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办法

2022-10-23

第一篇: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办法

西南交大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

西交校教[2011]11号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创新实践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在学校认定的各类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社会实践、发表论文及文学作品、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成果,通过申请和认定后所获得的相应学分。

第二章 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标准

第三条 学生参加国家、四川省以及国内外权威机构组织的,经过学校教务处认定的正式竞赛获奖,可申请认定奖励学分,同一竞赛多次获奖时,只按最高奖项计分:

1) 国家级:一等奖4学分,二等奖3学分,三等奖2学分; 2) 省部级:一等奖3学分,二等奖2学分,三等奖1学分。

第四条 学生参加国家、校级各类大学生科创实践项目,完成项目计划内容并通过验收或答辩,按以下认定学分:

1)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3学分; 2) 校级SRTP项目:2学分;

3) 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项目:2学分; 4) 个性化实验项目:2学分。

第五条 学生以西南交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著作,按以下认定学分:

1) 被SCI,EI,SSCI收录论文:每篇第一作者2学分,第二作者1学分; 2) 省级及以上报刊发表文章或报道,注明作者单位为西南交通大学的:字数5000字以上,每篇2学分;2000字以上,每篇1学分;

3) 在正式出版社出版专著、译著和文学作品,注明作者为西南交通大学的:字数40万字以上,每部4学分;20万字以上,每部3学分,10万字以上,每部2学分。 第六条 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学术交流活动,在国际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可认定4学分,做展示可认定2学分。

第七条 学生为第一发明人、西南交通大学为申请人的专利,按以下认定学分: 1) 申请发明专利每项5学分;

2) 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或软件著作权每项2学分; 3) 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每项1学分。

第八条 学生为第一完成人、西南交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鉴定、科技获奖和科技成果转让,按以下认定学分:

1) 通过有关科技行政管理机关组织的成果鉴定并提交成果鉴定证书:国际领先5学分,国际部分领先或国际先进4学分;国内领先3学分,国内部分领先或国内先进2学分。

2) 获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科技成果奖励(指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的:

(1)国家级:一等奖5学分,二等奖4学分; (2)省部级:一等奖3学分,二等奖2学分。

3) 科技成果转让的按学校科技成果转让管理办法执行:每项成果4学分。

第九条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获评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优秀个人的每人1学分。 第十条 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被校团委认定为星级志愿者,按以下认定学分: 1) 五星级志愿者2学分; 2) 四星级志愿者1学分。 第十一条 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考核、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按以下认定学分: 1) 非外语专业学生全国大学外语六级考试510分以上,计1学分; 2)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及以上,记1学分;

3) 参加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试,获高级证书(二级以上)者计2学分,中级(三级)证书者计1学分;

4) 参加全国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获高级证书者计2学分,获中级证书者计1学分;

5) 国防生参加军政训练合格计2学分。

第十二条 本科期间聆听学校、学院组织并由教务处认定的科技、学术报告,累计5场,并提交学术报告心得,经导师或其他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评阅,学生所在学院认可,可获1学分。

第十三条 各教学相关单位如有其它可以认定创新实践学分的项目和类别,可向学校教务处申请,由教务处审批同意后可进行认定。

第三章 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程序

第十四条 创新实践学分申请在第七学期(学制为五年的专业在第九学期)末进行,学生网上选课时,需根据自己情况在网上选定创新实践课程,课程学分数需等于或少于可认定的学分数。

第十五条 学生填写《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实践学分申请表》,并附相关支撑材料,提交所在学院,学院安排专门教师进行审核确认后,计入成绩档案。申报材料和支持材料由学院妥善保管。

第十六条 教务处对全校申报材料进行抽查、审核。

第十七条 如遇特殊情况或对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出现争议时,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认定。 第十八条 对弄虚作假者,取消其已获得的创新实践学分,并依据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第四章 创新实践学分的收费、记录与用途

第十九条 学生申请获得认定的学分需按照相关标准缴纳学费;申请认定的奖励学分免收学费。

第二十条 学生取得的创新实践学分计入学生本人的成绩档案。

第二十一条 学生最多可申请5个创新实践学分,超培养计划中规定分值部分,可以用来替代培养计划中的任选课程。

第二十二条 学生在免试推荐研究生、评奖评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获得创新实践学分分值高的学生。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开始执行,原《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参加国家学科竞赛减免学分暂行规定》同时停止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二篇:中山市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大众创新鼓励万众创业的决策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我市创新政策体系,引导和推进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以下简称“孵化平台”)健康发展,在全市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孵化平台”是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各类机构的统称,主要包括前孵化器(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或“中山创客·众创空间”等具备以上孵化功能的综合性孵化平台。

前孵化器(创业苗圃)是指依托高校院所、企业孵化器、民间组织、新型孵化组织等平台,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前期服务指导,引导和帮助潜在的创业者将构想、思路和项目通过注册企业进行产业化的孵化模式。

孵化器是指通过为新创办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创新创业服务支持,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创新型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创新创业服务载体。

加速器主要以经过初步孵化并度过初创期的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服务模式创新,充分满足企业对于空间、管理、服务、合作等方面个性化需求的空间载体和服务网络。

- 12设立的种子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

第七条

市级孵化平台的认定采取自愿申报原则,凡具备条件的孵化器建设单位,经所在镇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推荐,可向中山市科技局提出认定申请。

第八条

申报单位提供下列材料:

(一)中山市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认定申请表;

(二)单位法人证书、孵化场所证明(包括房屋产权证及附图)复印件、孵化场所实景图片;

(三)专职管理工作人员名单以及学历证明复印件;

(四)入驻孵化对象名单及情况简介;

(五)孵化平台设立及使用孵化资金或其他资金简介与证明;

(六)孵化平台发展现状及发展计划工作报告(重点介绍:①孵化平台成立背景;②孵化场地、服务团队、服务能力、孵化资金、在孵企业等基本孵化要素现有基础;③孵化运营模式、管理制度、平台建设已投入资金情况;④已取得的孵化成效;⑤存在的困难及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与思路);

