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2024-05-24

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共8篇)

篇1: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中国畜牧业发展趋势与分析

第一,我国畜牧业的总体评价

一是成就巨大:据统计,2001年我国主要畜产品肉、蛋、奶类产量分别达到6333.9万吨、2336.7万吨和1122.9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6.5倍、8.2倍和7.7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肉类、禽蛋类生产大国,人均肉类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目前,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贡献率达到了48%。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稳步上升,2003年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1%。全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有1亿人左右,畜牧业发达地区畜牧业现金收入占农业现金收入的50%,畜牧业纯收入占农民全部纯收入的30%左右。二是特点突出:畜牧业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畜牧行业成为农业产业中发展最快、最具竞争性的行业;畜产品需求已经告别了短缺时代,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畜牧业发展对科技的依赖程度日益明显;加入WTO为中国的畜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第二,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一是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是我国畜牧发展的主要方向;二是专业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的畜牧企业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三是科技进步将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九五”期间,我国的农业科技贡献率为45%,世界发达国家一般为60-80%。预示着我国畜牧业仍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三,我国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畜牧业生产技术不适应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优质畜禽产品少,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优质、无污染的畜禽产品生产尚未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发展,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带来的对环境的危害问题尚未得到是够重视;高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贡献率很低。

第四,发展我国畜牧业的技术需求

1、需要培育优质、高效、专用新品种。

2、需要高效繁殖技术。家畜胚胎工程、体细胞克隆技术等现代细胞工程、生物技术在畜禽繁殖上的应用,将对畜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3、需要饲料和畜产品安全监测技术。准确、快速和方便的检测技术将成为主畜牧业研究的重点。

4、需要饲料和畜禽营养技术。畜禽营养技术是规模化养殖业发展的基础,对提高饲料养分和饲料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养殖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5、需要疫病防治和动物药品生产技术。

6、需要现代化畜牧企业管理新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畜牧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技术基础。

7、需要畜禽生产的环境控制技术。提供和保证畜禽健康生长的环境及其调控技术,以及减少畜禽生产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将成为畜禽环境工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重点。

8、需要畜禽产品加工技术及产品安全保障技术。

第五,我国畜牧业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

一是畜禽品种改良:瘦肉型猪、奶牛、肉牛、细毛羊、肉羊、绒山羊、蛋鸡、肉鸡、水禽;二是饲养及管理技术:畜禽营养及饲料工业、畜禽营养调控关键技术;三是重大疫病监测与控制技术:高效、特异、安全的生物防制技术,建立中兽药药理模型体系,进行中兽药复方作用机制及药效学的研究,生物信息学技术,加强野生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的研究;四是畜禽规模化养殖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因子对畜禽产量、品质、风味等影响的基础研究,新型通风、降温、除尘等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新型清洁生产工艺与配套设施的研究与示范,畜禽场固体废弃物高效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开发与示范等;五是加工技术:原料及初加工产品分级技术与标准研究,畜产品安全卫生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中式肉制品工业生产

技术研究,畜产品保质保鲜技术,畜禽产品下脚料的综合利用。

篇2: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2010年项目工作计划

一.2009年项目进展情况

2009年是项目实施的第六年,在世界银行、中央项目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特别是在历次督导团的亲临指导下,经自治区项目领导小组、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自治区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项目地(州)、县(市)认真总结前五年的工作经验,扎扎实实地组织各项项目活动,保证了2009年草地改良与建设、畜牧业生产、培训和技术推广、项目管理和监测评价子项目实施顺利,总体进展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2009年计划总投资2999.24万元(不含GEF),计划提取贷款417.195万美元,国内配套1077.35万元。在2009年的投资额中草地改良与建设子项目投资307.44万元,占2009年项目投资的10.25%,畜牧生产子项目投资1828.23万元,占2009年项目投资的60.96%,培训、技术援助子项目投资657.69万元,占2009年项目投资的21.93%,项目管理与监测评价子项目投资205.88万元,占2009年项目投资的6.86%。

2009年实际完成投资2025.30万元,其中:草地生产子项目完成投资149.28万元,畜牧生产子项目完成投资1450.29万元,项目管理监测评价子项目完成122.69万元,应用研究培训考察子项目完成303.36万元。2009世行贷款畜牧业发展项目报帐额达3072.82万元,提取贷款额341.76万美元,完成2009年贷款计划额的81.92%。

2.根据2009年项目工作计划,在各级项目办及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2009年下拨中央配套资金234.21万元;落实地州级配套资金82.20万元,完成计划的73.37%;落实县级配套资金368.29万元,完成计划的141.26%。

3.国家审计署委托自治区审计厅于2009年4月至5月对新疆项目区各县、市项目进度、财务报表、贷款协定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结果确定本项目为合格项目,审计报告上报世行并得到其认可。

4.项目监测评价工作按计划正常进行。

5.动物健康推广服务项目结合世行项目开展了国外和国内培训,其中:国外培训2人次、国内培训20人次、区内培训670人次,从而,促进了世行贷款畜牧业发展项目培训子项目的实施。

6.全球环境基金项目(GEF)工作进展顺利。草地子项目示范活动、项目监测活动如期开展;应用研究项目进展顺利,其中新疆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中碳循环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新疆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等二个课题已全面结束。阿勒泰羊本品种选育、巴音布鲁克羊本品种选育、早期断奶对羔羊增重及减轻草场压力的影响三个课题于2009年7月续签合同,项目研究延续进行,草原方面十五个应用研究课题正在实施。所启动的20个应用研究课题已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2009年GEF项目报账总额达694.96万元,提取赠款金额达498.25万元。

二.2010年工作计划编制说明

新疆项目区2010年项目工作计划是根据“项目协定”、“贷款协定”、“GEF赠款协定”、项目实施计划(PIP)、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畜牧厅关于“世行贷款—畜牧业发展项目”实施意见的通知》(新政办发(2004)49号)文件、自治区财政厅和畜牧厅《关于下发世行贷款新疆畜牧业发展项目投资概算及贷款类别额度的通知》(新财外(2004)115号)文件、世行《关于中国甘肃—新疆畜牧业发展项目贷款收益的再分配》回复函、及自治区项目办与世行2009年秋季督导团达成的共识,在各项目县(市)、乌鲁木齐种牛场2010年项目工作计划的基础上,经自治区项目办审核、汇总、编制而成。

