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方案

2023-03-21

方案在我们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一份科学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方案》,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方案

小学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优化我区学校教师合理配置,全面夯实教育内涵发展的基础,根据 z 区教育局《z区学校(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交流轮岗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仑教〔2014〕43 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一条 以实现我区学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不断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为办好每一所学校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条 根据区教育局要求,教师校长交流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促进均衡。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缩小校际差距,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二)增进激励。通过交流,增加锻炼机会,消除教师职业倦怠,不断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序流动。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纳入区教育发展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引导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教学点)和城区薄弱学校流动,引导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

(四)统筹兼顾。统筹各类学校和教师的不同需求,统筹交流与培养、使用与结构优化,统筹学校需要和交流对象的实际情况,兼顾

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兼顾交流对象的工作、生活和家庭实际情况,保持教师队伍的动态平衡,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五)公开规范。公开教师校长交流办法、程序和结果,规范操作,严肃纪律,加强监督,切实防止不规范、不公平以致腐败现象的发生。

第三条 交流轮岗是指事业编制教师从一所学校调到另一所学校工作,并随迁人事关系的流动过程。交流对象为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或任教达到一定年限的校长(包括其它他中层及以上干部,下同)和教师。

第四条

以下人员可以不纳入交流范围:

(一)男超过 50 周岁、女超过 45 周岁(具有高级职称且选择延迟退休的女教师为 50 周岁)的教师。

(二)已有 2 所及以上其他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均超过 3 年及以上的教师。

(三)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师,或患病并经区教育局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

(四)现承担学校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承担学校重大教科研项目的教师,经区教育局同意,可暂不纳入交流。

(五)下一学年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教师,学校确需留任可暂缓安排,但延长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第五条 以下人员为符合年度交流条件的对象:

(一)同一学校任职满九年的校长或书记;

(二)同一学校同一岗位任职满 6 周年的副校级及中层干部;(三)同一学校任教满 12 周年的教师;

(四)夫妻在同一学校的其中一方(符合第四条第一款的对象仍列入交流范围);(五)符合第四条第 2、3、4 款可不纳入交流条件,但在同一学校已连续任职满 15 周年的有关人员;(六)无 3 周年以上非城区学校或 2 所以上学校(幼儿园)工作经历的,获得区学科骨干及以上荣誉的城区教师;(七)新分配或从区外调入 z 城区学校满 3周年,未到 z 农村(非城区)学校服务的教师。

(八)其它因工作需要、结构优化,需调整交流的有关人员。

第六条 对没有达到交流条件或可不纳入交流范围的教师校长,本人申请要求交流的,经所在学校(幼儿园)同意并报区教育局批准也可纳入交流对象范围。

第七条

交流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交流后服务时间一般不少于 3周年。

第八条 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原则上均要进行交流,区学科骨干及以上荣誉的教师每年参与交流的比例应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总数的 15%。义务段学校、幼儿园、成人学校每年流动率不少于教师总数 5%-8%。

第九条 支教、借调人员及教育集团内校际交流情况计入其他学校工作经历;中心学校内校际流动计同一所学校工作经历。

第十条 校长交流轮岗工作一般参照《z 区教育局关于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队伍管理的若干意见》(仑教人〔2011〕

19 号)文件进行;中层干部交流轮岗工作一般按《z 区学校实施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的实施意见》(仑教人〔2012〕12 号)及岗位对等、人岗相适等原则进行,超龄人员视作一般教师进行交流轮岗;教师交流轮岗人员推荐确定的顺序一般按个人志愿、同一学校工作年限、年龄及教学工作特殊需要的顺序排列。

第十一条 激励保障

(一)新任义务教育段学校校长应有在 2 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的经历,其中每所学校工作时间一般不得低于 3 周年,或在农村学校有 6周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

(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评选省特级教师、区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园长)时,被评选人须具有 2 所及以上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不得低于 3 年,或在农村学校有 6 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

