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2023-03-24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湘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湘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1]

第一课 祖国、妈妈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2、能认真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并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3、能了解并初步掌握“v”的发声口型。

4、在竖笛吹奏练习中,能掌握“

6、

3、2”三个音的指法,并为歌曲《牧童谣》作简单伴奏。

二、课时安排:2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2、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

3、唱一唱 教学重点:

教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并指导学生从音乐中体验、表现爱祖国、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把这种“爱妈妈”的具体情感溶入到较为抽象的“爱祖国”的情感之中。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1、听赏歌曲。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感情等。

2、朗读歌词。播放伴奏带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对他*的真挚情感。

3、学唱旋律。采用听唱法和视唱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唱旋律。首先让学生听旋律,数音乐旋律34 56 | 5 1 |出现的次数,然后根据乐句特点,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每个乐句

1、2小节与

3、4小节的接龙视唱。

4、学唱歌词。在旋律与歌词都已熟悉的基础上,让学生跟着琴唱歌词,个别不够准确的地方在纠正。

二、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

1、认真聆听歌曲。

2、说一说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让学生画一画歌曲中“绿水映青山”、“绿叶捧红花”、“小鸟睡在绿树上”、“苗苗长在大地间”的景象。

4、在次听赏并轻声跟唱歌曲。

三、音乐活动:唱一唱

1、让学生说一说对“鱼”的种类和喜爱等。

2、引导学生掌握元音“v”的发声口型,要求声音集中、统一,逐步建立起高位置的歌唱意识。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明白了“祖国就象妈妈一样”的道理。

五、课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很快就学会唱歌曲,并很自然地接受了“祖国就象妈妈一样”的道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吹竖笛,掌握“

6、

3、2”三个音的指法和伴奏练习。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吹奏“

6、

3、2” 三个音。 教学难点:

熟练每个音的指法,并按好气孔,防止漏气造成变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吹奏“

1、5”两个音

二、指导学生吹奏“

6、

3、2”三个音

1、听一听。老师新吹了三个什么音?

2、看一看。每个音老师的手指按住了哪些孔?

3、吹一吹。学生试着吹这三个音。

4、说一说。学生之间交流学吹这三个音的体会。

5、比一比。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音吹得最准,音色最好听。

6、课件游戏:一颗音乐苹果树,学生根据树上掉下的一个个音乐苹果,马上吹出这个音。

三、学唱《牧童谣》并为之伴奏。

1、学生跟琴唱谱。

2、学生跟琴唱词。

3、学生根据教材编排的伴奏谱模仿牧童吹笛的样子为歌曲伴奏。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 春来了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听赏活动,能感受到《杜鹃圆舞曲》的不同情绪,并能用不同标志区分不同乐段。

2、能学会演唱歌曲《春来了》。

3、能参加并学会演唱二部轮唱《两只老虎》。 课时安排:2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杜鹃圆舞曲》及学唱歌曲《春来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寻找春天、歌唱春天”的环节中,感受3/4拍子的特点。激发学生欢快、愉悦的情感,并大胆参与表现。 教学难点:

1、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2、用欢快、愉悦的情感演唱《春来了》。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挂图、卡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寻找春天”——听赏《杜鹃圆舞曲》

1、导入

(1)律动:学生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旋律高兴地走进教室。

(2)师:小朋友,春天在翠绿的山林里,春天在我们的眼睛里,春天也在我们的耳朵里,你们听、、、、、、

2、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一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 (1)聆听第一段音乐主题。 (2)提问:小朋友,你们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

说一说: (1)启发学生:“大家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情景?” (2)说一说小杜鹃唱歌的情景。

学一学: 用不同的节奏学一学小杜鹃不同的叫声。

唱一唱: 用小杜鹃“布谷”的叫声摸唱第一段音乐主题。

3、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二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 (1)聆听第二段音乐主题 (2)提问:小朋友,你们在音乐中听出小杜鹃在做什么? (3)听音乐想象。

说一说: (1)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2)鼓励学生把想象到的情景说出来。

跳一跳: 随着音乐,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情景,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 讲一讲: (1)介绍圆舞曲的特点。(3/4拍,圆舞曲) (2)学小杜鹃跳圆舞曲。(两个人手拉手跳,全班围成圈)

4、完整听赏《杜鹃圆舞曲》 (1)聆听《杜鹃圆舞曲》,用摆图形谱的方法来辨别两段音乐主题,并摆出结构图: a.听到第一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 b. 听到第二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长方形) c. 听到第三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 (2)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在表示两段相同音乐主题的图形上填颜色,并说出理由。 (3)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二、“歌唱春天”——学唱《春来了》

1、导入

师:小杜鹃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2、听:听赏《春来了》

3、说: (1)想象春天的情景。 (2)看到春天有什么感想?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唱: (1)摸唱音名(用laluha„„模唱歌曲旋律)。 要求:用轻快、活泼的声音随旋律模唱。 (2)唱歌词 (3)演唱《春来了》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二部轮唱《两只老虎》,并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 教学重点:学习二部轮唱(奏)法。 教学难点:声部之间的对应与和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琴、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定向

学生听《动物之歌》边律动边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导入情景。

二、导学

1、情景导入

(1)观看森林动物,聆听动物的叫声或脚步声,并进行模仿。

3 老虎的吼声:2/4 x:|| 小鸡的叫声:2/4 xx xx :|| (2)学生用击拍和声音进行模仿,组合成“森林之声”。

2/4 x| x x | x x | xx xx | xx xx | x|| (3)用上面的节奏,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节奏卡农。播放歌曲《两只老虎》。 师:发生了什么怪事?

生:来了一只没有耳朵和一只没有尾巴的老虎。 师:会唱这首歌吗?

2、熟悉歌曲

(1)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体会小老虎的动作,用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学生用口琴吹奏全曲。

三、掌握

1、学习二部轮唱(奏)

(1)两个声部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奏)。

师:两只老虎在森林里玩起了赛跑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俩是怎样跑得? 生:一前一后追着跑(先后出发,先后到达)

师: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赛跑,有点像我们节奏练习中的哪种形式? 生:“森林之声”的节奏练习。

学生分成两组,按节奏念《两只老虎》歌词做卡农练习。

师:你们能不能用歌声把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追着跑的情景模仿出来?(将学生分成两大组,由组长组织讨论,分别用演唱吹奏口琴的形式把老虎追着跑的情景模仿出来。)

(2)两个声部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奏)

师:第一次跑完了,没尾巴的老虎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请你们仔细观察第二次比赛与第一次比赛有什么不同?(播放课件)

师:为什么没耳朵的老虎要返回去陪没尾巴的老虎?

生:没耳朵的老虎看到比自己小的没尾巴的老虎落在后面,返回去安慰、鼓励它。

2、模仿与活动

由一位学生选择演唱或吹口琴模仿没耳朵的老虎是怎样跑得。(最后两小节进行反复)

全班分成两部分,用歌声或吹奏口琴进行模仿,第一组反复最后两小节后,两组同时结束。

学生把老虎第一次赛跑和第二次赛跑的情形连起来,模仿一至两次。

四、创作与表现

1、创编歌词

师:两只老虎跑累了,想歇一会儿。森林里有跑来了几只小动物,你们瞧瞧谁来了?

生:四只小松鼠。

把《两只老虎》换成《四只松鼠》,学生创编歌词,并进行即兴表演。

2、表现

学生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

4 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模仿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另一组模仿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然后两组互换轮唱形式,再做一遍游戏。学生边唱边做,当唱到最后一拍时,做山洞的同学双手迅速放下,被卡在中间的同学要求表演一个节目。

五、尾声

学生边边唱《两只老虎》边走出教室。

第三课 愉快的劳动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剪羊毛》,并能用各种身势参与歌曲表现。

2、聆听《铁匠波尔卡》时,能与同学配合,模仿“打铁”的声音、动作,共同参与听赏活动。

3、能积极参与综合表演,从中感受劳动的愉快和丰收的喜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听、唱、拍、跳”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各种劳动的场面,体验劳动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解决两声部协调配合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琴、玩具棒 教学过程:

一、“认识劳动的人们”——附点节奏学习

1、律动

听音乐《劳动最光荣》进教室。

2、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了什么歌曲? 生:《劳动最光荣》。

师: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一切。为了生活,人们辛勤地劳动着。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劳动的人们,你看他们在干什么?

3、附点节奏学习

引导学生看图片、讲内容、读儿歌。

二、“参与劳动的过程”——学唱《剪羊毛》、听赏《铁匠波尔卡》

1、导入:美妙的音乐从房子传出,音乐声中有一种劳动时发出的声音,请你仔细听一听,猜一猜。

2、初听《铁匠波尔卡》

3、介绍《铁匠波尔卡》

师:你觉得劳动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师:有同学见过打铁吗?大家看,年轻的彼特拿着大铁锤和师傅一起打铁。大铁锤“咚”的往下敲是在用力把铁打平,师傅用小铁锤“叮叮”的敲两下是在告诉彼特该打这里了。他们“咚叮叮、咚叮叮”的配合打铁多么有意思啊!

4、参与表现

(1)用“叮”“咚”摸唱主旋律。

(2)打铁的节奏:2/4 x xx | x xx | xx xx | x x || 师:同学们,其实,大小铁锤在劳动的时候必须相互配合。看,这就是他们打铁时的节奏。

A.集体读。

5 B.分组配合读。一组读大铁锤,一组读小铁锤。 C.按节奏自由练习

D.请你先读一读,再敲一敲。

(3)和着《铁匠波尔卡》音乐,按节奏参与伴奏。

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让我们都来做做小铁匠。随着《铁匠波尔卡》的音乐开始愉快的劳动。

5、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这就是劳动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学唱《剪羊毛》

1、导入

师:下面我们一块儿听一首歌,看看这首歌中的人们在干吗?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初听歌曲

3、练习剪羊毛节奏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剪羊毛吗?让我们也一起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吧! 剪羊毛节奏:2/4 x 0 | x 0 | x x | x 0 ||

4、创编活动

(1)用“嘿”声。

师:瞧!那儿有一个老爷爷,他也在笑嘻嘻地剪羊毛呢!他的年纪大了,你们想想老爷爷歌声的速度是怎样的?会发出什么声音?我们一起来学学老爷爷剪羊毛。

(2)跺脚。

师:这边有个小朋友蹦蹦跳跳地过来了。想想会发出什么声音?(跺脚)我们来学学。

5、学唱歌曲

(1)用“lu”哼唱。

师:这真是一派欢乐的景象。不管是男女老少,你说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用“lu”中速地唱一遍。

(2)分组找附点节奏,唱乐谱。

师:这首歌中有一个刚才我们练习了的节奏“x.x”出现了很多次,你注意到了吗?请各组分别找一找,并唱一唱。

(3)集体跟琴唱谱。 (4)引导质疑。

(5)再听歌曲,引导学生听词。

(6)学生轻声读歌词,解决质疑的问题。 (7)教师简介澳大利亚。 (8)学生轻声跟唱歌词。 (9)分组互相纠错。

6、演唱歌曲

分组用剪羊毛的动作和声音(嚓)为歌曲伴奏。

三、“欢庆劳动的丰收”——综合表演

1、导入

学生听音乐《劳动最光荣》看画面。

2、听《铁匠波尔卡》,参与表演

3、演唱《剪羊毛》与参与表演

师:澳大利亚的人们开始剪羊毛了。让我们用愉快的声音来表现他们劳动的情景,各组同学准备好,剪羊毛开始了。

4、听《丰收之歌》,看劳动丰收图。

四、小结

师:劳动可以创造生活,可以创造财富!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双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再见!

第四课 两只小山羊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两只小山羊》。

2、能积极参与表演《两只小山羊》的活动,并领悟到互相礼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表演唱《两只小山羊》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生动有趣的声音和动作来表演歌曲。 教具准备:CAI课件、小山羊头饰、小木桥、披风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导入

师: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小精灵剧场,我是这个剧场的导演。现在我们正在招聘音乐童话剧《两只小山羊》的演员,你们有兴趣吗?好的,大家先来看看我的招聘启事。(课件展示文字)

2、讲读招聘启事

3、简单介绍剧情

师:这个音乐童话剧共有三幕戏,两只小山羊到底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二、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段

师:同学们,请你们边听边想,第一幕戏发生在野外的什么地方?主人公是谁?(播放动画和第一段歌曲)

生:(小桥上,白山羊和黑山羊相遇。)

师:对,这第一幕戏呀,主要表现两只小山羊在桥上相遇了!

其实,刚才你们说的就是我们第一幕戏的台词。作为一个演员,台词可是基本功,我们一起来念念吧!

师:我刚才说了,我们这是音乐童话剧,会念还不行,最主要的是你要会唱,我们一起来听听应该怎么唱?(播放第一段歌曲)

师:我们一起来学唱第一段吧!首先请大家学羊的叫声,用咩来哼唱旋律。(学生随乐哼唱)

师:下面我们把歌词加上,谁先学会谁就有希望当演员了! (老师弹琴,带唱第一段)

师:会唱还不够,还要能表演。我首先来友情客串扮演小白羊,谁来扮演小黑羊呀?你们要是觉得我们演得好就给我们掌声好吗?(启发学生表演要神气,还要有动作和造型。)

师:下面我请全体同学和我一起表演一次。(全班参与表演)

2、学唱第二段

7 师:第一幕戏是最简单的!两只小山羊在桥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进入第二幕的表演,现在卖个关子,我请两为主角先躲起来,你们听听有什么声音,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片段录音)

师:是什么的叫声?你们能拍出小羊叫的节奏吗? 师:请大家模仿一下。

师:请你们想想这两只小羊它们这时可能在干什么?

