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晓兰教后记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华晓兰教后记范文

张晓兰在全省开展效能风暴行动视频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省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立足加强机关和干部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对开展效能风暴行动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王三运书记和刘伟平省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要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全省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是新一届省委在深刻分析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结合我省发展实际,提出的“十大重点行动”之一,对于奋力开创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推进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是省委积极应对“四种危险”挑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正是由于面临着这样的严峻形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省委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是积极应对“四种危险”挑战的一次实践探索,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思想基础,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凝聚起同心协力谋发展、同频共振干事业的强大合力;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学习、积极投身实践,不断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承担起奋力开拓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历史重任;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增强群众观念,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树立起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理念;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依纪依法履行职责,不断增强廉洁从政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培育起勤政廉政、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是贯彻“五个更加注重”部署、实现转型跨越富民兴陇目标的内在要求。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根据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历史任务,对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加注重开放开发、更加注重转型转移、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更加注重民族民生、更加注重安全安定”的工作要求。这“五个更加注重”,不仅为我们指明了全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而且突出强调了要着力推动的工作重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省委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是落实“五个更加注重”要求的一个有效载体,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有力抓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加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国内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以及为我省量身定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我们加快发展

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但同时,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要素争夺持续升级、环境支撑要求不断提高等新形势,也对我们加快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能否抓住发展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实现转型跨越、富民兴陇目标,关键看我们是否能因势利导、主动作为,通过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有效服务和有力保障,增强市场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

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是落实“四个着力、三个坚决”要求、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在全省各级机关掀起一场“效能风暴”,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精简和下放一批审批事项、着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坚决整治庸懒散慢的现象、坚决整治中梗阻塞的问题、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贯彻落实省委的这一部署要求,干部是第一要素、作风是第一保障。尽管当前我们的干部队伍和工作作风的主流是好的,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干部思想解放不够、观念陈旧保守、推进和落实工作能力不足,一些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不高,一些干部创先争优意识不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甚至少数党员干部还存在精神懈怠、作风飘浮、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省委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把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作为重点,针对性很强,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服务开放、服务发展、服务基层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增进一切为了群众、真诚关心群众、有效帮助群众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焕发一心谋事、扎实干事、能够成事的创业激情,推动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创效能、事事高效能的良好发展氛围。

二、要明确目标任务,努力找准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6月4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各级机关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指导思想、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实施意见》是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指导性文件,是对整个行动的原则性规范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明确目标任务,把握工作重点,找准具体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效能风暴行动扎实开展。

一是要把落实总体要求与紧贴各自实际相结合。《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要以优化环境、推动发展为目标,以解决制约影响效能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着力打好“五大攻坚战”的总体要求。这一要求是在广泛调研、梳理共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普遍性,由于各地各部门在地域分布、行业特点、发展状况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具体落实过程中还需要与省上的原则性要求进行对接。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查找和分析效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改革创新完善机制、整风肃纪转变作风和强化服务提升效能的重点任务,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五大攻坚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把省上的总体要求细化实化到各自的具体工作中,使《实施意见》的每项任务都有具体要求、推进措施、考核指标,能抓得住落得实。

二是要把重点任务突破与统筹整体推进相结合。效能风暴行动涉及行政管理和市场主体的方方面面,既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又要系统谋划、统筹兼顾,以重点任务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的推进。一方面,要统筹好“五大攻坚战”之间的关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优化政务环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工作效率等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影响我省行政效能和发展环境的关键所在,打好这五场攻坚战直接关系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这五场攻坚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只有都打赢才能发挥整体效应。各地各部门既要按照职能定位,集中力量、各个

突破,又要按照统一部署,加强沟通配合、协调整体推进。另一方面,要统筹好“五大攻坚战”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效能风暴行动的“五大攻坚战”与其他各项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全局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把开展效能风暴行动与其他各项重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既要在推动中心工作中落实打好“五大攻坚战”的要求,又要以效能风暴行动的实际成效服务、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是要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一项具体举措,既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重在建设、事关长远的工作。一方面,要通过集中开展风暴式行动,加大专项整治力度,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出重拳、下猛药,迅速解决机关效能方面存在的庸懒散慢、中梗阻塞、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尽快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入查找和分析影响效能的深层次体制机制制度问题和原因,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从根本上消除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效能建设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各地各部门既要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作为衡量和检验效能风暴行动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着力解决一批突出问题,更要认真总结实践中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及时上升到制度层面,充分发挥效能风暴行动推动机关效能建设的基础性和长期性效应。

四是要把借鉴有效做法与积极实践创新相结合。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在加强效能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集中开展全省性的效能风暴行动还是第一次,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善于总结提炼和学习借鉴,既认真总结各地各部门在以往开展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方面的的有效做法,又有组织地深入调研或专程进行考察,充分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将这些做法和经验转化为推动效能风暴行动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要积极创新实践,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化对效能建设规律的认识,推动工作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的创新,特别是要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努力推动效能风暴行动在创新中发展。

三、要强化工作措施,着力推动效能风暴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有序推进,确保效能风暴行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要靠实领导责任。各地各部门要迅速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效能风暴行动的组织实施、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纪律保障等工作,确保效能风暴行动在党委、政府和部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扎实有序开展;要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班子成员配合抓的领导机制,特别是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切实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要建立工作责任体系,明确具体工作职责,把效能风暴行动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切实做到分级负责、协调配合、齐抓共管。

二是要认真组织实施。省效能风暴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根据《实施意见》,已制定下发重点工作安排,明确了“五大攻坚战”所涉及22项重点任务的牵头部门和协作单位,提出具体的阶段性目标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上的部署要求和任务分解,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把每一项任务目标化、措施化、具体化,明确要求和完成时限,靠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认真组织实施,逐项抓好落实。省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将按照工作安排确定的重点任务、目标要求和完成时限,对牵头单位和协作单位的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是要加强舆论宣传。各地各部门要在抓好干部职工组织发动和思想动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和涌现的先进典型,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推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效能风暴行动的良好局面。要建立媒体监督平台和群众监督平台,在办好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的同时,开通效能举报投诉电话,设立门户网站互动窗口,不断拓宽社会公众评议政府、实施监督、表达诉求的渠道,及时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公开曝光查处的典型案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是要强化监督检查。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业务指导,推动效能风暴各项任务的落实。要把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对措施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特别是搞形式、走过场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地区和部门的领导责任。

第二篇:伊斯兰教节日演讲

伊斯兰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

“斋月”,阿拉伯语叫“莱麦丹”月,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吾尔、东乡、撒拉等l0个少数民族的穆斯林称该月为“尊贵的月份”、“吉祥的月份”。按伊斯兰教法规定,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除孕妇、儿童外)“见月儿封斋,见月儿开斋”。也就是说,从这个月的新月出来到下月的新月出来的一个月(30天)时间里,穆斯林都要封斋。从黎明到日落,白天不进饮食,不说脏话,不背谈他人,不干坏事,大家都要和睦相处,团结友爱。通过斋戒使人们尝到了饥饿和干渴的痛苦,用忆苦思甜的方法,磨炼意志,坚定信心,体会人生创业的艰难,鼓励人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财富,教育子女做一个勤劳、善良、正直和守法的穆斯林。明代著名回族学者王岱舆在《正教真诠》一书中,概括了斋戒的意义有三:即“省过”、“节欲”、“清心”。其意为“省察己躬,罚赎过错,节欲检行,止恶扬善”。清代回族学者刘智在《天方典礼》一书中说:“故斋之日,不起妄念,举止唯敬,语默为恭。”提倡穆斯林,在生活富裕的情况下,施舍贫穷,接济骨肉,以照顾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特别在“耶梯目”(孤儿)为已任,所以开斋节又是叫“济贫节,”而新疆穆斯林称“肉孜节”。 开斋节这天,穆斯林男女都要沐浴净身,作大、小净,点香,穿新衣戴新帽,打扫房屋,整理宅院,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听阿訇讲“卧尔滋”,作完礼拜后,给亡故的亲友走坟。家家炸油香、搓馓子、喝盖碗茶等,有的还要宰鸡、羊。烹制本民族本地区独具风味的佳肴美馔。如宁夏回民的清炖羊肉、手抓羊肉、涮羊肉,新疆的抓饭、烤全羊,兰州的牛肉拉面、清蒸鸡,西安的羊肉馅饼、羊肉泡馍等。友相见,互道“色俩目”,问好祝安。诗人阿三在《油香》诗中赞道:“胡油炸馍一品香,穆民开斋共桌尝,圣洁吉祥托尔本,回回佳馔千古芳。”昔日贫困的回族聚集地区,而今旧貌换新颜。开斋节时人人欢天喜地,丰美的珍馐肴馔,代替了昔日的清汤菜饭,节日里洋溢着一片欢乐繁忙的景象。这都是改革开放成果的见证。

古尔邦节也叫“宰牲节“。“古尔邦”是阿拉伯语“尔德·艾祖哈”的音译,意为“献牲”、“献身”之意,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对宰牲节还有不同的称呼,如库尔班节、忠孝节、献牲节等,一般在开斋节后70天庆祝。这个节日属于穆斯林朝觐功课的最后一项活动仪式,均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举行。届时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都要在各地清真寺举行盛大的庆祝动。国家给穆斯林职工放假一天,人们享用丰盛的佳肴,阖家团聚,共同向真主祈祷一年的平安吉祥,感赞真主赐予穆民的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好年景。 穆斯林为什么要宰牲过古尔邦节呢?这个仪式来源于古代阿拉伯民族。传说伊布拉欣圣人在夜间梦见真主,要他用爱子依斯玛仪献祭,以考验他的忠诚。魔鬼撒旦三次花言巧语引诱伊布拉欣抗旨。伊布拉欣没有受骗,当其子遵命俯首时,真主派天使哲伯勒依拉送来一只羊代替了。为纪念伊布拉欣父子对真主的忠诚,伊斯兰教教法规定,这一天(伊历十二月十日)为“宰牲节”。 穆斯林在节日这天头戴白色圆顶撮口小帽,身穿整洁的服装,都到清真寺沐浴净身,聆听伊玛目(教长)讲“卧尔滋”(《古兰经》),并聚众会礼,游坟诵经。然后各自回家宰牲、献性。所宰的牲一般指牛、羊、骆驼等伊斯兰教教规确定的可食之物。穆斯林只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在节日里均要宰牲庆祝。宰牲前需要举意(内心决定),由一人单独宰一只羊,或七人合宰一头牛或骆驼。节日里所宰牲畜必须是四肢健全、膘肥体壮的无病之畜。绵羊须满181 天,山羊l年、牛2年、骆驼6年以上,方可屠宰。禁忌宰杀病畜、瘦畜或幼畜。屠宰时,一定要请阿訇主刀,一刀必须切断牲畜的食管、气管、血管等,放净血水方可剖剥。通常将牲肉分为三份:一份施舍给生活比较贫穷的人家,一份赠送给亲友、一份留着节日期间自己家里享用,充分反映了穆斯林善好施、互相照顾、纯朴无私的性格。妇女们要沐浴净身,清洁房前屋后,并准备丰盛的饭菜,如炸馓子、捞油香、烩羊肉、做羊肉臊子面、手抓羊肉、羊肉粉汤等圣洁食品,以便馈赠亲友和阿訇。宁夏诗人沙波描绘道:“梆子班克声声紧,村姑蒸炸忙不停。油香馓子甜又脆,风味小吃更喜人。四方亲朋贺宰牲,忠孝佳节济贫穷”

