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试运营方案

2023-03-16

方案在我们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一份科学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污水处理厂试运营方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污水处理厂试运营方案

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施工方案

灵宝市金源晨光有色矿冶硫铁矿分公司

采选废水深度处理回用

废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总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单位:河南省大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5年4月10日

废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总方案

一、 宗旨

本手册是针对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工作编写的,可供安装、调试及营运工作人员使用,亦可作为建设方、施工方施工验收之参考。

二、 试运转内容:

主要内容:

调试条件、调试准备、试水方式、单机调试、分段调试、全线连调、检测分析、改进缺陷、补充完善、正式试运行、自行检验、正式提交检验、竣工验收。

三、 细则

1、调试条件

(1) 、土建构筑物全部施工完成; (2) 、设备安装完成; (3) 、电气安装完成; (4) 、管道安装完成;

(5) 、相关配套项目,含人员、仪器,污水及进排管线,安全措施均已完善。

2、调试准备

组成调试运行专门小组,含土建、设备、电气、管线、施工人员以及设计与建设方代表共同参与; (1) 、拟定调试及试运行计划安排;

(2) 、进行相应的物质准备,如水(含污水、自来水),气(压缩空气、蒸汽),电,药剂的购置、准备;

(3) 、准备必要的排水及抽水设备;赌塞管道的沙袋等; (4) 、必须的检测设备、装置(PH计、试纸、COD检测仪); (5) 、建立调试记录、检测档案。

3、试水(充水)方式

(1)、按设计工艺顺序向各单元进行充水试验;中小型工程可完全使用洁净水或轻度污染水(积水、雨水);大型工程考虑到水资源节约,可用50%净水或轻污染水或生活污水,一半工业污水(一般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建构筑物未进行充水试验的,充水按照设计要求一般分三次完成,即1/

3、1/

3、1/3充水,每充水1/3后,暂停3-8小时,检查液面变动及建构筑物池体的渗漏和耐压情况。特别注意:设计不受力的双侧均水位隔墙,充水应在二侧同时冲水。

已进行充水试验的建构筑物可一次充水至满负荷。

(1)、充水试验的另一个作用是按设计水位高程要求,检查水路是否畅通,保证正常运行后满水量自流和安全超越功能,防止出现冒水和跑水现象。

4、单机调试

(1) 、工艺设计的单独工作运行的设备、装置或非标均称为单机。应在充水后,进行单机调试。 (2) 、单机调试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a、按工艺资料要求,了解单机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和管线连接。

b、认真消化、阅读单机使用说明书,检查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机座是否固定牢。

c、凡有运转要求的设备,要用手启动或者盘动,或者用小型机械协助盘动。无异常时方可点动。

d、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润滑脂)加至油标指示位置。 e、了解单机启动方式,如离心式水泵则可带压启动;定容积水泵则应接通安全回路管,开路启动,逐步投入运行;离心式或罗茨风机则应在不带压的条件下进行启动、停机。 f、点动启动后,应检查电机设备转向,在确认转向正确后方可二次启动。

g、点动无误后,作3-5min试运转,运转正常后,再作1-2h的连续运转,此时要检查设备温升,一般设备工作温度不宜高于50-60℃,除说明书有特殊规定者,温升异常时,应检查工作电流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规定范围的应停止运行,找出原因,消除后方可继续运行。单机连续运行不少于2h。

(3) 单车运行试验后,应填写运行试车单,签字备查。 不同工艺单元应有不同的试车方法,应按照设计的详细补充规程执行。

6、分段调试

(1) 、分段调试和单元调试基本一致,主要是按照水处理工艺过程分类进行调试的一种方式。

(2) 、一般分段调试主要是按厌氧和好氧两段进行的,可分别参照厌氧、好氧调试运行指导手册进行。

(1) 、启动时间:应特别说明,菌种、水温及水质条件,是影响启动周期长短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讲,低于20℃的条件下,接种和启动均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冬季运行时更是如此。因此,建议冬季运行时污泥分两次投加,以每天6000m3为例,建议第一期,在水解和好氧池中各投加12t活性污泥(注意应采取措施防止无机物污泥进入),投加后按正常水位条件,连续闷曝(曝气期间不进水)3-7d后,检查处理效果,在确定微生物生化条件正常时,方可小水量连续进水20-30d,待生化效果明显或气温明显回升时,再次向两池分别投加10-20t活性污泥,生化工艺才能正常启动。

(2) 菌种来源,厌氧污泥主要来源于已有的厌氧工程,如汉斯啤酒厌氧发酵工程、农村沼气池、鱼塘、泥塘、护城河清淤污泥;好氧污泥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拉取当日脱水的活性污泥作为好氧菌种。

8、培养

(1) 条件:一般来讲,微生物生长条件不能发生骤然的突出变化,常规讲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驯化过程应当与原生长条件尽量一致,当做不到时,一般用常规生活污水作为培养水源,果汁废水因浓度较高不能作为直接培养水,需要加以稀释,一般控制COD负荷不高于1000-1500mg/L为宜,这样需要按1:1(生活污水:果汁废水)或2:1配制作为原始驯化水,驯化时温度不低于20℃,驯化采取连续闷曝3-7d,并在显微镜下检查微生物生长状况,或者依据长期实践经验,按照不同的工艺方法(活性污泥、生物膜等),观察微生物生长状况,也可用检查进出水COD大小来判断生化作用的效果。

(2) 驯化方式:驯化条件具备后,连续运行已见到效果的情况下,采用递增污水进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条件,递增幅度的大小按厌氧、好氧工艺及现场条件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好氧正常启动可在10-20d内完成,递增比例为5-10%;而厌氧进水递增比例则要小的很多,一般应控制挥发酸(VFA)浓度不大于1000mg/L,且厌氧池中PH值应保持在6.5-7.5范围内,不要产生太大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水量才可慢慢递增。一般来讲,厌氧从启动到转入正常运行(满负荷量进水)需要3-6个月才能完成。

(3) 厌氧、好氧、水解等生化工艺是个复杂的过程,每个工程都会有自己的特点,需要根据现场条件加以调整。

9、全线调试

(1) 当上述工艺单元调试完成后,污水处理工艺全线贯通,污水处理系统处于正常条件下,即可进行全线连调。 (2) 按工艺单元顺序,从第一单元开始检测每个单元的PH值(用试纸)、SS(经验目测)、COD(仪器检测),确定全线运行的问题所在。

