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信息范文

2022-06-04

第一篇:中国石化信息范文

中国人口信息

时间:1997/12/31 来自: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

简况

省名:甘肃省

面积:39万平方千米

人口:2494万人(1997年末总人口)

省会:兰州市

地理状况:甘肃省地处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东邻陕西,西连新疆、青海、南靠四川、北与内蒙、宁夏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全境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以高原、山地为主。

自然资源:甘肃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矿产资源111种,境内黄河、长江支流白龙江等水力充沛,水能集中,但降水少且变率大,干旱多灾。甘肃土地资源丰富,但难利用土地比重大,耕地比重小,土地承载力低。此外,甘肃生物资源品种繁多,尤其是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中药材重要产地之一。

经济:1997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781.3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137元;工农业总产值1281.98亿元;进出口总额55212万美元;财政总收入469143万元;粮食产量766.16万吨。与多数省区相比,甘肃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主要表现为资源开发的经济技术基础仍较薄弱,资源开发程度低,工业基础较差,交通运力不足,经济结构单一,农业产口生产不发达,财政困难,资金不足等。

人民生活:据统计,1997年甘肃共有劳动力1732.6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比重为69.47%,劳动力资源利用率为88.33%;全省职工工资总额为1531024.80万元,在职与非在职职工保险福利费合计为50462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10元;职工平均倾向工资为607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92.43元。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为1629元,其中农业居民为975元,非农业居民为4397元。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2.18张、卫生技术人员3.27人。

文化教育:1997年末统计,甘肃省共有高等校17所,在校生50678人,教师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73所,在校生138928人,13424人;小学22848所,在校生2992795人,130628人。总之,甘肃教育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但我们仍应看到,甘肃的基础教育还很薄弱,九年制义务教育尚未普及。因此,要继续更进一步重视教育,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要大力开展扫盲教育。

人口状况

1.人口规模与分布

据1997年甘肃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省年末总人口为2494.20万,比1996年末的2466.86万增长了1.11%,净增27.34万。由于省内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经济发展参差不齐,社会历史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它具有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人口密度相差悬殊,人口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分布类型多种多样,城镇人口分布特别集中并且差别较大等特点。

2.人口发展历史回顾

甘肃各个时期人口出生、死亡和迁移等人口变动的明显差异,导致甘肃人口总量的发展呈现阶段性变化。第一阶段:1950-1958年,是甘肃第一个人口迅速增长时期,这个时期除1954年以外,人口的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最高的1956年达到54.8‰,9年中,甘肃人口总量由1949年的968.45万人增长到1958年的1281.48万人;第二阶段:1959-1961年,是甘肃人口发展的低潮时期。除1959年人口增长率为9.08‰

外,其余两年平均为负增长,分别为-37.95‰和-26.70‰;第三阶段:1962-1973年,是甘肃人口增长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12年中,甘肃人口总量由1961年的1210.82万人猛增到1973年的1742.14万人,平均递增率为3.08%;第四阶段:1974-1984年,人口计划控制增长时期。在这一阶段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年递增率为.38%;第五阶段:1985-1990年,是甘肃人口发展逐步走上法制管理,计划生育措施日趋完善,人口意识不断强化时期,这个时期人口增长率在低水平上逐步回升,由1984年的13.02‰上升到1990年的16.46‰,人口总量由1984年的2055.88万人增长到1990年的2254.67万人。

人口性别与年龄构成

1997年末,全省男性人口为1278.57万,女性人口为1215.63万性别比为105.18,比1982年“三普”、1990年“四普”和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107.

