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我国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研究

2022-09-10

1 当前我国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概述

从2002年始, 人保财险与建设部和保监会进行了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研究实践, 并通过一些项目试点, 建设部和保监会于2005年8月, 联合发文《关于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的意见》, 为推进工程质量保险工作提出基本制度框架, 并将工程质量保险体系定位为:“一种转移在工程建设和使用期间由可能的质量缺陷引起的经济责任方式”。

工程质量保险是在工程完工以后, 使用过程中对出现质量问题进行的保险。由于工程竣工后必须要通过质量验收, 所以这种保险在国外称为潜在缺陷保险, 其保险责任期限, 通常结束于建筑物竣工后10年, 有时也被称为10年责任保险。保险由业主或者开发商为购房人购买。工程开工时, 开发商或业主为这种保险预付一定数额的保险金, 保险企业委托工程质量检查机构监督工程施工过程, 工程竣工验收后,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向保险企业提交工程质量报告, 保险企业根据工程质量报告, 在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确定保险费率。工程竣工一年后, 开发商或业主交够足额的保险费, 合同生效, 有效期为10年, 在合同期内, 一旦出现质量问题, 保险企业先行赔付, 保证购房人的利益;然后保险企业再调查质量问题的原因, 追偿有关责任人。工程主体结构发生裂缝、地陷、垮塌等情况保险期为l0年;发生渗漏保险期为5年。

2 目前的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推行的原因

近年来, 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建设,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日益凸显, 尤其是城镇商品房质量投诉已经成为一大消费品投诉之一, 并成递增趋势。

由于建筑工程质量缺陷具有隐蔽性、后验性、难恢复性和修复高成本性, 很多质量缺陷要在交付使用一段时问后才能被发现, 因此当面对修复难度大、成本高的质量缺陷时, 房屋权利人却往往因责任人不履行维修责任而陷于纠纷之中。质量缺陷还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根据国外经验, 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3 目前我国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1 对质量保险的认识存在偏差

由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太完善, 加上传统习惯和风险理念, 导致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买卖双方的风险和保险意识都比较淡薄。对业主方来说通常认为这种工程质量保险费是多余成本而不愿意投保。对受保障的广大购房者来说对这种保险也不甚了解, 认为这种保险费的成本会通过房价转移到自己身上, 从而增加购房费用, 对我国广大购房者来说, 购房前总体上对房子质量的要求还不是很高, 缺乏保险意识。这样就造成在选择商品房时, 不会将质量保险作为购房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3.2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推动

当前我国的工程质量保险不具备强制性。而在国外, 这种保险通常是强制性的, 要么通过法律手段, 要么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来实现。如果工程质量保险不具有强制性, 就会不能保证这种保险的普遍性, 业主方不会拿出一部分钱来买这种保险, 他们会觉得这部分钱会增大成本, 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他们更愿意把这些钱花在一些能起立竿见影效果方面。正是由于业主方不愿意投保, 造成不能建立质量保险基金, 影响质量保险的偿付能力, 严重影响质量保险的发展。由于保险普遍性, 使浮动费率得到有效实施, 净化工程质量保险市场。

3.3 质量保险费率还有待合理制定和检验

3.3.1 质量保险费率厘定存在困难

当前, 我国与质量保险相关的科学统计数据还比较匮乏, 质量保险费率也就难以科学厘定, 我国的一些试点项目的保险费率也只是参考外国的保险费率,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的保险费率存在不合理性。费率与各方是直接紧密挂钩的, 科学合理的费率能促进质量保险的发展, 但是一旦缺乏科学合理性, 就会带来不利的作用。费率高会导致业主方不愿意投保, 费率低又会导致保险公司出现亏损。

3.3.2 质量保险费计费基数不合理

当前我国是把房屋的销售价格作为质量保险费用的计费基数的, 存在一定不合理。销售价格里面包含有土地费用、建建造成本以及利润等其他费用。质量保险又叫缺陷保险, 只与建造成本相关, 所以质量保险费以房屋的销售价格作为基数是不甚合理的。

3.4 质量保险风险控制存在问题

住宅性能认证制度迫切需要改进。当前我国住宅质量保险是与住宅性能认证制度相结合的。而我国的住宅性能认证制度还不是很成熟, 主要依靠传统的现场监理和性能认定专家进行质量控制, 而性能认证采取的是专家在很少的几个关键节点巡视评估的方式, 这对于工程实体质量的认证就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加上当前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认证机构对认证结构的责任, 从而不能有效的控制质量保险风险。

4 质量保险制度相关问题的对策

4.1 加强宣传, 增进对质量保险的认识

通过加强对质量保险宣传, 使业主和购房者增强保险意识, 意识到工程质量保险在转移质量缺陷风险、保障他们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从根本上提高他们保险意愿, 从而推动工程质量保险有效进行。

4.2 逐步将质量保险变为强制保险

通过强制质量保险的实行, 使质量保险成为普遍性, 质量保险费成为各行业的共同的成本而非个别成本, 推动质量保险的顺利进行。使浮动费率得到有效的实施, 净化工程质量保险市场。

4.3 确定合理的保险费率和保险金额

由于我国在质量保险方面的数据还不很充分, 一方面可以通过借用国外经验数据, 另外一面通过对国内建筑质量缺陷维修的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来拟合质量保险索赔频率和索赔额的分布, 以这些来初步厘定保险费率。随着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运行, 逐步修改质量保险费率, 使费率更加合理。另外保险金额应该以与质量缺陷相关的工程成本为基数来确定。

4.4 改进工程质量认证制度

国家应该成立专门质量检查机构来负责对工程进行从设计方案到工程竣工的全过程质量风险控制。这个机构必须具有一定的资质, 且具有技术权威性以及独立性强的特点。质量检查机构应由国家建设、保险等主管部门牵头组成相关资质认定机构来审批, 要明确质量检查机构的法律责任, 要求其对自己出具的质量检查报告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5 结语

我国还处在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推行的初期, 很多方面还不甚合理, 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实施。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和自己探索实践, 相信这些不合理方面会慢慢得到改进和解决, 我国的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也必将得到良好发展, 进而推动我国工程质量的提高。

摘要:本文简述了当前我国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现状和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在推行过程中遭遇到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工程质量保险,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鲁强.关于加快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建议[J].工程质量, 2009 (2) .

[2] 龙卫洋, 龙卫国.工程保险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探索新常态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下一篇:网络时代大学生管理创新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