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

2022-09-09

第一篇: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

2015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遴选机关工作人员8名公告(推荐)

http://ha.huatu.com/

2015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遴选机关工作人员8名公告

2015-01-05 10:16 河南人事考试网 http://ha.huatu.com/文章来源:河南人事考试网

2015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公开遴选机关工作人员8名,报名时间:2015年1月7日—16日,报名地点: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88号河南饭店1号楼2楼1205房间现场报名。

为进一步拓宽选人渠道,优化省委宣传部机关干部队伍结构,根据《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中组发[2013]7号)和《关于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豫人社[2010]124号)等文件规定,结合部机关人员状况,决定向省直单位和省辖市委宣传部、省直管县(市)委宣传部公开遴选部分工作人员:

一、遴选人数及职位

部机关8名主任科员及以下公务员职位。

二、报名范围和条件

(一)报名范围

省直机关相关厅局和各省辖市委宣传部、省直管县(市)委宣传部正式在编公务员(不含事业单位参照管理)。

(二)报名人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1)中共党员,身体健康,品行端正;

(2)具有较高的文字能力和综合能力;

(3)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含试用期),正科级(含正科级)以下职务;

(4)全日制大学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

(5)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79年12月1日以后出生)。

(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参加公开遴选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劳动教养的。

(2)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查尚未做出结论的。

(3)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到定向单位工作未满服务年限或对转任有其他限制性规定的。

(4)尚在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的。

(5)与省委宣传部机关现职人员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近姻亲关系。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遴选程序

(一)发布遴选公告

2014年12月31号起,在河南人事考试网、大河网等相关媒体发布遴选公告。

http://ha.huatu.com/

(二)报名

1.报名时间:2015年1月7日—16日(工作时间)集中报名,逾期不再受理。

2. 报名地点: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88号河南饭店1号楼2楼1205房间现场报名。

3.报名方式:本次报名不限名额,由报考者本人申请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组织审核同意后报名。省直单位报考人员由组织人事部门汇总后统一报名,省辖市委宣传部、省直管县(市)委宣传部报考人员由干部科(人事科)汇总后统一报名,原则上不接受个人报名。

4.报名要求:报名须提交《省委宣传部公开遴选机关工作人员报名表》(请在河南人事考试网、大河网下载)、有效身份证复印件、2张近期同版彩色免冠一寸照片、《公务员登记表》(复印件)。

(三)资格审查

依据遴选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将资格审查贯穿遴选工作全过程。

(四)考试

考试分为笔试、面试。按笔试成绩的50%、面试成绩的50%,折合总分为100分。

1.笔试

(1)1月23日8:00至17:30进行笔试确认,领取准考证;

(2)考试拟于1月24日进行。内容包括综合知识和写作,主要测试应试者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写作水平等。

2.面试

(1)依据笔试成绩,按遴选人数1:3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面试人选,名单在河南人事考试网、大河网、大河报等媒体公布;

(2)参加面试人员持本人有效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公务员登记表(复印件)、准考证等相关证明材料,进行面试确认;

(3)组织开展面试,重点考察应试者的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等。

笔试及面试确认等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五)考察和体检

按照考试综合成绩,按遴选人数1:1.2的比例确定考察对象。对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重点考察德的表现、文字水平、综合能力、工作实绩,查阅人事档案,核实公务员登记等情况。

考察合格的人员,按照录用公务员的标准进行体检。

(六)公示和调任

根据考试综合成绩、考察和体检情况,省委宣传部部长办公会研究确定拟遴选人选,在相关媒体公示5个工作日。

http://ha.huatu.com/

经公示无异议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调入和任职手续。遴选期间提拔职务的,不予确认。

四、组织领导

省委宣传部成立公开遴选机关工作人员领导小组,由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耀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干部处。部办公室、机关党委共同派人参与。

五、纪律要求

报考人员应当诚实守信,真实、准确、完整地填写报考信息,自觉遵守考试纪律,维护考场秩序。凡发现弄虚作假、考试舞弊者,一律取消遴选资格并通报所在单位。

咨询电话:1500385406

6、0371-66761205(1月7日至16日工作时间拨打)

本简章未尽事宜,由河南省委宣传部公开遴选机关工作人员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如有变动,以最新通知为准,请各位考生随时予以关注。

附件:

1:省委宣传部公开遴选机关工作人员报名表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

2014年12月30日

华图官方面试备考课程购买入口:http://t.cn/RAOVaej

2015年针对河南乡镇公务员考试、选调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华图教育、华图网校联合出版发行最新、最全、最权威的联考密卷。华图连续五年出版发行联考密卷,每年行测试题题

http://ha.huatu.com/

型命中率达90%以上,热点词汇类申论多次命中考题题干和问题,华图出版的密卷几年来成为考生考前必备的备考神器。

喜迎河南华图扎根中原八年庆典之际,凡与2015年4月4日至4月20日期间购买联考密卷考生均可享受最低折扣,原价173元/套,现价128元/套(含邮费)。

联考密卷活动QQ交流群:VIP一群397082462,VIP二群144196997(加群与群主直接沟通购买即可,邮寄地址要详细)。联考密卷活动抢购电话:0371-87095130转828。特别说明,凡是在活动期间购买联考密卷考生我们均会在邮寄的时候再赠送一套微礼包,价值千元(含一个档案袋+980学习卡+公考知识图册+便签本)。

 密卷Vip会员群1:397082462 密卷Vip会员群2:144196997

第二篇: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甘 肃 省 文 明 办 甘 肃 省 教 育 厅 甘肃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共 青 团 甘 肃 省 委