18、107.56和106.35分别下降2.9、3.3和1.17,呈缓慢下降态势。出生婴性别比为124.17,与1990年“四普”的110.38相比,明显偏高,主要原因是女婴漏报所致。

1997年,全省人口中,0-14岁组人口有696.4万人,占总人口的27.48%;15-64岁组人口有1716.6万人,占总人口的67.74%;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0.9万人,占总人口的4.77%,甘肃人口年龄结构还属成年型人口类型。

人口生育水平及变动趋势

甘肃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自70年代以来,基本呈持续下降趋势,一般保持在4以下,进入80年代,除1982年外,总和生育率始终在3以下浮动,1997年总和生育率降为2.3,人口出生率为17.22‰,出生人口42.72万。对甘肃省出生人口进行预测的结果是:1996-2004年,出生人口规模大幅度下降,2005-2012年,将出现小的出生高峰,2013-2030年,出生人口规模再次持续下降。

人口死亡水平和预期寿命

甘肃人口死亡率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即下降-回升-持续下降-相对稳定等几个阶段,总的趋势是逐步下降的。自“三普”以来,甘肃人口死亡率的年龄分布已进入典型的J型结构,青壮年死亡率稳中有降,婴幼儿死亡率下降幅度变化明显,死亡人口年龄提高,死亡人口重心移向老年人口。甘肃省人口死亡率已由1953年的14‰降为1977年的6.20‰。

建国后,甘肃人口预期寿命迅速提高,由1957年的59.7岁,提高到1989年的68.92,城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相差不大,乡村婴儿及儿童死亡率略高于城镇,各地区平均预期寿命差异显著。预计到2010年,人口预期寿命将达到70.4岁。

人口婚姻状况及家庭规模与类型

1990年甘肃省未婚人口425.52万人,未婚率26.41%,其中逻辑性未婚人口252.80万人,未婚率30.26%,女性未婚人口172.72万人,未婚率22.26%,未婚人口性别比偏高,早婚现象严重,且有上升趋势。

甘肃省解放初期的平均家庭规模为5.09人,1990年为4.55人。据“四普”资料显示,全省家庭规模的变化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即50年代渐次上升,60年代先降后升,70年代和80年代渐次下降。甘肃家庭规模的特点是: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城镇小家庭占半数以上,而农村中等家庭占半数以上,地区之间家庭规模差距明显。

人口文化素质

1982-1990年八年来,甘肃人口文化素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不但文盲率下降,而且文盲人口也进一步减少。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呈全面上升状况,其中以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上升幅度最大。但与全国水平相比,仍存在明显差异,如个别地区文盲率上升,文盲率高居全国第二位,人才分布不平衡,教育结构不

合理等一系列问题。

人口迁移与流动

1982-1987年迁入甘肃的人口主要来自外省县,迁入人口以社会型(投亲靠友、退职退休、随迁家庭、婚姻迁入)为主,迁入人口的文化程度较高。1985-1990年,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条件的差异,迁移流向显著逆转,净迁出8.1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36%。迁入原因逐步由社会型转向经济型(工作调动、分配录用、务工经商)。迁移人口男性多于女性。省内人口迁移以县迁入城镇为主,迁移者的文化程度较低。

人口与资源环境

人口膨胀使甘肃人均资源占有量不断下降,资源的有限性与人口增长的无限性发生巨大的矛盾,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水资源也日益紧缺,人均拥有的矿能储量也因过度开采在下降。全省森覆盖率仍然偏低。人类的经济活动地自然资源的强化利用,加深了人与环境的矛盾,破坏了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

计划生育工作

甘肃省计划生育工作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酝酿阶段

甘肃省人民委员会于1964年龄月决定成立甘肃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省卫生厅妇幼处设立办公室,负责避孕药具和技术培训工作。兰州市人民委员会也成立了计划生育办事机构,其他各地、州、市设有专人主管这项工作。1964年秋,开始培训农材新法接生员和计划生育的宣传、节育卫生人员。计划生育工作在全省农村初步开始试行。从1969年下半年开始,避孕药口服1号、2号及针剂1号,通过医药部门二级站分配供应到甘肃,并开始推行使用。