传说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生日和去世的日子都是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这一天就是圣纪节。圣纪节的活动主要在清真寺里进行。有的地方清寺还张灯结彩,拉起横幅,横幅上写纪念穆罕默德的字样。穆斯林们聚集在清真寺里为先知举行诵祈祷,由阿訇演讲穆罕默德的功绩品德和传教中所受的种种磨难。会礼结束后,穆斯林们都要在清真寺内进餐。寺内支起大锅,炸油香、煮肉做菜,招待穆斯林们。化费的钱物都由穆斯林们自愿捐赠,做食物的人也是自愿前来帮忙的。穆斯们把这一天到清真寺活动,看作是做好事,所以都踊跃前来参加。篇二: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和纪念日

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和纪念日

斋月

斋月是伊斯兰教历九月。系阿拉伯语“莱麦丹”的意译。因教义规定,穆斯林在该月履行五大天命之一的斋戒功课,故名。《古兰经》‘云:“莱麦丹月中开始降示《古兰经》,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故在此月中,你们当斋戒。”据载,斋月系穆罕默德由麦加迁徙到麦地那的第二年作为履行斋戒功课的月份。圣训中也有“你们要见新月而封斋,见新月而开斋”的话。因此莱麦丹月斋戒最多是30天。伊斯兰教法规定:封斋从黎明至日落,戒饮食,戒房事,戒绝丑行和秽语,并认为其意义除完成宗教义务外,还在于陶冶性格,克制私欲,体会穷人饥饿之苦,萌发恻隐之心,以资济贫、行善。 伊斯兰教认为,斋月是尊贵之月,原因有二:①该月为开始降示《古兰经》之月;②“盖德尔夜”在该月。斋月来临,穆斯林欢欣鼓舞,在一些伊斯兰教国家,人们大都通宵达旦,切磋教义、进行交往和社会活动。在该月内,穆斯林除完成斋戒功课外,还注重施舍和每晚的“特拉威哈”拜,诵读《古兰经》等。

主麻日

主麻日是伊斯兰教聚礼日。穆斯林于每周星期五(金曜日)下午在清真寺举行的宗教仪式。主麻一词系阿拉伯语“聚礼”的音译,其仪式包括礼拜、听念“呼图白”(教义演说词)和听讲“窝尔兹”(劝善讲演)。主麻拜为天命拜,与平时的五番拜功和一年的两大会礼有所不同,它的构成与参加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居住城市;②身体、理智健全;③行动方便无阻;④成年男性;⑤居家者。完成主麻功课可免作晌礼,不具备主麻条件者晌礼照常,主麻日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迁徙麦地那以后规定的休假日,一直沿用至今。在伊斯兰教教义和历史上,主麻日一向被视为贵重之日。穆罕默德曾说:“穆民最好的日子是主麻日”。穆斯林于此日除参加聚礼外,还要多行善功,且剪指甲、剃唇髭、洗大净、点香、游坟、忏悔等,皆被视为圣行。

开斋节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节日。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中国新疆地区称肉孜(roza,波斯语,意为斋戒)节。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戒月。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应全月封斋,即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等。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则再封一日,共为30日,第二日为开斋节,庆祝一个月的斋功圆满完成。是日,穆斯林前往清真寺参加会礼,听伊玛目宣讲教义。教法还规定在节日进行下列七件事是可嘉行为:①拂晓即吃食物,以示开斋;②刷牙;③沐浴;④点香;⑤穿洁美服装;⑥会礼前要开斋施舍;⑦低声诵念赞主词。

开斋节始于伊斯兰教纪元第2年。此后,每逢此节,世界各地穆斯林都以热情和虔敬的心情参加节日活动。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庆祝形式不尽相同,有的炸油香制美食互赠或款待亲友;有的请阿訇诵经祈祷;有的聚会联欢等。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节日。亦称宰牲节、忠孝节。定于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是穆斯林举行会礼,宰牲献主,是伊斯兰教朝觐议事之一。据传说,古代先知易卜拉欣晚年得子伊斯玛仪,当其子13岁时,安拉“启示”易卜拉欣宰子奉献。易卜拉欣谨尊不违,儿子也毅然从命。当父子正要在米那山谷执行“启示”时,天使吉卜利勒奉真主之命送来一只绵羊,作为伊斯玛仪的替身。据说此日是阿拉伯太阴历的12月10日。阿拉伯人为纪念易卜拉欣父子为安拉牺牲的精神,便在此日宰牲。迁徙第二年,穆罕默德将此日定为古尔邦节。凡朝觐者都要在米那山谷宰牲(羊、牛、骆驼)。未参加朝觐的穆斯林要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宰牲。在中国,古尔邦节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柯尔克孜、撒拉、塔吉克、乌孜别克、保安、塔塔尔十个民族共同的民族节日,除会礼、宰牲外,庆祝形式多种多样,十分隆重。 圣纪

穆斯林在清真寺礼拜

圣纪节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为纪念先知穆罕默德的诞辰日,但逊尼派和什叶派纪念圣纪节的日期不同,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穆斯林基本是逊尼派,所以圣纪节也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重要节日。逊尼派的圣纪节是伊斯兰历3月12日,什叶派是3月17日。据说当年穆罕默德经常在自己出生的日子(星期一)进行斋戒,但现在穆斯林过圣纪节并不把斋,而是准备许多好吃的食品庆祝,讲述穆罕默德生前的事迹等。

圣纪节,亦称圣忌节,冒路德节,为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相传穆罕默德(约570-632年)诞辰和逝世都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穆斯林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圣人(创始人)穆罕默德创建的伊斯兰教,在他诞辰和逝世的这天举行集会。以后,逐渐演变为伊斯兰教的节日。

节日活动多由清真寺主持。届时,穆斯林要穿戴整齐,到清真寺沐浴、更衣、礼拜,听阿匐们念经,讲述穆罕默德的历史和创建伊斯兰教的功绩。然后休息、游玩一天。

圣纪节,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是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 相传穆罕默德于伊斯兰教历纪元前五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元571年4月21日)诞生于阿拉伯麦加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取名穆罕默德(意为“受到高度赞美的人”)。伊斯兰教历第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元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因病归真,终年63岁,葬于麦地那。

由于穆罕默德的诞辰与逝世恰巧都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因此,回民一般合称“圣纪”。国外的伊斯兰教徒一般都过“圣纪节”,为纪念穆罕默德的诞生而举行

圣纪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诞辰。据传,穆罕默德诞生在阿拉伯太阴历象年(约当公元571)3月9日或12日。穆罕默德逝世300多年之后(约公元10世纪),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首先在埃及举行圣诞纪念。12世纪时,伊拉克国王穆孜菲尔?q艾卜?q赛义德下令在伊斯兰教历每年3月12日庆祝圣诞。嗣后,庆祝活动逐渐扩展到其它伊斯兰国家,延续至今。

穆罕默德于教历11年(公元632)3月12日逝世,据说与诞生的月、日相同。因此中国穆斯林的圣纪活动兼有纪念穆罕默德诞生与逝世的双重意义,故又称圣忌、圣祭或圣会,新疆地区则称牟噜德节。庆祝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由阿訇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业绩和懿行等。有的穆斯林炸油香、熬肉粥,邀请亲朋聚餐纪念。

盖德尔夜

盖德尔夜意为前定、高贵之夜。在伊斯兰教历斋月(九月)中。据伊斯兰教传述,真主在此夜始降古兰经文。穆罕默德曾对其门弟子说:“你们要在斋月末旬的单数日子里,估定盖德尔夜。”按照多数

学者的意见,认为应在斋月的第27夜。《古兰经》说,该月胜过一千个月,是极为贵重的一夜。故伊斯兰教鼓励穆斯林在此夜多行善功,以期获得真主的千倍厚赏。该夜,清真寺张灯结彩,举行礼拜、诵经、赞主、赞圣,发表劝善演说等。穆斯林沐浴佩香,参加庆祝活动,通常彻夜不眠,直至拂晓。中国内地的穆斯林将该夜庆祝活动称为“坐夜”或“守夜头”。 法蒂玛纪念会

法蒂玛纪念会是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诞辰和忌日所举行的纪念活动。亦称法蒂玛节、姑太节。法蒂玛生于阿拉伯太阴历象年35年(约公元605年)6月20日或23日,殁于伊斯兰教历11年(约公元632年)9月14日(一说6月15日)。她被奉为穆斯林妇女的典范,受到普遍的尊重。公元11世纪末,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什叶派法蒂玛王朝首次在埃及庆祝了她的诞辰。以后逐步发展成为纪念日,庆祝形式以什叶派最为隆重。现在,不少国家的穆斯林妇女常于其忌日举行纪念。中国穆斯林对法蒂玛的纪念亦不统一,常常将其诞辰与忌日合并纪念,统称法蒂玛会。纪念仪式一般在清真寺举行,主要由妇女操办,请阿訇念经,作“都阿”(祈祷词),讲述法蒂玛的生平事迹和懿行等。有条件的,还炸油香,熬肉粥,以示吉庆。时间一般在伊斯兰教历6月中旬。

拜拉特夜

拜拉特夜系指伊斯兰教历8月15日夜。拜拉特意为赦免。故穆斯林认为该夜安拉大开饶恕、怜悯之门,凡悔过自新者,必获赦免,故又称此夜为恕罪夜、超脱夜、换文卷(更换每人每年的“功过是非簿”)夜。穆斯林多在该夜念经、礼拜、祈祷、施舍,白天封斋,以求安拉恩赐和赦免。篇三: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和纪念日

第七章 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和纪念日

伊斯兰教的节日和纪念日很多,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按着伊斯兰教历的顺序择其主要者叙述如下。首先看看什么是伊斯兰教历。

伊斯兰教历,又称希吉来历。公元622年7月16日(阿拉伯太阳年1月1日),这一天称为希吉来历(希吉来为迁徙的意思)纪元元年元旦。这是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为纪念历史上穆圣由麦加迁移麦地那这一伟大事件而规定的。今年(1996年)已经是希吉来历第一千四百一十六年了。

《古兰经》说:“真主造日为光,造月为明,并为它规定站道。为教你们知道年数和计算。”伊斯兰教历属于纯阴历,即月亮圆缺一周(约29日12时44分)为一个月,月亮圆缺十二周为一年。凡

