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技术应用

2022-07-03

第一篇:互联网新技术应用

物联网技术实际应用

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简单一句话就是: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的应用其实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已,它已经在很多领域有运用。

应用领域: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通讯技术,将与家具生活的各种子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统筹管理,让家具生活更舒适,方便,有效,与安全。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以及三表抄送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窗帘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集传感、通信、计算、决策与控制为一体的综合数物复合系统,通过获取电网各层节点资源和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分层次的控制管理和电力调配,实现能量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效利用率,提高安全可靠性,节能减排,提高用户供电质量,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智能电网由很多部分组成,可分为: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网,智能电能表,智能交互终端,智能调度,智能家电,智能用电楼宇,智能城市用电网,智能发电系统,新型储能系统。

智能工业:智能工业是物理设备、电脑网络、人脑智慧相互融合、三位一体的新型工业体系。是将具有环境感知能力的各类终端、基于泛在技术的计算模式、移动通信等不断融入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阶段。智能工业主要应用在: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监测、制造供应链跟踪、产品全生命周期监测,以促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

物联网的应用绝不局限在上面三个方面,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领域都引入了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第二篇:车联网技术应用综述

摘 要:车联网技术旨在解决交通运输领域中存在的交通安全、效率、环境等问题,文中介绍了车联网的基本概念、国内外车联网的发展史、国外车联网的行业步伐、国内车联网产业发展情况及规模等情况。并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展望了未来的车辆配置、待实现的服务和技术、以及车联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车联网;RFID;传感技术;大数据;移动计算

中图法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4)06-0069-04

0引言

车联网技术旨在解决交通问题,首先车联网能有效预防交通碰撞事故的发生,一些最早研究车联网技术的国家已取得显著成绩。其次车联网可以使系统运营商和用户对出行方式做出最佳选择。再次,车联网技术降低了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车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史、国内外车联网行业步伐及发展情况,并对车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车联网的定义及系统功能要求

1.1车联网的定义

车联网(Connected Vehicles):即由车辆位置、行驶速度、行驶路线等构成的信息交互网络,是一种向信息通信、环保、节能、安全等方向发展的车-网联合技术[1]。通过RFID、摄像头、传感器、GPS及图像处理等电子设备,实现对车辆、道路、交通环境等信息的采集;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和标准,在车-路-人-网-环境-基础设施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或信息交换;云中心采用计算机技术分析和处理车辆数据信息,从而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和安排信号灯周期,实现对人、车、路进行智能监控、调度和管理。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是信息社会和汽车社会融合的结果。

1.2系统功能要求

一般地讲,车联网系统的功能要求有如下几条:

(1) 无线电通信能力,如:单跳无线通信范围;使用的无线电频道;可用带宽和比特率;无线通信信道的鲁棒性;无线电信号传播困难的补偿水平,例如,使用路侧单元(RSU,Road Side Unit),用来满足车辆与基础设施间的信息交换;

(2) 网络通信功能,如:传播方式:单播,广播,组播,特殊区域的广播;数据聚合;拥塞控制;消息的优先级;实现信道和连通性管理方法;支持IPv6或IPv4寻址;与接入互联网的移动节点相关的移动性管理;

(3) 车辆绝对定位功能,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如全球定位系统(GPS);组合的定位功能,如由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本地地图提供的信息相结合的组合定位;

(4) 车辆的安全通信功能,如:尊重匿名和隐私;完整性和保密性;抗外部攻击;接收到数据的真实性;数据和系统完整性;

(5) 车辆的其他功能,如:车辆提供传感器和雷达接口;车辆导航功能。

2国内外车联网的发展史

2.1美国

早在20世纪50年代,部分美国私营公司开始为汽车研发自动控制系统。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交通部门开始研究电子路径引导系统(Electronic Route Guidance Systems, ERGS)。70年代初至80年代,美国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处于停滞阶段。

2006年,为解决迫在眉睫的安全问题,美国交通运输部(DOT)联手部分汽车制造商,对V2V安全应用程序原型进行开发和测试[2],提高车载安全系统在自适应控制方面的性能。开发和测试成果对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未来的决策起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同年,提出车辆基础设施一体化(VII)概念。

2009年5月,启动商用车基础设施一体化工程 (Commercial Vehicle Infrastructure Integration)。同年12月,DOT发布了《智能交通系统战略研究计划:2010-2014》[3],目标是利用无线通信建立一个全国性多模式的地面交通系统,形成车辆、道路基础设施、乘客的便携式设备之间互连的交通环境,为期五年,每年投入1亿美元,核心项目为IntelliDrive(智能驾驶),预计于2014年完成。

2011年8月到2012年初,针对车联网技术,美国在六个不同地区进行了现实环境下驾驶员安全驾驶测试,用以评估用户对新的V2V技术接受程度。2012年秋天到2013年秋天,继续开展对安全驾驶模型的研究工作,以测试车联网安全技术的有效性[4]。

2012年12月,DOT发布了《2015-2019 ITS战略计划》[5],就有关美国下一代ITS战略研究计划草案进行了对话与讨论,该报告显示美国在保持以往研究项目连续性的同时,已开始制订2015-2019年ITS研究计划,确立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和主题,以满足新兴的研究需求,进一步提高车联网的安全性、流畅性和环境保护。

2.2日本

日本ITS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相继完成了路――车通信系统(RACS)、交通信息通信系统(TICS)、超智能车辆系统(SSVS)、安全车辆系统(ASV)等方面的研究。

