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重庆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黄奇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2023-01-10

(2010年7月14日)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锦涛总书记和家宝总理都作了重要讲话, 就新时期《教育规划纲要》作了全面部署, 必将对未来十年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近几年来, 重庆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推动重庆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两基”覆盖率达到100%,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 先后推出了化解“普九”债务、解决农村代课教师和农村教师津补贴问题、构建中职学生资助体系、探索民办教育推进机制、建立校园新型警务体制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 被新华社誉为“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重庆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 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大方针是英明正确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教育规划纲要》, 对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我们一定全面贯彻本次会议精神,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 早日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教育高地, 为重庆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主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着力提高教育发展水平。确立“建成一高地、一中心, 实现三化”的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 建成西部教育高地、长江上游教育中心, 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具体抓好“三个普及”:一是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2012年,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0%, 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2年,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5%。三是普及高等教育。到2012年,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左右;到2020年达到50%。

第二, 着力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最重要的是加大教育投入。我们将坚持把加大经费投入作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关键性措施。一是继续保证市级教育财政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0%, 在最近三年, 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4%的基础上, 继续做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以上。二是继续坚持从“预算内和预算外”、“预算和决算”、“地方决算和中央决算”三个方面同比例加大教育投入。三是坚持“义务教育学校不负债, 高中阶段学校负债率不超过20%, 高校负债率不超过30%”的原则, 积极化解教育债务。四是进一步加大教育融资力度, 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 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

第三, 着力推进统筹城乡教育改革试验。立足治本, 敢于碰硬, 认真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加快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一是适应户籍制度改革的需要, 调整城乡教育规划布局, 扩容县城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 满足300万转户农民工的随迁子女就学需求。二是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投入320亿元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三是建设“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 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四是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 到2012年, 累计投入8亿元, 专项用于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补充和培训提高。

第四, 着力推进民办教育发展。坚持把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一是认真落实市政府扶持民办教育的“十条政策”, 切实做到在征地上同等对待、在收费上同样标准、在投资回报上允许合理获取、在拨付生均经费上同等待遇、在招生指标上给予保障。二是不断加大扶持力度, 探索建立对民办学校的资本金补助制度, 政府按照民办学校举办者出资总量的一定比例给予资金补助。三是充分发挥重庆教育担保公司的作用, 尽量为需要融资的民办学校服务。四是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 打造品牌, 发展民办教育集团。

第五, 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实施“教育民生计划”, 不断改善民生, 保障教育公平。一是完善留守儿童培养模式, 新增农村寄宿制学校400所, 累计达到2000所, 培养照顾好130万农村留守儿童。二是新建115所中小学, 基本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等问题。三是设立学生营养促进专项奖补资金, 逐步推行学生免费饮用奶、学生免费鸡蛋计划, 为贫困学生提供“爱心午餐”。四是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实行中职免费教育。五是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建立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机制, 帮助大中专毕业生申请租住公租房, 解决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70万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将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刘延东同志总结讲话精神, 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攻坚克难, 勇于创新, 为重庆教育事业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上一篇:杨树种植技术与有害生物防治分析下一篇:浅析如何巧用数形结合思维方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