(3) 对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工艺的单元,全面进行检测调试,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4) 各单元均正常后,全线连调结束。

10、抓住重点检测分析

(1) 全线连调中,按检测结果即可确定调试重点,一般来讲,重点都是生化单元。 (2) 生化单元调试的主要问题

a、要认真检查核对该单元进出水口的位置、布水、收水方式是否符合工艺设计要求。

b、正式通水前,先进行通气检测,即通气前先将风机启动后,开启风量的1/4-1/3送至生化池的曝气管道中,检查管道所有节点的焊接安装质量,不能有漏气现象发生,不易检查时,应涂抹肥皂水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修复至要求。 c、检查管道所有固定处及固定方式,必须牢固可靠,防止产生通水后管道产生松动现象。

d、检查曝气管、曝气头的安装质量,不仅要求牢固可靠,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高低误差不大于±1㎜,检查无误后方可通水。

e、首次通水深度为淹没曝气头、曝气管深度0.5m左右,开动风机进行曝气,检查各曝气头曝气管是否均衡曝气。否则,应排水进行重新安装,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f、继续充水,直到达到正常工作状态,再次启动曝气应能正常工作,气量大、气泡细、翻滚均匀为最佳状态。

g、对不同生化方式要严格控制溶解氧(DO)量。厌氧工艺不允许有DO进入;水解工艺,可在10—12h,用弱空气搅拌3--5min;缺氧工艺DO应控制在小于0.5mg/L范围内;氧化工艺则应保证DO不小于2--4mg/L。超过上述规定将可能破环系统正常运行。

11、改善缺陷、补充完善

(1)连续调试后发生的问题,应慎重研究后,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予以完善,保证达到设计要求。

(2) 一般来讲,改进措施可与正常调试同步进行,直到系统完成验收为止。

12、试运行

(1) 系统调试结束后应及时转入试运行。

(2) 试运行开始,则应要求建设方正式派人参与,并在试运行中对建设方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掌握运行操作。 (3)试运行时间一般为10--15天。试运行结束后,则应与建设方进行系统交接,即试运行前期污水站全部设施、设备、装置的保管及运行责任由工程施工承包方自行承担;试运行期,则由施工方、建设方共同承担,以施工方为主;试运行交接后则以建设方为主,施工方协助;竣工验收后则全权由建设方负责。

13、 自验检测

(1) 由施工方制定自验检测方案,并做好相应记录。 (2) 连续三天,按规定取水样(每2h一次,24h为一个混合样),分别在进出水口连续抽取,每天进行检测(主要为COD、 PH、 SS),合格后即认定自检合格。

14、交验检测

(1)由施工方将自检结果向建设方汇报,建设方认同后,由建设方寄出交验书面申请报告,报请当地环保监测主管部门前来检测。

(2)施工方,建设方共同准备条件,配合环保主管部门进行检测。

(3)检测报告完成后,工程技术验收完成。

15、竣工验收

(1)由施工方向建设方提交竣工验收申请,并向建设方提供竣工资料。

(2)由建设方组织,并正式起草竣工验收报告,报请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3)正式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第二篇:污水处理厂试运行:水质与水质监测

进水水质、水量与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城市污水一般由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市政污水和部分雨水等形成。尽管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很大,但进入污水厂的水量与水质总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这种水量和水质的变化,必然导致污水处理系统的水量负荷、无机污染负荷、有 机污染负荷的变化,污泥处理系统泥量负荷和有机质负荷的变化。相应地,污水厂各处理单元应采取措施适应这种变化。保证污水厂的正常运行,例如:进厂污水流量过大时,应在入厂时分流部分污水,或从初沉池后分流部分污水,以避免过大负荷对曝气池的不良影响;曝气池的有机货荷变化时。应及时调整爆气系统的供氧量;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和性能发生变化,应及时调整二沉池污泥回流量;污水原水悬浮物含量或剩余污泥量发生变化时, 应调整污泥消化加热介质的用量和脱水设备的处理量等等。污水进水水量水质,及各处理单元水质水量的监测,是保证污水厂运行正常的基础,是污水厂进行技术经济核算与比较的基础,是污水厂实行岗位责任管理的基础。必须采取自动或人工方法,定时定点对污水的水量水质进行准确的监测。 污水处理厂运行监测项目

(一)感官指标

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厂的运行过程中,操作管理人员通过对处理过程中的现象观测可以直接感觉到进水是否正常,各构筑物运转是否正常,处理效果是合稳定 一个有经验的操作管理者,往往能根据观测做出粗略的判断,从而能较快地调整 一些运转状态。但是正确的判断需要长期的积累经验,因此污水厂管理操作人员要对现象作认真的观测,对各类数据作科学的分析,不断地积累经验,从中找出规律。 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颜色

以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水厂,进水颜色通堂为粪黄色,这种污水比较新鲜 。如果进水呈黑色且臭味特别严重,则污水比较陈腐。可能在管道内存积太久。如 果进水中混有明显可辨的其他颜色如红、绿、黄等。则说明有工业废水进入。对 于一个已建成的污水厂来说,只要它的服务范围与服务对象不发生大的变化。则 进厂的污水颜色一般变化不大。

要按流程逐个观测各构筑物里的污水,活性污泥的颜色也有助于判断构筑物运转状态,活性污泥正常的颜色应为黄褐色,正常气味应为土腥味,运行人员在 现场巡视中应有意识地观察与嗅闻。如果颜色变黑或闻到腐败性气味,则说明供氧不足,或污泥已发生腐败。 (2) 气味

污水厂的进水除了正常的粪臭外,有时在集水井咐近有臭鸡蛋味。这是管逍 内因污水腐化而产生的少量硫化氢气体所致。活性污泥混合液也有一定的气味,当操作工人在曝气池旁嗅到一股霉香味或土腥味时,则就能断定曝气池运转良好,处理效果达到标准。 (3)泡沫与气泡

曝气池内往往出现少量的泡沫,类似肥皂泡,较轻,一吹即散。一般这时曝气池供气充足,溶解氧足够,污水处理效果好。这是因为生活污水中含有少量油脂。经分解而产生气泡。但是,如果曝气池内有大量白色泡沫翻滚,且有粘性不易自然破碎,常常飘到池子走道上,这种情况则表示曝气池内活性污泥异常。

