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数据中心业务

2023-05-17

第一篇:中国联通数据中心业务

《联通3G数据业务流量使用指南》

3G数据业务流量使用指南

尊敬的客户:

感谢您选择使用中国联通的3G数据业务, 由于联通3G采用的是WCDMA技术,目前最高速率可大7.2Mb/S,在为用户带来“飞一般”的上网体验的同时,其流量使用也与传统2G有极大的提升。特编写使用指南,敬请您参阅。

一、查询3G流量使用情况的方法:

1、使用流量达阈值时的预警提醒短信

为避免用户因大流量产生高额话费,当实际使用流量达到5G时,系统主动发送预警提醒短信;当达到6G时下发短信提醒,同时关闭数据功能,下月自动开通。

2、短信方式查询

(1)发送CXLL到10010端口实时查询流量使用情况; (2)发送KTTX到10010端口,默认开通流量按周提醒; (3)发送ATTX到10010端口,开通流量按日提醒。

3、登陆3G下载中心10010app.cn或联通一起沃等联通官方网站下载安装手机营业厅客户端,运行手机营业厅客户端查询。

4、通过登陆网上营业厅10010.COM、拨打10010客服热线、自有营业厅、合作营业厅(有营帐终端的)、服务经理、集客经理等方式查询。

二、手机产生不明流量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

(一)产生原因:

随着智能手机、山寨手机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同时流氓软件、手机病毒也通过多种途径入侵手机,导致手机产生不明流量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1、不小心触碰上网键或接受并点击收到的短信、彩信中的WAP链接导致上网产生流量。

2、一些常用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刷新数据导致产生流量。如:炒股软件、连线游戏、导航软件等。

3、具有推送信息功能或后台运行功能软件是否未完全退出:例如QQ、MSN等软件在退出使用后仍保持信息的即时更新。

4、手机是否设置邮件推送功能。

5、手机所安装的软件是否有自动链接网络及自动更新。

6、是否通过非官方网站下载并安装了涉嫌流氓软件或被手机病毒入侵。

(二)主要防范措施:

1、不要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

2、若没有需要,可通过手机上的设置菜单,关闭手机软件的自动推送功能、邮件推送功能、软件的自动链接网络及自动更新功能、、关闭程序时候要同时关闭后台运行功能。不过因此也会造成您无法接收实时邮件,部分程序如语音输入法无法识别语音等,请谨慎决策。

3、通过官方网站下载并安装放心软件,安装必要的流量监控、病毒保护软件。

三、产生大流量的主要原因及防范措施

(一)产生原因

1、通过手机连接电脑上网,由于信息量远大于手机上网,容易造成产生大流量。

2、邮件推送式,如设置不当其附件会一并推送到手机山个,若附件较大,当用户点击附件查看时会一并进行附件下载,产生大流量。

3、通过手机下载游戏或软件,或者在手机上直接更新已下载安装的软件都有可能产生大流量。

4、使用联网或在线版游戏、个别导航软件会实时下载更新,均会产生大流量。

5、在网站上直接观看图片或视频而产生大流量。

(二)主要解决措施

1、对于手机接收到的邮件,设置为默认不下载附件,只在打开时才有选择性的打开附件。

2、通过电脑下载游戏、软件、视频、图片,然后同步到手机,或使用流量监控软件帮助您按需分配套餐内流量。

3、使用网络版地图,在给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在导航时实时下载更新,因此产生大量流量。您也可下载离线导航软件,在导航时不会产生任何流量。请您根据个人需要进行选择。

四、放心软件推荐

由于目前软件种类、来源繁多,出于利益链等原因,目前也存在大量的流氓软件及病毒软件。为使用户手中的智能手机发挥潜能,目前广东联通已经正式开放3G下载中心10010app.cn及联通一起沃等联通官方网站,提供针对四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丰富资源,向用户提供放心软件下载安装使用。

五、温馨提醒及流量经验值参考

在线视频、视频及高清图像下载、使用手机数据线连接电脑上网、国际漫游、操作系统及杀毒软件在线自动更新、在线3D网游等容易导致高额流量及费用的产生,请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资费标准,避免产生高额流量及费用。常见上网行为引发的流量经验值如下,可供参考:

1、一般电影在150~600MB之间,1G流量可以看约2~3部电影;

2、一般网页在0.1MB~1MB之间,1G流量可以浏览约2500个网页;

3、一般歌曲每首约3M,1G流量可以下载约340首;

4、一般的QQ聊天习惯,1G流量可以聊天约720小时;

