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2023-01-24

第一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本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做到干净整洁有序。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持续推进,不搞一刀切。确定实施易地搬迁的村庄、拟调整的空心村等可不列入整治范围。

━━示范先行、有序推进。学习借鉴浙江等先行地区经验,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带动整体提升。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防止一哄而上和生搬硬套,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村民主体、激发动力。尊重村民意愿,根据村民需求合理确定整治优先序和标准。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和建设管护机制创新,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明确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地方投入力度,强化监督考核激励,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三)行动目标。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较大提升,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 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在优先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基础上,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二)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厕所革命。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以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地区村庄,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其他地区要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三)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

(四)提升村容村貌。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路面材料。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大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提升田园风光品质。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等卫生创建工作。

(五)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推行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发挥主体作用、技术单位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应纳入村规民约。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建设查处机制。

(六)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明确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当地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

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强化党员意识、标杆意识,带领农民群众推进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权益。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依法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等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将农村环境卫生、古树名木保护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群众评议等方式褒扬乡村新风,鼓励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深化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明确农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农户自己负责;村内公共空间整治以村民自治组织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主要由农民投工投劳解决,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运营、管理。

(三)提高农村文明健康意识。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等组织作用,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自觉要求。

四、强化政策支持

(一)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的政府投入体系。地方各级政府要统筹整合相关渠道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合理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中央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政府依法合规发行政府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按相关规定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村庄整治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统筹安排支持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发放抵押补充贷款等方式,引导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提供信贷支持。鼓励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投放,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建设农村人居环境设施。

(三)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引导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倡导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四)强化技术和人才支撑。组织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企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技术、工艺和装备研发。分类分级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技术指南,编制村容村貌提升技术导则,开展典型设计,优化技术方案。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加快培养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选派规划设计等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组织开展企业与县、乡、村对接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和装备需求。

五、扎实有序推进

(一)编制实施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摸清底数、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抓紧编制或修订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省级实施方案要明确本地区目标任务、责任部门、资金筹措方案、农民群众参与机制、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等内容。特别是要对照本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和六大重点任务,以县(市、区、旗)为单位,从实际出发,对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作出规划。扎实开展整治行动前期准备,做好引导群众、建立机制、筹措资金等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原则上要在2018年3月底前完成实施方案编制或修订工作,并报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核。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并将实施方案中的工作目标、建设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作为督导评估和安排中央投资的重要依据。

(二)开展典型示范。各地区要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经验做法,结合本地实践深入开展试点示范,总结并提炼出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的环境整治技术、方法,以及能复制、易推广的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中央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引导各地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建成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市、区、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旗),加强经验总结交流,推动整体提升。

(三)稳步推进整治任务。根据典型示范地区整治进展情况,集中推广成熟做法、技术路线和建管模式。中央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检查、评估和督导,确保整治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在方法技术可行、体制机制完善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财力和工作实际,扩展治理领域,加快整治进度,提升治理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中央部署、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中央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要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实施主体,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做好监督考核。要强化县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对实施效果负责。市地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各地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相关项目时,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考虑、同步推进。

(二)加强考核验收督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以本地区实施方案为依据,制定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以县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作为相关市县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省级实施方案及明确的目标任务,定期组织督导评估,评估结果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通报省级政府,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将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中央环保督察的重要内容。强化激励机制,评估督察结果要与中央支持政策直接挂钩。

(三)健全治理标准和法治保障。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技术、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等标准规范。各地区要区分排水方式、排放去向等,分类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标准。研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立法工作,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本要求、政府责任和村民义务。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垃圾治理条例、乡村清洁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四)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方案

XX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方案 根据X党字〔2020〕X号《关于进一步加强XX乡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X月X日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决定利用8-10月三个月时间,在全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制定本攻坚行动方案。

一、目标任务 围绕“干净、整洁、清爽、有序”总体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利用8-10月三个月时间,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重点整治建筑材料、拆房废料、建筑垃圾、杂物柴草等乱堆乱放问题以及家禽圈养、污水治理等难题,确保8月底乱堆乱放整治到位,9月底家禽家畜圈养到位,10月底全部提升到位。