推行阶段

1971年11月成立了甘肃省革命委员会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并在卫生事业管理局下设计划生育办公室,主要负责农村有关计划生育的调查研究,摸清育龄妇女情况,培训医务人员,宣传避孕节育的科学道理,发放避孕药具。这样,全省范围内开始了计划生育工作。1972年,各地、县相继成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同年9月,在张掖地区新郭公社召开了全省第一次计划生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提出以避孕为主的要求。1973年月月,省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会议提出,“每对夫妇生两个孩子,间隔4年左右”。同时,根据省的要求,部分地县已着手开始编制人口计划,把人口计划纳入国民经济计划。1973年底,甘肃省召集各地、市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专门会议,提出“领导带头是搞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全省在继续抓好避孕药具推广的同时,已经开始施行放置宫内节育器和女性输卵管结扎等节育措施。从1975年和1976年以后,全省节育避孕措施的重点逐步转向放置宫内节育器和输卵管结扎方面。

深入发展阶段

(1)组织领导

从1983年开始,甘肃在全省各地逐步推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各地、县领导分别包县包乡,乡领导干部包片包村,村干部包到具体人,一抓到1989年5月中旬,甘肃省委、省政府召开各地、县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会上省长与各地、州、市主要负责人签订了人口目标责任书。会后省委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各级单位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1991年后省及时提出强化管理,把计划生育工作由突击为主引向经常工作为主。

(2)政策法规

1979年7月14日,省革命委员会五届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计划生育工作若干总是的试行条例》。

这是甘肃省第一部计划生育具体规定的政策性文件。从1979年开始,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县也推行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政策,但要求上与汉族有较大区别,生育子女数较宽。1989年11月28日,省人大通过了《甘肃省计划生育条例》。1991年3月,省人民政府颁布了《甘肃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3)机构队伍

1979年底,在全省乡镇一级,首次普遍配备了计划生育专职干部,大大加强了计划生育队伍。1983年10月,成立了甘肃省计划生育委员会,随后,全省14个地、州、市和85个县、区也相继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同年,第一批38个县级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成立。1984年12月,甘肃省计划生育协会成立。1985年3月,甘肃省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分中心成立。1986年10月,建立了省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站。

70年代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甘肃省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1.人口快速增长得到控制。

1949-1971年,全省人口年平均递增速度为23.76‰, 从1972年月日993年为16.38‰,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甘肃省妇女总和生育率70年代平均为4.0,1980-1987年平均为2.66,到1993年已经下降2.0左右。育龄妇女生育孩次构成,1970年一孩率仅为20.73%,多孩率高达62.21%;1981年一孩率为46.57%,多孩率降到28.09%;到1992年一孩率提高到58%,多孩率降到13.9%。

2.群众生育观正在逐步转变。

50年代平均初婚为16.92岁,60年代17.79岁,70年代提高到19.1岁,1993年已达到21.8岁。妇女平均初育年龄也由70年代的21岁提高到90年代初的23岁左右。

1972年综合避孕率只有14.6%,1982年达到69%,1993年进一步提高到75.8%。1979年以来,育龄妇女领取独生子女证的人数逐年上升。1993年全省累计达345万对夫妇,占已婚育龄妇女人数的10%左右。

3.人口年龄结构得到优化。

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甘肃省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成年型,总抚养系数由1964年的73.19%(老年抚养系数3.59%,少年儿童抚养系数69.61%),下降为1990年的47.14%,(老年抚养系数5.98%,少年儿童抚养系数为41.16%)。同时,人口再生产类型正在向现代型转变。

4.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972年以来,由于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少生了大量人口。按1970年至1972年年平均自然增长率29.8‰推算,到1993年一共少出生了780多万人口,减轻了社会经济负担,相对地增加了建设资金投入,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甘肃统计年鉴,1998年卷》,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

