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2022-06-28

第一篇: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输煤系统防火防爆措施

一、 火车来煤接卸防火防爆措施

1. 重点防范地点:各皮带头尾部、三工位、皮带给煤机和翻车机振动斜煤蓖,以及各除尘设施,发现积粉立即汇报联系处理。

2. 各值班人员要每班检查自己岗位的消防设施是否完好,并熟悉使用方法。 3. 定期对各除尘器进行解体排灰,程控值班员在设备停转时间歇启停除尘器,防止积粉自燃。

4. 火车来煤接卸期间,翻车机振动斜煤蓖地面积粉,各皮带头尾部、皮带给煤机等处积粉每天彻底清理一次。

5. 值班员到岗位严禁携带火种,重点防范区域内进行电火焊作业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完善可靠的安全措施(如清理动火区域积煤、洒水、铺设防火隔板等),工作许可人和工作票负责人双方必须到现场确认措施完善齐全可靠。 6. 火车来煤堆煤期间,巡检时重点检查各皮带头尾部滚筒、三工位导料槽下、皮带给煤机滚筒下、翻车机C型端环支撑托辊组积粉情况,发现与转动机械接触和摩擦立即联系清理防止积粉温度升高自燃。

7. 严格执行输煤系统消防水定期试验制度和消防器材检查制度,确保消防设施正常备用。

二、 输煤皮带防火防爆措施

1. 做好输煤消防水系统的运行维护,保证消防水压力符合规定压力(0.8Mp),同时做好消防水系统的定期试验及其它定期工作,并做好记录。 2. 输煤皮带按规定(每班切换)定期进行切换运行。

3. 及时清除输煤皮带上下的积煤和积粉,保证输煤系统无积煤和积粉。 4. 运行人员要按规定对运行和停用输煤皮带进行全面巡视检查,当发现输煤皮带上有带火种的煤时,应立即停止上煤,并查明原因,及时消除,并切换输煤系统。

5. 输煤皮带停用时,要将皮带上的煤走完以后再停,确保皮带不存煤。 6. 输煤皮带上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堆积木材、棉纱等,如需要少量存放生产用油,必须将油放在带盖的铁桶内,用过的油棉纱和油抹布要防止指定的地方并及时进行清理。 7. 焊补落煤管时前,要在皮带上面铺防火隔板,以防皮带着火。输煤皮带上部和原煤仓口处动火,应做好隔离措施。

8. 原煤仓检修时要对原煤仓进行彻底隔离,特别要联系值长集控人员将原煤仓至给煤机的手动插板可靠关严,防止热风进入煤仓,同时在措施做完后要检查确认原煤仓无冒粉现象后方可许可开工。

9. 严禁任何人在输煤皮带间吸烟,防止引发火灾事故。

10.定期清理除尘设备内部、拉紧重锤室、原煤仓顶、煤仓层处积粉,防止自燃着火。

11.定期检查输煤系统积煤积粉情况。

12.皮带着火应立即停止皮带运行,用现场灭火器材或用水从着火两端向中间逐级扑灭,同时可采取阻止火焰蔓延的措施,如在皮带上覆盖砂土。 13.原煤仓着火应用冲洗水、消防水和灭火器进行灭火。

三、 防止原煤仓爆炸控制措施

1. 预知原煤仓要进行检修或机组进行停机检修可能超过7天时,应做到磨停仓空,以避免长时间停放原煤。

2. 集控应定期切换原煤仓运行,备用仓停用时间不超过15天。

3. 临时停炉,无法烧空的储煤原煤仓应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天用测温仪测量温度。当发现原煤仓内温度异常升高或确认原煤仓内有自燃现象时,应立即进行灭火,防止因自燃引起的原煤仓爆炸。

4. 严禁将自燃煤上至原煤仓,自燃煤应全面浇透冷却后方可加至煤仓。 5. 原煤仓检修时要对原煤仓进行彻底隔离,特别要将原煤仓至给煤机的手动插板可靠关严,防止热风进入煤仓, 同时在措施做完后要检查确认原煤仓无冒粉现象后方可许可开工。

