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系列之大数据平台

2022-11-23

第一篇:干货系列之大数据平台

干货丨智慧城市与城市数据运营

来源:DT财经 时间:2016-06-14 15:44:49 作者:王鹏

PPT干货:五环和六环之间,藏着另一个北京

王鹏:非常有幸跟大家分享一下同衡在智慧城市和城市数据运营方面的感受。

城市规划师是比较另类的角色,我们属于大数据几大门派里的“忽悠派”。我们认为,智慧城市的本质,应该是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城市问题。城市规划师的工作本来就需要集成各种学科知识去解决问题,智慧城市在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上增加了一个ICT技术。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数据为核心的“智慧城市”体系结构。针对我国城市发展现状,提出各行业协同实现“感知-应用-共享信息”的模式。

我们的城市数据运营实践,主要包括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城市数据的获取与感知、数据分析以及城市数据实验室与数据平台四个部分。 智慧城市在顶层设计方面,应该是帮助政府建立一套数据生态系统。如果缺少这个环节,我们就无法获得所需要的数据。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就是“以问题为导向,以数据为核心”,包括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环节。

我们认为,不同城市和地区,在不同发展阶段下,面临着不同问题。所以,智慧城市建设就是要提供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

我们在数据获取与感知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首先是众包与公众参与,我们搭建了一套包括APP、微信和web等的完整的规划和遗产保护公众参与平台,我们研发了高密度城市数据监测物联网设备等。此外,还包括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综合以上这些环节,我们以城市数据实验室与数据平台的方式系统运营城市数据,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为政府提供大数据智库方式的决策咨询;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研发孵化新的产品甚至企业。

案例1:上海城市体征数据云平台

新的数据环境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新的应用方式。我想要介绍的第一个案例,是上海市体征数据云平台。基于城市数据实验室(Urban Data Lab)的构想,我们和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信息中心、上海数慧、北京大学等进行战略合作,尝试开发城市数据平台。

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信息中心拥有上海市政府的各种空间和规划数据,以及交通等实时数据。我们又一起整合了移动运营商的信令数据和互联网公司提供的位置服务(LBS)等行为数据。这些数据一起,形成全新的城市体征数据云平台。

在这个系统中,可以用各种数据分析手段,对上海不同地块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价与分析,包括地块的基本情况、活动时段和居住特征等生态指标。

我们可以就此形成一套新的城市生命体征评价体系。该体系基于新数据,可以感知人在空间中的状态,为城市运行提供实时的诊断。

案例2:北京六环的城乡结合部

另一个案例则是“六环,你比五环多一环”。 《五环之歌》想必许多人都知道。而去年,一个名为“六环,你比五环多一环”的艺术展览在北京举行,是艺术家们通过在北京五环与六环之间实地调研访谈所完成的艺术作品。这个地区有什么特点呢?住在北京的人可能都知道,这里是北京城乡结合部,聚集了大量多样的人口,并且城市规划非常混乱。

大家看下面左图,北京五环与六环之间的区域,藏着很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可以说,这些数据里隐藏着“另一个北京”,最穷和最富的人都住在这个区域。而且很少有方法可以知道这里到底住了多少人,以及真正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有一次去一个街道调研,问街道主任:“这个地方有多少人?“回答:“我们的统计是10万人”。但是,下一句话他说:“我估计这个地方得有30万人。”可见,政府对城市现状情况的掌握有多么欠缺,更别说制定出合理的城市政策。

我们现在掌握着北京大量的数据,因此可以对城市的动态变化进行非常深入的描述。我们想了解在北京五环到六环之间的这片城乡结合部地区,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是我们基于手机、出租和公交等几组数据分析,通过机器学习分类得到的几种不同的村庄类型。

我们希望用大数据对不同状态类型进行描述,再用传统数据对结果进行验证。

工作日中,出行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非正规的就业,传统上认为的流动人口,或者来自于农村非正规就业的人口。另一个方向是前往上地、中关村西区就业的高学历人口。

通过数据观察居住在这里的人群,他们工作时间较长,晚上21点到24点是回到居住地的主要时间段。

同时根据我的观察,他们周末出行距离较短或较少出行,休闲活动呈现比较单调的状态。

清华大学博士生盛明洁也对这个地方进行了非常深入的问卷调查,发现:居住在这里的人,他们的日常通勤距离,比北京市居民的通勤距离短,而且学历越低的话,通勤距离则越近。这与我们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结果,较为一致。

数据发现了怎样的另一个北京?首先,数据可以推断五环与六环之间城市边缘区常住人口的规模与构成。其次,数据描述了这些常住人口的职业身份与日常生活状态。

我尤其感觉到,我们还需要关注传统规划中被忽视的城市边缘区的群体,对缺乏统计数据且高度动态化的区域进行精细化描述,通过多维多源数据融合,为城市决策提供支撑。

点击“ 《智慧城市与城市数据运营》 ”查看PPT原文。

作者丨王鹏,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第二篇:数据平台注释

注 释

1.学校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 赋予每一个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按照教育部编制的10位学校标识码填报。 2.学校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全称。

3.建校日期是指院校独立设置具有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资格的时间(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时间)。 4.建校基础是指高等职业院校的筹建基础,具体包括哪几所学校。 5.学校举办者(单一选项):教育部门/其他部门/行业/企业/民办。

(1)教育部门是指利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2)其他部门是指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和国有资产举办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以外的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家级金融机构、经济实体等,如:财政、卫生、农业、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 (3)行业是指利用行业拨款举办学校的从事国民经济中同性质的生产或其他经济社会的经营单位的组织结构体系,如机械行业,金融行业,服装行业等。

(4)企业是指利用企业拨款(企业对学校的拨款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国有资产举办学校的地方国有企业,如钢铁、石油等企业。

(5)民办是指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学校的社会组织或个人。 6.上级主管(单一选项):中央/地方/其他。

7.学校性质类别(单一选项):01综合大学/02理工院校/03农业院校/04林业院校/05医药院校/06师范院校/07语文院校/ 08财经院校/09政法院校/10体育院校/11艺术院校/12民族院校。 8.性质(单一选项):示范院校/骨干院校/其他。 9.级别(单一选项):国家级/省市级。

10.立项部门是指示范性院校批准立项的国家或省级行政部门的名称。 11.第一轮评估结论(单一选项):优/良/合格/不合格 12.第二轮评论结论(单一选项):通过/暂缓通过

13.“三校生”是指中等专科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的应届毕业生。

14.“3+2”是指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利用优质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五年制高职前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但后两年高职教育阶段必须在高等学校举办”的教育形式。

15.五年制高职第4学年是指“前三年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后两年纳入高等教育管理范畴”中后两年中的第一年;也即《高等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说明中的“五年制高职转入”。其与“3+2”区别在于前3年是否在本校内就读,教学计划是否五年一贯。 16.基于高考的“知识+技能”招生是指以高考为基础,对报考高等职业学校的考生增加技能考查内容,招生学校依据考生相关文化成绩和技能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的一种招生方式。包含原版中“全国统考”和“省市统考”两种方式。

17.对口招生是指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高职、以专业技能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的一种招生方式。

18.单独考试招生是指国家示范性、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等,高考前在本地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范围内(经教育部批准的学校可跨省招生),单独组织文化和技能考试,并根据考生文化成绩和技能成绩,参考考生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的一种招生方式。

19.综合评价招生是指办学定位明确及招生管理规范的高等职业学校的农林、水利、地矿等行业特色鲜明且社会急需的专业,高考前在本地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范围内,依据考生普通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一种招生方式。包括部分省份实行的注册入学。