师:下面我们就来模仿它们争吵的声音好吗?看我的手势请第一组的同学扮演小白羊,第二组的同学扮演小黑羊,我点到哪边就请哪边的同学发出声音。(老师带领学生模仿)

师:刚才这两只小山羊在争吵,那你在模仿时就要将争吵的动作和表情也表现出来。(学生表演)

师:它们为什么会争吵?请说一说。(启发学生给小羊配音) 师:好,我来问问,(点击白羊)白羊要干吗? 生:(白羊要回家。)

师:(点击黑羊)黑羊要干吗?(生答要上山岗)

师:你们知道它们要去干什么吗?(跟琴唱第

一、二段歌词)

师:这幕戏主要讲的是两只小山羊在桥上怎么样呀?(课件:互不相让。) 师:接下来我这个导演来唱群众演员的台词(齐唱),你们来扮演两只小羊(独唱),我们一起来表演。(全班唱一遍)

师:作为一个好演员,不光要会演主角,还要会演群众演员。下面我们反过来演,好吗?(全班唱一遍)

师:下面我们来拍第二幕戏。首先请两个小演员上台表演。 (学生上台表演,然后进行自评和互评)

师:这两只小山羊站在一起时,它们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启发表演白羊要会家和黑羊要上山岗的表情和动作。)

师:每组派两名代表到前面带领大家一起表演。(全班边唱边表演第二段。)

3、学唱第三段

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三幕戏,两只小羊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呀,你们看它们会怎么办?(课件出示带括号的文字)

师:你们看,两只小羊的什么顶在了一起呀?(羊角)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念这段台词。

师:接下来我们玩游戏。老师的两只手分别代表两只小羊,你们看到白羊就说顶呀顶,看到黑羊就说撞呀撞。(老师演示两种节奏)

师:你们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启发学生说出用力顶和用力撞,解决附点节奏,引导学生表演。)

师:两只小羊见这样仍不能分胜负,它们就凑到一起,顶呀撞呀,现在你们来试试。(学生将歌词念一次。)

师:这只小白羊很狡猾,它在顶的时候偷偷用力了,你们看。(手势表演。) 师:你们能读出来吗?(解决附点节奏)

师:下面,我们用手势合着歌声表演一下好吗?请仔细听它们是怎样唱的?(播放音乐。)

师:我来做手势,你们来唱好吗?(学生再唱一遍)

师:同学们,它们这样争下去,最后结局会怎样?对了,掉进河里。掉进水中的声音是怎样的?

8 生:“扑通”一起掉进河里。

师:对!这一段是表现它们掉入水中的情景。(出示歌曲) 师:大家想想,为什么最后一句要慢下来?

师:落水的时候要怎么表演?(请学生上台表演。)

三、整段表演

师:好,我们三段戏都排练完了,下面我们要开始正式演出了。你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角色,既可以两人一组来扮演小山羊,也可以几个人为一组来扮演群众演员。(指导学生排练,请第一组学生上台表演。)

师:同学们,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们会怎么办?通过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启发学生回答:在生活中要懂得互相谦让,团结协作。)

师:再请你们想想,两只小羊落入水中后会怎么样?谁来为这个音乐童话剧加个结尾。(学生上台表演,并共同评出最佳表演奖,当场签约。)

师:我这儿只有一个皇冠,给谁呢?(让学生把互相谦让的美德落实到行动中。)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两只小山羊》这首歌,还懂得了在生活中要互相谦让、团结协作才能成功,是吗?今天大家表演得都很精彩,我决定全部聘用你们为小演员,你们高兴吗?好,让我们相逢在下次的小精灵剧场吧!

第五课 小骑手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2、在聆听二胡独奏器曲时,感受二胡的音色特点和乐曲所表现的热烈欢快的赛马情景,能主动参与表现乐曲情景。 教学重点: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2、感受《赛马》的基本情绪,并能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难点:

1、唱准歌曲中七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2、听赏时能创造性地表现乐曲的几个场景。 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体验

在《赛马》的旋律中,老师带领学生做骑马的动作走进教室。

1、说一说

师:刚才小朋友们和老师“骑着马儿”,非常神气地走进了教室,小朋友们知道哪个少数民族的人最喜欢骑马吗?

生:蒙古族。

师:对,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你对蒙古族的生活还了解哪些?(生答)

2、看一看

9 师: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为新朋友,让她带领大家到草原上去游览一番。 (1)课件呈现草原迷人的风光,并以内蒙古音乐作品《长调》为音乐背景,在音乐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

(2)课件再播放一遍草原风光。提示学生注意聆听其中具有蒙古族音乐风格的音乐背景。

师:你对这个旋律有什么感受?

3、学一学

师:刚才在屏幕上你们看到草原上的人在进行哪些活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师:你能上台来做一做你最感兴趣的那种活动的动作吗?

二、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听一听

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学生聆听

师:请大家带着问题听,蒙古族小朋友在干什么? (2)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歌词。

2、念一念、敲一敲

师:下面让我们也当一回神气的小骑手、小射手、小摔交手。请随老师的鼓声有节奏地念一念这写歌词。

(1)生在老师的鼓声的指挥下,模仿老师有节奏地念词。

(2)生一边有节奏地念,一边跟着歌词内容做自己想做的内容。 (3)选择乐器和节奏型,边念词边进行敲击。(双响筒、铃鼓) (4)

一、二组边念词边律动,

三、四组用打击乐器为他们加油。

3、唱一唱 (1)听歌曲 (2)唱旋律

难点教学“6.i 2 , 6.i 1”七度、八度音程主要通过摸唱和教师的手势来引导。

(3)自学歌曲

三、合作、表现

1、敲一敲、跳一跳

2、师: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曲?(生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全班分成表演、用打击乐器伴奏、用筷子伴奏等小组。 (1)讨论、创编:各小组根据各自的任务进行讨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更好地表现歌曲。

(2)分组展示:每组派一位代表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表现的最佳方案,并整组展示。

(3)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并得出最佳方案。

(4)集体展示:播放《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音乐,全体同学大胆表现。

四、扩展、延伸

师:草原人的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同样,草原儿女创作的音乐也丰富多彩,有热烈奔放的,有优美抒情的,也有深沉感人的。在这堂课结束前,让我们再听赏一首由草原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

五、小结

在《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音乐中,学生律动出教室。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

课件播放《我是草原小骑手》的MTV,学生律动进教室。

师:草原的景色让我们流连忘返,这节课继续让小精灵带着我们感受草原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

二、整体听赏——想象画面

学生聆听全曲。

三、分段欣赏

1、第一乐段:听——配图、敲击

师:这里有两幅图,大家边听边思考,如果要你给这样的音乐配上画面,你会选择哪一幅?为什么?

(1)聆听第一乐段。

(2)给音乐配上相应的画面。

(3)总结出相通之处,即二者所营造的氛围都是热烈奔放的。 (4)揭示主题——二胡独奏《赛马》。 (5)敲一敲

a.出示第一音乐主题,启发学生观察节奏特点。 b.老师敲鼓带领学生用筷子模击节奏。 c.随音乐即兴伴奏。

引导一部分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伴奏,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敲击筷子伴奏,并引导学生站起来到教室里寻找声源,如拍击桌、门、凳等,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d.让学生说一说敲起这样的节奏有什么感觉,说一说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场面。

2、第二乐段——敲击、吹奏

(1)聆听第二乐段(课件出示第二部分音乐主题) 聆听要求:

a.边听边想象相应的画面。

b.如果你听到的是轻快活泼的音乐,可用相应的舞蹈动作表示。

(2)检查课前布置的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声源的情况。学生展示自己所带的物品和各种不同敲击方式。

a.课前要求所带日常生活用品能敲击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如用调羹敲碟子等。 b.鼓励学生用与他人不一样的方式敲击,看是否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3)敲一敲

a.老师弹奏第二音乐主题,请学生用自己准备的乐器伴奏。 b.比较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在节奏、速度上有何变化。 (4)奏一奏

学生用竖笛吹奏第二音乐主题。 (5)说一说

a. 比较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在情绪上有何变化。 b.听到活泼轻快的旋律,你想到怎样的画面? (6)敲一敲

一部分学生用竖笛吹奏第二音乐主题,一部分学生用自备乐器伴奏,再次表现轻快活泼的旋律。

3、第三乐段——跳

(1)聆听第三乐段:师指出第三乐段有再现了第一音乐主题。 (2)在聆听的过程中鼓励大胆想象赛马场景。 (3)随音乐用舞蹈动作表现。

四、完整听赏——创作、表现

1、讨论(以《赛马》为背景音乐)

学生针对不同乐段用何种相应的方式表现进行讨论,如:打击乐器伴奏、视奏、舞蹈、情景表演等。

2、评价

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相互评价,归纳出最合适每个乐段的方式。

3、创编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自的任务进行创编。

4、参与、表现

完整地伯父播放音乐,学生根据不同乐段的情景用相应的方式进行表现。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大草原是美丽的,大草原上的音乐又是如此动听,以后有机会,希望大家到大草原上去,亲身体验一下那充满情趣的生活,亲耳听听那里人们演奏的动听的旋律。

第六课 母子情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能积极参与活动《献给他*的爱》,并从中体验和表达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教具准备:CAI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走进教室。

二、感受母子情——学唱《游子吟》

1、导入

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段。 学生谈感受。

师:大家说得都对,从这段影片可以看出,母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说说这张图片上描绘的是什么?(课件展示图片) 图片上的这个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游子吟》。

2、读

师:(听老师朗读古诗《游子吟》)你们也想试试吗?(全班读)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生答)

师:那就让我们带上对诗歌的理解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3、唱

(1)教师范唱歌曲

12 师:你们觉得老师唱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学生回答) (2)学生用“lu”音轻声跟唱旋律。

师:乐曲中有没有我们以前没有见到过的音符? (引导学生说出有前倚音的地方) (3)前倚音的教学。

师:这个音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你们看它的形状像什么?(老师和一位同学牵着手)大家看,它的形状就好象妈妈紧紧地拉着小朋友的手,害怕他离开自己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前倚音。那么我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要注意将这两个音符连起来唱,就像妈妈和她的孩子紧紧连在一起。(教师范唱)

师:你们也来试试好吗?注意要唱出母子之间依依不舍的感觉。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有很多前倚音?为什么?(生答)

师:既然前倚音在歌曲里起到了这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一定要把它唱得更好,对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唱唱前倚音,老师唱前面的曲子,你们接后面的前倚音。

(4)学唱歌曲

师:刚才大家在唱前倚音的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母子情,其实歌曲的旋律同样也表现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你们看。

(课件出示歌曲的第一乐句)现在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我来唱前半乐句,你们就是我的孩子,请你们接后半乐句,好吗?妈妈开始招呼自己的孩子了。

师:孩子们快来呀!(引导学生接后半乐句)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我们就一起来玩妈妈呼唤孩子的游戏吧。老师把歌曲分成了八个小乐句,这边是乐句妈妈也就是后半乐句。现在我请小组长上来选择你们组想唱的乐句,每组唱一句。师: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在游戏之前先练习一次。听到你们的那个余句,就请这组的同学赶紧站起来一起唱这一乐句,看哪组同学反应最快。(学生做游戏)

(5)轻声地演唱全曲。

4、演

师:前面我们在唱前倚音的时候,大家都唱得很好,可是刚才加上歌词一唱,好象没有前倚音了,你们听。(教师唱两种,让学生比较。)

师:你们觉得哪种更能表达妈妈和孩子之间依依不舍的感情呢?那我第二种有没有唱前倚音,你们也来试试。

(再次演唱歌曲)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表达情感,老师来当演员,请一位同学和我配合一下,我们来演妈妈和游子,你们来唱。(师生表演)

师:你们也想试试吗?我们边唱边来演一演。同桌的同学商量,一位演妈妈,一位演游子。(学生自由表演)

师: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让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好妈妈。谁先说?

师:前面的演唱,我们体会的是孟郊对母亲的爱,现在请大家带着对自己他*的爱,再次深情地演唱歌曲。

三、表现母子情(活动《献给妈妈的爱》)

1、导入

师:同学们,从你们的歌声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母亲的爱,相信你们的妈妈听了一定会很高兴。诗人孟郊写下了千古绝句来回报妈妈。你想怎样报答妈妈呢?

2、爱

师:你们知道妈妈的节日除了“三八”妇女节,还有一个什么节?(引导学会上说出母亲节)

师:那么过节的时候,你想怎么想妈妈表达你的心意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明信片,你们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老师帮你们转给你们的妈妈,好吗?

(2)学生各自写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四、小结

第七课 友爱之花

教学目标:

1、能在音乐游戏中认识八分、十六分音符及其组合,并知道其时值。

2、能与同学配合,学会演唱二部练习曲《王老先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演唱和听赏活动中,体验和表现歌曲的情感,知道“友爱”是人类美好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二声部合唱中协调配合,帮助学生建立相互倾听声部,共同平衡声部音量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师:今天,农庄里发生了一个意外事件,究竟是什么事呢?让我们来看看吧!(CAI播放动画短片)

师:原来是粗心的小鼹鼠吓跑了刚刚下完蛋的母鸡,现在它正要把鸡蛋送还给母鸡的主人——王老先生,让我们也来帮帮它吧!

二、导学铺垫

情境一:拜访王老先生

1、读读拍拍

让我们学着王老先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欢迎 欢迎欢迎) 师:我们是不是应该表示感谢呢?(边拍手边读谢谢 谢谢谢谢)

2、情景表演

分角色读读拍拍。

3、节奏创编

师:来到了这么美丽的地方,你能用一个词说说你的心情吗?

