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信息化发展现状

2022-08-31

第一篇:畜牧信息化发展现状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加拿大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并且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加拿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这种保护主要不是靠补贴或关税,而主要是通过发展农业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来体现。例如,早在1912年,国会就通过了《谷物收购和质量检验法》,规定出口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13.6%,为保证和提高其小麦品质作出了贡献。1935年,政府制订了《草原农场复兴法》,改良大草原地区的土壤,兴修水利设施,提供技术援助,更进一步加强了大草原各省作为国家粮仓的地位。

2.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加拿大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例如,在首都渥太华设有种子生产者协会,各省都有分会,专门管理谷物的良种培育工作。凡是培育良种的农场都必须参加这个协会。同时,协会又与农业部所属的有关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农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良种繁育程序,只许可繁育一个品种,并且要经过连续3年的试种示范,只有各方专家鉴定合格的优良品种才允许到农业部登记,由该协会发给证书。又如,政府规定,在马铃薯的种薯繁育场周围30公里内不许生产普通的食用马铃薯。在种薯生长季节,农业行政部门要对种薯生产地块作两到三次的现场检查。一旦发现某种病害的侵染超过容许的范围,便立即宣布这块种薯地的马铃薯不得留种,只能供普通的食用。

3.发挥协会在生产中的管理和协调作用。加拿大政府畜牧业在产业政策、产品配额、市场价格、质量保证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具体业务管理通过由生产者共同联合组成的组织──协会来协调管理。如安大略省养牛协会就由各县推选农场主、专学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共50名,共同组成协会管理委员会,抽调部分人员设置办公室。协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协会的主要职能有:为生产者传递市场信息(简报),协助政府决定产品配额、价格动态报告、协助政府争取外贸出口、抓产品质量安全等。协会按每头成年牛年收1.25加元作为经费。协会还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及时为生产(科研工作)者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研究生产发展什么。如加拿大培育的杜洛克猪,瘦肉率已达到63%,增加脂肪含量是市场的需求,他们通过育种将肌肉中的含脂率提高到2.3%,同比高1.0%。在奶牛生产方面,由于市场对奶油及其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加拿大选育的瑞士褐牛牛奶中的含脂率达到5.0%以上。PICKSEED公司在牧草研究方面已培育出上百种抗杂、抗旱、抗踩踏、多色彩的牧草(草坪)种子,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

4.强化管理,培养高技能农畜业生产从业人员,是加拿大畜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加拿大农牧场一般由1~2人经营,既是牧场主又是生产劳动者。他们多数受过农业学校教育或相应专业培训,业务管理能力很强,在饲草生产、家畜饲养管理、动物疫病防治等方面都具备很高的技能。加拿大对畜牧人才的培养,除了通过高等专业院校教育之外,更多的是通过各地的培训中心(股份企业)培养。如ILMS国际教育学院是一个合作企业(由专家学者控股),在全国设有4个培训分中心,开展工作18年,已为全世界80多个国家提供合作培训业务,培训项目包括牛、猪、羊、禽的饲养管理、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疫病防治等许多方面。

5.重视农业科学研究,加强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拿大有世界上最好的农业和畜牧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并且其科研机构有互相密切配合的网络,它包括联邦农业部、各省农业厅、农业大专院校和工业企业。农业部下属的科研局是部里最大和最重要的机构。它有6个直属研究所,在全国有52个研究机构,在各地还有研究站。联邦一级的科研机构侧重于基础理论方面,省级和大专院校、企业的科研则偏重于应用研究。在农业科研的投入方面,加拿大在发达国家中处于较领先的位置,农业科研强度(ARI,即用于农业科研的费用占农业生产总值之比)一直大于2%。

在加拿大联邦一级的自然科学工作者中,农业科技人员占总人数的第1位,约占28%,在联邦政府对自然科学的总支出中,农业科研的比重约占12%。同样,在畜牧业中,生产—科研—教学的三者紧密结合,保证了加拿大畜牧业高科技的含量,加拿大畜牧科研项目一般都由农业院校教授、学者主持。如ELO-VA牧草研究中心、CGL家畜改良中心均由贵尔夫农业大学(该校是世界公认的最好的农业大学)教授主持。研究项目首先从生产(农牧场)单位提出,由农场主(或协会)、联邦或省政府管理部门、农业院校三者通过网络信息共同研究确定课题项目,由农业部资助(1999年科研费用达3500万加元)最后由农业院校相应的研究中心具体招收研究生(或博士生)进行专题研究。如CGL家畜改良中心有20多名教授、有在校研究生103名,其中研究家畜育种的研究生就有23名。这样三结合的科研管理机制,保证课题研究结果很快在生产实践中发挥效益。

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放畜牧业发展取举世瞩目畜牧业产规模断扩畜产品总量幅增加畜产品质量断提高特别近些随着强农惠农政策实施畜牧业呈现加快发展势畜牧业产式发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34%畜牧业发展快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农民收入40%畜牧业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面发挥至关重要作用许畜牧业已经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源批畜牧业优秀品牌断涌现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作积极贡献。