20.中高职贯通招生是指面向初中应届毕业生的三二分段制和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在完成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培养任务后,通过相关考核或直接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的一种招生方式。 21. 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是指获得由教育部主办或联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或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联办的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和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或相当职业资格)、获得县级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称号的在职在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经报名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实资格、高等职业学校考核公示,并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后,由有关高等职业学校免试录取的招生方式。

22.折合在校生数 = 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全日制中职学生+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

23.全日制在校生数 = 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全日制中职学生数。

24.中职起点是指在校生其在进校前的学历层次为中等职业教育,包括中等专科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和同等学历者。

25.培训是指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在学校内参加的各级各类培训。

26.“人天”是指培训量的单位,其计算方法为:本校(本专业)参加培训的总人数乘以培训总天数,不足一天按照一天计算。

27.教职工数是指在学校工作并由学校支付工资的教职工人数,人员包括①在编人员,即根据原人事管理制度,人事关系和档案均在学校的人员;②聘任制人员,即人事制度改革后,高校招聘录用的长期、全时工作人员。聘任制人员的人事关系在学校但档案不在学校。教职工数包括校本部教职工、科研机构人员、校办企业职工、其他附设机构人员。 28.学历(单一选项):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大学/专科/专科以下。

29.科研成果是指省级及以上的获奖项目(包括行政性奖励)、获技术专利(技术发明)项目、公开出版著作与公开发表论文等。例如: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获技术专利(1项)、公开出版著作(1部)、公开发表论文(3篇)。

30.占地面积是指学校具有国家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所占用的土地面积,不包括农场、林场的占地面积。

31.学校产权校舍建筑面积是指学校拥有产权,已交付使用的校舍建筑面积。不包括尚未竣工的在建工程或已竣工未交付使用校舍、租借用校舍、临时搭建棚舍的建筑面积。 32.当年新增校舍是指学校产权校舍建筑面积中当年新增。

33.非学校产权校舍建筑面积是指学校独立使用或共同使用的不属于学校产权的校舍建筑面积。 34.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专用科研用房、体育馆、会堂等。

35.一体化教室是指兼具理论教学与动手能力培养功能的教室。

36.实验室、实习场所包括:教学实验用房(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所需的各种实验室、计算机房、语音室及附属用房);实习实训用房(包括工程训练中心);自选科研项目及学生科技创新用房。艺术院校的实验室习惯称实习及附属用房,其内容包括大型观摩、排练、实习演出、展览陈列、摄影棚、洗印车间等用房。

37.专用科研用房是指科学研究、设计、开发、使用的用房,不同于用于公共教学的实验室。 38.体育馆是指非体育院校的体育馆主要包括风雨操场、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房、乒乓球(羽毛球)房、体操房、体质测试用房及器械库、淋浴、更衣室、卫生间等附属用房。体育院校的体

育馆主要包括风雨操场、体育馆、篮(排)球房、田径房、体操房、游泳馆、羽毛球房、乒乓球房、举重房、武术房、健身房及器械库、淋浴、更衣室、卫生间等附属用房。单独建设的体育用房面积包括目前被占用作为非体育用房的建筑。 39.会堂是指供集会或举行文化、学术会议的独立建筑。

40.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生活福利及附属用房、教工宿舍(公寓)、教工食堂等。 41.学生宿舍(公寓)包括居室、盥洗室、厕所、公用活动室、管理人员办公室等。非学校产权的学生宿舍(公寓)只填报独立使用建筑面积。

42.学生食堂包括餐厅、厨房及附属用房(主副食加工间、主副食库、餐具库、冷库、配餐间、炊事员更衣室、淋浴室、休息室、厕所等)、食堂办公室等。

43.教工宿舍(公寓)是指学校产权的不出售给个人的用于周转的公寓、外籍专家楼、人才楼、院士楼等。

44.教工食堂包括居室、盥洗室、厕所、公用活动室、管理人员办公室等。非学校产权的学生宿舍(公寓)只填报独立使用建筑面积。

45.生活福利及附属用房包括医务室(所、院)、公共浴室、食堂工人集体宿舍、汽车库(公车)、服务用房(小型超市、洗衣房等)、综合修理用房、总务仓库、锅炉房、水泵房、 变电所(配电房)、消防用房、环卫绿化用房、室外厕所、传达警卫室等。大学、专门学院师生活动用房主要包括学生会、学生社团、心理咨询、帮困助学、勤工俭学、就业指导等用房,文娱活动用房,教职工(含离退休人员)活动及管理用房。

46.教工住宅是指学校拥有全部产权或部分产权的教职工住宅。

47.其他用房包括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库),商业用房,产业用房,对外招生的附中、附小、幼儿园,对外开放的医院,交流中心、接待中心,师范院校的培训中心等。 48.外文纸质专业期刊是指国外出版的外文纸质期刊。

49.计算机数是指计入学校固定资产的个人台式、笔记本计算机和智能电视、平板电脑(Pad)的台数。

50.教学用计算机:即PC,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及可联网的智能电视。 51.平板电脑即PAD,指显示屏在7英寸以上智能PAD。 52.教室是指学校里进行教学的房间。

53.网络多媒体教室是指接入互联网或校园网、并可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等多媒体教学内容向全体学生展示功能的教室。可为专用教室,也可在普通教室中配置相关设备实现相关功能。

54.校园网出口总带宽是指校园网对外出口带宽之和,包括电信出口、网通出口、教育网出口等。 55.网络信息点数是指由学校直接投资建设、拥有完全产权的网络端口数,不包括城市建设的公共无线接入点。单独统计无线接入点数,一个无线网络接入点(AP)计数为1个。

56.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是指学校所有日常管理工作中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存放的数据量。包括教学、科研、人事、学生、财务、设备、后勤服务等管理信息系统。在采集时,只包括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包括存储备份系统中的备份数据。 57.电子邮件系统用户数是指学校开设的电子邮件系统中所有用户帐号数。

58.上网课程数是指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教学过程通过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授课、答疑讨论、作业提交、课件下载等基本教学活动的课程门数。

59.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

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注:财教[2012]488号】

60.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指使用学校预算经费、科研经费、基建经费、校内部门自筹经费购买或接受捐赠的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单价1000元以上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均应纳入仪器设备管理范围。

61.支持部门(单一选项):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其他。

62.设备值主要是指学校实践基地固定资产中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亦纳入采集范围。

63.社会准捐赠设备值泛指社会各方的捐赠,为学校所用,不为学校所有的称为"准捐赠";实物资产折算为资金统计。

64.大型设备是指单价≥5万元的设备。

65.学年使用频率=∑(某课程使用该基地学生人数×周时数×学年内所开周数)。

66.专职管理人员,当其承担多个实验实训室管理时,以某个实验实训室为专职,其他为兼职。 67.是否有住宿条件(单一选项):是/否。

68.基地是否发放学生实习补贴(包括顶岗实习)(单一选项):是/否。 69.级别(单一选项):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校级。

70.部门(单一选项):中央部委/省市部门/行业/企业/其他。

71.办学经费的有关数据按自然年度采集,即本学年第一学期所在日历年度,如2013/2014学年度,办学经费统计年度为2013年。

72.日常教学经费包括实验实习费、教学仪器维修费、教学差旅费、资料讲义费、体育维持费和聘请兼职教师费等。

73.校内专任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可包括正式签约聘用的非在编的全职教师。

74.学位(单一选项):博士/硕士/学士。

75.专业领域是指教师所从事的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单一选项):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