二、攻坚重点 (一)整治建筑材料。要大力推进建筑材料规范管理工作,对在建房的建筑材料进行整齐堆放、隐藏堆放;

对停建房的建筑材料,督促指导农户堆放整齐或搬入在建房内,避免建筑材料乱堆乱放、随处可见现象,不能随意占用公共空间,严禁占道堆放、占沟堆放;

对完成建房的余料,通过转卖、回收、置放、寄存等方式,及时消化处理;

对拆房产生的建筑废料,鼓励回收再利用,不能回收的采取清运、铺路、填埋等方式及时清理。

(二)整治废弃物品。大力整治主要干道沿线、村庄内外废弃的家俱、农具、“僵尸车”等废弃物品乱丢乱放现象,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引导动员群众及时变卖清理;

能拆解为柴火等生活燃料的拆解整齐堆放,供群众作为生活燃料使用;

不能拆解的及时清除,或指定相对独立、固定、隐蔽的场地实行定点整齐堆放。

(三)整治旧料乱堆。对破旧“空心房”、附属建筑、猪牛栏和违章建筑拆后形成的木料、瓦片、砖块、破铁、钢架等废旧料,可回收利用的动员农户及时变卖处理,不能回收的责成农户及时清理,或搬迁指定地点规范堆放。对余土、灰渣、装修垃圾和无利用价值的砖块、石块等,引导农户清运用于铺路、铺路肩、填坑等,或统一清运至建筑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对拆后空地要进行平整,能统一规划建房的规划建房,不能建房的引导农户改造菜园、花园、果园。对主要干道沿线成堆建筑垃圾,要及时组织机械进行平整或清理。

(四)整治杂物乱放。对房屋前堆放的柴草、农具、晾衣竹篙、乱披乱挂的杂物、杂草等要全部清理,房屋侧面和后面以及村内空地的堆放杂物进行规范摆放,堆放整齐,如确有需要,可科学规划采取廉价实用的方式建造杂物堆放等生产生活附属用房,确保房前无杂物、房侧房后堆放整齐。引导农户加强庭院、厨房、客厅、卧屋、卫生间等卫生整治和物品整齐堆放工作,确保整个村庄整洁、整齐。

(五)加强家禽圈养。结合各村实际,采取木篱笆、竹篱笆、铁丝网等材料,在果树下、房傍空地或山地围栏围档方式,责成农户对家禽全部实行圈养,确有需要的地方,也可科学规划建造集中畜禽养殖区,进行集中圈养,确保家禽不外飞、家禽不乱窜,改变鸡粪、鸭粪随处可见现象。

(六)治理生活污水。对村内的污水沟、污水塘、黑水体全部治理到位,对杂草、於泥堆塞的排水沟及时组织人员清理疏通到位,基本做到村庄无黑水体、污泥沟和污泥塘,确保排水排污畅通。

三、工作方式 实行网格化管理。全乡共分XX个网格,每个网格指定一名村干部为第一责任人,第一书记、常驻队员、小组长、妇女小组长、保洁员、生态护林员为责任人(具体网格数,责任干部见附表)。各网格责任人负责本辖区网格内的整治工作及环境卫生管护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成立指挥部,由乡党委书记任总指挥,其他班子成员任副总指挥。指挥部下设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办公室,由XX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XX、XX,办公室设在利民居委会。

(二)加强督查调度。①每月开展专项督查,8月份由各村推荐一个网格,督查组随机抽取一个网格,9月份起督查达到全覆盖,对所有网格进行全查,人员:8月份,乡考核督查组和各村分管农村人居环境的干部组成;

9月份,乡考核督查组和各村书记组成;

10月份,乡考核督查组和各驻村领导组成;

11月份后,交替进行。②同时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明察暗访,督查每月进行排名,排名分网格排名和村排名。(村排名即村网格平均得分排名)③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调度会到上月最后一名的村召开,村书记在会上工作表态发言。