2000年4月,日本ETC国家行动计划开始正式实施,目标是2003年3月前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至少900个收费站,实现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2003年7 月,智能交通系统战略委员会发布了《日本智能交通系统战略规划》,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短期和中长期的发展构想提出了战略规划。2011年,日本全国高速公路系统引进“ITS站点智能交通系统”,它能够及时向车载导航系统快速提供海量交通信息和图像,有效的缓解了交通拥堵和改善驾驶环境。

2.3中国

1986年,第一套国产信号控制系统在南京开发。1991年,第一套国产信号控制系统在南京主城区安装完毕,并通过了调试。

2007年12月初,通用汽车公司与上汽集团成立了一家名为上海安吉星信息服务公司的合资企业,在亚洲市场推出通用汽车的Onstar服务。2009年,随着赛格导航、好帮手、城际通等企业陆续推出相关Telematics车载信息服务系统,标志着中国进入Telematics时代。

2010年,首届“车联网”研讨会成功召开,提出“车联网”概念。2010年10月,国务院在“863”计划中提出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大城市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十二五”期间,工信部从产业规划、技术标准等多方面着手,加大对车载信息服务的支持力度,以推进汽车物联网产业的全面铺开,预期2020年实现可控车辆规模达2亿。

2011年,第二届“车联网”产业链合作研讨会在上海召开。7月,CNF2011-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对车联网的商业模式进行了首次探讨。12月,由多家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发起组建的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成立,其宗旨是推进中国汽车信息化领域的协同创新,推动智能交通发展,带动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车联网的应用。

3国内外车联网行业的步伐对比

3.1国外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国外车联网行业的步伐进行对比:

(1)车路协同系统应用场景: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车路协同系统的应用场景基本定义完毕,不同组织对应用场景的定义基本一致。

(2)车路协同系统通信协议标准化:美国和欧盟分别定义了车-车,车-路通信协议标准,目前美国的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DSRC)协议在学术和企业界比较普及,同时IEEE也定义了802.11P通信协议用于车-车及车-路通信。

(3)车路协同系统技术进展:现阶段仍然处于相关技术的探讨、实验和测试阶段,尚未进行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4)两种推进方式:美国模式是政府主导,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和配合;日本模式则是在政府的协调下,由工业、企业等带头参与和配合[6]。表1所列是美国和日本的推进方式对比。

表1美国和日本的推进方式对比优/劣势 美国 日本

优势 有专用通信频道

强大的政府支持

有明确专注的项目 有主导项目

强大的政府支持

ETC技术为基础

劣势 合作伙伴太少 参与者过多,责任不明确

原始设备制造商不积极

3.2国内车联网产业发展情况与发展规模

(1) 产业发展情况

国内货运车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迅猛,表2列举了我国在货运车联网领域的相关企业信息[7]。

(2)发展规模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车联网产业规模与车联网用户数量的相关数据的调查与分析,得出了图1所示的产业规模图,图1直观地显示出近年来或未来我国在车联网领域的产业规模的不断增大以及车联网市场的巨大潜力[8-11]。

4车联网发展展望

4.1未来的车辆配置

对于未来的车联网发展,未来的车辆均应配置以下功能:

(1)自动控制模块:自动驾驶;

(2)车辆状态感知模块:胎压、车速、车身系统、硬件配置是否工作正常;

(3)周围环境感知:交通信息、道路信息;

(4)驾驶员身体状态感知:疲劳度、注意力;

(5)无线通信模块:与路侧单元、周围车辆、控制中心通信;

(6)辅助驾驶模块:语音控制、导航控制、定位精确;

(7)娱乐信息模块:网络购物、聊天、上网、多媒体下载、电子商务等等;

(8)其他硬件配置:车辆身份证、数字仪表、自动空调、感应雨刷、灯光控制、电控座椅、智能玻璃(娱乐信息、导航等模块数据可以在前挡风玻璃上显示);

(9)软件配置: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智能人车协同系统、自我学习。

(a)中国车联网产业规模 (b)中国车联网用户数量

图1中国车联网发展规模图

4.2未来的服务和技术

车联网将会是未来的互联网的一部分,未来的车辆将能够同周围的其它车辆或环境共享信息和服务,如驾驶信息,生态驾驶信息,交通状况信息,以及周围的车辆和环境信息, 车联网所带动的新兴服务将是未来互联网服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来自环保,安全,经济,福利等方面的社会需求,必将导致利益相关者大力推动这些新兴服务的发展。车联网服务与未来的互联网服务是互动的,而未来互联网概念会是车联网概念的基石。

4.3车联网发展趋势

未来的车联网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5]:

(1)以生态为中心的驾驶

随着地球石油储备的减少,油价将显著上升;同时车辆的增多,尾气排放严重将引起环境污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未来的驾驶将以生态为中心,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碳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呈现出以下六大趋势:一是生态信号操作;二是生态车道;三是动态低排放区;四是能支持替代燃料汽车业务;五是有生态出行信息;六是有生态综合的走廊管理(生态ICM)。

(2)活动安全协议

主要包括安全驾驶;安全走廊服务;协同驾驶。

(3)智能交通

未来,车辆本身就是一个通信集线器,它允许货物和数码设备连接互联网,提供车队管理和货运信息服务,如:跟踪和定位货物,货物状态等等。这些服务将嵌入整个货物供应链和物流链。

