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2022-08-07

第一篇: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大数据教学平台建设规划

一、建设背景 ................................................................................................................................... 1

二、建设目标 ................................................................................................................................... 3

三、建设内容 ................................................................................................................................... 4

(一)专业核心课程 ............................................................................................................... 4

1.专业核心课程范围 ....................................................................................................... 4 2.建设周期和建设数量 ................................................................................................... 4

(二)通识教育在线课程 ....................................................................................................... 5

(三)网络自选(拓展)课程 ............................................................................................... 5

1.建设方式 ....................................................................................................................... 5 2.学习方式 ....................................................................................................................... 6 3.学分置换 ....................................................................................................................... 6

(四)原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共享课等 ........................................................................... 6

四、建设方案 ................................................................................................................................... 6

(一)大数据教学平台功能简介 ........................................................................................... 7

(二)六大功能模块 ............................................................................................................... 7

1. 网络教学门户网站 ..................................................................................................... 7 2. 课程中心 ..................................................................................................................... 7

2.1 专业核心课程 ................................................................................................... 8 2.2通识教育在线课程 ............................................................................................ 8 2.3网络自选(拓展)课程 .................................................................................... 8 2.4 原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共享课 ................................................................... 8 3. 移动学习空间 ............................................................................................................. 9 4. 教师发展中心 ............................................................................................................. 9 5. 教学管理中心 ............................................................................................................. 9

5.1 教学评估 ........................................................................................................... 9 5.2 教学资源管理 ................................................................................................. 10 5.3 OA系统 ............................................................................................................ 10 6. 教学质量工程 ........................................................................................................... 10 7. 备课资源库(备选项) ........................................................................................... 10

(三)各功能模块要求 ......................................................................................................... 11 1. 网络教学门户网站 ................................................................................................... 11 2. 课程中心 ................................................................................................................... 11 2.1 课程创建 ......................................................................................................... 11 (1)课程共建 ............................................................................................... 12 (2)助教功能 ............................................................................................... 12 (3)双模板选择 ........................................................................................... 12 (4)课程封面 ............................................................................................... 12 (5)课程编辑 ............................................................................................... 12 2.2 课程教学 ......................................................................................................... 13 (1)多模式教学 ........................................................................................... 13 (2)学习过程管理 ....................................................................................... 14 (3)线上作业 ............................................................................................... 15 (4)在线测试 ............................................................................................... 15 2.3 教学信息统计 ................................................................................................. 16

1 (1)教师端 ................................................................................................... 16 (2)学生端 ................................................................................................... 16 2.4 教学互动 ......................................................................................................... 16 (1)学生问题讨论 ....................................................................................... 16 (2)教师在线答疑 ....................................................................................... 17 3. 移动学习空间 ........................................................................................................... 17 3.1 PC终端 ............................................................................................................ 17 3.2 移动APP .......................................................................................................... 17 (1)移动教案 ............................................................................................... 17 (2)课堂签到 ............................................................................................... 18 (3)随机提问与调查 ................................................................................... 18 (4)学习监控 ............................................................................................... 18 (5)闯关学习 ............................................................................................... 18 (6)作业 ....................................................................................................... 19 (7)在线互动 ............................................................................................... 19 (8)在线考试 ............................................................................................... 19 (9)课程显示 ............................................................................................... 19 4. 教师发展中心 ........................................................................................................... 19 4.1 文本显示模块 ................................................................................................. 19 (1)中心简介 ............................................................................................... 19 (2)政策文件 ............................................................................................... 20 (3)名师风采 ............................................................................................... 20 (4)教师培训 ............................................................................................... 20 (5)教学督导 ............................................................................................... 20 (6)教学论坛 ............................................................................................... 20 4.2 视频展示模块 ................................................................................................. 20 (1)视频展示 ............................................................................................... 20 (2)资源下载 ............................................................................................... 20 5. 教学管理中心 ........................................................................................................... 21 5.1 在线评审 ......................................................................................................... 21 5.2 通知公告 ......................................................................................................... 21 5.3 教学组织和专业设置 ..................................................................................... 21 5.4 大数据平台统计汇总 ..................................................................................... 21 6. 教学质量工程 ........................................................................................................... 21 (1)课程建设 ............................................................................................... 22 (2)专业建设 ............................................................................................... 22 (3)教学团队建设 ....................................................................................... 22 (4)教材建设 ............................................................................................... 22 (5)教学名师 ............................................................................................... 22 7. 备课资源库(备选项) ........................................................................................... 22

2

xxx学院大数据教学平台建设规划

一、建设背景

自2012年起,美国各顶尖大学陆续开设了以慕课(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为主的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性学习的可能。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高校前后累计投入近2.4亿美元,用于开发网络化课程。加之以微课、翻转课堂等为代表的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突破,使得课程网络化重新定义了学校,重新定义了教师,甚至也重新定义了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必将引发全球高等教育的一场重大变革。

当前国内、省内高校在课程网络化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网络公开课学习平台,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等七大学科,具备线上学习、考试、互动等功能;周口师范学院则建立了较为详细的大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实现对学生出勤、就餐、图书阅读等方面的大数据分析。但是,上述高校在课程网络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第一,重通识轻专业。国内高校,特别是985高校较为重视自身网络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即慕课),建设水平相对较高;省内高校,则是通过引进智慧树、尔雅等通识教育课程,构建通识教育网络平台。

1 但是,各高校专业核心课程网络化建设普遍较为薄弱,即使是建设较好的西安交通大学,也仅是将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用于跨专业通识教育,并没有依托优势专业,构建基于网络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供在校学生学习使用。

第二,重整体轻细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郑州大学的课程建设整体情况较好,多数课程都拥有较为系统的教学大纲、讲义、PPT和试题库。但是,上述学校在线课程时长均为45分钟左右,系按照传统课堂要求录制的一整节教学内容,学生网络学习与在课堂听课效果一样,缺乏基于微课、微视频等工具对课程进行细化讲解,无法突出重要知识点。

第三,重讲授轻反馈。各高校建成的网络教学平台中,均设有互动模块用于教师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多数互动平台处于零活动状态,既没有学生提问,也没有教师解疑答惑,学生网络学习质量只能简单依靠在线习题进行验证。

第四,重建设轻管理。在被调查院校中,除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线的网络课程能够顺利访问外,其他学校均存在视频打不开、课程内容不完整,甚至网页不能正常访问等情况,说明课程网络化建设后期管理存在较大漏洞,不能完全保证学生随时学习、随地学习的要求。

第五,重成绩轻运用。各高校在课程网络化建设方面投入较大,知名高校均聘请上市网络企业进行页面设计和功能设计,建设效果较好。但是,除兄弟师范学院外,各高校均没有以大数据为基础,形成

2 建设效果总结报告和发展规划,且兄弟师范学院在形成报告后,也没有完全将该报告中反馈的问题应用于实际教学。

有鉴于此,我校在课程网络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发挥慕课线上教育的优势,又要结合微课成果简化、多样传播的特点,同时兼具翻转课堂将学习决定权让渡给学生的原则,采取兼容并包、取长补短的方式,以大数据为基础,加快推进课程网络化建设,显著提升我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建设目标

根据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以及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方法、新工具的发展方向,结合我校转型升级发展具体需求,对我校本科课程网络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设目标:

第一,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加快推动教学方式改革。通过3年建设,基本建成以三级知识点分类为依托,以课堂讲授、网络课堂、微课、微视频、课程试题库为基础的“课堂学习+网络学习”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新体系,并逐步向全校所有课程延伸。

第二,以通识教育在线课程为引导,不断提升自建网络课程质量。按照引进与自建相结合原则,建设一批涵盖“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三大模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版权的通识教育在线课程,使部分课程达到网易公开课、MOOC学院和中国大学MOOC等国内知名网络平台上线要求。

第三,以网络自选(拓展)课程为辅助,有效促进学生专业综合

3 能力提升。采用自愿、自主原则,鼓励各学院在学生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通过建设一批能够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的自选(拓展)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素养。

