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业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国际物流业范文

加快发展国际物流业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加快国际物流业发展,既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对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大窑湾保税港区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我市出台了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国际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到显著位置。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我们要在摸清我市物流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市国际物流业的发展特点

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随着一些大型跨国物流企业进驻我市,既带来国外的资金,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营理念、物流管理经验、国际市场和客户网络。这将促使我市原有的传统物流企业开始转变经营方式,实现对仓储、配送、运输、采购等业务的程序化管理,加快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转。

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加快。近年来,我市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成为全市物流企业的主要发展模式,在保税区注册的就有100多家,占全区注册物流企业的50左右。这些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整合物流资源为重点,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灵活的运行机制,带动了整个物流业功能与水平的提升。

空港物流大幅提升。近年来,随着一些高附加值的IT和生物医药等产品成为空港物流的新货种,促进了我市航空货运业务的发展。截至目前,大连机场已开通航线119条,有国际航线43条。2006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4.5万吨,比上年增长12.4,在全国排名13位。

日韩成为物流企业主要业务国。目前,在我市从事国际物流的企业中,大部分服务对象是日韩两国。在保税区现有的69家外资国际物流企业中,有38家是日本、韩国独资或合资企业;中山区约83的国际物流企业经营日韩业务。

国际物流范围不断扩大。在原有汽车配件、石蜡、粮食、玻璃制品、钢材及金融制品、服装面辅料等货物种类的基础上,新增了高附加值的电子、电器零部件等产品。在继续保持为东北三省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区域范围和货源渠道,目前已拓展到北京、江浙、山东地区,以及上海、广东等省市。

辐射腹地的陆路国际物流网络正在形成。依托高速公路,建起了与省内各市相连接的物流网络,开通7条至沈阳、长春、哈尔滨、图门、通辽等中心城市的集装箱班列,拥有哈尔滨、沈阳、通辽等大型集装箱场站面积14.5万平方米,专业化仓库面积7000余平方米。

我市国际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

企业规模偏小。我市从事国际物流业的企业规模偏小,大多数仍处于传统物流经营阶段,只能提供单项营运,无法提供完整的诸如流程网络设计,以及货物购、运、调、存、管、加工和配送的全过程服务,市场竞争停留在低层次的基本运输服务上。

协调机制不健全。我市在国际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方面还比较薄弱,对相关政策的掌握、运用、落实等还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由于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缺少物流企业的交流平台,出现企业间产业断条化、个体盲目化发展等的问题。

物流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我市从事国际物流的企业由于相互间缺乏信息沟通、统一协调、合理调度和规范管理等,造成现有的国际物流企业偏重发展纵向联盟,忽视发展横向联盟,导致物流资源无法有效、合理地配置,物流平均成本比发达国家高4至6倍。

空港国际物流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北京已建立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天津、上海等也在积极筹建。我市作为我国连通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枢纽机场,尚未建立机场物流中心。以现有大连机场物流系统的处理效率和周期,已无法满足IT业和生物医药业等国际物流业务及时快捷的需求。

我市国际物流业发展的对策

突出重点,率先打造保税港区国际物流平台。充分发挥保税港区保税物流的功能,加快拓展国际物流服务的主要货种、地区和企业,形成自身的特色优势。积极争取保税功能向内陆延伸,构建以大连保税港区为龙头,以腹地保税物流中心为节点,连结东北内陆干港的多功能、一体化的东北保税物流网络。通过开发区域物流、多式联运信息的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商务服务等形式,实现保税港区与腹地客户的零距离物流服务。在保税港区加快建设一批辐射面广、优势突出的保税物流中心和物流基地,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交易中心、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切实使保税港区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分拨、配送和物流港。

创新体制,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对现有的物流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整合,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选择一些成长性好、竞争力强、运作规范的物流企业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促其做大做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为我市物流业发展的旗舰。引导中小物流企业在资产、信息和业务方面进行整合,鼓励其在市场原则下并购重组。通过重组联