三、引导掌握

情景二:帮助王老先生

1、音乐游戏一“读儿歌“——复习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师:刚才的节奏是由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它们都是音符之家的成员。这两种音符我们现在还不认识,可是我们认识其他音符之家的成员,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

(CAI出示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师:还记得那首音符儿歌吗?(全班读儿歌)

音符之家兄弟多,听我跟你说一说,老大名叫全音符,三条尾巴跟着它,记住它要唱四拍,就像有人高声喊,哎———;二分音符是老二,一条尾巴拖出来, 14 记住它要唱两拍,就像猫儿喵喵叫,喵—喵—;四分音符要认得,光溜溜的没尾巴,记住它只唱一拍,让我们开心地唱出来,嘿嘿嘿嘿。

2、音乐游戏二“称天平“——认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1)让课件中音符自我介绍。

(2)利用课件中的天平演示八分、十六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 (3)师生唱一唱。

3、音乐游戏三“找朋友“——音符时值组合

(1)通过讨论,学生手拿带音符的手卡在小组内找到与四分音符时值相等的音符组合。

(2)师生唱一唱。 (3)评价、讨论。

4、音乐游戏四:修补鸡窝——二声部视唱 (1)情境

师:王老先生的鸡舍坏了,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鸡舍)

师:鸡舍砖块上有音符,买来的砖块上也有音符,只要你能将音符“对号入座“就修好了!

(2)方法: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 (3)做一做。 (4)唱一唱。

5、学唱《王老先生》 (1)歌词教学

师:鸡舍修好了,让我们去告诉王老先生吧!咦?他在干什么? (CAI出示到节奏的第一声部歌词。) 学生自己试着读词,检查纠正。 (2)曲谱教学

师:你能试着唱一唱曲谱吗?学生跟琴视唱。 (3)歌曲教学

师:请你自己唱一唱吧!(CAI播放伴奏带,学生试唱歌词) (4)二声部教学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首《王老先生》的歌曲,你们听一听,看和你们刚才唱的有什么不同?(CAI播放二声部活动曲《王老先生》)全班演唱二声部。

(5)完整演唱歌曲《王老先生》。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用我们学到的新知识,帮助了王老先生,你们觉得开心吗?(开心)老师也非常开心,希望早将来的谢谢中你们能不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下课!

第八课 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

2、在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能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进行身势动作的创编。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集体舞。

教学重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

15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具准备:CAI课件、电子琴、碰铃、舞板 教学过程:

一、定向

1、导入

(CAI课件展示:生日快乐的音乐与画面。)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请大家参加我的生日舞会,你们愿意吗?让我们大家跳起来吧。

2、随乐集体律动。(3/4拍子)

二、导学铺垫

师:刚才大家跳得很高兴,那你们想知道18世纪欧洲的皇室贵族们开宫廷舞会的情景吗?

1、听赏《小步舞曲》

初听:简单介绍音乐家巴赫。

第一遍:安静地听(CAI出现欧洲风景画面)。 第二遍:边听边介绍巴赫(CAI出现巴赫头像)。 复听:体会小步舞曲风格(CAI宫廷舞会片段)。

师:你们从参加舞会的人的表情和服饰上能看出什么? (端庄、彬彬有礼、华丽)

师:小步舞是当时流行于贵族中的宫廷舞蹈,跳舞时人的姿态要高雅、端庄。(学生模仿舞蹈姿态。)

随乐模仿:老师带着学生模仿小步舞的舞步。 第一遍:看舞步模仿(CAI出现舞步模拟动画)。 第二遍:随乐模仿(播放〈小步舞曲〉) 师:谁能说出“小步舞”的舞步特点? 小结:小步舞曲一般是三拍子。 3/4 X X X | X X X | 强弱 弱 强 弱 弱

2、体会并掌握三拍子乐曲的强弱规律

师:既然是舞会,就离不开乐队,同学们请拿起乐器,一起来演奏吧! (1)打击乐器伴奏:

a.随乐敲一敲,让学生自主地体会三拍子乐曲的强弱规律。 b.个别学生示范。(用不同的乐器,要求敲出强弱规律) c.选择强弱敲一敲。 (2)身势动作创编:

师:刚才小乐手们用乐器表现了三拍子的特点,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现吗? a.自由创编身势动作。 b. 身势动作接龙。

三、学唱歌曲

1、范读与范唱

2、学唱歌词

3、指导学习难点:第

二、四乐句

4、分组演唱,体会舞曲风格

16 一组同学演唱时,其余学生用乐器和身势动作为其伴奏;老师指挥,并适时指导。

四、创造与表现

师:舞会马上要开始了,参加舞蹈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1、创编

学生分组随乐自编动作。

2、展示

每组派两名代表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3、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老师作指导性评价。

4、集体表演

师生自由选择角色,全班集体表演。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说说)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谢谢大家与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跳一曲小步舞,尽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吧!

全班在集体舞中离开教室。

第九课 小骆驼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八分音符,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2、能学会唱歌曲《小骆驼》。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小骆驼》伴奏。 教学重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骆驼》。 教学难点: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教学准备:CAI课件、歌单、脚印谱、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走进沙漠的准备

1、听一听,动一动

2、比一比,说一说

师:同学们,课前我让大家去搜集有关骆驼的资料,你们都准备好了吗?下面就请每一个大组派一位代表来给大家说一说。

(课件展示沙漠)

二、沙漠中的脚印

1、听一听、走一走

(随《小骆驼》旋律集体模仿小骆驼在沙漠中行走。)

2、听一听,认一认

(课件:播放由远而近的驼铃声。)学生自由回答。

师:原来是一只小骆驼正在向前走。它每走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师:看到这一串脚印,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自由提问)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脚印上的音符吧!(课件:根据脚印的顺序播放旋律,播到一个音符,这一个音符的脚印就变颜色,写有八分休止符的脚印变成红色。)

师:小骆驼先迈出哪只脚?(左脚)那是不是每走一脚都有音乐声?(红色脚印没有声音)

17 师:你们知道这些红色脚印上的符号是谁吗?它可有话要对我们说。(课件:摸样圆又胖,坐着小横杠。歌中遇到我,小嘴快闭上。)

师:它的名字叫八分休止符,就像路上的红灯,遇到了歌声要停下来,不出声。

师:这一串有音符的脚印到底是不是通往沙漠的路呢?让我来为大家探探路吧!

3、走一走,唱一唱

(1)教师用手指代替骆驼的左右脚在脚印谱上边走边唱。 (2)学生自由练习。 (3)跟琴齐唱脚印谱。

(4)出示歌曲第一乐句曲谱。

(5)学生边划拍边唱第一乐句曲谱。

三、沙漠中的风沙

1、听一听,说一说

师:小骆驼一直不停地往前走。这时沙漠中发生了变化,你们听!(课件:播放沙漠风暴的音响效果。)

师: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想象并回答。) 师:想一想,小骆驼遇到了风沙,是继续向前走还是退缩呢?(不怕困难,向前走。)

师:它的脚印会变得怎么样?(艰难、沉重)

2、学一学,走一走

师:谁来学一学骆驼艰难的步伐!(请学生模仿) 师:看看小骆驼是怎么走的?

(课件播放:2. 1 |2 —| 1. 6|6 —)

走 啊走, 走啊走 集体模仿小骆驼一边走一边唱。

师:是什么使得小骆驼遇到了风暴还往前走呢?(学生回答) 师:让我们来听听小骆驼的想法吧! 课件播放:

20 20 | 12 20 | 36 16 |6 —) 前 面 有青草,前面有水喝。 前 面 有歌声,前面有花朵。

师:想一想这时候小骆驼的脚步会变成怎样呢?(学生模仿,并说出原因,然后集体边走边唱。)

3、走一走,唱一唱

师:我们也应该学习小骆驼。让我们沿着它的脚印去迎接风沙吧!(集体演唱第

二、三乐句,并配上不同的脚步。)

四、沙漠中的绿洲

1、看一看,听一听 课件播放最后一个乐句。

2、走一走,唱一唱

3、试一试,唱一唱

师:大家想一想,骆驼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呢?

4、听一听,唱一唱

(1)学生用“叮”模唱旋律。

18 (2)分小组自主学唱歌谱。 (3)依谱唱词。

(4)学生加上表情和动作演唱《小骆驼》。

五、沙漠中的演出

1、选一选,试一试

你们能把这一次难忘的沙漠之旅用歌声和乐器声表现出来吗?

我准备了一些打击乐器,你们选一选,看哪些乐器适合模仿沙漠中的三个场面。选好后,试一试,敲一敲。

2、唱一唱,演一演

师:小骆驼非常满意你的表现,它盛情地邀请你们加入它的骆驼队。(学生以自愿的形式充当小歌手、小乐手,和骆驼队合着音乐边唱边演。)

六、沙漠中的收获

师:今天我们的沙漠之旅圆满结束,通过这次沙漠之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第十课 船之梦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船之梦》,体验歌曲美好的意境,;能与同学合作,学会简单的二部合唱。

2、在听赏大提琴独奏《梦幻曲》中,能积极参与想象活动,体验音乐的情感。

3、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船之梦》伴奏。 教学重点:学会合唱歌曲《船之梦》,并体会其意境。 教学难点:《船之梦》最后一句合唱的教学。 教学准备:CAI课件、小画板、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随着《划船歌》律动“划船”进教室,师生相互问好。

(展示《船之梦》的情景画面,同时播放《船之梦》的音乐,画面上出现歌词。)

二、引导掌握

1、熟悉歌词

(1)老师有感情地轻诵歌词。 (2)再次聆听歌曲《船之梦》。

2、熟悉旋律

(1)用梦幻般的声音随旋律用“u”哼唱两遍。 (2)学生用“lu”自由唱一唱括号中的音。

(3)全体分声部合唱:一组用“u”轻声唱曲谱;另一组用“lu”轻声唱括号中的音。

3、学生加词跟琴演唱

(1)随乐轻声唱主旋律部分的歌词两遍。 (2)随琴唱一唱括号中的歌词。

(3)两声部合唱:一部分唱主旋律;另一部分唱括号中的词。

三、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船之梦》伴奏

1、拍一拍,找一找

19 请学生自由拍一拍下列节奏,找出难点。 X—— 0 X X X 0 0 X 0 0 XX X X X X X

2、分组合击

分组合击上例节奏,看哪一组拍得最整齐、最准确。

3、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表现歌曲的意境。 碰铃 X—— 手铃 0 X X 响板X 0 0 三角铁X 0 0 沙锤 XX X X 铃鼓X X X (学生选择乐器时,CAI课件播放《梦之船》音乐。)

4、分组表现

各小组用本组选择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分组展示,互相评价。

四、创设情境,表现歌曲《梦之船》

集体表演。(播放音乐《梦幻曲》)

五、听赏表现

1、聆听大提琴独奏《梦幻曲》

(1)师:谁听出《梦幻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介绍大提琴。

2、设问引导

师:乐曲《梦幻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境?用了什么速度?

3、随乐自由表演

(1)你们都梦见过什么? 现在,同学们边听《梦幻曲》,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们的梦随《梦幻曲》表演一下。

(2)随乐自由表演。

师:今天,同学们坐着“梦之船”,随着美妙的“梦幻曲”,甜甜地做了一个梦。听,公鸡叫了,东方亮了,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去实现美丽的梦想,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吧!

第十一课 音乐家冼星海

教学内容

唱《只怕不抵抗》 认延长音记号 做完成旋律 听《二月里来》,《黄河船夫曲》

八孔竖笛自新大陆交想曲(第二乐章)、《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具准备

录音机、竖笛、磁带、乐谱、钢琴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准确演唱《只怕不抵抗》的乐谱。

2、认识延长音记号,了解它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能用饱满的歌声唱好《只怕不抵抗》,努力表现抗日战争时期广大儿童的爱国热情和年纪虽小志气高的精神面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唱好歌曲

难点:三个不同的“只怕不抵抗”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二、新授课

1、导入新课

师:你们看到过哪些抗日战争的影片、还记得影片中的哪些小英雄? 师:你喜欢这些小英雄吗?

师:在这些影片中我们常能听到一些好听的歌曲,你记得有那些? 师:那今天我们还要学唱一首小英雄们唱的歌,我们先来听一听。

2、听录音

指导学生边听边轻声歌唱。

3、分析歌曲

师:你在唱的过程中发现哪些句子不易唱好? 再次听音乐,边听边划拍唱,能基本唱准。

4、学唱歌曲

跟琴轻声唱,边唱边划拍 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分组分句进行演唱

5、学唱歌谱

认音名,放慢速度,跟琴把音名音高认准 跟琴轻轻划拍唱乐谱 个别乐句跟老师来唱一唱 师生接口唱 齐唱乐谱

6、创编动作

再次歌唱词要求能更准确、更有感情 学生自己表演

老师给加上一些动作 一起跟音乐来表演

加上打击乐器伴奏进行演唱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完成旋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创造力

2、通过欣赏,了解歌曲的乐句,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欣赏教学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21 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二、听音完成旋律

先唱一唱已出示的乐句,都是上行 请学生自己讨论该如何配上另外两句

把完成的旋律唱一唱,看看谁作的曲更好听

三、复习歌曲

齐唱乐谱,要求能唱准音名和音高。 唱歌词:集体演唱歌曲。 表演唱,边唱边表演

四、欣赏

师:你们知道我们学唱过的《只怕不抵抗》是谁做的曲?你们知道关于冼星海的那些内容?