四、 输煤系统电缆防火控制措施

1.对控制室、开关室通往夹层、隧道,穿越楼板、墙壁的电缆孔洞和盘面之间的缝隙检查采用阻燃材料封堵严密。

2.检查电缆竖井应分段作防火隔离;对敷设在隧道和区域内架构上的电缆要采取分段阻燃措施。

3.电缆隧道、夹层等处要定期检查清理,保持清洁,不积粉尘、不积水,安全电压的照明充足,禁止堆放杂物。

4、输煤系统内敷设的电缆要组织分区负责,并定期清扫积灰、积粉。

第二篇:喷煤车间防火防爆安全措施

喷煤最大危险源为粉尘爆炸,喷煤煤粉是呈细粉状态的固体物质,具有可燃和爆炸性,可燃性粉尘以适当的浓度在空气中悬浮预明火即可产生爆炸。喷煤车间通过以下措施保证安全;

一硬件方面;

1制粉系统采用氮气保护,在磨机入口、收粉器、煤粉仓设有紧急冲氮系统,在系统温度超过100度、含氧量超过12%时,自动开启紧急冲氮,起到降温和控制系统含氧量的目的。

2喷吹系统煤粉采用氮气冲压、输送确保安全。喷吹系统开始采用氮气冲压、压缩空气输送,随着喷吹煤粉挥发份由10%上升到18%,输送介质由压缩空气改为氮气保证安全。

3喷煤管线与高炉可靠断开,喷煤管线在出分配器后与喷煤枪之间采用橡胶软管进行连接,喷煤发生故障后,高炉热风回串烧断橡胶软管,断开喷煤管线与高炉的联系防止高炉热风回串到喷煤产生爆炸,造成事故扩大。

4喷煤车间电器开关选用防爆开关,防止产生火花,引发安全事故。

5收粉器布袋材质选用防静电材质,车间内部管线之间均设有静电导出连接线,防止静电积累。 6配备灭火装置,车间每层均配有消防栓。在主控室、车间一层、给煤机层、机头层设有灭火器。 二 软件方面;

1加强车间卫生清理,规定每周日,对车间地面卫生进行冲洗,如遇生产故障产生粉尘污染地面,当班必须清理冲洗干净。对换烟煤与洗精煤收料斗位置减少扬尘、对系统漏粉点进行密封改造例如密封性差的木屑分离器改为密封性好的振动筛、改用木质塑料锹代替铁锹等措施,减少粉尘爆炸可能性。

2在车间入口增加警示牌、起到提示作用。车间入口有严禁烟火、禁止吸烟、小心爆炸、进入现场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非岗位人员禁止入内、小心防爆等标识牌,设置吸烟点,除吸烟点外其他位置严禁吸烟。

3每周对车间危险源点进行检查,对安全隐患整改、煤气报警仪检查,并进行专项记录。

4每年对严防粉尘爆炸五项规定进行培训学习,并进行考试,考试结果记录在案。

喷煤车间 20

15、6/1

第三篇: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火灾爆炸事故是化工生产中最为常见和后果特别严重的事故之一。与火灾爆炸作斗争是化工安全生产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我们有必须掌握防火防爆知识,可有效的防止或减少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发生事故的特征和原因

一、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主要特点:

1、严重性

火灾和爆炸引起损失和伤亡,往往都比较严重。

2、复杂性

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因往往比较复杂。如物体形态、数量、浓度、温度、比重、沸点、着火能量、明火、电火花、化学反应热,物质的分解,自燃、热辐射、高温表面、撞击、摩擦、静电火花等等因素非常复杂。

3、突发性

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人们意想不到的,特别是爆炸事故,我们很难知道在何时、何地会发生,他往往在我们放松警惕,麻痹大意的时侯发生,在我们工作疏漏的时发生。