(七)与孵化平台建设相关的其他资料。

第九条

市级孵化平台每年认定一次,具体申报时间以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网站(http://)发布的通知为准。

第十条

市级孵化平台的认定程序:

(一)各申报单位将申报材料经所在镇区推荐后报送市科技局业务受理窗口;

(二)市科技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对符合要求的申报单位进行评审;

(三)对通过专家评审的申报单位,由市科技局核准后下达认定文件并授牌。

第十一条

市科技局对认定的市级孵化平台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组织孵化平台纳入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的运营评价体系,并对获得省级运营评价优秀等级的孵化平台给予经费补助。具体支持额度视当年参加评价的市级孵化平台数量和财政资金可支配额度确定。

第十二条

连续两年被评价为不合格的,市科技局及市级孵化平台所在辖区的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协助指导并劝其退出,待符合条件后,再纳入范围。

第十三条

市科技局每年在产业扶持专项经费中安排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市级孵化平台建设、孵化服务和在孵对象予以支持。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办公室

2015年7月10日印发

- 5 -

第三篇:丽水学院学生课外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

(丽学院办[2006]131号 2006年11月15日颁发)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主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途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倡导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文学艺术创作及各类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根据《丽水学院学分制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课外学分”是指普通全日制学生在校期间结合专业理论学习、实践技能训练,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文学艺术创作及各类社会实践,取得学术研究成果、具有一定课外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形式的优秀成果后,经学校审定批准给予确定的学分。

第三条 学校对学生获得的课外学分在学生学籍档案中给予记载。学生单个项目获得的课外学分超过6分的部分(不含6分),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用于冲抵培养计划中公共选修课程学分,但冲抵部分一般不超过选修课程学分的50%。

第四条 在同等条件下,课外学分的多少作为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的重要依据。(教务科老师工作6年,没处理过此两项)

第二章 课外学分的主要认定范围

第五条 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取得的成果。校级以上学科竞赛是指由国家或省(部)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术团体主办的竞赛。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机器人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高等数学竞赛等。

第六条 参加综合类学术或科技竞赛取得的成果。综合类学术科技竞赛是指上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联合举办的,涵盖经、管、文、理、工、医、教育、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科技制作、社会科学研究及社会调查等多项比赛内容的,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全省性和全国性赛事。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

第七条 在省(部)级及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上,以我校名义、以第一作者(或独立)身份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出版的著作。

第八条 以主要研究人员身份参加的、成果署名前4位,且已结题的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和我校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

第九条 获得发明创造、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国家专利证书的专利。

第十条 代表我校参加政府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省级及以上的文娱比赛、艺术设计作品评选、大学生运动会、城市运动会、全运会,针对大学生的各类文学、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竞赛,社会实践报告评选的获奖者。

第十一条 学生参加行业操作技能培训获得的如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程序员等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上岗资格(水平)证书,专业技能证书,以及获得汽车驾驶证等。

第十二条 学校认为可以列入课外学分认定范围的其他情况。如:获得考研复试、入学资格;获得国家公务员录用资格、参加成人学历教育等有利于学生专业发展和就业的有关成绩、证书等。

第三章 课外学分的计算方法

第十三条 参加国际性大学生科技活动(含设计、发明创造等)的获奖者或研究成果(发明创造成果)得到实际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过学校审批,可获30学分及以下的课外学分。参加国际性大学生科技活动但未获奖的,可获5学分的课外学分。

第十四条 在学科竞赛、综合类学术科技竞赛、技能竞赛中获得国家级

一、

二、三等奖的学生,可分别获得

24、

15、12学分的课外学分;获得省(部)级

一、

二、三等奖,可分别获得

12、

10、8学分的课外学分;获校级(由学校或学校职能部门主办、发证,下同)

一、

二、三等奖的学生可分别获得

6、

4、2学分的课外学分。竞赛组委会若设置特等奖,则按一等奖课外学分奖励标准的150%计。参加厅局级及以上竞赛未获奖者可获2学分的课外学分。二级学院主办并由学校职能部门备案的技能竞赛等活动,获一等奖者,可获2学分的课外学分。

第十五条 凡以我校名义、以独立作者身份在国内一级学术刊物(以科技处文件为准)发表论文的学生,可获24学分的课外学分;凡以我校名义、以独立作者身份在核心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上收录或认定的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学生,可获15学分的课外学分;凡以我校名义、以独立作者身份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一般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学生可获8学分的课外学分;凡以我校名义、以独立作者身份在内部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的可获4学分的课外学分。增刊降一级计分。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总结报告,可获10学分的课外学分;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并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总结报告,可获6学分的课外学分。专业学生的书画作品、文学作品等在一级、核心、一般、内部刊物或中央、省、市、校报纸上公开发表的,可分别获得

18、

10、

4、1学分的课外学分,非专业学生的书画作品、文学作品等发表可在相应分值的基础上加1学分的课外学分。

第十六条 学生参加教师主编(著)的学术专著、学术编著类、专业译著类、工具书的编著,以全书正式出版、版权页署名(或“前言”内说明)为准,按执笔编(著)3万字以上、2万字以上、6千字以上三个等次,可分别获得

9、

7、5学分的课外学分。

第十七条 凡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的研究,在项目结题时,学生须持项目结题证书、科研处的证明材料到所在二级学院(直属系)提出书面申请。国家级成果可获25学分的课外学分;省(部)级成果可获18学分的课外学分;厅局级成果可获12学分;校级成果可获6学分的课外学分。

第十八条 持有国家专利局创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证书的学生,可分别获得

24、

15、8学分的课外学分。

第十九条 非外语专业的在校本科学生参加全国大学外语四级、六级考试成绩达到425分及以上者(下同),外语专业本科学生获专业外语四级、八级证书者,可分别获得

4、6学分的课外学分,外语专业专科学生获专业外语四级、八级证书者,可分别获得

5、7学分的课外学分;专科学生获省大学英语三级证书(高职学生获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证书)的,全国大学外语四级、六级考试成绩达到425分及以上者,可分别获

