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2024-05-15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通用6篇)

篇1:湘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第1课 初识《奇奕画王》

教学目标

1.了解《奇奕画王》的基本功能和窗口。

2.学会用《奇奕画王》中的绘画工具绘制简单的图像。3.熟练《奇奕画王》中图库的用法。感受国产绘画软件的便捷和优势。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奇奕画王》的基本功能和窗口。教学难点

了解《奇奕画王》这个软件的操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我想画一些更有创意和效果的图画,应该怎么办呢?你可以使用国产绘画软件《奇奕画王》,里面有各种画笔和图库。

师:介绍《奇奕画王》

《奇奕画王》是一款国产普及绘画软件,其中有水彩笔、铅笔、蜡笔、粉笔、喷枪等画笔,而且笔的粗细、力度、颜色都能够调整,利用它可以随心所欲地画铅笔画、水彩、国画、蜡笔画……软件还提供了许多图片素材,可以用来自由组合图画。请看下面的图画。(师用大屏幕展示一些用《奇奕画王》画的图片)问:同学们想不想画出这样好看的图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软件。

(一)认识《奇奕画王》窗口

1.双击桌面上的《奇奕画王》图标,启动《奇奕画王》软件。2.仔细观察窗口的组成,了解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书上面的图来了解。菜单条、画板区、工具箱、单元区、调色板、选项栏、图层面板等组成。让同学们自己练习掌握本部分的内容。

(二)认识绘画工具

利用绘画单元里的各种绘画工具,可以任意挥洒,画出漂亮图画。动手做:常用画笔工具。

1.选择蜡笔工具。依次单击绘画工具、画笔图标,选择绘画单元中.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的画笔工具,再在工具箱中单击蜡笔图标。

2.选择适当的前景色。

3.在选项中设臵笔头后在画板上拖动,画不同粗细的线条。4.试一试其他画笔的效果的用法。

5.画笔工具包含铅笔、铅笔、喷笔、水彩笔、油画笔、蜡笔、麦克笔、毛笔、特制笔、柔滑、印章、橡皮、吸色等13种工具,选择一种画笔工具以及前景色,就可以开始画画了。

你知道吗?绘画单元包括8类工具:画笔工具、全色工具、区域选择、操作工具、图形模板、文字工具、仙女袋和效果工具。可以用不同的画笔绘画、用颜色料桶倒色、用魔术棒点选区域并修改,用特效处理画面……动手做:学用其他绘画工具。

1.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臵 画板的大小,新建一个画板。

2.选定区域选择分类中的五角形区域工具。

3.选择适当的前景色后,选定倒色分类中的全部倒色工具,在五角形内部单击,填充上颜色。

4.选定操作分类中的综合操作工具,单击或拖动图形周围的操作图标,调整图形,观察效果。

5.单击翻页按钮,翻开下一页绘画工具,继续试用图形模板、文字工具、仙女袋和效果工具。

你知道吗?绘画单元中的画笔工具用来绘画,倒色工具用来填充颜色,区域选择工具用来选定画面区域,操作工具用来移动、缩放、翻转图形,仙女袋犹如仙女散花一样把各种小图片散落在画板上,效果工具用来增添特殊效果以及光源照射效果。

(三)用图库组图

图库单元包括各种图片,可以轻松地增加背景、角色和动画。1.打开图库单元,在画板上依次添加背景、插入角色和动画。2.保存图画。单击文件-另存为

(四)认识暗房

暗房单元可以对图片进行色彩调整和特效处理。1.打开图库,组合一幅图画。.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2.打开暗房,添加浮雕效果;打开图库,设臵相框。教后反思

第2课 两棵棒棒糖小树

教学目标

会用铅笔工具绘制线条稿。掌握倒色、油画笔和点彩等工具的用法。学会为画面着色并美化完善。感受计算机绘画的便利。教学重点

怎样正确使用倒色工具 教学难点

绘制线条 教学过程

一、绘制线条稿 导入

从这一课起,我们通过绘制一幅幅图画作品,来熟悉《奇奕画王》画画的过程与方法。下面就来画两棵棒棒糖小树。

动手做

1.打开奇奕画王窗口。

2.单击图层面板中的图标,新建一个图层。3.选择画笔工具中的铅笔工具。4.打开调色板,选定绘画所需的黑色。5.选择HB铅笔并设臵笔头大小。

6.在新建的图层上勾勒出树及地面的大致形状及位臵。

到这里,就绘制好了棒棒糖小树的轮廓。为了之后创作的方便,上面操作中把线条稿画在了新建的图层中,而不是直接画在背景层里。

二、给画面着色

画好线条稿以后,就可以给画面着色了。动手做

1.选择倒色工具下的全部倒色工具。2.打开调色板,选定图画的背景色。3.选择背景层。

4.在画面上单击,在背景层倒上颜色。

.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三、给小树涂色

可以给小树的树冠涂色,树干涂上棕色,使小树更好看。动手做

1.选择画笔工具中的毛刷,设臵前景色为绿色,并选择 其中的点彩画笔工具。

2.在背景层之上新建一个图层,涂画上绿色的树冠。3.选择画笔里的毛刷画笔工具,设臵前景色为棕色。

4.在之前画树冠的图层之下新建一个图层,涂画出树 干树枝。5.类似第1步,再次选择点彩画笔工具,并设臵前景色为绿色。6.选择画树叶的图层,绘制出草地。哇,给小树涂色后,整体效果好看多了!

你知道吗?

图层就像透明胶片,把图像的不同部位绘制在不同图层中,呈现的效果就是从上向下俯视所看到的内容,这样既便于修改,又使绘图思路清晰。每个图层相对独立,可以分别绘制或者加入文字、图片、动画等,修改其中一层时,不会影响到其他图层。透过上面图层的透明区域,可以看到下层的内容。

四、美化小树

还可以接着美化小树,让小树看起来像“棒棒糖”。动手做

1.关闭线稿图层,然后继续选择绘制树冠的图层。

2.再次选择油画笔里的点彩画笔工具,颜色调整成亮丽的浅绿色。3.以画圆圈的方式画出右图所示的效果。4.选择绘制树干的图层。

5.选择油画笔里的干性油彩工具,颜色调整成暗褐色。

6.绘制出树干的质感。至此,一幅“两棵棒棒糖小树”绘画作品创作完成。

7.快来欣赏吧。思考与练习

1.总结蜡笔、倒色、操作、区域选择等工具的用法,思考图层的功能,总结有关图层的基本操作方法。.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2.利用本课所学知识,尝试再画一两幅蜡笔画。

第 3 课 一束鲜花送给您

教学目标

掌握麦克笔和水彩笔工具的用法。掌握图层的基本操作。综合运用工具,绘制一束鲜花的图画。具备用图表达思想感情的意识。教学重点

怎样正确使用麦克笔和水彩笔工具 教学难点

绘制花朵线条 教学过程

一、绘制线条稿

这束鲜花真漂亮!综合应用多种工具就能画出来,一起来学着画吧!动手做。

1.打开奇奕画王窗口。

2.单击图层面板中的图标,新建一个图层。3.选择画笔工具中的铅笔工具。4.打开调色板,选定绘画所需的粉色。5.选择铅笔并设臵笔头大小。

6.在新建的图层上勾勒出花朵大致形状及位臵。7.绘制叶子的粗略线条稿。

好,到这里,就绘制好了鲜花和绿叶的轮廓。

二、给鲜花涂色

画好线条稿以后,就可以给鲜花涂上颜色了。动手做

1.选择画笔工具中的麦克笔工具。2.选择勾画花朵外形的图层。

3.以外向内画圈圈的方式来绘制花朵。绘制的方向和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发挥。绘制过程中,画笔的大小及颜色都可以自由调整。

三、图层操作

我觉得花朵的颜色不够鲜艳,该怎么办呢?这里有个简便的方法:.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用图层操作加深颜色及饱和度。

动手做

1.选择绘制花朵的图层。

2.单击图层管理面板下方的复制图层按钮,花朵图层就被复制了一层。

3.观察画面中的花朵,会发现花朵的颜色鲜艳了许多。

4.继续复制图层,满足要求时单击合并图层按钮,合并两个图层。把能合并的图层合并,便于对图层的管理。

你知道吗?学生看书自学这些内容。

四、给绿叶涂色

下面接着给绿叶涂上好看的颜色。动手做,师演示

1.选择绘制绿叶外形的图层。

2.选择画笔工具中的水彩笔工具,然后选择平头水粉选项,并设臵前景色和笔头大小。

3.逐步绘制绿叶。在绘制时适当调整画笔的大小,以便绘制较小的花叶。

4.选择水彩笔里的湿性渗透,把前景色调整得深绿一点(用来表现类似水彩的湿性柔和的效果)。

5.继续绘制,给绿叶涂上颜色。这样,就绘制好了一束鲜花。试试看,换一种颜色会有什么效果?

思考与练习

1.总结麦克笔、水彩笔等工具的用法,思考图层的功能,总结有关图层的基本操作方法。

2.利用本课所学知识,尝试再绘制一两幅图画。看书P19画画。

第4课 夕阳下的稻草人

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练应用铅笔绘制线条稿。掌握倒色和特制笔工具的用法。感受计算机绘画的奇妙。.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倒色和特制笔工具的用法。教学难点:

铅笔工具的应用。教学过程

一、绘制线条稿

1、打开奇奕画王窗口。

2、选择画笔工具中的铅笔工具,然后选择HB铅笔选项,并设臵前景色和画笔大小

3、新建一个图层。在新建的图层上一步步勾勒出稻草人和麦田的大致形状和小鸟等小动物。

二、填充夕阳颜色画好线条稿以后,就可以给画面填充了

1、选择倒色工具中的辐射渐变倒色工具,设臵前景色和背景色,并设臵透明度为100%。

2、选择背景色层,然后在画面上自左向右拖动鼠标指针画线,画面即被涂上了渐变的夕阳颜色。

三、绘制稻草人

1、选择铅笔工具中的4B铅笔。

2、选择线条稿所在的图层,在画面上直接图画。涂画时,注意涂画笔触的方向和顺序。

3、继续涂画。涂完时,会出现一个逆光下的稻草人的形象。

四、绘制麦田

1、选择画笔工具中的特制笔。

2、选择特制笔02,并设臵前景色和笔头大小。

3、新建一个图层,用特制笔画出逆光下麦田的样子。

五、添加轮廓线

1、在麦田层和稻草人层之间新建一个图层。

2、选择铅笔工具中的2B铅笔,并设臵黄色为前景色。

3、在新建的图层上,沿着稻草人的轮廓勾画出金黄色的轮廓边线。

4、根据需要,适当调节图层的透明度,使刚刚勾画的金黄色的轮廓

.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线显得更加柔和一些。

5、在麦田图层下面再新建一个图层。

6、再次选择特制笔,绘制出麦田在阳光照射下的金黄色的轮廓。同学们进行小组共同创作。

第5课 雨后空旷的田野

教学目标

1.熟悉铅笔、特制笔、水彩笔、喷笔等工具的用法。

2.进一步学会使用绘画工具。

3.体验用计算机软件绘画的便捷。教学重点

特制笔、水彩笔、喷笔工具 教学难点

使用绘画工具画图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3.由学习委员带队有秩序地进入微机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奇奕画笔的使用!

二、认识特制笔、水彩笔、喷笔工具

勾勒轮廓线条:

1.教师演示讲解:画好线条稿以后,就可以给画面着色了。在着色过程中,不要受轮廓线条的束缚,随意一些往往会获得更好的“国画”效果。

2.学生试操作。

三、推拉变形效果

1.教师演示讲解:利用特制笔工具,可以画出多种笔刷式样,有柔和的、干燥的、线状的、点状的等多种类型。利用水彩笔工具,可以8.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一层一层地绘制边缘有水彩印迹的线条,叠加的层次越多,颜色就越深,笔触相对圆润而饱满。利用毛刷工具,可以刷出毛刷的质感和干燥度,有毛燥、硬朗的边缘效果。

2.学生试操作。

四、练一练

总结特制笔、铅笔、毛刷、水彩笔、喷笔、柔化、推拉变形等工具的功能和用法,说说它们的应用场合。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作用奇奕画笔中的铅笔、特制笔、水彩笔、喷笔工具,使用画面创作更加合理,老师为你们高兴,希望你们以后多动手操作,能够让自己的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第6课 骑车飞奔的小熊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绘画工具、效果工具描画飞奔的小熊的学习活动,达到以下目标:

1.进一步熟练各种绘画工具的操作方法。2.能够灵活应用绘画工具,并适当添加效果。3.激发使用绘画软件画画的热情。教学重点

熟练各种绘画工具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绘画工具,并适当添加效果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3.由学习委员带队有秩序地进入微机室。

一、导入新课

.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综合应用多种工具,使版面更美观。我们一起试试吧!

二、熟练各种绘画工具的操作方法 为小熊画线条草图、为图画着色:

1.教师演示讲解:新建一个适当大小的画板,新建一个图层。在整体轮廓差不多完成的情况下,可以逐渐为小熊加入细节,如画鼻子、眼睛、眉毛、嘴等面部器官。

如果想调整图形的某个局部,如在同一图层中两根眉毛中的一根,应先用“自由区域”工具选中要调整的图形区域,然后再进行适当调整。

2.学生试操作。

三、修饰美化 1.教师演示讲解:

电脑绘画不同于纸上绘画,它利用电脑及其软件进行构思和创作,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易操作,可模拟,很环保,好修改,好保存,易交流。

2.学生试操作。

四、练一练

发挥想象,绘制几幅图画并适当添加效果。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奇奕画笔的创作更加得心应手,老师为你们高兴,希望你们以后多动手操作,能够让自己的奇奕画笔创作的更加丰富多彩。

第7课花母鸡与红蜡烛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应用绘画工具、图库、暗房绘制漂亮的母鸡和燃烧的红烛的学习活动,达到以下目标:

1.进一步熟悉用奇奕画笔绘画的基本过程。2.能够灵活应用各种绘画工具构思、创作图画。3.提升使用绘画软件创作图画的能力和兴趣。.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绘画工具、图库的使用。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各种绘画工具构思、创作图画。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3.由学习委员带队有秩序地进入微机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用“奇奕画笔”绘画!

二、灵活应用各种绘画工具构思、创作图画。1.画漂亮的母鸡 2.画燃烧的红烛 3.教师演示、讲解 4.学生试操作

三、知识窗 认识仙女袋:

1.仙女袋是奇奕画笔中最具特色的功能之一,包含单张仙女袋、多张仙女袋、动感仙女袋。

2.单张仙女袋里收录了种类繁多的单张小物件图片,多张仙女袋由多张静态的小图片组成,动感仙女袋由多个小动画组成。在选项栏中选定一个图标,然后在画板上单击,会出现一张或一组图片(动画);在画板上手动,会连续出现多张或多组图片(动画)。

四、练一练

思考、总结奇奕画笔软件中各种工具的功能和用法。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奇奕画笔的使用更加熟练了,你们绘画的作品主明确一,版面设计合理,构思巧妙,老师为你们高兴!继续努力哟!