对爆气池表面应经常观察气泡的均匀性及气泡尺寸的变化。如果局部气泡 变少,则说明曝气不均匀,如果气泡变大或结群,则说明扩散器堵塞。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更多污水处理技术文章参考易净水网http:/// 在二沉池池面上一般不应有气泡产生。但有时因污泥在二沉池泥斗中停留过 久、产生厌氧分解而析出气体,污泥颗粒随之而上升。这种污泥颗粒呈黑色。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活性污泥在二沉池泥斗中反硝化而析出氮气,透明的氮气泡也带着污泥小颗粒上升到水面,这种污泥颗粒呈灰黄色,池面上积得多了像一层浮渣。 (4)水温

水温对曝气池工作有很大的关系。一个污水厂的水温是随季节逐渐缓慢变 化的,一天内儿乎无其变化。如果发现一天内变化很大, 则要进行检查是否有工业冷却水进入。 曝气池在水温8℃以下运行时。处理效率有所下降,BOD5去除率常低于80%。 (5)水流状态

在曝气池内有个别流水段翻动缓慢 ,则要检查曝气器有否堵塞。如果爆气池入流污水和回流污泥以明渠方式流入曝气池,则要观察交汇处的水流状态,观察污水回流是否被顶托 。 在表面曝气池中如果近池壁处水流翻动不剧烈,近叶轮处溅花高度及范围很小,则说明叶轮浸没深度不够,应予以调整。如果在沉砂池或沉淀池周角处有成团污泥或浮渣上浮时。应检查排泥或渣是否及时,通畅,排泥量是否合适。 (6)出水观测

正常污水厂处理后出水透明度很高,悬浮颗粒很少,颜色略带黄色,无气味。在夏季,二沉池内往往有大量的水蚤, 此时水质甚好。有经验的操作管理者,往往能用肉眼粗略地判断出水的BOD5的数值,如果出水透明度突然变差,出水中又有较多的悬浮固体时,则应马上检查排泥是否及时,排泥管是否被堵塞或者是否由于高峰流量对二沉池的冲击太大。 (7)排泥观测

首先要观测二沉池污泥出流井中的活性污泥是否连续不断地流出,且有一定的浓度。如果在排泥时发现有污水流出,则要从闸阀的开启程度和排泥时间的控制来调节。对污泥浓缩池要经常观测撇水中是否有大量污泥带出。 (8)各类流量的观测

充分利用计量设备或水位与流量的关系,牢牢掌握观测时段中的进水量、回流量、排泥量、空气压力的大小与变化。 (9)泵、风机等设备的听,嗅、看、摸的直观观测。

(二)理化分析指标

理化分析指标多少及分析频率取决于处理厂规模大小及化验人员和仪器设 备的配备情况。在分析之前首先要采到合格的水样,然后对检测的项目进行分析化验,从而得出准确的结果。 1.水样的采集和处理

(1)水样采集的目的和应注意的事项

城市污水处理厂水样采集的目的是用来分析出水达标状况和对各个工艺环节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水样采集是通过采集很少的一部分来反映被采集体的整体 全貌,因此科学认真的采样是采出有代表性样品的关键。

采集水样时,首先应按规定的计划、地点、时间和专用的水样瓶采样。采样瓶在正式采样前要用被采样水冲洗三遍。采管道出水应放在放流一定时间后采集 以保证采集的水具有正常情况的代表性。采池、塘、河水样应在不问深度,宽度取样。对有大块漂浮物等特殊情况应以有代表性为原则决定取舍和取舍的方式。对易变化的水样,采集后应尽快分析或采取恒温保存,加药固化等措施将水样暂时存放好令并及时进行分析采集的水样要作好记录,样瓶上要有明确标记。 (2)瞬时样和混合样

瞬时样只能代表采样时间和采样地点的被采样地点的被采水的组成。只有 当被采水的组成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或在各方向相当长的距离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瞬时样才具有代表性。当被采水的组成随时间变化时,应在适宜的间隔内采集瞬时样分别分析;当被采水的组成随空间变化而不随时间变化时,应在各个适当的地点同时采集瞬时样。当分析成分与水样储存中很易发生变化时,应采集瞬时样,并立即分析其成分,如剩余氯、可溶性硫化物、溶解性气体、温度,pH 值等。用于保证污水处理厂控制工艺过程目的,通常采用瞬时样。

混合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对在同一采样点上于不同时间采集的瞬时样加以混合,故也称时间混合祥。时间混合样对分析平均浓度最为有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水的出水水质分析,最宜采用混合样。由于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来水 与出水随时间变化,为了取得更有代表性的水样,还可以根据水量变化相应比例 体积的瞬时样,并最终加以混合,分析平均浓度。 (3)水样的采集频率与自动采样

水样的采集频率从理论上讲是越高越好,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从而分析结果 也越可靠,但水样的采集时间和分析时间限制了采集的时间间隔。对城市污水处 理厂的水样采集还要考虑实际的可能和实用意义。有的水样每周一次,有的每日 一次,甚至几个小时一次,要视具体项目和情况而定。

自功采样器可较好地进行混合样的采集。而且大部分带有冷藏功能,可保存采集水祥的水质稳定,但使用自动采样器时要注意取样管是后插上的,因此应使用无污染采样管,最好用PVC塑料管。由于是自动采样,人们往往忽视了对自动采样器的维护保养和监护。自动采样器采样后,要及时将水样取出。使用自动取样器还应注点定时清洗取样瓶、取样管。对冬季室外安装的自动取样器还要注意防冻。更多污水处理技术文章参考易净水网http:/// 2 .常用的监测项目 (1)反映效果的项目 进出水总的和溶解性的BOD、COD,进出水总的和挥发性的SS,进出水的有毒物质(对应工业废水所占比例很大时)。 (2)反映污泥情况的项目

污泥沉降比( SV % )、MLSS、MLVSS, SVL、微生物相观察等。 (3)反映污泥营养和环境条件的项目

氮、磷、pH 、溶解氧,水温等。 3. 项目监测与化验 (1) COD

所测COD 包括进水COD和出水COD值。一般应做混合样,用于特别的工艺控制时,也可做瞬时样。每天至少一次。

COD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水中还原性物原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COD 的测定一般用重铬酸钾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强酸性溶液中,一定量的重铭酸钾氧化水样中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铭酸钾以 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回滴。根据用量算出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秏氧的量。