(三)参评中级及以上职称,须具备农村(非城区)任教一年及以上的经历;参评名优骨干教师,须具备三年及以上农村(非城区)任教服务经历。骨干教师农村学校服务经历纳入年度骨干教师考核指标。

(四)在省特级教师、省教坛新秀评选,以及浙派名师名校长培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优先向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倾斜。

(五)符合交流条件无其他特殊原因拒不交流的教师,三年内不得评先、评优及晋升高一级职称资格。

第二篇:后旗三中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

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科学合理的交流轮岗制度,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资源合理配置,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上级的总体部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合理配置教师校长资源,全面提高所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校长水平,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公正,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原则

1.科学合理。遵循义务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动员社会各方支持,创新教师管理模式,有序推进城乡教师校长双向合理流动。

2.公开规范。规范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的程序和办法,交流轮岗方案经教职工讨论、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公开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对在交流轮岗工作中徇私舞弊、优亲厚友、打击报复的校长给予严肃处理。

3.积极稳妥。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握工作重点和进度,循序渐进。

4.以人为本。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加大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妥善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引导教师、校长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交流轮岗。

5.促进发展。保持和发扬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推进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三、总体目标

加快建立和完善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不断扩大教师、校长交流轮岗覆盖面,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优化教师、校长资源的初次配置和再次配置,推进全区优秀教师、校长资源共享,建立健全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校长管理制度和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实现全区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和择校问题的解决,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行“旗管校用”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管理制度,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

四、交流轮岗对象和比例

义务教育学校所有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校长(含副校长和同职级人员,下同)和教师(含特级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等,下同)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轮岗,具体情况如下:

1.校长:校长在同一学校、同一岗位任职满8年的,必须进行交流轮岗。同一学校班子成员每次交流人数一般不超过班子成员的30%。

2.教师:男性50周岁以下、女性45周岁以下,且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满6年的专任教师均应交流。各学校要根据本校教师队伍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每学年交流轮岗的人员,一般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各级名师等)、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不低于交流总数的30%。

3.没有达到交流轮岗条件的人员,个人有意愿流动的校长和教师,根据个人申请,经学校和教体局批准后可纳入统一流动。

五、交流轮岗方式

结合我学校实际,教师校长交流轮岗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先分学科交流,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师校长校际交流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城乡双向交流,最终达到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具体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方法:

1.调编性交流。首先实行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交流,使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的人员编制数与学校实际所需人数达到基本平衡。

2.旗内部学校际间交流。我校与偏远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交流,教导处负责组织实施。

3.农村初中学校校际间交流。以优质和薄弱学校之间交流为主。

4.镇初中与初中、小学与小学校际间交流。以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交流为主。 5.城乡学校之间交流。主要采取结对、建立联盟学校等方式进行交流。

六、交流轮岗时间

从2016年9月启动,2017年全面实施,每位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时间应不少于1年。

七、实施步骤

(一)坚持试点先行,积极稳妥推进。2016年秋季进行试点。2017年全面实施,实现全区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

(二)交流轮岗工作的基本程序

1.制定交流轮岗方案。对交流轮岗对象进行排查摸底,统计掌握交流轮岗人员基本情况,根据该《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方便的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方案和学年度计划。

2.个人申报。凡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教师校长都必须申报,并填写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登记表。

3.学校推荐。学校根据《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个人申报情况和本校教师队伍实际,由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交流轮岗人员,及时告知本人,并做好思想工作,按时到交流学校报到上班。

4.组织调配。校长交流轮岗由区教体局根据工作需要统筹安排。

八、保障措施

1.校长选拔。选拔新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应有交流轮岗工作经历或农村学校工作经历,以后逐步过渡到必须具有交流轮岗工作经历。

2.职称晋升。建立导向机制,每年在空岗范围内预留一定的中、高级职称岗位,专项用于评定交流轮岗教师校长的职称。今后,中小学教师评定高一级职称时,凡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教师应有交流轮岗工作经历或农村学校工作经历,以后逐步过渡到必须具有交流轮岗工作经历。