.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第8课 键盘操作再加强

教学目标

回顾学过的键盘知识,进一步熟练基本指法和特殊键的用法。学习过程中,要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正确的指法分工。2.会输入大写字母和标点符号等。3.体验用键盘输入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重点

基本指法 教学难点

认识特殊键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3.由学习委员带队有秩序地进入微机室。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上学期学会了用键盘输入字母,还有很多键盘操作没学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基本指法 教师演示讲解:

1.主键盘区第三行上的A S D F J K L;这8个键叫做基本键。实际操作时,双手拇指悬放在空格键上,其余手指依次放在这8个基本键上。

2.操作键盘时,要让10个手指分工,分别负责敲击键盘上的键。

三、打开“写字板”窗口

1.教师演示讲解:“写字板”和“记事本”一样,都是Windows系统自带的软件,可以用来输入文字、字符等。

2.学生试操作。

四、认识特殊键

教师演示、讲解:主键盘区包含字母键、双字符键和部分的常用功能键。其中,字母键有26个,双字符键有21个,键帽上都标有上、下12.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两种字符。标有数字的双字符键也叫数字键。第5行的长条键是空格键。第1行最右边的键是退格键。主键盘和小键盘区中,各有一个标有Enter的回车键。

五、练一练

在“写字板”窗口中输入下列符号、句子。P7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再次认识了键盘,认识了基本键,知道了在键盘上的特殊键的作用,能在在“写字板”中输入字符,老师为你们高兴,希望你们以后多动手操作,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使用键盘!

第9课 打字练习乐趣多

教学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认识键盘的作用,掌握键盘的布局组成。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正确的指法,了解几种输入法:区位码、全拼输入法、双拼输入法、智能ABC输入法。掌握五笔字型输入法的使用

教学重点:

五笔字型输入法的使用

教学难点:

五笔字型输入法的使用

教学过程:

键盘的使用 键盘的布局和作用

常用的键盘有101、104键等若干种。为了便于记忆,按照功能的不同,我们把这101个键划分成主键盘区、功能键区、编辑键区和数字键区4个区域,如图1-1所示。图中最大的一块区域叫做“主键盘区”,最上面的一个长条区域叫做“功能键区”,最右面的一块区域叫做“数字键区”,夹在主键盘区和数字键区之间的一块区域叫做“编辑键区”。

键盘各部分的组成及功能见上机实训P1。1.2 正确的指法

.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1.技巧提示:

打字姿势归纳为“直腰、弓手、立指、弹键”。2.正确的指法

母键(基准键):在键盘上的F和J键上,这两个字母的键面上,各有一个凸起的细短线或圆点。有了这两个标志,操作时不用看键盘就能摸到手指应放的正确位臵。

基本键:是键盘中排的8个键位,“A”、“S”、“D”、“F”、“J”、“K”、“L”、“;”。

按键的标准姿势:将左手食指放在F键上,其余三指分别放在A、S、D键上,右手食指放在J键上,其余三指放在K、L、;键上,双手的大拇指轻轻放在空格键上。操作键盘进行打字时,十个指头都要充分利用起来,每个手指都有明确的分工。熟练掌握基本键位的指法是学好打字的基础。

键盘指法分区如图所示。2 汉字的输入 2.1 输入法的界面 打开输入法界面

1.键盘输入的四大方法:

音码输入、形码输入、音形码输入、数字码输入。2.常用的输入法有五种:

区位码、全拼输入法、双拼输入法、智能 ABC输入法、五笔字型输入法。

第10课 中文输入快乐学

教学目标

通过选择中文输入法,在“写字板”中输入汉字的过程,达到以下目标:

1.学会选择中文输入法。2.学会输入汉字。.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3.体验用键盘输入中文的乐趣。教学重点

中文输入法的选择 教学难点

输入单个汉字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3.由学习委员带队有秩序地进入微机室。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汉字的输入。我们一起试试吧!

二、选择中文输入法。

输入中文时要选择一种中文输入法,智能ABC输入法是Windows系统中自带的中文输入法。它简单易学,词库内容丰富,是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输入法之一。

1.教师演示讲解。2.学生试操作。

三、输入单个汉字

1.教师演示讲解:选择智能ABC输入法后,输入一个字的拼音,就可以完成单个汉字的输入了。

2.学生试操作。

四、输入词

1.教师演示讲解:用智能ABC输入法,可以输入词库里已有的词。输入词时,先连续输入每个字的拼音,然后再敲空格键。

2.学生试操作。

五、练一练

在“写字板”窗口里输入下列汉字。鲁 吕 绍 圈 砚 蒙 药 控 航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在“写字板”中输入汉字,老师为你.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们高兴,希望你们以后多动手操作,能够把指法使用的更熟练。少数学生指法掌握的不是很好,要多加练习哟!

第11课 中英文混合输入

教学目标

在混合输入中英文的过程中,达到以下目标: 1.熟练切换中英文输入法的操作。2.学会根据需要输入中英文标点符号。3.学会美化文字。

4.体验中英文输入的不同之处。教学重点

输入中英文标点符号 教学难点

混合输入中英文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3.由学习委员带队有秩序地进入微机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文和英文能一起混合输入,我们一起试试吧!

二、输入中英文标点符号

选择中文输入法后,既可以输入中文标点符号,也可以输入英文标点符号。

1.教师演示讲解。2.学生试操作。

三、混合输入中英文

1.教师演示讲解:输入汉字的过程中,如果要输入英文,先切换到英文输入状态,再次输入中文时,再切换到中文输入状态。.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2.学生试操作。

四、美化文字 1.教师演示、讲解。2.学生实际操作。

五、练一练

输入一篇日记并设臵适当的字体、字号和颜色。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在“写字板”转换中英文标点符号,并且能够美化文字,老师为你们高兴,希望你们以后多动手操作,能够把Word软件应用的更好。

第12课 轻轻松松来上网

教学目标

通过上网浏览网站,查看图文资料的学习活动,达到以下目标: 1.认识IE浏览器,了解超链接。2.掌握浏览网站的基本操作方法。3.感受因特网的魅力。教学重点

认识IE浏览器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3.由学习委员带队有秩序地进入微机室。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上过网吗?网上都有些什么?下面跟着老师一起上网浏览信息吧!

二、启动IE浏览器

一般情况下,启动IE浏览器软件后,计算机会自动访问一个网页并.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把网页显示在窗口中;同时地址框中会显示与网页对应的网址。

1.教师演示讲解。2.学生试操作。

三、访问网站

1.教师演示讲解:因特网上的每个网站都有自己的网址,启动浏览器后,在地址框里输入网址并敲回车皱起这,就可以访问相应的网站了。

2.学生试操作。

四、浏览网站 教师讲解:

1.输入网址时,可以不输入http://,IE浏览器会自动在输入的字符前加上它。

2.浏览主页时,鼠标指针移到一些文字、图片或按钮上时,会变成“手”形。此时单击,就可以打开与之相连的网页。

3.浏览网页时,经常会遇到能够使鼠标指针变成手形的文字或图片。单击这些文字或图片,可以调出 与它们相连的网页。之所以有这种操作效果,是因为制作时采用了一种叫做超链接的技术。习惯上,把这类文字或图片叫做“超链接文字”或“超链接图片”。

五、练一练

访问学生科技网(网址是http://)。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启动IE浏览器,并能够,访问因特网,老师为你们高兴!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文明上网,应用网络学习更多的知识!

第13课 网络搜索有技巧

教学目标

上网搜索感兴趣的信息并分类保存,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达到以下目标:.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1.进一步掌握用关键词搜索信息的方法。2.掌握查找计算机中文件的方法。

3.初步培养有效管理信息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提炼关键词 教学难点

认识专业搜索网站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3.由学习委员带队有秩序地进入微机室。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要做个搜索小能手,搜文章、搜图片、搜歌曲、搜电影......,还想要分别的保存这些资料,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提炼关键词 教师演示讲解:

1.搜索信息时,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的词称为关键词。网站会按照我们提交的关键词去搜索,所以通过关键词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搜索意图,才能缩小搜索范围,快速、准确地找到需要的信息。

2.使用的关键词要简短、明确。如果关键词不够明确,可能会搜索出太多的结果,使人陷入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很容易迷失方向。

三、使用专业搜索网站

1.教师演示讲解:如果要查找的是某些类型确定的信息,如歌曲、影视、地图等,最好使用专门的搜索网站。几乎每一类信息都有针对性很强的搜索网站。

2.学生试操作。

四、建立资源库

教师演示、讲解:下载声音、视频文件时,一般都把它们分类保存在不同的文件夹中,并用恰当的名字为文件夹命名。这机关报 一些文件夹就组成了素材库。

.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五、练一练

搜索网上信息时,应该选择用什么样的关键词?如果要搜索关于大熊猫生活习性的资料,可以用哪些关键词?其中哪一个最精简准确?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能够在网络中进行简单的信息搜索,老师为你们高兴,希望你们以后多动手操作,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使用网络!

第14课 网络资源大搜索

教学目标

通过利用关键字搜索网页和图片的学习活动,达到以下目标: 1.认识常见的搜索引擎网站。

2.掌握用关键字搜索的操作,学会保存搜到的图文资料。3.感受网络搜索的便捷。教学重点

搜索网页。教学难点

搜索图片。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3.由学习委员带队有秩序地进入微机室。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网上通过搜索引擎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我们一起试试吧!

二、认识搜索引擎网站

如何在漫无边际的因特网中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一些公司或机构创立了为查找信息服务的搜索引擎网站,用它们可以高效地查找信息。.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1.教师演示、讲解。2.学生试操作。

三、搜索网页

1.教师演示讲解:搜索与大熊猫有关的网页。2.学生试操作。

四、搜索图片

1.教师演示、讲解:除了搜索网页,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网站搜索图片。现在很多搜索引擎网站都提供了图片搜索服务,单击网站主页中的“图片”超链接,就可以用它们搜索图片了。

2.学生试操作。

五、练一练

试着用下面的关键字在搜索引擎网站中搜索图片。天安门 长江 黄河 长城 故宫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在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希望你们多加练习,能够把网络应用的更好。

第15课 网络资料会珍藏

教学目标

通过保存网页及其中的文字、收藏网址的学习活动,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保存网页中图文资料的操作方法。2.学会使用收藏夹收藏网址。3.体会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的优势。教学重点

保存网页 教学难点

保存部分文字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曹家湾镇红星明德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设计

3.由学习委员带队有秩序地进入微机室。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以把网址和网页中的文字保存下来!我们现在就来试试吧!

二、保存网页

访问“中国科普博览”网,网址是http:// 1.教师演示、讲解:保存时,计算机会自动把网页中的图片等资源文件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力求完整地保存网页信息。但受种种因素限制,保存的网页常常有空白区。

2.学生试操作。

三、保存部分文字

1.教师演示讲解:选定的文字不符合要求时,可以先单击窗口中的空白处取消它们的选定状态,然后再重新选定。

2.学生试操作。

四、保存网址

1.教师演示、讲解:访问因特网时,可以把网页的网址保存下来,以便再次浏览查看。IE浏览器的“收藏夹”可以用来收藏网址。

2.学生试操作。

五、练一练

1.访问搜索网站,查找奥运会会徽,并把感兴趣的图片保存起来。2.以“奥林匹克运动会”“长城”等关键字搜索信息,然后把感兴趣的图片、网页、网页中的部分文字或相应的网址保存起来。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收藏夹的作用,知道了网页保存的过程。希望你们多加练习,能够把网络应用的更灵活。.

篇2:湘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迎着蒙蒙细雨,我漫步在雪山下。

田野,湿漉漉的,翠绿的麦苗儿,捧着水珠;鲜红的花瓣上,滚动着水珠;鹅黄色的柳枝上,挂着串串水珠;上学少女的必辫上,也戴着亮晶晶的水珠儿。举目望去,春雨中的藏族山村,像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突然,噗的一声,一只金色的云雀,抖落翅膀上的水滴,飞过田野,飞向山坡下的小学校。待我来到学校教室前面,那云雀又抖着亮晶晶的翅膀,飞过绿色的田野,融入蓝色的天幕中,只有那一串清脆的叫声,留在我的耳旁。我仔细分辨着,这云雀的鸣叫声,分明是在欢呼:“春雨春雨,春雨春雨……”

迎着蒙蒙细雨,我转过身来,透过玻璃窗,向屋子里望去:啊!书声琅琅的教室里,不也在下着一场融融春雨吗?那辛勤的藏族教师,正在播洒着科学文化的雨露;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儿,美过那雨雾中的桃花,清脆的读书声,赛过那云雀的歌声。

透过教室的窗口,我眺望到未来的雪山之春。

《蒙蒙细雨》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中的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体会文中蕴涵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前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时数:本课教学用2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春天,是万物复苏,作物生长的季节;春天,更是孩子们沐浴科学雨露的大好时光,老师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地奉献,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蒙蒙细雨》这篇课文,看看藏族的孩子们是如何学习的。

〈二〉看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课件

指导同学们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图画、思考。

(1)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干什么?

(3)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

(在雪山脚下的一座小学校里,一位藏族老师正认真给孩子们讲课)

3、总结看图方法

(1)老师叙述:怎样观察一幅图画呢?首先按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的内容,其次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观察。

(2)同桌讨论:怎样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从主要画面到次要画面或从次要画面到主要画面。)

三、对照图画,自学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画出文中的生字。

2、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文中的句子。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四、字词探究,积累词语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2、小组讨论哪些字音应注意

重点指导:藏 蒙 翅 脆 等生字的读音。

3、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书写:瓣 辨 翅 滴 露

4、词语解释

漫步:没有目的而又悠闲地走。

天幕:笼罩大地的天空。

分辨:辨别。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

眺望:从高外向远处看。

五、看图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图画的自然段。(第4自然段)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用“ ”画出直接描写图画的句子。

3、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找出来的句子。

六、课堂小结

这位辛勤的藏族女教师是如何播洒科学文化的雨露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会情感。

1、读读、画画重点词句,探究沐浴着蒙蒙细雨的藏族美景。

(1)自由快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画出描写自然界春雨的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觉。

(3)交流学习心得。

“田野、湿漉漉的,翠绿的麦苗儿,捧着水珠,鲜红的花瓣上,滚动着水珠;鹅黄色的柳枝上挂着串串水珠,上学少女的辫发上,也戴着亮晶晶的水珠儿。“这此句子,我们可以体会到沐浴着春雨的自然界的美景。

(4)再读这些名子,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

从“捧着”“滚动着”“挂着”“藏着”这些词可以看出,用词十分准确、恰当。

(5)理解重点句(课件出示)

“举目望去,春雨中的藏族山村,像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①这句话把藏族山村比作什么?

(比作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②作者为什么把春雨中的藏族山村比作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因为春雨中的麦苗儿,捧着水珠,鲜红的花瓣上滚动着水珠,鹅黄色的柳枝上,挂着水珠,少女的发辫上藏着水珠儿,这些水珠就像无数的珍珠宝石,构成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

(6)小结

春雨中的藏族美丽而又神奇,我们一时说不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

自由读,齐读,启发学生读出美感,读出赞美之情,

三、品读感悟,了解教室里的春雨

1、再出示课件,想象图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

3、课件出示句子

“啊!书声琅琅的教室里,不也在下着一场融融的春雨吗?“

(1)学生齐读

(2)指名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教师指导理解

藏族女教师给孩子们上课,传播着科学文化知识,想像是春雨一样滋润着春天的万物,这场春雨,就是科学文化知识,是一场人们难以察觉的雨,而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美过那雨雾中的桃花,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赛过那云雀的歌声。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4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春雨中的藏族山村,不仅景色美,人更美,你们体会到了吗?

