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圣签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孔子圣签范文

谈孔子与论语 孔子

谈孔子与论语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 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这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 “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

第二篇:孔子的资料和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资料: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孔姓。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

政治思想: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有关立冬的民谚: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

孔子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启示】

常言道:「眼见为凭」,但眼睛所见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在平日我们可能经常以自己所见而下了判断,判断的根据可能依就以往的经验,而经 验的形成却是依每个人不同的背景与各种因素而累积的,或多或少夹带着个人的主观意识。

如果只凭所见与经验,同样的事件却因不同人而得到不同的结果。对“人”无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对“事”可能因目标错误而功亏一篑。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情的真相须根据事实性、科学化作判断,「经验」、「眼见」往往是主观的,不轻易的论断才可避免许多的误会。

第二个故事:颜回输冠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 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

「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

「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

「三八就是二十三哪! 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

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 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 孔子还有一个弟子叫颜回,很有名的一个。当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是鲁国人,就是现在的山东人。战乱纷飞的当时,一个国家俘虏了别国的士兵就将他们脸上刺字变成奴隶使用,鲁国有很多战俘在别国当奴隶。鲁国政府为了解救这些奴隶就出台一个优惠政策,如果人们将鲁国籍的奴隶赎回的话,不但可以到政府报销赎金还可以领赏。但是颜回在齐国赎回了很多奴隶既不去报销也不去领赏,赢得了人们的称赞,但是孔子却很生气地告诉他,你这个举动将鲁国的俘虏们害苦了,以后么有人敢赎他们了。颜回很吃惊,孔子说,你是富有阶层能有大批的钱赎奴隶不要报酬,但是大部分的鲁国人没有这些钱,如果他们以后赎回奴隶后去报销领赏的时候人们肯定会拿你作比较会瞧不起他,但是如果不去报销领赏的话经济上又负担不起。颜回醒悟后马上去报销领赏了。

做官的要点——孔子故事之七四

子贡要担任信阳令,上路之前向孔子辞行。

孔子说:“尽心尽力地去顺应百姓的心意,把握好时机,不要侵夺,也不要居功子傲,不要采取残暴的的方式,不要盗取什么东西。”

子贡说:“弟子端木赐虽然跟随着夫子学习君子之道的时间很短,但是,既然学君子之道,怎么还会去做盗取之事呢?”

孔子说:“自己不肖却把贤者的功劳据为己有,这就叫做侵夺;自己虽然贤德,却把不肖者的功绩据为己有,这就叫做居功自傲;号令下得缓慢,责罚却很急促,这就叫做用残暴的方式;把别人的善事窃为己有,这就叫做盗取。名为君子,难道一定是盗取钱财才叫做盗取吗?我听说过这样说法:懂得做官之道的人,遵奉法令而求有利于百姓;不懂得做官之道的人,徇私枉法而侵害百姓。徇私枉法和侵害百姓,这两者都是怨恨产生的原因。”

子贡道:“弟子记在心中了。请问还有什么要告诫弟子的吗?”

孔子说:“面对上级官员的时候,没有比心平气和更重要的了;面对财物的时候,没有比廉洁更重要的了。能够守住廉洁和平心静气,就没有什么可被人攻讦的了。隐藏起别人的善言善行,这是遮蔽贤德的人;宣扬他人的恶事,这是小人的做法;不在私下相指正却在公开场合相攻击,这是不足以使人亲近的做法。说出他人的善言善行,只会有所收获而不会有所伤害;宣传他人之恶事,不会有什么收获而只会有所伤害。所以,君子言语一定要谨慎。不要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话说出口的时候要加以选择,使自己口中所说的和耳朵听到的他人的议论相一致。”

(《说苑•政理》)

百姓的安危与个人尊严哪个更重要?——孔子故事之七五

孔子去拜见季康子,季康子很不愿意听孔子的话,孔子就又一次去拜见。

孔子的弟子子路说:“我听夫子说过:‘王公大人如果不按礼仪来询问就不做任何举动。’现在您去拜见担任司寇的季康子,是不是稍微频繁了一些?”

