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幼儿园自评报告

2022-09-05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优秀幼儿园自评报告》,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优秀幼儿园自评报告

优秀教师自评报告

在三尺讲台做了11年的“知识传播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愈来愈浓,一种期待、一种责任、一种追求让我在这神圣的教育事业中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参加工作以来,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对自身工作评价如下:

一、教学工作方面

在教学工作中我鼓励学生多讲多练,大面积铺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任教以来我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言,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教学成绩每年都是名列前茅。在2011年6月在数学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同年9月荣获区优质课二等奖。在2014年“第四届全国数学教师教学论文(设计)大赛”活动中撰写的教案和自制课件分别荣获

二、三等奖。2013年9月在说课标、讲教材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从2010年9月至今我在班里有计划的进行和组织学生课前预习工作的实验,学生有开始的不知道怎么预习,不主动预习现象到现在的会预习,并会主动,有目标的预习,让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

二、创建班级特色方面

参加工作以来,我努力让学生在“团结、活跃、和谐、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也从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让学生通过积分制来鼓励学生在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都能更好的突破自我。此外我努力为学生搭建平台,通过小社团的建立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在2013年9月所带班级被评为文明班级;同年10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在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被评为优秀科技辅导奖。

三、自我提高方面

为了有所提高我利用业余时间在2010年完成小学教育本科的学习;积极参加区教委及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和活动。在2012年9月区师德演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同时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教育论文和心得,在2009年和2010年撰写的论文分别荣获

一、二等奖。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倍努力,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二篇:优秀教研组自评报告

语文教研组自评总结

语文学科是我校的重点建设学科,语文教研组建设也是我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语文教研组进一步强化研究、实践、反思、管理的功能,坚定地走教研兴学的路子,群策群力,做好教导处布置的各项工作,积极组织语文教师参与师资培训、课题研究、竞赛及优化课程设置,推进教改实验,加大了教科研的力度,使学校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现将具体工作情况回顾总结如下:

一、 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1、精细化的教研活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不积极有效地学习、研讨、实践,教研活动就会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了有效促进研修,更加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初,低中高三个学段的教研组长都会召集本组教师一起讨论分析情况,制定切实可行便于落实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每学期的教研活动形式,都尽量做到形式的多样,研讨的有效。

坚持每周进行一次集体性的教研活动。活动中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内容一般采取理论学习和研究教材交替进行,理论学习还包括经验传递,外出进修培训的老师,出去“学”就回来“传”。这使全组教师学习外地经验的同时也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除了“三定”,我们还做到“三个一”(做好一次活动记录,提一个建议或问题,写一则简短反思)。

除了专题教研外, 还有公开课课堂研讨、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时间一般定于每周五下午,每次教研组活动,由主持老师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教研主题,自选内容,提前一两天准备相关的材料,组长要求所有成员做好参与发言准备。在每次活动中,大家都能各抒己见,发表意见,有所感悟。

在不断的培训、学习、实践中,我们正在慢慢的成长。

2、创新性的教研形式

本着“主题式教研”的宗旨 ,在教研形式上学习区先进教研组,加以探索、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研内容主题化

两年来,我们语文教研学习教研室精神,组根据教学实际开展主题教研活动。2010年,高段逐渐开展“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探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等主题校本教研活动。低段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主题,分层、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2012学年,则又围绕“正确设置目标 个性解读文本 构建有效课堂”来开展主题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围绕主题开展相应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反思研讨活动。定期举行主题教学沙龙,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加快语文教师队伍成长速度和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2、教研形式多样化 (1)研赛互动,促进成长

我们展开了一系列比武活动。有新课程标准比赛,有新教材理论比赛,

,积极研讨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培养新生代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切实促进青年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网络评课,与时俱进

我校专门创建校本研修论坛供老师们互动交流。网络参与式作为一种“互动式“教研,受到老师们的热烈响应。教研组创建了语文教研组QQ群,上好公开课后,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各教师围绕一个教研主题,针对公开课存在的优缺点,在QQ上进行互动评课,这样在加强教师间交流的同时不影响教师的正常工作,获得老师们的欢迎。 (3)互动研讨,教研相长

除了积极邀请专家、教研员、名师来我校做讲座外,我校还积极和云龙中心小学、雅戈尔小学、龙观小学等其他兄弟学校开展教学联谊活动。如在今年四月份,鄞江、横街、龙观在洞桥镇中心小学开展四镇“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学联谊活动”,共同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落实,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为语文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异地交流展示的平台。参加活动的还有该镇的宁锋小学和百梁小学。

二、狠抓常规教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1、坚持每两周进行一次教案、作业批改等方面教学常规的全面检查。每月教研组都要根据相关要求进行认真的检查、记载和反馈。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存在的问题,教研组长及时、当面的与成员进行交流、探讨,以求教学常规的更规范。

2、坚持抓好听课,并要有详细的评课。我们每个人一本《教研组活动记录本》,要求成员平时都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业务学习,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期末要上交《教研组活动记录本》教研组检查并量化赋分。

3、坚持写好教学反思。要求每位教师每月教学反思数量要达当月教学总量的三分之一,并至少写四篇篇幅较长、有质量的教学反思。这么多年来,每位教师都能坚持写教学反思,通过写教育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情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构建基本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极力倡导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教研组在新课标指引下,开展了《

