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3 、封建社会(公元前476到公元1840年)

公元前770年到476年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356年

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21年

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9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6年

商鞅开始变法

三、问答题(共30分)

1、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变法运动中最彻底,效果最显著的一次。请你简要回答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并回答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请你评价一下秦始皇?

3、谈谈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四篇:2018-2019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7)

一、最佳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各题所选字母填入下表)

1.世界上的农作物最早在我国开始种植的是( ) A.水稻、棉花 B.水稻、粟 C.水稻、玉米 D.粟、烟草

2.李冰修建都江堰主是为了( )

①造旅游景点 ②防洪 ③给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 ④灌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 A.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 C.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D.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国人暴动 D.太平天国运动

5.“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6.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① B.② C.①② D.③④

7.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 A.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 B.夏朝的建立 C.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D.原始农耕的出现

8.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的?( )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9.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 A.秦穆公 B.晋文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

10.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诸侯国是( ) A.齐、楚、赵 B.韩、赵、魏 C.楚、燕、韩 D.秦、齐、魏

11.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所描写的人物是( ) A.李冰 B.孔子 C.屈原 D.司马迁

12.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方式是( ) A.奴隶起义 B.宫廷政变 C.争霸战争 D.变法或改革

13.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①嘉峪关 ②临洮 ③山海关 ④辽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我国有文字的历史始于( ) A.夏朝 B.周朝 C.商朝 D.尧舜禹时期

15.据说我国的历法源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时期

16.我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17.秦在哪一年实现了统一?(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230年 D.公元221年

18.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 A.修长城 B.统一文字 C.焚书坑儒 D.统一度量衡

19.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失去民心 B.骄傲自大 C.不善用人 D.刑法严酷

20.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封建统治 B.减轻农民负担 C.增加财政收入 D.发展农业生产

二、朝代接龙(6分)

21.将“春秋、西周、东周、夏、战国、商”按时间先后顺序填入框中。

三、识图题(20分) 22.识读如图

(1)图中人物是谁?生活在什么时期?

(2)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3)他的教育主张有哪些?

23.如图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和房屋样式的名称。

(2)最早建造、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材料解析题(20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之。反古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

(2)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

(4)材料二中的秦王指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起止时间?有何意义?

五、分析说明题(14分)

25.材料一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________;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________规范文字。

(2)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________ 、都是开国皇帝 、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答案

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开始种植的最早的农作物.

【解答】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遗址中有成堆的稻谷、稻秆.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坐落于陕西西安半坡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故选. 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都江堰的主要功能.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故选. 3.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故选. 4.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选. 5.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

【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迄今为止,考古学家们已经发掘出代表40多个尸体的头盖骨、下颌骨、牙齿等化石和丰富的石器、骨器、角器与用火遗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故选. 6.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农耕.

【解答】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故选. 7.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夏朝.

【解答】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故选. 8.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世袭制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故选. 9.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春秋首霸–齐桓公.

【解答】春秋时期,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选.

1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战国七雄.

【解答】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赵、魏、韩. 故选.

1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屈原的相关知识.

【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哀怨托离骚”.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诗人,开创了楚辞这一诗歌体裁,代表作有《离骚》等.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下来的. 故选. 1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理解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或改革,逐步确立了封建制度.

【解答】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或改革,逐步确立了封建制度,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故选.

13. 【答案】D 【解析】考查秦长城相关内容.

【解答】此题为多项选择综合题.秦始皇为巩固北疆,抵御匈奴,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据题意,②④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14.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

【解答】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选.

15.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历法源于的朝代.我国最早在战国时期出现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解答】相传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时期,我国就有了历法了. 故选.

16.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解答】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故选.

17.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的统一.

【解答】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战国纷争的局面,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故选.

18.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秦始皇焚书坑儒.

【解答】题干中人物为“秦始皇”特别强调的是“加强思想控制”,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故选.

19.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秦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向背最根本.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后期,秦二世任用奸臣赵高,政治腐败,徭役繁重,最终失去民心,各地人们揭竿而起.项羽进入咸阳后,火烧皇宫,并把秦朝的财宝运回彭城,纵容士兵烧杀抢掠,而刘邦则是对咸阳百姓约法三章,因此项羽的失败也是由于失去民心.因而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失去民心.符合题意. 故选. 20. 【答案】A 【解析】本题以“休养生息政策”为切入点,考查休养生息政策的目的.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贵为天子,还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故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故选. 21. 【答案】

【解析】本题以“春秋、西周、东周、夏、战国、商”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我国古代朝代的更替.