3.岗位聘任。对主动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工作的教师和校长,在职称岗位聘用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参加交流轮岗的教师保留原聘教师职称岗位级别;没有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岗位的交流轮岗教师和校长,由旗教育局会同旗人事局在空岗范围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岗位等级。

4.评优评先。从2017年起,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评选特级教师、区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时,参评人须具有交流轮岗工作经历或农村学校的工作经历。其他层次的评优评先也要在同等条件下,把交流轮岗工作经历作为优先考虑的依据。

5.培养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的教师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科学等紧缺学科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教师的业务水平。在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名师名校长等推荐评选,以及骨干教师培训中,优先向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倾斜。

6.工作考核。交流轮岗教师的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由流入学校负责,流出学校做好配合工作。

7.城区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到农村学校的享受农村教师生活交通补贴。

8我校对我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拒不执行交流轮岗工作安排,或虽然参加交流轮岗,但年度或学年度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不合格”等次的人员,三年内不得评优评先、不得晋升职称、不得晋升岗位等级、不得提拔担任学校中层及以上领导。

九、部门职责

我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用2-3年的时间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行“旗管校用”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管理制度,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

1.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全校教师校长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各相关学校贯彻执行。做好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以确保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的顺利进行。

2.我校积极支持旗教育局全力推进校长交流轮岗工作。

3我校为城乡交流轮岗教师和农村学校教师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以用于到农村交流轮岗教师和农村学校教师的生活和交通补助。

第三篇:土右旗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实施方案

土右旗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

工作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科学合理的交流轮岗制度,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资源合理配置,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4〕48号)精神,结合我旗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通过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机制,激发教师和校长两支队伍活力,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公正,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目标

加快建立和完善全旗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力争用2-3年时间实现全旗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实现全旗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和择校问题的解决,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三、工作原则

(一)统筹兼顾。遵循教育发展和教师成长规律,把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纳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规划范围,统筹区域内学校发展需要、办学特色与优势、校长和教师队伍均衡配置需要,制定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和计划,有序有效推进。

(二)促进均衡。以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为导向,优化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城乡学校之间教师的学科、职称和年龄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稳步推进。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和“先易后难”的方式,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握工作重点和进度,循序渐进。

(四)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引导教师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交流。完善配套措施,解决校长、教师后顾之忧,保障交流工作实施的长期性和实效性。广泛听取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和计划,既要体现行政指导的意图,又要兼顾校长教师个人的意愿。

(五)民主公平。规范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的程序和办法,各校交流轮岗方案经教职工讨论、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公开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工作过程中要做到办法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严肃工作纪律,自觉接受监督,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维护教育系统稳定。

四、交流范围、时限、条件和比例

(一)交流范围

交流轮岗主要在旗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校长队伍中开展。校长队伍指学校正副校长、党支部正副书记;专任教师指现任教班级教学工作的学科教师。交流范围以城乡学校之间的交流为主;乡镇范围内以中心校与教学点交流为主,具体由各相关中心校组织实施。

我旗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按照“符合条件必须交流”的原则进行;专任教师交流轮岗,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2015年率先在萨拉齐镇内小学和农村沟门中心校、海子中心校、明沙淖中心校进行试点交流;2016年扩大试点,范围延伸到大城西乡、美岱召镇、海子乡范围内的小学教师。2017年,在全旗范围的义务教育学校内全面实施,力争在2018年之前实现旗域内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实现旗域内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

(二)交流时限

1、校长

义务教育中小学校长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8年后原则上应异校交流,特殊情况经旗委组织部或旗教育局党委讨论可适当延长年限,但最多不超过一届(4年)。

2、专任教师

义务教育学校初中、小学和幼儿园专任教师交流年限为3年。

(三)条件及比例

1、校长交流

凡男52周岁、女50周岁以下的校长(正副校长、党支部正副书记,下同)在同一所学校任满8年,均应进行交流轮岗。未达到交流年限的校级领导,旗教育局可以根据学校工作需要统筹安排交流。

