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年行动整治方案

2023-01-24

方案是对一项活动具体部署的安排和计划,那么方案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才能写好一份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农村三年行动整治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农村三年行动整治方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本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做到干净整洁有序。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持续推进,不搞一刀切。确定实施易地搬迁的村庄、拟调整的空心村等可不列入整治范围。

——示范先行、有序推进。学习借鉴浙江等先行地区经验,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带动整体提升。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防止一哄而上和生搬硬套,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村民主体、激发动力。尊重村民意愿,根据村民需求合理确定整治优先序和标准。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和建设管护机制创新,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明确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地方投入力度,强化监督考核激励,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三)行动目标。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较大提升,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

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在优先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基础上,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开展非正

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二)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厕所革命。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以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地区村庄,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其他地区要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三)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

(四)提升村容村貌。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路面材料。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大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提升田园风光品质。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等卫生创建工作。

(五)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推行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发挥主体作用、技术单位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应纳入村规民约。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建设查处机制。

(六)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明确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当地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

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强化党员意识、标杆意识,带领农民群众推进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权益。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依法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等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将农村环境卫生、古树名木保护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群众评议等方式褒扬乡村新风,鼓励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深化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明确农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农户自己负责;村内公共空间整治以村民自治组织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主要由农民投工投劳解决,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运营、管理。

(三)提高农村文明健康意识。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等组织作用,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自觉要求。

四、强化政策支持

(一)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的政府投入体系。地方各级政府要统筹整合相关渠道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合理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中央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政府依法合规发行政府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按相关规定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村庄整治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统筹安排支持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发放抵押补充贷款等方式,引导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提供信贷支持。鼓励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投放,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建设农村人居环境设施。

(三)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引导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倡导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四)强化技术和人才支撑。组织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企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技术、工艺和装备研发。分类分级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技术指南,编制村容村貌提升技术导则,开展典型设计,优化技术方案。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加快培养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选派规划设计等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组织开展企业与县、乡、村对接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和装备需求。

五、扎实有序推进

(一)编制实施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摸清底数、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抓紧编制或修订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省级实施方案要明确本地区目标任务、责任部门、资金筹措方案、农民群众参与机制、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等内容。特别是要对照本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和六大重点任务,以县(市、区、旗)为单位,从实际出发,对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作出规划。扎实开展整治行动前期准备,做好引导群众、建立机制、筹措资金等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原则上要在2018年3月底前完成实施方案编制或修订工作,并报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核。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并将实施方案中的工作目标、建设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作为督导评估和安排中央投资的重要依据。

(二)开展典型示范。各地区要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经验做法,结合本地实践深入开展试点示范,总结并提炼出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的环境整治技术、方法,以及能复制、易推广的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中央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引导各地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建成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市、区、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旗),加强经验总结交流,推动整体提升。

(三)稳步推进整治任务。根据典型示范地区整治进展情况,集中推广成熟做法、技术路线和建管模式。中央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检查、评估和督导,确保整治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在方法技术可行、体制机制完善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财力和工作实际,扩展治理领域,加快整治进度,提升治理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中央部署、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中央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要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实施主体,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做好监督考核。要强化县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对实施效果负责。市地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各地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相关项目时,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考虑、同步推进。

(二)加强考核验收督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以本地区实施方案为依据,制定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以县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作为相关市县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省级实施方案及明确的目标任务,定期组织督导评估,评估结果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通报省级政府,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将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中央环保督察的重要内容。强化激励机制,评估督察结果要与中央支持政策直接挂钩。

(三)健全治理标准和法治保障。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技术、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等标准规范。各地区要区分排水方式、排放去向等,分类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标准。研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立法工作,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本要求、政府责任和村民义务。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垃圾治理条例、乡村清洁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四)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答记者问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的重要任务之一。5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公布,聚焦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领域,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针对方案中的重要内容,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出台方案有何重要意义?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还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出台这一方案,就是要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方案的重点是什么?