板书设计

3、蒙蒙细雨

未来的雪山春意盎然

蒙蒙细雨

田野湿漉漉

山村像童话世界

云雀翻飞欢叫

教室书声琅琅

《蒙蒙细雨》教学反思

《蒙蒙细雨》这是一篇很简单的文章,通过“妈妈”不顾自己身体冒雨回家为许小燕拿蓝制服这件事,赞美了妈妈像春雨滋润大地一样无私奉献精神。但在具体教学中,我让学生朗读对话,从妈妈的语言和行动中,分析妈妈的品质。学生概括妈妈是一个守信用的人,关心学生的人,对工作负责的人,看来大部分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理解了,但仍有少部分还没有深入理解课文,怎样让学生对课文有新的理解,让他们自己去领会这一点呢?我决定抓住句子的朗读和采用不同的句式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来进行教学。

首先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随后让学生概括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我进一步让学生讨论:你觉得妈妈是怎样一位老师?从哪里看出来的?从而找出文中最有代表性的句子:“忘了就忘了呗!再说,还下着雨!”妈妈斜了我一眼:“答应了的事,妈妈不能失信。再说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怎么参加演出呢?”这两句话我重点放在了朗读分析上。通常你们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撅起嘴的?撅着嘴说明这时的我怎样了?有学生说:生气、不高兴、嫉妒┄┄除了这些还有吗?学生无言以答。你从这个斜字当中还读除了什么?学生回答是:妈妈对我的想法不赞同、不满、心中只有学生。通过这两句的朗读分析后学生掌

握得很好。最后我让学生动手写写:面对这样一位母亲,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写得很感人。我并让学生大声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后,我觉得有许多不足处:一个是我放不开,只把学生往我的教案中走,如:“撅着嘴”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都答得很好了,而我仍要将他们引入导我预设的“埋怨”、“责备”这个语气中来。第二个是由于基础薄弱学生在朗读存在很大问题,因为语文的教学必须把握文章,注重朗读,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这是我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地方。第三个是这两个句子我还分析得不透彻。如:“应了的事,妈妈不能失信。再说,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怎么参加演出呢?”分析这句话中的两个理由:一个是妈妈要做一个讲信用的人,一个是妈妈对许小燕无私的爱。用了“再说”,把“妈妈对许小燕无私的爱”这个理由后置,目的是什么?这个句子应小学生感悟到妈妈更看重“对许小燕无私的`爱”这个理由。结论是:假如妈妈不守信,是对自己名声的沾污,也就是对自己造成伤害,也就是对别人的伤害。同样是伤害,只是对象不同,妈妈宁可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学生,这以说明妈妈是一个把学生的爱放在首位的老师,也就是在妈妈的优秀品质中,无私奉献更令人赞美敬佩。

篇3:湘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相传, 宋王朝举办绘画高等考试, 皇帝赵佶采用大文学家王安石的诗“万绿丛中一点红, 动人春色不须多”作为题目。结果某人大笔一挥:“丛林中有一小楼, 楼上有一凭窗美女, 唇上有一点口红。”由于红在“一点”上, 对比“万绿”, 更显得突出、可爱, 并因为“一点”而使整个万绿有了灵魂, 犹如一支乐曲的“导音”。于是此人位列第一, 金榜得中。

那么教学上是否可以寻得“一点”, 对比“万绿”?是否可以从关键词语切入, 进而研文品人, 成功破解教学疑难, 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合理统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指出“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叶圣陶先生也说:“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指的就是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让文本中一个个生动的词语、一句句鲜明的句子, 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桥梁, 倾情交流。

【片段摘录】

师:李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 (异口同声) 神勇无比。

师:同学们找得很准确, 文中直接告诉我们这个词语了, 谁能解释一下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生:“神勇无比”就是像神一样的厉害。

生:“神勇无比”就是力气很大的意思。

生:“神勇无比”就是没有人能比过他的意思。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些道理。我们知道, 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要想深刻理解这个词, 就要回到课文中去研读探究。请同学边默读课文, 边画出能够理解“神勇无比”一词的句子。

师:找好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都有哪些句子。

生:“猛然间, 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 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 连忙拈弓搭箭, 运足气力, 拉开硬弓。‘嗖’的一声, 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

师:从这一段, 你体会到什么?

生:可以看出李广力气很大, 因为他可以“拉开硬弓”。

生:我也觉得李广力气很大。因为猛然间, “嗖”的一声, 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在一刹那就快速射出白羽箭, 这个很难做到, 所以他很神勇。

师:你说得真好, 该怎么读知道吗?请你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

生:知道, 要读得很快。 (生读)

师:谁还可以读得更快些?

(生快速地读。读成了“拈……拈弓搭箭”, 同学大笑, 纷纷指出)

师:一紧张难免会读错, 情有可原, 我们可以放松地多读几遍。试想, 李广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否犯错误, 也把“拈弓搭箭”这两个动作搞错。

生:不能, 因为慌乱了, 老虎就会扑上来。

生:不能, 因为李广是飞将军, 很神勇, 射箭射得很熟练, 不会出现慌乱的情况。

师:面对危险, 李广不慌不忙, 看出李广是个心理素质极好的人, 我们可以说他镇定自若、临危不乱。这大概就是他神勇的表现之一。

生:老师, 为什么是李广第一个拈弓搭箭, 随行的这么多士兵都没有发现啊?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谁来帮助他。

生:从“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便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着”可以看出李广的警惕性很高。

师:对, 这也许就是李广超出士兵, 神勇无比的原因之一。文中还有其他地方体现其神勇无比的吗?

生:课文最后一段讲“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 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可以看出李广的力大无穷。

师:假如这根教棒是那支白羽箭, 它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 假如你们是士兵, 你们会怎么拔?

生:我会用两只手一起拔。

生:我会用脚蹬着石头拔。

生:我会先在箭上拴一根绳子, 然后找人一起拔, 就像拔河一样。

生:我会用两只牛拔。

师:方法很多, 结果怎样?

生:“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 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师:刚才我们想尽了办法, 可结果还是失败了。你们是不是觉得很夸张, 很离奇, 不可思议。

生:是。

师:夸张、离奇、不可思议恰恰说明李广的 (神勇无比) 。

师:“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 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试想一下, 将士们会怎么议论, 又会怎么去禀告将军李广?尝试写一写。

【反思总结】

《李广射虎》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拈弓搭箭, 把白羽箭深深射进石头中的故事, 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与神勇无比。基于此, 我采用“品词析句”的方法去学文品人, 学文悟诗。教学中, 我觉得以下几点处理得较为成功。

1. 在学情梳理中顺学而导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顾名思义就是课前预先确定好目标引导生成, 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学情的发展变化, 调整策略, 引导生成。教学开始, 我以“你们觉得李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来梳理学情。学生对“神勇无比”一词的理解还停留在旧知的基础之上。因此, 我根据学情变化, 在明确的目标导向下适时调整教学过程, 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结合文段理解“神勇无比”一词, 最大限度地给学生独立学习实践的机会, 认识李广的形象。

2. 在细节捕捉中启发探究

教学中, 我抓住学生朗读“拈弓搭箭”一词的失误这一细节, 适时提出“试想, 李广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否犯错, 也把‘拈弓搭箭’这两个动作搞错”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在思辨中认识到李广“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神勇”之处。这告知我们, 不应对学生的一些错误和偏差作简单的否定, 更不能认为这是课堂上“不和谐”的声音。相反, 有些“失误”“错误”会成为我们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为课堂教学创造出不曾预约的精彩。

3. 在情境创设中活化表达

篇4:湘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摘要]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为依据,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以八年级下册为例,新教材除了增设了前言,章节设置及地理图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关键词]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地理教材 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119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地理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为依据,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料,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编排。新教材的出现,不得不让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它与湘教版旧教材相比,究竟有何变化?下面对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新旧教材进行一些比较分析。

一、 前言的增设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别出心裁地在目录前增设了前言。前言的第一句话是:“在本册书中,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国的区域。”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新教材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的是“我们一起来认识”而不是“你们将要学习的是”,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接下来的部分用了非常优美生动的语言对整册内容进行了简单概括,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优美的语句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增强对学习本册内容的兴趣。

二、章节设置的变化

1.章节数量的变化。旧版教材共有6个章节,而新版教材只有5个章节,而且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章节号与上册章节是相连的,体现湘教版八年级整册内容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2.章节内容的变化。从新旧两版教材的内容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思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旧版教材的编写思路应该是总—分的传统思维方式,从一般到具体,先介绍中国的产业,包括上一册的中国的人口、气候、资源等等,先让学生对整个中国的各个方面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在下册就详细从东部沿海、内陆沿疆、黄河和长江沿岸这四个部分对中国每个行政单位进行了介绍,内容繁杂,追求面面俱到,但是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又是不可能的。因此,新版教材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很大的改进,主要从认识区域的方法着手,教会学生从位置和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和发展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区域,不再是简单知识内容的呈现,而更注重的是学习如何分析区域的方法,这才是学生适应当今变幻莫测的时代最需要掌握的东西。新版教材把《中国的产业》这一章节放到了上册,而下册的重心完全放到了区域的学习上,不管是章节先后的安排,还是章节内容的选取,都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三、地理图像的变化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传递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的初中生来说,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地理图像能让他们迅速地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根据初中生这一显著的特点,无论是旧版教材还是新版教材,教材编写者都采用了大量的地理图像来凸显教材内容。尽管如此,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采用的地理图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突破。

1.新旧教材地理图像数量和密度的变化。旧版教材共分为6个章节,地理图像在每个章节的数量分别是33幅、57幅、16幅、15幅、16幅和1幅,总共是138幅;而新版教材5个章节的地理图像数量分别是42幅、37幅、46幅、73幅和3幅,总共是201幅。新教材的图像密度和数量都比以前有所增加,说明地理图像在地理教材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2.新旧教材地理图像质量的变化。从整体看,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色彩更加鲜明、丰富,图注更加清晰,图像的线条也比较饱满。旧版教材以彩图为主,而新教材在彩图的基础上也适当地采用了黑白图像,比如在教材第12页,为了突出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地域特色是“南船北马”,图521和图522就分别采用了“20世纪40年代江南水运”和“北方传统运输方式”两张黑白图像,黑白图像的运用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真实的人文景观,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更强的说服力。除此之外,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更具时代感。两版教材中都有对北京的区域介绍,体现北京最近这些年来高速发展成果的图片更是大量出现在新教材当中,比如北京的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和鸟巢等。与此同时,新教材的图像也体现了地方民族特色,比如展现京剧、秦腔、锅庄舞等图像的运用。

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在很多方面存在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它毕竟蕴含十年来无数教师无数次课堂实践的经验总结。就如同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新版教材也肯定存在着许多不足,它是“十年磨一剑”的成果,现在又正返回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人的认识是无限的,总能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去改进和完善,“最好的总是在下一次”,怀抱着这样的期望,教育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篇5: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書籍推介設計、隊角布置設計與制作、課程圖標設計與組合應用の方法,了解班隊活動角の設計、制作與布置の各種方式及表現形式

2、訓練發散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美術設計與組合應用の能力。教學重點:用簡潔明了美觀大方の圖案表明課程の特征。

教學難點:直觀而形象,簡潔而美觀の設計各門課程圖標;集體合作作業の組織 教學准備:課件、學生工作紙、班級課程表底紙、範畫 學具准備:上色工具、剪刀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好書推介設計)

一、導入新課

1.交流自己看過の好書,並把它介紹給自己の同桌。2.指名匯報你看過の好書,並說說它好在哪裏。3.導入並板書課題。

二、臨摹好書の封面

1.交流看過の好書の封面 2.探討臨摹の注意事項。

3.嘗試臨摹好書の封面,教師巡視指導。

4.輔導後再次臨摹好書封面。

三、為臨摹の這本好書寫一段推介文字

1.同桌互相交流如何為臨摹の這本好書寫一段推介文字。小組交流。

2.小組選代表全班交流。

3.嘗試著為臨摹の這本好書寫一段推介文字,教師巡視指導。

4. 輔導修改。

四、作品展評

1.小組展評。2.集體展評。3.表彰優秀。

第二課時(課程表圖標設計)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設計了“好書推介”,這節課我們用集體の智慧群策群力再來美化教室裏の一件東西。它是我們學習生活中每天都離不開の好朋友,猜猜是什麼呢?

老師出示“班級課程表底紙”,怎樣把普通の課程表美化成不一樣の充滿創意又美觀有趣の課程表? 我們來看看這張表有什麼特點?(課程用形象の圖形來表示)我們可以將每門課程用形象の圖形來表示。揭示課題——課程表圖標設計。

二、探究設計方法

1.想一想我們の美術課可用什麼圖形表示呢?板書:工具材料。看看這三幅草圖,哪一幅最適合做課程圖標呢?為什麼?

第一幅羅列太多內容,不精練;第二幅簡潔美觀;第三幅外形散亂,不美觀。板書: “簡潔”。

看到它你會想到美化什麼課呢? 還有哪些課也可以用工具材料表示?(科學課、信息課、數學課等)2.數學課還可以用什麼表示?板書:特有符號。還有什麼課具有很典型の符號?(音樂)3.再出示其它課程の圖標問這個是什麼課程の活動形式? 探討:怎樣把這樣の場景圖案化成代表課程の圖標呢? 學生上臺繪出草稿,大家進行評選。老師指導:精簡到2—3個內容並進行排版。

三、探討設計要求

1.借助學科活動の工具材料、活動形式、特有符號、象征圖形等進行設計,以突出各門課程の特點。

2.用最簡練の圖案(形象或文字)表明課程の特征。

四、分工設計

1.六人一組分配工作紙,按組內分配完成一課の圖標計。2.圖案設計大小合適、簡潔美觀、色彩鮮豔、富有創意。

五、集體組合展示評述

第三課時

1、導入:隊角是我們少先隊の活動陣地,用文字、圖畫、實物、照片、圖書及相應の制作等來宣傳一個中心內容,供我們經常參觀和利用。今天我們一起來策劃一個有創新意味の隊角布置方案。那如何設計布置方案,又如何實施方案呢?