当前畜牧业发展特别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面临着严峻形势任务艰巨些存着畜牧业投入足、畜牧业产畜产品加工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确定性素依存、饲养环境产条件相落、重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建设现代畜牧业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重要任务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品牌畜牧业建设现代畜牧业效途径特别畜产品安全面临着更范围、更深层挑战情况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责任应畜牧业产面临挑战、维护消费者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力举措要畜牧业品牌建设作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重要内容制定落实相关支持政策措施通发挥优秀品牌示范带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途径经验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产结构进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农业产总产值比重超30%畜牧业已经我农业农村经济力增点主要支柱产业畜牧业产业收入已经农民家庭经营收入重要来源。

联合粮农组织2009公布统计资料:我猪存栏5.23亿占世界存栏总数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占世界存栏总数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亿占世界存栏总数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占世界存栏总数9.2%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百三十禽蛋产量占百八十鸡蛋产量占百四十奶类产量占百五目前止我均肉类占量已经超世界平均水平禽蛋占量达发达家平均水平奶类均占量仅世界平均水平1/13数据看我畜牧业发展水平改革放三十间取飞速发展。

二、我畜牧业发展遇主要问题 2.1 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长期农村产模式传统农业产主规模产自经济仍占居定主导位养殖业面则体现散养主处于家庭产副业位种散养模式与科化、规模化、集约化产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散户养殖产设备、产技术及产条件相落尤其思想意识面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需要部散户养殖户仍旧农业养殖作家庭收入补充形式加些养殖户文化水平相较低接受现代化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农村规模发展养殖业障碍 2.2 环境污染严重

畜牧养殖所产量粪尿处理则直接造环境污染破坏现今论规模现代化养殖场规模家庭散户养殖畜禽粪尿处理缺乏相应环保措施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批量露堆放或直接排入河流造家畜环境污染同些量放置粪尿造些畜疫病发现解决般水冲式沼气利用采用水冲式清粪则需要量处理污水些污水能经离排入农田达利用效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表水污染严重另外畜禽粪便发酵产量CO

2、NH

3、H2S、CH4 等害气体直接排放气则危害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引起球温室效应收集利用加工沼气实现再利用 2.3 饲料资源短缺

期我畜牧业发展主要依靠粮食产虽我粮食总产量定程度增增幅同我口增加畜牧养殖用各种原逐减少加我粮食产量相降现实畜牧业发展实际已经受粮食产量制约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幅升目前我饲料用粮约占粮食1/3则存着畜争粮问题种饲粮短缺情况严重制约畜牧业持续发展 2.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

随着抗素、化合药物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广泛应用实现降低物死亡率缩短物饲养周期促进物产品产量增同同于操作使用及少数养殖户利益驱使违规违使用造畜产品兽药及些重金属、抗素等危害体健康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安全问题引起社关注

2.5 科技术研究与推广力

我国传统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现代化畜牧养殖要求虽我畜牧养殖面科技研究工作直受重视期我科技研究转化率高些政府科研转化工作没足够意识许高产、优质、高效畜产品培育技术利用停留口没与畜牧业资源效利用外我事畜牧业产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阻碍畜牧业持续发展进程。

三、我畜牧业发展趋势 3.1 提高农户养殖业认识

科技术第产力各量散户养殖户占相比重前提提高养殖户养殖技术水平非重要定要脚踏实、用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普及应两面进行努力面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推广普及工作计划组织各种同层面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习班另面要转变养殖户观念转变养殖户传统养殖观念习专业养殖知识技能才能实现整畜牧养殖业科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结构转变。 3.2 力推进规模化养殖

根据各畜牧业发展状况建设规范化养殖区或养殖场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并认真执行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支持规模态养殖模式发展建立规范化养殖区或规模化养殖场才能实现畜禽粪污害化处理资源化合理利用加快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着重利用各利畜养资源发展竞争力畜产品品牌实现产量规模化、效益化并具市场竞争力 3.3 标准化产

提高畜产品质量水平需要建立健全我农副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搞各类标准化示范养殖区标准化养殖基建设源实现畜养水平提高使产品与际市场接轨具竞争力原材料采购、产设备、产品加工、检测等各环节入手建立套科严密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重要基础实践证明论农产品畜产品要质量、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3.4 加强良种体系建设

制定并推进牲畜群体遗传畜牧品种改良计划充利用我畜禽繁育项目科研重点扶持规模、运行良种畜禽场建设改造造批龙企业加快繁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快产性能测定站、种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种畜禽场审批建立健全种畜禽管理数据库展优良种畜登记工作;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发利用尽快发布省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严格畜