二、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一般原因

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经大量的事故调查和分析,原因基本有以下五个方面:

1、人为因素---由于操作人员缺乏业务知识;事故发生前思想麻痹、漫不经心、存在侥幸心理、不负责任、违章作业,事故发生时惊慌失措、不冷静处理,导致事故扩大。或有些人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理、不负责任,埋下隐患。

2、设备因素---由于设备陈旧、老化,设计、安装不规范,质量差以及安全附件缺损、失效等原因。

3、物料因素---由于使用的危险化学物品性质、特性、危害性不一样,反应条件、结果和危险程度也不一样。

4、环境因素---同样的生产工艺和条件,由于生产环境不同则结果有可能就会不一样。如厂房的通风、照明、噪声等等环境条件的不同,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后果。

5、管理因素---由于管理不善、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违章作业等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以上五个因素,也可归纳成人、设备、环境三个因素。管理因素可认为是人为因素,物料因素可认为是设备因素。

物质的燃烧

一、燃烧

燃烧俗称着火。凡物质发生强烈的氧化反应,同时发出光和热的现象称为燃烧;它具有发光、放热、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

二、 燃烧的必须条件和其它影响燃烧的条件

1、燃烧三要素: 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这三个条件就是燃烧反应中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如果在燃烧过程中,我们用人为的方法和手段去消除其中一个条件则燃烧反应就会终止,这就是灭火的基本原理。 ⑴可燃物---凡能与空气和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按形态,可燃物可分为固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气体可燃物三种;

⑵助燃物---凡能帮助和维持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常见的助燃物有空气和氧气,还有氯气、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化性物质也是助燃物。

⑶着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统称为着火源。着火源主要有以下五种:

①明火---明火炉灶、柴火、煤气炉(灯)火、喷灯火、酒精炉火、香烟火、打火机火等开放性火焰。

②火花和电弧---火花包括电,气焊接和切割的火花,砂轮切割的火花,磨擦、撞击产生的火花,烟囱中飞出的火花,机动车辆排出火花,电气开、关、短路时产生的火花和电弧火花等等。

③危险温度---一般指80℃以上的温度,如电热炉,烙铁,熔融金属,热沥青,砂浴,油浴,蒸汽管裸露表面,白炽灯等等。

④化学反应热---化合(特别是氧化),分解,硝化和聚合等放热化学反应热量,生化作用产生的热量等等。

⑤其它热量---辐射热,传导热,绝热压缩热等等。

2、燃烧的充分条件: ⑴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⑵一定的氧气含量; ⑶一定的点火能量; ⑷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可燃物能否发生着火燃烧,又与着火源温度高低(热量大小)和可燃物的最低点火能量有关。

要发生着火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三个基本条件,缺少任何一个条件,就不可能发生燃烧。但是,三个条件都具备,也不一定就会燃烧,还必须满足其它燃烧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组份)、表面积大小、点火能量等方面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极限范围,才能发生着火燃烧反应。如果在某个区域范围内,已同时具备了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三个条件,由于可燃物的温度过低或可燃物的浓度不足或助燃物中氧化物浓度低或着火源能量不足等等条件时,燃烧反应就不能进行。当某种物质遇着火源时,由于着火源能量不足,燃烧反应也不能发生;

三、燃烧的类型(燃烧有几种型式)

燃烧类型可分为闪燃、着火、自燃、爆炸四种。

1、闪燃---可燃液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明火)而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称为闪燃。可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闪点。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越容易着火,发生火灾、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从消防角度来讲,“闪点”在防火工作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它是评价液体火灾危险性性大小的重要依据;“闪燃”是发生火警的先兆。闪点越低的液体,发生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①低闪点液体------闪点< -18℃的液体。

②中闪点液体------闪点-18℃ ≤闪点 < 23℃的液体。 ③高闪点液体------闪点23℃ ≤闪点 ≤ 61℃的液体

根据可燃液体的闪点,我们将液体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三类: 甲类---闪点在28℃以下的液体。 乙类---闪点在28℃~60℃以内的液体。 丙类---闪点在60℃以上的液体。