三.项目实施区域和受益户

2010年本项目计划在1个种牛场、24 个县市27乡镇的39个村实施,确定190户农牧民为受益户,其中细毛羊养殖户66户,肉羊养殖户17户,育肥户107户。受益户中汉族77户、维吾尔族28户、哈萨克族50户、蒙古族25户、回族10户。受益户的选择按与世行达成共识的选择标准和选择程序确定,细毛羊、肉羊养殖户每户贷款规模不超过20000元人民币,育肥户每户贷款不超过90000元人民币。

2010年计划实施乡(镇)数量及受益户民族构成表详见附件八。

四.项目投资

本项目计划2010年投资683.41万元(不含GEF),其中:草地改良与建设子项目投资103.63万元,占2010年项目投资的15.16%,畜牧生产子项目投资287.60万元,占42.08%,培训、技术援助子项目投资209.70元,占30.68%,项目管理与监测评价子项目投资82.48万元,占12.07%。

2010年分县(市)、分子项目投资详见附件一。

在2010年的投资额中世行贷款95.15万美元,国内配套资金由中央、自治区、地州、县(市)和受益户按原定的配套比例分别筹措。五.项目内容

1.草地改良与建设子项目

2010年本子项目计划投资103.63万元,占2010年项目投资的15.16%。项目活动包括:种植籽实玉米5200亩,苜蓿3300亩。

草地改良与建设子项目2010年分县(市)投资和项目活动详见附件二。

2.畜牧生产子项目

2010年的畜牧生产子项目计划投资268.07万元,占2010年项目投资的42.08%。其中乌鲁木齐种牛场畜牧生产投资19.53万元,24个项目县(市)畜牧生产投资248.54万元。项目活动包括:乌鲁木齐种牛场购买饲料分析仪器1台,购买乳成份测定仪器1台。24个县(市)2010年计划购买肉用种公羊104只,新建药浴池5座,107户 4 育肥户购买架子羊4518只。

2010年分县(市)畜牧生产子项目投资和项目活动详见附件三。2010年乌鲁木齐种牛场畜牧生产子项目投资和项目活动详见附件四。

3.培训、技术援助子项目

2010年本子项目计划投资209.70万元,占2010年项目投资的30.68%。其中各级技术培训投资106.95万元,技术推广102.75万元。

项目活动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今年将加大培训活动的开展力度,争取将未完成的培训任务一并完成。培训活动主要在四个层次的展开,即国内技术培训、自治区级培训、县级技术人员和农牧民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按照项目设计要求紧密结合当地需求,主要体现在畜牧生产技术、草地利用与管理、饲草料生产、市场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培训方式将借鉴世行专家在我区举办培训的经验,采取以需求为导向,互动参与式的培训。并对每次培训进行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估,以不断提高各级培训效果。

2010年中加动物健康推广服务项目将结合世行项目展开培训,计划组织国外技术培训3人次,国内技术培训10人次,区级培训120人次。县级培训活动由各县项目办根据本地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培训活动计划。

本子项目2010年分县(市)投资和项目活动详见附表六(注:不包括中加动物健康推广服务项目提供的培训)。

4.项目管理与监测评价子项目

本子项目2010年投资82.48万元,占2010年项目投资的12.07%,其中项目管理费23.10万元,监测与评价59.38万元。

项目监测评价经费是按与世行达成共识的费用计划安排的,经世行银行、自治区项目办、自治区财政厅共同协商决定监测与评价费用的75%由GEF支付,16%由世行贷款支付,9%由自治区配套资金支付。

本子项目2010年分县(市)投资详见附件七。5.项目采购类别投资计划

2010年计划采购660.30万元,其中:工程类投资118.63万元,包括小型工程投资15.00万元,自营工程投资103.63万元。货物类投资272.60万元,包括国内询价投资265.84万元,直接采购投资6.76万元。技术援助、推广、培训投资269.08万元,包括咨询服务投资59.37万元,技术推广投资102.75万元,培训投资106.95万元。

2010年计划管理费投资23.10万元。六.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1.经过六年的项目运作,各级项目办特别是地州项目办和乡级项目工作站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项目财务管理、采购、提款报帐等工作如期进行,并积累了一些好的办法和经验,有利于本项目全面结束及项目竣工验收。

2.项目县、市2010年工作计划是在总结前六年项目实际进展、完成贷款额度、世行《关于中国甘肃—新疆畜牧业发展项目贷款收益 6 的再分配》回复函及自治区项目办与世行2009年秋季督导团达成的共识的前提下制定的,因此,项目县、市2010年工作计划在子项目及采购类别方面各有侧重,确保本项目整体完成。

3.项目已近结束,公共设施中人工授精站、兽医站、剪毛站、活畜交易市场已完成或做调整,只有5座药浴池建设计划,投资15万元。

4.市场体系建设子项目已完成,本无投资计划。5.按照本项目设计,巴州种畜场、塔城种羊场、巩乃斯种羊场的项目活动已全部完成,本无项目活动。

6.根据2010年项目执行计划编制的2010年采购计划见附件九。

世行贷款甘肃新疆畜牧业发展项目

新疆项目办公室 2010年2月9日

附 件

附件一:2010年世行贷款新疆畜牧业发展项目总投资表(不含GEF)附件二:2010年世行贷款新疆畜牧业发展项目草地子项目投资表 附件三:2010年畜牧生产子项目投资表 附件四:2010年种牛场畜牧生产子项目投资表

附件五:2010年市场体系子项目投资表

附件六:2010年培训、技援、技术推广子项目投资表 附件七:2010年项目管理与监测评价子项目投资表 附件八:2010年计划实施乡(镇)数量及受益户民族构成表 附件九:

