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诗歌鉴赏习题

2022-07-02

第一篇:高一诗歌鉴赏习题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与做题技巧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古诗鉴赏

班级 姓名

知识储备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①要向诗题、作者、注释要信息;②要敢于大胆使用名词术语,不懂也要装懂。③要引用诗中内容,切忌只答术语而不作分析。④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包含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⑤要恰当评价,切忌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

3.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3)拟人。(4)夸张。

(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西江月 秋兴

程馞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鱼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5分)

(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简要分析。(6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请简要分析这两联的写作手法。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题目。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欧阳修曾坐“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 (1)试析《送魏二》一诗中“凉”字的丰富内涵。

(2)简要说明《送魏二》这首诗在造境方面的主要特色。(或分析这首诗虚实结合的特点)。

5、阅读李贺的两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南 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吴钩,刀名。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若个,哪个。

马 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络脑,马笼头。

(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它是什么?

(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加以说明。

6.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春寒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陈与义① 元好问②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①陈与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诗人曾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当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②元好问:金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金亡不仕,隐居故里,潜心编纂著述。 (1)请分析陈诗前两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5分)

(2)简要分析两首诗中诗人借助海棠花的形象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6分)

1.(1)①山翁是一个怡然自安,超然自处的隐逸者的形象。(1分)②通过“招”与“笑”二字,可以看出作者与山翁关系的亲密,从“笑指菊花开遍”中,可以看出二人共同的高雅的情趣。(2分)作者正是通过山翁这一形象的塑造,传递出自己向往田园山水的隐逸情怀,高洁的品性。(分)

(2)叠词:“重重”写出竹树浓密蓊郁之态;“点点”营造潭烟轻盈迷蒙之境。对偶:“隔岸”“近溪”远近对举,“重重”“点点”叠词增韵,“竹树”“潭烟”相对,写出景色清幽静谧之美。 远近结合:“隔岸”远观,“近溪”体察,更显景物的和谐有致,幽美雅静。

动静结合:“竹树”“潭烟”属静景,“渔船下滩”属动景,一动一静显出静谧,引人遐思。(回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1)热爱自然、思乡。

(2)①对比、动静结合②拟人、比喻③喧染(色、味)④远近结合(二联远景、三联近景)(注:答出两点给全分)

3.答: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4.(1)从字面上看,“凉”是写秋风秋雨带来的凉意,属于身体方面的感受。但这是在酒后,是在醉不成欢惨将别之际,原来内心的凄苦与外在的风雨交替作用,使别者倍感凄凉。

(2)这首诗在造境方面的特色主要在于虚实相生。本是橘柚飘香的秋日,偏偏一阵江风,凉意飕飕,接着一场秋雨,潇潇而来,这就形成了分别的情景:凄苦悲凉;继而作者展开想象,描写友人别后的情形:泽国水域,孤月在天,猿啼声声,撩人愁绪。先是真情实景,后是想象的虚景,虚实相生,共同营造了离别的伤感凄怆的艺术境界。

5.答:(1)主题都是表现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也有怀才不遇之苦。 (2)《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 6(1)前两句交代了阴冷的自然环境:早春二月,日日风寒,细雨飘零,春寒袭人。(1分)为下文描写海棠在寒风冷雨中独立开放做铺垫,(2分)烘托出海棠花的大无畏精神。(2分)(如答“一语双关,‘风’‘ 寒’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亦可。) (2)陈诗中海棠花冒寒在风雨中开放,表现了海棠与春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的精神,寄托了诗人虽处家国离乱之中却仍不畏艰难困苦,忠贞爱国的情怀。(3分)

元诗中海棠红蕾深藏,不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炫耀自己,赞扬了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品格,这正是作者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形象的写照。(3分)(答“元诗中诗人借海棠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的心的纯洁”亦可。)(分析海棠形象1分,概括精神品格1分,寄托作者情怀1分)

第二篇:高一寒假作业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部分命题人;房师明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倦 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⑴“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⑵诗歌以“倦”字引出下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

2、阅读下面杜甫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诗题中的“倦”指的是什么?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2)、本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5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2-23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①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1) 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2分)

(2) 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4、阅读下面王建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阅读下面杜甫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品读这首田园诗的前两句,说说这山村什么样的特点?作者用哪些意象写这些特点的?(4

分)

(2)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4分)

5、阅读下面叶梦得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

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

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

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问题。

水调歌头·冒大风渡沙子

[南宋]李处全

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

壮志未消磨。为向吴儿道,听我扣舷歌。

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鼍。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对此貌无恐,心亦畏风波。

【注】①沙子,即沙水,今称明河。②封六巽二:封六,古代传说中的雪神;

巽二,古代传说中的风神

(1)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环境?有何作用?(4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的情感?(4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问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①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2)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4分)

8、阅读下面两首杜甫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③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①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②④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即南北朝诗人庾信、鲍照。②当时杜甫、李白分别处于