76.专业特长是指教师在专业领域某一方面的优势和专长。

77.专业技术职务是指教师获得的人事部门认定的职称,包括教师系列职称、工程系列职称、研究员系列职称等。

78.职业资格证书是指教师获得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其他部委、行业、企业等颁发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各类技能证书也在本栏填写。如果该教师具有两张及以上证书,选最高的填写。 79.是否为骨干教师(单一选项):是/否。

80.是否为双师素质教师(单一选项):是/否。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⑴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⑵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⑶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81.教学名师(单一选项):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院校级/否。

82.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课)/ C类(纯实践课)。 83.课程属性(单一选项):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84.授课任务(单一选项):主讲/辅教。 85.是否合班授课(单一选项):是/否。 86.是否平行班(单一选项):是/否。

87.教学工作量按各校有关教学工作量的规定计算。 88.派出部门(单一选项):国家/省部/地市/校。

89.挂职锻炼是指受学校或上级部门委派,以提高某一方面能力为主要目的,脱产一段时间,到其他单位临时担任某一职务的情况。

90.社会兼职是指教师在校外担任的职务(实职)。 91.是否主持(单一选项):是/否

92.课题性质(单一选项):教学改革/技术开发/社会科学/其他。

93.横向课题一般是指教育部门之外所承接的研究课题,如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委托研究的课题,包括科学研究类、技术攻关类、决策论证类、设计策划类、软件开发类等等。横向课题是学校扩大对外联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 94.课题级别(单一选项)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校级。

95.到款金额是指课题经费到款额由项目第一负责人采集,该课题其他人员的经费到款额为零。 96.完成人顺序(单一选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以后。 97.作者顺序(单一选项):独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后

98.校外兼职教师专指聘请来校授课的一线管理、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

99.签约情况是指教师是否与学校签订了有效工作协议。签约情况(单一选项):有/无。 100.校外兼课教师是指聘请来校兼课的教师,其所在工作单位是学校。 101.2014年是否招生(单一选项):是/否.。

102.重点专业(单一选项):国家级/省级/校级/无(其中国家级是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教育部质量工程中的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是指"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省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以及各省组织的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等;校级由各校自行决定)。

103. 特色专业(单一选项):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校级。特色专业是指教育部质量工程中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各省或地市组织的特色专业以及学校自行决定的特色专业。

104.班级类型是指反映学校按学生的生源类型、学习能力、定向培养等标准进行编班,实施教学的情况。

105.教师性质(单一选项):校内专任/校内兼课/校外兼职/校外兼课。

106.代表性科研成果(最高):是指个人获得的最高奖项科研成果或最能代表个人专业水平的成果。

107.获奖等级(单一选项):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校级。 108.合作情况(单一选项):独立完成/合作完成。

109.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110.是否专业核心课程(单一选项):是/否。

111.精品课程(单一选项):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院校级。 112.使用教材版本日期(年):是指教材最新版本的时间。

113.教材性质(单一选项):教育部规划教材/教育部精品教材/行业部委统编教材/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自编教材/讲义/其他。

114.教材类型(单一选项):高职高专/本科及以上/中专/其他。 115.授课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其他。

116.主要授课地点(单一选项):普通教室/一体化教室/机房/多媒体教室/实践场所/校外实训基地/其他(语音室、体育馆等)/两个及以上场所 。 117.鉴定地点(单一选项):校内/校外。

118.社会技术培训是指该专业为社会提供的技术培训,其数量单位是社会人员接受技术培训的人天。

119.顶岗实习对口率是指应届毕业生中符合顶岗实习环节教学目标要求实习的学生比例。 120.保险险种名称(保险费出资方)需要输入:保险险种名称(保险费出资方),如有多个险种,用顿号分隔。比如人身意外险(学校)、人身伤害险(学校)。保险费出资方是指学校/企业/个人/其他。

121.招生是指通过国家统一招生考试,按照国家招生计划实际招收入学的新生数,包括春、秋两季招收的学生,统计时期是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 122.本地市是指学校所在的地级市。

123.本省市是指学校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即1.1名称中的“所在地区”。

124.本区域是指学校所在的,由国家统一规划、命名的跨省市经济发展区域,如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等。

125.起薪线是指本专业应届就业毕业生就业当月的平均薪资。

126.对口率是指应届毕业生中在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就业的学生比例。 127.教学与学生管理文件是指高职院校成立起至今正在运行的全部教学与学生管理文件。 128.专职教学管理人员是指在教务处、系(部)等部门专职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 129.是否在编(单一选项):是/否。

130.专职学生管理人员是指在学生处、团委、系(部)等部门专职从事学生管理的人员。 131.来源(单一选项):本校在职/本校退休/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社会招聘/其他学校/其他 132.专职招生就业指导人员是指在招生、就业部门专职从事招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 133.专职督导人员是指在督导部门专职从事教学督导工作的人员。

134.在研课题是指在某课题的所有成员中,该教研人员在本校为第一负责人的课题。 135.评教主体参与度是指参与评教的各类人员与同类人员所占的人数比例。

136.社会参与是指校外有关人员参与评教情况,其总人数计算为:校外兼职教师(未经折算)、校外兼课教师(未经折算),以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校企合作组织中的校外人员之和。 137.项目种类(单一选项):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 138.捐赠性质(单一选项):捐赠/准捐赠。

139.毕业去向(单一选项):就业/创业/专升本/留学/参军/正在求职/其他。

140.项目类别(单一选项):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精品课程/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奖/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

高等学校。

141.级别(单一选项):国家级/省部级。

142.项目类别(单一选项):技能大赛/科技文化作品/其他。

143.获奖情况是指学生社团的某个团体,或本校的红十字会获奖。学生社团的个人或红十字会会员获奖,记录在表“9.7.1 学生获奖情况”中。学生社团和红十会以外的其他团体获奖,可记录在“9.7.1学生获奖情况”或“9.7.2 学校获奖情况”。 144.社团名称是指社团登记表上所填的全称。

145.获奖级别(单一选项):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院校级/其他。

146.辍学原因(单一选项):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学困(学习跟不上)/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厌教(对学校教学失去信心)/其他(上述四种原因之外的因素)。 147.社团代码由国家社团管理部门给定,凡没有给定的则由学校自行编制。 148.社团类别根据学校规定的类别填写。

149.批准单位(部门)是指校外业务主管单位,或校内业务主管部门。 150.注册单位是指某个学生社团在当地注册登记的单位名称。 151.是否设有学分(学时)(单一选项):是/否。 152.是否有获奖项目(单一选项):是/否。

153.获得证书数是指本校人员参与红十字会组织的各类培训时所获得的证书总数,如:某个人获得不同类型证书两本,其获得证书数为2。

154.获得证书数是指本校人员参与志愿者活动而接受各类培训时所获得的证书总数,如:某个人获得不同类型证书两本,其获得证书数为2。

155.“常住户口所在地”出自《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14〕25号)文。常住户口所在地是指户籍登记地,一般用“省级+县(市)级”表示。本字段采集的是现常住户口所在地为农村的学生数,不包括原在农村,后变更为城市的学生。