【解答】根据我国朝代更替顺序顺口溜–“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最后一个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大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西周建立;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经过春秋战国的纷争,最后被秦朝统一.可知,依次时间先后顺序为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22. 【答案】(1)孔子、春秋.; (2)仁.

; (3)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谦虚好学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教育成就,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 【解答】(1)图中人物是孔子,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的思想主张有: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孔子的主要教育成就有: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23. 【答案】(1)是半穴居式;是干栏式.; (2)是半坡氏族;是河姆渡氏族.; (3)自然环境不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始的农耕生活的有关内容.; ; 【解答】(1)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属于半地穴式房屋,图属于干栏式房屋.;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样式,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 (3)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五六千年的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旱、寒冷,因此他们住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在今天的浙江,属于长江流域,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因素雨水较多,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

24. 【答案】(1)商鞅、秦国、法家.; (2)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商鞅变法为秦朝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4)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前230−−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解析】(1)本题考查商鞅及其思想主张所属学派.; (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 (3)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秦灭六国的关系.; (4)本题考查秦王嬴政统一全国.

【解答】(1)据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可知,材料一中“卫鞅”指商鞅,“孝公”指秦国国君.据题干“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可知是法家学派的主张.法家学派主张变法改革、法制、建立中央集权.; (2)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有: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据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材料二中的“秦王”是嬴政,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历史上的巨大进步.

25. 【答案】圆形方孔铜钱,小篆; ; ;

【解析】(1)本题以秦统一货币图和秦统一文字图为依托,考查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的知识.; (2)本题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为依托,考查的是郡县制和焚书坑儒的知识.; (3)本题以董仲舒的言论为依托,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知识.; (4)本题以秦始皇和汉武帝为依托,考查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相同点的知识.

【解答】(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还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 (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3)由材料“…‘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外在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 (4)秦始皇统治时期,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了皇帝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实行焚书坑儒等措施.秦始皇这些措施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颁布了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汉武帝这些措施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五篇:七年级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三星口中学 宫红微

一、参考人数:

参加此次月考的两个班共有106人,缺考二人。

二、成绩统计:

两个班的及格人数62人,及格率61.76%,优秀率 25.49% 。最高分98,最低分24 分。总体来说,此次考试成绩比第一次月考有所进步。

三、试卷分析:

1、试卷类型:本次考试为闭卷,其中单选题25题,分值为50分;问答题4题,分值为50分。

2、试题特点:试卷题目中,容易题约占75%,中档题20%,稍难题占5%,总体偏易。根据本校初一年级的总体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水平,本次月考试卷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农村中学初一学生知识面较窄的状况,材料均直接从教材上选取,主要是考学生对课本的熟悉程度和归纳概括能力,适当地涉及了对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较小,涉及知识点较少,主要以七年级历史下册1-14课的内容为主。

3、暴露问题:

(1)基本概念记忆不准确。 学生基本历史概念掌握不好,易混点区分不清。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素之一,无数个概念、知识点构成了我们所学的一本历史书。试题对概念的考查基本上是直问直答,没有设太多难点。对分析能力的考查最后也归于基本概念,仍然是在比较浅的层面上提问。整张试卷有80%都属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但仍有许多同学做错,说明在记忆方面学生仍没有下足功夫,仅凭大致的印象和常识难以应付全部题目。

(2)历史思维能力欠缺 问答题是学生的弱项,考试时失分很多。历史学习要求学生能用辩证的历史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分析历史事件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更要放在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大部分初一年级学生缺乏历史思维能力,且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表现为凌乱、啰嗦、不完整,造成失分,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而是凭主观意向随意答题。

四、教学反思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新课时注意细化知识点,复习时则要突出重难点,加强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训练。

2、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充分利用图书室的课外读物,扩充学生知识面,课上也可适当将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

3、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完成对课本知识的讲解,要创造各种机会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对史料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分析归纳,组织语言的能力。

上一篇: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方案下一篇:七年级期中冀教版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