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某基坑变形事故处理

2022-09-11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物是一综合商场, 主楼地上五层框架结构, 地下一层;基础采用预应力薄壁管桩;总建筑面积24 800 m2 (地下室3 300 m2) , 施工场地及周围环境如图1所示。地下室长约100 m, 宽约25 m, 整个场地呈梯形分布.场地土层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拟建工程北离城市主干道红线约11 m, 西面离城市次干道红线约40 m, 南面为一幢五层小学教学楼, 距离约6 m, 东侧车库入口离红线2 m, 红线外有两幢六层砖混结构、桩基础住宅, 离红线约4 m。

2 基坑支护技术方案及边坡塌方

东南侧为第一施工段, 西北侧为第二施工段, 施工方向从西向东进行。第一施工段施工过程中, 在南侧近东约61m范围内土钉墙施工将完毕时, 发现现场南侧围墙向工地内倾, 基坑底部土体向坑内滑移约0.2 m, 且有继续发展势头, 施工单位立即研究决定临时采用土方回填措施, 待稳定后, 加打松木桩加固, 松木桩直径1 6cm, 间距500mm, 部分土钉墙经加固处理后至东侧土钉墙施工结束。在进行第二施工段施工, 至将结束时, 发现北侧坑底土体也有向坑内滑移迹象, 此时基坑土体水平位移已达9.75 mm/d, 总位移已达62.8 mm, 超过预警值60mm。随即联系有关部门研究控制措施, 临时加打松木桩, 至第二天早上发现北侧靠东长60m范围的松木桩顶部已向坑内平均位移0.8m, 靠围墙地表裂缝宽度已达30mm, 地表下沉严重。地裂缝向西端延伸长约15m, 且裂缝仍在扩展, 施工单位随即移掉有关设备进行场地卸载, 仍无济于事, 至当天下午, 基坑坍塌, 基坑地表15m范围土体涌入坑内, 造成断桩102根, 占总桩量的1/5。

3 基坑边坡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

经现场调查后表明, 造成基坑边坡及土钉墙险情的主要原因是:

3.1 地质原因:

根据现场观察分析, 南侧土体局部塌方主要在于土钉墙位置有古道渗流, 尽管施工单位事前已知, 但重视不够, 暗河渗水造成土钉失效;北侧土体塌方的主要原因是: (a) 坑底淤泥质粘土的特性所致, 土体位移主要是因为坑底土体蠕变向内滑移; (b) 大量雨水渗入土层, 土体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c) 北侧自然放坡坡面采用30 mm厚细石喷射砼封面, 导致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增大, 渗压的作用及坑底淤泥质粘土的蠕变工程特性协同作用, 造成坍方; (d) 土钉支护特别适合于有一定粘性的砂土、粉土、硬塑性以上的粘土, 对于软土, 在采取一定措施后也有可能采用, 但从本工程实际开挖后的土质情况看, 北侧土层多为饱和软粘土, 原设计方案又无其他加强措施, 软土的蠕变使支护结构或土体整体位移显著是必然的; (e) 业主为节约成本, 把本工程基坑开挖支护原方案修改为在东南侧采用土钉墙支护方案, 西北侧采用自然放坡。3.2施工原因:主要是未能合理确定分层数及每层开挖深度, 准确控制开挖被动区土体后的暴露时间, 导致开挖段在未加固的情况下暴露时间过长, 未根据岩土体的特点及时进行有效的加固处理。 (1) 土钉墙施工时宜采用小台阶逐段开挖, 在开挖成型后及时设置土钉与面层结构, 使面层与挖方坡面紧密结合, 土钉与周围土体牢固粘合.由于施工单位为赶工期, 施工作业速度快, 土钉墙支护土体部分开挖一次性长度达4 0 m, 南侧坍方区作业违规; (2) 打桩结束后, 土体中存在超静孔隙水压力, 施工时, 土体中的水压力还来不及消散; (3) 土钉墙的险情有两个因素, 一是土体中渗压的作用;二是局部喷锚层加强筋与钢管的焊接不牢, 造成局部脱落。

经现场多方协调一致提出事故处理的措施:

临时应急措施: (a) 对东、南、北面三侧场地合理卸载, 减少或去除载荷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b) 南侧采用土方回填措施, 待土体稳定, 土钉墙局部位置加打临时松木桩支护.

永久加固措施: (1) 北侧削坡, 使边坡坡度成1∶1.5, 减轻坡脚部位应力集中的不利影响;加密、加深松木桩支护, 其后挡以木板;有裂缝处用压力灌浆填实, 防止雨水渗入; (2) 南侧待土体滑移稳定后, 部分土钉墙经加固处理后至东侧土钉墙施工结束;加固锚钉与加强筋间的焊接;在地表有裂缝处用压力灌浆填实;加密第一层、第二层锚钉数量, 且用长14m锚钉, 以减少坡顶水平位移; (3) 基坑四周采用有效的明沟排水措施, 即在沿基坑四周, 在基础平面范围以外挖明沟, 在基坑角落再设置集水井。明沟底比土面低0.3~0.4m, 集水井比土面低0.8~1.0m, 井直径0.7~0.8 m, 井底铺粗砂10~15cm, 防泥砂阻塞吸水管头和扰动井底的土。

4 基坑施工变形监测及控制措施

4.1 明确基坑开挖监测内容。

周围环境监测中的临近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临近道路管线的沉降变形、基坑边坡、基底及地表土体水平位移、土体中土压力和水位、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支护结构监测中的结构变形、受力强度及结构完整性监测为主要内容。

4.2 明确基坑变形监测的控制值。

基坑变形控制值应考虑周围环境、支护结构类型、土质条件和地下水位等, 根据基坑的等级来设定相应的变形监测控制标准。4.3设立详细的监测计划。基坑施工变形的监测工作必须是有计划进行, 测量项目划分、测量及时与否、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及测量记录文件的完整性对监测的目标实现很重要。

4.4 配备必要的监测仪器设备。

深基坑监测仪器设备中的水准仪、经纬仪、测斜仪、分层沉降仪、土压力盒、水位仪、钢筋应力计、孔隙水压力仪、超声波无损检测仪及其他检测设备, 是完成监测目标的基础。

5 结语

基坑开挖设计、施工中应用土钉支护技术时, 应认真分析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首先应重视土钉支护技术的适用性;其次是确保基坑明沟排水的质量, 防止土钉失效;然后是加强监测和应急措施准备, 做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摘要:本文阐述了施工过程引起基坑变形后的技术处理及监控措施。

关键词:基坑,施工技术,变形,措施

上一篇: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模式探究下一篇:基于新形势下强化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