2、教师交流

凡男55周岁(含55周岁)、女50周岁(含5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5年的专任教师均在交流范围。每学年教师交流比例一般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镇内名优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青功赛获奖教师和近5年内教师节受到旗市级表彰的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整体数量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新招聘的义务教育和幼儿教师,原则上应安排到农村学校、幼儿园任教,且任教满3年,才可进行交流;未在农村学校、幼儿园任教的新招聘教师,任教满1年后,必须进行交流。

连续在农村学校任教满25年的教师,可以自愿申请到萨拉齐镇内学校或幼儿园任教,旗教育局根据镇内学校或幼儿园编制和学科短缺情况统筹安排。

对没有达到交流轮岗年限或没有列入交流轮岗范围的教师,如果本人申请要求参加,且接收学校需要的,经所在学校同意也可纳入交流轮岗范围。

以下几类人员暂缓交流,暂缓流动的教师一年一认定,每年所有暂缓交流教师须报旗教育局审核同意。

1、处于孕期和哺乳期,或患重大疾病并经市级以上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可暂不纳入交流范围。

2、已有农村学校的工作经历且工作时间超过8年的城镇学校教师,可暂不纳入交流范围,但在现学校已连续任职满10年的应纳入交流范围。

3、现承担学校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承担学校重大教科研项目的教师,经学校申请,旗教育局批准,可暂不纳入交流,但延长时间一般最多不得超过2年。

4、妻子(丈夫)或子女长期患病卧床不起或长期住院的。夫妻同为我旗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一方已参加交流的,另一方可3年内暂不纳入交流范围。

5、考核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教师,本起两年内不纳入交流范围。

6、下一学年主要承担初三和六年级毕业班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可暂缓一年交流。

7、经旗教育局批准借用的人员,不纳入学校交流范围。

五、交流程序

(一)校长

1、申请推荐

同一所学校任期届满的校长,可以主动向旗教育局党委提出异校交流申请或由学校校委会向旗教育局党委推荐。没有提出申请的,由旗教育局根据任职年限情况安排交流。

2、谈话考察

旗教育局党委与拟交流任职的校长谈话,征求本人意见。同时,对拟交流任职的校长进行组织考察,考察结果提交旗教育局党委会。

3、讨论决定

在尊重校长个人意愿的基础上,经考察后提出校长交流方案,旗教育局党委研究讨论后实施。

交流的校长一般在全旗范围内同类学校之间交流,任职同一学校的党政正职一般不同时交流,校长交流数不超过整个校级领导人数的一半。

2、专任教师

交流坚持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和组织安排相结合,坚持与教师培养、使用和优化教师队伍相结合。学校要依据在本校连续任教时间从长到短和名优教师情况推荐符合规定要求的教师进行交流。农村学校教学点参照执行。

(1)摸底设岗

每学年末,各义务教育学校按照符合年龄和任教年限的专任教师人数的10%(小数点只进不退),设定教师交流人数(延缓交流人数除外)。农村学校分散设定交流的年级和学科教师岗位数(毕业班除外,学科岗位只限文化科目),报旗教育局。

(2)申请推荐

旗教育局汇总农村学校需要交流的专任教师学科岗位数。按照农村学校所需交流的岗位数、萨拉齐镇内学校办学规模和学校名优教师数量,旗教育局将交流年级和学科岗位分配到萨拉齐镇内学校。

3 萨拉齐镇内学校符合条件的专任教师自愿申请报名,报名人数不足时,由学校推荐或组织安排,推荐的人员必须符合交流条件,教学成绩全旗统测排名后5名的不得推荐。

(3)分配岗位

根据镇内学校交流人员和农村学校交流岗位情况,旗教育局将交流人员统筹分配。按照年级和学科“一对一”的交流方式,镇内学校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农村学校教师顶岗到镇内学校。

(4)工作任务

交流到农村学校的专任教师,把工作重心放在交流学校学科教学和教研指导等方面。顶岗到镇内学校的教师承担学校的教学工作,加强教学研讨和学习。

镇内学校建立顶岗教师培养、培训计划,既促进农村教师培养,又缓解城区学校因选派教师参与交流轮岗而产生的任课教师不足的矛盾。交流期满后可选择回原单位,也可以根据需要统筹交流到其他学校。