(2)《跨世纪的中国人口》(甘肃卷),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

(3)《97中国人口》,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

(4)《中国计划生育全书》,彭佩云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

(5)《中国人口年鉴》,1998年卷》,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编,中国民航出版社,1998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

(7)《中国人口数据表》(1998年),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编,1998年。

第二篇:中国银行招聘信息

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岗位招聘信息

一、数据中心技术值班岗(4名)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

2.计算机、网络通信、电子、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毕业。

3.专业知识扎实。了解UNIX、中间件、数据库维护或网络维护知识,有相关开发经验或拥有网络通信、信息安全领域相关资格证书者优先。

4.工作踏实,责任心强,能够适应数据中心运行值班工作。

5、勤奋好学,有钻研精神。

二、JAVA开发工程师(2名)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

3.熟悉Java、JavaScript、XML、CSS、HTML(客户端编程技术及框架)等;熟悉数据库SQL语句。

4.了解J2EE体系结构、Java 框架(SSH或其他);了解Oracle或DB2等流行的大型数据库,具备数据库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能力;了解windows 、UNIX、Linux操作系统。

5.熟悉应用软件开发流程,具有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

三、C++开发工程师( 2名)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

3.熟练应用C/C++ 语言进行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和开发;熟练掌握Unix或Linux系统命令和Shell脚本语言。

4.具有数据库系统开发经验,了解Oracle或DB2等大型数据库;了解数据库SQL语句;了解多线程及SOCKET开发。

5.良好的沟通能力,工作认真负责,能够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四、测试工程师(2名)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

3.掌握软件测试方法,了解软件测试流程。

4.具备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5.热爱软件测试工作,善于逆向思维,能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定位,并提出改进意见;

6.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及良好的协调、沟通、组织能力,具备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

五、综合保障岗(1名)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

2.熟悉综合文秘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

3.具备行政管理、档案管理、合同管理、资产管理等基础知识理论;

4.具备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熟练使用Microsoft Office Word、Excel等办公软件;

5.具有较好的文字及语言表达能力;

6.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组织协调能力,有较强的综合办事能力。

六、物业管理岗(1名)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

2.具有基础建设相关专业知识;

3.具备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熟练使用Microsoft Office Word、Excel等办公软件;

4.具有较好的文字及语言表达能力;

5.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及办事能力,执行力强。

第三篇:中国行业信息统计协会

中国行业信息统计协会(CIISA)是经政府批准成立的一个专业性、公益性、学术性团体组织,是专业调查统计全国重大行业企业信息的权威机构。协会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全面监测市场变化,密切关注企业发展,通过统计重大信息、撰写CIISA市场分析报告和出版行业企业统计年鉴,为政府和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及重要参考。政府批准编号:61204845/001/04/15/6。

中国行业信息统计协会立足国家统计局相关权威数据,重点对我国工业企业、建筑业企业、房地产企业、零售企业以及汽车企业等进行跟踪调查,已隆重举办数届信息发布活动,出版行业企业大型统计年鉴,向社会公布行业最新发展态势及相关企业的规模、效益、竞争力情况等信息。得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企业界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中国行业信息统计协会致力于中国消费市场研究,是国内领先的市场研究、资讯和分析服务的提供者。协会注重建立健全全国商品市场的统计监测网络,跟踪监测全国大型流通企业经营情况。目前拥有大型百货零售商场、超市、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和建材城等统计监测网点1000多个,覆盖全国除港澳台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多个大中城市。中心还利用国家统计局庞大的数据信息,对市场进行定期、定量监测,为企业提供“CIISA市场分析报告”。“CIIIC市场分析报告”通过监测市场供需动态、品牌竞争情况、消费需求和购买意向以及各行业企业潜在的发展变化趋势,为企业快速、科学决策,提供准确而精炼的专家意见和营销洞识。