孔子说:“鲁国人凭借人多势众而互相欺凌,凭借着兵器而相互残害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然而负责的官员却不加以治理,你认为鲁国百姓的安危与按照礼仪来问我,这两方面相比较,哪一方面更重要呢?”

于是,鲁国人听说孔子这个说法以后,说:“圣人将要治理国家了,我们怎能不先自己根据法令处罚自己的过错呢?”

从此以后,国内没有了互相争夺的事。

孔子对弟子说:“距离山头十里路,仍然能够听到蝼蛄的叫声,从政治国,没有比顺应百姓的心意更好的办法。”

为君之道——孔子故事之七六

鲁庄公二十八年,鲁国遭遇了灾荒,大臣臧孙辰提议向齐国买米。

孔子说:“君子治理国家,一定要准备下三年的积蓄。遇到灾荒的当年就向别的国家买粮食,这是国君的失职。” (《春秋繁露•王道》)

孔子说:“国家有道,即使是刑罚增加了,也等于没有刑罚。国家无道,即使把所有犯法的人都杀掉,也永远杀不尽。”

(《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孔子说:“商汤与周武王并非因为一方面的善而兴盛起来的,夏桀、商纣并非因为一方面的恶而亡国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亡,在于平时的所作所为,平时积聚的善多,即使有一方面的恶,这也只算是过失,不足以使它灭亡;积聚的恶多,即使有一方面的善,这也只算是无意之中碰上的,不足以兴盛。” (《潜夫论•慎微》)

不尊贤、不远不肖都会怨——孔子故事之七七 子路向孔子询问道:“治理国家应该怎么办?”

孔子说:“在于对贤德的人尊敬,让不肖的人处于卑贱的地位。” 子路说:“范中行氏就是这么做的,为什么结果灭亡了呢?”

孔子说:“范中行氏虽然好像是对贤德的人很尊敬,但是,他并不任用贤德的人;虽然让不肖的人处于卑贱的地位,却不能让不肖的人远离自己。贤德的人因为范中行氏不任用自己而怨恨他,不肖得人因为范中行氏让他们处于卑贱的地位而仇恨他。贤德的人怨恨他,不肖的人仇恨他,这种怨恨再加上仇恨,范中行氏如果想不灭亡,怎么可能呢?” (《说苑•尊贤》)

无众如何守?——孔子故事之七八

鲁哀公向孔子问道:“我想在国力弱小的时候就防守,国力强大的时候就向外攻占扩大,有什么办法呢?”

孔子说:“如果朝廷有礼义,上下能够相互亲近,国内的民众都是您的百姓,您将要攻占谁的地方呢?”如果朝廷没有礼义,上下之间不相亲近,国内的百姓都会成为您的仇敌,您将跟谁来防守呢?“

(《说苑•指武》)

打孩子、罚百姓的后患——孔子故事之七九

孔子说:“用鞭子打出来的孩子,不会听从父母的教导;用刑罚与杀戮管理出来的民众,不会听从国君的政令。这是说用过激的方式是难以行得通的。所以,君子不急于决断,不任凭个人的心意而做事,因为这是祸乱的根源。” (《说苑•杂言》)

后悔莫及——孔子故事之八十

高墙上面厚而下面薄,不一定会坍塌(tan1 ta1),但是,下起大雨的时候,大水冲击的时候,却必然会先坍塌。

草木的根扎得浅,平时不一定就会歪倒,但是,在狂风暴雨袭来的时候,却必然会先被连根拔起。 君子在国家之中,不崇尚仁义、尊重贤臣以处理各种事务,不一定会亡国,但是,一旦有了特殊的事变,遇到诸侯互相争战的时候,人忙着逃跑,车子飞奔,祸患突然降临,才开始产生忧愁,以至于喊得口干舌燥,仰天长叹,希望着获得安宁,岂不是太晚了吗?