5、一般小说按每篇3万字计算,1G流量可阅读约1700篇;

6、实时观看股票行情约200小时(视设定的刷新频率); (该数据为根据用户上网习惯统计的经验值,仅供参考)。

第二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业务操作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征信分中心及查询网点受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的业务操作,确保个人信用报告的安全合法使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用报告本人查询规程》等规定,特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征信分中心及查询网点(以下称查询机构)。

第三条 查询工作应遵循合规、及时和保密的原则。

第二章 个人信用报告查询

第四条 个人可到征信中心或当地的查询机构申请查询本人的信用报告或代理他人查询信用报告。

第五条 申请查询本人的信用报告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并留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备查。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同胞来往内地通行证、外国人居留证等。

(二)如实填写《个人信用报告本人查询申请表》(见附表1)。 第六条 代理他人提交查询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委托人和代理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并留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备查;

(二)委托人授权查询委托书;

(三)代理人如实填写《个人信用报告本人查询申请表》。

第七条 县级以上(含县级)司法机关和其他依据法律规定有查询权限的行政管理部门(以下合称司法部门)可到当地的查询机构申请查询相关涉案人员的信用报告。申请司法查询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一)司法部门签发的个人信用报告协查函或介绍信(包含情况说明和查询原因,被查询人的姓名、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二)申请司法查询的经办人员的工作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三)申请司法查询的经办人员应如实填写《个人信用报告司法查询申请表》(见附表2)。

第八条 接到查询申请后,查询机构应根据第

五、

六、七条的规定对申请人(指本人、代理人或司法部门经办人员)提供的资料当场进行审核。申请人提供资料不符合规定的,查询机构应不予受理,并当场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原因。

第九条 对于现场受理的查询申请,已开通查询终端的查询机构应当场进行查询,并打印查询结果交申请人签收。

第十条 未开通查询终端的查询机构应将现场受理的查询申请登记到《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申请登记表》(见附表3,下称申请登记表)中,并在当日下班前通过专用电子邮箱把申请登记表发送至征信中心。

第十一条 对于各地查询机构转交的查询申请,征信中心应在2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通过专用电子邮箱将查询结果返给各地查询机构。

第十二条 未开通查询终端的查询机构接收到征信中心返回的查询结果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按照事先约定的接收方式将查询结果反馈给申请人。申请人可以事先约定的接收方式包括:

(一)现场领取,申请人在约定日期内到当初提交申请的查询机构领取查询结果。

现场领取查询结果时,申请人要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和查询申请表,并在申请表接收人处签字。

本人直接提交查询申请的,不能委托其他人领取。委托他人提交查询申请的,只能由委托人或代理人前往领取

(二)电子邮件或邮寄,查询机构在约定日期内发出电子邮件或特快专递。 申请人应事先在申请表上注明电子邮箱或详细通讯地址。邮寄的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第十三条 在信用报告查询收费的相关管理制度出台以前,查询部门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时暂不收费。

第三章 查询用户的创建与管理

第十四条 各查询机构必须安排专人负责受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明确岗位职责及A、B角,并将A、B角配备情况报征信中心备案。

第十五条 征信中心负责统一创建和管理各查询机构的查询用户。 第十六条 各查询机构的查询人员发生变动时,应书面通知征信中心的用户管理员停用原查询人员使用的查询用户,并申请新的查询用户。

各查询机构申请新的查询用户时,应填写《征信中心查询用户申请表》(见附表4)。

第十七条 各用户要专人专用,不得私自转给他人使用,更不能设置“公共用户”。

第十八条 各用户必须妥善保管自己的密码,第一次登录系统后必须立即更改密码,至少每个月更改一次自己的密码,密码要符合复杂性规定。

第十九条 各用户必须为工作中知悉的个人信用信息保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及《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篡改、毁损、泄露或非法使用个人信用信息,不得与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恶意串通,提供虚假信用报告。

第二十条 各用户离开操作台时,必须退出系统。

第四章 资料管理

第二十一条 查询机构要对所有查询相关的纸质和电子档案资料整理归档。档案资料按照一事一档,编号管理的原则进行。档案资料包括查询申请人提供的查询申请书、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委托人授权委托书、司法部门签发的个人信用报告协查函或介绍信、查询申请登记表等。