学生回答

老师进行补充

师:今天我们还要来听一听由冼星海作曲的乐曲、先听第一首 《二月里来》

先听音乐,轻轻跟唱

再讲一讲歌曲唱的内容、情绪 老师进行总结、分析 《黄河船夫曲》

老师先介绍这首歌曲的相关内容、创作背景等。 再让学生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

分析歌曲:结合课本上的三幅图进行分析

乐曲的结构:三部分坚定有力的船工号子、战斗 看见胜利的曙光 继续战斗、勇往直前

各段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表现

老师分段给学生听,请学生来讲述在表现音乐中的各要素的不同 请学生再次听音乐,感受其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轻声来哼唱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提高合奏的能力,学习演奏《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感受二部乐曲中平行三度的和声效果

2、巩固前面学过的竖笛曲 教学重点、难点

《自新大陆叫响曲》的二部合奏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二、复习竖笛曲

1、音阶练习

2、《勇敢的鄂伦春》

22

3、《太阳出来喜洋洋》 齐奏练习。

请个别同学来独奏表演。

三、新授

1、先听老师弹奏乐曲《自新大陆交响曲》,老师指导学生听辨二部旋律。

2、再分声部弹,学生跟唱乐谱。

2、分析乐曲

注意点: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要把握好。

熟悉并能准确表示各种休止符,心里打好节奏。

第二声部有的是模仿一声部,合奏部分呈三度和声音程。

3、学唱两声部的旋律

要求:做到音名、音高和节奏演唱准确。

4、学习吹奏旋律

学生根据乐曲的音名在竖笛上找到各个音的位置。

分声部分乐句来学习吹奏:老师示范吹奏,并讲明要点,学生跟着老师来练习。

学完一个声部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完整的吹奏。 再学习二声部的旋律。 分声部练习吹奏

师生合作进行合奏练习。

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声部,进行合奏练习。 注意:节奏、速度、二部合奏的和谐、协调。

第十二课 喜洋洋

一、课题:《如今家乡山连山》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如今家乡山连山》,指导学生用轻快优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意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学习断音唱法,并能在歌唱时突出节拍特点。

3、进一步学习二声部的合唱技巧。

三、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

2、歌曲的处理,情感的启发、引导。

四、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

2、歌曲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五、课前准备:挂图、大歌片、幻灯片、录音带。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用兴奋的,优美的,悄悄的三种不同的情绪来问好。)

2、发声练习: (1)、出示挂图一,请同学们描述一下这幅图画并说出对它的感受。 (2)、为图画填歌词“弯弯月亮下山了”。 (3)、为歌词写旋律并学唱。

23 (4)、合唱训练。(渐弱) (5)、出示挂图二,请同学们描述一下图画并说出对它的感受。 (6)、为图画填歌词“东方太阳出来了”。 (7)、为歌词写旋律并学唱。 (8)、合唱训练。(渐强)

3、新课教学:

导入:同学们都知道那些山?这些山都在什么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山的歌曲。

(1)、看歌片,请同学们读歌词。

(2)听范唱录。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3)、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4)、歌曲处理,情感的启发、引导。前半部分优美的,后半部分愉快的、跳跃的,结束句是渐弱的。

(5)、有感情的学唱歌曲。 (6)、听范唱录音,学生轻声哼唱。 (7)、有感情的齐唱歌曲。

4、合唱部分训练:

前半部分较强,后半部分 较弱。

5、运用打击乐伴奏 歌曲。

6、小结。(听音乐出教室)

24

第二篇: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林江中心小学:

何明旺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出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围绕认识事物的变化和性质,引领学生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本册教材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下,通过游戏、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学生认识物体冷热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的特征,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过程以及磁铁的性质、光线传播的性质,学习实验描述、长期观测和记录的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并渗透珍爱生命、敢于质疑、尊重证据、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单元(冷与热):教材从自然界、生活中的冷和热现象导入,引出温度计并由此展开对热胀冷缩现象的研究,接着进行热传递现象的研究。安排了“感觉冷热”、“测量温度”、“自制液体温度计”、“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研究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物体怎样传热”、“测

量变化的水温”、“材料的传热本领”、“自制保温盒”等10个活动。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本单元以“总——分——总”的结构来构设教材,按“各种天气现象——观测天气——天气预报”的顺序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多姿多彩的天气”“测量气温”“观测风”“雨下得有多大”“怎样预报天气”等5课。通过“观测气温”、“观测风”、“观测雨”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指导学生运用温度计、自制简易风向仪和雨量器进行观测,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第三单元(我们来养蚕):教材以蚕的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为主线构建单元,重点让学生亲历饲养的全过程,了解怎样照顾蚕的一生的饮食起居并记录蚕一生的变化,总结归纳昆虫的特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细致而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坚持不懈长期记录的科学研究态度以及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第四单元(磁铁的奥秘):本单元以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为线索,通过学生探究性的实验来帮助学生了解磁铁的知识。分“神奇的磁力”、“司南的启示”、“磁铁游乐场”3课,设计了“探物游戏”、“哪里磁力大”、“自制指南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调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沙里寻针”、“辨认磁极”、“制作玩具”、“我们还能应用磁铁的性质解决生活、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吗”等活动。

第五单元(多彩的光):本单元以光和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研究光照在物体上产生的现象和光通过放大镜、棱镜、水等材料产生的现象,引领学生设计、观察实验,描述实验过程,解释实验现象,让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想象,在亲历“没有光的世

界里”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善待盲人、保护眼睛的意识。

第六单元(我爱做实验):这是湘版科学教材的特色单元(每册都有),都是对全册教材的探究技能训练重点的回顾与总结,并用又一次的活动来进一步强化、提升,而本册教材是在总结了实验技能和方法之后,通过“怎样才能让降落伞降得更慢”的活动来巩固、提升的。

三、教学措施

1、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依据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2、落实三年级下册重点训练项目——实验、描述过程的能力。实验过程中,要求记录实验情况;实验结束后,组织好同学之间的表达和交流。

3、精心设计探究性的求证活动,引领孩子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主要从引发冲突、自主求证、布设“迷宫”等方面着手,让孩子们在求证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长期观察所面临的困难,对学生的评价以激励和诊断性评价为主,促使学生保持饲养、管理、观察、记录的兴趣。

四、教学进度安排

容 第一周

常规教育、《多姿多彩的天气》

第二周

《知冷知热》、《热胀冷缩》 第三周

《热的传递》、《蚕宝宝出生了》

第四周

《蚕宝宝在长大》

第五周

《谁的传热本领强》、《测量气温》

第六周

《观测风》、《雨下得有多大》

第七周

《怎样预报天气》

第八周

《神奇的磁力》、《蚕宝宝大变样》

第九周

养蚕第五次集体展示、交流和评价、

第十周

《昆虫》、第3单元学习评价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磁铁游乐场》

、《透过玻璃的光》 、《光线与视觉》

《我们怎样做实验》、《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复习

期末考试

2018年3月5日

《司南的启示》 《光与影》教学研究(本期重点研究课) 《光照在镜子上》 《与水有关的光现象》

第三篇: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这个学期,因为工作需要,我从上个学期所教的五年级77班(使用教科版科学教材)转为教三年级129班的科学(使用湘版科学教材)。

129班的科学,上学期是肖老师教,在期末的质量检测中,学生的人平分是78.1分,及格率是98.3‟,优秀率是38.3‟,在学校两个平行班中略胜一筹(另一个班130班的人平分是74.2分,及格率是96‟,优秀率是34‟)。

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孩子们对于身边常见事物的外部特征及属性的观察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重点训练了学生能按要求有顺序地观察,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地观察物体,对身边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等内容进行了初步了解。

这一学期,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因此,我将和孩子们一道,并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希望这58个孩子在科学学习中都能获得比较好的发展。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提问——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用一定的方式表述;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

2、猜想与假设——能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能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性解释,会根据观察的现象对将来的事件做出初步的推论;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3、观察和实验——能按观察对象的变化,培养细致、敏锐和长期观察的能力;会借助工具间接地观察物体;知道对某些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尝试制定简单的调查、实验或观察计划;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控制变量实验;会使用直尺、量筒、指南针等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4、制作——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5、数据收集与处理——能读懂浅显的文献资料和简单的二维图表;能根据事物的显性变化特征进行分类;能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有目的地室内采访和室外调查,获取有效信息;能在教师指导下用简单的表格统计处理数据,并用简单曲线图表达。

6、表达与交流——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能初步构建自己的观点,并能用语言、文字、统计表等方式将自己的研究过程、结果、观点表达出来;知道怎样描述自己的实验;根据观察的结果,尝试对现象做出解释。

7、评价——知道感官在观察中存在局限;能针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针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它的缺点或不完美之处;知道结果可以重复验证;尊重证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我们来养蚕”的活动,形成对生命周期的认识,获得珍爱生命的丰富情感体验。

2、从“变化的天气”等单元的活动中,体验科学与生活的联系、科学与社会的联系。

3、在“冷与热”、“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单元学习中,激发起对物质世界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求证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4、在阅读科技史的过程中引发更多的情感共鸣。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知道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本领不同。

2、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以测量的量来描述;知道风有风向和风力的不同;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据雨量来判断的;知道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

3、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生长阶段。

4、知道磁铁有磁性,有磁极;知道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知道铁钉等可以被磁化。

5、知道什么是光源;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知道镜子能反射光、能成像;知道阳光是七色的,了解彩虹的形成。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出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围绕认识事物的变化和性质,引领学生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本册教材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下,通过游戏、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学生认识物体冷热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的特征,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过程以及磁铁的性质、光线传播的性质,学习实验描述、长期观测和记录的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并渗透珍爱生命、敢于质疑、尊重证据、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单元(冷与热):教材从自然界、生活中的冷和热现象导入,引出温度计并由此展开对热胀冷缩现象的研究,接着进行热传递现象的研究。安排了“感觉冷热”、“测量温度”、“自制液体温度计”、“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研究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物体怎样传热”、“测量变化的水温”、“材料的传热本领”、“自制保温盒”等10个活动。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本单元以“总——分——总”的结构来构设教材,按“各种天气现象——观测天气——天气预报”的顺序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多姿多彩的天气”“测量气温”“观测风”“雨下得有多大”“怎样预报天气”等5课。通过“观测气温”、“观测风”、“观测雨”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指导学生运用温度计、自制简易风向仪和雨量器进行观测,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第三单元(我们来养蚕):教材以蚕的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为主线构建单元,重点让学生亲历饲养的全过程,了解怎样照顾蚕的一生的饮食起居并记录蚕一生的变化,总结归纳昆虫的特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细致而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坚持不懈长期记录的科学研究态度以及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第四单元(磁铁的奥秘):本单元以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为线索,通过学生探究性的实验来帮助学生了解磁铁的知识。分“神奇的磁力”、“司南的启示”、“磁铁游乐场”3课,设计了“探物游戏”、“哪里磁力大”、“自制指南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调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沙里寻针”、“辨认磁极”、“制作玩具”、“我们还能应用磁铁的性质解决生活、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吗”等活动。

第五单元(多彩的光):本单元以光和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研究光照在物体上产生的现象和光通过放大镜、棱镜、水等材料产生的现象,引领学生设计、观察实验,描述实验过程,解释实验现象,让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想象,在亲历“没有光的世界里”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善待盲人、保护眼睛的意识。本单元指南车信箱中呈现有关皮影戏、古代潜望镜、神奇的激光等科技史资料,意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第六单元(我爱做实验):这是湘版科学教材的特色单元(每册都有),都是对全册教材的探究技能训练重点的回顾与总结,并用又一次的活动来进一步强化、提升,而本册教材是在总结了实验技能和方法之后,通过“怎样才能让降落伞降得更慢”的活动来巩固、提升的。

四、教学措施

1、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依据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2、落实三年级下册重点训练项目——实验、描述过程的能力。实验过程中,要求记录实验情况;实验结束后,组织好同学之间的表达和交流。

3、精心设计探究性的求证活动,引领孩子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主要从引发冲突、自主求证、布设“迷宫”等方面着手,让孩子们在求证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长期观察所面临的困难,对学生的评价以激励和诊断性评价为主,促使学生保持饲养、管理、观察、记录的兴趣。

5、充分发挥教材所凸显的科技史特色资源的优势,如创设情境、进行方法引领、情感熏陶等。

五、教研课题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指导研究》(《小学科学“学?教?评”研究》的子课题)

六、承担教研课的计划内容

《光与影》(第十二周)

七、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常规教育、民选组长和科代表、上期试卷讲评、翻阅新书、学习《多姿多彩的天气》

第二周 《知冷知热》、《热胀冷缩》、布置养蚕的任务

第三周 《热的传递》、《蚕宝宝出生了》、养蚕第一次集体展示、交流和评价

第四周 《蚕宝宝在长大》、养蚕第二次集体展示、交流和评价

第五周 《谁的传热本领强》、《测量气温》、

第六周 《观测风》、《雨下得有多大》、 第七周 《怎样预报天气》、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小结、养蚕第三次集体展示、交流和评价

第八周 《神奇的磁力》、《蚕宝宝大变样》、养蚕第四次集体展示、交流和评价

第九周 养蚕第五次集体展示、交流和评价、

第十周 《昆虫》、第3单元学习评价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司南的启示》、《磁铁游乐场》

第十三周《光与影》教学研究(本期重点研究课)

第十四周《光照在镜子上》、《透过玻璃的光》

第十五周《与水有关的光现象》、《光线与视觉》

第十六周 第

4、5单元学习评价

第十七周《我们怎样做实验》、《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第十八周 第6单元学习评价、复习