文件

省委宣通字[2007]7号

关于组织开展“全省青少年 陇人动漫形象设计大赛”活动的通知

各市州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外宣办、团市(州)委,各高等学校:

为了进一步把“弘扬甘肃精神,再塑陇人品格”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向深入,围绕甘肃精神和陇人品格的具体内涵,运用网络动漫新兴载体,形象化、个性化、艺术化地表现新时代陇人形象,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外宣办、团省委将于2007年4月至10月,在全省组织开展“青少年陇人动漫形象设计大赛”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动员全省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积极参与,运用丰富的陇原文化资源,集中反映甘肃精神和陇人品格的深刻内涵和当代价值,设计体现甘肃人鲜明性格特征,优秀思想品质,顺应时代发展,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陇人动漫新形象。通过开展健康、向上、有益的动漫设计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变“网瘾”为“网创”,不断提升全省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二、大赛内容

(一)征集时间

2007年4月1日至10月30日

(二)征集对象

面向全省在校学生、动漫设计专业团队、动漫创意推广企业以及其他动漫设计爱好者。

(三)征集范围

1、视频动漫类:采用数码技术制作的动态创作型作品。包括:flash作品、三维动画、公益宣传动画、动画短片、电视动画片等。参赛时提供MPG、AVI、MOV、SWF等格式光盘一份,时长不超过10分钟,分辨率不得小于640×480像素。

2、静态绘画类:以数字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为主要创作手段的静态作品。包括:肖像漫画、故事漫画等。以TIFF、JPG格式为准,分辨率不低于300像素。

(四)作品要求

1、作品要紧扣甘肃精神和陇人品格的具体内涵,即可选取某个角度也可宏观地表现甘肃人“诚实守信、包容创新、执着坚定、团结奋进”的精神特质,融合我省文化特色,富有拟人化特征,充分展示陇人的时代新形象。

2、作品必须为原创,“陇人动漫形象”一旦被选定,该作品的一切知识产权自始即归大赛组委会。组委会可对作品进行任何形式的使用、开发、修改、授权、许可或保护等活动。

3、作品既可由单幅图稿表现,也可由不同情境、姿态和色彩的多幅图稿组成,其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要有利于后期衍生产品的制作和推广,适用于平面、立体和电子媒介的传播和再创作。

4、每项参赛作品需附简要的《设计说明》,重点阐述创作陇人形象的设计思路、基本理念和表现意图,有助于参评时评委对作品的理解。

5、为了保证本次大赛的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上不允许在作品中涉及创作者个人信息,如作者姓名,所在学校及单位等。

6、本次大赛允许提交系列作品,但系列作品只被认同为一个作品参评。

(五)参赛方式

1、参赛者须在中国甘肃网(http://)下载报名表格,认真填写个人相关资料,附本人2寸免冠照片,A4纸打印一式三份。

2、将报名表格、设计说明连同储存作品的光盘,一同邮寄到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22号四楼《中国甘肃网》或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宣传处(邮编:730030),并在光盘等载体封面上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及时长。

(六)奖项设置

1、“陇人动漫形象”金奖

在入围作品中择优推选一件最能彰显陇人性格气质、创意独到、寓意深远、群众普遍认可的原创作品,确定为“陇人动漫形象”,奖励奖金5万元。

2、十大单项奖

最佳短片奖、最佳FLASH动画、最佳创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最佳肖像漫画、最佳故事漫画、最佳艺术奖、最佳公益短片奖、最受观众欢迎奖、最佳创作新人奖,分别奖励奖金1万元。

3、优秀组织奖

对选送作品数量多、质量高,组织得力,参与面广,影响大,效果好的10家单位予以表彰,分别奖励奖金5000元并颁发奖杯。

4、媒体关注奖

由甘肃日报社、省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甘肃网联合评选推荐10个思想性、观赏性、公益性、趣味性较强的作品,授予媒体关注奖,分别奖励奖金2000元。获奖作品将在相关媒体上刊播,集中展映,深入宣传。

三、组织领导

大赛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外宣办、团省委共同主办,成立“全省青少年陇人动漫形象设计大赛”组委会,在省委宣传部宣传处设办公室,负责组织领导、作品征集、邀请评委、评选颁奖、新闻宣传等工作。

1、3月中旬,省委宣传部等五家单位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全省青少年陇人动漫形象设计大赛活动的通知》。

2、3月下旬,在省内各大新闻媒体、知名门户网站、高校校园网刊播《全省青少年陇人动漫形象设计大赛启事》。同时在中国甘肃网开辟大赛论坛和陇人动漫形象征集博客,发布大赛动态消息,收集网民对陇人动漫形象设计活动的建议和看法。

3、10月初,中国甘肃网开辟专题网页展映征集作品,吸引广大网民踊跃投票,并适时推出《陇人动漫形象征集作品排行榜》,电台、电视台等大众媒体配合宣传,形成声势。

4、11月初,邀请动漫设计专业人员、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甘肃籍知名人士、新闻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群众组成大赛评审委员会,采用网络投票和专家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提出各大奖项入围名单。

5、11月底,举办“全省陇人动漫形象设计主创人员见面会暨颁奖盛典”。

四、具体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此次大赛是全省“弘扬甘肃精神 再塑陇人品格”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把这项任务纳入本年度重点工作,精心组织,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督促指导。

2、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各级宣传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文明办、外宣办、共青团和各宣传文化单位,要发挥优势,各展所长,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使主题教育活动渗透到高校、企业、社区、机关工作的方方面面。