闪点高低与饱和蒸气压及温度有关,饱和蒸气压越大、闪点越低;温度越高则饱和蒸气压越大、闪点就越低。所以讲,同一可燃液体的温度越高,则闪点就越低,当温度高于该可燃液体闪点时,如果遇点火源时,就随时有被点燃的危险。

2、着火---可燃物质(在有足够助燃物情况下)与火源接触而能引起持续燃烧的现象(即火源移开后仍能继续燃烧)称为着火。使可燃物质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称为着火点。燃点越低的物质,越容易着火。

在防火防爆工作中,严格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闪点、燃点以下是我们预防发生爆炸、火灾的有效措施。用冷却法灭火,其道理就是将可燃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使燃烧反应终止而熄灭。

3、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积热不散引起的燃烧。

自燃因能量(热量)来源不同可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自热燃烧)二种。

①受热自燃---可热物质受外界加热,温度上升至自燃点而能自行着火燃烧的现象,称为受热自燃。

②本身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作用下,由于本身的化学反应、物理或生物的作用而产生热量,使物质逐渐升高至自燃点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

③自燃点---可燃物质在无明火作用下而自行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自燃点越低的物质,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

在化工生产中,可燃物质靠近蒸汽管、油管等高温烘烤过度,一旦可燃物质温度达到自燃点以上时,在有足够氧气条件下,没有明火作用就会发生燃烧;可燃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过程中温度高于自燃点以上时,一旦泄漏出或空气漏入,没有明火作用也会发生燃烧。

4、爆作----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

爆炸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和核爆炸三类。化学性爆炸按爆炸时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又可分为简单分解爆炸、复杂分解爆炸和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三种。化工企业发生爆炸,绝大部分是混合物爆炸。

⑴爆炸性混合物----可燃气体、蒸气、薄雾、粉尘或纤维状物质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浓度,遇着火源能发生爆炸,这样的混合物称为爆炸性混合物。

可燃性气体、易燃液体蒸气或粉尘等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都会发生爆炸和燃烧,而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

⑵爆炸极限----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含纤维状物质)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遇着火源即能发生爆炸,这种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能够发生爆炸最低浓度称为该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爆炸下限。同样,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⑶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影响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主要因素有混合物的原始温、压力、着火源、容器尺寸和材质等:

①原始温度的影响因素 ②原始压力的影响因素③介质及杂物的影响因素 ④容器的尺寸和材质影响因素 ⑤着火源的影响因素

防火防爆基本措施

防火防爆基本措施的着眼点应放在限制和消除燃烧爆炸危险物、助燃物、着火源三者的相互作用上,防止燃烧三个条件(燃烧三要素)同时出现在一起。主要措施有着火源控制与消除、工艺过程的安全控制和限制火灾蔓延措施等几方面。

火灾及火灾分类

一、 燃烧与火灾区别

燃烧俗称着火。但燃烧不一定是火灾,它们是有区别的。 火灾—火灾是指违背人们的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而造成的灾害。

二、火灾的分类

按物质燃烧的特性可分为A、B、C、D、E五类。 A类-----固体物质火灾

B类-----液体和可溶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C类-----气体物质火灾 D类-----金属物质火灾(钾、钠、镁、铝„„) E类-----电气火灾

三、火灾的级别

特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重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一般火灾: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火灾为一般火灾。

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我们知道,燃烧必须在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三要素)三者同时存在下并达到一定的条件后才会发生燃烧,因此,一旦发生火警,我们只要设法破坏上述三个条件(三要素)中任何一个条件,火就可以熄灭。这就是灭火的基本原理。

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四种,即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和化学反应中断法。

⑴隔离法就是将火源与火源附近的可燃物隔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火势不能蔓延。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

