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高中物理教学

2023-02-10

第一篇:如何做好高中物理教学

如何做好高中语文课改教学论文

【摘要】由于高中语文旧教材中教学内容陈旧、枯燥无味、形式单一,使得语文教育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课堂上学生听不懂,也不愿意学,导致教师越来越难教,教育理念和实际教学不在一个轨道上,无法完美契合。因此,进行高中语文课程进行改革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为高中语文带来了新的生机,学生们的整体语文素质得以提升和发展。在新课改教学中,看到了教育事业的新希望,但是如何将新课改更好地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关键词】如何做好;高中语文;课改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材在其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使得原来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有了新的活力。教材中不仅仅只有课文内容,还增加了课后自主学习内容,使学生的知识面不再只局限于课本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能有新的理解与感悟。

一、高中语文教学要在继承中发展

由传统教学发展而来的新课程改革下的必修选修课程,在基础性内容和可操作性上仍存在不足之处,对教师提出的过高的教学要求不切合实际。曾经有的学校采用“统一讲义”的模式,如今看来还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这个模式使得教学基础目标得以实现,能统一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虽然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枯燥,但是有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还是值得教师继续沿用的。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在新课改模式下,课堂不能完全交给学生,必要的讲解还是要有的。高中语文教育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取得的成绩还是不能否认的,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新课改模式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毕竟不能中断语文的教育发展史来谈论语文教学改革。

二、高中语文学习要在活动中进行

重视学生的“课堂讨论活动”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个显著特点。用活动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课堂讨论活动来学习语文,通过课堂讨论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课文与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巧妙地将纯文字学习转化成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锻炼,使其综合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活动为高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但与此同时,教师对活动的设计、实施、掌控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在活动中的相关习惯进行培养,比如讨论习惯,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讨论方法进行讨论。第二,在新课程改革教学背景下产生的两大新课型:“综合”和“实践”课型,是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途径。顾名思义,在生活中对语文的学习属于社会语文,而学校语文的学习是在社会语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开设“综合”和“实践”两大新课型,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忽视综合实践课的重要性,不按照其本质进行授课。既然是语文教学,就应该突出语文的重要性,将综合与实践相结合。第三,教师应该按照不同的学习情况组织不同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课堂学习活动不是演出不需要彩排,课堂学习活动不是课堂学习氛围的辅助剂,课堂学习活动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反映,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课堂教学活动的对象不是少数优秀的学生,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达到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的目的。

三、进行高效、实效的高中语文教学

大多数教师在经过培训学习后,在理论上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还算是准确的,但在实践上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由于受到一些研讨课等课的影响,有的教师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形式的花样上,降低了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形式不是关键,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前提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语文较其他课程更具灵活性,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开展激烈的讨论,可以进行扩展迁移,可以进行多元化的解释等等。在此形势下教师要意识到,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不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有教学实效才是关键。

四、在教学中要运用总结指导的教法

总结指导是教师带领学生探讨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在语文学习中,语文课程的复杂性要求教师不仅要和学生一起探讨语文学习中的一般规律,还要发展学生独立进行探讨的能力,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课堂上的听课方法和讨论方法、课下的自习和复习方法以及写作、阅读、演讲等语文实践方法。换句话说,探讨学生的学习方法比教师探讨教法更重要,引导学生研究学法,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将精力放在课堂备课、课堂教学上,忽视了学法引导的重要性,这是对新课程改革理解不到位的体现。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在继承传统语文教学的前提下,进行课堂活动教学,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寻学习方法,更好地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五、总结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一步,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如何做好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难题,我们应该对它足够重视,并且探究更好的教学方法去应对它。

参考文献

[1]吕杨洋.论如何做好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扩展[J].神州,2014(11)

[2]贡如云.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7

[3]鞠筱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作业变革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2