3、联系实际,注重实效。

各级教育部门要在青少年中掀起“弘扬甘肃精神 再塑陇人品格”大讨论的高潮,为学生参赛创造条件,提供指导。各级文明办要把组织大赛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同引导和培养青少年良好上网习惯结合起来,抓住时机,抓出成效。各级外宣部门要从全力打造甘肃对外形象的高度出发,积极推动陇人形象的深入宣传。

五、联络协调

冉维刚 省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

王 琦 省文明办秘书处副处长(正处级) 杨文章 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副处长 杨小平 省外宣办网络处副处长 李积麒 团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敏娜

电 话:0931-8416011-2333;13919161330 邮 箱:LZLMN@163.COM 传 真:0931-8414715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甘肃省文明办 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共青团甘肃省委

2007年3月6日

第三篇: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江苏省文明江苏省教育共青团江苏省江苏省学生联合

团苏委联„2008‟65号

部 办 厅 委 会

关于表彰2008年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

(2008年12月31 日)

今年暑期,全省各地各高校根据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2008年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主线,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震灾区重建、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遵循“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活动原则,立足江苏实际,以苏北为重点,面向全国,精心组织广大在校大中专学生开展了主

-1-

题鲜明、丰富多彩、成效显著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5支灾区支医支教的全国重点服务团队和102支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示范团队的带动下,广大青年学生不畏酷暑,满怀豪情地深入到地震灾区、城市社区、工矿企业和田间地头等城乡基层单位,开展了支医支教、科技扶助、文化宣传、企业帮扶、法律普及、环境保护、社会调查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经受了锻炼,坚定了信念,增长了才干,开阔了眼界,为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社会实践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各地各高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团委和有关部门广泛动员、周密安排;指导教师率先垂范、甘于奉献;有关社会单位积极参与、鼎力支持,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巩固和深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推动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在各地各高校评议推荐的基础上,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决定,对在今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显著成绩的37个先进单位,289个优秀团队,220名先进工作者,301名先进个人(名单见附件)。

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集体和个人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再接再厉,探索创新。希望各地、各高校和广大青年学生以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不断探索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使社会实践活动更具特色、更有实效、更富活力,使

-2-

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和服务中不断接触社会、深入社会、认识社会,努力成长为符合“四个新一代”要求的栋梁之材。

附件:

1、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名单

2、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名单

3、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名单

4、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名单

-3- (此页无正文)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文明办

共青团江苏省委

-4-

江苏省学生联合会

附件1:

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南京医科大学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常熟理工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淮海工学院 江苏教育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先进单位名单

(共37个)

-5-

三江学院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工业学院 盐城工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徐州医学院 淮阴工学院 金陵科技学院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晓庄师范学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6--

附件2:

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优秀团队名单

(共289个)

南京大学

唐山地震孤儿成长问题调研团 “限塑令”背后利益平衡问题调研团

赴四川绵竹支教及灾区重建状况调研团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校企人才交流及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实践团

公益社团联盟之低保家庭子女教育状况调查及改善措施研究

阿尔卑斯地区大地构造及地质演化科学考察团 安徽小岗村与江苏华西村30年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调查团 东南大学

古碑之行社会实践小分队

照顾震区来宁医治伤员志愿者服务团 南京地区NGO调查实践小分队 “走进通州,服务农村”实践服务团 “we are one”暑期实践小分队

电气工程学院“小红心”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江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实践小分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7-

“争做科技先锋、立志航空报国”博士团

“带着你的爱,我们一起回家”川籍学生赴四川灾区服务团 “商〃理”文化创业实践先锋行实践服务团

“菊与刀”与“龙”文化差异展望中国文化交流前景实践团 “探索新农民成长之路”之海门实践小分队 承载梦想、体味成长-对话“90后”大学生实践团 “关爱留守儿童”阳光联盟服务团 GPS实践服务团 南京理工大学

团贷款对灾后村民生产生活支持机制考察团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省大学生村官实施情况调研团 湘西少数民族村落命运走向调研团 中央门街道社区服务团 太原企业节能减排情况调查团 改革开放策源地安徽小岗村考察团 IT行业30年变迁走访团

紫金学院感受改革步伐体验开放激情实践团 河海大学

国防生团总支暑期社会实践团 博士生赴广西社会实践服务团 赴扬州菱塘回族乡回汉关系调查团

赴“绸都”盛泽纺织业生产链的水污染调查团

-8-

如东节能减排措施之绿色能源调研团 南京农业大学

“走近大学生村官 服务苏北新农村”实践服务团 广西老区行博士实践服务团

“弘扬中华文明 继承民族文化”实践服务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团

泰山街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团 资环学院大学生环境保护实践服务团 中国矿业大学

赴四川绵竹广济学校科技支教服务团

“传播绿色采矿技术,服务和谐矿区建设”博士服务矿区实践团 “心系灾区同胞,感悟抗震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 机电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

“走进大别山,情系山区童”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团 秸杆清洁利用实践团 东汽中学志愿服务团 中国药科大学

农村医药改革理论调研团

访灾区促重建“心之旅”志愿服务团 “绿豆蛙”实践队

“关注我的40、50双亲”实践队 “环保行”实践队

-9-

江南大学

循环经济走进鲁北考察调研团 制度创新与改革开放成就调研团

改革开放兴中原、科技人才兴豫漯社会实践团 为汶川而设计社会实践团

与祖国共奋进、为西部增光辉——贵州支教实践团 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医疗服务团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夫子庙暑期社会实践分队 南京师范大学