孔子说:“事前不谨慎小心,而过后悔恨,唉!即使悔恨也已经来不及了。” 进善关键在于任贤——孔子故事之八二

齐国国君向晏子问道:“成立政事最令人忧患的是什么?” 晏子回答道:“最令人忧患的是善恶不分。” 齐国国君道:“怎么样分别是善还是恶?”

晏子回答:“审慎地选择左右大臣。左右大臣能够善,那么,群臣同官就都能各自得到合适的人选,从而使善恶分明。”

孔子听说之后说:“此话丝毫不错。善言能进入朝廷,那么,不善之言也就没有途径进入朝廷;如果没有人进善言,那么,善言也就没有途径进入朝廷了。” (《说苑•政理》)

有法律却用不到才好——孔子故事之八三

鲁国有父子两人打官司,季康子说:“杀掉他们。”

孔子说:“不可杀。民众不知道儿子状告父亲不是好事,已经很久很久了,这是上级官员的过错啊。如果上级官员有道义,那么这样的人也就不会有了。”季康子说:“治理百姓以孝道为本,现在杀掉一人而惩治不孝之徒,不是也可以吗?”

孔子说:“不先用孝道来教化就采用杀戮的方式,这是暴虐地杀害无辜。三军打了败仗,不可因此而杀掉军兵;诉讼之事处理得不正,不可因此而用刑罚进行惩罚。上级官员先行教化而能使百姓服从善政,那么,百姓就会顺风而从。自身行得端正,然而百姓不顺从善道,然后再设置刑罚来加以惩治,那么,百姓就能知罪了。几尺高的墙,百姓不能越过;几百尺高的山,即使是儿童也可以一步步地登上山顶。这是因为循序渐进。如今的情况是,仁义已经衰落很久很久了,百姓怎会不违背仁义呢?《诗经》中说:‘使民不会迷心性。’当初,君子引导百姓而使百姓不迷失心性,因此可以不用威严暴戾之法,设置了刑罚却可以不使用。” 于是,状告父亲的儿子听说了此话之后,就请求放弃状告了。 《说苑•政理》)

树德与树怨——孔子故事之八四

孔子的弟子子羔,名叫高柴,他在卫国从政期间,曾经对一个人用个砍断脚的刖(yue4)刑。 卫国君臣发生**的时候,子羔要逃走,来到城门,发现城门已经关闭了。守门的人就是那个曾经被子羔砍断脚的那个人。

那人说:“在那边城墙上有个缺口,可以逃走。” 子羔说:“君子不能从缺口过去。”

那人说:“另外那一边有个洞口,可以逃走。” 子羔说:“君子不能钻洞逃走。” 那人说:“这里有一间房子可以躲避。”

于是,子羔进入了那座房子。追兵过去之后,子羔要离开,对那个受刑的人说:“我不能损害国君制订的法令,因而用刑砍断了您的脚。我现在逃难,这是您报仇报怨的好时候,您为什么还会帮助我逃避灾难呢?”

那人说:“砍断我的脚,本来就是因为我犯了罪,那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当初您审判臣的时候,一开始先根据法律寻找减轻臣刑罚的方法,是想要让臣免于法律的惩罚,这是臣很明白的;在审判完了定罪的时候,要确定刑罚了,您很庄重伤感,都可以从表情上显现出来,这个也是臣很明白的。您不是因为私情而要对臣徇私舞弊,只是因为有天生的仁人之心,才会自然而然地这样做。这是臣要使您逃避灾难的原因。”

孔子听说之后说:“善于做官吏的人,尽力树立起自己的品德;不善于做官的人,总是会多构成怨敌。用公正之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大概可以说子羔做到了。”(《说苑•至公》)

第三篇:最好看的孔子故事,最管用的孔子智慧

——读《亲爱的孔子老师》有感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是世人对孔子的赞颂。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关于他的书——《亲爱的孔子老师》,深受感悟。这本书写法新颖,内容深奥。以孔子的弟子子贡的口吻写出此书。