禽遗传资源进口审批同加畜禽良种保护工作加打击执力度 3.5 科管理规模养殖企业需要科规范管理我农业企业普遍存管理环节薄弱弊病畜牧养殖产需要科严谨规范态度现代化养殖企业首先要树立科管理观念建立起整套规范效科管理、标准化产经营疫病防控管理体系推进现代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关键所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现代化畜禽养殖。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混合饲养型耕作制度下,畜牧业就是种植业的产业升级。畜牧业作为种植业的加工业,减少了对大自然的直接依赖,更大程度上利用了人力资源(智力、技术、信息)。畜牧业(以及畜产品的加工和营销)比种植业需要更多的劳动投入,产业链更长,可以带动更多产业的发展。混合饲养型耕作制是三元种植结构的提升和延伸,通过混合饲养型耕作制,农作物产品得到进一步的转化与加工,拉长了产业链,使劳动力从产中向产后转移,从种植业向加工业转移。这样,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更加完整、功能更加完善。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混合饲养型耕作制下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就业结构为7:2:9,有了畜牧奶业的发展,谷物劳力必将加快转移,作物秸秆和饲料粮将实现大规模过腹还田,土壤肥力将递增,农业规模效益则更为显著。如法国奶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倍时,谷物则猛增11倍。劳动力从产中向产前生产资料行业和产后深加工行业转移,提高规 模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也是保证进一步发展谷物生产的前提,这为我国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通过使用权集中实现规模种植找到了一条道路。我国农民的就业结构大部分都集中在产中,其产中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1/2000。在这种条件下,效益农业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对于我国西部来说,耕作制度的变革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产业革命。 2.混合饲养型耕作制变革是畜牧业的一场饲料革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生活需求的结构和质量也在发生变化。今后要满足小康和富裕生活的动物性产品市场需求,必须大力发展优质蛋白饲料的生产,必须把饲料行业建设成为发达的现代化产业。在种植业中,改变传统的二元结构,建立三元结构,将玉米、绿肥、牧草等高产优质饲料作物纳入轮作复种之中,扩种豆类、紫花苜蓿、籽粒苋等高蛋白质饲料作物,注重植物蛋白质产量的收获,扩大人工牧草和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大力发展草食动物,尤其是扩大牛羊肉和奶制品的生产,形成以植物到动物再到加工业为链条的产业结构,就可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附加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不发展牧草就没有现代畜牧业,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食品加工业,因此,耕作制度变革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饲料革命。

第二篇:大力发展畜牧产业 振兴藏区经济发展--畜牧产业汇报材料 修改

大力发展畜牧产业 振兴藏区经济发展

——安多畜牧产业园区汇报材料

一、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园区简介

近年来,安多公司为了实现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立足甘南州畜牧资源、矿产资源、水电资源、中藏药资源和旅游资源等五大资源,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融资建设以畜牧、能源、建材为主业的“夏河安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项目是全省72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率先在全省藏区开工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2009年12月17日,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下达了《关于夏河安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批复》(甘工信资[2009]252号)。根据该《批复》意见,园区建设总投资45亿元,以新型建材产业园、畜产品加工园、清洁能源产业带为主业,园区科技开发中心为依托,通过实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培育新型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两园、一带、一心”的总体产业布局。

园区规划建设项目共25项,其中新型建材产业园投资16.92亿元,建设项目7项;畜产品加工园投资6.15亿元,建设项目7项,清洁能源带投资19.70亿元,建设项目5项;园区科技管理中心投资2.23亿元,建设基础设施项目6项。园区规划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8.41亿元,利润7.99亿元,税金3.49亿元,出口创汇8500万美元。年可实现节能24.95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0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6030吨,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100万吨,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

1 通过五年多时间的建设,目前已建设完成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园区一期工程,形成“新型建材产业园”、“畜牧产业园”、“清洁能源产业带”和“园区科技开发中心”为主的“两园、一带、一心”总体产业布局。2011年,夏河安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先进园区”之一。

二、安多循环经济的特色

1、安多循环经济产业链。夏河安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立了新型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生态畜牧循环经济产业链、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等三条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见附图),实现企业间废物、副产品、能量能够相互交换与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力较大。目前,以水泥公司为代表的建材产业园经济产业链、以余热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已经基本建成,2012年5月6日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区畜牧产业园正式动工建设,主要建设牛羊屠宰加工、血液副产物利用、有机肥生产、污水处理、生物制品、皮革制品、绒毛深加工等循环经济产业。

2、安多循环经济发挥的效益。通过在生产水泥中提高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了矿山资源开采利用率100%,综合利用各类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等固体废弃物在水泥原料中掺加利用率在42%以上;通过实施余热发电,实现了废气余热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年余热发电能力可解决水泥厂用电量1/3以上,电能有效利用率达到100%;通过完善水泥生产线循环水系统使水资源 2 循环利用达到95%以上;通过建立再生塑料制品生产线,实现了对社会白色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利用率达到100%。2010年安多公司全年累计实现综合节能3.50万吨标准煤以上,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1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97.5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59吨。