五、奖惩措施。①网格督查排名前三名的网格责任村干部分别奖励500元、300元、200元。排名倒数后三名的网格,分别处罚500元、300元、200元。②对每月乡督查村排名第一名的村奖励2000元,并予以通报表扬;

排名最后一名的村扣2000元(资金从各村长效管护资金中扣除),并予以通报批评。并对每月排名第一名的驻村领导、村书记,分别奖励500元;

排名最后一名的驻村领导、村书记分别罚500元。(资金从干部绩效考核中扣除)③如果连续两个月督查村排名全乡倒数第一的村,该村书记、主任降职降薪,其他村干部扣600元。并限期整改,直至月督查排名居全乡前三名,方可恢复村书记、主任职务。④如果累计三次督查村排名倒数第一的村,村书记、村主任换届选举不再提名。⑤网格排名连续两次后三名的网格责任村干部停薪停职,直至月督查排名居网格排名前十名方可恢复。累计三次排名后三名的责任村干部换届选举不再提名。⑥百日攻坚期间,县将定期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和每月专项督查,在县明察暗访中如被县通报批评,或在县专项督查检查中排名全县后三名的扣除被检村长效管护资金5000元每次,村书记罚800元、其他村干部罚600元。在县专项考核督查中排名前六名获县奖励的奖励资金按比例下发给受检村并奖励村书记800元、其他村干部600元。

六、经费保障。除县拨付的长效保洁资金按5万元/村的标准全乡统筹分配外,乡财政再筹措资金9万元,用于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资金保障及兑现奖惩。资金分两次按网格数拨付到位。

七、工作要求 (一)广泛宣传引导。各村要继续采取召开群众会、公开信、宣传标语、各村村务公开微信群等方式,全面宣传动员;

每月开展1次以上由村妇女小组长组织的村组及家庭环境卫生评比;

每月利用村务公开栏红黑榜曝光一次各村脏乱差现象及通报表扬表现好的人和事。

(二)积极探索创新。各村要敢于尝试,广开思路,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建筑材料规范堆放、大宗废弃物件处置、杂物乱堆乱放、家禽圈养等工作方面行之有效的办法,确保不反弹。

(三)强化督查调度。持续开展月度专项督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加强平时督促指导,每月综合排名评比奖励。适时召开调度会议,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解决,注重村庄内外的整体性、全方位整治,确保整治出成效。

附件: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标语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标语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2.整治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3.携手改变旧环境,共建人居新农村 4.环境卫生,人人有责;

美化环境,人人受益 5.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创造整洁生活环境 6.公共设施要爱护,农村环境要保护 7.为小家,为大家,搞好卫生人人夸 8.清洁清扫坚持做,美化环境真不错 9.整治环境齐动手,村容整洁共分享 10.环境卫生人人搞,农村更比城市好 11.改水改厕改习惯,治荒治脏治杂乱 12.环境好,病原少,青山绿水好养老 13.革除生活陋习,美化人居环境 14.环境整治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 15.村洁路畅凭自觉,文明幸福有感觉 16.房前屋后整洁有序,河塘沟渠水清岸绿 17.优美环境靠大家,最佳人居惠万家 18.环境关系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 19.垃圾杂物不乱抛,群众生活质量高 20.房前屋后勤打扫,齐心打造新风貌

第三篇:2020年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方案

根据x党字〔2020〕x号《关于进一步加强xx乡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x月x日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决定利用8-10月三个月时间,在全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制定本攻坚行动方案。

一、目标任务

围绕“干净、整洁、清爽、有序”总体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利用8-10月三个月时间,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重点整治建筑材料、拆房废料、建筑垃圾、杂物柴草等乱堆乱放问题以及家禽圈养、污水治理等难题,确保8月底乱堆乱放整治到位,9月底家禽家畜圈养到位,10月底全部提升到位。

二、攻坚重点

(一)整治建筑材料。要大力推进建筑材料规范管理工作,对在建房的建筑材料进行整齐堆放、隐藏堆放;

对停建房的建筑材料,督促指导农户堆放整齐或搬入在建房内,避免建筑材料乱堆乱放、随处可见现象,不能随意占用公共空间,严禁占道堆放、占沟堆放;