4、

6、8学分的课外学分。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一、

二、三级证书者,可分别获得

3、

4、5学分的课外学分,专科生可分别获得

4、

5、6学分的课外学分;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获省大学生计算机一级、二级、三级证书的,可分别获得

1、

2、3学分的课外学分,专科生可分别获得

2、

3、4学分的课外学分。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一、

二、三级证书者,可分别获得

2、

3、4学分的课外学分,专科生可分别获得

3、

4、5学分的课外学分;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获省大学生计算机二级、三级证书的,可分别获得

1、2学分的课外学分,专科生获省大学生计算机

一、

二、三级证书者,可分别获得

1、

2、3学分的课外学分。 第二十条 参加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初级、中级、高级国家资格证书的,可分别获得

3、

5、8学分的课外学分;如证书无等级的,可获4学分的课外学分。师范类专业学生普通话测试达到合格等级者(中文类专业二甲、其他专业二乙),可获2学分的课外学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考核合格者可获2学分的课外学分,非师范类专业学生普通话测试二乙等级合格者,可获3学分的课外学分;达到合格要求后,每提高一个等级,可加1学分的课外学分。

第二十一条 代表我校参加政府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省级及以上的文艺比赛、艺术设计作品评选,针对大学生的各类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竞赛、社会实践报告评选的国家级

一、

二、三等奖的获得者,可分别获得

12、

10、6学分的课外学分;省(部)级

一、

二、三等奖的获得者,可分别获得

8、

6、4学分的课外学分;市级

一、

二、三等奖的获得者,可分别获得

5、

3、2学分的课外学分。大学生运动会、城市运动会、全运会、民运会等国家级体育比赛项目前8名的可分别获得

12、

10、

8、

7、

6、

5、

4、3学分的课外学分;省级的前6名可分别获得

8、

6、

5、

4、

3、2学分的课外学分。校级比赛

一、

二、三等奖的获得者,可分别获得

3、

2、1学分的课外学分,其中校运会1-2名的获3学分的课外学分,3-4名的获2学分的课外学分,5-6名的获1学分的课外学分。校园普通话十佳、校园歌星等可获2学分的课外学分。参加省级及以上比赛项目训练并参加比赛但未获奖者,可获2学分的课外学分。艺术类学生非比赛性的上级任务性文艺演出、作品展出,可获1学分的课外学分。

第二十二条 获得考研复试资格,可获4学分的课外学分,获得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可再加2学分的课外学分;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并具有面试资格的,可获5学分的课外学分,获得国家公务员录用资格,可再加3学分的课外学分;参加国家自学考试并有8门及以上课程合格的,可获6学分的课外学分,符合毕业条件者可再加4学分的课外学分;参加专升本函授课程学习,所有课程合格者,可获4学分的课外学分;获学校辅修或双专业证书,可获 8学分的课外学分,完成辅修或双专业总学分的60%以上者,可获5学分的课外学分;修学外专业课程成绩合格者,每门可获1学分的课外学分。

第二十三条 被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SHP(人文社会科学会议录索引)、《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的学术论文可在首发对应标准的基础上加10学分的课外学分,被摘录的学术论文可加8学分的课外学分。

第二十四条 完成 “开放项目”(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验任务的,可获1学分的课外学分。制作具有较高水平的实践作品的,可获2学分的课外学分。

第二十五条 担任学生干部或参加学生社团活动,经综合考评合格者(要有证书),每年可获1学分的课外学分,获学校、市、省、国家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员)等荣誉称号的,可分别再加

1、

3、

6、8学分的课外学分。同时担任几个职务的不重复计算。获学校、市、省、国家三好学生等综合性称号的,可分别获

3、

5、

8、10个学分的课外学分,获学校、市、省、国家学习积极分子等单项奖励的,可分别获

2、

4、

6、8学分的课外学分。社团(如五彩民族、青志等)发的奖项不得上报

第二十六条 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间1周以上,提交科技论文或调查报告,经指导老师审定,质量较好的,可获1学分的课外学分(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有详细材料,实践单位证明,实践报告,并有校内相关组织推荐证明)。获学校、市、省、国家表彰的可分别加

1、

3、

6、8学分的课外学分。

第二十七条 无人数要求的集体成果,如科研成果、课题等,可根据参与人员的分工及排名序列分别予以认定。一般情况下,2人按7:3分解,3人按6:3:1分解,4人按5.5:2.5:1.5:0.5分解,5名及以后不计课外学分。特殊成果经有关部门或指导教师提议,学校审议,可以作特殊处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并获得成果,申请课外学分按上述排名处理。有人数要求的集体项目,如学科竞赛、运动会比赛等,按参加人数每人给相应等级的分值,不排序分解。

第二十八条 学生参加多项学科竞赛或正式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有多项专利发明,所得课外学分可以累计;同一竞赛成绩、同一成果获多项奖励的,按可得的最高学分计算,不累计记分;同一性质的证书,如同一学生取得英语四级证书后,又取得六级证书的,按高分计算,不累计记分。

第二十九条 学科竞赛获奖等级以证书(文件)原件为准,学术论文发表以收到正式刊物原件为准,专利发明以专利发明证书原件为准。已经记载课外学分后又获奖的项目,学校可重新计算和替换已记入学生学籍档案的学分。

第四章 课外学分的申报、核准程序

第三十条 学校每学年第2学期的第7周受理学生课外学分的申报工作。凡符合获得课外学分条件者,由本人到各二级学院教学秘书处领取或教务处网页上下载,并填写《丽水学院学生课外学分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

第三十一条 第8周,学生将《丽水学院学生课外学分认定申请表》、有关证书(文件)原件和相关证明材料交所在二级学院(文件原件和相关证明材料由二级学院保存)。所在二级学院对其审查并签署意见后,在本二级学院公示1周后,报教务处。

第三十二条 第12周,学生的课外学分申请经教务处审定批准后予以公布,教务处将获得课外学分的学生名单和申请表1份返回二级学院,由学生所在二级学院将处理结果载入学生学籍档案;1份留教务处备案。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未涉及的,学生在课外完成并能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成果,经教务处认定,可获得相应的课外学分。