六、交流人员管理

(一)管理

1、交流任职的校长要服从旗教育局管理和领导;交流教师实行双重管理,以接收学校管理为主。接收学校负责安排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实际困难,详细记载、考核他们的教学过程,不得出现象征性任课或空挂现象。派出学校原则上不得给派出交流教师安排本校教学工作任务,如遇特殊情况须经双方学校协商确定,3天以内由学校审定,超过3天者需报旗教育局批准。

2、在交流期间,交流任职校长的编制和人事关系转到交流任职学校;交流教师的编制和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由原单位负责管理,奖励性绩效工资划拨到接收学校,其他工资保持不变。

(二)考核

1、接收学校要加强对交流教师评议和考核管理,每学期考核一次,交流期满后进行综合考核。每学期,组织学生、家长、教职工、校委会集中进行评议。经考核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延长交流期限,最少延长1年,并不得享受职称评聘、评优选先等优惠政策,同时,学校根据工作情况扣除奖励性绩效工资及相关待遇。

(1)在学生、家长、教职工、校委会评议中,评议结果为“不合格”,或连续两次评议结果为“基本合格”着者。

(2)交流期间违反师德师风,或发生违纪违法行为,受到有关部门处理者。 (3)交流期间一学期请假累计20天以上或旷工10天以上者。 (4)交流期间不服从学校安排,不承担相应工作量者。

(5)交流期间工作不努力,教学不作为,成绩不突出,或在全旗统考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统测成绩排名后5位者。

2、每学年末,旗教育局对交流教师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考核按照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量化考评。同时,旗教育局不定期采取查岗、进课堂、查课表、听课、检

4 查教案和作业、走访学生、听取接收学校对交流教师的反馈情况等方式,对交流教师进行常规考核。

3、旗教育局师资股、相关学校建立交流教师档案,并完善考核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4、凡经学校上报、旗教育局审核确认应予交流的教师,必须参加交流。不服从交流安排或未完成交流任务的,当年考核定为不合格等次,三年内不得评先评优、晋升职务;第二学由学校直接定为交流对象。如仍不服从,由相关部门按规定程序调动到原确定的交流学校。

5、交流任职校长由旗教育局组织考核。

七、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土右旗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小组,旗政府副旗长康景峰同志任组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孟俊龙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旗委组织部副部长刘祥、旗教育局局长刘文科、人社局局长郗治中、编办主任康俊耀、财政局局长任永光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旗教育局,刘文科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指导、协调、落实全旗的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各部门通力合作,统筹安排旗域内校长和教师交流的管理工作,配套落实交流轮岗工作需要的编制管理、岗位设置、岗位聘用、职称评定、业务培训、工资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倾斜政策。

旗委组织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会同旗教育部门全力推进校长交流轮岗工作。 旗人社局负责对学校教职工人事管理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管理,会同旗教育局对学校的岗位设置实行宏观调控,对岗位实行总量和结构比例控制。

旗编办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内,根据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等情况,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按需配备、结构优化、动态管理”的原则,采取互补余缺、有增有减的办法,切实加强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

旗财政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对义务教育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旗教育局负责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的日常事务。

(二)制定配套政策

1、校长选拔。新任校长应有3年以上农村学校工作经历。城镇学校拟提拔的正校长(书记)必须具有农村学校校级领导2年以上的任职经历。

2、职称晋升。建立导向机制,每年预留一定的中、高级岗位,专项用于评聘义务教育学校交流轮岗校长和教师。今后,中小学教师评定高一级职称时,必须具有农村学校任教3年的经历。

3、岗位聘任。义务教育学校中高级职称原则上应实行均衡配置,并适当向农村倾斜。参加交流轮岗的教师保留原聘教师职务岗位级别,原没有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优先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等级。镇内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

5 师,交流后在农村学校岗位任职满 2 年表现突出的,可在同一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内高聘一级。