第二篇:如何做好高中物理教学中力学的生活化教学

【摘要】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学科是高中学生所必修的科目之一,不但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升学发展,更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物理源于生活,高中物理所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也与人类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若想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摆脱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重在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本文主要以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力学教学为例,探讨了如何做好物理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 物理教学 力学 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56-02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越来越趋于生活化。与其他科目相比,物理是一门比较复杂和艰涩难懂的课程,物理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及分析能力等要求较高。据调查显示,大部分高中学生都觉得物理学起来非常困难,所以教师必须要找到有效的方法来简化高中物理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知识。在这方面,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以下笔者就以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力学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做好物理生活化教学。

一、利用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物理是一门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还是在军事和工业领域,都需要运用到物理知识。不过,物理也是一门知识比较抽象化的学科,高中物理知识大多艰涩难懂,导致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成绩难以提升。对此,教师必须要采用一种更加直观和简单易懂的方式来给学生讲授物理概念,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实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生活中处处都可见到物理现象,在这方面,教师不难找到有用的情境引入课堂。以力学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一开始先利用常见的生活情况对学生提问:假设在你前面有一块很重的石头,你们谁都无法搬得动这块石头,但是如果拿一根长铁锹来撬这块石头,就会很容易将它撬起来,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再如,可以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天天都发生的上下楼梯现象进行提问:同样一个楼梯,为什么你在上楼梯时会觉得很累、气喘吁吁,而在下楼梯时却觉得很轻松呢?以上这些都是学生所经常碰见的、具有深刻体会的现象,比起直接给学生讲述课本中的力学概念,不如先以这些常见现象为入手点,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现象的体会而逐渐理解知识,从而既吸引学生的思考兴趣和情感共鸣,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师生之间交流

生活化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以力学教学为例,在给学生讲述力的分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水为什么永远都是从高处往低处流呢?过山车为什么要设计成盘旋形状呢?提出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进行自主讨论,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时常与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既了解学生的想法、考察学生的能力,又增进师生感情。当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都派一名代表来总结自己小组所讨论出来的结果,最后再让学生互相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教会学生物理知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举例名人事例和科技报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由于高中物理知识难度较大,所以大多数学生都对该课程提不起学习热情,这极大地抑制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若想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首先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名人事例和科技报道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们感受到物理学家们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国家科学技术日益强盛所带来的好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加强实验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更是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和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实验效果,从而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到“实验”两字,很多人都会觉得很复杂,但其实物理实验不仅仅指那些非常复杂的实验,有些实验是非常生活化、简单易行的,例如在力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个简易的弹簧秤,然后利用弹簧秤来做实验了解胡克定律。另外还有一些实验是在生活中处处得见的,不必让学生亲自尝试,只需要收集生活数据即可。例如关于刹车与刹车距离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数据,然后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生活化的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死读书、读死书”的弊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物理源于生活,物理的教学也要生活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利用生活中有关物理的情境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沈化旺.浅谈如何做好高中物理力学的生活化教学[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164.

[2]张惠爱. 试论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258.

作者简介:

郑晓宏,男,汉族,甘肃古浪人,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高级中学物理教师。

第三篇:高中物理教师如何做好课前心理准备

作者:天天论文网 日期:2016-6-1 9:37:29 点击:1

一、树立自信心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这里的“胆大”指的就是自信心,而“艺高”是指高超的本领、过硬的功夫。艺不高,教者对自己采取的教法、所讲的内容心中无底,气势自然就下来了,讲课就显得不那么理直气壮。如果在课堂上再遇到点意想不到的麻烦,我们不难想象这堂课会如何糟糕,教师自己会如何难堪。因此,除了平时加强学习、苦练基本功外,教师在课前还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准备教案,为树立信心打好基础。

只有利用课余时间为自己充电,让自己多才多艺,利用渊博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永立时代的潮流,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信心。