第四,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针对当前传统教育方式一门课程讲到老、一本教材用到老等种种弊端,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大胆探索、小心求证,逐步形成课程任课教师专业教研室、教学院系和教务处四级评价分析体系,从课程改革入手向专业改革延伸,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转型升级发展新形势、新要求。

三、建设内容

(一)专业核心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范围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教育部专业指导目录中所规定的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程。

2.建设周期和建设数量

第一阶段:2017年,从24个转型试点专业和应用型专业群中选择50门课程进行建设;

第二阶段:2018年,完成转型试点专业全覆盖,同时从非试点专业中选择40门课程进行建设;

4 第三阶段:2019年,从全校所有专业中(已建成的不再重复建设)选择60门进行建设,完成应用型专业群全覆盖;

第四阶段:2020年以后,逐步完成全校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网络化建设。

(二)通识教育在线课程

通识教育在线课程是第一课堂在课下的延伸和拓展,既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渠道,也是进行开放式和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平台。在前期引进尔雅通识课程的基础上,我校将采取引进与自建相结合的方法,以“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三大模块为主,每年遴选5门左右深入开展通识教育在线课程建设。

通识教育在线课程在供本校学生学习的同时,鼓励任课教师或课程教学组向校外提供课程资源共享服务。任课教师或课程教学组通过向校外共享课程资源所获收益,归任课教师或课程教学组所有。

(三)网络自选(拓展)课程

网络自选(拓展)课程是在专业课程基础上,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我校将按照自愿、自主的原则,鼓励和支持网络自选(拓展)课程建设。

1.建设方式

各学院以基层专业教研室为单位,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在学生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通过自建(建设标准参照通识教育在线课程)

5 或引进相结合,建设3-5门与本专业学习有关的网络自选(拓展)课程,上传至大数据教学平台,进一步强化学生专业能力。

2.学习方式

学生根据各专业提供的网络自选(拓展)课程资源,在大数据教学平台上(或手机APP)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完成学习。

3.学分置换

学生完成网络自选(拓展)课程后,由各学院教学办公室统一认定,确定可置换的学分数量和课程,经学院教学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报送教务处备案。

(四)原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共享课等

2013-2016年获准立项建设的省、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等在建项目,均可按照专业核心课程、通识教育在线课程和网络自选(拓展)课程的建设要求和建设标准进行后续建设。教务处将对建设质量较好、建设效果明显的项目进行后期资助,并优先推荐国家级、省级课程建设项目。

四、建设方案

以下建设方案均采用本地部署模式。

6

(一)大数据教学平台功能简介

我校大数据教学平台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线上+线下”、“平台+课程”的教学新理念,通过课堂讲授、辅助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逐步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网络技术的融通运用,构建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通过大数据教学平台实现教学互动功能、资源共享功能、移动学习功能、教学门户的建设,达到教师能够进行课程建设、教学监控、资源共享、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目的,并实现所有数据的整合,最终建设成一个理念领先、技术先进、国际化特色突出的网络教学中心。

(二)六大功能模块 1.网络教学门户网站

该网站能够实现教学新闻公告动态显示,有具校园代表性的大图片展示区,具备信息发布和页面自定义、访问统计分析、统一检索等功能;具备链接进入大数据教学平台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具备多种资源排行展示,如精品课程排行、课程网站排行、课程资料排行等功能;并且支持对本校课程进行检索。

2.课程中心

课程中心包括专业核心课程、通识教育在线课程、网络自选(拓展)课程和原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共享课4大课程子系统;能够提供课程建设工具,实现与Microsoft Office和WPS的无缝对接。

7 2.1 专业核心课程

能够兼容包括Camtasia Studio等在内的微课编辑工具,支持按照课程三级知识点在线创建、编辑、修改各种类型的微课;实现按照课程知识点编辑排序讲义、PPT、微课。

2.2通识教育在线课程

能够兼容学校已购进的尔雅通识教育课程和自建通识教育课程。 2.3网络自选(拓展)课程

实现按照各二级学院或学科专业为单位的网络自选(拓展)课程分类、排序。

2.4 原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共享课

能够将前期已有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共享课上线。 以上4大课程子系统均应包括“教-学互动平台”:该平台能够提供全面的网络教学功能,包括作业、考试、通知、互动课堂、PBL教学、资料、统计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直接无缝对接各种在线资源,实现名师课程视频、教材教参、文献资料等的轻松调用,为教与学随时随地提供资源支持。师生可以在互动课堂模块通过音视频、文字互动,实现远程授课、辅导。在4大课程子系统中均支持辅助教学、闯关式网络教学、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课程建设过程中可插入作业、视频、图书作为任务点,通过任务点是否完成

8 来对学生行为进行监控。详尽的学习统计能够统计出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行为轨迹、作业分数、视频观看情况、图书阅览情况、参与讨论次数等。教师可以为每个班级制定学习计划。将课程章节定时开放给学生,也可以设置闯关式学习,学生必须将章节中全部人物点完成才能进入下一节,控制学生的学习流程,监控学习结果。

3. 移动学习空间

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为每个学生打造个性化主页,记录学习历程。同时,可以满足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学习互动交流。同时考虑到学校其他平台较多,学习空间应支持外部平台接入,方便学生与老师使用。

4. 教师发展中心

以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为中心,能够提供培训服务、课程评估、资源共享等功能。主要内容应包括中心简介,政策文件,通知公告,名师风采,教师培训,教学督导,学院风采,教学论坛,资源下载等功能模块。

5. 教学管理中心 5.1 教学评估

能够统计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可以对老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的访问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可视化的统计分析,

9 以帮助学校和老师更好的进行教学评估管理。

5.2 教学资源管理

能够对学校教师和院系手中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的归类和整理,并将文件加以统一的管理和存储,实现教务处对于这部分教学资产真实、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提供统计和分析系统,使教务处能够准确掌握校内各种教学资源的分布状态,并以此为依据,对未来的教学资源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

5.3 OA系统

文件发布:实现教务文件在线发布、在线阅读,教务处能够对文件阅览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项目评审:实现教学研究项目、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等项目的在线申报、在线评审。

6. 教学质量工程

能够协助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管理。主要包括政策文件发布,在线项目管理,项目统计分析和项目成果展示等,全面满足学校质量工程的项目管理需求。同时,平台还提供附件文档的在线阅读、项目公文模板自定义等特色功能,让质量工程更方便、更灵活。

7.备课资源库(备选项)

能够实现与图书馆、外部网络资源的对接,供教师教学和备课使

10 用。(此项功能为备选功能)

(三)各功能模块要求

总体要求:大数据教学平台面向30000名师生同时在线开放,在系统的兼容性、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

 7×24小时不间断运行;  页面响应不高于3秒;  检索响应不高于3秒;  视频点播响应不高于10秒。 1. 网络教学门户网站

实现新闻公告动态显示,热门教学视频动态显示,有校园具代表性的大图片展示区,生动记录教师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

除常规门户网站所包含内容外,还应包括教学成果展示板块,具备多种资源排行展示,如精品课程排行、课程网站排行、课程资料排行、及热门专业排行,包含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组织运行的功能。

2. 课程中心 2.1课程创建

在课程中心模块中,应支持在线创建课程、设置课程的学分考核机制、设置课程展示模板等,以及学生在线听课、在线阅读、在线提

11 问、在线作业、在线考试、在线互动讨论、学分审核、获得学分等。

(1)课程共建

支持多位老师共建一门课程,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减轻了教师工作负担。

(2)助教功能

支持添加助教功能,老师可以选择合适人选来担当本门课程助教,协助批改作业、考试阅卷等教学活动。

(3)双模板选择

支持基于章节和知识点两种模板创建课程,三步完成课程创建:.....选择模板、编辑课程信息、编辑章节或知识点内容。要求实现Microsoft Office和WPS文档、PPT直接上传,同时支持常见视频格式上传。