156.贫困地区是指经国务院认定的达到标准的国家级贫困县,共有县级行政区592个,民族自治区贫困县341个。其中集中连片分布或基本呈现集中连片分布的贫困县共计373个,可以分为乌蒙山区、横断山区、秦巴山区、六盘山及陇中南地区、武陵山区、吕梁山区、太行山区、大小兴安岭南麓、南疆地区、三江源地区、桂黔川滇毗邻地区、赣南地区、琼中地区共13个片区。本字段主要采集13个连片贫困县的学生数。

157.国际学生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不具有中国国籍且在中国学校接受教育的外国留学生。

158.退伍士兵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义务兵退出现役的人员。

教务处

2014-11-25

第三篇:大数据平台分析报告

密级:内部公开

环境数据中心

大数据平台分析

Big data platform analysis

SOFTWARE PRODUCT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目 录

1. 大数据背景............................................................................................................... 1

1.1. 什么是大数据................................................................................................ 1 1.2. 发展现状........................................................................................................ 1 1.3. 大数据的应用................................................................................................ 2 2. 大数据平台介绍....................................................................................................... 4

2.1. 定位................................................................................................................ 4

2.1.1. 产品概述............................................................................................ 4 2.2. 功能................................................................................................................ 4 2.3. 设计................................................................................................................ 4 2.4. 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总结................................................................................................................ 4 3. 环境数据中心........................................................................................................... 5

3.1. 背景定位........................................................................................................ 5 3.2. 功能................................................................................................................ 5

3.2.1............................................................................................................... 5 3.2.2.............................................................................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设计................................................................................................................ 6 3.4. 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总结........................................................................................................................... 6

I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1.大数据背景

1.1. 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被提出,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现在,业界普遍认同所谓“大数据”具有明显的“3V特征”:量级(Volume),速度(Velocity)和多样性(Variety)。大数据普遍具有量级大,要求处理速度快,数据本身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在甲骨文公司和中国移动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文档里,都追加了第四个V——Value,价值;而IBM在其相关文档中给出的第四个“V”则是真实性(Veracity)。

大数据的价值:在海量的规则或不规则数据之中,用新的数据处理手段,以很快的速度计算或分析出潜在规律性、根本性的判断、趋势或预见。

1.2. 发展现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带宽的增加和智能设备销售量的上升,互联网业迎来了“云计算”和“大数据”。世界经济论坛一份有关大数据的研究报告称,每天全球几十亿人使用计算机、GPS设备、电话和医疗设备,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这些用户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他们的需求和习惯尚未被真正理解,如果能够借助大数据相关技术分析和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将有助于认识需求、提供预测和防范危机。

大数据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大带宽和大存储,而在于对容量大且种类繁多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萃取大价值。采用大数据处理方法,生物制药、新材料研制生产的流程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可以通过数据处理能力极高的计算机并行处理,同时进行大批量的仿真比较和筛选,大大提高科研和生产效率。数据已成为矿物和化学元素一样的原始材料,未来可能形成“数据探矿”、“数据化学”等新学科和新工艺模式。大数据处理的兴起也将改变云计算的发展方向,云计算正在进入以AaaS(分析即服务)为主要标志的Cloud 2.0时代。

- 1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项目使得卫生单位及早研制预防疫苗,及早控制疫情的扩散,大幅降低了流感的传播。

3、飞机票价高低和多早预购的关系

也许大家会直觉地认为越早买机票就越可以买到较便宜的机票。一家叫Farecast公司的创始人从他的亲身经验启发了一个新的服务。他发现坐他旁边的人比他晚好几天购买机票却比他的购买价格还低。于是他搜集了所有航空公司的票价与提前订购时间的数据关系,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现在我们任何人可以上到他的网站:farecast.com,输入你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加上你要出发的时间,马上这个网页能告诉你是现在就赶快买票还是再等几天才买。

- 3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3.环境数据中心

3.1. 背景定位

环境管理部门每天要面对大量的数据,如环境监测数据、排污收费数据、排污申报数据、环境统计数据、环保信访数据、行政处罚数据、总量减排数据等。这些数据,往往存在来源复杂、格式多样、不一致、不准确、不完整、存放分散等问题,给环境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各业务系统也彼此独立,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数据难以共享,环境决策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难以做到科学决策。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环境数据中心,全面整合各类环境资源数据,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使之成为环保各业务科室之间协同工作的数据中心,成为多媒体、文档资料和政策法规的存储中心,成为环保决策所需的数据仓库中心。

3.2. 功能

3.2.1. 数据的管理

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主要于:

1. 国家下发的软件系统,如污染源普查软件、环境统计软件; 2.已有的业务系统,如排污申报与收费管理系统、12369环保热线等。 3.Excel表格、电子文档、图片、视频、扫描件等;

4.数据直报系统:系统提供定制的录入界面,用户手工填报。

对于这些来源复杂、格式多样、不一致、不准确、不完整、存放分散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标准建立,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交互

3.2.2.数据的管理

1.文件的上传、修改、删除 2.元数据的编辑

- 5

第四篇: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

顺德区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SD09050)

采购内容及技术要求

一、现状

我区于2005年开发完成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并于2008年对系统进行更新升级,进一步完善了系统的功能。平台目前运行在区信息中心机房,有公安局、计生局两个节点与之相连,运行正常。

二、建设目标

本项目建设目标是:调研业务部门的数据共享需求,编写《广东省顺德区数据共享规范与接口标准》和《顺德区政府资源目录》;开发和完善数据共享平台系统;建设顺德区数据共享资源体系,推进数据的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实现顺德区各部门信息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使数据共享平台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支撑和服务平台。

三、建设内容

本次建设内容分为三部分: 1)对政府重要职能部门开展调研

完成对12个政府重要职能部门数据集成方面的需求调研,完成以数据共享、交换和整合需求的梳理和分析。

2)数据共享规范与标准接口和政府资源目录建设

通过调研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需求,编写《广东省顺德区数据共享规范与接口标准》和《顺德区政府资源目录》,并逐步完善。

3)数据共享平台开发和完善

提供数据发布、目录维护、系统配置等界面,增强系统易用性;改善数据传输性能,支持不同级别数据量的应用系统的数据传输;集成数据共享申请、申请审核、数据共享目录编制等业务功能;实现全区、区与市之间的数据共享;增加共享数据分析统计功能,监控共享数据的访问量、数据状态、共享数据业务办理状况等。

第 2 页,共 14 页

四、建设原则

(一)开放性

数据源和目标数据可以是文本文件、Excel文档、Word文档、XML文档。通过JDBC、ODBC支持所有JDBC和ODBC数据库,并为部分主流数据库提供了专用的数据库接口。目前应该满足Sybase、Informix、Oracle、DB

2、SQL Server等异构数据库双向数据传输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进行扩展。

整体开发遵循J2EE平台标准和XML交换标准,有良好的平台兼容性。可以应用于Windows、Linux和Unix系统。

(二)安全性

数据中心的安全非常重要,因此必须要做好系统的安全设计,防范各种安全风险,确保数据中心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同时数据中心必须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体系结构,采用高质量的产品,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容灾功能。

(三)实用性

完善友好的定制开发环境支持不同技术层次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安装简易,使用简单,有完善的系统参数配置工具和管理控制台。

(四)可伸缩性

可以合理地定制数据共享交换方式。根据不同类型业务特色和技术要求特点,量身定制相应的数据交换解决方案。

(五)可扩展性

能够方便的加入交换节点以及增加交换共享服务。能够根据需要,通过增加硬件配置的方式对交换平台进行扩容。

(六)相对独立性

根据数据共享平台的目标定位,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和运作必须保持业务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为此采用松散耦合方式,通过在业务部门统一配置部门端数据共享交换管理系统(代理)实现数据资源整合。