(4)集成式移动服务

传统的一些互联网服务,如社交网络等以后将迅速出现在我们的车上。当然,这种服务是可定制的。

(5)智能协同交通

车辆的传感器收集信息,通过某种方式将数据发往云中心,云中心将数据隔离起来(网络安全),然后将数据分发到不同的部门处理,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交通控制。

(6)敏捷的导航系统

安装卫星导航系统的汽车将接近100%,系统根据每辆车提供的流量数据而不是传统的基础设施采集数据。依靠高度灵敏的导航系统,甚至可以将路边的路标撤去。部分导航系统将与主流的交通管理控制系统一体化,使车辆能快速获取系统的指示和建议。而导航系统计算路径时,将会根据驾驶员的喜好进行计算。

另外,高质量的导航付费服务将继续存在,并与购置新车捆绑。同时互联网将提供质量稍差的免费资源。

5结语

车联网技术作为21世纪的高新技术之一,受到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车联网技术在解决交通问题,尤其是在快捷出行、安全行车、环境保护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研发经费的不断投入,在不久的将来,V2R(车与路)、V2P(车与人)、V2V(车与车)和V2I(车与基础设施)的信息交互必将得到长足的进步。人们将告别红绿灯、告别交通事故、告别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车联网必将成为人类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 考 文 献:

[1]刘小洋,伍民友.车联网:物联网在城市交通网络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2012,32(4):900-904.

[2]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ITS strategic plan [EB/OL]. [2013-11-01]. http:///2013-02/28/ content_1100233.htm.

[9]杨召蒙. 车联网2015年市场规模预计超1500亿元[EB/OL] .[2013-09-27].[2013-11-07]. http://guba.eastmoney.com/ news,002642,88427768.html.

[10]张翔. 智能汽车及车联网市场研究[EB/OL] . [2012-04-24].[2013-11-07]. http:///top/2012autochina/ news_t_view.html?id=297709.

[11] VICS. VICS supports drivers in relaxed and safe driving [EB/OL]. [2013-11-09]. http://www.vics.or.jp/english/vics/pdf/vics_pamph.pdf.

[12] RITA. Website of cooperative intersection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s (CICAS) project [EB/OL]. [2013-11-03]. http://www.its.dot.gov/cicas/index.htm.

[13] ORSE. Official website of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ETC) project [EB/OL]. [2013-11-3] . http://www.orse.or.jp/english/index.html.

[14] ETC. Easy learning ETC [EB/OL]. [2013-11-03]. http://www.go-etc.jp/english.

[15] Official Website of VICS. How VICS works [EB/OL]. [ 2013-11-03]. http://www.vics.or.jp/english/vics/index.html.

Review of vehicle network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U Jing1, WANG Dong1, 2, ZHANG Fei-fei1

(1. 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Qiongzhou University, Sanya 572022, China;

2. Hainan Key Laboratory of Embedded Systems, Qiongzhou University, Sanya 572022, China)

Abstract: The vehicle networking technology can solve the problems related with traffic safety,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 in th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The vehicle networking technology′s basic concept, development history at home and abroad, foreig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cale of Chinese vehicle networking industry are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future vehicle configuration, service,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vehicle networking technology are predicted.

Keywords: vehicle networking; RFID ; sensor technology; big data ; mobile computing

第三篇:物联网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协助实现有效的战场态势感知,满足作战力量“知己知彼”的要求。典型设想是用飞行器将大量微传感器结点散布在战场的广阔地域。 关键词:物联网 军事

前言:信息技术正推动着一场新的军事变革。信息化战争要求作战系统“看得明、反应快、打得准”,谁在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上占据优势(取得制信息权),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在多种场合满足军事信息获取的实时性、准确性、全面性等需求。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协助实现有效的战场态势感知,满足作战力量“知己知彼”的要求。典型设想是用飞行器将大量微传感器结点散布在战场的广阔地域,这些结点自组成网,将战场信息边收集、边传输、边融合,为各参战单位提供“各取所需”的情报服务。

根据白宫的信息技术专家介绍,计算机、通信及小型化技术进步正引导美军进入一个新时代,在防御技术上产生“革命性”效果。隶属于总统办公厅的国家信息技术研究与发展综合办公室主任大卫?纳尔逊说,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预示着为战场上带来新的电子眼和电子耳,“能够在未来几十年内变革战场环境”。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密集型、随机分布的特点,使其非常适合应用于恶劣的战场环境中,使其非常适合应用于恶劣的战场环境中,包括侦察敌情、监控兵力、装备和物资,判断生物化学攻击等多方面用途。友军兵力、装备、弹药调配监视;战区监控;敌方军力的侦察;目标追踪;战争损伤评估;核、生物和化学攻击的探测与侦察等。

鉴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应用的巨大作用,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军事部门、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3年制定了传感器网络研究计划,投资34 000 000美元,支持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美国国防部和各军事部门都对传感器网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C4ISR的基础上提出了C4KISR计划,强调战场情报的感知能力、信息的综合