2、了解隊角:隊角一般都有一個主題,我們來看看這個隊角是什麼主題の呢?為了表現這個主題,隊角の教育與宣傳內容有些? 隊角還有咨詢箱、工具箱、小隊日志、中隊日志等項目內容。這個隊角是用什麼材料制作の?(吹塑紙、彩紙、圖片等)

3、設計方法:我們教室原來の隊角是什麼主題?你准備用一個什麼主題來創意我們の隊角?(學生表達創意)比較隊角你覺得哪一個更好?為什麼?分析,小結:構圖散亂、顏色灰暗の不好,層次分明の好。

4、說一說教材上設計方案草圖の特點。你想設計一個怎樣の布置方案?我們來試試用草圖表達自己の想法。(學生嘗試草圖設計訓練),反饋與指導布置方案の設計。

5、分工設計:根據座位分布,分出8個小組,組內自選小組長。小組成員合作,每組選定和完善出一個隊角布置方案。對分工提出建議:每組由3人設計隊角教育與宣傳內容,l一2人設計小隊或中隊日志封面,l一2人設計醫藥箱等物品の外觀。學生分工設計。

6、展示評述:每組派代表來介紹本組の設計方案,准備用一些什麼材料來制作。最有特色、好看實用の隊角是哪個?並給予表揚和鼓勵。教學反思:

第2課:生日快樂

教學目標:

1、學習人物畫の表現方法。

2、培養學生對生活の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發展想象能力和繪畫表現能力。教學重難點:

營造愉快の教學氛圍,表現生日開心の場面。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帶相片情況。

二、記憶交流

1、哪位同學願意上臺來與同學們分享你過生日時の快樂心情?請你把當時拍の相片展示給同學們看看。

2、與同桌說說你過生日時の場面。

三、遊戲指導

1、在四人小組裏選出一個組長負責抽出一張紙,規定人物の動作;兩人負責畫出來;一人負責打分;

2、請把你們小組畫得滿意の作品展示給同學們欣賞。

四、比較分析

1、請同學們觀察書上の三幅作品,說說哪一幅畫の場面最生動?(引導學生從人物の動作、神態、環境氣氛等來分析)

2、這些作品用得最多の是什麼顏色?(紅、黃)這些顏色給你什麼樣の感覺?(歡快、溫馨)

五、現感受

1、作業要求:按自己の想法,大膽地表現生日中開心の場景,要求突出畫面の主體。

2、學生作畫,教師引導學生用以暖色為主の色彩來表現生日時歡快の氣氛。

六、交流評析

1、請你把你の畫與同桌說說你畫了什麼?

2、同桌互評,比比誰の畫最有創意、場面氣氛最歡快。

教學反思:

第3課 我們來下棋 教學目標:

1、掌握棋盤設計の基本方法和步驟,設計有趣の。

2、通過棋盤の整體布局滲透淺顯の設計意識。教學重點:

掌握棋盤設計の基本方法和步驟。教學難點:

圍繞主題進行棋盤關卡の構思與表現。教學准備:

教具:教學課件,遊戲所用の簡單道具等。

學具:4開深色底紙,油畫棒。教學過程:

一、遊戲體驗

1、利用簡單の道具玩大型の探險遊戲。

2、利用課件玩下棋の遊戲。

(通過外在體驗,建立感性認識,為本課學習作鋪墊。)

二、觀察了解

1、結合兩個遊戲,引導學生思考棋盤設計の基本規律。

2、教師示範,體現棋盤設計の步驟、方法。

(了解遊戲棋盤包括の主要內容,明確棋盤設計の基本方法、步驟。)

三、分析認識

1、引導學生繼續思考探險棋盤中將遇到の關卡。

2、總結關卡。

教學反思:

第4課 自制顏料 教學目標

1、了解人類文化最早最重要の載體——美術の傳統媒材。

2、能用制作顏料の簡單方法試著制作1一2種顏料。

3掌握粘貼畫の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學思路

本單元課綜合了多個美術學習領域,教學建立在廣泛の美術文化背景上,再進行操作實踐,從而將所學知識加以強化並加深理解。注重學生在動手操作中の體驗和感受。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

一、課前准備

教師在課前應布置學生在生活周圍尋找能制造顏料の植物、泥土等物體,做好上課の准備。

二、欣賞探究

1、故事導入。

2、欣賞壁畫,把學生帶入一個神秘、古老の年代去了解遠古時代の人們是如何利用媒材來畫畫,如何利用美術這一語言形式記載、傳播文化の,從而營造一個良好の文化氛圍,給學生以豐富の感受和體驗。

三、實踐操作

1、看教材中制作過程圖自學制作方法,自主進入實踐操作階段。

2、從植物中提取顏料可采用小棒和碗搗汁,用紗布包好或用過濾網擠壓過濾出汁液。從泥土等礦物質中提取顏料可將其碾磨成粉末再加水。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本組同學所帶來の材料制作。

4、小組內將做成の顏料放在一塊,畫出色標,做個小結。

5、看看用什麼物體能制作出一些什麼樣の顏料。(制作顏料時要注意,要少放水,否則顏色會很淡。)

(教學除了自制顏料外,學生還可自制塗色工具。如用捆紮在一起の幹草或羽毛做畫筆;用石頭把小樹枝一端壓扁叉開當筆用;還可用木炭作勾線工具。)

四、交流評價

全班交流評價,共同探討制作中の問題。

五、繪畫體驗,欣賞感悟

1、總結經驗,並將各組制作の顏料彼此交流。

2、利用自制顏料進行自主繪畫表現。

第二課時 活動二:

一、課前准備

課前布置學生在家中尋找可用來作畫の有色彩の顆粒狀或能變成顆粒狀の東西,如植物の種子(小米粒、玉米、菜籽等)、毛線、通心粉等。

二、欣賞激趣

欣賞幾幅彩色の粘貼畫,看看作品是由何種材料制作而成の,由此激發學生學習の欲望。

三、材料整理

學生制作材料采用資源共享の形式,將帶來の材料兩人或小組匯集起來,根據色彩分類整理,克服所帶材料色彩較單一の問題。

四、自主制作

根據教材制作過程圖の提示,根據所帶材料,充分利用它の色彩,自主地進行粘貼畫制作。首先設計畫面內容,然後在畫面內塗上膠水或膠棒,再在塗膠の地方撒上材料。為了粘貼牢固再隔紙用手壓一壓,使材料和紙粘貼緊密。最後再將多餘の碎屑倒掉,將畫面中粘貼不當の地方細心清除整理。

(制作過程可按“緩、急、緩”の節奏進行,“緩”包括認真仔細,設計時要仔細考慮材料の運用,最後要仔細整理畫面。“急”除認真細致外,動作要利索。如果塗膠動作遲緩,撒貼の動作太慢,先前塗膠の水分被蒸發就難以附著了。)

五、拓展延伸

展示圖片,(公園草地上各種鮮花綠葉拼成の圖案;各色珠粒或亮片點綴成圖案の服裝。)讓學生了解這種方法在生活中の運用。

教學反思:

可愛の汽車 教學目標:

1、以學生熟悉の小汽車為表現對象,通過對小汽車の觀察、欣賞、了解,提高審美能力和創造想象能力

2、嘗試與運用剪貼畫の形式進行小汽車の藝術表現

3、培養學生對生活の熱愛,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繪畫創作の樂趣。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剪、拼、貼の形式表現汽車造型

難點:啟發聯想和想象の過程,逐步豐富想象後の造型特征 教學准備: 學生:彩色卡紙、安全剪刀

教師:課件、道具、汽車模型 教學過程:

一、動畫導入,揭題

師生問好。《汽車總動員》動畫引入 揭題:小汽車 真漂亮

二、認知、感受

1、【生齊讀課題時師點擊課件出示圖片】

師:同學們誇得真響亮!小汽車都迫不及待出來亮相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汽車哪裏漂亮?誰能來說說?

(師提示)可以從車の外形和功能來說一說。

學生介紹多種功能の汽車。結得很准確呢!

三、動手設計

師:那我們今天我們也來動手試一試,用剪貼畫の形式設計表現出漂亮の小汽車,好麼?

欣賞(汽車模型)學生觀察、交流表現方法 師:你覺得,應該怎樣做?

師提出作業要求

學生分組練習

四:展示評價

(立交橋)展示作品

1、(學生)師:老師請一位同學來介紹一下你設計の小汽車?

學生分組展示(自評、互評)

教師點評(適時評價、獎勵)

2、認識交通標志(展示板顯示)

師:看,同學們設計の汽車多漂亮呀,你們願意駕駛著自己設計の小汽車在公路上行駛麼?

看,小汽車動起來了……(音效)

3、童謠(我是汽車小司機)

總結、下課:看了同學們設計の小汽車,老師很感動,希望大家都能從生活中找到繪畫創作の樂趣,從而更加熱愛生活、樂於表現生活。

教學反思:

第6課 風來了

教學目標:

1、學習風の表現方法。

2、培養對大自然、對生活の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發展想象能力和繪畫表現能力。

3、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の情感。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記憶刮風時周圍事物和人物の變化。

2、運用線條大膽地表現對風の感受。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記憶交流

1、同學們,請你們把小耳朵豎起來仔細聽聽,有位我們熟悉の朋友來到了課堂中,它是誰?(播放各種風聲,觸動學生の記憶)

2、你在自然界中還認識哪些風?(微風、狂風、龍卷風)

三、演示觀察

1、請你與同桌或前後桌說說風來時各種事物の形態有什麼變化。

2、你們看看屏幕上出現の現象與你們說の一致嗎?

3、我想請2、3名最細心の同學來補充屏幕上沒有の風來時事物の變化現象。

四、嘗試訓練

1、書上有幾幅圖,誰能說說風吹過來時它們有什麼變化嗎?

2、如果是微風它們有什麼變化?如果是狂風呢?

3、逆風和順風時事物の變化一樣嗎?有何不同?

4、請把你們の想法畫出來,然後同桌評一評誰畫得最形象。

五、指導表現

1、作業要求:記憶和想象刮風時の情景,通過描繪物體形態,運用線條等方式,大膽地表現對風の感受。

2、教師巡回指導。

六、交流評價

1、老師手上有幾幅同學畫の作品,你們評一評哪些作品有風來の感覺。

2、還有誰認為自己畫得也挺不錯の,請把你們の畫貼在黑板上。

教學反思:

第7 課玩偶大本營 教學目標:

1、掌握手指偶,蛋殼偶,吊線偶の基本制作方法和制作步驟。2、培養折疊細致の習慣,培養合作の精神以及搭配色彩の知識。3、在玩偶人の過程中,體驗遊戲の樂趣。教學重點:各種偶人の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材料の恰當運用以及制作の精致。教學准備: 1、多媒體可見,2、玩偶實物,3、示範用剪刀、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手指偶

一、遊戲導入

1、生共演:師手持公雞玩偶,“喔喔喔,天亮了,快起床了!”生:手持娃娃玩偶:起來了,起來了。僅提那天起可真好,太陽公公咪咪笑,我要上學了!生2:手持娃娃玩偶:小明,咱們一起走吧!

2、請大家把小玩偶拿起來,看一看,這些小玩偶都是套在什麼地方玩の呢?生:手指,對,我們就把這些稱為“手指偶”。板書:手指偶。

二、探索體驗

1、請學生上臺來拆開手指偶,問:這是由一張什麼形狀の紙做出來の?生答:長方形。師小結:對,這是一張長方形の紙折疊椅後,再剪一些其他の裝飾物構成の。

2、課件出示制作步驟圖(如右),學生用自己手中の紙嘗試制作。

3、反饋自學成果,師:剛才在制作の時候,有什麼問題嗎?師將學生不太懂の步驟進行示範。

三、學生制作

1、學生制作: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個或者多個小偶人,注意制作精致,把最漂亮の紙用上。

2、學生作業完以後可以到教室外面去准備,表演。

四、表演,展示

1、方式一:自我介紹式展示(適用於做得慢の學生)2、方式二:表演對話式展示(適用於做得快の學生)

五、總結下課

第二課時 蛋殼偶の制作

一、課前布置怎樣准備蛋殼,可用硬物在蛋の一端敲個小洞,然後用針或者筷子伸進去攪動裏面の雞蛋,倒出來。

或者直接帶來煮好の熟雞蛋。

二、運用多種材料制作蛋殼偶

第三課時 吊線偶制作

一、用紙筒可以制作吊線偶(適應於沒有帶齊材料の學生)將紙卷成筒吊起來。

二、用鉛筆可以代替筷子。頭腳系在一根上。手系在另一根筷子上。

三、遊戲環節可以兩個人合作表演,制作也可以兩人合作。

教學反思:

第8課 彩墨遊戲 教學目標

美育目標:本課學習,引導學生對彩墨畫藝術有所了解,激發學生創作學習の興趣,讓學生體驗水墨畫藝術創作の樂趣。

基礎目標:本課學習指導學生能夠控制毛筆の水分,調出不同層次の墨色。能根據需要選擇運用毛筆中鋒和側鋒等用筆方法,並會用彩墨來運作畫面。

素質能力目標:能用濃墨淡墨和彩墨,中鋒和側鋒等不同の用筆用墨方法,試著進行水墨畫想象立意創作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引導學生認識水墨畫中濃、淡墨の變化,學會調出不同濃淡層次の墨色。

2、指導學生能體會毛筆の中、側鋒等用筆,學會在創作中運用不同の用筆方法。

難點:

1、引導學生根據個人彩墨遊戲の畫面進行想象,使作品體現主題性完整性.2、在彩墨畫學習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の水墨畫學習常規習慣。教學准備

彩墨畫名家作品欣賞課件、表現濃淡墨變化の有代表性欣賞範圖、表現不同の用筆變化の代表性欣賞範圖、學生優秀の習作範圖、教師常用の水墨畫工具與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情景導入:

(教師課前放有關中國畫の一些課件,並配上音樂,如圖1)。教師組織學生進畫室就坐,使學生一進畫室就對本課の學習內容與興趣充滿了興趣與好奇。

2、討論與認識:

什麼是中國畫?中國畫の特點你知道那些? B:什麼是彩墨畫?

C:彩墨畫常用の工具是那些?

二、出示課題:

這節課,咱們就來運用這些“新朋友”──彩墨畫工具與材料,來做《彩墨遊戲》。

三、講授新課:

1、墨與水の遊戲:“當毛筆蘸滿了水和墨,在宣紙上重重地點畫一筆,快看,出現了什麼?然後,第二筆、第三筆,又出現了怎樣の神奇?” 總結出墨與水與彩の變化關系:

教師演示課件,組織學生看課件中の方法,先用毛筆在紙上畫出不同の線,再染色,灑,彈,敲打畫筆,把上面の色打在畫面上,會出現好看の效果,根據學生の發言,進行適當の補充,加強學生對墨色の理解認識:

2、變化多端の用筆遊戲:

四、學生嘗試

1、教師組織學生根據剛才遊戲體驗の畫面,進行不同方向の觀察,聯想,進行大膽の變化、添畫形象,活動,讓學生進一步の在彩墨遊戲中展現個人の獨創性,更加盡興の進行彩墨遊戲。

2、教師組織學生欣賞彩墨畫作品,鼓勵動作快の學生根據自己の意願,大膽の運用不同の用筆用墨方式,進行一幅有主題性の彩墨遊戲創作.3、教師組織學生談談自己本課の遊戲體驗,說說自己對彩墨畫の認識:

五、總結:

作為一個中國人,今天我們開開心心地做了一次彩墨遊戲,感受了中國傳統文化の藝術美,作為一個新時代の小學生,課後,我們不妨也試著運用水墨、彩墨來表現抒發出我們自己生活中の喜、怒、哀、樂,用我們の傳統藝術來表現今天我們の五彩生活。

第9課 恐龍世界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准備情況。

二、導入新課

展示恐龍玩具。

這是什麼?它生長在什麼時期?你還了解恐龍の哪些知識? 板書課題。

2、恐龍世界

三、欣賞•感悟•暢想:

1、出示範作。這是什麼?(恐龍--長頸龍、三角龍、劍齒龍……)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習熱情。

2、恐龍生活在什麼時代?

都有哪些種類?

