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观后感1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孔子观后感1范文

第1课孔子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学习本单元内容注意把握以下方面:

1.理解一个基本的哲学原理: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和地位

一定的文化(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因此,学习文化史一定要充分联系经济文明史和政治文明史,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文化产生的原因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理解一个观点:继承中批判,发展中尊重和创新:

人类思想文化演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每一代人都继承了前一代创造的一份文化遗产,每一代人又把自己继承和创造的一份文化遗产传给后代。因此我们应学会传承遗产,同时又要批判的吸收,在继承中创新。同时,面对人类创造的多元化的文化,我们又要学会尊重。

3.把握两条线索:一是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的多元化发展到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4.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和构建基本的知识结构体系,归纳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并把各种思想放到当时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

5.要与现实相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及解读: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应放在孔子的思想方面。掌握孔子思想的内涵及其影响(尤其是对后世和现代),分析孔子、老子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对于老子的思想,简单阐释其思想内容和影响即可。

知 识 梳 理

一、孔子与老子

1、孔子:

(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观点 :①思想核心:“仁”和“礼”,即“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供“”和“克己复礼”。②政治观点:”,逐步改良政治。③哲学观点: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探讨人世间的实际问题。④教育思想:教学原则上,主张“有教无类”;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学习态度要老实,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3) 认识: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后来经历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步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被推崇为“圣人”,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孔子也被推崇为圣人,收到后人的敬仰。

2、老子: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哲学思想:①“的辨证法思想。

(2)政治思想:倡导“”。 ”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②包含着丰富

(3)影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②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别提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对其应该区别看待,对于“仁”的观点,我们的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1历史

评价是基本肯定,儒家思想历经变革,但是,“仁”的思想始终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对于“礼”的观点,我们的评价是基本否定的,其不适应社会的改革,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一、 自主建构

二、合作探究(合作才能双赢)

1.孔子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但当时他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却并未受到太多重视,为什么?

2.孔子和老子分别是中国儒道两大文化体系的创始人,相比较而言,你更赞同谁的思想,说明理由。

三、知识迁移

1.我们今天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2000多年前孔子就有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 “有教无类”

A ① ②B ①③C① ④D②④

2.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

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万物的本原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4.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D、 “忠恕”之道

5.老子和孔子思想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A.主张体谅百姓B.主张恢复周礼

C.否认”天命论”D.强调贵贱有”序”

6.2007年12月30日上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终于完成了他多年夙愿,专程来到儒家思想的发祥地——山东曲阜访问,用汉字写下“温故创新”的参观曲阜感言。它说明() ①福田康夫很喜欢中国的书法 ② 孔子的思想在日本影响深远③ 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同族同根④“温故创新”是对孔子“温故而知新”的继承和发展

A ① ③ ④B ① ② ④C ② ③ ④D ①② ③ ④

7.(12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突出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引自《论语》

材料二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无知即罪恶。 德性即知识。

——苏格拉底

(1)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与他稍晚些的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之父”。依据材料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2分)

材料三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应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3分)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3)你如何理解孔子死后,“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2分)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为什么“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2分)

材料五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会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3分)

参考答案.(1)孔子强调人的德、仁;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智、智慧、知识。(2分)

(2)理解:维新运动作为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康有为希望通过创立孔教,把儒家思想由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改造为资产阶级变法的思想基础。(或:改造儒家思想为资产阶级变法服务。)(3分)

(3)孔子死后,经过秦始皇打击和汉武帝“独尊”,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2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2分)

(4)积极影响: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有利于当前和谐世界的构建。(3分)

第二篇:孔子和学生教案 (1)

孔子和学生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孔子,了解孔子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思想。

2.学认生字7个,学写10个,联系课文理解和积累词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颜悦色”等词语。

3.继续练习在自读中作批注笔记,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作好读书笔记。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了解孔子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思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 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4.板书课题:“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5.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三、 理解课文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2.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孔子教育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理解“有教无类”一词。

引导学生了解孔子与子夏对话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理解“因材施教”一词。

4.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5.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将疑难问题全班交流。

四、 作业:采集孔子的言语,摘录自己喜欢的。

第二课时

一、 把自己摘录的孔子名言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它的理解。

二、 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孔子的认识。

三、 拓展思考: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四、 读名言警句,试着背下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特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五、 读课文,做摘录笔记。教师指导后进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议。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认词:

富裕、天资、愚笨、选择、谨慎、谦虚

二、比较记忆字形

裕 资 择 谨 慎

浴 姿 泽 勤 真

三、练习写生字10个。

第三篇:《孔子》观后感

电影《孔子》中的情节主要从孔子五十多岁起展开。五十多岁的孔子受到鲁定公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踏上仕途。在鲁定公的支持下,孔子在那一时期完成了自己许多的政治设想,设计帮助鲁国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三城,维护了鲁国的尊严,提出堕三都的想法。然而就是因为如此导致三都对此大为不满,在季桓子的设计下,孔子开始流亡,周游于列国,直至晚年才回到鲁国。