篇3:不断发展的中国草原畜牧业

1. 草原畜牧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建国之初, 由于刚经历长期战乱, 广大草原地区自然灾害严重、家畜匮乏、畜禽疫病流行、科技水平落后, 我国草原畜牧业生产力十分低下。1949年, 全国大牲畜存栏比历史最高的1935年还减少了1 149万头, 羊的存栏数量减少32.3%;全国肉类总产量只有220万t (人均4.1 kg) , 其中牛羊肉产量则更低。新中国成立以后, 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发展草原畜牧业的政策措施, 生产不断恢复和发展,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草原畜牧业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2008年, 全国牛肉613.2万t、羊肉380.3万t、奶类产量3781.5万t (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人均28.5 kg) , 大大高于1949年的产量, 分别是1978年的27倍、17倍、29倍。2008年, 六大草原牧区牛羊肉总产量达到327.5万t, 奶类产量1244.5万t, 均占到全国总产量的1/3。全国266个牧业及半牧业县 (旗) 人口约占全国的3.6%, 但生产的肉类占到全国的8.5%、奶类20%、羊毛52%、羊绒58.8%。牧区每年向农区提供育肥用牛羊超过3 000万头, 为全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草原畜牧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

60年来, 在草原畜牧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 生产结构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从品种结构看, 一大批国外优良的草食家畜品种, 如:波尔山羊、萨福克羊、西门塔尔牛、皮埃蒙特牛和荷斯坦牛等被引进和推广, 一大批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得到开发利用, 使我国草原畜牧业良种化程度较建国初期大大提高, 家畜品种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也显著提升。从产品结构看, 全国畜产品中的肉类比重从1978年的72.1%下降到2008年的52.9%, 而奶类比重则由1978年的8.2%提高到2008年的27.5%。畜产品结构更趋合理, 草食家畜的肉类及绒、毛等产品也呈现多样化发展, 产生了一批知名的“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从区域发展看, 农区草原畜牧业日益显示出巨大的活力, 例如:2008年, 河南省的牛肉、羊肉产量已分别位居全国第一位和第四位。1979年, 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1个农区省份的牛肉、羊肉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5%、29%, 到2008年已分别占到全国的46%和34%。

3. 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断转变

新中国的建立, 使广大农牧民当家作主, 真正成为了草原的主人。解放初期, 经过农区土地改革和牧区的民主改革, 广大农牧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草原畜牧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草原地区实施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草畜双承包”责任制, 实行“牲畜归户, 私有私养, 自主经营, 长期不变”和“草场公有, 承包到户, 自主经营, 长期不变”的政策, 明确了草原保护建设和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责、权、利, 实现了“草有其主”, 草原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目前, 全国草原承包面积已占到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0%。为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进入新世纪, 随着《草原法》的完善和施行, 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基本草原保护等科学利用制度不断推行, 草原围栏、人工种草、草原改良等配套措施不断加强。截至2008年, 全国草原围栏面积达到6 200万hm2、禁牧休牧面积9 867万hm2, 累计人工种草保留面积2 867万hm2。与此同时, 草原畜牧业逐步从传统、粗放的游牧生产方式向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到2008年末, 全国肉牛、羊、奶牛的规模化养殖程度分别达到了38.0%、44.6%、36.1%。一大批草原畜牧业养殖大户和专业牧场逐步成长, 产、加、销一体化格局加快形成。

4. 草原畜牧业发展基础日益巩固

为夯实草原畜牧业发展基础, 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了对草原保护建设的投入。为恢复草原植被, 实现永续利用, 国家实施了退牧还草、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工程;为提高草原畜牧业生产水平, 促进产业化发展, 国家实施了牧区开发示范工程、南方草山草坡开发示范工程;为加强草原管理, 促进草原合理利用, 国家实施了草原围栏建设工程;为支撑草原保护建设, 提高草原生产能力, 国家实施了牧草种子基地、草种繁育基地、草原病虫害防治、草原防火体系建设等项目;为促进草原畜牧业优质高效, 国家实施了畜牧业良种工程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据不完全统计, 仅2000年以来, 国家对草原保护建设的投入已超过200亿元, 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得到明显加强。

5. 草原畜牧业对统筹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国60年的实践证明, 草原畜牧业是兼顾生态保护与草原地区生产发展、生活进步的难以替代的基础产业。作为畜牧业基础的草原, 近些年来通过不断的保护和建设, 生态环境加速恶化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 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与此同时, 草原地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内蒙古为例, 1954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只有98.55元, 到2008年, 人均纯收入已经攀升到4 656.20元, 增长将近50倍, 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08年六大草原牧区农牧民人均收入是1978年的26倍。草原畜牧业也是农牧民就业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 目前, 266个牧业及半牧业县 (旗) 的2 306万劳动力中, 从事草原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超过1 783万人, 占劳动力总数的77.3%, 是1978年的4.14倍。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 草原畜牧业发展还面临许多突出矛盾和艰巨挑战。一是受草原生态安全问题的严重制约。草原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前提和基础, 但当前草原退化的形势还没有根本扭转, 全国草原家畜超载率还在30%以上, 生态保护与生产发展的矛盾还十分尖锐;二是受我国生猪型畜牧业生产特点的制约。生猪生产是我国畜牧业的绝对主体, 生猪安全已经与粮食安全问题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比之下, 社会对草食畜产品生产及市场供应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还远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三是受草原地区自身发展能力的制约。由于草原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基础设施等方面相对落后, 在短期内依靠自身实力来加快发展草原畜牧业还有很大困难, 且由于投资成本相对较高, 吸引外来资本的能力也相对较弱。

篇4: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地点:重庆市渝北区悦来大道6号·重庆国际博览中心

展览面积:12万平方米 展位:4800个(特装率87%)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业协会

参展范围:

1.国内外种畜禽、商品畜禽养殖(猪、禽、牛、羊、兔、鹿、骆驼、毛皮动物、特种养殖等)及其生产资料。

2.兽药、疫苗、动物保健品及兽药生产、加工、包装机械、设备、材料、兽医器械等。

3.饲料(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特种饲料等)、饲料加工机械设备及配件、饲料质量检测仪器设备、微机控制系统及软硬件、饲料配方技术、饲料科技等。

4.畜牧生产与养殖相关机械、设备、器械、用具、工程等(饲喂设备、通风设备、温控设备、环控设备、标准化养殖场设计及工程建设)。

5.草业及其深加工产品(草粉、草颗粒)、草种、草机械、草业科技等。

6.优质畜产品(肉、蛋、奶、毛绒皮产品及其制品);畜产品加工与冷藏设备、可追溯系统、食品安全检测设备。

7.畜牧科技成果(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专利产品等)。

8.生物质能源(畜牧业利用生物质能源的相关技术、设备等)。

9.包装与运输(畜禽生产资料与畜禽产品包装材料、包装机械及相关运输设备,如饲料运输车、种猪、禽雏运输车等)。

篇5: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重建与农林牧业发展: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下,让退化土地自然恢复的思路已不切实际,必须通过社会投入对退化土地进行生态重建.这种研究与国际喀斯特环境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土地利用优化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一致.进一步的研究需要解决生态重建的一系列科学问题.