二、提前进入角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并不因为自己对教材熟悉、驾驭能力强而轻视课前准备,他们一般总会在课前10分钟左右甚至用更长时间浏览教案、教材,设想一下将要进行的一堂课的过程甚至上课第一句话怎样说、说什么等细节,这种预先演练(或者说是“过电影”)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体验的过程,即心理准备。它为上好一节课准备了良好的开端。而有的教师上课铃声响过才拿起教案急忙往教室赶,到教室后还气喘吁吁,这种慌张的心态怎样能上好课呢?尤其是物理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什么时候做实验,什么时候讲授新知识,什么时候让学生自主学习,所以提前进入课堂角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做好应付偶发、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教师上课时没有遇到过意外情况的极少。你准备好了投影片、多媒体课件,想一展身手,可上课时突然没电了;上课时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你又无法解答等。有时甚至会遇到比上面这些问题都要尴尬的场景。

这些你事先会想到吗?有没有应急方案?特别是上级教育部门检查听课、兄弟学校的老师学习观摩,或进行公开课时,你本来心理就很紧张,遇到上述情况怎么办呢?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预测,想好应对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四、不把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承担着多种角色,既要在工作上承担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又要承担家务劳动、子女教育、照顾老人等家庭责任。工作、家庭责任等压力使许多教师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负担。而现实社会中不可能事事如意。因家庭、工资奖金待遇、职称评定、同社会一些行业相比巨大的反差等矛盾,有时会使其中一些人身心疲惫、心理紧张、焦虑、失衡、情绪烦躁。这些情绪若带到课堂上就表现为讲课缺乏激情和热情,容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管理走两个极端等,会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先调节心理,尽量忘记自己承担的多种角色,想方设法把自己定位在单一的教师角色上,并处理好教师角色内部的诸多矛盾,避免把不良情绪带入课堂。

五、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不断调整心态有时我们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在有的班上课心情舒畅、挥洒自如,不时会有灵感闪现,而在有的班上课情绪低落,疲于应付,尴尬场面不断,以至于对前者每每想去,对后者则时时不愿关顾。原因其实很简单:班级不同。有的班级学生基础好,学习主动性强;有的班级学生基础差,缺乏主动性,纪律松散。班级个性也不同:有的班级活跃,有的班级沉稳。另外,教师的性格及讲课风格也不同。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和风细雨,个性、程度不同的班级很难适应每个教师。《古兰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先知穆罕默德一次率众门徒在外,先知指着前面一座山说:“我能让前面的山到我跟前来。”但过了很久,山仍然纹丝不动。于是,先知说:“既然山不到我跟前来,那么我就到山跟前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既然我们上课的班级、学生是固定不变的,那我们为什么不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不断调整心态去适应不同的对象呢?

六、明确课程目标,端正上课动机端正教师的上课动机是课前做好心理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上课动机的性质不同,往往会随着课堂气氛的转变而引起不同的情绪变化。具体表现:具有崇高责任感的教师,当课堂出现异常的情况时,便会激起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等,向困难挑战;具有狭隘个人动机的教师,当一堂课出现异常的情况,很可能产生消极的情绪状态,向困难屈服。越具有崇高责任感的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动机就越强烈,越能形成良好的课前心理准备状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以个人动机为主导,为上好一堂课,不顾学生的感受,均以个人得失为重,其上课能力便不能充分发挥。因此,课前教师要摆正上课动机与个人动机、主导动机与附带动机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虚怀若谷、和蔼可亲,善待学生,始终将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示给学生。只有这样,在塑造自我形象的同时塑造学生,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丁新胜. 心理素质养成与训练[ M ] . 河南大学出版社, 2 0 0 7 . [2] 杨倩. 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效果[J]. 未来英才,2015(2).

