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变化过程

2022-06-23

第一篇:曹冲称象变化过程

《曹冲称象》教案

——嵩县黄庄乡中心小学河东学点 王松果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中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 课文讲了——的故事

(学生填“曹中称象”正确,填“曹中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三、自主识字,有针对性地指导

1,给课文中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画上圆圈,自己读读字音,想办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4,教师出示生字组成词语的卡片,让学生认读词语,巩固识字 5,学生再次自读课文,强化识字效果 第二课时

一、分步细读,读懂各段意思,重点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指名朗读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 大象的身子像(—堵墙) 大象的身子还像() 腿像(四根柱子) 腿还像() (4)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办法 (1)四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

(2)思考、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板书:官员们 造大秤 宰大象

4,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中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教师出示“先……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实验演示指名学生上讲台,一边说一边通过道具实验演示曹冲的称象办法教师提醒全班学生认真观察

板书:曹冲赶象上船画一条线 赶象上岸装上石头 称石头

(4)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不能把大象宰割成一块一块称的问题,从而认识到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5,指导朗读最后一段,注意“微笑着”“果然”这两仑词的语气

二、升华认识,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它的重量,小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呢? (绝大多数学生会说曹冲善于观察、肯动脑筋,这也正确深层次探究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则缘于他善于联想秤提不动大象,曹冲想到船载得起;宰大象秤重量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大象呢?曹冲又联想到石头,石头可以代替大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曹冲善于联想的特点) 2,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今天又学了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的故事,有的同学还知道比利时的小英雄撒尿浇灭导火索的故事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还有什么难题,现在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说出来吧,大家帮你想办法,好吗?

三、完成课后第3题

1,自由朗读句子,再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语气 2,说说每组的后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四、指导书写8个字

1,仔细观察要求会写的8个字看看左右结构的5个字、上下结构的2个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想想“造”字怎样写才美观

2,学生在课本上描描写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课外作业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二年级下册)中的《找骆驼》和《蜜蜂引路》

第二篇:4 曹冲称象

第三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针对这一语文要素,教学的策略是:指导学生联系生活谈体会;通过比较,谈自己的想法。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曹冲称象》这篇课文要求学生先借助关键词句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玲玲的画》要求学生以人物的情绪变化为脉络,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来讲这个故事;《一封信》要求学生把第二封信的内容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再整理成完整的一封信读出来;《妈妈睡了》让学生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口语交际”借助学生已有的活动和经验,要求能按一定顺序说出自己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并把听的要求也融入其中:注意听,记住主要信息。

本单元是第一次正式的写话练习,安排的是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教材用指导语加图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并且提示了写话最基本的要求:“写在方格纸上”“标点符号也要占一格”,引导学生注意写话的基本格式要求。起始阶段的写话练习,重在培养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曹冲称象

2

讲述了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方法的故事。

1.认识本单元55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7个生字,会写3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用指定的词语写句子。

4.能借助关键词句,试着讲讲故事。

5.能针对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玲玲的画

2

讲述了玲玲画好的画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上小狗,使整张画看上去更好的故事。

一封信

2

讲述了露西想念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

妈妈睡了

2

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的样子。

口语交际

1

介绍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

1.能按照顺序说话,把主要意思说清楚。

2.培养学生注意听的好习惯,在听的过程中,记住主要信息。

语文园地三

3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1.认识11个生字,了解动宾短语的结构特点。

2.能正确辨析与运用同音字。

3.学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4.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学习“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

5.学习制作积累卡,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词句,初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6.积累古诗《小儿垂钓》。

7.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4曹冲称象

1.认识本课“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生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习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胆表达的品质。

重点

借助课后习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难点

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1.识写生字

本课共有14个会认字,学习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看图识字的方法识记,借助“秤杆、秤钩、秤砣、称重”的图片,来认识“称、杆、秤”这三个字;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的方法来识记,如“岁=山+夕”;可用字串法识记,如“柱”,拓展识记“木字旁”的其他生字。对汉字的书写进行归类,指导好左右结构的字该如何写,如“称、柱、杆、秤、做、站、船”等。

2.阅读理解

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语气,读好长句子,读出停顿;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人物形象。

3.表达运用

尝试运用“先、再、然后”等词语,说清楚曹冲称象的步骤。

4.实验操作

课堂上动手操作,现场演示曹冲称象的办法。利用装好水的盆、小木船、玩具象、小石块、秤等,根据曹冲称象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在现场演示中,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形象直观地体会曹冲称象方法的巧妙。

1.预习提纲

(1)搜集与大象有关的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2)初读课文,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3)再读课文,借助课文插图,猜想:课文写了谁的故事?