4、评优评先。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节表彰、评选特级教师、旗级及以上名师和名校长时,参评人须具有 2 所及以上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不得低于 3 年,或在农村学校有 6 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其他层次的评优评先也要在同等条件下,把交流轮岗的经历和业绩作为优先考虑的依据。

5、培养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到农村学校交流的教师为重点,着力提高到农村学校顶岗教师的业务水平。在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等推荐评选,以及骨干教师培训中,优先向镇内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交流教师倾斜。

6、其他政策。各学校在分配绩效工资时应重点向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倾斜,教师周转房要优先保障交流到农村的教师使用居住。

(三)经费保障

镇内学校到农村学校交流的教师享受以下经费待遇,费用由旗财政承担。

1、往返交通费。每月补贴交流人员(住宿教师)四次往返学校至家中的交通费,每月200元。

2、农村工作补助。在原工资不变的基础上,镇内到农村学校交流教师享受农村工作补助,其标准为三类地区每月补助600元,二类地区每月400元,一类地区每月200元。按照距离萨拉齐镇远近和生活条件划分地区。

3、交流生活补助。每月补贴镇内到农村学校交流的教师生活费用300元。其它待遇。凡自愿支教交流的教师、校长,支教交流期满且考核合格者回原单位优先聘任。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是国家民生政策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破解择校难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充分认识教师校长交流的重大意义,予以高度重视。要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多形式引导教师深入认识交流的意义和价值,消除思想顾虑。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校长交流工作方案。要大力宣传和总结交流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同时,学校要通过家长会、班会等形式,向学生及其家长认真宣传,做好家长们的思想工作。

(二)结合实际,周密部署。旗教育局要把教师校长交流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每年7月前全面掌握辖区内学校师资需求和在编教职工的基本情况,统筹制定交流计划,按计划将交流指标落实到各学校。各学校每年进行调查摸底,核清人员学科、年龄、教龄结构和在本校工作年限等情况,根据交流要求和本校教师队伍的实际,制定本交流计划。

(三)平稳推进,督查促效。要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结合本校实际,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握工作重点和进度,循序渐进。保持和发扬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避免“削峰填谷”。坚决防止部分

6 学校因交流而引发学校超编、超岗位等结构比例配置不均衡现象发生。要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将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学校予以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教师、校长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教师、校长交流取得实效,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土右旗教育局 2015年5月20日

第四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意见

河南省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

交流轮岗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决定,合理配臵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师„2014‟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以下简称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为目标,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师资源使用效益为核心,着力构建科学、规范、有序的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促进县(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臵,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原则

推进县(区)域内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促进均衡。以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为目标,扬长补短,均衡合理配臵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统筹兼顾。要统筹交流与培养、使用与结构优化,统筹学校需求和交流对象的实际情况,兼顾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保持教师队伍的动态平衡,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科学有序。遵循义务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创新教师管理模式,有序推进城乡、校际教师合理流动。重点引导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流动。

(四)公开规范。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办法、程序和结果的公开制度,规范操作,严肃纪律,加强监督,切实防止不规范、不公平现象发生。相关内容在政府或教育部门门户网站公示并保存两年以上。

三、实施办法

(一)交流范围

教师交流轮岗人员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编在岗专任教师。在现所在学校连续任教达到6年及以上的专任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轮岗。

校长交流轮岗的人员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副校长。校长、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满两届或6年后,原则上应交流轮岗。校长、副校长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连续任职时间可根据工作需要予以延长。校长、副校长每次交流的年限按照职务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确定。

以下人员可不纳入交流范围或暂不纳入交流:

——男超过55周岁、女超过50周岁的教师,任职不满一届的校长可不纳入交流范围。

——现承担学校特色课程、重大教科研项目的领衔教师,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暂不纳入交流。

——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或患病并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可暂不纳入交流。

——已有两所以上其他学校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达到3年及以上的教师,或曾在农村学校工作6年及以上的城区教师,可暂不纳入交流。