一、

三、

五、

七、

九、十一单月为大建即三十天。凡

二、

四、

六、

八、

十、十二双月为小建即二十九天。不置闰月。全年共三百五十四天八时四十八分三十六秒。每年余下八时四十八分多,这样三年可积一日。故教历又以三十年为一周,每周第

二、

五、

七、

十、十

三、十

六、十

八、二十

一、二十

四、二十

六、二十九等年份,与十二月增加一日,即将小建改为大建。一周共增加十一日,如1987年(教历1407年)即一周当中的第二十七年,1989(教历1409年)是闰日年,应将十二月小建改为大建,该年为三百五十五天。

伊斯兰教又不同于我国的阴历,我国的阴历每年比阳历少十天左右,故每三年一闰月,与阳历年份的推进基本保持平衡。而伊斯兰教历则没有闰月,只是每三年有一个闰日。因此,伊斯兰教历每年比阳历也少十天左右。这样没三十六年即能少一年。如1987年的开斋节日是5月29日,而再一个5月29日(也可能多一天或少一天)的开斋节日,那就是三十六年以后(2023年)的事了。这就是为什么春、夏、秋、冬都可能遇到斋月的历法原因。伊斯兰教的其它节日和纪念日也如此推算。 一 阿舒拉日

“阿舒拉”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十”,也就是伊斯兰教历的1月10日。不少国家的穆斯林很重视这个日子。称此日为阿舒拉日。不过,因为派别的不同,对这个日子的看法和态度也各异。逊尼派认为这一天是吉庆而贵重的日子。传说1月10日这一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了许多伟大事件和宗教奇迹。如:安拉(真主)在这一天造化了人类始祖阿丹和夏娃;阿丹和夏娃在大地上失散了若干年后,重新相会也是在这一天;当时由于人们作恶深重安拉用洪水灭世来惩罚他们,这一天奴哈圣人造了方舟使部分生物乘上方舟,免遭洪水的淹没,致使人类能够延续下来;尔撒在这一天出生并且在为孩童时就能和大人讲话;当时伊布拉欣因反对偶像而被多神教徒扔进火中,安拉就是在这一天从火中救出了伊布拉欣;安拉还在这一天从鱼腹内救出尤奴斯等等。 1月10日这一天对什叶派来说却是不幸的日子。他们在这一天身穿黑色服装,整天痛哭流涕有的人用鞭子狠抽自己。更有甚者,他们用刀子刺伤自己的肉体,以此来悼念阿力的次子侯赛因的被杀害。

二 圣纪

圣纪是指伊斯兰教的复兴者也是最后一位使者穆罕默德的诞生纪念日。时间是每年的教历三月十二日。先知穆罕默德于公元571年4月20日,即阿拉伯太阳历象年3月12日晨出生在麦加城的一个古莱什家庭中。穆罕默德这个名字是他的祖父阿卜杜·蒙它利布为他命名

的,意思是值得称赞者。

穆圣在世和去世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阿拉伯人和各国穆斯林还没有庆祝圣纪这个仪式。只是有一些人自发地到穆圣的出生地和墓地觐谒诵经求吉利。这种纪念的形式,被后来的人们继承下来而且有所发展。到了伊斯兰教历第七世纪时,有艾卜赛仪德正式把3月12日这一天定为圣纪。因穆圣是在迁都第十一年3月13日归主的,因此,中国穆斯林也称这一天为圣忌,通称圣会。一般的纪念方式主要是举行各种形式的聚会,讲解穆圣的历史及其伟大功绩,宣扬穆圣高尚的品格等等,同时为穆圣诵读《古兰经》及多种赞词。

三 登霄节

“登霄”一词是阿拉伯语米尔拉吉的意译。原意是阶梯的意思。相传圣先知穆罕默德在五十二岁时(公元621年)即伊斯兰教历7月27日夜间,由大天仙哲布来伊勒随同穆圣乘仙马从麦加城的禁寺夜行到耶露撒冷的远寺,在那里身体和洁净的灵魂(鲁哈)一并升高到第七层天上。这是圣门弟子和学者们一致公认的。穆圣升天后凭借安拉的特慈,亲眼看见了真主的一切迹象和奥秘,并在哲布来伊勒天仙的陪同下会见了古代的列圣,如阿丹、尔撒、耶哈亚、尤素福、伊德里斯、哈伦等。同时还参观了天堂和地狱的真实情景。安拉在此夜为众穆民规定了每天礼五番拜的天命。穆圣于当夜黎明时平安返回麦加的住所。从此,耶露撒冷便成了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之一(麦加、麦地那和耶露撒冷)。

四 拜拉特

“拜拉特”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是清白和豁免。意义是每个人都要总结一下一年的功过是非,祈求安拉的宽恕。具体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八月舍尔巴乃第十五个夜晚。因此,也称拜拉特夜和坐夜。据说在这一夜每个人要更换一年的大事志,故有腾文卷夜之说。不少国家的穆斯林很重视这一夜,其原因是:安拉在这一夜亲临第一层阿斯码尼(天),并晓谕说:“谁祈求我,我满足谁;谁求我饶恕,我饶恕谁;谁求食录,我给谁。”安拉在这一夜打开所有饶恕和怜悯的大门,宽恕一切穆民。但是有那么几种人得不到宽恕,那就是:吝啬者、贪得无厌者、行贿受贿者、不孝敬父母者、不敬老爱幼者、不尊敬教师的学生等等。因此,人们在这一夜尽量多做些善功,礼一些副功拜,也有的人封第二天的斋等等。

五 盖德尔夜

“盖德尔”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是定夺和前定的意思。具体时间是教历9月莱埋丹第二十七个夜晚。因此,称盖德尔夜。据说,安拉在这一夜将全部《古兰经》从天牌上一次性降在接近大地的第一层天上,而后通过哲布来伊勒天仙在二十三年中零星地降示给穆罕默德。如真主说:“的确,我在盖德尔夜下降了它《古兰经》”。又说:“盖德尔夜胜似一千个月”。这就是盖德尔也为什么这样贵重的根本原因。人们都争着在这一夜多做些善功,因为在这一夜多做一件善功,能获得一千件善功的报偿。圣先知穆罕默德也曾这样形容盖德尔夜的贵重:“谁使盖德尔夜充满生气,谁就有资格进入天堂,并能获得七十年善功的回赐。”这一夜要做的善功很多,如念《古兰经》,赞颂穆圣,出散也帖(施舍),礼副功拜等等,有的家庭制作各种美食佳肴,馈赠亲友,整夜不眠。因此,也有称盖德尔夜为坐夜的。 六 开斋节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具体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10月1日。我国新疆地区称开斋节为肉孜节,这是波斯语芦茨的转音,也是斋戒的意思。所谓开斋节就是穆斯林们封了一个月的斋以后,庆祝斋功胜利完成的日子。教法经规定每个穆斯林在开斋节这一天必须完成两件瓦吉布(当然)的功课:一是交付一定数额的开斋税,若按实物计算即半升小麦或一升枣子(一升相当于八磅)折合人民币交付也可以;二是举行开斋节的拜功。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重要的节日之一,全世界穆斯林都很重视这个日子。为了过好节日,还规定在会礼前有几件可嘉行为需要做到。如忙吃一物(即在斋月内每天早晨不许吃东西前而吃些东西),沐浴、刷牙、用美香、穿最洁美的衣服,去清真寺时低年赞词、会礼前交开斋税等。是日,穆斯林群众于上午去清真寺举行会礼仪式等庆祝活动,而后互祝节日快乐幸福。一般家庭都备有各种佳肴,宴请宾朋,互相赠送。

七 宰牲节

宰牲节一词是阿拉伯语尔德·艾祖哈的意译。又称古尔邦节,意为献牲,即宰牲献祭的意思。时间是教历的12月10日。这个节日的来历是这样的:据说,有一天夜间伊布拉欣圣人梦见安拉命令他亲自宰杀自己的爱子伊斯玛仪作献祭,以此来考验他对安拉是否忠诚。第二天早晨伊布拉欣决定将自己的儿子带到麦加城的郊区米那山谷献祭以执行安拉的命令。当伊布拉欣向伊斯玛仪说明原委时,伊斯玛仪毅然说:“爸爸,您执行真主的命令吧!我会忍受一切的。”但是,当伊布拉欣举刀准备动手时,按拉及时派遣天仙拉来一只黑头白羊使其代替伊斯玛仪作祭品并默示:“伊卜拉欣啊!你已经忠实地执行了梦里的指示。我就这样慈悯一切行善的人。” 为了纪念这一动人的历史事迹和感谢真主,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12月10日为宰牲节。这一天除了宰牲献祭外,还要到清真寺举行会礼等节日活动。同时这期间将有世界五大洲的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云集在麦加圣城,进行游转天房、在萨法与麦尔卧二山之间奔跑,露宿米那山谷,站阿尔法特山和射石等朝觐仪式及宰牲等宗教活动。

宰牲节,顾名思义,宰牲成了这一节日的重要功课之一。去朝觐的人宰牲,不去朝觐在家的人有条件的也要宰牲,而且每年每人一只。宰牲的时间是教历十二月

十、十

一、十二日这三天均可。按要求一人拿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骆驼也可。最好是肥而美的黑头白羊,其次是,黄色、古铜色、棕色、斑白色和黑色。不需要给屠宰者费用,剥下的皮不能卖掉。宰得后将肉分成三分,一份自食,一份出散,一份馈赠。因为安拉并不需要这些牲畜的肉。如《古兰经》说:“它们的肉和血绝达不到真主,而你们的虔诚可能达到他。”篇四:伊斯兰演讲

演讲

——成功的意义成功的意义,

现实社会中,的确有很多人在追求成功,以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就是成功,为当上了企业家有了钱就是成功了,以为找到一个有钱、有权的当官的老公就是成功。找到一份好工作就是成功。以为成了百万富翁就是成功,那么真正的成功到底在哪里呢,成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题的,研究心理咨询也解决不了任何心理问题,因为,所有的问题都跟这个宇宙的创造有关,只有把它研究透了,才能知道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本办法在哪里。” 自从有人类以来,就有着三种生活方式:

(1)自然和生产方式,也喻为自然的外衣,我们身上所穿的衣服再漂亮也仅仅是一件自然的衣服,哪怕它是用金子做成的,哪怕它是镶满了银子,镶满了钻,我们所住的房子,不管是瓦房还是楼房、皇宫,仅仅都是一件自然的外衣,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终究不属于我们,对男人来说他的妻子、儿女是他的一件衣服,终究为属于他,对女人来说,她的丈夫、儿女也是她的一件衣服,终究不属于她,如果一个仅仅依靠这些自然的外衣满足而骄傲的话,那么他们和动物没有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动物。

虎皮、豹皮、骆驼皮、孔雀毛等,这些动物的皮毛比人类的衣服漂亮多了,人类现在还无法长出这样漂亮的皮毛,所以,现在顶级的服装设计师拼命地把这些动物的皮毛安放妻人的身上,裁剪下来的点缀人的身体,同样,蚂蚁的房子,蜜蜂的蜂巢令国际顶级的建筑师费尔曼(法国)叹言,他说:“人类的建筑技术已经登峰造极了,却无法模仿蚂蚁的房子,蜜蜂的蜂巢那样的建筑方式。蚂蚁的房子不需要空调,不需要通风设备,却上年四季恒温;蜜蜂的蜂巢结构合理,

空间利用合理,建筑师却仿造不了。”所以,人如果在这个层面上追求的话是和动物没有什么两样的。

(2)文化层面的生活方式(知识、财富、权力) 古罗马、古埃及、古巴比伦„„所有的古老的文化都在历史上已经烟消云散了,中国的唐朝、秦始皇的文化也已经在历史长河中烟消云散了。那么目前这个追求文化成功;追求学历成功的中国能给人们带来成功吗?