2.多媒体课件、曹冲称象方法示意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称、秤、柱、杆”这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称秤、一杆秤、重量、果然”等词语,会写“称象、柱子、秤杆、一同”等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初步了解“曹冲称象”这个故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大象有多重吗?人们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呢?

2.讨论: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

3.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从课前收集的资料知道了一头大象的重量,交流出了这么多称大象体重的方法,看来,同学们都是善于学习的孩子。你们刚才提到的方法都用到了先进的仪器,有的方法甚至提到了飞机,可是,古时候的人们没有飞机、吊车,该怎样称出大象的体重呢?三国时魏国的丞相曹操,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吧。(板书:曹冲称象)

4.读课题,认识生字“曹、称”,理解词语“称象、重量”。

围绕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称象?……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课题“曹冲称象”包含了要求会认的字,也包括要求会写的字,扣题导入,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有关大象的资料,帮助他们了解有关大象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古时候“称象”的不易,为他们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做铺垫。

二、初读感知,总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看图识字。

课件出示

一杆秤

(2)指名读。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一杆秤”中“杆”的读音是第三声。

(3)齐读词语。

(4)指导书写“称”“秤”。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都是“禾”字旁。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同桌互评,教师点评。

(5)组词,区分“做”的形近字。

做(

)

作(

)

故(

)

(6)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

3.交流汇报预习所得,读好长句子。

(1)小组合作交流识字的方法,并全班汇报。

(2)开火车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情况。

(3)读好长句子,先读好停顿,再指导读好反问的语气。

课件出示:

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教师范读,指名读,读好停顿和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

4.指名读课文,评价读书情况。

(1)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指出读的不足之处。

设计意图:

本篇课文生字词较多,只有把生字词掌握住,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既落实了字音教学,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避免了枯燥。

三、再读课文,弄清故事的起因。

1.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曹冲为什么要去称象呢?他称的大象是什么样的?

2.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语句,体会“又高又大”的意思。

课件出示: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

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大象“又高又大”的样子。

(2)指导朗读,抓住“又高又大”“像四根柱子”等词语,读出“又高又大”的感觉。

(3)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你见过哪些“又高又大”的事物?

3.官员们见到“又高又大”的大象时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呢?

课件出示: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指名读官员们说的话。

(2)思考:官员们见到大象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一边……一边……”“到底”体会官员们内心的想法。

(3)学生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议论”的意思。

(4)模仿“一边看一边议论”的样子,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从中感受官员们想知道大象体重的迫切心情。

(5)小结:看着大象,大家纷纷惊叹,都想知道大象的体重,这才有了“曹冲称象”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

初读重在整体感知,通过“曹冲为什么要去称象呢?”这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以读为主,以读为本,读中想象,无须教师过多的分析和赘述。着重紧扣第1、2自然段中具体描写大象的样子和官员议论纷纷的语言文字,引领学生读中想象,读中品味,同时,随文认字、写字,落实第一课时的目标,始终遵循语文的实践之道。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学习“柱、杆”这两个生字,认清生字的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件。

2.描红、临写生字,教师个别指导。

3.全班展评,修改。

4.课外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教学中教师应多渠道、多方式地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词,使识字、写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描红、临写生字,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本课14个生字,会写“做、然”等6个生字,会写“到底、然后”等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后习题,给内容排序,借助提示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称象、柱子、秤杆、一同”等词语。

2.导入:上节课,我们和曹冲一起看到了又高又大的大象,大家都想知道大象到底有多重。他们想怎样称大象呢?

二、对比阅读,体会“曹冲称象”之妙。

1.自由地朗读第3~5自然段,想一想:官员们提议用什么方法称象?