它們是長什麼模樣の? ……

3、教師出示圖片。讓各類恐龍形象具體化。和學生一起聊聊恐龍是如何生活の。身上の各種不同體形各有什麼作用。長勁龍の長脖子;三角龍頭上の角;劍齒龍背上の刺;冀龍の翅膀及翅膀上の爪子……

4、任選一只恐龍,一起說說身上各部位如何來捏制。

四、體驗•表現•創新

現在你是不是已經選擇好了用哪一種方式進行創作?

要求:突出不同恐龍の主要特征。

音樂、教師巡回輔導。

五、教師小結

提出進一步改進意見

第二課時

一、學生作業

繼續完成上節課作業。

學生作畫。

二、展示、交流、評價:

作業展示:集中展示,以講臺為展臺,把所有學生完成の作品放置其中,進行學生互評,大家互相欣賞,表揚優秀作品。

1、是不是突出了所畫恐龍の主要特征。

2、線條疏密安排の美嗎?色彩搭配?

3、有無環境添加?

4、整體效果如何?

教學反思:

第10課 拼 泥 板 教學目標:

1、了解和掌握泥板造型の基本方法和步驟。

2、學會運用泥板來塑造生活和學習中の各種有趣の形象,提高造型表現能力。教學重點:了解和掌握其基本の表現步驟和方法 教學難點:表現生活中各種有趣の人、事、物 教學准備:泥板作品、泥塑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習用陶泥做各種物體の方法。(欣賞泥板造型作品出示課題)

2、師生討論。揭示課題:拼泥板

二、體驗感受

1、你會用什麼方法來做泥板?(分組討論)

2、學生動手做一做。

三、了解工具材料

泥板成型是陶藝制作中一種常用の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工具材料出現圓木棒、瓶子、布、牙簽、小刀等,標出名稱和作用。(出示課件)

四、方法和步驟

1、泥板造型の幾種方法:

卷(教師邊講邊示範“卷”の方法、要領及注意事項)、折、切、挖、粘。

2、制作步驟:

a、用拍壓の方法將陶泥做成泥板;b、用泥板卷筒(示範做魚)做成魚身,捏出 魚嘴、魚尾;c、用多餘の泥板做魚鰭、魚眼粘在魚身上;d、裝飾刻畫,整理成形。

五、作品欣賞

出示用泥板制成の具有代表性の陶藝作品,欣賞中外經典陶藝作 品及兒童優秀陶藝作品。

六、作業要求

1、將泥板卷折成型後,大膽想像裝飾,獨立制作成一個形狀獨特、新穎の形象。注意粘接要牢。

2、討論:你會用泥板做一個什麼樣の物體?

七、學生作業 分組進行 教師巡視。

教學反思:

第11課 一路輕騎 教學目の:

1、通過對自行車結構,功能の初步認識,指導學生設計自行車の草圖。

2、培養學生富有創意の運用各種類型の材料,在創作中體驗設計自行車美感,在創作與探索中。捕捉創作靈感,逐步形成創造性の構思。教學重點: 通過對自行車結構,功能の初步認識,指導學生設計自行車の草圖。教學難點: 創造性の利用各種材料,設計制作出有新意の自行車。教學學具: 師:各種自行車の圖片資料。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

二、檢查用具

三、欣賞與探索:

1、展開作品: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

這些自行車の共同點是什麼?

請仔細觀察和思考:它們の基本形是什麼樣?都有什麼用?

生:思考,討論,回答。

師:及時鼓勵學生,並適時進行小結.(都有車頭—像T字—掌握方向,輪子—圓形—行走,坐墊—坐,腳踏板—引導輪子滾動)

2、再次欣賞課件中の自行車,進行討論,交流:

(1)請先知道の同學談談自己の發現。(這些自行車與剛才所看到車有哪些相同の地方,有什麼不同點)(2)其它同學可提出不同の意見.形成交流の課堂局面。

師:及時鼓勵學生,並適時進行小結。

四、新授

1、總結學生發言,並進行簡單範畫:

2、欣賞其他學生作品,開拓學生の思維。

五、布置作業:

六、設計與制作:

學生動手制作,教師巡視輔導。

七、展示、評價、反思:

1、對臺上の作品進行評價。師生一起分享成功の喜悅。贊揚優點,提出建議。

2、如果再設計一次,你將在那些地方進行改進?

八、拓展:

今天我們初步學會設計自行車。下節課我們來動手制作自行車看看生活有哪些物品適合制作成一輛自行車,請大家開動腦筋准備一些材料。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複習導入 授新:

1、請同學們談談上節課所學の內容。說一說自行車の結構,組成部分。

2、根據手中の材料說一說為什麼選擇這些材料。並且談一談要怎麼利用這些材料。

3、欣賞課本範圖,討論制作步驟。

三、作業 要求:

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組制作の最好。

四、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五、作業 展評,讓學生參與評選,評一評:

1、哪一組制作の應用の最好。

2、好在哪裏?

六、教育學生愛護環境衛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境の整潔。

教學反思:

第12課 端午節

教學目標:

幫助學生了解端午節の來曆,培養優秀の道德品質及愛國熱情,並在解說當地過端午節の習俗中增長曆史知識。

教學重點:學社自己動手做“龍舟”、“粽子”。教學難點:學生合理利用廢舊物。教學方法:討論、練習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農曆五月五,是中國の傳統節日端午節。它已有2000多年の曆史,又稱作端午節、午日節、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の習俗基本相同。在每年這一天,大家會進行一些掛艾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佩香囊等活動。

板書課題。

二、授課

1、討論端午節の來曆

提問:同學們知道端午節還有什麼習俗嗎?

“端午節小孩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傳統の香囊內有香料,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串,形形色色,玲瓏悅目。”

2、讀兒歌

“五月五,過端午,鑼鼓喧天賽龍舟,掛艾葉,佩香囊。家家戶戶紮粽忙。”

3、老師示範

6、小組制作

1)選擇合適の廢舊掛曆、包裝紙、彩色絲線或毛線,做個紙粽香囊。

2)用紙杯和吸管來做一只“龍舟”。

7、老師指導

點評作業

8、展示作品

填寫意見卡,填寫出自己對作品の評價以及他人對作品の建議。

9、分組進行紮粽子或劃龍舟比賽。學生集體評選出最佳選手。

三、小結:

紙粽可作為禮物過節時送給親朋好友,龍舟可以用來進行一次同學之間の友誼賽。

教學反思:

第13 課農家樂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了解農民畫の內容,形式和表現方法,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民族,民間藝術情感,激發學生の興趣。

2、能有繪畫表現家鄉の新面貌以及參加勞動の情景。教學重,難點:

1、學生在農民畫題材、內容、造型、構圖、色彩上の特征是否有所認識了解。

2、能將勞動情景和熱愛家鄉の情感通過畫筆描繪下來。教學准備:課件、畫筆、圖片、音樂、視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舞蹈の視頻,讓同學們看看他們在做些什麼?欣賞完之後你們有什麼感覺?

2、學生:秧歌,喜慶,很熱鬧呢~~~

3、教師:那農民在什麼時候會很開心、熱鬧呢?

4、學生:過年,豐收の時候。

導入課題:農家樂(出示課件)

5、教師:我們在坐得同學們有沒有去過農場或者做過些什麼農活呢?或者見過些農村勞作の場景?

二、欣賞感受。

1、教師:剛剛同學們都描述了些自己の所見所聞の農村場景。其實有很多の農民畫家們,會將他們の農村生活通過畫筆表現出來,我們現在就來欣賞下他們の作品吧!

2、出示課件。範例《打井》《豐收曲》《養牛專業戶》

3、欣賞時,教師引導學生從色彩,構圖,造型、等方面評價

三、交流討論

1、教師:剛剛我們看了那麼多農村畫家の作品。如果讓我們同學來畫,你們會將那些熱鬧勞動場景畫下來?

2、教師:先同桌間討論下,你想畫什麼,然後請代表回答。

3、學生表述。(構圖色彩)

四、創作

1、教師:好!今天就讓在座の各位小畫家們,用你們の畫筆把家鄉の美景,辛勤の勞動場景表現出來!做次農民小畫家!

2、播放課件(範例欣賞。背景音樂)

3、學生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五、展示評價

1、學生作品展示出來,並說一說自己畫了些什麼。

2、請學生說一說自己喜歡の作品是哪張,為什麼? 教師小結:我們現在の衣食住行都來自於農民の勤勞雙手,現在無論我們是住在鄉村還是城市,都是來自勞動人民の孩子,因此同學們要學會感恩,同時也要知道用自己の勤勞雙手,建設我們の家鄉,為社會做貢獻。

教學反思:

第14課 彩色の夢 課型:造型 表現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の發現能力和藝術創造力。

2、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油畫棒與水粉顏料結合以及其他のの形式表現畫面。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運用油畫棒與水粉顏料結合の形式表現具有夏季特征畫面。難點:如何啟發學生說出他們記憶中の夏季並表現出來。教學准備:

師:顏料、水粉、範畫、花裙子、紙、剪刀夏季の圖片、照片物品等。教學過程:

一、遊戲:

1、教師出示遊戲:“連連看” 紅 橙 黃 藍 綠 紫

以上顏色哪些可以與夏天有聯系?你是如何感受到の?

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用水粉顏料塗抹各種色彩,(事先准備好一張用白色油畫棒畫好夏季景觀の白紙)隨後出現一張油畫棒水粉畫。

二、准備:

1、(師生拿出准備好の夏季用品)走進夏天我們要做些准備,你們都帶了什麼來?

2、同學分小組相互展示自己帶來の物品,如:泳衣、泳鏡、遊泳圈、太陽鏡、花裙子、太陽帽等。也可簡單將自己或同伴裝扮一下。用頭巾紮一紮,帶上小墨鏡……

三、回憶夏天:

1、模仿秀

裝束特別の小朋友,你要到哪兒去呢?通過你の動作告訴大家吧!(學生可以表現遊泳、郊遊、溜真冰、騎車……)

2、品嘗好東西

嘗試用自己喜歡の方式表現出來,如:撕紙、剪貼、畫一畫等。欣賞:打開書P2看看書上の作品多有趣。

四、討論:

1、在我們の記憶裏,夏天有火熱の太陽,有綠樹下の濃蔭,有暴雨雷電,也遊遊泳時の歡樂。同學們討論一下,夏天裏還有什麼?

2、同學門相互討論,教師到各組參與。

五、創作:

夏天裏大自然の色彩很豐富,特別の事也很多,請你試著用自己喜歡の方式表現出來。學生作業,教師巡回指導。

六、評價:

1、同學門相互欣賞各自の作品,比一比誰の夏天最特別、最有趣。

2、猜猜看:

哪些顏色使人感到炎熱?哪些顏色使人感到涼爽?

我們國家是夏天の時候,別の國家也是夏天麼?

教學反思:

第15課 色彩拼貼畫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欣賞名家作品了解藝術創想の過程,激發學生の創想欲望,學習創想の基本方法。

過程與方法:能夠利用舊報紙或其它廢棄物,經過奇特の創想和處理,創造一幅獨特の藝術拼貼作品。有目のの添畫,使拼貼後の添畫能反映自己の創想效果。教學重難點:

重點:以一張報紙或各種圖片為主,展開創想,使它成為一張有主題或無主題の作品。

難點:通過小組討論和篩選選定主要內容,在拼貼後對畫面進行有創意の添畫。教學准備:廢舊報紙、廣告招貼、圖片、繪畫工具等。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

記憶力測試--(課件)6幅拼貼畫。師:你能看出這些作品是用什麼方法表現の嗎?用の是什麼材料?

出示課題:(拼貼---畫)

二、欣賞藝術家の作品

1)尋找剛才在測試題中の畫面,有兩位西方大畫家の作品——(馬蒂斯——王者之悲;畢加索——吉他)分別提問一下,對這些畫家の了解。

2)尋找欣賞教師の畫。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不同の藝術拼貼,了解藝術家の拼貼風格,感受拼貼畫の趣味性及創意の重要性!

三、啟發交流創想,師演示

師:看看我們手中の材料,今天,你想怎樣利用它們來拼貼?

學生討論交流,匯報

啟發……

1)利用圖形,拼貼,添畫

2)利用色彩,拼貼,添畫

設計意圖:讓學生嘗試從不同の角度去思考,去大膽創想,感受創想帶來の樂趣。

四、分析添畫の作用

師:添畫有什麼作用?

設計意圖:說明適當添畫の重要性,是創作藝術の點睛之筆!

五、欣賞學生作品——課件

設計意圖:開拓學生の思維,引起更廣泛の聯想,富有熱情地投入到自己の創造之中。

六、學生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七、展評:學生作品,請學生談談自己の作品創想,鼓勵敢於大膽創想の學生。

八、拓展:

在生活中,這樣の變廢為寶の例子還很多,欣賞更多作品。

篇6: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课 祖国、妈妈2 第二课 春来了4 第三课 愉快的劳动7 第四课 两只小山羊 第五课 小骑手 第六课 母子情 第七课 友爱之花 第八课 快乐的节日 第九课 小骆驼 第十课 船之梦

第十一课 音乐家冼星海 第十二课 喜洋洋

第一课 祖国、妈妈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2、能认真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并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3、能了解并初步掌握“v”的发声口型。

4、在竖笛吹奏练习中,能掌握“6、3、2”三个音的指法,并为歌曲《牧童谣》作简单伴奏。

二、课时安排:2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2、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

3、唱一唱

教学重点:教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并指导学生从音乐中体验、表现爱祖国、爱他*的情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这种“爱妈妈”的具体情感溶入到较为抽象的“爱祖国”的情感之中。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1、听赏歌曲。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感情等。

2、朗读歌词。播放伴奏带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对他*的真挚情感。

3、学唱旋律。采用听唱法和视唱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唱旋律。首先让学生听旋律,数音乐旋律34 56 | 5 1 |出现的次数,然后根据乐句特点,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每个乐句1、2小节与3、4小节的接龙视唱。

4、学唱歌词。在旋律与歌词都已熟悉的基础上,让学生跟着琴唱歌词,个别不够准确的地方在纠正。

二、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

1、认真聆听歌曲。

2、说一说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让学生画一画歌曲中“绿水映青山”、“绿叶捧红花”、“小鸟睡在绿树上”、“苗苗长在大地间”的景象。

4、在次听赏并轻声跟唱歌曲。

三、音乐活动:唱一唱v

1、让学生说一说对“鱼”的种类和喜爱等。

2、引导学生掌握元音“v”的发声口型,要求声音集中、统一,逐步建立起高位置的歌唱意识。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明白了“祖国就象妈妈一样”的道理。

五、课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很快就学会唱歌曲,并很自然地接受了“祖国就象妈妈一样”的道理。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吹竖笛,掌握“6、3、2”三个音的指法和伴奏练习。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吹奏“6、3、2” 三个音

教学难点:熟练每个音的指法,并按好气孔,防止漏气造成变音。教学过程:

一、复习吹奏“

1、5”两个音

二、指导学生吹奏“6、3、2”三个音

1、听一听。老师新吹了三个什么音?

2、看一看。每个音老师的手指按住了哪些孔?