酸性重铭酸钾氧化性很强,可氧化大部分有机物,加入硫酸银作催化剂时、直链脂肪族化合物可完全被氧化。而芳香族有机物却不易被氧化,吡啶不被氧化。挥发性直链脂肪族化合物、苯等有机物存在于蒸气相,不能被氯化剂液体接触,氧化不明显。氯离子能被重铬酸盐氯化,并且能与硫酸银作用产生沉淀,影响测定结果,故在回流前向水样中加入硫酸汞,使之成为结合物以消除干扰。 (2) BOD5 BOD5的监测包括进水BOD5和出水BOD5。一般应做混合样,用于特别的工艺控制时,也可作瞬时样。每天至少一次。BOD5测定需要5d时间。因此,一般 只能用于工艺效果评价和长周期的工艺调控。对于特定的处理厂,可以建立BOD5和COD的相关关系用COD粗估BOD5值,因COD值一般在3h内即可得到结果。

城市污水的BOD5测定方法如下:

①选择一组不同的稀释比,对水样稀释,分别测出稀释后水祥的溶解氧浓度;

②将稀释后的水样注入培养瓶,加盖和加上水封后置于恒温箱内(保持20℃)。要保证空气中的氧不进人水样;

③水样在恒温箱内保持5d后取出,再分别测定剩余的溶解氧; ④计算5日生化需氧量。对不含有毒物水样,有合适的稀释比的培养样品,其计算所得的BOD5值应一致。稀释比的选定是相当重要的,稀释比太低,会出现测不出结果的清况。

测定工业废水的BOD5常是投加经过驯化的微生物。这是因为如果工业废水 中含有有毒物质时,会对微生物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对有机物的分解。 (3) SS

进水和出水应测总悬浮固体TSS。曝气池混合液应分别测总悬浮固体MLSS 和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回流污泥应分别测总悬浮固体RSS和挥发性悬浮固体 R VSS。以上项目一般可做瞬时样,且每天一次。

测定SS时,一般可采集一定体积的废水。用过滤法截留悬浮固体,以过滤介质截留悬浮固体前后的质量差作为悬浮固体的量,折成每升水样的含悬浮固体量 (mg/L)。

在处理废水时,常用简单的沉淀方法从废水中去除悬浮固体由于悬浮固体 本身的沉淀性能及工程实际条件的限制,在实验室及处理设施中,简单的沉淀决不能去除全部悬浮固体。而只有颗粒大的部分下沉,这部分沉下的固体叫做可沉固体。废水的可沉固体可以用沉淀锥测定。水样许沉淀锥的沉淀时间,常采用废水流经沉淀池的时间,一般是1~2h,废水在沉淀锥中的沉淀条件下沉淀下来的可沉固体的星基本上等于每升废水在沉淀池中形成的污泥量。

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浓度又称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的是混合液中的活 性污泥的浓度,即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浓度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的浓度,能够比较准确地表示活性污泥活性部分的数量。 (4)SV与SVI

混合液的SV和SV l是经常性测定的项目,可随时测定, 用于工艺调控。

污泥沉降比(SV%)又称30min沉淀率,是混合液在量简内静置30rnin 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以%表示。污泥沉降比能够反映反应器—曝气池正常运行时的污泥量, 可用于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量,还能够通过它及早发现污泥膨胀异常现象的发生。

污泥体积指数(SVI)是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

SVI 值能够反映出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一般以介于70~100之间为宜。SVI值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含量高,缺乏活性;过高,说明污泥沉降性能不好,而且还有产生膨胀现象的可能。 (5)生物相

对生物相的监测应包括观察混合液和回流污泥的生物相,每天应观察记录。活性污泥中的散生物。主要有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三种,此外还有真菌病毒等。微生物中的细菌是分解有讥物的主角。其次,原生动物也有一定的作用。活生污 泥微生物中的细菌主要以菌胶团和丝状菌形态存在,游离细菌很少。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种类较多,经常出现的原生动物主要是钟虫类,还有楯 纤虫、吸管虫、漫游虫、变形虫等。还有一些后生动物,如轮虫和线虫。可以说,活性污泥是一个广阔的微生物世界。对管理者来说,应靠显微镜观察方法,会识别微生物,并了解它们对污水处理过程的指示作用。下面是几种生物相对活性污泥状况的指示:更多污水处理技术文章参考易净水网http:/// ①钟不活跃或呆滞,往往表明曝气池供氧不足。如果出现钟虫等原生动物死,则 说明曝气池内有毒物进人,如有毒工业废水流入等。 ②当发现没有钟虫,却有着大量的游动纤毛虫如各种数量较多的单履虫、漫游虫、 豆形虫、 波豆虫等。而细菌则以游离细茵为主。此时表明水中有机物质还很 多。处理效果很低。如果原来水质良好,突然出现固定纤毛虫减少,游动纤毛虫增加的现象,预示水质要变差。相反,原来水质极差,逐渐出现游动纤毛虫,水质将向好的方向发展。直至变为固定纤毛虫为主,则水质变得良好。

③镜检中发现积硫较多的丝硫细菌、 游动细菌时,往往是曝气时间不足、空气量不够,流量过大,或水温较低,处理效果差。 ④在大量钟虫存在的情况下楯纤虫数量多而且越来越活跃,这对曝气池工作并 不有利。要注意,可能污泥会变得松散,如果钟虫递减,楯纤虫量递增,则潜伏着膨胀的可能。

⑤镜检中各类原生动物极少,球衣细菌或丝硫细菌很多时,污泥已发生膨胀。

⑥当发现等枝虫成堆出现,并不活跃,肉眼能见污泥中有小白点,同时发现贝氏硫菌和丝硫细菌积硫点十分明显,则表明爆气池溶解氧很低,一般仅0.5mg/L左右。

⑦如果发现单个钟虫活跃,其体内的食物泡都能清晰地观察到时,说明污水处理 程度高,溶解氧充足。

⑧二沉池的出水中有许多水蚤,其体内血红素低,说明溶解氧高,水蚤的颜色很 红时。则说明出水几乎无溶解氧。

出于每个污水厂的进厂水质,处理工艺有差异,因此活性污泥的生物相也会 有不同,有条件的厂应经常进行镜检,长期积累经验, 找出生物相的基本组成及与水质的关系,从面通过生物相观察指导实践。 (6)泥位 应定期测定二沉池的泥位,小型处理厂可用顶部带有控制阀的取样测定,大型处理厂应设在线泥位计。 (7) DO