从当前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看,人居环境矛盾最突出的就是垃圾污水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脏乱差”问题。方案聚焦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领域,集中实施整治行动。

其中,垃圾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着力解决农村垃圾乱扔乱放的问题;污水治理的主要任务是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和粪污治理,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着力解决农村污水横流、水体黑臭等问题;村容村貌提升的主要任务是以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为重点,基本解决农村通行不便、道路泥泞的问题,同时推进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加强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如何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条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是做到干净整洁有序。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条件尚不具备的地区可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持续推进,不搞“一刀切”。确定实施易地搬迁的村庄、拟调整的空心村等可不列入整治范围。

方案明确了分区域的目标要求: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较大提升,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在优先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基础上,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 如何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投入? 方案主要明确了以下渠道:

一是建立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的政府投入体系。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

三是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

激发农民建设美丽家园的自觉性、主动性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成后如何管理运营?

要着力健全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激发农民建设美丽家园的自觉性、主动性。

第一,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鼓励推行多规合一。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应纳入村规民约。

第二,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

第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将农村环境卫生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鼓励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明确农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

如何确保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有效落实?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是明确实施步骤。各省区要在摸清底数、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抓紧编制或修订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有序启动。

三是加强考核验收督查。

第二篇:吉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8〕5号)、《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吉发〔2018〕1号)精神,结合《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年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吉政办发〔2017〕38号)实施情况,为推进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科学规划,广泛动员,整合资源,强化措施,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规划引导、务实推进。按照尊重传统、突出特色的要求,科学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采用符合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切实防止一哄而上、脱离实际,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试点先行、点面结合。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坚持先易后难,先示范后推开。通过试点示范,先点后面、点面结合,探索符合本地实际、易于操作的整治模式,逐步推开各项整治工作。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东、中、西三大板块战略定位,科学确定整治目标任务,即尽力而为有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做到干净整洁有序。确定实施易地搬迁的村庄、拟调整的空心村等可不列入整治范围。

——注重保护、留住乡愁。保护农村田园风貌,注重乡土味道,突出地域文化特点,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村民主体、激发动力。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立政府、村集体和村民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着力提升村民环境卫生意识。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建管用”长效运营管护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强化市县党委和政府责任,省负总责、市级统筹、县为主体,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监督考核激励,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目标任务

(一)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村庄和道路清扫保洁长效机制。鼓励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县域生活垃圾统一处理。推进抚松县、东辽县等国家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县建设,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村建设。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建立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工作台账并实行滚动销号制度,解决农村垃圾乱堆乱倒、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等问题。到2020年,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基本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

(二)大力实施厕所改造,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原则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重点推进城市(含县城)近郊区、水源地保护区、污染较严重流域以及民俗旅游村改厕和粪污治理。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卫生厕所。300户以上村庄,规划建设公共厕所或村委会厕所向群众开放。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和集中连片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屯)应建设旅游厕所。开展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到2020年,新改造80万户农村卫生厕所。同步推进既有卫生厕所提标,改善卫生条件。

(三)改善农村水环境,梯次推进污水治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建设,总结经验,发挥引导带动作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采用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模式和处理工艺。鼓励城市管网向周边农村延伸。着力推进重点镇、辽河等重点流域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稳定运行。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恢复水生态。到2020年,全省114个重点镇和重点流域常住人口1万人以上乡镇生活污水得到治理,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四)改善村容村貌,创建美丽宜居村庄。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技术标准和路面结构类型建设农村公路。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治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开展美丽乡村和干净人家评选。加强农村建筑风貌管控。加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开展湿地恢复,推进村庄绿化,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等卫生创建工作。到2020年,自然屯通硬化路率达到80%,基本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五)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加强规划实施管理。按照“多规合一”理念,开展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编制或修编工作,强化规划组织实施,有效指导管控各类建设活动。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建立政府组织引导、村委会为主体、村民参与决策、技术单位指导的规划编制机制。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应纳入村规民约。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查处机制。到2020年,基本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或修编任务,行政村规划管理覆盖率达到80%左右。