“为奉献者奉献”慰问抗震救灾工作者文化艺术服务团 赴昆山博硕士科技服务团 赴汶川、唐山震后调研寻访实践团 “奥运心、奥运情”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 “纪念改革开放、感受苏北振兴”文化艺术巡演团 赴江阴、南京“守护心灵、点燃希望”关爱四川灾区儿童服务团 赴兴化、邳州大学生村官调研团 南京医科大学

药品生产企业调研服务团 江苏省口腔唇腭裂病人情况调研团 “携手乡企 共建和谐”实践服务团 “绿满江苏”实践服务团

-10-

“服务促和谐”实践服务团 南京中医药大学

“农民健康百村工程”走进滨海、灌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团 “心系西部 共促发展”——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服务及中医资源调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新农村建设博士实践服务团 “岐黄仁心”赴浙江磐安建设新农村、灾区医疗卫生专业服务团 药学院新农村建设服务团

经贸管理学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服务团 南京艺术学院

“学习抗震救灾精神”主题演出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赴京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演出社会实践小分队 南京体育学院

赴北京奥运赛场志愿服务小分队 江苏教育学院

数学系赴启东教育实践小分队 抗震救灾爱心服务团 南京工业大学

高纯过氧化氢纯化生产工艺研发实践团 赴浦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团 赴姜堰博士生建设新江苏科技实践团 赴宿迁博士生建设新江苏实践团 南京明城墙保护情况调研实践团

-11-

赴连云港博士生建设新江苏实践团 赴吴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团 南京财经大学

走进常州新农村建设大学生实践团 走进企业法律服务实践团 蓟县农村旅游的建设与发展实践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社团联合会“盐城城市形象设计”实践团

滨江学院大学生科协赴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调研实践团 “争做中国气象人”实践团 “保护别堡文化”扬州社联实践团 校学生会主席团“苏北计划”实践团 青年志愿者协会赴四川抗震救灾实践团 南京邮电大学

赴四川绵竹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博硕暑期科技服务团 通达学院“五福连五福”社会实践团 海外教育学院仪征实践队 南京林业大学

“微笑北京 绿色长征”南京林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京杭运河团社会实践小分队 化工院赴玄武门街道社区服务小分队

-12-

经管院暑期农村医疗调查小分队 森环院“黄山新农村考察”团 机电院赴宿迁团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服务团 抗灾精神宣讲团 绿色乡镇行实践服务团 南京审计学院

大学生赴南通践行“科学发展观”宣传服务团 国际审计学院“情系涟水”实践服务团 会计学院赴泰兴社会实践调研服务团 国际审计学院“内部审计”专业调研实践团 法学院“建设新农村——法律人在行动”实践服务团 赴高淳“改革开放”宣传服务团 南京工程学院

电力工程学院赴海门供电公司实践团

自动化学院连云港赣榆县留守儿童问题调查实践团 泗洪县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实践服务团 江苏警官学院

06治安学专业反恐综合实战演练实践团 “农民工婚姻状况调查”课题组实践团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13-

“迎奥运,共创绿色南京”实践服务团

“生态环保实践服务团”赴盐城市射阳新坍镇社会实践小分队 “抗灾精神宣讲服务团”赴灌云县穆圩乡社会实践小分队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赴井冈山社会实践小分队 会计系盱眙支教助学小分队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从“限塑令”走向全民环保时代从我做起、励志成才实践团 江苏部分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人才要求、存在问题及对策调研实践团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传统文化——留左大鼓调研小分队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大学生改革开放30年江苏城市交通发展成就宣讲团 信息工程系大学生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调研服务团 建筑工程系2008赴扬州作城镇宜居指数调查团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学院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访苏北革命老区村官学习实践团

建设和谐社会、服务新江苏—南京公交优化调研团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航海071313班实践团

-14-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绿色环保知识宣传小分队 三江学院

暑期赴连云港东海和谐社会建设大学生宣传服务团 英语系英语兴趣推广教育小分队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赴盐阜老区实践团

贯彻“限塑令”,彰显环保情调查报告团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明日教师 今日做起”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 “黑眼睛”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新江苏”社会实践小分队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赴淮安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 徐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官智囊团” 文学院“爱心接力手”实践服务队 外国语学院“时代先锋”社会实践服务团

信息传播学院“信息技术进农家”及“专业知识助成长”实践团 “教育服务新农村”社会实践团 徐州医学院

-15-

城市化中失地农民医保现状调研团 寄生虫病流行宣讲团

“送医送药送卫生 建设和谐新农村”社会实践服务团 地方性氟中毒现状研究及卫生宣教团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培育文明新风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实践队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与改革开放同行”橡胶企业发展状况调查实践团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地震灾区支教培训服务团

“青年心”赴溧阳革命老区社会实践团 大学生奥运知识宣讲团

“爱心天使”赴江西革命老区义务支教实践团 江苏工业学院

“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和谐社会”小分队

“倡导绿色奥运,关注太湖环境”环保志愿者小分队 “走进企业〃感受专业〃体会就业与创业”怀德学院实践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管理系生涯任务访谈团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弘扬人文精神、提倡绿色环保、展示地方物产”大学生掘“创意第一桶金”社会实践团 艺术系“绵竹希望班”支教服务团

-16-

“爱心账号”赴云南省楚雄州暨学生干部夏令营社会实践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环太湖环保行动”社会实践团 服务岚山孤儿院实践团 苏州大学