第三十四条 高职学生按专科学生要求执行(有特殊注明的除外)。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6级学生开始实施,学校直属系参照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丽水学院学生课外学分认定申请表

第四篇:大学生创业创新学分,你懂的

主题:中国传统文化地点:贵师大花溪校区 主讲人:翟鸿燊教授 时间:2014.2.26 我听了国学大师的精彩演讲,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大师所说的“醍醐灌顶”。 翟鸿燊大师将国学中的精髓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应用于生活,贯穿于生活;给我们讲了许多我们本应熟悉的道理,可是说“一语点醒梦中人”。

比如说,佛家道家儒家的思想强调培养人的心性,修好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了正确的利他思想和博爱胸怀才可能有大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个人能做到这样,那生命就是有意义的。

翟鸿燊大师的一些话深深的震撼了我,“要学会赚钱而不是挣钱”,“花钱三不眨眼”,“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仁义礼智信”,“道字里有天地,有自我,还有行动”, “爱不能把心给简化了”。。。。。。多么简单而又富有哲理的话阿!

听了这一次讲座,虽不是亲身临近,但也胜似身临其境。其中许多话,都引起了我的深深思索,让我从中受益颇多。

“色难”,相由心生。这是沟通的最基本的一件事:要时刻将微笑挂在脸上;因为相由心生,心中所想,是高兴还是苦闷,从我们的面部表情能反映得一览无余;“人际沟通最忌讳的就是一脸死相”。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乘智慧的实践者和传播者——翟教授一直怀着强烈的民族心和使命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研究,在融会国际各种极具代表性的哲学主流、营销理论后,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针对管理科学、决策科学、人才培养、市场营销、企业团队等方面提出一整套独到的解决方案,并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

翟鸿燊教授所研发的著名“TAT(思考力·行动力·表达力)”课程,已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美国国家大学等知名院校的MBA、EMBA、DBA、卓越领导力项目等研修班中倍受欢迎。他把中国5000多年的儒家文化吃透了,用我们先人的智慧去认识当今的社会,可谓如鱼得水。可见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好东西是不会过时的。 这次讲座还让我明白的“改变”的力量,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变,从改变中提升自己,从改变中让自己得以成长。《易经》中讲“三易”:简易、变易、不易。其中就讲到了“变”的智慧和力量。这些理论可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业、修养、性情,以一种不愠不怒的平常心态对待自已的人生,在保持一种淡泊以致辞远的态度去积极探索美好人生。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范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平时应该多思考人生,多想想自己为父母做了什么,为家庭做了什么,为朋友做了什么,为整个社会做了什么。以严格的要求修身,以博大的胸怀为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主题:文化是企业的DNA 地点:贵师大花溪校区 主讲人:马云 时间:2015.4.1 当第一次听学术讲座的时候,领略了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的风采。他的一场《文化是企业的DNA》,把我从学校带到了企业,这个让多数人充满梦的地方。首先,他是杭州师范学院一名出色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曾担任校学生会主席。第二,马云谈到当今大学毕业生欠缺的一些东西。他说:“刚开始,阿里巴巴招聘根本不对应届毕业生开放。”因为应届毕业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由学校到社会的过渡,而阿里巴巴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他需要有主人翁精神、有创新精神、有能力、能干的员工,而不是死板、听话的员工。第三,阿里巴巴之所可以能迅猛壮大,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其最主要原因之一是:有明确的目标。开始,马云提出要做80年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到2015年,阿里巴巴更改了目标:要做102年企业;要做世界十大网站之一;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阿里巴巴。由此看来,明确的目标是掌握企业存亡的命脉,只有在不同的时期定下明确的目标,才能给企业注入活力,才能使企业有继续发展的动力。此外,马云称“他永远都不会聘请那些抱怨原公司的人。”因为他们没有职业道德修养,将来也肯定不会全心全力的奉献于自己的公司。

《博弈论的轨迹》,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合作可以提高竞争实力,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可以达到双赢。曾经听了一个李维斯“共同知识”的博弈,才感到博弈论的深奥。问题是这样的:老师问十个小孩谁的脸是脏的,知道自己脸脏的请举手,为什么老师问第三遍时,三个脸脏的小孩都举手了。刚开始看这个问题的时候,完全没有思路,甚至连一个突破口都没有,,后来听了其解析,茅塞顿开。他的解析是这样的:假设十个小孩中,只有一个小孩的脸是脏的,当老师问“谁知道自己的脸是脏的”时,脸脏的小孩环视其他九个孩子,发现周围都没有举手的,所以脸脏的小孩会自己举手;假设十个孩子中有两个小孩的脸是脏的,当老师问“谁知道自己的脸是脏的”时,A小孩环视周围其他九个小孩,发现周围都没有举手的则自己会举手。回到问题,十个小孩中,有三个小孩知道自己的脸是脏的。当老师第一次问“谁知道自己的脸是脏的”时,没人回应,第二次问,依然没人回应,第三次问时,三个脸脏的小孩同时举手。

《大学精神与清华精神》,徐葆耕称“中华上下五千年,特别是满清末年,遭遇世界列强的瓜分与凌辱,而中华民族依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并逐渐成为世界的领跑者,是因为我们有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底蕴。”清华大学虽然是我国知名的一流名校,但“清华精神”是从耻辱中总结出来的:一,清华大学是用战争赔款建起来的,其建设开始时的目的是培养有才、有能力的中国学生、美国学生,而后为美国发展服务;二,清华大学是建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旧址;三,建校之初,所有重大的事情,中国人都无权决定,必须征求美国教师的意见,而美国教师的生活条件(特别是住房方面),都明显优于中国教师。清华大学的学生之所以优秀,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是因为他们始终提醒自己,什么是“清华精神”:眀耻、会通、讲究科学、重视实干。梁启超曾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激励学生,后来成为了清华大学的校训,对师生都有深刻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清华师生的精神风貌。