电影《孔子》改编了史书中记载的堕三都、周游列国、子见南子、孔子回国以及韦编三绝等故事,除了阐述中国儒家“仁义礼乐”思想外,两千多年前的陪葬祭祀、叩拜礼数、木简文书、建筑风格等都映射着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片中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踏上周游列国的颠沛之路——他们走过四季轮回,在传道授业的同时遭受百姓非议、经历饥寒和战乱、忍受弟子死亡的切肤之痛等场景,气壮悲歌,令人敬畏。 电影中孔子在没有季桓子军队的帮助之下,巧用计谋夺回被齐国侵占的三城这一情节很令我震惊。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世家大儒,是位圣人,这似乎就给了我们其实孔子只是个书生的感觉,却不知其实孔子也是很善于用兵作战的,他的射艺其实也是颇为高超的,这可以从孔子与季桓子比试那一情节中看出来。通过电影孔子,我们不难发现,孔子其实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大儒。

在整部影片中,孔子都像观众们展示了一个大爱大仁,拥有高尚政治理想的形象。他可以为一个陪葬的小奴隶而向君王求情不惜得罪在鲁国权势滔天的季桓子,可以在被鲁国抛弃的情况下依旧让弟子回去解救鲁国于危难中,可以在被困饥寒交迫之时依旧弹琴、讲授······这样看,称孔子为圣人当真不为过,他的言行举止貌似已超脱于“人”这个概念了。

然而,我想说,孔子的确当真是个圣人,但也绝对是个普通人。这部电影将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孔子亦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简单的人物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的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的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电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让我有悲伤又有感动。君子固穷、君子死义、君子传道以及君子不愠,这便是一部《论语》,这便是一个孔子。

第四篇:电影观后感孔子

看《孔子》后的影评

语文课,老师给我们看了《孔子》这部电影,对我的感触特别大。本片给我的感觉非常不错,比我想象中的要好的多,原本以为会是像网络上人们对其评价的那样,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它是一部结合了动作,喜剧,爱情,惊悚又带点科幻的教育片。观看当中又多次让我产生了敬意,无不体现了该片在细节上运用恰当的表现,也足以说明导演的努力。

电影《孔子》讲述的是对孔子大半生的简介,虽然用词晦涩谨慎、行文洗练概括,但看完电影后对孔子算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会知道他是个有欲望的凡人,是个清高的理想主义者;他经历了许多磨难,大半生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伟大的思想正是他颠沛流离人生的“罪魁祸首”。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全文便是:浓墨却淡彩,道尽理想主义者苍凉的一生,这条明确的主线正是触动我的地方。对每个执着于理想、孤独而艰辛地走在充满荆棘道路上的人来说,看到孔子的决绝和执拗都不免心有戚戚焉。

在功名利禄从来都充斥于世的时候,究竟该做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还是务实的现实主义者?孔子并未能回答得了这个问题,这或许是纠结他一生的问题。他是圣人却也是凡人,他思想卓越,但出世之心也强烈。当初从鲁国的离开,与其说是为了理想而放逐自己,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这样做那?

记得看《孔子》中有那最为让人感动的地方之一就是:颜回深受孔子思想影响,他是凡人,但却几乎是一个纯洁无私心杂念的人,他心里无关功名利禄,出世入世,他懂得的是“学以致用”,他以孔子的思想活满了自己的一生。在追随孔子的日子里,他随孔子颠沛流离,吃苦受难,但他却真心的快乐。如果说孔子是被迫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颜回却是主动选择了这样的生活,并未有丝毫的抱怨。从这个层面上说,颜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颜回在冰窟窿里救书简一段是让我哽咽,冰冷的水下世界被颜回的纯粹照的碧蓝碧蓝的。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好,多么的精彩,可还是有那么多的人不满足,有那么多的人抱怨。

其二是:孔子被鲁国驱逐而周游列国过着风餐露宿、以琴代食的生活,但依然不失圣贤本色,在郑国被形容做“丧家之犬”时,他乐呵呵的接受并自嘲了一把,正是体现出了“君子无论是在逆境还是在顺境当中都能够泰然处之”的通达!也许我们能容易理解孔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到孔子在痛苦中所领悟的境界!”这也许是我们所必须应该学习的吧。

说到另一个让我惊讶的地方无不是周润发的演技,周润发的表现就成为了影片的另一看点。在这个化妆术几乎可以弥补一切的年代,他的年岁积淀后的脸庞,配上逐渐苍老的妆容毫无疑问较为契合人物本身。而作为港台演员本应较弱的台词功底一项上,周润发的普通话