“绿援”江苏六县市法律援助情况调查研究实践团

“赢在未来”大学生IT职业体验与创就业调研实践团 “姑苏心语、温情蜀地”抗震救灾实践服务团 “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十七大精神”社会实践团 社会学院大学生村官调研服务团 新农村建设服务团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服务团 大学生志愿者赴绵竹支教服务团 苏州科技学院

百名学子进百家社区宣传节能减排活动实践队 “震后重建过程中的后方社会心理调研”实践团

改革开放三十年旅游业对苏州经济的影响“蜜蜂探索”实践团 江浙两地青年探访太湖源头环保行实践团 “创意迎奥运,和谐中国行”实践团

多角度看待苏州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对农民的影响调查团 常熟理工学院

北京奥运会餐饮服务实践团

-17-

苏州地区民间音乐保护实践团 赴泗洪送科技下乡实践团 服务常熟印染企业实践团 全省减塑行动实践团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走进“蓝印花布之乡”传统手工艺调查实践团 “梦回汉朝——汉服的过去和未来”调查团 “汉韵——徐州剪纸艺术”传统手工艺调查实践团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赴苏北地区情牵“浓”实践服务团 南通大学

“通川携手、共建和谐”实践服务团 苏南农村公共服务实践调研团 南通郊区农村“文明奥运”文艺汇演团 大学生科创成果新农村建设应用小分队 “生命之光”禁毒宣讲小分队 寻访大学生创业者社会实践小分队

“倡导生态文明,宣教公共卫生”实践服务团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红心奥运实践队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赴安徽青阳新农村建设调研团

-18-

80后生存状况调研小分队 改革之旅实践考察团 淮海工学院

江苏沿海藻类状况调查实践团

新农村视角下江苏省大学生村官现状调研与分析实践团 “让艺术与阳光同行”师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 淮阴师范学院

信息传播与技术系寻访村官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团 化学系建设新淮安科技服务团 物理系大学生建设新淮安实践团 淮阴工学院

“星火”志愿者服务团

运河儿女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观察小组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农村经济法规服务团 盐城师范学院

赴富新学校灾区支教团

城市学院“水绿盐城,生态江苏”环保实践团 社会学院“走进海盐文化”社会实践团 生科院“关注三农 科技服务”实践团 化学化工学院大学生科技攻关实践团

-19-

美术学院关爱未成年人义务支教实践团 盐城工学院

建设新农村实践团

“基于UG平台的应用与开发”实践团 大学生岗位见习团 扬州大学

赴四川抗震救灾实践服务团

园植、动科、兽医学院党员博硕士生实践服务团 艺术、教科、广陵、能动学院服务四川地震灾区实践团

“保护文化遗产,传承运河文明——与运河申遗同行”实践服务团 外语、旅烹、机械学院服务2008北京奥运实践团 生技学院“实践淬炼青春

科技服务农村”暑期三下乡实践小分队 大学生骨干挂职服务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地域文化传承与弘扬调研实践团 江苏大学

“服务新农村、建设新江苏”博士硕士赴东台科技服务团 赴灾区医疗服务团

“走近大学生村官”社会实践服务团 零点实践团

“保护环境 爱护家园”—绿色环保团 党员义工暑期服务实践团

-20-

“关注新农村,服务农村行”实践服务团 电气学院实践服务团 江苏科技大学

“造船报国、追求卓越”——与船舶企业面对面实践服务团 新农村建设成就调研团 “心系乡村,情洒校园”实践团 电信学院禁毒卫士社会实践团

南徐学院“共建和谐社会,共筑社区文明”社会实践服务团 “心连海洋、情系舟山”实践团 南京晓庄学院

“迎奥运、树新风”文明礼仪宣讲团 金陵科技学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服务团 南京幼儿高等专科学校

协勤劝导服务队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2008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志愿服务北京奥运实践营 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

-21-

青年志愿者协会 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民企信息化实践团 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中学生志愿服务队 徐州工程学院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愿者”社团 “文明社区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 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

“三下乡”服务队 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三下乡”服务队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青年志愿者实践团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计信学院赴宿迁社会实践服务团 常州工学院

“武进区小学女教师职业幸福调查”实践团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实践先锋队

-22-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句溧革命老区推进信息现代化建设实践团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爱之闪光”实践团 苏州职业大学校

学生会暑期社会实践团 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

省内各级各类幼儿园实践团 南通职业大学

经管系农民负担调查分队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系百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新农村服务团 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

“迎奥运、送真情、促和谐”实践团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05级(1)班实践队 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

社区志愿者服务队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服务队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赴四川绵竹抗震救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23-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构建和谐新农村实践团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工程系团总支“科技奥运”宣讲服务实践团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园高0711团支部“科技服务新农村”实践团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06高检1班团支部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数控系“校企联合 和谐双赢”社会实践小分队 东台市第一中学

高三(14)班社会实践团队 大丰市职教中心

青年志愿者协会社会实践团队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绿在农村”实践服务团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无公害蔬菜生产调查服务团 扬州职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实践队

-24-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设计系红太阳志愿者队 外语系红帆志愿者队 化工系绿叶志愿者队 旅游系春雨志愿者队 奥运文化宣传行实践团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茅山老区新农村建设服务团 镇江市高级中学

团委实践团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爱心陪护”志愿者服务队 大学生文艺实践队

大学生人群跟踪调查实践队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财经系电子商务及法制宣传小分队 宿迁学院

暑期社会实践七系小分队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舞韵舞蹈社暑期社会实践队 宿迁经贸技术学校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

-25-

附件3:

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先进工作者名单

(共220名)