合,打破部门、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形成一批信誉度高、带动示范作用明显、能提供全程化专业化优质服务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带动国际物流业快速发展。

统筹规划,加快空港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把空港物流产业园区的建设纳入全市国际物流体系之中,进行系统规划;加快现有空港物流产业园区的基础建设项目,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各项配套,以发挥

空港对国际物流业的推动作用。借助我国空运市场逐步开放,以及国家扩大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积极争取批准建设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空港国际物流中心;加强空港物流产业园区与大连保税港区的沟通和协调,建立海陆空一体发展的物流网络。

扩大功能,搭建国际物流信息平台。在现有通关平台的基础上,探索将海关通关、检验检疫、外汇及工商管理职能集于一体的专业化的物流通关网络,并与各相关部门研究梳理各项审批、监管流程,形成更加合理、快捷、高效的通关流程。鼓励国际物流企业与统一的物流通关平台相连结,以提升通关速度,降低运营成本。建立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配送管理系统,打造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物流效率。

加强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加强政府各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基础配套、运输系统建设,协调通关平台以及利益分配等问题,要建立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建立物流管理部门和物流经营企业之间的沟通机制,增进相互理解和配合,提高国际物流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物流协会作用,制订行业管理规范,实现行业自律,自觉维护行业合法权益,使国际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

提升服务水平,营造国际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着眼于改善口岸政策环境、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制订规范的国际物流业扶持政策。对照周边港口的收费标准,进一步理顺我市港口的收费标准,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港口物流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物流经营管理人才;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参与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篇: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领域

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领域,与国内物流相比,它具有市场的广阔性、国际性、复杂性、高风险性及运输方式组合的多样性等特点。国际物流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建设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成为当今经济竞争中的一个焦点,研究影响国际物流发展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国际物流发展的积极因素

(1)经济全球化给国际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全球贸易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跨国公司的国际渗透,再加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和80年代以来的全球经济自由化浪潮,这些因素的协力作用最终形成了经济全球化格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越来越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源配置过程开始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这就构成了物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世界各大跨国集团公司为了维护企业自身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呈现出了当今国际贸易和货物运输的新特征,并最终导致了物流业的国际化趋势。特别是在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推动下,物流活动就更加呈现出了跨国性的特点。

(2)经济增长。自二战以来,在许多工业化国家中,厂商的收入和利润每年都在增长,而这种增长势头是因为有了市场准入的改善、产品种类的扩展、国内地域的扩大、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高出生率所导致的市场规模扩大等综合因素。而现如今,主要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已基本稳定,并且,传统的营销战略已无力再支持大多数厂商的收入和赢利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同时,由于新技术的开发,制造业和物流业的生产率开始提高,造成了生产能力的过剩。这种环境对企业的直接意义是,通过经济全球化向其他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扩展可以使其增加收入和利润。但是,这种扩展需要把全球化制造与全球化营销能力综合起来,并通过综合物流的支持来开辟新的业务地点。于是,对发展和利润的追求便成为促使企业踊跃加入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潮流的根本动力。

(3)供应链观念。过去,企业主要致力于寻找企业内部如何降低采购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手段,因此在制定物流资源和产品来源的决策时,与其他渠道成员发生的费用往往被忽略。如今,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发展各种渠道的重要性。企业发现,它们可以利用外部资源承担范围很广的物流活动以减少资金配置。它们愿意与全球化供应商一起发展联盟,因为这些全球化供应商能够以合理的成本在诸如国际联合运输和转运、国际运输、物流单证以及便利作业等方面提供专门知识和物流服务。

(4)区域化。开辟新市场以维持增长的需要,是鼓励企业在国外寻找客户的主要动力。为促进地区贸易和保护贸易伙伴免遭外部的竞争,各国纷纷开始通过条约方式使合伙形式组织化。当今的世界正在演化成为三大贸易区域:欧洲、北美和环太平洋地区。虽然各区域并不限制与其他地区的贸易,但它们的协定却在强烈地鼓励和促进区域内贸易。这些地区通过降低关税、缩减海关所要求的通关货运单证,以及支持公共运输和搬运系统等来便利区内贸易,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区内的运输待遇如同起运地和目的地在同一个国家内一样。