第十九周 复习

第二十周 期末考试

第四篇: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新课程教学设计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课 祖国、妈妈2 第二课 春来了4 第三课 愉快的劳动7 第四课 两只小山羊 第五课 小骑手 第六课 母子情 第七课 友爱之花 第八课 快乐的节日 第九课 小骆驼 第十课 船之梦

第十一课 音乐家冼星海 第十二课 喜洋洋

第一课 祖国、妈妈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2、能认真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并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3、能了解并初步掌握“v”的发声口型。

4、在竖笛吹奏练习中,能掌握“

6、

3、2”三个音的指法,并为歌曲《牧童谣》作简单伴奏。

二、课时安排:2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2、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

3、唱一唱

教学重点:教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并指导学生从音乐中体验、表现爱祖国、爱他*的情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这种“爱妈妈”的具体情感溶入到较为抽象的“爱祖国”的情感之中。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1、听赏歌曲。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感情等。

2、朗读歌词。播放伴奏带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对他*的真挚情感。

3、学唱旋律。采用听唱法和视唱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唱旋律。首先让学生听旋律,数音乐旋律34 56 | 5 1 |出现的次数,然后根据乐句特点,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每个乐句

1、2小节与

3、4小节的接龙视唱。

4、学唱歌词。在旋律与歌词都已熟悉的基础上,让学生跟着琴唱歌词,个别不够准确的地方在纠正。

二、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

1、认真聆听歌曲。

2、说一说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让学生画一画歌曲中“绿水映青山”、“绿叶捧红花”、“小鸟睡在绿树上”、“苗苗长在大地间”的景象。

4、在次听赏并轻声跟唱歌曲。

三、音乐活动:唱一唱v

1、让学生说一说对“鱼”的种类和喜爱等。

2、引导学生掌握元音“v”的发声口型,要求声音集中、统一,逐步建立起高位置的歌唱意识。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明白了“祖国就象妈妈一样”的道理。

五、课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很快就学会唱歌曲,并很自然地接受了“祖国就象妈妈一样”的道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吹竖笛,掌握“

6、

3、2”三个音的指法和伴奏练习。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吹奏“

6、

3、2” 三个音

教学难点:熟练每个音的指法,并按好气孔,防止漏气造成变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吹奏“

1、5”两个音

二、指导学生吹奏“

6、

3、2”三个音

1、听一听。老师新吹了三个什么音?

2、看一看。每个音老师的手指按住了哪些孔?

3、吹一吹。学生试着吹这三个音。

4、说一说。学生之间交流学吹这三个音的体会。

5、比一比。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音吹得最准,音色最好听。

6、课件游戏:一颗音乐苹果树,学生根据树上掉下的一个个音乐苹果,马上吹出这个音。

三、学唱《牧童谣》并为之伴奏。

1、学生跟琴唱谱。

2、学生跟琴唱词。

3、学生根据教材编排的伴奏谱模仿牧童吹笛的样子为歌曲伴奏。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记:

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大部分同学都能吹准新学的三个音,并能为歌曲《牧童谣》伴奏,学生吹奏的兴趣很高。

第二课 春来了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听赏活动,能感受到《杜鹃圆舞曲》的不同情绪,并能用不同标志区分不同乐段。

2、能学会演唱歌曲《春来了》。

3、能参加并学会演唱二部轮唱《两只老虎》。 课时安排:2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赏《杜鹃圆舞曲》及学唱歌曲《春来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寻找春天、歌唱春天”的环节中,感受3/4拍子的特点。激发学生欢快、愉悦的情感,并大胆参与表现。

教学难点:

1、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2、用欢快、愉悦的情感演唱《春来了》。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磁带、挂图、卡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寻找春天”——听赏《杜鹃圆舞曲》

1、导入 (1)律动:学生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旋律高兴地走进教室。 (2)师:小朋友,春天在翠绿的山林里,春天在我们的眼睛里,春天也在我们的耳朵里,你们听、、、、、、

2、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一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 (1)聆听第一段音乐主题。 (2)提问:小朋友,你们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

说一说: (1)启发学生:“大家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情景?” (2)说一说小杜鹃唱歌的情景。

学一学: 用不同的节奏学一学小杜鹃不同的叫声。

唱一唱: 用小杜鹃“布谷”的叫声摸唱第一段音乐主题。

3、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二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 (1)聆听第二段音乐主题 (2)提问:小朋友,你们在音乐中听出小杜鹃在做什么? (3)听音乐想象。 说一说: (1)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2)鼓励学生把想象到的情景说出来。 跳一跳: 随着音乐,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情景,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 讲一讲: (1)介绍圆舞曲的特点。(3/4拍,圆舞曲) (2)学小杜鹃跳圆舞曲。(两个人手拉手跳,全班围成圈)

4、完整听赏《杜鹃圆舞曲》 (1)聆听《杜鹃圆舞曲》,用摆图形谱的方法来辨别两段音乐主题,并摆出结构图: a.听到第一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 b. 听到第二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长方形) c. 听到第三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 (2)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在表示两段相同音乐主题的图形上填颜色,并说出理由。 (3)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二、“歌唱春天”——学唱《春来了》

1、导入 师:小杜鹃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2、听:听赏《春来了》

3、说: (1)想象春天的情景。 (2)看到春天有什么感想?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唱: (1)摸唱音名(用laluha……模唱歌曲旋律)。 要求:用轻快、活泼的声音随旋律模唱。 (2)唱歌词 (3)演唱《春来了》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四、课后记: 学生已掌握圆舞曲的特点,在歌唱《春来了》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二部轮唱《两只老虎》,并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

教学重点:学习二部轮唱(奏)法。

教学难点:声部之间的对应与和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琴、钢琴

教学过程:

一、定向 学生听《动物之歌》边律动边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导入情景。

二、导学

1、情景导入

师:踏着欢快的乐曲,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小动物们都来欢迎我们。让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个出来欢迎我们的是谁呢?(播放多媒体课件) (1)观看森林动物,聆听动物的叫声或脚步声,并进行模仿。

老虎的吼声:2/4 x:|| 小鸡的叫声:2/4 xx xx :|| (2)学生用击拍和声音进行模仿,组合成“森林之声”。 2/4 x| x x | x x | xx xx | xx xx | x|| (3)用上面的节奏,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节奏卡农。 师:突然,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让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播放课件) 画面:由暗变亮,太阳慢慢升起来,各种动物从睡梦中苏醒,两只老虎从背景中慢慢推出,并播放歌曲《两只老虎》。 师:发生了什么怪事?

生:来了一只没有耳朵和一只没有尾巴的老虎。 师:会唱这首歌吗?

2、熟悉歌曲

(1)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体会小老虎的动作,用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学生用口琴吹奏全曲。

三、掌握

1、学习二部轮唱(奏)

(1)两个声部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奏)。

师:两只老虎在森林里玩起了赛跑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俩是怎样跑得? 生:一前一后追着跑(先后出发,先后到达)

师: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赛跑,有点像我们节奏练习中的哪种形式? 生:“森林之声”的节奏练习(卡农)。

学生分成两组,按节奏念《两只老虎》歌词做卡农练习。 师:你们能不能用歌声把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追着跑的情景模仿出来?(将学生分成两大组,由组长组织讨论,分别用演唱吹奏口琴的形式把老虎追着跑的情景模仿出来。)

(2)两个声部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奏) 师:第一次跑完了,没尾巴的老虎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请你们仔细观察第二次比赛与第一次比赛有什么不同?(播放课件) 师:为什么没耳朵的老虎要返回去陪没尾巴的老虎? 生:没耳朵的老虎看到比自己小的没尾巴的老虎落在后面,返回去安慰、鼓励它。

2、模仿与活动

由一位学生选择演唱或吹口琴模仿没耳朵的老虎是怎样跑得。(最后两小节进行反复)

全班分成两部分,用歌声或吹奏口琴进行模仿,第一组反复最后两小节后,两组同时结束。

学生把老虎第一次赛跑和第二次赛跑的情形连起来,模仿一至两次。

四、创作与表现

1、创编歌词

师:两只老虎跑累了,想歇一会儿。森林里有跑来了几只小动物,你们瞧瞧谁来了?

生:四只小松鼠。

把《两只老虎》换成《四只松鼠》,学生创编歌词,并进行即兴表演。

2、表现

学生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 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模仿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另一组模仿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然后两组互换轮唱形式,再做一遍游戏。学生边唱边做,当唱到最后一拍时,做山洞的同学双手迅速放下,被卡在中间的同学要求表演一个节目。

五、尾声 (播放课件)

画面:由亮变暗,小老虎和其它动物渐渐远去,消失在夜幕中,并播放歌曲《两只老虎》

师:小老虎要回家了,让我们用歌声送它们回家吧。 学生边边唱《两只老虎》边走出教室。

第三课 愉快的劳动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剪羊毛》,并能用各种身势参与歌曲表现。

2、聆听《铁匠波尔卡》时,能与同学配合,模仿“打铁”的声音、动作,共同参与听赏活动。

3、能积极参与综合表演,从中感受劳动的愉快和丰收的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听、唱、拍、跳、、、、、、”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各种劳动的场面,体验劳动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解决两声部协调配合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玩具棒 教学过程:

一、“认识劳动的人们”——附点节奏学习

1、律动

听音乐《劳动最光荣》进教室。

2、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了什么歌曲?

生:《劳动最光荣》。

师: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一切。为了生活,人们辛勤地劳动着。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劳动的人们,你看他们在干什么?

3、附点节奏学习

引导学生看图片、讲内容、读儿歌。

工人叔叔敲铁锤,叮 叮.叮 咚 ,农民伯伯割稻子,嚓嚓.嚓 嚓;司机叔叔开汽车,嘀嘀.嘀哒;环卫工人在扫地,刷 刷.刷 刷。

二、“参与劳动的过程”——学唱《剪羊毛》、听赏《铁匠波尔卡》

1、导入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劳动的人们,他们都在辛勤地劳动。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房子里的人在干什么。美妙的音乐从房子传出,音乐声中有一种劳动时发出的声音,请你仔细听一听,猜一猜。

2、初听《铁匠波尔卡》

3、介绍《铁匠波尔卡》

师:你觉得劳动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师:有同学见过打铁吗?大家看,年轻的彼特拿着大铁锤和师傅一起打铁。大铁锤“咚”的往下敲是在用力把铁打平,师傅用小铁锤“叮叮”的敲两下是在告诉彼特该打这里了。他们“咚叮叮、咚叮叮”的配合打铁多么有意思啊!

4、参与表现

(1)用“叮”“咚”摸唱主旋律。

(2)打铁的节奏:2/4 x xx | x xx | xx xx | x x || 师:同学们,其实,大小铁锤在劳动的时候必须相互配合。看,这就是他们打铁时的节奏。 A.集体读。

B.分组配合读。一组读大铁锤,一组读小铁锤。 C.按节奏自由练习

D.请你先读一读,再敲一敲。 (3)和着《铁匠波尔卡》音乐,按节奏参与伴奏。

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让我们都来做做小铁匠。随着《铁匠波尔卡》的音乐开始愉快的劳动。

5、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这就是劳动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学唱《剪羊毛》

1、导入 师:下面我们一块儿听一首歌,看看这首歌中的人们在干吗?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初听歌曲

3、练习剪羊毛节奏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剪羊毛吗?让我们也一起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吧! 剪羊毛节奏:2/4 x 0 | x 0 | x x | x 0 ||

4、创编活动

(1)用“嘿”声。

师:瞧!那儿有一个老爷爷,他也在笑嘻嘻地剪羊毛呢!他的年纪大了,你们想想老爷爷歌声的速度是怎样的?会发出什么声音?我们一起来学学老爷爷剪羊毛。

(2)跺脚。

师:这边有个小朋友蹦蹦跳跳地过来了。想想会发出什么声音?(跺脚)我们来学学。

5、学唱歌曲

(1)用“lu”哼唱。

师:这真是一派欢乐的景象。不管是男女老少,你说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用“lu”中速地唱一遍。 (2)分组找附点节奏,唱乐谱。

师:这首歌中有一个刚才我们练习了的节奏“x.x”出现了很多次,你注意到了吗?请各组分别找一找,并唱一唱。 (3)集体跟琴唱谱。 (4)引导质疑。

师:剪羊毛可真有意思,但我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没见过,你们呢?对这项劳动还有什么问题吗?

(5)再听歌曲,引导学生听词。

(6)学生轻声读歌词,解决质疑的问题。 (7)教师简介澳大利亚。

(8)学生轻声跟唱歌词。 (9)分组互相纠错。

第一组唱第一句,第二组唱第二句、、、、、、提出难点,互相帮助。

6、演唱歌曲

分组用剪羊毛的动作和声音(嚓)为歌曲伴奏。

三、“欢庆劳动的丰收”——综合表演

1、导入

学生听音乐《劳动最光荣》看画面。

师:同学们,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勤劳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动:农民伯伯在田间耕耘,工人叔叔在工厂里挥洒汗水。

2、听《铁匠波尔卡》,参与表演

师:听,铁匠铺中“叮叮咚咚”的声音敲响了,我们也与他们一起打铁吧!

3、演唱《剪羊毛》与参与表演 师:澳大利亚的人们开始剪羊毛了。让我们用愉快的声音来表现他们劳动的情景,各组同学准备好,剪羊毛开始了。

4、听《丰收之歌》,看劳动丰收图。

四、小结

师:劳动可以创造生活,可以创造财富!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双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再见!