南京大学

朱晓雪、孙小春、倪蛟、陈力立、万杰、周海燕、范春辉 东南大学

刘鹃、张昉、凤启龙、袁立科、潘勇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陈修文、洪峰、目高一宇、范学智、陈金宝、张海波、司丽莉 南京理工大学

游菲、毛旻旸、丁荣伟、姚薇、于翔 河海大学

王焱、陈丹、杨天、陈伟刚、张炎 南京农业大学

刘志斌、黄绍华、蒋大华、张亮亮、卢丽华、贺亚玲 中国矿业大学

李霞、程婷婷、杨文嘉、曹华、许斌 中国药科大学

曹阳、张甜、王翔 江南大学

周梅芳、高晨曦、金明媚、孔祥年、孙颖

-26-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张乐 南京师范大学

薛艳、庄晔、冷开振、高见、付建龙 南京医科大学

王丽丽、许争昱、张向锋、张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

谈献和、李忠仁、张明华 南京艺术学院

欧景星、张峰圣、牟模 南京体育学院

葛见珠、江山 江苏教育学院

李佶莲 南京工业大学

姚成、眭国荣、喻源、周伟、李有林、徐元龙南京财经大学

朱正飞、孙彬、陈翔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戴石、陈海娟、周磊、秦书乐 南京邮电大学

赵允玉、王广红、李伯虎

-27-

南京林业大学

赵安珍、李琴、秦天堂、何立恒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杨华英 南京审计学院

刘世林、王永谦、唐晓磊、方荣军 南京工程学院

巴黎、王雪飞、罗晓东 江苏警官学院

张洪波、刘莉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邹佳、吴红梅、潘涛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徐颖、刘文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傅瑞林、劳家仁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吴晓云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文婷、王宁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施丽萍

-28-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邵连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王慧奇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李媛冰 三江学院

肖莉华、章常云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黄琰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王杰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杨春娟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谢欢 徐州师范大学

朱学庆、吴晨、梁莉、韩洪政徐州医学院

陈碧君、高军红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李珂

-29-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刘一飞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俞亚萍、李斌、李晓曼 江苏工业学院

赵江、林胜男、安宁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胡亚玲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王成伟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蒋文嵘 苏州大学

高玮玮、王俊、徐维英、卢永嘉、陈国安、王静苏州科技学院

周云、王仲君、邹丛阳 常熟理工学院

尤小红、冀宏、史万震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任峰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高曙光

-30-

南通大学

张爵宁、陆伟家、姚春雷、周煜、盛明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贾立校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周天一 淮海工学院

徐国想、赵求勇、张兵 淮阴师范学院

蒋大平、张洪祥、葛恒清 淮阴工学院

朱小燕、王娜、纪敏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王涛济 盐城师范学院

张祖洲、徐伟、吴晓晴、吴志仙 盐城工学院

李斌、田为龙、吴登国 扬州大学

高宝龙、高延安、佴军、许小琴、史宙亮、滕静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熊彦普

-31-

江苏大学

钱宇平、杨春风、王海军、张芬、刘庆 江苏科技大学

荆 涛、张霞、周志辉、孙杰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李芳

金陵职业教育中心

唐蓉 南京市金陵中学

黄皓燕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南黎黎 南京化工技术学校

吕健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沙峰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冯莹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杨旸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学校严志华

32-

-徐州市教育局

张焰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毛欣

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赵志超

徐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晁宇

徐州工程机械技工学校

王园园 常州清潭中学

袁斌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蒋欣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嵇天培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汤云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倪玥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赵菁菁

33-- 苏州职业大学

薛铭

苏州第十中学团委

项燕英 南通职业大学

周云婷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张乐春

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

赵福建

南通紫琅职业技术学院

赵春芳

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学校

杨琳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校

刘红婷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赵江

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学校

王曦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学校谢捌骏

34-

-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胡小峰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严纲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刘利宏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陆中静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陈建军 盐城高等师范学校

张彬

大丰市盐垦中学团委副书记

施信忠 盐城市第八中学

路露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游海容、陈昱 扬州教育学院

朱卉 扬州团市委

陶坚

-35-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王健、靳靓慧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范琦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戴文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朱杰、仰峰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丁越勉

宿迁学院机电工程系

倪春艳 沭阳团县委书记

王爱华 宿豫团区委副书记

殷朝霞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教师

葛鹏

36--

附件4:

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先进个人名单

(共301名)

南京大学

陈方圆、翁加坤、俞雪霞、高浩、栾璇、高冀、杨颂宇、 曹韧基、史星宇 东南大学

朱丹、焦伟、杨燕梅、张腾腾、李文平、龚淑蕾、赵佳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陈默、陈雪枫、李桂东、周子民、郭人初、于佳、王健平 南京理工大学

汪吉利、刘晓斌、王冠、张祥、张燕军、肖菁 河海大学

卫晓露、冉佳森、李露、曹若文、龚著林、熊佳 南京农业大学

何丹妮、伊明、付浩、杨蓉、齐凯、李金良 中国矿业大学

房华强、汪炳清、吴广付、王志鹏、韩冬、马丹 中国药科大学

高玉楠、张诚、李浩野、赵鑫

-37-

江南大学

鹿珊珊、柏缘、何军、薛青松、侯筱潇、冯冯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卜令怡、倪亮 南京师范大学

王燕、何珊、张彧通、胥悦、葛雨嘉、巩晓月、司晓霞、张昱南京医科大学

何培源、王荃荣子、金铃铃、潘甦 南京中医药大学

赵宇栋、俞磊磊、娄欢、陈寒昱 南京艺术学院

王国威、周安忆、郦晓典、柳清文 南京体育学院

姚万里、赵梁、冯建筑 江苏教育学院

许莉莉、张泓玥 南京工业大学

谢沁、李晓磊、张雷、李菊颖、谢莉、王新寓、张雨霏南京财经大学

马玉飞、陈璐、沈志远、袁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马贵东、杨占龙、邢天放、沈亚丽、王嘉露