对完成建房的余料,通过转卖、回收、置放、寄存等方式,及时消化处理;

对拆房产生的建筑废料,鼓励回收再利用,不能回收的采取清运、铺路、填埋等方式及时清理。

(二)整治废弃物品。大力整治主要干道沿线、村庄内外废弃的家俱、农具、“僵尸车”等废弃物品乱丢乱放现象,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引导动员群众及时变卖清理;

能拆解为柴火等生活燃料的拆解整齐堆放,供群众作为生活燃料使用;

不能拆解的及时清除,或指定相对独立、固定、隐蔽的场地实行定点整齐堆放。

(三)整治旧料乱堆。对破旧“空心房”、附属建筑、猪牛栏和违章建筑拆后形成的木料、瓦片、砖块、破铁、钢架等废旧料,可回收利用的动员农户及时变卖处理,不能回收的责成农户及时清理,或搬迁指定地点规范堆放。对余土、灰渣、装修垃圾和无利用价值的砖块、石块等,引导农户清运用于铺路、铺路肩、填坑等,或统一清运至建筑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对拆后空地要进行平整,能统一规划建房的规划建房,不能建房的引导农户改造菜园、花园、果园。对主要干道沿线成堆建筑垃圾,要及时组织机械进行平整或清理。

(四)整治杂物乱放。对房屋前堆放的柴草、农具、晾衣竹篙、乱披乱挂的杂物、杂草等要全部清理,房屋侧面和后面以及村内空地的堆放杂物进行规范摆放,堆放整齐,如确有需要,可科学规划采取廉价实用的方式建造杂物堆放等生产生活附属用房,确保房前无杂物、房侧房后堆放整齐。引导农户加强庭院、厨房、客厅、卧屋、卫生间等卫生整治和物品整齐堆放工作,确保整个村庄整洁、整齐。

(五)加强家禽圈养。结合各村实际,采取木篱笆、竹篱笆、铁丝网等材料,在果树下、房傍空地或山地围栏围档方式,责成农户对家禽全部实行圈养,确有需要的地方,也可科学规划建造集中畜禽养殖区,进行集中圈养,确保家禽不外飞、家禽不乱窜,改变鸡粪、鸭粪随处可见现象。

(六)治理生活污水。对村内的污水沟、污水塘、黑水体全部治理到位,对杂草、於泥堆塞的排水沟及时组织人员清理疏通到位,基本做到村庄无黑水体、污泥沟和污泥塘,确保排水排污畅通。三、工作方式实行网格化管理。全乡共分xx个网格,每个网格指定一名村干部为第一责任人,第一书记、常驻队员、小组长、妇女小组长、保洁员、生态护林员为责任人(具体网格数,责任干部见附表)。各网格责任人负责本辖区网格内的整治工作及环境卫生管护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成立指挥部,由乡党委书记任总指挥,其他班子成员任副总指挥。指挥部下设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办公室,由xx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xx、xx,办公室设在利民居委会。

(二)加强督查调度。①每月开展专项督查,8月份由各村推荐一个网格,督查组随机抽取一个网格,9月份起督查达到全覆盖,对所有网格进行全查,人员:8月份,乡考核督查组和各村分管农村人居环境的干部组成;

9月份,乡考核督查组和各村书记组成;

10月份,乡考核督查组和各驻村领导组成;

11月份后,交替进行。②同时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明察暗访,督查每月进行排名,排名分网格排名和村排名。(村排名即村网格平均得分排名)③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调度会到上月最后一名的村召开,村书记在会上工作表态发言。

五、奖惩措施。

①网格督查排名前三名的网格责任村干部分别奖励500元、300元、200元。排名倒数后三名的网格,分别处罚500元、300元、200元。

②对每月乡督查村排名第一名的村奖励2000元,并予以通报表扬;

排名最后一名的村扣2000元(资金从各村长效管护资金中扣除),并予以通报批评。并对每月排名第一名的驻村领导、村书记,分别奖励500元;