3、吹一吹。学生试着吹这三个音。

4、说一说。学生之间交流学吹这三个音的体会。

5、比一比。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音吹得最准,音色最好听。

6、课件游戏:一颗音乐苹果树,学生根据树上掉下的一个个音乐苹果,马上吹出这个音。

三、学唱《牧童谣》并为之伴奏。

1、学生跟琴唱谱。

2、学生跟琴唱词。

3、学生根据教材编排的伴奏谱模仿牧童吹笛的样子为歌曲伴奏。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记:

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大部分同学都能吹准新学的三个音,并能为歌曲《牧童谣》伴奏,学生吹奏的兴趣很高。

第二课 春来了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听赏活动,能感受到《杜鹃圆舞曲》的不同情绪,并能用不同标志区分不同乐段。

2、能学会演唱歌曲《春来了》。

3、能参加并学会演唱二部轮唱《两只老虎》。课时安排:2节课。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赏《杜鹃圆舞曲》及学唱歌曲《春来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寻找春天、歌唱春天”的环节中,感受3/4拍子的特点。激发学生欢快、愉悦的情感,并大胆参与表现。

教学难点:

1、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2、用欢快、愉悦的情感演唱《春来了》。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磁带、挂图、卡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寻找春天”——听赏《杜鹃圆舞曲》

1、导入(1)律动:学生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旋律高兴地走进教室。(2)师:小朋友,春天在翠绿的山林里,春天在我们的眼睛里,春天也在我们的耳朵里,你们听、、、、、、2、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一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1)聆听第一段音乐主题。(2)提问:小朋友,你们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

说一说:(1)启发学生:“大家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情景?”(2)说一说小杜鹃唱歌的情景。

学一学: 用不同的节奏学一学小杜鹃不同的叫声。

唱一唱: 用小杜鹃“布谷”的叫声摸唱第一段音乐主题。

3、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二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1)聆听第二段音乐主题(2)提问:小朋友,你们在音乐中听出小杜鹃在做什么?(3)听音乐想象。说一说:(1)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想象到了什么情景?”(2)鼓励学生把想象到的情景说出来。跳一跳: 随着音乐,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情景,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讲一讲:(1)介绍圆舞曲的特点。(3/4拍,圆舞曲)(2)学小杜鹃跳圆舞曲。(两个人手拉手跳,全班围成圈)

4、完整听赏《杜鹃圆舞曲》(1)聆听《杜鹃圆舞曲》,用摆图形谱的方法来辨别两段音乐主题,并摆出结构图: a.听到第一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b.听到第二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长方形)c.听到第三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2)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在表示两段相同音乐主题的图形上填颜色,并说出理由。(3)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二、“歌唱春天”——学唱《春来了》

1、导入 师:小杜鹃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2、听:听赏《春来了》

3、说:(1)想象春天的情景。(2)看到春天有什么感想?(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唱:(1)摸唱音名(用laluha……模唱歌曲旋律)。要求:用轻快、活泼的声音随旋律模唱。(2)唱歌词(3)演唱《春来了》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四、课后记: 学生已掌握圆舞曲的特点,在歌唱《春来了》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二部轮唱《两只老虎》,并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

教学重点:学习二部轮唱(奏)法。

教学难点:声部之间的对应与和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琴、钢琴

教学过程:

一、定向 学生听《动物之歌》边律动边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导入情景。

二、导学

1、情景导入

师:踏着欢快的乐曲,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小动物们都来欢迎我们。让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个出来欢迎我们的是谁呢?(播放多媒体课件)(1)观看森林动物,聆听动物的叫声或脚步声,并进行模仿。

老虎的吼声:2/4 x:|| 小鸡的叫声:2/4 xx xx :||(2)学生用击拍和声音进行模仿,组合成“森林之声”。2/4 x| x x | x x | xx xx | xx xx | x||(3)用上面的节奏,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节奏卡农。师:突然,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让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播放课件)画面:由暗变亮,太阳慢慢升起来,各种动物从睡梦中苏醒,两只老虎从背景中慢慢推出,并播放歌曲《两只老虎》。师:发生了什么怪事?

生:来了一只没有耳朵和一只没有尾巴的老虎。师:会唱这首歌吗?

2、熟悉歌曲

(1)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体会小老虎的动作,用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2)学生用口琴吹奏全曲。

三、掌握

1、学习二部轮唱(奏)

(1)两个声部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奏)。

师:两只老虎在森林里玩起了赛跑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俩是怎样跑得? 生:一前一后追着跑(先后出发,先后到达)

师: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赛跑,有点像我们节奏练习中的哪种形式? 生:“森林之声”的节奏练习(卡农)。

学生分成两组,按节奏念《两只老虎》歌词做卡农练习。师:你们能不能用歌声把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追着跑的情景模仿出来?(将学生分成两大组,由组长组织讨论,分别用演唱吹奏口琴的形式把老虎追着跑的情景模仿出来。)

(2)两个声部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奏)师:第一次跑完了,没尾巴的老虎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请你们仔细观察第二次比赛与第一次比赛有什么不同?(播放课件)师:为什么没耳朵的老虎要返回去陪没尾巴的老虎? 生:没耳朵的老虎看到比自己小的没尾巴的老虎落在后面,返回去安慰、鼓励它。

2、模仿与活动

由一位学生选择演唱或吹口琴模仿没耳朵的老虎是怎样跑得。(最后两小节进行反复)

全班分成两部分,用歌声或吹奏口琴进行模仿,第一组反复最后两小节后,两组同时结束。

学生把老虎第一次赛跑和第二次赛跑的情形连起来,模仿一至两次。

四、创作与表现

1、创编歌词

师:两只老虎跑累了,想歇一会儿。森林里有跑来了几只小动物,你们瞧瞧谁来了?

生:四只小松鼠。

把《两只老虎》换成《四只松鼠》,学生创编歌词,并进行即兴表演。

2、表现

学生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模仿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另一组模仿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然后两组互换轮唱形式,再做一遍游戏。学生边唱边做,当唱到最后一拍时,做山洞的同学双手迅速放下,被卡在中间的同学要求表演一个节目。

五、尾声(播放课件)

画面:由亮变暗,小老虎和其它动物渐渐远去,消失在夜幕中,并播放歌曲《两只老虎》

师:小老虎要回家了,让我们用歌声送它们回家吧。学生边边唱《两只老虎》边走出教室。

第三课 愉快的劳动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剪羊毛》,并能用各种身势参与歌曲表现。

2、聆听《铁匠波尔卡》时,能与同学配合,模仿“打铁”的声音、动作,共同参与听赏活动。

3、能积极参与综合表演,从中感受劳动的愉快和丰收的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听、唱、拍、跳、、、、、、”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各种劳动的场面,体验劳动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解决两声部协调配合问题。教具准备:课件、钢琴、玩具棒 教学过程:

一、“认识劳动的人们”——附点节奏学习

1、律动

听音乐《劳动最光荣》进教室。

2、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了什么歌曲?

生:《劳动最光荣》。

师: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一切。为了生活,人们辛勤地劳动着。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劳动的人们,你看他们在干什么?

3、附点节奏学习

引导学生看图片、讲内容、读儿歌。

工人叔叔敲铁锤,叮 叮.叮 咚,农民伯伯割稻子,嚓嚓.嚓 嚓;司机叔叔开汽车,嘀嘀.嘀哒;环卫工人在扫地,刷 刷.刷 刷。

二、“参与劳动的过程”——学唱《剪羊毛》、听赏《铁匠波尔卡》

1、导入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劳动的人们,他们都在辛勤地劳动。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房子里的人在干什么。美妙的音乐从房子传出,音乐声中有一种劳动时发出的声音,请你仔细听一听,猜一猜。

2、初听《铁匠波尔卡》

3、介绍《铁匠波尔卡》

师:你觉得劳动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师:有同学见过打铁吗?大家看,年轻的彼特拿着大铁锤和师傅一起打铁。大铁锤“咚”的往下敲是在用力把铁打平,师傅用小铁锤“叮叮”的敲两下是在告诉彼特该打这里了。他们“咚叮叮、咚叮叮”的配合打铁多么有意思啊!

4、参与表现

(1)用“叮”“咚”摸唱主旋律。

(2)打铁的节奏:2/4 x xx | x xx | xx xx | x x || 师:同学们,其实,大小铁锤在劳动的时候必须相互配合。看,这就是他们打铁时的节奏。A.集体读。

B.分组配合读。一组读大铁锤,一组读小铁锤。C.按节奏自由练习

D.请你先读一读,再敲一敲。(3)和着《铁匠波尔卡》音乐,按节奏参与伴奏。

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让我们都来做做小铁匠。随着《铁匠波尔卡》的音乐开始愉快的劳动。

5、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这就是劳动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学唱《剪羊毛》

1、导入 师:下面我们一块儿听一首歌,看看这首歌中的人们在干吗?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初听歌曲

3、练习剪羊毛节奏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剪羊毛吗?让我们也一起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吧!剪羊毛节奏:2/4 x 0 | x 0 | x x | x 0 ||

4、创编活动

(1)用“嘿”声。

师:瞧!那儿有一个老爷爷,他也在笑嘻嘻地剪羊毛呢!他的年纪大了,你们想想老爷爷歌声的速度是怎样的?会发出什么声音?我们一起来学学老爷爷剪羊毛。

(2)跺脚。

师:这边有个小朋友蹦蹦跳跳地过来了。想想会发出什么声音?(跺脚)我们来学学。

5、学唱歌曲

(1)用“lu”哼唱。

师:这真是一派欢乐的景象。不管是男女老少,你说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用“lu”中速地唱一遍。(2)分组找附点节奏,唱乐谱。

师:这首歌中有一个刚才我们练习了的节奏“x.x”出现了很多次,你注意到了吗?请各组分别找一找,并唱一唱。(3)集体跟琴唱谱。(4)引导质疑。

师:剪羊毛可真有意思,但我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没见过,你们呢?对这项劳动还有什么问题吗?

(5)再听歌曲,引导学生听词。

(6)学生轻声读歌词,解决质疑的问题。(7)教师简介澳大利亚。

(8)学生轻声跟唱歌词。(9)分组互相纠错。

第一组唱第一句,第二组唱第二句、、、、、、提出难点,互相帮助。

6、演唱歌曲

分组用剪羊毛的动作和声音(嚓)为歌曲伴奏。

三、“欢庆劳动的丰收”——综合表演

1、导入

学生听音乐《劳动最光荣》看画面。

师:同学们,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勤劳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动:农民伯伯在田间耕耘,工人叔叔在工厂里挥洒汗水。

2、听《铁匠波尔卡》,参与表演

师:听,铁匠铺中“叮叮咚咚”的声音敲响了,我们也与他们一起打铁吧!

3、演唱《剪羊毛》与参与表演 师:澳大利亚的人们开始剪羊毛了。让我们用愉快的声音来表现他们劳动的情景,各组同学准备好,剪羊毛开始了。

4、听《丰收之歌》,看劳动丰收图。

四、小结

师:劳动可以创造生活,可以创造财富!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双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再见!

第四课 两只小山羊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两只小山羊》。

2、能积极参与表演《两只小山羊》的活动,并领悟到互相礼让的道理。教学重点:表演唱《两只小山羊》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生动有趣的声音和动作来表演歌曲。教具准备:CAI课件、小山羊头饰、小木桥、披风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导入

师: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小精灵剧场,我是这个剧场的导演。现在我们正在招聘音乐童话剧《两只小山羊》的演员,你们有兴趣吗?好的,大家先来看看我的招聘启事。(课件展示文字)

2、讲读招聘启事

3、简单介绍剧情

师:这个音乐童话剧共有三幕戏,两只小山羊到底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二、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段

师:同学们,请你们边听边想,第一幕戏发生在野外的什么地方?主人公是谁?(播放动画和第一段歌曲)生:(小桥上,白山羊和黑山羊相遇。)

师:对,这第一幕戏呀,主要表现两只小山羊在桥上相遇了!其实,刚才你们说的就是我们第一幕戏的台词。作为一个演员,台词可是基本功,我们一起来念念吧!

师:我刚才说了,我们这是音乐童话剧,会念还不行,最主要的是你要会唱,我们一起来听听应该怎么唱?(播放第一段歌曲)

师:我们一起来学唱第一段吧!首先请大家学羊的叫声,用咩来哼唱旋律。(学生随乐哼唱)

师:下面我们把歌词加上,谁先学会谁就有希望当演员了!(老师弹琴,带唱第一段)

师:会唱还不够,还要能表演。我首先来友情客串扮演小白羊,谁来扮演小黑羊呀?你们要是觉得我们演得好就给我们掌声好吗?(启发学生表演要神气,还要有动作和造型。)

师:下面我请全体同学和我一起表演一次。(全班参与表演)

2、学唱第二段 师:第一幕戏是最简单的!两只小山羊在桥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进入第二幕的表演,现在卖个关子,我请两为主角先躲起来,你们听听有什么声音,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片段录音)

师:是什么的叫声?你们能拍出小羊叫的节奏吗? 师:请大家模仿一下。

师:请你们想想这两只小羊它们这时可能在干什么? 师:下面我们就来模仿它们争吵的声音好吗?看我的手势请第一组的同学扮演小白羊,第二组的同学扮演小黑羊,我点到哪边就请哪边的同学发出声音。(老师带领学生模仿)师:刚才这两只小山羊在争吵,那你在模仿时就要将争吵的动作和表情也表现出来。(学生表演)

师:它们为什么会争吵?请说一说。(启发学生给小羊配音)师:好,我来问问,(点击白羊)白羊要干吗? 生:(白羊要回家。)师:(点击黑羊)黑羊要干吗?(生答要上山岗)

师:你们知道它们要去干什么吗?(跟琴唱第一、二段歌词)

师:这幕戏主要讲的是两只小山羊在桥上怎么样呀?(课件:互不相让。)师:接下来我这个导演来唱群众演员的台词(齐唱),你们来扮演两只小羊(独唱),我们一起来表演。(全班唱一遍)师:作为一个好演员,不光要会演主角,还要会演群众演员。下面我们反过来演,好吗?(全班唱一遍)

师:下面我们来拍第二幕戏。首先请两个小演员上台表演。(学生上台表演,然后进行自评和互评)

师:这两只小山羊站在一起时,它们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启发表演白羊要会家和黑羊要上山岗的表情和动作。)

师:每组派两名代表到前面带领大家一起表演。(全班边唱边表演第二段。)

3、学唱第三段

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三幕戏,两只小羊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呀,你们看它们会怎么办?(课件出示带括号的文字)

师:你们看,两只小羊的什么顶在了一起呀?(羊角)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念这段台词。

师:接下来我们玩游戏。老师的两只手分别代表两只小羊,你们看到白羊就说顶呀顶,看到黑羊就说撞呀撞。(老师演示两种节奏)师:你们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启发学生说出用力顶和用力撞,解决附点节奏,引导学生表演。)

师:两只小羊见这样仍不能分胜负,它们就凑到一起,顶呀撞呀,现在你们来试试。(学生将歌词念一次。)

师:这只小白羊很狡猾,它在顶的时候偷偷用力了,你们看。(手势表演。)师:你们能读出来吗?(解决附点节奏)

师:下面,我们用手势合着歌声表演一下好吗?请仔细听它们是怎样唱的?(播放音乐。)

师:我来做手势,你们来唱好吗?(学生再唱一遍)

师:同学们,它们这样争下去,最后结局会怎样?对了,掉进河里。掉进水中的声音是怎样的? 生:“扑通”一起掉进河里。

师:对!这一段是表现它们掉入水中的情景。(出示歌曲)师:大家想想,为什么最后一句要慢下来? 师:落水的时候要怎么表演?(请学生上台表演。)