(六)落实建设管护责任,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各地要把建立健全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摆在首要位置,努力做到建设管理有制度、整治实施有标准、日常运行有队伍、建设管护有经费、工作落实有督查,保证农村人居环境持续、稳步提升。在有条件的市县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积极推广专业化、市场化的建设运营管护机制。实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

三、实施步骤

(一)2018年:试点示范,稳步启动。重点抓好各专项任务规划编制和试点示范,以梅河口市、和龙市为示范县,有序启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到2018年年底,完成23个县(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达标验收,完成30%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完成20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启动30个乡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自然屯通硬化率达到78%。完成8个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编制1633个村实用性村庄规划。

(二)2019年:积极推进,深入实施。总结试点县(市)经验,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完成19个县(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达标验收,完成70%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完成30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启动40个乡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自然屯通硬化率达到79%。完成12个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编制2455个村实用性村庄规划。

(三)2020年:巩固成效,完善提高。农村卫生厕所阶段性改造任务基本完成,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总体提升,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建设和管护运行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在此基础上,查漏补缺,巩固成果,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

四、政策支持

(一)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市县为主、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的政府投入体系,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各类相关专项资金支持。落实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各相关渠道资金要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倾斜,并加大对经济困难县(市)资金支持力度。县(市)政府要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安排。支持地方政府依法合规使用政府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按相关规定用于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村庄整治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统筹安排支持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府投入资金可以采取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财政贴息、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争取金融支持。严格落实国家金融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银行依法合规提供信贷支持。推动涉农企业上市、挂牌、发债等多渠道融资。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建设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各地要根据国家政策规定,按市场化原则,通过改造或新建途径建立新型投资运营性公司,积极承接国家金融支持,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需求。

(三)引导社会参与。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规范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和粪污处理项目。有条件的地区要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依法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等途径,多渠道筹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引导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倡导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四)强化技术支撑。建立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家委员会,指导农村水环境治理、垃圾处理、投融资机制设计、适用技术选择、标准规范制订等工作。鼓励高校、职业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技术、工艺和装备研发。加强技术培训,培养一批乡村工匠、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分类分级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技术指南,编制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指南,开展典型设计,优化技术方案。选派规划设计等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组织开展企业与县、乡、村对接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和装备需求。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行“省负总责、市级统筹、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任务、加强监督管理。市(州)党委和政府负责上下衔接、域内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县级党委、政府是责任主体,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指挥部,制定本地区工作方案,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做好统筹规划、项目落地、组织实施、资金安排、建立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等工作,对实施效果负责。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加强机构建设和人员配置,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二)落实部门责任。省直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围绕目标任务,出台支持政策,制订工作标准,加强监督指导。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推动形成统一目标、统一计划、统一行动、统筹资金的工作合力。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要发挥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导落实作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政策制定、综合指导、组织推动、监督检查等工作。省住建厅负责,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理信息系统,抓好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危房改造、乡村规划编制等工作;省委宣传部负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舆论宣传等工作;省发改委负责有关项目国家投资争取等工作;省财政厅负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省级相关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等落实工作;省环保厅负责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等工作;省交通厅负责推动农村道路建设等工作;省水利厅负责农村水环境治理等工作;省农委负责新农村建设等相关工作;省卫计委会同省住建厅抓好农村改厕等工作;省审计厅负责对各类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审计等工作;省林业厅负责推进绿色生态村庄建设和绿化、美化等工作;省旅发委负责旅游厕所建设等工作;省物价局负责相关收费政策制定等工作;省爱卫办负责卫生乡镇创建等工作。

(三)发挥基层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强化党员意识、标杆意识,带领群众改进生活方式。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权益。把人居环境整治的各项标准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农民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由农民自己负责;村内公共空间整治要以村民自治组织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主要由农民投工投劳解决。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健康意识,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的自觉要求。