(4)课程封面

内容包括课程名称(中英文)、课程封面、课程相关信息、课程介绍、教学资源等内容,要求编辑界面简洁明了、操作简单,原位编辑、灵活方便。

(5)课程编辑

在课程内容编辑中,要求与Microsoft Office和WPS的无缝对接,支持直接粘贴、复制,并具备与Microsoft Office和WPS相一致的在

12 线编辑功能。在编辑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添加图片、文档、音频,视频,网页,作业;可以对插入的微课、微视频等资源设置任务点,防拖拽,防窗口切换等,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不能进行其他操作;在视频的播放过程中,可以插入与视频相关的图片、PPT,可以在视频中添加相关的测验,学生只有在正确回答相关问题后才能进行后续视频内容的学习。

上述内容要求能够实现原位编辑,不需进入后台,即可在网页原位进行编辑操作。

2.2 课程教学 (1)多模式教学

平台应支持网络辅助教学(专业核心课程)、网络教学(通识教育在线课程、网络自选(拓展)课程和原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共享课),翻转课堂、PBL(问题式学习)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模式。

其中,网络辅助教学,指的是教师运用平台上传教学所需的资料(如PPT、讲义、教案、教学大纲、课程习题库等文本文件,以及微课(5-10分钟)、微视频(20分钟左右)等网络资源),在线布置作业(可设置闯关模式)、批改作业,与学生进行讨论答疑等活动。

网络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平台上传完整的课程讲座视频(涵盖所有教学内容,每讲45分钟),学生可以在校内通过无线网络(校园WIFI)和有线网络自主学习,可以突破传统课堂人数限制。

翻转课堂,指的是将课程学习的过程由线下实体课堂反转到线上

13 网上教学。首先由学生在线上进行自主的课程学习,在实体课堂中老师主要进行讨论与答疑等活动。

PBL教学,指的是将学习与具体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生能够在平台上自主预习任务问题,教师能够实时监控学生预习进度,并及时进行解疑答惑。

在该平台下,教师可以根据各自实际需求和学校对课程建设的具体要求,灵活选择教学模式。同时,还应具备学分管理系统,能够监控学生学习过程,设置各项学习指标权重,统计学习成绩,并在学生学习结束后能够给出相应的学分。

(2)学习过程管理

该平台以学习过程管理为核心,开展作业、考试、答疑、讨论、评价等教学活动。

学生在登录平台后,可以直接查看自己四年全部课程总体学习进度和某一门课程的单科学习进度。(如果教师在课程中设置了闯关模式,则学生必须完成相应的任务后才能够进行后续学习)。

教师在登录平台后,可以直接查看本学期承担课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总体学习进度。其中,单个学生学习进度,应包括视频观看进度、学生点击情况(含点击时间、时长、点击者信息等内容)、讲义、PPT观看、下载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总体学习进度,应包括全部学生总体学习情况、作业整体完成率、学生网络学习排名等。上述内容均要求采用Excel形式,并能够快捷导出。

14 (3)线上作业

即从作业发布、接收到批阅,全部流程都在网上完成,学生可以在线接收作业、做作业、关注作业的反馈情况,随时查看教师的评语及成绩。学生可以对任意作业进行收藏,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集中到一起当作之后学习的要点。

如果教师在作业中设置了闯关模式,则学生必须完成指定作业内容后,方能进入下一步作业。

(4)在线测试

教师可通过题库进行选题或者在线编辑试题,然后设置各类题型的数量和分值创建试卷,试卷创建好以后,教师根据测验的时间,参加测验的对象,发起测验。学生就可以接收到该试卷进行测验。支持从题库中选题进行组卷的功能,教师可以对试卷中的试题进行添加、修改、删除、任意排序、预览等功能,还可以对试题进行分值分配;试卷包括客观题、主观题、复合题等;题的属性包括类别、难度系数、适用层级等,同时,系统能根据题的使用频率和学生回答的正确率进行自适应的调整难度系数,力求难度系数符合真实情况,提高参考价值。

15 2.3 教学信息统计 (1)教师端

教师端信息包括两个方面:

工作量统计,主要包括教师发作业、批量作业、试卷、试题、讨论答疑、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教授的学生的成绩等数据汇总,同时,系统支持原始数据导出。

学生学习统计,主要包括完成的作业、参加的考试与考试得分、提出的问题、参加过的讨论、读过的书、看过的视频等数据汇总,按汇总的数据对学生进行排名,并能够精确显示学生学生行为轨迹。在作业统计中,能够根据教师设置的每份作业的权重,统计出学生网络学习总成绩。同时,系统支持原始数据导出。

(2)学生端

学生端信息,主要包括学生各门课程学习进度和大学四年总体学习进度。

2.4 教学互动 (1)学生问题讨论

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提问功能。根据学生输入的问题题目内容,自动为学生推荐与该问题相似的问题,同时推送与问题相关的学习资料(如视频、图书、文档文献等),辅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为了提高

16 解答的质量,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解答范围,包括允许所有人解答、允许某位教师解答。师生可以就课程学习进行讨论,答疑,增强师生的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教师在线答疑

教师在线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可通过系统消息或手机、邮件等及时反馈给学生。当有新的问题时,系统会在教师平台页面自动提醒,或者通过手机、邮件等形式提醒教师,方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即时沟通。教师可以对答疑库中的问题进行管理,如建立精品答疑库,将问题分类,便于系统自动为学生精准地推送问题,提高疑问的解决效率。

3. 移动学习空间

移动学习空间包括PC终端和移动APP两种模式。 3.1 PC终端

PC终端主要集中于课程中心,在此不再赘述。 3.2 移动APP 移动APP包括IOS和Android两种类型,两种类型操作界面、操作流程应基本一致,且均能够支持平板操作。

(1)移动教案

按照教学计划,教师可提前在移动端上组织教学内容,有序安排

17 资料推送、签到、问答、抢答、投票等教学活动,方便课堂发放并易于复用;教材、作业、考试、通知、学生管理等移动教学功能,支持教师进行移动教学。

(2)课堂签到

教师在移动端发布课堂签到,学生直接用手机通过扫描教师课前打印好的二维码进行签到,签到结果可同步保存在课堂教学教师APP端和PC端。

(3)随机提问与调查

教师发布随机选人,系统会自动在已经签到的学生中随机选择学生回答问题,并可以进行结果投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实时发布调查问卷,学生通过移动端进行投票,教师端可以立即统计投票结果。

(4)学习监控

对于学生在线观看微课、微视频具备监控功能,如视频防拖曳、防快进等。

(5)闯关学习

学生通过PC或APP进行网络学习时,能够自动记录学习轨迹和学习行为,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够自动保持PC端与APP端同步。

18 (6)作业

学生可以通过PC或APP查询作业列表,完成作业并能够展示已完成、已批改的作业,并能够查看每次作业成绩和总成绩。

(7)在线互动

学生可以通过PC和APP查看老师、管理员发给自己的通知、调查问卷、问答、讨论话题等消息信息,且所有消息都支持有是否阅读标示。

(8)在线考试

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发布考试试卷和查看考试分项统计结果,学生同样可以通过客户端进行在线考试和查看考试信息。

(9)课程显示

在PC或APP教师端,能够显示本学期教师所承担的课程信息;在学生端,能够显示本学期所修的课程信息。

4. 教师发展中心 4.1文本显示模块 (1)中心简介

对教师发展中心进行简单介绍

19 (2)政策文件

能够发布教师发展中心的各项文件、通知。 (3)名师风采

对学校名师进行展示(含照片和简历)。 (4)教师培训

主要分为岗前培训,专题活动,名师讲坛,网络培训,实践教学等功能。

(5)教学督导

主要发布相关的督导动态,督导制度等内容。 (6)教学论坛

支持教师在教学论坛交流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心得。 4.2视频展示模块 (1)视频展示

展示与教学相关的优秀培训视频。 (2)资源下载

教师可以在资源中心下载到教师教学发展的相关培训资料。

20 5. 教学管理中心 5.1 在线评审

教务处收到申报的项目,将进行分级评审,级别分为:院、系或职能部门初审,评审办公室初审,专家在线评审,评审委员会集体评议。泛雅提供了完整的在线评审流程及简单易操作的后台管理体系,评审人只需按步操作即可。评审项目。