北京大学是全国的名牌大学,他们考上了这所学校为什么还要自杀呢,他们不是成功了吗?他们不知道成功的意义在哪里! 06年,中国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统计,每年中国的大、中、小学生的非正常死亡,(包括自杀、忧郁症、打架斗殴)都有15万左右,甘肃中学有300多学生都因为心理因素而导致死亡,即心理性死亡,为什么呢?

(财富界)中国现在有很多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世界经融危机至今还影响着中国,广东上千家工厂倒闭,工人全部回家,在去年,据中国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统计:千万以上的大老板已经有180多个自杀了,湛江的一位老板跳楼身材亡,四川的一位地产胜手,因经 融危机导致股市下跌,巨大的收入瞬间降低了许多,他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于是跳楼自杀了„„在我们有信仰的人看来,他很傻,不就是损失了一点金钱吗?留着生命还可以重新开始啊,可是,他选择了自杀,难道人活着就是为了那点股票金钱吗?的确,在那些没有真信的人眼里,他们穷的只剩下钱了,金钱就是他们唯一的人生需要,财富就是他们的唯一精神价值,所以他们承受不住挫折,因而选择了自杀,自杀的例子太多太多了,他们都是没有精神之柱,是坠落的,他们成功了吗?

圣训:当一个人归真之后,只有三样东西属于他:川流不息的施舍,教授给人们的有益知识,清廉儿女们的嘟哇。

(权力界)还有市长、省长等干部自杀,为什么呢?他们有知识,有财富、有权力、有地位、他们成功了吗?

真主说:“伤哉!那些诋毁者、诽谤者,他们聚积财产而当作武器,他们以为他的财产能使他不灭,绝不然,他必定被投在毁灭坑中,你怎能知道那坑中有什么?是真主燃着的烈火。(《古兰经》第106章1-6节)”因此,知识、财富、权力没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成功。

第三篇:明朝王室与伊斯兰教

(四)

明朝皇帝保护回民,推崇伊斯兰教

1。明太祖御制至圣(百字赞)。

洪武元年,明太祖救建清真寺于金陵(南京)。赐名‚净觉寺‛,落成后频临幸,井御制至圣《百字赞》。《清真先正言行略•赛哈智传》载:‚明初,徐达入元都,得秘藏书数十百册,系天方先圣之遗典。因御书百字,褒颂圣德,敕赐清真寺并嘉酉圣遗惠,宣恩西域;钦与赛哈智世袭咸宁侯,并命哈智于京师、西安建净觉、礼拜二寺……‛《天方典礼》载:‚明洪武初,敕修请真寺于西、南两京及滇南、闽、粤,御书《百字赞》褒扬圣德‛

《百字赞》全文如下:‚乾坤初始,天藉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受授天经,三十部册,普代众生,信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志穷民,拯救患难,洞彻幽冥,超拔灵魂,脱离晕业,仁覆天下,道贯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圣贵人。‛明太祖的《百字赞》对伊斯兰教的教义、使命、《古兰经》、穆圣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和精辟的概括。如果对伊斯兰教没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认识,很难写出如此之杰作。

2。明武宗对伊斯兰教的评论及御制尊主诗。

明武宗(正德帝)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帝王,对各宗教都有所研究,唯独对伊斯兰教认识尤深,感情尤厚,他对诸教有如下的评沦:‚儒者之学,虽可以物开物,而不足以穷神知化;佛老之学,似类穷神知化,而不能复命皈真,盖诸教之道,各执一偏,唯清真认主之教,探原于正理。此所以垂万世与天壤久也。‛并御制尊主诗曰:‚一教玄玄诸教迷,其中奥妙少人知,佛是人修人是佛;不尊真主却尊谁?‛武宗还自名‚妙吉•敖兰‛此语为阿拉伯语(Mejid一Allah)的音译,意为‚真主的荣耀。‛(见《清真先正言行略•陈大策传》,明末王岱舆收录于《正教真诠》)。

武宗对伊斯兰教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又有伊斯兰教的经名,他是回回应该是没有疑问的,而伊斯兰教在中国又是一种代代相传的宗教,由此推断,明室家族应为信仰尹斯兰教的回民族。

3。明朝皇帝敕建清真寺

洪武元年,明太祖‚敕建清真寺于金陵(南京),赐名‘净觉寺’……。‚明洪武初,敕修清真寺于西、南两京及滇南、闺、粤……。‛

1‚洪武二十五年(1391年)三月,召赛哈智赴内府,宣谕天经于奉天门。奉旨每户赏钞五十锭、棉布二百匹。与回回每分作二处,盖造礼拜寺两座。如寺院倒塌,随时修,不许阻滞……。‛(《清真先正言行略•赛哈智传》)

‚敕太监郑和……得尔所奏,南京城内三山街礼拜寺被焚,尔因乞保下番钱粮人船,欲要重新盖造。此尔尊敬之心,何可怠哉!尔为朝廷远使,既巳发心,岂废尔愿?恐尔所用人匠及材料等项不敷,临期误尔工程,可于南京内监官或工部支取应用,乃可完备,以候风倍开船,故敕。时宣德五年(1430年)七月二十六日。‛(《明代与回民之关系》)

‚世宗敕名净觉寺,行令礼部给与札付,冠带荣身……令各省随方建寺,赴京比例,请给札付,住持寺院。‛(《瀛涯胜览》)。

‚神宗召修天下清真寺,褒以封号:凡一应主持,恩及冠带。今供职焚修,以事造化天地人神万物之主。‛(《皇明外纪》)

4。明朝皇幸曹多次颁布昭令,命保护回民,勿歧视回民。

(明史)卷二载:‚……蒙古、色目人(包括回回)有才能者,许擢用。‛这是太祖命勿歧视回民之敕令。

成祖于永乐五年(1407年)五月颁布上谕命保护回民。全文是,‚成祖时有保护回教之令。今泉州清真寺壁上尤见其敕文曰:‘大明皇帝敕渝米里哈只,朕惟能诚心好善者。必能敬天事上,劝率善类。阴翊皇度,故天赐以福,享有无穷之庆。尔米里哈只早从马哈麻之教,笃志好善,导引善类,又能敬天事上,益效忠诚,眷兹善行,良可嘉尚。今持授尔以敕谕。护持所在,官员军民,一应人等,毋得慢侮欺凌。敢有故违朕命慢悔欺凌者,以罪罪之。故谕。水乐五年五月十一日。’‛(傅统先《中国回教史》)。

回民生活在中国,其宗教信仰、传统习俗,乃至衣食住行,举止言谈等与汉族有所不同,他们是少数民族。又散居在广大汉族民众之间,容易引起一些人的不理解,乃至厌恶、歧视、排挤,甚面发生民族冲突,如得不到国家的保护,难以生存下去。故明朝皇帝曾先后颁发保护回民的敕令,也是维护自己的民族和宗教信仰。

阿里•阿克巴尔在《中国纪行》第二章《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故事一则》中记载,‚大臣们向中国皇帝禀报,有几千定居的穆斯林混杂在人民中间,有如麦田里丛生的杂草,无法把他们分清。不该把他们清出去吗?而且不该给他们经济上的援助。皇帝作了三条回答;一,我们的父辈没有管过这些事,我们怎么好管呢?二,我们只管他们的外部事务,何以能干涉他们的内心事务?三,如果我们运气好,我们也会成为穆斯林的。‛

在第八章(中国人隆冬后一年一度的过年情况,里记载:‚在汗八里的穆斯林中有一个科学家,皇帝在宫里接见了他。第二天,中国的大臣们上书皇帝,说这样做是违背法律的。他回答说,法律只管人们看得到的行为,我不在外部事情上违背法律,我内心的事情与你们何干?我也没有管过你们内心的事……。‛

在第六章《萨达特式王国》中写道,‚皇帝在金龙宝座里就位以后……从穆斯林国家来的人比其他人得到优先照顾。他们站在寓皇帝两三步远的地方。‛

从明朝皇帝的上述话可以看出,他不好宣布自己的族藉和宗教信仰,面是把它藏在自己的内心里,所以告戒人们不要干涉别人的内心事务,包括他自己的内心事务,这是保护回民和伊斯兰教,也是维护自己内心信仰的一种巧妙方法。

5。明朝皇帝推行伊斯兰教律

禁止饮酒、禁食猪肉是伊斯主教的基本戒律。明朝皇帝对此两项先后发出了明确的禁令。《明史》卷一载:‚初,太祖克婺州,禁酿酒,大海子首犯之。太祖怒。欲行法,时大海方征越。都事王恺请勿诛,以安大海心,太祖曰:‘宁可使大酶叛我,不可使吾法不行。’竟手刃之。‛。

禁止酿酒是从根本上禁绝饮酒。明大祖为了禁酒,竟亲手杀了大将胡大海的儿子,可见其执法之严。大海儿于是回民,他既违反了教法,又违反了军法,所以毫不容情,从严惩处。

武宗禁止民间畜猪、食猪肉为明代一引人瞩目的事件,所以议论颇多。《明书•武宗本纪》载:‚正德十四年九月,上次保定,禁民间畜猪,著为令。‛《皇明实录》载:‚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明末沈德符的《野获编》载:‚兵部左侍郎王,抄奉钦差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太师镇国公朱钩帖;照碍养豕宰猪,固寻常通事,但当爵本名,又姓字异音同,况食之随生疮疾,深为未便。为有谕地方,除牛、羊等不禁外,即将豕牲不许喂养及易卖宰杀。如若故违,本犯当房家小发极边,永远充军。‛

此禁令于正德十四年十二月(1519年)在南京发布。所谓‚镇国公朱‛是武宗化名;‚但当爵本名(武宗为猪年所生),又姓字异音同,况食之随生疮疾•等论乃是虚构托词。清代俞正燮《癸巳有稿》对武宗禁食猪肉解释说;‚其豹房实多回人……怂恿之,托云国姓朱,武宗亥生,故有此钧帖。‛《野获编》和《艺梅珠蘑》中的《武宗外记》云:‘明时回回人给事宫廷者甚多,武宗曾纳回回女为妃。‛