(四)强化考核督导。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省级环保督察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纳入各级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本方案为依据,把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市),制定考核细则。建立定期调度、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机制,按季度统计调度、通报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开展一到两次督导评估,评估结果向省委、省政府报告,通报各市县,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每年年底按照考核细则进行工作检查验收,对工作开展不力、成效不明显的提出批评,问题严重的跟踪问责。

(五)形成工作合力。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强大合力。健全治理标准和法治保障,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法制化、规范化。加大宣传力度,讲好吉林乡村振兴故事,宣传各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丰富实践,总结推广先进典型,振奋干部群众精神,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各市县要依据本方案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方案中要对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作出规划,明确责任部门、资金筹措方案、农民群众参与机制、考核验收标准办法和时间表、路线图。市县工作方案要在省方案印发后一个月内报省住建厅、省环保厅、省发改委和省农委备案核准。方案中的工作目标、建设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将作为督导评估和安排省以上财政补助的重要依据。

第三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方案

金乡县得威石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围绕“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实施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园区部署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公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做好制度完善、专项整治、基础提升、改革创新等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精准治理、依法治理,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保持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发展

二、主要任务

根据园区安委会统一部署要求,切实加强思想认识、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切实抓好落实;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强化公司主体责任,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重点从以下方面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活动:

(一)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一是组织全体员工学习观看中央统一制作的“生命重于泰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电视专题片。二是集中开展学习教育。积极配合园区组织的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学习培训

,公司安全部门组织全体员工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学习宣传深入到基层、到车间、到班组、到岗位。三是深入系统宣传贯彻。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纳入公司宣传工作重点,精心制定宣传方案,公司将在宣传栏、宣传墙广泛张贴学习宣传挂图、海报。结合“安全生产月”“查身边隐患,保职工安全,促公司发展”“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等工作,积极推进安全宣传和安全知识进企业,培育公司安全文化。将省《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鲁厅字〔2020〕8号)纳入学习内容一并宣传贯彻。四是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五是有效防范安全风险。公司积极配合园区安监局的工作部署,大力推进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化。

(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题。

一是提高公司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结合国家、省、市、园区管委会关于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若干规定,认真落实《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

山东省公安厅关于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的意见>的通知》和《济宁市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办法》要求,强化总经理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的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到2021年年底前建立、完善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人。

二是加强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管理,严格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严格落实安全技术设备设施改造等支持政策,强化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公司根据园区部署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切实发挥参与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功能。三是推动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针对公司重要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等,加强动态分级管控,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实现可防可控,2021年年底前,根据园区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四是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将风险识别管控与隐患治理有效结合,规范分级分类排查治理。积极配合园区在2021年年底前建立企业“一张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规划部署,做到自查自改自报,实现动态分析、全过程记录管理和评价,防止漏管失控。

五是强化应急准备,严格落实安全培训、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三到位”。

及时关注各行业主管部门修订的企业安全培训教程,贯彻落实全员培训、岗位培训内容和学时,推行培训考试在线机考。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落实应急演练计划。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应急演练,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演练。新编制应急预案颁布前要经过演练检验,演练后应评估总结,查找不足,及时整改。

(三)消防安全整治

一是认真落实企业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健全完善消防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加强消防器材、设备的配备和维护保养工作,不断提高防火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是要结合消防安全特点和主要风险点,定期开展防火安全检查,尤其是要加强对重点防火部位的检查、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三是加强消防安全培训,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常识,增强全员防火安全意识,定期开展消防应急演练,持续提升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确保意识到位、培训到位、处置科学、应对有效。四是组织全员观看学习消防安全相关视频及典型事故教训,分析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