5.2 通知公告

该平台能够发布教学方面的各类文件、通知,并能够向各二级教学单位进行推送和点击打开情况查询。

5.3 教学组织和专业设置

该平台能够显示各二级教学单位的网站链接和全校专业设置情况。

5.4 大数据平台统计汇总

能够实现按二级学院和专业分类显示在线课程各项信息统计。 6. 教学质量工程

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指的是教学团队、精品课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项目。该平台的建设宗旨是打造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综合支撑平台及项目申报评审及管理平台。

21 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主要包括政策文件的传达,课程、专业、教材与教学团队建设的线上管理。可实现教研项目网上申报、评审、立项与成果展示。

(1)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包括校级、省级、国家级的精品课程及优秀课程展示。 (2)专业建设

包括特色专业展示及专业改革试点的公布,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各类各级教学实验班展示。

(3)教学团队建设

包括校级、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展示。 (4)教材建设

包括省级、国家级重点教材及校园精品教材的展示。 (5)教学名师

包括校级省级教学名师的展示。 7. 备课资源库(备选项)

22

第二篇:探索时空大数据的社会管理创新平台建设论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核心任务之一。2011 年,党中央做出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决定,明确要求“加强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要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把智慧社会管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要求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管理与服务平台。

经过5 a 的建设,在智慧武汉的总体框架下,武汉市社会管理创新以服务人为主线,提出了“一主、两新、五全”的管理理念,以智慧武汉时空信息云平台为基础,依托时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建立了武汉市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人、地、事、物、情各类社会管理要素的空间化集成调用和综合展现,形成了市、区、街、社区、网格5 级联动机制,推进了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了社会管理资源,完善了社会管理机制,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全覆盖、无缝衔接的社会管理与服务体系。

1 建设目标与内容

1.1 总体目标按照网格化管理的思想,运用时空大数据管理的分布式数据集、流式空间索引、MapRuduce 技术等前沿技术方法,以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共享为基础,进一步整合公安、计生、民政、人社、卫生等部门的人口、法人和社会经济等信息,将各类资源纳入全市统一平台,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优化再造管理流程,以信息为先导来整合、引导和分配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全口径的城市社会管理与服务平台,为完善社会管理领导体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节机制、抓好社会防控体系建设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武汉中心城市、和谐城市、幸福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体化的信息支撑。

1.2 建设内容武汉市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市区共建、以区为主,规范运作、分级管理”为原则,以数字武汉地理空间框架为支撑,依托智慧武汉时空信息云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系统数据和基础进行改造、升级、整合,建立市、区、街道、社区、网格5 级联动的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提供信息支撑。

2平台实现及应用效果

2.1 制度确立,纳入智慧城市总体框架2012 年,按照中央和湖北省有关部署要求,武汉市委、市政府把智慧社会管理作为智慧武汉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启动了武汉市社会管理与服务网格化建设工作。在统一思想、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网格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加强网格化工作顶层设计,要求全市在整合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地理信息资源、网络资源等核心资源的基础上,开展武汉市的网格化管理建设工作,做到“一网打尽”。

2015 年武汉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等“1+10”系列文件,进一步从制度上为武汉市社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保障。3.2 标准先行,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标准具体包括《武汉市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网格划分规则与编码规范》《武汉市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基础信息采集表》《武汉市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专业信息共享内容》《武汉市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事项分类标准》《武汉市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服务接口规范》和《武汉市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区级平台建设要求》等6 大规范,形成了网格划分、数据共享、信息采集、平台管理的标准规定。

对市、区、街、社区和相关部门、不同岗位操作人员分别设置信息使用权限,分层级、分部门、分岗位授权;建立了工作考核机制,每日对全市各区、街道、网格员及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考核;通过平台强化事件全程办理和全程监督功能,通过对事件接件、流转、办理等流程的实时监控,实现即将到期预警、超期报警;建立了信息采集、比对、更新和共享机制。

3 结 语

当前,武汉市正在开展“智慧城市”和“互联网 +”行动计划,社会管理创新平台建设被列为智慧武汉建设应用之首,同时也被列入“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研究,持续推进智慧社会管理建设与应用,形成社会管理的“智慧感知、智慧融合、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决策”。

第三篇:(新甘肃)建档立卡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有关问题答复 Word 文档

关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及大数据系统

平台建设有关问题答复

一、大数据

1.大数据平台建设能否做成15个不同的模块,由行业部门去填? 答:不可以。这次大数据平台信息录入是以2015年100万预脱贫人口数为基数,是以户为单位填写,行业部门的信息都在这一户中体现。填表问题,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行业部门填写。

2.国家建档立卡数据系统和大数据系统平台能否对接?

答:可以对接,需要请示国务院扶贫办允许后才能实现。 3.大数据系统中入户调查表格复杂,能否简化? 答: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与行业部门协商,简化表格。 4.2015年预脱贫100万名单,能否调整?建议把2015年的预脱贫人口100万,不能关死,要能进能出。

答:2015年100万实名制,总规模不变,不少于100万人,具体名单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可以进行调整。

5.省办能否专门成立部门,具体协调精准扶贫工作,设定政策解释人,公布其电话,各县区有问题可以随时进行咨询?

答:我们向扶贫领导小组汇报,建议由相关行业部门尽快确定联络人,负责解答。

二、建档立卡

1.贫困县、村、人口的脱贫标准、如何验收不明确。 答:目前国家还未制定明确标准,我省正在制定过程中。 2.符合条件的低保户和五保户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条件这概念不明确;金昌市低保户实行城乡一体化,低保的标准提高了,低保户是否可以不全部纳入。五保户、低保户中一二类是否绝对从系统中剔除。审核脱贫指标2800元,而一二类低保收入超过了2800元,有一定的冲突,建档立卡工作怎么处理?如果三四类低保进入建档立卡,人数就会超,这些人数省上认可吗?敦煌市民政上下达了9800人低保人数,但没有等级区分,而我们扶贫口下达的贫困人数是2800人,这个数字悬殊比较大。怎么解决?民政上下达五保户和低保户人数比我们贫困人数还多,现在又说要控制规模,为落实进多少出多少的制度,就会出现五保户和低保人数把我们贫困人数顶出现象,怎么处理?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

一、二类低保户享受政策后,实现了政策性脱贫,但这部分农户仍然属于乡村内最贫困的群体。是否可以按照返贫处理?

答:建档立卡农户的纳入不分一般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低保贫困户属性,只要在这个村中是最贫困的群体,由民主评议选出纳入;系统中的低保户、五保户的人均纯收入按实际情况录入。实现政策性脱贫的五保户、低保户可以退出建档立卡系统,户中有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特殊情况,暂不退出;但不能搞“一刀切”全部进入或全部退出,因为我们系统中大部分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是人为压缩到2736元以下的。所以贫困户的退出、农户的返贫不要管是何属性,严格按照文件要求,一切权力交给本村的群众去评议选出。

3.国务院扶贫办的系统能否24 小时开放?

答:根据阶段性任务的需要,省办与国务院扶贫办协调开放, 数据不能随意调整,系统不能随意开放。

4.扶贫户和贫困户在政策上概念的如何区分? 答:贫困户的定义国家还无任何解释。目前,建档立卡中贫困户包括一般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低保贫困户。扶贫开发对象是指《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概念:“国家扶贫标准以下的,有劳动能力的有发展意愿的农村人口”。

5.返贫人口的重新识别与统计如何调整?