从以上资料看,武宗禁食猪肉的原因昭然若揭。

6。明太祖改革汉族的丧葬、祭奠仪式。

我国汉族的丧葬、祭奠仅节自周朝以采有严格的规定,并形成不可更改的传统习俗,丧葬仪节如停灵分七期,每期七天,共四十九天,孝服为白色;服期最少三个月,最多为三年,修墓、停止嫁娶、交际、化妆等。祭其仪式如设祭坛。安放祖先牌位,臵三牲,鸣炮、奏乐,上香、献花、献酒、献馔、焚冥纸、读祭文、行鞠躬或叩头礼等。

《明史》载:‚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癸未,帝疾大渐,乙酉,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遗诏曰:……丧葬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渚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洪武十五年(1382年),皇后马氏崩……其外宫殿制,与京官同,闻讣日与公所成服,命妇服亦与在京命妇同,皆三日而除,军民男女素服三日……。‛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皇太子才人王氏薨。命视皇太子妃郭氏例。……帝照浅淡色衣。百官青素服,黑角带朝参……。‛

从以上《明史》资料看到。明朝皇帝一反汉族的历史传统,提出一套新的丧葬制度,如把停灵改为三日;孝服改为青色,服期改为三日,‚孝陵山川毋改作‛,即不修墓,‛丧葬仪物毋用金玉‛等。汉族传统的祭奠仪节,明太祖全部废除,不设祭坛、不放祖先牌位、不臵三牲、不献酒,不焚冥纸、不行叩拜礼等。

《明史》卷四十七载:‚赞唱、凡皇帝躬祀、入就位时太常寺奏中严……饮福、受胙、各致赞词……初升坛、唱再拜及祭酒、唱赐福胙。洪武七年,礼部奏其烦读,悉删去。‛同卷又载:‚上香礼,明初祭祀皆行,洪武七年,以翰林詹同言罢……。‛《明史》卷五十五载:‚洪武十五年,太祖将幸国子监,议者言,孔子虽圣,乃人臣,礼宜一奠而再拜。太祖不从,命礼部尚书刘仲质定其制。‛

据传,明太祖生前从未进过佛、道教寺庙,没有叩拜过一次偶像。

洪武帝提出的丧葬制度跟伊斯兰敦的丧葬制度基本吻合,然而,他驾崩前的遗诏并未付诸实施,从明陵看,不但孝陵山川已改作,并且基苗有人兽像,墓内有陪葬品。可见几千年形成的传统习俗,一个帝王也是难更改的。

7。从明朝皇幸选后妃看。

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帝王后妃数一般为八十一房,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明朝自洪武帝至崇祯帝共十六代帝王都同时未超过四后妃。《明史,卷一三O,后妃一载,‚太祖孝慈高皇后、孙贵妃、李淑妃、国宁妃(共四后妃);惠帝马皇后(仅一后),成祖仁孝徐皇后、王贵妃、权贤妃(三后妃)‘宣宗恭浪胡皇后、孝恭孙皇后。关贤妃、郭嫔(共四后妃),英宗孝庄钱皇后、孝肃周太后(二后妃)……。《明史》卷一一四,后妃二载:‚孝宗孝康张皇后(仅一后),武宗孝静夏皇后(仅一后)……。‛

伊斯兰教的婚姻制度,根据《古兰经》规定,穆斯林男子最多只许同时娶四房妻室,如果不能做到公平,就只许娶一房妻室。

明朝历代皇帝,连同未登基的太子兴宗和睿宗共十八代,历时276年,帝王后妃无一超过四位,这不可能都是偶然的巧合:显然是出于遵循伊斯兰教律和家庭的民族传统。

8。从朱元璋登基之初‚尚右‛看。

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习惯是‘尚左‛,故‚左‛为上方,排位时左方为尊长、客人之位,左丞相高于右丞相。而伊斯兰教是‚尚右‛的宗教。《古兰经》、圣训中‚尚右‛的经文很多。朱元璋登基之初‚尚右‛。两年后改为‚尚左‛。《明史》卷一载:‚元至正二十四年,……以李善长为右相国,以徐达为左相国……‛(尚右)同卷又载:‚元至正二十七年冬十月丙午,令百官礼仪‘尚左’,改李善长为左相国,徐达为右相国。……‛

洪武帝为什么‚尚右‛仅两年又九个月后突然改为‘尚左’呢?《明史》并未说明其原因。但是可以推断洪武帝登基之初‚尚右‛,显然是出于遵循伊斯兰教的‚尚右‛思想,不可能有什么别的原因,因为如果朱元璋家族是汉族,他登基后肯定遵循汉族几千年的‚尚左‛传统,不会无缘无故的改为‚尚右‛;而后来又改为‚尚左‛,显然是迁就时势,向传统势力让步。当时朱元璋正全力争取民心,完成统一之际,他恢复中国绝大多数人‚尚左‛的传统,显然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明史》上洪武帝向传统势力迁就、让步的实例很多。

第四篇:伊斯兰教基本知识问答

一、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有多少个国家?其中有几个国家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信仰人数有多少?

答: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有90多个国家,其中42个国家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信仰人数近12亿。

二、伊斯兰教何时走入中国?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几个民族?

答:早在大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年),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门下四名大贤曾远来中国,其中一位传教于广州,一位传教于杨州,两位传教于泉州,这两位大贤逝世后葬于泉州东郊的灵山,后人称之为“圣墓”,一直留存至今。唐永徽二年(651年)阿拉伯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曾派出使节到长安,面见高宗皇帝,介绍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从那之后“西域”的穆斯林,由于种种的机缘来到中国,而且居住下来,繁衍了世世代代的子孙,逐渐形成了“回回”民族。我国56个民族中有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撒拉、塔吉克、乌孜别克、保安、东乡和塔塔尔等10个民族。伊斯兰教是10个民族的全民族性宗教,人数约2000万。

三、何谓伊斯兰教?

答:伊斯兰教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服从”、“和平”。“顺从”就是诚信创造宇宙万物,化育众世界,全知全能,独一无偶的真主;顺从他的旨意,对他虔诚崇拜;希望他的恩惠,惧怕他的惩罚。“和平” 1 就是和平博爱,人我一体,对人以真理相告并相助,以忍耐互相劝勉彼此和解,共同沐浴于和谐无忧的安拉的慈惠中。对自己修身养性,不伤害自己的心性,不损伤自己的身体,保持正确的信仰和健康的身心,完成生存的使命。伊斯兰教重视清洁讲究卫生,信仰纯清无染,独一无偶,至清至真的安拉;《正教真诠》:“纯清无染之谓清,诚一不二之谓真”,所以伊斯兰教又名清真教。穆斯林的教育和宗教活动中心,叫做清真寺。伊斯兰教最基本的信条“凯里麦〃团伊拜”叫做“清真言”。阐述伊斯兰教义的著作,取名《清真大学》、《清真指南》、《清真释疑》等。穆斯林常把“清真”作自己的标志。如把食品叫做清真食品,餐馆叫做清真餐馆等等。

四、穆斯林的生活礼仪有哪些? 答:1.穆斯林见面互道“散俩目”。

2.遇到重大的事情,穆斯林之间互相拿手。

(1)开斋节、宰牲节等重大节日和学业成就,受到奖励,任务完成等等,见面时互相拿手,表示祝贺。

(2)跟亡人家属见面拿手表示安慰。

(3)两人有隔阂交换意见,互相拿手表示言归于好。

拿手时念:“按拉混麦算力阿俩,穆罕默定,卧尔俩,阿力穆罕默定。” (“哎主啊!你慈悯穆罕默德和穆罕默德的全体家属吧”。)

3、穆斯林向真主鞠躬、叩头,绝对不向任何人和偶像叩头,也不接受别人对自己叩头。习惯上,尊敬的礼节是拱手道“散俩目”。

4、穆斯林的生活交往,取与给都以右手为贵,事事之以右为先。

2

5、在厕所和淋浴时,不面向西或向东,不说话也不答话。(特殊情况例外)

6、穆斯林不以衣饰炫耀自己,生活有禁戒,行为有礼仪。衣服装饰应端庄朴素、简洁高雅,表现出穆斯林的高尚的道德和蔼的态度和正直的行为,男子表现出男子的气概,妇女表现出妇女的气质。妇女更应具有自己的尊严与端庄。

7、穆斯林做任何事情在开始时要念:“台斯米”。完成任何事情,要念:“艾力罕目度令俩黑!”遭到困难时念:“俩哈来,卧俩滚卧台,因俩宾俩希里尔令伊里尔最咪。”

8、印沙安拉乎。

除真主外,宇宙间的任何人与物都不能满足人的意愿。我们要做一件事情和所有愿望,惟祈求真主相助。 穆斯林把自己的心愿托附于安拉时,要念:“因沙安拉乎!”(如果真主允许的话,即信说“托靠主”)

9、阿敏乃。

穆斯林在面向安拉时,应有所祈求和感恩。礼拜、诵经和各项善功之后,以及自己的心愿祈求真主准承,都要念“阿敏乃”。(真主啊!你允许我的祈求吧!)

念“阿敏乃”进一步纯浩我们的信仰,净化我们的心灵,进而求得仁慈的真主的接纳祈祷是一切功修的精髓。真诚的“都阿一”在真主的许约中充满了希望。

捧都阿时最简单的念法:“阿敏乃,呀然拜里尔来米乃!”

(哎!调养众世界的主!你准承吧!)

10、穆斯林应时常念“俩一俩嗨,因烂拉乎。”这是热爱真主,

3 顺从真主的表白。

五、穆斯林见面互道“色俩目”有什么要求?

答:“按色俩目尔来一库目。”回答:“我尔来一库闷色俩目。”为了最好的言词表达,可回答:“我尔来一库闷色俩目,我热哈麦同拉嘿,我拜热卡图乎。”以表示亲切对问安者的重视。

“色俩目”来自安拉的安宁。互道“色俩目”寄予穆斯林弟兄间无比真挚的情感,双方自然进入一种亲切的友谊之中,即如偶有隔阂,在“色俩目”的往回之间也会得以冰释。“色俩目”能使素不相让的穆斯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穆圣叮嘱我们“先道色俩目后谈话。”又说:“最先道色俩目的人,最接近真主。”

六、穆斯林道“色俩目”应注意哪几点?

答:(1)进门的人向门内的人先说“色俩目”。

(2)站着的人向坐着的人先说“色俩目”。

(3)先走的人向伫立的人说“色俩目”

(4)乘骑的人向步行的人说“色俩目”

(5)年轻人向年长者先说“色俩目”。

(6)人数少的向人数多的先说“色俩目”。

(7)知识少的人向知识多的人先说“色俩目”。

(8)进入会场或离开会场应说“色俩目”。

(9)进家先道“色俩目”,房中无人时道:“按色俩目尔来哪,我尔俩尔巴地印俩嘿”。

(10)听到有人向自己说“色俩目”,必须立即回答“色俩目”,

4 这是副天命(帅热则克法耶)。一群人听到“色俩目”,至少有一人答以“色俩目”。否则这群人的都有责任。

(11)“按色俩目尔来库目”。“按”指代真主的安宁。道“色俩目”仅说:“色俩目阿勒库目”,去掉了“按”字,就舍去了真主的尊名,背离真主者无“色俩目”。这个色俩目,没有必要回答。

(12)说“色俩目”时弯腰是受禁止的。

七、哪些场合不宜说“色俩目”?