第 3 页,共 14 页

(七)统一建设

数据共享平台必须统一规范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标准,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即中心端数据共享交换管理系统和部门端数据共享交换管理系统(代理),可以避免重复投资,降低接口的复杂性,有效实现数据中心与业务部门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消除 “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

(八)共建共享

一方面建设数据共享平台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于各个业务部门,因此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必须依靠各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五、关键技术

数据共享平台的技术路线要点描述如下:

1、 采用XML技术统一数据交换格式,使用XML Schema进行数据标准规范的定义和描述。

2、 采用SOAP协议进行信息包的封装和数据路由。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考虑对Web服务的支持。

3、 采用消息中间件保障数据传输的可靠和完整。

4、 安全方面,利用XML实现数字签名和加密,并与CA平台结合。通过并发访问控制、访问代理、数据校验、安全审计等手段保证共享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

5、 管理方面,采用WBEM收集、管理并合并多种来源的管理数据。对数据共享平台的各个组成系统进行有效管理。

6、 所有支撑系统基于统一的技术平台上设计开发。

7、 采用存储域网络(SAN)架构实现共享数据和备份数据的存储。

8、 采用集群技术和负载均衡技术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六、调研要求

1、调研对象

第 4 页,共 14 页 调研的对象是顺德区政府下属的重要职能部门,主要包括:工商局、公安局、地税局、国税局、社保局、国土局、计划局、技监局、建设局、民政局、经贸局、执法局等。

2、调研结果

通过对调研原始数据的分析,得出如下调研结果: 1) 各个部门的数据供需关系 2) 各个部门业务系统状况 3) 各个部门软硬件设备状况

4) 各个部门对数据共享平台的共享数据的需求

七、《顺德区政府资源目录》和《顺德区数据共享规范与接口标准》

政府资源目录建设的目的是编写《顺德区政府资源目录》,通过调研,收集各个业务部门的之间的跨部门共享数据的供需关系,以及各个部门目前对外共享数据的能力,了解各个部门对数据共享平台共享数据的需求,结合国家对四大数据库的要求和顺德的实际情况,抽象出公共数据库模型,为建设四大基础数据库打下基础。

《顺德区数据共享规范与接口标准》是由一系列的规范、机制、制度组成。标准规范体系包含数据标准规范、技术标准规范、管理标准规范、业务标准规范等4大部分。在设计标准规范体系的时候,需要从体系结构的角度全盘考虑,在符合或者兼容国家电子政务标准规范或上级部门的标准规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以下标准规范体系图为参考方案,投标方如有更完善的标准规范方案可具体说明整体的体系结构。

第 5 页,共 14 页

数据标准规范

数据标准规范包括:公共数据元标准、公共代码标准、公共数据存取规范、数据交换规范。

技术标准规范

通过技术标准规范支持业务部门系统和数据共享平台之间的数据级和应用级整合,并提高业务系统之间的应用集成、互联互通的能力。

管理标准规范

管理标准规范包括:标准管理、安全管理、数据管理、项目管理,用于指导数据中心日常运行管理、数据维护管理。

业务标准规范

独立的业务标准规范由业务部门制定,关联业务标准由数据共享平台统筹,协调各业务部门联合制定。

八、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数据共享平台得建设分为以下三大部分:

第 6 页,共 14 页 1) 政府资源目录平台

管理《顺德区电子政务资源共享目录》的内容。包括以下功能:目录接口定义和实现;目录管理和维护;目录访问。

2) 前置机处理系统

实现对各个业务部门(不少于5个)不同数据库、不同业务数据资源的统一共享和访问。包括以下功能:系统配置;系统安全管理;数据共享接口定义和实现;数据共享规则定义;数据同步复制。

3) 资源目录管理平台

实现政府工作人员共享数据、发布数据、监控管理的统一入口和功能。具体内容包括:完善系统现有功能;增加系统统一监控功能;增加数据库自动推送与接收功能;简化部门前置机的安装和配置;将系统配置功能在统一的Web管理端上实现;实现与佛山市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的无缝对接。

第 7 页,共 14 页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应实现如下功能: (1)节点管理

实现与数据共享平台相连的的各个节点(业务部门)的信息管理、配置管理。 (2)主题管理

数据采集、数据发布、数据共享、数据交换、公共服务以及决策支持均以主题的方式进行,因此必须实现对主题的管理。主题是元数据的集合。

第 8 页,共 14 页 (3)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元数据描述了数据的结构和意义,同时也可以描述应用程序和流程的结构和意义。构造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库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定义和创建元数据。所有进入数据共享平台的数据,必须在元数据中有所表述。数据共享平台的数据管理系统必须提供储存和管理元数据的方法。

数据共享平台的元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元和共享数据元,由数据共享平台统一管理。基础数据元由数据共享平台定义,共享数据元由业务部门定义并注册到数据共享平台。业务部门进入数据共享平台的元数据管理中心好比进了一个“超市”,可以方便地知道可以获取和使用哪些数据,并进行数据使用申请的定制。 (4)公共代码管理

对公共代码需要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数据共享平台必须提供公共代码的管理。基于数据中心的公共代码规范,各部门可以通过数据转换将各种不同含义的编码和标准规范的编码之间进行双向的转换。 (5)数据采集

与各业务部门形成数据采集机制,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从各业务部门汇总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缓存、存储。 (6)数据同步策略管理

系统应能灵活设置和管理数据的同步策略,支持异地、异构、不同组网方式、不同时间间隔等同步策略功能,能结合调研结果和招标方的最终实施方案进行部署,能灵活配置各部门的业务数据库和数据共享平台的公共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同步,实现数据透明同步和更新,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7)数据整理比对

从各业务部门采集共享数据后,进行数据转换,数据比对、冲突检测处理并入库。 (8)数据交换

实现业务部门与数据共享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业务,形成高效、安全、可靠、稳定

第 9 页,共 14 页 的数据交换网络。应提供定时批量、实时按需等多种方式的数据交换手段,提供点对点、一对多的数据交换支持,对数据交换进行管理和监控。 (9)恢复管理

恢复管理是对数据进行备份、导入导出以及数据库恢复等。数据是数据共享平台核心的资源。全面的容灾方式应该是数据备份+数据复制+远程容灾。对系统中的数据要定期进行系统备份。采用本地备份与异地备份相结合的方式。投标方应具体说明采取何种方式实现该功能。 (10)标准管理

进行数据共享平台的标准规范尤其是数据标准的审核制定、升级维护与发布实施等管理功能。在数据中心的建立之初,由于标准规范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应建立标准的版本管理机制,方便业务部门的查询和使用。 (11)应用支持

对政务相关业务应用系统、公共服务系统、联合审批系统、业务监管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数据、通道和平台等支持。 (12)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系统主要提供给数据共享平台的系统管理人员使用,用于保证数据共享平台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其功能主要包括面向安全性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密码管理和日志管理等;面向性能优化的性能监控等。面向实用性的节点管理、交换规则管理和状态监控;其中节点管理包括对业务部门的信息管理。

由于各种共享数据由不同的部门提供和使用,为了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必须提供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首先要对共享数据的访问日志进行记录,然后灵活地统计各个部门共享的数据以及访问过的其它部门的共享数据,同时将这些结果汇总,进行各种分析,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

数据共享平台是一个分布式业务处理平台,由多个设备和软件同时运行,为了保证整个平台的高效率运行,必须监控每一台设备上每一种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数据访问流