答:请认真参阅甘扶领办发〔2015〕19号文件中关于返贫的具体要求。

6.国家统计局下发的脱贫数据与我们掌握的实际脱贫数据不一致,造成这个被脱贫的局面怎么办?2014国家统计局给敦煌下的扶贫计划比我们的2013年多出了3000人,国家统计局下的这个人数与我们的计划人数接不上,我们工作下一步怎么延续,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答:以2014年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核定的数字为准 。

第四篇:车联网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

车联网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软硬件选型

1.软件选型建议 1.1 数据传输

处理并发链接的传统方式为:为每个链接创建一个线程并由该线程负责所有的数据处理业务逻辑。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代码简单明了,逻辑清晰。而由于操作系统的限制,每台服务器可以处理的线程数是有限的,因为线程对CPU的处理器的竞争将使系统整体性能下降。随着线程数变大,系统处理延时逐渐变大。此外,当某链接中没有数据传输时,线程不会被释放,浪费系统资源。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使用基于NIO的技术。 1.1.1 Netty

Netty是当下最为流行的Java NIO框架。 Netty框架中使用了两组线程:selectors与workers。其中Selectors专门负责client端(列车车载设备)链接的建立并轮询监听哪个链接有数据传输的请求。针对某链接的数据传输请求,相关selector会任意挑选一个闲置的worker线程处理该请求。处理结束后,worker自动将状态置回‘空闲’以便再次被调用。两组线程的最大线程数均需根据服务器CPU处理器核数进行配置。另外,netty内置了大量worker功能可以协助程序员轻松解决TCP粘包,二进制转消息等复杂问题。 1.1.2 IBM MessageSight

MessageSight是IBM的一款软硬一体的商业产品。其极限处理能力可达百万client并发,每秒可进行千万次消息处理。

1.2 数据预处理 1.2.1 流式数据处理

对于流式数据的处理不能用传统的方式先持久化存储再读取分析,因为大量的磁盘IO操作将使数据处理时效性大打折扣。流式数据处理工具的基本原理为将数据切割成定长的窗口并对窗口内的数据在内存中快速完成处理。值得注意的是,数据分析的结论也可以被应用于流式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即可完成模式预判等功能还可以对数据分析的结论进行验证。 1.2.1.1 Storm

Storm是被应用最为广泛的开源产品中,其允许用户自定义数据处理的工作流(Storm术语为Topology),并部署在Hadoop集群之上使之具备批量、交互式以及实时数据处理的能力。用户可使用任意变成语言定义工作流。

1.2.1.2 IBM Streams

IBM的Streams产品是目前市面上性能最可靠的流式数据处理工具。不同于其他基于Java的开源项目,Streams是用C++开发的,性能也远远高于其他流式数据处理的工具。另外IBM还提供了各种数据处理算法插件,包括:曲线拟合、傅立叶变换、GPS距离等。 1.2.2 数据推送

为了实现推送技术,传统的技术是采用‘请求-响应式’轮询策略。轮询是在特定的的时间间隔(如每1秒),由浏览器对服务器发出请求,然后由服务器返回最新的数据给客户端的浏览器。这种传统的模式带来很明显的缺点,即浏览器需要不断的向服务器发出请求,然而HTTP request 的header是非常长的,里面包含的数据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值,这样会占用很多的带宽和服务器资源。

面对这种状况,HTML5定义了WebSockets协议,能更好的节省服务器资源和带宽并达到实时通讯。应用Websockets技术,服务器可以通过一个双工通道主动推送数据至客户端浏览器。 1.3 数据存储 1.3.1 车载终端数据

自2006年以来,基于Google提出的MapReduce编程模型以及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开源项目Hadoop,得到了分布式计算领域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更是几乎成为了大数据行业的标准框架。众多国际互联网公司如Yahoo!、Twitter、Facebook、Google、阿里巴巴等均开源发布了大量基于Hadoop框架的软件,从而使得此框架拥有其他大数据工具所不具备的软件生态圈。

2013年底,Hadoop 2 发布,新一代的计算框架YARN在兼容MapReduce之外,使得其他第三方计算工具可以更便捷的与HDFS整合。同时HDFS也增加了HA(高可用)等新功能。

Cloudera是一家美国的Hadoop软件发行商,其CDH提供了企业级的服务支持,超过50%的Hadoop开源项目贡献来自于Cloudera的工程师。恒润科技目前使用的是Cloudera的CDH5。

数据存入HDFS中时,Hadoop会自动将数据切分为block并均匀分布的存储在集群的各个数据节点。读取数据时,往往通过Map Reduce的方式将数据汇总并提取。这种方式非常适用于对海量数据(eg. 100GB+)进行检索或分析的场景。这是因为,首先海量数据很难用单机进行处理,因为大量数据需要先加载至内存;其次因为MapReduce(或基于YARN的其他计算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整个集群中的计算资源,任务的执行效率远远快于单机。

而对于交互应答及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比如查看某列车某一时段的车速变化曲线(涉及数据量相对较小)。用户往往期望指定检索条件后可得到秒级的响应。但如果采用上述方式直接从HDFS取数据,整体集群任务派发与资源协调所需的时间将远大于数据处理与展示的时间。用户体验将会大幅下降,这种情况下一般会采用非结构型Nosql数据库。HBase是Hadoop生态圈中非结构型数据库的代表,其架构参考了Google的bigTable设计。旨在为客户提供基于HDFS,支持快速写入与读取的数据库。

HBase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便是车载终端数据存储,车载终端数据的特点包括: 数据类型多样、数据具有时序性、车载终端有移动性以及数据粒度小。车载数据也符合上述特征,因此HBase相对于HDFS是一个更加合适的选择。然而,HBase表的设计对数据检索效率的影响可谓巨大,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应用场景、数据结构以及数据的元数据才能确保HBase的性能满足应用需求。 1.3.2 应用数据

应用数据一般则采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包括:Mysql,SqlServer,Oracle等。 1.4 数据分析 1.4.1 基础运算功能

大数据平台需根据数据类型的相应特点封装基础运算功能。例如,对于布尔量,需提供某段时间区间内,0、1变化的次数统计,0、1所占比例分布等功能;对递增量如列车里程,应提供某段时间区间内该信号的变化率。而这些功能在分布式环境下主要是通过MapReduce的思想实现。

MapReduce是Hadoop的核心组件之一。 所有计算任务都被分解为两个过程:Map与Reduce。其中Map过程的核心思想为‘移动计算优于移动数据’,即将计算任务Mapper分发至数据所在计算节点。计算节点对本地数据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记录在本地HDFS。Reduce过程,则由reducer去各个计算节点收集mapper的中间计算结果再整理成最终结果。这一过程适合的场景是大批量数据运算,而针对交互性较强的应用,因整个计算过程涉及大量磁盘IO操作,很难做到及时响应。为此Hadoop软件生态圈对MapReduce过程进行了大量优化,而Spark的出现则进一步颠覆了MapReduce的实现方式。 1.4.2 Apache Spark

Spark将数据源封装为RDD(一种可伸缩的分布式数据结构)。针对RDD的Mapreduce过程,将所有中间结果都保存在内存,而不需读写HDFS,从而提高计算任务的整体效率。除MapReduce外,Spark还提供许多其他数据操作。自2014年起,spark已经成为Apache开源社区中最活跃的开源项目。 1.4.3 SQL on Hadoop

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中进行数据分析往往是依靠SQL语言。对于不熟悉分布式编程的数据分析人员,SQL on Hadoop的出现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种便捷而强大数据分析工具。为Hbase提供SQL操作的工具包括Hive,Impala与Pheonix。其中Hive与Impala都是为HDFS而设计同时提供了对Hbase的接口;Pheonix则是专门为Hbase设计的,底层实现完全依赖Hbase 的原生接口。 1.4.4 机器学习算法

数据挖掘中常用的许多机器学习算法都是迭代式的,当数据分布在集群中,传统的单机算法实现将难以生效。Apache Mahout提供了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基于MapReduce的实现,包括聚类、拟合、协同过滤等。Spark也提供了Mlib组件并以Spark的方式对上述算法进行了实现。 1.4.5 BI

传统的的BI工具近年来也开始提供基于Hadoop的数据计算接口,如Matlab提供了MapReduce的接口(http:///discovery/matlab-mapreduce-hadoop.html)。而SPSS更是宣布除与Hadoop集成之外,还将于2015年完成与Spark的集成。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集成仅是底层实现的集成,即仍然要求数据分析人员具备MapReduce的编程思想并学习这些工具关于Mapreduce的客户端接口。 1.4.6 工作流

Oozie是Hadoop生态圈中第一款关于计算流程规划的工具。通过这款工具,开发人员可以将上述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整合,以完成非常复杂的数据统计任务。然而Oozie缺乏可视化的工具对工作流进行设计,且调试十分不便。