作 者:蔡运龙 CAI Yun-long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 刊 名:资源科学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RESOURCES SCIENCE 年,卷(期):1999 21(5) 分类号:X144(67)(73)(74)(71) 关键词:西南喀斯特山区   土地退化   贫困   生态重建   农林牧业生产力  

篇6: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以此指导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在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八项任务的第一条,强调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一、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基本特征

(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依托的自主创新

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使得自主创新道路成为市场导向的自主创新。市场导向就是将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定位在市场需求。在当今高度市场化的国际环境中,所有的创新都不是盲目无序的,而是以市场导向为指引。所以,确立市场导向或需求导向的自主创新方向,把自主创新的目标和市场需求紧紧结合,自主创新才有无穷的发展动力。

(二)以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创新为基础的自主创新道路

企业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经济主体,是国民经济的经济细胞,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基本依托。我国应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模式,就是说企业在国家自主创新中应发挥主体作用,企业家应该是自主创新的具体倡导者。推动自主创新的研发机构应主要设立在企业,研发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主创新人才主要集中在企业,发明专利主要来自于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者主要是企业。

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也是由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格局决定的,是我国社会主义业化乃至现代化道路必然的基本经济制度选择。发挥公有经济的优势,激发国有经济的活力,调动非公有经济的积极性,多种创新主体共同追求创新是中国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特色。

(三)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的自主创新道路

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发展动力。从企业角度看,没有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依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很难提高。从市场层面看,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任重而道远,摆脱特权对市场活动的干扰,优化竞争秩序,真正体现“等价交换、互惠互利、公平竞争、自愿选择”的市场经济基本原则还有许多障碍要破除,不破除这些障碍,竞争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要么无从谈起,要么遭到遏制。从政府层面看,由行政管理型政府向公共

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化迫在眉睫。

(四)以对外开放条件为环境的自主创新道路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坚持长期、全面、互利的对外开放,用自主创新促对外开放,用对外开放促自主创新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特征。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大胆引进,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既不片面依赖,也不闭关锁国,把积极吸收引进和努力自主创新相结合,以自主创新为主,以引进吸收为辅,这是对外开放条件下推进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今后要坚持的一条成功之路。

(五)以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为优势的自主创新道路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简单说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体现在自主创新领域,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上的全国一盘棋,一个总体目标,一个总体规划;二是在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领域里,举全国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之力,聚全民智慧;三是科技人员和工程人员的集体协作攻关可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四是有利于构建完整、统一、协调、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六)以国家宏观政策为指导的自主创新道路

工业化和现代化是经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是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必须选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基本要求就是政府的宏观政策指导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这是一条国际经验,谁都不能例外。国家为自主创新提供政策支撑和法律保护,为自主创新提供环境平台。人才政策是自主创新的依托。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科技的投融资政策是自主创新的条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需要发挥财政、金融、投资的杠杆作用,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七)以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为动力的自主创新道路

战略研究和战略实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研究战略也不只是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的叠加或堆砌,而是形成互为因果的若干问题或说是诸问题系列。研究战略还要注意由党的战略化为国家战略以及在战略指导下形成的法律、法规、行政措施和道德规范,最终作为国家意志,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自主创新的关键是实现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现实转化,自主创新决不是脱离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或要求的独立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这样。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要紧紧围绕这些重大战略决策展开,并以这些重

大战略决策为依据、为动力、为契机。

(八)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自主创新战略

经济全球化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全球分工格局,即发达国家主要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他们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及污染严重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成本负担加重。中国的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建立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这既是制约又是发展条件。生态环境保护条件下的工业进步是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做出的唯一选择。

畜牧业是振兴农村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保持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畜牧业的创新发展,全面提升畜牧业的整体效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推动体制创新首先要有敢于天下先的精神,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努力在原来改革没有触及或触及不深的旧体制的核心部分,不断地培育、发展新体制因素,使之逐步完成向新体制的过渡。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潮流中,旧体制很难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必须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因此,畜牧业体制创新是发展畜牧业的基本要求。要理顺畜牧业各种体制,继续推进农村经济所有制结构的转换与创新,实现政府管理体制向符合当今畜牧业发展要求转变,为畜牧业发展注入新的省略和动力,为整个畜牧业创新提供良好的体制条件和宏观环境。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参与宏观调控,从战略高度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抓好畜牧业的薄弱环节,使其发展步入健康的轨道。同时,实行多种形式的体制改革,灵活多变,因势利导,对不同地域不同的畜牧相关企业采取多形式的体制创新。

2、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进步,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在现有制度和资源条件下,畜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畜牧技术创新。畜牧业技术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一方面要围绕生产实际,及时研究开发新的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对现有实用技术的改进、发展和提高,把现代科学技术很好地应用到饲料生产、动物生产及畜产品加工等各方面中,使现代科技的发展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来提高畜产品的科技含量。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是科技人员的培育,只有不断培育科技人员,才会有不断的创新。人才培养既要注重研究型人才,又要重视有利创新意识的应用人才,还要培养行业人员,这是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畜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所在。技术创新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实施种苗工程,把科研、引种、繁育、经营等各个环节联结起来,实行引、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二是高度重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利用,以期获得更好的效益。三是大力实施牧业标准化生产,这是保护品牌确保产品质量的有力措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畜产品技术含量,合理配置生产资源,使产品优势变成规模、商品优势,走品牌优质之路。