(5)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是激励物流作业全球化重要因素。大宗市场的通信交流把外国产品展示给国际消费者,于是刺激了全球范围的需求。比如,亚洲和东欧一些国家对牛仔裤的需求,以及全世界对运动鞋的需求之所以增长,就是媒介广泛宣传的结果。技术发展引起的另一个动力是如今的信息交换能力,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日益普及也在不断增强着这种能力。历史上,诸如订单、交付凭证以及海关表格之类的国际商业文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传输,往往还会有许多误差。例如,在先进的通信技术发展之前,从远东进口美国产的鞋子,从接受订货到收取订货之间的完成周期是9个月,而由于使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快了订货信息的传输速度、产品的生产速度、装运速度以及海关清关速度等,整个完成周期可减少到3个月。

(6)解除管制。20世纪的最后20年,由美国发起的对运输业解除管制的措施如今已遍及全球。尽管事实上全球解除管制的进程在速度上要比美国慢,但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涉及多式联运所有权和经营权、私有化以及沿海航行权和双边协定等几大变化。如今,虽然对运输领域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限制依然存在,但各国间的营销安排和联盟安排已大大地提高了运输的灵活性。美国UPS公司通过所有权、共同营销和共同作业协定等适当方式,目前已具备了为190多个国家服务的能力。关于所有权、共同营销和共同作业协定的安排有助于提高国际装运交付效率,促进贸易,还可以提高一站式物流服务的可能性。政府间的安排与合作将会促进并改善运输服务,同时降低运输费率,最终将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开展,进而增加物流作业量。

二、国际物流壁垒

虽然经济全球化和物流作业全球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但也有一些重大壁垒仍在继续影响着国际物流的发展。其中的三大壁垒是:市场和竞争、金融壁垒以及配送渠道壁垒。全球化物流管理必须要对克服这些壁垒的实际成本与国际贸易的潜在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权衡,以期通过成功的国际运作获得最大化的实际利益。现将各壁垒分述如下:

(1)市场和竞争。从认识和实践两方面来说,市场和竞争方面的壁垒包括市场进入限制、信息可得性、定价和关税等。

市场进入限制往往是通过立法或司法实践对进口商品制造壁垒来限制其进入国内市场。例如欧洲实施的当地实际到位制度,该项制度要求以市场为基础的制造工厂和配送设施在还没有进入市场前就须安置完毕;在立法上阻止进入的例子如日本实施当地零售商“投票”制度,以表示是否愿意接收新的零售商,特别是外国零售商进入其市场。

信息的缺乏是全球物流的又一壁垒。除有关市场规模、人口和竞争状况等的信息相当有限外,用于明确进口业务和有关单证方面的信息往往也难以得到协调,这方面的要求通常会因不同的政府甚至特定的情况而异。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要求有关单证在货物装运前必须备齐和处理完毕。在许多情况下,如果单证有瑕疵,货物装运就会延迟或被扣押。显然,正确的单证流程对所有的装运来说都很重要,而对国际运输来说更是重要。

定价是一种与营销有关的壁垒。汇率对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影响很大,经营德国汽车零件的美国配送商所遭遇的境况就能说明汇率是如何影响物流需求的。美国配送商的通常做法是尽可能晚地订购补充零件,以减少风险和投资。然而,当欧元对美元的比价在上升时,采取低成本战略的厂商就会反过来储备零件,以充分利用有利的汇率。