主题:类风湿关节炎的整治与新进展 地点:贵师大花溪校区 主讲人:李泽光博士 时间:2015.2.13 12月12日晚,我们在实验楼303教室有幸参加了李泽光博士关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与新进展”的精彩讲座,不但让我从中汲取了在中西医结合理念下诊治类风湿方面的经验,也让我感受到了李教授从容不迫的教学风格和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他的愉快的课堂气氛,严谨的教学语言,绚丽的教学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颇受震撼。下面来谈谈我的听后体会。

首先,扩大视野,转变思维。李教授把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融入讲座中,深入浅出。从类风湿的定义诊断到临床表现,再到预防预后,从尪痹到病因病机,从西医到中医,再到中西医结合,全方位、多侧面讲述风湿与类风湿疾病鉴别诊断与各自特点,以及国际新进展,让我受益匪浅,为我将来的中西医结合之路作出了引导。并强调中医药在治疗类风湿疾病上的特色,希望同学们能正确认识中医药的优势,要努力学习,不断的发扬提高。李教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讲座图文并茂,扩展思维的教学方法,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感到自然清新,体现了名师的大气。

其次,尊重学生,平等交流。在课后交流答疑中,李教授走到学生中间,面对面耐心的倾听学生心底的声音,答疑解惑。自主探究是尊重学生的体现,尊重学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在他的课上,真正听到了学生自主交流的声音。他的回答,唤醒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让我倍感温馨。

我很喜欢李教授的课,因为他强调发挥中医优势的教学理念,以及平等互动的教学风格,展现不仅是他的精湛的教学功底,还有渊博的学识,丰厚的文化底蕴,谦逊的品格。然而,通过听李教授的讲座,更感到自身各方面的欠缺。

总之,我要向李博士学的东西很多。因此,在今后工作学习中,我要深刻理解运用并实践李泽光博士教育思想精神,以后要更加努力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多学习,勤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并像他那样,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学习提高。

主题:互联网科技技术 地点:贵师大花溪校区 主讲人:马化腾 时间:2015.10.15 今晚讲座,主题是计算机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学习方向。本来不去在寝室搞高数,但听说讲师是个毕业于北航的中年人,是名高级架构师,给搜狐等网站做过项目,最 重要的是他有让人嫉妒的高数满分经历。于是我就痛快的去了。他给我们介绍我们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企业系统和互联网是他主要谈到的内容,并且把工资都一一 列了出来。其实我比较关注的是与flash builder,flash等有关的RIA和网页游戏以及电脑动画的有关内容,可老兄就是不讲,最后来了句这个大家可以不用关心。做纯程序员要很牛逼才 行,到沿海城市也基本上是1w左右,而真正拿高薪的是那些从小就看着电脑程序长大的牛人,我们这群大学才开始接触程序的人单靠纯写程序如何达到那个高度? 然后他推荐了一个培训机构,叫做北京尚学堂,培训四个月,出来后6000+月薪,他像是在做广告。看现在的趋势,程序员的分工越来越细,写程序的只写程 序,而搞美术的就只用flash,3D max,photoshop,但连helloworld都写不出。以前毕业前没做过任何项目只要你师出名牌大学就能上岗,而现在毕业前做过项目写过几万行 代码的都不一定能混到饭吃。并且这样的趋势会一直延续甚至拉大。

这样就给了会美术又会电脑的人的机会,看看现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界面和功能 都在翻新,都在趋于人性化趋于美感化。软件行业的门类如此广泛,而美术计算机交叉学科的人又少,看这个趋势仍能延续很久。从思绪中又回到讲座上,我看他在 台上讲得挺起劲,估计是个纯程序员,而且写程序应该非常牛逼,但如果真正赚得巨多钱的话,他是不会再花心思去办学当老师捞外快上的。可见高数都能打满分的 人工资都不足以满足他,像我这种高考数学都打不了满分的人还怎么混呢?但他讲的有几点我还是比较认同的。比如像我们学计算机的就是要提前学,越提前越好。 那些七八岁就写程序的人咱就不提了,就拿大学生来说,大一开始写程序已经算晚了,所以从大一开始就要开始学,尽早建立思维。可惜这个学期他妈只有2个多 月,收老子5000+RMB,大一读得太不划算了。每当一想到这里,赚钱的欲望再一次涌上心头,一心只想把计算机学好。这个学期还有四周考试,正在忙于搞 数学,再过一两周还他妈要背政治,法律基矗就为爸妈赢得一张体面地成绩单。很滑稽的一点是,你的出勤率还直接影响到你的成绩。于是乎数学课基本上没查过出 勤,因为这里被扣了分,大家就别想及格了。另外他还告诉了我们如何写简历,傻逼通常写出像小说般厚的 简历,boss看都不看。真正的牛人直接把做项目的经验列举出来,然后在最后写几句扼要的自我评价就OK了。讲座最后大家提问,之后散会。回到寝室我纠结 着是先把程序设计搞定还是先把高数搞定。最后还是按原计划先把高数搞定,寒假把程序设计基础搞定,有时间再搞flash。这个学期下来感觉还是非常充实 的,不仅没有玩游戏,以前不自觉又懒惰的毛病也终于他妈的从我身上消失。虽然在学计算机和数学的时候碰到了很多困难,老师一般都是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情况下 我靠着百度知道撑到今天,虽然还有些问题没搞懂,虽然每次在写程序时被一些自认为应该不存在或是不知道为什么出错的该死的bug弄得抓狂,但我没有放 弃,2个月过去了,我虽依然觉得自己很菜,但是我相信,任何事情做到一定程度都是会从量变到质变的。挺过这段艰难的日子,看到的终将是哗哗流向我的人民币。