Azkaban是由LinkedIn贡献的一款类似的开源工具并提供了用户友好的可视化界面。

1.4.7 数据可视化

由于前段的框架采用的是基于浏览器的B/S架构,因此数据的可视化可以依托于大量开源的javascript工具库,例如D3(https://github.com/mbostock/d3/wiki/Gallery)、Highcharts(http:///demo)以及Baidu Echarts(http://echarts.baidu.com/doc/example.html)。

以Echarts为例,其提供的工具包括:折线(面积)图、 柱状(条形)图、 散点(气泡)图、 K线图、 饼(圆环)图、 雷达(面积)图、 和弦图、 力导向布局图、 地图、 仪表盘、 漏斗图。具体demo请参考上述链接。 2 硬件选型建议 2.1 服务器选型 2.1.1 配置

Hadoop集群中DateNode的推荐配置为: • 12~24 块1~4TB 硬盘

• 2 ~8核 CPU, 频率2~2.5GHz • 64-512GB 内存 • 10~100G以太网网口 NameNode的推荐配置为:

• 4~6 块1TB 硬盘 (操作系统1块, 文件系统2块,Zookeeper1块) • 2 ~8核 CPU, 频率2~2.5GHz • 64-128GB 内存 • 10~100G以太网网口 2.1.2 规模

车载终端数据进入Hbase后,以Hfile的形式存于HDFS。这意味着所有数据在整体集群中将会至少保存3个备份。规划集群规模时需考虑下列几个参数: •

车载终端数量(车载数据采集设备)sensors •

采集端口数量ports •

采集频率 frequency •

采集时间period •

端口大小 size •

备份数量 redundancy

由于Hadoop集群支持动态扩展,因此策划时可先按最小需求搭建物理集群。

第五篇: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一、

蒙草集团依托20余年的生态科研实践,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结合实地监测,整理收集指定区域水、土、气、人、草、畜等生态系统相关数据,建立指标分析模型,从而精准指导生态修复实践,科学指导产业发展决策,优化引导农牧民生产生活,成为生态产业、农林牧产业等移动版的“GPS”+“科技110”。作为“生态+农业”大数据的一项实践,五原县农业大数据平台是蒙草依据当地农业生态现状和农业生产实际需求,搭建的以农业大数据为核心的生态公众服务平台。

大数据指导农业生产

五原县农业大数据平台使当地的农业生态实现了农业技术服务“一网覆盖”,农业资源数据“一键获取”,有效监控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大数据平台的遥感数据也提供该县农作物种类的空间分布、作物长势的变化以及不同程度的盐碱地分布的各类信息,为该县因地制宜规划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大数据平台中的物联监测,可提供农作物生长环境、生长需求以及不同气候温度条件下病虫害发生情况的信息,提示农业部门及农民及早预防治疗,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并通过精准施肥灌溉,减少水肥浪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平台可监测家畜疫病的防治。防疫员可通过“智慧农业”APP快速地将牲畜图片、视频、农户和防疫员确认签字情况等防疫信息实时上报,并汇总到大数据平台。平台可对疫苗进行追溯,并做出该地区防疫热区图。2018年2月14日,五原县养羊农户赵瑞花在平台留言,家里的羊腿疼,走路一瘸一拐,不吃草,情况不止出现过一次,且附近几个村子都有类似情况发生。专家王强胜看到提问后回复了有效的治疗措施。平台通过为农户提供与专家沟通的渠道,为农户及时解决问题。

此外,农业信息员也将防灾减灾、土地流转与疫病防控等相关信息发布在农业综合信息平台上。平台信息结合科技服务直通车的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辅助,打通了农牧业科技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农牧民解决难题,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搭平台服务市场决策

五原县素有“河套粮仓、葵花之乡”的美誉,盛产葵花、小麦、玉米、油料、甜菜、番茄、瓜果、瓜菜籽等农产品,是全国著名的粮、油、糖及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五原县农业大数据平台可监测当地农作物价格。通过有效监测当地农作物市场情况,分析判断每年农作物产量的走势,平台数据指导着农户有针对性地种植所需求农作物的数量。农牧业部门利用平台大数据快速调取农作物和畜牧业的产量及占比、当前防疫任务完成率、土地流转均价、农技咨询关注度以及各类农产品价格实时监测等数据。平台中的一些信息服务板块也备受农民青睐,如“科技110”使农民的农牧业实用技术、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涉农涉牧政策法规等问题可得到专家及时、专业的回答。

服务三产融合发展

蒙草与五原县政府紧密围绕当地农业生产特色,打造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分为农业产业融合展示馆、生态大数据馆、热带植物馆,集农业新科技成果示范、农业大数据展示、生态科普、休闲旅游观光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一产,用科技示范指导农民生产。在示范园内的测土配方施肥区,根据五原县十余个典型区域不同的土测值,选择新作物进行引种试验。同时,根据各乡镇现阶段主栽作物的养分需求及各生育期的需肥特性,为作物全生育期提供适宜的养分配比及生长环境,达到控肥增效的目的。示范园内设有绿色防控技术展示区,主要针对各类农作物病虫害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综合应用杀虫灯、性诱剂、黏虫板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以达到有机食品标准,提高标准化技术普及率。

二产,聚集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展示推介农产品。示范园内展示了多类五原县的地标性农产品,每类产品都有多个品种,每一类品种都有其优势特性。此外,展出的还有五原县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培育出的众多知名品牌。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三产,将示范园同时作为旅游区、科教园。示范园自2017年9月底运营以来,已吸引多达15万余人前来参观、旅游。除本地散客外,更多的是来自各地的教育科普团、产业考察团与旅行团。

示范园引导农业产业集聚,展示农业新科技成果,通过农业+大数据,既解决了“种得好、管得好、产得好、卖得好”的问题,也实现了

一、

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大数据就像是大自然的信使,使用到农业产业中,能够一改以往农耕产业“看天吃饭”的状况,让农业产业变得更加智慧。大数据也是强劲驱动力,通过产销促、流通追溯体系等,让农业产业变得更加健康、绿色。

二、

蒙草自主研发的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在节目中亮相,向观众传达一家企业在“尊重自然、尊重一方水土”、把适应当地生长的植物“再还给这片土地”的努力。

助力生态修复相关产业发展

在实践中,要修复某一块草地,必须掌握某一区域的年降水量、土壤特性、适种草种等一系列生态数据,生态建设才能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蒙草的大数据平台集成了某一地区近几十年以来的“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等生态关键因素指标数据。大数据平台未来就像是草原生态系统的检测阀和导航器,将来能对生态修复、现代草业、畜牧业、草种业及蒙草定制化产品开发等领域提供科技支撑。

为草原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草原生态修复涉及牧草适宜性、混播比例、种植方案等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与研究,当人们点击大数据平台上任意经纬度的坐标点,蒙草的数据库就会提供出适合该处草原生长的草种及该区域最科学的生态修复方法。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为草产品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用户可以实时查看牧草具体地块的位置、水、土壤、气候、营养成分等信息,并掌握种植、管护、收获、贮藏、运输等全过程数据。

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未来蒙草的大数据平台还能为农业领域的土壤、水资源、农作物等数据的收集与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为草种业及蒙草定制化产品开发提供数据指导。通过对植物、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数据的积累于分析,蒙草大数据平台可以给草种生产与应用、蒙草生态包等产品的生产提供科学的生产指导数据。

为农牧民着想更多蒙草从草原上成长起来,始终不忘草原的养育之恩。多年来,蒙草通过产业发展为农牧民解决企业力所能及的问题。大数据平台的开发,包含很大的公益性成分,也着重为农牧民想得更多、带来更多便利:

合理规划种植。未来通过大数据平台,农牧民能够快捷地掌握当地及周边地区牧草生长状况,了解适合当地环境的牧草品种及种植技术,以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提供生产技术。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牧草及作物的生长特性、土壤类型、温度、湿度、降水量等数据,农牧民可以“知天而作”,实现精准灌溉与生产。进行草原动态监测。用户通过大数据平台未来“天、空、地”一体化的草原监测体系,可以监测牧草的返青时间,预测牧草产量。