排名最后一名的驻村领导、村书记分别罚500元。(资金从干部绩效考核中扣除)

③如果连续两个月督查村排名全乡倒数第一的村,该村书记、主任降职降薪,其他村干部扣600元。并限期整改,直至月督查排名居全乡前三名,方可恢复村书记、主任职务。

④如果累计三次督查村排名倒数第一的村,村书记、村主任换届选举不再提名。

⑤网格排名连续两次后三名的网格责任村干部停薪停职,直至月督查排名居网格排名前十名方可恢复。累计三次排名后三名的责任村干部换届选举不再提名。

⑥百日攻坚期间,县将定期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和每月专项督查,在县明察暗访中如被县通报批评,或在县专项督查检查中排名全县后三名的扣除被检村长效管护资金5000元每次,村书记罚800元、其他村干部罚600元。在县专项考核督查中排名前六名获县奖励的奖励资金按比例下发给受检村并奖励村书记800元、其他村干部600元。

六、经费保障。

除县拨付的长效保洁资金按5万元/村的标准全乡统筹分配外,乡财政再筹措资金9万元,用于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资金保障及兑现奖惩。资金分两次按网格数拨付到位。

七、工作要求

(一)广泛宣传引导。各村要继续采取召开群众会、公开信、宣传标语、各村村务公开微信群等方式,全面宣传动员;

每月开展1次以上由村妇女小组长组织的村组及家庭环境卫生评比;

每月利用村务公开栏红黑榜曝光一次各村脏乱差现象及通报表扬表现好的人和事。

(二)积极探索创新。各村要敢于尝试,广开思路,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建筑材料规范堆放、大宗废弃物件处置、杂物乱堆乱放、家禽圈养等工作方面行之有效的办法,确保不反弹。

(三)强化督查调度。持续开展月度专项督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加强平时督促指导,每月综合排名评比奖励。适时召开调度会议,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解决,注重村庄内外的整体性、全方位整治,确保整治出成效。

第四篇:开展改善农村环境百日整治行动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和“四城联创”工作,结合XX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办公室《关于开展改善农村环境百日整治行动的通知》(x改农居办函z20XX{15号)文件精神,按照县政府安排,从x月xx日开始,集中100天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卫生质量为目标,围绕“干净、整洁、文明”的总体要求,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卫生单位、卫生乡村”为载体,通过全方位集中整治、全领域清理积雪,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解决环境卫生整治标准不高、易反弹等突出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营造舒心美好的春节节日氛围。

二、基本原则

1.街镇主体,部门参与。各镇(街道)为本辖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责任主体,负责宣传动员、具体实施等工作;

各部门要扎实落实相关职责任务,整治包联街区和机关环境卫生。

2.典型带动,全面推进。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城区及农村积雪清除不彻底、环境卫生易反弹等问题,结合我县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四城联创”工作,以点带面,将环境卫生整治不断向纵深推进。

3.健全机制,巩固长效。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落实保洁人员、配齐环卫设施、保障整治经费、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持续不间断,做到制度化、全年化,积雪清理常态化。

三、工作重点

(一)城区环境整治。全面整治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城区主要出入通道、居民小区、广场、车站、背街小巷等公共场所及周边环境卫生;利用一周时间,全面清理城区内积存冰雪,积极动员广大居民、各商铺门店自扫门前雪,保障各条道路畅行无阻及行人出行安全,最大程度减少冰雪灾害造成的影响。

(二)路渠沿线整治。迅速清理国、省、县、乡道路及通村路沿线积存冰雪、生活垃圾、“三堆六乱”,对加水点、煤场、料场进行整治,并做挡墙处理,彻底清除河道、渠道内生活垃圾。

(三)集镇村庄整治。对所有镇区、集镇十字、村庄及周边等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重点做好“七清理,一提升”。

1.清理积雪。坚持人力和机械清理相结合,专业队伍和社会力量相结合,动员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利用一周时间,彻底清理城区、镇区、村庄及周边、村内主干道路、群众房前屋后积存冰雪,做到清运干净、无残堆、无剩底;各镇(街道)、各部门要进一步健全清雪除冰工作方案,做到“以雪为令、有雪即清、随清随运”。