3、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安多集团企业技术中心设有管理与技术创新委员会,实行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设首席专家1名,技术顾问若干名,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委员若干名,实行全员聘任制和目标责任制,现有教授级专家8名,科技人员65名,年投入科研经费2000万元以上,具有一定的人才、科研、技术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优势。2010年12月26日,安多公司技术中心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举行了产学研合作暨产学研基地挂牌仪式,巩固了产学研合作深度和广度; 为全面加快科技合作,2011年4月25日,安多公司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书》。2011年12月,省工信委、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公布第十四批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通知》(甘工信发[2011]802号),安多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

4、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安多公司先后于2009年通过了甘肃省节能监察中心组织的能源审计;2010年水泥产品、余热发电通过了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资源综合利用认

3 定;2012年1月通过了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公司清洁生产省级认定的批复。目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在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节水、节能等方面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

5、循环经济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园区规划到2015年,完成园区产业链中游系统构建,形成基本空间格局,使能源产出率达到3193元/吨标煤,单位生产总值能耗3.23吨标煤/万元,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 COD排放量控制在0.83吨以内;到2020年,能源产出率达到4180元/吨标煤,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至2.85吨标煤/万元,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5%, COD排放量控制在0.75吨以内。

二、畜牧产业园简介

夏河安多畜牧产业园是夏河安多循环经济示范区“两园一带一心”建设内容之一。规划总投资6亿元,分二期建设实施。园区项目占地面积2000亩,集“生态畜牧产业链、观光休闲、旅游接待、技术培训”和“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重点建设万吨级牦牛、藏羊肉精深加工基地、牛羊血液副产品深加工基地、饲草料加工基地、暖棚养殖基地、旅游工艺品加工基地、活畜交易市场、畜产品展销与科技中心、旅游接待中心等9个重点项目,努力建设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高原特色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夏河安多畜牧产业园一期工程是甘南州庆60周年献礼重点项目之一,2012年5月6日开工建设,2012—2013年实施,总投资14695万元,其中,2012年完成投资5695万元,2013年

4 完成投资9000万元。主要建设:安多清真食品公司搬迁扩建项目、畜产品展销与科技中心项目、血液制品生产线等3个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屠宰牦牛5万头、藏羊20万只,年生产加工牦牛、藏羊肉5000吨;年处理血液2500吨,年产血清1250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00kg、血球蛋白粉(食品级)150吨、血球蛋白粉(食品级)150吨;日污水处理能力1500立方。

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1、安多清真食品公司搬迁扩建项目:是夏河安多畜牧产业园一期工程2012-2013年重点建设内容之一。按照夏河县城总体规划关于工业企业“出城入园”的要求,拟将位于县城人民东街的旧厂区搬迁至王格尔塘镇下滩村,新建一条班屠宰牛200头、羊1000只,可实现年产5000吨牦牛、藏羊肉精深加工生产线的规模,将有效满足本地及周边地区牛羊肉供应和保障。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52533.6万元,实现利税10000万元,新增利润5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33个,带动周边县市13000多户农牧民群众走上致富路。

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先后完成地勘及勘测定界、地灾评估及压覆矿藏审查、工程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土地预审、“一书两证”等前期工作,正在报批土地正式审批手续、环评批复手续。该项目2012年自4月底完成征地工作,5月6日举行开工典礼,6月份施工单位进场、动工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包括待宰、屠宰、分割车间封顶,冷库完成基础工程,职工公寓楼完成井桩开挖,水池、水泵房、锅炉房主体完工,已签订设备订购合同,支付首笔资金。计划2013年6月建成试生产。

2、畜产品展销与科技中心项目:按照前店后厂和企业科技

5 中心的要求,建设1座建筑面积为11000平方米的科技大楼,建设地点在夏河安多畜牧产业园区;该建筑物层高10层,其中一楼为安多畜产品展销中心,二至三层为办公,四层至十层为科研、试验中心。该项目总投资3046万元,计划自筹资金2500万元,申请补助资金546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000万元,新增利润180万元,税金95万元。对于提升科技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树立高原生态畜牧品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目前已完成征地、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投标等前期工作,计划2013年3月15日开工建设,8月完成主体工程,年内投入使用。

3、血液制品生产线项目:建设血球蛋白粉车间432m2,血清、SOD加工车间864m2,冷库702m2以及配套辅助、公用工程、配套工程及污水处理系统,新建建筑面积2590m2;新增设备276台(套)。该项目总投资3416.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016.3万元,占总投资的88.3%;铺底流动资金366.9万元,占10.7%,建设期利息33.3万元,占1.0 %。项目全面建成后,年可新增产值6010万元,新增税金1354万元,新增利润1785万元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该项目控制建设工期12个月,计划2012年底完成前期工作,2013年4月开工建设,2014年3月底竣工投产。截止2012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350万元,先后完成项目可研、设计、征地等各项前期工作具备开工条件。