-38-

南京邮电大学

谢子龙、朱咏絮、兰韬、王韬 南京林业大学

崔璨、许力天、陆琎、陈奕蓉、李知、朱啸远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章姚、陆敏 南京审计学院

王颖、张超、汪艳、王浩 南京工程学院

李昂、马高峰、杨琳 江苏警官学院

孙佳、周菲、李娅娜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赵佳雪、沈虹、袁海涛、陈青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王凯、杨吉燕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陈刚、刘丹丹、俞小霞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赵良媛、朱翔宇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徐飞飞、周卫卫

-39-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王斐、邸娜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张天、刘运凯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李亚飞、陆婷婷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钟玉仙、杨成敏 三江学院

李波、张冰冰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戴雅灵、李玲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孙霞、钱凌琳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杨春娟、林青龙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姜部礼、杜国栋 徐州师范大学

严相峰、宦磊、吴怡敏、徐韦华、潘方方徐州医学院

武骏、李静、沈燕平

-40-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周宜婷、杨玉乐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朱荷祥、陈晶晶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刘筠、邓秋林、李杨、刘雪麟 江苏工业学院

何付同、侯帮福、许丹阳、许晓敏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赵灿灿、周美艳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李景洋、李海旭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卞洋、王宏彬 苏州大学

吴亚文、孔川、田冀雯、戴铭、曹伦平、王涵、王巧芳、卢啸虎 苏州科技学院

李明雪、梅素婷、施懿、徐晨钰 常熟理工学院

仲贞、张宁、曹圣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王蔚然、吴笑

-41-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马莉、钱裕献 南通大学

朱珠、杨凯、曾昊、卢亚萌、喻康原、朱辰、郭石龙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胡元、罗凯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王雪兵、王海洲 淮海工学院

夏钧、黄上、邹容、唐军芳 淮阴师范学院

邹敏、高远、朱学歌、青志颖 淮阴工学院

王海、贾佳佳、朱文鹏、宋常青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魏玲燕、李艳军 盐城师范学院

杨碧玉、叶金亮、曹敏、余超 盐城工学院

马夏彬、程盼、崔虎、姚文泉 扬州大学

张伟松、李航杰、唐茂安、陈阳、张杰、沈辉、钱鑫、顾亮亮、吴睿荔、张成

-42-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于显辉、牛剑 江苏大学

李忠禹、吴祥伟、刘兵、吴潇、赵光伟、吴滢、刘正棠 江苏科技大学

孔凡亚、李德海、董宇、曹伟、李飞南京市江浦高级中学

腾腾 建邺高级中学

周翔 南京外国语学校

徐亮 南京技师学院

李超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郑楚迪

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

吴石飞 无锡市第一中学

葛文君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邵莹

-43-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缪烔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尤盛满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周磊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高先薇 徐州工程学院

杨楠 徐州工程学院

丁伶琳

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宋晓曼 徐州文化艺术学校

郭美池

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程超 徐州第三中学

史坦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许宁枫

44-

-

常州市第二中学

李进 常州市第一中学

何璐

河海大学商学院(常州校区)

华旦丹

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播音系

李静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周亮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佟鹏飞

张家港沙洲职业工学院

蔺凯

苏州中学园区分校

葛婉雍

南京邮电大学吴江职业技术学院

韩婷

太仓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支晓丹 苏州职业大学

刘诗琪

-45- 南通职业大学

罗吉雷、沈飞 南通广播电视大学

黄玉玉

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

肖艳飞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姚姝颖

南通紫琅职业技术学院

周娴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卢新奇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海燕

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学校

张阳阳

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

徐明星

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学校

陈宽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张娜娜

46-

- 盐城射阳中学

尤异 盐城东台中学

郑然

盐城建湖县职教中心

陆永鑫 盐城中学

费杨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陈帅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戴琳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陈剑清、谢梅 扬州职业大学

李响、刑丽国、宋青 扬州团市委

赵冬青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陈笑 、许瑞林 镇江市第二中学

刘天涯

47-

-

江苏大学

虞晓龙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朱亮、高媛媛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范娇娇 宿迁学院

王启健

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赵海波 宿迁广播电视大学

华龙 宿迁中学

张诗琪

主题词:学校 社会实践 表彰 决定

抄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中宣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 团中央办公厅,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办公室

分发:各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教育局,团市委,市学联,各高等院校

共青团江苏省委办公室

2008年 月 日印发

(共印200份)

-48-

第四篇: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浙江省司法厅

浙江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开展2006年“l 2·4"全国法制

宣传日宣传活动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党委宣传部,司法局、普法办,省直属各单位普法办:

今年12月4日,是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后的第一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日前,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筹划系列宣传活动,深入推进“五五"普法规划的全面贯彻落实。为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大力营造法制宣传浓厚的社会氛围,现就我省2006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的宣传活动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2006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题,按照国家“五五”普法规划、十届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和我省“五五”普法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展好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为促进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法治浙江”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时间安排

2006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从11月上旬开始,到12月底结束。各地、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前进行或向后延伸。

四、活动内容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浙委[2006]30号)的总体要求,2006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期间,省普法办将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以下主要活动:

(一)围绕“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活动主题,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普法办等有关部门联合召开“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座谈会。