第四篇:如何做好高中化学老师

浅谈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如何做好高中化学教师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工作

高中化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化学中的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对于认识化学与自然界、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化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之后课程的基本理念更加贴近素质教育,更人性化、信息化、多元化。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3、提倡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5、发展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

6、与时俱进的认识“双基”

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8、体现化学的文化价值

9、注重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

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革之后加入了墒、焓原些大学的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的选择修读。 这样一来,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的要求又加强了!对于某些知识点教者和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到,那么对于在这种情况下的化学教学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1、改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2、打好基础,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注重联系,提高对化学的整体认识

4、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5、关注化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

6、恰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仔细观摩示范课颇有感触,课改抓住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1.加强师生互动。例如:将出拳问题引入课堂。

2.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思考、探究问题,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让学生们在生活中观察寻找古典概型的例子。

3.于教学中引入多学科、多角度的知识点,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融合。例如:某老师把化学知识与生物的遗传问题相结合,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物问题。不仅完成了本学科的教学任务,还辅助了生物的教学,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化学的实用性,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环境污染的调查。

整体上来说示范课讲得很好,但还有一些问题,例如: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处理的不是很好,多媒体不过是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板书内容过少,同时课件的制作方面上颜色搭配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学内容过于肤浅,应适当的加以深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专业知识与课堂教学的辩证关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与逐步建立健全,专业知识含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将无法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我的老师常常这样说,可是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对于每一名学生自己都要有一桶水,是多么的难呀!

专业知识是课堂教学的支柱,一个教者,只有在他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前提下才能更自信的完成教学工作,才能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学的更好,试想一个连自己都搞不懂的知识点,去让你给别人讲,你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而你的教学效果有是什么样?所以说,加强个人的专业素质建设是今后的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然而一个满腹经伦的人却不一定能教出一个好学生来,也就是说,你专业知识丰富但却不一定能上好一节普通的高中化学课。教学不是简单的去说、去读、去讲,是一门技术,是需要方式方法的,他更是一门艺术,一门高超的艺术。所以在加强专业知识建设的同时还有加强自己的教育方法建设,要思考,要探究,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喜欢听你讲课,怎样才能使学生听懂?

当然,课堂教学不是由教者一个人所能单独完成的工作,需要师生间的配合、互动。这样,如何去把握课堂也是一个教者的工作之重。如何去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按照何种方式去讲,利用何种手段,借助怎样的教学工具,何时去提问,怎样设问,如何对学生的答案去评价,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等等。这些都是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去思索的问题。

一堂生动的课不仅能够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促进师生间的感情,让学生信服你,折服你、佩服你。一堂生动的课的课程设计不是一日之功,它能体现出一个教者的专业知识水平、课堂把控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专业技能的高低和教师基本功的能力高低以及一个教者的艺术能力、审美能力等等诸多方面,因此,我说一堂生动的、吸引人的课,他就不再是一门普普通通的课了,而是一件无价的艺术品。

一个智者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教者,但一个成功的教者一定是一个智者。那么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成功的教者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并重,才能与品德兼备

和沈阳市一二〇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潘老师交流谈到,当今学校需求老师的素质总共包含了六个大方面:1.专业知识,这是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完成的基础。2.处理好大学知识与教学知识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如何去设计好一节课。将自己的知识传授予学生。3.解题能力,毕竟谈到教学就离不开考试,离不开考试也就离不开解题,而化学的解题工作又很重。4.管理能力(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对当今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得知绝大部分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是班主任工作。5.文体方面,促进师生间沟通,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除此,潘老师还谈到,对于化学教师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的基本技能,如何设计板书?如何协调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以及实验指导能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首先要有高深的学问,还要有正直的思想,时时处处能做表率。这就要求我们拥有教师所特有的品格——师德。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

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叶校长在报告中谈到,一个好人并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但一个好老师一定是个好人。道德乃树人之本,也是教学之基,所以师德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是道德建设的主要手段。道德教育无非3个途径: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中学校教育处于中心位置,是整个道德教育体系的核心和主干。学校不仅应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而且也要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精神支持,为移风易俗作出贡献。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同时,都应该以“四有"新人为自己的根本培养目标,成为道德教育的基地;要按照“以德治国"的要求,改革学校的德育。