3、发展模式创新 如果说体制创新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创新是依托,那么发展模式的创新则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现代畜牧业正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畜牧业发展必须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全新的发展模式。要改革传统畜牧业,改变零星散养模式,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特色化的畜牲养殖业。可以考虑利用山区独特的资源优势优先发展特色畜牧业,解决因畜牧业生产所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要正确处理好当今和长远的关系,摒弃只重当前利益不重后果的发展模式。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畜牧业发展中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先污染后治理,先建设后拆除的模式显然不符合新世纪畜牧业的发展规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长远的眼光发展畜牧业才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趋势。正确理清当前形势,不断创新,才是良好健康的发展模式。

4、经营机制创新 发展高效益畜牧业必须实现经营机制创新,重点在于:一是鼓励、支持和发展“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体系;二是大力发展培育农民购销队伍,扶植组建畜禽生产专业协会,结成农民利益共同体;三是加强开发畜禽产品精细加工,创名优品牌;四是重视畜禽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的载体作用,逐步实现生产与需求的连接;五是建立发展生产与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相结合的新型流通方式,拓宽农民进入市场和畜产品流通的渠道。

篇7: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1.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并且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加拿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这种保护主要不是靠补贴或关税,而主要是通过发展农业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来体现。例如,早在1912年,国会就通过了《谷物收购和质量检验法》,规定出口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13.6%,为保证和提高其小麦品质作出了贡献。1935年,政府制订了《草原农场复兴法》,改良大草原地区的土壤,兴修水利设施,提供技术援助,更进一步加强了大草原各省作为国家粮仓的地位。

2.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加拿大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例如,在首都渥太华设有种子生产者协会,各省都有分会,专门管理谷物的良种培育工作。凡是培育良种的农场都必须参加这个协会。同时,协会又与农业部所属的有关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农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良种繁育程序,只许可繁育一个品种,并且要经过连续3年的试种示范,只有各方专家鉴定合格的优良品种才允许到农业部登记,由该协会发给证书。又如,政府规定,在马铃薯的种薯繁育场周围30公里内不许生产普通的食用马铃薯。在种薯生长季节,农业行政部门要对种薯生产地块作两到三次的现场检查。一旦发现某种病害的侵染超过容许的范围,便立即宣布这块种薯地的马铃薯不得留种,只能供普通的食用。

3.发挥协会在生产中的管理和协调作用。加拿大政府畜牧业在产业政策、产品配额、市场价格、质量保证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具体业务管理通过由生产者共同联合组成的组织──协会来协调管理。如安大略省养牛协会就由各县推选农场主、专学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共50名,共同组成协会管理委员会,抽调部分人员设置办公室。协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协会的主要职能有:为生产者传递市场信息(简报),协助政府决定产品配额、价格动态报告、协助政府争取外贸出口、抓产品质量安全等。协会按每头成年牛年收1.25加元作为经费。协会还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及时为生产(科研工作)者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研究生产发展什么。如加拿大培育的杜洛克猪,瘦肉率已达到63%,增加脂肪含量是市场的需求,他们通过育种将肌肉中的含脂率提高到2.3%,同比高1.0%。在奶牛生产方面,由于市场对奶油及其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加拿大选育的瑞士褐牛牛奶中的含脂率达到5.0%以上。PICKSEED公司在牧草研究方面已培育出上百种抗杂、抗旱、抗踩踏、多色彩的牧草(草坪)种子,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

4.强化管理,培养高技能农畜业生产从业人员,是加拿大畜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加拿大农牧场一般由1~2人经营,既是牧场主又是生产劳动者。他们多数受过农业学校教育或相应专业培训,业务管理能力很强,在饲草生产、家畜饲养管理、动物疫病防治等方面都具备很高的技能。加拿大对畜牧人才的培养,除了通过高等专业院校教育之外,更多的是通过各地的培训中心(股份企业)培养。如ILMS国际教育学院是一个合作企业(由专家学者控股),在全国设有4个培训分中心,开展工作18年,已为全世界80多个国家提供合作培训业务,培训项目包括牛、猪、羊、禽的饲养管理、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疫病防治等许多方面。

5.重视农业科学研究,加强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拿大有世界上最好的农业和畜牧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并且其科研机构有互相密切配合的网络,它包括联邦农业部、各省农业厅、农业大专院校和工业企业。农业部下属的科研局是部里最大和最重要的机构。它有6个直属研究所,在全国有52个研究机构,在各地还有研究站。联邦一级的科研机构侧重于基础理论方面,省级和大专院校、企业的科研则偏重于应用研究。在农业科研的投入方面,加拿大在发达国家中处于较领先的位置,农业科研强度(ARI,即用于农业科研的费用占农业生产总值之比)一直大于2%。

在加拿大联邦一级的自然科学工作者中,农业科技人员占总人数的第1位,约占28%,在联邦政府对自然科学的总支出中,农业科研的比重约占12%。同样,在畜牧业中,生产—科研—教学的三者紧密结合,保证了加拿大畜牧业高科技的含量,加拿大畜牧科研项目一般都由农业院校教授、学者主持。如ELO-VA牧草研究中心、CGL家畜改良中心均由贵尔夫农业大学(该校是世界公认的最好的农业大学)教授主持。研究项目首先从生产(农牧场)单位提出,由农场主(或协会)、联邦或省政府管理部门、农业院校三者通过网络信息共同研究确定课题项目,由农业部资助(1999年科研费用达3500万加元)最后由农业院校相应的研究中心具体招收研究生(或博士生)进行专题研究。如CGL家畜改良中心有20多名教授、有在校研究生103名,其中研究家畜育种的研究生就有23名。这样三结合的科研管理机制,保证课题研究结果很快在生产实践中发挥效益。

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放畜牧业发展取举世瞩目畜牧业产规模断扩畜产品总量幅增加畜产品质量断提高特别近些随着强农惠农政策实施畜牧业呈现加快发展势畜牧业产式发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34%畜牧业发展快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农民收入40%畜牧业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面发挥至关重要作用许畜牧业已经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源批畜牧业优秀品牌断涌现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作积极贡献。