第 10 页,共 14 页 量,以及共享数据业务的办理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管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

这些功能的设计,首先是标准的监控状态信息格式定义,然后是被监控设备上软件的技术实现,最后是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对被监控设备上软件的状态信息的动态查询和显示。

(13)数据共享申请管理

此功能包括以下三个功能点: 1) 数据共享申请:提出数据共享申请 2) 数据共享申请审核:对共享数据进行审核

3) 数据共享目录编制:对于审核通过的数据共享申请,对所共享的数据进行编目和发布

一个业务部门想要其他部门共享数据,首先要向其他部门提出申请,由其它部门对数据共享申请进行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则对共享数据进行编目,其它部门就可以对想要的数据进行访问了,若审核不通过,则数据不共享。 (14)数据交换网关

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解决了数据共享和交换的问题,实现了政务信息的互联互通,但是由于UDDI规范比较复杂,而且,开发一个应用系统需要与多个业务部门打交道,因此,开发效率比较低。而数据交换网关,能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数据交换网关,是一个基于数据共享平台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服务提供平台,该平台引入了数据服务的概念,在定义数据服务的基础上,屏蔽了UDDI规范的细节,通过数据服务中的业务系统名称,屏蔽了整个数据共享平台中的各个接入部门,使得应用系统的开发人员只需要和数据交换网关打交道,再也不需要和各个业务部门打交道了,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数据交换网关提供简单的、标准化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接口,在接受应用系统提交的数据共享和交换请求以后,通过所定义的数据服务,找到所要共享和交换数据的业务系统,

第 11 页,共 14 页 然后由数据交换网关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中获取数据共享和交换接口,向业务部门发出调用请求,最后将调用结果返回给应用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和交换请求的智能路由。

对于公共数据库,共享文件库等,可看作一个特殊的业务部门,也通过数据交换网关实现数据操作。

领导综合社会保障城市综合地理应急指挥决策支安全责任技术交易市其他应电子监察查询系统服务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系统持系统管理系统场管理系统用系统Web Service接口:XML, SOAP数据交换网关服务管理服务定义服务取消服务检索远程服务注册管理安全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服务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监控访问监控流量监控操作监控线程监控请求中转和路由日志管理统计分析数据加密/解密Web Service接口:XML, SOAP部门前置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WSDL格式接口信息公共数据库部门前置机部门前置机部门前置机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

九、与CA安全认证平台无缝集成

系统安全可靠性要求

数据共享平台是电子政务的核心系统,如果遇到破坏,或无法正常工作,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需要保护的资源不仅有物理资源(设备、设施)、数据资源(数据、数据库软件等),而且还有网络资源(通信链路、网络接入等)。投标方应具体阐述这方面的实

第 12 页,共 14 页 现方案。

数据安全保密性要求

满足在数据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密性要求。电子政务中涉及大量的敏感数据,在其处理过程中,特别是与各级单位数据交换过程中,要进行数据加密传输和存储,要保证数据的安全保密性。

数据完整性要求

满足在数据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要求。在内部要保证数据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和破坏,在与各级单位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要保证数据不被篡改和破坏。

实体的可鉴别性要求

满足数据共享平台系统对用户及数据交换服务器的可鉴别性要求。系统要实现监管及其他方面的要求,其必要条件是实现实体的可鉴别性,包括用户及数据交换服务器具有可鉴别性等。

不可抵赖性要求

满足数据共享平台用户行为和系统行为不可抵赖性的要求。用户每天都利用数据中心处理大量的事务,事务处理过程的可管理、效率的可审计、行为的可审计等,需要行为的不可抵赖性来解决。本项目建设中要保证在所有数据处理过程中,办公人员行为和系统行为的不可抵赖,以便审计和监督。

对象和行为的可授权性要求

实现对数据资源的自主授权和访问控制的功能。针对电子政务系统数据交换共享工作的特点,要求数据中心具有对对象灵活授权的功能,包括用户对用户的授权、系统对用户的授权、系统对系统的授权等,以及授权过程的审计监督。

统一信任与授权策略要求

对于涉及30多个业务部门、若干业务系统的数据中心而言,安全性的实现不仅体现在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系统中,更重要的是在不同业务部门的不同系统实现互联后。为了保障数据、业务系统在互通后的信任、授权的一致性,必须建立统一的信任策略、授权策

第 13 页,共 14 页 略,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信任和授权服务的一致性,杜绝由于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系统不同的安全策略、不同的安全等级带来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隐患。

数据共享平台统一安全监管性要求

由于数据共享平台及其部门端系统分布地域广、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因此需要实现数据交换、共享过程的可管理,实现对内部和对各级单位相关的业务处理的可审计性;系统中有大量的数据交换服务器、维护终端、系统软件、网络设备等,为使这些资源协同工作,需要实现对实体(用户或数据交换服务器)进行统一的管理;系统需要对用户行为和系统行为进行记录和统计,对系统日志进行分析和统计,提供对用户和系统行为的审计监督。这种统一的安全监管必须以可靠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来保证。

软件及技术资料要求

1) 软件要求为模块化结构,保证安全可靠,具有容错能力。

2) 投标方提供的软件应能满足确保本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管理、运营、维护等有关的全部软件。

3)兼容性及升级。不同时期软件版本应能向下兼容,软件版本易于升级,且在升级的过程中不影响网路的性能与运行。投标方应承诺在供货时提供最新版本的软件, 但该软件必须是经过测试正式推出的, 其可靠性、稳定性经过严格验证的。

4)投标方提供的书面技术资料应能满足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管理、运营及维护有关的全套文件3套,光盘1套。投标方应提供书面技术资料详细清单,提供的技术文件至少应包括:

- 系统说明文件

- 技术手册(需求分析、详细涉及、安装、测试、使用、维护、故障排除等) - 软件原代码

合同主要条款

1、完工期:合同签订生效后180天内平台建设调试完毕、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

第 14 页,共 14 页

2、付款方式:

1) 合同签订生效后15个工作日内付合同总价的30%;

2) 无违反合同约定的,软件全部交付使用、验收合格后15个工作日内付合同总价的65%;

3) 无违反合同约定的,余款(即合同总价的5%)在免费升级维护期满后30个工作日内付清。

3、售后服务:

1)免费升级维护期:不少于1年,在验收合格后开始计算。

2)响应时间:即时响应;4小时内到达现场(如电话响应无法解决); 3)修复时间:免费升级维护期内24小时内解决。

4、培训:1)培训地点:使用单位内培训,培训人数不少于3人。

2)培训基本内容:确保用户能够对软件有足够的了解和熟悉,能够独立进行应用系统的日常运营、维护和管理。

以上合同主要条款为基本要求,投标人参加投标,则视为接受上述要求。投标人可在此基础上作出优惠承诺,以提高其投标的竞争力。

第 15 页,共 14 页

第五篇:本科评估数据平台操作说明

前 言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步入大众化阶段。教育部为了进一步保证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开展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各高校充分重视评估工作,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努力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在充分总结第一轮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评估工作效率和质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于2007年底着手开始建设“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的研制工作由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承担。

系统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按照教学工作的规律,把高等学校与本科教学工作相关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由此形成的反映教学运行状态的数据库。其作用如下:

1)为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服务

高校通过数据采集和管理,可以加强信息化建设,准确把握自身的教学基本状态;利用系统中提供的数据分析和辅助评估功能,可以进行自评自测,以此建设和完善本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为教学工作评估服务