(四)安全监管基础全面整治。

一是健全公司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及各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压实安全责任,完善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监管责任。二是根据园区安监局要求定期做好安全风险评估三是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全员参与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认真开展安全风险摸排、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各类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四是强化突出隐患问题整治,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深刻吸取近年来重特大事故教训,针对性的开展受(有)限空间作业等专项治理,坚决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五是加强承包商管理,要建立完善公司承包商入厂作业管理制度,对进入厂区施工、检维修及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等作业的承包商进行记录,实施诚信管理;加强对承包商作业的现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五)特种设备安全整治。

一是配合园区安监局工作部署切实抓好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特种设备定期检测。二是突出特种设备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三是持续开展针对性隐患排查治理。

(六)危险废物储存处置安全整治

一是公司加强危废(废活性炭、废滤芯)的处置管理,定期开展排查工作,严禁非法转移、倾倒、填埋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危险废物贮存、运输、处置安全。

二是完善危险废物管理机制,根据上级要求建立健全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向正规危废处理单位签订合同。

三、时间安排

从现在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

动员部署(2020年7月)。制定公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组织协调工作机制,部署启动全面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二)

排查整治(2020年7月至12月)。

各部门探讨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对本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排查治理,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逐一落实针对性制度措施,并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整改要求,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加快推进实施,确保整治工作深入实施,集中发力,取得初步成效。适时开展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对排查整治情况进行巡查。

(三)集中攻坚(2021年)。

动态更新“两个清单”,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推动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

深入分析安全生产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深挖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原因,梳理出在制度、机制层面需要建立健全、补充完善的具体制度,逐项推动落实。认真总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做法和经验,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健全长效机制,形成一套较为成熟定型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公司各领导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做好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重要性,强化领导责任,层层抓好组织实施。明确专人负责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工作机制,建立领导机构,总经理担任组长,副总担任副组长,全面负责组织领导,负责统筹推进本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落实;综合办公室具体承担整治行动日常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

在开展三年专项整治行动过程中,突出整治治理,重点瞄准重要风险和典型问题;强化基础管理,与安全工作计划、季节性、关键性时段安全工作要求相结合,确保各项安全工作有效进行。定期通报专项整治情况,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加强对专项整治的监督指导和督促落实。

(三)强化安全检查。

严格根据公司检查制度,全面排查整治事故隐患,针对公司实际情况,明确重点部位和重点区域,对易发生事故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要登记建档,重点监督,切实预防各类安全事故。成立安全检查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和分工,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查出的隐患,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限期进行整改。

金乡县得威石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

8

11

主要负责人签字:

第四篇:“三年行动”及集中整治大会战实施方案

晋安区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 “三年行动”及集中整治大会战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福建省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及集中整治大会战实施方案》(闽教安[2012]19号)精神,全面加强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题,全面落实校车和学生交通安全“一岗双责”和学校主体责任,全面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推进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创新,努力减少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我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师生文明交通、平安出行创造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

(二)整治目标

1.三年目标:通过三年综合整治,校车和学生交通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进一步强化,校车和学生交通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校车交通违法行为逐年下降,校车和学生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防范,广大师生与校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到2014年底,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非国标校车全部更换为国标校车,实现全区教育系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2.集中整治目标:重点强化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全面排查整治校车超员超载超

1 速等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和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严肃查处校车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期间,校车交通违法行为明显下降,不发生较大以上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努力实现“四个100%”,即实现师生交通安全受教育率达100%,交通安全知识知晓率达100%,实施“三年行动”整治学校覆盖率达100%,学校校车100%纳入管理。

二、主要措施和任务分工

(一)开展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大会战” 2012年8月至10月,全区集中力量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大会战,严格落实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完善工作和责任落实机制,深入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工程。大会战具体措施如下:

1.实施校园及周边道路隐患排查整治大会战。各学校主动协调公安、交通等部门,组织对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立即整治;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隐患,应及时书面报告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范围负责限期予以整改。10月10日前,完成所有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隐患的排查,并建立台帐,制定分期整治方案。