主题:药物研发前沿技术 地点:贵师大花溪校区 主讲人:Molecular Devices (MD)公司 时间:2016.3.1 5月24日,下午两点到五点半,我参加了由Molecular Devices (MD)公司举办的药物研发前沿技术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在中国就只在贵阳(第一站),六盘水,遵义和南京四座城市举办,我有幸从网上得到消息,报了名,把握住了机会,地点在贵师大花溪校区。 整体来说,收益匪浅,讲座分为三个方面1.药物的高通量筛选,主要是GPCR,ion channel 和kinase三种受体为靶位点筛选药物,细致介绍了药物作用的机理,牵涉到《细胞生物学》的知识很多,大部分没听明白2.高内涵技术(HCS)详细讲解 了一般方法流程:Sample-Images-Images Analysis-HCS,这方面就更是云里雾里了3.荧光检测技术,这项技术应用广泛,详细介绍了HTRF ,alphascreen技术(特点是高波长光激发低波长光)和荧光偏振(主要是SNP检测技术,讲的很好,听得很明白),主要涉及到的是《仪器分析》课 程的知识,还有很多没听懂。

总的来说,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学术讲座,我非常兴奋,尽管讲的东西很深,大部分没怎么听懂。想谈一下我个人对像这样的学术报告的感想:在大学就经常关注学 校的学术报告,这种报告大都是业内精英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我们这些热爱生物研究的学子来说,这是了解生物某一领域的最好的方式,我并不否认通过多读专业 书籍的方式学习,但要想了解最新的某一领域的研究技术或方法,我推荐的就只有多听学术讲座或报告。这样能让你开阔眼界和思维,对于你所不熟悉的研究领域, 在报告上现学,一定要和其他领域联系起来,多思考,多提问,不要怕提出特别幼稚的问题而放弃与专家的交流,那样你会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专家几句简短的解 释,省去我们不知多大的努力去学习。再者,像这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和报告,都是他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研究探索的研究成果,当然大部分你不了解,你若完全 明白,你就是这领域的专家了,还有就是要想着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要局限于学校的学术报告,外面的报告更应该多去听,很多东西在学校是根本不可能 了解的,特别是像MD这样公司举办的学术讲座,了解外面公司的动态和科研信息,全面了解生物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

各位热爱生物的学子们,争取和把握住一切学术讲座或报告,用一切方法去学习。

主题: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地点:贵师大花溪校区 主讲人:张化万老师 时间:2016.4.1 历时两天我听了张化万和高金英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尤其是高金英老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讲座。

听高金英老师的讲座,我深深地被她那崇高的师德师魂而感动,更被她那乐观与敬业所感染。她实践着一个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从她平凡而伟大的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她的优秀品德。高金英老师从事的是和我们一样的平凡职业,她一直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期望,期望学生成为比自己更成功、对社会更有用的人。她把“让学生感到幸福”作为毕生追求,把学生成才当成最大的乐趣和幸福。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是奉献”的真谛。

听高老师的讲座,更折服于她的语言艺术,几个多小时的讲座,高老师很少看演讲稿,但却旁征博引,侃侃而谈,那诙谐的话语,让人觉得亲切轻松;小故事,笑话,顺口溜,信手拈来,让我不得不佩服她的知识储备。

作为教师,我们也总在教学园地中摸索着:怎样超越传统,给学生开拓一片充满快乐的土地,让鲜花和小草都沐浴阳光、茁壮成长?高老师的生动而精彩的一课给了我深深的思考,也给了我深刻的启迪,细细品味。

说实话,从高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真的很多很多。有教育意义上的,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上的。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老师告诉我们:植根于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奥秘所在。老师必须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既当慈母又当严父,在学习上、品德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热心关怀,严爱相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她的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新的太阳,是一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只要精心地去照料他们、哺育他们,只要帮助他们去找回自己的自信,只要帮助他们去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他们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所以她用她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去帮助每个学生取得成功,这不仅包括天资聪颖、活泼开朗的好学生,更包括那些后进生、特殊生,做到既给千里马以阳光,又给丑小鸭以雨露。从高老师身上我看到了教师只要对学生倾注爱心,就一定能够唤起他们学海扬帆的信心。

高老师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尽如人意、不顺心、烦恼、忧愁,甚至让我们恼怒、无法容忍的事情,可能会接踵而来。

第五篇:创新与技能8学分实施办法

关于本科生创新与技能8学分实施办法

(试 行)

为了加强我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根据《学分制管理办法》的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关规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学分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凡在学校组织的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体育(比赛、竞赛)、大学生社团、学科竞赛及素质教育报告等活动中,积极参与、开拓进取、取得一定成绩者,按一定程序审核认定,可获得一定量的创新与技能学分。

第二条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课堂内完成必修课、选修课、实践环节学分外,还必须取得8个以上(含8个)创新与技能学分(至少应从3类活动中得分),方准予毕业。

第三条 教务处、团委、宣传部、科研处、学生处、体育部、各学院(系)、各开放实验室及教学实验中心等,为给予创新与技能8学分的授权单位,各单位对学生创新与技能学分的给予由团委汇总后统一给予认证登记。

第四条 创新与技能8学分给予的范围包括:

1、科技创新活动

2、学科竞赛

3、社会实践活动

4、校园文化活动

5、体育活动及竞赛

6、行业证书

7、宣传报道

8、素质教育报告会

9、其它方面

第二章 创新与技能8学分的标准

第五条 科技创新活动认定学分标准(见附件1) 第六条 学科竞赛认定学分标准

1、学科竞赛包括学校(国家、省部级)组织的各项学科竞赛,如高等数学、数学建模、大学物理、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外语水平考试、计算机水平考试等基础课程的竞赛。若要增加新的学科竞赛,必须由相应开课的学院向教务处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进行。

2、只有教务处、团委有权组织在校本科学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校级学科竞赛。其他单位组织校级学科竞赛应征得教务处的同意,并在报教务处备案,获得委托举办权后,方能组织学科竞赛。

3、在一个学年中,一名学生参加多项学科竞赛所得创新与技能学分可以累加。若一次竞赛的成绩获得多次奖励,按可得到的最高学分计算,不得累加。

4、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评分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由学校组织参加国家、省部级各类学科比赛的选定参赛人员,完成集训任务并代表学校参赛者,每人分别记

4、3个学分。

(2)获省部级各类学科竞赛个人

一、

二、三等奖,每人每项分别计

6、

5、4学分。

(3)获国家级奖励各类学科竞赛个人

一、

二、三等奖,每人每项分别计

8、

7、6学分。

(4)获校级学科竞赛个人

一、

二、三等奖者,每人每项分别计

4、

3、2学分,获鼓励奖每人计1学分。 第七条 社会实践活动学分认定标准(见附件2) 第八条 校园文化活动学分认定标准(见附件3) 第九条 体育活动及竞赛学分认定标准