渭北与江东。③诗作时李白被流放之夜郎,途中遇赦还之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④魑

魅: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

⑴从两诗的诗题“忆”、“怀”来看,两诗在抒情上有什么异同?(3分)

答:

⑵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

分)

答: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横塘夜泊

清·释宗渭

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

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

(1)请谈谈这首诗中“逗”字和“浴”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2)这首诗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答: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题红叶唐 · 韩氏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行 宫唐 ·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这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尽相同的,请分

析其异同(4分)。

(2)韩诗委婉含蓄,元诗平白如话,请指出各采用什么手法写宫女的心事和命运。(2分)

第三篇: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谓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谓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 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苏 幕 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词的上片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试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4分)

(2)如何理解下片中“明月高楼休独倚”所表达的感情。(6分)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参考答案

1、答: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答: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答: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尊敬。 答:手法:对比。 上阙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阙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诗人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答: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答: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答: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答: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答: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答:

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1)上片

1、2句写了碧云、黄叶、绿波、翠烟;(1分)第

3、4句写到了山、水、斜阳、芳草,(1分)前两句中景物色彩鲜艳浓烈,(1分)后两句景物视角从上到下,由近及远,(1分)使人看到一幅夕阳西垂,芳草萋萋的画面。

(2)“独倚”可见词人夜间想登楼远眺遣愁怀;(2分)但明月团圆,让词人更感孤独寂寞。(2分)“休”表达了作者痛苦深沉的思乡情思。(2分)

第四篇:高一语文期末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1)“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4分)

答案:春花美,秋月亮,但丝毫也唤不回亡国之君欣赏的兴趣;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之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内容大体正确就可得分)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请用一句话说出这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含蓄地显示出郁结已久的愁绪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并且将要达到迸发奔放,纵横恣肆的程度。(内容大体正确就可得分)

⑶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4分)

答案:改(2分);过去所拥的欢乐、尊严、自由等,那一切美好的事物(2分) ⑷请说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妙在何处。(4分)

答案:将抽象的愁具体化(比喻/化虚为实)(2分),写出了愁之多,愁之深,愁之绵延不绝(2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8分)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4分)

答案:不能。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不符合诗歌意境。(2分)“自”和“空”表现了诗人见满院萋萋碧草,闻叶间数声黄鹂,感叹昔人不再,倍感寂寞和悲凉的情感。(2分) 2.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4分) 答案: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2分)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深沉的叹惋和感伤。(2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①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②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4分)

答案: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五.读陆游的《书愤》和《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书愤 临安春雨初霁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谈谈这两首诗表现重点上的差异。 答案:《书愤》一诗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情感;《临安春雨初霁》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 2.说说这两首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答案:《书愤》一诗以“愤”为意脉,沉郁顿挫,深沉蕴藉,风格近似杜甫;《临安春雨初霁》写得优美动人,富有情趣,风格近似苏轼。

六.读《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回答下列问题:

夜归鹿门歌 归嵩山作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夜归鹿门歌》按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江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

答案:江边场景重在写世俗生活,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写诗人隐居生活,与世隔绝,孤独寂寞。

2.说说这两首诗歌的诗境有何异同?

答案:共同之处: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的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不同之处: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

七.读杜甫的《阁夜》和《旅夜书怀》,回答下列问题:

阁夜 旅夜书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阁夜》这首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答案:“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对老病孤舟、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诗人对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最为忧伤。

2.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答案:《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书怀》的意境高朗壮阔。《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但终究是悲凉和萧瑟。《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等意象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广阔的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悲慨之气无《阁夜》浓。

章法上的不同:《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予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旅夜书怀》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

八.读李煜的《虞美人》和《浪淘沙》,回答下列问题: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这两首诗各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

答案:《虞美人》主要抒发词人对屈辱的囚徒生活的无比厌烦和满腔愁绪;《浪淘沙》主要抒发词人对故国江山的无比眷恋和对国破家亡的千古憾恨。 2.这两首诗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共同的体验? 答案:“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表达的物是人非的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现的绵绵不绝的愁绪,“梦里不知身是客”表达的梦醒之间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别时容易见时难”表达的离别之痛,“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表达的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都是人生的共同体验。

九.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 词的上阕写景,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试举例分析并说明其作用。(4分) 一句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二句写境静心也静。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2.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这首词的“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 答案:王国维认为这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此言不虚。这两句诗不事雕琢,风格简约,而荷之神态、精神跃然纸上。首先,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茶叶以及茶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几何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第二,这两句炼字功夫了得!“一一”把茶叶在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风”把微风吹过荷塘,茶叶随风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举”字则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十.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弄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这首词的

三、四句写主人公的梳洗过程,你以为“懒”“迟”两字好在哪里? 答:“懒”“迟”两字写出了女主人起床时懒散迟缓的精神状态,传神地表达出女主人公空虚(怅惘)、百无聊赖却又满腹愁怨的心情。