2.实施校车安全管理大会战。9月底前,各公办学校要根据“三三制”管理原则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摸清辖区内校车数量及基本情况,建立台帐,实行分类管理。区教育、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将联合开展校车专项清查整治。

(二)加强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以大力宣传《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和《福建省学校安全管理条例》等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普及交通安全知识。

1.强化交通安全基础教育。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列入校本课程,编印相关教材、读本,通过书本学习、课堂渗透和综合实践等方式,夯实国民交通安全素质基础。

2.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教育。以中小学、幼儿园新学期开学为契机,扎实开展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周活动,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召开活动周部署动员会或启动仪式。二是上好开学“交通安全第一课”。三是实施交通安全教育“十个一”工程,即举行一次“关爱生命,平安出行”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一次校车及学生乘车安全检查;上好开学“交通安全第一课”;组织一次交通安全进家庭活动;发放一封《致学生和家长交通安全公开信》;制作一期“关爱生命,平安出行”专题宣传栏;悬挂一幅交通安全宣传横幅、标语;观看一场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片;出一期交通安全宣传黑板报;写一篇交通安全“金点子”命题作文。协同公安部门组织开展“文明交通进校园”、“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交通安全第一课”系列活动,组织交通警察进学校、上讲堂,为学生讲授交通安全知识,加强学生家长和校车驾驶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其交通安全意识。

3.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和交通安全宣传进学校、进社区(村居)、进家庭活动,提

3 高广大师生、家长、校车驾驶人的安全意识与守法意识,提高校车驾驶人的安全驾驶操作技能。结合三年综合整治行动的每个阶段工作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多样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增强交通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摒弃交通陋习,遵守交通法规,抵制交通违法行为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校车及驾驶人源头管理

1.强化校车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及去年以来省、市、区下发的一系列加强校车和学生接送车辆安全管理有关规定,进一步排查摸清全区校车基本情况,健全校车安全管理、维护保养、技术档案等制度,规范安全管理台帐。严格执行校车许可机制,强化校车日常安全监管,坚持落实校车“六查(六定)”管理模式及“三个严禁”等管理制度,教育劝导学生不乘坐非法营运车辆,杜绝发生校车交通恶性事故。

2.强化校车驾驶员、照管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各校要按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文件规定,健全落实学生接送车辆及其驾驶人、照管人员管理制度和应急措施。严格校车驾驶人的资格审查与聘用管理,严格校车驾驶人员准入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予聘用。要建立校车驾驶人管理台账,与所聘用的校车驾驶人员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定期对校车驾驶员、随车照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组织他们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应急处臵和应急救援知识。

(四)加强校车安全专项整治

4 持续深入开展校车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突出源头性安全管理问题整治,强化对校车超员、超速等交通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杜绝管理漏洞,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学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保障广大师生交通安全。

(五)实施校车安全工程

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工程实施意见》(闽政办„2012‟14号)精神,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非国标校车更换为国标校车这一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确保完成2012年更换8辆非国标校车的任务。到2014年底,实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非国标校车全部更换为国标校车。

(六)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1.慎重推进农村撤点并校工作。以保障学生道路交通安全为前提,针对当地交通实际状况,保留一定的教学点。

2.配合做好农村寄宿学生上下学接送车辆和客运班线(车)开通工作。组织开展学生家庭居住分布和上下学情况调查摸底,做好学生乘车登记,掌握学生乘车需求,了解分析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状况,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及时报告所辖镇(街道)和区交通、公安、安监等部门,为开通学生接送班车和客运班线(车)及乘车点设臵提供依据。积极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学生接送班线(车)开通工作,科学安排、适时调整上下学时间,选派责任心强的教师护送学生到指定地点乘车,确保学生乘车安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教育局成立校车和学生道路交

5 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叶奇栋(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张钟平(区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局副局长) 成 员:石卫民(计财科科长)