2.默读课文,画出官员们提议称象的方法,他们的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全班交流归纳。

课件出示: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1)交流讨论:这种方法可行吗?指导读对话。(课外拓展:官员们提议的第二种办法)

课件出示:

官员们提议的第二种办法: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地再称。

(2)学生交流讨论:曹操同意这两种方法吗?

课件出示:

曹操听了直摇头。

(3)通过“换词”的方法理解“直”的意思。(直:不住地,不停地)“直摇头”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边说边做动作,读出曹操的不满。

(4)分角色朗读曹操和官员们的对话,读出曹操的不满意,读出他们无计可施的无奈。

设计意图:

“议论”“直摇头”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来理解的,但方法有所不同,各有妙处。“议论”出现在第2自然段,却是借用第3自然段里官员们怎么说、怎么议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的;“直”是通过换词法来理解的;“直摇头”则是通过动作演示来领会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把学习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紧密联系起来了。

3.再读,思考:官员们的办法并不可行,那么曹冲是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的体重的呢?

课件出示:

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1)指名读描写曹冲称象的语句,想一想他是怎样做的。(课件演示曹冲称象的步骤)

(2)师生合作读,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读后讨论交流:曹冲的办法能称出大象的体重吗?

(3)教师现场模拟演示曹冲称象的步骤。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又可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请学生完成课后第二题,给内容排序,借助“先、再、然后”等词语,指导学生把曹冲称象的步骤说得清楚、有条理。

课件出示:

读第4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

)赶象上船

(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

)在船舷上做记号

(

)称石头的重量

4.细读、思考、讨论: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

(1)分小组讨论: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官员们的方法相比,好在哪里?

(2)归纳展示:

课件出示:

官员曹冲

用大树做秤来称重用船来称

(借水的浮力来称大象)

(3)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课件出示:

曹冲七岁。

曹冲才七岁。

让学生比较着读一读,体会“才”字的表达效果,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课件出示:

善于观察

乐于动脑

大胆表达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细读、思考、讨论,读思结合,读悟结合,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抓住“先、再、然后”进行说话训练,指导他们有条理地说清楚,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而且学习了方法——有序表达,锻炼了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上自由地朗读,模拟演示,在落实课后练习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出示“底、做、岁”等6个生字,观察生字的特点。

2.教师范写,强调“半包围结构的字”和“四点底的字”的书写规律。

3.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4.拓展: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课后,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1.多样识字,理解词语。

教学中我采用随文识记“曹、底、岁、站”等生字,看图识记“称、杆、秤”,偏旁识记“柱”等方法认读本课的生字;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换近义词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才、直、议论、果然”等词语的意思,再运用让学生开火车读、领读等方法巩固学习生字。

2.朗读品味,引导说话。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教学中我采用对比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内容进行对比,围绕“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指导他们生成自己的阅读体验。用课件演示、实物模拟等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结合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再……然后……”,有条理地说清楚曹冲称象的步骤,为复述课文做准备。

3.拓展延伸,创新思维。

在课堂的结尾处,我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类文链接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有的学生提出用人代替石块的方法,这就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第三篇:曹冲称象教案

曹冲称象教案|一年级下册语文象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表达的意思。

3、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象、像”的书写;“腿、微”的字形;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实验材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像、做”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初读读文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4、小组同学合作学会生字。

5、开火车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决。

四、朗读课文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曹冲称象教案|一年级下册语文象教案设计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象”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表达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讨论理解,感情朗读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2、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陈述理由。

3、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4、引导学生读

4、5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

5、讨论交流:曹冲称象的过程分哪几步?

(1)师生或生生合作,叙述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

(2)指名小组代表汇报称象的过程。从语言表达,过程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6、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7、与官员提出的方法比,曹冲的办法好在哪儿?

8、曹冲怎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呢?你喜欢曹冲吗?