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师德建设又是教师队伍建设最根本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师德状况如何,将影响到亿万青少年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可以说,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加强师德建设应提出教育伦理几条基本原则,即:爱的原则,爱学生、关怀学生;平等的原则,师生人格平等,不得歧视差生;公正的原则,公正对待每个学生,给他们以应得的信任与教诲。此外,应特别注意几项规范:第一,热爱教育,忠于教育事业;第二,传道授业结合,教书育人;第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第四,尊重同仁,相互支持。 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常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教师的师德要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体现。一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和记忆力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所以教学的立足点应由“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逐步使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化成能力和素质。

教师的师德要在身教中体现。教师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教师要对学生一生负责,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因此说只有知识与技能并重,才能与品德兼备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这也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注意的方面。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学习,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合理的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确处理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只有这样才能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做好一名高中化学教师。

我参加了陈志刚老师主讲的如何做好高中化学的选题工作培训活动,感到收获颇丰,体会如下:

一 学会了如何判断试卷的好坏

通过学习知道了好题应该是既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日后自己选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 学会了如何提高课后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我们已经研讨了很多次,也有不少名师以此为题上了许多的优秀的示范课。那么如何提高课后教学的有效性,陈老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深深地感觉到提高课后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要精挑细选,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使课后练习更有效。

三 “以教材为蓝本,以考纲为依据”精心选题

现在教辅材料多如牛毛,往往弄得老师和学生一头雾水,不知如何选择。通过培训我深

深体会到要深入研究教材和考纲,不盲从任何一本习题书,不要陶醉于任何一种复习资料,多静下心来认真研究教材。陈老师主张“教师看得多,学生要做得少”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把陈老师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我的教学当中,努力提高课后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轻轻松松的学好化学。

第五篇:如何做好高中历史学科选择题

乡宁一中王蒲玲

历史选择题以其出题方式灵活,知识覆盖面广,既便于知识考查,又便于能力考查;既便于学生做答,也便于阅卷给分等优点,成为历年历史学科高考的两大题型之一,而且分值很大(总分100分,选择题为48分),占据半壁江山的地位,因此,能否做好选择题关乎考生高考的成败。那么怎样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呢?下面就如何提高历史选择题的准确性谈几点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供同学们参考。

一、选择题的基本结构:

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题肢”(也称备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是用来创设解题的情境,明确解答要求;“题肢”包括正确答案和干扰项。

二、选择题的主要类型及解法:

1、比较型选择题题: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例1】以下与18世纪英国学者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最接近的见解是

A."从字义通经义,从经义通义理"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C."大贾富民"是"国之司命"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点拨】此题是一道比较型选择题和材料型选择题相结合的试题,此题的特点是将备选项同题干内容进行比较。

【解题思路】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其经济学观点主要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而备选项中A、B、D三项都不属于经济学方面的主张。【答案】C

【例2】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A.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B.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

C.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D.科学与技术结合得特别紧密

【点拨】此题是类比型选择题,同时又是一道程度型选择题,同学们在做此题时既要注意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同时又要注意是"最大"的。

【解题思路】两次工业革命都没有使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同时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所以B、C两项不是其不同之处。第二次工业革命虽然是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但这不是其最大的不同之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没有真正地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科技的发展为基础,科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这是其最大的不同之处。【答案】D

2、材料型选择题

做材料型选择题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注意材料阅读,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二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同学们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三是要对材料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这样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如中国古代的史料对农民战争中的人物都称为"贼""匪"等,对这些要进行客观的分析。

【例】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材料的阅读、分析和准确理解能力,在做题时要将备选项中的内容同材料一一对应,只有完全符合的才正确,如本题的A、B两项中的"开始""最早"显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这就是没有客观准确地反映材料,所以应排除。