四、发展畜牧产业的意义

1、宣传夏河,提升拉卜楞;宣传草原,提高安多藏区的经济地位;是平衡草畜,保护生态的有效载体。

2、落实国务院对藏区社会经济政策的有效举措,更好的实现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

3、实现安多藏区与内地发达城市经济互补的最佳途径,解决安多藏区与发达地区贫富差距的理想定位,解决社会贫富矛盾。

4、建立有效的安多藏区自我发展的新机制,提升自我造血功能。

5、是落实循环经济的有效载体和发展平台,实现资源互补、经济互补、行业互补、产品互补、区域互补、城乡互补,共同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6、实现牧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推广科技创新的良好平台,推动牧民群众共同和谐奔小康。

7、是培育龙头企业,加快草原资源优势的转化,通过领头羊的建设,切实培育经济增长点,为加快安多藏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

8、通过园区的建设推动地方经济的同时有效平衡分配,减少收入差距,为藏区政治稳定做贡献,实现和谐发展。

9、安多牦牛、藏羊生活在自然的高原天然牧场,纯净的原生态环境造就了极其珍贵、真正绿色、高营养的特性,为人类的健康提供安全肉品,为增强人类抵抗疾病的能力做贡献。

10、通过高品质产品的定位,创造安多藏区的社会影响力,更加有效地传播藏区佛教文化,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11、发展畜牧产业,建设安多畜牧产业园,将有效推动我州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做到“出栏时出栏,该屠宰时屠宰”,科学定位草原载畜,减轻我州草场压力,保护草原生态平衡。同时,坚决打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现象,倡议牦牛产业“做真牦牛、真做牦牛”,提高牦牛、藏羊产品附加值,打入国内和国际高端肉品市场。

五、建设安多畜牧产业园的意义

夏河安多生态旅游畜牧产业园是州庆献礼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建设好安多生态旅游畜牧园区对于带动全州农牧经济增长,推动甘南畜牧产业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经济效益显著:食品公司搬迁扩建、畜产品展销与科技中心、2500吨血液制品生产线、污水处理厂、100万头活畜交易市场等项目经济效益显著,年可新增销售收入5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以上,将成为地方财源建设新的增长点。同时通过建设安多生态旅游畜牧产业园,集吃、住、玩、游、购、娱为一体,实现旅游与工业经济相促进,带动商贸、住宿、交通、饮食、服务等相关行业得到较快发展。

2、社会效益显著:通过安多生态旅游畜牧产业园项目建设,将有效推动我州畜牧产业实现健康发展,提高牦牛、藏羊等甘南特色产品加工的深度和水平,打入国内和国际高端肉品市场,以高档产品、高端价位树立甘南原产地品牌,拉动牦牛藏羊收购价格逐年攀升,将有效拉动农牧村经济增长,从根本上实现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3、生态效益显著:建设安多生态旅游畜牧产业园是立足于甘南“生态立州”战略,以开发有机、绿色的安多牦牛肉、藏羊肉等高原特色畜产品为己任,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生态与环境保护为前提,对于科学定位草原载畜,合理出栏,减轻我州草场压力,防止草原退化具有重要意义。

附、企业简介

夏河安多循环经济示范区畜牧产业园位于夏河县王格尔塘镇,由夏河安多投资集团公司投资建设。安多投资集团公司前

8 身是始建于1972年的夏河县水泥厂,历经近40年的发展已成为甘南州工业经济重要支柱企业,经营范围涉及建材、清洁能源、畜牧产业开发,兼营塑料制品、房地产开发、技术咨询、金融、商贸流通等领域。集团公司现有员工1500人,总资产15亿元,资产负债率35%。集团公司框架下有夏河安多投资有限公司、夏河祁连山安多水泥有限公司、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公司、北京安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兰州信荣水利水电技术咨询服务公司、临夏安多园工贸有限公司、夏河安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夏河安顺发电有限公司、夏河安多建材制品有限公司、夏河安多益华塑业公司、安多牧场(北京)餐饮管理公司等15家控股、参股子公司,其中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甘肃藏区最大的牦牛、藏羊肉深加工企业。

安多集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节能减排先进单位”、“中国著名品牌”、“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省纳税先进单位”、“全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甘肃名牌产品”、“省二级企业”、“全省信贷诚信企业”、“全省重合同守信誉企业”、“全省质量效益型企业”、“甘南州重点保护企业”等160多项殊荣; 2008年被甘肃省经济委员会认定为全省32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之一,2009年被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评为全省8家“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单位”之一。

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公司是安多集团全资子公司之一,甘肃南部最大的定点屠宰企业之一,主要从事牛羊屠宰,牛羊肉制品及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承担着本地区主要的肉品供给和保障任务。公司注册资金1900万元,占地面积54.92亩,从业人员1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28人。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全国少数民族定点生产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取得了“HACCP