》的课题研究,研究中摸索出了“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基本教学模式。基本模式是“自学质疑——激趣导入——合作交流——反馈归纳——深化创新”,在小学中高年级运用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在基本模式的大前提下,初步探索出几种变式:①以小组合作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诱导阶段——探索阶段——交流阶段——反馈阶段;②以自主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阶段(讨论发现和提出问题)——展开阶段(通过讨论学习掌握和解决问题)——总结阶段(用讨论来总结规律)。

四、

(二)“结对帮扶”活动有特色,青年教师成长快

一直以来,我校领导都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结对帮扶”活动在我校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研组先确立“结对帮扶”互助对象,让中青年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形成“结对帮扶”的互助体。青年教师随时可以去听“老”教师的课,也可以随时请教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老”教师也会认真听青年教师的课,并要求从教学设计的拟定到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落实,都提出中肯的意见或合理的建议,给青年教师留下一片广阔的学习空间。另外,语文组还为他们创造校内公开课、校际公开课的教学机会,让青年教师在这些活动中不断检验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提升自己。到了期末的时候,语文组要求“结对帮扶”成员撰写出活动小结,确保了这项活动的实效性。这种“帮扶”的方式让这些青年教师从思想态度的转变、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整个课堂的驾驭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显然,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高了整个语文组的实力,为我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切实的保障。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青年教师毛湘儿,他勤学好问,经常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取经,所以在这一年内就迅速成为 “教学积极分子”。这一切无不证明我们的“结对帮扶”活动是成功的,这种方式是可取的,它将成为或已经成为我校语文组活动方式的一大亮点,一大特色!

四、教研成效

1、教师师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每个成员尽心尽职工作,努力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教研组内人人比先进,学先进,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我们组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了长足进步,,涌现了许多先进个人,郑淑芬老师、杨喜花被评为“优秀教师”,廖文莲、戴业金、杨玉芝老师被评为“教学能手”。组内其他教师的教学成绩也都名列学区的前列。

2、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发展。

组内教师都把关注学生成长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行为习惯,在各位语文老师的努力努力下,我校学生的语文基础较扎实,语文能力取得较大提高。学生在各项比赛中成绩喜人,在县级以上各类语文相关竞赛中,有10人次获奖。

五、今后努力方向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共同探索,共同成长,搭建出绿色成长的一方天地,构建起优秀的语文教师群体,这仍旧是我们语文教研组不懈的追求!

一、明确学校职责,精心制定各项教研工作制度及计划

学校为了规范各项教科研活动的工作开展,制定和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如交大附小教研组管理办法、交大附小教研组长职责、交大附小教研组考核机制、关于集体备课的几点指导意见、关于作业布置及批改的细则等,并精心制定每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一切按制度、按计划有序展开。

除此以外,教导处还根据教研组制定的工作计划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比如备课情况检查、作业情况检查、教研组活动情况检查等等,且每次检查结果都有记录,真正地将督促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对于数学组购买参考书目、音像资料、仪器设备或是教师外出进修的费用一直都是有保障的,用学校领导的话讲就是——只要是和教学有关的、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养有帮助的学校都会大力支持,极大地鼓舞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二、加强常规管理,深入课题研究,努力创设优质课堂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常规教科研管理,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教导处给数学组排出了一周两次的活动时间:每周星期二的下午和星期四的上午,使得数学教研有了时间上的保证。每次活动不仅有大组活动、各备课小组活动,还有我校的教研特色——联合教研小组活动,所谓的联合教研就是衔接年级在教法和学法上的交流,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找相关的衔接年级自由的组合,主要就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或适度提前进行跨年级备课。

学校领导非常关心重视教研组的活动内容,经常亲自深入各备课组参加教研活动,并及时的指导和沟通,使得数学组的活动始终是围绕学校的学期目标开展,紧扣主要问题,不断消灭低效的教研活动,大大提高了教研质量。不论是大组活动还是小组活动,都能做到活动时有记录,活动后有总结,为再一次的活动和反思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有效、高质的教研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将创设轻负、高效、优质的课堂落到实处。从2009学年至今,我校先后开展了校内实践研究课活动、两课两反思活动、跨省际公开课交流活动,老师们在研究、实践、反思、学习的氛围中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教学质量也跟着水涨船高。全体数学教师的教研热情高涨。上学期还举办了和西南交大子弟小学的学术交流活动,数学组丁晶芳的研究课获得了一致好评。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参加了《小学数学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将现数教材、一期课改教材、二期课改教材按各年段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统整,经过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以(单元、原定课时、现定课时、统整内容、教学目标、实施效果、可融入的数学思想方法)八个项目为内容的十册教材的统整指南,并在统整工作座谈会上作了交流,获得了区教育进修学院老师们的认可。为了在课堂中适时、有效地渗透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跑遍了各大书城,寻找相关的参考书籍,并专门开展了读书研讨会,与会专家对我们这种踏实的、努力的学习态度予以赞扬,还肯定了我们这种积极的、有效的教研方式。今年的12月份,我们还将接待来自广州的兄弟学校来我校召开关于教学内容统整的工作会议,届时,我们会将我校关于教学内容的统整过程与他们做一个交流和分享。

三、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精心打造师德、业务过硬的队伍。

数学组是我校一支最强劲的师资队伍,12名组员中有副校长1名、教导3名,大专学历3名、本科学历7名、硕士2名,硕士在读1名。小学高级教师10名,小学一级教师2名。尽管如此,数学组的老师还是个个虚心勤奋、好学上进,除了按时参加市、区举办的各种培训教研活动以外,有些年轻教师还能利用业余时间坚持自学,参加全国统考,不断提升自身的学历层次。