第四课 两只小山羊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两只小山羊》。

2、能积极参与表演《两只小山羊》的活动,并领悟到互相礼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表演唱《两只小山羊》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生动有趣的声音和动作来表演歌曲。 教具准备:CAI课件、小山羊头饰、小木桥、披风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导入

师: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小精灵剧场,我是这个剧场的导演。现在我们正在招聘音乐童话剧《两只小山羊》的演员,你们有兴趣吗?好的,大家先来看看我的招聘启事。(课件展示文字)

2、讲读招聘启事

3、简单介绍剧情

师:这个音乐童话剧共有三幕戏,两只小山羊到底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二、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段

师:同学们,请你们边听边想,第一幕戏发生在野外的什么地方?主人公是谁?(播放动画和第一段歌曲) 生:(小桥上,白山羊和黑山羊相遇。)

师:对,这第一幕戏呀,主要表现两只小山羊在桥上相遇了! 其实,刚才你们说的就是我们第一幕戏的台词。作为一个演员,台词可是基本功,我们一起来念念吧!

师:我刚才说了,我们这是音乐童话剧,会念还不行,最主要的是你要会唱,我们一起来听听应该怎么唱?(播放第一段歌曲)

师:我们一起来学唱第一段吧!首先请大家学羊的叫声,用咩来哼唱旋律。(学生随乐哼唱)

师:下面我们把歌词加上,谁先学会谁就有希望当演员了! (老师弹琴,带唱第一段)

师:会唱还不够,还要能表演。我首先来友情客串扮演小白羊,谁来扮演小黑羊呀?你们要是觉得我们演得好就给我们掌声好吗?(启发学生表演要神气,还要有动作和造型。)

师:下面我请全体同学和我一起表演一次。(全班参与表演)

2、学唱第二段 师:第一幕戏是最简单的!两只小山羊在桥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进入第二幕的表演,现在卖个关子,我请两为主角先躲起来,你们听听有什么声音,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片段录音)

师:是什么的叫声?你们能拍出小羊叫的节奏吗? 师:请大家模仿一下。

师:请你们想想这两只小羊它们这时可能在干什么? 师:下面我们就来模仿它们争吵的声音好吗?看我的手势请第一组的同学扮演小白羊,第二组的同学扮演小黑羊,我点到哪边就请哪边的同学发出声音。(老师带领学生模仿) 师:刚才这两只小山羊在争吵,那你在模仿时就要将争吵的动作和表情也表现出来。(学生表演)

师:它们为什么会争吵?请说一说。(启发学生给小羊配音) 师:好,我来问问,(点击白羊)白羊要干吗? 生:(白羊要回家。) 师:(点击黑羊)黑羊要干吗?(生答要上山岗)

师:你们知道它们要去干什么吗?(跟琴唱第

一、二段歌词)

师:这幕戏主要讲的是两只小山羊在桥上怎么样呀?(课件:互不相让。) 师:接下来我这个导演来唱群众演员的台词(齐唱),你们来扮演两只小羊(独唱),我们一起来表演。(全班唱一遍) 师:作为一个好演员,不光要会演主角,还要会演群众演员。下面我们反过来演,好吗?(全班唱一遍)

师:下面我们来拍第二幕戏。首先请两个小演员上台表演。 (学生上台表演,然后进行自评和互评)

师:这两只小山羊站在一起时,它们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启发表演白羊要会家和黑羊要上山岗的表情和动作。)

师:每组派两名代表到前面带领大家一起表演。(全班边唱边表演第二段。)

3、学唱第三段

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三幕戏,两只小羊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呀,你们看它们会怎么办?(课件出示带括号的文字)

师:你们看,两只小羊的什么顶在了一起呀?(羊角)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念这段台词。

师:接下来我们玩游戏。老师的两只手分别代表两只小羊,你们看到白羊就说顶呀顶,看到黑羊就说撞呀撞。(老师演示两种节奏) 师:你们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启发学生说出用力顶和用力撞,解决附点节奏,引导学生表演。)

师:两只小羊见这样仍不能分胜负,它们就凑到一起,顶呀撞呀,现在你们来试试。(学生将歌词念一次。)

师:这只小白羊很狡猾,它在顶的时候偷偷用力了,你们看。(手势表演。) 师:你们能读出来吗?(解决附点节奏)

师:下面,我们用手势合着歌声表演一下好吗?请仔细听它们是怎样唱的?(播放音乐。)

师:我来做手势,你们来唱好吗?(学生再唱一遍)

师:同学们,它们这样争下去,最后结局会怎样?对了,掉进河里。掉进水中的声音是怎样的? 生:“扑通”一起掉进河里。

师:对!这一段是表现它们掉入水中的情景。(出示歌曲) 师:大家想想,为什么最后一句要慢下来? 师:落水的时候要怎么表演?(请学生上台表演。)

三、整段表演

师:好,我们三段戏都排练完了,下面我们要开始正式演出了。你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角色,既可以两人一组来扮演小山羊,也可以几个人为一组来扮演群众演员。(指导学生排练,请第一组学生上台表演。)

师:同学们,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们会怎么办?通过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启发学生回答:在生活中要懂得互相谦让,团结协作。) 师:再请你们想想,两只小羊落入水中后会怎么样?谁来为这个音乐童话剧加个结尾。(学生上台表演,并共同评出最佳表演奖,当场签约。)

师:我这儿只有一个皇冠,给谁呢?(让学生把互相谦让的美德落实到行动中。)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两只小山羊》这首歌,还懂得了在生活中要互相谦让、团结协作才能成功,是吗?今天大家表演得都很精彩,我决定全部聘用你们为小演员,你们高兴吗?好,让我们相逢在下次的小精灵剧场吧! 第五课 小骑手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2、在聆听二胡独奏器曲时,感受二胡的音色特点和乐曲所表现的热烈欢快的赛马情景,能主动参与表现乐曲情景。 教学重点: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2、感受《赛马》的基本情绪,并能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难点:

1、唱准歌曲中七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2、听赏时能创造性地表现乐曲的几个场景。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验

在《赛马》的旋律中,老师带领学生做骑马的动作走进教室。

1、说一说

师:刚才小朋友们和老师“骑着马儿”,非常神气地走进了教室,小朋友们知道哪个少数民族的人最喜欢骑马吗? 生:蒙古族。

师:对,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你对蒙古族的生活还了解哪些?(生答)

2、看一看

师: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为新朋友,让她带领大家到草原上去游览一番。(课件:出现小精灵:“大家好!我是草原小精灵。草原上的景色非常迷人,今天由我当小导游,带大家到草原上好好玩一玩。”) (1)课件呈现草原迷人的风光,并以内蒙古音乐作品《长调》为音乐背景,在音乐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

(2)课件再播放一遍草原风光。提示学生注意聆听其中具有蒙古族音乐风格的音乐背景。

师:你对这个旋律有什么感受? 生:(略)

3、学一学 师:刚才在屏幕上你们看到草原上的人在进行哪些活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生答)

师:你能上台来做一做你最感兴趣的那种活动的动作吗?(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并称赞他们是神气的“小骑手、小射手”等。

二、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听一听

草原小精灵:蒙古族的小朋友看到我们来了,高兴地唱起歌来,你们听: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学生聆听

师:请大家带着问题听,蒙古族小朋友在干什么? (2)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歌词。

2、念一念、敲一敲

师:下面让我们也当一回神气的小骑手、小射手、小摔交手。请随老师的鼓声有节奏地念一念这写歌词。

(1)生在老师的鼓声的指挥下,模仿老师有节奏地念词。

(2)生一边有节奏地念,一边跟着歌词内容做自己想做的内容。 (3)选择乐器和节奏型,边念词边进行敲击。(双响筒、铃鼓) (4)

一、二组边念词边律动,

三、四组用打击乐器为他们加油。

3、唱一唱 草原小精灵:大家想成为真正的小骑手吗?那就先和蒙古族的小朋友一起来学学这首歌吧。

(1)听歌曲 (2)唱旋律

难点教学“6.i 2 , 6.i 1”七度、八度音程主要通过摸唱和教师的手势来引导。 (3)自学歌曲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唱准,并引导学生在歌唱速度以及七度、八度音程和下滑音处体会感情。

三、合作、表现

1、敲一敲、跳一跳

2、师: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曲?(生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全班分成表演、用打击乐器伴奏、用筷子伴奏等小组。 (1)讨论、创编:各小组根据各自的任务进行讨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更好地表现歌曲。

(2)分组展示:每组派一位代表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表现的最佳方案,并整组展示。

(3)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并得出最佳方案。

(4)集体展示:播放《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音乐,全体同学大胆表现。

四、扩展、延伸

师:草原人的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同样,草原儿女创作的音乐也丰富多彩,有热烈奔放的,有优美抒情的,也有深沉感人的。在这堂课结束前,让我们再听赏一首由草原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

五、小结

师:今天,咱们在草原小精灵的带领下一起感受了草原上迷人的风光,并体验了草原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下节课老师再带领大家继续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各种有趣的蒙古族人民的民俗风情。

在《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音乐中,学生律动出教室。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

课件播放《我是草原小骑手》的MTV,学生律动进教室。 师:草原的景色让我们流连忘返,这节课继续让小精灵带着我们感受草原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

二、整体听赏——想象画面 学生聆听全曲。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老师要先保密,让我们接下来听它的第一乐段。

三、分段欣赏

1、第一乐段:听——配图、敲击

师:这里有两幅图,大家边听边思考,如果要你给这样的音乐配上画面,你会选择哪一幅?为什么? (1)聆听第一乐段。

(2)给音乐配上相应的画面。

(3)总结出相通之处,即二者所营造的氛围都是热烈奔放的。 (4)揭示主题——二胡独奏《赛马》。 (5)敲一敲

a.出示第一音乐主题,启发学生观察节奏特点。 b.老师敲鼓带领学生用筷子模击节奏。 c.随音乐即兴伴奏。

引导一部分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伴奏,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敲击筷子伴奏,并引导学生站起来到教室里寻找声源,如拍击桌、门、凳等,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d.让学生说一说敲起这样的节奏有什么感觉,说一说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场面。

2、第二乐段——敲击、吹奏

(1)聆听第二乐段(课件出示第二部分音乐主题) 聆听要求:

a.边听边想象相应的画面。

b.如果你听到的是轻快活泼的音乐,可用相应的舞蹈动作表示。

(2)检查课前布置的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声源的情况。学生展示自己所带的物品和各种不同敲击方式。

a.课前要求所带日常生活用品能敲击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如用调羹敲碟子等。 b.鼓励学生用与他人不一样的方式敲击,看是否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3)敲一敲

a.老师弹奏第二音乐主题,请学生用自己准备的乐器伴奏。 b.比较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在节奏、速度上有何变化。 (4)奏一奏

学生用竖笛吹奏第二音乐主题。 (5)说一说

a. 比较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在情绪上有何变化。 b.听到活泼轻快的旋律,你想到怎样的画面? (6)敲一敲

一部分学生用竖笛吹奏第二音乐主题,一部分学生用自备乐器伴奏,再次表现轻快活泼的旋律。

3、第三乐段——跳

(1)聆听第三乐段:师指出第三乐段有再现了第一音乐主题。

(2)在聆听的过程中鼓励大胆想象赛马场景。 (3)随音乐用舞蹈动作表现。

四、完整听赏——创作、表现

1、讨论(以《赛马》为背景音乐)

学生针对不同乐段用何种相应的方式表现进行讨论,如:打击乐器伴奏、视奏、舞蹈、情景表演等。

2、评价

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相互评价,归纳出最合适每个乐段的方式。

3、创编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自的任务进行创编。

4、参与、表现

完整地伯父播放音乐,学生根据不同乐段的情景用相应的方式进行表现。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大草原是美丽的,大草原上的音乐又是如此动听,以后有机会,希望大家到大草原上去,亲身体验一下那充满情趣的生活,亲耳听听那里人们演奏的动听的旋律。 第六课 母子情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能积极参与活动《献给他*的爱》,并从中体验和表达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教具准备:CAI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走进教室。

二、感受母子情——学唱《游子吟》

1、导入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请大家在看完影片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段。) 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得都对,从这段影片可以看出,母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说说这张图片上描绘的是什么?(课件展示图片) 师:图片上的这个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游子吟》。

2、读 师:(听老师朗读古诗《游子吟》)你们也想试试吗?(全班读)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生答)

师:那就让我们带上对诗歌的理解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3、唱 师:看来大家都背诗歌深深地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有一为作曲家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的表达这种感情,为诗歌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游子吟》。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用歌声来表达这种爱。 (1)教师范唱歌曲

师:你们觉得老师唱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学生回答) (2)学生用“lu”音轻声跟唱旋律。

师:乐曲中有没有我们以前没有见到过的音符? (引导学生说出有前倚音的地方) (3)前倚音的教学。

师:这个音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你们看它的形状像什么?(老师和一位同学牵着手)大家看,它的形状就好象妈妈紧紧地拉着小朋友的手,害怕他离开自己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前倚音。那么我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要注意将这两个音符连起来唱,就像妈妈和她的孩子紧紧连在一起。(教师范唱)

师:你们也来试试好吗?注意要唱出母子之间依依不舍的感觉。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有很多前倚音?为什么?(生答)

师:既然前倚音在歌曲里起到了这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一定要把它唱得更好,对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唱唱前倚音,老师唱前面的曲子,你们接后面的前倚音。 (4)学唱歌曲 师:刚才大家在唱前倚音的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母子情,其实歌曲的旋律同样也表现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你们看。

(课件出示歌曲的第一乐句)现在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我来唱前半乐句,你们就是我的孩子,请你们接后半乐句,好吗?妈妈开始招呼自己的孩子了。 师:孩子们快来呀!(引导学生接后半乐句)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我们就一起来玩妈妈呼唤孩子的游戏吧。老师把歌曲分成了八个小乐句,这边是乐句妈妈也就是后半乐句。现在我请小组长上来选择你们组想唱的乐句,每组唱一句。师: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在游戏之前先练习一次。听到你们的那个余句,就请这组的同学赶紧站起来一起唱这一乐句,看哪组同学反应最快。(学生做游戏) 师:动人的旋律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现在让我们唱着歌词,再来感受孟郊对母亲深深的爱。 (5)轻声地演唱全曲。

师:这样一首感人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深情地) 师:那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来演唱歌曲。

4、演

师:前面我们在唱前倚音的时候,大家都唱得很好,可是刚才加上歌词一唱,好象没有前倚音了,你们听。(教师唱两种,让学生比较。) 师:你们觉得哪种更能表达妈妈和孩子之间依依不舍的感情呢?那我第二种有没有唱前倚音,你们也来试试。 (再次演唱歌曲)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表达情感,老师来当演员,请一位同学和我配合一下,我们来演妈妈和游子,你们来唱。(师生表演)

师:你们也想试试吗?我们边唱边来演一演。同桌的同学商量,一位演妈妈,一位演游子。(学生自由表演)

师:看了大家深情的表演,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出水痘,病情很严重,妈妈为了照顾我,整整两天两晚没睡觉,一直守侯在我身旁,不让我的小手到处抓。现在想起来,我仍非常感激我的妈妈。我想你们的妈妈一定也非常爱你们。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让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好妈妈。谁先说?