第二十二条 查询机构要安排专门的档案柜存放信用报告查询的相关档案,并做好对档案存放地的防火、防潮、防虫、防鼠等“八防”安全措施。

第二十三条 档案资料的借阅应当严格限定范围,无查询机构主管的审批,任何人不得擅自查询、借阅和复制档案资料。

第二十四条 查询机构要按业务档案管理规定对档案资料(包括相关文件)进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 信用报告查询相关档案资料保管期限为三年,到期可对档案资料进行销毁。对档案资料的销毁要遵照《中国人民银行档案管理规定》(银办发[2004]259号)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监督检查及责任追究

第二十六条 查询机构应定期开展自查;各征信分中心要对辖内查询机构的执行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第二十七条 有违反本规程及其他相关规定的行为,造成个人信用信息被泄露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程解释权属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第二十九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中国移动4G数据业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5月20日

中国移动4G数据业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2014

0314111110 蒋伟 4G发牌只是开始,未来还有很多因素影响到国内4G发展的前景和市场格局...... 前言

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本着“客观、及时、透明和非歧视”原则,按照《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公司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经营许可,至此4G牌照正式发放。

4G发牌只是开始,未来还有很多因素影响到国内4G发展的前景和市场格局:4G资费该如何定价?高了,消费者不乐意,4G发展进程自然缓慢,低了,运营商的利益又该如何保证;FDD牌照何时发?发牌过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不乐意,会让电信市场失衡。FDD发牌早,TD-LTE的抢跑就显得没有意义,保护国产4G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中国移动4G数据业务发展现状 中国移动孤军奋战

2011年,计划投资15亿元,在杭州、上海、广州等6城市开展了4G规模技术试验,建设了900多个基站;

2012年,在杭州、北京、上海、广州等9城市建设4G基站超过2万个; 2013年计划建成超过20万个4G基站,投资总额将达到约1800亿元,4G终端采购量增幅将超10倍以上,估计中移动4G累计投入已超过3G的2000多亿元。

2012年12月18日,中国移动在香港TD-LTE和FDD-LTE混合组网的4G网络正式商用;

2013年2月2日,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对外宣布,在杭州、温州推出4G业务全面试商用,同时在宁波启动4G体验活动;

2013年2月16日,广东移动宣布4G体验活动元宵节启动,试商用在即。

至今,中国移动已在全国推出4G数据业务。

中国移动4G数据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网络覆盖的问题

中国移动如想在4G时代拥有2G时代一样的发展速度和竞争优势,网络的质量至关重要,而网络的覆盖率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随着中国移动4G商用的深入,4G的发展需要确保网络的覆盖质量,但如何保证楼区、农村的覆盖将对中国移动的形成考验。物别是在山区和其它有障碍物等易受影响的地区的信号问题将是中国移动未来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移动应如何发展4G数据业务

1、4G数据业务发展之一:视频化

据预测,未来手持终端中,视频类业务将会占据网络总流量的三分之一,将成为第二大流量业务。视频类业务对带宽需求较高,TD-LTE正是迎合该趋势所产生的重要技术。视频化将是TD-LTE业务发展的一个趋势,特别是在TD-LTE商用开始阶段,关于视频类的业务应用会出现爆炸式的增长。

在3G时代,由于带宽受限,无线数据业务主要基于图片等上传、分享,但在有线网络应用中,视频的分享、实时观看已经是热门的业务应用。随着TD-LTE网络的商用,一切与视频相关的应用都会借TD-LTE无线网络成为业务发展的关键内容。

2、 4G数据业务发展之二:移动互联网化

据预测,未来手机上网将会占据全部移动网络总流量的二分之一以上,成为占用网络带宽和容量最大的业务。在LTE 4G时代,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无线宽带接入互联网,同时,随着业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TD-LTE能够满足用户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可全面覆盖用户各类需求,人们只需携带一部多功能智能手机终端,工作、生活即畅行无阻,实现工作与生活一体化。

3、 4G数据业务发展之三:智能化

智能化是TD-LTE业务发展的潜在趋势。随着TD-LTE网络的商用部署,普通个人用户与企业用户都将体会到TD-LTE网络对生活的改变。同时,TD-LTE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业务需求也会随着TD-LTE业务的丰富慢慢体现。 随着物联网的应用,TD-LTE网络将成为物联网网络层的重要技术。基于TD-LTE网络的智能化应用也会成为业务发展的动力。物联网的兴起和发展是运营商数据业务发展的蓝海,将有望解决用户增长乏力的困扰。同时,物联网会给无线网络提出更高的要求,将推动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尤其是在TD-LTE应用的中后期将创造巨大的市场机遇。

