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组织的思考

2022-09-29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成功, 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强化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使学生与教师的思维协调同步, 处于“共鸣”状态, 从而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造就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可见, 教师主动驾驭课堂气氛和秩序或对出现的消极反应, 随机应变地及时处理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就课堂教学的组织技巧谈点粗浅的体会, 供同行们参考。

1 主动调控课堂气氛, 避免学生的消极反应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动运用演讲手段,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掌握学生的情绪, 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1 用庄重的仪表神态和精彩的开场白激励学生

仪表神态和开场白作为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肩付着首先激励学生情绪、组织学生的特殊使命。

仪表神态的庄重是教师内在美的表现, 教师给学生第一眼必须是无可挑剔的。用清新整洁代替不修边幅;用稳健持重代替轻佻浮华;用气宇轩昂代替倦面悴容;这是符合学生审美习惯的。试想, 如果衣冠不整的走进教室, 怎能给学生带去好情绪呢?

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更能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 对他们产生强大的诱惑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2 教态应挥洒自如

掌握住学生情绪, 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林肯说过:“演说看稿子, 会使听众厌倦的。”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如此。教师在课堂上手持教案, 逐句念讲, 势必造成教态死板, 缺乏表情、语言艰涩等局面。学生当然会轻看老师, 以为老师没有学问, 只能照本宣科。从而导致学生心弦松弛、注意力分散。潇洒自如的教态和备课充分与否紧密相关, 课前精心备课, 教师胸中自有一幅蓝图, 教案充其量不过是备忘录而以, 这样, 不仅能“征服”学生, 而且还会使教师各部分姿态、动作配合默契, 具有艺术感染力, 给学生以稳重而洒脱、从容自然而不矫揉造作的舒畅感。

1.3 语言生动、流畅以及灵巧运用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言艺术。生动流畅的语言, 如涓涓细流浸入学生心田, 定能使学生感到舒服慰贴。所以, 教师语言应该注意准确、鲜明、生动、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 如同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倘若老师的语言重复, 模糊不清, 拖泥带水, 词不达意, 这不令学生昏昏欲睡又能怎样呢?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语言还要做到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疾缓有度, 从而创造一种“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的语境, 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有时可取得极佳的效果。有一次, 我讲完课后问学生是否还有问题, 学生都说没有了, 于是我说;“陆游曾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下面, 请大家做练习。”这样既增强了语言感染力, 又巧妙地衔接了教学。

当然, 主动调控课堂教学, 教师的语言是一个重要方面, 但教学方法的灵巧运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洪斯贝尔格说过:“蹩脚的演奏会把最迷人的乐曲搞得一团糟。同样, 拘泥于呆板的合乎程式的讲解, 也会使好多光彩夺目的思维黯然失色。”的确, 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 遇乱不惊, 化被动为主动

任何讲究课堂教学艺术的高手, 也很难保证课堂上不出现学生的消极反应, 如注意力分散、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等。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善于根据反馈的信息, 随机应变地扭转被动局面, 而非大动肝火。否则, 教师的教态表情反过来影响学生, 成为恶性循环, 更有违教学的初衷。

当学生的注意力涣散或情绪低落时, 是教学内容晦涩难懂?还是学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要寻找原因, 调节教法, 或变讲为练, 或变练为讲, 或引入生动有趣的事例, 从实质上改善课堂气氛。

当学生回答出现失误时, 教师切忌附和取笑, 应该一面巧妙抚慰其自尊心, 一面用得体的语言和恰当的手式控制住哄堂大笑的局面。

当课堂上出现突发性的骚动, 如有的相互询问, 有的对看笔记, 则往往没有听清或听懂教师的讲授, 这时, 应稍作停顿、放慢速度, 甚至重复一遍。

有时也可能是由于教师的讲解有失误, 从而导致学生对抗性反应, 如作怪动作, 提怪问题, 甚至讥笑等等。此时教师决不可发脾气或有意掩饰, 而应友好的说声“对不起”, 显示老师的宽厚仁爱、知错能改的风度。这样做不仅可以巧妙地调节课堂气氛, 而且还会使学生对老师严谨求实的美德肃然起敬。

总之, 课堂教学的调节是一门综合艺术, 是教师能力的表现, 经验的再创造。只要我们努力实践, 不断认真总结, 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摘要:课堂教学能否成功, 教师对课堂的调控技巧特别重要, 具体做法:1主动调控课堂气氛, 避免学生的消极反应.用庄重的仪表神态和精彩的开场白激励学生;教态应挥洒自如;语言生动、流畅以及灵巧运用教学方法;2遇乱不惊, 化被动为主动

关键词:调控,被动,主动,教态

上一篇:解读“水十条”:2020年7大重点流域水质改善下一篇:品牌视觉识别设计对品牌的影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