2.清理垃圾。清理镇区、道路、村庄周边垃圾,重点是村街路口、村内主干道、农村集贸市场等关键地段,做到及时清运、集中填埋处理。

3.清理杂物。清理村庄道路、巷道旁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重点防止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等现象的发生。

4.清理残垣断壁和路障。拆除村内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坍塌破房、残墙断壁,清理门前占道旱厕,做到路旁无乱搭乱建、道路整洁畅通。

5.清理庭院。清除房前屋后垃圾、杂物,清理畜禽粪便,规整院内堆放物品,营造整洁舒适居住环境,积极创建“美丽庭院”。

6.清理“明锅亮灶”。依法取缔乱摆摊点,做到无出店、占道经营。

7.清理“乱贴乱画”。清理野广告、破损横幅标语,清除破损牌匾,规范牌匾设置。

8.提升村庄绿化效果。在村庄道路两侧、河道两旁、房前屋后开展植树造林,各村主要道路两侧要建有整齐美观的绿化带;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的建设可供农民休闲活动的公共绿地场所,并安装照明设施;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空闲地栽植花草树木、育养盆景,全面提高农村绿化覆盖率,达到远看是林、近看是树、林中有园、村中有景的绿化效果。

(四)贫困村环境整治。提高贫困村整治标准,坚持贫困村道路、农户门前、农田、贫困户室内外全面推进,做到无死角整治;发动党员干部帮助“五保户”、行动不便、无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清扫门前和院内积雪,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安全;加大贫困村垃圾污水治理、改厕、村庄绿化亮化力度,全面助力脱贫攻坚。

(五)景区园区整治。对全县各类景区的周边道路、沿线村庄和景区内外环境卫生重点整治,彻底解决景区内外冰雪堆积、垃圾堆积、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加大高新区、庄里工业园和各类农业园区清洁生产、污水排放、垃圾处置的治理。

(六)落实垃圾分级处理。逐步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分级处理模式,做到定点收集、定时清运、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防止“污染搬家”问题,配足配齐垃圾运输车、垃圾箱(桶),切实用好已建成的垃圾中转站、阳光堆肥房等设施。

四、时间安排及职责分工

1.本次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XX年1月10日-15日)。各镇(街道)、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百日行动”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议,集中安排部署,充分利用宣传车、宣传单、微信平台等载体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宣传。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月16日-3月31日)。集中三个月,组织力量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切实解决城乡环境卫生突出问题,迅速、全面清理城乡积雪,全力抓好长效机制落实。春节前对城区、镇区、村庄进行一次全面整治,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美好的节日氛围。

第三阶段:检查考核阶段(20XX年4月上旬)。对各镇(街道)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行动进行考核评比,全面总结经验,迎接市上考核检查。

2.各单位要明确责任,扎实开展整治。各镇(街道)负责合理设置保洁员并划定保洁区域,实现全覆盖;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做到整治无死角;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及各类长效机制,确保落实到位;做好生活垃圾分级处理。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行动”由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明确职责,狠抓落实。

2.加大宣传力度。从1月12日开始,美丽办、创建办分别组织宣传车在全县进行两个月巡回宣传;各镇(街道)要利用宣传单、宣传车、微信等载体广泛宣传百日行动,广泛发动群众,全面依靠群众,加强对群众健康知识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环境整治,在全县迅速掀起人人抓卫生、讲卫生、爱卫生的热潮;电视台制定专题宣传计划,介绍成功经验,报道工作动态,形成强大舆论态势,营造浓厚工作氛围。

3.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小手拉大手,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

村组党员干部带动左邻右舍”活动,利用党员“统一活动日”组织党员、村民代表打扫环境卫生,开展卫生单位、卫生巷道、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激发干部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