(2)金融壁垒。全球物流中的金融壁垒产生于预测和机构的基础结构。在任何情况下进行预测都十分不易,在全球环境下预测尤其困难。国内预测面临的挑战是要在顾客趋势、竞争行为和季节性波动的基础上进行单位销售量和销售金额的预测;而在全球环境下,这些预测还必须结合汇率、顾客行为以及复杂的政府政策等。机构的基础结构壁垒产生于在如何协调中间人作业方面的差异,其中包括银行、保险公司、法律顾问和运输承运人等。金融上的不确定因素加上机构上的不确定因素,使得厂商难以规划其产品需求和金融需求,其结果便是,厂商不得不增加存货、增加运输的前置时间,以及增加全球物流作业的金融资源。

(3)配送渠道壁垒。国际物流还要面对诸如基础结构标准化和贸易协定等方面差异而形成的国际物流壁垒。基础结构标准化方面的差异是指运输和材料搬运设备、仓库设施和港口设施以及通信系统的差异。尽管近年来提高了集装箱标准化程度,但在全球运输设备中,如运输工具的尺度、能力、重量和轨道规格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当其未被标准化时,国际物流的费用和时间势必会增加。

贸易限制壁垒也能影响到国际渠道或配送决策。在国际贸易中,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进口量,于是,进口商通常会使用在保税仓库里建立存货的方法,来保证第二年年初放行装运到当地的货物供应。这种策略减少了关税费用,但却增加了物流活动的复杂性及其成本。

2011年中国物流业占服务产业的比重达15.7%,随着物流规模的不断扩大,物流业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最新的报告显示,中国经营规模超过10亿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已有近百家,这也标志着中国物流向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迈进。然于此同时,另一组数字又揭示着中国物流业得另一番景象。

去年我国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而欧美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则为8%—10%,在国际物流效率排名中,中国位居第27名。依中国当前经济的现状而言,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费用过高、效率过低等问题亟待切实有力的政策出台解决。

一、中国行政管理体系所致;首当其冲的要归因于公路收费,目前世界各国收费公路总长约14万公里,而有10万公里在中国。公路的增加为中国的交通运输提供便捷,但长期为人诟病的是收费公路过多、站点过密、额度过高、期限过长。2012年元旦以来,全国各省市大范围内取消一级、二级公路收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物流负担,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可忽略的现象是些许取消收费的公路改头换面,继续收费,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甚至充耳不闻,这些乱象行为把政策变成了一纸空文,无疑大大削减了改革的意义。

二、中国整个流通体系缺乏互通互联,货物运输体系分散;中国物流发展最为迅速的往往是沿海城市,内陆地区发展滞后。由沿海向内陆推进是我国的发展模式,而欧美则是相反。沿海经济发展程度高,地理优势显而易见,但毋庸置疑的是与内陆联动的力度还不足,且内陆自身物流发展中也有许多瓶颈尚待解决。货物运输过程中,体系分散,从生产者到消费者配送的考虑过于单一,供应商到原材料生产者、制造者再到运输者联系薄弱,且运输过程中往往存在运量零星、批数较多、到站分散、品种繁多、性质复杂等大小问题。

三、中国流通网络体系建设滞后;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如果我们实行信息化覆盖下的现代流通体系的话,在流通领域我们还有一半左右的费用可以降下来”。科技助推服务业尤其是物流业发展的作用可见一斑。目前我国仅有少数大规模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达到信息化程度的第二层,大多数的物流企业业务展开均停在手工操作的阶段。信息化的普及和完善,将是我国物流业未来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两会”期间,关于物流发展的呼声不绝于耳,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税收政策”列为重点。随着政策的每次出台和物流业的每次努力,中国物流行业将会不断进步并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

第三篇:国际业务经理岗位职责(物流业)