建立第三方信息发布平台。供应商可以通过手机分布供需信息,用户可以了解供应商的发布信息并可以完成交易,同时平台会为供应商提供数据分析服务。

搭建大数据共享平台。未来还可以为自治区各盟市、旗县甚至乡村搭建专属的大数据库,做到生态数据的“大导航”和“大利用”。 如今,呼和浩特的“中国云谷”正逐步成为国家级的数据中心。大数据不仅为新兴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正在创造着良好的社会效益。蒙草大数据平台集成了内蒙古全境10多万个生态数据采集点的信息,将成为草原生态修复的重要参考。在政府的助推下,蒙草将利用大数据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让退化草原重现绿意,让废旧矿山变成绿洲,让城市变成花园,让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三、

看蒙草如何用生态大数据指导农业发展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是之必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大产业——农业,如何在当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大数据可以告诉我们。

蒙草扎根于辽阔的内蒙古,依托集团公司20余年的生态科研实践,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3S等技术,结合实地监测,整理收集指定区域水土气、人草畜等生态系统相关数据、建立指标分析模型,从而精准指导生态修复实践、科学指导产业发展决策、优化引导农牧民生产生活,用“大数据”实现“大生态”、“大产业”、“大民生”的互通互联。

▲蒙草大数据产品体系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蒙草可以为不同地区打造不同专业类型的生态+大数据平台。五原县农业大数据平台就是蒙草依据当地农业生态现状和农业生产实际需求,搭建的以农业大数据为核心的生态公众服务平台,对当地农业的发展及农牧民生产生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五原县农业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生产服务

看点一:一键获取你想了解的农业信息

五原县农业大数据平台为当地农业生态提供了农业技术服务“一网覆盖”、农业资源数据“一键获取”,有效监控着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同时,大数据平台的遥感数据也有助于宏观了解该县农作物种类的空间分布,作物长势的变化,以及不同程度的盐碱地分布,由此可以对该县不同地区进行因地制宜的农业生产规划。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五原县农作物种类分布

▲五原县2017年5月-8月作物长势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五原县轻中重度盐碱地分布

看点二:科技110海量专家实时为农民解惑

五原农业大数据平台中的农业综合信息模块对农业生产服务助力甚多。其中“科技110”版块最受青睐,农民可以通过“智慧农业”手机APP向专家提问,专家收到问题后为农民们回答,问题主要包括农牧业实用技术、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涉农涉牧政策法规宣传等内容。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五原农业大数据平台中的科技110界面

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需求,以及不同气候温度条件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我们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中的物联监测掌握,做到及早预防治疗,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同时精准的施肥灌溉,减少水肥浪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原县农业大数据平台——物联监测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看点三:灾前预警帮助农民“未雨绸缪”

该平台也可监测家畜疫病防治。通过“智慧农业”APP,在每年春防、夏防和秋防时期,防疫员可快速地将牲畜图片、视频、农户和防疫员确认签字情况等防疫信息实时上报,并汇总到大数据平台,最终我们可以对疫苗进行追溯,并做出该地区防疫热区图。

▲五原农业大数据平台中的疫情防控界面

此外,农业信息员还会定期把防灾减灾、土地流转与疫病防控等相关信息上报至农业综合信息平台中,便民利民。再加上科技服务直通车的辅助,真正打通了农牧业科技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及时为农牧民解决难题,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五原农业大数据平台中的土地流转信息界面

大数据+市场决策

五原县素有“河套粮仓、葵花之乡”的美誉,盛产葵花、小麦、玉米、油料、甜菜、番茄、瓜果、瓜菜籽等农产品,是全国著名的粮、油、糖及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其葵花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70%。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五原县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农作物相关界面

蒙草五原县农业大数据平台可以监测当地农作物价格。通过有效监测当地农作物市场情况,从而分析判断每年农作物产量的走势,并针对性地指导农户每年的种植需求数量。

大数据+三产融合发展

蒙草与五原县政府紧密围绕当地农业生产特色,打造出一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园区总占地面积11664㎡,分为农业产业融合展示馆、生态大数据馆、热带植物馆,集农业新科技成果示范、五原农业大数据展示、生态科普、休闲旅游观光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示范园中各具特色的三大主题馆

一产:用科技示范作用指导农民的生产实践

测土配方,控肥增效

在示范园的测土配方施肥区,根据五原县十余个典型区域不同的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土测值,选择出新作物进行引种试验,掌握其生长习性,筛选出适合各区域种植的特色作物。同时,根据各乡镇现阶段主栽作物的养分需求及各生育期的需肥特性,还可以为作物全生育期提供最适宜的养分配比及生长环境,以挖掘本土作物的最大生产潜力,并达到控肥增效的目的。

▲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展示

标准展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示范园内还设有绿色防控技术展示区,主要针对各类农作物病虫害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综合应用杀虫灯、性诱剂、粘虫板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减少病虫害发生率,达到有机食品标准确保舌尖安全,提高标准化技术普及率。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展示

二产: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产品展示推介

示范园内展示了多种五原县的地标性农产品,每种产品都有多个品种,每一类品种又都有它独特的优势特性,并对应不同的试种区域。五原县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培育出了许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园内对此也进行了集中展示。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农产品主题展示

三产:示范园也是旅游区、科教园

示范园利用配套的先进农业生产设施和技术,整合转化多元产业丰富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农业科普教育。据不完全统计,示范园自2017年9月底开馆运营以来,已吸引多达7万余人前来。除慕名而来的本地散客外,最多的是来自各地的教育科普团、产业考察团与旅行团,或休闲旅游,或参观学习,或进行科普教育。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示范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

此外,示范园也被打造为一个展示运营平台,将农民创业与发展县域经济结合起来,为当地农民提供了自主创业的机会和空间,推进了农民创业富民行动。

▲农民创业产品展示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示范园引导了农业产业集聚,展示了农业新科技成果,并作为平台辐射带动了五原县农业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农业+大数据,使一产有技术创新,二产有供需结构调整,三产有特色化可持续发展,既解决了“种的好、管的好、产的好、卖的好”的问题,也实现了

一、

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示范园中的大数据主题展示

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又添一笔。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民们在科技的指导下,紧跟惠农政策,补充知识、技能,把握市场良机,积极创新创业,实现了大数据+农业下的生态集约化发展与精准脱贫。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四、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乡村振兴再一次成为2018开年新政略。

作为十九大之后的首个一号文件,此次的文件为今后的农村发展定下了主基调,这份“既管全面,又谋长远”的文件,不仅仅是2018年的一号文件,也为乡村振兴建构了总方针和路线图。

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农村经济发展,不应该孤立地就农业经济谋出路,随着田园综合体等新兴业态的出现,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然破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表示,三产融合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有助于提升农业增收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是未来农村发展的希望所在。

一号文件也指出,乡村振兴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一方面要延长农业产业链,另一方面就是要注重拓展农业多功能性,衍生新产业新业态,创造新的增长动力。

三产融合的五原实验

2017年9月22日--23日,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场会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强调: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会议期间,汪洋充分肯定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并到五原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了解融合方式创新和利益联盟机制建立情况。

以此为契机,五原县三产融合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其中,由政企共同建设的农业大数据平台,成为三产融合的标杆项目。

2017年年初,五原县政府与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草)签订了PPP项目框架协议,开展农业和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生态并重的产业探索,推出大数据的细分产品——“五原农业大数据平台”,将大数据的成果推广应用到农业领域。

早在2014年,蒙草就开始构建生态大数据平台,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结合科研团队的生态基础调研,形成关于各地区的水、土、气、人、草、畜等基础生态数据,为生态修复及科学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五原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素有“河套粮仓、葵花之乡”的美誉,五原葵花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70%。据说,全世界每7颗葵花籽中,有一颗就来自于五原。