案例:森林火灾的扑救,一般在火源的下风处,迅速开辟出一片隔离带,以阻断火势蔓延。(如大兴安岭火灾扑救) ⑵冷却法灭火就是用水等灭火剂喷射到燃烧着的物质上,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当温度降到该物质的燃点以下时,火就会熄灭。

⑶窒息法灭火就是用不燃或难燃的物质,覆盖、包围燃烧物,阻碍空气与燃烧物质接触,使燃烧因缺少助燃物质而停止燃烧。

⑷化学反应中断法灭火又称抑制法,它是将抑制剂掺入到燃烧区域中。以抑制燃烧连锁反应进行,使燃烧中断而灭火。用于化学反应中断法的灭火剂,有干粉和卤代烷烃等。

第四篇:煤粉制备系统的防火防爆安全措施

2009-12-29 09:23:45 作者:yj0102 来源: 浏览次数:10 网友评论 0 条

煤粉比煤块更容易燃烧。煤粉是煤的微小颗粒,它的表面积与同量的煤块比较要大得多,与空气接触后比煤块更易氧化,也容易自燃。

一、煤粉的燃烧特性

1.煤粉比煤块更容易燃烧。煤粉是煤的微小颗粒,它的表面积与同量的煤块比较要大得多,与空气接触后比煤块更易氧化,也容易自燃。

2.煤粉悬浮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wiki]爆炸[/wiki]极限,就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各种煤粉尘的爆炸极限,据煤炭部门测定,下限最低的为45g/m3,上限最高的可达2000g/m3,这个幅度相当大,爆炸的强度在300—400s/m3时为最高。达到爆炸极限的煤粉,无论在封闭的空间如煤粉制备系统内,或在敞开的空间如锅炉房内,遇到明火,都会引起爆炸燃烧。

3.在封闭的煤粉制备系统内,当煤粉燃烧时,压力迅速提高,将造成整个系统的破坏,并使火焰外喷,烧伤人员,烧坏其他设备。

二、煤粉制备的防火要求 1.设置防爆阀和防爆门

1)在煤粉系统的管道上应设防爆阀,以便在发生爆炸时;管道内的气体压力通过防爆阀排气中,不致于形成更严重的爆炸事故。

2)在煤粉制备的煤粉仓、分离器、旋风器等设备上,应分别设置防爆门。防爆门的面积应按设备的容积比值计算,一般取0.04m2/m3,但不得小于90cm2。防爆片上应采用薄铁皮,厚度不得大于0.5mm。防爆片上应划有十字形刻痕,有刻痕的一面应朝外安装。防爆门的框架应有一定的强度,并牢固、密封,性能须达到设计要求。

3)防爆阀、防爆门爆破后,应立即停车,并清除火源,查明原因。待防爆阀(门)修复后,方能重新起动设备。

4)在煤粉制备系统的煤粉仓、分离器、旋风器等重点部位加装温度监控器,随时监测各部位的温度有无异常,防止煤粉因高温引起自燃爆炸。

2.管道和设备

1)为了防止和减少煤粉在管道内积聚,煤粉系统管道的敷设,除通往燃烧器的一段外,不得有水平的区段;呈袋囊形区段尤应禁止。

2)煤粉系统的支管尽头,不得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集煤粉的集管,一般只宜设置一个。

3)煤粉制备系统的机械设备应有连锁装置,并应保持良好,当设备发生事故时,能及时自动停车。

4)煤粉制备系统的场所,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

5)除无烟煤制粉系统外,磨煤机和煤粉仓都应设置氮气或二氧化碳灭火设备。

6)严格控制煤粉仓内的存量,严禁过量储存煤粉。同时注意煤粉在仓内贮存时间不宜过长。

3.检查、清扫和禁火

1)煤粉制备系统的设备和管道应每班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漏风、漏煤的隐患。

2)煤粉制备系统的设备和管道的外表,应定期进行清扫,防止粉尘聚集。

3)煤粉制备系统的蒸汽灭火装置,应经常进行检查,防止使用时不能投入。

4)在煤粉制备系统和场所内严禁动火。由于工作需要必须动火的,应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动火作业前必须办理《动火许可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后方可作业,并且在作业现场设置专人监护。