数学组更是一支合作互助的团队。组员们总是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从没有过矛盾冲突,因其突出的表现,曾获得过校内“最佳合作团队”的光荣称号。2009年,又被评为区教育局的“文明组室”。此外,上学期姚老师获得了区“耕耘奖”的提名。本学期她又被评为区骨干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我们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师德过硬。平时除了能积极认真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还能刻苦钻研,反复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校领导还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除了组织和实施青蓝工程,还在相关的学习交流及各类竞赛活动中,尽量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这些措施使得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育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管理功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区域辐射。

我校的数学教研组不仅仅是教导处管理下的学科组织,服从和接受教导处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它自身也有一定的管理职能。比如:我校的数学训练体系是自编的,人人参与、小组集中,将各备课组所任教年级的练习编写好之后,交给数学大组长。再由教研组这一层面统一移交给下一个任教该年级的备课组,由他们在共享的同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完善。形成了一个资源共享、不断完善、不断超越的模式。又如:每当由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或培训之后,无需学校层面下达命令,数学教研组就会自觉安排时间,和外出学习人员共同完成培训全体数学老师的任务,主动扩大培训面,充分显示了教研组的管理功能。

我校是上海市小数会(西南片)的成员校,每次小数会开展活动,不管路有多远,工作有多忙,数学组都会派人参加学习,增强和兄弟学校的交流、研讨。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数学组独立承办过一次小数会的联谊活动,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五、积极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基础,数学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在区教育局有效教学活动精神的指引下,每位数学老师都积极地深入有效教学活动,把增负压给自己,独自研究、小组讨论,认真做好各种课前准备工作。把减负留给学生,精心设计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在近几次区级监控考中,我校的数学成绩均稳定于区中上水平。 我们平时不仅注重实践,而且能做到善于积累,教研组成员每学期都要上交一篇有质量的教育随笔,然后由教研组挑出最好的向各级各类教育报刊杂志投稿。今年数学组的老师都有区级以上文章发表。给其他学科组起了一个积极带头作用。

六、不断创新,初步形成教研模式

教导处两位老师,既是我们数学组的领军人物,也是徐汇区有一定影响力的老师,她们不仅都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还带领、指导帮助每位组员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有些老师上课风格是稳重、踏实型、有些老师上课风格是活泼、开放型,可以说是人人有风格、个个有特色。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我校已形成联合教研的特色和独立备课——小组备课——上课——反思——再次实践——再次反思这样一种校内实践研究课的研讨模式。

另外,我校的数学思维训练一直是我们的强势项目,我们结合了现数自编了思训教材,专门排出了数学兴趣课,经过几年的努力,学生的成绩喜人,在各级各类的数学竞赛中获奖达几百人次,其中获国家级

一、二等奖10余人次,市级

一、二等奖30余人次,区级

一、二等奖60余人次。三等奖若干。为区各中学输送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当然,工作中还有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们将本着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的态度将工作做得更好。

第三篇:优秀教研组自评报告(精选)

优秀教研组自评报告

数学学科是我校的重点建设学科,数学教研组建设也是我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数学教研组进一步强化研究、实践、反思、管理的功能,坚定地走教研兴学的路子,群策群力,做好教导处布置的各项工作,积极组织数学教师参与师资培训、课题研究、竞赛及优化课程设置,推进教改实验,加大了教科研的力度,使学校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现将具体工作情况回顾总结如下:

一、明确学校职责,精心制定各项教研工作制度及计划

学校为了规范各项教科研活动的工作开展,制定和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如交大附小教研组管理办法、交大附小教研组长职责、交大附小教研组考核机制、关于集体备课的几点指导意见、关于作业布置及批改的细则等,并精心制定每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一切按制度、按计划有序展开。

除此以外,教导处还根据教研组制定的工作计划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比如备课情况检查、作业情况检查、教研组活动情况检查等等,且每次检查结果都有记录,真正地将督促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对于数学组购买参考书目、音像资料、仪器设备或是教师外出进修的费用一直都是有保障的,用学校领导的话讲就是——只要是和教学有关的、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养有帮助的学校都会大力支持,极大地鼓舞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二、加强常规管理,深入课题研究,努力创设优质课堂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常规教科研管理,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教导处给数学组排出了一周两次的活动时间:每周星期二的下午和星期四的上午,使得数学教研有了时间上的保证。每次活动不仅有大组活动、各备课小组活动,还有我校的教研特色——联合教研小组活动,所谓的联合教研就是衔接年级在教法和学法上的交

流,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找相关的衔接年级自由的组合,主要就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或适度提前进行跨年级备课。