评估专家通过登录本系统,可查看高校上报的数据,增加对高校的认识和了解,利用其中的教学评估系统,可以进行教学工作评估的初评,为进校评估打下基础。通过使用该系统,可减少专家进校考察的人数、时间和精力,减轻被评估高校负担,从而进一步提高评估水平和工作效率。

3)为政府提供预测决策信息

该系统将提供数据统计分析、挖掘、预测与决策等功能。在各高校按照要求将数据填报完毕后,系统可创建统计指标和统计报表,实现任意查询和关联分析,生成各种查询表、统计表以及分析、预测表,

I 用于教育预测和决策支持,同时方便高校和科研机构利用系统数据开展对比和分析,提高教育科学决策水平。

4)部分信息对社会公开,为公众服务,促进社会监督。 各高校上报并通过审核后,根据教育部要求,将向社会公众开放部分数据的查询权限,社会公众通过查询和对比高校的办学条件、教学工作等方面的数据,进一步了解各高校的办学情况,实现公众对高校教学工作的网上监督和评估,增强高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动力。

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指标体系的研究设计、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各项功能的研发,还涉及到高校数据填报工作的组织管理、教育管理部门的数据审核、专家的使用、系统的使用培训和用户意见的反馈和修改等工作,因此,需要各有关高校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共同努力推进系统的推广与应用,对于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的任何问题和建议,欢迎与项目组联系,以便不断改进和升级系统。

在此,向各试用高校表示真诚的谢意,并期待您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我们的联系电话:13476268247,13808646215,13986192365。 E-mail:leoxuna@gmail.com,xiaodong-xu@hust.edu.cn

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项目组

二〇一一年六月

II

目 录

前 言............................................................... I 第一章 系统初始化................................................... 1

1.1 系统登录............................................................................................................ 1 1.2 初始化本校信息 ................................................................................................. 2 1.3 用户设置............................................................................................................ 2 1.4 设置页面访问权限.............................................................................................. 3 1.5 在填报页面查看名词解释 ................................................................................... 4 第二章 数据指标体系说明............................................. 5

2.1 数据库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5 2.2 数据库指标体系的研制方法................................................................................ 5 2.3 数据库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6 第三章 典型页面介绍................................................. 7

3.1 普通文本型或数字型 .......................................................................................... 7 3.2 上传文件与下载附件型....................................................................................... 7 3.3 网址链接型 ........................................................................................................ 8 3.4 普通二维表格型 ................................................................................................. 9 3.5动态二维表格型 .................................................................................................. 9 3.6 多行文本输入页面............................................................................................ 10 3.7 通过Excel导入 ................................................................................................11 3.8 PDF文件下载 ....................................................................................................11 第四章 数据填报的组织工作.......................................... 12

4.1 参加培训会议并获取相关材料 .......................................................................... 12 4.2 完成本校信息初始化 ........................................................................................ 12 4.3 成立数据采集领导小组等机构 .......................................................................... 13 4.4 召开校内工作布置会 ........................................................................................ 13 4.5 网上填报数据................................................................................................... 13 4.6 确认填报数据并报送 ........................................................................................ 13

III IV

第一章 系统初始化

本数据库系统的网上填报地址为http://udb.hust.edu.cn(教育网)和http://udbt.hust.edu.cn(电信网),各高校根据本单位网络情况选择任何一个网址登录。登录系统后,请首先进行系统初始化工作。 1.1 系统登录

系统首页界面如图1所示,在登录区域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后登录。学校登录用户名和口令由教育部主管部门或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生成和密码初始化。

图1 系统首页界面

登录成功后,显示高校用户菜单,初始化本校信息、设置本校用户和设置用户访问权限。如图2所示。

图2 高校用户管理菜单

1 1.2 初始化本校信息

初始化本校信息包括初始化学校基本情况、校训办学思想、院系和其他教学单位情况、学科专业情况、学校面积、学校发展规划和校友会与社会合作等7个部分,这7个部分必须依次进行初始化,完成后才能开始填报表格。如图3所示。

图3 初始化本校信息

注意:在本系统中,所有填报表格中背景标记为灰色的数据项都是选填项,这些数据项在年报时可不填,在接受评估前一年应填上;没有标记的数据项为必填项,必填项如果没有填写,则无法提交。

1.3 用户设置 1.3.1 添加用户 为方便填写,本系统实行两级用户管理,学校级用户和院系用户,可以设置多名学校级用户,用于全校性数据的填报和所有数据的审核,院系级用户根据权限只能填报部分涉及院系数据的表格,一般来说可为每个院系设置一个院系级用户。在添加用户时必须指定用户级别,即:属于学校级用户还是某个院系的用户。添加用户的方法为用户管理添加校级用户,界面如图4所示。添加院系级用户方法类似。

图4 设置本校用户

1.3.2 设置用户权限

点击“用户管理”后,就进入到“设置用户权限”页面,如图5所示。

图5 设置用户权限

本系统中的用户分为管理员、信息管理员、数据管理员、数据录入员、数据查询员和信息报送员几个类别,可分别负责系统管理、信息发布与管理、数据管理与审核、数据录入管理、数据查询查询和数据报送等功能。

1.4 设置页面访问权限 系统管理员可对相应的用户分配特定页面的访问权限,如:指定院系用户填报某些表格,具体方式如图6所示。

图6 设置页面权限

1.5 在填报页面查看名词解释

在填报的过程中,每个页面,均可以通过点击该页右下角的“本页名词解释”来查看该页的每个数据项的内涵,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如图7所示

图7 查看本页名词解释(数据项内涵说明)

第二章 数据指标体系说明

2.1 数据库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数据库指标体系立足于反映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状态,既为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又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社会了解高校、对高校提出建议和意见提供渠道。在研制指标体系过程中遵循了下列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数据库指标所采集的数据应真实、客观、准确,同时具有原始性,即:尽量不采集衍生数据,如增长率或比率,而是通过采集原始数据后,由数据库系统自动生成各项工作中所需要的衍生数据。

2、系统性原则:数据库指标体系应反映教学工作的全貌和规律,包括教学工作的环境、条件、主体、状态和效果;指标以定量数据为主、以定性描述为辅。

3、操作性原则:数据库指标应可测量,易采集,获取方便。同时要充分考虑数据采集和管理的工作量,通过教育部和学校两个层次的合理分工,将国家层次数据库的指标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4、导向性原则:数据库指标体系应反映教学工作的时代特点和要求。例如:在指标中加入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的内容,以推动“质量工程”相关工作的开展。 2.2 数据库指标体系的研制方法

数据库系统研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服务,因此,遴选数据库指标充分考虑了我国各个时期、各类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的数据要求;这些评价活动包括:上世纪90年代实施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本科教学工作随机评价,以及本世纪以来实施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数据库系统指标体系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基本状态,因此,数据库

5 指标参考了国外高校教学工作评价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成果;例如:美国、英国等国家大学排行榜的指标体系,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评价指标。此外,还借鉴了发达国家教育数据库的建设经验,同时注意与我国已有教育数据库的衔接。例如:本系统参考了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库指标和结构,兼顾了与我国“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的数据共享。