主要测曝气池泪合液的溶解氧DO的值。对于推流爆气池,应取各点的平均 值,如入口、出口和中间三点的平均值。如有可能,还应测不同深度下的DO值。DO测定—般只能做瞬时样,每次测定间歇越短越好,小型处理厂每班至少测1 次,大型处理厂一般应设在线仪表进行连续测定。另外,每天还应测二沉池出水的DO值。

测定水中溶解氧常采用碘量法及其修正法和膜电极法。清洁水可直接采用碘量法测定。水样有色或含有氧化性及还原性物质、藻类、悬浮物等会干扰测定。氧化性物质可使碘化物游离出碘,产生正干扰;某些还原性物质可把碘还原成碘化物,产生负干扰;有机物可能被部分氧化,产生负干扰。所以大部分受污染的 地面水和工业废水,必须采用修正的碘量法或膜电极法测定。膜电极法是根据分子氧透过薄膜的扩散速率来测定水中溶解氧。方法简便,快速、干扰少,可用于现场测定。 (8 ) pH值

测定进水出水的pH值。每天至少一次,一般只做瞬时样。pH值表示污水的酸碱程度。可以用滴定法测出pH值的大小,也可用pH计测定。 (9 )营养元素 入流污水中应定期测定 NH3-N,和TKN; 以及TP, 核算营养是否平衡。即 BOD5 :TK N:TP是否为100 : 5 : 1应定期测定出水的NH3-N , TKN 和NO3-N, 观察是否存在硝化。一般每天测定1次,取混合样。

第三篇:浅论污水处理厂设备的调试与试运行策略

摘要:污水处理厂的稳定、持续运行离开不设备的质量保障,设备的好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污水处理厂要不断重视设备的质量问题,重视设备的调适与试运行作用。文中详细介绍了污水处理厂设备的调适与试运行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调试;试运行

污水处理厂的设备由电气、机械、自控等单体设备共同构建成了的一个完整的系统,设备的质量对污水处理厂的稳定、长期运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设备的投资在污水处理厂的投资中占45%左右,这也决定了污水处理中不可能忽视设备的质量问题。而根据资料显示,污水处理厂运行中出现不稳定状况的主要因素是设备故障,由设备质量引起的问题占非正常运行的50%。因此,对污水处理厂设备进行安装调试与试运行势在必行,这是保障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的非常关键的环节。

一、污水处理厂设备调适的重要性

污水处理厂的设备,主要包括有潜水搅拌器、格栅机、刮吸泥机、潜水泵、鼓风机、污泥浓缩脱水机等等,在进行安装之前严格按照机械设备的施工规范操作,进行严格、仔细的质量检查。确认设备质量符合标准后进行清洗,同时将污水处理厂的工艺管线、传送装置、轨道安装规范完善,组装设备形成功能系统,按照操作规范标准进行空载试验,试运行单机设备并不断进行调试,逐步将设备动态参数调整在标准范围之内,单机空载试验完毕后,对设备进行联动试验,对整个设备的系统功能进行试验,从而保证设备之间运行更加协调,不断满足设计规定的技术等其他要求。

污水处理厂进行设备调适,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深入检查设备可能存在的一些缺陷与隐患,对设备做投入实际生产前做最后调整,保证设备在具体运行过程中更加稳定,促使设备的运行状况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进行设备调试的基本步骤,首先是空载试验,然后再负载试验,保证设备运行稳定;先进行单机试验,再进行联动试验,保证系统运行协调。污水处理厂设备的单机试验,主要分为空载试验与负载试验。空载试验主要是指,对设备进行无负荷的运行,以此检查设备安装精度的保持性以及设备运行的稳固性、可靠性,检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操纵、控制是否正常。负载试验,主要是为了检查设备在承受一定负荷的状态下的工作状况,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是否受到一定影响。设备的调试不仅要符合调试操作说明,同时还应注意设备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声音是否均匀、平稳,是否有杂音,对摩擦部门的温度、冷却水问、油温等进行详细测量。

二、污水处理厂设备调适运行的策略

(一)试验准备

污水处理设备的试验准备由安装单位负责,制定完善的试验计划、方案,同时做好应急备用预案,制作调试记录表格做好基本情况登记。试验计划方案经过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才能够予以实施。

第一,对设备进行试验调试,必须将各类必需工作准备完善,将有关设备操作及维护手伟哥 http://

册准备好,以及设备专用工具、材料准备充足。

第二,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清洗、检查,查看管道内急构筑物内是否有杂物、污垢等,并根据设备维护操作说明对设备进行润滑,保证设备运行无阻碍。

第三,检查设备试运行所需的其他方面的准备状态,如查看设备的供电电压,电机转动方向,设备阀门的开启、关闭状态,设备的控制回路等是否正常、准确。

(二)空载试验

在各方面准备工作完善后,且建设单位、厂商代表、监理工程师一致同意的情况开始着手进行 试验。对单机设备进行基本的开启、停止运行,查看是否能够符合生产商所说的设备空载的要求,并及时进行记录。机械设备在具体运行过程中,认真查看、记录设备的工作电流、电压、噪声、振动、温度、润滑冷却系统、转速等。

(三)负载试验

确定单体设备空载试验满足质量要求后,在各方代表的共同认可下进行负载单机试验。

第一,用清洁水将池体装满,保证池体水位符合设备调适的需要,并且将设备的润滑冷却系统开启,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详细、准确、全面的观察。

第二,确定润滑冷却系统正常工作后,逐步对设备进行负载试验,并详细观察、记录运行状态下设备的状况,如仪表的工作状况、工作电流状态,液体是否存在泄漏,控制回路稳定状况等方面。

第三,各设备负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保证设备正常、连续运转,即可以初步认定设备质量稳定,能都达到生产商关于设备调试的基本要求。

最后,单机设备负载试验完成后,将电源及其他动力源断开,消除设备的压力与负荷,再次检查设备是否存在异常情况,设备紧固件是否存在脱落,并将现场清理干净,同时将观察记录整理完善,填写详细的设备调试报告。

三、结语

通过对设备的一系列调适与试运行,不断保障机械设备的运行稳定、持续、健康。由此可见,设备的质量问题,是污水处理厂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污水处理厂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做出有效调整,以保证设备不断满足、符合具体的生产需求。

