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用牡丹良种‘凤丹’引种栽培观察

2022-12-07

油用牡丹是结籽能力较强的一类牡丹品种的统称, 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多年生小灌木, 耐瘠薄, 耐高寒, 耐干旱, 可在荒山荒地上种植, 不与粮、棉等农作物争夺耕地。油用种子含油量一般在25%~30%, 经过加工制成的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 色佳味香, 营养丰富, 属天然绿色食品[1,2,3]。2011年, 卫生部批准种子油作为新资源食品。‘凤丹’牡丹属于芍药科 (Paeoniaceae) 芍药属 (Paeonia) 牡丹组 (Sect. Moutan DC.) 落叶灌木, 是牡丹野生种杨山牡丹的栽培种的江南高温多湿生态型品种群[4]。该品种适应性强, 在长江流域以南各个省市均有引种成功的报道, 是安徽、山东、河南、陕西、四川、湖北等省区目前的主要栽培品种。

1 引种栽培过程

20世纪60年代, ‘凤丹’牡丹引种自安徽铜陵, 定植于四川省南川县三泉镇, 作为药用牡丹种植以收获丹皮。随后, 逐步扩展到丰都、巫山、垫江、涪陵、奉节等多个地区。重庆区域内各地引种栽培结果表明, 该品种较适宜当地气候特点, 生长情况良好, 丹皮质量和产量高, 结实正常, 但未对种子产量及品质进行系统测定。引种试验成功后, 在鼎盛时期, 重庆地区的南川、丰都、巫山、垫江、涪陵、奉节、开县、巫溪等区县种植凤丹面积超过333 hm2。该品种丹皮5~6年采收1次, 然后以当地未采收丹皮的植株上采收的种子播种、育苗、定植。至今, 重庆本地该品种植株已自然繁育8~12代, 逐渐适宜当地气候。随着药用丹皮的经济价值降低, 目前仅在丰都、垫江、南川、巫山、涪陵和巫溪等区县零星保存, 面积约为33 hm2, 分布区域海拔最高1700 m (丰都) , 最低320 m (垫江) 。2011年, ‘凤丹’牡丹由药用牡丹转变为油用药用兼用牡丹品种, 目前全国油用牡丹种植面积以’凤丹’牡丹为主[5]。

2013年起, 重庆市林科院开展重庆地区油用牡丹资源调查、产量及品质测定。经过2013—2015年连续3年的观察, 发现‘凤丹’牡丹在重庆表现出生长旺盛、分枝量大、种子产量高、种子含油率高等特点, 适宜作为油用牡丹种植推广。课题组将其作为引种驯化品种上报重庆市林木种苗站, 申请良种审 (认) 定。2015年11月该品种通过品种认定会专家评审, 品种名称沿用‘凤丹’, 良种编号为“渝R-ETS-PO-006-2015”。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性

落叶灌木, 高0.5~1.2 m, 茎干直立, 分枝短而粗壮, 枝皮灰褐色, 有纵纹, 一年生新枝浅黄绿色, 具浅纵棱;叶为一至二回羽状复叶, 小叶窄卵状披针形、窄长卵形, 先端渐尖, 基部契形, 全缘, 通常不裂。顶生小叶稀1~3裂, 叶面近基部沿中脉疏被粗毛, 叶背无毛。侧生小叶近无柄, 斜卵形, 中脉以上生白色毛;花单生枝顶, 萼片5, 覆瓦状排列。花萼5至多枚, 花瓣白色或极少数植株花瓣内面带有粉红色晕。雄蕊多数, 长2~3 cm, 花丝紫红色, 花药黄色。雌蕊位于花的中部, 柱头紫红色, 心皮5~8枚, 离生。以异花授粉为主;果实为蓇葖果, 卵形, 密被褐灰色粗硬丝毛, 呈星形, 长约2~6 cm。果壳革质, 外被绒毛, 内有种子25~40粒, 成熟种子呈黑色或棕黑色, 典型的有胚乳种子, 种皮较厚, 坚硬革质;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 果期6—8月。

2.2 主要经济性状

课题组连续3年对各试验点植株的单株平均干果产量、种子产量, 干果出籽率, 667 m2产量, 种子含油率等主要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七年生植株产果平均为167.09 g/株, 产种子平均为57.72 g/株, 出籽率平均为34.5%, 千粒重平均为373.86 g, 667 m2产种子平均为138.53 kg (表1) 。