能力和信息的利用能力,把传感器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设立了一系列的军事传感器网络研究项目.美国英特尔公司、美国微软公司等信息工业界巨头也开始了传感器网络方面的工作,纷纷设立或启动相应的行动计划.日本、英国、意大利、巴西等国家也对传感器网络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展开了该领域的研究工作。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典型应用模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感器结点监测环境状态的变化或事件的发生,将发生的事件或变化的状态报告给管理中心;一类是由管理中心发布命令给某一区域的传感器结点,传感器结点执行命令并返回相应的监测数据。与之对应的,传感器网络中的通信模式也主要有两种,一是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管理中心,称为多到一通信模式;一是管理中心向区域内的传感器结点发布命令,称为一到多通信模式。前一种通信模式的数据量大,后一种则相对较小。

在这里收集了一些目前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军事应用方面的主要研究:

1) 智能微尘(smart dust) 智能微尘(smart dust)是一个具有电脑功能的超微型传感器,它由微处理器、无线电收发装置和使它们能够组成一个无线网络的软件共同组成。将一些微尘散放在一定范围内,它们就能够相互定位,收集数据并向基站传递信息。近几年,由于硅片技术和生产工艺的突飞猛进,集成有传感器、计算电路、双向无线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的微尘器件的体积已经缩小到了沙粒般大小,但它却包含了从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到信息发送所必需的全部部件。未来的智能微尘甚至可以悬浮在空中几个小时,搜集、处理、发射信息,它能够仅依靠微型电池工作多年。智能微尘的远程传感器芯片能够跟踪敌人的军事行动,可以把大量智能微尘装在宣传品、子弹或炮弹中,在目标地点撒落下去,形成严密的监视网络,敌国的军事力量和人员、物资的流动自然一清二楚。

2)目标定位网络嵌入式系统技术

目标定位网络嵌入式系 统技术(Network Embed System Technology)是战场应用实验是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主导的一个项目,它将实现系统和信息处理融合。项目的定量目

标是建立包括10 ~100万个计算节点的可靠、实时、分布式应用网络。这些节点包括连接传感器和作动器的物理和信息系统部件。基础嵌入式系统技术节点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模式。该项目应用了大量的微型传感器、微电子、先进传感器融合算法、自定位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成果。项目的长期目标是实现传感器信息的网络中心分布和融合,显著提高作战态势感知能力。2003年该项目成功验证了能够准确定位敌方狙击手的传感器网络技术,它采用多个廉价音频传感协同定位敌方射手并标识在所有参战人员的个人计算机中,三维空间的定位精度可达到1.5米,定位延迟达到2秒,甚至能显示出敌方射手采用跪姿和站姿射击的差异。

防核生化袭击 美国Cyrano Sciences公司已将化学剂检测和数据解释组合到一种专有的芯片技术中,称为Cyrano NoseChip。基于这一技术可创建一个低成本的化学传感器系统,捕获和解释数据,并提供实时告警,以应付恐怖分子使用化学武器进行的攻击。该系统在前端使用一个C320手持传感器负责收集有关化学剂的数据,该传感建有与后方笔记本电脑的无线连接,电脑上运行着远程监控和服务器程序。该系统使用IBM公司的无线通信设备WebSphere MQ Everyplace传输数据,这个手持设备还可以小型化为微小结点,部署到监测环境中去,形成自主工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3)灵巧传感器网络

“灵 巧传感器网络”(SSW:Smart Sensor Web)是美国陆军提出的针对网络中心战的需求所开发的新型传感器网络。其基本思想是在战场上布设大量的传感器以收集和中继信息,并对相关原始数据进行过滤,然后再把那些重要的信息传送到各数据融合中心,从而将大量的信息集成为一幅战场全景图,当参战人员需要时可分发给他们,使其对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大大提高。SSW系统作为一个军事战术工具可向战场指挥员提供一个从大型传感器矩阵中得来的动态更新数据库,并及时向相关作战人员提供实时或近实时的战场信息,包括通过有人和无人驾驶的地面车辆、无人驾驶飞机、空中、海上及卫星中得到的高分辨率数字地图、三维地形特征、多重频谱图形等信息。系统软件将采用预先制定的标准来解读传感器的内容,

将它们与诸如公路、建筑、天气、单元位置等前后相关信息,以及由其他传感器输入的信息相互关联,从而为交战网络提供诸如开火、装甲车的行动以及爆炸等触发传感器的真实事件的实时信息。SSW系统是关于传感器基于网络平台的集成,这种集成是通过主体交互作用来实现的。例如,一个被触发的传感器主体可能会要求在其范围内激活其他传感器,达到对前后相关信息的澄清和确认,该要求信息同来自气候或武器层的SSW中的信息相结合,就生成一幅有关作战环境的全景图。

4)无人值守地面传感器群

美国陆军近期确立了“无人值守地面传感器群”项目,其主要目标是使基层部队指挥员具有在他们所希望部署传感器的任何地方灵活地部署传感器的能力.该项目是支持陆军“更广阔视野”的3个项目之一。

5)战场环境侦察与监视系统

美国陆军最近确立了“战场环境侦察与监视系统”项目.该系统是一个智能化传感器网络,可以更为详尽、准确地探测到精确信息,如一些特殊地形地域的特种信息 (登陆作战中敌方岸滩的翔实地理特征信息,丛林地带的地面坚硬度、干湿度)等,为更准确地制定战斗行动方案提供情报依据.它通过“数字化路标”作为传输工具,为各作战平台与单位提供“各取所需”的情报服务,使情报侦察与获取能力产生质的飞跃.该系统组由撒布型微传感器网络系统、机载和车载型侦察与探测设备等构成。