三、整段表演

师:好,我们三段戏都排练完了,下面我们要开始正式演出了。你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角色,既可以两人一组来扮演小山羊,也可以几个人为一组来扮演群众演员。(指导学生排练,请第一组学生上台表演。)

师:同学们,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们会怎么办?通过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启发学生回答:在生活中要懂得互相谦让,团结协作。)师:再请你们想想,两只小羊落入水中后会怎么样?谁来为这个音乐童话剧加个结尾。(学生上台表演,并共同评出最佳表演奖,当场签约。)

师:我这儿只有一个皇冠,给谁呢?(让学生把互相谦让的美德落实到行动中。)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两只小山羊》这首歌,还懂得了在生活中要互相谦让、团结协作才能成功,是吗?今天大家表演得都很精彩,我决定全部聘用你们为小演员,你们高兴吗?好,让我们相逢在下次的小精灵剧场吧!第五课 小骑手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2、在聆听二胡独奏器曲时,感受二胡的音色特点和乐曲所表现的热烈欢快的赛马情景,能主动参与表现乐曲情景。教学重点: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2、感受《赛马》的基本情绪,并能参与音乐表现活动。教学难点:

1、唱准歌曲中七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2、听赏时能创造性地表现乐曲的几个场景。教具准备: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验

在《赛马》的旋律中,老师带领学生做骑马的动作走进教室。

1、说一说

师:刚才小朋友们和老师“骑着马儿”,非常神气地走进了教室,小朋友们知道哪个少数民族的人最喜欢骑马吗? 生:蒙古族。

师:对,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你对蒙古族的生活还了解哪些?(生答)

2、看一看

师: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为新朋友,让她带领大家到草原上去游览一番。(课件:出现小精灵:“大家好!我是草原小精灵。草原上的景色非常迷人,今天由我当小导游,带大家到草原上好好玩一玩。”)(1)课件呈现草原迷人的风光,并以内蒙古音乐作品《长调》为音乐背景,在音乐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

(2)课件再播放一遍草原风光。提示学生注意聆听其中具有蒙古族音乐风格的音乐背景。

师:你对这个旋律有什么感受? 生:(略)

3、学一学 师:刚才在屏幕上你们看到草原上的人在进行哪些活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生答)

师:你能上台来做一做你最感兴趣的那种活动的动作吗?(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并称赞他们是神气的“小骑手、小射手”等。

二、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听一听

草原小精灵:蒙古族的小朋友看到我们来了,高兴地唱起歌来,你们听: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1)学生聆听

师:请大家带着问题听,蒙古族小朋友在干什么?(2)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歌词。

2、念一念、敲一敲

师:下面让我们也当一回神气的小骑手、小射手、小摔交手。请随老师的鼓声有节奏地念一念这写歌词。

(1)生在老师的鼓声的指挥下,模仿老师有节奏地念词。

(2)生一边有节奏地念,一边跟着歌词内容做自己想做的内容。(3)选择乐器和节奏型,边念词边进行敲击。(双响筒、铃鼓)(4)

一、二组边念词边律动,三、四组用打击乐器为他们加油。

3、唱一唱 草原小精灵:大家想成为真正的小骑手吗?那就先和蒙古族的小朋友一起来学学这首歌吧。

(1)听歌曲(2)唱旋律

难点教学“6.i 2 , 6.i 1”七度、八度音程主要通过摸唱和教师的手势来引导。(3)自学歌曲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唱准,并引导学生在歌唱速度以及七度、八度音程和下滑音处体会感情。

三、合作、表现

1、敲一敲、跳一跳

2、师: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曲?(生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全班分成表演、用打击乐器伴奏、用筷子伴奏等小组。(1)讨论、创编:各小组根据各自的任务进行讨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更好地表现歌曲。

(2)分组展示:每组派一位代表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表现的最佳方案,并整组展示。

(3)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并得出最佳方案。

(4)集体展示:播放《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音乐,全体同学大胆表现。

四、扩展、延伸

师:草原人的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同样,草原儿女创作的音乐也丰富多彩,有热烈奔放的,有优美抒情的,也有深沉感人的。在这堂课结束前,让我们再听赏一首由草原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

五、小结

师:今天,咱们在草原小精灵的带领下一起感受了草原上迷人的风光,并体验了草原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下节课老师再带领大家继续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各种有趣的蒙古族人民的民俗风情。

在《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音乐中,学生律动出教室。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

课件播放《我是草原小骑手》的MTV,学生律动进教室。师:草原的景色让我们流连忘返,这节课继续让小精灵带着我们感受草原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

二、整体听赏——想象画面 学生聆听全曲。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老师要先保密,让我们接下来听它的第一乐段。

三、分段欣赏

1、第一乐段:听——配图、敲击

师:这里有两幅图,大家边听边思考,如果要你给这样的音乐配上画面,你会选择哪一幅?为什么?(1)聆听第一乐段。

(2)给音乐配上相应的画面。

(3)总结出相通之处,即二者所营造的氛围都是热烈奔放的。(4)揭示主题——二胡独奏《赛马》。(5)敲一敲

a.出示第一音乐主题,启发学生观察节奏特点。b.老师敲鼓带领学生用筷子模击节奏。c.随音乐即兴伴奏。

引导一部分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伴奏,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敲击筷子伴奏,并引导学生站起来到教室里寻找声源,如拍击桌、门、凳等,鼓励学生大胆表现。d.让学生说一说敲起这样的节奏有什么感觉,说一说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场面。

2、第二乐段——敲击、吹奏

(1)聆听第二乐段(课件出示第二部分音乐主题)聆听要求:

a.边听边想象相应的画面。

b.如果你听到的是轻快活泼的音乐,可用相应的舞蹈动作表示。

(2)检查课前布置的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声源的情况。学生展示自己所带的物品和各种不同敲击方式。

a.课前要求所带日常生活用品能敲击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如用调羹敲碟子等。b.鼓励学生用与他人不一样的方式敲击,看是否能发出不同的声音。(3)敲一敲

a.老师弹奏第二音乐主题,请学生用自己准备的乐器伴奏。b.比较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在节奏、速度上有何变化。(4)奏一奏

学生用竖笛吹奏第二音乐主题。(5)说一说

a.比较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在情绪上有何变化。b.听到活泼轻快的旋律,你想到怎样的画面?(6)敲一敲

一部分学生用竖笛吹奏第二音乐主题,一部分学生用自备乐器伴奏,再次表现轻快活泼的旋律。

3、第三乐段——跳

(1)聆听第三乐段:师指出第三乐段有再现了第一音乐主题。

(2)在聆听的过程中鼓励大胆想象赛马场景。(3)随音乐用舞蹈动作表现。

四、完整听赏——创作、表现

1、讨论(以《赛马》为背景音乐)

学生针对不同乐段用何种相应的方式表现进行讨论,如:打击乐器伴奏、视奏、舞蹈、情景表演等。

2、评价

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相互评价,归纳出最合适每个乐段的方式。

3、创编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自的任务进行创编。

4、参与、表现

完整地伯父播放音乐,学生根据不同乐段的情景用相应的方式进行表现。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大草原是美丽的,大草原上的音乐又是如此动听,以后有机会,希望大家到大草原上去,亲身体验一下那充满情趣的生活,亲耳听听那里人们演奏的动听的旋律。第六课 母子情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能积极参与活动《献给他*的爱》,并从中体验和表达对母亲的深情。教学重点、难点: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教具准备:CAI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走进教室。

二、感受母子情——学唱《游子吟》

1、导入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请大家在看完影片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段。)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得都对,从这段影片可以看出,母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说说这张图片上描绘的是什么?(课件展示图片)师:图片上的这个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游子吟》。

2、读 师:(听老师朗读古诗《游子吟》)你们也想试试吗?(全班读)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生答)

师:那就让我们带上对诗歌的理解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3、唱 师:看来大家都背诗歌深深地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有一为作曲家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的表达这种感情,为诗歌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游子吟》。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用歌声来表达这种爱。(1)教师范唱歌曲

师:你们觉得老师唱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学生回答)(2)学生用“lu”音轻声跟唱旋律。

师:乐曲中有没有我们以前没有见到过的音符?(引导学生说出有前倚音的地方)(3)前倚音的教学。

师:这个音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你们看它的形状像什么?(老师和一位同学牵着手)大家看,它的形状就好象妈妈紧紧地拉着小朋友的手,害怕他离开自己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前倚音。那么我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要注意将这两个音符连起来唱,就像妈妈和她的孩子紧紧连在一起。(教师范唱)

师:你们也来试试好吗?注意要唱出母子之间依依不舍的感觉。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有很多前倚音?为什么?(生答)

师:既然前倚音在歌曲里起到了这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一定要把它唱得更好,对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唱唱前倚音,老师唱前面的曲子,你们接后面的前倚音。(4)学唱歌曲 师:刚才大家在唱前倚音的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母子情,其实歌曲的旋律同样也表现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你们看。

(课件出示歌曲的第一乐句)现在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我来唱前半乐句,你们就是我的孩子,请你们接后半乐句,好吗?妈妈开始招呼自己的孩子了。师:孩子们快来呀!(引导学生接后半乐句)师:同学们真聪明,那我们就一起来玩妈妈呼唤孩子的游戏吧。老师把歌曲分成了八个小乐句,这边是乐句妈妈也就是后半乐句。现在我请小组长上来选择你们组想唱的乐句,每组唱一句。师: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在游戏之前先练习一次。听到你们的那个余句,就请这组的同学赶紧站起来一起唱这一乐句,看哪组同学反应最快。(学生做游戏)师:动人的旋律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现在让我们唱着歌词,再来感受孟郊对母亲深深的爱。(5)轻声地演唱全曲。

师:这样一首感人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深情地)师:那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来演唱歌曲。

4、演

师:前面我们在唱前倚音的时候,大家都唱得很好,可是刚才加上歌词一唱,好象没有前倚音了,你们听。(教师唱两种,让学生比较。)师:你们觉得哪种更能表达妈妈和孩子之间依依不舍的感情呢?那我第二种有没有唱前倚音,你们也来试试。(再次演唱歌曲)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表达情感,老师来当演员,请一位同学和我配合一下,我们来演妈妈和游子,你们来唱。(师生表演)

师:你们也想试试吗?我们边唱边来演一演。同桌的同学商量,一位演妈妈,一位演游子。(学生自由表演)

师:看了大家深情的表演,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出水痘,病情很严重,妈妈为了照顾我,整整两天两晚没睡觉,一直守侯在我身旁,不让我的小手到处抓。现在想起来,我仍非常感激我的妈妈。我想你们的妈妈一定也非常爱你们。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让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好妈妈。谁先说?

生:、、、、、、师:前面的演唱,我们体会的是孟郊对母亲的爱,现在请大家带着对自己他*的爱,再次深情地演唱歌曲。

三、表现母子情(活动《献给他*的爱》)

1、导入

师:同学们,从你们的歌声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母亲的爱,相信你们的妈妈听了一定会很高兴。诗人孟郊写下了千古绝句来回报妈妈。你想怎样报答妈妈呢? 生:、、、、、、2、爱

师:你们知道他*的节日除了“三八”妇女节,还有一个什么节?(引导学会上说出母亲节)

师:那么过节的时候,你想怎么想妈妈表达你的心意呢?现在虽然不是母亲节,但是我们今天感受到了深深的母子情,我想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妈妈说。老师这给大家准备了明信片,你们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老师帮你们转给你们的妈妈,好吗?

(2)学生各自写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四、小结

师:今天,大家不仅学会了一首感人的歌,还为妈妈献上了一份爱心。我相信妈妈们一定会很高兴。等你们将来长大出门求学,或者外出工作成了真正的游子时,一定别忘了你的妈妈,要记得为妈妈献上自己的爱心;别忘了还有关心你的祖**亲,要记得为祖**亲奉献自己的力量。学生边献卡片边唱着歌曲走出教室。

第七课 友爱之花

教学目标:

1、能在音乐游戏中认识八分、十六分音符及其组合,并知道其时值。

2、能与同学配合,学会演唱二部练习曲《王老先生》。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演唱和听赏活动中,体验和表现歌曲的情感,知道“友爱”是人类美好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二声部合唱中协调配合,帮助学生建立相互倾听声部,共同平衡声部音量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师:今天,农庄里发生了一个意外事件,究竟是什么事呢?让我们来看看吧!(CAI播放动画短片)师:原来是粗心的小鼹鼠吓跑了刚刚下完蛋的母鸡,现在它正要把鸡蛋送还给母鸡的主人——王老先生,让我们也来帮帮它吧!

二、导学铺垫

情境一:拜访王老先生

1、读读拍拍(课件展示王老先生的家)

师:我们来到了王老先生的家,让我们跟他打个招呼吧!生:王老先生你好,我们来看您了!(CAI画外音:“喔,是你们呀,欢迎欢迎欢迎!)

师:看来王老先生挺喜欢我们的,一连说了两个欢迎。让我们学着王老先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欢迎 欢迎欢迎)

师:我们是不是应该表示感谢呢?(边拍手边读谢谢 谢谢谢谢)

2、情景表演

分角色读读拍拍。

3、节奏创编

师:来到了这么美丽的地方,你能用一个词说说你的心情吗?

三、引导掌握 情景二:帮助王老先生

1、音乐游戏一“读儿歌“——复习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师:刚才的节奏是由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它们都是音符之家的成员。这两种音符我们现在还不认识,可是我们认识其他音符之家的成员,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

(CAI出示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师:还记得那首音符儿歌吗?(全班读儿歌)

音符之家兄弟多,听我跟你说一说,老大名叫全音符,三条尾巴跟着它,记住它要唱四拍,就像有人高声喊,哎———;二分音符是老二,一条尾巴拖出来,记住它要唱两拍,就像猫儿喵喵叫,喵—喵—;四分音符要认得,光溜溜的没尾巴,记住它只唱一拍,让我们开心地唱出来,嘿嘿嘿嘿。

2、音乐游戏二“称天平“——认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1)让课件中音符自我介绍。

(2)利用课件中的天平演示八分、十六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3)师生唱一唱。

3、音乐游戏三“找朋友“——音符时值组合

(1)通过讨论,学生手拿带音符的手卡在小组内找到与四分音符时值相等的音符组合。

(2)师生唱一唱。(3)评价、讨论。

4、音乐游戏四:修补鸡窝——二声部视唱(1)情境

师:王老先生的鸡舍坏了,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鸡舍)师:鸡舍砖块上有音符,买来的砖块上也有音符,只要你能将音符“对号入座“就修好了!

(2)方法: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3)做一做。(4)唱一唱。

5、学唱《王老先生》(1)歌词教学

师:鸡舍修好了,让我们去告诉王老先生吧!咦?他在干什么?(CAI出示到节奏的第一声部歌词。)学生自己试着读词,检查纠正。(2)曲谱教学

师:你能试着唱一唱曲谱吗?学生跟琴视唱。

(3)歌曲教学

师:请你自己唱一唱吧!(CAI播放伴奏带,学生试唱歌词)(4)二声部教学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首《王老先生》的歌曲,你们听一听,看和你们刚才唱的有什么不同?(CAI播放二声部活动曲《王老先生》)全班演唱二声部。(5)完整演唱歌曲《王老先生》。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用我们学到的新知识,帮助了王老先生,你们觉得开心吗?(开心)老师也非常开心,希望早将来的谢谢中你们能不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下课!