9 认证”、“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清真食品Halal国际认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认证”,产品荣获“2011第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博览会”有机肉类产品有机牦牛、藏羊肉品金奖等。2011年公司实现加工肉品1000吨,其中藏羊肉600吨,牦牛400吨。主要向市场推出冷链产品有精深加工眼肉、牛展、辣椒肉、牦牛上脑、安多羊排、太阳卷等的60余种冷鲜肉产品和休闲食品。公司已先后在北京、兰州、临夏、合作、夏河建立了销售网络体系,设立了品牌形象店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在全国抢占高端肉类产品市场。打造成“甘肃一流、藏区一流、西北一流、中国一流、世界一流”的食品加工企业。

二〇一三年三月九日 10

第三篇:畜牧业发展

中国畜牧业发展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畜产品的消费需求还将继续增加,国内市场仍有较大的消费潜力。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一家一户的饲养模式,在畜产品质量和数量上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发展需要,规模化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饲养方式、健康安全、标准化规模化、市场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

正文: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析全国人大常委、农委副主任尹成杰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他指出在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饲养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条件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式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 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

2. 扩大再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约束。

3. 畜产品质量问题的突出。

4. 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

5. 疫病防止困难。

6. 难以抵御市场波动风险。

二、畜牧业发展趋势

小型规模化农户从事的是社会化商品生产,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采用的也是良种良料良法等现代技术,不是传统的土法上马,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畜牧业。

1.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同农户手中的资源相匹配。在我国现行的政策

制度下,农户手中拥有土地资源(耕地、林地、草地等),可以用来种植饲草和饲料。它们手中还拥有棚圈等饲养设施,部分农户还拥有基础母羊母牛等生产资料,可以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活动,有些农户家庭中还有剩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畜牧业生产当中,这些资源要素农户都能够自主支配。由于是小型规模化,它手中拥有多少资源,就力所能及地搞多大规模。不贪大求洋,不大兴土木,不大量举债。由于是种养结合,种植与养殖互相配套,农户根据自己所掌握资源的数量与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安排组合。农户有了支配权,有了选择权,有了组合权。可以看菜吃饭、量身裁衣,充分发挥微观经营主体的作用。

2.业的经营规模与经营形式紧密相关。美国模式的大型规模化,需要采

取企业化经营方式,中国特色的小型规模化,适合农户家庭经营。农户家庭经营与企业化经营相比较,具有内部组织成本低、沟通协调成本低、内部环节少、运行费用省等优势。农户家庭经营机制灵活,适应市场波动变化的能力强。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管理层次简单,责权利集中统一。不需要庞大的管理机构,也不需要众多的管理人员。适合农民的管理素质和驾驭能力。

3.家庭经营门槛低,关卡少。与小额信贷等农村金融政策相配套。农户

内部与农户之间,靠亲缘关系进行沟通协调,互通有无互相帮助,信用成本低。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承技艺,技术培训成本也最低。我国农村“家文化”历史沉淀深厚,但现代企业制度文化基础却十分薄弱。如果采取企业化组织形式,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在农村中往往会形同虚设,最后会跑调走样,被家族化、家长制、亲戚网所取代或发生变形。

三、畜牧业发展前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地大量散户养殖户占相当大比重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用好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不同层面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班。另一方面要转变养殖户的观念,只有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整个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结构转变。

大规模的养殖企业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我国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环节薄弱的弊病。畜牧养殖生产需要科学严谨规范的方法和态度,现代化的养殖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起一整套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疫病防控管理体系,是推进现代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现代化的畜禽养殖。

在我国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城市郊区畜牧业和农业专业户的发展对畜牧业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城市郊区畜牧业是伴随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农区畜牧业分化出来的、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畜牧业,最初的目的是为解决城市畜产品供应问题,随着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其发展已经成为带动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2O世纪8O年代初,在广大农村涌现出一大批畜禽饲养专业户,把畜禽饲养从家庭副业转为专业饲养。畜禽饲养专业户的出现和增加成为农区畜牧业发展的亮点。目前,在农区建设养殖小区、实行标准化生产已经成为当地畜牧业发展的重点,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方式已经成为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现代化畜牧业的必然趋势。

结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都归根于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我国生产力的提高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农业土地的流转,势必造成第一产业的规模化与劳动力的城市化,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在短短三十年内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路,可以说是真正的日新月异,中国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本身。中国的额畜牧业更应该积极顺应神色会发展趋势,利用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突破行业养殖发展瓶颈,整合价值链,合理分配资源,为社会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借以发展自身,真正为社会提供最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乌.普.道姆拉切夫著 崔少轩译 《国营农场乳肉畜牧业的发展/》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4

2.(美) Merle Cunningham, (美) Mickey A. Latour,(美)Duane Acker编著 张沅、王楚端主译、《动物科学与动物产业》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8

3. 张存根 ... [等] 主编《畜牧业经济与发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

4.张存根著 《畜牧业经济与发展》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

5. 北农学院主编 《畜牧业机械化》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1

6. 水生, 张志华主编 《畜牧业》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 张存根著《畜牧业经济与发展:2000-2005》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1