当前畜牧业发展特别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面临着严峻形势任务艰巨些存着畜牧业投入足、畜牧业产畜产品加工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确定性素依存、饲养环境产条件相落、重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建设现代畜牧业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重要任务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品牌畜牧业建设现代畜牧业效途径特别畜产品安全面临着更范围、更深层挑战情况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责任应畜牧业产面临挑战、维护消费者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力举措要畜牧业品牌建设作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重要内容制定落实相关支持政策措施通发挥优秀品牌示范带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途径经验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产结构进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农业产总产值比重超30%畜牧业已经我农业农村经济力增点主要支柱产业畜牧业产业收入已经农民家庭经营收入重要来源。

联合粮农组织2009公布统计资料:我猪存栏5.23亿占世界存栏总数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占世界存栏总数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亿占世界存栏总数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占世界存栏总数9.2%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百三十禽蛋产量占百八十鸡蛋产量占百四十奶类产量占百五目前止我均肉类占量已经超世界平均水平禽蛋占量达发达家平均水平奶类均占量仅世界平均水平1/13数据看我畜牧业发展水平改革放三十间取飞速发展。

二、我畜牧业发展遇主要问题 2.1 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长期农村产模式传统农业产主规模产自经济仍占居定主导位养殖业面则体现散养主处于家庭产副业位种散养模式与科化、规模化、集约化产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散户养殖产设备、产技术及产条件相落尤其思想意识面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需要部散户养殖户仍旧农业养殖作家庭收入补充形式加些养殖户文化水平相较低接受现代化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农村规模发展养殖业障碍 2.2 环境污染严重

畜牧养殖所产量粪尿处理则直接造环境污染破坏现今论规模现代化养殖场规模家庭散户养殖畜禽粪尿处理缺乏相应环保措施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批量露堆放或直接排入河流造家畜环境污染同些量放置粪尿造些畜疫病发现解决般水冲式沼气利用采用水冲式清粪则需要量处理污水些污水能经离排入农田达利用效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表水污染严重另外畜禽粪便发酵产量CO2、NH3、H2S、CH4 等害气体直接排放气则危害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引起球温室效应收集利用加工沼气实现再利用 2.3 饲料资源短缺

期我畜牧业发展主要依靠粮食产虽我粮食总产量定程度增增幅同我口增加畜牧养殖用各种原逐减少加我粮食产量相降现实畜牧业发展实际已经受粮食产量制约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幅升目前我饲料用粮约占粮食1/3则存着畜争粮问题种饲粮短缺情况严重制约畜牧业持续发展 2.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

随着抗素、化合药物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广泛应用实现降低物死亡率缩短物饲养周期促进物产品产量增同同于操作使用及少数养殖户利益驱使违规违使用造畜产品兽药及些重金属、抗素等危害体健康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安全问题引起社关注

2.5 科技术研究与推广力

我国传统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现代化畜牧养殖要求虽我畜牧养殖面科技研究工作直受重视期我科技研究转化率高些政府科研转化工作没足够意识许高产、优质、高效畜产品培育技术利用停留口没与畜牧业资源效利用外我事畜牧业产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阻碍畜牧业持续发展进程。

三、我畜牧业发展趋势 3.1 提高农户养殖业认识

科技术第产力各量散户养殖户占相比重前提提高养殖户养殖技术水平非重要定要脚踏实、用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普及应两面进行努力面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推广普及工作计划组织各种同层面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习班另面要转变养殖户观念转变养殖户传统养殖观念习专业养殖知识技能才能实现整畜牧养殖业科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结构转变。3.2 力推进规模化养殖

根据各畜牧业发展状况建设规范化养殖区或养殖场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并认真执行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支持规模态养殖模式发展建立规范化养殖区或规模化养殖场才能实现畜禽粪污害化处理资源化合理利用加快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着重利用各利畜养资源发展竞争力畜产品品牌实现产量规模化、效益化并具市场竞争力 3.3 标准化产

提高畜产品质量水平需要建立健全我农副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搞各类标准化示范养殖区标准化养殖基建设源实现畜养水平提高使产品与际市场接轨具竞争力原材料采购、产设备、产品加工、检测等各环节入手建立套科严密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重要基础实践证明论农产品畜产品要质量、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3.4 加强良种体系建设

制定并推进牲畜群体遗传畜牧品种改良计划充利用我畜禽繁育项目科研重点扶持规模、运行良种畜禽场建设改造造批龙企业加快繁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快产性能测定站、种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种畜禽场审批建立健全种畜禽管理数据库展优良种畜登记工作;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发利用尽快发布省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严格畜

禽遗传资源进口审批同加畜禽良种保护工作加打击执力度 3.5 科管理规模养殖企业需要科规范管理我农业企业普遍存管理环节薄弱弊病畜牧养殖产需要科严谨规范态度现代化养殖企业首先要树立科管理观念建立起整套规范效科管理、标准化产经营疫病防控管理体系推进现代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关键所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现代化畜禽养殖。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混合饲养型耕作制度下,畜牧业就是种植业的产业升级。畜牧业作为种植业的加工业,减少了对大自然的直接依赖,更大程度上利用了人力资源(智力、技术、信息)。畜牧业(以及畜产品的加工和营销)比种植业需要更多的劳动投入,产业链更长,可以带动更多产业的发展。混合饲养型耕作制是三元种植结构的提升和延伸,通过混合饲养型耕作制,农作物产品得到进一步的转化与加工,拉长了产业链,使劳动力从产中向产后转移,从种植业向加工业转移。这样,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更加完整、功能更加完善。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混合饲养型耕作制下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就业结构为7:2:9,有了畜牧奶业的发展,谷物劳力必将加快转移,作物秸秆和饲料粮将实现大规模过腹还田,土壤肥力将递增,农业规模效益则更为显著。如法国奶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倍时,谷物则猛增11倍。劳动力从产中向产前生产资料行业和产后深加工行业转移,提高规 模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也是保证进一步发展谷物生产的前提,这为我国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通过使用权集中实现规模种植找到了一条道路。我国农民的就业结构大部分都集中在产中,其产中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1/2000。在这种条件下,效益农业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对于我国西部来说,耕作制度的变革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产业革命。2.混合饲养型耕作制变革是畜牧业的一场饲料革命