中国行业信息统计协会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团队。专门从事政策研究、行业研究、企业研究以及市场研究的资深经济分析人士,具有多年从事市场分析的丰富经验。作为中国最早的信息统计及调查分析机构之一,协会的特色和优势就是权威性和及时性。目前主要大型行业统计年鉴有:《中国大企业集团》、《中国大型制造业企业》《中国大型建筑业企业》、《中国大型房地产企业》等。

第四篇:中国石化信息化水平居央企第一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2010央企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在参与评价的119家中央企业中,中国石化荣获A级企业第一名。中国石化已连续3年被评为A级企业,并连续两年蝉联第一。2010年,中国石化信息化围绕“资源、市场、一体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坚持“六统一”原则和“建用结合,以用为主”方针,一手抓完善提升,努力提高系统集成水平;一手抓创新应用,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时,不断强化信息化组织管理,开展企业领导人信息化绩效考核和信息化水平评价,发布中国石化《“十一五”信息化成果报告暨2010信息化报告》。目前,中国石化基本建成以ERP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平台、以MES为核心的生产运营平台、信息基础设施与运维平台的信息化三大平台。信息系统成为公司生产运营和经营管理的“中枢神经系统”,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孙薇薇)

广州石化检验中心每一个数据都是承诺

——记国资委“文明服务示范窗口”之一广州石化第三化验室

安静的分析间里,十多双眼睛紧盯着屏幕上的数字,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8分05秒,峰图完成,实验结束,对比样品重复性完全吻合!”技术员李艳艳兴奋地向大家宣布。屏幕上的数据就是广州石化检验中心第三化验室员工的“兴奋剂”,因为“每一个数据都是承诺”早已融入他们的血液。

在广州亚运会期间,该化验室实现“标准执行率100%、分析准确率100%、百万次分析无一差错”,获得由广州市亚组委颁发的“亚运保障标兵”奖,近日又被国务院国资委命名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

用精准打造品牌

“原材料进厂分析,是第一道关;产品出厂分析,是最后一道关。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是大问题,关系企业的效益和形象。”担负广州石化化工原材料分析、原油评价、产品出厂分析等任务的检验中心第三化验室员工深知责任重大。

一次,分析人员杨冬梅在航煤质量分析中发现水分离指数为71(高于70为正常值),符合出厂指标。由于数据正好在合格线附近,虽然已经到下班时间,但她还是主动坚持重新采样比对,确认数据精准无误后,才放心下班。

“一个数据失误就可能造成100%的错误,数据质量没有99分,只有100分才合格。”第三化验室主任潘国锋表示,对于检验人员来说,数据是他们的产品,也是他们的品牌。

检验中心第三化验室早在1997年就通过了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实验室的认可,成为中国石化第一批通过认证的国家合格品评定化验室。一直以来,该室以ISO/IEC17025质量体系为准绳,不断完善国家商检实验室的运作机制,建立了高于行业标准的质量体系,实行“分析人员—班长—技术人员”三级检查机制,全面规范各项管理。

“你们的数据,我们服!”

“我们的数据,谁来检查都不怕,在我们的数据面前还没有人翻过盘。” 综合一班班长李浩毅对自己检测的数据充满信心。

自信源于制度和技术。该室通过导师带徒、每日一题、岗位操作等形式,定期开展岗位培训,结合“千次分析无差错”竞赛活动,不断提升职工

技能。此外,借助LIMS系统实现了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在一次外购原材料碱式氯化铝的检查中,分析人员发现材料中氧化铝含量低于10%,为不合格产品。供货商不相信,派出质检人员进行复查取证。在对方的严格监督下,克隆般的数据令对方质检人员心服口服。

“管理到位,体系运作高效规范,不愧是国家级的实验室。”参观完实验室后,对方的质检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同意你们的处理结果,你们检测的数据,我们服!”最近,化验室检测到一家供货商的化工原料存在不合格现象,通知发出后,这家供货商回复不再检测,相信广州石化实验室的检测结果。