生:、、、、、、

师:前面的演唱,我们体会的是孟郊对母亲的爱,现在请大家带着对自己他*的爱,再次深情地演唱歌曲。

三、表现母子情(活动《献给他*的爱》)

1、导入

师:同学们,从你们的歌声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母亲的爱,相信你们的妈妈听了一定会很高兴。诗人孟郊写下了千古绝句来回报妈妈。你想怎样报答妈妈呢? 生:、、、、、、

2、爱

师:你们知道他*的节日除了“三八”妇女节,还有一个什么节?(引导学会上说出母亲节)

师:那么过节的时候,你想怎么想妈妈表达你的心意呢?现在虽然不是母亲节,但是我们今天感受到了深深的母子情,我想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妈妈说。老师这给大家准备了明信片,你们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老师帮你们转给你们的妈妈,好吗?

(2)学生各自写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四、小结

师:今天,大家不仅学会了一首感人的歌,还为妈妈献上了一份爱心。我相信妈妈们一定会很高兴。等你们将来长大出门求学,或者外出工作成了真正的游子时,一定别忘了你的妈妈,要记得为妈妈献上自己的爱心;别忘了还有关心你的祖国母亲,要记得为祖国母亲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边献卡片边唱着歌曲走出教室。

第七课 友爱之花

教学目标:

1、能在音乐游戏中认识八分、十六分音符及其组合,并知道其时值。

2、能与同学配合,学会演唱二部练习曲《王老先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演唱和听赏活动中,体验和表现歌曲的情感,知道“友爱”是人类美好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二声部合唱中协调配合,帮助学生建立相互倾听声部,共同平衡声部音量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师:今天,农庄里发生了一个意外事件,究竟是什么事呢?让我们来看看吧!(CAI播放动画短片) 师:原来是粗心的小鼹鼠吓跑了刚刚下完蛋的母鸡,现在它正要把鸡蛋送还给母鸡的主人——王老先生,让我们也来帮帮它吧!

二、导学铺垫

情境一:拜访王老先生

1、读读拍拍(课件展示王老先生的家)

师:我们来到了王老先生的家,让我们跟他打个招呼吧! 生:王老先生你好,我们来看您了! (CAI画外音:“喔,是你们呀,欢迎欢迎欢迎!)

师:看来王老先生挺喜欢我们的,一连说了两个欢迎。让我们学着王老先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欢迎 欢迎欢迎)

师:我们是不是应该表示感谢呢?(边拍手边读谢谢 谢谢谢谢)

2、情景表演

分角色读读拍拍。

3、节奏创编

师:来到了这么美丽的地方,你能用一个词说说你的心情吗?

三、引导掌握 情景二:帮助王老先生

1、音乐游戏一“读儿歌“——复习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师:刚才的节奏是由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它们都是音符之家的成员。这两种音符我们现在还不认识,可是我们认识其他音符之家的成员,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

(CAI出示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师:还记得那首音符儿歌吗?(全班读儿歌)

音符之家兄弟多,听我跟你说一说,老大名叫全音符,三条尾巴跟着它,记住它要唱四拍,就像有人高声喊,哎———;二分音符是老二,一条尾巴拖出来,记住它要唱两拍,就像猫儿喵喵叫,喵—喵—;四分音符要认得,光溜溜的没尾巴,记住它只唱一拍,让我们开心地唱出来,嘿嘿嘿嘿。

2、音乐游戏二“称天平“——认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1)让课件中音符自我介绍。

(2)利用课件中的天平演示八分、十六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 (3)师生唱一唱。

3、音乐游戏三“找朋友“——音符时值组合

(1)通过讨论,学生手拿带音符的手卡在小组内找到与四分音符时值相等的音符组合。

(2)师生唱一唱。 (3)评价、讨论。

4、音乐游戏四:修补鸡窝——二声部视唱 (1)情境

师:王老先生的鸡舍坏了,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鸡舍) 师:鸡舍砖块上有音符,买来的砖块上也有音符,只要你能将音符“对号入座“就修好了!

(2)方法: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 (3)做一做。 (4)唱一唱。

5、学唱《王老先生》 (1)歌词教学

师:鸡舍修好了,让我们去告诉王老先生吧!咦?他在干什么? (CAI出示到节奏的第一声部歌词。) 学生自己试着读词,检查纠正。 (2)曲谱教学

师:你能试着唱一唱曲谱吗?学生跟琴视唱。

(3)歌曲教学

师:请你自己唱一唱吧!(CAI播放伴奏带,学生试唱歌词) (4)二声部教学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首《王老先生》的歌曲,你们听一听,看和你们刚才唱的有什么不同?(CAI播放二声部活动曲《王老先生》)全班演唱二声部。 (5)完整演唱歌曲《王老先生》。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用我们学到的新知识,帮助了王老先生,你们觉得开心吗?(开心)老师也非常开心,希望早将来的谢谢中你们能不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下课!

第八课 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

2、在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能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进行身势动作的创编。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集体舞。

教学重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具准备:CAI课件、钢琴、碰铃、舞板 教学过程:

一、定向

1、导入

(CAI课件展示:生日快乐的音乐与画面。)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请大家参加我的生日舞会,你们愿意吗?让我们大家跳起来吧。

2、随乐集体律动。(3/4拍子)

二、导学铺垫

师:刚才大家跳得很高兴,那你们想知道18世纪欧洲的皇室贵族们开宫廷舞会的情景吗?

1、听赏《小步舞曲》

初听:简单介绍音乐家巴赫。

第一遍:安静地听(CAI出现欧洲风景画面)。 第二遍:边听边介绍巴赫(CAI出现巴赫头像)。 复听:体会小步舞曲风格(CAI宫廷舞会片段)。

师:你们从参加舞会的人的表情和服饰上能看出什么? (端庄、彬彬有礼、华丽) 师:小步舞是当时流行于贵族中的宫廷舞蹈,跳舞时人的姿态要高雅、端庄。(学生模仿舞蹈姿态。)

随乐模仿:老师带着学生模仿小步舞的舞步。 第一遍:看舞步模仿(CAI出现舞步模拟动画)。 第二遍:随乐模仿(播放〈小步舞曲〉) 师:谁能说出“小步舞”的舞步特点? 小结:小步舞曲一般是三拍子。 3/4 X X X | X X X | 强弱 弱

强 弱 弱

2、体会并掌握三拍子乐曲的强弱规律

师:既然是舞会,就离不开乐队,同学们请拿起乐器,一起来演奏吧! (1)打击乐器伴奏:

a.随乐敲一敲,让学生自主地体会三拍子乐曲的强弱规律。 b.个别学生示范。(用不同的乐器,要求敲出强弱规律) c.选择强弱敲一敲。 (2)身势动作创编:

师:刚才小乐手们用乐器表现了三拍子的特点,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现吗? a.自由创编身势动作。 b. 身势动作接龙。

三、学唱歌曲

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小乐手。听,舞会上传来了美妙的歌声。

1、范读与范唱

2、学唱歌词

师:大家学唱了《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你们觉得哪里最不好唱?

3、指导学习难点:第

二、四乐句

4、分组演唱,体会舞曲风格 一组同学演唱时,其余学生用乐器和身势动作为其伴奏;老师指挥,并适时指导。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当一次宫廷乐手和歌手好吗?记住,要高雅端庄。(师弹琴,学生边唱边用乐器和身势动作伴奏。)

四、创造与表现

师:舞会马上要开始了,参加舞蹈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1、创编

学生分组随乐自编动作。

2、展示

每组派两名代表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3、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老师作指导性评价。

4、集体表演

师生自由选择角色,全班集体表演。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说说)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谢谢大家与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跳一曲小步舞,尽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吧!

全班在集体舞中离开教室。

第九课 小骆驼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八分音符,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2、能学会唱歌曲《小骆驼》。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小骆驼》伴奏。 教学重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骆驼》。 教学难点: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教学准备:CAI课件、歌单、脚印谱、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走进沙漠的准备

1、听一听,动一动 师:请大家听着音乐和我一起动一动!

2、比一比,说一说

师:同学们,课前我让大家去搜集有关骆驼的资料,你们都准备好了吗?下面就请每一个大组派一位代表来给大家说一说。 师:大家搜集的资料真丰富。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骆驼生活的环境——沙漠。(课件展示沙漠) 师:沙漠虽然充满艰险,但也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去沙漠探险呢?那就让我们加入“沙漠之旅”的队伍吧!

二、沙漠中的脚印

1、听一听、走一走

师:让我们学着小骆驼走路的摸样出发吧!

(随《小骆驼》旋律集体模仿小骆驼在沙漠中行走。)

2、听一听,认一认

师: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沙漠。快听,这是什么声音?

(课件:播放由远而近的驼铃声。)学生自由回答。

师:原来是一只小骆驼正在向前走。它每走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课件:一串骆驼的脚印,每个脚印上都有音符)

师:看到这一串脚印,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自由提问)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脚印上的音符吧!(课件:根据脚印的顺序播放旋律,播到一个音符,这一个音符的脚印就变颜色,写有八分休止符的脚印变成红色。) 师:小骆驼先迈出哪只脚?(左脚)那是不是每走一脚都有音乐声?(红色脚印没有声音)

师:你们知道这些红色脚印上的符号是谁吗?它可有话要对我们说。(课件:摸样圆又胖,坐着小横杠。歌中遇到我,小嘴快闭上。)

师:它的名字叫八分休止符,就像路上的红灯,遇到了歌声要停下来,不出声。 师:这一串有音符的脚印到底是不是通往沙漠的路呢?让我来为大家探探路吧!

3、走一走,唱一唱

(1)教师用手指代替骆驼的左右脚在脚印谱上边走边唱。 (2)学生自由练习。 (3)跟琴齐唱脚印谱。

(4)出示歌曲第一乐句曲谱。

(5)学生边划拍边唱第一乐句曲谱。

三、沙漠中的风沙

1、听一听,说一说

师:小骆驼一直不停地往前走。这时沙漠中发生了变化,你们听!(课件:播放沙漠风暴的音响效果。)

师: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想象并回答。)

师:想一想,小骆驼遇到了风沙,是继续向前走还是退缩呢?(不怕困难,向前走。)

师:它的脚印会变得怎么样?(艰难、沉重)

2、学一学,走一走

师:谁来学一学骆驼艰难的步伐!(请学生模仿) 师:看看小骆驼是怎么走的?

(课件播放:2. 1 | 2 — | 1. 6 | 6 — )

走 啊走, 走啊走 师:大家一起来走一走。(集体模仿小骆驼一边走一边唱。) 师:是什么使得小骆驼遇到了风暴还往前走呢?(学生回答) 师:因为前面有绿洲,有草儿有花儿,还有清清的水。 师:让我们来听听小骆驼的想法吧!