篇8:论中国乡镇农村畜牧业的发展

1 我国乡镇农村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我国畜牧业作为大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格局, 成为了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其中诞生了一大批有着规模效应的养殖场户, 他们在为社会提供大量畜产品的同时, 也积累了大量资产。在一些专业养殖乡村集聚的地方也出现了人均增收的大量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在新农村建设中畜牧业仍然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1]。然而, 我国的农村畜牧业却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1.1 畜牧业基础薄弱, 资金不足

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大部分我国农村地区都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 道路条件差、通讯设施不足、环境保护设施缺乏、供水供电装备有限等恶劣现象。而这些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对于畜牧业的发展, 其阻碍程度相当严重。发展畜牧业需要的各种家禽幼苗、饲料、棚屋等原材料无法运抵农村或运输成本较高, 必然提升农民的养殖成本, 消减农民的养殖积极性。此外, 畜牧产品的输出也需要大量的运输成本, 长途运输必然也会导致产品损坏、变质等风险。

此外, 我国农民大部分都比较贫穷, 仅仅拥有很少的资本。于此相关, 欠发达地区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极为有限。当然, 农村经济也缺乏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 在国有金融后撤、集体金融溃败、农村金融收缩的宏观背景下, 农民的存款层层集中, 向大城市倒流, 农民缺乏投资的积极性, 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2]。

1.2 畜牧从业者综合素质较低

畜牧业的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对于从业者的要求十分苛刻, 特别是在各种禽类疾病突发的当下, 畜牧业的从业者往往必须要拥有丰富的养殖经验、优良的养殖技术。规模化的发展畜牧业又要求从业者必须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 能够从事大规模的畜牧产业管理。在市场化高度发展的当今, 对于从业者营销能力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只有具有较高营销能力的从业者方能使其产品销量更大、售价更高。然而, 纵观我国畜牧业从业者的现状, 大部分从业者的养殖技术缺乏、管理水平较低、营销能力较差, 而这些归结到一起便是畜牧从业者综合素质较低。而这对于整个畜牧业的发展而言影响巨大。因此, “他们普遍缺乏点面配套资金劳力设备等各个生产要素的能力, 不能从生产实际出发恰当地制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 确定适宜的生产规模饲养方式及有关技术配套措施[3]。”

1.3 生产和经营方式落后, 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

受传统小农意识的影响、从业人民综合素质的限制以及地理条件的制约, 多年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一直是以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 以个体小生产者为主的孤立、分散而又落后的生产组织形式普遍大量存在, 根本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畜牧业发展。这些落后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导致畜牧业发展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都非常的高, 而且根本很难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需求。此外, 畜牧业具有源自自然界和社会界的双重风险, 农民以个体户为主体的生产、经营方式, 抵御风险能力极差。近年来一方面频发的市场危机、经济危机对畜牧产品的供求状况, 价格状况造成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 频发的自然灾害、畜牧业疫情造成了畜牧业的极大损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前者与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有极大关系, 后者则与我国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 规模化程度较低有巨大联系。

1.4 产品深度加工不足, 产品转化率低

现代农业, 尤其是畜牧业如果只依靠初级畜牧业产品远远无法提高农民收入, 充分利用农产品。而现我国的畜牧产业仅仅是依靠初级培育, 基本上没有任何深度加工, 大部分畜牧产品的利用率、转化率极低, 这极大的影响了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 导致农民发展畜牧业的收入遭受极大的损害, 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遭到巨大的打击。

2 我国乡镇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原则

为了改善畜牧业基础薄弱, 资金不足;畜牧从业者综合素质较低;生产和经营方式落后, 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产品深度加工不足, 产品转化率低等我国乡镇农村畜牧业发展的不良现状, 我们应该秉承下列五项发展原则。

2.1 发展我国乡镇农村畜牧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广大畜牧业从业者和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发展畜牧业时, 我们必须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如自然条件、传统影响、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因素, 选择好主要发展路径, 选准主攻方向, 要突出畜牧产业中的主导品种, 不断发展各个畜牧产品相结合的畜牧产业。我们必须突破简单划一的形式, 不能搞大而洋, 不能脱离实际, 强求整齐划一, 不能搞绝对化, 不能忽视生态和环境效益。政府部门必须要避免一切以政绩为中心, 一切以个人升迁为依托的行政方式, 克服工作上的一刀切和政绩作秀现象的发生。

2.2 发展我国乡镇农村畜牧业必须坚持农民主体的原则

我国各级政府虽然正在不遗余力的解决“三农”问题, 发展畜牧业。中央、省、市、县等各级政府固然有一些投资, 予以重点扶持和资助并起到一定的引领和导向的作用, 但是这些决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所在, 也并非发展“三农”所需要资金的全部。发展我国乡镇农村畜牧业必须要调动社会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当然在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我们一定要调动好、发挥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让农民真正的成为发展我国乡镇农村畜牧业中最重要的主体, 使其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披荆斩棘, 勇往直前, 这就需要广大农民群众在资金投入、人力资源投入、智慧投入、技术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 更为重要的是要秉承不断提升自我发展畜牧业的主观能动性, 为赢得更大的畜牧效益, 切实履行自己的实践。

2.3 发展我国乡镇农村畜牧业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虽然一蹴而就的完成发展我国乡镇农村畜牧业的使命是我们都希冀的事情, 但是事物都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 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发展畜牧业时, 各级政府必须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指导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畜牧产业从业者对现有的畜禽品种、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基础设施, 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向舍饲规模精养方向发展, 逐步淘汰杂劣品种。在巩固千家万户养畜禽的基础上, 引导农牧民逐步向养殖小区转移, 进而实现生活区、生产区分离, 治理人畜混居、环境污染的状况。绝不能产生刚开始发展畜牧业就产生畜牧业能立竿见影的迅猛发展、从业者的收入能迅猛提升等急功近利的念头, 更不能在行动上把步子迈得太大。我国乡镇农村畜牧业的发展是一项需要长期发展的系统工程, 需要各级政府、畜牧业从业者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思想准备, 我们必须要夯实基础, 循序渐进的使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迈向更好、更高的台阶[4]。