4.落实长效机制。各镇(街道)、各单位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城乡“门前三包责任”等制度的落实,通过开展“卫生文明镇村、卫生文明单位”创建,推进“四城联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5.严格督查考核。政府督查室、电视台、美丽办、创建办要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城区、城乡结合部、集镇街区、各条道路、村庄及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和积雪清理情况进行不间断督促检查,对整治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单位通过电视台、微信平台进行曝光;按照每周一镇逐村检查,集中反馈存在问题,每月对各镇(街道)进行评分排名,排名结果将作为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凡被市上通报一次,年终目标考核扣减0.3分,被县上通报一次扣减0.1分。

第五篇:吉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8〕5号)、《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吉发〔2018〕1号)精神,结合《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年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吉政办发〔2017〕38号)实施情况,为推进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科学规划,广泛动员,整合资源,强化措施,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规划引导、务实推进。按照尊重传统、突出特色的要求,科学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采用符合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切实防止一哄而上、脱离实际,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试点先行、点面结合。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坚持先易后难,先示范后推开。通过试点示范,先点后面、点面结合,探索符合本地实际、易于操作的整治模式,逐步推开各项整治工作。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东、中、西三大板块战略定位,科学确定整治目标任务,即尽力而为有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做到干净整洁有序。确定实施易地搬迁的村庄、拟调整的空心村等可不列入整治范围。

——注重保护、留住乡愁。保护农村田园风貌,注重乡土味道,突出地域文化特点,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村民主体、激发动力。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立政府、村集体和村民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着力提升村民环境卫生意识。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建管用”长效运营管护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强化市县党委和政府责任,省负总责、市级统筹、县为主体,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监督考核激励,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目标任务

(一)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村庄和道路清扫保洁长效机制。鼓励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县域生活垃圾统一处理。推进抚松县、东辽县等国家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县建设,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村建设。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建立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工作台账并实行滚动销号制度,解决农村垃圾乱堆乱倒、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等问题。到2020年,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基本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

(二)大力实施厕所改造,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原则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重点推进城市(含县城)近郊区、水源地保护区、污染较严重流域以及民俗旅游村改厕和粪污治理。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卫生厕所。300户以上村庄,规划建设公共厕所或村委会厕所向群众开放。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和集中连片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屯)应建设旅游厕所。开展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到2020年,新改造80万户农村卫生厕所。同步推进既有卫生厕所提标,改善卫生条件。

(三)改善农村水环境,梯次推进污水治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建设,总结经验,发挥引导带动作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采用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模式和处理工艺。鼓励城市管网向周边农村延伸。着力推进重点镇、辽河等重点流域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稳定运行。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恢复水生态。到2020年,全省114个重点镇和重点流域常住人口1万人以上乡镇生活污水得到治理,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四)改善村容村貌,创建美丽宜居村庄。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技术标准和路面结构类型建设农村公路。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治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开展美丽乡村和干净人家评选。加强农村建筑风貌管控。加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开展湿地恢复,推进村庄绿化,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等卫生创建工作。到2020年,自然屯通硬化路率达到80%,基本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五)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加强规划实施管理。按照“多规合一”理念,开展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编制或修编工作,强化规划组织实施,有效指导管控各类建设活动。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建立政府组织引导、村委会为主体、村民参与决策、技术单位指导的规划编制机制。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应纳入村规民约。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查处机制。到2020年,基本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或修编任务,行政村规划管理覆盖率达到80%左右。

(六)落实建设管护责任,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各地要把建立健全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摆在首要位置,努力做到建设管理有制度、整治实施有标准、日常运行有队伍、建设管护有经费、工作落实有督查,保证农村人居环境持续、稳步提升。在有条件的市县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积极推广专业化、市场化的建设运营管护机制。实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

三、实施步骤

(一)2018年:试点示范,稳步启动。重点抓好各专项任务规划编制和试点示范,以梅河口市、和龙市为示范县,有序启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到2018年年底,完成23个县(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达标验收,完成30%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完成20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启动30个乡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自然屯通硬化率达到78%。完成8个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编制1633个村实用性村庄规划。

(二)2019年:积极推进,深入实施。总结试点县(市)经验,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完成19个县(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达标验收,完成70%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完成30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启动40个乡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自然屯通硬化率达到79%。完成12个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编制2455个村实用性村庄规划。