学校领导非常关心重视教研组的活动内容,经常亲自深入各备课组参加教研活动,并及时的指导和沟通,使得数学组的活动始终是围绕学校的学期目标开展,紧扣主要问题,不断消灭低效的教研活动,大大提高了教研质量。不论是大组活动还是小组活动,都能做到活动时有记录,活动后有总结,为再一次的活动和反思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有效、高质的教研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将创设轻负、高效、优质的课堂落到实处。从2009学年至今,我校先后开展了校内实践研究课活动、两课两反思活动、跨省际公开课交流活动,老师们在研究、实践、反思、学习的氛围中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教学质量也跟着水涨船高。全体数学教师的教研热情高涨。上学期还举办了和西南交大子弟小学的学术交流活动,数学组丁晶芳的研究课获得了一致好评。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参加了《小学数学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将现数教材、一期课改教材、二期课改教材按各年段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统整,经过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以(单元、原定课时、现定课时、统整内容、教学目标、实施效果、可融入的数学思想方法)八个项目为内容的十册教材的统整指南,并在统整工作座谈会上作了交流,获得了区教育进修学院老师们的认可。为了在课堂中适时、有效地渗透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跑遍了各大书城,寻找相关的参考书籍,并专门开展了读书研讨会,与会专家对我们这种踏实的、努力的学习态度予以赞扬,还肯定了我们这种积极的、有效的教研方式。今年的12月份,我们还将接待来自广州的兄弟学校来我校召开关于教学内容统整的工作会议,届时,我们会将我校关于教学内容的统整过程与他们做一个交流和分享。

三、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精心打造师德、业务过硬的队伍。

数学组是我校一支最强劲的师资队伍,12名组员中有副校长1名、教导3名,大专学历3名、本科学历7名、硕士2名,硕士在读1名。小学高级教师10名,小学一级教师2名。尽管如此,数学组的老师还是个个虚心勤奋、好学上进,除了按时参加市、区举办的各种培训教研活动以外,有些年轻教师还能利

用业余时间坚持自学,参加全国统考,不断提升自身的学历层次。

数学组更是一支合作互助的团队。组员们总是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从没有过矛盾冲突,因其突出的表现,曾获得过校内“最佳合作团队”的光荣称号。2009年,又被评为区教育局的“文明组室”。此外,上学期姚老师获得了区“耕耘奖”的提名。本学期她又被评为区骨干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我们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师德过硬。平时除了能积极认真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还能刻苦钻研,反复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校领导还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除了组织和实施青蓝工程,还在相关的学习交流及各类竞赛活动中,尽量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这些措施使得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育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管理功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区域辐射。

我校的数学教研组不仅仅是教导处管理下的学科组织,服从和接受教导处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它自身也有一定的管理职能。比如:我校的数学训练体系是自编的,人人参与、小组集中,将各备课组所任教年级的练习编写好之后,交给数学大组长。再由教研组这一层面统一移交给下一个任教该年级的备课组,由他们在共享的同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完善。形成了一个资源共享、不断完善、不断超越的模式。又如:每当由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或培训之后,无需学校层面下达命令,数学教研组就会自觉安排时间,和外出学习人员共同完成培训全体数学老师的任务,主动扩大培训面,充分显示了教研组的管理功能。

我校是上海市小数会(西南片)的成员校,每次小数会开展活动,不管路有多远,工作有多忙,数学组都会派人参加学习,增强和兄弟学校的交流、研讨。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数学组独立承办过一次小数会的联谊活动,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五、积极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基础,数学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在区教育局有效教学活动精神的指引下,每位数学老师都积极地深入有效教学活动,把增负压给自己,独自研究、小组讨论,认真做好各种课前准备工作。把减负留给学生,精心设计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在近几次区级监控考中,我校的数学成绩均稳定于区中上水平。

我们平时不仅注重实践,而且能做到善于积累,教研组成员每学期都要上交一篇有质量的教育随笔,然后由教研组挑出最好的向各级各类教育报刊杂志投稿。今年数学组的老师都有区级以上文章发表。给其他学科组起了一个积极带头作用。

六、不断创新,初步形成教研模式

教导处两位老师,既是我们数学组的领军人物,也是徐汇区有一定影响力的老师,她们不仅都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还带领、指导帮助每位组员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有些老师上课风格是稳重、踏实型、有些老师上课风格是活泼、开放型,可以说是人人有风格、个个有特色。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我校已形成联合教研的特色和独立备课——小组备课——上课——反思——再次实践——再次反思这样一种校内实践研究课的研讨模式。

另外,我校的数学思维训练一直是我们的强势项目,我们结合了现数自编了思训教材,专门排出了数学兴趣课,经过几年的努力,学生的成绩喜人,在各级各类的数学竞赛中获奖达几百人次,其中获国家级

一、二等奖10余人次,市级

一、二等奖30余人次,区级

一、二等奖60余人次。三等奖若干。为区各中学输送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当然,工作中还有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们将本着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的态度将工作做得更好。

第四篇:申报县优秀教研组自评报告

百 兴 学 校 数 学 教 研 组

自 评 报 告

数学教研组自我校启动以来就开始成立,至今已步入了第9个年头,这9年来,在县教研室及学校领导的指导、关心下,我们数学组得到了快速成长与壮大,铸就了一支锐意进取、团结协作、教研氛围浓厚的教研团体。现就我组近几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教研组基本情况

数学组现有教师 36人,其中本科学历30人,大专学历6人,已获得小学高级职称的有 20人,县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是一个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研组。组内教师人人爱岗敬业,个个勤奋好学,多年来形成了一种“朝气蓬勃、踏实勤恳”的工作作风。

二、教研组工作

近几年来,我组在教导处的统一指导下,以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研究重点,立足校本,开展了各种扎实有效的数学教研活动,从而促进了本组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 加强理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迅速成长