6)传感器组网系统

美国海军最近也确立了“传感器组网系统”研究项目.传感器组网系统的核心是一套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利用现有的通信机制对从战术级到战略级的传感器信息进行管理,而管理工作只需通过一台专用的商用便携机即可,不需要其他专用设备.该系统以现有的带宽进行通信,并可协调来自地面和空中监视传感器以及太空监视设备的信息.该系统可以部署到各级指挥单位。

7)防生化网络

2002年5 月,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与美国能源部合作,共同研究能够尽早发现以地铁、车站等场所为目标的生化武器袭击,并及时采取防范对策的系统.该研究属于美国能源部恐怖对策项目的重要一环.该系统融检测有毒气体的化学传感器和网络技术于一体.安装在车站的传感器一旦检测到某种有害物质,就会自动向管理中心通报,自动进行引导旅客避难的广播,并封锁有关入口等.该系统除了能够在专用管理中心进行监视之外,还可以通过WWW进行远程监视。

8)网状传感器系统CEC 美国海军最近开展的网状传感器系统CEC(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CEC是一个无线网络,其感知数据是原始的雷达数据.该系统适用于舰船或飞机战斗群携带的电脑进行感知数据的处理.每艘战船不但依赖于自己的雷达,还依靠其他战船或者装载CEC的战机来获取感知数据.例如,一艘战船除了从自己的雷达获取数据以外,还从舰船战斗群的20个以上的雷达中获取数据,也可以从鸟瞰战场的战机上获取数据.空中的传感器负责侦察更大范围的低空目标,这些传感器也是网络中重要的一部分.利用这些数据合成图片具有很高的精度.由于CEC可以从多方面探测目标,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精度.利用CEC数据可以准确地击中目标.CEC还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跟踪混乱战争环境中的敌机和导弹,使战船可以击中多个地平线或地平线以上近海面飞行的超声波目标.因此,即使是今天最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也会被实时地监测到并被击中。

9)沙地直线(A Line in the Sand) 2003年8月,俄亥俄州开发“沙地直线”(A Line in the Sand),这是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资助下,这个系统能够散射电子绊网到任何地方,也就是到整个战场,以侦测运动着的高金属含量目标。这种能力意味着一个特殊的军事用途,例如侦察和定位敌军坦克和其他车辆。这项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可能,正如所提及的这些现象,它不仅可以感觉到运动的或静止的金属,而且可以感觉到声音、光线、温度、化学物品,以及动植物的生理特征。

10)C4ISRT系统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直接推动了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诞生了网络中心战的思想和体系。传感器网络将会成为C4ISRT(command,control communication,computing,intelligence,surveillance,reconnaissance and targeting)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C4ISRT系统的目标是利用先进的高科技技术,为未来的现代化战争设计一个集命令、控制、通信、计算、智能、监视、侦察和定位于一体的战场指挥系统,受到了军事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因为传感器网络是由密集型、低成本、随机分布的节点组成的,自组织性和容错能力使其不会因为某些节点在恶意攻击中的损坏而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这一点是传统的传感器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也正是这一点,使传感器网络非常适合应用于恶劣的战场环境中,包括监控我军兵力、装备和物资,监视冲突区,侦察敌方地形和布防,定位攻击目标,评估损失,侦察和探测核、生物和化学攻击.在战场,指挥员往往需要及时准确地了解部队、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供给的情况,铺设的传感器将采集相应的信息,并通过汇聚节点将数据送至指挥所,再转发到指挥部,最后融合来自各战场的数据形成我军完备的战区态势图.在战争中,对冲突区和军事要地的监视也是至关重要当然,也可以直接将传感器节点撒向敌方阵地,在敌方还未来得及反应时迅速收集利于作战的信息.传感器网络也可以为火控和制导系统提供准确的目标定位信息.在生物和化学战中,利用传感器网络及时、准确地探测爆炸中心将会为我军提供宝贵的反应时间,从而最大可能地减小伤亡.传感器网络也可避免核反应部队直接暴露在核辐射的环境中。

在军事应用中,与独立的卫星和地面雷达系统相比,传感器网络的潜在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布节点中多角度和多方位信息的综合有效地提高了信噪比,这一直是卫星和雷达这类独立系统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之一. (2)传感器网络低成本、高冗余的设计原则为整个系统提供了较强的容错能力. (3)传感器节点与探测目标的近距离接触大大消除了环境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节点中多种传感器的混合应用有利于提高探测的性能指标. (5)多节点联合,形成覆盖面积较大的实时探测区域.

(6)借助于个别具有移动能力的节点对网络拓扑结构的调整能力,可以有效地消除探测区域内的阴影和盲点. 11)先进布放式系统、濒海机载超光谱传感器和远程微光成像系统

美海军已经选定多种水下系统和无人操作系统,这些系统将于明年进行试验,以促进服役装备的现代化计划。海军还选定了要开展的若干技术研究项目,分别应用于反潜战中的高优先领域、水下通信及无人潜航器。

对于反潜战,美国海军将对三种系统进行试验,使目前服役的装备形成一个水下传感器网络,能够快速有效的侦察敌方潜艇。它们是"先进布放式系统"(ADS)、 "濒海机载超光谱传感器"(LASH)和"远程微光成像系统"。ADS是一种被动水下声学传感器网络。它可以提供实时信息,在濒海区域监视敌方潜艇和水面舰艇。该系统正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美海军计划把它部署在未来的濒海作战舰上。