对上述暂不纳入交流的对象,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确定。

(二)交流方式

县(区)域内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原则上在本县(市、区)公办学校进行。按照相关规定,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校长教师校际交流工作,重点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县(市、区),重点推动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交流轮岗;没有乡村学校的市辖区,重点推动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向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校长教师交流原则上在暑假期间进行,交流人员应于每年秋季开学前安排到位。

1、指导性交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校长、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提出校长教师交流计划,将应交流教师指标落实到学校,安排校长教师在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交流,在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交流。交流时间一般教师不少于3年、校长不少于一届。

2、校际协作交流。根据多元合作办学等工作实际,以“名校集团化”、“城乡互助共同体”、“联盟学校”、“双向对口支援”等形式进行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交流时间一般不少于3年,具体方案由合作学校制定,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实施。

3、城乡挂职交流。选派城区优秀校长到农村学校挂职锻炼、同时选派农村学校校长到城区优质学校挂职学习;选派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选派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跟岗学习。城乡挂职交流工作分别由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挂职交流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4、个人申请交流。不在交流范围或可不纳入交流范围的优秀教师,本人自愿申请要求到异校交流的,经现所在学校同意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交流。

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校长、骨干教师一般在县(市、区)域内进行交流,普通教师一般在就近片区内进行交流。

上述骨干教师系指获得省特级教师,县级及以上名师、优秀教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的教师。

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它交流形式并组织实施。

四、保障机制

(一)建立与交流制度相适应的编制、人事管理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交流工作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交流计划和实施方案。在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要求,采取互补余缺、有增有减的办法,统筹安排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及时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臵方案,适应和满足教师交流到农村和薄弱学校岗位聘用的需要,逐步提高农村学校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机构编制、人社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于教师交流工作积极给予政策支持。

加强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统筹管理,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统一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探索工资待遇制度、岗位结构比例、公开招聘、岗位聘用、培养培训、考核评价、退休教师管理和服务等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管理新模式。

(二)建立和完善教师交流激励机制。各地要对积极参与交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教师,在评先评优、职务(职称)评聘工作等方面给予倾斜。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在任职和参加各项评优评先活动时,有异校交流工作经历和业绩要作为优先考虑的依据。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职称)须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支教的经历。校长教师交流到异校工作,应保留其在原学校所聘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在单位岗位设臵方案内,具备中、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资格未聘任相应职务(职称)的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可优先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对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交流后在农村学校中、高级岗位任职满3年的,由县(市、区)实行统一考核,对其中考核优秀的,可在同一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内高聘一级。对在农村学校工作满20年的教师,可优先聘用到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对城乡之间或跨区域交流的校长、教师,在学校制定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时,给予倾斜。

(三)加强校长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带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切实开展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加大农村学校体、音、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加强中小学校长后备力量培养工作,将优秀的年轻教师、特岗教师纳入培养范畴,建立符合后备干部成长规律的选拔培养的长效机制,为各地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供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力量。

(四)加大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各地要根据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规划和师资均衡配臵的需要,及时规划、落实经费、加快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可结合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选择距离学校较近、环境适宜、交通方便的地点,采取改建、新建、租借等多种形式,加大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并优先保证校际交流轮岗教师使用,切实解决参与交流轮岗教师的住房问题。

(五)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交流校长教师的生活、交通等补助,其待遇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省辖市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制,负责指导本地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各县(市、区)具体负责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规划实施。各级教育、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校长教师交流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及规划,建立交流轮岗工作长效机制。

组织部门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会同教育部门全力推进校长交流轮岗工作。

编制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等情况,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内,切实加强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财力保障,落实好连片特困县乡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人社部门要在职称、岗位设臵与聘用、教师退休管理等人事管理政策方面做好衔接,支持校长教师交流工作顺利开展。

(二)提升交流效益。各县(市、区)要在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和分析校长教师队伍编制、岗位、职数、分布、工作年限等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校长教师交流实施办法,指导和协调学校开展交流工作。