由于“名声”在外,第三化验室每年都要接待不少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同行,还经常会作为其他企业的第三方实验室,成为展示实验室形象的窗口。

小窗口展示大形象

“我们虽然只是一个小窗口,但展示的是中国石化的品牌形象。”对待客户的投诉,员工都采取负责任的态度。

去年11月,一油库打来电话,说检测到广州石化生产的97号汽油馏程终馏点偏高。接到电话后,分析人员马上调出存留样品,重新分析后,证实馏程终馏点没有问题。

“我们要对分析的数据负责到底,绝不能让一滴可能不合格的油品流入市场。”广州石化主任工程师黄河柳带领技术人员第一时间深入客户油库现场,进行分析比较,寻找分析上存在的差异。经过多次比对试验和认真查找,终于发现馏程终馏点偏高是对方在分析过程中存在问题造成的,油品质量完全合格。

有一次,云南一油料公司反映沥青针入度不合格,广州石化马上到客户单位进行采样分析,发现对方实验室环境温度不符合要求、温度计没有经过计量部门校验,造成结果偏差。广州石化不但澄清了问题,还帮助客户规范了化验室管理,受到客户的称赞。

“接手实验室以来,最让我自豪的是在历次的投诉中,都是我们胜诉,为中国石化赢得了声誉。”潘国锋表示,“每一个数据都是承诺”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工作理念和准则,它已经深深地烙在每位员工的心里。(余峻才 黄敏清 傅晓东)

第五篇:中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分析

2012年12月

【摘要】 :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知识经济冲击着传统的工业经济,并将成为21世 纪的主导经济形态。在全球信息化大势所驱的影响下,我国的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不断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全球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我国信息产业及信息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了我国信息产业及经济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关键词】 :信息产业信息经济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一. 我国信息产业及信息经济发展的特点

计算机和通讯设备行业为主体的IT产业,我们通常称之为信息产业,又称为第四产业。 它包括了三种类型:生产和分发信息及文化产品的行业;提供传递或分发这些产品以及数据或通信方法的行业;处理数据的行业。又分了四个行业:出版业、电影和录音业、广播电视和通信行业、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行业。

而对于信息产业的特点,总括来说:

1、综合性强。信息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有的学者把它称为第四产业。它不仅包括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通信业和信息服务业,从广义上讲,还应该包括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传媒。按照我国现行体制,这些行业都由有关部门分管,并实行行业管理。但信息服务业的行业管理问题还有待明确。

2、应用广泛。信息产品不仅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等各个应用部门具有广泛的联系,而且还涉及到社会成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信息产业具有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别的特点。细致来说:1. 信息产业是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它的本质就是收集信息,生产和经营信息为职能的产业,其特点是以脑力劳动为重点的大量知识、技术的开发,它由许多新型的知识、技术、智力型企业组成。

2、信息产业是高创新性和高渗透性相结合的产业,当前世界经济的增长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据有关资料统计,发达国家70%—90%的经济增长是靠创新引发技术进步,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因而具有高度的创新性。

3、信息产业是产出高、效益好的高增值产业,。产业规模的扩大不仅带来高产出,而且还促使规模经济的行成,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所以增值率就高。

4、信息产业的风险性高,研究和开发信息产品需要巨额的资金,并且由于创造发明成功率的不确定性,巨额的投入有可能是血本无归,正是因为产出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信息产业的高风险性,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5、信息产业是具有高带动性的产业,。因为信息技术的高带

动性,信息技术已成为发达国家第一大产业,中等发达国家、新兴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信息经济的特点:

1、产业结构是低耗高效型,以新兴科学知识和高技术为基础的尖端信息产业群,具有高效率,高增长,高效益和低污染,低能耗,低消耗的新特点,会使劳动生产率获得几十倍、成百倍的增长。

2、企业结构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传统的企业结构都是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的,而新兴信息企业结构都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投资少,效率高,还将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得以全面发展。