答:(1)有人正在宣礼、礼拜及诵读《古兰经》时,不宜说“色俩目”,以免打扰。

(2)赤身淋浴时,不宜说“色俩目”。

(3)在污水塘、厕所以及其他污秽的地方不宜说“色俩目”。

八、穆斯林对可食动物与宰牲的要求是什么?

答: (1)对饮食的要求,吃饮维持生命是主命;暴饮暴食,饮食过量是可憎恶的行为;绝食之死是犯罪。吃饮前念“太斯米”,饭后念赞主词,饭前洗手的均是圣行。

《古兰经》命人吃合法的、佳美的食物,禁食自死的动物、血、猪肉和酒以及未诵真主之名而宰的可食动物。

酒是非法是(哈拉目),酒为污秽,饮酒有罪,以酒获益是非法所得(哈拉目)。凡是含有酒精的成份,能使人致醉的,不管是葡萄、果类还是谷物所酿造都是酒(包括啤酒)。认为酒合法是勃信,属“库夫尔”。

(2)可食的动物

①兽类:草食反刍的,如牛、羊、驼、鹿、糜、獐、兔等。

5 ②禽类:食谷物性情温良的,如鸡、鸭、鹅、鸽、雉雁、鹑、鸠等。

③鱼类:有头尾、身有麟,脊有刺,腹下有鳍的,如鲤、鲫、鲢鱼等鱼,唯漂浮于水上的鱼不可食。灾荒年月蚂蚱为可食动物。其他的禽猛兽均为禁食的动物。

牛、羊、驼等可食与禁食的部位:

①佳美可食的:筋、骨、油、肉、肝、肺、脾。 ②可食但须去污的:腰、心、肠、肚、管、头、蹄。 ③禁食的:血、**、**、膀胱、禁用词语、苦胆、胰子等。 (3)宰牲。 宰牲时必须赞诵真主的尊名,才算合法可食,否则为非法而禁食。鱼和蚂蚱无须宰。 宰牲的主命条件:

宰牲都必须是穆斯林。应念请真言、作证词、分信词和《古兰经》。常带大小净,看守五功谨守斋拜。

宰牲时必须高赞主。牲灵之生,凭主造化;牲灵之无,亦须凭真主之明证。

宰牲的的圣行条件: ①用锋利的快刀。

②宰牲时间应在晨礼之后,昏礼之前。(赶上刀例外)

③割断回管,即食管、气管和两大血管,至少断其三管,并且血要滴净。宰在喉结之下,并割断食管和气管。

宰牲的当然条件:

①牲灵面西

②遮盖其眼睛。

③牛、羊、驼大牲,只绑两条前腿和一条后腿。

宰牲的念词:

奈歪图,艾耐艾孜白哈,哈扎戏里哈哇尼,必艾目林俩希太阿俩。必斯米俩哩,安拉乎艾可拜尔。

(我举意,凭着真主的尊名,宰这个牲灵。真主至大!) 宰牲可憎恶行为(买克鲁亥): ①撩倒后掂刀。 ②牵拉头蹄到屠宰地。

③牲畜尚在晃动而剥皮。

九、简单说出伊斯兰教的五大功修是什么?

答:伊斯兰教的核心部分是念、礼、斋、课、朝是伊斯兰教的五大基柱,是穆斯林博爱他人,修身养性,主身处世,健康身心的基本功修,必修功课,心有念功,身有礼功,生有斋功,命有朝功,财有功课,使得穆斯林的身心生命有纪律约束;履行五功是穆斯林信仰的标志,是每一个穆斯林必须遵守的宗教义务。

十、简述念功的重要牲?

答:念功是语言与心里诚信的表白。念词涵义由内心诚信,口舌招认,身体力行三部分组成。是穆斯林端正思想、坚定信仰的心理健康教育,即真心诚意。穆斯林今生读清真言、作证词、分信词一遍是生命经常赞念是圣行、是善功。

十一、念功分哪几部分?其内容是什么?

7 答:念功分六大部分。即清真言、作证词、总信词、分信词、大赞词、背诵《古兰经》。

(一)清真言

俩一俩嗨,应烂拉乎,穆罕默德,热苏论拉希 (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

(二)作证词

艾十海独安,俩一俩嗨、印烂拉乎,卧哈代乎,俩舌雷凯来乎;我艾十嗨独安乃,穆罕默德乃,阿布独乎、我热苏芦乎。

(我作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他独一无二;我作证:穆罕默德是主的仆人和使者。)

作证词是以身人证,应反复声明表达内心坚信。

①这是信仰的基础,所谓信仰就是心中诵念,心中诚信,二都缺一不可,必须是知其意,信其理。

②清真言是穆斯林一生中,听得最多念得最多一种语言。 ③这是本教的誓词,皈信伊斯兰教时,同意宣读,公开表白。 ④悔过自新、重新诵念,以表示向安拉虔诚的忏悔。

⑤病危时本人不断诵念“清真言”,或家人代念,以坚定伊玛尼,免得信仰上受迷惑。此时伊玛尼一得永得,一失永失。

⑥每个穆斯林必须把“清真言”伴随自己一生,生命终前说的或听的最后一句话也应是“清真言”。

(三)总信词

阿曼图,宾俩西,开麻乎我,必艾思麻一西,我随法提西,我改必力

8 图,折米尔,艾哈卡米西。

(我归信真主如其本然,凭一切尊名与德牲,我承领主的全部教法。)

(四)分信词

阿曼图、宾俩西,我麦俩一开提西,我苦图必西,我柔苏哩西。我力要米力阿黑勒,我力盖德勒,咳雷西,我善雷西,迷难拉西,台而俩,我里拜而西,拜而代里毛提。

(我归信真主,归信主的一切天仙们,归信主降的一切经典,归信主的一切使者,归信后世的日子,归信好歹的定夺,一切从主上来,归信死后复活,是真是实。)

(五)大赞词

苏卜哈难拉西;卧里罕目独林俩西;我俩一俩嗨,印烂拉乎;晚拉乎艾可拜热;我俩哈来,我俩滚卧台,印俩兵俩,戏里尔林意里尔最米。 (赞主清净;一切赞颂全归真主;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真主至大;我本无力,不能免罪,唯求尊大的真主相助。)

穆圣说:“大赞词是防火狱的盾牌。” 今世无限、无尽的念诵,前行天园,盾防火狱。

(六)背诵《古兰经》

每个穆斯林最低会背诵《古兰经》法谛哈,这是主命。

第五篇:明朝对伊斯兰教的尊重

明朝對伊斯蘭教的尊重

【現在有些穆斯林同胞喜歡把先皇說成回民,這個,我們且看做是他們對先皇的敬愛可也。文中《中国纪行》的記載,值得玩味。】

1。明太祖御制至圣(百字赞)。

洪武元年,明太祖救建清真寺于金陵(南京)。赐名“净觉寺”,落成后频临幸,井御制至圣《百字赞》。《清真先正言行略•赛哈智传》载:“明初,徐达入元都,得秘藏书数十百册,系天方先圣之遗典。因御书百字,褒颂圣德,敕赐清真寺并嘉酉圣遗惠,宣恩西域;钦与赛哈智世袭咸宁侯,并命哈智于京师、西安建净觉、礼拜二寺……”《天方典礼》载:“明洪武初,敕修请真寺于西、南两京及滇南、闽、粤,御书《百字赞》褒扬圣德”

《百字赞》全文如下:“乾坤初始,天藉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受授天经,三十部册,普代众生,信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志穷民,拯救患难,洞彻幽冥,超拔灵魂,脱离晕业,仁覆天下,道贯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圣贵人。”明太祖的《百字赞》对伊斯兰教的教义、使命、《古兰经》、穆圣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和精辟的概括。如果对伊斯兰教没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认识,很难写出如此之杰作。

2。明武宗对伊斯兰教的评论及御制尊主诗。

明武宗(正德帝)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帝王,对各宗教都有所研究,唯独对伊斯兰教认识尤深,感情尤厚,他对诸教有如下的评沦:“儒者之学,虽可以物开物,而不足以穷神知化;佛老之学,似类穷神知化,而不能复命皈真,盖诸教之道,各执一偏,唯清真认主之教,探原于正理。此所以垂万世与天壤久也。”并御制尊主诗曰:“一教玄玄诸教迷,其中奥妙少人知,佛是人修人是佛;不尊真主却尊谁?”武宗还自名“妙吉•敖兰”此语为阿拉伯语(Mejid一Allah)的音译,意为“真主的荣耀。”(见《清真先正言行略•陈大策传》,明末王岱舆收录于《正教真诠》)。

武宗对伊斯兰教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又有伊斯兰教的经名,他是回回应该是没有疑问的,而伊斯兰教在中国又是一种代代相传的宗教,由此推断,明室家族应为信仰尹斯兰教的回民族。

3。明朝皇帝敕建清真寺

洪武元年,明太祖“敕建清真寺于金陵(南京),赐名„净觉寺‟……。“明洪武初,敕修清真寺于西、南两京及滇南、闺、粤……。”

1“洪武二十五年(1391年)三月,召赛哈智赴内府,宣谕天经于奉天门。奉旨每户赏钞五十锭、棉布二百匹。与回回每分作二处,盖造礼拜寺两座。如寺院倒塌,随时修,不许阻滞……。”(《清真先正言行略•赛哈智传》)

“敕太监郑和……得尔所奏,南京城内三山街礼拜寺被焚,尔因乞保下番钱粮人船,欲要重新盖造。此尔尊敬之心,何可怠哉!尔为朝廷远使,既巳发心,岂废尔愿?恐尔所用人匠及材料等项不敷,临期误尔工程,可于南京内监官或工部支取应用,乃可完备,以候风倍开船,故敕。时宣德五年(1430年)七月二十六日。”(《明代与回民之关系》)

“世宗敕名净觉寺,行令礼部给与札付,冠带荣身……令各省随方建寺,赴京比例,请给札付,住持寺院。”(《瀛涯胜览》)。

“神宗召修天下清真寺,褒以封号:凡一应主持,恩及冠带。今供职焚修,以事造化天地人神万物之主。”(《皇明外纪》)

4。明朝皇幸曹多次颁布昭令,命保护回民,勿歧视回民。

(明史)卷二载:“……蒙古、色目人(包括回回)有才能者,许擢用。”这是太祖命勿歧视回民之敕令。

成祖于永乐五年(1407年)五月颁布上谕命保护回民。全文是,“成祖时有保护回教之令。今泉州清真寺壁上尤见其敕文曰:„大明皇帝敕渝米里哈只,朕惟能诚心好善者。必能敬天事上,劝率善类。阴翊皇度,故天赐以福,享有无穷之庆。尔米里哈只早从马哈麻之教,笃志好善,导引善类,又能敬天事上,益效忠诚,眷兹善行,良可嘉尚。今持授尔以敕谕。护持所在,官员军民,一应人等,毋得慢侮欺凌。敢有故违朕命慢悔欺凌者,以罪罪之。故谕。水乐五年五月十一日。‟”(傅统先《中国回教史》)。