9、朗读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表演读文。

四、扩展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点、照”,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四点底”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六、布置作业 曹冲称象教案|一年级下册语文象教案设计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1称 象 官员们: 造大秤

宰大象

曹冲:

石头 石头重=大象重

第四篇:《曹冲称象》教学教案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曹冲称象》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通过故事要告诉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难点是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理解课文时认识比喻句,会用“一边„„一边„„”造句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复述结合提示,用“先”“再”“然后”等关联词语连起来说一说课上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回答问题时间,培养学生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

第一课时

【课堂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再”“象”“像”“做”四个生字

2,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语:耳朵像扇子,鼻子像钩子,双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范读后,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师出示生字,抽读,齐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和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

3,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窍门

师引导:“称”“秤”和“沉”字音的区别;“艘”是平舌音,“柱”“址”是翘舌音

三、检查自读情况,巩固识字

1,小组互读

2,指名朗读,同学互评

3,抽字块认字在卡片上面分别写上本课的13个生字学生自由抽字块认字,全部读对的给予表扬

4,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把容易与本课生字混淆的生字块混入13个字块中,再让学生抽读

5,指导写字,“再”“象”“像”“做”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范读,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再请学生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后,请学生根据如下提示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

)用(

)(

)(曹冲用船称出了大象)

师指导学生明确,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将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

1、2自然段,第二部分是

3、4自然段,第三部分是第5自然段教师出示段意,教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课时

【课堂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写“照”“点”两个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理解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简略复习第一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环节,请学生说说课文分成哪三部分,再次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投影出示段意:

起因——(

1、2)别人送给曹操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

经过——(

3、4)官员们议论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过程

结果——(5]用曹冲的办法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二、深入理解课文

1,大象的样子

师口述第一自然段提问:这是怎样的大象呢?在哪个自然段提到了?(第二自然段)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学情预设: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请学生朗读)

师:听了朗读后,我们知道大象应该是又高又大的,虽然我们的眼前并没有这头大象,但我们依然能想象出来你能再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大象又高又大吗?咱们一起接读吧,看谁与老师接得最好,并能读出大象的样子

(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大象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读大象的样子)

大象——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提问:是说大象的身子是一堵墙吗?那为什么要说成像一堵墙?

学情预设:因为墙又宽又大,大象又很大,所以把大象的身子比喻成一堵墙它们有共同特点,都很高很大

师提问:那是说大象的腿是四根柱子吗?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学情预设:因为柱子很高很结实,大象的腿也很高很结实,所以把大象的腿比喻成四根柱子

师:是呀,你们看作者多会想象呀,用一堵墙比喻大象的身子,用四根柱子比喻大象的腿,使我们眼前—下子就出现了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象的样子

2,官员的办法

师提问: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我们听一听官员是怎样议论的官员的议论在第几自然段?

请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这一(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找投影出示提示语,

(1)官员们想出了几个办法?请你用①②„„标出来

(2)请你用“——”画出官员们的办法

(3)试着把官员的办法连起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有两种,请学生分别说一说

明确

第一个办法是得造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第二个办法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3,曹冲的办法

师:曹冲的办法在第几自然段?(第四自然段)请你们自己读一读(指名读,并予以指导)

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标一标曹冲称象的过程

投影出示:

(1)称象的过程分几步?请你用①②„„标出来

(2)说一说每一步主要做什么?

生边回答,师边小结,并板书如下:

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赶象上岸

装石到线

秤石头

知重量

师称象过程是这样的,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师配画外音)

出示图片,再次让学生感知称象过程

请学生根据图片,自己先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师引导:书中是用“先„„再„然后„„”把每一步连接起来的,你能用这样的词连接吗?

师先示范复述,再指名复述

4,最后一段

师结果怎么样呀?(指名读第五段)

师:曹冲做了一件连官员们都没有做到的事,而那一年曹冲才——7岁,就跟你们现在的年龄差不多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难题,你能开动脑筋想办法吗?

三、指导写字:“照”“点”

1,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2,四点底的四个点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师示范写一遍

4,学生练写各一遍

5,展示评议修改

(编者注:《曹冲称象》在语文版S版二年级下册在人教版教材里,该文安排在一年级下册,题为《称象》两课文除两处字词差异外,其他完全一致)

学情分析《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第五篇: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身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力图让“趣”贯穿始终,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我教后的几点反思:

一、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二、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地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三、 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

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借助FLASH动画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帮助学生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有效地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六、“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发散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我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个个都会成为“智慧星”。

上一篇:爆炸物品管理制度下一篇:铲车工岗位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