【解题思路】通过材料可以分析出在宋代已经生产了钢针,但不能判定是此时才开始的,印记上有商标的标示和广告的内容,但也不能判定这是最早的商标、广告,所以A、B两项应排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在明朝中后期才出现的,同时在材料中也根本没有反映生产关系的内容,所以D项也应排除。从题中"收买""造""转卖兴贩"等内容可以看出C项是正确的。【答案】C

3、否定型选择题

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例】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点拨】此题是一道典型的否定式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和把握。

【解题思路】此题的解答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明确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这时期显著的特征,即社会变革,在四个备选项中A、B、D都属于社会变革的体现,只有C不是。二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了奴隶制的瓦解,而周王室的统治正是奴隶制政权,所以不可能对它起到强化作用。【答案】C

4、概念型选择题

概念型选择题的题干中限制性条件较多,所以审题时要一一分析,不能露掉任何一个,否则解题思路就会偏离题干要求,同时对一些隐性的限制词要特别注意,这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例】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是

A.扩大地方实力派的势力B.壮大汉族地主的势力

C.挽救民族危亡D.挽救清王朝的统治

【点拨】此题是一道典型的否定式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历史口号的本质就是最根本的要求和目的。

【解题思路】洋务派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当时不可能是为了民族危亡,只能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虽然洋务派以地方实力派为代表,但奕是其在中央的代表,同时也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所以A、B两项都是错误的。【答案】D

5、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

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例】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联合国宪章》的约束B.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C.称霸世界的需要D.苏联军事、政治实力强大

【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弄清"客观原因"这个概念,客观原因是同主观原因相对的,有两种理解:

一、人的因素特别是人的思想方面的因素是主观原因,而其它的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历史事件是客观原因。

二、自身的因素通称主观原因,而自身以外的其它因素是客观原因。在此题中提到的客观原因就是指自身以外的因素。

【解题思路】此题中B、C两项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但都属于主观方面的,不是客观原因,而A项本身不符合史实。当时由于苏联军事、政治实力强大,美国既要制约苏联,又不愿意同苏联进行战争,所以推行了冷战政策。【答案】D

6、组合型选择题

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例】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①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②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出现贸易逆差③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点拨】此题用排除法做,因为①②③④四个备选点,都分别在三个备选项中出现,因此四个备选点只有一个是错误的,所以只要找出错误点③,排除包含③的选项,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商品输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中国门户,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对外贸易开始出现逆差,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是《马关条约》的规定。【答案】C

为进一步提做选择题的正确率,我有意识地将学生在平时练习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具体为:

三、做选择题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材不熟,基础知识不扎实。

例1.董仲舒提出了著名的伦理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C)

A.“三从”B.“四德”C.“三纲五常”D.“中庸之道”

此题纯属识记题,教材熟练,答案一看便知。

2.概念混淆不清。

例2.“宇宙便是吾心”、“心即理也”实际上是(A)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论D.机械唯物论

此题考察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的概念。此外还有对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概念把握不清的。

3.审题不清。

例3.下列不属于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是(A)

A.“天下为主,君为客”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谋之”D.“经世致用”

此题考察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题目要求选择否定项,但很多同学以为选“属于”,把否定看成肯定,结果错了。此类型还包括审题不全,对题干条件丢三落四。选择题常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对某些问题想过了头,甚至出现笔误的情况,这都是我们容易存在的问题。

那如何才能提高做选择题的正确性?

四、提高选择题正确性的有效途径:

1.反复阅读、推敲教材。

2.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

3.认真、细致地审题。

4.掌握选择题的基本解法。

5.注意平时做题后的反思、总结。

总之,要提高选择题的正确性既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也要有一定的解题技巧,还要有会做的力求完全正确,不会的要充分利用有效途径做好的信念,那么历史选择题的准确性就一定会大大提高。

上一篇:如何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下一篇:如何有效激励你的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