从数据采集的深度来看,“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作为国家层次的数据库,采集的数据包括学校、院系和专业等层次数据,不涉及所有教师、学生、课程等微观层次信息。涉及微观层次信息的数据库(教师库、课程库、课表信息、学生库、成绩库、设备信息库、管理制度网站)是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范围,由各高校自行建设和管理。国家层次数据库以校园信息化工程为依托,与高校层次数据库通过网络相联,并可相互访问。以此保证本数据库的高效率和低成本。 2.3 数据库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为了方便各高校填报数据,课题组根据高校管理的特点,对所有三级指标进行了排列组合,形成了学校概况(在初始化中)、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教育经费、教学科研仪器、教学条件、学生基本情况、学生课外活动、科研情况、学科建设等十个数据群,最后还有一个特殊情况说明。同时,将数据库指标称为数据项,以便与评价方案中的指标相区别。

作为覆盖全国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应该既反映所有高校的共性,又反映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高校的个性,因此,该数据库系统除了上述反映共性的一个主库之外,还有三个反映个性的子库。这三个子库分别是:医药类院校或有医药类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填写的医科信息子库(39个数据项)、体育类院校填写的体育信息子库(37个数据项)、艺术类院校填写的艺术信息子库(42个数据项)。

数据项以填报表格的形式呈现给高等学校,数据项的内涵通过名词解释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具体内涵及名词解释参考《全国高校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数据项内涵说明》。

第三章 典型页面介绍

本系统中有95个填报页面,但归纳起来,共有八种典型页面,在此分别介绍八种页面的填报方法,其他页面参考此八种页面。 3.1 普通文本型或数字型 普通文本型或数字型是指,在表格相应位置的文本框中输入普通文本或者数字,全部填写完毕后,点击“提交”或“确定”按钮即可。如表I 学校基本信息,该表为普通文本型,在相应文本框中填入相应信息即可,如图8所示。

图8 普通文本型填报页面

3.2 上传文件与下载附件型

上传文件型是指需要在填报页面指定的位置上传文件,一般为Word或Excel文件。如表Ⅵ 学校发展规划,在该页面中“发展战略规划”等指标需要上传文件,点击“文件上传”,找到要上传的文件开始上传文件,完成上传后然后点击下面的“提交”按钮,即可保存。如果要上传多个文件,需要先打包压缩,然后再上传。如果文件已经上传成功,则在相应的指标后面会出现“数据库已存在文件”的提示,

7 点击后面的“查看”按钮可以浏览已经上传到服务器上的文件。如图9所示。

图9上传文件型

下载附件是指把上传的文件进行打包压缩后下载到本地,用户予以保存,以便今后使用。例如:高校用户登录后会看到如下界面。

图10下载附件导航界面

在图10中,点击“师资队伍”后面“下载附件”,出现如下提示框

图11 附件保存界面

点击该连接,根据提示操作,可以把“师资队伍”的附件一次性地下载到本地。

注意:下载的附件是zip压缩包,查看里面的文件需要相关解压工具,如WinZip、WinRAR。 3.3 网址链接型 网址链接型是指在对应位置填报相关网址,系统可以通过点击“链接”按钮,打开所填写的网址。如表1-2 “师资队伍概况”中有学校教师库链接,填入教师库的网址后,点击右边的“链接”按钮,可打开相应的网页。如图12所示。

图12链接地址型

3.4 普通二维表格型

二维表格型是指填报的数据项构成一个二维表格,填报的数据分为行和列,行列的文本框内均需要填写数据。如“表Ⅴ 学校面积”,在该表中,行数据有学校产权、非学校产权、独立使用和非独立使用,列数据有占地面积,非占地面积等,在行和列交叉的文本框中填写相应的数据。表中数据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关联性,在填表时应予以注意,填写的数据要符合要求。如图13所示。

图13 二维表格

3.5动态二维表格型

有些表格是根据需要填写的数据量情况来手动添加行数,每次需

9 要输入一行新的数据时,要先手动点击“添加行”按钮,所有数据填写完成后,可以点击“提交”按钮提交所有数据,也可以点击每一行后面的“保存”按钮保存一行数据;数据保存后如需要修改时可以点每行后面“编辑”按钮,开始编辑每行的数据,修改完成之后请点击行后面的“保存”或表格下方的“提交”按钮进行保存。如果需要删除某行,则点击该行后的“删除行”按钮,该行数据就会被删除。例如“表1-1校领导基本信息”,在该表中,可以根据本校的校领导数量,通过逐次点击“添加行”按钮,添加多个校领导的信息。如图14所示。

图14 二维表格

3.6 多行文本输入页面

如图15所示,表单中有多行文本的输入框,一般情况都有输入字数的限制,输入的过程中文本框的下方有输入字数的提示。

图15多行文本输入界面

10 3.7 通过Excel导入

本系统对部分内容比较规范的表格实现了通过Excel导入的功能,如表2-27-1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学科竞赛获奖情况。首先点击“下载模板”,将Excel模板下载到本地电脑上,在本地电脑上填写该Excel文件的内容,注意在填写过程中不要更改Excel文件的结构,填写完毕后,点击“导入”按钮,选中填写好的Excel文件后,系统会自动将Excel中的内容导入到系统相应的表中。如图16所示。

图16 通过Excel导入

3.8 PDF文件下载

如图17,高校用户登录后会看到如下界面,在导出栏会看到“生成PDF”的链接,点击该连接就会把对应页面类别下所有上报的数据生成PDF文件,根据提示操作可以把PDF下载到本地进行查看。

图17下载PDF文件界面

每页填写完毕后,首先点击“提交”按钮保存填报好的数据,然后再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的填报。如果需要跳转某特定页面,则点击“返回”或“返回导航”按钮,进入到导航页面,再打开相应的填报页面。

第四章 数据填报的组织工作

由于填报内容较多,时间较紧,为保证填报工作顺利进行,建议填报单位按照以下程序组织填报工作。 4.1 参加培训会议并获取相关材料

采集院校确定数据采集负责部门并派人参加教育部和项目组组织的培训会议,并领取相关材料,主要材料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用户手册》 2. 《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填报表格》 3. 《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数据项内涵说明》 4. 本校登录的用户名和口令

《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填报表格》与网上填报系统 《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数据项内涵说明》(以下简的填报页面一一对应,以方便院校填报数据的编制工作。

称《内涵说明》)是对填报表格中每个数据项进行内涵说明,供填报院校参考,《内涵说明》中的编号与《填报表格》中的表格编号一一对应,以方便查找。

在培训期间,填报人员获得本校登录系统的用户名和口令,以便回校后及时开展系统初始化和数据填报工作。 4.2 完成本校信息初始化

培训结束后,填报人员按照本手册第一章所述,登录系统并进行本校信息初始化,设置完成本校院系和专业信息,并为相应的职能部门和每个院系建立用户账号,设置密码,并赋予相应表格的访问权限。

12 4.3 成立数据采集领导小组等机构

各高校参加培训工作完成后,应成立数据采集领导小组以及办公室,应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校领导担任副组长或常务副组长具体负责指导开展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专门人员负责数据的任务分解、动员、填报、督促和检查工作,以保证数据填报进度和数据质量。 4.4 召开校内工作布置会

领导小组组织召开校内工作会议,召集各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进行数据采集和填报工作的动员与培训。在会议上,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将《填报表格》进行分解,下发到各职能部门或院系,并培训有关人员,使用网上填报系统。 4.5 网上填报数据

在规定的时间内,学校组织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在网上进行填报,学校数据采集领导小组办公室注意检查填报格式和填报进度。 4.6 确认填报数据并报送

全部表格填报完毕后,校级管理员对所有数据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完整性进行核查确认。经学校领导核准后上传数据,报送给教育主管部门。

上一篇:工经部主要存在的问题下一篇:给好朋友的生日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