三、煤粉系统发生燃烧爆炸时的扑救

1.迅速通知主控人员,关闭磨煤机入口热风门,必要时停止磨煤机的运行。

2.向发生故障处通入氮气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3.如磨煤机出口处有火星,可采取加大给煤的办法,关闭热风门,熄灭后,再停止磨煤机,并小心地把堆煤清除干净。

4.如煤仓着火,应迅速停止向仓内进粉。同时用氮气或二氧化碳灭火剂进行灭火,必要时可利用水对起火设备外壳进行冷却降温,但禁止用水直接扑救

第五篇:煤粉生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范

前 言

我国的火力发电厂、喷煤炼铁厂和水泥厂,需大规模的生产煤粉。长期以来,这些企业的防火防爆无规范可依,整体防灾抗灾能力弱。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朝远、张引合、田仁曲、谢波、苑洪湘。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粉生产场所防爆安全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爆炸危险性煤粉(以下简称煤粉)生产场所的工程设计、施工及煤粉的生产、管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2476.1—90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粉尘防爆电气设备 GB 13532—92 干粉灭火剂通用技术条件 GB 15577—1995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T 15605—1995 粉尘爆炸泄压指南 GBJ 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煤粉 pulverized coal 细微的煤颗粒。

3.2 煤粉生产场所 preparation place of pulverized coal 进行煤粉磨制、输送、收集、储存等工艺过程的场所。 3.3 输粉管道 transportation duct of pulverized coal 磨粉机出口到煤粉仓之间输送煤粉的管道。 3.4 煤粉仓 pulverized coal collecting tank 储存煤粉的容器。

3.5 制粉系统 system of pulverized coal preparation 从原煤堆放处开始到煤粉仓为止的将原煤干燥磨制成煤粉,并进行收集和贮存的系统。

4 一般规定

4.1 新建煤粉生产场所的设计、施工及煤粉的生产、管理,必须符合本标准的规定。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现有生产场所应采取措施达到本标准的规定。

4.2 企业必须将其所生产的煤粉送往煤炭工业部指定的单位进行煤粉有无爆炸性鉴定,并对有爆炸性的煤粉进行爆炸特性参数测定,确定其着火爆炸的危险程度。

4.3 企业应结合自身煤粉生产场所的特点,制订本企业的防爆实施细则和安全检查表,并定期进行检查。

4.4 企业须认真进行安全生产和煤粉防爆知识教育,对职工进行技术和业务培训,并经考试合格者,方准上岗。

4.5 煤粉生产场所严禁烟火,所用电气设备必须符合GB 12476.1的要求。

4.6 煤粉生产场所应进行防爆安全评估。安全评估应包括煤尘爆炸危险性分析和防爆措施等内容。

5 防止着火 5.1 防止煤粉自燃

5.1.1 煤粉仓、布袋收尘器灰斗壁、输粉管路内壁应光滑,下料锥体壁与水平面夹角应不小于70°。

5.1.2 输粉管道与水平面夹角应不小于45°,应避免水平管道。

5.1.3 输粉管道的最小负荷工况设计流速应不小于15m/s。当必须布置水平管道时,额定负荷工况设计流速应不小于25m/s。

5.1.4 在煤粉仓、输粉管道的拐弯处、布袋收尘器灰斗处,积存煤粉容易引起自燃,应设置温度监测装置,一旦发现温度异常时,自动报警,并采取措施,防止自燃。 5.2 防止明火与热表面引燃

5.2.1 在煤粉生产场所进行明火作业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符合GB 15577中第5.2.1的规定;

b)明火作业前,应配置足够数量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c)明火作业后,必须清理现场,消除火种;确认火种消除后,才能恢复生产。 5.2.2 与浮游煤粉直接接触的电气设备,其表面允许温度应低于相应煤尘层的最低着火温度。