伟哥 http://

第四篇: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指导手册

一、 宗旨

本手册是针对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工作编写的,可供安装、调试及营运工作人员使用,亦可作为建设方、施工方施工验收之参考。

二、 纲目

手册含以下主要内容:

调试条件、调试准备、试水方式、单机调试、单元调试、分段调试、接种菌种、驯化培养、全线连调、检测分析、改进缺陷、补充完善、正式试运行、自行检验、正式提交检验、竣工验收。

三、 细则

1、调试条件

(1)土建构筑物全部施工完成; (2)设备安装完成; (3)电气安装完成; (4)管道安装完成;

(5)相关配套项目,含人员、仪器,污水及进排管线,安全措施均已完善。

2、调试准备

(1) 组成调试运行专门小组,含土建、设备、电气、管线、施工人员以及设计与建设方代表共同参与;

(2) 拟定调试及试运行计划安排;

(3) 进行相应的物质准备,如水(含污水、自来水),气(压缩空气、蒸汽),电,药剂的购置、准备;

(4) 准备必要的排水及抽水设备;赌塞管道的沙袋等; (5) 必须的检测设备、装置(PH计、试纸、COD检测仪、SS); (6) 建立调试记录、检测档案。

3、试水(充水)方式

(1) 按设计工艺顺序向各单元进行充水试验;中小型工程可完全使用洁净水或轻度污染水(积水、雨水);大型工程考虑到水资源节约,可用50%净水或轻污染水或生活污水,一半工业污水(一般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 建构筑物未进行充水试验的,充水按照设计要求一般分三次完成,即1/

3、1/

3、1/3充水,每充水1/3后,暂停3-8小时,检查液面变动及建构筑物池体的渗漏和耐压情况。特别注意:设计不受力的双侧均水位隔墙,充水应在二侧同时冲水。

已进行充水试验的建构筑物可一次充水至满负荷。

(3) 充水试验的另一个作用是按设计水位高程要求,检查水路是否畅通,保证正常运行后满水量自流和安全超越功能,防止出现冒水和跑水现象。

4、单机调试

(1) 工艺设计的单独工作运行的设备、装置或非标均称为单机。应在充水后,进行单机调试。

(2) 单机调试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a、 按工艺资料要求,了解单机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和管线连接。

b、 认真消化、阅读单机使用说明书,检查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机座是否固定牢。

c、 凡有运转要求的设备,要用手启动或者盘动,或者用小型机械协助盘动。无异常时方可点动。

d、 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润滑脂)加至油标指示位置。

e、 了解单机启动方式,如离心式水泵则可带压启动;定容积水泵则应接通安全回路管,开路启动,逐步投入运行;离心式或罗茨风机则应在不带压的条件下进行启动、停机。 f、 点动启动后,应检查电机设备转向,在确认转向正确后方可二次启动。 g、 点动无误后,作3-5min试运转,运转正常后,再作1-2h的连续运转,此时要检查设备温升,一般设备工作温度不宜高于50-60℃,除说明书有特殊规定者,温升异常时,应检查工作电流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规定范围的应停止运行,找出原因,消除后方可继续运行。单机连续运行不少于2h。 (3) 单车运行试验后,应填写运行试车单,签字备查。

5、单元调试

(1) 单元调试是按水处理设计的每个工艺单元进行的,如格栅单元、调节池单元、水解单元、好氧单元、二沉单元、气浮单元、污泥浓缩单元、污泥脱水单元、污泥回流单元………的不同要求进行的。

(2) 单元调试是在单元内单台设备试车基础上进行的,因为每个单元可能有几台不同的设备和装置组成,单元试车是检查单元内各设备连动运行情况,并应能保证单元正常工作。

(3) 单元试车只能解决设备的协调连动,而不能保证单元达到设计去除率的要求,因为它涉及到工艺条件、菌种等很多因素,需要在试运行中加以解决。

(4) 不同工艺单元应有不同的试车方法,应按照设计的详细补充规程执行。

6、分段调试

(1) 分段调试和单元调试基本一致,主要是按照水处理工艺过程分类进行调试的一种方式。 (2) 一般分段调试主要是按厌氧和好氧两段进行的,可分别参照厌氧、好氧调试运行指导手册进行。

7、接种菌种

(1) 接种菌种是指利用微生物生物消化功能的工艺单元,如主要有水解、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单元,接种是对上述单元而言的。 (2) 依据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应分别接种不同的菌种。

(3) 接种量的大小:厌氧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水量的8-10%,否则,将影响启动速度;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水量的5%。只要按照规范施工,厌氧、好氧菌可在规定范围正常启动。

(4) 启动时间:应特别说明,菌种、水温及水质条件,是影响启动周期长短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讲,低于20℃的条件下,接种和启动均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冬季运行时更是如此。因此,建议冬季运行时污泥分两次投加,以每天6000m3为例,建议第一期,在水解和好氧池中各投加12t活性污泥(注意应采取措施防止无机物污泥进入),投加后按正常水位条件,连续闷曝(曝气期间不进水)3-7d后,检查处理效果,在确定微生物生化条件正常时,方可小水量连续进水20-30d,待生化效果明显或气温明显回升时,再次向两池分别投加10-20t活性污泥,生化工艺才能正常启动。

(5) 菌种来源,厌氧污泥主要来源于已有的厌氧工程,如汉斯啤酒厌氧发酵工程、农村沼气池、鱼塘、泥塘、护城河清淤污泥;好氧污泥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拉取当日脱水的活性污泥作为好氧菌种。

8、驯化培养 (1) 驯化条件:一般来讲,微生物生长条件不能发生骤然的突出变化,常规讲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驯化过程应当与原生长条件尽量一致,当做不到时,一般用常规生活污水作为培养水源,果汁废水因浓度较高不能作为直接培养水,需要加以稀释,一般控制COD负荷不高于1000-1500mg/L为宜,这样需要按1:1(生活污水:果汁废水)或2:1配制作为原始驯化水,驯化时温度不低于20℃,驯化采取连续闷曝3-7d,并在显微镜下检查微生物生长状况,或者依据长期实践经验,按照不同的工艺方法(活性污泥、生物膜等),观察微生物生长状况,也可用检查进出水COD大小来判断生化作用的效果。 (2) 驯化方式:驯化条件具备后,连续运行已见到效果的情况下,采用递增污水进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条件,递增幅度的大小按厌氧、好氧工艺及现场条件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好氧正常启动可在10-20d内完成,递增比例为5-10%;而厌氧进水递增比例则要小的很多,一般应控制挥发酸(VFA)浓度不大于1000mg/L,且厌氧池中PH值应保持在6.5-7.5范围内,不要产生太大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水量才可慢慢递增。一般来讲,厌氧从启动到转入正常运行(满负荷量进水)需要3-6个月才能完成。