(三)2020年:巩固成效,完善提高。农村卫生厕所阶段性改造任务基本完成,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总体提升,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建设和管护运行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在此基础上,查漏补缺,巩固成果,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

四、政策支持

(一)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市县为主、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的政府投入体系,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各类相关专项资金支持。落实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各相关渠道资金要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倾斜,并加大对经济困难县(市)资金支持力度。县(市)政府要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安排。支持地方政府依法合规使用政府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按相关规定用于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村庄整治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统筹安排支持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府投入资金可以采取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财政贴息、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争取金融支持。严格落实国家金融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银行依法合规提供信贷支持。推动涉农企业上市、挂牌、发债等多渠道融资。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建设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各地要根据国家政策规定,按市场化原则,通过改造或新建途径建立新型投资运营性公司,积极承接国家金融支持,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需求。

(三)引导社会参与。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规范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和粪污处理项目。有条件的地区要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依法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等途径,多渠道筹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引导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倡导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四)强化技术支撑。建立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家委员会,指导农村水环境治理、垃圾处理、投融资机制设计、适用技术选择、标准规范制订等工作。鼓励高校、职业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技术、工艺和装备研发。加强技术培训,培养一批乡村工匠、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分类分级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技术指南,编制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指南,开展典型设计,优化技术方案。选派规划设计等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组织开展企业与县、乡、村对接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和装备需求。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行“省负总责、市级统筹、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任务、加强监督管理。市(州)党委和政府负责上下衔接、域内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县级党委、政府是责任主体,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指挥部,制定本地区工作方案,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做好统筹规划、项目落地、组织实施、资金安排、建立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等工作,对实施效果负责。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加强机构建设和人员配置,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二)落实部门责任。省直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围绕目标任务,出台支持政策,制订工作标准,加强监督指导。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推动形成统一目标、统一计划、统一行动、统筹资金的工作合力。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要发挥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导落实作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政策制定、综合指导、组织推动、监督检查等工作。省住建厅负责,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理信息系统,抓好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危房改造、乡村规划编制等工作;省委宣传部负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舆论宣传等工作;省发改委负责有关项目国家投资争取等工作;省财政厅负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省级相关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等落实工作;省环保厅负责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等工作;省交通厅负责推动农村道路建设等工作;省水利厅负责农村水环境治理等工作;省农委负责新农村建设等相关工作;省卫计委会同省住建厅抓好农村改厕等工作;省审计厅负责对各类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审计等工作;省林业厅负责推进绿色生态村庄建设和绿化、美化等工作;省旅发委负责旅游厕所建设等工作;省物价局负责相关收费政策制定等工作;省爱卫办负责卫生乡镇创建等工作。

(三)发挥基层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强化党员意识、标杆意识,带领群众改进生活方式。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权益。把人居环境整治的各项标准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农民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由农民自己负责;村内公共空间整治要以村民自治组织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主要由农民投工投劳解决。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健康意识,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的自觉要求。

(四)强化考核督导。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省级环保督察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纳入各级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本方案为依据,把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市),制定考核细则。建立定期调度、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机制,按季度统计调度、通报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开展一到两次督导评估,评估结果向省委、省政府报告,通报各市县,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每年年底按照考核细则进行工作检查验收,对工作开展不力、成效不明显的提出批评,问题严重的跟踪问责。

(五)形成工作合力。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强大合力。健全治理标准和法治保障,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法制化、规范化。加大宣传力度,讲好吉林乡村振兴故事,宣传各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丰富实践,总结推广先进典型,振奋干部群众精神,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各市县要依据本方案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方案中要对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作出规划,明确责任部门、资金筹措方案、农民群众参与机制、考核验收标准办法和时间表、路线图。市县工作方案要在省方案印发后一个月内报省住建厅、省环保厅、省发改委和省农委备案核准。方案中的工作目标、建设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将作为督导评估和安排省以上财政补助的重要依据。

上一篇:农村法律顾问工作总结下一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