课题组对不同地区及原产地铜陵的种子油进行了化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 种子富含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 油品质量优良。4个试验点与铜陵 (对照) 的种子油品脂肪酸组成差异不明显 (表2) 。

2.3 适宜种植区域

‘凤丹’牡丹栽植宜选海拔700~1500 m的高燥向阳地块。适宜土壤为壤土或沙质壤土, 要求土壤疏松透气、排水良好, p H中性到微酸性、微碱性均可 (p H为6.0~8.0) 。在连续湿热气候条件下, 易感染灰霉病、根腐病等真菌类病害, 需采用药剂进行预防。

3 应用发展前景

目前, 国内食用植物油缺口大, 本土草本油料发展空间有限, 迫切需要以本土木本食用油替代部分进口油料[6,7]。2012/2013年度, 我国食用植物油总产量为2800万t, 其中来源于国产原料的植物油年产量为1000万t左右, 植物油自给率仅为35.3%;2013/2014年度, 重庆市食用植物油消耗量为40万t, 本地产量仅13.3万t, 自给率仅为33.25%。通过油脂分析, 木本植物种子油比花生油、大豆油等草本食用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食用后易被吸收, 不易转化为脂肪, 符合人们追求健康生活品质的要求。此外, 牡丹种仁中含有18%~25%的蛋白质、30%~35%的脂肪和磷、钙、镁、铁、锌、钾及维生素A、E等物质。可以认为, 木本植物种子油是集营养、保健于一体的天然无公害有机食品。因此, 在当前形势下, 发展油用牡丹提取种子油是重庆市缓解食用油供给压力的一大机遇[8,9]。

重庆地处西南山区, 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 而发展油用牡丹的最适区域为海拔700~1500 m, 也是重庆市主要生态旅游和避暑地产规划区域, 油用牡丹可成为发展山区牡丹特色文化休闲生态旅游的重要载体。在这些风景如画、自然生态良好地区, 突出生态旅游特色, 结合牡丹特色元素, 为游客提供集观赏、美食体验、身体保健为一体的复合式牡丹文化生态休闲游, 同时也丰富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摘要:油用牡丹是结籽能力较强的一类牡丹品种的统称, 其种子可用于提取优质食用油。20世纪60年代, ‘凤丹’牡丹从安徽铜陵引种至重庆地区, 作为药用牡丹种植以收获丹皮。通过多年的引种驯化, 重庆市林科院2013—2015年研究发现, ‘凤丹’牡丹在重庆表现出生长旺盛、分枝量大、种子产量高、种子含油率高等特点, 适宜作为优良的木本油料品种种植推广。七年生植株产果平均为167.09 g/株, 产种子平均为57.72 g/株, 出籽率平均为34.5%, 千粒重平均为373.86 g, 667 m2产种子平均为138.53 kg。2015年11月该品种通过重庆市品种认定会专家评审, 品种名称沿用‘凤丹’, 良种编号为“渝R-ETS-PO-006-2015”。

关键词:油用牡丹,凤丹,引种栽培,良种认定,重庆市

参考文献

[1] 陈慧玲, 杨彦伶, 张新叶, 等.油用牡丹研究进展[J].湖北林业科技, 2013, 42 (5) :41-44.

[2] 李育才.中国油用牡丹工程的战略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 2014, 16 (10) :58-63.

[3] 周海梅, 马锦琦, 苗春雨, 等.种子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成分分析[J].中国油脂, 2009, 34 (7) :72-74.

[4] 董兆磊.‘凤丹’ (Paeonia ostii‘Feng Dan’) 生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0.

[5] 张涛, 高天姝, 白瑞英, 等.油用牡丹利用与研究进展[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2015, 32 (2) :143-149.

[6] 周琳, 王雁.我国油用牡丹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 2014, 27 (1) :68-71.

[7] 王汉中.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7, 29 (3) :347-349.

[8] 刘建华, 程传格, 王晓, 等.种子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分析[J].化学分析计量, 2006, 15 (6) :30-31.

[9] 刘萍, 薛寒.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 2014 (7) :94-98.

上一篇:“互联网+”概念下中职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下一篇:空间网络数据资源集成助推我国农场信息化组织管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