LASH系统利用非声超光谱传感器提供近实时的目标探测、分类和识别,用于反潜战、搜索和营救,及区域绘图。而非声RULLI系统采用光子密度测量法来探测微光条件下和黑暗中的物体。在改善水下通信的速度和深度方面,将从以下四个项目对技术进行测试:"海洋网络/子数据链2004" (SeaWeb/Sublink2004)、"战术控制网络水声信息链"(TCN Hail)、"一次性系索浮标"和"先进声通信系统"。

对现役装备来说,"海洋网"是一种可自由部署的水下网络系统。它可以提供水下指挥、控制、通信和导航,采用"远程声呐调制解调器",能够利用固定或移动的水下节点通过声传播来实现通信。

通信的速度和深度对于潜艇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改善了潜艇只能在海洋表面或潜望镜深度以内才可以通过卫星的无线电频率通信的问题。

第四篇: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总结

2013-2014上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在迎评、专业建设、个人学习、新教师帮辅等方面完成了以下工作:

1、迎评工作方面

作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负责人,我完成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带头人及专业教学团队考核材料的整理和完善工作。具体包括《专业带头人/负责人年度考核表》、《专业教学团队年度考核表》、《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专业建设规划和总结》、《专业剖析材料》、《专业重点课程建设规划》、《专业各类会议纪要》、《重点课程团队建设情况》、《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精品课程建设材料》、《专业课程标准》、《实训课程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一体化课程建设方案》等。

2、专业建设方面

根据行业需求,修订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级)》,制定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级)》。完成了“物联网实训室”的改建,为本专业核心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到物联网相关企业拜访、学习,与深圳利来得电讯器材有限公司就校企合作问题进行了交流,成功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该公司成为我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基地。

3、个人学习提高方面

到广州风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两个月的企业实践。在物联网手机应用软件开发、单片机技术、传感网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嵌入式Linux技术等多方面得到了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的物联网专业教师就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交流,为我校物联网专业的建设提供了经验参考。

4、新教师帮辅方面

对新引进的物联网专业教师吴江洲和廖晓娟,以及软件专业教师李真进行帮辅。就备课、课件制作、上课、辅导答疑、作业批改和考试等教学常规工作对新教师进行了指导。在物联网技术方面,帮助吴江洲和廖晓娟老师加深对物联网体系架构的认识,加深对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认识。帮助吴江洲老师认识RFID课程及实训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就RFID课程教学内容等问题进行讨论,提供良好的教学方法为该老师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帮助廖晓娟老师认识web应用开发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将web应用开发课程针对物联网专业进

行教学改革的思路对该老师进行了指导,还针对实训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方法进行了指导。指导李真老师学习和实施重庆市精品课程《嵌入式C程序设计》的教学,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技巧、课程网站建设、课程建设思路与规划等多方面与该老师进行了交流和“传帮带”。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我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贡献力量。

网络教研室

第五篇:2019国际物联网技术应用展览会

2019第十二届亚洲(北京)国际物联网展览会

The 12th Asia (Beijing) international content networking exhibition

邀 请 函

时间2019年05月16-18日

地点 中国·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

组织单位

特邀单位: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批准单位:北京市商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商会

物联网技术产品应用专业委员会

北京铭世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中国工程院

中国科学院

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

中华物联网联盟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

中国物联网产业协会

承办单位:北京铭世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物联世界

智慧全球

物联网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基础上,为改善民生、惠及百姓、实现“智慧物联”目标提供新动力的庞大社会信息系统工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大环境,必须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网络基础设施,确保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要尽快突破关键感知核心芯片及软件,掌控发展的主动权和抢占科技制高点,依靠创新推动发展。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 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伴随着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展会回顾

由北京市商务委员会批准,中国电子商会、物联网技术产品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铭世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首个以“物联网”为主题的国家级重点展会,2018亚洲物联网博览会于(2018年6月3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完美落下帷幕!短短三天时间,共迎接了专业观众68462人次。

2018AIOTE,展示面积3万平方米,展览规模创历届之最,参展企业570多家,物联传感、芯讯通、深圳展团、航天科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纷纷参展。专业观众达到6万人次。吸引了来自中国(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瑞典、阿联酋、美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展团、机构和单位参展。国际化比例超过18%,展览会达到多方共赢的目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十二届亚洲国际物联网技术展览会(AIOTE2019) 将于2019年5月在北京举办,欢迎新老客户再次参展“亚洲物联网展”期待与您再次相逢!2019我们北京见。

如需报名参展的企业,请来电索取参展申请合约表及展位图! 第 1 页 共 1 页

日程安排

1﹑报到布展:2019年5月14日-15日 2﹑开 幕 式:2019年5月16日 3﹑展出时间:2019年5月16日-18日 4﹑撤展时间:2019年5月18日

展会优势

品牌优势——保持一贯的“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特色,以秉承“引领中外强强对话成就您的广告事业”为宗旨,通过12年的品牌发展壮大,成为同行业展览会中的“新航标”。

综合优势——得益于各主要经济体采取的大规模刺激政策,世界经济据需保持着复苏态势。金融危机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依然巨大。

地理优势——每年4月是各大制造商、代理商、经销商展现新技术、研制新产品、开拓新商机的繁荣期。“北京物联网展“旨在抓住这一黄金采购期为买卖双方搭建专业商贸平台。

主展优势——展会主办方资源众多,能够积极推动北京国际物联网展的良好快速发展。其中,北京铭世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与政府相关部门拥有多年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与国外相关协会合作密切,每年都组织邀请众多当地买家组团参加;