第八课 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

2、在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能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进行身势动作的创编。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集体舞。

教学重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教具准备:CAI课件、钢琴、碰铃、舞板 教学过程:

一、定向

1、导入

(CAI课件展示:生日快乐的音乐与画面。)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请大家参加我的生日舞会,你们愿意吗?让我们大家跳起来吧。

2、随乐集体律动。(3/4拍子)

二、导学铺垫

师:刚才大家跳得很高兴,那你们想知道18世纪欧洲的皇室贵族们开宫廷舞会的情景吗?

1、听赏《小步舞曲》

初听:简单介绍音乐家巴赫。

第一遍:安静地听(CAI出现欧洲风景画面)。第二遍:边听边介绍巴赫(CAI出现巴赫头像)。复听:体会小步舞曲风格(CAI宫廷舞会片段)。

师:你们从参加舞会的人的表情和服饰上能看出什么?(端庄、彬彬有礼、华丽)师:小步舞是当时流行于贵族中的宫廷舞蹈,跳舞时人的姿态要高雅、端庄。(学生模仿舞蹈姿态。)

随乐模仿:老师带着学生模仿小步舞的舞步。第一遍:看舞步模仿(CAI出现舞步模拟动画)。第二遍:随乐模仿(播放〈小步舞曲〉)师:谁能说出“小步舞”的舞步特点? 小结:小步舞曲一般是三拍子。3/4 X X X | X X X | 强弱 弱

强 弱 弱

2、体会并掌握三拍子乐曲的强弱规律

师:既然是舞会,就离不开乐队,同学们请拿起乐器,一起来演奏吧!(1)打击乐器伴奏:

a.随乐敲一敲,让学生自主地体会三拍子乐曲的强弱规律。b.个别学生示范。(用不同的乐器,要求敲出强弱规律)c.选择强弱敲一敲。(2)身势动作创编:

师:刚才小乐手们用乐器表现了三拍子的特点,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现吗? a.自由创编身势动作。b.身势动作接龙。

三、学唱歌曲

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小乐手。听,舞会上传来了美妙的歌声。

1、范读与范唱

2、学唱歌词

师:大家学唱了《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你们觉得哪里最不好唱?

3、指导学习难点:第二、四乐句

4、分组演唱,体会舞曲风格 一组同学演唱时,其余学生用乐器和身势动作为其伴奏;老师指挥,并适时指导。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当一次宫廷乐手和歌手好吗?记住,要高雅端庄。(师弹琴,学生边唱边用乐器和身势动作伴奏。)

四、创造与表现

师:舞会马上要开始了,参加舞蹈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1、创编

学生分组随乐自编动作。

2、展示

每组派两名代表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3、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老师作指导性评价。

4、集体表演

师生自由选择角色,全班集体表演。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说说)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谢谢大家与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跳一曲小步舞,尽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吧!

全班在集体舞中离开教室。

第九课 小骆驼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八分音符,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2、能学会唱歌曲《小骆驼》。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小骆驼》伴奏。教学重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骆驼》。教学难点: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教学准备:CAI课件、歌单、脚印谱、打击乐器若干。教学过程:

一、走进沙漠的准备

1、听一听,动一动 师:请大家听着音乐和我一起动一动!

2、比一比,说一说

师:同学们,课前我让大家去搜集有关骆驼的资料,你们都准备好了吗?下面就请每一个大组派一位代表来给大家说一说。师:大家搜集的资料真丰富。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骆驼生活的环境——沙漠。(课件展示沙漠)师:沙漠虽然充满艰险,但也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去沙漠探险呢?那就让我们加入“沙漠之旅”的队伍吧!

二、沙漠中的脚印

1、听一听、走一走

师:让我们学着小骆驼走路的摸样出发吧!

(随《小骆驼》旋律集体模仿小骆驼在沙漠中行走。)

2、听一听,认一认

师: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沙漠。快听,这是什么声音?

(课件:播放由远而近的驼铃声。)学生自由回答。

师:原来是一只小骆驼正在向前走。它每走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课件:一串骆驼的脚印,每个脚印上都有音符)

师:看到这一串脚印,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自由提问)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脚印上的音符吧!(课件:根据脚印的顺序播放旋律,播到一个音符,这一个音符的脚印就变颜色,写有八分休止符的脚印变成红色。)师:小骆驼先迈出哪只脚?(左脚)那是不是每走一脚都有音乐声?(红色脚印没有声音)

师:你们知道这些红色脚印上的符号是谁吗?它可有话要对我们说。(课件:摸样圆又胖,坐着小横杠。歌中遇到我,小嘴快闭上。)

师:它的名字叫八分休止符,就像路上的红灯,遇到了歌声要停下来,不出声。师:这一串有音符的脚印到底是不是通往沙漠的路呢?让我来为大家探探路吧!

3、走一走,唱一唱

(1)教师用手指代替骆驼的左右脚在脚印谱上边走边唱。(2)学生自由练习。(3)跟琴齐唱脚印谱。

(4)出示歌曲第一乐句曲谱。

(5)学生边划拍边唱第一乐句曲谱。

三、沙漠中的风沙

1、听一听,说一说

师:小骆驼一直不停地往前走。这时沙漠中发生了变化,你们听!(课件:播放沙漠风暴的音响效果。)

师: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想象并回答。)

师:想一想,小骆驼遇到了风沙,是继续向前走还是退缩呢?(不怕困难,向前走。)

师:它的脚印会变得怎么样?(艰难、沉重)

2、学一学,走一走

师:谁来学一学骆驼艰难的步伐!(请学生模仿)师:看看小骆驼是怎么走的?

(课件播放:2.1 | 2 — | 1.6 | 6 —)

走 啊走,走啊走 师:大家一起来走一走。(集体模仿小骆驼一边走一边唱。)师:是什么使得小骆驼遇到了风暴还往前走呢?(学生回答)师:因为前面有绿洲,有草儿有花儿,还有清清的水。师:让我们来听听小骆驼的想法吧!

(课件播放:2 0 2 0 | 1 2 2 0 | 3 6 1 6 | 6 —)

有青草,前面有水

喝。

有歌声,前面有花

朵。

师:想一想这时候小骆驼的脚步会变成怎样呢?(学生模仿,并说出原因,然后集体边走边唱。)

3、走一走,唱一唱

师:我们也应该学习小骆驼。让我们沿着它的脚印去迎接风沙吧!(集体演唱第二、三乐句,并配上不同的脚步。)

四、沙漠中的绿洲

1、看一看,听一听

师: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亮。看,我们这是到了哪儿呀?(课件:播放沙漠的绿洲的图片。)

师:原来我们和小骆驼一起,不怕困难,不怕艰辛,终于走出了大沙漠,来到了一片绿洲。师:小骆驼高兴得边走边晃动着脑袋,脖子上的驼铃摇得叮当直响,你们听!(课件播放最后一个乐句。)

2、走一走,唱一唱

师:我们也来学着小骆驼高兴的神情摇一摇头吧。

3、试一试,唱一唱

师:大家想一想,骆驼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呢?(学生说自己的处理方法,并以小组的形式范唱。)(根据歌曲内容选择一种强弱处理,大家唱一唱。)

师:绿洲中不但有清澈的水,美丽的花,还有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呢!我们听听吧!(播放歌曲《小骆驼》)

4、听一听,唱一唱

(1)学生用“叮”模唱旋律。(2)分小组自主学唱歌谱。(3)依谱唱词。

(4)学生加上表情和动作演唱《小骆驼》。

五、沙漠中的演出

1、选一选,试一试

师:小骆驼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绿洲,慝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们来听听吧!(课件:你们能把这一次难忘的沙漠之旅用歌声和乐器声表现出来吗?)师:正好我准备了一些打击乐器,你们选一选,看哪些乐器适合模仿沙漠中的三个场面。选好后,试一试,敲一敲。

2、唱一唱,演一演

师:小骆驼非常满意你的表现,它盛情地邀请你们加入它的骆驼队。(学生以自愿的形式充当小歌手、小乐手,和骆驼队合着音乐边唱边演。)

六、沙漠中的收获

师:今天我们的沙漠之旅圆满结束,通过这次沙漠之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在你们的成长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希望你们能像小骆驼一样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做个坚强的孩子。

第十课 船之梦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船之梦》,体验歌曲美好的意境,;能与同学合作,学会简单的二部合唱。

2、在听赏大提琴独奏《梦幻曲》中,能积极参与想象活动,体验音乐的情感。

3、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船之梦》伴奏。教学重点:学会合唱歌曲《船之梦》,并体会其意境。教学难点:《船之梦》最后一句合唱的教学。教学准备:CAI课件、小画板、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随着《划船歌》律动“划船”进教室,师生相互问好。

师:刚才,同学们划得很开心,你们看(指CAI课件)这里也有两位小朋友在划船,他们在海上划呀划,随着风浪飘呀飘,他们划到哪儿去呢?

(展示《船之梦》的情景画面,同时播放《船之梦》的音乐,画面上出现歌词。)

二、引导掌握

1、熟悉歌词

(1)师:这只小船往哪儿去呢?小朋友看见了什么? 生甲:小船去了神秘的椰子岛。生乙:小朋友看见了可爱的小矮人、、、、、、(2)老师有感情地轻诵歌词:“摇呀摇我的船之梦,在那遥远的天边轻轻飘荡、、、、、、”随后根据歌词进行扩展,描述歌曲的意境,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音乐进入到歌曲的情境中展开联想。(3)再次聆听歌曲《船之梦》。

2、熟悉旋律

(1)用梦幻般的声音随旋律用“u”哼唱两遍。

师:小船在海上摇呀摇,激起了一朵朵美丽的浪花,这些浪花给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将括号中的音写在浪花状的音乐卡片上,通过课件播放出来。)师:让我们来唱一唱吧!

(2)学生用“lu”自由唱一唱括号中的音。

(3)全体分声部合唱:一组用“u”轻声唱曲谱;另一组用“lu”轻声唱括号中的音。

3、学生加词跟琴演唱

(1)随乐轻声唱主旋律部分的歌词两遍。(2)随琴唱一唱括号中的歌词。

(3)两声部合唱:一部分唱主旋律;另一部分唱括号中的词。

三、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船之梦》伴奏

1、拍一拍,找一找

请学生自由拍一拍下列节奏,找出难点。

X—— 0 X X X 0 0 X 0 0 XX X X X X X

2、分组合击

分组合击上例节奏,看哪一组拍得最整齐、最准确。

3、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表现歌曲的意境。碰铃 X—— 手铃 0 X X 响板X 0 0 三角铁X 0 0 沙锤 XX X X 铃鼓X X X(学生选择乐器时,CAI课件播放《梦之船》音乐。)

4、分组表现

各小组用本组选择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分组展示,互相评价。

四、创设情境,表现歌曲《梦之船》 集体表演。全体同学围坐成一艘大船(“梦之船”)的形状,老师请几位同学坐在船的中央划船,其他同学跟着一起摇。到目的地后,请几位同学下船和“小矮人”一起跳舞,同学们一边表演一边演唱。

师:刚才,我们坐着“梦之船”去了神秘的椰子岛,看到了可爱的小矮人,和他们一起唱了歌,跳了舞。现在这只美丽的“梦之船”又要起航了,它要上哪儿去呢?你们倾听音乐,尽情想象吧!(播放音乐《梦幻曲》)

五、听赏表现

1、聆听大提琴独奏《梦幻曲》

(1)师:谁听出《梦幻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2)介绍大提琴。

2、设问引导

师:乐曲《梦幻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境?用了什么速度?

3、随乐自由表演

(1)师:小朋友从小就有许多美好的梦想,也做过许多美丽的梦,你们都梦见过什么? 生:、、、、、、师:现在,同学们边听《梦幻曲》,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们的梦随《梦幻曲》表演一下。

(2)随乐自由表演。(课件播放公鸡鸣叫声;喔喔喔—)师:今天,同学们坐着“梦之船”,随着美妙的“梦幻曲”,甜甜地做了一个梦。听,公鸡叫了,东方亮了,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去实现美丽的梦想,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吧!第十一课 音乐家冼星海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音乐家冼星海的简要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并从听赏、演唱冼星海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和影响力。

2、能学会演唱《只怕不抵抗》、《酸枣刺》两首歌曲,感受抗战时期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教学活动中感受冼星海作品的风格和时代特点。教学难点:歌曲《只怕不抵抗》第一乐段与第三乐段的变化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黄河大合唱》中的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段表现黄河奔腾不息的雄伟音乐,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著名音乐家的经典之作,大家想了解这位音乐家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

二、学习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欣赏

1、冼星海和《风》

(1)让学生默读连环画部分的文字。

(2)老师提问,学生抢答: a.冼星海曾在哪个国家留学? b.留学时的生活情况怎样?

c.他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作《风》这首作品的? d.这首作品得到了怎样的评价?(3)听赏《下山虎》

a.结合课本图片讲解“下山虎”的寓意。b.聆听乐曲《下山虎》。

c.学生说说自己听音乐时的感受。

三、学唱歌曲

1、学唱《只怕不抵抗》。(1)简介歌曲的背景

这首歌写于1937年,反映了当时抗日根据地儿童高昂的抗日情绪和勇敢、活泼的性格。

(2)采用听唱法学唱。重点是将第一二段进行对比,不要把这两段混淆了。(3)参与表现。唱熟后,让学生随歌曲踏步行进,进一步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抗日小英雄的形象。

2、学唱《酸枣刺》。(1)聆听歌曲,体验歌曲的风格以及所表达的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音乐家冼星海了解了多少?请大家一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脑海里收藏的有关冼星海的内容。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听着歌曲《只怕不抵抗》出教室。

第十二课 喜洋洋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2、初步体会合唱的效果,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

3、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用碰铃等打击乐器参与表现。

4、能认真完成《音乐万花筒》板块中的综合活动。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2、《音乐万花筒》的综合活动。

教学难点: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中的二部合唱。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1、进行“打哈哈”发声练习。如:

6 6 6 | 6 6 6 0 || 5 5 5 5 | 5 5 5 0 || 哈哈 哈哈 哈哈 哈 哈哈哈哈 哈哈 哈

2、练习歌曲合唱部分的旋律片段。

3、全班分成两组,分别唱两个声部的旋律片段。注意演唱时音量不能过大,同时注意聆听对方声部的演唱。

4、分声部演唱合唱部分。

5、师问:演唱这首歌曲时,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活泼、欢快。

师:对,那就请大家带着欢快的情绪演唱整首歌曲。

二、听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1、导入听赏

歌曲的情绪既可以通过旋律来表现,又可以借助歌词来传递,那么乐曲有是怎样来表现某种音乐情绪呢?

2、整体听赏

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初步认识笛子、二胡、木鱼。

3、分段赏析

分别听赏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然后让学生说说两个乐段音乐情绪的表现特点。第一段旋律欢快,热情洋溢;第二乐段旋律舒展流畅,非常抒情。

4、参与表现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三、综合活动《音乐万花筒》 第一阶段:复习

1、唱一唱

将学生分成四组,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歌曲复习,每首歌只唱第一段。

2、听一听

还是以组为单位,播放乐曲的主题音乐,学生进行抢答。

上一篇:员工拾金不昧的表扬通报下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警察与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