选派交流教师的学校,要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交流计划,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工作,组织教师有序开展交流,努力帮助教师解决交流中遇到的各类困难。接收交流教师的学校,要热诚对待每一位交流的教师,尽快帮助交流教师熟悉学校环境和文化,及时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交流教师的作用。不断提高师资配臵效益,重点组织优秀校长、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着力提高交流实效,避免“为了交流而交流”。

(三)强化政策宣传。各地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优化师资配臵的政策,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要引导校长教师充分认识交流的意义和价值,消除思想顾虑,积极参与交流;要大力宣传和总结校长、教师交流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为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创设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四)加强考核管理。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组织开展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纳入对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的重要指标。各县(市、区)要加强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管理、考核、监督和检查,不断总结工作经验,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交流的长效工作机制。

(五)认真组织实施。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要根据文件要求抓紧时间制定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办法并全面部署,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第五篇:加快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已全面完成“普九”,进入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阶段。这一目标任务承载着亿万群众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比实现“普九”更为复杂、难度更大。

全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而学校差距大,最大的差距是师资。在基本完成了学校建设任务的地方更是这样。因此,要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高水平均衡发展,就必须解决师资均衡配置问题。

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既是事关全局的大事,也是件难事。因为交流轮岗直接关系到校长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学校等方面的诸多利益,处理不好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影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甚至形成社会稳定压力。必须立足中国国情,从以下四个方面逐步形成符合教师队伍建设实际的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新思路。

一是要资源共享,整体提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既不能走日、韩等国整齐划

一、“削峰填谷”的老路,也不能走英、美等国任由市场配置教师资源的弯路,而是要“保峰填谷”,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和城乡学校“共赢”,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办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二是要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实行刚性流动与柔性流动相结合,政策兜底与激励引导相衔接,探索流动层次、流动范围、流动类型和流动方式的多元互动。统筹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等硬举措,形成整体推进工作的合力,标本兼治推进均衡发展和择校问题的解决。

三是要制度创新,项目引领。从体制机制层面逐一破除阻碍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性障碍,建立全新的校长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寻求校长教师流动的源动力和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的红利。针对困难地区、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校长教师交

1 流轮岗的示范项目,加强对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引领和带动这些地区和学校(国外称为“教育优先区”)的教育发展。

四是要分步实施、试点先行。正视区域教育发展的显著差距,不求改革一步到位。可从县(区)域范围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做起,率先在县(区)域内将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建立起来,逐步将这项制度拓展到市域、省域乃至全国。要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扩大的思路,不断探索和完善校长教师交流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力求科学合理,既达到交流轮岗的目的,又充分调动广大校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交流工作取得实效。

各地推进校长教师交流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7个方面,值得学习借鉴。一是实行定期流动。辽宁等15个省份实行了定期流动制度。对于校长流动,一般要求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任两届后必须流动。对于教师交流,一般要求在同一所学校工作6年或9年就需要轮岗到其他学校。二是普遍开展支教。各省基本都建立了支教制度。如河北省规定,城市市区每年应安排5%左右的教师下乡支教;对到该省62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支教,按照年均2万元的标准给予支教教师生活和交通补助。三是组织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制定专门办法,鼓励和引导办学水平高的学校与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际支援关系,通过“结对子”、“手拉手”等多种形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四是建立教育联盟。北京市东城区、四川省成都市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教育联盟,联盟内部实现人员流动,使更多薄弱学校受惠。五是探索走教制度。一些地方打破教师的学校限制,一名教师同时承担几所学校的教学任务。如湖南省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师只聘任到乡镇,不定点到校,对村小、教学点的音、体、美教学实行走教制。六是开展送教下乡。一些省市组织城镇骨干教师利用节假日到农村培训教师或讲授公开课。如安徽省建立城镇骨干教师讲师团,定期送教下乡。七是优质资源辐射。北京市、上海市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导师团、师徒结对等形式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辐射。这些形式多样的交流方式,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和城乡学校共同发展,受到了欢迎。。

上一篇:乡长述职述德述廉报告下一篇:新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