1、体育活动包括学校组织的各类体育活动、校运动队训练;体育比赛主要是指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参加国家、省市级体育的竞赛。

2、只有体育部、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有权组织在校本科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比赛及参加国家级、省部级体育比赛。

3、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及比赛的评分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学校各类运动员训练每学年可给予1—3学分。训练次数达到学年要求训练次数的90%,计3学分;达到学年要求训练次数的85%,计2学分;达到学年要求训练次数的80%,计1学分。 (2)经所在院(系)选定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篮球赛、排球赛、棋类等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并完成任务者,每人给予0.5学分,获竞赛前八名者,分别给予4.0、3.5、3.0、2.

5、2.0、1.5、1.0、0.5学分,同一竞赛不同项目同时获奖者,只记最高奖项所得学分。

(3)凡由学校选定参加省级及省级以上田径运动会和各种体育竞赛活动者,每人给予2.0学分,获竞赛前八名者,分别给予6.0、5.5、5.0、4.

5、4.0、3.5、3.0、2.5个学分。同一次比赛,同时获个人和集体奖者,按高分奖项记分,不得重复记分;同一竞赛不同项目同时获奖者,只记最高奖项所得学分。

(4)凡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比赛及以上级别纪录者,均计8学分;破省或省大学生纪录为7学分;破校纪录为6学分;达到健将等级标准的,计8学分。 第十条 技能培训学分认定标准

参加诸如汽车驾驶、ISO9000、ISO14000内审员等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或国家级注册水平(资格)培训经考核获取相关资格证书者,每个证书认定2个学分。

第十一条 媒体宣传创新与技能学分认定标准

1、在国家级报纸、杂志发表文章第

1、

2、3作者,分别认定

4、

3、2学分

2、在省级报纸、杂志发表文章第

1、

2、3作者,分别认定

3、

2、1学分

3、在校报发表文章第

1、2作者,分别认定0.5、0.2学分 第十二条 参加素质教育报告会每场次记0.2学分 第十三条 其它方面创新与技能学分认定标准

1、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优秀者(85分以上),记1个学分;口语考试取得B证书记1个学分;

2、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英语六级考试,成绩优秀者(85分以上),记2个学分,成绩合格者,记1个学分;

3、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英语八级考试,成绩优秀者(85分以上),记2个学分,成绩合格者,记1个学分;

4、参加全国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者,记1个学分;

5、参加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软件水平考试,获初级资格证书者,记1个学分;获中级资格证书者,记2个学分;获高级资格证书者,记4个学分;

6、未列入本细则校级以上奖项,参考相关奖项等级给予相应学分。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组织机构

创新与技能8学分的给定由教务处、团委、宣传部、科研处、学生处、体育部、各学院(系)等单位组织申报、认定,团委审核后给予学生,并记录登记。 第十五条 实施流程

新生进校后,各学院根据学生名册在团委领取创新与技能学分登记卡并统一保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凭获奖证书和组织单位提供参加本办法中规定相应活动项目的学生名单(附相应获奖等级),由各学院评审组审核确定后,报校团委每学期统一登记、记录一次。 第十六条 成绩管理

每学期末,团委将统一进行创新与技能学分登记;学生毕业时,团委会同教务处统一审核学生创新与技能8学分的获得情况,按照要求达到或超过8个学分的学生,准予毕业,并随学生成绩归档。达不到8学分的学生不允许毕业。

第十七条 各新增加的授予创新与技能8学分的项目须由组织单位提出申请,教务处、团委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第十八条 此办法最终解释权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团委。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4级起执行。

第一条

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鼓励本科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培养本科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创新与技能8学分实施办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持或参与的科学研究、科技发明、科技制作、调查报告等。本科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除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外,还应获得相当的创新与技能学分,方可毕业。 第三条

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容包括:参加国际级、国家级(以国家名义、部、委联办)、省(部、委)级、校级科技竞赛,组织校内科技活动,参加科技类展示会、交流会,主持或参加学校许可的科研项目、调查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等。 第四条

参加各类学术科技活动并获奖者,经认定后参照以下标准记相应学分:

1、国家级:最高奖级授予8学分,各奖级按1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5学分;

2、 省部级:最高奖级授予6学分,各奖级按0.5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2学分;

3、校级:最高奖级授予4学分,各奖级按0.5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1学分。

第五条

参加各类学术科技活动未获奖者,经认定后记1个学分: 第六条 参加科学研究并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论文发表以正式刊物为准)者,照以下标准记相应学分:

1、被SCI,EI,SSCI收录论文,每篇记8学分,作者排名认前5名;

2、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每篇授予4学分,其后根据作者排名按0.5学分顺次递减;

3、公开出版刊物(含增刊)发表学术文章,每篇授予2学分。

第七条 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并取得鉴定成果、获得奖励者,参照以下标准记相应学分:

1、通过教育或科技主管部门鉴定的学术科研成果,按鉴定水平记以下学分:鉴定为国际领先的记8学分;鉴定为国际先进的记6学分;鉴定为国内领先的记5学分;鉴定为国内先进的记4学分;鉴定为省内领先的记3学分,鉴定为省内先进的记2学分。

2、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或学校科研主管部门组织的科技成果评选中获得奖励者,参照以下标准记相应学分:

1) 国家级奖授予8学分; 2) 省部级奖级授予6学分;

3) 厅级:最高奖级授予4学分,各奖级按0.5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2学分;

4) 校级:最高奖级授予2学分,各奖级按0.5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1学分。 第八条

参加科学研究、发明创新、技术开发并获得专利授权者,参照以下标准授予相应学分:

1、申请发明专利成功者,每项授予8学分;

2、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每项授予5学分;申请成功者每项记3学分;