(课件播放:2 0 2 0 | 1 2 2 0 | 3 6 1 6 | 6 —)

有青草,

前面有水

喝。

有歌声,

前面有花

朵。

师:想一想这时候小骆驼的脚步会变成怎样呢?(学生模仿,并说出原因,然后集体边走边唱。)

3、走一走,唱一唱

师:我们也应该学习小骆驼。让我们沿着它的脚印去迎接风沙吧!(集体演唱第

二、三乐句,并配上不同的脚步。)

四、沙漠中的绿洲

1、看一看,听一听

师: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亮。看,我们这是到了哪儿呀? (课件:播放沙漠的绿洲的图片。)

师:原来我们和小骆驼一起,不怕困难,不怕艰辛,终于走出了大沙漠,来到了一片绿洲。 师:小骆驼高兴得边走边晃动着脑袋,脖子上的驼铃摇得叮当直响,你们听!(课件播放最后一个乐句。)

2、走一走,唱一唱

师:我们也来学着小骆驼高兴的神情摇一摇头吧。

3、试一试,唱一唱

师:大家想一想,骆驼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呢? (学生说自己的处理方法,并以小组的形式范唱。) (根据歌曲内容选择一种强弱处理,大家唱一唱。)

师:绿洲中不但有清澈的水,美丽的花,还有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呢!我们听听吧!(播放歌曲《小骆驼》)

4、听一听,唱一唱

(1)学生用“叮”模唱旋律。 (2)分小组自主学唱歌谱。 (3)依谱唱词。

(4)学生加上表情和动作演唱《小骆驼》。

五、沙漠中的演出

1、选一选,试一试

师:小骆驼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绿洲,慝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们来听听吧!(课件:你们能把这一次难忘的沙漠之旅用歌声和乐器声表现出来吗?) 师:正好我准备了一些打击乐器,你们选一选,看哪些乐器适合模仿沙漠中的三个场面。选好后,试一试,敲一敲。

2、唱一唱,演一演

师:小骆驼非常满意你的表现,它盛情地邀请你们加入它的骆驼队。(学生以自愿的形式充当小歌手、小乐手,和骆驼队合着音乐边唱边演。)

六、沙漠中的收获

师:今天我们的沙漠之旅圆满结束,通过这次沙漠之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在你们的成长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希望你们能像小骆驼一样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做个坚强的孩子。

第十课 船之梦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船之梦》,体验歌曲美好的意境,;能与同学合作,学会简单的二部合唱。

2、在听赏大提琴独奏《梦幻曲》中,能积极参与想象活动,体验音乐的情感。

3、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船之梦》伴奏。 教学重点:学会合唱歌曲《船之梦》,并体会其意境。 教学难点:《船之梦》最后一句合唱的教学。 教学准备:CAI课件、小画板、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随着《划船歌》律动“划船”进教室,师生相互问好。

师:刚才,同学们划得很开心,你们看(指CAI课件)这里也有两位小朋友在划船,他们在海上划呀划,随着风浪飘呀飘,他们划到哪儿去呢?

(展示《船之梦》的情景画面,同时播放《船之梦》的音乐,画面上出现歌词。)

二、引导掌握

1、熟悉歌词

(1)师:这只小船往哪儿去呢?小朋友看见了什么? 生甲:小船去了神秘的椰子岛。 生乙:小朋友看见了可爱的小矮人、、、、、、

(2)老师有感情地轻诵歌词:“摇呀摇我的船之梦,在那遥远的天边轻轻飘荡、、、、、、”随后根据歌词进行扩展,描述歌曲的意境,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音乐进入到歌曲的情境中展开联想。 (3)再次聆听歌曲《船之梦》。

2、熟悉旋律

(1)用梦幻般的声音随旋律用“u”哼唱两遍。

师:小船在海上摇呀摇,激起了一朵朵美丽的浪花,这些浪花给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将括号中的音写在浪花状的音乐卡片上,通过课件播放出来。) 师:让我们来唱一唱吧!

(2)学生用“lu”自由唱一唱括号中的音。

(3)全体分声部合唱:一组用“u”轻声唱曲谱;另一组用“lu”轻声唱括号中的音。

3、学生加词跟琴演唱

(1)随乐轻声唱主旋律部分的歌词两遍。 (2)随琴唱一唱括号中的歌词。

(3)两声部合唱:一部分唱主旋律;另一部分唱括号中的词。

三、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船之梦》伴奏

1、拍一拍,找一找

请学生自由拍一拍下列节奏,找出难点。

X—— 0 X X X 0 0 X 0 0 XX X X X X X

2、分组合击

分组合击上例节奏,看哪一组拍得最整齐、最准确。

3、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表现歌曲的意境。 碰铃 X—— 手铃 0 X X 响板X 0 0 三角铁X 0 0 沙锤 XX X X 铃鼓X X X (学生选择乐器时,CAI课件播放《梦之船》音乐。)

4、分组表现

各小组用本组选择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分组展示,互相评价。

四、创设情境,表现歌曲《梦之船》 集体表演。全体同学围坐成一艘大船(“梦之船”)的形状,老师请几位同学坐在船的中央划船,其他同学跟着一起摇。到目的地后,请几位同学下船和“小矮人”一起跳舞,同学们一边表演一边演唱。

师:刚才,我们坐着“梦之船”去了神秘的椰子岛,看到了可爱的小矮人,和他们一起唱了歌,跳了舞。现在这只美丽的“梦之船”又要起航了,它要上哪儿去呢?你们倾听音乐,尽情想象吧!(播放音乐《梦幻曲》)

五、听赏表现

1、聆听大提琴独奏《梦幻曲》

(1)师:谁听出《梦幻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介绍大提琴。

2、设问引导

师:乐曲《梦幻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境?用了什么速度?

3、随乐自由表演

(1)师:小朋友从小就有许多美好的梦想,也做过许多美丽的梦,你们都梦见过什么? 生:、、、、、、

师:现在,同学们边听《梦幻曲》,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们的梦随《梦幻曲》表演一下。

(2)随乐自由表演。(课件播放公鸡鸣叫声;喔喔喔—) 师:今天,同学们坐着“梦之船”,随着美妙的“梦幻曲”,甜甜地做了一个梦。听,公鸡叫了,东方亮了,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去实现美丽的梦想,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吧! 第十一课 音乐家冼星海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音乐家冼星海的简要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并从听赏、演唱冼星海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和影响力。

2、能学会演唱《只怕不抵抗》、《酸枣刺》两首歌曲,感受抗战时期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教学活动中感受冼星海作品的风格和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歌曲《只怕不抵抗》第一乐段与第三乐段的变化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黄河大合唱》中的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段表现黄河奔腾不息的雄伟音乐,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著名音乐家的经典之作,大家想了解这位音乐家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

二、学习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欣赏

1、冼星海和《风》

(1)让学生默读连环画部分的文字。

(2)老师提问,学生抢答: a. 冼星海曾在哪个国家留学? b.留学时的生活情况怎样?

c.他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作《风》这首作品的? d.这首作品得到了怎样的评价? (3)听赏《下山虎》

a.结合课本图片讲解“下山虎”的寓意。 b.聆听乐曲《下山虎》。

c.学生说说自己听音乐时的感受。

三、学唱歌曲

1、学唱《只怕不抵抗》。 (1)简介歌曲的背景

这首歌写于1937年,反映了当时抗日根据地儿童高昂的抗日情绪和勇敢、活泼的性格。

(2)采用听唱法学唱。重点是将第一二段进行对比,不要把这两段混淆了。 (3)参与表现。唱熟后,让学生随歌曲踏步行进,进一步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抗日小英雄的形象。

2、学唱《酸枣刺》。 (1)聆听歌曲,体验歌曲的风格以及所表达的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音乐家冼星海了解了多少?请大家一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脑海里收藏的有关冼星海的内容。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听着歌曲《只怕不抵抗》出教室。

第十二课 喜洋洋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2、初步体会合唱的效果,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

3、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用碰铃等打击乐器参与表现。

4、能认真完成《音乐万花筒》板块中的综合活动。 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2、《音乐万花筒》的综合活动。

教学难点: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中的二部合唱。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1、进行“打哈哈”发声练习。如:

6 6 6 6 | 6 6 6 0 || 5 5 5 5 | 5 5 5 0 || 哈哈 哈哈 哈哈 哈 哈哈哈哈 哈哈 哈

2、练习歌曲合唱部分的旋律片段。

3、全班分成两组,分别唱两个声部的旋律片段。注意演唱时音量不能过大,同时注意聆听对方声部的演唱。

4、分声部演唱合唱部分。

5、师问:演唱这首歌曲时,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活泼、欢快。

师:对,那就请大家带着欢快的情绪演唱整首歌曲。

二、听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1、导入听赏

歌曲的情绪既可以通过旋律来表现,又可以借助歌词来传递,那么乐曲有是怎样来表现某种音乐情绪呢?

2、整体听赏

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初步认识笛子、二胡、木鱼。

3、分段赏析

分别听赏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然后让学生说说两个乐段音乐情绪的表现特点。第一段旋律欢快,热情洋溢;第二乐段旋律舒展流畅,非常抒情。

4、参与表现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三、综合活动《音乐万花筒》 第一阶段:复习

1、唱一唱

将学生分成四组,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歌曲复习,每首歌只唱第一段。

2、听一听

还是以组为单位,播放乐曲的主题音乐,学生进行抢答。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五篇: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基本情况:

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孩子们对于身边常见事物的外部特征及属性的观察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重点训练了学生能按要求有顺序地观察,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地观察物体,对身边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等内容进行了初步了解。

这一学期,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因此,我将和孩子们一道,并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希望孩子们在科学学习中都能获得比较好的发展。

二、本学期科学探究目标

1、提问——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用一定的方式表述;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

2、猜想与假设——能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能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性解释,会根据观察的现象对将来的事件做出初步的推论;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3、观察和实验——能按观察对象的变化,培养细致、敏锐和长期观察的能力;会借助工具间接地观察物体;知道对某些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尝试制定简单的调查、实验或观察计划;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控制变量实验;会使用直尺、量筒、指南针等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4、制作——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5、数据收集与处理——能读懂浅显的文献资料和简单的二维图表;能根据事物的显性变化特征进行分类;能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有目的地室内采访和室外调查,获取有效信息;能在教师指导下用简单的表格统计处理数据,并用简单曲线图表达。

6、表达与交流——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能初步构建自己的观点,并能用语言、文字、统计表等方式将自己的研究过程、结果、观点表达出来;知道怎样描述自己的实验;根据观察的结果,尝试对现象做出解释。

7、评价——知道感官在观察中存在局限;能针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针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它的缺点或不完美之处;知道结果可以重复验证;尊重证据。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出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围绕认识事物的变化和性质,引领学生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本册教材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下,通过游戏、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学生认识物体冷热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的特征,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过

光线传播的性质,学习实验描述、长期观测和记录的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并渗透珍爱生命、敢于质疑、尊重证据、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单元(冷与热):教材从自然界、生活中的冷和热现象导入,引出温度计并由此展开对热胀冷缩现象的研究,接着进行热传递现象的研究。安排了“感觉冷热”、“测量温度”、“自制液体温度计”、“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研究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物体怎样传热”、“测量变化的水温”、“材料的传热本领”、“自制保温盒”等10个活动。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本单元以“总——分——总”的结构来构设教材,按“各种天气现象——观测天气——天气预报”的顺序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多姿多彩的天气”“测量气温”“观测风”“雨下得有多大”“怎样预报天气”等5课。通过“观测气温”、“观测风”、“观测雨”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指导学生运用温度计、自制简易风向仪和雨量器进行观测,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第三单元(我们来养蚕):教材以蚕的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为主线构建单元,重点让学生亲历饲养的全过程,了解怎样照顾蚕的一生的饮食起居并记录蚕一生的变化,总结归纳昆虫的特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细致而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坚持不懈长期记录的科学研究态度以及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第四单元(磁铁的奥秘):本单元以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为线索,通过学生探究性的实验来帮助学生了解磁铁的知识。分“神奇的磁力”、“司南的启示”、“磁铁游乐场”3课,设计了“探物游戏”、“哪里磁力大”、“自制指南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调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沙里寻针”、“辨认磁极”、“制作玩具”、“我们还能应用磁铁的性质解决生活、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吗”等活动。

第五单元(多彩的光):本单元以光和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研究光照在物体上产生的现象和光通过放大镜、棱镜、水等材料产生的现象,引领学生设计、观察实验,描述实验过程,解释实验现象,让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想象,在亲历“没有光的世界里”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善待盲人、保护眼睛的意识。本单元指南车信箱中呈现有关皮影戏、古代潜望镜、神奇的激光等科技史资料,意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第六单元(我爱做实验):这是湘版科学教材的特色单元(每册都有),都是对全册教材的探究技能训练重点的回顾与总结,并用又一次的活动来进一步强化、提升,而本册教材是在总结了实验技能和方法之后,通过“怎样才能让降落伞降得更慢”的活动来巩固、提升的。

四、教学措施

1、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依据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2、落实三年级下册重点训练项目——实验、描述过程的能力。实验过程中,要求记录实验情况;实验结束后,组织好同学之间的表达和交流。

3、精心设计探究性的求证活动,引领孩子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主要从引发冲突、自主求证、布设“迷宫”等方面着手,让孩子们在求证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长期观察所面临的困难,对学生的评价以激励和诊断性评价为主,促使学生保持饲养、管理、观察、记录的兴趣。

5、充分发挥教材所凸显的科技史特色资源的优势,如创设情境、进行方法引领、情感熏陶等。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多姿多彩的天气》

第二周《知冷知热》

第三周《热胀冷缩》

第四周、布置养蚕的任务

第五周《热的传递》、

第六周《蚕宝宝出生了》、养蚕第一次集体展示、交流和评价

第七周《蚕宝宝在长大》、养蚕第二次集体展示、交流和评价

第八周《谁的传热本领强》、《测量气温》、

第九周《观测风》、《雨下得有多大》、

第十周《怎样预报天气》、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小结、养蚕第三次集体展示、交流和评价

第十一周《神奇的磁力》、《蚕宝宝大变样》、养蚕第四次集体展示、交流和评价

第十二周 养蚕第五次集体展示、交流和评价、

第十三周 《昆虫》、第3单元学习评价

第十四周 期中考试

第十五周《司南的启示》、《磁铁游乐场》

第十六周《光与影》教学研究(本期重点研究课)

第十七周《光照在镜子上》、《透过玻璃的光》

第十八周《与水有关的光现象》、《光线与视觉》

第十九周 第

4、5单元学习评价

第二十周《我们怎样做实验》、《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第二十一周 第6单元学习评价、复习

第二十二周 复习

第二十三周 期末考试

上一篇:乡村振兴工作推进计划下一篇:县环境保护局服务承诺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