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口油田刘渠区块储层及平面非均质分布规律

2022-09-11

一、区块简介

刘渠区块三叠系延长组主要含油层位长4+5、长6, 埋深浅 (油层深度570~850m) , 从上到下主要可分为5个含油小层。即长4+51、长4+52、长611、长612、长62, 目前以长4+52为主要目的层, 长4+51为本区分布稳定的良好区域盖层, 岩性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

二、刘渠区刘渠区块储层及平面非均质分布规律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包括储层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的平面分布规律及非均性特征, 层间非均质特征即各个小层之间的非均质特征, 层内非均质性是指一个单砂层规模内部垂向上的储层性质变化。

1. 有效厚度层间及平面非均质特征

该区四个小层中长4+52有效储层厚度最大, 分布最广, 其次为长612、长611, 长4+51有效厚度最小, 平面上分布也最少。长4+51顺着古河道, 有效砂体沿东北-西南方向 (呈鞋带状分布, 平均厚度在10-20m, 决口扇位置储层有效厚度次之, 在6-10m之间。长4+52在河道大量分叉的中西部地区, 连续性最好、厚度也最大, 储层也比较发育。长611储层在中西部地区即河道入水后在平面上呈喇叭口状发散, 主河道砂体在10-22m之间, 普通河道在8-10m之间, 河道间小于8m。长612时期, 该区全部在水下, 在众多河道中存在的主要河道最大厚度为 (14-18m) , 从东到西变化趋势为喇叭状分布。一般河道砂体连在一起且性能较优, 处于6-14m这样的厚度之间。

2. 物性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特征

我们所认为的储层物性主要可认为是孔隙度和渗透率, 该区块中, 物性最好的是长4+52储层。长611、长612次之, 长4+51最差。长611储层有效厚度分布面积小于长612, 但孔渗性却比长612好, 这主要是由于该区长612距离水上分流河道入水口远, 砂体沉积粒度细的缘故。统计该区块油井, 可以看到物性达标的井数来说, 长4+51、长4+52、长611和长612呈现“最少-最多-较少-较多”的趋势, 但孔隙度、渗透率却表现出“较好-最好-较好-最差”的规律, 这也反映了物源的远近与沉积相的不同。

3. 含油性层间及平面非均质特征

该区长4+52含油性最好, 长611、长612含油性次之, 长4+51最差。一般来说在河道位置含油饱和度最高。长4+51:与储层厚度、物性一样, 含油饱和度沿着古曲流河道呈鞋带状断续分布, 该小层含油饱和度偏低, 30-54%之间。长4+52:河道位置含油饱和度普遍高于42%, 主河道位置普遍高于48%。在中西部含油饱和度的连续性较高, 在东部连续性差。长611:该小层含油饱和度偏低, 在古分流河道内部, 含油性较高42-48%。

4. 储层层内非均质特征

层内非均质性是指一个单砂层规模内部垂向上的储层性质变化, 它是直接影响和控制单砂层层内水淹程度、波及系数的地质因素, 也是生产中引起层内矛盾的内在原因。

(1) 层内渗透率韵律变化

根据对研究区探井物性资料分析结果, 可以看出本区长6储层单独存在的砂体有着比较复杂的渗透率且比较多变, 主要存在着正、反韵律型, 其次还存在着由正韵律型、反韵律型组合而成的复合韵律型模式, 其中以正韵律最为普遍。 (1) 正韵律型主要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含有较高的渗透率、较高的孔隙度, 而且多存在于砂体的底部。且渗透率从下往上呈逐渐减小趋势。又可把正韵律型分为叠加正韵律和简单正韵律两种。刘渠区块存在的正韵律的砂体韵律段厚度处于6到15m之间, 单个韵律砂体韵律段厚度处于2到6m之间, 正韵律型储层其渗透率的变异系数平均为1.15, 突进系数为4.43, 级差145, 该类型储层其的非均质性相对较强。 (2) 反韵律型储层的变化趋势和正韵律型恰好相反。渗透率从下往上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而且在砂体顶部分布着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储层。反韵律层韵律段厚1-5m, 渗透率变异系数0.57, 突进系数3.8, 级差101, 具有较弱的非均质性。 (3) 均质粒序模式:主要存在前缘席状砂体及局部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中, 粒度较小、韵律不明显。单个韵律厚1-4m, 渗透率变异系数0.28, 突进系数2.34, 级差58, 非均质性相对较弱。 (4) 复合韵律韵律段厚8-23m, 高渗透储层并没有很规律的在垂向上分布。渗透率变异系数0.78, 突进系数5.1, 级差291, 具有相对较高的非均质性。

(2) 层内夹层特征

存在于层内的并不连续的夹层对流体渗起到阻碍隔挡作用, 对于水驱油具有很深的影响, 所以研究层内夹层就变得异常重要。我们将其分为低阻夹层和高阻夹层。

(1) 低阻类夹层, 对于厚度小于2m的低阻类夹层, 以及其性质不稳定时, 可理解该夹层为泥质类夹层, 则根据微电极曲线进行夹层的扣除。 (2) 高阻夹层, 该类夹层在微电极曲线上呈尖峰相对高值, 声波曲线时有一个相对低值存在。这类夹层主要见于分流河道的较厚砂层中。本区长4+52夹层数最多, 平均夹层厚度也最大, 长612、长611、长4+51较少, 夹层厚度也最薄。这说明长4+5-2的厚层砂体的确是多次沉积的产物。将长4+52层的干层、致密层的层数和厚度做成平面分布图, 对比长4+52的沉积微相可以看出, 刘渠区块干夹层主要分布在普通河道和河道间的位置。

总结

研究了各小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及层内非均质性, 由于沉积相的控制, 长4+52的储层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性、平面均质性、层间均质性等均优于其它小层。不过由于长4+52储层砂体较厚, 多期叠加的结果, 所以干夹层分布数量、厚度、频率要大于其它小层。

摘要: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的聚集, 产出, 分布和油气藏的形成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针对储层非均质性描述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永生.油田非均质对策论[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3, 1-305.

上一篇:关于创建和谐大学校园方法的研究与探索下一篇:浅谈当今工业设计需注意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