3、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每项授予3学分;申请成功者每项记2学分。 第九条 同一项目在不同级别层次上获奖按最高级别记相应学分,不重复记分,集体奖项与个人奖项重复时应按两项认定的高学分授予。

第十条 我校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会员,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学术科技类素质拓展活动,经认定后参照以下标准授予相应学分:

1、参加校团委、科协组织实施的小课题研究科研训练计划,所主持项目通过校团委验收者,每项记1学分;

2、参加校内各种科学报告会或开放性学术活动,并按照学校标准格式向校团委提交学术活动记录的,每次记0.5学分,最高累计记2学分;

第十一条

经检查发现材料中存在弄虚作假者,取消申报者当年申报资格及相应学分。

第十二条 本细则最终解释权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团委。

第一条 为在我校建立起内容覆盖课堂教学、创新与技能活动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体系,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本科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在校本科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社会,开展以社会调查、科技服务、义务支教、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投身地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经济建设等的实践活动。本科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除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外,还应获得不低于8个创新与技能学分,方可毕业。 第三条 社会实践创新与技能学分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认定:

1、青年志愿者活动(院村挂钩、科技支农、文化下乡、义务支教、一帮一等);

2、暑期社会实践;

3、综合专业实习运用于实践教学之外的实践活动;

4、技能培训;

5、其他方面。 第四条 青年志愿者活动:

1、参加国家级青年志愿者活动或获国家级表彰的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者,记8学分;

2、参加省部级青年志愿者活动、获省部级表彰的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者,记5学分;

3、积极参加校.院(系)组织的青年志愿者“院村挂钩”活动。如:科技支农、文艺汇演、咨询辅导、公益劳动等并完成社会实践报告者,每次记0.5学分,每学期最多不得超过3学分,获校级表彰每次2学分,获院(系)级表彰每次记0.5学分;

4、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有关社会实践论文者,每篇记3学分;在其它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社会实践论文者,每篇记2学分;

5、每学年在寒、暑假校社会实践报告或论文评比中获

一、

二、三等奖作品的作者分别记2分、1.5分和1分。 第五条 暑期社会实践:

6、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并上交实践报告者记0.8分;内容,活动意义,活动影响,记1-3分。

7、积极参加由学校集中组织的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表现突出的每次记3分,表现一般的每次记2分;

第六条 综合专业实习运用于实践教学之外的实践活动:

8、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综合专业实习并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实践,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者每次记1分;

9、在课外短期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社会实践,提交科技论文或调查报告,经指导教师审核,院(系)认定者每次记1学分;

第七条 社会实践创新与技能学分的评定,由校团委会同教务处、学生处、各学院等有关单位组织实施。

(1)校级以上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校团委组织评定,并根据获奖情况和主办单位提供的证明材料计相应的学分;

(2)院级社会实践活动由各团工委组织评定,并根据获奖情况和主办单位提供的证明材料计相应的学分;

第八条 社会实践创新与技能学分在校团委的审批认可后再进行登记,以便统计和毕业时进行审查。

第九条 为使社会实践活动创新与技能学分建设促进校风学风建设,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新生入校时,各学院学生管理部门应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本细则,使学生明确创新与技能社会实践学分的具体实施办法,以便在本科学习阶段遵照执行。

第十条 本细则最终解释权归校团委、教务处。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我校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我校校园文化品位,加强我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第二课堂作用,特制定我校本科生创新与技能8学分校园文化活动评分细则。 第二条

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校学生会、各学院团工委、各学院学生分会,大学生艺术团及在校团委正式注册的各类学生社团组织,面向学生开展的各种报告、演讲、征文、辩论、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及其他课外文化活动的参与者、获奖者均可获得本细则所规定的加分。

第三条

校园文化活动所涉及的创新与技能8学分根据活动的层次、规模及效果,按以下具体规定申请加分:

1、受学校委派,对外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性征文、辩论、演讲、各种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文化竞赛活动者,按以下规定申请学分:

(1)一等奖获得者记6学分(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2)二等奖获得者记5学分(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3)三等奖获得者记4学分(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4)优秀奖获得者记3学分(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5)凡参与活动者记2学分(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2、受学校委派,对外代表学校参加省市级征文、辩论、演讲、各种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文化竞赛活动者,按以下规定申请学分:

(1)一等奖获得者记5学分(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2)二等奖获得者记4学分(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3)三等奖获得者记3学分(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4)优秀奖获得者记2学分(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5)凡参与活动者记1学分(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3、参加由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主办的校级演讲、征文、辩论、各种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校园文化竞赛活动者,按以下规定申请学分: (1)一等奖获得者记3学分(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2)二等奖获得者记2学分(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3) 三等奖获得者记1学分(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4) 凡报名参与活动,并表现积极者记0.5学分。

4、凡参与不同层次的各项演出性、汇报性等活动者,按以下规定申请学分: 参与校级演出性、汇报性等活动者依据表现情况记1—2学分。 参与院级演出性、汇报性等活动者依据表现情况记0.1—1学分。 参与学院分会各部、大学生艺术团各队、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社团组织的演出汇报等活动者依据表现情况记0.1—0.5学分

5、受学校委派及其他部门委派参加文化交流活动,能够展现我校学子风采者,可酌情申请1—2学分。

第四条

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团员及校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会员凡坚持参加本团队的排练演出,根据在艺术团及社团中的表现,经综合考评后成绩优异者每学年记2学分,合格者记1学分;

第五条

校园文化活动创新与技能学分的评定,分别由以下组织进行审核认定:

(1)校级及校级以上的文化竞赛活动由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和校学生会组织评定,并根据获奖证书和主办单位提供的证明材料申请相对应的学分;

(2)院级文化竞赛活动由各学院学生会、团工委组织评定,并根据获奖证书和主办单位提供的证明材料申请相应的学分;

(3)受学校委派及其他部门委派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申请学分者,经校团委、委派部门认可即可;

(4)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团员及校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会员由艺术团及大学生社团联合会进行评分资格认定,由校团委进行审核。

第六条

校园文化活动评分细则的最终解释权在校团委、教务处。

上一篇:创新学生团队先进事迹下一篇:促销员职业化训练手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