黄育航(中教科科长) 林 钦(初教科科长) 吴育华(幼教科科长) 林美珠(德育科股长) 方彦铭(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安办。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检查、落实、督导、通报、考评、保障、日常信息报送以及推进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大会战”各项工作的落实。

各学校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对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定期分析学生交通安全管理情况,研究部署重点工作,解决存在突出问题。

(二)强化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督查制度,制定整治效果检查评价体系,定期对各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加强对学校综合整治工作的跟踪指导,促进学校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每季度至少定期组织一次督查,并适时组织不定期督查。

(三)强化协调配合。各校要认真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认真推进“三年行动”和大会战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过程管理,形成整治合力。要及时向区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汇报整治过程出现的问题

6 与困难,报请协调解决,有效地推进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强化责任追究。对三年综合整治行动和大会战工作不重视,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行动迟缓、工作不力、措施不落实、监管不到位、安全隐患未消除而导致发生校车或师生交通安全责任事故的学校主要负责人实施行政问责,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对发生较大以上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事故的学校实施“一票否决”。对校车驾驶员和管理人员违反乘车安全有关规定的,要严格落实责任倒查与责任追究。

各校于10月10日前将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和集中整治大会战实施方案报区教育局安办,10月25日前上报大会战工作总结,并于每年12月25日前书面报送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情况。同时,为便于及时掌握各校开展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进展情况,在大会战期间,每隔半个月(第一次上报时间为9月20日),大会战之后每隔一个月,各校应报送落实“三年行动”目标、各项工作任务的阶段性工作情况(含电子版)。

联系人:叶鑫 电话:87571470

邮箱:jaaq2009@126.com

晋安区教育局 2012年10月

第五篇:福建商贸学校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福建商贸学校

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 “三年行动”及集中整治大会战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九条措施的通知》(闽政办„2012‟136号)、《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大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2‟137号)精神,全面加强校车和学生交通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题,全面落实校车和学生交通安全“一岗双责”和学校主体责任,全面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推进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创新,杜绝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事故总量,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我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师生文明交通、平安出行创造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

二、整治目标

1.三年目标:通过三年综合整治,校车和学生交通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进一步强化,校车和学生交通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校车和学生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防范,广大师生与校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学校校车安装合格卫星定位装臵。杜绝发生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事故。 2.集中整治目标:重点强化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全面排查整治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严肃校车交通违法行为。

三、主要措施和任务分工

(一)开展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大会战” 2012年8月至10月,集中力量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大会战”。严格落实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完善工作和责任落实机制;深入推进校车安全工程。

“大会战”措施:

1.实施校园及周边道路隐患排查整治大会战。各部门主动协调公安、交通等部门,组织对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立即整治;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隐患,应及时书面报告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范围负责限期予以整改。10月1日前,完成所有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隐患的排查,并建立台帐,制定分期整治方案。

2.实施校车安全管理大会战。由后勤服务中心组织排查校车基本情况,建立台帐,实行分类管理。按照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持续深入开展校车及学生接送车辆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闽教安„2012‟14号)要求,对校车开展专项清查整治,存在问题限期整治到位。

3.实施学生交通安全大宣传。各科室、部门、班级要通过班刊、校园广播、电子屏幕、板报、专栏等加强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确保学校每周有交通安全宣传专栏、专版,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周活动。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召开活动周部署动员会或启动仪式,上好开学“交通安全第一课”,实施交通安全教育“十个一”工程,即举行一次“关爱生命,平安出行”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一次校车及学生乘车安全检查;上好开学“交通安全第一课”;组织一次交通安全进家庭活动;发放一封《致学生和家长交通安全公开信》;制作一期“关爱生命,平安出行”专题宣传栏;悬挂一幅交通安全宣传横幅、标语;观看一场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片;出一期交通安全宣传黑板报;写一篇交通安全“金点子”命题作文。开展“文明交通进校园”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建立教育劝导学生不乘坐非法营运车辆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