(3) 厌氧、好氧、水解等生化工艺是个复杂的过程,每个工程都会有自己的特点,需要根据现场条件加以调整。

9、全线调试

(1) 当上述工艺单元调试完成后,污水处理工艺全线贯通,污水处理系统处于正常条件下,即可进行全线连调。

(2) 按工艺单元顺序,从第一单元开始检测每个单元的PH值(用试纸)、SS(经验目测)、COD(仪器检测),确定全线运行的问题所在。

(3) 对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工艺的单元,全面进行检测调试,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4) 各单元均正常后,全线连调结束。

10、抓住重点检测分析 (1) 全线连调中,按检测结果即可确定调试重点,一般来讲,重点都是生化单元。

(2) 生化单元调试的主要问题

a、 要认真检查核对该单元进出水口的位置、布水、收水方式是否符合工艺设计要求。

b、 正式通水前,先进行通气检测,即通气前先将风机启动后,开启风量的1/4-1/3送至生化池的曝气管道中,检查管道所有节点的焊接安装质量,不能有漏气现象发生,不易检查时,应涂抹肥皂水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修复至要求。

c、 检查管道所有固定处及固定方式,必须牢固可靠,防止产生通水后管道产生松动现象。

d、 检查曝气管、曝气头的安装质量,不仅要求牢固可靠,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高低误差不大于±1㎜,检查无误后方可通水。

e、 首次通水深度为淹没曝气头、曝气管深度0.5m左右,开动风机进行曝气,检查各曝气头曝气管是否均衡曝气。否则,应排水进行重新安装,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f、 继续充水,直到达到正常工作状态,再次启动曝气应能正常工作,气量大、气泡细、翻滚均匀为最佳状态。

g、 对不同生化方式要严格控制溶解氧(DO)量。厌氧工艺不允许有DO进入;水解工艺,可在10—12h,用弱空气搅拌3--5min;缺氧工艺DO应控制在小于0.5mg/L范围内;氧化工艺则应保证DO不小于2--4mg/L。超过上述规定将可能破环系统正常运行。

11、改善缺陷、补充完善

(1)连续调试后发生的问题,应慎重研究后,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予以完善,保证达到设计要求。

(2) 一般来讲,改进措施可与正常调试同步进行,直到系统完成验收为止。

12、试运行

(1) 系统调试结束后应及时转入试运行。

(2) 试运行开始,则应要求建设方正式派人参与,并在试运行中对建设方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掌握运行操作。

(3)试运行时间一般为10--15天。试运行结束后,则应与建设方进行系统交接,即试运行前期污水站全部设施、设备、装置的保管及运行责任由工程施工承包方自行承担;试运行期,则由施工方、建设方共同承担,以施工方为主;试运行交接后则以建设方为主,施工方协助;竣工验收后则全权由建设方负责。

13、 自验检测

(1) 由施工方制定自验检测方案,并做好相应记录。

(2) 连续三天,按规定取水样(每2h一次,24h为一个混合样),分别在进出水口连续抽取,每天进行检测(主要为COD、 PH、 SS),合格后即认定自检合格。

14、交验检测

(1)由施工方将自检结果向建设方汇报,建设方认同后,由建设方寄出交验书面申请报告,报请当地环保监测主管部门前来检测。

(2)施工方,建设方共同准备条件,配合环保主管部门进行检测。 (3)检测报告完成后,工程技术验收完成。

15、竣工验收

(1)由施工方向建设方提交竣工验收申请,并向建设方提供竣工资料。 (2)由建设方组织,并正式起草竣工验收报告,报请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3)正式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第五篇:MBR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指导手册

一、 宗旨

本手册是针对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工作编写的,可供安装、调试及营运工作人员使用,亦可作为建设方、施工方施工验收之参考。

二、 纲目

手册含以下主要内容:

调试条件、调试准备、试水方式、单机调试、单元调试、接种菌种、驯化培养、全线连调、检测分析、改进缺陷、补充完善、正式试运行、自行检验、正式提交检验、竣工验收。

三、 细则

1、调试条件

(1) 土建构筑物全部施工完成; (2) 设备安装完成; (3) 电气安装完成; (4) 管道安装完成;

(5) 相关配套项目,含人员、仪器,污水及进排管线,安全措施均已完善。

2、调试准备

(1) 组成调试运行专门小组,含土建、设备、电气、管线、施工人员以及设计与甲方代表共同参与;

(2) 进行相应的物质准备,如水(含污水、自来水),电(由甲方负责提供),气(压缩空气、曝气气源),药剂,工具的购置、

准备;水:能够直接取用,或排空。

气:可以满足设备运行和系统运行的需要。 电:联通到位。 药剂:次氯酸钠药液

工具:便携工具箱一个,管道扳手一付,步梯一付。 (3) 准备必要的供水、排水及抽水设备(消防软管、潜水泵等); (4) 必须的检测设备、装置(PH计、试纸、COD检测仪、 MLSS); (5) 建立调试记录、检测档案。

3、试水(充水)方式

(1) 按设计工艺顺序向各单元进行充水试验;本工程可完全使用洁净水或轻度污染水(积水、雨水);

(2) 建构筑物未进行充水试验的,充水按照设计要求一般分三次完成,即1/

3、1/

3、1/3充水,每充水1/3后,暂停3-8小时,检查液面变动及建构筑物池体的渗漏和耐压情况。特别注意:设计不受力的双侧均水位隔墙,充水应在二侧同时冲水。 已进行充水试验的建构筑物可一次充水至满负荷。