我校作为县直属小学,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变动也较频繁,每个学期,我组都有新增加的教师,既有从外校调入的,也有其他学科转岗的。如何迅速地让组内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我们认为最首要的问题应该就是更新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此结合我校教师的实际,遵循在职教师培训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提高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1 多途径、多形式地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让老师们经历从 “理论指导”到“示范引路”、从“课堂实践”到“反思总结”、从“研讨交流”到“总结提高”的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教研组教师的专业水平。

1.集中培训

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如何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教研组主要组织了全体数学教师学习了《新课标解读》、《现代教育评价》、《新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最新小学数学典型教学案例赏析》等有关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论书籍。形式有由教研组长或学校领导主讲的主题报告、理论学习、沙龙汇报会、读讲会等。同时,我们还定期举办交流研讨会,促使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吸取的新理念、新观念,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强调教师的个人反思。通过自我反思,能有效解决教师个人成长中的问题。数学组要求全体教师坚持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的撰写使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及时总结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反思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增长教师的思考力和感悟力 3.外出学习

每学期我们教研组都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参加各种学习与培训,学习先进的经验。对外出学习或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教研组要求他们除认真做好记录外,还要完成“三个一”,即一节学习应用模拟课,一份学习情况介绍在教研组上汇报,一篇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培训、学习、体验、反思、交流、总结等一系列过程,促进了全体数学教师逐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大胆投身于课改实验,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二)强化校本教研,落实课改精神。

在这三年里,我们教研组十分注重开展校本研究,经过实践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1.做好常规工作,抓好备、教、改、辅、考、评等工作。 (1)推门听课:就是在全教研组内,每位老师可事先不打招呼地随时推门听课,听后相互交流意见,促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资源共享:根据学校要求,我们教研组平时都注意不断开发、整合和利用课程资源,促成学、教、研“三位一体”。 对每个人的课改总结、活动记录、以及教学教研活动的照片、录像、奖状、优秀教案、论文、个案等及时积累整理、归档,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同时,教研组内采用集体备课,制定统一的复习计划,确定统一的复习方式,分工命制统一的复习资料和制作基本统一的复习课件,提高复习效果。 (3)集体备课

以年级为单位组成集体备课小组,让老师们明确自己所教年级的教学要求外,还规定备课小组把各单元每章节的备课任务分配到每个老师——中心发言人,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要求做到“五落实”,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中心发言人、落实每次教研活动的内容、落实备课的记录。在备课过程中要求做到:预案与反思相结合;备教材与备学生想结合;中心发言与教师交流相结合;教案的统一与老师的个性相结合。使集体备课避免了一些形式和片面,充分挖掘集体备课的效益。

(4)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每周一次的数学教研活动(周四下午),每次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次活动做到“三定”:定时、定主题、定发言人,切实做到活动前有研究主题,活动时有指定教师发言,其他教师补充,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提出“五个一”要求,即每个老师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每学期听课15 3 节以上,每学期一篇较高质量的反思、每学年撰写一篇论文、每学年制作一个课件。

(5)考试评价:这是教学常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教学有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所以,每次考试过后,教研组各年级组都认真做好考试的总结分析工作,不仅仅是分析成绩,比较学生成绩的进退,更重要的是让每位老师要从考试中找出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分析总结时,要求每位老师必须按照书面材料,逐班陈述。这样做,不仅使教师做到自知之明,也能相互借鉴,让考试真正起到促教、促学的作用。

(6)狠抓教学常规工作,促进提高。

为了有效促使课改工作的落实,教研组期中、期末都能协助教导处进行教学检查。一查作业有没有认真批改,作业量布置合不合理;二查教案是否按时完成,教学环节是否完整,是否写教学心得、反思;三查教师教学质量如何。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经常到班级里听课、评课,和老师们交流教法、学法的体会。通过互相学习,老师们提高了处理教材、教学设计、驾御课堂教学、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

2.搭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 。

青年教师是课改的中间力量,主力军。而且我组也以青年教师居多。因此,教研组一直重视“青蓝工程”,重视抓好新教师、年轻教师的培训工作,以便青年教师能尽快地成长起来。我们的做法是:

(1)新教师培训:对即将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以便他们能快速地适应教师岗位。

(2)拜师学艺:号召新教师主动向老教师学艺,多听课,多取经,多学习。

(3)师徒结对:安排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帮助他们,采用师徒结对的形式。

4 (4)施加压力:把各级教研活动全部交给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在锻炼中得到提高。

(5)安排他们出外取经:在这三年中,所形成的师徒结对子前后共有数十对之多,从而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三、以科研促教研,凸显数学课堂的高效与特色

校本教研本质上是一种科研活动,2009年秋,我们数学科组从实际出发,参与南昌市重点课题《数学读写课题研究》的子课题《关于学生写的方式、途径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我们以课题为教科研活动的载体,让教师带着课题研究,带着问题学习,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扎实、有效地过程研究。通过三年实践和探究,实验课题开展显示出它的优势:教师的角色从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从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获得了不少的成绩,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创新实践活动,架设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数学思维,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我组以“让快乐与数学同行,让智慧伴活动共生”为宗旨,开展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制作年历》活动。

2、综合运用活动。例如设计《数学手抄小报》,制作《一日作息时间表》。

3、社会实践小调查活动。如《银行利率调查》、《我是小小采购员》、《节约用水》等社会实践活动。

5

4、数学日记。让学生把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学习的体会、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也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发现等写成日记的形式。