1.相关物流市场的调研、分析。

2.协助主管确定营业目标及营业方向。

3.客户的具体开发工作。

4.客户关系、管理维护和服务跟进。

第四篇:国际物流

物流,是一个很笼统的概括性名词,它涵盖的领域的篇幅较大。物流的整个环节甚至是覆盖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的相互交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着物流的整体流程。国际物流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物流。也就是说物流由单一的国内局域的货物流通发展向国际范围的区域性的物品的运输。国际物流的高度发展已越来越趋向于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国际物流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并不是单一的。从小件少批量的快递航空行业至数量庞大的集装箱海运,乃至于大型企业自身所配置的物流部门提供的物流系统,都表明着物流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国际物流的高度发展除了市场的需求量所带来的拉动,国际物流的自身硬件配置设施也是很重要的。国际物流的信息化、全球化提醒着我们高效率、好服务是物流行业的一个标杆。随着信息的传输的系统化,对货物运输的效率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单一人工服务已经是不行的了,对机械设备的要求也提高了,繁复的机械系统,加已适当的人工配合,资源的互补促进着整个行业的飞速前进。运输、包装、装卸、仓储都是物流的一部分,在整个物流中也是极具代表性的,很多时候由这些组成的一整条的供应链系统对物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很多企业所需要的一套程序,如此多的程序组成了其研发、生产、销售的环节。其中以沃尔玛、家乐福、麦当劳这种连锁型的企业需求尤为的突出。

第五篇:国际物流报关

海关对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得一般要求:

进出境货物的收、发货人或其代理商向海关申报时,必须填写冰箱好官递交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且在填写报关单的时候,应依法向海关申报,并对申报的内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 报关员 保管员必须按照《报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报

关规定》及《填制规范》有关规定和要求向海关如实申报。

(2) 报关单填只是首先要填报准确、齐全、完整、清楚。字迹清楚、端正,不得

用铅笔或红色复写纸填写,若有更正,应在更改处加盖校对章。

(3) 保关内容要真实。单证相符,填保单各栏目内容要与随附的单据相符;单、

货相符,尤其是货物的品格、规格、数量、价格等栏目的内容必须真实,不

能虚报、假报、出错。

(4) 异同货物要分填报关单。不同批文或合同的货物、同一批货物中的不同货运

方式的货物、不同备案号的货物、不同提运单的货物、不同征免性质的货物

或相同运输方式但不同航次的货物。

(5) 已报申请的若有更改,由申报人向海关申请。

海关对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得具体要求:

(1) 由海关打印预录入编号;

(2) 海关编号应标志在报关单的每一联上。18位,前4位是海关代码,5—8位是申

请公历年份,9位是进出口标志(1进口,0出口),10—18位是报关单的顺序

编号。

(3) 进出口口岸填制代码必须详细、清楚。

(4) 一份报关单只填一个备案号,减免税货物须填登记及减免税证明编号,保税货

物要填相应的代码,等有备案的货物要填相应的报关单。

(5) 填报进出口日期顺序为年(4位)、月、日。

(6) 不管以电子数据方式填报还是纸质保单方式申报的均以报关单的记录日期为

准。除非特殊情况,进口货物的日期不能早于进口日期,出口货物的日期不能

晚于出口日期。

(7) “经营单位”栏应填报其中文名及编码或委托方的中文名及编码。

(8) 运输方式简称及代码。非保税区0;监管仓库1;江海运输2;铁路运输3;汽

车运输4;航空运输5;邮件运输6;保税区7;仓库8;其他9;物流中心w;

出口加工x /z。

(9) 对于运输工具名称的填报,一份报关单只允许填报一个运输工具名称;直接办

理的报关单应填该船舶、车辆、航班的编号,“清单放行,集中报关”的货物填

报“集中报关”,专管办理的报关单应填中转填报“@”+转关申报预录入号。

(10) 提运单号填报要求:汽车运输免于填报;江海运输填报进出口提运单号;铁路

运输填报运单号;航海运输填报运单号+-+分运单号;邮政运输填报邮运包裹号。

(11) 备有海关注册编号或加工生产企业编号的收、发单位,再收、发货单位栏目中

必须填该单位编号或中文名称。

(12) 对于贸易方式的填报应根据《贸易方式代码表》填相应的简称或代码。

上一篇:共青团作用范文下一篇:感受到乐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