第四篇:中国工商银行储蓄及银行卡异地通存通兑业务资金清算和数据对账办法

中国工商银行储蓄及银行卡异地通存通兑业务

资金清算和数据对账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拓展我行储蓄及银行卡异地通存通兑业务(以下简称异地通存通兑业务),进一步规范异地通存通兑业务的资金清算和数据对账,根据《中国工商银行全国联行往来制度》、《中国工商银行电子汇兑业务处理办法》和异地通存通兑业务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异地通存通兑业务的资金纳入全国联行汇差清算;业务数据纳入全国联行往来对账系统对账。对账工作纳入全国联行对账考核,统一进行管理。

第三条 为适应全国联行对账系统,区分全国联行往来与异地通存通兑业务,采取划分业务种类和报单号的办法,即:全国联行往来业务的报单号为0001~7999;异地通存通兑业务的业务种类代码为“5”和“6”,报单号为8000~9999,以此循环使用。

第四条 办理异地通存通兑业务的机构分别承担下列职责:

(一)经办储蓄所是本代他业务的发生行和他代本业务的收受行,负责异地通存通兑业务的处理、数据传递、查询、查复落实等;

(二)中心储蓄所是本城市唯一负责异地通存通兑业务的对账、数据归集、传递以及经办储蓄所与管辖行的资金清算、查询、查复事项及差错处理的职能所。

(三)管辖行是具有全国联行行号、办理本城市异地通存通兑业务的资金清算和数据对账的行处,负责异地通存通兑资金清算、对账数据的上送以及查询、查复事项督办等。

异地通存通兑业务纳入全国联行汇差清算和数据对账后,管辖行、中心储蓄所、经办储蓄所要密切配合,加强联系和协调。各行要制定岗位职责,落实责任制。做到当日异地通存通兑业务,次日总行对账,并将对账结果当日返传到管辖行,第三天查询到中心所。

第二章 资金清算账务处理

第五条 代理行的会计核算。

(一)代理行储蓄所将异地通存通兑本代他业务数据即时传至中心储蓄所,会计分录为:

通兑业务

借:411分行辖内往来

贷:101现金

通存业务

借:101现金

贷:411分行辖内往来

代理所划往中心所的411科目发生额不含计算机自动扣除的手续费。

(二)代理行中心储蓄所根据发生的本代他业务数据按规定比例扣划手续费,并随同代理所划来款项一并划往管辖行,会计分录为:

通兑业务

借:411分行辖内往来——中心所

贷:411分行辖内往来——代理所

贷:511手续费收入

通存业务

借:411分行辖内往来——代理所

贷:411分行辖内往来——中心所

贷:511手续费收入

(三)管辖行将中心所划来的业务数据并入当日全国联行往账报告表,纳入全国联行汇差,会计分录为:

通兑业务

借:401全国联行往账

贷:411分行辖内往来

通存业务

借:411分行辖内往来

贷401全国联行往账

此全国联行往账发生额不再形成往账发送数据,但需形成对账数据纳入全国联行对账系统。

第六条 开户行的会计核算。

(一)开户行储蓄所将异地通存通兑他代本业务数据即时传至中心储蓄所,会计分录为:

通兑业务

借:255活期储蓄

贷:411分行辖内往来

扣划的活期储蓄存款发生额中包含支付本金和手续费。

通存业务

借:411分行辖内往来

借:255活期储蓄(手续费)

贷:255活期储蓄

(二)开户行中心所将开户行储蓄所划来的数据汇总划至管辖行,会计分录为:

通兑业务

借:411分行辖内往来——开户所

贷:411分行辖内往来——管辖行通存业务

借:411分行辖内往来——管辖行

贷:411分行辖内往来——开户所

(三)管辖行将中心所划来的业务数据并入当日全国联行来账报告表,纳入全国联行汇差,会计分录为:

通兑业务

借:411分行辖内往来

贷:402全国联行来账通存业务

借:402全国联行来账

贷:411分行辖内往来

此全国联行来账发生额非电子汇兑系统接收数据,但需形成对账数据纳入全国联行对账系统。

第三章 数据对账

第七条 办理异地通存通兑业务的储蓄所应及时将全部异地本代他和他代本业务数据送至中心储蓄所,日终中心储蓄所汇总全额数据,生成具有业务发生日期、收报行行号、发报行行号、金额、报单种类和报单号码的对账数据,报送管辖行。