8. 卢良恕,刘志澄主编《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发展前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6

9. 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编 《畜牧业发展战略与科技对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0

10.乔娟, 潘春玲主编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11. 李伟前, 孙志强编著 《畜牧业创新经营模式》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9

第四篇:我县畜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县地处贵州北部,大娄山东麓。北与重庆的南川市相邻,东抵务川,东南靠凤岗,南邻湄潭,西南接绥阳,西北毗桐梓,东与道真县相邻。全县辖19个乡镇,144个村,6个社区,总人口585518人,其中农业人口549258人,县域总面积2595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70.2%,耕地116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9.8%。有可利用的草山草坡161万

亩,是一个农业县。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畜牧业的发展列为全县经济工作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畜牧业的优惠政策,提出了实施畜牧业发展“1113”工程(即:到2010年实现生猪存栏100万头,牛出栏10万头,羊出栏10万只,禽出栏300万羽)和建设生态畜牧业大县的奋斗目标。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这一工作思路狠抓落实,使畜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畜牧业不断发展壮大。

2005年全县猪饲养量115.74万头,出栏55.48万头,存栏57.87万头;牛饲养量36.5万头,出栏3.1万头,存栏18.4万头;山羊饲养量20.3万只,出栏8.1万只,存栏10.15万只;家禽饲养量315.6万羽,出栏155.48万羽,存栏157.8万羽;畜牧业产值5.22亿元。

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县畜牧业生产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科技水平跟不上等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为此,要发展我县畜牧业生产,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畜牧业大县以及“1113”工程目标,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增强发展畜牧业的紧迫感

我县草山草坡众多,山塘水库较多,无工矿企业,生态环境优越,具备了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畜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务必充分认识到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一是要从传统的畜牧业发展观念中解放出来,真正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二是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把发展养殖大户和生态畜牧小区建设作为工作主战场;三是多出台有利于畜牧产业化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对外采取招商引资,对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活经营;四是大力吸收民间资本参与畜牧业的开发;五是切实帮助养殖户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我县的畜牧业生产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方向发展,从而使畜牧业真正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全面提高农民增收。

二、发展规模养殖,建设生态畜牧小区

我县多数农民仍采用的是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养殖,养殖效益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所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我县畜牧业发展,重点要在规模养殖和生态养殖上做文章,一是要大力推进“畜——沼——果”、“畜——沼——粮”等科学生态养殖模式,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养殖大户到外县、市畜牧业发达的地方参观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规模连片,相对集中”的原则,推行“政府引导,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大户养殖,统一防疫,集中服务”。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结合生态学原理进行圈舍建设,饲养管理,逐步实现畜牧生态协调发展;二是狠抓养殖大户和畜牧养殖小区,逐步实现畜牧业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三是培植和发展以大户、小区、重点乡镇为主的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典型示范带动,提高辐射带动效益;四是充分利用粮食、秸秆、牧草、草山草坡等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加大产业化经营力度;五是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兴办畜产品生产基地,搞好立体开发和综合利用;六是结合我县农村“四在农家”、沼气池建设,大力推进沼畜工程,逐步实现畜牧产业化、农村沼气化。

三、力求创新,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正安养牛业历史悠久,早在民国时期就开始饲养牛,在长期的饲养选育过程中,不仅广大群众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培育了适应性较强的地方优良品种——桴焉黄牛,该品种耐寒、耐热、耐粗饲,蹄质坚实,动作敏捷,适于山区役用,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项目。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未来的畜产品中,草食牲畜的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牛、羊肉的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牛、羊肉被现代人称之为“人类的保健性功能食品”,在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从销售来看,大到国际、国内市场,小到周边市县及本县的两家牛肉干厂,都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因此选准主攻肉牛养殖对正安畜牧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而且潜力巨大。

选定肉牛这个项目,因为正安本身就是肉牛项目基地建设实施县,加上周边县市肉牛的饲养量都偏小,均没有形成规模,这正好给正安的肉牛发展提供了机遇。县内草场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无霜期长,光照充沛,牧草生长周期长,同

时还有田间空地,还可人工改良草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秸秆圈养肉牛。建立牧草繁育基地,积极推广良种牧草,引进一年生、多年生黑麦草、苜蓿草、芽茅等优良草种种植,减少养牛对天然林地和草场的依赖,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山林植被,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强化品种改良,完善繁育体系

积极发展外二元母猪繁育场,

确保每年新增外二元母猪5000头以上,外三元商品猪10万头以上;进一步推进牛、羊冻输配技术,牛改普及率提高到80%以上,羊改普及率提高到75%以上;积极引进推广良种家禽,兴办良种家禽养殖场。提高良种覆盖率,形成竞争优势,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要大力扶持,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对引进良种实行补贴。