5.2.3 煤粉生产场所工艺设备的轴承应防尘密封;如有过热可能,应安装能连续监测轴承温度的探测器。 5.3 防止静电引燃

5.3.1 布袋收尘器应采用抗静电滤袋。

5.3.2 所有输粉管道应采用金属或抗静电材料制成。

5.3.3 布袋收尘器外壳、输粉管道等,应直接接地。直接静屯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0Ω。输粉管道的接头之间应用导体跨接。 5.4 防止撞击火花引燃 在煤粉生产的进料处,应安装能除去混入煤中铁质杂物的电磁铁,防止铁质杂物与设备碰撞产生火花引燃煤粉。 5.5 惰化

5.5.1 制粉系统烘干煤粉时,宜采用惰性气体为烘干介质。磨粉机出口温度宜不大于70℃。

5.5.2 制粉系统宜采用自动监控的惰化方法用N2或CO2进行惰化处理。惰化处理的极限氧含量应根据实际工况条件,在专门的实验室通过试验测得。

5.5.3 布袋收尘器和煤粉仓应设有专门的充氮装置;煤粉仓应设有氮气流态化装置。

6 限制爆炸灾害范围 6.1 抑爆

6.1.1 输粉管道在保证生产需要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小管道直径,缩短管道长度。 6.1.2 布袋收尘器进出口、煤粉仓进口、磨粉机出口等均应安装抑爆装置。 6.1.3 抑爆装置应有自检功能,以确保其有效性。

6.1.4 抑爆装置宜采用干粉作为消焰剂,干粉性能必须满足GB 13532的规定。 6.2 爆炸时实现保护性停车

6.2.1 应设置安全连锁装置或遥控装置,在发生火灾,爆炸时切断所有电机的电源。 6.2.2 当设立遥控装置时,可安装几个能互相替换的遥控开关台。开关必须有明显标记,宜采用自发光信号做标记。开关必须安装在该场所发生火灾和爆炸时仍能进行操作的地方。 6.2.3 安全连锁装置的探测部件应安装在可能引起着火爆炸的危险地方。 6.3 泄爆

布袋收尘器、煤粉仓、输粉管道的拐弯处均应设置泄爆装置。所设置的泄爆装置应符合GB/T 15605的要求。厂房也应设计成可泄爆的结构。 6.4 预防二次爆炸 6.4.1 生产系统设备的接头、检查门、挡板、泄爆口盖等均应封闭严密,不得向外泄漏煤粉。

6.4.2 布袋收尘器宜设计成负压操作方式,以防止煤粉外泄。 6.4.3 进行煤粉装袋打包的场所,必须定期清扫。 6.4.4 包装好的煤粉,应尽快送到专用的储存室。

6.4.5 必须定期对厂房和设备表面的积尘进行清扫。不允许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

7 灭火

7.1 厂房内必须配备灭火系统,在有积尘的部位,不应采用喷射水柱的灭火方法。 7.2 煤粉仓应设置自动灭火装置,该装置宜采用二氧化碳或卤代烷作为灭火剂,并具有自检功能。

7.3 所有电气室内应设置灭火器具或灭火系统。

8 厂房的结构与布局

8.1 按GBJ 16中乙类火灾危险建筑设计。

8.2 通风应良好,地板及内墙面应平整、光滑。应避免可能积煤粉的部位,难以避免的部位应便于清扫。

8.3 宜为单层建筑,屋顶宜用轻型结构。

8.4 如为多层结构时,宜采用框架结构;不能使用这种结构的地方,必须设置足够面积的泄爆口。

8.5 如果将窗口或其他开孔作为泄爆口,必须保证其在爆炸发生时能有效地进行泄爆。 8.6 工作区必须有足够数目的疏散路线,其数目和位置由设计部门确定,主管部门批准;疏散路线必须设置明显的路标和事故照明。

上一篇:非法行医宣传材料下一篇:防范电信诈骗图文

本站热搜