(二)围绕“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浙江’建设”、“法制宣传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着力抓好法制宣传“223”工程。一是挖掘2台资源。积极探索与浙江电视台的合作,力争创办一个全省性的法制类栏目,利用电视节目受众面广、生动活泼的特点,以案释法,增强法制宣传

教育的效果;积极加强与省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的合作,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把法制教育列入教学内容,进一步做好农民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发挥2网优势。积极探索与浙江在线网站的合作,开设“浙江普法”栏目,与钱塘法治网进行链接,进一步提高普法网站的浏览点击率;加强钱塘法治网站建设,扩充栏目,丰富内容,进一步增强普法网站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三是设立3个专栏。积极探索在《浙江人大》上开辟“浙江普法”专栏,在《浙江法制报》上开辟“浙江普法"专版;继续办好《浙江政报》的“钱塘法治"专栏,使法制宣传覆盖到不同的阅读群体。通过不断拓展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特别是“五五”普法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各地、各部门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重大活动的信息。

(三)出版和发行《“法治浙江"干部读本》,作为全省广大机关干部和职工的“五五”普法必读教材。

(四)出版和发行《少年惊叹号》青少年法律读本,在广泛组织征订的基础上,向全省各中小学校(包括职高、技校)赠送一套,供法律课教学使用。

(五)出版和发行《新农村法治建设》丛书,在广泛组织征订的基础上,向全省乡镇及司法所各赠送一套;编制农村(社区)法制宣传挂图,宣传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和村(居)民自治的重要法律知识,向全省广大农村和社区免费发放。

(六)组织发放“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画、宣传挂图及纪念封,在全国城乡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等公共场所悬挂张贴。

(七)制定下发我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12·4”法律援助送温暖活动,通过开展法律咨询和各种送法活动,广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

(八)组织浙江在线、钱塘法治网等25家网站参加全国“百家网站法律知识竞赛”活动,积极参加“第三届青少年网上法律知识大赛”、第四届法制宣传书画展、法制动漫作品创作大赛、法制故事创作大赛等系列活动,拓展全民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的平台。

(九)组织收看由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卫星远程普法讲座。

五、活动要求

(一)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对本地、本部门宣传活动的领导和指导。要结合“法律六进”活动,认真制定本地、本部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方案,明确责任和分工,确保各项宣传活动落到实处。

(二)要紧紧围绕“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题,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重点突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宪法、“法治浙江”建设、“五五”普法规划的目标任务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及典型事例的宣传,增强法制宣传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开辟专栏、专版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要加强宣传形式和手段的创新,通过组织法制讲座、知识竞赛和法律咨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不断增强法制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

(四)各地、各部门普法办要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在积极参加上级普法办组织的各项宣传活动的同时,认真组织好本地、本部门的宣传活动。要加强与当地报刊杂志、电视台、广播电台的联系和沟通,畅通信息渠道,积极主动地配合做好各项宣传工作。对拟在省级媒体上宣传报道的信息资料,要及时与省普法办联系。对拟在浙江电视台上宣传的重要活动,要与当地电视台协调,并及时将活动信息以声像的形式传输到浙江电视台新闻中心。

各地、各部门制定的2006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方案,请在11月28日前报送省普法办,并及时报送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

联系人:黄唯平、彭磊

电话:8705439

4、87054395

传真:87054386

邮箱:zjspfb@163.com。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司法厅

浙江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0六年十一月十三日

主题词:普法宣传通知

江东区普法办2006年11月24日印发

第五篇: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安徽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安徽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安徽省总工会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 共青团安徽省委

皖安监综„2005‟67号

文件 关于开展2005年全省“全国安全生产月”

活动的通知

各市党委宣传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广播电视局、总工会、各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团市委,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企业: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知识,倡导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五部门《关

- 12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二)突出重点,完善形式,丰富内容。要重点组织好6月12日的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要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普及全新的安全文化理念,传播安全知识。要在总结以往“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突出党和国家对人民生命与健康的人文关怀,强化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律意识,提高全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创造安全生产的法制环境。要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加强以企业和城市社区为重点的安全文化建设,树立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倡导安全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强化宣传,提供动力,形成合力。各新闻媒体对安全生产宣传报道工作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做好舆论引导和监督。在本次活动期间,要相对集中地开展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宣传报道。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可通过开办专栏、制作专题、刊播公益广告等有效形式,反映各地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情况,宣传推广安全生产工作先进经验,报道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典型,搞好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倡导先进,鞭策落后,强化人们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规范人们的安全行为。在全社会形成“遵章守法,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会和共青团组织要加强合作,积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把开展2005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安排(于5月10日前)和活动总结(于7月15日前)报送全省安全生产月活动办公室。

附件:1.安徽省“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

2.安徽省2005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

省 委 宣 传 部

省安全监管局

省 广 电 局

省 总 工 会

安徽煤监局

二OO五年四月二十日

- 56报道咨询日活动情况。

三、“全国安全生产月”大型专题巡回演出

6月1日至30日,组织艺术团体在部分地市举行安全生产月大型专题巡回演出。

四、全省首届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大赛

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组织全省首届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大赛。各市、各行业从预赛中选拔优胜队参加决赛。

五、在新闻媒体开展专题宣传报道等

1.从5月中旬开始在省及各市人民广播电台专题播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

2.从6月1日开始在安徽电视台播放安全生产“广而告之”节目。

主题词:安全生产

宣传

活动

通知

抄送: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办公室,有关新闻单位。 安徽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05年4月27日印发

共印200份

上一篇: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下一篇:中国核能现状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