2.简要分析最后一句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5分)

答:.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鹧鸪的成双成对来反衬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

第五篇:诗歌鉴赏 练习题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1)—(3)题。(8分)

山亭夏日

高骈①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②[注] ①高骈:唐末大将,爱好文学。 ②苏舜钦:北宋诗人,曾因遭诬陷被革职。此诗作于其罢官后隐居苏州期间。 ③别院:正宅边的小院。④簟(diàn):竹席。

(1)从诗歌体裁看,两首诗都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_____。(1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两首诗都写夏日之景,高诗着眼“山亭”,苏诗着眼“别院”,虽然所写景物有同有异,但都写出了夏日的清静优美。

B. 两首诗都写到“树阴”,高诗的“浓”、苏诗的“满”等词语都从侧面突出了树木的葱绿繁茂,写出了树阴带来的阴凉。

C. 两首诗都写到“帘”,高诗写微风下“帘动”情状,在诗中以动衬静;苏诗写透过帘看到石榴花开的景象,突出花的明艳。

D. 两首诗都从不同感官角度写景,高诗从嗅觉角度写满架蔷薇的芳香,苏诗从听觉角度写午睡中梦到流莺清脆的啼鸣。

(3)两首诗蕴含的情感有何异同?请加以赏析。 (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8.“垂死病中惊坐起”历来为人所称道,试赏析“惊坐起”的妙处。(5分) 9.请从“情”与“景”的关系分析“暗风吹雨入寒窗”一句。(6分)

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②,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③。

【注】①这首诗是孟浩然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出游吴越时所作。②建德:今属浙江,在桐庐江上游。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③海西头:即维扬,古扬州近海,故曰海西头。

(1)指出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在情感表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2分)

(2)颔联“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历来深受好评,请作简要赏析。(4分)

▲ ▲ ▲

(3)诗人的“两行泪”因何而起?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 ▲ ▲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4分)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4分)

▲ ▲ ▲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22—24题。(10分)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22.本诗前四句写出了终南山的哪些特点?(3分)

23.请赏析“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两句中“驱”、“拂”二字的妙处。(4分)

▲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1)用一句话概括全诗内容。诗歌颔联“乍见翻疑梦”和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中哪一句相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颈联营构了什么样的意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阅读(8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1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21.第

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5分)

2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哪些方面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1.(1)七言绝句(七绝、绝句)。(1分)

(2)D。解析:“觉”解为“醒来”, 选项中“午睡中梦到流莺清脆的啼鸣”理解不正确。(3分)

(3)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出了对夏日美景的喜爱。共1分,意思对即可。 不同点:高诗更多的是体现出作者赏景时的闲适、惬意(1分);苏诗隐含着作者罢职后内心的伤感、凄凉、寂寞(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2.8.

9.解析:

3.(1)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2分,1点1分)

(2)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叶”和“孤舟”的意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哀凄之情。而“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孤舟”处于清冷的月色之中。更加强化了孤寂、凄凉、漂泊的情感。(4分,手法、情感各1分,描述分析2分)

(3)有怀念友人的相思之愁,有怀乡之痛楚,有人生事业失意之悲苦。(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解析:

4.(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2分)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2分)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2分)。诗的

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1分)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1分) 解析:

5.23.气势宏大(1分),高耸(1分),幽深(1分)。

24.“驱”“拂”二字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1分),“驱”字传神地写出了风吹松柏之态(1分);“拂”字化无形为有形(1分),形象地写出了松涛过后,万壑清明之景(1分)。

25.对终南山美景的喜爱(1分),对正直、坦荡品格的赞美(1分),对追名逐利行为的厌弃(1分) 解析:略

6.⑴作者和离别经年的友人相逢夜话之后又要分手。(2分)犹恐相逢是梦中(1分)

⑵孤灯寒雨之凄凉,湿竹浮烟之迷惘。(凄凉、迷惘各1分,有内容解说1分)

⑶搁置明朝离别之痛,珍惜眼前尽欢酒杯,衬托之下,使相逢难得、不忍别离之情表达得更加悠长深远。(解说诗句2分,分析效果2分) 解析:

7.11.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

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

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12.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 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解析:略

8.21.比喻和夸张。( )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做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浪的威势。(3分)

22. 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每点2分)

解析:

9.⑴①作者以归云、柁牙、星影、眠鹭等意象,(1分)描绘了一幅宁谧清幽的画面。(2分)②诗人着意描绘这样的画面,是要以不变的姑苏夜景暗寓变化的人事,为下文抒情作铺垫。(2分)

⑵拟人、借古讽今、想象、虚实结合(答出其中任一种即给2分)作者这样写,把古今结合在一起,表达盛衰无常之感。(2分)又以吴王耽于淫乐而亡国的历史教训来讽谏当代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2分)(意对即可)

上一篇:工作安全经验分享下一篇:关于双拥调研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