第八条 管辖行将中心储蓄所传来的数据,通过手工或计算机自动并入当日全国联行往来报告表形成全国联行汇差,纳入当日全国联行对账系统并传送上级行。

第九条 管辖行根据已纳入全国联行对账系统的异地通存通兑数据,打印出往来账明细清单返还中心储蓄所,中心储蓄所依此清单与原始数据进行核对。

第十条 当日总行收到管辖行传来的对账数据后,立即进行对账,对账结果第二天返传管辖行。

第十一条 管辖行接到总行未配对查询后,应将报单号字头为“8”或“9”的异地通存通兑未配对查询数据及时传送给中心储蓄所,中心储蓄所据此未配对信息向经办所发出查询。

第十二条 经办业务储蓄所收到查询后,应立即根据查询内容进行核对,当日或最迟次日将查复信息传送中心所,经中心所审查后,通过管辖行传送到总行,全过程不得超过3日。

第十三条 异地通存通兑业务对账中发现的各种类型差错,比照全国电子汇兑和储蓄及银行卡异地通存通兑有关差错处理办法处理。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负责解释、修改。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1998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呼叫中心业务

呼叫中心业务是指受企事业单位委托,利用与公用电话网或因 特 网连接的呼叫中心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经过信息采集、加工、存储等建立信息库,通过固定网、移动网或因 特 网等公众通信网络向用户提供有关该企事业单位的业务咨询、信息咨询和数据查询等服务。 呼叫中心业务还包括呼叫中心系统和话务员 座席 的出租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固定电话、传真、移动通信终端和计算机终端等多种方式进入系统,访问系统的数据库,以语音、传真、电子邮件、短消息等方式获取有关该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咨询服务。

什么是呼叫中心业务,该怎样申请,下面由我们北京宝嘉介绍一下许可证申请须知。 呼叫中心业务定义

呼叫中心业务属于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是指受企事业单位委托,利用与公用电话网或因特网连接的呼叫中心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经过信息采集、加工、存储等建立信息库,通过固定网、移动网或因特网等公众通信网络向用户提供有关该企事业单位的业务咨询、信息咨询和数据查询等服务。

呼叫中心业务还包括呼叫中心系统和话务员座席的出租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固定电话、传真、移动通信终端和计算机终端等多种方式进入系统,访问系统的数据库,以语音、传真、电子邮件、短消息等方式获取有关该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咨询服务。

相关准入要求

√ 呼叫中心业务组网方式可以采用集中式、分布式或其他方式。呼叫中心的分支机构管理,依据其采用的组网方式约定。经营者必须在呼叫中心平台的所在地设立分支管理机构。 √ 经营者不允许向公众用户收取费用。

√ 因自用客服等应用而设立呼叫中心的,不需申请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拟通过租用或借用呼叫中心平台、不配备自有设备和不申请专用号码开展呼叫中心服务的,不符合呼叫中心业务经营许可申请条件。

√ 根据码号资源管理规定,经营性呼叫中心不得利用普通号码开展业务。

√ 经营者不允许经营者变相经营基础电话业务,包括利用PSTN网络或互联网开展电话和VOIP业务。经营者申请许可时应当提供不利用已有(拟建)呼叫中心系统或平台开展电话和VOIP业务的书面承诺。

相关说明

1、呼叫中心业务的覆盖范围判定

根据《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和《关于进一步明确呼叫中心业务管理有关政策的通知》(信部电函[2004]288号)的规定,呼叫中心业务的业务覆盖范围是指终端用户拨本地呼叫中心号码接入呼叫中心系统的地域范围。业务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用户接入呼叫中心系统时仅需向基础电信运营商交纳本地通信费用。

2、呼叫中心业务组网方式

√ 集中式,即只设一个系统平台;

√ 分布式,即所有申请地均设平台,若业务覆盖范围是全国,则需设31个系统平台; √ 其他方式,即设几个系统平台,每个平台分别管辖某些省、市、自治区。

3、呼叫中心业务的各种组网方式如何设立分支机构、如何备案?

根据《关于进一步明确呼叫中心业务管理有关政策的通知》(信部电函【2004】288号)的要求,不论哪种组网方式,只要是系统平台设置地,均应设立分支机构。各种组网方式的备案规则如下:

√ 集中式,由公司总部统一负责各地的业务经营、客户服务、备案等事务;

√ 分布式,各地分支机构分别负责当地的业务经营、客户服务、备案等事务;

√ 其他方式,在《许可证特别规定事项》中已载明哪个分支机构负责哪些省、市、自治区,按此办理。

上一篇:中国人寿保险调研报告下一篇:中国联通集团公司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