和节奏掌控,都出乎意料好。很多场景的对话可谓倾注了心血。在很多时候,不论是孔子面对质疑“舌战群雄”时的思想体系严谨之感,还是面对齐国无理要求时的威严之态,甚至落魄失意时不动声色的泰然处之,直到讲学受到困阻的无奈远走。周润发对于孔子这个人物的把握,都超出了预期,和打消了人们所有的顾虑。而眼中其早年间在动作片里的戾气和暴虐,也化为了平和与自然,收放自如间,有着大家风范和儒者的境界了。

尽管电影《孔子》是一部人物传记片,但也使用了不少特效手段,制作出了几个大场面。像在“夹谷之会”中,齐国黎大夫谈判失利后恼羞成怒,在高台上手一指,镜头就随之进入山谷,显示出特效制作出来上千齐国军队。在后面的“隳三都”行动中,将先准备好的几鼎火油点燃沿高台泼下,结果公孙狙的军队深陷火海。导演同样通过特效来展现了这场火攻的场面。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中的点缀,这样的特效场面已经算得上制作的非常好了,作为学艺术的我来说,受益匪浅啊,对于我以后得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看《孔子》后唯一的缺点就是色彩不是很清晰,我们在阶梯教室内看到一些地方是黑色的只能听到声音,让我决定下次一定要再去电影院看一次,但是看完后我仍是觉得令我震惊,让我回味无穷。

第五篇:孔子拜师教学案例与反思1

《孔子拜师》教学案例设计与反思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求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

教学难点:

1、理解“的品质。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你们听说过这个名字吗?对孔子你了解多少?学生自由汇报资料。

2.今天我们要学习孔子的一件什么事?(拜师)学生齐读课题。 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的心里会有哪些疑问?(学生提问)

3.引入: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先来欣赏一遍课文。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哪些问题是你马上就能回答的呢?

学生回答简单问题。

研读感悟

一、深入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2.自读第一段,要求边读边圈圈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词句,然后仔细体会,从这些词句中你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远近闻名总觉得还不够三十岁„„)

3、学生畅谈体会:(虚心、好学、对知识永不满足等)

4、指导学生紧扣这些重点词来进行朗读。

5、自读自悟,感受人物精神。

刚才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来朗读,效果十分明显。现在就根据这个经验来自学

2、3自然段。

6、课件重点出示: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7、联系上下文猜猜“日夜兼程”的意思。并给“兼”扩词(风雨兼程、文武兼备、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形神兼备等)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来体会这两句话,畅谈感受,让学生充分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艰辛、求知若渴

你是从句子的哪些地方看出孔子的品格的?

感情朗读: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听音乐想象,孔子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样想的呢?(个人思考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烈日当头照着,他„„也许他从硕果累累的秋季一直走到了寒风刺骨的严冬,寒风凛冽,„„渴了,他„„;饿了,他„„;累了,他„„;摔倒了,他„„几乎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8、同学们,现在我相信你们的心里肯定被孔子的精神所感动,我们就带着敬仰的心情来读好这句话。

9、男女生竞赛朗读这一部分。

二、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师:孔子本来就已经是知识渊博的,现在跟老子学习后肯定怎么样了?(更渊博了,知识更丰富了„„)这就是课文所说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用四个字来概括?(学无止境)。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话。(结合插图进行教学)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

辨析近义词:“迎候、等候”,在这两句句子里,这两个词可以调换吗?为什么不能调换?

(2)“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联系生活实际,交流。

(3)“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感悟品行:虚心求教

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谈体会。

三、对话朗读,丰满人物形象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孔子的虚心好学已有了很深的印象。

二、三自然段中

除了屏幕上的部分,还有很大部分是对话。自己读读对话,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说话很有礼貌、谦恭有礼、文质彬彬等)

1、要求把这些对话读好,边读边揣摩两人当时的神情、心情。

2、师生对读。读中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总结升华

读到这里,你是否对老子和孔子油然而生敬意呢,一起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了课文,你有何收获或你想说些什么?(学生畅谈)最后以孔子的语录结束全课,布置下节课任务,开展“我心中的孔子”或“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 “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在重点学习第二段对话时,本想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但在学习之后,学生学习的结果,表现让我意外,因此,慌乱中只顾按照已定思路进行,而没有采取能够及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的问题,比如:“再读对话,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 或“你通过读对话体会到孔子老子是怎样的人?”,以致在第二次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并且,耽误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没能从整体上使学生把握课文,对于重点学习的词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等候、迎候”学的仓促,落得不实。本课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上没能灵活的进行教学操作,只限于备课思路,而没能很好的关注学生学的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来以学定教。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无论课备得再好也不能照搬,应随时关注学生学的情况,同时,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只顾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没有从教学达到的目的出发来设计。例如对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绍,我怕学生谈得不够全面,不够生动,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深刻。再如,对于曲阜的介绍,我只考虑,通过介绍曲阜引出孔子文化节向本单元主题*拢,因而影响了教学的主旋律。节外生枝的教学,并

上一篇:哦香雪教案1范文下一篇:9上诗词三首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