开头作者以子贡想起老同学“老木”曾参为头,陆续把子贡“想到的故事”书写出来,编著成一本书。书里讲了许多关于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故事,分为十章,每章里又分了四小章。章章都有阅读提示,每章之中又有联系。书本介绍成长的智慧、学习的智慧、生活的智慧。例如书中提到︰知识重要,智慧更重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君子不器,智慧如水。孔子老师以一生的追求,教给我成功、幸福、处世等最重要的生命智慧。读这本书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君子,做一个大写的人。

书的结尾虽是悲剧的,子路、颜回,两个孔子老师得意的弟子陆续死去。最后,孔子老师也死去。但是,孔子的智慧、精神永远留在子贡的心中,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孔子,您是天上的一轮明月,永永远远留天上昭引着世人。

第四篇:学习孔子的智慧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读《孔子的智慧》有感

学习孔子的智慧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读《孔子的智慧》有感

黄龙第三小学

周丽珍

暑假里看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孔子的智慧》。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孔子的历史地位,以朱熹对他崇拜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生存智慧里,一以贯之的为“和”字:“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对于生存问题远未成为昨日话题的当代人类,有效地整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价值的激烈冲突,并最终促进世界的和谐与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影响古今,无远弗界,其影响超出了大陆而及于海外。

当拿到这本时,一翻开来就被吸引住了,接连几个晚上就把这本书看完。整本书一共收集了孔子的四十一条经典智慧,每一条智慧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对照起来。其中最让我喜欢也最让我感悟深刻是下面几条:

一、 正直是立身之本。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于免。”意思是说:“人的生存靠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不过是侥幸免于祸害罢了。”不正直的人虽然也可以欺世盗名,侥幸生存,甚至可能福禄双至。但正直的人流芳千古,不正直的人遗臭万年,这就是直与罔的不同。正直是人类的脊梁,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人品不像骨架子,一眼就能看出大小。但它又确实是精神的骨架,支撑着一个人的身躯走东走西。于是就有了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披挂和身架。有些人看去很魁伟,与之相处一久就觉得其矮小猥琐;有些人毫不起眼,终让你在他品谈如行云流水中领略到山高海深。看不见的力量才是大力量,这就是人的品格魅力。对很多人来说,正直是一件艰难的事,一种很难的活法。正因为这样,这个社会中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正直的人越来越少。其实只有说真话,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真正忠诚你的人。我是个性格直率的人,看不下去的事会忍不住多管闲事,而且会较真到底。这样常常招来别人对我厌恶,因为这样很容易得罪别人。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指出我的不足,说出我的缺点,这样可以让我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提高。正直的人可以带来友谊、信任和尊重。正直的人还会成为公众崇拜的偶像。人类之所以拥有充满希望的未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热爱正直,崇尚正直。学会正直,做一个正直的人。正与直,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处事之基、精神之柱。

二、 多替别人考虑。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生活中,我们应多替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和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一个人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同样,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能多为别人着想,为对方设身处地考虑问题,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如果你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多想想,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你和别人的思想沟通了,彼此就有了理解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只考虑到自己,只为自己着想,那么这个人一辈子也交不到朋友。但只要这个人开始对别人的事情感兴趣,对别人付出爱心,就会形成一种吸引力,就能吸引周围的人与其结交成朋友,原来的相斥就变成了相吸。我想那些只想到自己的人,以及不愿意成人之美、不为他人着想的人,是不会交到好朋友的。看到孔子的这条格言,让我想起母亲说时常对我们兄妹说的一句话“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你想别人怎么对你,首先你要怎么对别人。”现在我知道母亲的教育之言来源于孔子的思想。这教导之言将会伴随我终身,也将成为我教育女儿的格言。

三、 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倘若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所获。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每个有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人,每个不甘平庸和空虚的人,都会不断地求知,不断的思考。求知与思考,可以疗俗、可以治愚、可以怡情、可以养气,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以高品质的养料充实起来。当你专注于一本好书时,犹如沐浴智慧的洗礼,犹如和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犹如跳动的知识精灵带着你遨游寰宇,会让你感到充实、愉悦和慰藉。“思考”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让博学和思考相结合,那么我们就会可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立足。我真正感受到,在学习时,一定不能走马观花式的读书,要做到边学边思考,感悟出知识真正要点,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内涵,越来有能力。