五、强化防疫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强化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完善兽医制度和技术规程,完善动物疫病监测、化验诊断设施,建立行政管理、执法监督,技术支撑相互配套的动物防疫控制体系。明确职能,理顺体制,精简人员,提高素质,强化防检,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的基层兽医服务体系,走国家扶持和自我发展相结合,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路子,建立起一支强壮的防疫队伍。

全面实施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形成以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为主,运输监督与市场监督相结合的动物检疫新格局,建立动物防疫责任追究制和防疫监督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和完善动物防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推动动物防疫承包合同制,鼓励和支持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与养殖大户签订常年防疫责任承包合同,明确双方责任的奖罚,不断提高防疫技术服务水平,巩固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着力扶持畜牧业重点乡镇的防检疫点的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六、积极开拓市,健全流通体系

正安至今还未有一个大型畜禽交易市场,畜产品的交换还仅仅依靠小商小贩来贩进贩出,这样不但制约了产品的流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应尽快在县城建设一个大型的畜禽综合交易市场,与周边地区的畜禽市场对接,以市场来带动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培训一支既懂技术又是会经营的运销队伍和经纪人队伍,把生产、销售、加工等产业各环节和经营主体通过协会经济组织加快流通,切实搞好产后服务,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第五篇: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一、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

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

2.46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9.2%,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不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禽蛋产量占80%,鸡蛋产量占40%,奶类产量占5%。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

1977年国内猪牛羊存栏总数分别只有29177.7万头、7039.8万头和16135.7万头,1978年全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只有9公斤。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生猪存栏总量已经达到46996万头,较1978年的30129万头增长了56%。201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7850万吨,中国的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2%。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只有58.8公斤左右(截至2010年),,而美国的人均消费量在120公斤左右,发达国家平均在100公斤以上。

二、我国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中国农村生产模式——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

在养殖业方面——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

2.2 环境污染严重

(1)大量粪尿处理不当;

(2)畜禽粪便发酵产生大量的CO

2、NH

3、H2S、CH4 等有害气体——排放—危害人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地球温室效应

2.3 饲料资源短缺

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的1/3——人畜争粮。

2.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

(1)抗生素

(2)化学合成药物

(3)饲料添加剂

(4)兽药

(5)重金属

2.5 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畜牧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始终坚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一条主线”,紧紧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三大任务”,着力构建畜禽标准化生产、畜禽牧草种业、现代饲草料产业、现代畜牧业服务、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草原生态保护支撑等“六大体系”。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坚持数量质量发展并重,加强农牧结合,坚持科技兴牧。

畜牧业“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500万吨、2900万吨和5000万吨,羊毛产量达到43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

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违禁添加物检出率控制在0.1%以下。生鲜乳收购站100%实现持证收购和标准化管理,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10个~15个百分点,年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超过38%和达到50%,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覆盖面达到50%以上。工业饲料产量达到2亿吨,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或集团达到50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全国牧区草原确权基本完成,草原围栏面积达到18亿亩,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原累计保留面积达到4.5亿亩,全国40%可利用草原实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天然草原超载过牧总体得到缓解,牲畜超载率降低10个百分点以上。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6%以上,生猪出栏率达到140%,成年奶牛年平均单产超过5500千克。在品种培育、饲草料资源开发利用、标准化养殖、草原保护建设、重大疫病防控、机械化生产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加快推进畜牧产业“六大体系”战略建设的同时,将实施5大重点工程: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工程。对畜禽养殖优势区域和畜产品主产区的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和肉鸡规模养殖场(小区)基础设施进行标准化建设,重点抓好畜禽圈舍、水电路、畜禽标准养殖档案饲养与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建设。启动实施草原牧区生产方式转变工程。

畜禽良种工程。重点支持畜禽原种场、种公畜站、西部地区扩繁场和精液配送站建设,扶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畜禽新品种(系)选育,建设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和遗传评估中心。

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工程。着力加强饲料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重点进行饲料安全评价基地、饲料安全检测和饲料安全监督执法等工程项目建设,建立安全评价、检验检测、监督执法三位一体、部省市县职能各有侧重的饲料安全保障体系。重点建设国家级生鲜乳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区域级和省市级生鲜乳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县级生鲜乳质量检验监督站,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配备检验检测设施设备。

饲草料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继续实施秸秆养畜项目,推动实施百万亩苜蓿生产工程,支持建设饼粕、糟渣、糠麸等粮油食品工业副产品和草产品优质化加工处理示范基地,为饲料工业提供优质原料。支持建设主要畜禽品种的饲料生物学效价评价基地,提供测料配方服务,推广精准饲养技术。

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大力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实施退牧还草、草原防灾减灾和南方草地保护建设等工程,建设草原围栏,推进草原改良和人工种草。推进草原防灾减灾工程,加强草原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防灾物资保障体系及指挥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灾害防治应急反应能力。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区、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项目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祁连山(12.39,0.52,4.38%)水源涵养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和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环境保护区等地区的草原保护与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草原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上一篇:心内科医师进修汇报下一篇:项目可行性报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