回民生活在中国,其宗教信仰、传统习俗,乃至衣食住行,举止言谈等与汉族有所不同,他们是少数民族。又散居在广大汉族民众之间,容易引起一些人的不理解,乃至厌恶、歧视、排挤,甚面发生民族冲突,如得不到国家的保护,难以生存下去。故明朝皇帝曾先后颁发保护回民的敕令,也是维护自己的民族和宗教信仰。

阿里•阿克巴尔在《中国纪行》第二章《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故事一则》中记载,“大臣们向中国皇帝禀报,有几千定居的穆斯林混杂在人民中间,有如麦田里丛生的杂草,无法把他们分清。不该把他们清出去吗?而且不该给他们经济上的援助。皇帝作了三条回答;一,我们的父辈没有管过这些事,我们怎么好管呢?二,我们只管他们的外部事务,何以能干涉他们的内心事务?三,如果我们运气好,我们也会成为穆斯林的。”

在第八章(中国人隆冬后一年一度的过年情况,里记载:“在汗八里的穆斯林中有一个科学家,皇帝在宫里接见了他。第二天,中国的大臣们上书皇帝,说这样做是违背法律的。他回答说,法律只管人们看得到的行为,我不在外部事情上违背法律,我内心的事情与你们何干?我也没有管过你们内心的事……。”

在第六章《萨达特式王国》中写道,“皇帝在金龙宝座里就位以后……从穆斯林国家来的人比其他人得到优先照顾。他们站在寓皇帝两三步远的地方。”

从明朝皇帝的上述话可以看出,他不好宣布自己的族藉和宗教信仰,面是把它藏在自己的内心里,所以告戒人们不要干涉别人的内心事务,包括他自己的内心事务,这是保护回民和伊斯兰教,也是维护自己内心信仰的一种巧妙方法。

5。明朝皇帝推行伊斯兰教律

禁止饮酒、禁食猪肉是伊斯主教的基本戒律。明朝皇帝对此两项先后发出了明确的禁令。《明史》卷一载:“初,太祖克婺州,禁酿酒,大海子首犯之。太祖怒。欲行法,时大海方征越。都事王恺请勿诛,以安大海心,太祖曰:„宁可使大酶叛我,不可使吾法不行。‟竟手刃之。”。

禁止酿酒是从根本上禁绝饮酒。明大祖为了禁酒,竟亲手杀了大将胡大海的儿子,可见其执法之严。大海儿于是回民,他既违反了教法,又违反了军法,所以毫不容情,从严惩处。

武宗禁止民间畜猪、食猪肉为明代一引人瞩目的事件,所以议论颇多。《明书•武宗本纪》载:“正德十四年九月,上次保定,禁民间畜猪,著为令。”《皇明实录》载:“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明末沈德符的《野获编》载:“兵部左侍郎王,抄奉钦差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太师镇国公朱钩帖;照碍养豕宰猪,固寻常通事,但当爵本名,又姓字异音同,况食之随生疮疾,深为未便。为有谕地方,除牛、羊等不禁外,即将豕牲不许喂养及易卖宰杀。如若故违,本犯当房家小发极边,永远充军。”

此禁令于正德十四年十二月(1519年)在南京发布。所谓“镇国公朱”是武宗化名;“但当爵本名(武宗为猪年所生),又姓字异音同,况食之随生疮疾•等论乃是虚构托词。清代俞正燮《癸巳有稿》对武宗禁食猪肉解释说;“其豹房实多回人……怂恿之,托云国姓朱,武宗亥生,故有此钧帖。”《野获编》和《艺梅珠蘑》中的《武宗外记》云:„明时回回人给事宫廷者甚多,武宗曾纳回回女为妃。”

从以上资料看,武宗禁食猪肉的原因昭然若揭。

6。明太祖改革汉族的丧葬、祭奠仪式。

我国汉族的丧葬、祭奠仅节自周朝以采有严格的规定,并形成不可更改的传统习俗,丧葬仪节如停灵分七期,每期七天,共四十九天,孝服为白色;服期最少三个月,最多为三年,修墓、停止嫁娶、交际、化妆等。祭其仪式如设祭坛。安放祖先牌位,置三牲,鸣炮、奏乐,上香、献花、献酒、献馔、焚冥纸、读祭文、行鞠躬或叩头礼等。

《明史》载:“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癸未,帝疾大渐,乙酉,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遗诏曰:……丧葬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渚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洪武十五年(1382年),皇后马氏崩……其外宫殿制,与京官同,闻讣日与公所成服,命妇服亦与在京命妇同,皆三日而除,军民男女素服三日……。”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皇太子才人王氏薨。命视皇太子妃郭氏例。……帝照浅淡色衣。百官青素服,黑角带朝参……。”

从以上《明史》资料看到。明朝皇帝一反汉族的历史传统,提出一套新的丧葬制度,如把停灵改为三日;孝服改为青色,服期改为三日,“孝陵山川毋改作”,即不修墓,”丧葬仪物毋用金玉”等。汉族传统的祭奠仪节,明太祖全部废除,不设祭坛、不放祖先牌位、不置三牲、不献酒,不焚冥纸、不行叩拜礼等。

《明史》卷四十七载:“赞唱、凡皇帝躬祀、入就位时太常寺奏中严……饮福、受胙、各致赞词……初升坛、唱再拜及祭酒、唱赐福胙。洪武七年,礼部奏其烦读,悉删去。”同卷又载:“上香礼,明初祭祀皆行,洪武七年,以翰林詹同言罢……。”《明史》卷五十五载:“洪武十五年,太祖将幸国子监,议者言,孔子虽圣,乃人臣,礼宜一奠而再拜。太祖不从,命礼部尚书刘仲质定其制。”

据传,明太祖生前从未进过佛、道教寺庙,没有叩拜过一次偶像。

洪武帝提出的丧葬制度跟伊斯兰敦的丧葬制度基本吻合,然而,他驾崩前的遗诏并未付诸实施,从明陵看,不但孝陵山川已改作,并且基苗有人兽像,墓内有陪葬品。可见几千年形成的传统习俗,一个帝王也是难更改的。

7。从明朝皇幸选后妃看。

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帝王后妃数一般为八十一房,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明朝自洪武帝至崇祯帝共十六代帝王都同时未超过四后妃。《明史,卷一三O,后妃一载,“太祖孝慈高皇后、孙贵妃、李淑妃、国宁妃(共四后妃);惠帝马皇后(仅一后),成祖仁孝徐皇后、王贵妃、权贤妃(三后妃)„宣宗恭浪胡皇后、孝恭孙皇后。关贤妃、郭嫔(共四后妃),英宗孝庄钱皇后、孝肃周太后(二后妃)……。《明史》卷一一四,后妃二载:“孝宗孝康张皇后(仅一后),武宗孝静夏皇后(仅一后)……。”

伊斯兰教的婚姻制度,根据《古兰经》规定,穆斯林男子最多只许同时娶四房妻室,如果不能做到公平,就只许娶一房妻室。

明朝历代皇帝,连同未登基的太子兴宗和睿宗共十八代,历时276年,帝王后妃无一超过四位,这不可能都是偶然的巧合:显然是出于遵循伊斯兰教律和家庭的民族传统。

8。从朱元璋登基之初“尚右”看。

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习惯是„尚左”,故“左”为上方,排位时左方为尊长、客人之位,左丞相高于右丞相。而伊斯兰教是“尚右”的宗教。《古兰经》、圣训中“尚右”的经文很多。朱元璋登基之初“尚右”。两年后改为“尚左”。《明史》卷一载:“元至正二十四年,……以李善长为右相国,以徐达为左相国……”(尚右)同卷又载:“元至正二十七年冬十月丙午,令百官礼仪„尚左‟,改李善长为左相国,徐达为右相国。……”

洪武帝为什么“尚右”仅两年又九个月后突然改为„尚左‟呢?《明史》并未说明其原因。但是可以推断洪武帝登基之初“尚右”,显然是出于遵循伊斯兰教的“尚右”思想,不可能有什么别的原因,因为如果朱元璋家族是汉族,他登基后肯定遵循汉族几千年的“尚左”传统,不会无缘无故的改为“尚右”;而后来又改为“尚左”,显然是迁就时势,向传统势力让步。当时朱元璋正全力争取民心,完成统一之际,他恢复中国绝大多数人“尚左”的传统,显然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明史》上洪武帝向传统势力迁就、让步的实例很多。

明代汉文译著活动的开创

一、汉文译著活动的历史条件

汉文译著发端于明末清初,汉文译著就是以回族穆斯林民族的特有眼光和视野,以儒释道支撑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已汉文为工具,翻译、解述、注释伊斯兰教经典的文化传扬和创造过程。这是中国回族等各族穆斯林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和工程,是对回族等各族穆斯林民族精神文化的振兴和创建,它把回族等穆斯林民族伊斯兰文化的发展提高到了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

汉文译著作品量大面广,内容繁富,涉及伊斯兰教的经注学、教义学、教法学、哲学、历史、人物传记、典礼制度、民常习俗、语言文字等方方面面的专题和学科领域。白寿彝先生研究认为,汉文译著可分两个阶段:“王岱舆至刘智,是一个阶段。马德新、马联元是一个阶段。第一阶段,译述和发表的地域以金陵为主,内容或专译一经或专述一理论的体系,其兴趣几乎全限于宗教哲学和宗教典制的方面。第二阶段,译述和发表的地域以云南为主,内容方面较广,已由宗教哲学、宗教典制扩及到天文历法、地理和《古兰经》之汉译了。,‟①这两个阶段,四位代表人物基本勾勒出了明清之际汉文译著活动的主线。当然,还有些其他人士的译文译著,尤其清末到民国年间,伴随着回族等穆斯林民族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勃兴,汉文译著这一学术文化传统在传承发扬的同时,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很大发展,成就显著。

回族等穆斯林民族的汉文译著活动是时代与社会的共同产物。汉文译著的文本源于对国外阿拉伯文、波斯文伊斯兰教经典的翻译和注释,在翻译和阐述的过程,是根据中国文化的特点,在坚持伊斯兰教基本信仰原则和理念的前提下,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养料后进行的一种再创作活动。通过汉语的工具化介绍,使伊斯兰教与儒家理学思想直接交锋并融会,使汉语世界的中国回族等穆斯林民族群众能够更直接、更明确地了解伊斯兰教的内涵、仪礼和要义等原则,同时尽可能地直击中国社会现实,努力探寻回族等穆斯林民族文化与汉族等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和谐共处。这样,从时代氛围、人才条件、回族等各穆斯林民族自身发展的需求以及其他宗教作品的面世等各方面因素,对汉文译著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主客观条件。