(二)加强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以大力宣传《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和《福建省学校安全管理条例》等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普及交通安全知识。一是强化交通安全基础教育。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列入校本课程,编印相关教材、读本,通过书本学习、课堂渗透和综合实践等方式的教育,夯实师生交通安全素质基础。二是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教育。扎实开展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周活动,协同公安部门组织开展“文明交通进校园”、“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交通安全第一课”系列活动,组织交通警察进学校、上讲堂,为学生讲授交通安全知识。加强对学生家长和校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其交通安全意识。三是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和交通安全宣传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活动,提高广大师生、家长、校车驾驶人的安全意识与守法意识,提高校车驾驶人的安全驾驶操作技能。结合三年综合整治行动的每个阶段工作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多样形式,大张旗鼓的开展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增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摒弃交通陋习,遵守交通法规,抵制交通违法行为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校车及驾驶人源头管理

1、强化校车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及去年以来省里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闽教安„2011‟6号)、《全省校车和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闽教安„2011‟12号)、《关于持续深入开展校车及学生接送车辆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闽教安„2012‟14号)一系列加强校车和学生接送车辆安全管理有关规定,进一步排查摸清校车基本情况,健全校车安全管理、维护保养、技术档案等制度,规范安全管理台帐。强化校车日常安全监管,坚持落实校车“六定”管理模式及日常管理“三个严禁”和校车维护保养、技术档案、安全管理台账等制度,严格落实校车许可制度。建立教育劝导学生不乘坐非法营运车辆的安全管理制度,杜绝发生校车交通恶性事故。

2、强化校车驾驶员及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按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文件规定,严格校车驾驶人的资格审查与聘用管理,严格校车驾驶人员准入条件。聘用校车驾驶人员时,学校应事先报告辖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审验合格,并与所聘用的校车驾驶人员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定期对校车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组织他们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应急处臵和应急救援知识。驾驶员要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校车驾驶人管理台账,每年组织他们参加防御性驾驶培训。

(四)加强校车安全整治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学生接送车辆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和省教育厅、公安厅、交通运输厅《全省校车和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闽教安„2011‟12号)、《关于持续深入开展校车及学生接送车辆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闽教安„2012‟14号)要求,持续深入开展校车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突出源头性安全管理问题整治,强化对校车交通违法违规行为的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预防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保障广大师生交通安全。

(五)实施校车安全工程

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工程实施意见》(闽政办„2012‟14号),认真落实文件精神,给校车安装带有卫星定位和视频监控功能行驶记录仪,实行动态管理、实时监控。

(六)完善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进一步完善校园周边道路的学校警示标志、人行横道标志标线、校车停靠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隔离护栏和车辆减速设施等。主动协调公安、交通等部门,全面深入排查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安全隐患,对排除中发现破损、缺漏和不规范的交通设施以及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对重大隐患或整改存在困难的,及时书面报告当地政府,并提请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范围负责予以整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校长、书记郑长青同志任组长,副校长赵 健、陈秀美、校长助理马文光等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各科室负责人和各班主任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学校保卫科。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检查、落实、督导、通报、考评、保障、日常信息报送以及推进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大会战”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强化监督检查。学校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督查制度,制定整治效果检查评价体系,定期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严格落实学校安全“一岗双责”,有效落实学校安全责任,认真抓好综合整治,加强指导、跟踪、督促和检查等工作。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专项督查,对督查情况及时予以通报,并报上一级“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并适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组织不定期的督导检查。对工作不落实的、及时予以通报批评、约谈、追究责任。

(三)强化协调配合。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要认真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认真推进“三年行动”和大会战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过程管理,形成整治合力。及时向上级汇报学校整治过程出现的问题与困难,报请协调解决,有效地推进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强化责任追究。对三年综合整治行动和大会战工作不重视,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行动迟缓、工作不力、措施不落实、监管不到位、安全隐患未消除而导致发生校车或师生交通安全责任事故的主要负责人,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

二〇〇二年九月十四日

上一篇: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下一篇: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