(3) 充水试验的另一个作用是按设计水位高程要求,检查水路是否畅通,保证正常运行后满水量自流和安全超越功能,防止出现冒水和跑水现象。

注:此项应由土建方完成后交于设备供应方。

4、单机调试

(1) 工艺设计的单独工作运行的设备、装置或非标均称为单机。

应在充水后,进行单机调试。 (2) 单机调试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a、按工艺资料要求,了解单机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和管线连接。

b、认真消化、阅读单机使用说明书,检查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机座是否固定牢。

c、凡有运转要求的设备,要用手启动或者盘动,或者用小型机械协助盘动。无异常时方可点动。

d、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润滑脂)加至油标指示位置。 e、了解单机启动方式,如离心式水泵则可带压启动;定容积水泵则应接通安全回路管,开路启动,逐步投入运行;离心式或罗茨风机则应在不带压的条件下进行启动、停机。 f、点动启动后,应检查电机设备转向,在确认转向正确后方可二次启动。

g、点动无误后,作3-5min试运转,运转正常后,再作1-2h的连续运转,此时要检查设备温升,一般设备工作温度不宜高于50-60℃,除说明书有特殊规定者,温升异常时,应检查工作电流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规定范围的应停止运行,找出原因,消除后方可继续运行。单机连续运行不少于2h。

(3) 单车运行试验后,应填写运行试车单,签字备查。

5、单元调试

(1) 单元调试是按水处理设计的每个工艺单元进行的,如缺氧池单元、好氧池单元、膜过滤单元、反洗操作单元、鼓风操作单元………的不同要求进行的。

(2) 单元调试是在单元内单台设备试车基础上进行的,因为每个单元可能有几台不同的设备和装置组成,单元试车是检查单元内各设备连动运行情况,并应能保证单元正常工作。 (3) 单元试车只能解决设备的协调连动,而不能保证单元达到设计去除率的要求,因为它涉及到工艺条件、菌种等很多因素,需要在试运行中加以解决。

(4) 不同工艺单元应有不同的试车方法,应按照设计的详细补充规程执行。

6、分段调试

(1) 分段调试和单元调试基本一致,主要是按照水处理工艺过程分类进行调试的一种方式。

(2) 一般分段调试主要是按缺氧和好氧两段进行的,可分别参照缺氧、好氧调试运行指导进行。

7、接种菌种

(1) 接种菌种是指利用微生物生物消化功能的工艺单元,如主要有缺氧、好氧工艺单元,接种是对上述单元而言的。 (2) 依据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应分别接种不同的菌种。 (3) 接种量的大小: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水量的15%。只要按照规范施工,缺氧、好氧菌可在规定范围正常启动。

(4) 菌种来源,缺氧污泥、耗氧污泥采用活性脱水污泥。

8、驯化培养

(1) 驯化条件:一般来讲,微生物生长条件不能发生骤然的突出变化,常规讲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驯化过程应当与原生长条件尽量一致,当做不到时,一般用常规生活污水作为培养水源,驯化时温度不低于15℃,驯化采取连续曝气3-7d,并在显微镜下检查微生物生长状况,或者依据长期实践经验,按照不同的工艺方法(活性污泥、生物膜等),观察微生物生长状况,也可用检查进出水COD大小来判断生化作用的效果。

(2) 驯化方式:驯化条件具备后,连续运行已见到效果的情况下,采用递增污水进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条件,递增幅度的大小按厌氧、好氧工艺及现场条件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好氧正常启动可在5-20d内完成,递增比例为5-10%;

9、全线调试

(1) 当上述工艺单元调试完成后,污水处理工艺全线贯通,污水处理系统处于正常条件下,即可进行全线连调。

(2) 按工艺单元顺序,从第一单元开始检测每个单元的PH、SS、COD,确定全线运行的问题所在。

(3) 对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工艺的单元,全面进行检测调试,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4) 各单元均正常后,全线连调结束。

10、抓住重点检测分析

(1) 全线连调中,按检测结果即可确定调试重点,一般来讲,重点都是生化单元。 (2) 生化单元调试的主要问题

a、要认真检查核对该单元进出水口的位置、布水、收水方式是否符合工艺设计要求。

b、正式通水前,先进行通气检测,即通气前先将风机启动后,开启风量的1/4-1/3送至生化池的曝气管道中,检查管道所有节点的焊接安装质量,不能有漏气现象发生,不易检查时,应涂抹肥皂水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修复至要求。 c、检查管道所有固定处及固定方式,必须牢固可靠,防止产生通水后管道产生松动现象。

d、检查曝气管、曝气头的安装质量,不仅要求牢固可靠,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高低误差不大于±1㎜,检查无误后方可通水。

e、首次通水深度为淹没曝气头、曝气管深度0.5m左右,开动风机进行曝气,检查各曝气头曝气管是否均衡曝气。否则,应排水进行重新安装,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f、继续充水,直到达到正常工作状态,再次启动曝气应能正常工作,气量大、气泡细、翻滚均匀为最佳状态。

g、对不同生化方式要严格控制溶解氧(DO)量。缺氧工艺DO应控制在小于0.5mg/L范围内;氧化工艺则应保证DO不小于2--4mg/L。超过上述规定将可能破环系统正常运行。

11、改善缺陷、补充完善

(1)连续调试后发生的问题,应慎重研究后,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予以完善,保证达到设计要求。

(2) 一般来讲,改进措施可与正常调试同步进行,直到系统完成验收为止。

12、试运行

(1) 系统调试结束后应及时转入试运行。

(2) 试运行开始,则应要求建设方正式派人参与,并在试运行中对建设方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掌握运行操作。 (3)试运行时间一般为5--10天。试运行结束后,则应与建设方进行系统交接,即试运行前期污水站全部设施、设备、装置的保管及运行责任由工程施工承包方自行承担;试运行期,则由施工方、建设方共同承担,以施工方为主;试运行交接后则以建设方为主,施工方协助;竣工验收后则全权由建设方负责。

13、 自验检测

(1) 由施工方制定自验检测方案,并做好相应记录。 (2) 连续三天,按规定取水样(每2h一次,24h为一个混合样),分别在进出水口连续抽取,每天进行检测(主要为COD、 PH、 SS),合格后即认定自检合格。

14、交验检测

(1)由施工方将自检结果向建设方汇报,建设方认同后,由建设方寄出交验书面申请报告,报请当地环保监测主管部门前来

检测。

(2)施工方,建设方共同准备条件,配合环保主管部门进行检测。

(3)检测报告完成后,工程技术验收完成。

15、竣工验收

(1)由施工方向建设方提交竣工验收申请,并向建设方提供竣工资料。

(2)由建设方组织,并正式起草竣工验收报告,报请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3)正式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上一篇:外企中流行的英文缩写下一篇:外墙防水工程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