五、积极开展教师的各类竞赛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校本研训的内涵与实效,增强我组教师的“教育兴校”、“质量立校”的意识,在教导处的统一安排下,我组相继开展一系列的教师活动:如校教师优质课竞赛、教师的课件制作、教师教案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使老师们进一步增强了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的意识,提高了课件制作水平,同时又对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升起到了一个较好的促进作用

六、我们的思考:

1、进一步提升教研组的整体实力;

2、进一步优化校本教研,推进新课标改革;

3、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和深化学风建设;

4、进一步加大校本课题研究的力度。

一位教育家说过:“把教育视为社会,把教育视为终身职业,把教育视为一种职业良心,教育就会成为自己幸福的体验”。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全体人员也正体验着自己的幸福。爱心,使我们在讲台上光彩照人;责任,使我们在人生中无怨无悔,我们将携起手来,创造幸福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课程自评报告

段鑫星 李绍伟 王治东 赵 玲

傅 豪

宋 冰

1999年3月,一个美丽的春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在我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我校首次在大学生中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此同时,课程建设得到了学校的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资助,这门课的开设与项目的启动,意味着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意味着我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要求得到了更多更广泛的认同,意味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走上课程化的轨道。有幸的是,正是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要求,激发了我们的研究兴趣,也激发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励着我们不懈追求,不断学习;也正是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依着自己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与关注,督促着我们不断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大学生对课程的喜爱与渴望出乎我们意料,也使我们更加勤勉地做好课程建设的每一步。

四年来,课程建设组成员伴随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共同成长,正是学生的需要,课题组负责人攻读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成为我校唯一的具有心理学背景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我们清楚地记得:一批批年轻的学子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获得了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并对自己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应进行了积极的自我分析与调整,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我们清楚地记得:是大学生将信任放在我们的手心,将渴望与真诚交付于我们,他们垂询每学期的开课日程,渴望了解他们想了解的问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的四年中,全校共有1380名学生选修这门课;通过课程的开设,与不少大学生结为朋友,他们愿意将心中从未启齿的秘密告诉我们,寻求理解与帮助;所有这一切,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带给我们的收获与荣誉。

教育部于2001年3月10日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此时我们比教育部的文件先行了两年,正是这两年的抢抓机遇,我们拥有了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教学队伍,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 当回首课程建设走过的历程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正在成长,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探索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在各方扶持下,这棵小树茁壮成长,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主要成果如下:

在2000年校优秀教学成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中荣获1998-2000年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年7月,完成校教改项目“大学生心理学课程建设”项目并获校2000-2002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获校教材基金资助,并被科学出版社列为出版书籍,是我校首次获资助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教材。

2000-2002年,发表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六篇,其中核心期刊一篇,公开发表四篇,四篇论文被引用。

2002年,建立我校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开设“段鑫星心理课堂”,将心理健康教育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心理论坛接受学生的咨询与辅导;课程开设四年来,为一千多名学生进行了网上、信件、电话与面询,大大地拓展了心理健康研究领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四年的探索与实践,探索并建立“1+5”教学法,即课堂讲授+新概念作业+心理影片+心理测试+网上辅导+学年论文,课堂教学质量稳固提高,学生评价优秀,课程教学改革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

一、课程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首先我们确立了“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与发展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探索并初步建立了适应大学生特点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心理辅导与咨询、心理测评为手段的立体交叉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课程共分十个大方面:新的心理健康观;大学生自我意识;大学生人格发展;大学生学习与创造心理;健康的恋爱观;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大学生情绪健康;挫折、压力及应对;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十个方面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构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课程教育体系。

课程设置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坚持做到“

一、

二、

三、

四、

五、六”,即围绕一个中心“大学生发展与成才”;发挥两个作用即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与学生的自助作用;实行“三项改革”即作业方式,考查方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行了网上作业,学年论文与口试相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做到“四个延伸”,将课堂教学与网上作业相结合向网上心理课堂延伸;团体心理辅导与个体心理咨询相结合,向大学生自我成长延伸;心理测评与心理辅导及分析相结合,向学生心理自我建设延伸;课程教学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向健康教育理念的建构延伸;突出“五个重点”:即学习与创造心理、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恋爱与性心理、挫折及应对、职业生涯与心理健康。突出“六性”,即前瞻性、示范性、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指导性。学生普遍反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了解自我、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挫折应对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根据指标体系评分及依据(自评分96分)

(一)教学改革(自评分35分)

1、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自评分15分) (1)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自评分10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受大学生广泛关注的课程,我们立足于介绍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认识自身,了解自己,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从课程内容的改革上,紧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着力于“1+5”教学法的探索,即课堂讲授+新概念作业+心理影片+心理测试+网上辅导+学年论文,课堂教学辐射到网上辅导,辐射到新概念作业,形成课堂内外的互动,有效弥补课堂有效沟通的不足;通过心理影片的讲解与评析,加深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理解;通过学年论文,提高了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掌握了社会科学一般论文的写作规程,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在课程体系上重在建设,重在创新,重在特色。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从关切学生心理与素质发展的十个重要方面即新的心理健康观,大学生自我意识,大学生人格发展,大学生学习与创造心理,健康的恋爱观,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大学生情绪健康,挫折、压力及应对,网络与心理健康入手建设课程,形成了贯穿课程始终的一条主线,即在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增进心理健康水平,达到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提高的目标。特别是结合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如职业生涯、网络依赖、大学生恋爱等重点、热点与难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效果明显。

(2)教学方法的改革(自评分5分)