3 我国乡镇农村畜牧业的发展举措

前文已经就我国乡镇农村畜牧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农民主体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出了简略的论述, 但是要切实推动我国乡镇农村畜牧业的发展, 仅仅重述以上原则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我国乡镇农村畜牧业的具体发展举措。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

我国农村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已经是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而基础设施的完善却是一个投入大、见效慢的系统性工程。由政府主导, 农民积极参与, 共同发展畜牧业基础设施便成为必然选择。通过对畜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进行调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改善道路条件差、通讯设施不足、环境保护设施缺乏、供水供电装备缺乏等短板具有重要意义。此外, 通过政府主导改善生态环境, 因地制宜, 充分合理的发挥自然优势, 科学规划, 全力建设我国农村畜牧业生产产业带, 同时改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 为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产品的相关生产、加工、销售等, 创造良好环境。在全面推动畜牧业发展的同时, 我们必须注意根据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 合理调控畜牧业的发展, 加强对天然草场、天然湖泊、自然河流等自然资源的保护, 从而实现畜牧业与自然环境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当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后, 当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后, 畜牧业的发展成本必然会更低, 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也必然会得到极大的促进, 畜牧业的蓬勃发展也必将不在遥远。

3.2 加强对畜牧从业者的技能培训, 提升其综合素质

农业管理部门、基层人民政府应加强对从业者的相关培训, 增加其对于畜牧养殖的相关知识、提升其对于畜牧养殖的相关技能, 尤其是应该加强对农民在畜禽疫病防治方面的宣传工作, 农业主管部门必须要切实提高畜牧从业者对待畜禽防病工作的思想认识, 大力推广, 不断普及科学、卫生的防疫喂养知识, 指导农民科学、高效的养殖家畜家禽, 使其趋利避害, 降低养殖风险。畜牧业从业者当然也需要不断强化其技能培训, 开展畜牧科技创新, 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 为发展高新畜牧业, 提供优良技术支撑, 积极开展畜牧技术创新, 将培育良种与改良畜种有机结合起来, 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快速走出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 让广大农户把畜牧业作为增加收入的一大产业去做, 为把农村畜牧养殖业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基础[5]。在加强畜牧业的培训中, 逐步实现由大量散见的分散畜牧养殖向大规模集中养殖过度, 在此过程中必须要集科学饲养、现代管理、先进生产于一体, 而这一路径正是传统的畜牧业向现代的畜牧业转变的必由之路。鉴于此, 发展农村畜牧业必须以提升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为突破口, 通过综合素质的提升, 来达到要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畜牧业综合效益等目的, 此外, 在从业者的养殖技术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 畜牧从业者必须要狠抓畜禽标准化养殖、良种繁育、疫病综合防治、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 传授相关知识[6]。

3.3 大力推广农村畜牧业规模化

我国农村的畜牧业发展由于受传统小农意识的影响、从业人民综合素质的限制以及地理条件的制约, 多年来一直是以个体小生产者为主的孤立、分散而又落后的生产组织形式普遍大量存在, 根本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农村畜牧业。但是众所周知, 规模化具有成本低, 影响力大, 品牌优势强等优势。畜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必然使各类畜禽养殖大户应运而生,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数量逐年递增, 特别是专业户联合体和专业养殖公司的出现, 从资金劳力土地技术等方面密切合作, 向较大规模经营的现代化畜牧业迈进, 走规模化发展之路, 必然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利用率高, 此外以规模化带动畜牧业发展, 必然有助于勾连城乡交流, 带动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使农村民的生产、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市场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在农村推广规模化经营, 必然会面对巨大的阻力, 其成功之道, 必须要依靠政府主导, 广大从业者的积极参与, 首先, 应该突破传统的小农意识, 要有意识发展畜牧业产业化, 突破各干各的、互不相干的传统发展模式;其次, 政府应该为广大从业者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 让其了解规模化畜牧业发展的优势、路径, 以及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克服的难题。当然, 最好的方式, 还是畜牧业从业者能够主动积极的通过书本、课堂、网络、电视等多种方式, 了解畜牧业规模化之道。条件允许的地域, 政府甚至可以组织当地从业者到规模化发展先进的地方加强交流、学习经验。最后, 政府为畜牧业的发展注入资金、完善基础设施也是必然的举措。在规模化生产的过程中, 政府、从业者还应该充分利用市场这一杠杆、开放这一媒介不断从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吸收优良的原料、优质的客户、先进的技术, 不断向全国或全世界输出优质健康绿色的产品、一流高效的服务。

4 结语

总之, 发展畜牧业对于我国的“三农”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非凡的意义,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农民主体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 长效落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加强对畜牧从业者的技能培训, 提升其综合素质;大力推广农村畜牧业规模化等举措必然有助于我国乡镇农村畜牧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为此, 有学者提出了另外一些发展路径也值得我们参考, “首先, 要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 为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提高农民科学养殖水平;其次, 建立有效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处理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机制和长效机制, 努力保障农民从事畜牧业安全生产;再次, 要建立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满足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对畜禽良种的需求;最后, 要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服务网络随时监测市场畜产品供求和价格动向, 切实搞好畜牧业经济运行的宏观把握与预警分析, 科学地指导农民搞好生产, 防止生产的大起大落, 保护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积极性, 确保农民增收;第五, 要为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提供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 不断提高从业者的素质, 不断提高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来江.浅谈发展新农村畜牧业的若干问题与建议[J].家禽科学, 2009 (3) .

[2]郝海, 顾培亮, 陈卫东.农村畜牧业发展的博弈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4 (6) .

[3]王勋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畜牧业生产必须坚持五个原则[J].基层园地, 2007 (8) .

[4]张飞跃.新时期影响我国农村畜牧业发展的原因及改良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2) .

[5]彭红.发展农村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思考[J].吉林农业, 2011 (9) .

上一篇:社会医学研究的内容范文下一篇:老师欢送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