四、 众人划浆开大船。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说,君子普遍团结人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亲近而不普遍团结人。一滴晶莹的水珠虽然美丽,但经不起太阳的暴晒,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单枪屁马杀出天下,只有团结才会让人生之路更平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需要奉献精神,需要团队的整体意识。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发挥它的力量,托起航船,杨帆破浪;一个人只有加入团队,才能体现他的价值,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一个集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产生力量,我们的意志才不会轻易被摧毁。这些简单的语言蕴涵着人们对团结的理解与认识。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他人的合作,能成就事业吗?一个活动,如果没有团队精神,能够目标一致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吗?一个学校,没有团结的氛围,那么这个学校能很好的发展吗?“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惟有将团结的力量形成有理想、有目标的团队精神,才能在波澜壮阔的事业中成就未来。一个人认识渺小的 ,然而团结是伟大的。我想在学校这个团体中工作,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才能让学校获得更大的成功。

孔子的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将来。学习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样聪慧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五篇:读《孔子》有感

与你同在

--读《孔子》有感

郝晓涛

你,孔子,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你家境相当贫寒。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你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由于种种原因,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你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你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你创建了一代老师的楷模。我崇敬你!

你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你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你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你对饮食问题非常重视。你的饮食观完整而自成系统,涉及到饮食原则、饮食礼仪、烹饪技术等方面,并为我国的古代饮食理论拓展了思维空间。可以看到圣人的你对健康与生命的尊重。你堂堂男子汉!

你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曾屡次受到君王的召见,与你讨论问题,受到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田地封给你。你是一代伟人!

62岁的你,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九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你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钦佩你!

你品性高洁。你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你的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你只求维护道。你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我仰慕你!

你与弟子失散,独自站立在东门。有人告诉你的弟子,东门有个人疲累的像条丧家之狗。弟子赶紧找回你,并将此话告诉你,你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你的豁达!

你生性正直善良。与人为善的你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你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你坚守做人的准则! 仁是你反复探讨的命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仁爱不是无差别的爱,而是所谓爱有差等。你将自然的血缘亲情发散强化,推己及人,由近而远,与众人和睦相处。所以,你非常重视孝,“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你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你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你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你的学说在近现代以来的新发展是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了新儒学。你的追求!

同你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你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礼施之于民。你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都要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你的德治!

在人际交往中,你强调的是忠和恕。、“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在为人处世上,你提倡自爱和爱人。你对天命持谨慎态度,你更相信人自己的力量。你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切要看个人后天的努力。在人类文明刚刚露出曙光的先秦时代,我们祖先的你就具有如此深刻的生命智慧,足以让我们这些后人为之骄傲!

你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你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你自己不这样认为,“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你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你所不知道的东西,你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的虚心进取!

你亦有自己的情趣。你喜欢弹琴,《诗》三百篇皆“弦歌之”,儒家师徒喜爱琴瑟“弦歌不辍”的榜样,身为后世的文人士大夫所倾慕,使得琴乐的古老传统代代传习,不断发扬光大。你的高雅!

你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首创私塾,开创平民教育之先河。你是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你从文、行、忠、信四方面教学。学不厌、教不倦。许多学生一旦及门,便终生接受你的教诲。你教导学生的只是人生日常所必经问题的解答,以及人与人相处所必备条件的阐明。其道合理而平凡,易知易行。用之于身则身修,用之于家则家齐,用之于国则国治,用之于天下则天下平。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一体思想的。在处理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的关系上,你主张全民教育,人人都可以教育,没有年龄、贫富、地域的区别。弟子入室后又能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教学。你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在学与思的关系方面,你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点,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讲授与答疑的关系上,你的教学,采用大班授课与个别辅导答疑两种形式。在讲授中,你总是尽可能多的教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对于自己还没有搞懂的事情,则轻易不下结论,宁肯存疑,这便是你在教学上一贯主张的“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原则。在授课时,不但做到了“诲人不倦”,而且也能毫无保留。你曾对学生说:“你们这些学生以为我有所隐瞒吗?我对你们是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一点不向你们公开,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你的弟子代代相传,其影响一直达于当代,并远播海外。在中国教育史上,还没有哪一位教育家能和你相比。你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你是我的榜样!