三年来,共为1000多名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务处对课程的总体测评为优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绩。探索1+5教学法,即课堂讲授+新概念作业+心理影片+心理测试+网上辅导+学年论文,课堂教学质量稳固提高,学生评价优秀,课程教学改革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

1)引入实践教学法,打破课程教学的固定框框,增加最新成果及其观点的介绍,系统介绍国内外相应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谈自我感受,谈心理问题。在学习心理中,重点介绍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三种学习模式的探讨”等,用归因理论分析大学生学习心理中普遍存在厌学、考试焦虑等问题,增加了“创造心理”的内容,倡导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倡导“新概念作业”,鼓励学生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共设计了“自我探索”系列问卷,让学生进行“主观自我”与“他观自我”的对比,并写一篇“我”的新概念作业,进行自我剖析,写出“心理日记”;在课堂上请同学讲“自己”,请学生谈成长中的十件大事及相应的心理感受,学生真诚地将自己的“成长历程”、“情感世界”甚至“心灵痛史”展示出来,引发思考;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对心理学学习的积极性。针对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讨论。比如,学生普遍关注人际交往特别是恋爱心理,学生有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困惑,太多的渴望,如何对待爱情?大学是否应该谈恋爱?为什么会患上单相思等,面对学生渴望爱与被爱的美好情感,从生理与心理发展入手,肯定学生正常的生理与心理需求,解除了学生心理上的困惑,与此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模拟恋爱、人生拍卖会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恋爱与失恋,摆正恋爱与学业的关系,讲清原理,启发学生思考,自主做出判断。

2)通过开设讲座,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三年来,在校内开设大学生心理学方面的专题讲座十余场,听讲座人数达3000余人次。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

2000年10月,为00级女大学生开设了“爱与成长”讲座,参加人数450多人;

2000年10月为环境与测绘学院、管理学院与建工学院00级新生开设“大学新生生涯设计”专题讲座,学生人数达1000余人;同年11月,为环测学院与管理学院女生开设“女大学生,如何度过你的大学四年”专题讲座,学生人数200余人。

2001年10月为01级女生开设“女大学生大学生涯设计”的专题讲座,参加人数达450人;同年11月为环测学院、管理学院01级新生开设“大学生涯设计”专题讲座,学生人数800余人;2001年11月,为管理学院女生开设“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对话节目;同月为环测学院女生开设“健康的人生,健全的人格”专题讲座,参加学生人数300多名。

2002年3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爱与成长”专题讲座;并于同年4月为化工学院女生开设“女大学生成才之路”专题讲座,学生人数80名。

2002年10月,为全校02级全体女生开设“树健康心理 与成功有约”的新生心理适应教育;02年10月为管理学院与环测学院女生开设“健康 美丽 自信”的女大学生心理保健讲座,参加学生人数为500多名。

2002年12月,应邀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开展“美丽人生”、“大学生活初体验”为题的大型心理健康讲座,并介绍我校的做法。

2003年3月,为全校女大学生做“青春伴着梦想起飞”的大型心理讲座;2003年4月为赴德留学女生做了“守护你的金子,与幸福同行”的性生理与心理保健讲座。

2003年4月应邀为潍坊医学院学生做“健康心理,美好人生”讲座。 3)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综合测评,为1000余名进行了心理素质测试,并帮助大学生分析产生原因,使更多的学生关注自身,关注健康。在数百个心理测试量表中,经过认真的分析,筛选出“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使用量表,自尊量表(SEI)(配合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和社会支持量表(配合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抑郁量表(SDS)、焦虑量表(SAS)、爱森克人格量表(EPQ)(配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团体测评结果及时统计与反馈。多年的工作经验与学生实际,自编“大学生活事件量表”、“成长历程回顾”等进行分析讲解,学生普遍感到通过自我剖析,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分析对自身构成重要影响的生活事件,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4)开展心理影片评析,通过影片艺术再现有关的心理学经典理论,并探索人的心理世界的奥妙。我们为大学生精选了十二部心理学影片,作为教学的辅助用片,利用课余时间精放几部并作出讲解,学生反响强烈,特别是对于某些心理症状如焦虑、抑郁症,通过影片的再现与分析,起到很好的效果。

5)充分利用网上资源,通过心理学网站()和电子邮件开展网上心理辅导与网上咨询,特别是网络具有身份的隐蔽性、交流的平等性与角色的多维性,大学生更能够敞开心扉,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开展积极的讨论,为大学生网上回复信件200多封,与大学生在课堂之余成为网络师生,受到学生的好评。网站的心理论坛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心情、共同面对心理问题的交流空间,论坛有关心理的问题达500多条,人气较旺,受到学生的喜爱。

2、教学研究(自评分10分) (1)教学研究活动(自评分5分)

在课程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完成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项“大学生心理学课程建设”;目前校级以上承担科研项目四项(完成一项,在研两项,预研项目一项)。校德育与爱国主义基金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体系的建立与研究”完成并获得专家好评;正在进行校基金项目“大学生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DJ200202);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1SJDXLX001)正在进行中;“大学生健康教育体系建立”为省社科项目预研项目。

(2)教学研究论文(自评分5分)

1)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段鑫星 池忠军 孟昭春 宋绍峰 王治东 李绍伟 《高等教育研究》2000.1 2)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讨; 段鑫星 李绍伟

王治东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3)大学生违纪的心理动因分析; 段鑫星 李绍伟 曹红波 王治东