从客观上讲,回族等穆斯林民族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适应和顺应中国社会文化的时代潮流,当时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正值鼎盛,并占有主导地位。回族等穆斯林民族必须最大限度地保全自身信仰,在中国建设伊斯兰文化,就要学习汉文化,学习代表时代主流的哲学思想和实践理论。同时回族等穆斯林民族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已有一些精英人士跻身中国政治、文化高层,尤其为官求仕,必须精通儒学,方可通过科举仕进,才能有所作为。儒家文化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际的思想和观念,对发展中的回族等穆斯林民族来说,是值得赞同和学习的。因此,明末清初的许多回族等穆斯林民族译著家们都早先专门研读过儒家的“六经论及孔孟百家诸子”。这些都为他们以后从事译著活动打下了扎实而广泛的知识基础。

其次,回族等穆斯林民族自身观念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为汉文译著的顺利进行解除了许多障碍。历来在一些回族等穆斯材众中有这样一种偏见,认为阿拉伯文经典不能译成汉文,谁这样干就是旁门左道。有的人认为经典在翻译中会失去原貌,因此不译不解,反而周全。他们的结论是:“多言诡道,不如冥冥。民可使由,不可使知。吾于经,取其不译而已矣!”①明代中叶后,传入回族等伊斯林民族社会的中亚、南亚苏非主义思想,帮助回族等穆斯林民族有识之士率先突破了这个禁区,明代晚期,苏非主义纳格什板丁耶教理一度在中亚和印度等地兴盛,并通过新疆传到内地。回族穆斯林学者张中就曾投拜在南京阐述苏非教义的印度经师阿世格门下学习。另外,从王岱舆、刘智等人的作品中,不难发现正统苏菲主义思想的深深烙印。苏非主义的主要特点是主张“接近真主、融于真主”,人可以通过“直觉”和“爱”,可以接近宇宙独一无二的真主,具体地讲是要虔诚拜主、内心参晤和修炼,日积月累,从而达到与接近真主、融于真主的“浑化”境界。为了启迪穆斯林对真主的虔诚和爱戴,就必须将伊斯兰教宗旨如实地宣讲予广大穆斯林,从而冲决了过去不主张宣传和研究教义的陈腐思想围堰,给汉文译著活动提供了合法根据。以后这种观念为更多的人所接收,并将译著经典视为符合教义的参考书。再次,为解决汉文译著在语言文字等方面的一系列技术问题,译著家们还从当时社会中寻求一定的参照体系及经验。因此,为了将阿拉伯文、波斯文伊斯兰经典译成中国穆斯林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形式,王岱舆等人从佛经翻译中吸取了“格量”(以中国学说尺度来衡量)的方法,当时,除了佛教、道教各家有自己系统的宗教著述外,连外来的基督教也刊印了不少具有异国色彩的汉文经卷,如外国传教士罗明坚于1584年刊行《天主实录》,利玛窦 1604年刊行了《天主实义》。至1664年,耶稣会教士在华印刷的宗教书籍不下150种。此外,有关天主教理书籍的出版也大致相同①。从而为伊斯兰教的汉文译著工作提供了借鉴。

汉文译著作品的出现,是当时中国社会文化发展整合的结果,也顺应了回族等穆斯林民族呼唤自身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社会和民族整体社会思想及文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在这一文化工程的建设当中,回族等穆斯林民族中兼通“中、阿”文化的知识精英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回族等穆斯林民族知识分子群体,第一次站在阿拉伯——波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高起点上,“用儒文传西学”“义以穆为主,文以孔为用”,将两种文化表里相结,融会贯通,为伊斯兰文化在中国大环境背景下争取“表述”的话语权利,并以期更多的中国人消除误解、增加了解,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和努力。历史证明,这一文化建设和交流的成就是显著的。

二、汉文译著中思想内容上的特点

1.汉文译著的学者们采取“以儒诠经”的方法,用儒家思想和语言来阐述伊斯兰教有关信仰观、人生观、道德伦理、宗教历史与人物、典礼制度及民常习俗等观念

其中最主要的是伊斯兰的哲学思想和认知论。汉文译著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显明的特点。第一,伊斯兰教“认主独一”的认知原则与宋明理学中的宇宙观和认识论相结合相比照。通过接受宋明理学关于太极说中的万物统一于五行,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本无极的说法,进而提出,无极不过是“万物之原种”,太极也只是“万性之原果”,在无极和太极之先,还有一个“造化之原主”,这就是“真一”,又叫“真宰”。“真一有万殊之理,而后无极有万殊之命,太极有万殊之性,两仪有万殊之形”。“维皇真宰,独一无相,生城生地,生人生物”①。肯定了真宰才是造化天地人物的本体,系世界万事万物的总根源。而后,真宰又“集气、水、火、土四行之精”,造化了人祖阿丹,阿丹生育子孙,圣裔代出。“始兴治立教焉,自兹以后,生人渐繁教道四达流被日远”②。 他们还进而论证说:“人之本性乃无极之样式,此身之本质,即太极之证明。首;圆象天,所以轻清者上升,属阳也;足方象地,所以重浊者下降,属阴也。五脏按五行,通身类万物,其行止知觉,虽由无极之性灵,孳生百骸,固出太极之本质,然其生死穷通,安危得失,概不由本性本体所能自专,即此便知。无极虽受真主之命代理人乾坤万物,其生死贵贱之极,必不由无极太极所能工巧匠有自主也。”③在这里,回族等穆斯林民族学者将“万物非主,惟有真主”这一基本原则,通过用超越太极的“真一”加以彻底的表述。 2.回族等族穆斯林译著家将《古兰经》所提倡的观察事物和内省求知的方法与宋明理学家们关于“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结合起来

朱熹等人的格物穷理不在于认识物理,而在于认识天命和天理,格物穷理是为了明心之理,他们的认识论与太极说的宇宙观是一样的。回族穆斯林著译家们则按照《古兰经》的表述说:“天有天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理之与物,盖若意之与字也。”④因此,他们也认为认识事物的方法在于格物,认识事物的目的在于穷理,“夫致知格物,乃万学之先务也出。不能致知格物,而日明心见性, 率性修道,皆虚语也”⑤。

同时,朱熹所谓的格物,范围是无所不包的,既指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也指哲学上的最根本原理。但他认为格物的目的是穷理,而穷理就是对封建道德原则“探寻究竟的道理”。他所谓“致知”的“知”,主要是指对封建政治和道德方面的认识。以此作为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即通过致知格物规范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封建社会的道德原则。回族等穆斯林译著家们遵照《古兰经》的观念,提出的致知格物的范围很广,包括两大部分:一为有形之物,即上而日月星辰、风雷雨露、霜雪雹电,下而山川湖海、草木金石、羽毛麟甲;二为天形之物,即包括哲学上的抽象原理。然后,他们认为致知格物的最终目的在于认主,而认主又是为了敬主、畏主、顺主,所以强调认主先须认己、明己,所谓“人认得自己,然后认得造化自己之真主”①。

回族等族穆斯林译著家们和朱熹不同之处在于,朱熹的“穷理”是无穷尽的,格具体的物是不能认识真理的全体的,只有到“一旦豁然贯通”时。通过顿悟才能得到一种全知全能的认识,而回族 等族穆斯林译著家的格物致知却没有这么复杂,他们明确提出:“我不见一物则已,第见一物,便认得主。”②

3。采纳并运用儒家的“人性论”思想

在汉文译著中,从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也”,“惟上智与下愚不移”,到孟子的性善说、董仲舒的性三品说,以至朱熹的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说,都有明显反映。回族等族穆斯林著译家们将儒家的人性论思想加以适度的借鉴与吸收,并以此来为宣传伊斯兰教的基本原则服务。王岱舆认为人性可分为圣、贤、愚三种,他对此形象地比喻道:“春色本无商下,花枝自有短长;清酒席间共饮,容颜各自红黄。”从表面看,春色和酒引起了不同的反应,实质是“天命”所定的结果。他最后还强调社会中的贵贱不可打乱,君子小人不可不分,高者高之,下者下之,因材而用,各得其宜。 4。回族等穆斯林民族译著家吸收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

儒家的群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称为“五典”,作为人伦礼仪的重要表现之一。同时,儒家的“三纲”认作人伦之礼的根本,三纲制约着五典之义,五典统于三纲之名,所谓“五不外于三。而三则约乎五之义,在不外于五,而五则统乎三之名。名义产而道尽,人伦之要无余蕴矣。”①故王岱舆提倡:“人生在世有三大正事,顺主也,顺君也,顺亲也。凡违兹三者,则为不忠、不义、不孝 矣。”②这样,就把忠于真主,顺乎皇权、父权和夫权相互联系起来。

以儒家礼教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五常”来比拟、阐释伊斯兰教的“念、礼、斋、课、朝”天命“五功”。从文化角度看,“五功”与“五常”分属差异性很大的伊斯兰文化和儒家文化体系,但回族等穆斯林民族译著家们都将二者做了有益的比照和诠释。在王岱舆看来:五常之首为念,念经不忘主的人就具有“仁心”;五常之二为施,有真主所赐之物施散给穷人。体现真主怜悯之一心,这就是伊斯兰教施舍的“义”;五常之三为拜,拜有两种,一拜真主,二拜君亲,这是自然之礼;五常之四为斋戒,戒者就是戒自性,能这样做的人即具有“智”;五常之末为聚,主要是朝觐,这是天下穆斯林最盛大的聚会,聚会的主要条件是事先要把一切相约妥帖,并特别遵守这项协定,这就叫有“信”。 5.回族等穆斯林民族译著家们还大量汲取和改造儒、佛、道诸家的哲理概念,以更准确地诠释和丰富伊斯兰哲学

如王岱舆在其《正教真诠》40篇文章中,篇名大都借用了真

一、无始、普慈、真赐、似真、易真、昧真、迥异、人品、回回、五常、真忠、至孝、友道、荤素、风水等。再如蓝煦的《天方正学》一书,则大量运用了天干、十二地支、乾元、运元、二十八宿、真道、白道、节气、元、亨、利、贞、仁义、礼、智、信等。诸如此类的还有许多,尤其像“清真”“道”“一”等概念,原来都只是普通的儒、佛、道常用的特指概念。但它们经汉文译著家们的巧妙借用,被赋予伊斯兰哲学的特质内涵和外延,而成为中国汉语系统内的回族等穆斯林民族,用来表达“认主独一”原则以及伊斯兰哲学体认方式的最高境界和界定概念,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教义学的思想内容和理性认知。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华晓兰教后记范文】相关文章:

序后记范文05-15

教后记范文05-15

校后记范文05-15

课后记范文05-15

比赛后记范文05-15

后记展望范文05-16

教学后记范文05-16

考试后记范文05-16

随笔后记范文05-17

书籍后记范文05-17

上一篇:会议费用标准范文下一篇:杭州户口政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