现场的声音

展品范围

RFID技术及智能卡:RFID标签芯片(低频、ISO1569

3、ISO144

43、ISO18000、EPC等标签协议芯片) RFID标签天线(铝质、银质、铜质材料等)、RFID标签天线生产设备

标准卡或RFID标签成品(标签卡或RFID标签形式)

特殊标签(异形标签或特殊环境应用(如高温、高压、金属、化工等环境))

RFID标签或卡生产设备(制卡机、卡封装设备、RFID标签倒装设备、RFID标签自动检测设备) 导电银浆、电池、导磁材料、微波吸收材料、RFID测量测试仪器

RFID读写器芯片、RFID读写模块、RFID读写器、天线(超高频、高频、低频) RFID手持终端、PDA、

如需报名参展的企业,请来电索取参展申请合约表及展位图! 第 2 页 共 2 页

车载读写器;

有源RFID产品与系统(433MHz、900MHz、2.45GHz、5.8GHz等有源标签、读写器、天线、系统)、RFID中间件及RFID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芯片提供商: IC卡芯片的设计、开发与生产;芯片晶圆生产技术及相关原材料;

智能卡卡片制造商: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IC卡及组合式两用IC卡、CPU卡、记忆型卡、异型卡;IC卡及模块的生产与材料;IC卡的凸字印刷、层压和模压;IC卡的个人化图像身份识别(包括制作、印刷和三维立体图形、编码印刷);IC模块封装;

制卡材料: PVC卡、塑料卡、PET卡、可重复打印卡以及各种记忆材料、安全油墨、薄膜等

智能卡读写设备提供商 :符合 PBOC 2.0规范的磁卡和IC卡两用的银行ATM机及圈存机、IC卡收款机; 计算机与网络的安全接入控制、检测的IC卡技术及设备;

门禁控制及相关IC卡设备;IC卡的检测设备;IC卡个人化设备;安全测试技术及设备; 与IC卡有关的外设产品与设备,包括各种读写机具、POS终端设备;

系统集成 :IC卡各种应用系统集成、COS的设计与开发、IC卡应用软件、安全技术的设计与开发、各类IC卡应用系统(如百货零售系统、市场销售系统、公众系统等),特别是一卡通 。

条形码:一维条码打印机、二维条码打印机、手持式条码扫描器、平台式条码扫描器、碳带、条码色带、 条码碳带、标签、一维、二维条码标签设计软件等。 生物识别

指纹识别:指纹锁、指纹考勤机、指纹门禁机、指纹考勤门禁机、指纹U盘、指纹采集仪、指纹鼠标、指纹保管箱、指纹移动硬盘、指纹模块、指纹POS机、指纹识别系统

人脸识别及智能安全:人脸识别系统、人脸识别考勤机、人脸识别门禁机、人脸识别模块

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客服机器人、餐饮服务机器人、迎宾机器人、儿童机器人、仿生 真机器人、拟脑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医用机器人、清洁机器人、传感型机器人、交互型机器人、自主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巡逻机器人等,自动规划,自动驾驶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知识工程:智能搜索引擎、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知识表示、知识处理系统等。

智能控制,智能PID控制器、专家控制器、神经元网络控制器、混合/集成智能控制系统、分级递阶控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系统、学习控制系统等。

传感器、传感网络节点: 包括低功耗、小型化、高性能的各类物理、化学、生物新型传感器及其设计、制造和封装,传感器网节点、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多媒体信息采集、实时定位和地理识别系统及产品。

核心控制芯片及嵌入式芯片: 包括MCU、DSP、ADC、GUI、MEMS器件、协议芯片、微电源管理芯片、

如需报名参展的企业,请来电索取参展申请合约表及展位图! 第 3 页 共 3 页

接口控制芯片和一体化芯片在内的系列物联网各环节的控制芯片。

通信技术与产品: 包括NB-IOT、LoRa、WLAN、UWB、Zigbee、NFC、MESH、wimax、WIFI、高频RFID等短距离数据传输及自组织组网的核心产品与设备,异构网融合、传感网相关接口、接入网关等; 网络架构和数据处理: 包括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物联网云平台、网络与信息安全、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物联网地址编码等设备和产品。

系统集成和软件:包括中间件、网络集成、多功能集成、软硬件操作界面基础软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中间件软件等产品。

智能家居系列产品: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相关系列产品等;

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以及服务解决方案、超计算、云计算终端用户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云应用产品等;

智能交通:智能停车系统、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信号与控制设备与车辆定位系统、车联网等;

可穿戴技术及新能源展区: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手套式手机,智能手环,智能佩戴投影机,指套探测器,Tacit Project手套,智能眼镜,设计方案,IC芯片,锂电池(纽扣电池),智能触摸屏,液晶显示屏智能产品配件(手机外壳,线路板,镜片,耳机,锂电池(纽扣电池)),应用软件,智能腕带,穿戴式电脑,闪存卡(内存),玻璃镜片,检测设备仪器,LCD,TFT,AMOLED,触摸屏,分析检测仪器。 智能医疗设备:体征监测设备等远程医疗设备、手术辅助机器人及新型医疗仪器等。

参展费用(注:2018年11月30日前签订展位可享受5%的折扣)

1、标准展台:3㎡×3㎡=9㎡;普通标展:12800RMB/个;双面开口标展:13800RMB/个;国际展商:USD4000元/个;标准展位包括地毯、三面围板、公司名称楣板、咨询桌一张、椅子两把、射灯两盏、电源插座一个(特殊用电请事先说明,展馆另行收费)。

2、室内空地:国内展商:RMB1200元/㎡;国际展商:2000元/㎡(36㎡起租)空地不带任何展架及设施,参展商可自行安排搭建商或者委托主办单位推荐搭建公司。

3、会刊广告:将帮助您在行业内强化品牌影响力!