《青年探索》2000.5(核心期刊)

4)发展:新世纪大学生面临的挑战

王治东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5)一例女大学生退学的个案报告 王治东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第3期

6)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与成因分析

李绍伟

王治东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第6期

3、教学工作获奖(自评分5分)

三年来,共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两项。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获2000年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获1998-2000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参加人员:段鑫星

池忠军

宋绍峰

李绍伟

王治东。

2)《大学生心理学》课程建设获2002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段鑫星 李绍伟 王治东。

4、教学改革整体水平(自评分5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有力度,在全国高校较早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积极拓展课程领域,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全国高校首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门网站(),介绍心理学知识,设立网上心理论坛,将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上载到网上,供学生学习与下载(详见附件 );

2)开展网上心理辅导,对大学生面临的个体心理问题进行咨询与回答,通过电子邮件,学生在无压力的情况下畅所欲言,既高度尊重学生的个人权利,又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目前共回复网上信件二百余封,咨询对象对网上心理辅导持积极的态度(详见附件 );

3)尝试网上作业、网上答疑,受到学生的好评(详见附件 )。

4)开展个体咨询,就他们在个体心理发展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咨询并做了咨询手记,对个别同学进行跟踪咨询与电话咨询。面对成长中的大学生,他们遇到的心理问题或大或小,学习、生活、就业、人际关系、情感等问题都对他们相对脆弱的心理构成威胁。为帮助大学生走过成长中的路,我们大家都能热情、细心地关注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倾诉,逐步深入,寻找缘由,找到根源(详见附件 )。

5)探索团体训练的办法,通过人际关系团体、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盲行、人生拍卖等团体训练,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认知策略及思维方式,积极调整应对(见图)。

(二)教学条件(自评分27分)

1、师资队伍建设(自评分13分) (1)队伍结构(自评分6分) 通过三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兼职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平均年龄30.5岁,学历结构在读博士一名,硕士一名,在读硕士两名,学士两名;职称结构为副教授1名,讲师3名,助教2名。为今后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与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赵玲、王治东都能够独立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会教学、会科研、会辅导、会咨询”为目标,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学习、聘请专家来校讲学、参加学术交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等多种方式,提高了队伍的整体水平与业务能力。

(2)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术水平(自评分7分)

课程负责人开设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承担校级以上科研项目四项;成员赵玲开设《社会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伦理学》等课程;王治东独立讲授《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宋冰与傅豪参与助课与作业修改。

2、教材与试题库建设(自评分14分) (1)文字教材与辅助性参考书(自评分6分)

由段鑫星、赵玲编著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获中国矿业大学校教材基金资助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于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见附件 )。前两年选用教材为全国通用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孔燕等编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见附件 );主要参考书选了七本,基本上都是在全国有影响的教材(见附件 )

1)桑志芹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 2)杜文东编,《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 3)江 鸿主编,《与你同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

4)贺淑曼 蔺桂瑞编著,《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6月;

5)张玲等著,《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 6)钞秋玲主编,《女大学生心理教育教育与自身发展》;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7)张厚粲主编,《大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 8)王焕琛 柯华威著,《青少年心理学》,心理出版社(台湾),1999年5月。 (2)多媒体教材(自评分6分)

1)完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电子教案在个人网站发布后,便于学生查询下载,便于学生学习;

2)EPQ(爱森克人格量表)软件便于人格测试的使用应用在教学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概念作业”试题的开发方便学生学习,已运用于教学中;

(3)试题库(自评分2分)

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性质,没有实施试题库,而是实行面试、学年论文和课程结业论文。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效果(自评分34分)

1、组织管理(自评分10分)

教学管理规范严谨,教学文件认真细致,教学过程严格认真,教学结果较好。

2、教学效果(自评分24分) (1)考试(自评分4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力于探索适应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考查方式,采取了口试、学年论文和课程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活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2)能力培养(自评分10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力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着力于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着力于大学生心理保健意识的提高,通过学年论文、网上心理辅导、团体训练、心理影片评析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提高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达到助人自助与心理成长的目的,最终达到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目标。

(3)教学质量的评价(自评分10分)

教务处“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结果为优秀。在学院组织的教学效果测评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给予积极与肯定评价。学生反馈认为:“这门课让我们学到了不少关于心理的问题,能够对一些心理问题有了理解,也使我们能够认识自己,提高了心理素质,非常实用”;有的同学认为:“这是我在大学期间学到的最有意义的一门课,老师能够贴近学生生活,以生动事例来教育大家,并使同学们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大致的认识,同时学到了许多知识,大学生缺乏的就是联系大学生实际来传授知识、教育同学,而段老师做到了这一点”等等(见附件 )。

三、课程存在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四年,是改革与探索的四年,也是注重发展的四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课程建设上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作为选修课,如何组织教学,保证选修课的出勤率减少流动,即选而不修与修而未选的情况;二是教学条件特别是教学经费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如一些相关心理测试仪器与心理测试量表的购置;三是加大师资队伍培养的力度,通过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与理论水平。

四、今后工作的设想

当回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走过的路时,我们充满喜悦;对未来工作,我们充满自信;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再经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建成省级一类优秀课程,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品牌课程,成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示范院校。我们相信:有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渴望,有学校政策的支持,有课程组所有教师尽心尽力的努力,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2003年5月16日

上一篇:银行业典型案例汇编下一篇:银行信用卡使用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