五原县不仅是河套地区典型的农业大县,畜牧业发展空间同样广阔。这里年产优质牧草100万吨,年产秸秆饲草、茎叶等140万吨,为发展“农区工厂化养羊”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目前,全县4.8万户农民中的3.8万户都在发展肉羊养殖业,养羊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虽然发展农牧业优势明显,但五原县的生态农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难以发挥:因为地处黄河灌区,土壤盐碱化非常严重,是土壤盐碱化重灾区,占可灌面积的40%,且耕地次生盐渍化面积每年仍在递增。

增草兴牧,不仅关系到五原县“县计民生”,也关系着五原县的农业生态环境能否永续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蒙草启动了百万亩盐碱化耕地改盐增草(饲)兴牧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通过科学改良盐碱地,进一步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农业和农村综合经济发展能力。

实际上,蒙草盐碱地改良研究院2014年便已成立,通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蒙草已经创新总结出一整套盐碱地改良的集成措施。这些措施中,有“暗管排盐、配套排灌”的工程措施;有 “脱硫石膏、土壤改良剂”的化学措施;有“深松深翻,上膜下秸”的物理措施;还有“耐盐碱植物、微生物菌剂”的生物措施。

在五原县的“万亩农业示范园区”,通过治理已经使土壤含盐量由0.6%降到0.25%,可实现种子落地自繁。更为关键的是,蒙草已经采集驯化了耐盐植物35种,成功应用了19种,这些植物全都是五原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当地的乡土植物,他们在盐碱化的土地上形成的耐盐碱特性,再被用于修复五原当地的盐碱化土地。

这也是蒙草生态自成立以来一贯秉持的生态修复理念,用乡土植物修复生态。例如五原县的乡土植物千屈菜,它不仅水陆两生,也可以起到改善盐碱地环境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发现,蒙草将这些耐盐碱植物的种植分包到户,再通过这些植物来改良土壤。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仍然高扬绿字诀,力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文件提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中央农办主任、中央财办副主任韩俊解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时说,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

求和“大农业+大数据”

蒙草执行总裁高俊刚认为,农业作为传统的一次产业,无非是特色化和品牌化。从第三产业的末端视角来看待,一次产业和二次产业都要进行产品创新和模式变革,最终来适应第三产业这个市场。

而“大农业+大数据”,是对传统农业种植精准施策、精细管理的基础,以此为入口,实现农业技术服务“一网覆盖”,农业资源数据“一键获取”,农作物生产精细化管理这样一个终极目标。

蒙草生态与五原县政府共同建设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占地总面积11664平米,分为农业产业融合展示馆、生态植物馆、热带植物馆。这不仅仅是一个科普馆,也是地方农产品及特色产品的展示平台和市民休闲空间,更是蒙草创新农业大数据平台的一个实践平台。在这里,蒙草试图将五原地区的农业生态基础数据变成财富,并探索生态农业的三产融合机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也生长一方植物,在这里,蒙草生态汇集了五原县10个乡镇农民提供的水、土等样品,将县域内的水、土、气、光、热、肥等数据进行了汇集和整理,了解其对应关系,让农民生产有依据,用新技术优选种类、了解自家的土地最适合种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什么、了解农作物怎样进行病虫害防治、了解农产品到底有怎样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可以实时获取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信息……

与此同时,蒙草引入了诸多先进的种植技术,如水培,雾培和基质培进行配比实验,直观地向农民展示配土施肥的重要性,指导农民精准控制作物生长,掌握高效栽培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馆内的检化验室对当地农民免费开放,农民遇到什么样的难题都可以随时来求助专业的指导和数据支持。

这个农业大数据平台,目前已建成为集数据整合、信息查询、可视化展示、物联网监控、遥感监测和宏观决策等为一体的综合应用平台,锁定经纬度上任意一点,即可查询到该地区的农业大数据,包括土壤、气候、原生植物、草地类型、退化情况、适应地情的生态修复技术。锁定任意一种植物,即可查询该植物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指导农牧民的生产作业和新牧区建设。

高俊刚认为,通过“大农业+大数据”,就是解决农民“种的好、管的好、产的好、卖的好”的问题。这样的大数据平台,不仅服务于企业、政府部门和农牧民,也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修复方案和生态产业指导。

根据《2017年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得益于PPP项目的快速发展和流域治理的推进,环境修复企业业绩快速增长,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显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PPP项目入库数量为14,220,投资总额178,000亿元。

蒙草将业绩大幅上升的原因,归结为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支持力度加大,公司充分利用 PPP 模式,积极开拓市场,业务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公司与多个地方政府签署的 PPP项目落地,且项目建设运营顺利开展。新时代证券近期的研报也显示,蒙草依托地理优势,承接北方土壤沙化治理项目,预期万亿级的生态修复市场,将使公司未来业绩持续受益。

而从蒙草的五原项目来看,蒙草生态的业务显然不止于草原、荒漠、矿山等生态治理,通过农业生态大数据这样的三产融合创新,蒙草生态已经成为一家拥有核心技术和技术产品的“科技型生态企业”,这必将开拓出前景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蒙草搭建草原生态大数据(也许可以借鉴)

蒙草生态已经拥有不少如何积累生态财富的心得经验。公司的核心业务涉及五大板块,包括生态修复、节水园林、现代草业、草种业、生态牧场。

事实上,在生态财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同时,王召明今年恰好带来了一份如何快速积累生态财富的提案,即“建立国家草原生态环境大数据”。王召明认为,“互联网+”时代下,生态建设和农牧业生产离不开大数据,草原也需要生态信息化的发展。因此,应该建立草原大数据平台,以此为抓手将大数据应用到草原生态建设中,让大数据平台成为草原生态和农牧业的“教科书”。

王召明向记者介绍说:“我们一直把生态建设称为生态修复或者生态恢复,就是恢复到以前自然的样子。一个地方的生态、植物、树、草、生物、微生物,各自的比例其实是由几百年、几千年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和形成的,我们把这个数据都记录下来。在生态建设中,应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这个地方长什么树,长什么草,大自然说了算。”

而所谓草原生态大数据,则涉及草原生态修复、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水土气人草畜的动态平衡监测,还包括“草牧业完整产业链的过程数据,如育种、播种、施肥、收获、储运、草牧产品开发等各个环节”,它们可以被大数据平台一一记录在案并随时查询,用来指导草原生态修复,服务于农业和畜牧业。近两年来,王召明已率先在蒙草生态探索“互联网+生态”的造富之路。据了解,种质资源库建设是构建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的最核心环节,公司目前正在建设完善草原草种质资源库建设,干旱半干旱地区种质资源库建设,资源库建设甚至将从国内延伸至阿拉伯地区。王召明告诉记者,目前该平台已统计了内蒙古地区近 90%的生态数据,新疆、西藏及京津冀地区的数据统计工作正在开展中。“目前仅是一个初级的平台,随着数据的积累,公司将考虑如何让大数据从生态链服务整个产业链。”王召明坦言,这个过程则需要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加入进来,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等共同合作。

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资料

在此背景下,王召明在今年两会上建议,国家应出台政策,支持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草原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广泛收集各地草原的土壤、水资源、气候、植被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与地理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分析,为生态修复提供大数据模型;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拓宽数据获取渠道,创新数据采集方式并不断更新完善,实时监测草原生态环境的平衡、利于及时保护与利用。同时,建议政府职能部门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建立“农林草畜”完整的生态平衡管理模式。王召明提出,生态大数据平台就是要服务于农牧民的生产实践,因此对提供这样服务的企事业单位政府要有一定的奖补政策。

王召明向记者表示:“大数据平台的价值在于可以指导生产,让生产更加科学化、智能化,并且指导生态建设、农牧业建设,对未来的生态有一个很好的预测。通过每年卫星云图上植被情况的变化、植被颜色的变化,看生态发展的趋势或者未来预防的方法,甚至对未来部分政策的制定,都有很大的影响。”谈及今年蒙草生态的战略规划,王召明坦言,目标是将 5 个核心业务板块做的更扎实,其中大数据平台建设亦是布局的重点。“前端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中间环节继续完善种质资源库等数据搜集,终端则做好品牌及标准建设,最终将公司打造为前端有科学依据、中间有物质保障、末端有执行标准的生态产业服务商。”

上一篇:电商企业的发展状况下一篇:电商公司各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