◇封面¥25000元

◇封二¥18000元

◇扉页¥18000元

◇封底¥20000元

◇封三¥15000元

◇彩色内页¥6000元

4、技术交流会:技术交流会收费人民币1万元/场次,每场次限定1个小时,不足1小时按一场次计算。

5、观众入场劵,人民币1万元/家20000张(独家人民币8万元,200000张)

6、参展证、参观证胸卡、吊带,独家人民币6万元,印制赞助企业LOGO、文字及图片宣传。 如需馆内及场馆户外墙体、场馆正门口广告位,(注:广告位有限)敬请咨询组委会。

如需报名参展的企业,请来电索取参展申请合约表及展位图! 第 4 页 共 4 页

【相关活动安排】

2019亚洲物联网技术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 2019 RFID应用创新大会 2019 亚洲区块链高峰论坛 2019 智能家居世界大会

2019 物联网与智能硬件新品发布会

行业评选与博览会评选颁奖典礼、大型项目推介会、产品发布会等; ◆论坛:大会活动论坛特设企业冠名协办、协办方案费用另询。

【媒体宣传、观众邀请】

近百家专业媒体和大众媒体、网站投放广告和进行深度报道。(部分) I、 海外专业媒体广告及报道支持:印度《Electronics For You》、新加坡《ECN》、《Electronic Components》、EuroTrade、CompuTrade、Components、Allproducts。

II、国内部分专业媒体广告及报道支持,极大增强企业的媒体曝光率:《中国电子报》、《物联世界》、《物联中国》、《国际电子商情》、《EDN电子设计技术》、《世界电子元器件》、《电子技术应用》。 III 网络部分:网易、新浪、搜狐、新华网、央视网、慧聪电子、阿里巴巴、华强网、天极网、中国制造网。

1、通过200家以上的专业合作媒体发布展会广告和文字宣传,不间断地宣传2019亚洲物联网展,时间长达10个月,预计受众将达到40万人次;

2、在其它相关展会派发、邮寄等方式发出邀请函、入场券、参观指南等展会相关邀请信息20万张,群发短信40w条,针对专业买家,实行预约登记制,使观众质量得到保证;

3、针对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的高层领导,展会办公室通过电话联系、上门拜访、峰会推广等方式,广泛邀请业界高层人士到会;

4、与全国105家物联网技术(如rfid、蓝牙、zigbee、NB-IOT……)及物联网应用(如物流、工业、交通、服装、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硬件……)各个领域的联盟及协会机构达成合作关系,协助邀请相关专业人士与会,预计覆盖人群超过20万人;

5、12年扎根物联网行业,拥有累计20w会员的数据库,展前2个月一对一电话邀约专业人士来展会参观; 【协办赞助】

组委会为了使企业参展效果最大化,赞助企业实现市场发展战略之目的。特制定以下不同赞助方案A方案B方案C方案三种赞助单位各两家详情备索!特别另设行业相关的数个项奖,凡参加亚洲(北京)国际物联网技术展览会的参展商均有机会参与评奖活动,大会奖项设置“金奖”、“银奖”、“十佳品牌奖、优秀企业(及企业家)、诚信标兵”奖;“指定产品、推荐产品奖;

如需报名参展的企业,请来电索取参展申请合约表及展位图! 第 5 页 共 5 页

【地区优势】

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领导中心,北京具有国内外商务合作与商务交流的领导地位,它的辐射范围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是国内任何城市都不可能具备的条件。2019“亚洲(北京)国际物联网技术展览会”选择在北京主办,更可以保证所有参会客户的最大利益,它较全国任何城市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市场宣传优势。”亚洲物联网展”的诞生,必将为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参展程序】

1、展位安排原则:“先申请、先付款、先安排”。

2、为使本届展会整体安排更趋合理化、国际化请认真填写《参展申请及合约书》表并加盖公章传真或邮寄至大会组委会;

3、参展单位报名后须在三个有效工作日内支付50%参展费用定金,否则大会组委会有权调整或取消其所定展位,余款应与2019年4月10日前付清;

4、未经大会组委会同意,参展企业单方面取消参展计划,其已付参展费用不予退还;

5、未经大会组委会同意参展企业不得转让已定展位,否则大会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展资格; ★ 注:为保证展会整体形象,大会组委会有权保留或更改部分参展商展位的权力。

【组委会秘书处】

北京铭世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大街ONE901室 电话:010-53319051

E-mail:2836235530@qq.com 传真:010-60562302

联系人:林 凡18911921175 QQ :997901668

(扫描二维码关注北京物联网展)

AIOTE2019 期待您的到来!

如需报名参展的企业,请来电索取参展申请合约表及展位图! 第 6 页 共 6 页

上一篇:华南理工大学考研下一篇:海南中考体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