回首一生,你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你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而你临川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你是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你的人生境界之高!

你的一生坎坷,但你的伟大在于“知其不可行而行之”,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后世。在“道不行”和钟爱的弟子、儿子早逝的打击之下,身体心理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72岁的你与世长辞。一颗璀璨的明珠坠落了。鲁君为之心痛;弟子为你守墓;人们为之奉祀。墓碑上书:“大成至圣文宣王”。我哀悼你!

被后世尊称为“万圣”、“万世师表”的你,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集中体现了你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你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你的思想及学说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盛赞你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我崇拜你!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的文化圣人:曾几何时,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淋漓尽致地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明。“乐礼善学,尚中贵和”的主线就是以你为主的儒学精髓。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此在五大洲进一步传播,“孔子热”、“儒学热”更加薪助火传。你和你的儒学又一次发出了合乎历史发展、合乎人类利益的时代声音。自董仲舒提出“罢黩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华文化从此和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你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你是“中国文化之中心”,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你而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你而开;无你,则无中国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你和儒学既保持着其仁爱、和谐的精神特质,又带有不同时代的文化烙印,以开放的姿态生发扩展,为世界文明形态的延续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因你而骄傲!

人类伟大导师的你所设立的道德原则和进行的不懈努力直至今日仍无人超越。现在,为了我们自身,为了我们的后代子孙,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去改善生存条件,只有你倡议的伦理原则才能帮助我们这样做。你带来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古老的儒家思想将再一次受到审视、洗礼、发展和创新。在与其他不同思潮的交融中,共同创造出更适合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新文化。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历来崇尚的和谐,追求的和睦,坚持的和平,在当今新的历史时期里,这种民族精神必将在全人类的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你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将进一步走向世界,并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将把人类带入一个和平、稳定、繁荣、进步的新时代。盲目的批判你的时代过去了,盲目的尊崇你的时代也过去了,科学的研究你的时代到来了。你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你成为了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你的影响延绵数千年至今!

你是东方的太阳、思想的长城,我从你的古语精华中获取社会人生的启示:为政治斗争提供制胜谋略,为生产经营提供取胜秘诀,为社会交往提供最佳方法……这是智慧的薪传、东方的经典、理想的管理!

你的号召力来自于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不衰的魅力,让人们切身地体会到了“仁”的精神并不只是被奉为经典的古训,更是可以在生活中身体力行的准则。让世人在巨大效应中汲取营养,“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旷世情怀,更展现了作为“仁”的一面的你。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形象,你在我心中的形象生动起来,你的欢笑、你的悲伤、你的斗争、你的挣扎、你的落寞和失意,你的黯然神伤或悲愤,我都为之唏嘘动容,被你朴实和诚恳的“人性”所深深感动!

我读懂了你两千年来为世人所撒下的串串珍珠。我俯身拾起,将它捧在手心,珍藏在内心。一抹笑意划过,我挺起胸膛,迈开脚步,昂首前进,自此,我得到了升华------在你的光辉照耀下,我将播种希望,收获硕果。一代师表千秋业,巍巍师魂万世传。一路上,我与你同在!孔子的名言警句孔子说的话孔子语录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孔子圣签范文】相关文章:

孔子拜师范文05-16

孔子误解范文05-16

孔子作文范文05-16

孔子世家范文05-16

观孔子有感范文05-19

孔子的传说范文05-20

孔子世家谱范文05-20

孔子世家赞范文05-20

曲阜与孔子范文05-20

孔子世家翻译范文05-29

上一篇:理财投财范文下一篇:祭祖讲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