3、劳动力结构是脑力劳动型,由于新兴信息经济的企业结构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而以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软件编制人员等脑力劳动者为主的劳动力结构也必然发生根本变化,传统体力劳动者将经过再教育成为新的脑力劳动者。

4、能源结构是再生型,如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它们不仅可以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经济、干净、效率高;原材料结构是多功能型,主要有各种的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精密陶瓷、生物电路片、以及半导体、超导体、各种性能合金等。

5、体制结构是小型化和分散化,并不意味着生产社会化程度降低,相反,通过信息化,生产在更广泛、更深入的程度上社会化了;消费结构将是多样化,由于信息经济的生产机动灵活、分散化,它所提供的消费品更加丰富多彩、多样化,如服装业采用机器人和激光裁剪一样。

二、信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通信业的现状及趋势

现状:近20年来,我国信息通信业以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速度增长,基本形成了一个世界级水平的信息通信网络,其中广播电视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固定电话通信网位居世界第二,移动电话网位居世界第三,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网络的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趋势:业务比重将由语音向数据和互联网服务转移;通信网络宽带化;价值将从低层接入向高层次应用递增;传统产业开始涉足互联网,互联网经济的时代将真正到来。

(二)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及趋势

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数字电视等领域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不断下滑,销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利用外资额明显减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趋势:微电子技术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向多媒体、智能化方向发展;网络技术向多业务、高性能和大容量方向发展;通信技术向宽带化、个性化、综合化方向发展;显示技术向大屏幕、平板方向发展。随着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分工的变迁,我国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跨国公司纷纷入驻我国,加大了对我国的投资力度,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也大规模地向我国转移。具有相当实力。

(三)软件业的现状及趋势

现状: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增速明显,规模和影响力逐步扩大。我国软件产业起步于80年代初,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和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和小规模生产能力。然而,总体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规模小、人员分散、抗风险能力差。和国际水平相比,我国软件技术的发展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国家的关心和扶持下,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必备的技术基础,同时也造就和培养了一批软件技术人才。

趋势:网络化,最近数十年,电脑技术和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网络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网络的影响力已经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互联网把世界各地的电脑连接到一起,网络成为一个崭新的平台,各种基于网络的软件飞速发展起来;全球化,航空和运输业的发展,让世界各国人们感觉相互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世界各地的人们如此之近,仿佛同处一个地球村;开放化,一方面是标准的开放化,全球软件商共同遵循开放标准,保证软件产品的相互兼容,保证软件市场的平等竞争秩序,另一方面是源代码的开放化,开源软件运动大大推动了软件产业的创新,逐渐成为全球软件产业的潮流;服务化,以用户为中心,通过软件不断升级和其他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的不断变化需求的软件模式,软件的服务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

(四)信息服务业的现状及趋势

现状: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互联网信息服务、电信增值服务等信息内容产业主要面对的服务对象和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娱乐生活性服务领域,对于面向机构用户的咨询与调查、数据库建设等服务,市场关注度不够;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中国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多数企业都在相同或相近的领域进行重复建设,提供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大同小异,创新性应用缺乏;高素质人才缺乏,总的来看,素质普遍较低, 尤其是市场经营和国际化管理的高级人才不足;体制、机制不顺,目前来看,中国还没能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存在多头管理,缺乏统筹规划。

趋势:纵观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在今后几年里信息服务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很多新兴的业务将在今后几年里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在国际和国内环境影响下,我国信息服务业的主要趋向融合。以往非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业、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业、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随着各个领域技术向应用服务的发展,三者之间将逐渐渗透和融合,融合的业务和应用,成为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热点。

总之我国信息产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规模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应该出台鼓励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促进信息产业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夏大慰.面对新经济时代的产业经济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第9卷第五期

[3]江泽民《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4]百度百科.信息产业、信息经济

上一篇:中国美丽城市范文下一篇:组工信息模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